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题目(优质15篇)

时间:2023-12-19 07:13:20 作者:翰墨

阅读经典范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我们不妨先看看一些范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范文范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模仿。

旅游管理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3、国内景区管理研究十年--基于《旅游学刊》的综述。

4、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5、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

8、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景区游客管理体系研究。

9、五台山景区管理研究。

10、基于环境认知的生态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方式的态度测量。

11、推行生态型旅游景区管理。

12、浅析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优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研究。

14、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5、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7、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18、试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基于网格化的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21、旅游法背景下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研究。

22、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景区管理。

23、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

24、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25、景区拥挤度评价体系研究。

26、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的智慧。

28、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

30、云和梅源梯田景区管理创新实践探析。

31、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

33、五台山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34、临海古城“智慧型”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研究。

35、高速免费与景区管理的矛盾探究--以华山景区为例。

36、电子门票让景区管理更规范[n]。

37、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和谐共生机制探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38、庐山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9、浅谈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锦州市旅游景区为例。

40、论低碳经济视阈下的绿色景区管理。

高职旅游管理论文

(一)实习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每个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有特色的实习管理模式,黑建筑旅游管理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也形成一套运作良好的实习管理模式和简单易操作的管理体系。学院主管领导和教务处通过制订相关文件和不定期不定时采用各种方式抽查监督实习环节的落实情况;中间协调由商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就业科负责;具体工作则有实习工作小组完成,实习小组由教研室专业教师组成,认真执行相关管理文件的工作要求,落实教学部门对实习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并及时了解实习状况和采取措施保证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积极反馈实习效果和操作过程中的信息。

(二)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把握人才市场脉搏,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选择理想的实习基地至关重要。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着这样几个原则建设实习基地:1.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2.综合性较强,能够提供良好实践环境。如在水一方等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酒店;3.品牌价值高的五星级酒店和业内知名旅行社,如上海佘山艾美酒店、海外旅行社哈尔滨分公司等;4.稳定性强。

(三)实习过程中实践和理论失衡严重。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并希望实践能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从而使学生毕业就具备较高专业的水平。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采取“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到企业实践一年。在企业实践这一年,学生就很少有静心思考和调查的时间,加之指导教师一般在校都有教学任务,很难到企业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因此,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企业和学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几点建议。

社会上对服务业存在某种偏见,导致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地位较低,且旅游业的工作劳动强度大,接触的人杂,对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很多学校招收的是“服从”调剂的学生。这些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对未来没有规划,基本功不扎实,在实习的时候也不安分,存在应付了事混日子的思想。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让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爱上旅游专业。

(二)实习基地建设要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当前实习模式下,旅游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对实习各有所求,没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实习过程中,旅游企业向实习学生要效益要产值;学生要的是实习经验,学生更希望能积累多种经验;学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一方面为社会输送优质毕业生,另一方面提高办学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实,平衡各方利益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学校在向企业安排实习生前,先按企业需要培养出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应变能力强,工作技能、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企业要求的`学生,相信企业是能够尽快认可学生并积极安排岗位实习的。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建立稳定的实习伙伴,还要建立深度合作的实习基地,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新课程和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等。

(三)实习模式国际化。

中国加入wto后,旅游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国际影响越来越明显。这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把老师送到知名旅游企业进行学习,送到旅游管理专业先进的国家院校去交流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方法和技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提高实习调查报告在实习评定中的比重。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来说,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实习一年里的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实习任务,但是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的质量还有待提升。提高实习报告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提高实习报告在实习评定中的比重,强调实习调查报告是实习评定中的重要部分,进而推动毕业生重视调查报告的撰写,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来自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旅游从业人员,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正是这个行业的主力军,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能上都有绝对优势。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明显存在缺陷,即实践与理论结合不足。加强专业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不断借鉴欧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有效途径。

作者:郝显薇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旅游管理论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全球的旅游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专业,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不断为旅游管理专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也对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要贯彻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因此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具体的旅游相关知识和服务技能,也需要学生掌握旅游行业的各种工作岗位索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旅游管理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单纯的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局限于学生这一种身份,而应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习内容的不同适时变成职员的身份。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从操作方式和实践层面来看,工学结合是一种以校企结合为载体,以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为教学方式的一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局限于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还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理念与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相一致,都是为了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为了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和综合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企业和公司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校企结合为载体,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具体教学方式,重新构建教学体系,重新安排教学课程,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操作环境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在适当的时候安排学生到公司具体操作,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培养上岗能力和工作能力,所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由学生、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全新的有着重要实践意义的教学模式。从教育体系来看,工学结合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将教育和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是一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理念,学校和企业相合作为表现方式的教学思想,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从某种意义来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反应了高职教育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一种趋势,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学校要主动走向企业,走向社会,主动去适应现代的就业形势,并且依据形势进行改革,采取一种更为灵活的,对就业更为有利的教学模式。

1.2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教学思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上,还是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在培养目标上,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面向现代企业的现代职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等基本素质,培养企业所需要的、社会所希望的新型人才,而不是让学生关在理论的笼子里坐井观天。从培养的主体上,强调学校和企业相结合,校企在互赢互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操作环境,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习。在学习的内容上,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注重不同专业的具体的学习和实践,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来安排教学体系和教学课程。在理论知识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安排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让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具体的实践和操作。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自己不去探索和研究,那么学习能力永远不会得到提高。在教学模式上,实行工学交替,弹性学制,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分阶段进行,学校和企业经过具体的研究,确定学习和实践的教学交替体系的执行方式,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但是要有侧重点,早期以学为主,以实践为辅;后期以实践为主,以学为辅。在师资力量的建设上,主要采用一些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经验的老师,还可以聘用一些行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兼职老师;在证书的发放上,学生在校期间要获取学位证书和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并且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在学生就业保障方面,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签订合同书,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到签约单位工作。本文一直在强调校企结合的重要性,所以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保障。

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虽然上文我们一直在强调工学结合的重点是校企结合,也就是工学结合主要是由学校和企业来共同实现。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期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在这个层面来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主观和客观的问题。

2.1政府提倡、行业主导作用不够。

就目前的高职教育现状而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最为有效的人才培养的途径,所以各大高校都在大力的推进和落实。但是一些行业的主导和政府教育部门却对工学培养模式的重视力度不够,政府保障不健全,在政策、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监督等方面没有制定相关的保障体系,没有起到鼓励和支持的作用。就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而言,旅游行业协会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在行业内的主导作用,和政府部门一起,加强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促进力度,可以做一些具体的贡献,指导旅游业的企业和高职院校相互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在这个合作过程中为政府部门提供关于工学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这个研究成果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2.2企业落实力度不够,工学难以调和。

在现代的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和学校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上进行合作,但是由于政府的政策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所以企业难以在校企合作的这个过程中获得“税收”和政策鼓励等优惠,所以,企业对待学生的实践学习不够重视,常常是在这个过程中,直接就安排学生做什么,直接免去了学生的观察学习阶段,导致学生的实践收获甚微,甚至还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例如: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会在实习的时候进入旅行社工作,但是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可能会由于缺人手或是不负责任等原因,就直接安排学生带团,免去了让学生跟团或是考核的过程,导致学生紧张无法应对;一些被安排在酒店工作的学生,直接被酒店负责人当成临时工差遣,做的可能都是一些不接待客人,和旅游不搭边的工作。所以,企业的这种可能出现的态度往往会导致工学难以调和,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甚至会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

2.3学校的组织难以正常实施。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学校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既是发动者、组织者,还是协调者和管理者。学习老师和领导不仅要亲自联系实践单位和合作企业,还要和合作的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而且在学生的时间过程中,学校老师还要经常来回于企业和学校之间,定期的考察学生的实践情况和生活状态等。众所周知,一般的高职院校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原定的学习时间为两年半,实践时间为半年,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过分的追求学生的工作经验而缩短学习年限,将原定于两年半的学习时间缩短为两年,使得学习过程过于仓促,太多的知识学生还未来得及掌握就被要求上岗操作。所以造成片面的侧重。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是不可不提的是,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前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否则也只能是浑水摸鱼,自欺欺人。学校在进行实习安排的时候,由于操作难度大、实习人数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主管和客观因素,难以在实习工作的安排上使每个学生都满意,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高职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实习的选择上,一般选择去旅行社或是酒店,所从事的一般都是服务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员工都趋向年轻化。一些酒店在对游客接待人员和导游的选择上对学生的身高、五官等有硬性的要求,这些要求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学生的自尊,所以学校应该做好实习之前的工作岗位介绍工作,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避免出现事后学生要求学校重新分配实习岗位和类似的事情。

3解决对策。

3.1政府和主导部门完善保障体系。

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得以开展的前提。只有在政府政策的保护下,才能确保学校、企业和学生这三个实践主体在工学结合这一教学模式下都获得收益,并且可以促进学校、企业和学生都对这个过程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认真的去贯彻落实。

3.2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发展。

因为有了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所以企业在工学结合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校领导和老师作为这个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应该和企业进行深度的交流和沟通。并且采取一些方式加强合作。例如,聘请企业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做兼职老师、老师和企业员工共同探讨制定教学计划等。

3.3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社会实践对以后就业和工作的影响,提前告知他们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以平常心去对待,同时,帮助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

4结束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管理课程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兴起,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成为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作为一门应用型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本文以旅游专业课程有效教学为切入点,提出一些参考建议,希望对本专业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旅游管理。

0引言。

国外旅游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专业设置始于60年代末,80年代为大发展时期,仅美国目前综合性大学设置该专业的院校就有200余所。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与国外相比发展较晚,自1981年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开办旅游管理教育以来已有30余年,据高校信息查询系统统计,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院校已有500多所。旅游专业蓬勃发展呈多元化趋势,但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与教育萎缩现象共存,许多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缺少实践操作经验、应变能力低、组织策划能力,学生就业率低,知识与技能无法胜任岗位的需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学生在校学习时重理论轻实践,教师课堂教学缺少新颖性,效果不理想。特别是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岗位操作技能人才为目的,强化课程有效性,理论与实践保质保量,增加学生应用操作能力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

1增强课程有效性首先要了解社情。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刚刚兴起30年,许多高校开设的课程多互相借鉴参考,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开课前缺少对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基本要求的研究调查,导致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科目繁多,针对性不强,很多时候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学习现象,这虽然可加强学生的知识巩固但更多时候一些可以自学的课程却占据了学生的课堂时间,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不合理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因此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先保证开设课程具有有效性。教育需遵循社会规律,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岗位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职业能力影响就业率的趋势,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基本原则。所以在开设专业课前应先做前期社会调查,走访并了解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期望值如何,哪些技能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哪些是工作中可以后期掌握提高的,这种在经过调查后的课程规划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实用的基础知识,课程更具目的性。以学以致用提高院校就业率为出发点,将传统的重文化理论转向重就业技能,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开发课程、设计课程。

2增强课程有效性需了解学情。

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要注意切记虚假、空洞。通常教师采用访谈、调查、观察、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真正立足于学生,不可空洞泛化,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其次分析不可停留在表面。有些教师由于缺乏洞察本质的能力使调查分析浮于表面,未做深入剖析,分析出来的学情也无法起到太大作用。所以增强课程有效性需深入了解学情,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与实践研究能力和具体方法。教师以学生角度为出发点,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研究,正确有效地进行分析。

3增强课程有效性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有效性还应明确各个教学目标。高职教育课程的有效性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和目标密不可分,设计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阶段目标,从最基本的课程目标到学期目标到人才培养方案目标都应一一明确。教师了解各单元各阶段目标后进行课程设计,在讲授课程时注重人才目标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与荣誉感。

4增强课程有效性需优化教学策略。

职业教育以能力为导向,是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与社会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目前高校工程任务化加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掌握人文、历史、地理、英语、计算机、服务礼仪、餐饮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内容,综合性素质性较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改革教学模式。

4.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多维教学资源。

把握经典内容与新知识的关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导入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和职业标准,引经据典基础上巩固经典内容,扩展新理念、新动向、新知识。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利用多媒体信息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岗位工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单元、分任务、分模块,使课程内容贴近前沿、符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4.2创新教学方法,情景模拟中应用知识。

旅游管理专业岗位主要为旅游企事业单位、酒店培养从事酒店管理、导游工作、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需要具有较强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良好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工作的基础。情景教学模式恰好有利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特别是组织、领导、协调能力,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连接的“桥梁”。情景模拟课程可以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增强课程的有效性,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5结语。

促进课堂有效性,保证教学效果,质量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教师要以“关注学生”为出发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源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讲究语言艺术是提高课程有效性的必要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学习、多观察、多思维,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所教内容符合社会主流、符合岗位需要、符合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叶秀荣.情景教学在日语阅读中的运用[j].文学界(理论版),(07).。

[4]朱晓慧.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1.。

作者:佟鑫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微课在旅游管理教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5、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现状的调查问卷。

7、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安全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

8、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途径。

9、新时期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分析。

11、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

12、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形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

14、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5、社区角度下生态旅游管理的研究。

16、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分层培养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探索。

18、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分析。

19、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分析。

2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创”实践教学探索。

22、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浅探。

23、浅谈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导游语言素养。

24、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5、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6、浅谈旅游管理教学中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运用。

27、关于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8、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9、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升“双师”素质途径研究。

30、浅谈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

32、新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融合研究——以广西某高职院校为例。

34、深度融合的高职旅游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35、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36、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院本教材开发研究。

38、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问题探索与研究。

39、“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

40、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论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系西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3届毕业生,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这份自荐材料,给我一次迈向成功的机会。

大学四年是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这期间我学习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法律基础等基础课程,系统的学习了旅游经济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调研、财务管理、餐饮管理、酒水操作、饭店客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景区管理等专业课程。除此之外,由于我对计算机的酷爱,还自己系统地学习了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精通计算机硬件知识,精通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精通microsoft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精通frontpage、photoshop等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60-70字。在英语方面,我通过国家四级考试,英语口语更是我的强项。

从大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也得到了在社会中锻炼自己的机会。我曾做过家教,在肯德基做过服务生,在酒吧做过吧员和歌手,在黄金周的时候做过义务导游等等。

我自认为自身最大的优势是具有极强的创新思维和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我的个性开朗幽默,善与人沟通。我的特长是唱歌,曾在首届全国校园歌手大赛中凭借自己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获得西北赛区的三等奖。

如今是我离开校园的时候了,我希望能在新的环境中打开一片新天地。我期待着属于我的机会,因此我怀着自信向您推荐自己,如果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愿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虚心尽责、勤奋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竭力为公司的发展添一份光彩。

最后,再次感谢您阅读此信,期待着您的早日答复,

愿贵单位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敬呈。

2005年11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经济区旅游管理的论文

(一)形成区域旅游品牌。作为服务类产业的旅游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专属品牌,就会获得更大的收益与竞争力,目前在沈阳市的部分景点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本地品牌,经营效益也初见成效,但是这种发展目前还比较局限,并没有在整个经济区内拓展开来。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对各城市之间的联动进行协调,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效应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并拉动区域经济的跟进。

(二)加速区域旅游经济圈形成。现如今的旅游业发展已经不单单是过去那种单一的经营理念了,整体化、综合化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普遍认同的发展经营模式,这种多元化的服务特点在未来更具发展潜力与发展未来。旅游集群化的发展不但可以帮助各城市自身形成规模优势,同时还可以加速区域内部形成旅游经济圈。

(三)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旅游业集群化发展的模式还将众多企业联系起来,增强了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其更快融入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可见,随着旅游业经营的国际化与竞争化的日益复杂,未来旅游企业的集群现象将会更为普遍。

1、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辽宁省在对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相较于国内其他身份起步较晚。并且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中,各城市相关行业之间的联动服务尚不完善,而旅游项目也主要是依靠一些较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但在整体的服务形式上并未形成整体环境。近年来,随着政府的不断扶持,行业内部开始尝试性地设立了当地的旅游管理委员会与旅游发展委员会,从而开始在更高层次审视行业的综合性管理问题。在一系列科学管理之下沈阳市旅游产业的规模效益已逐渐显现,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均创下历年新高。

2、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游业本身就是一类集合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而整体性的综合化改革将以往以吃住为重点盈利的模式还礼升级为各行业结构的连动式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但让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更为舒适,还为各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让相互竞争转变为共同赢利。沈阳经济区域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等,利用这些资源各行业间都可轻易地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3、辅助行业发展迅速。沈阳经济区内部的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相关辅助产业全方位保驾护航。现如今在经济区内部辅助行业的发展可谓十分迅速,其中对于交通网络建设更为显著。经济区内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便捷优势,已初步在经济区内形成功能齐全、内外衔接、管理科学的.多方式、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这些保障都极大地推进了当地旅游集群化的进程。

4、政府大力支持。因为如今的旅游业已经发展为一类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合作型产业,所以在对其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就要更加强调各基层、部门间的协同调度。目前,各政府也已经积极推进无障碍旅游建设,同时健全了旅游管理联动机制,保证游客在旅行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当地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1、区域布局结构不均衡。在沈阳经济区内部的旅游产业布局目前可大致分为四个旅游板块,而在板块之间和板块内部依旧存在着较大发展问题,其中中部板块主要以沈阳为中心,带动抚顺、铁岭,该区域重点主持打造人文、工业旅游资源;东部板块则以本溪为中心,重点立志打造自然旅游类资源;南部板块囊括辽阳、鞍山、营口,其重点发展方向为水体旅游资源;最后西部板块以阜新为中心,重点提升宗教旅游资源。从几大板块的旅游景点数量和产业规模上不难发现,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

2、集群内旅游企业内部管理松散。由于我国属于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我们的市场也带有浓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成了市场的主体。现如今在沈阳经济区内的旅游企业鱼龙混杂,很多企业在内部发展与行业竞争中都存在管理混乱,结构松散等现象。旅游企业就实力而言除了国旅、中旅等老牌企业外,其他中小型旅游企业一方面在实力上有所欠缺,尤另一方面在资金凑备上也存在问题。

(一)创立集群旅游资源品牌。根据沈阳经济区内部的旅游资源特点,可以在旅游品牌的打造方面注重以人文旅游资源为发展核心并努力打造为区域内集群的核心品牌,然后再联合带动其它发展相对较为薄弱的城市(如本溪、铁岭等)实现区域人文旅游资源的共同发展。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满族文化来发展垄断性产品。

(二)整群内旅游产品。应该注重经济区内短距离旅游线路的规划与发展,并且根据不同客源市场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旅游路线,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区域内部的旅游差异与特色。根据区域内初步形成的景观轴线可设计各类旅游线路:由故宫、两陵、清永陵、元帅陵等组成的文化古韵之旅;由铸造博物馆、西露天铁矿、调兵山蒸汽机博物馆等组成的工业文明之旅;由汤沟风景区、千山、月牙湾景区组成的滨海休闲之旅;由本溪水洞、关门山、凤凰山等景区组成的自然风光之旅;由慈恩寺、太清宫、普安寺等组成的宗教文化之旅。各区域协同发展,并统一发挥出沈阳中心城市的牵动作用,带动整个经济区域内和其他城市的共同发展。

(三)旅游企业战略的创新。集群内的旅游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共同发展,就要尝试走集团化的道路。经济区内目前旅游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相互之间业务联系较少,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各旅游企业也可以尝试进行整合与兼并,实现旅游业的跨区域性合作与联动,让整个行业的发展更具动力。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各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应该选择与教师研究课题、与生产、教学和科研实际相结合的课题,坚持“真题真做”的原则。下面是学校管理论文题目大全,为大家提供参考。

1、政事分开视角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4、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

6、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7、法治理念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8、论教育管理的伦理基础。

9、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

10、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1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

12、“微时代”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13、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党员教育管理难点与对策研究。

14、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及其启示。

15、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

1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

17、中外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18、湖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

19、中外教育管理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与实施的比较研究。

20、专业化视野下我国校长管理制度的研究。

21、学校发展阶段论视野下的教师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22、学校管理咨询研究。

23、强势学校管理的教育伦理学思考。

24、论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

25、学校营销的实施策略研究。

26、我国中学性教育教材的比较研究。

27、青春期性教育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28、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29、中国与瑞典_美国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

30、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31、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与走向研究。

32、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33、基于教育券制度的基础教育投入政策研究。

34、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

35、教育领域预算外资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6、公共财政下我国教育投入问题研究。

37、教育经费投入的非均衡研究。

38、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约束机制研究。

39、论公共财政下基础教育的供给问题。

40、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伦理解读与建构。

41、教育券的制度特色_适应性与对中国的启示。

42、“以校为本”发展性督导评价研究。

43、劳动力流动与政府教育投资的收益_模型与政策。

44、教育策划促进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有关研究。

45、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价值与运作。

46、学校领导的伦理审视。

47、学校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48、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机制研究。

49、校长问责制初探。

50、名校长成长的影响因素探析。

51、中学教师目标设置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52、校长_教师有效沟通研究。

53、教育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理论建构。

54、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思想研究。

55、转型时期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范式的转变。

56、关于教育行政职能的研究。

57、大学中介性组织研究。

58、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

59、管理体制视野中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60、关于建立健全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61、西部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研究。

62、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63、经济学视野中的学校经营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64、对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平衡的.经济分析。

65、国家助学贷款难的诚信思考及对策研究。

66、在沪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对闵行区的个案研究。

67、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68、教育局长的领导有效性。

69、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制研究。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通高中教育经费问题研究。

71、教育改革市场趋向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72、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券比较研究。

73、中美教育行政组织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74、政府向义务教育学校拨款方式的研究。

75、留学中介机构的监管构想。

76、中美教育行政组织比较研究。

77、转型期中国教育投资制度研究。

78、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79、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研究。

80、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81、学生管理:从科学取向到人文取向。

82、基于价值观的领导理论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研究。

83、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

84、笔墨下的学校管理:教师视野下某所学校文件的实地研究。

85、论校长成长的教育叙事研究。

86、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调查研究与政策建议。

87、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研究。

88、个人功能差异研究及初步应用。

89、校长个性与学校特色。

90、《周易》与现代教育管理。

91、构建和谐学校人际关系初论。

93、学校逆向管理问题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94、规避教育决策失误的问责制度研究。

95、学校空间变革研究。

96、学校品牌的视觉形象研究。

97、现代学校规训制度研究。

98、试论学校品牌的管理。

99、学校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构建。

100、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研究。

101、学校知识管理研究。

102、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

103、论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与策略。

104、新课程教学双边心理适应性与发展性档案袋评价模式的构建。

105、学校发展规划的人员角色问题及其对策。

106、学校章程中校长权力规定之研究。

107、学校效能提升的框架分析。

108、开展学校职业指导的思考与实践。

109、学校交易成本问题研究。

110、校长领导行为研究:运用mlq问卷对山东省普通高中校长的调查分析。

111、360度反馈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112、家长、社区人员在现代学校管理中角色与职能的研究。

113、行为主义激励理论与学校对学生的奖惩教育艺术探究。

114、新课程背景下优质学校建设研究。

115、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16、中日两国教育管理体制关联性问题探究。

117、学习型学校的校长领导研究。

118、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119、校长的行动逻辑。

120、体罚教育方式探索。

121、教育管理系统中的若干优化问题研究。

122、论学校管理伦理。

123、民办教育集团的校长经营行为研究。

124、学校危机管理的研究。

125、年级本位管理研究。

经济区旅游管理的论文

建立一个全面的、公认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必会涉及到指标的确立问题。指标体系过于简单或是过于繁杂都是会有问题的,难以全面的反映教学质量问题,又或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操作等等,所以在选择确立质量评价指标时要避免繁琐、不全面、重复和难操作等的问题。本文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具体情况,将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这三部分全面了解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的状况。

(一)教学目标评价。

教学目标评价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条不絮地进行。只有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目标管理办法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稳定专业教学的质量。因而,教学目标管理的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将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分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其中,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评价的首要环节,它全面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关系到实施怎样的教学计划、输出什么样的人才;专业培养方案指导了教学进程,它综合了培养目标、专业要求、主要课程和实践安排、专业特色等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符合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且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规律特点。

(二)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是在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办法基础上的实施开展环节。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将教学过程的评价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践教学两部分。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理论教学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主要教学方式。所以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评价也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教师为考察对象,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文案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研究能力、课堂互动气氛与教学状态等。实习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从学生方面评价学生在实践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程度及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除此之外,还从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旅游行业的了解程度、工作及学习态度等指标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从教师方面,从实习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对实习内容的熟悉程度,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及开办的实习讲座、专题报告等指标进行评价。从学校组织实践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制的完善程度,如实践教学大纲、实习方案制定、实习制度制定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校内实践场所建设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学效果评价。

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在于建立反馈机制,即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社会用人评价三个方面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随机听课专家的评价和来自学生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教师的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人际关系、知识面等常被忽略的因素进行评价。还有在每届学生论文答辩后毕业前,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感受者,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具有最全面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学习质量不仅通过学习结果质量来进行评判,还需要考虑其学习过程质量。学习结果质量主要是指考试成绩及作业成绩。学习过程质量主要是包括课堂上的表现、考勤和实践活动等。在如今主张创造自我价值及个性张扬的时代,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追求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发挥其自身优势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传统学习方式上的你教我学。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是学生就业后来自社会、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评价。让学校更好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而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参照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根据上述三个层次建立三个维度,七个指标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是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三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其下属为二级指标。

(一)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的目标(标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于保障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以《高等教育法》为基础,从海南本地实际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旅游人才培养制定科学的标准定位。一是符合学校教学大纲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二是以海南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三是教师的各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标准;四是教学管理质量的标准。

(二)加强旅院系资源建设。

一方面,需要加强旅游管理系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和旅游研究机构进修,以此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学校在教师聘任的制度中应该聘请毕业后再研究所或是旅游公司工作了若干年,有一定的旅游社会实践经验并在旅游行业有一定名声的教授。为了提高旅游管理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界专家学者和在旅游企业任职的知名企业人士担任本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理论是死的,实践是活的,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实践能力尤其重要。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旅游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旅游人才的有效措施。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奖惩机制。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仅要有全面的质量标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还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奖惩机制,包括优秀教师评选、学校惩处制度等等。比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督促其自我反思不断改进其教学质量;对那些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和无贡献的教师给予辞退,避免没有能力的教师滥竽充数和不求进取。这样的机制能够有效的防止教师终身制的弊端,又能高效的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的'学术水平。对于在教学模式、方式具有创新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等。这样的奖惩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四)制度管理建设。

制度管理作为一种硬性的保障,使教学活动过程规范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保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完善教学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利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进度,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执行教学活动,不能随意改动。在监督实行校外校内相结合的监督制度,根据专业性特色建立院内部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将全方位的介入高校教学活动中,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有控制、检查、指导、沟通、反馈、评价、激励等,而具体的工作手段有巡视、随机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抽查等”。虽然海南各大高校都有建立督导制度,但不规范,随意性大,所以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很有现实意义。在考核与评价方面,考核以定量指标进行,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制度的重要依据。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分为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的实施由当地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或是专业的专家组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采用的社会评价的做法,这有利于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质量评价更趋于公正。完善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评价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建立校、系、院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机构。

三、总结。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质量的保障问题是海南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海南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由于海南的教育基础较薄弱,现有的教育结构及教育理念远远不足以支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蓬勃发展,这对海南高校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完善和建设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是海南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近年来,国内居民呈现出强大的旅游需求;中国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的结构、体制、管理、营销方式等方面将带来深刻变革;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影响到旅游的发展目标、速度、规模和进程,也将大大改变目前中国的客源结构。

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增添了新的动力,使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创新发展的时期。

在旅游业总体发展形势的推动下,我国旅游开发和管理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特点进行剖析。

1需求透视:假日旅游与市场促销。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经典

论文摘要: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

但由于自身的经济技术、专业设施和人才缺乏及民众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就此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为例,指出其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对策。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另外,基于旅游的盲目发展造成的旅游环境衰退,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大众旅游方式的反思和对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的呼唤。

而当前,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为了响应“绿色奥运”的精神,我国正面向全社会开展“绿色旅游项目推介计划”和“绿色旅游行为倡议”等,积极推广各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活动。

1.生态旅游。

1.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的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环境意识开始觉醒,而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即生态旅游是在被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

1.2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更多地联想到了“绿色”的丰富内涵。

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因此,森林公园生态游成为了世界可持续性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据报道,目前美国家庭收入的1/8用于森林游憩,每年总花费约3000亿美元;在日本,每年有8亿人次进行“森林浴”;德国提出了“森林向全民开放”的口号。

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也同样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而我国政府也大力推进传统林业的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同时随着人们关注森林和保护自然生态意识的增强,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中的一个新亮点。

据统计,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保护区1699处,规划面积1.2亿公顷。

同时,还建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小区、狩猎场、野生动物园和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新兴的旅游胜地和开展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2.森林生态旅游。

2.1森林生态旅游的定义。

森林生态旅游就是依现有森林资源,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人文景物为点缀,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为群众提供游览观光、避暑度假、疗养休养、会议培训、科学考究和狩猎的良好场所。

2.2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武县东寨镇,总面积约4.433万公顷,森林面积2.27万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50%。

林木总蓄积量为管涔林区的40%,约为208万立方米,综合覆被率达到73.7%。

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约有560多种,野生动物有152种。

林蘑、蕨菜等绿色食用资源也极为丰富。

公园内风景优美,是一处以险山、奇峰、森林、湖泊和珍禽异兽组成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

2.2.1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现状。

整个国家森林公园由景色各异的七大景区组成。

分别为芦芽山风景旅游区、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生态区、马营海(天池)山地湖泊旅游区等。

1)芦芽山景区是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打旅游品牌,但却直属于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下设的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辖,无权干涉芦芽山景区的一切事务。

而芦芽山景区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与制约,无力改变景区落后的面貌:登山的石阶不规范,随意堆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费不足;道路多年不予修缮,目前已破烂不堪,行车困难;出租马匹的商贩随处可见,混乱不堪。

2)万年冰洞形以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而位列全国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极具科考价值。

为了保护景观,应冰洞限制每日参观人数,但这系项措施好象并没有真正地实行过。

目前已有一些冰柱开始融化,过多的游客对冰洞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荷叶坪景区也是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

但自后,却由五寨县旅游局开发管辖。

由于盲目开发建设,大量游人甚至不少车辆都进入草甸内,丢弃的垃圾和动物的粪便随处可见,致使草甸被破坏、水土流失逐年加剧。

4)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还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如情人谷、汾河源头、古栈道等,但都是由宁武县旅游局、宁武县水务局等单位所管辖。

这些景区由于开发单位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许多景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景点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2.2.2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开发中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盲目开发建设。

在景。

区或林区内,存在乱砍乱伐现象,加之旅游景点的开发,周边地区矿产开采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都会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生态旅游区的企业和个人在经营中不考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出现大肆招徕客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不良现象。

3)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管理混乱。

整个公园分属多个部门,其自身的管理机构没有实权,无法真正发挥其职能,造成对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

4)发展生态旅游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5)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水平低。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尚短,缺乏既懂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理解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

6)开发生态旅游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7)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淡薄。

在自然环境中,游客缺少对保护生态资源的责任感。

3.解决对策。

3.1与各级部门积极进行协调,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各项职能作用。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融科普教育型、特色参与型、运动休闲型旅游于一体的高雅娱乐方式。

正因如此,森林公园必须把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应积极和当地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协调,取得对景区的管理权。

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管理职能作用。

3.2对景区发展做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盲目建设。

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需要制定一个开发合理、滚动发展、永续利用的总体规划,以避免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粗放式的开发。

否则,必定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导致一些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损坏与浪费。

3.3多方位筹集资金,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加大资金筹集范围,积极与当地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协商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或采取股份制、或主动与有意从事发展旅游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合作等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从而逐步改善公园旅游的基础设施状况。

3.4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需要积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并开展职工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

实行竞聘上岗的人才竞争机制,以提供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

3.5加强管理和规范各种经营行为。

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杜绝恶性竞争和欺客、宰客的现象发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景区一个宁静而和谐的环境。

3.6加强旅客的环保教育。

要塑造“负责任的旅游者”,可以通过。

1)管涔山景区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如拾垃圾,认养树木,设立环保提示牌等等。

2)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

倡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乱扔赃物,使用环保包装物等。

3)通过法规、法律、制度等手段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制约。

4)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管理。

4.结论。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个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性、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为宗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合理配套的综合型产业。

它将旅游开发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实现山绿、水清、人富的目标,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使政府部门、旅游业者、游客和旅游地所在社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生态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这正与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相配套。

而且,还可以帮助贫困林场、山区的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

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全球化及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与人力资源质量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其中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快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化教育。

本文在阐述职业化、职业化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职业特点对旅游管理人才职业化能力进行了剖析,为旅游管理职业化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化;职业化能力;人力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各项指标已居世界前列。

旅游教育发展也很迅速,仅全国旅游行业培训总量达3,971,125人次,其中行业岗位培训达3,496,865人次,成人学历教育培训达474,260人次[1]。

应该可以说旅游人力资源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匹配了,可许多旅游企业管理者仍然提出旅游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旅游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造成旅游职业教育生源匮乏,而旅游高等教育着重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故造成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过低,刚毕业的大学生又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还得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费用;另一方面,造成人才的流动性增大。

本文在阐述职业化、职业化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职业特点对旅游管理人才职业化能力进行了剖析,为旅游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职业化及职业化能力的内涵。

目前对于“职业化”普遍的认识主要有[2-4]:(1)是一种工作状态、生存状况、生活方式;(2)是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3)是为了达到职业的要求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历程;(4)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套规则,对职业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5)是一种在职场中专用的语言和行事规则;(6)职业化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效益。

通过对这些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职业化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格式化”、“标准化”。

职业化,它是一个职业人在工作、生活及学习过程达到某职业标准和要求的一种状态、过程。

可以用六个“合适”一个“最佳”来概括,也就是说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为企业或单位创造最佳的效益。

职业化主要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三方面的内容[4]。

所以,职业化能力是指一个职业人在工作、生活及学习过程达到某职业标准和要求的一种状态、过程所要具备的能力。

因为是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现今社会上就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业是一个低门槛产业,什么人都可以从事旅游业。

为此,造成许多旅游服务质量低劣、旅游资源严重浪费、旅游地形象严重受损等问题。

那么,一个职业化旅游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职业化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职业化素养。

职业化素养是旅游管理从业人员职业化基础内容,要提高职业化素养以达到职业化标准,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职业化能力:

1.自我管理能力。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有利于职业道德的锻造,有利于良好职业心态的培养。

旅游从业人员的自我管理主要体现于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价值观管理。

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处理好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的关系,处理好客户时间与企业时间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情绪管理,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游客,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地域的游客对旅游公司有不同的要求,甚至有不合理的要求,这时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应变能力;价值观管理,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以游客的利益为重,在做每件事情之前先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和创造旅游地、旅游公司的良好形象。

2.职业认知能力。

培养正确的职业认知,提高职业认知能力是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学生顺利就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着力点,是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每个职业都有其独特性,在从事这个行业之前或期中,职业人对这个职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旅游管理职业认知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对旅游管理这个职业有正解的认识。

不能简单的把旅游业定位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公司与客户的关系。

旅游从业人员必须熟悉不同旅游产品的功能,了解旅游产品、景区的特色,着重把握其特色进行开发旅游产品,这样才能令顾客满意。

3.学习能力。

无论哪个职业,学习能力是影响职业化素养提高的主要职业化能力,也是旅游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要职业化能力。

职业人必须懂得如何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从校门跨向职场,每个职业人必须要学会学习成为一个职业人,这包括对本职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行为规范的学习等等。

有效学习能力,能帮助旅游从业人员花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旅游管理知识;创造性学习,即能动地安排学习,使学习有效而系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加快职业化进程。

(二)职业化行为规范。

职业化行为规范是行业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合。

一个刚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融入旅游行业中,按企业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笔者认为以下职业化能力是必须的。

1.环境适应能力。

要让一个刚从学校跨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快速职业化,让其言语、行为、思想必须符合这些信条,首要的是必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行业、企业的环境,主要有行业规则、企业文化、工作团队、企业工作环境、企业规章制度等等。

对于一个旅游管理从业人员,环境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旅游业,从某种角度讲,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当地文化的文化产业,旅游从业人员只有溶入这种文化环境,汲取这种民族精神,才能谈得上去弘扬和传播。

摘要:首先分类回顾了旅游者行为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然后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和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各种因素。

最后提出旅游者行为管理的理论框架,并归纳出旅游者行为管理有自主型、强制型、协同型和契约型四类模式。

一.引言。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鉴于旅游管理的诸多优势,许多旅游单位已经开始开展旅游管理工作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旅游业发展速度极快,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管理过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景区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对景区的合理规划。

面临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旅游景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景区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旅游服务质量的低下,由于规划合理性不足,导致景区资源的极大浪费,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且景区基础设施匮乏,不能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

(二)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旅游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虽然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数量很多,但是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不足,自身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都不高,这给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虽然工作人员很多,但是旅游管理工作的效率却比较低,旅游企业的投入很大却收不到相应的效益。

(三)地方政府部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管理。

与旅游机构的管理工作不协调。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使不同旅游单位的管理工作的标准和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化管理,而且与旅游机构的交流沟通不足,二者之间的工作步骤缺乏协调性,许多好的政策得不到顺利实施。

(四)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不够健全,法律的威严性和约束力不足。

针对旅游管理,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数量比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造成了法律上的漏洞,不能对旅游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同时还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对于违法行为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法律的威严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要促进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旅游景区应当加强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应当对景区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打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提高风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注重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对景区内的交通设施建设,使其能满足游客高峰期的使用需求。

2.旅游单位要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旅游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队伍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的专业性、责任感及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等,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充分为游客的利益考虑。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审查机制。

3.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协调与旅游机构的工作步伐。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参与到旅游管理中,并发挥带头作用,对景区的旅游管理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严格执法,杜绝违法行为的出现。国家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步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的约束能力,将旅游相关的各种行为都纳入法律的约束范围内,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同时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要法律化、严格化,提高法律威慑力。

三、结语。

当前在旅游行业中发生的.种种不良现象是旅游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需要开展旅游管理工作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约束,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但是旅游管理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净化旅游行业环境,维护旅游业的合理秩序。

篇二:现阶段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问题探究。

一、建设过程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基础薄弱,知名度很低。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海南岛入境游客平均停留3天,人均消费148美元,都远远低于国际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平均水平。海南岛年接待国际游客总量占游客总量比例还很低,还没有形成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旅游企业大部分规模偏小,经济基础薄弱,市场竞争能力较低,抗风险能力差。国际著名旅游专家马塞尔?施奈德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欧美游客只知道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却不知道在它南端还有这么美丽的热带岛屿(海南岛),他们更愿意选择知名度高的普吉岛、芭提亚。”国际性的旅游岛接待的主要是国外游客,入境游客占接待游客总数的比重都在60%以上。海南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开发不够,产品结构单一,多数是低端观光产品,而高端的休闲度假产品很少,缺乏能留住游客的旅游度假产品。

(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旅游硬件设施不完善。

服务等软环境有待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充分体现,政府主导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企业、行业的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市场管理粗放。初的三亚海鲜大排档宰客事件就暴露出相关部门监管的漏洞,大大损害三亚的旅游形象。在硬件设施方面,三亚许多海滩的冲淡房还要收费,冲淡房的配置数量也远远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并且在海滨浴场的人流集中处没有公共设施的指示标志,缺乏导示系统的建设。

二、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建议。

(一)规划与实践同行,狠抓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近两年来,伴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不断前进,三亚市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核心便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备受业界关注。现阶段三亚旅游产品开发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创新,对本地文化的挖掘也不够深入。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在制定旅游产业体系的建设规划时,重点关注三亚市旅游产业体系发展的生态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品牌性等方面。不仅要为景区培训一批精通英语、三亚旅游、中国文化、世界礼仪的服务人才,还要引导新老投资商开辟创新,丰富三亚市旅游产业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二)解决好旅游发展与当地百姓之间的矛盾。

发展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一方,但三亚旅游发展中带来的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物价上涨等问题已经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如何处理好旅游业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三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三亚市在未来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当地居民的利益,从增加当地居民幸福指数、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减少旅游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做出科学的论证和规划。

(三)合理定位发展,强化基础配套。

开一次“博鳌论坛”并不能代表海南的国际性,如何发挥好国家政策优势,打造真正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岛是一个考验决策者智慧的地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简化烦琐的入境手续,无论是飞机的落地签还是国际游轮停靠港口的免签政策都应该具体且可操作。(2)加大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宣传工作,尤其应该注意和高纬度冬季极其寒冷的国家旅游部门加大合作,将三亚打造成为北半球冬季热带康养度假胜地。

在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上,三亚仍然处于太过粗放的模式,海滩无人清理,仅有的冲淡房和更衣室也是百姓自建的收费项目,过度粗犷的基础设施虽然降低了政府开支,也减少了很多管理部门的麻烦,但是有悖于海南岛建设国际性旅游岛屿的市场定位,所以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需要尽快完善,努力营造一个舒适安逸的旅游基础配套环境。

从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这一点来看,三亚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核心城市,每年旺季游客如潮,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无法同时满足本地人的生活需要和外来游客的旅游需求。因此,在丰富旅游交通体系的建设问题上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此外三亚的景区众多,但都十分分散,目前还需要加强各个景区之间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方便自由行的游客游览,从而有效避免低品质1日游旅行团泛滥,避免这些劣质旅行团破坏三亚市的旅游服务业形象。

(四)利用三亚优势拓展客源市场。

三亚是海南岛的南大门,若要利用好三亚这把打开国际旅游岛大门的“金钥匙”就必须加大国际旅游市场的宣传工作,尤其应该重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这些国家的冬季较为寒冷,要与这些国家旅游部门加大合作,将三亚打造成为北半球冬季热带康养度假胜地。此外,三亚作为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在抓住传统“空降”客源市场的同时,更应该努力寻求新型濒海旅游客源市场――游艇旅游。游艇业具有高附加值和拥有较长的产业链的特点,能够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

三、结语。

海南岛是我国旅游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代表着我国对外旅游的形象,但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地区,旅游业正是海南岛“落后”和“国际化”背景的切入点,在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好三亚市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则可实现整个海南岛的经济大繁荣。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借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院校在实践教学这块的成功经验,结合课程设计与专业教学的需要,本专业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践教学。

一是顶岗实习,这类实践方式大多安排在暑期或大四上学期,由学校牵头,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管理,学校和实习单位各派一名老师进行跟踪管理。二是见习,即结合课程需要,利用课程时间,前往旅游企业参观学习,一般安排2~4课时,让学生利用课本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例如,本专业的《导游学》在实践环节设计上,会由老师带队带领学生前往武汉市著名景点进行现场的模拟导游讲解实训,通过现场实训,既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宽松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显著。三是机动实习,鼓励学生走出去,利用课余时间,前往旅游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实习企业大都由学生自主联系,老师会适时提供一些实习信息和帮助。四是课堂模拟实训,即紧紧结合课堂环节,展开课堂模拟实训,让学生第一时间将所学理论指导实践。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实训环节与实践有所脱节。由于实训环节的设计由在职老师来完成,而专职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长时间与实践环节脱节,导致设计的实训环节与真正的实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通过课堂实训环节很难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2)顶岗实习大多根据企业需要设置岗位,并未能按照学校设定的专业技能目标去实践。一般来说,顶岗实习的时间较长,以酒店为例,最少是三至四个月,有的酒店则要求最少6个月,而这个时间段,对于专业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多数学校也只能做到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展开一次这种类型的实训,而酒店根据自身情况考虑,给学生们设定的顶岗职位往往是从一开始确定,整个实习期都不会改变,虽然这是基于酒店自身质量管理的需要,但从学校角度来说,此种实习离我们预设的通过实习实现学生各项技能的目标相差甚远。而通过本专业近几年的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来看,学生由于无法实现自己对实习的预期,在实习过程中中途放弃,抱怨连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给学校的实习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3)无论采取何种实践方式,学生都只是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缺失。以笔者所在专业为例,无论是通过课堂还是课外实现实践教学,学生在一开始时,都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在实践环节展开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缺位,导致他们自身对实践环节的预期与真正接受到的实践实训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会转入迷茫状态,而一些过于坚持自己的内心的同学,则采取消极反抗的方式,消极对待实践环节,使得实践环节成为专业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实践教学缺乏技术支撑,这里的技术支撑既包括软件支撑—人力技术支撑,也包括硬件支撑—物质条件的支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场所一般由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板块构成,目前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属性的不同,校外实习基地以酒店居多,导致培养学生技能较为单一。而校内实训室的建立,大多要滞后于实际情境,加之缺乏与时俱进的专业指导,导致实训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1)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场所上来看,应不断更新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场地。旅游管理专业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等各个行业,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学校教学实践场所大多都是模拟实践场景,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形式大于内容,除此之外,由于受制于学院经费的调度,一个教学实训室使用年限至少1年以上,而旅游行业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实训室的硬件更新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变化。因此实践教学场地的更新和丰富显得尤为重要。

(2)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来看,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内容体现时代性的特点。

首先,从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材上看,一方面,由于编书的作者的实践和企业经验有限,因此教材对专业教学的指导意义有限;另一方面,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有一个时间差,这就必然导致教材内容与实际环境的脱节,因此教材对学生的借鉴意义也很局限。

其次,从参与实践课程的学生反映来看,实践的内容仍然围绕行业的基本技能的习得而展开,而这些内容本身相对简单,学生认为通过实习短短一周基本能掌握,因此对学习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这也是造成实践课程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再次,从教导的主体——实践课教师这个角度来看,实践课教师大多并未从事专业实践,至少是近期与行业接触并未十分紧密,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不能体现行业最新动态,这样就造成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不能与时俱进。

因此,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结合学生特点与行业变化,设计出既能体现行业变化,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

(3)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人力支持上来看,应丰富教学团队,除了鼓励自己的老师,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与实践接轨之外,也可引进相关旅游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作为外聘老师,为实践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双师型人才,这是近几年经常听到的字眼,由此可见教育部对应用型专业教师队伍的要求,但是,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岗的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是理论型的,而有实践技能的人才,由于学历的受限,并不能进入高校教师这个队伍,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为课堂教学内容更新与增色,另一方面,我们也愿意引进旅游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作为我们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与我们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获得一线在职工作人员的指导,我们的教师也可旁听学习,可谓一举两得,以期打破目前实践教学中的尴尬局面。

(4)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支撑上来看,实训室设备需定期更新,这个就需要学校实训室管理制度的支持,另在实训室内部管理制度上面,為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技能的操作,可采取全开放的实训室使用制度,学生在课余可利用实训室的设施设备,使实训室设施设备利用价值最大化。

从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来看,实训室的建设状况因各个学院的财力与重视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态势,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实训室只在上课的时候开放,其他时间是关闭的,这也许是出于学院方便管理的需要,但是根据资产折旧的'理论,这样一种方式,一方面,会让我们的资产发生无价值的折旧,另一方面,也让在课堂上没掌握的学生没有机会在课外进行练习,实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实训室管理上,可由学生组织负责管理,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另一方面,通过全天对内开发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课堂之余也能进入实训室练习,增强其学习的自信,提升其对专业的认同感。

(5)开设第二课堂,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打破课堂呆板的教学限制,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提高,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第二课堂的出现,一方面,能打破学生对课堂的刻板印象,让学生能轻松的融入;另一方面,在内容设计上,可以以学校文化,学生生活为内容来展开,如在春秋之际,为在校学生提供春秋游线路的设计,并提供向导服务;在新生入学之际,带新生玩转校园;组织丰富多彩的中国旅游日特色活动,打造校园特色的旅游文化节;承揽学校内部的小型会议的组织活动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在学生生活的校园以及班级生活中,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将学生从教学的对象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效率会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为能培养出知行合一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教师队伍,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二是作为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应不拘于形式和管理方式,大胆创新,校内,校外共同升级,不断丰富与完善实践教学场所;三是在教学内容上,应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共同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02).

[2]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10).

[3]邵文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经典

[提要]目前在中国互助旅游发展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互助旅游者在网络上建立联系,从而实现互助旅游。这种旅游方式除了更加的自由、自主外,而且非常的经济,同时能够充分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本文以互助旅游网站发展为线索,重点研究分析互助旅游网站现状及面临的发展障碍,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互助旅游网站健康发展。

互助旅游网站的产生及发展。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人们在满足生存基本需求之外,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旅游者的这种需求的变化同时会导致旅游活动方式及其发展的变化,互助旅游应运而生。互助旅游就是将本来互相不认识的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互相了解、熟悉,并且协商交换各自的家庭居住空间和必要的配备设备,或者约定相互提供旅游服务,从而达到节省旅游费用,提高旅游质量等目的。

互助旅游的出现吸引了目前众多年轻人以及爱好旅游的人群,互助旅游网站更多成为一个不同城市旅游者的交际圈子。国外互助旅游的平台出现的较早,例如couchsurfing,虽然它也吸引了不少国内的旅游者,可是国外沙发客互助旅游网站毕竟是全英文交流,受语言的限制,沙发客网站在中国还只是小众享受。

年国内终于有了一家自己的互助旅游网站。创始人是苏州的一个网民叫做仲一,仲一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条改变他人生的信息国外盛行一种城市或居家互换旅行,居民可以给旅游者提供住宿和早餐,而旅行者则与他们分享旅行快乐。这种新颖实惠的旅行方式让仲一产生了灵感,204月,仲一的个人网站游学中国出现在了网友的眼前。仲一把自己欲寻求互助旅游的想法发布出去,也邀请全国各地的网友都来参与互换旅行,并且坦诚的公开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仲一的100天互助旅行,周游了全国16个省的31个城镇村寨,结识网友上百人下至16岁,上至66岁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所到之处全部由当地网友接待,除去交通费和景点门票,整个旅游总计花费才3,000多元,成了一次在当时看来难以想象的周游。信息的真实性吸引了网友的注意,一将这种旅行方式称之为互助游,意思是互相帮助、互相接待来进行的旅游活动。随后,又创建了一个与网友以交换方式进行旅游的网络平台仲一互助旅游论坛,提出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的口号鼓励更多的旅游爱好者尝试互助旅游,于是这种新鲜的出游方式逐渐被大家所知。2015年6月,仲一创办仲一互助旅游网络技术公司,开始对互助旅游进行专业化宣传推广。互助旅游网站在运作模式上大致相同,如仲一互助旅游网、中国互助旅游网、u客旅游互助网等都主要是以论坛发帖的方式来运作。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面临的障碍。

随着各种互助旅游网站层出不穷,已经有少量的互助旅游网站发展较为成熟,但由于互助旅游在我国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规模都不是很大,真正参与的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在其探索发展和运营过程中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安全问题。根据网上在线问卷调查显示,61%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互助旅游网站在安全性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33.5%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的互助旅游网站缺乏具体的信誉等级,还有5%的旅游者认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

信任问题。通常旅游者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但是难以全面或正确地进行认证,虽然现在许多网站都要求旅游者们将自己平时真实的生活信息拿来和网友分享交流,从而产生信任,但是网络本身毕竟是虚幻的,对于互助旅游,目前的网络平台没有具体的信用度和经验值,导致一些旅游者对互助旅游望而却步。

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在活动的组织上,很多都是网友自发组织的,网站的管理人员只是对帖子管理,没有深入到旅游者的活动当中,因此在旅游活动中,许多事项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接待费用是否aa制;接待的网友是全程陪同旅游还是只是部分陪同;接待方的地主不是与你进行互助的网友等,诸如此类的矛盾导致双方主体产生违背互助旅游初衷的不愉快经历。

提供的附加服务还不够完善。互助旅游的配套服务体系的`缺失导致互助旅游的质量大打折扣,如发生纠纷没有具体的反馈投诉机制;旅游者景点、地主接待状况等级不明确;网络社区安全无法保证等。

缺少专业旅游服务机构。互助旅游包括网络、旅游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网络运营的同时需要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提供一些专业化的服务,例如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线路设计等从而让旅游者的旅途无忧,同时,还可以提供保证金制度,让招待您的沙发客交保证金给第三方机构让其代为保管,在旅游体验结束后返还,如果一方违约则将违约方交纳的保证金交给受害方等等一些类似的措施。目前的一些互助旅游网站提供这些专业服务的项目相对来说还比较少。

网络社区的活跃人群比较固定。在互助旅游网站上,人们通过在论坛、bbs上发帖相互交流,而在这些论坛上比较跃,发帖较多的都是一些固定的人群,其他一些会员仅仅发过一次就再没有活动过,很多用户都只是随便看看帖子等,而没有什么能够刺激他们加入、融入进去。目前网站还缺少吸引新的注册用户来网站交流发帖,在扩大活跃人群方面还没有一定的措施。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对策。

许多互助旅游网站的开设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盈利,有的是个人兴趣,网络市场相对来说比较的混乱,因此需要相关法律保障部门的关注,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规范网络社区、正确引导互助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三是引入保险机制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消费者的损失,可以采取保险机制,与保险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提供诚信保险、旅途保险等等,从而保障互助旅游者的利益。

明确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与互助对象确认互助细节。如果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旅行目的地,那么可以通过网站选择感兴趣的互助对象进行交流。在达成互助意向之后,来访者需要向地主说明自己的行程安排及帮助需求,地主需要告知来访者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到达时间、是否需要接机、住宿安排、旅行线路等环节应在出发前得到确定,从而减少旅途中产生的争议和矛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