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优质18篇)

时间:2023-11-27 19:34:37 作者:念青松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教案。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参考一些范文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二)、情境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3、课件呈现。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1、课件出示:72-(47+16)=。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出示下图:

1、估计一下各部分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出示例题:

(二)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选择典型的解法让学生板演。

1-1/4-1/31-(1/4+1/3)。

(四)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让学生独立计算。

(六)问:通过解答这一道题目你有什么体会?

(七)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计算。

三、运用知识,加深理解。

(一)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1-(1/2+1/6)。

1、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集体评议(注意让学生感悟不同的算法)。

(二)解答下面各题。

1、有一块2米长的布,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用去1/3米,还剩多少米?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本,领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出示卡片,学生抢读,并说出识记方法。

4、学写生字:亚。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同学们要边读边体会,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体会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出现)。

1、课件出示: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

谁也不准,都不准谁?在这样严格的规定下,克利亚会有怎样的心情?

科利亚这种孤单寂寞的心情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体会出来?

2、课件出示“科利亚静静地躺在……”

“呆呆地”是什么样?你能下来表演一下么?此时的科利亚静静地躺,呆呆地望,多么孤单寂寞啊!谁能带着心中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读。

3、课件出示“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他觉得真没意思”

师生接读,读出科利亚那种真没意思的心情。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2、看到这个可爱的气球,如果你是科利亚,你心里会想到什么?为什么?

3、表演再现情景:

现在谁愿意扮演米沙和他的同学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采访米沙:“你们为什么要在科利亚的窗前放这只气球?”

4、科利亚联想到的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从这幅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友情)请同学们想象着这幅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评读。

2、请同学们联系整篇课文想一想:科利亚开始时觉得没意思,现在为什么高兴得笑了呢?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应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等。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个情境呈现:在“分数混合运算(一)”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在“分数混合运算(二)”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在“分数混合运算(三)”中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本单元仍然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结合起来。每个内容的学习教材都安排了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逐步得出一些结论。如“分数混合运算(一)”中,教材呈现了分步计算和在分步计算基础上的综合计算,从而引入了分数混合运算,并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又如“分数混合运算(二)”中,教材借助一个问题情境,给出了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让学生讨论这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可以说,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所学知识的应用,也可以作为学习知识的情境。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图将这些信息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4、结合具体情境,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并会计算;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1、从情境图中,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对于正确计算也有帮助。

【课时安排】:

分数混合运算(一)——————————————————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三)——————————————————2课时。

练习五———————————————————2课时。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

1.回顾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

【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行脱式计算吗?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没参与运算的部分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

1.自主尝试进行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教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所以通过独立练习,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明确概念留下真实而宝贵的素材。

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2.总结运算规律。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情预设】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师:两道算式都含有小括号,有乘除法,也有减法,还没学你们怎么就会做了呢?

【学情预设】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回顾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师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脱式计算的经验,对小括号也有一定的认识,尝试知识迁移,独立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

3.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每列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预设1:上面的算式有括号,下面的没有;

预设2:第一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乘法;下面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第二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除法;下面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预设3:结果不同。

师: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学情预设】小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练习提升

1.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1题。

师: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学情预设】都是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

师: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情预设】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学情预设】每组算式都是两级运算,每组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都相同,但由于加了小括号,运算顺序和结果都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3.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状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针对典型错误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写综合算式时,要和树状图的运算顺序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给算式添加小括号。

师小结:根据树状图写综合算式时,先找运算顺序,再写算式,最后看是否需要加小括号。需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的,就要加小括号。

4.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需不需要加小括号?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情预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小括号的作用;树状图如何改写成综合算式。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有此基础,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很容易发现含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规律,再次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将分步算式或树状图改写成综合算式(小括号的应用)上困难很大。所以需要通过教师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熟练程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动弹、欲望、糟蹋、珍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导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5.拓展阅读《生命的壮歌》,把学了《生命生命》后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预习探究。

1、师生交流。

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合作交流。

(一)生字。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我会读。(2)我会讲。(3)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

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

香瓜子:砖缝冒苗。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二)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2)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b、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品读感悟。

1、作者由这三个事例引出的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3、教师引导:

(3)连起来说说,这段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5、结合课题理解。

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作者在课题中重复两遍生命,你体会到什么?(强调感情)。

四、拓展延伸。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大家推荐我搜集的第二则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学习已接近尾声。本单元学习主要涉及到4个知识点: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两部混合运算以及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习混合运算时,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的习惯。教学中前松后紧,加大练习的量,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就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并且坚持让学生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有利于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整理和复习时,先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本单元知识点。从作业反馈看,效果还不错。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

(1)153=(2)427=(3)95=(4)284=(5)123=。

二、计算12。

(1)98+12(2)20+242(3)728+30。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6。

=248=252。

=3=50。

四、脱式计算18。

五、在填上或=(12)。

(1)54+554-5(2)6+727+72(3)5235(23)。

六、列式计算8。

(1)7与8的积是多少?(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4)78比36大多少?

七、应用题5*5=25。

(3)百货商店有40台洗衣机,卖了18台,又运来20台,还有多少台?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6)学校有12个篮球,借出去8个,又买来20个,还有多少个?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

本节课设计是个突出的亮点,由四道同级运算的旧知识迁移到同级脱式运算的新知识,不仅能够巩固孩子们的旧知识,而且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对新知识产生一种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注意在同级运算中,计算过程中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我没有按照以前的方式把等号写在等式的右边,而是写在等式的左下方。看到我这样书写,有学生按捺不住了,举手示意,问老师是不是写错了。正是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更加引起大家的注意,我顺势跟学生们讲解了今天重点的内容——脱式计算。

我在教学中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强调在脱式运算中,等号要写在等式的左下方,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孩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孩子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孩子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孩子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我认为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不足的地方就是我处理过急,在讲解脱式运算时结合情境效果应更好。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1、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2、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一、导学质疑。

1、说出下列每题计算的第一步。(出示幻灯片)。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学释疑。

1、探索混合运算的顺序。

(1)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

小组交流:是先算7+3还是先算3×4?

7+3×4。

=7+12。

=19。

比较:4×3+7的运算顺序和7+3×4,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综合算式里有乘加时,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完成“做一做”

请说说是什么样的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应该先圈哪一步?

三、测学提升。

1、根据刚才的混合运算顺序,想一想,它们都是遵循什么运算法则呢?

齐读幻灯片两级运算的运算法则。

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

两级运算。

7+3×4。

=7+12。

=19。

人教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初次经历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计算过程,容易与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混淆。

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容易书写错误导致计算结果有误。

1、讲授法。

2、合作讨论法。

导入

一、回顾同级运算的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2)明确计算过程。

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与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究新知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理解图意

2、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

3个翘翘板上各坐4个小朋友;

草地上有7个小朋友。

所求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3、分析题意,列算式

分步算式:4×3=12 12+7=19

综合算式:4×3+7或7+4×3

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19人。

4、探究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属于不同级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明确计算过程。

先算4×3=12,再算7+12=19。

具体步骤如下:

归纳总结

在不带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练习1-4题。(课件出示)

小结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人教版二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2、认真阅读《语文读本》第五单元以及其他的科普读物,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在阅读中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和说明的方法。

4、关注和感受生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科技小制作。

5、进行采访、调查、制作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学习写简单的科普说明文。

课时安排:

14课时。

教学安排:

1、单元整体感知。

(1课时)。

让学生朗读的第五单元,小组内交流自己阅读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先在小组内解决,共同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大组讨论。

2、关注科学,亲近科学,了解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科技制作。(1课时)。

交流自己知道的科学技术,科技成果,以及身边的科学,交流自己心目中的或所了解的科学家的事迹,畅谈自己曾经做过或有过的科学想法,预想自己以后的打算。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文。(7课时)。

(1)《斜塔上的实验》2课时:反复诵读,了解伽利略前半生的一些重要事迹,感受到他不信权威,不断探求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甘心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用实验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方法。并学习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课时:指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思维训练,感受到创新思维的可贵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与创新意识,弄清创新思维的必备的要素,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洪流中去。

(3)《叫三声夸克》1课时:引导学生多层次阅读,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扬长避短,逐步具有敢于怀疑、敢于大胆想象的精神。

(4)《梦溪笔谈》二则2课时:指导学生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质疑等方式,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结合我国古代一些辉煌的科学、艺术等成就,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

4、诵读欣赏《论语》八则1课时:反复的诵读,领悟古代先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畅谈自己的感想,并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则日记。

5、写作:简单的说明小制作:2课时。先动手做一件小制作或准备别人的一件小制作。并了解它的制作所需的材料、工具、过程、制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然后仔细观察该小制作,形象的想象它的各部分的特征,最后按一定的顺序,尽量的运用比喻较详细的写出该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

6、作文修改:1课时。轻声朗读,培养语感,修改自己的文章。

7、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在本单元的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查找资料,分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或小实验,并将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收获写下来。利用黑板报、橱窗、电视等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活动。在课上举办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小组的小实验、小发明和小创造,评价得失,展示优秀成果。最后围绕本次活动写一则日记。

人教版二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整体识字7个;会写13个字;会写16个词语。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想象中的奇妙经历写清楚的。

3、能用学到的方法大胆想象自己的一次奇妙经历。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1、完成练习册一至四题。

2、指名校对答案。重点指导“狐”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个“瓜”,不是“爪”;“零”注意下面的是个“令”,不是“今”。

趣味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的另一边》,了解大胆想象可以创造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作者顾鹰小时候的一次奇妙经历。(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读薄)。

1、自学提示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写事文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指名分享展示。(1人分享,2人补充。)。

预设1: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预设2:我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

预设3:“我”因为不想回家吃饭而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愿望实现后发生了一连串有意思的事情。

品读故事,感受奇妙的想象世界(读厚)。

2、学生分享展示。

预设a: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过渡:“我”变成的这棵树有什么神奇之处?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

(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等)。

预设b: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

过渡: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鸟窝的?

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预设c:“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过渡:看着小动物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妈妈拿来的好东西,我馋得直流口水,对于我的口水,小动物们展开了有趣的讨论。

“咦,下雨了。”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

“你看,这不好好的嘛。”

“那么,可能事一只虫子撒的尿。”

“不对,是大树在哭。”

思维导图描绘课文写法(读清)。

请你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把作者的奇妙经历描绘下来。

温馨提醒:

1、我想变成什么?

2、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3、变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大胆想象,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

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自主作业:

出示自学提示:读《主题阅读》中的《逃家小兔》,完成课后思维导图。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0+0=0÷100=等。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顺序计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一)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二)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扮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介绍中括号“[]”,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算顺序。

3、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4、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池塘的长是60米,宽是40米,每米需要三根竹棍做篱笆,共需要篱笆多少根?(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拓展提高: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五、课堂小结。

不足之处:由于复习时间用得过长,导致练习的时间稍微少了些,练习的形式、题形等不够多样。这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精选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8+5.2=10。

7-5.5=1.5。

4.54=18。

1.80.3=6。

7.50.25=30。

0.150.5=0.3。

1.20.4=0.48。

6.7-5.6=1.1。

9.9+1=10.9。

016.2=0。

01.8=0。

360.4=90。

问:1.80.3、4.54、1.20.4各表示什么意义?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0+804=140。

(2)16216+902=47。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出示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3.660.9。

问:题中含有几个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自己试算)。

小结: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教学例2:

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6.75+2.521.2。

问:这两道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5、指导看书。

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课本例题。

6、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划上横线,把必要的竖式写在递等式的右边。)。

2、课本练习十第1题。

3、思考题。

下面是有关联的四个算式,请想一想,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1)1.6323.2=0.51(2)0.250.16=0.04。

(3)0.51-0.04=0.47(4)0.47+0.13=0.6。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

教学过程()。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2)0.630.570.36。

(3)4.321.72.54(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板书:中括号,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3.6。

=3.6(1.75)。

=3.68.5(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15.38-1.74)37。

=4.0628-0.41=13.4637。

0.145-0.414.557。

=0.005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教材第49页例3以及“做一做”。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有括号的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有括号的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有括号的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掌握含有括号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投影仪。练习本。

1.口算,说说下列运算的顺序。

(1)出示:56-8+9=49÷7×4=。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两题是同一级的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得出结论:15-6×2是既有乘又有减的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结果是3,小明得出的结果是18,说明他是先运算的减法,后运算的乘法,他的运算顺序是错误的。

追问:那么,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吗?怎么办呢?

预设:添上小括号。

1.出示15-6×2。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面是加减还是乘除,都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教师填上小括号:(15-6)×2。

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小括号里的15-6),再算什么?

你能计算吗?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生共同交流。

(15-6)×2。

=9×2。

=18。

提问:如果小明解决的是这道题,他算得对不对?(对)因此,我们再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不要像小明一样粗心,一定要先分析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以免计算错误。像这样,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试着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并寻找错例。

计算完,集体交流。

交流时,请学生说是他们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计算的对吗?翻开课本第49页,核对一下。

同桌互相交流、校对。

3.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拿出练习本,学生计算,划出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同桌互相交流。

1.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变式后和原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比一比每组两题的得数,你能发现什么?

2.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教师提示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每一步列式的含义,列综合算式时因注意什么。

教师适时评析错例。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应先算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计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2、经历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出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36÷3÷2=。

15+10-8=。

2、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正方体学习并探究了连乘和连除的计算顺序,这节课我们接着通过正方体来学习新的知识。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不带括号的同级运算的顺序”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能列出简单的综合算式,但是很少见到乘除混合算式,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导入。

1、复习乘法口诀。

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探索新知我们要怎么列式计算呢?

可以先求出中午走了之后剩下的人,再求下午的总人数。

第一步:53—24=29。

第二步:29+38=67。

2、还什么更简单的方法吗?

可以列综合算式。

53—24+38=67。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4、你发现了什么?

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我们知道了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那下面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15÷3×5。

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6、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一道题中有乘法和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请列式计算下面算式。

48-8+17=。

24÷4×5=。

小结: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