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汇总18篇)

时间:2023-12-04 13:47:21 作者:XY字客

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论文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企业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转型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前沿论题。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会化网络等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基础设施,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了理论和实践滞后的问题。目前,我国约有300所本科院校和7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对国内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近50所高校(其中包括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的8所高校、评为a的23所高校和-电子商务专业排名前20的高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类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旧以网站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基础理论课程为主,能够从学生职业能力角度去设置的电子商务应用和解决方案课程较少,而且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与实际应用结合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电子商务知识呈碎片化分布,对电子商务的系统把握不够准确,遇到问题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拿不出成套解决方案的问题,毕业生动手能力较低,就业情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开发一门围绕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全面实施解决方案类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课程性质定位研究。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了管理类、营销类和电子商务技术课程之后的一门综合应用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门课程不同于以往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采用工程教育cdio理念,利用系统化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战项目中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运营的整体流程、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来解决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和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能力,为后续电子商务类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3.课程能力目标研究。

课程能力目标研究是从职业能力角度考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与开发文/孙悦运营管理》对应的是企业岗位中的电子商务运营总监、电子商务运营主管和电子商务运营专员的职业能力。通过对智联招聘网、中华英才网、51job和58同城招聘等网络招聘平台的近100家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工作岗位的需求调研分析,得出电子商务运营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技能有:(1)负责公司电子商务网站(网店)建设、运营、网络推广及网络日常运营和管理;(2)负责网络b2c、c2c平台推广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定期针对推广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和改进;(3)制定推广预算,进行推广效果的统计分析,及时提出营销改进措施;(4)每日监控营销、交易、商品和客户数据,监控和分析数据;(5)优化网站、店铺、产品关键词、库存和产品线,并调整网站和店铺的经营方向;(6)拓展行业内有价值的营销渠道资源,联系、建立和维护资源合作伙伴关系,具备较强的沟通谈判能力与执行能力,对市场与消费者心理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根据对电子商务运营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分析,可以得出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培养互联网思维方式,能够从企业的角度形成互联网思维;(2)掌握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网站策划、seo优化、网站推广和网站管理等知识;(3)掌握b2c、c2c平台的运营方法,包括平台选择与入驻、网络营销和网络客服运营管理;(4)掌握网络推广运营方法,了解网络推广的'目的和流程设计,掌握网络推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操作im推广、软文推广、论坛推广、博客推广和活动推广等;(5)熟悉o2o的运营方法和技巧,包括微博、微信和微电商的运营方法;(6)掌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的综合设计,以及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对于“产品-营销-服务”的闭环效应。

4.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教学内容包含互联网思维、商务网站运营、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网络推广运营和o2o运营等方面。课程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贯穿课程始终,每个任务由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项目构成,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一体化。具体项目任务如下:

(1)商务网站策划方案设计。

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通过站策划和seo优化的具体方法,完成面向传统型企业或电子商务型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策划和seo优化方案,包括商务网站前期需求分析、目标及经营模式定位、网站内容策划、网站技术需求分析、网站关键词优化、页面优化和外部链接设计等内容。

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设计项目中,学生需要完成策划产品型企业的电子商务b2b、b2c、c2c平台的选择与入驻,完成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产品网络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方案。

(3)网络推广实操。

网络推广主要由网店推广和网站推广两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有对于产品和服务的im推广、软文推广、论坛推广、博客推广和活动推广等,通过网络推广,监测和评估推广效果,并提出网络推广的解决改进方案。

(4)企业o2o运营方案设计与实操。

企业o2o运营是将企业的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通过线上推广和营销,为线下导入流量,实现销售的提升,主要内容有基于移动终端的产品微博、微信和微电商的推广和营销方案。

(5)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案设计。

5.教学考核方法研究。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课程由于其性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而且在课程中由项目任务操作贯穿始终,所以在教学和考核中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更加强调过程考核的意义。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方案设计成绩和推广效果业绩结合的模式进行,各部分所占比例为20%、20%、30%、30%。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案设计成绩主要考查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熟练程度;推广效果业绩主要通过考查学生对商务网站、网店经营、推广效果和相应考核指标等进行衡量。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介绍了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特征、双语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特点。探讨了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注重实践环节的同时。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双语幼教;实践教学。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概述。

(一)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特征。

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是在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基础是,升格而成的一种集中专和大专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有着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生命力。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以五年期学制为培养期限,已逐步成为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主体来源。学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后,颁发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学生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门槛相对较低,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着很强的定向性。与中专教育相比,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专业优势、培养年限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在当前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二)双语幼教的起源与发展。

双语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罗马,逐步开始尝试对儿童进行第二种语言的教育。到上个世纪中叶,大量来自于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儿童,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双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双语教育是指在教育生涯中的某一阶段,接受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其中一种语言是自己的母语。我国的幼儿双语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末才被社会所逐渐关注,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双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学前双语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许多公立幼儿园纷纷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私立幼儿园、各种社会办学机构,更是将双语教学作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来抓,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不尽合理。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教学安排上显得急功近利,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状况令人堪忧。

(三)幼儿教育的特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同时还不能忽视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幼儿的学习和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需要通过生动趣味的教学活动,吸引儿童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获得完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更是朝着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师这一职业历来是神圣的,高尚的师德是最基本的从业准则。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师应当以身作则,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注幼儿的成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会倾听和把握幼儿的思想与情感,善于与幼儿进行友好平等的交流,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保障每一个儿童获得健康、个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做好班级的管理和建设,是进行教学活动所必要的环境资源。由于幼儿活泼好动的客观事实,易于产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幼师要善于运用技巧去处理和维护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家长把幼儿送入园之后,幼师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幼儿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兼顾保育和教学的双重职责。不仅要具有合理安排学习和游戏活动的能力,还要与保育员密切配合,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和逃生知识,以应付一些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当危险情况发生时,要优先对幼儿进行救护,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课程的设置要具有足够的全面性,以适应新时期对于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更多的全能型幼师。课程方案不仅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幼儿的特点,强调理论性的协调和完整,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专业技能的实践和培养。从职业的角度出发,科学安排课程的门类和内容,注重启发性教学的作用,避免重复和无意义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的内容、技能和方法。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的总课时数,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实现各类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基础知识的培养。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以及教育实习课程。形式上以必修课程为主,以辅修课程为补充,涵盖了课堂教学、活动类教学和实践类教学。考虑到招生的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生源的质量和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相对较差,学生长期处于被动与压抑的环境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从专业教材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从事幼教工作的热情。从心理学、卫生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角度,充分提高学生适应幼儿教育的能力。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在知识的逻辑结构上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充足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案例分析。由于幼儿教育的内容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还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方面,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在教学培养体系中,加大了艺术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增设了相关的必修课程。在遵循幼儿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实际、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前三年的教育培养中,重点在于培养基础的艺术素养。而后两年的学习中,则注重艺术教育的技能和技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化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增设艺术类的技能培养环节,开展实践性的课程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为胜任将来所从事的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技能培训中,广泛的采用了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提供接近真实的幼儿教育场景,展现幼儿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看幼儿教育纪录片、开展模拟案例分析讨论、邀请优秀的在职幼儿教师来校讲学,都是实践教学模式中常用的形式和方法。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有助于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努力增加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取得初步了解。通过与在职幼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加认清幼儿教育的本质,熟悉幼教工作的基本情况。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通过在幼儿教育一线的交流、实习、实践,熟悉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对现行的教学和学习进行思考。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予以提高和改善。

(四)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考虑到双语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客观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加大了对于英语基础的培训力度,通过巩固基础语法词汇知识、提升语言应用的技巧,使学生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学的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努力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与行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合理完善教学内容和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双语幼教训练。不仅要做到发音准确、口语流利,还要能够灵活的运用英语进行幼儿教学,营造适宜的双语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语言教学方法,采用歌曲、说唱、游戏、表演等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更能提高幼儿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逐步增加的同时,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关注的日益增加,不仅要求幼师具有足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儿童的思想和行为,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幼儿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应当树立正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理念,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的高水平与职业化两大特征。所谓高水平,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技能,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育的实际教学需求。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认识到为人师表的责任重大。而职业化则要求具有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掌握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奉献精神。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双语幼儿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中图分类号:o368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

摘要工程流体力学在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对工程流体力学的背景,发展,内容,应用,分支和前景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发展史内容应用发展前景。

一、背景。

在人类历史上,面对河道决堤,洪期到来,人类束手无策的案例数不胜数,还有河田的干旱,河运交通的堵塞给人类带来的不便也是不计其数。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始对河水治理,桥梁建造,农业灌溉,河水航运等有了较多的需求,人类同时也就对水流运动的规律有了较多的需求和经验。但是要合理自如的.控制和运用流体,人类就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学科理论去指导,于是工程流体力学的诞生已经迫在眉睫。

二、发展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探讨论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教材不论是从内容、深度、广度、难度等来讲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既说明我们的教育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优化,反过来也说明我们的受教育群体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再者,我想任何一个有些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对学生的不断观察中感受的学生的这种群体特征的变化性。当下小学生,我认为更加开朗与灵活,他们一个个都很聪明,也非常懂礼貌,从小就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但是,反过来讲,现代学生们基本上都是在父母和长辈们的关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有的家庭教育并不科学,对孩子从小溺爱,这样就容易导致孩子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的状况也相对来讲比较常见。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如果我们的受教育群体特征发生变化了而我们的教育观念还停滞不前,那既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说明了我们的教学观念已经落后了。与此同时,需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征,善于引导学生的这种聪明劲儿,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学习当中。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采取激发式、鼓励式的有效引导方式,而不是主导式、批判式的强行灌输式教育。比如,在学习新知识或者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说“看看哪位同学最先理解,或者最先解题”之类的话语。另外,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动脑、享受动脑,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会真正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学习能力和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当然,我也绝对相信我们的.学生这么聪明,肯定会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现自己得潜能和优点。

二、尽量采取“灵活式、多样式”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实践。

在传统数学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教材的朗读者加上翻译者。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学或许可以说成是教师对教学的主观认知或者“一厢情愿”下的方式。教师如果基于自身的理解和站位来对教材进行阐述,这个过程,学生的理解相对来讲并不到位。反而,这样的方式可以看成是一种对知识的强力灌输过程。有些知识和道理,不是靠教师的讲解来让学生理解的,而更多地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的。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应该采取“灵活式、多样式”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实践。比如,通过划分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中“交谈和说话”,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甚至是辩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切身体会之中加深理解与记忆。再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学,对于一些理论性讲解可以通过一些动画短片来进行。另外,我认为数学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在学习一些图形的时候,研究它们的特征时可以通过教具来辅助教学,比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制作或者通过购买的一些教具来对比研究。

整合教学资源,共同施力推动教学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存在很多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完全可以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比如,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我们完全可以走出教室,在校园之中来进行教学。校园景象中包涵许多关于代数与几何的实际教学材料,这样通过充满情趣的切身观察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得到放松,又可以有效地学习。总之,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着重提高教学成绩,以满足小学教育需要。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不但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全面创新,还要立足课堂教学现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全面创新,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形成全面创新的氛围,在整体教学效果上有所提高。

网络环境下ERP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向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愿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那“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亲身经历的一堂优质课教学,结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远程网络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整合,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论文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呈现了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已经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定位。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了“能力为重”的理念,要求幼儿园教师“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重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从强调“能力为重”这一角度出发,作为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理应打破原有的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成体系,不受重视的现象,构建全学程、宽覆盖、多维度、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能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些具体标准的践行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得以重视。以《专业标准》作为引领,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应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层体系。总目标应从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构建:

1.1认知目标。

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强烈动机,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体悟、修正、创新,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促进缄默知识的获得。通过实践体悟,引导学生在实践反思中有理论的提升。

1.2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价值观、儿童观、保教活动观等观念;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对从事幼教事业的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以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

1.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幼教事业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在实践总目标的构建基础上,各具体的实践教学分目标应根据实际实施特点进行制定。

全学程的实践教学理念,从时间上看应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从内容上看应渗透至各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方位上看应拓展至校内校外多个实训场所。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来实现。

2.1新生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系部领导系统详细的介绍,引领新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形式等专业特色有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今后学习与努力的方向。高年级学长与新生就学习体会、学习方法等进行交流沟通,从学生角度解答新生入学来的各种不解与困惑,使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与生活有深入了解,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参观琴房、画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等实训基地,观摩幼儿园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对专业获得初步的感性认知。邀请幼儿园园长、幼教专家、一线教师等就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坚定学生投身幼教事业的决心与信心。

2.2课程教学实践。

课内教学是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前提与基础。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等各种类型的教学,按相关课程性质与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与实际操作环节。《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游戏》、五大领域教学法等学科应结合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课程讲授同时或者课程结束后1~2周安排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保教能力、教育教学组织能力、环境创设能力、教具玩具制作能力、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管理能力、家园沟通合作等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如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可以以说课、试讲等形式在多媒体课堂、综合活动室等场所进行。钢琴、舞蹈、美术、手工制作等艺术技能课程,与教师口语、计算机、健美操等素质课程的教学,应将学生实际训练与理论讲授紧密结合,在日常课程教学同时贯穿实践环节的训练。

2.3教育观摩见习。

针对不同学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观摩主题,制定下园观摩计划与实施方案。明确观摩任务,联系对口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结合课程安排定期观摩。组织学生做好观摩记录,撰写观摩体会。利用实习实践基地,每学期安排一周的集中见习,具体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保育工作等。在学期末进教育教学观摩的讨论、反馈活动,有利于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观摩中的所看、所感、所悟有机结合,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丰富专业学习的体验性,学生从幼儿园真实情境中获得大量直观、鲜明的专业理念与实际感悟。

2.4技能考核竞赛。

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弹、唱、画、舞、写、说、讲、做、演、玩等多种职业技能。在职前阶段应采取课程训练、专门训练、综合训练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每位学生通过技训练,掌握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同时在1~2门技能上有突出优势,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发挥自身特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制定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自身特点,结合自身优势项目,给予技能综合考核。同时,以赛促训,通过创设多样的技能竞赛平台如儿童故事创作大赛,儿童舞蹈创编比赛、简笔画比赛、手工作品展览、童话剧比赛、教学ppt制作大赛等,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给予有优势才能的学生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2.5第二课堂实践。

除课内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之外,鼓励学生走下课堂,走出校园,在社会大实践中锻炼学习。第二课堂实践主要在周末或寒暑假进行,主要内容是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特别是与本专业能力拓展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如到农村幼儿园义务支教、自制玩教具捐赠到民办幼儿园和福利院、协助幼儿园大型演出的策划组织、儿童早教机构业务拓展等。学生在社会大实践中得以锻炼,体现了学有所用的价值,同时在实践中对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有了验证与反馈,更好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2.6毕业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有效的利用最后一学年集中安排的6~8周时间,全身心投入幼儿园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做到实习前有明确的实习计划和目标,实习过程中有经验反思,实习结束后有总结反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顶岗实习作为教育实习的补充形式,多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以就业为导向,组织有意愿的学生到相应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以准教师的身份承担保育和教育的任务,将理论与实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得以融合,真正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7科研训练实践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培养的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这是与原本中师培养的幼儿教师之间的主要差别。科研实践主要包括课程论文、调研报告、毕业论文、参与老师科研教研课题等形式。特别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从检索查找资料、选题、写作大纲的敲定、论文写作基本规范的实际运用、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规范科研意识。

为达成实践教学的目标,保障全程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实施,应积极落实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管理运行保障、师资保障、基地保障三个方面。

3.1管理运行保障。

完善实践教学各种管理制度。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实践环节所占课内教学时数以及实践教学所占学分比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得以凸显。制定实践教学各方面的管理办法、措施,如实习实训大纲、实践环节考核标准、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等,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实践教学有序高效进行。

3.2师资保障。

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学前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高校教师往往没有在学前教育机构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许多专职教师也缺乏长期深入的下园实践的动力与支撑。他们若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多形式多途径的进修培训,深入幼教一线定期观摩、调研。通过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在具体的见习实习环节,可以聘请幼教一线有丰富经验的幼儿园教师作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充实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3.3校内外基地保障。

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的重要保障。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建设好钢琴教室、舞蹈房、画室、作品展览室、儿童行为观察室、心理实验室、模拟儿童活动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室,以满足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需求。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教育基地,不仅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观摩、实训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从课堂到岗位之间零距离适应,而且能促进高校与幼儿园的深入沟通与合作,双方资源共享、互赢互利,共同发展。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实习、科研、就业的三大功能。

规范、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应建立规范的评价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每次实习实训都应有实习实训报告、总结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做好记录,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可以是任课教师、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或是学生小组,综合不同评价主体的评定意见,给学生公平客观的评价。评价形式也应多元化,将原有的终结性评价扩展为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z].2011(12).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44.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摘要:实验是研究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是流体力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探讨实验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流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一门学科。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遇到流体,所以流体力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是航空航天、水利工程、采矿冶金、给水排水、空调通风、土木建筑以及环境保护等学科重要的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实验方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由于流体运动的复杂性,使得流体力学离不开科学实验。现代流体力学就是在纯理论的古典流体力学与偏重实验的古典流体力学结合后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是其三大支柱。因此,实验教学是流体力学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1、增强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

流体力学由于其理论的抽象、较多公式的繁杂,学起来普遍会感到比较吃力,时间一长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满足于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理论,不善于思考推究,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实验却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液流现象,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在帮助理解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雷诺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流态判别准则。实验过程中,先通过调整阀门开度,改变有压管中水流的流速,观察液流的流态转化,可以看到:管中水流流速较小时,颜色水是一条清晰的规则的直线,说明此时水流是分层流动,各流层间互不掺混,流态为层流;随着阀门逐渐开大,流速逐渐增加,管中颜色水开始出现摆动,由原来的直线变为曲线;继续增大流速,颜色水弯曲越来越厉害,终于不再保持一个线条,而是向四周扩散,与周围的清水混到一起,使整个管中的水流全部着色,表明此时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极不规则的,各部分流体互相剧烈掺混,该流态为紊流。学生通过观察这一具体的、有趣的液流现象,极大地增强对粘性液体流动的感性认识,深刻地理解层流和紊流的本质特征;并且实验过程中还要求测定临界雷诺数,理解为什么把临界雷诺数作为流态判别准则。

2、观察液流现象,培养分析能力。

流体力学实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在观察液流现象,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还要思考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并总结流体的运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的工作作风。

如流动现象演示实验可以观察管流、射流、明渠流的多种流动现象,演示边界条件对水头损失的影响。在逐渐扩大段可看到边界层分离而形成的漩涡,而在逐渐收缩段,主流和边壁没有分离,没有形成漩涡——说明逐渐扩大段的局部水头损失大于逐渐收缩段。在突扩段出现较大的漩涡,突缩段在收缩断面后出现较小的漩涡区,可见突扩比突缩有较大的局部损失,而且突扩、突缩比渐扩和渐缩漩涡区长,水头损失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工程中多采用圆弧形管嘴或喇叭形取水口而较少采用直角锐缘形管嘴的原因。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探索能力。

而多圆柱绕流实验可看到流体混合、扩散、组合旋涡等流谱。多圆柱绕流广泛应用于传热系统的热交换器中:流体流经圆柱时,边界层内的流体与柱体发生热交换,柱体后的'旋涡起掺混作用,然后流经下一柱体,再交换,再掺混,换热效果较好。

由此可见,将实验现象与工程实践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思维和积极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是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强化理解书本上抽象、艰涩的理论知识,而且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分为演示型和验证型两部分,其中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这些实验方法单一,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做下去,测量几个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就可形成一篇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实验过程,学生只是在被动参与,其主观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有必要在演示型和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几个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采用流体力学综合试验台,各管段采用丝扣连接,便于对不同材质管段进行替换,管线可以自由选择连接,在研究新型管材及其连接件时,可直接组合安装在管道上进行测量。如能量方程实验管段,其上既有测速管,又有测压管;既可测定断面平均流速,又可利用二者组成毕托管,测量管道中某点流速,还可利用测压管测定流动阻力。实验时,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查阅实验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不同的管材和管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组合安装,记录完整的实验数据,进行严谨的数据分析,最后形成一份详实的实验报告。这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完成从设计、操作到分析的一个完整过程,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极大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结语。

流体力学是很多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而实验是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方面,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验证上,实验课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在锻炼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分析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上,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有必要在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备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蔡增基,龙天渝。流体力学泵与风机[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王英,谢晓晴,李海英。流体力学实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网络环境下ERP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他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网罗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方面知识,推动着学生认识的发展。但是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新课标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把网络资源与语文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与动机,利用网络积累写作素材,优化写作。让网络为作文教学服务。

文档为doc格式。

网络环境下ERP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部分,本文从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以及功能与优势两方面进行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与优势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网络传输信息,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部分,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在因特网基础上,将影视、图像、声音、动画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将多种媒体信息传给每个学生,同时实现双向,甚至多向实时交互传输的一种专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

1.硬件结构。

支撑网络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就是一个实际的计算机网络,一般是一个网络中心,它根据支持的学生人数、范围、学生访问网络的方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变化很大,组织结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都具有如下模块:接入模块、交换模块、服务器模块、网络管理与局域网用户模块、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

块的主要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网络专线将整个网络接入因特网,从而使本网的用户能够访问因特网资源,而其他网络用户能够访问本网信息。交换模块是整个网络连接与传输的核心,主要的设备有主干交换机、分支集线器和连接各模块的网络电缆,由它们组成整个骨干网络。服务器模块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储存、发布,它们是对外提供教学与信息服务的主要实体,一般有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dn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等,它们可以由一台或多台高性能的计算机承担。网络管理模块主要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进行运行性能的监测、故障的预警和诊断等等;计费模块主要是记录网络使用者的资费信息,以控制网络资源的有偿使用。局域网用户模块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以多种方式访问网络资源,从而达到教学或学习的目的。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主要是开发、维护网上的教学内容与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信息的不断更新与丰富。

2.软件结构。

一个完整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需要系统软件的支持,如网络操作系统、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等,还需要一些专门支持教学的应用软件。

(1)多媒体授课系统。

多媒体授课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课件点播系统,一个是同步广播授课系统。

(2)师生交互工具。

为了有效地支持分布在异地师生间的交流,远程交流工具应不仅仅提供传统的基于文本交流,还应提供包括图形、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支持。同时,类似于传统的教室教学中的黑板,身处异地的师生也能够通过特定的软件白板来交换意见。

(3)网络题库管理系统。

基于web的题库系统用于支持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组卷并进行各种类型的测试。题目内容主要是各级各类学科内容的测试题、达标题等,支持各种类型的测试,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提供相应的组卷策略,包括智能组卷、相对评价组卷、绝对评价组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通过网络自动组卷后,下载到本地进行使用。基于web的题库系统能够完成一般的题目管理功能,如题目增加、删除、修改等等。试题内容支持图形、语音、公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还应能对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考试与评价系统。

考试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在远程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借助了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使得远程考试在许多方面比传统考试优越。

(5)学习管理系统。

不管系统具备多么高的智能性,计算机并不能替代教师,计算机可以把人类从简单的重复性的智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教学过程中的高级诊断、管理、推理必须由教师来完成,可以说,缺乏教师参与的学习系统,不是一个完美的学习系统,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中,教师的参与仍然非常重要,它可以弥补计算机系统的不足。具体地说,系统的教学管理应具备如下功能:针对性的辅导、疑难解答、协作监控和实施智能个性化的远程学习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核心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体现了网络多媒体教学中所蕴涵的完整的教学思想,创造了一个符合学习心理的、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其主要功能有:。

(1)多媒体教学功能。

配合相关的教学软件,该功能适合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它将服务器的.声音、视频、文本等信息传输于所有的学员。也可以直接传输取之不尽的网上信息。

(2)师生交互功能。

学生通过软件共享白板、语音交互、视频交互以及传统文本交谈方式和教师进行交流。

(3)同步浏览功能。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能够提供同步浏览的机制,使得学生端的浏览器与教师端的浏览器达到同步显示。这样教师可以定位在同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学生端的浏览器,从而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浏览学习资源。

(4)自查、自测功能。

基于web的题库系统可以使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组卷并进行各种类型的测试。还能对自己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在功能上已超越了传统的计算机教室和语音室,配合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取之不尽的互连网上的信息,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变被动为主动。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都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而在多媒体教学网络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2)展现形式更加多样。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多种展现形式,比如软件共享白板、bbs、电子邮件、同步浏览等,从而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3)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与教师充分交流,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同时多媒体教学网络的遥控功能使学生能相互学习、相互辅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另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教师通过网络把教学信息传给每个学生,学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来进行学习和接受信息。

参考文献:。

[1]姚兵,赵亚婉,马力.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设计及实现.cernet的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应用(增刊).

[2]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j].,(11).

[3]杨晓元,苏炀.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设计理论及实现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

网络环境下ERP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为适应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走向了信息化,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基于国内外会计工作对erp的应用现状,分析我国企业erp系统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会计信息化演变过程。

会计电算化从起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并且逐步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但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在财务、报表等方面实现了核算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还是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没有模块之间的互相联系。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达及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会计电算化已不能满足管理的要求,需要把各个独立的信息资源合理的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因此会计工作从电算化时代走向会计信息化时代。

erp系统的实施,促进了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变了会计工作方法,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会计人员的职能不再仅仅局限于核算,可以参与经营管理,真正实现会计工作的核算、监督、管理职能。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不仅是公司的一个技术项目,而且是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战略性的管理工程。通过erp实施,一个企业不仅能提高自身计算机水平、自动化水平,还可以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借助erp的实施,企业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内部的运营效率和整体经营水平,促进企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二、国内外应用会计信息化现状。

(一)会计工作应用erp现状。自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提出erp概念以后,erp系统就在逐渐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截至,发达国家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已经超过85%,工业发达国家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已经达到80%~90%。国外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为erp系统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跃,对会计信息化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对于国际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我国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超过100万家,应用erp的企业只有2,000多家。从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应用会计erp的态势主要有两个:质量上不断地提高,数量上不断地增加。这都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国际会计信息化的启示。与国际相比,我国企业对erp的.应用呈现不平衡状态。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较大,能够真正全面有效地应用erp系统的企业占少数。此外,由于技术缺乏,好多企业虽然运用了erp技术,但是还处于单一模式阶段,因此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三、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信息化没有较高的认知度。大多数企业认为会计工作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涉及不到其他部门,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更没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研究。就算有的企业认同会计信息化,能为其带来方便,也投入了erp系统,但是由于erp经常会涉及到升级、转化等问题,企业不愿再投入资本进行维护,不投入就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erp系统就不能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形同虚设。

(二)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不到位。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与否。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封闭的管理模式,会计信息没有公开透明化,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管理不到位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在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每个部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责,负责每个子系统,对会计工作进行操作和监督。

(三)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首先,我国会计人员很多,但精通网络信息化的会计却很少,这是阻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缺乏对于会计软件开发和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就造成会计软件在运行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因此,缺乏会计信息化综合人才是阻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四、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环境。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管理机构不合理导致的内部环境控制问题,对会计信息化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年度利润的考核,有些企业为了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在年度报表中虚增了利润,导致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最根本条件。

(二)培养会计信息化综合性人才。企业采用erp系统,会计工作性质完成了由数据采集录入的核算工作向erp系统管理工作的转变。这需要综合素质更高的会计人员来担当此重任,他们应当转换工作思维,实现核算角色与管理角色的转变。此外,企业还应该培养一批既懂业务流程又懂财务流程的会计人员,以及熟悉erp系统程序及操作流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而且企业还要开展跨流程操作的培训,使得会计人员对各业务模块都知晓精通。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各个岗位的培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企业财务、业务、信息等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充分利用erp系统综合管理功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准确度高、相关性强、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监管。erp系统应该提高监管业务范围,不但要对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而且要对企业开展的业务流程进行监督,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监督管理机构需要更新检查方法,升级检查技术;检查管理人员应改变传统的检查思维模式及传统的检查操作方法,以适应erp系统的监督管理。各大监管机构应尽快掌握erp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充分理解erp系统各模块数据信息的处理方式,明确传输到会计模块的加工方式及数据来源,充分理解erp系统各模块数据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审计带来有利的帮助,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企业与市场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以及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以后的会计工作有所帮助。会计erp系统的实施,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解决了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加强了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推动会计技术方法和理论的更新,促进会计工作健康发展,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帮助和指导,促进了企业有序发展,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必要趋势。只有将会计工作与erp系统相结合,才能实现会计工作的计划、预测与控制,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出更大贡献。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入手,就培养能够胜任会计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提升他们的执业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会计学是典型的应用型经济管理学科,其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接轨,各经济组织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记账、算账即传统的“记账型”人才。要适应这一变化,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先行。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实验在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作用越来越重要。

1.实践教学对育人,对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周济部长曾经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关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会计教学的特色,通过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纳税筹划等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并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实践教学、搞好实践教学,完成好教育肩负的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3.实验的自观性和技术操作方法的非唯一性,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特作用。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边学一边做,在群体、团队内互相学习,养成良好、彼此合作的创造性方式,对学习的效果十分关键。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差异较大,“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而实践教学中教师直接面对一个个学生,易于进行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学生发挥所长,弥补所缺,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个性化的最优发展。

4.在互补与竞争同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取得优势,就必须注重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在岗位需求上寻求突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二、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趋势,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日益成为会计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会计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如何通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操作技能提高成为如今高职会计教育中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主要应抓住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可以为未来会计人才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提高后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只有实践教学才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未来会计人才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由于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培养更多的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会计实验内容涉及而窄,模拟实验教材建设落后。

从会计实验教学现有的教材来看,内容不仅陈旧、实用性不强,而且不完整。具体表现在,实习教材涉及的内容只是某一制造企业的经济业务,对市场营销、物流、金融、税务、海关、保险、证券、房地产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涉及较少;关于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材内容简单,而且长时间保持不变,超前性不够,跟不上相关法规、制度和准则的变化,没有及时把新内容充实进来,更缺乏会计网络模拟的素材。实验项目中缺少学生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创造性地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使实验变成理论知识的翻版,冲淡了会计实验的应用性和写实性。

(二)实验教师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实验教师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有较深的会计理论功底,但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实践经验,对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很难把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老教师对网络在会计领域的运用知之不多,这样就会导致实验教学不生动、不贴近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三)学生实习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不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够。

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制度和措施健全可行、控制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现实中很多学生抱有“模拟实习是作业”的观念,学生怕出错,使用铅笔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仅凭结束时递交的实习报告给出学生实习成绩;学校对模拟实习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教务部门对实训教师自行制订的实习方案缺乏专业指导和有力监督,对方案的合理与否过问不够;实践项目没有分层次的规定出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办法等,与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长期的会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决定的。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很少参加社会实践,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有的会计专业教师连基本的会计凭证也不会填制,这样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学生。因此,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实践水平,包括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理论教师,因为会计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会计专业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会计工作的实际,而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也必须根据会计理论的相关规定。

(二)加强会计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到企业实习,这对增加学生实践知识、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开展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以逼真的实验资料进行教学模拟,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习目的,以有效地弥补以上不足,对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增强感性认识。

虽然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效果不理想,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不深入企业实习,只在会计模拟室模拟实验,由于模拟毕竟和实际有一定差距,学生就会对会计工作和真实的凭证、账薄等会计资料缺乏感性认识,甚至因感觉神秘而充满恐惧,造成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所以,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和模拟室里的模拟情景更好地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校外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也可以由学校组织进行统一的校外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提高效益,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见,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

(四)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审计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很难落到实处,这一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就只有另辟蹊径。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将学生送到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公司等机构进行实习。这些单位经常有大量的代理记账、查账、资产评估等和会计相关的业务,而这些单位往往人手比较紧张,因而可以将实习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处理基本的会计业务。单位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根据学生理论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实习任务。这样,不仅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有名无实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顶岗实习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2]吴强.试论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化[j].江苏广电视大学学报,2oo2,(9).

[3]胡振,刘华.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总体构想[j].事业财会,2007,(1).

酶工程教学实践与探讨教育论文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三个方面。要摆脱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别于学术型高等院校的实践环节,开发出适用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及实践课程,针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课题和难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和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地方开展多层次的人才交流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校则通过服务地方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实践应分为两个层次,即练习实践(技能训练)和创新实践(创新思想按工程方式实现)。大学教育和岗位培养是卓越工程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岗位培养不能压缩到大学教育中完成。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学习、搜集、积累资料的能力,教师从组织者成为参与者,配合学生完成工程项目,从而达到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实践课程体系要求。

二、构建和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1.以学生为本。

应用型的本科院校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应使实践教学体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以便使每个学生在四年学习中都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

2.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要改变实践教学各环节互相独立的状况,系统化地设计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期间实践教学的体系,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各环节相互联系,立体的、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从大一到大四期间,实践教学有若干环节,如果在设计时缺乏统一性,必然影响到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培养。

3.渐进性。

无论是基本技能培养还是职业能力训练,总是在学生兴趣提高的基础上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有一个逐步积累、深化的过程,使每个环节紧密相连,保证实践课程的渐进性。

4.学校与企业、社会结合。

可以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发展趋势、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实践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培养的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端正学习观念和就业观念,为实践教学注入动力和活力。

5.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让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或参与整个生产过程,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研讨,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培养探索、创新谨慎,强化质量意识与职业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结合,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自身不断加强学习,提升创新教育意识,提升学校的整体素质,为实践教学积累经验,更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具体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把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循序渐进地渗透于各个环节,使学生的能力在两者的结合中不断得到提高。在实践教学上,要克服学生对实验学习兴趣不大、到课率比较低、选做实验的人不多、真正设计型实验几乎没有等不足。规划合理的实验数目,提高实验的质量。

7.能力与知识、素质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学校教育是一种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技术应用”的新型高等教育,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具体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通过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并力求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以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三、考核方法和质量监控。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训练是以专业能力项目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要围绕单个项目的考核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考核的方法主要采用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笔试及设计报告等综合考核办法。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既要体现目标与过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监控理念,又要有“可操作性、可协调性、可持续性”特点。因此,在工程教育模式下,选择适应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2.要以能力为本位选择课程内容,设置课程体系。专业设置知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能力。

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机制的实践与探讨论文

摘要:引入绿色低碳理念,把绿色低碳融入到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

以绿色低碳理念为指导,从更新实验内容、更新实验方法等角度探索当前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绿色低碳;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从开始,联合国环境署连续4年将“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

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低碳经济正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选择[1-2]。

在大学教育当中,必然要把绿色低碳理念传授给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节能环保”、“环境保护”等观念深入人心,为国家培养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综合性人才,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4]。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而有机化学实验又是各高校化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程之一。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药品试剂,大多数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通过人工方法深加工制得,而且实验过程中又会产生废气、废液和废渣等化学污染物。

因此,有机化学实验注定与“绿色低碳”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将“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到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培养绿色低碳理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而教育事业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时,要把“绿色低碳”、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思想渗透到有机实验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废弃物的产生及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增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更新实验内容。

2.1实验内容的调整。

有机化学实验当中需要的试剂和药品很多都是强酸、强碱、有毒、易挥发、易腐蚀,而且反应的过程不仅有危险而且产生废弃物,处理不当就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造成危害。

因此在有机实验的安排中,应淘汰高危险、高污染的实验项目,补充污染小和环保型的实验。

例如,在做减压蒸馏的实验当中,用的试剂是苯乙酮,苯乙酮不仅对身体有害而且还会污染环境,此实验完全可以用自来水代理,既学会了基本的操作又不会污染环境;传统的“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所用的酰化试剂是乙酸酐,此实验可用毒性更低、价格更便宜的乙酸代替;用“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来代替“溴苯的制备”,回避了苯和液溴的污染性和危险性,而改用溴化钠来制备溴化氢气体,并且学会了有害气体的吸收装置。

2.2实验规模的调整。

有机实验所用的药品试剂大多有毒有害,减小实验规模后,所用的试剂量为常规用量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

这样不仅减少了试剂用量,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小了有机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但是,减小实验规模也有它的缺点,尤其是对有机实验操作还不是很熟练的学生来说,减少试剂用量,如果操作不慎,一不留心,就很有可能得不到产品,会对学生的实验积极性造成打击,因而通常采用常量实验。

虽然缩小实验规模的半微量化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改革的趋势,但是对于蒸馏、分馏、减压蒸馏等重要的基础性实验,要仍然采用常量实验,待学生的实验操作熟练之后,对于有危险性、污染性的实验可以采用减小实验规模的方法。

通过常量和半微量的实验操作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利于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3更新实验方法。

3.1微波、超声波等新实验技术的引进。

微波技术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借助微波技术进行有机反应,不仅反应速度较传统的.加热方法快数十甚至上千倍,而且具有操作简便、产率高及产品易纯化、安全卫生等特点[5]。

在有机实验中应用超声波技术,不但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率和选择性,而且还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和途径,使一些在通常条件下不能进行的反应得以实现[6]。

因此,在有机实验的教学当中,如果引进微波和超声波技术,将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反应需要的试剂量少,既节约能源,又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让学生学习微波技术。

引入微波和超声波技术,是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绿色低碳”的一个重要手段。

3.2新教学模式的引进。

“慕课”是英文mooc的音译词,为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缩写,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课程模式,其本意是“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7]。

目前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实验项目的危险性小且难度不大,但是有机实验还包括贵重药品、剧毒、高温、高压、无水无氧等。

对于这些实验,很多实验室难以实现,且对老师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而慕课的载体为微视频,老师可以为这些实验制作视频,真实展示条件要求苛刻的有机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及危险的处理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实验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药品,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3不同学科实验的对接。

虽然目前大学不同学科设置的实验课程较多,但是实验都相对独立,不同学科实验没有衔接。

学校可以将有机化学实验与仪器分析实验对接起来,用学生在课上合成出来的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实验。

比如有机实验中合成出来的苯甲酸可以拿去做熔点的测定实验和红外光谱实验,1-溴丁烷可以去做折光率、核磁共振等分析测定实验。

这样既分析了实验样品的纯度又让学生学习了图谱的分析方法。

3.4废物循环利用。

有机化学反应的一大弊端就是会产生很多的废液和废渣,如果将废渣堆积,或者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还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中提取的咖啡因可以做分析测定的实验,而回收的乙醇既可以成为下一批学生的溶剂,又可以用做“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的试剂。

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对于能够处理的废液和废渣,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预处理,对不能够处理的要集中收集存放,与相关处理厂家联系进行统一回收。

4结束语。

总之,在有机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低碳理念,对于从事化学教学的老师来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环境友好试剂的选用、慕课等新教学模式的探索等等,更要让学生时刻树立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责任心,为国家培养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人才。

贯彻绿色低碳理念是新世纪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时代赋予化学相关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彭近新.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与中国发展方式转型[j].环境科学与技术,,35(1):1-12.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实践教学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十分重要,但现阶段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比较偏重于课堂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高职会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高职会计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引出切实实行实践教学的相关措施,着力提升会计职业的能力。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技术应用能力。而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则为培养出专业会计人员,其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专业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1.2目标工作岗位分析。

通常来说适用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岗位有两种,会计学中的会计岗位,与会计学中的非会计岗位。所谓的会计学中的非会计岗位是指会计学中辅助会计人员工作的岗位,例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统计等,这些工作岗位不涉及会计的核心技能,主要是辅助会计的工作,本文不对其加以讨论。所谓的会计学中的会计岗位是指,会计专业应用的基本岗位,具体是指财务会计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工资核算、流动资金核算、账务核算、财务报表、车间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会计主管等,还有最基本的出纳收银工作。一般来说根据工作内容可以把会计工作岗位分为四类,即:出纳收银、财务管理、审计、会计。这些工作岗位要求工作人员娴熟的运用专业技能技巧,处理财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实现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财会教学中必须突出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操作能力以便培养出工作能力强的实用人才。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培养具有丰富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会计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活动的感性认识,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会计实践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突破。所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和获得能力。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通常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然后用例子来论证,教师讲课时再辅之以练习等方法传递会计准则、会计实务的处理。而且在讲课中,教师举例和练习常常采用简化形式,例如,会计凭证的编制及登记“t”型账等,严重脱离实际,导致学生对会计只有一些很抽象的理性认识,缺乏完整、准确的感性认识。会计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业务的实际操作来促进学习,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其特色是在学习过程中成为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是从归纳和操作的角度,而不是演绎的角度开展对某一业务的学习。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系统、全面的操作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对整个会计循环工作有一个总括的认识,使高度抽象化的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会计学科内容复杂,高职学生来校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会计知识,所以学习的任务非常艰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教师讲得多,演示得少,使学生听得多,看得少,动得少。因此,学生只凭空记忆,感到枯燥无味,容易失去兴趣。比如:在讲“账户结构”时,教师是在黑板上采用简单的“t”型账,说明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负债类账户的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等,但究竟为什么?如何登记?业务又如何分类?通过这种方法很难说清,学生也难理解。会计实践教学就使理论变得很容易理解了。学生如同当上了企业的会计人员一样,感觉新鲜、好奇,因此,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增强了职业意识,强化了技能训练长期以来,会计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重视不够,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整体培养目标。所以,一些学生参加工作以后,虽然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很差,不会制票、登账、结账和编表,甚至看不懂原始凭证。会计实践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比如:让他们分别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稽核员等练习点钞、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批签字等。这就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距离。由于他们完全融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按照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则进行“实战”演习,因而可以学到书本上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写、算、对、报等,大大提高了职业意识,强化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1)会计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实训业务缺少真实感。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主要采用会计实践教学的方式,由于会计实践教学采用的资料大部分是由教师编写的,即使有些资料来源于实际,也必定经过了筛选,所以,会计实践教学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会计实践教学教材给出的资料都是一个模式绘制出的,缺少不同企事业单位会计内容的差异性分析,不能做到触类旁通,往往使学生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安排课时以及教学内容的时候以实践为主。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依旧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理念转变不及时。受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院校所设置的实践课程在总课中所占有的比例仍然较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输,通常是把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灌输给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解决思路,学生只要把数据套入固定的公式就可以得到答案,与复杂万变的现实情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各岗位的业务内容,更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3)会计实践教学普遍内容简单、教学要求低。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常常是给学生一套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整个过程缺少“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涉及的内容也往往只是一个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包括供、产、销的核算,以及成本的计算。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只是培养了学员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员决策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能力。学生缺少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财务分析等能力,造成应用能力的欠缺。

(4)会计实践教学实验教材不够完善,实验项目缺乏整体性。由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往往更注重单一目标的通才教育,会计实践教学大多采用产品制造型企业的实验项目,对其它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等实验项目很少涉及。多数会计实验教学的课程只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课程的实习项目非常少。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课程之间、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之间联系过少,使得单个会计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但对会计综合运用技能较差。

(5)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其所掌握的实践知识以及经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这些教师参加工作以后,受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影响,也难以抽出时间去企业进行锻炼。同时,很多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从而造成了其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由于会计实践教师缺乏操作真实经济活动的经历,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缺少灵活应用、列举实例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不能进行较为合理的解答,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6)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实践教学时,没有按照会计岗位进行实践,仍然采取的是实践教师拿着一本实训教程,口授完成会计实践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这种会计实践教学环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开展实践教学,很多院校都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一般配有会计模拟、电算化等实训室,但实验室的配置情况远远没有达到仿真要求,缺乏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验实训需求。多数高职院校也会采用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实地实习这种会计实践教学方式,但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经常以各种借口不不接收学生实习,就算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只会让学生简单记记账,并不会让学生接触其实际的财务工作流程,达不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3.1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对学生掌握实践知识的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会计实践指导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向企事业单位聘请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财务专业人才为教师进行技能讲座,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还可以在不影响授课的前提下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其到工作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加会计实践教师的实战经验。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主动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或者兼职,熟练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积累实践经验,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更好的进行会计实践教学。

3.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

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必须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实践环节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来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在实践中来掌握理论,这种方式学生掌握的会更加牢固一些,也可以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更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高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全方位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学校还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使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有利于企业与学校长期稳定的友好联系的建立,也进一步完善、丰富了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以及适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玉荣.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j].会计之友,,(3).

消费心理学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力探讨论文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从事某一职业或工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学科。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消费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研究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研究消费心理与市场营销的双向关系。为此,消费心理学教学要淡化理论,强调应用,使之更符合职业培养目标。消费心理学教学实践性设计要体现“消费心理学源于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认知、寓于企业制定营销策略,为企业创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学生对消费心理学产生理性认知,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应用已学的知识评价企业案例中有关商品广告,定价技巧,现场促销等身边的营销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历练营销实践性的分析能力。

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消费心理学是教学实践性的首要环节,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第二教学引入方式的实践性。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消费心理体验进行整合。如在讲述“欲望、效用”这一组心理概念时,教学设计引入美国经济学家萨繆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让同学讨论什么是幸福?有的说:“吃好、穿好就是幸福。”话音刚落就有同学反对,并大声说:“玩好才幸福。”有的同学又说:“身体健康是幸福……”幸福是一个主观感受。对于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消费的过程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从幸福方程式看,要使幸福增加就要提升等号左边分子效用的值,降低分母欲望的值。进而提出效用和欲望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是一个主观感受没有客观评价的标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同一个人对同一种物品的消费,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故效用是不相同的。推销商品就要推销该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大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幸福感就越多,消费者就会快速并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购买。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加深对抽象的心理学概念的理解。

消费心理学的应用从营销实践性中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自己的消费心理体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解消费心理学,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商家的促销经营策略。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消费心理学源于生活、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从而使学生对消费心理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的情景设计:让同学们分析自己身上穿的服装,回答购买这件衣服的心理动机是什么?有的说保暖、有的说耐磨、有的说颜色漂亮、有的说款式流行时尚、有的说买这件衣服是因为降价、有的说我的衣服是名牌……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如果你就是这家服装企业的决策者,产品怎样才能激发顾客购买?”引发学生对企业应用消费心理学制定营销策略的兴趣。企业在开发设计产品时就要了解消费者购买的心理动机。实现产品的基本功能:突出使用价值、舒适安全、稳定适用、经济合理;实现产品的心理功能:象征意义、审美价值、个性化、追求流行时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要考虑目标群体的经济能力。在与顾客沟通促销是要突出品牌的个性化与流行时尚。让消费心理学回归企业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处处存在消费心理学,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分析企业营销活动的能力,强化职业教育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所谓“大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把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或由学生自己通过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消费心理学课堂向生活延伸对于掌握、理解、应用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学生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应用自如。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应用心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概念。带领学生到购物中心观察销售现场装修的特色。夏天的卖场采用清凉的色调装修,冬天则采用橙红色进行装修,高档产品采用暗黑色的装修,儿童用品采用卡通形式的装修,灯光布局由表及里逐渐增强,高档产品采取特殊照明手段。让学生在销售现场感受自己的情绪、心境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自己得出企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满足具有不同情调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利用情调规律提高销售效果。

消费心理的研究是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的依据,营销的所有行为、过程——从营销观念到营销策略、营销手段,都无不以适应顾客需要、影响作用于顾客心理为出发点和归宿,营销行为是否有效,其核心在于是否能有效影响与作用于顾客的心理,激发其购买动机,进而导致其采取购买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心理学是作为制定营销策略的一种技术性的工具。消费心理学课堂实践性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从初步的感知,逐步理解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模式。校内实践教学包括利用校内模拟实验室及课堂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校外实践教学指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实际工作场所等进行的实践教学。

1.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以所学课程为基础的课堂实训.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会计专业由于工作对象及内容涉及各个单位的财务活动.其保密性和谨慎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过程,因而课堂实践教学承担了主要的实习任务。课堂实践是对所学课程每个章节某种方法的总结练习,有单元训练到本课程综合实训,这一实践活动应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基础会计课程是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的入门课.其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后续专业会计课程的学习质量,、初学会计的学生往往感到会计内容抽象不好理解,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讲授会计基础课程与单项实训结合起来,采用教师讲课与学生练习同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基础会计理论课程全部结束时,再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综合模拟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会计的基本方法,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

2.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践教学。主要包括阶段性分岗模拟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两个层面。阶段性会汁分岗模拟实践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各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单项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作为实习周),按照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的设置需要和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的要求,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分岗实习,以提高学生对岗位划分以及不同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的认知能力.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实习资料可以选取企业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会计工作岗位根据企业会计业务需要设置,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但必须符合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并且要求学生轮岗实习。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提高岗位协作和沟通能力,为下一步综合实习做好准备。

会计综合模拟实践教学,是在会计专业课程全部结束之后,一般安排六周左右的时间,进入模拟实验室实习。综合模拟实习是以企业发生的实际业务为模拟对象,采用仿真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运用相应的教学条件和实验设施,让学生进行从事模拟会计业务实际的活动。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处理会计业务,仿佛置身于实际工作单位。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会计工作的全貌和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全面直观系统的了解.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对会计各项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也是对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全面总结。

综合模拟实习,要选择某企业完整的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应基于会计工作流程,从建账到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会计资料的分析。实习资料要尽量全面.从而完成会计核算的一系列程序。在实习内容的确定上,可适当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非正常业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综合模拟实习过程,一般是先指导学生手工处理会计业务,再利用同一会计资料.运用财务软件上机进行会汁电算化处理。通过上机实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操作技能.并与手工会计处理相比较,理解手工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会计电算化意义的理解。

1.实习基地实践。选择会计核算规范和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业,与之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作为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校外实习。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的财会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教学准备实践案例。学生应分批分期到会计实习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一则可以与企业合作,研究经济管理领域的课题:二则可以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三则可以为企业提供预备会计人员,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效果。

2.顶岗实习。结合毕业实习,在校外企业实习基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安排一定的时间顶岗实践。可在出纳、稽核、存货、工资、成本核算等岗位进行实际工作,并实行轮岗制度,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顶岗实习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岗位实践中,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过渡。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突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课程结构应实行整体优化.认真处理好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要相对独立设置,但它们又相互交叉、相互参透,两者都应围绕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展开.共同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论教学课程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清概念,强化应用,围绕培养能力,配合实践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根据该课程需要学生获得的相关专业技能、知识技能、职业判断能力.以实际工作流程来组织实施。要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左右。实践课程体系应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校企合作的企业在岗实习构成,形成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

教材是核心的教育载体,高质量的实践教材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目前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质量良莠不齐,往往照搬普通院校本专科教材,很不适应,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教材建设上,应尽可能贴近企业实际发生经济业务来设计实训内容,要包括相当数量的、有代表性的、能与理论相结合的现实案例,并围绕案例设计问题。每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应明确,实习资料“仿真”应尽可能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貌:实习资料的份量、难易程度要符和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并随着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实习内容,将企业最新、最完整的业务引入实习教材中。建议在选编实践教材时,应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体例编写,即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并将会计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能力分别反映在实践课程中。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2.演示模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一般是在讲授完基础理论之后.为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模仿。这种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对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检验和提高。特别适应于会计凭证的填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主体、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并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由于会计工作环节清晰,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明确,紧紧围绕证账表进行。所以完全可以按照业务内容或岗位工作内容设计项目.组织项目组,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掌握知识与技能。

一是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具体包括:

1.手工模拟实验室。由工作台、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岗位职责、教学实训资料、多媒体教学设施等组成。学生在实训室中分岗共同完成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工作。通过手工账务处理,学生在“仿真”业务中了解会计工作过程,掌握会计处理方法。

2.会计电算化机房。由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财务应用软件等组成。学生可以利用实训资料从建账开始,完成初始化、输入会计凭证、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并能利用核算结果进行财务分析。

根据需要让学生顶岗实习.了解会计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处理会计工作的能力,亦可解决学生校外实习困难和就业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师可以调查和收集资料,使实践教学尽可能贴近实际的需要:还可以使青年教师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

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要获得毕业证书.而且应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此.院校一方面应制定出与职业技能证书鉴定相一致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应制定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方案.以能力目标作为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把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的考评决不能照搬理论课程那种常规的卷面考试方法.要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一般应从出勤纪律、平时成绩、实训成果三方面来综合评价.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对于实训过程可以层层量化.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配备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会计教师.是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会计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直接参与者,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不仅专业理论知识过硬,而且能熟练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税务处理等常规的会计工作流程,具有财务管理能力。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一毕业就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学校要形成制度,分批让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挂职培训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亦可聘请一些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又身处第一线的行家担任兼职教师,以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教学模式的设置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一本教材一讲到底,然后集中安排模拟实训。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病,当前突出的表现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训,重模拟实训、轻顶岗实训的现象。在当前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这个论题,无疑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当前形势下对高职会计人才的质量和技能要求内容。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重。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为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职业技能素质。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学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完备的相关税法知识等素质。会计基本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1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员应通晓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比如word、excel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较熟练操作常用的财务软件,比如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

1.2基本财务核算技能。

由于大多数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基础的财务核算岗位,面对的多数也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所以底层基础的核算知识和工作经验是高职会计人才必备的条件。

1.3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

纳税申报工作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工作,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协调能为企业争取到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因此,通晓纳税申报知识的毕业生很受企业的欢迎。

当然,会计人才还需要很多其他职业能力。例如财务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审计能力等,但对高职会计人才来说基本技能更重要。

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缺乏校外实训基地和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教材。

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保密性等原因,再加上高职会计毕业生人数较多,高职院校不像市场营销等专业那样容易安排校外顶岗实训。为了完成会计实训课程,许多学校通过校内会计模拟实训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会计准则也经常修订,会计实训教材的.时效性和仿真性也大打折扣。

2.2师资结构不合理。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会计技能人才的关键在于其拥有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但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本到课本,缺乏实践经验。尽管大部分教师通过职称考试取得了会计师资格,具备了“双师”资格,但距离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还远远不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