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物晚会主持词(热门16篇)

时间:2023-11-25 09:03:41 作者:琉璃 感动人物晚会主持词(热门16篇)

在这个盛大的场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担任主持人,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活动。我们有幸请到了一位/一组备受瞩目的才艺/演讲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的表现吧。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五代人守灯塔三位亲人献出生命!在20xx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五代灯塔工的足迹。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没想到,这一守就是一辈子。更让人意外的是,一百多年来,子子孙孙追随着他的脚步无怨无悔守护灯塔。五代人百年坚守三位亲人献出生命,灯塔依然亮着全国最佳灯塔工、全国劳动模范……故事的主人公叶中央是叶氏家族的第三代灯塔工,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他的名字。

75岁的叶中央头发花白,回忆起灯塔工的生活,叶老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1944年,叶中央4岁。他和父亲叶阿岳一起生活在鱼腥脑灯塔上,那时候父亲已经是一名灯塔工。有一次刮台风,一艘补给船要进港避雨,父亲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中去帮忙,结果一个海浪扑来,船被打翻,父亲被卷入大海。掩埋黑发人,祖父带着孙儿上了白节山,祖孙俩守着灯塔相依为命。叶中央在祖父熏陶下,爱上了灯塔。19岁那年,他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灯塔工。1971年春节前夕,几名灯塔工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叶中央却自告奋勇留下来,写信让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到灯塔来过年,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噩耗。途中,小船不幸翻沉,除大女儿被人救起,年仅29岁的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双双遇难。叶中央的妻女离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组织将他调离守塔一线,但最后叶中央只说“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叶静虎是叶中央唯一的儿子。

他本可以当一个合格称职的拖车司机。1982年,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白节山灯塔的一名灯塔工。孙子叶超群是个“90后”。20xx年4月,大专毕业的他在爷爷和父亲的支持下,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口的七里屿灯塔。惊心动魄的一夜冒着12级台风,爬上塔顶排除故障“做我们这一行,经常会碰上海难,生离死别见得多了。”

小时候,叶中央就跟着爷爷在白节山灯塔值班,最早听到的一次海难就是“太平轮”沉没。“刚好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听爷爷说海上有一艘大船沉没了,就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在灯塔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但越来越微弱,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

一早看到,海面上泛着油光。”叶中央说,后来得知这就是让世人震惊的“太平轮”沉没事件。他曾在舟山群岛最北端的花鸟灯塔守了3年,那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

“以前根本没有网络,有没有台风,只能靠听收音机。对灯塔工来说,碰上险风恶浪是常有的事,我们早就习惯了。”叶中央和记者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有一年夏天,白节海峡遭逢12级台风,我们在灯塔值班。一阵电闪雷鸣过后,灯塔电器被击坏。灯塔失明,船舶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我冲入暗夜,匍匐着爬向塔顶。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让灯塔亮起来。最后,故障顺利排除。别看从值班室到灯塔只有100米的距离,但我足足爬了半小时。我们会在值班室和灯塔之间拴一根“安全绳”,抓着绳子爬行,稍有疏忽可能就被狂风吹落海里。“看得多了,就越觉得灯塔是不可或缺的。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中央说得很平静。无边无际的孤独一上灯塔就是11个月,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叶超群,这个家族最年轻的守塔一员,仍在镇海坚守着传自父辈的这份灯塔情怀,“我刚踏上灯塔的时候,就倍感亲切,可能骨子里头就和灯塔有一种不解之缘吧。加上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的地方。爷爷提议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新一代的灯塔工,生活不再像原来那样艰苦,电视机、电脑已经普及。

但白天看海浪,晚上看星光,孤独如影随形。刚到七里屿灯塔的那段日子,叶超群却有些不适应,“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整个岛上,走上一圈只要五六分钟。除了熟悉的几张面孔,只能听大海的声音。很难想象,爷爷一辈子呆在灯塔是怎么熬过来的。”记者注意到,叶超群用了一个字眼——熬。没错,那个年代的灯塔工要艰苦得多。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所需主要依靠补给船,每月一趟。如果碰上台风天,补给船来不了,他们只有挨饿的份。“有一次刮台风,补给船到不了。当时岛上只剩一个冬瓜,五个大男人就着一个大冬瓜,吃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叶中央说,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与外界联系,只能点烟,“有一次我发高烧,连着烧了三天,到后来整个人昏迷了。他们就在岛上放三把火求救,我算躲过一劫。”然而,最难熬的还是无边无际的孤独。

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唯一能解闷的就是抽烟,那时候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三包,现在落下了病根。”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感动中国2021》宣传片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站在历史长河中,对《感动中国》自2002年创办以来的影像资料进行了汇总和登记造册,通过传统的卷轴的形式来梳理《感动中国》过去19年走过的辉煌历程和感动瞬间。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感动中国2021》宣传片的'制作非常用心,将过去19年的节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合,让观众朋友们立体式地感受到这些平凡英雄的永恒瞬间!

高校迎新生晚会主持词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教官、xx级的新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鞠躬)。

今晚,我们来自大江南北、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欢聚一堂,为你们即将开始的全新的大学生活而举杯相庆。

我们热情地欢迎师弟师妹的到来,在你们纯净如水的目光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们更相信,以你们的才华和智慧,以你们的锐气与朝气,必将创造出**学院崭新的辉煌与奇迹!

出席今晚联欢会的领导有:

让我们对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对承训部队**部队的教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军训的号角还在耳边回响,希望的种子已开始破土发芽,

求学的钟声早经敲响,大学生活已拉开帷幕。

让我们唱起美妙的歌曲,跳起欢快的舞蹈,一起融合进这欢乐的海洋中;

让我们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美丽的校园,歌唱我们共同的大学岁月。

xx学院20xx年“迎新生军民联欢会现在开始”

节目串词:

首先请您欣赏歌曲《梦想一起来》。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事急的时候,远亲帮不上忙,近邻却是好帮手。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这邻里之情,就是手足之情。这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邻里之情。

相声《邻里之间》。

歌曲:香水百合。

和谐是一组永远跳动的音符,在我们的心弦上时时奏响;

校园是一幅不断变换的风景,在我们的脑海里日夜流淌。

请欣赏书画表演《》。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

让所有期待未来的呼唤,趁青春做个伴。

让天空听得见让白云看得见。

听听大海的誓言看看执著的蓝天。

让我们自由的爱吧。

手语表演:爱。

我们风华正茂,文字激昂,充满朝气;

我们破茧为蝶,灵气涌动,魅力无比。

听吧,节奏铿锵,我们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

看吧,长剑出鞘,我们在新的征途正一步步走向辉煌。

下面请欣赏诗歌朗诵:无悔的青春。

请欣赏歌曲:好男儿当当兵。

青春是热情,是炙烈,青春是燃烧的火焰。

青春是奔放,是豪迈,青春是沸腾的血液。

我们舞动青春,张开双臂,迎接你们的到来。

我们歌唱青春,与你谱写,大学新的乐章。

请欣赏时装表演:

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是镀金的时光,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我们是世纪的青年,是水漾的年华,让祖国血脉相连。

歌曲:一千零一个愿望。

腾空的志愿越飞越高,托起了我们绿色的梦想,

整齐的步伐走起来,地动山摇,气壮山河。

我们是军中的一朵奇葩,我们是阳光底下最美丽的风景。

我们唱起来,学院的每一寸土地都会引亢高歌。

歌声穿越万水千山,飘荡在祖国大地的母亲,告诉祖国母亲,我们是多么优秀的一代。

结尾歌曲:明天会更好。

结束语:

今夜,星光灿烂,我们用歌声描绘成长。

今夜,桃李芬芳,我们用舞蹈雕刻辉煌。

今夜,凝聚着多少光荣,多少梦想!

今夜,流淌着多少欢欣,多少期望!

回首世纪风云,枣院,你是如此厚重,如此丰盈。

站在新的起点,枣院,你是如此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愿我们的新同学在四年后收获累累的硕果。

愿我们的学院繁荣昌盛、事业辉煌;

感谢**部队教官们的辛勤培育。

同时也衷心的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

**学院20xx年“”迎新生军民联欢会到此结束。

请领导上台与演员合影留念。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因为有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世界才会继续。因为有那些无私付出的人们,身边才有感动,已致感动了整个中国。

高校迎新生晚会主持词

男: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合:大家好!

女: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男:走过满怀激情与活力的20xx年,我们又迎来20xx年阳光的绚烂。

女:在这一刻,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我们听到了春天的召唤。

男:在这一刻,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热情,我们听到了时代的嘱托。

女: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领导的关怀下,我们上下一心,

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

男:过去的一年,是光辉的一年,在各界的支持下,我们同心同德,赢来了捷报频传。

女:让我们共同走过20xx年的终点,用我们青春,点燃期望的火把。

男:让我们尽情畅想20xx年的末来,以我们活力,谱写明日的诗篇。

女:我们青春,我们阳光,我们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男:我们激昂,我们豪迈,我们敲打着时代的鼓点。

合:让我们告别如诗如火的20xx,让我们满怀信心,走向20xx年!

男:自xx一中建校,至今已经整整七十个春秋。

她从风风雨雨中一路走来,用自我的坚韧,创造了一个属于时代的神话。

女:她从红红火火中一路走来,用自我的智慧,声震遐迩,名扬千里之外。

男:七十年啊,一代代一中人呕心沥血,倾情打造。一中的灿烂,靠的就是一个个的真心英雄。

女:下方,让我们一齐欣赏流行歌曲大联唱:《神话》《千里之外》《真心英雄》。

男: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荣誉,已成为过去。

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期望,正连接末来。

男:因为有过付出,我们更能理解,成功的来之不易。

女:因为有着梦想,我们更加憧憬,前程的远大辉煌。

请欣赏配乐诗歌朗诵:《让梦想翱翔,迎鹏程辉煌》。

男:是啊,理想就是动力,鼓舞我们以百倍的信心,千倍的斗志,去争取,去拼搏。

女:是啊,坚持才能胜利,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创造我们完美的明天,靠你我,靠大家。

男:七十年来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前辈们焚膏油以继晷的坚韧执著。

女:二十一世纪的辉煌,还需要我们八零后和九零后勇敢奋起来担当!

请欣赏属于80后的相声《》。

男:青春是激情的,青春是激昂的。让我们顺随青春的节奏,唱响青春的颂歌。

女:生命是绚丽的,生命是优雅的。让我们跟从生命的旋律,舞起生命的空灵。

男:当年流觞曲水边的那片竹林,曾演绎着让无数代人心向往之的兰亭绝响。

女:如今那一片竹林中的雨滴,又会在我们心中敲打出怎样样的独特感悟呢?

请欣赏独舞《雨竹林》。

男:顺着舞蹈者的纤巧指尖,我们的目光,透过雨幕中的竹林,看到了生命的深邃。

女:随着低徊的音乐,我们的思绪,穿过烟雾茫茫的历史,感受到时光的绵长。

男:让我们来倾听,来自远古的传奏。它会为我们诉说,秦汉的豪情,魏晋的风骨。

女:让我们来倾听,源于心灵的流泉,它会为我们鸣响,江河的澎湃,湖海的清扬。

请欣赏古筝演奏。

男:优美的筝乐,余音袅袅,不缕如缕,令人发思古之幽思。

女:闪烁的灯光,流动不居,变幻莫定,使人有观止之感慨。

男:变是世界的常态,变则通,通则久。

女:变是生活的主题,变则活,活则成。

请欣赏魔术。

男:世间风起云涌,人生变幻莫测,而不变的是永恒的爱。

因为有爱,心不再荒芜,人不再孤独,梦不再苦涩,情不再凄楚。

下一个节目,音乐剧《刘凯,你在天堂生日快乐》。

男:松柏长青,山岳不老,刘凯的音容笑貌将永远鲜活在我们心里。

女: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英雄的不朽精神将永远磅礴于天上人间!

男: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昂然踏上前进的道路。

女: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把大爱的种子洒遍四面八方。

下方请欣赏双簧。

男:昂扬奔放的节奏,挥洒自如的舞步,展现着我们青春的活力。

女:灿烂阳光的笑容,豪迈火热的激情,体现出我们时代的精神。

男:我们振奋,我们幸福,我们用心向上。

女:我们活泼,我们勇敢,我们淳朴真诚。

请欣赏街舞《韩国风》。

男:倾听着走远的脚步,那是冬日的悄然远离。

女:伴随着雪花的飘落,那是新年的衷心祝愿。

男:向往明天,因为那里是青春的归宿。

女:向往明天,因为那里是期望的田野。

男:向往明天,因为那里是春天的家园。

女:向往明天,因为那里终将是梦想实现的地方。

男:再过二十年,祖国必更昌盛,鄱阳必更繁荣,一中必更强大。

女:再过二十年,我们定会成材,梦想定能成真,事业定可成功。

合:让我相约在明天,二十年后再相会!

女: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空气。

因为有爱,天空显得格外晴朗,云飘显得更加悠悠,鲜花显得更加灿烂,空气显得更加清新。

男:哪里有爱,那里就有奇迹。泰戈尔说,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

女:哪里有爱,那里就有期望。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请欣赏音乐剧《让爱重来》。

男:两千年之前,那位伟大的圣人孔子,以推己及人的博大襟怀,发一声呐喊惊天动地——仁者爱人!

女:几万里之遥,那位西方的先驱基督,以悲天悯人的深邃哲思,作一声感叹震古烁今——爱是永恒的忍耐!

男:推己及人,以爱己之心,推而爱亲人,爱朋友,爱社会,以至于家邦。

女:悲天悯人,以悯世之心,进而爱父母,爱兄弟,爱人类,乃至于自然。

请欣赏小品《姐弟情》。

男:世界上最感人的莫过于真情。真情中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

女:母爱如山,母爱如海,任你走遍千山万水,却走不出母亲的心田。

男: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女:世界上有一泓最清澄的湖水,那便是母亲的眼睛。

请欣赏配乐朗诵《妈妈的眼睛》。

男:有大爱者,才有大勇。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任侠仗义的民族。

女:能至柔者,方能至刚。中华精神,从来是一种刚柔相济的精神。

男:千年不衰的礼貌,孕育了中国功夫这一名扬天下的珍果。

女:一以贯之的武术,培养了陈氏太极这一声震中外的奇葩。

请欣赏武术《陈氏太极拳》。

男:五千年的礼貌,五千年的传承。

中国啊,我们的祖国。我们崇敬您,热爱您,仰望你伟岸身躯,不由得使我们心潮澎湃。

女:八百里的鄱湖,两千年的古邑。

鄱阳啊,我们的家乡。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喊一声你的名字,怎样能不让我们热泪盈眶。

男:啊,xx!渗入血液的热土,地枕吴楚,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女:啊,xx!名动天下的湖城,名播胡越,历代才士向往之乡。

请欣赏歌伴舞《中国湖城银xx》。

男:打造中国湖城,需要的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女:构建和谐社会,依靠的是我们彼此相互的支撑。

男:一个撇,一个捺,支撑出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字。

女:一个你,一个我,敷演出一场回肠荡气优美的舞蹈。

请欣赏双人舞《两个人》。

高校迎新生晚会主持词

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体育学院迎新晚会的演出现场。

莅临本次晚会的领导有————。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最衷心的问候和感谢。

带着憧憬,怀揣梦想,你们经历了又一次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的考验。

今天的xx大学,因为你们而不同,因为你们的到来而更加精彩。

是你们坚毅的步伐,青春的身影,为xx大学注入了激情与希望。

大学,是倡扬科学精神的圣地;大学,是彰显人文魅力的殿堂。

植根于齐鲁文化的沃土,沐浴着xx精神的xx大学,已经走过了70载春华秋实。

走过了70年风雨历程的xx大学,培育了无数民族和社会的中坚。那些令所有沂蒙人骄傲的、不朽的名字,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红色精神。

今天,山魂海韵的豪迈气魄、直面挑战的自信和坚毅执著,锻造了沂蒙人担承责任、共赴使命的精神。

20xx级新同学们,走进xx大学,你们将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走进xx大学,我们将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明天。

我们是体育学院的主人,体育学院是我们的骄傲,在这里,关爱真诚信念同在,激情创造使命同行,让我们和体院一起成长,一起创造属于所有体育人的奇迹与辉煌。

xx大学体育学院20xx年迎新晚会。

(合)现在开始!!

结束词:

今宵难忘,难忘今宵,今夜,我们用歌声寄托对xx大学的深情厚意。

今宵难忘,难忘今宵,今夜,我们用舞姿承诺对体育学院的信念永恒。

红色沂蒙,赋予了临大深厚底蕴。

悠悠岁月,凝聚了临大浩然之气。

新时代的xx大学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百年名校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携手今宵,高歌这一路荣耀感动,让我们谱写新学期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让我们牢记使命,用科学支撑理想的天空,以智慧实现青春的梦想,相约临大,拥抱未来!

祝福我们大学的明天更辉煌,祝福我们体育学院再创佳绩。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谢谢。

(合)再见!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她的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面对她,面对这位百岁红军老战士,如同面对一部中国革命史、民族奋斗史。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是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她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王定国这样回忆。

这是一个忠贞追随者的人生写照。

百多年风雨,从黑暗到光明;两世纪奋斗,唯初心从未变。

蜕变。

从童养媳到女红军。

王定国的原名叫王乙香,1913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佃户家庭。困苦的生活迫使她早早地挑起了重担,六七岁的她,就要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

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家也难逃噩运。由于没有粮食,她的妹妹被活活饿死了,父亲也因过重的压力病故了。无奈的母亲卖掉了她三岁半的二弟,才安葬了她的父亲。为了活下来,只好把她给了邻村的李家当童养媳。

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以布客身份来山区开展工作。王乙香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她从退婚、剪长发、解放小脚开始了闹翻身、求解放的征途。

获得自由的王乙香改名王定国,配合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三件事,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

至今,王定国清楚地记得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些细节:

“1932年,我跟着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他有一个侄子叫王波,当时在91师,要我跟着他们走,我就跟着他们打游击去了。”“1933年12月,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入党令我心绪万千,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如果说一个人从平凡到伟大有一个起点,入党就是王定国的起点:“从那天起,我就只有一个想法,跟党走,不掉队!”

长征。

五过雪山三过草地。

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长征,一个震撼世界的艰难征程。在王老记忆中,牺牲与战斗永不磨灭:“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二万五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

王老记得:“百丈关战斗,当时敌人把路全都堵住了,不让我们走,牺牲了很多人。剧团的人也参战,我们枪很少,大家都背着乐器赶路,手里有扁担之类的棍棒。也不是空手打仗,用棍棍棒棒打。”

艰苦卓绝这四个字,对长征中的女红军来说,考验更大。王老说:“过草地很艰苦,仗打得也很苦。敌人多,我们人少,打得好就赢了,打得不好,人就没了。”

革命路上有艰险,有时更会身临绝境。“我们想的,就是打开一条路,唯一目的就是和其他部队会合。男女没有什么区别,打仗时不是说女的留下男的打,而是大家一起打。”王老如此坚定。

过若尔盖草地时,王老的体重仅剩下50多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了。”除了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雪山草地的严酷环境,饥饿、疾病、疲劳也是大敌。历经艰辛,王定国最终还是走出来了。

让王老铭记的,是和毛泽东主席一起过草地,“毛主席和战士们一起行军,也不骑马,徒步前行,还一路用浓重的湘潭口音给大家鼓劲儿。”

王定国的这条路走得心里踏实,步履坚定。

战斗。

在危难中鼓舞士气。

从长征开始,王定国的战斗方式就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剧本。

王定国身材瘦小,平时就爱唱爱跳,还担任过地方革命负责人,随中央红军长征后,被抽调到剧团做宣传工作。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战地宣传是怎样的情景,又意味着什么。

王老曾这样回忆,“山高路险,道不好走,剧团走前面,当拉拉队,大家看了我们唱歌、跳舞,忘了疲劳和艰苦,就走得快了。”

一边要长征,一边要作战,一边还要创作、编演、做宣传。部队行军时,剧团必须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息时,演员们还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有人说:宣传队员所走的长征路,有时甚至超过一般部队的一倍。

仓德山是红军战士们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那之前,战士们已经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上山时,还是阳光明媚,爬到半山腰就云遮雾罩,寒气袭人。等爬到山顶时,气温更是急转直下。爬上来时刚出了一身大汗,紧接着被冷风一吹,顿觉腰背冰凉。战士们的双手被冻得僵直,几乎抓不住木棍,耳朵也仿佛是要被冻掉一般。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王定国和剧团的战友们仍然坚持着为同志们鼓劲,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呼喊唤起同志们的斗志:“打了胜仗以后,剧团要去慰问我们的'战士,我们去唱唱歌,跳跳舞,欢迎归来的战士,他们就不想战斗的事了,忘记战斗的苦了。”

1936年1月中旬,剧团翻过夹金山到大炮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人烟稀少,野兽很多,经过艰苦行军,走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赶到大炮山脚下的牦牛村。“三十七团指战员听说我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前沿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战友做饭、烧水,并派人前往迎接。演出时,风像刀子一样刮着战士们的脸,而脸部肌肉冻僵了,手脚冻麻了,可这喧闹的锣鼓声却振奋着每个战士的心。”王定国回忆。

无悔。

生死追随不改初心。

在王定国的一生中,更严峻的考验是在参加西路军作战那一时期。

1936年11月,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王定国所在的剧团改称为“红西路军前进剧团”,过黄河后剧团跟总部行动。

“战斗中,我右腿被流弹击伤,剧团从士门到凉州时,我右腿又挨一枪,腿完全麻木了,天冷血流出来也冻成了冰,也不知道痛,包扎了一下照样行军。”王定国回忆说。

1936年12月5日,剧社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九军,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剧社余下的30多人被敌人抓入了牢房。

“白天,不见太阳;夜晚,不见月亮。房阴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多年后回忆起被俘的境况,王定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不叛变、不泄密、不出卖组织,千方百计营救战友,是王定国那个时期的全部信念。

1937年8月,党中央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全力营救被俘的西路军官兵,王定国和战友们被救出。当时担任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的是谢觉哉。

等见到营救回来的红军官兵时,谢觉哉一下子认出了王定国。谢觉哉日记中曾记载,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经过“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1937年10月,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幸福地结成了革命家庭。

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从此,不识字的王定国有了一个不知疲倦的“识字教师”。

从此,王定国先后生育了7个子女,并全都抚养成才。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与世长辞。王定国在谢老走后的6年里,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大量谢觉哉文献,总文字量多达500万字。

岁月易逝人易老,但革命者王定国心随党走不觉老。

1983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开始了新忙碌。她参与筹建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她还关注林业发展,提出了我国造纸业应走林、浆、纸一体化等建议。2009年4月王定国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2011年又被授予“终身生态贡献奖”。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逐渐远去的20xx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尽管备受考验,但中国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一年,有无数令人让人热泪盈眶的感动,也有着让人心生力量的震撼。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的动人事迹,让历经新冠肺炎疫情后的这个春天倍感温暖,让世人在感动之余看到了榜样的光辉力量。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擎起不忘初心的伟大旗帜。“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步履蹒跚但奋力奔跑的身影,有力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理念,彰显着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医者担当;“我还要回一次头,还去救那两个人。”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原政治教导员陈路用宝贵的生命兑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擎起了不忘初心的伟大旗帜,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安宁挺身而出,全力以赴,奋力撑起了众人的“一片天”。

凡人善举,小善大爱,书写无愧人民的最美华章。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悠久文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书写与传承,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正是他们中的典型和代表。快递员汪勇,在武汉封城后自愿组织团队解决医护人员的供餐难题;公益校长张桂梅,几十年来致力于改变山区女童命运,让山区女孩们的求学梦想变为现实……他们很平凡,并不轰轰烈烈,但却又光芒万丈,感人至深,他们用默默无闻的执着坚守,汇聚着无数动人的光芒,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让感动历久弥新,为奋进的中国注入不竭的能量。

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带领团队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完成了惊艳世界的北斗全球组网;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在绝壁之上打赢了抗争命运之战,凿出长达8公里的“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只为一件事,以赤诚之心践行使命担当,为建设更好的中国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无数个奋斗的日日夜夜,生动诠释了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些来自各行各业人物的故事,感动着中国,也感动着你和我,新的一年,让我们播撒感动的种子,汲取榜样的力量,共同奏响令人振奋的时代最强音,用实际行动创造属于我们的新的未来。

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感动了中国,更为中国添了彩,所以不要忘记他们的每一个举动的代表着国家的荣誉都是全中国的骄傲!

在第二届东盟10+3村官交流项目会议上,一位80后的中国小村官用流利的英语向东盟9个国家的同仁分享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经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就是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秦玥飞。

2005年,20岁的秦玥飞取得美国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成为重庆第一个被世界一流名校直接录取的学生。2011年,秦玥飞在耶鲁大学取得了经济学和政治学双学士学位,然而,他并没有选择在美国从事高级白领工作而选择来到中国湖南衡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当起了一名普通的基层村官,走上了实干的道路,用他的所学所长帮助那里的老百姓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中国早期留学生的相关资料显示,在100多年前,咱们国家最早的留学生们,像詹天佑,像经济学家马寅初他们在毕业之后绝大多数都选择回到自己的国家,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帮助国家发展,帮助老百姓改善生活。这些对我们感触非常大,让我们也考虑向他们学习,毕业之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帮助国家建设、发展,帮助普通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秦玥飞说,刚来到贺家乡贺家山村的时候是担任村主任助理,第一年就帮助村民引进80万元现金,建起了新敬老院等多个公共项目。三年间,他带领着村民修了水渠,硬化了村路,建起了敬老院,引进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在2012年的基层人大选举中,他以85%的得票率当选了县人大代表,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耶鲁哥”。

“年轻人都想成功,但是成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发生,它必须是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地去做才能够做到,很多人都问我,你是耶鲁大学毕业的,到农村去当村官是不是大材小用。其实,我自己并不是一个‘大材’,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本科毕业生,至多是一个‘小材’,这样的小材到基层去,放在农村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下面,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在这样一个非常大的平台上作为一个‘小材’大用。”

三年来,秦玥飞住的是简陋的乡村宿舍,干的是粗杂的农活,惦记的是整个选区农民百姓的生活,每个月不到1500的工资,锐减的体重和勤劳的付出,换来的是他和村民们紧紧相连的心。

“追求的可能就是一种成就感,就是农民的一种认可,这种认可实际上给你的能量非常大。我经常出远门,我的村民有的时候就会送给我一双鞋垫,左脚上写着‘平安’,因为村民希望我在外边给村民跑项目的时候可以平安,右脚上写着“幸福”,就会让我觉得很温暖。”

此次参加第二届东盟10+3村官交流项目会议,秦玥飞向东盟国家的村官们介绍他在中国农村工作的经验,分享他三年来在农村创业、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建立农村信息化平台的经历和感悟,他也希望自己这些年在基层经历能够让东盟及世界各国的农村工作者有所共鸣。

如今,他与湖南衡山的三年合约眼看就要到期,许多村民都担心“耶鲁哥”会离开村子,去追求更高的梦想。秦玥飞表示他不会离开农村,他的梦想,是和这片山区,和中国的农村紧紧相连的。

“我会留下来的,我希望我自己能够在公共服务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将来在更大的平台上帮助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我希望我自己可以跟国家的进步一起成长。”

全国最佳灯塔工、全国劳动模范……故事的主人公叶中央是叶氏家族的第三代灯塔工,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他的名字。75岁的叶中央头发花白,回忆起灯塔工的生活,叶老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

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1944年,叶中央4岁。他和父亲叶阿岳一起生活在鱼腥脑灯塔上,那时候父亲已经是一名灯塔工。有一次刮台风,一艘补给船要进港避雨,父亲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中去帮忙,结果一个海浪扑来,船被打翻,父亲被卷入大海。

掩埋黑发人,祖父带着孙儿上了白节山,祖孙俩守着灯塔相依为命。叶中央在祖父熏陶下,爱上了灯塔。19岁那年,他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灯塔工。

1971年春节前夕,几名灯塔工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叶中央却自告奋勇留下来,写信让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到灯塔来过年,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噩耗。途中,小船不幸翻沉,除大女儿被人救起,年仅29岁的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双双遇难。叶中央的妻女离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组织将他调离守塔一线,但最后叶中央只说“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

叶静虎是叶中央唯一的儿子。他本可以当一个合格称职的拖车司机。1982年,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白节山灯塔的一名灯塔工。

孙子叶超群是个“90后”。4月,大专毕业的他在爷爷和父亲的支持下,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口的七里屿灯塔。

惊心动魄的一夜。

冒着12级台风,爬上塔顶排除故障。

“做我们这一行,经常会碰上海难,生离死别见得多了。”小时候,叶中央就跟着爷爷在白节山灯塔值班,最早听到的一次海难就是“太平轮”沉没。

“刚好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听爷爷说海上有一艘大船沉没了,就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在灯塔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但越来越微弱,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一早看到,海面上泛着油光。”叶中央说,后来得知这就是让世人震惊的“太平轮”沉没事件。

他曾在舟山群岛最北端的花鸟灯塔守了3年,那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以前根本没有网络,有没有台风,只能靠听收音机。对灯塔工来说,碰上险风恶浪是常有的事,我们早就习惯了。”叶中央和记者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有一年夏天,白节海峡遭逢12级台风,我们在灯塔值班。一阵电闪雷鸣过后,灯塔电器被击坏。灯塔失明,船舶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我冲入暗夜,匍匐着爬向塔顶。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让灯塔亮起来。最后,故障顺利排除。别看从值班室到灯塔只有100米的距离,但我足足爬了半小时。我们会在值班室和灯塔之间拴一根“安全绳”,抓着绳子爬行,稍有疏忽可能就被狂风吹落海里。

“看得多了,就越觉得灯塔是不可或缺的。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中央说得很平静。

无边无际的孤独。

一上灯塔就是11个月,只有海风只见海水。

叶超群,这个家族最年轻的守塔一员,仍在镇海坚守着传自父辈的这份灯塔情怀,“我刚踏上灯塔的时候,就倍感亲切,可能骨子里头就和灯塔有一种不解之缘吧。加上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的地方。爷爷提议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新一代的灯塔工,生活不再像原来那样艰苦,电视机、电脑已经普及。但白天看海浪,晚上看星光,孤独如影随形。刚到七里屿灯塔的那段日子,叶超群却有些不适应,“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整个岛上,走上一圈只要五六分钟。除了熟悉的几张面孔,只能听大海的声音。很难想象,爷爷一辈子呆在灯塔是怎么熬过来的。”

记者注意到,叶超群用了一个字眼――熬。没错,那个年代的灯塔工要艰苦得多。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所需主要依靠补给船,每月一趟。如果碰上台风天,补给船来不了,他们只有挨饿的份。“有一次刮台风,补给船到不了。当时岛上只剩一个冬瓜,五个大男人就着一个大冬瓜,吃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叶中央说,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与外界联系,只能点烟,“有一次我发高烧,连着烧了三天,到后来整个人昏迷了。他们就在岛上放三把火求救,我算躲过一劫。”

然而,最难熬的还是无边无际的孤独。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唯一能解闷的就是抽烟,那时候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三包,现在落下了病根。”

8.关于反腐倡廉的观后感。

10.与反腐倡廉有关的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晚会观后感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听到这首歌时,我感觉心里暖暖的。

以前很少关注过这样的视频,当部门综合科组织部门员工学习2014年《感动中国》视频教育之后,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我的心也被他们深深感动了。在我的记忆中,能感动中国广大人民的一定是很神圣、很伟大的事情,当看过这样的视频后,才发现我之前的想法错了,其实有很多事情我们身边也在发生,只是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总是抱怨,常常感觉老天对他们公平,是他们没有以一颗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面对生活。

视频中讲述了2014年年度涌现出的十大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身份和年龄相差悬殊。视频中有伟人的丰功业绩,同时也有普通人点滴生活中对“奉献”两字完美的诠释。当看过视频后,杰出人物的事迹在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犹记得: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氢”功勋于敏;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名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为了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和儿子同桌了16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13年的孝女朱晓辉等。

当看过《感动中国》视频的每个故事,在感动之余我也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一些非常普通的人能做出特别伟大的事情,之所以称之为伟大,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常人未经历的苦,付出了比常人百倍的努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以一种奉献的精神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人,不断将身上的正能力传送给他人,最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其实,我们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动的时光里,我们应该让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多一抹亮丽的色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帮助弱者、专心工作等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是一些微薄的行为,但是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还是可以感动世界的。

能感动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动的`人,是幸福的。学习他人的无私,传递爱的宣言,践行爱的承诺,奉献自己的力量,让爱充满人间,让感动长存人间。对于企业来说,只要每位员工都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为工作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好每件事,这便是对公司最大的回报。

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次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温暖他人。感动不只是轰天动地的大事,也是我们平淡生活中的小事。

孙家栋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1929年4月出生,1956年8月入党,大学文化。

孙家栋同志是著名的航天专家,“两弹一星”元勋,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在我国自主研发的100多颗卫星中,由他担任技术负责人的就有35颗。50年多来,他倾注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辉煌。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他先后担任月球探测工程一期和北斗导航工程总设计师,建成北斗导航第一代系统。他担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等3个我国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解决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各项工程均取得圆满成功。他提出的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为我国突破卫星基础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础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孙家栋同志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7年被授予“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2010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

20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像《感动中国》这样走过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中国》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中国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中国》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

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吧,让感恩的心永远飘扬吧!

大爱无疆,常怀感恩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实际表达我们感恩之心。感恩是为含辛茹苦,日夜操劳的父母捧上的一杯热茶;感恩是为兢兢业业,爱生如子的师长送上的一束鲜花;感恩是那一句句为朋友打气的话语。常怀感恩心,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

亲情。

对亲人常怀感恩心,心中充满爱。当你读书累了,父母为你削个苹果;当你想睡觉了,父母为你铺好床;当你口渴了,父母为你端来暖暖的水……父母对我们的爱远远超过自己。他们用心在对待我们,他们对我们的点点滴滴让我们难以忘记。正如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对父母、家人、亲人都应当有一颗感恩的心,即使很微小的事,即使我们不曾发觉,我们都应该常怀着一颗对亲人感恩的心,感谢他们这么多年一直的陪伴与关爱。因为有了感恩,我们的生活也多了一份爱。

师恩。

对老师常怀感恩心,心中充满爱。忘不了,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的身影;忘不了,办公室里您与我们亲切谈心的话语;忘不了,黑暗中一盏台灯下那认真而又疲惫的双眼。犹豫时:“相信自己,你能行!”进步时,您会鞭策:“百尺竿头,更进步。”您深知:“嫩枝易歪也易直。”当我们取得成绩沾沾自喜时,您会及时提醒:“满招损,谦受益。”正是您精心呵护、不断的鼓励、及时的提醒,“修枝减叶”才使得“朽木”也可以长成为“可雕”之材。我们常怀感恩心,感恩于尊敬的老师们,你们对我们的精心培养,我们用一颗充满爱与感恩的心来回报您。

友爱。

对朋友常怀感恩心,心中充满爱。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朋友会和我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我们受到委屈时,朋友会帮我们解闷;在我们受到挫折时,朋友会鼓励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朋友之间没有太多的秘密,朋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理解。有了朋友,我们的生活也很精彩,有了朋友,我们不会烦恼,所以我们应该常怀感恩心,感谢我们身边的朋友对我们的爱护与关心。

世界很大很美妙,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和生命常怀感的恩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充满着爱与希望。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