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话题人生话题的随笔(通用14篇)

时间:2023-12-05 16:12:43 作者:曼珠

人生是一本开启智慧之门的书,写一篇总结来记录我们的人生经历吧。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人生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

以秋天为话题的散文随笔

一场夜雨又让原本已经清凉好多的秋又多增添了一丝凉意。清凉的风,从早起的晨曦里,一丝丝耐心的挤进窗扉,不再那么热辣,不再那么蒸腾,不再那么咄咄逼人。晴空万里,碧蓝洗尽的天空,朵朵云儿在追逐,她们时而曼舞,时而轻歌,时而聚齐,时而分散,白纱盈袖,款款随风;朝霞酡红了她们的笑颜,晨曦升腾着她们的舞姿。偶尔擦肩的紫燕,叽叽喳喳的在她们逢隙中穿梭,似乎在询问迁徙的路。

夏的画卷,总是太妩媚,而秋的素描,就多了份内涵,那一抹有些厚重的色彩,便是季节书写的美感,让人如痴、如醉。

终于,蝉儿不再刺耳的尖嚣,当头烈日也不会再照的你睁不开眼。浅浅的秋,淡淡的风,朗朗的笑,甜甜的果,香香的梦,是一场最美的邂逅,美在它的风景,美在它的意蕴,美在它的空旷与豁达。

在我眼中,秋是庄重的,秋是威严的,秋是成熟的,秋是端正的,秋,更是美好的!怀揣一颗豁达之心欣赏清秋,以谦谦君子之度感悟清秋,那些惆怅与哀叹,就会在秋风中烟消云散,还你一个收获爽朗、充满希冀、充满阳光的清秋。

秋天的美,既不像春之娇艳、又不像夏之浮躁、更不像冬之严酷。她有少女般多彩多姿的靓丽,又有少妇般风韵犹存的稳重和大方。有人爱秋的多愁善感,有人爱秋的浪漫婉约,有人爱秋的丰盈富足,而我独爱秋的淡泊与宁静。

即使秋天百花调零,可也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也更有来年的新绿在孕育着,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以亲情为话题的随笔]以亲情为话题的随笔

爱情可能迟到,友情可能迟到,但是亲情从来没有迟到过。不管我们三十岁还是四十岁还是五十岁,我们依旧是父母的孩子,我们依旧想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寻找最安全的温暖,坐在父亲旁边,向他询问如何处世。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以亲情为话题的随笔》,欢迎阅读。

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让我仰而心怜不敢长啸;母爱如水,细长而源源,让我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周末邀上弟弟一家,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小山村,那片曾经生我养我的土地,一种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妈妈早已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土鸡、土鸭,蔬菜。虽然每次回去都会让妈妈累很久,可是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却总是挂满了笑容,累并快乐着!是啊,儿女长大了,成家了,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子女们能常回家看看。

和爸爸闲聊了会儿,爸爸依然是那么关心我和弟弟,从工作到生活、到子女的学习状况,虽然老爸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于子女的教育却是非常成功的,要不怎么有那么优秀的儿女呢!

弟弟忙里偷闲,周末了也加班,不过还好,下午半天休息,当老爸看到弟弟身体日益消瘦时,不由得心疼,是啊,自从下乡镇后,工作更加辛苦,有时候周末也不得休息!不过,人生就是这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

提及我的工作,爸爸妈妈都不理解,好好的怎么就想到换工作了,当老师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的确,那些曾经带给我鲜花和掌声、带给我欢乐和忧伤的日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只是一些淡淡的回忆,仅此而已!

为了不让爸妈担心,我故作兴奋地告诉他们,我现在是多么的轻松,工作是多么的愉快,其实只要我自己心里清楚:这并不是我喜欢的,也不是我理想的工作。理想太完美,而现实太残酷!但是,既然已经选择了,我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世界上已经没有了后悔药!我不能让父母为我担心!

下午,孩子们吵着回家,带他们去张坝桂圆林逛了一圈,欣赏了一下那儿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快乐得像一只小鸟!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不能事事顺利,但是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随时都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也许,这就是我唯一能做的!只愿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自古有圆月,年年盼中秋。今日月又圆,情思意绵绵!

一轮圆月升上深蓝色的苍穹,点亮了城市和乡村的万家灯火,装扮了一个甜美圆满的中秋月夜。当盈盈满月洒下的一袭银灰铺满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我的心已在久久企盼中融进了这袅袅柔光中。今夜,我已沉醉在温柔的月光里,缕缕思念痴情地萦绕在心,一如缕缕月光执着地氤氲在中秋之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在华夏传承了几千年的中秋佳节,承载了太多中华民族世代延续的真挚情感和美好记忆,那花好月圆之时的团聚,那久别遥远的思念,那漂泊异乡游子的拳拳眷国之情,都浓缩在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唇齿相依的友情、甜蜜美好的爱情、游子思乡的深深情感之中了,早已沉淀在了古老的东方文化里,在唐诗宋词那诗香墨韵中凝结成为美丽繁星般的永恒,熠熠生辉。中秋皓月,清辉萦萦,家国情怀,千古一情。

明月如镜、月光似水。我静静、静静地仰望着幽静天空的朗月,在清清悠悠、朦朦胧胧中真的走进了童年的梦境,那浓浓的,化不开的亲情都融进了这皎洁清幽的月光里,萦绕在我随月光飘逸的绵绵思绪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我九岁的那年随母亲在鲁西南乡村曾祖母、祖母家居住一年。那时最深刻,最值得回忆的就是亲爱的曾祖母、乡村月夜以及曾祖母在月下给我讲述的神话故事“吴刚伐桂树”、“嫦娥奔月”……我痴迷在故事的玉盘下、仙镜里。在她的指点下,我仿佛看到了月中的桂树,看到了嫦娥和月兔,看到了月中缓缓移动的云雾,便很想很想借着银色的光飞到广寒宫,陪伴寂寞的嫦娥和月兔,畅饮吴刚酿就的桂花酒……虽然这前后我也在父亲部队大院里听母亲和叔叔阿姨们讲过这古老的故事,但至今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个乡村中秋之夜,那个出自曾祖母口中的故事。

“八月十五云遮月”,真是如此。刚才还清朗的月忽被一片云雾遮盖,夜暗了下来,但云隙中穿过的光使中秋夜空显得更有层次感。没有了明月之柔光,似感微凉。我闭目静思,仿佛善良风趣的曾祖母来到我身旁。

我又撒娇地躺在了她洁净温暖的怀抱里,在每一个有她陪伴的明亮乡村夜晚里,听着她讲给我的故事、猜给我的谜语;我又来到了那个月儿也是这么圆、这么亮的中秋月夜,再一次听她讲述蟾宫嫦娥、桂树吴刚的动人故事;我又看到了那个在我任性哭闹时坐在我旁边耐心哄劝,等待哭闹停止的笑脸。

有趣的故事,爽朗的笑声,可亲的笑脸,温暖的怀抱……珍贵的童年记忆如影像般回放,我的思念似月光挥洒,泪水在不知不觉中打湿了眼眶。

云开雾散,朗月重现。悠悠亲情,今生无限。在我和父母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的曾祖母,就是我们心中的那轮明月。她的大儿子,我祖父的军人胞弟,在抗战中英勇牺牲,中年时因缺医少药,曾祖父患急症而去世,她便跟着祖父这唯一的儿子生活。在她有生之年一直享受着政府给予的革命烈士军属的待遇,但她总是念念不忘、逢人便夸政府的好。她九十四岁高龄无疾而终,犹如一轮圆月自然的阴晴圆缺、悠然而去。

她一生的善良、爽朗、隐忍、宽容、大度,赢得了整个村庄对她的夸赞和信任,赢得了整个家族每一个成员对她的爱戴和敬仰,母亲时常提及她,有着讲不完、说不倦的故事。

我最后一次看见她是在我二十六岁从青海回到家乡菏泽的那年中秋节之际。那年我专程和丈夫回到我曾经生活过一年的村庄看望老人。家里的姑姑都已出嫁,三叔上大学后分配在县城工作,来时有限,只剩下她和祖父祖母在一起生活。

她脸上依然充满笑意,依然是那样整洁、那样安详、那样随意,思路依然那么清晰。她知道自己年龄大了,为了不让别人厌烦,尽量不给别人找麻烦,更不主动提出要求打扰别人。她常常独自在自己的房间里,坐在椅子上对着窗户静静朝外观望,像在观看天空景色,又似在思考着什么,当我走进她的小屋,她显得十分惊喜,笑容更加可掬。问寒问暖。我知道在这寂静的小屋里她一定很寂寞,但她总是保持着异常的平静。听父母说,在她生命的最后,就是带着这样的宁静和安详离开了她眷恋的世界和爱她的亲人。

荷香渐隐,桂香萦怀。花香飘溢,月色溶溶。花香融月色,花魂伴思情。这一轮皓月装饰了月空,装饰了中秋的梦,饱满了记忆,饱满了无法遗忘的亲情。

中秋月,月澄明。清如水,水沁心。心心念念不相忘,年年岁岁望月情。

干干静静的月亮依然安静地泊在天空,皎洁的月色和闪烁的灯光交相辉映,宁静而美好。我和皓月相对而坐,我要目送这一年只能和她唯一相聚于此的中秋月亮,尽情享受她令人沉醉的柔美月光。

亘古绵延的中秋月啊!你有多久,人的思亲之情便有多长!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颗明星,在漆黑的夜里,它能给迷途的心指引方向。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根绳子,用它的身躯,把心与心紧紧连了起来,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罐蜂蜜,蕴含着浓浓的香味儿,使人们的心儿如痴如醉。亲情是什么?亲情是字典,是明星,是绳子,是蜂蜜。其实,亲情就是一种幸福。

小时候,曾经羡慕着离家在外的潇洒的人。他们如鸟儿般自由的飞翔,而我却只能像只金丝雀被关在名为“家”的牢笼里。所以,我把家里的一切都当作是一种束缚,讨厌着他们。在小学时期,我羡慕着那些穿得光鲜亮丽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羡慕着初中的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在课堂上“谈笑风生”,他们敢于和老师作斗争,不被“邪恶”势力所征服。没有爸爸妈妈的唠叨和大骂,在外过得自由潇洒。所以,我也模仿着他们的做法,对于妈妈的劝阻不予理会,还和妈妈吵架、打架,把这样的做法看做是了不起的表现,为这种事沾沾自喜,跟同学朋友炫耀着我的“光荣事迹”。

可是,学到了初中才知道,这些并非真的是潇洒,回想起当年的做法,觉得自己像个小丑,在那里做着可笑的表演还不自知,被他人在暗地里议论、嘲讽。即使是针对我的嘲讽,也只会对着嘲讽我的人大呼小叫,在家里乱发脾气,不敢去和他人正面解决。这些胆小鬼似的幼稚做法,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一阵阵的羞愧。最对不起的应是母亲了,她含辛茹苦地养育我长大,可是,只是因为我的幼稚却害了她。直到这时才真正明白高尔基所说的“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虽然现在领悟得可能有点晚,但是,无论今后发生什么事,我绝不会再让她伤心了。

希望每一个人,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把温暖的亲情收藏在心中。

我一直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父母的爱如小溪在我身边涓涓流过,很多时候,我甚至忽视她的存在。但一次小风波却让我深刻地感到了父母爱的深沉与博大。

那是在期末考试的考场上,我由于疏忽忘记把课本放入书包里了。结果被老师误认为作弊,非要请我家长不可,同学们也都用鄙夷的眼神对着我。我感到有口难辩,简直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考试散场后,我一个人满腹委屈地走在大街上,脑海中闪现的是老师指着我书箱里的课本时的严厉,是同学们的指指点点和交头接耳。天啊,我被当成了什么人了?耍小聪明的傻瓜?天生的笨蛋?难道以后我就被贴上这本不该属于我的标签生活么?难道这就是我疏忽的代价么?泪水一直无声地汹涌着,夕阳早已不见踪影,夜色一点点加深。忽然远处的钟声敲响了十下。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往家的方向挪动。爸爸妈妈会相信我吗?我不知道。

当我提心吊胆地打开家门,眼前的景象一下子使我惊呆了,屋里到处乱七八糟,电话本被扔在地上,妈妈坐在一旁埋头抽泣。我悄悄走到妈妈身边,却把我错当作爸爸:“孩子找到了吗?”嘶哑的声音里透着焦急与期待。我鼻子一酸,大滴泪珠夺眶而出。妈妈抬头见是我,一把将我楼在怀里,紧得让我透不过气来,象是怕我飞走一样。我泣不成声:“妈妈,我没有作弊!”妈妈也流着泪抚摸着我的头:“妈妈和爸爸相信你,你永远是我们的好孩子。即使你有错误,我们也会原谅你…。”那一刻,我就象一只迷航的小船,重新回到了温暖的港湾。不由得想起父母每次陪我做功课到深夜,并不时地给我端上一杯水、或递上一个削好的苹果;想起每次我生病时父母都是衣不解带地守候在我身边。这一刻,我真感觉好温暖、好幸福。

之后,妈妈爸爸又就这件事和我谈了很久。他们给我讲自己曾经遭遇的坎坷,又给我讲中外名人的典故: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船在运行前,增被人称作“蠢物”,爱迪生在发现合适的灯泡材料之前,经历过千余次失败,康熙大帝在即位之后也曾经历三藩叛乱之忧,等等。是啊,中外多少大人物在成功之前都曾经历各种各样的坎坷,如今,在这个小小的挫折面前,我有什么理由认输呢?渐渐地,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应该克服,应该进取,而不能一蹶不振。

给我生命,与我深爱,又教我生活的道理,父母的爱让我深深地陶醉,那份感动无法用语言表达。那次小风波平息之后,我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我再不会被小风小浪击垮,因为我知道父母是那样爱我,他们给我的亲情是那么平凡又那么伟大,像一片海洋。

寂静的夜晚,我正在倒开水。这时妈妈进来了,脸色显得有些不自然.说:“你在家学习吧,我和你爸去看看你姥姥。”“怎么了?”我清描淡写的问,头也没抬。她说:“病的很重,骨癌确诊了。”

“啊?”我一手哆嗦,开水溅到手上,我忍着疼痛说了声:“那你们快去吧!”说完,端这杯子,回到卧室,关上门。我惊讶这一刻自己的平静仿佛是发生在陌生人身上的喜怒哀乐,而我只是个冷眼旁观者。

如果我没躲开的话,也许我们之间的隔阂就能化解。至少不用现在拿眼泪来偿还。

最近一次去看姥姥的时候,她破天荒地的把我叫到了卧室,并关上房门。她小心翼翼地从柜子的深出拿出一沓钱,很厚,但却都是些5块、10块的小钞。我很惊讶,姥姥说:“我就快不行了,你上学需要钱……”我连忙打断她的话:“不会的,不会的病总可以治的。”她笑了笑说:“我自己的身体,我最清楚……”她没再说下去,而是紧紧握住我的手。这一次,我没有躲,试着感受她的体温,好凉。

如果我能早点明白亲情的方式,或许就没有今天的遗憾,可现实永远没有假设……。

以懂你为话题的随笔作文

我从未读懂过你,但我会努力读懂你。

在我眼中,在我心中,有你的出现就有蔚蓝天空。你就像我的小太阳,就像我的避风塘。可是,我从未读懂过你。

记得小时候,妈妈叫我们写自己的名字,总是被说不如你聪明的.我也聪明了一回,没学会自己的名字倒是先学会了你的。在吃完了的雪糕棍上歪歪扭扭的写上你的名字在后面加上一个“之墓”,然后端端正正的插在花盆里。被妈妈发现之后我吃了一顿“竹笋炒肉”,你却在旁边笑着拍手,我“哇”的一声哭了,你手忙脚乱的帮我擦眼泪,帮我求情,可是我记得,你因为护住我也被打了好几下。我不懂你,你为什么不说呢?我看见你手臂上紫红紫红的印子了啊。

我一直觉得和你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总是被你的光芒掩盖,直到你离开。

你考上了重点大学,在很远的地方。你走的时候没有告诉我,我也就安心的在学校上课,想着你走还早,回家了还能见到呢。回家之后,你的房间空了,只留下我从小闻到大的那熟悉的洗衣粉的香味。你打电话告诉我说:“我才不想走的时候看到你呢!你肯定会哭,真晦气。”我和你顶嘴,我们笑了,笑着笑着我却哭了。我不懂你,你是怕自己哭吧?可是你总是嫌弃我啊。

我不懂你,从小到大,也许我从来没有懂过你。可是我知道,你爱我。我会努力的去懂你,因为我也爱你。亲爱的哥哥。

以秋天为话题的散文随笔

秋是高远的。秋风抹去夏日的燥热,将天空擦拭出透亮透亮的蔚蓝。即便有一朵白云,也会浮在山头上,缥缥缈缈的轻快潇洒。或在夜晚,会扯得丝丝缕缕的,挂着月牙,拴着星星,缠着树梢。如若梦中听到簌簌声,那或许是飘落了一片月,或许一缕云,或许一颗星,或许一片叶。

秋是深邃的。时间的脚步刚跨入秋季的门槛,阳光就开始沉淀岁月的尘沙,正所谓泥沙俱下,偏偏此时田田的荷更加碧翠,莲花更加卓然,花浅绿浓。“莲动摇锦鲤,蓑翁钓秋色”,动与静的交错,让秋色灵动徜徉。湖光与山景在秋图中,真的在“平分秋色”了。

秋是多彩的。“入秋十日遍地黄”,那一定是江南稻谷的颜色。北国此时应该是火红的大地,高高顶着的高粱正被太阳染个通红。正如北方的汉子张扬着,奔放着。秋天亦不改江南的委婉和北国的粗犷,在大地上浓浓地描一笔黄,一笔红,柔美鲜明。

秋是醇香的。酿了一春的蜜,一夏的光,让秋香甜蜜浓烈。秋天就是一杯烈酒,醉一山枫叶,醉半弯晚霞。醉了诗,醉了画,醉的还有这时空走廊中匆匆的我。

秋是洒脱的,不与春争百花,不与夏争蝉鸣,不与冬争雪月。任果实压弯枝头不炫耀,任秋雁离去不强留。落叶而不忧,霜雪而无畏。“幽径风动竹有声,梦中落菊月无影”。有竹有菊有收获,这秋的所有风景,夫复何求!

有种喜欢是根深蒂固的,就像这秋,毫无缘由,莫名地喜欢……。

以端午为话题的作文_以端午为话题的随笔

端午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大家都知道端午这天是为纪念屈子的爱国,伍子胥的忠君以及曹娥的仁孝。这些故事都值得后世的纪念和传诵,但其实古人的忠君和仁孝,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过深,因此在端午这天,更多的是为了纪念屈夫子的爱国情怀。

很多朋友在端午这天会比较注重节日氛围,诸如喝雄黄酒,吃粽子,以及赛龙舟等等,这本无可厚非。但我却认为,端午更应注重屈原的爱国情怀。

当今世界,虽表面太平,实则风云变幻,弱肉强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依然挥舞着民主的大棒,无端的践踏别国的主权。我们都知道,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这些国家曾经都有过辉煌的历史。可是那些所谓的民主国家,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地,肆无忌惮的干涉他国内政,甚至欺骗民众,肆意颠覆别国政权。想想这些国家,曾经是安定祥和,一片繁荣的景象,转眼却已满目疮痍,硝烟四起。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忍受着生命和财产安全毫无保障的煎熬。

近日,听了一段《国强则少年强》的演讲,颇有感触。演讲中,华人留学生通过在国外求学的经历,以及游历他国的切身体会,来说明一个国家的强大,所带给人民的安全感是何其重要。这位学子在学校安排,对各国实地调研时,选择了前往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这个国家虽是世界强国,却多灾多难。在机场托运行李的过程中,在国内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她却经历了长达半个小时的各种盘问,甚至问到了她的家人、爱好以及她所爱之人等隐私问题。这位同学颇为反感,如同受到了冒犯,她身边的一位以色列同学解释说,这在他们国家是多年来的常态,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忍受着各种恐怖袭击的煎熬,这种让人很不舒服的安检方式是不得已而为之。在飞机安全降落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为之鼓掌,这位同学又感到不解了,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飞行,为何还要鼓掌庆祝呢?她的以色列同学再次告诉她,每一次飞机安全着陆,她们一定会鼓掌,因为他们对于安全有一种执念。二战期间,犹太人经历了种族屠杀,他们的父辈们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的途中遇难。从那时起,犹太人便成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民族。想想,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国家和民族,会是一件多么的可怕的事情。

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些饱受战乱的国家,他们的人民,只能四处逃难,躲避战火,这便成了我们口中的难民。也许我们还无法理解“难民”这个词的艰辛,因为我们是中国的国民。我们可以安然的散步,自由的旅行,甚至可以随心所欲的在国外旅游或者是购物,我们无需害怕恐怖袭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无需担心会流离失所,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

我们的国家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经历了几十年改革开放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在享受祖国强大和安全带给我们幸福生活的同时,有些人却出现了损坏国家利益的言论和行为。在端午这个弘扬爱国情怀的日子里,我们更要将屈原的爱国情怀铭记于心。爱国是时代永恒的主题,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每一个国民的责任和义务。愿我们用自己的言行和忠国爱国的豪情,弘扬古人的爱国情怀,甚至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正如屈夫子在郢城被攻破之际,万念俱灰,在无比悲痛时,吟道:爱国情,就是武士荆轲为国赴死,刺杀秦王赢政时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雄黄樽,汨江涛,

菖蒲艾叶系“离骚”。

艾蒿悬,龙舟闹。

“天问”激起千层浪。

山幽幽,水潺潺,

“九歌”一曲沸汨江。

一粒粽,祭忠魂,

爱国情怀荡古今!

等车间,闲于无事。徘徊在车站不远处,呆望来来往往人群。

真得像朱自清说的那样匆匆。

见到粽子飘香的小摊,才记起已近端午了,屈原的忠贞、忧伤、愤恨又在心中起了动荡。

在那江水的深处,诗人一身布衣,怀抱诗篇,长发和水草缠络,一束忧伤的火焰在明亮的眼睛里愤怒地燃烧。屈原啊!秦军的铁骑,早已踏碎你心中的祖国,你满腔的愁绪,将如何流去?你,只有纵身一跃,让滚滚的波涛载着你的魂魄,你的热血和冰冷的江水永不停止地翻腾。

可小小的汨罗江又怎能容得下你的愤怒?

江水平静了,也许你累了,我却仍然听见你的喘息。你低声的喃语,是水草勒着你的脖子,还是鱼儿调皮了?你为何又不愿回来?大规模的打捞却也不能捞起你的骨颜,只能让你葬于汨罗江内。

是你不想,不敢知道这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吗?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学校放三天假,说到端午节,自然也就想到了屈原,据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头自投旧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屈原被鱼儿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进旧罗江中。这是习以为常的说法!

晚上妈妈和爸爸带我一起去外婆家过节,这时,外婆正在包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外婆说:“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这时,外公要跟我讲讲端午节的习俗,听说在江南地区:他们为了驱邪,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这时,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刚煮好的粽子热气腾腾的,我第一个坐在位子上,说:“外婆,我来帮您尝尝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说:“看你这只小馋猫,好!外婆给你先来一个。”我把粽叶拨开,看到了糯米粽子,闻一闻,哇!真香啊!真让人流口水,不能光看不吃呀,我马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外婆说:“现在的粽子品种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咸肉粽……”听着听着,口水早就已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去了外婆家,我不仅了解了不少的知识,有吃到了好吃的端午节的粽子,真是高兴呀!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年一度的端午又到了。

古人对端午的认识也不同。唐玄宗李隆基曾借端午来歌颂太平盛世: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代诗人元稹的《表夏十首》中曾提到: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歌颂它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

端午的来历也分很多种。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只是其中的两种。

又一年端午,你又有何感想呢?

今年端午节分外热闹,全城的人倾巢出动,比过春节还热闹。从昨天晚上起就人流不断,今早凌晨开始人山人海的队伍就没断过溜,估计得一整天。小商贩们早在头天夜里开始,就在山上路边辛苦叫卖招揽生意,各种小吃烧烤,应有尽有,只为赶端午获个小利,这一段民风无意中造就一个机会,商家赶此商机发点小财。社会逼着你,你适应着社会见缝插针的寻找可以赚到蝇头小利的每个机会。

上山的人自动在右侧走,下山的人在左侧有顺序蠕动,对蠕动,因为人多行走受限,只能是缓缓移动,下山返回的人手里都拎着或艾蒿鲜花,或一串粽子,几块油炸粘糕,几块凉糕。或是买点驱凶辟邪的小工艺品。通常北方人家在端午节这天都会折一枝桃枝一对葫芦挂在门口,取驱凶辟邪的吉祥寓意,如果把目光投在人们的手腕会发现不光是小孩子了,现如今连大人腕上也佩戴五彩丝线,只是这五彩线较我们小时候做工更精致更华丽更具装饰性,偶尔可看见漂亮美少女头戴花环,点缀着人群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青春美丽的东西无论男女都爱看,养眼愉悦。

日子升华到无论大小物品,都在追求一个从内到外不断精致完美的过程没有停留,就如这路上的人潮,只要你加入其中,你就会随着人潮或急或慢但总是在前行的途中,想返回的车辆只能造成拥堵,而且重复的路没有人会喜欢走,也失去前行的意义,走吧前行,不要做短暂停留,前面的风景更好。普通人生活富裕,想趁节日逛逛,即应了民俗端午节登高去百病的习惯,又可以疏舒散舒散平日劳碌繁忙的生活节奏,从中也可以窥见生活水平提高,有了寻快乐的心情,有了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心意。有条件的自费游,走出去游览名山大川自有一番开阔眼界感叹平素的自己如井底之蛙的畅快。

寻常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远走,可也要就近爬山越岭登高望远野外踏青。人们不知从何时起如此重视端午节了……我想已经超越了纪念屈原,超越了白娘子的神话,演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度假,一种亲朋好友同学三五伙伴聚会郊游的节日。既使平日在不喜欢早起,即使平日在辛苦也要在这一天早起,融入这络绎不绝的人潮,呼吸这郊外清新的空气,释放紧张生活带给人的压力,融入这带给你快乐和祥和的端午节盛宴!

以幸福为话题的散文随笔

每次打开电脑有个习惯,先浏览一遍弹出的对话框,扫描一下新闻的标题,偶尔发现有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叫《幸福有配方》,虽然我不喜欢这些“泡沫剧”,但感觉这个名字叫的好,它道出了生活的真谛,说出了幸福的源泉,在于共同付出,在于相互理解,在于共同调理,在于共同呵护,才能结出幸福的花朵,怡悦别人,滋养家庭,幸福身边的人。

付出,幸福的首要配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那么,良好的习惯来自于哪里?大家都知道,良好的习惯来自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叠加。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正所谓积土成山,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积跬步以至千里。没有日积月累的坚持,没有无微不至的付出,哪有幸福的前提和基础。

理解,是付出的动力和源泉。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莫名其妙的恨。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最纯粹、最不求回报的付出。所以才有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的流俗病态。当然,当父母成为父母的那刻起,孩子无论在哪里,无论在干什么,无论贫穷与富贵,无论健康与疾病,他们的爱,他们的付出与你如影随形,直到他们在你的视线里诀别。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中,提倡百善孝为先,那么对于孝而言,要在不断地生活中体悟父母的良苦用心,约束自己的言行,立德立人,使自己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前程,即为小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大孝。《孝经》有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可见,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最纯粹、最不求回报的爱也是需要理解的。一个家庭,一个朋友圈,一个单位,一个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奉献之心,理解之意,这样才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这样我们才能更稳、更快地昂首阔步迈进小康社会。

调理,是幸福的自觉,是生活的态度,是感情的积淀,是对幸福生活的呵护和升华。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家庭的幸福,人生最大的成功,在于家庭生活的和睦,幸福的密码,在于把生活不断的归零,在于家庭成员的共同调理。我的家庭四口人,慈母、爱妻、宠儿,我们相亲相爱,共同调理、呵护家庭生活,使家庭生活其乐融融。记得有一次假期,小学同学基本都回家了,我们商量好决定聚聚,平时为了生活,各自奔波,身在异乡它地,难得相见、相聚。那天,我们在一起玩的很开心,最后我喝酒多了,其实是肚量有限,同学们要送我回家,我不让,我说各自回家,同学家离我家本来就不远。

我一路上扶墙摸地的回到家已是凌晨,迷迷糊糊的我想妻儿肯定休息了,当我走到院子时,家里的灯还亮着,心里感觉暖暖的。我叫了一声,妻子很快把门打开,我东倒西歪的,把我搀回屋,我发现儿子居然还没睡,我在妻的搀扶下坐在床边,妻赶紧去拿给我晾的凉开水,儿子过来坐在我的旁边……虽然当时喝多了,但心里格外清醒,迷糊中倍感高兴。人常说:醉过才知酒浓,痛过才知情深。后来,妻子用热毛巾把脸轻轻的擦洗了两遍,给我打洗脚水的时候,我倒在床上睡着了……家庭是心灵避风的港湾,是生活的栖息地;幸福,是精神的怡悦剂,是心情最好的创伤药。古训:家和万事兴,何须终日口不停。珍惜自己的小家,永远和谐享太平。

幸福有配方,家和万事兴。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者:邬鹏。

公众号:细语华阳。

以秋天为话题的散文随笔

我骑着一只蟋蟀,一头闯入秋天。

载我的这头坐骑,有战马的神骏,老虎的威严,善跳跃,喜打斗,金属音质的嘶鸣之声响彻原野,穿透夏季的堡垒,摧毁我生命的一角。

可它并非蒲老爷子笔下那只灵异诡谲、连公鸡都打得败的“促织”,而是乡村一只普通的“地油子”。它与数量众多的同伴,一起在地表下抚琴鼓瑟,举行盛大的团体合奏,使得秋声四起,催来以黄为主色调的满眼秋色。

于是,我的生命站在了秋天的维度,置身于秋虫的喧嚣。我不甘心。我还有许多夏天的事没做完。我的心理还滞留在火热的夏天。我渐趋衰老的身体不太适宜一天比一天凉的秋天。可那只个头巨大的蟋蟀不由分说,驮起我猛然一跃,便脱离了夏天。

在秋天的疆界,我遇到了老本家,也当是祖宗的辛弃疾。这个有着浓厚英雄情结的人,已站在人生秋天。多半生修炼,使他养成内敛、含蓄及旷达心性,并学会了狡黠与掩饰。无论为诗为赋,还是宋已不宋之时局,都已不言“愁”字。这时正是赏菊看雁过之时,一阵秋风扫过,他借一个寒颤感叹,这鬼天气,好凉。李清照也在场,对于情困与国之愁绪,她比男人们爽快得多,娥眉一蹙,一声清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里,我还真遇到了蒲松龄笔下那只蟋蟀。人们养它敬它,送它入宫,原来为赌为乐。而它自己,只想为情而歌。

蟋蟀死去时,会是满地白霜,还是初雪飞扬?我呢,又会如何?

以秋天为话题的散文随笔

海子说过一句经典话:“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曾经很随意地将这句话写在qq的说说上。有好友问:你现在未必不幸福吗?也有好友说:为什么不说“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我幸福么?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

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广场去散步。

在林荫道旁,经常看到停靠着一台台神风大三轮车。那是从安徽、河南过来的专修楼房漏水的车辆。此刻,香樟树下就成了他们今天的家。男人们忙着清理白天下来留下的残渣旧什,女人们旁若无人煮着晚饭:有的摘着青菜,有的打着鸡蛋,有的正拆着瘦肉,旁若无人,轻松并忙碌着,煤气灶里的火苗“哧哧”地响着…那煮熟了的菜或汤,一家人围在铁锅旁,男人喝着小酒,女人一边自己吃,一边喂着小孩,津津有味,那模样,真是令人陶醉!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对妻子说:“我很羡慕他们,特别是羡慕他们的此刻。”

妻子说:“你做不了三天,你就要后悔。”

我说:“他们周游各地,四海为家。阅尽人间春色,遍尝风物人情,抽劣质烟,喝高浓度酒,每天都是一个新家。”

妻子说:“你看他们拖儿带女,今天不知道明天的活。晚上龟缩在两三平的车厢上,刮风时担心风掀开了帐篷,下雨时担心雨湿透了车厢。热天蚊子嗡嗡叫,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像闷樽一样,最难熬的'是即使洗一个囫囵澡也是奢望,甚至连上厕所也成一个大问题。这样的生存环境,你觉得幸福么?”

有一天黄昏,那老人走出坡地,站在门前街道的樟树下,仰头、弯腰、转身,活动筋骨,我默默注视着他那曾经橡皮肿样的双脚:皮肤的皱褶露了出来,肿消去了大半。我好奇地问:

“大伯,吃了晚饭没有?”

他笑了笑,“吃了。”

我说:“你这里最近变了大样,屋里也明亮起来。”

“是的啊,这多亏了我们社区,既出钱又出力,我的低保也加了,参加抗美援朝的优抚费也增了。”

“啊,原来您还到过朝鲜?”我有些吃惊。

“是的。不过,我们去的时候战争快要结束了,我们是工程兵,也没怎么上过前线。”

“后来没有安排过工作?”

“安排过,到煤矿去,因为害怕,后来就跑回来了。”

“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伴走的早,一个女儿十多年前因为癌症走了。”他声音低了起来,显然有些感伤。

“我看您的身体好像好了很多?”

“是的。最近因为手里有些钱,买了一些药,很有效。精神也不错。”

我突然心里有些感动:我们的社区,一个小小的举动,让一个垂暮而孤独的老人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相信:此刻的老人,一定很幸福。因为他看到了新的曙光。

我曾经认识一对夫妻,生活很简朴,收入自然也不高,子女也不是很听话,三不三出一点难题。但那夫妻就是很乐观,很豁达,穷穷日子过得很滋润。闲余,每天喝一点小酒,打一点小牌,那种惬意的模样比起那些每天在官场谋虑、在职场熬煎、在商场算计的有权、有术、有钱的人强多了,因为至少活得心安。很多年前与一位住持交往很深,那住持有儿有女却半路出家,常年住在一座几近荒废的山庙,周围几里路没有人烟,最初连吃水都要到山下的沁水荡里去挑,每一个来回就是大半晌,住的很冷清,生活也很拮据。我认识她的时候有六十来岁,按说日迫西山,流光苦短,那种清寂与孤独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我曾经问她出家的原因,她淡淡地说:世间事就是放下,修行就是修这一种心境。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意念,到住持七十多岁圆寂的时候,原本一座破落的野庙搞得有声有色,重修了两座大雄宝殿,初一十五香客也很多,远近也很有名气。原来放下又是另一个开始。我相信:住持瞑目的那一刻,内心一定不会为这十多年的餐风露宿、或饥或寒而懊恼,因为她普度了更多的众生。

《法句经》上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原来幸福只是一种心态,一种心境,是内心的一种秉持,在更多的时候与金钱完全无关。这个世界往往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幸福就是需要有一点阿q精神!

以静为话题的随笔

不知不觉间,树叶已经开始泛黄,一片片如枯叶蝴蝶般无声的飞舞着,悠悠的落在地上。

秋天,我总觉得她是一个凄凉的季节……。

我裹紧了身上的衣服,手里拿着直冒热气的茶杯。一张平静的毫无波澜的脸透过明净的玻璃望向外面的天空,那里是一片的湛蓝,没有一丝的白云,像睡着的大海,静静的,一点儿都不受干扰。拿出笔记本开始写时,才发觉,又过去了一天了。

一天……24小时,过得真的好快呢!

如果有一些事情在当时也能过得像现在这么快就好了。

不过,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奢望的想法了……。

在学校里生活,有令我愉快的事,当然,也有令我痛苦无奈的事;家里,酸甜苦辣的剧情也在不停地上演着。看着他们在叽叽喳喳的吵着,我只是坐在一旁,望着他们不说话,或者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了。有的时候家里面没有人,只剩下自己,好静。客厅里,只有钟表还在“嗒嗒”的走着,似乎永远也不会停下来。真的一直都希望能够保留住眼前的这一刻平静。

有的时候,我就在霸道的想:就让时间永远的停留在这一刻吧!

可是,一眨眼间,它又消失得那么快,爸爸妈妈回来了,妹妹弟弟回来了,家里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吵吵的。又或者,在自己与家里人闹不愉快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刚才那个大声反驳的人是我吗?一直渴望平静的人跑哪里去了?我是不是失忆了?莫名其妙!

头皮在不断的发麻,真想把头发全都扯掉!我总是在想着后面会不会突然冲上来一个人,把门砸开,然后再在自己的后脑勺上狠狠地捶上两下?!

突然间,狂风刮起,是那么的没有预兆,震响了玻璃,似乎有一头猛兽将要打破玻璃冲进来。树叶也开始在空中乱舞着。再望向天空时,好像不是那么的干净无暇了。

好杂乱的声音……。

以静为话题的随笔

叩过闽南淡水老街的红砖古瓦,踏过午后那细碎如影的阳光,我来到了这里。

随着众人一起,拜访了老五中对面的那条街,拜访了这里的人们在窄窄的巷中铺上细细磨过的青石板。两侧的牌坊大都是用竹子修成。坐在摇摇晃晃的竹椅上,“嘎吱嘎吱”的声音甚是有趣。便与友相视一笑,趣味尽在不言中。蓦地猛然抬头,目光落在不远的地方。那是一间奇异的屋子,同样是用竹子所修,店主却将一枝剪好的芍药插在门牌上。店门打开,内无旁人。

我悄悄地走过去,这是一间书店。里面所摆的无非是一些旅游书籍。唯有在一个书架上,整齐的摆放着一套古色古香的书籍。这家书店,处在的是厦门最最宁静的街口,晨起有旭日东升,中午时分,必定有老人家执手一番,杀他一盘楚界汉河。温暖午后,如那平凡深邃的古井一般无波。

我翻开书籍,一阵风铺面而来,如同落入了一个古老的故事中:

大雪纷飞,门前的灯笼亮了,小小书童坐在偏室的书案上,吟哦其阵阵书声。里屋蓦然响起琴声,侧耳倾听,扫弦轻缓,好似吴音般轻侬柔软。室外风雪渐渐减小,声音低沉嘹亮,小弦切切私语阵阵。弹指一挥间,清风扫落叶,风卷残云,恰似月溅星河。一霎时,琴声竟变得洪亮许多,似是与风雪齐鸣。琴声开始融入咆哮的风雪中,时急时缓。飞流瀑布,溅起三千弱水。而后所曲,金刚怒号,雨打芭蕉般,恰似雷声阵阵,波涛汹涌,卷起激流澎湃!雷公震怒,云母瞪眼,一时间,大弦嘈嘈急流四散,怒发冲冠。望向窗棂外,风声萧萧。一曲《广陵散》尾音落下,我却早已听呆。竟如此震撼人心。

我合上了书,喝完杯中清茶,离开书店,一时间觉得这种弹琴焚香、煮茗品茶的生活是如此如此的宁静,让人心旷神怡,宁静致远。

就像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洒脱,那流传千古无比神奇的“柯烂”的故事,还有那高山与流水、孔明遇伯约的故事,一个个源远流长。

正是那――非宁静无以致远!

以静为话题的随笔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身边是否有这类人?在表面,安安静静,但其实内心有着汹涌澎湃的激情,就像心上住了一只野兽;又或许,表面上大大咧咧,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但其实心灵很脆弱,很安静。

之前的我,是第二种人。可是上了初中,学业增加了,担子更重了,成绩不受自己掌控了,我的老师告诉我一句话:尝试静心、静气去学习,也许会大有不同。这句话激励了我,我便尝试去做了,一切都变了。

静心静气,我的成绩提高了。

开始,我很难静下心来,于是我便坚持每天在安静的环境里阅读半个小时。10天后,我可以在同学们喧闹时,安静的学习;一个月后,我可以在街上阅读而不被喧闹的街道干扰,因为我的心,我自己可以控制了,我的心,可以安静了。不仅如此,我的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速度也提高了,这对我在考试中大有帮助。从七年级语文100多分,到现在语文基本保持在110以上,“静心”、“阅读”,帮助了我。

静心静气,我的修养提升了。

世人皆说:“富有诗书气自华。”静心静气阅读,我肚子里的墨水增多了。腹中有诗书了,平时讲话也不像以前一样,想说就说什么,会去思考说出的话,会给别人带来伤害或者影响大家的气氛吗?我的行为、想法也发生了改变,不是以前想到一出是一出了,而会去思考我的想法可不可行,有没有价值,我的行为有没有意义,会给别人带来影响吗?会三思而后行的我,人缘也越来越好,给繁重的学业生活带来些许轻松。“静气”“三思而后行”,改变了我。

我需要谢谢那位老师,感谢他给我点了一盏明灯。所幸,我沿着它的闪亮之处走去了。

静心静气,成就更好的自己;静心静气,生活会有大有不同;静心静气,感受世间更美好。

以秋天为话题的散文随笔

童年是每一个人的初生之地,是童话和梦幻色彩编制的摇篮。在那里有成人后无法找回的所有快乐和童真,是灵魂的归属和依附。如果一个人没有童年那将注定他的人生没有色彩,就像一只没有贝壳的寄居蟹一样。

梦想潜行,晚风亦如影随行。背起行囊,前途已在脚下。人生的旅途,漫长而又跌跌撞撞,累了不妨歇一歇。看看旅途的风景,回忆下童年的背影,让心灵享受一次自由呼吸的感觉。

记忆中的夏天是阿土童年的颜色,初熟的西瓜,火热炙烤下的泥土被大雨浇灌后散发出的土腥味,知了声声的叫声还有夜晚栩栩的凉爽之风都会让啊土一阵的陶醉。他们是永不散场的乐队,是童话故事的缩影。

夜空中明亮的星星,像数万颗宝石一样,迸发出璀璨的光芒。纷飞的萤火虫,在光芒万丈中自由的穿梭,忽明忽暗的尾灯似乎在为这个夜晚点缀着什么。迷幻中,阿土仿佛觉得自己轻飞起来,身体渐渐的开始高过了山峰,飞身轻浮的感觉虚无缥缈,高度让他感觉到了此刻自由的心。

飞旋的阿土越升越高,回身往下俯瞰,漆黑一片,只有微弱的光点在那里闪现。似乎间身体已经到达了云层的顶端,眼睛被光源吸引着,还是如钻石般的光芒,那么美,那么的奇幻。只是不管怎么升高,都到达不了那个地方。点点星光,扑朔迷离,通透而明亮,吸引着阿土不断的向前,也似乎在此时他已不在乎这漫长的距离了。

随着不断的升高,啊土觉得周身好像被罩住了一样,那股压力让他有点喘不过气来,头上像是顶着一座泰山。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要炸开了,可是前进的动力让他无从选择,那片光源成了他心目中的圣地。

到达了大气层的顶端,障碍和危险一并的存在。那股强烈的压迫感让他无所适从,冲击着他此刻的头颅。阿土强忍着,身体已无法控制。高处不胜寒的感觉给了他从未有过的快意,竟然让他忘情的继续冲击着。

身心的自由已经超过了所有的限制,当冲破气压的那一刹那,阿土觉得整个人已经完全没有了负重,身轻如燕的感觉在此刻尽显淋漓。畅爽的凉风亦如阵阵涟漪,浸透着整个人的心灵。

他忘情的享受着这一切,对天空的向往是阿土一直的梦想。在浩瀚的宇宙里有无限的奇妙和惊奇,越来越觉得造物主的奇妙。那一片片星河,一个个太阳系是那么的宏伟壮观,而自己又是那么的渺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有的艺术家为了完成一幅作品而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对美的向往是人自古以来就存在于内心深处的。啊土也不能例外,这是他对自由的渴望,也是对自由的一种诠释。

星火,曲径通幽处是一片黯淡。啊土静静的躺在石头上,头仰望着星空。随着,阵阵凉风的惬意,他静静的入睡了。

记忆中还是那一幅图画,一片青山怀抱深处便是一座水库。碧蓝的水映衬着山体的颜色,像一幅油彩画。细看水中,显得是那么的空洞,隐约中有一股幽暗之灵直通人的心底。放眼望去则是一片开阔,细细观望也只能看到几只水鸟在对岸浅水区觅食玩耍。

这一天阿土和弟弟一起在水库边摸螺丝,弟弟是他童年时最好的玩伴,从小就比阿土野。每到夏天黝黑的皮肤总是会脱掉一层皮。因为老是东奔西跑的没少被挨打,然而每次打完以后的第二天他都会忘的一干二净的。甚至会露出一副狡黠的面容,让人既恨又好笑。

晌午过后,天热的不行,螺丝也早已经摸了一箩筐了。在这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在水中的感觉就显得特别的畅快。在这关键时刻,弟弟提议一起下水洗个澡吧。此时阿土和弟弟相视了一下,从眼神中似乎都读懂了对方。“弟弟,你害怕吗?那里可是死过人的。”阿土担心的说道。作为哥哥,他有义务保证弟弟的安全,如果万一出了事父母非打死他不可。

而弟弟的眼神则让他有点彷徨,那种笃定是他很少看到的。水库总长超过五百米,纵深还无法预测。水面由于长时间的照射显得特别的烫,而水底的却由于纵深的不断跨越变得越来越冷。啊土心里明白这些,年少的他也没少曾听父母的告诫,没有大人的陪同是不能去水里洗澡游泳的,否则即使神仙在世也难相救啊。

他心里想着,但还是决定冒一次险,对于未知的新奇他总是充满着无限的乐趣。也许是弟弟笃定的眼神让他感觉放心了那么一点,也许是勇气占领了高地,困难便无处藏身了。他喜欢和弟弟一起并肩作战,他希望他们能战胜自己的恐惧游到对岸。

“走吧,弟弟,下了水就拼命往前游,千万不要回头看。”“知道了,哥,我们一定会游到对面的。”

一阵扑通过后,弟弟和啊土一同消失在了水域,随着一阵浪花过后,海底两万里的进程便开始了。两条黝黑的“泥鳅”潜行在水底下超出了五十米之后,抬头起身。两只手像行船的螺旋桨一样滑行着,而两只脚则尽力的向上抬着,尽量和水表的温度保持一致。两人相隔数米,却从没有看向对方。

目光始终注视着前方,看着对岸的几只水鸟离自己越来越近。行程在一点点的靠近,阿土隐约觉得周围的山体和树木在向后倒退着,也随着离始发地越来越远,心中的恐惧也在不断的剧增着。水域将他们包围在了一起,然而水下的情况是无法预测的。他们只有尽力的向前滑行着,尽量的节省着自己的体力。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游过这段距离,这段生与死的距离。

水中的寒意越来越浓,阿土只能听到自己和弟弟拨开水花时发出的声音,还有水鸟的嬉戏声。水花不停的冲击着耳膜,偶尔间还能听到一阵嗡嗡声。除了这些再也没有其它的声响了,水库的中央显得是那么的安静。回头看了一眼弟弟,才发现他们已经游到了行程的一半。浪花一阵盖过一阵,距离越缩越短。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拼命的向前游着。

“弟弟,你还好吗?”阿土叫了一声,一口水呛进了喉咙里。“哥,我没事,你感觉怎么样?”“我还行,坚持住啊,我们快到了,往前面看。”

啊土觉得自己此时只剩下意念了,意志已战胜了心里的疲惫。他知道,此刻的弟弟一定和他一样,肯定感觉有点累了。可是在这个时候,如果退缩或者懈怠了,那将意味着什么?就凭他和弟弟,如有一人不幸沉下去而另一个人为了救对方也一定会沉下去的。只有不停的向前,给对方希望和鼓励,才能坚持的更加持久些。

他已经顾不得这些了,过了临界点的水温下降的很厉害,必须尽快的到底对岸。“弟弟,快吸一口气,最后一段路了,咱们潜过去,那不是你最喜欢的吗?”还没等说完,只见弟弟又消失在了水面,一阵水泡过后就不见踪影了。啊土也只能紧跟弟弟的节奏,此时的他也已经别无选择了。

不知道的百米冲刺会不会快过此时他们的速度,水面早已不见了他们的踪影。波光粼粼中只见几条翻腾的草鱼,闪着夺目的银光。水底依然翻江倒海,水泡暴露着他们此刻的行踪。突然间,有个身影只身冲上了水岸,一口长长的吸气好像河马换气时发出的声音一样,惊走了旁边的水鸟。原来是阿土的身影,那个熟悉的背影。“弟弟,”阿土还没回头就叫唤了起来。见没有回应,急忙转过身去,只见湖面平静如初没有他的身影。“弟弟,快上来。”他奔跑着冲向水去,第一次觉得那种担心是从心底里出来的。

“我……在这里……”阿土朝着声音方向望去,只见弟弟已沉没在了不远处。唯一留下水泡的踪影成了此时能够找到他的坐标。只见他一个潜龙,很快也消失了。

水面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青葱的山野又暴露在了大山的怀抱。一缕缕青烟还在山顶缭绕,恍如隔世般的仙境。这等壮观和美妙却是少有的,云山雾绕的感觉不免让人有种升腾后的轻浮。

原来就在刚才,当弟弟快要冲上岸的时候,突然有什么东西一把抓住了他的脚。一时间,整个身体很快被拽拉了下去,急忙用手去解救,才发现无数的水草已经深深的把他缠住了。于是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冲出水面,在露头的那一刻他拼力一喊。也就那么几秒钟,身体又被拽拉下去了。

当他们还沉静在刚才的那一刻时,突然听到有个老头在喊:“这里是水库,是饮用水,不能在这里游泳,赶快回到对岸。随着话音刚落,阿土和弟弟一阵惶恐,但很快他们便达成了共识。这个管水库的老头是认识他们的,如果被知道的话肯定会告诉奶奶的。如果听他话,乖乖游回去,兴许就没事了。阿土心里这样想着,弟弟已经率先下水了。浪花一浪盖过一浪,游到中间的时候他告诉弟弟,如果觉得没力气了的就用背式游法。这是逃生方式,不但可以节省体力还能增加速度。

水面上似乎有两只小船平行着,两双小脚就成了两副船桨,马力全开的驶向对岸,很快就到达了岸上。回望着刚才的行程,阿土不禁打了个冷颤。那种骄傲和欣喜感油然而生,勇气成了他们的支柱,他们很享受刚才的环境和冒险。这次他们第一次,用生命作了自己的赌注,体验了那种面对死亡的恐惧。也许在很多年以后,他们都不可能再像那天一样了,美好的记忆也永远的留在了那个时刻,那个永恒!

以秋天为话题的散文随笔

城里的秋天和农村是不一样的,从一成不变的街道高楼、永远青葱的园林绿化上,很难看出秋已到来。然而对于像我这样有着十余年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从城里的边边角角,仍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捕捉到秋天的信息。

当拉西瓜、甜瓜的农用车从城市的街道上渐行渐远,早熟的嫩玉米、嫩花生、红薯开始陆续有小贩兜售,我已经嗅到了早秋的味道。

等到这些农产品大量上市,伴随着葡萄、青枣、苹果一同出现在大街小巷,秋天就在不知不觉间,装进了你的篮子,走进了你的生活。

等到野生的猕猴桃、山上的毛栗子、红白相间的野酸枣相继登场,啊,时间已经进入满山红叶翩飞的深秋。

走在大街上,天气淡淡的,阳光也收敛了它毒辣的光芒,人们的衣着也都从短露透,换上了遮蔽风寒的长袖。

耳际,知了没完没了的聒噪终于告一段落,让人清静了不少。天空里,蓦然传来“嘎”的一声鸣叫,是再也熟悉不过的大雁在迁徙途中传来的特有的信号。同时也预示着绚烂的秋色即将结束。

秋天从城里走过的时候,是一个高远的天,是一堆成熟的果,是一阵凉凉的风,是一片飘摇的叶。

对于生活在城里的人来说,秋天的脚步是过于匆忙的,匆忙而且零碎,还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就已经成了消逝远去的背影。

以静为话题的随笔

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们以金钱为信仰,喧嚷叫嚣着物欲主义时,当越来越多在官海沉浮的人为功名利禄而争得头破血流时,当一场场作秀、表演充斥着我们的荧屏时,我们正离宁静愈来愈远。的确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正如莫言所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但我更愿意在这个市声喧哗的时代里,心向宁静,找寻心灵的一方净土。

心向宁静,不仅是生活上的一种态度,而更应该是灵魂的一种境界。懂得宁静的人,多半是能与自己和谐相处的人,而这种人也正是周国平所言的“善良、丰富、高贵”之人。许多人如今正陷入叔本华所说之钟摆式循环往复的痛苦,即得不到是痛苦,得到了亦是痛苦,这种人多半正是因为心灵不够充实,不够丰富,从而追求一种物质上的满足,然而这种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他们能够稍稍停下来,让心灵宁静片刻,也许就能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过多的物质,而是丰富、高贵而宁静的心灵。

“我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百岁高龄却仍有一颗孩童般的心的杨绛正是这样一个人,她不愿在充满功利性的舞台上过多的油饰自己,只愿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抬头仰望蓝天。她曾拒绝别人为她举办的90岁大寿的宴会,相反躲进了大学里避开一切邀请。心向宁静之人不仅仅是杨绛,还有愿在地坛思考生与死的史铁生、全国读书最多的演员陈道明、在七平米铁屋中度过27年的曼德拉……他们心向宁静,不去触碰市井繁杂,最终都成了一段段佳话。他们在心灵的土地耕耘种作,将汗水凝结成智慧的群星,闪耀在历史的夜空中。

纵使市声喧哗,我亦心向宁静。一些人不懂得宁静的道理,以为最大的喧哗声就是最大的真理。于是读书作的人少了,沉浸在网络中的人多了;愿意与自己相处的人少了,迷醉于灯红酒绿的人多了……写作人表演着写作,文化人表演着文化,艺术家们不愿追求真正的艺术,只是拿金钱来衡量作品的优劣。“我们都是空心人,我们都是稻草人,我们的身体里充满稻草,我们无依无靠。”艾略特的话应使我们的心灵受到冲击,让我们沉下心来默默的思考。

“这个时代会好吗?”梁漱溟的跨世纪之问,依然是对这个时代最有力的疑问。但我相信,只要心向宁静,纵使市声再喧哗,我们都能保持心灵的宁静,也必然会迎来更好的时代。到那时,我们便也能真正做到诗意的栖居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