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三的倍数特征的教案范文(18篇)

时间:2023-10-30 01:47:39 作者:纸韵 专业三的倍数特征的教案范文(18篇)

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3的倍数的特征六年级数学教案

1.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源泉。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说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方法。

本设计在教学3的倍数时,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对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初步的猜想。再由猜想与验证的不一致,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接着根据学生提出的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记录表。

学生准备百数表计数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用5,6,7组成一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

师:能组成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需观察这个数的个位即可。那么你们能通过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新知。

探究新知。

(学生可能会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师:大家同意他的猜想吗?他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百数表。

师:在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一圈。

2.观察百数表中圈出的3的倍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引导学生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学生找不到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斜着看,先看第一斜行的3,12,21。

学生分组讨论这3个数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第一斜行3的倍数各位上的数相加,和是3。

(3)第二斜行是否也有这一特征呢?第三斜行呢?第四斜行呢?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从第一斜行开始思考3的倍数的特征,能使教学难点化整为零,易于逐个突破。

3.操作验证。

(1)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几个3的倍数:12,42,45,75,87,看看各用了几颗珠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计数器拨出3的倍数,并填写记录表。

总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思考:观察这些3的倍数,它们十位与个位上的数的和与3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能被3整除数的数”一课,能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1、确立了基本技能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并重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仅重视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判断,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提出新的假设——验证”的探索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

2、理性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科书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本节课重新设计例题,通过用“0——9”十个数字组成能被整除的`三位数让学生探索特征,这样处理使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灵活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亲切感,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开课时收集的数据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缩短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课后“你再长几岁,这个岁数就能被3整除”这一开放题富有情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本节课始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教学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教学知识、感悟方法。如在课的第二阶段,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一层通过学生猜测、举例、选数字组数,使学生产生两次认知冲突;第二层通过交换三位数数字的位置,仍然没能发现特征,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第三层次通过计算各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磨练了意志,同时也使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4、合理定位教师角色,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我们是如何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

引出继续利用百数表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并出示课题。

(二)讲解新知

组织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提出问题:能否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会与什么有关?

学生发现从个位探究并不成功,教师顺势引导——单纯横着看找不到什么规律,还能怎么看;或是提示我们只看个位不行还能怎么看。引导学生发现“斜着看时,十位依次增大1,个位依次减小1,总和不变”。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重点讨论3的倍数对于个位是否还有特殊要求以及十位与个位的和有没有什么规律,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反馈多次举例验证,便可以得出个位可以是任意数且十位和个位的和均为3的倍数。

提问学生应该如何找到3的倍数,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规律的必要性。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课堂练习

1。判断下面的数是否为3的倍数。

24 58 46 96

2。尝试在每个数后面加一个数使这个三位数成为3的倍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带领学生回顾:3的倍数的特征;发现研究倍数的特征,方法却各有不一,体会数学知识的多样性。

课后作业:

思考什么样的数字同时是2、3、5的倍数,并尝试列举1000以内的这种数字。

四、板书设计

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

学具准备:

每人几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17547145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恩格斯说过:“思维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不仅可以启迪智慧,也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使人赏心悦目、动人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3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猜想——讨论——验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是形象的、有趣味的和美丽的。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开阔学生思维,感受教学的乐趣。

【教学片断一】。

一、在知识链接中,激活思维。

生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那怎样判断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呢?

生3: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是0。

师:请一、二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是不是2、5的倍数。

生1:我的学号是1,既不是2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

生2:我的学号是2,是2的倍数。

【教学片断二】。

二、在新知探究中,发展思维。

师: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怎样呢?是不是和2、5的倍数的特征一样,只要看“个位”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生1:我认为看个位可以。如:33、36、39它们的个位分别是3、6、9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生2:我认为不能只看个位。如:23、16、29它们的个位虽然也是3、6、9,但这些数不是3的倍数。

生3:但也有的数它们不是3、6、9,如:24、45,可是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你们可以以45为例,在它的前后面添上一个数、两个数、三个数……,老师能很快判断能否是3的倍数。

生1:前面添上2。(×)。

生2:后面添上24。(√)。

生3:前面添上3,后面添上53。(×)。

师:请们用计算器验证一下,看看老师判断对不对?

(学生验证后,产生疑惑)。

师:老师判断对不对呀?

生:(齐答)对。

师:其实老师也不是圣人,不过知道其中的奥妙,先掌握其中的规律罢了,你们想知道吗?

生:(异口同声说)想。

四年级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出示一组数: 5、6、14、18、25、27、36、41、90 提问:谁能判断出哪些是3的倍数? 指名回答后再出示:1540、2856、3075 提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些是3的倍数? 师:我能很快判断出这些数中2856和3075都是3的倍数。 谈话:你们会想这些是老师预先算好的。你们可以考考老师,不管你报一个什么数,我都能很快判断出来,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 学生报数,教师回答,并把是3的倍数的数板书在黑板上,再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 谈话:你们一定在想:老师你有什么窍门吗?有啊!你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3的倍数特征吧!(板书课题:3的倍数特征)

师:你能猜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生1:3的倍数的个位上可能都是奇数。

生2:3的倍数的个位上可能是3、6、9。

师:大家的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你准备如何来研究?

生:我们还是应该先找一些3的倍数,通过观察、猜想、举证、归纳的过程进行研究。

1.在筛选数据、观察激疑中揭示新的探索思路

师:好,我们一起来把百数表中3的倍数都找出来吧。 (师生一起将百数表中3的倍数圈起来,见下图。)

师:通过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1:3的倍数的个位上不一定是奇数,例如42、36。

生2:3的倍数的个位上也不一定是3、6、9,例如12、45。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刚才的猜想全都被否定了。那就再看看,有没有别的特征呢? (学生观察后,表示找不到特征。)

2.操作观察,初步发现

师:请每个同学在刚才找出的3的倍数中任意选一个,用计数器把它拨出来,并记录下拨这个数用了几颗数珠。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师:说一说,你拨了哪个数,用了几颗数珠?

生1:我拨的是15,用了6颗数珠。

生2:我拨的是36,用了9颗数珠。

生3:我拨的是99,用了18颗数珠。

师:观察这几个同学拨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你能发现什么?

生:所用数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师:这会不会是巧合呢?是不是其他的3的倍数也是这样呢?观察你所拨出的3的倍数,再看看小组内其他同学所拨的数,是不是也是这样?(学生观察、交流。)

师:你们研究的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全都是3的倍数吗?

生:是的。

师:很好,这个发现很重要。看来我们的研究已经有了一点进展了。我们发现在计数器上拨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 都是3的倍数。

师:请同学们任意找一些不是3的倍数的数,把它们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看看所用的数珠究竟是不是3的倍数。 (学生按上述方法操作、交流。)

发现:不是3的倍数的数在计数器上拨出它发现所用数珠的颗数也不是3的倍数。

师:我们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到现在为止,我们研究了100以内的3的倍数,发现所用数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也研究了100以内不是3的倍数的数,发现所用数珠的颗数都不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100以内的数,如果在计数器上拨它,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拓展研究,深化认知

师:有了前面的研究,你是否认为我们研究出的结论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

师:如果是比100大的数呢?在计数器上拨出它是这样吗?请同学们任意找一些比较大的3的倍数、以及不是3的倍数的数再进行研究。

师:注意,要任意想一个。

师:你想的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你现在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怎么才能知道呢?

生:只要把它除以3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可以用计算器算一下,先确定一下你想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师:请每一小组的同学将自己所拨的数放到一起观察。3的倍数的放在一边,不是3的倍数的放在另一边。

师:通过研究,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在较大的数里,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也是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的数,所用数珠的颗数也不是3的倍数。

师:通过研究,现在我们可以说……

生:一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它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初步应用,归纳特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一个数,不做除法,你怎样很快地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

生:看在计数器上拨这个数要用几颗数珠。如果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那么它就是3的倍数,否则它就不是3的倍数。

师:好,我们就来试一下吧。75。

生:我用计数器拨了,75要用12颗数珠,12是3的'倍数,所以75是3的倍数。

师:203。

生:203不是3的倍数,因为要用5颗数珠,而5不是3的倍数。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没有拨计数器,也判断对了。再来一个吧,看谁判断得最快! 111。

生:111是3的倍数,因为要用3颗数珠,3就是3的倍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没有拨计数器,不拨计数器也能判断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只要把每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就是所用数珠的颗数,所以不拨出来照样可以判断。

师:同学们想到的办法真好,连计数器都可以不用了。既然这样,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来判断一些数。 (师生继续做了几次判断3的倍数的练习。)

师:现在让你再来说说3的倍数具有怎样的特征,你会怎么说呢?

生1: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2: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学生完成课本第72页,想想做做1、2、3。

师:每个同学手里都有0到9十张数字卡片,你能任意选3张卡片,摆出一个3的倍数吗?

师:用你选的3张卡片还能摆出不同的3的倍数吗?一共能摆出几个?

师:你最多能用到几张卡片摆出一个3的倍数?

生1:3、6、9可以去掉。

生2:0也可以去掉。

生3:7和8可以一起去掉,因为加起来是15。

生1:可以先将各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去掉后再判断。

生2:如果数位上某两个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也可以先将这些数去掉后再判断。

师:用你们的方法判断下面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369639693,13693692,121212127,182754。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知道老师上课之前所用的敲门是什么吗?

师: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一下其他数的倍数的特征吗?

生:能!

师:好,老师就给同学们留一个课后探究的作业。

探究作业:研究问题:9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研究方法:找数一观察一猜想一举证一归纳。

研究工具:百数表、计数器、计算器。

把研究成果与同学或老师分享。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师:以前都是我考同学们,今天我也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来考考我。同学们可以随便说出一个数,我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如果同学们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师: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2、5倍数的特征”

二、引导探究新知学习。

师:我们先来探索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课件出示1-100数。

学生讨论回答。

(1)多媒体出示1-100的数。

师:请同学们在这100个数字当中,找出2的倍数。

生观察主题图后发言阐述自己的想法。

师:生报号,师板书。

师:这些数还可以怎么说?(也可以说是2的倍数)。

(2)课件出示。观察:表格里的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小结: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生互相讨论判断。

师:由于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通过验证有限个数,结果是符合上面的结论的。所以今后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上是不是0、2、4、6、8,只要符合这个特征,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

(1)分组探索。

师:2的倍数的特征同学们都很清楚了,那么5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

(2)汇报交流。(出示1-100的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表说出5的倍数。

生:5、10,15,20.....

师:观察涂色的数,你们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请你们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然后大家交流。

师:谁能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教师评价)。

师根据汇报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课件等。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1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

72 5679 518 90 1111 20373

2、58 115 207 210 45 1008

有因数3的数:( )

有因数2和3的数:( )

有因数3和5的数:( )

有因数2、3和5的数:( )

让学生说说怎么找的。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在第一次教学之后,学校组织县级教学能手选拨赛时候第二次上,可以说是“一课两上”。我在第二次备课时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处理教材,收获颇丰。下面我就本节课前后两次上课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课我是让学生圈出100以内3的倍数,去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由此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实际应用,巩固练习。效果一般。而第二次上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在学习2、5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是不是3的倍数的特征也要去看数的个位呢,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让后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的特征,接着借助学生熟悉的计数器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验证3的倍数的特诊,实验二:验证不是3的倍数的的数的特征。最后实践应用,课堂检测。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性才能充分发展。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我觉得在每个环节的过渡上要做的更加自然、一气呵成会更好。由于本节课按照赛教要求只有30分钟,时间的把握做的还不够恰到好处。总之,教无定法,学海无涯,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253的倍数特征》数学教案设计

一、填空。(共50分,每空1分)。

1、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0也是(),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2、个位上是()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或()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3、一个数()上的数的()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

4、把列数归类。

921162815303370581255011081010863。

2的倍数:(),5的倍数:()。

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

3的倍数:(),9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2、3和5的倍数:()。

5、想一想。

(1)29---39之间所有的偶数是()。

(2)自然数1----100内,偶数有()个,奇数有()个。

(3)100后面的5个连续偶数是(),(),(),(),()。

(4)自然数375(),当()里填()时,它就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6、一个两位数,分别除以2或5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7、在()里填入恰当的数。

(1)是2的倍数:5(),9(),2()。

(2)是5的倍数:8(),7(),6()。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4(),()0。

(4)是3的倍数:9,10(),21()。

8.给2的倍数:43252380.

10、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二、直接写得数。(共10,每小题1分)。

2÷3=0.36÷4=8.1÷9=2.25÷1.5=1.8÷6=。

0.5×2=1.25×0.8=2.5×0.4=x×x=0.6x―0.13x=。

三、判断。(共20分,没小题2分)。

1、个位上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

2、既是2的倍数,又是3和5的倍数的数一定是偶数。()。

3、用1、3、5组成的所有的三位数,一定都是3的倍数。()。

4、凡是3的倍数的数,一定是9的倍数。()。

5、541至少加上2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1就是5的倍数。()。

6、大于2的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7、除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8、6的所有倍数都是合数。()。

9、一个数是9的倍数,这个数一定也是3的倍数。()。

10、连续的两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一定是奇数。()。

四、对号入座。(共6分,每小题2分)。

a、40b、45c、60。

2、一个奇数()的结果是偶数。

a、加上5b、乘5c、除以5。

3、下面几个数中,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是()。

a、95b、90c、98。

五、拓展习题。(共14分)。

1、从2、6、0、7、5这五个数中选出三个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既是3的倍数,又是2和5的倍数。(4分)。

2、我是一个两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6,我是多少?(5分)。

3、我是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奇数,个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十位上的数字是比4大的偶数,我可能是多少?(5分)。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对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但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除了对教材理解外还要对所教授的学生很了解。我所教授的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思维还在发展中,好表现,爱思考,对于新的知识感兴趣,但他们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段,要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有难度,所以老师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掌握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四、教学重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会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些数字,4,6,8,10,15,16,20,25......,紧接着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倍数概念,找出2、5的倍数。在学生找出来后,我会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数字,并看看有什么特点?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这样设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以前的旧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思维能力。

2.新课教学。

待他们讨论结束后,我会出示百数表,以提问的方式请不同的同学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特征,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并对他们的回答加以引导完善,从而总结出2、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紧接着引导同学观察自然数及其2的倍数,通过观察,2的倍数全是双数,从而引出偶数和奇数的概念。

这样设计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而且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巩固提升。

我会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些数字,让同学们判断哪些是2的倍数,那些事5的倍数。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理解掌握,同时突破难点。

4.小结作业。

我会请一位同学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同时给他们留一个小任务,课后探究3的倍数特征。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能拓展他们的思维。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注重突出重点,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知识。

2.奇数和偶数。

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的:

1、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并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学生经历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4、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5、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

6、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究因数与倍数。

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板书课题:数的世界。

2、呈现情境图。(略)。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看一看:

1、师问:图中有哪些数?谁愿意扮演小小售货员介绍一下水果的价格?

(1)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指名汇报。

2、你知道这些表示水果的价格的数,分别是什么数呢?

(3.6和5.8是小数,6和4是整数。)。

3、问: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生答:4×5=20(元))。

(二)活动二:试一试:

1、看书自学什么是自然数和整数。

(1)指名说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个数。

(3)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判断它是什么数?

2、自学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问: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

3、师任意写一个乘法算式,先判断符合倍数和因数的范围吗?再判断()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三)活动三:说一说。

1、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1)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人判断。

(2)指名汇报。

25×3=7514×6=8420×5=100。

(四)活动四:找一找:

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

14172577。

(1)师: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数是不是7的倍数呢?

(2)生答:14÷7=214是7的倍数。

17÷7=2……3,17不是7的倍数。

(五)活动五:练一练:

1、你写我说:

45×2=9045和2是90的因数,

90是45和2的倍数。

(同桌2人,一人写算式,一人说倍数和因数。)。

2、看谁找得快。

(1)24691218203048。

师问:先找哪些是4的倍数?

再找哪些是6的倍数?

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2)请写出100以内全部6的倍数。

师:100以内6的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如果不限制在100以内呢?

你发现6的最小的倍数是几呢?能找到最大的6的倍数吗?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的世界。

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

4×5=20(元)。

答:需要20元钱。

先找哪些是4的倍数?再找哪些是6的倍数?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4的倍数:4122048。

6的倍数:612183048。

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1248。

教学内容:书4-5页。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0-9的数字卡片、信封等。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这一周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教学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探索的成功乐趣,也对数学产生的兴趣。对学习3的倍数打下了基础。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我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也有一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倍数的特征。这还有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巩固中改变。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有方法,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的。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知识表象,或激活一定的前期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这节课是先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后再进行的,因为是刚开始实施预习后的课堂教学,所以之前我已经给学生安排了具体的预习步骤。所以探究新知识的时候我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切入,让学生说出预习之后,所获得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讲完所有内容之后再进行反馈,让孩子们对自己昨天预习的内容进行修正,再进行自我评价,肯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3,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布置预习,引导探究。

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听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2,加强练习,强化反馈。

学生汇报完所预习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成果有一个反馈,让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因为预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些知识,课上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所以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就没有安排,练习题的难度稍微设计得高了,考虑到今后学习的需要,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能2.5的倍数的特征,因此在本课中设计了“生活中的数学”、“闯关我能行”等练习,来巩固新知识。

1,走进课堂,汇报总结。

因为是预习后的课,所以我直接问“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你都学会了什么”从孩子们掌握的知识切入,进行新授。让学生总结出2.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以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二,尝试练习。

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因为是预习之后的课,所以练习题的难度比较高,安排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来巩固新知识。

三,设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设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是进行下节课内容的铺垫,让孩子们按着一定的方案有计划、有目标地对下节课进行预习,以便下节课的教学活动。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生:不能。那样的话永远也研究不了,自然数太多了,是无限的。

师:那怎么办呢?

(同桌讨论)。

生:我们可以先研究小范围里面的数。再推广。

师:他的想法真棒!那我们就先确定一个比较小的范围1-100,看看这100个数里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生:(凌乱地回答)是!

(同桌讨论)。

生:可以找一个数看一看。

师:找怎样的数呢?怎么看一看呢?谁能说得更明白呢?

生:就是找一个末尾是0或者5的数,然后除以5看看,能不能除得尽。

师:哦,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数,那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也适合。

如果找得到这样的数,那就是有了反例,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不适合。

(学生在本子上举例)。

……。

师:我们举了大量的例子,没有找到反例。那现在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了呢?

生: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或0。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呢?在怎样的范围内呢?

生:在自然数中,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那这个数一定是5的倍数。

师:当然,我们研究的是不是0的自然数。

……(练习)。

(同桌讨论,教师巡视并启发)。

生1:我们先确定了一个范围。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不确定范围的话,数太多了,不可能研究得完。

生2:我们找到了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特征后,就把范围扩大到所有不是0的自然数,进行了猜想。

生3:猜想后,我们又进行了验证。

师: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进行验证的呢?

生4:举例。看看有没有反例。

师:说得真好,最后我们才得出了结论——在所有不是0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5或0。然后运用这些结论能快速判断。

师:谁能完整地把这个研究过程说一说呢?(同桌说——全班说)。

……。

师:那2个倍数特征我们怎么研究呢?

生:也是先确定范围,寻找一定范围内的2的倍数特征。然后扩大范围,举例,寻找反例,最后得出结论。

师:那我们就用这样的研究方法,四人一小组开始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

……。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还从数学研究方法这个方面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

我们知道,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的,但是如果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往往会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很多困难。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并进行应用。

1、渗透“范围”意识。

当我们说要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想当然地会认为只要一个数一个数地研究就可以了。如果让他们实际操作,他们很可能会写了几个数后,就下结论,当然这时候他们下的结论也很可能是正确的。大部分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肯定学生的结论,然后进行练习巩固。

但是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仅仅几个数就能得出结论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项结论的得出不是这样草率的。如果教师如此这般教学,一次两次不要紧,长久以来,学生也会形成草率的态度,以偏概全,缺乏一种科学的严谨,这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们看到,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研究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这时候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使用呢?还需要研究。所以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只有进行了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最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应用。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有了一定的“范围”意识,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相信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明确范围意识,建立科学严谨的态度的。

2、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

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之前,教师找了几个学生访谈,想了解学生学习的前在状态,当然所找的学生是各种层次都有的。对于2、5的倍数的特征,应该说比较简单,所以中等学生和优等生都已经知道了它们的特征——2的倍数肯定是双数,5的倍数末尾是5或0,只有个别学困生一无所知。同时有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知道这个结论的同学都认为这个结论非常正确,以后就能用这个结论来进行判断,不需要进行验证,当然他们的结论获得也仅仅是“知道”的过程,没有经历“探究”过程。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探究者,以后将只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会主动发现。

有了这样的猜想,最后通过举例的方法验证后,学生没有找到反例,这时教师才告诉学生,一开始的猜想现在变成了结论。虽然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经过验证前,只是猜想;只有研究后,猜想才可能变成结论。

相信学生不断经历这种过程后,他们才会具备科学的态度,才会学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才不会贸然下结论,当然我们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从这节课中,我们看到,当学生扩大范围,研究比100大的5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就引导可以用举例的方法来研究,寻找有没有不符合这一特征的例子,如果有,说明一开始的猜想是错误的;全班举了无数个例子,如果没有,那么在小学阶段,可以认为是正确的。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要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能力目标,只有从小培养,从小渗透,那么我们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才会更深刻,也才会在数学上有更大的造诣。

3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学具准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1)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65(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36。

5471。

48(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

5(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同时是3和5的倍数。(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课题:探索活动。

1、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55。

387。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3。

5(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同时是3和5的倍数。(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对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但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除了对教材理解外还要对所教授的学生很了解。我所教授的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思维还在发展中,好表现,爱思考,对于新的知识感兴趣,但他们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段,要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有难度,所以老师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掌握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会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些数字,4,6,8,10,15,16,20,25......,紧接着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倍数概念,找出2、5的倍数。在学生找出来后,我会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数字,并看看有什么特点?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这样设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以前的旧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思维能力。

2.新课教学。

待他们讨论结束后,我会出示百数表,以提问的方式请不同的同学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特征,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并对他们的回答加以引导完善,从而总结出2、5的倍数特征:

紧接着引导同学观察自然数及其2的倍数,通过观察,2的倍数全是双数,从而引出偶数和奇数的概念。

这样设计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而且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巩固提升。

我会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些数字,让同学们判断哪些是2的倍数,那些事5的倍数。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理解掌握,同时突破难点。

4.小结作业。

我会请一位同学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同时给他们留一个小任务,课后探究3的倍数特征。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能拓展他们的思维。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注重突出重点,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知识。

2.奇数和偶数。

八、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整体来说感觉良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积极的思维、热烈的气氛等均给人以很大的感染,仔细分析,我认为这节课课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3、通过平等对话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体因素。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在本节课的教学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让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感到课堂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家庭,任何不成熟的想法在共同的交流中是可以成熟的,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列中。

4、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我设计的练习题有巩固练习的基本题和利用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的习题。充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作为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

本节课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从数学研究方法这个方面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的,但是如果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往往会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很多困难。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并进行应用。

1、渗透“范围”意识。

当我们说要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想当然地会认为只要一个数一个数地研究就可以了。如果让他们实际操作,他们很可能会写了几个数后,就下结论,当然这时候他们下的结论也很可能是正确的。大部分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肯定学生的结论,然后进行练习巩固。

但是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仅仅几个数就能得出结论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项结论的得出不是这样草率的。如果教师如此这般教学,一次两次不要紧,长久以来,学生也会形成草率的态度,以偏概全,缺乏一种科学的严谨,这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们看到,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研究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这时候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使用呢?还需要研究。所以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只有进行了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最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应用。

2、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

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之前,教师找了几个学生访谈,想了解学生学习的前在状态,当然所找的学生是各种层次都有的。对于2、5的倍数的特征,应该说比较简单,所以中等学生和优等生都已经知道了它们的特征——2的倍数肯定是双数,5的倍数末尾是5或0,只有个别学困生一无所知。同时有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知道这个结论的同学都认为这个结论非常正确,以后就能用这个结论来进行判断,不需要进行验证,当然他们的结论获得也仅仅是“知道”的过程,没有经历“探究”过程。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探究者,以后将只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会主动发现。

有了这样的猜想,最后通过举例的方法验证后,学生没有找到反例,这时教师才告诉学生,一开始的猜想现在变成了结论。虽然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经过验证前,只是猜想;只有研究后,猜想才可能变成结论。

相信学生不断经历这种过程后,他们才会具备科学的态度,才会学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才不会贸然下结论,当然我们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用适当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要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能力目标,只有从小培养,从小渗透,那么我们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才会更深刻,也才会在数学上有更大的造诣。

一、互动、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课伊始,我便说:“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学生自然不相信,争先恐后地来考老师,结果不得而知。几轮过后,看到他们还是不服气的样子,我故作神秘说:“其实,是老师知道一个秘诀。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出课题。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三、小组合作,发挥团体的作用。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与5的倍数特征相比较,2的倍数特征稍显困难,所以我组织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思路,小组合作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经过这样的合作讨论,大多数小组能够得到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充分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发现规律、举例验证、总结归纳。

四|、通过平等对话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体因素。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在本节课的教学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让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感到课堂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家庭,任何不成熟的想法在共同的交流中是可以成熟的,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列中。

五、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我设计的练习题有巩固练习的基本题和利用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的习题。充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