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小动物教案(优质14篇)

时间:2023-12-08 14:11:13 作者:雁落霞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以达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计划。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一起共同进步和提高。

快乐的动物的教案

背景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增强他们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启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我在教学《快乐的动物》这一课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动物乐园的情境,让学生收集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经历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倍”的意义。下面是这堂课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1:动手操作,体会“倍”的含义。

1、师生共同摆小棒。

师:小朋友,下面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做摆小棒的游戏,我摆4根小棒,请大家自由摆,并想一想你摆的小棒和老师的关系。(学生摆好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摆了7根,比老师多3根。

生2:我摆了8根,有2个老师摆的根数。

生3:我摆了2根,老师有2个我摆的根数。

生4:我摆了15根,是3个老师摆的根数还多3根。

2、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倍”的含义。

师;小朋友都说得很有道理,下面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倍”。如果你摆的是8根,我们就可以说你摆的是老师的2倍;如果你摆的是2根,我们就可以说老师摆的是你的2倍。

3、再次摆小棒,使学生加深理解。

师:下面我们带着新朋友“倍”接着摆小棒。我摆3根,你摆的是我的3倍。(学生按要求独立摆)。

师:你摆了几根,是怎么摆的?

生1:我摆了9根,因为3的3倍是9根。

生2:我摆了9根,我是3根3根摆的,摆了3个3根就是9根。

师:你觉得谁的摆法比较好,为什么?

生1: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说得比较好,我们摆的是老师的3倍,他这样3个3根摆起来很清楚。

生2:我同意他的说法。

生3:我认为第一位同学的方法也比较好,数出9根,一下子就摆好了。

师:说得真好,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摆。下面我们来轻松轻松,老师带大家到动物乐园去玩一会儿。

(以自由摆小棒的游戏引入,学生轻松愉悦地摆出自己想摆的根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摆的和老师摆的小棒的关系,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答案,其中很多答案是有关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为后面“倍”的学习作铺垫,也让学生体验到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愿望。然后通过按要求摆的实践操作活动,初步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在此基础上引入“倍”,学生能比较容易地体会“倍”的意义。)。

片段2:解决问题,深化对“倍”的理解。

师:淘气有一个数学问题,请我们帮他解决。

鸭子数是猴子的几倍?(指导学生借助小棒或画图进行解决)。

生1: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因为6里面有2个3。

生2: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3根,再摆6根,再把6分成2个3。

生3: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我是用画圆圈的方法,先画3个,再画6个,接着把三个三个圈起来,有2个3。

……。

(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片段3:根据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

1、根据我们找的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2、小组交流,选代表进行记录。

3、小组选代表汇报,并展示交流成果。

师:刚才我们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代表1:刚才我们小组有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鸟数是小鸡的几倍?”12除以8我们不能解决。

代表2:我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

代表3:我知道是1倍多4只,答案怎么写不知道。

师:怎么办呢?

生:我们把它放在问题银行吧。

师:小朋友们同意他的建议吗?

学生们齐声说同意。

师:好,我们暂时把它放在问题银行,等以后学了相关内容再来解决吧。

(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针对教学内容,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学生发现提出的数学问题有的可以解决,有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解决,在小组选代表发言时得以体现,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把它们存到问题银行里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课堂环境中享受到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愉悦。)。

片段4:应用拓展。

师:下面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忙解决。你可以借助学具或者采用与同学交流的方法,在课后解决。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该环节以学生平时生活中常遇到的`数学问题作为拓展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既保证所有学生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并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后反思: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分一分与除法单元中的内容,对二年级学生而言,“倍”的含义比较抽象,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设计时,注意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内容,以实践操作活动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并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本课在设计上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游戏的形式导入。

一上课老师就说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摆小棒的游戏,听说做游戏,学生的情绪高涨,无拘无束,想摆几根就摆几根。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摆的和老师摆的小棒的关系,看到其他同学的答案如此丰富多彩,所有学生都绞尽脑汁地思考,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用这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的“说”引入了新课。

2、注重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动物乐园的情境图,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以色彩斑斓、符合小学生口味的美丽画面深深地吸引他们。把学生自然地引入收集数学信息,解决淘气提出的数学问题,独立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交流,集体反馈展示学习成果的教学过程。这样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学生情绪激昂,不知不觉地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且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以激起学生强烈的研究兴趣,从而主动探究。

3、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堂课,动手实际操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一开始的自由摆小棒,摆后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体验“倍”的含义;接着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够了;然后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方法帮淘气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做准备;最后安排拓展练习中的实践操作,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倍”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应用题。

总之,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改、新理念、新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去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广阔的天空中得以尽情地飞扬。

快乐的动物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教材与学生:

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自主操作、交流后,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就水到渠成了。

教具:

课件、绿色小棒和红色小棒(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

进大自然里看一看小动物。

出示情景图,观察:你都认识这些快乐的动物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一)统计。

1、数一数图上各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并填在表格里。

2、汇报。采取提问个别同学、集体回答、拍手、搭肩等形式说出动物的只数。(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摆一摆、圈一圈(猴子和鸭子),认识倍。

1、用绿色小棒代替猴子摆出猴子的只数,用红色小棒代替小鸭摆出它的只数。(学生摆,师巡视指导)。

2、交流: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生:我是这样摆的:摆3个绿棒,再摆6个红棒(3个3个摆)。

师:为什么3个3个摆呢?

生:是为了和上面的1个3对照的。[-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3、师板书,画线代替猴子和小鸭。

师问:6里面有()个3。

生:6里面有(2)个3。

师:1个3就是3的一倍,2个3就是3的两倍,3个3就是3的3倍。

4、总结:6就是3的(2)倍(多提问几位学生,同桌互说)。

(三)摆一摆、圈一圈(小松鼠和小鸟),加深理解倍。

1、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摆出小松鼠和小鸟的只数(学生用学具摆,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3、总结。

12里面有(6)个2。

12是2的(6)倍。

(四)学生自己练习摆小松鼠和小鸡并总结。

(五)学生静息,教师根据板书总结。

(六)练习。

1、10是2的倍。

(1)、先用学具摆。

(2)、说出答案并列出算式。

(3)、为什么这样列算式?(10里面有5个2)。

(4)、强调倍的意义。

2、9是3的()倍,并列算式。

3、14是2的()倍。

(七)、总结。

求倍数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我们可以用图形和除法算式两种方式来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三、巩固提高。

1、做课本:做一做、说一说(先自己做,再集体交流。教师个别辅导)。

2、做:练一连第2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在学习中有收获吗?

五、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3题。

六、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园教案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近阶段,我们班的孩子和小熊猫、乌龟、小鸟等可爱的动物交上了朋友。小动物们不时地出现在好听的故事中、有趣的儿歌中、好玩的游戏中,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孩子。活动“可爱的小动物”就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而设计的。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以师生共同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乐于交流。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设计、构思、创造、制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充分调动了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满足了每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实现了幼儿原有经验的再现、整合与提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并运用各种材料将自己打扮成各种小动物。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创造和表现,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在做中玩、玩中学的愉悦。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互助,体验游戏的快乐。

1.材料准备:广告纸、1日衣服、包装纸、雨披、树枝、吸管、无用的长布、雪碧瓶的盖子、软泡、果冻壳、毛线、一次性杯子、头箍、蛋糕盒、发夹、羊角球、独木桥、剪刀、透明胶、双面胶、强力胶,宽敞的活动室,磁带《快乐的动物园》,录音机等。

2.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1.讨论孩子们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由于我们在前一阶段进行了相关的主题活动,所以幼儿对小动物们的印象极为深刻。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装扮自己

4.幼儿互相帮助进行装扮

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制作,为他们出谋划策。

分析:虽然幼儿是初次进行装扮动物的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所以顺利完成了装扮环节。这一环节帮助他们找到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就是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来表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5.对同伴的装扮进行评价

波波通过装扮俨然成了一个“孙悟空”,他先是拿一块布围在身上,再拿一个小朋友的头箍套在头上,眨眼间,一个“猴子”现身了。

思思在一个雪碧瓶的盖子上挖了两个洞,然后装在鼻子上,一个“猪鼻子”出现了。

乐乐拿了两个一次性杯子,做成了山羊角。

欣欣用几根吸管分别贴在脸上,扮做了一只小花猫。

贝贝用两根开叉的树枝贴在头上,仿佛是一只梅花鹿的角。

幼儿在欣赏别人的作品后,欢快地唱起了歌曲《快乐的动物园》。

6.布置运动会比赛场地,并介绍游戏规则。

幼儿分4组比赛,每组从第一位幼儿开始,坐在羊角球上,高兴地跳起来,紧握两个手柄向前跳动,穿越“山洞”,走过独木桥,拿到水果后,按原路返回。

7.幼儿进入游戏,教师做裁判,指导幼儿游戏。

幼儿在游戏中情绪高涨,十分活跃。

8.活动结束,引导幼儿收拾物品回家休息。

幼儿、教师一起将活动场地收拾干净。

快乐的动物园教案

1、用已学盘、贴、刻技能表现、创作各种动物。

2、根据自己制作的动物,编一编、唱一唱动物的歌。

3、能充分想象、大胆制作表达。

1、课前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2、泥巴、工具、综合材料人手一份。

3、录音机、磁带、小熊头饰十个。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玩游戏:《小白兔和大黑熊》。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分角色玩游戏。

(3)、幼儿讲述。(讲清名称、形态特征)。

2、交代要求:

(2)、你准备怎么做呢?(幼儿先讨论后制作)。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活动:

(1)、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围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动物园,相互讲一讲我制作的动物。

(2)、听音乐编一编、唱一唱“快乐的动物园”。

《快乐生长树》中班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照片、物品、谈话,了解自己长大了,发现自身各个方面的变化。

2、在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生长树”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喜爱自己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收集幼儿现在和以前的.照片、物品,并用照片制作一个展览区。

2、画纸、画笔、剪刀人手一把、短线、胶水,硬纸壳,各种有颜色的海报挂历。

活动过程:

一、通过照片展览、对比讲述,使幼儿了解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

1、带领幼儿参观照片展览,请幼儿谈一谈:“我们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又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启发幼儿从外部的变化(身高、体重)和自己学会的本领(学习、自理)等方面比较。

2、试用自己小时候的物品,使幼儿发现自己与小时侯的变化,感受自己长大了。“这里有一些东西,是谁的呢?请你们来试试,穿一穿,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二、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幼儿制作“生长树”的热情。

三、制作“生长树”,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装扮“生长树”,记录自己的成长。

1、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生长树”,用纸壳做树干,撕贴挂历纸做成树叶。

2、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装扮“生长树”。

四、幼儿欣赏“生长树”,分享成长的快乐。

快乐的动物园教案

1、用已学盘、贴、刻技能表现、创作各种动物。

2、根据自己制作的动物,编一编、唱一唱动物的歌。

3、能充分想象、大胆制作表达。

1、课前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2、泥巴、工具、综合材料人手一份。

3、录音机、磁带、小熊头饰十个。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玩游戏:《小白兔和大黑熊》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分角色玩游戏。

(3)、幼儿讲述。(讲清名称、形态特征)

2、交代要求:

(2)、你准备怎么做呢?(幼儿先讨论后制作)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活动:

(1)、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围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动物园,相互讲一讲我制作的动物。

(2)、听音乐编一编、唱一唱“快乐的动物园”。

《快乐的动物》教案

1。以旧带新,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教具

图表,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上飞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鸟。(出示小鸟图片)它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计算的小能手,决定在我们班举行一次抢答赛,愿意参加的举手。(多媒体出示十道除法口算题,并说出其中两道除法题的含义。)

二、升华兴趣,导入新授。

出示主题图

2、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有几只呢?你自己来数一数。老师这里给你准备了小圆片,一个小圆片代表一只小动物。请你下来把动物有多少只贴出来,好吗?(贴出图表,让学生下来贴动物的只数。)

3、指出鸭子和猴子。

师:猴子有几只?鸭子呢?

6里面有几个3?(学生回答的同时,用彩笔圈出。)

怎样列算式呢?生一起说:6÷3=2

师:6里面有两个3,我们就说是3的两倍,也就是说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两倍。

集体说一遍,找一生重复一遍,同位互相说一遍。

4、师:我还想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你该怎么想?怎样列算式?生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5、师:看着版图,你还能说出谁是谁的几倍?下面小组来合作学习,列出算式,组长记录好,然后小组交流,其它小组可补充。

6、课中休息。

看来还是小组集体的力量大,看,你们又想出了这么多的算式。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唱一首英语歌。

三、巩固拓展。

刚才小鸟看了你们的出色表现,很高兴,所以给你们带来了几件小礼物,想拆开看看吗?

(出示练习题)采用集体和个体,集体纠正等方式完成练习。

四、谈收获。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那么老师再为你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回家观察家中的物品,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下你能提出哪些除法问题。

快乐的动物的教案

能够按照动物的特征对动物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

能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愿意动脑思考问题。

活动前引导幼儿搜集动物卡片。人手几张动物卡片,卡片上的动物各不相同。

按教师的要求给动物卡片分类。

引导幼儿按动物的食物特征如食草或食肉,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名称,如小兔是吃草的,老虎是吃肉的。

将动物卡片发给幼儿,请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为动物卡片进行分类,如请幼儿举起吃草、吃肉或杂食动物的卡片,请举起会飞、不会飞或生活在水里、陆地上的动物卡片。

给动物卡片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

引导幼儿自己操作,给动物卡片分类。

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分类的结果,并说出分类标准,如按长羽毛和不长羽毛、冬眠和不冬眠等特征分类。

绘画活动,进一步按一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请幼儿画出几只同一种类的动物,

引导幼儿之间交流自己画的动物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特征?

(1)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分两组数一数”。

(2)游戏“为小动物找朋友”,幼儿为自己画的小动物找朋友,并说出理由,如小鸟和蜻蜓是朋友,因为它们都会飞。

日常生活渗透引导幼儿整理物品柜,将各种物品分类摆放。

《快乐的动物》教案

教师小结:天鹅、小鸟、蝙蝠是在空中飞的;猴子、浣熊、熊猫是在树上爬的;老虎、狮子、狼是从山里来的;河马、鳄鱼、海豚是生活在水里的。

2、熟悉歌词

(1)教师范唱

(2)师:歌曲的题目叫什么?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唱一唱?

(3)你听到了哪些歌词?

(4)念读歌词

3、感受歌曲旋律

(1)倾听歌曲旋律,并说出是几拍子的。

(2)跟着音乐拍节奏,指出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

4、学唱歌曲

快乐的小动物教案

1.在理解"拍""打""摘""跳""翻"等动词意义的基础上,尝试正确使用这些动词。2.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小班幼儿用书11月分册第13页,欢快的音乐。

一、我的身体变一变

1.教师利用自己身体,变出不同造型,请幼儿说说老师在做什么动作?

(1)教师:"你刚才做了什么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请幼儿根据老师说的动词,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二、小动物变一变1.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小动物听到这样欢快的音乐,也高兴地活动起了身体。找找看、都有谁?它们都在做什么?"(2)鼓励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3)说说你还知道小动物会做哪些游戏?学一学它的动作。

三、经验扩展

2.播放《豆豆丁》的音乐,幼儿听音乐变不同造型,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相互模仿,同时体验、模仿不同的动作。

快乐的小动物教案

1.学画折线、波浪线、螺旋线三种曲线。

2.提高手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1.电脑制成的动画:螃蟹、金鱼、蝴蝶的动态及留下的痕迹并配上儿歌。笔记本电脑、背投电视机。

2.幼儿每人一支蜡笔、一张画有小动物图片的画纸。

1.看动画课件,观察画面,逐步感知三种不同的曲线。

师:今天呀,有一些动物朋友要来我们这里做客,欢迎它们吗?先来看是谁来了?

(1)(课件出示小金鱼)师:是谁呀?(金鱼)游来了一条小金鱼,它是怎么来的?(游来的)谁来学学小金鱼游的样子。(请一位幼儿上来模仿)(点击课件)师:看,小金鱼快乐地往前游,往前游,唉,在它的后面,还留下了一条痕迹,是怎样的呀?(一弯一弯的)有点像什么?(小山)师:这种一弯一弯的曲线叫波浪线,叫什么线?它也很像河里的波浪,一弯一弯,我们来学一学?(小金鱼,尾巴大,摇摇尾巴游呀游)

(2)(点击课件出示蝴蝶)师:接着是谁来了呢?(蝴蝶),原来是一只花蝴蝶,它是怎么来的?(飞来的)谁来学学花蝴蝶飞来的样子。(请一位幼儿上来模仿)(点击课件)花蝴蝶高兴得跳起了圆圈舞,她后面留下了的痕迹是什么样的?(一圈一圈的)像什么?(绕毛线、棒棒糖、蜗牛)师:这种一圈一圈的曲线叫螺旋线,什么线?我们来学学看,(花蝴蝶,来跳舞,圆圈舞呀真漂亮)

(3)(点击课件出示螃蟹)师:谁等不及,也来了?(螃蟹),它是怎么来的?(爬来的)螃蟹爬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学一学。(请一位幼儿上来模仿)(点击课件)别看螃蟹个小,力气可大啦,它是来找朋友的,它后面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呢?(一上一下、尖尖的)像什么?(牙齿)师:这种像牙齿一样、一上一下的曲线叫曲折线,什么线?我们来学学看,(小螃蟹,力气大,东爬西爬找朋友。)

2.念儿歌复习巩固三种线的画法。

提问:刚才来了几个动物朋友?(三个),请它们一起出来,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提示幼儿徒手练习)

(点击课件)老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用手描绘:“小金鱼,尾巴大,摇摇尾巴游呀游;花蝴蝶,来跳舞,圆圈舞呀真漂亮;小螃蟹,力气大,东爬西爬找朋友”。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还有许多花小金鱼、花蝴蝶、螃蟹也都来了,请你帮它们画上留下的痕迹,愿意吗?每张纸上都有三个小动物,画之前先想想它会留下什么样的曲线痕迹,用蜡笔画下来。画的时候,线条要画得深一些,多一些。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回忆不同的曲线,鼓励幼儿把线条画得大一些,深一些。

5.欣赏作品,。

我们一看小朋友画的线条。小金鱼留下的痕迹是什么线?(波浪线)花蝴蝶留下的是什么线?(螺旋线)螃蟹留下的是什么线?(曲折线)看看他们画得怎么样?师生一起点评。

6.跟着音乐学小金鱼、花蝴蝶、螃蟹。

快乐的小动物教案

1.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以及螺旋波浪线等几种曲线。

2.2.提高手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1.1.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观察过螃蟹、金鱼、蜜蜂等小动物的活动,特别是爬、游、飞时的动态。

2.2.幼儿每人一盒蜡笔、画纸(画有螃蟹、金鱼和蜜蜂)。

3.3.电脑制成的动画(螃蟹、金鱼及蜜蜂的动态及留下的痕迹)配上儿歌。

1.1.用电脑、电视放

出动画:“快乐的小动物”,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朋友的?”“它们是怎么来的?”

2.2.引导幼儿用手描绘各种小动物不同的动态,多次练习。边用手指边念儿歌:“小金鱼,尾巴大,摇摇尾巴游呀游――!”

“小蜜蜂,来跳舞。圆圈舞呀真―漂―亮!”

“小螃蟹,力气大,东爬西爬找―朋―友!”

3.3.出示画有小动物的画纸,引导幼儿画出多种曲线,教师巡回指导。

4.4.欣赏作品、评价:

请幼儿说一说:哪个小动物最快乐,是一折一折的、一弯弯的或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的在跳舞。

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动物,如兔子、蛇等的动态,学习各种曲线的画法。

快乐的小动物教案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传递的快乐情绪。

2朗诵儿歌中的小动物。

互动投影、大图书、小猫,小狗,小象,小兔的头饰各一个。

1、导入活动

(1)教师播放儿歌动画,请幼儿欣赏,并引导幼儿整体感知儿歌内容。

(2)教师请幼儿讲述表演小猫、小狗、小象、小兔高兴时的样子。

3、歌唱活动

(1)教师点击“演唱”标志,幼儿熟悉《快乐的小动物》歌曲旋律。

(2)教师点击大图,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儿歌。

a教师点击图中的小猫,呈现小猫高兴喵喵叫的动画。

b教师点击图中的小狗,呈现小狗高兴摇尾巴的动画。

c教师点击图中的小象,呈现小象高兴伸鼻子的动画。

d教师点击图中的小兔,呈现小兔高兴蹦蹦跳的动画。

4.阅读活动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配合相应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儿歌所表达的含义。

(2)教师逐句点读儿歌,幼儿跟读。

5.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爱护、保护小动物)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动物》幼儿演唱,自然地结束活动。

《快乐的小动物》

小猫高兴喵喵叫,

小狗高兴尾巴摇,

小象高兴伸鼻子,

小兔高兴蹦蹦跳。

快乐的小动物教案

1、在理解"拍""打""摘""跳""翻"等动词意义的基础上,尝试正确使用这些动词。

2、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3、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4、乐意观看表演,感受游戏的乐趣。

小班幼儿用书11月分册第13页,欢快的音乐。

1。教师利用自己身体,变出不同造型,请幼儿说说老师在做什么动作?

2。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请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3。引导幼儿理解常用的几个动词

(1)教师:"你刚才做了什么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请幼儿根据老师说的动词,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1)教师:"小动物听到这样欢快的音乐,也高兴地活动起了身体。找找看、都有谁?它们都在做什么?"

(2)鼓励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3)说说你还知道小动物会做哪些游戏?学一学它的动作。

2、播放《豆豆丁》的音乐,幼儿听音乐变不同造型,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相互模仿,同时体验、模仿不同的动作。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快乐的小动物教案

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螺旋线三种曲线。

2、提高手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提高观察智力、模仿智力、构思与想象智力。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1、电脑制成的动画:螃蟹、金鱼、蝴蝶的动态及留下的痕迹并配上儿歌。

2、幼儿每人一支勾线笔,画有背景的画纸,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3、每组一盒浆糊,毛巾若干。

1、放电脑动画,引起幼儿兴趣。指导语:今天有一些小动物要来和我们小朋友做朋友,你们开心吗?我们来看看是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来的?放电脑画面:小金鱼,尾巴大,摇摇尾巴游呀游;花蝴蝶,来跳舞,圆圈舞呀真漂亮;小螃蟹,力气大,东爬西爬找朋友。

2、引导幼儿用手描绘各种小动物留下的不同痕迹。提问:来了哪些小动物呀?它们是怎么来的?(请幼儿分别讲述,并进行模仿各动物的动作)"看花蝴蝶飞来的时候,在后面留下了一条痕迹,是怎样的呀?"(一圈一圈的)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用手描绘螺旋线。"那金鱼游来的时候,会在后面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一弯一弯的)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用手描绘波浪线。"那螃蟹来的时候又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一折一折的)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用手描绘折线。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语:还有好多小动物都来了,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它们画留下的痕迹,你们愿意吗?你想帮哪些小动物画呢?等会儿小朋友可以自己去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先帮它粘在画纸上,然后想想它们走路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用勾线笔在动物的后面画下来。提醒:手脏了,用毛巾擦一下。

4、欣赏作品,评价。

1、你还想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会留下什么样是痕迹呢?请你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或到书上去找找。

2、继续培养幼儿的理解智力、发现慧力等。

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提问法,发现法,引导孩子积极动脑。多数孩子能积极参与,大胆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和同伴交流。由此孩子的活动兴趣很高,活动效果明显。但有个别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经过老师的暗示才能认真回答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着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