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思乡情怀(汇总17篇)

时间:2023-12-08 17:29:22 作者:雁落霞

优秀作文的评判标准有内容丰富度、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深度等方面的要求。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思乡作文

在端午节的时候,对于在外游子来说,思乡之情不禁由内而发,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思乡。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每逢端午节,都会泛起思乡的情怀。也许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有端午节的气氛。

不知道从何时起,就学会了包粽子,大概还在读小学吧。每一年的端午节前一天,邻里几家都要包粽子,而且互相帮忙,尤为热闹。大人们要煮粽子,我们小孩子则要先睡觉,为的是端午节早早起来上山去踏青。这个“早”,一定是天不亮就起来,去山上采“百步草”,据说能包治百病。还要采艾蒿和黄花、芍药、野百合等野花,回到家里把家门口和窗户旁都插上艾蒿和彩色的纸葫芦,我们的还要带上五彩线,脖子上带着香包和小小的笤秫,据说能扫除病魔。回到家后,还要去牡丹江江边去洗脸,并用军用水壶带回一壶水回家。女孩子们最喜欢去山上采花,拿回来插到盛水的罐头瓶里,让鲜花多开一段时间,给平淡的日子增添几许炫丽。

两个哥哥基本不带我去踏青,主要是哥哥嫌我碍事。等长大一些了,就是跟自己的小伙伴去踏青,当然都是年龄相仿的女孩子。那个时候气温没现在高,一般早起要穿线衣线裤,山上有点冷。几个小伙伴儿互相叫起,兴高采烈地骑着自行车互相带着一起去上山。路上人很多,不用害怕夜路,都是踏青的人群。

印象很深的有两次,一次是上初二那年,六个小女孩儿夜里一点多就出发了,骑了三台自行车,不到三点钟,连人带车一起到达北山山顶。坐在山顶最高处,俯瞰牡丹江市的夜景,别有一番情趣。另一次是上初三那年,联合几个学校的同龄女孩儿,大概二十多人,在西三条路一个路口集合,浩浩荡荡地骑车去西山。那一次走得远,采得花也多,非常兴奋。

吃粽子一直是我的钟爱,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

来到大庆,没有一次端午节让我找回从前的影子,因为大庆没有山,更没有蜿蜒的江河。

从前与我一起踏青的小伙伴儿,能联系上的所剩无几了,那份甜美的幸福一直藏在心底,无人与我分享。每逢端午,倍觉思乡。

端午来临,信笔在手机屏幕上写下:

晨起踏青路人忙。

艾蒿鲜花手中握。

粽子鸡蛋已飘香。

端午节前夕,与闺蜜一起去大庆“绿色草原”采黄花,牧场的草原上黄花开得正旺,肆无忌惮地宣泄着花儿的美丽。我们采黄花的时候,意外地发现草原上竟然还有蘑菇,据说当地人叫它“雷窝子”,说是打雷后就长出来的。蘑菇正面是白色的,比较平,背面是黑色的,有着均匀的褶皱。我们似乎被“雷窝子”蘑菇诱惑着,都顾不得蚊子的叮咬,要不是饭店那边催我们过去,估计还要采一些呢。

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

端午节,农历的五月初五,在我的家乡亦称五月单。这天,庙宇里香火很旺,前往敬拜的人儿络绎不绝。怀着一份虔诚,揣着一份希冀,供奉上成熟的瓜果,自家秘制的粽子,还有嵌做成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的五毒饼,寄予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乘风扬起宣纸裁制的五彩帆,放飞梦想,扬帆理想。若有梦,勇敢去追逐。

十年前,在父亲的引导下,我小心翼翼的扬起了五彩帆,放飞了我的梦想。从此,一路前行,跌跌撞撞,一直一直行走在追逐的路途中。有泪水,有欢笑,有失望,也有希望,尽管希望很渺茫,但还是有的。既已扬起梦想的帆,没有理由不乘风使舵。

许是好多年未曾触及家乡的端午节,生在记忆里的美好都是小时候的片段,很亲切。

天还没有亮彻,我便随着弟弟一路小跑至河边,采集早露水。据村子里的老人讲,早露水为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它可以败毒、除脚气、止风湿。如此珍贵,谁愿意落后。弟弟他很能干,总是赶在别的小伙伴之前采到露水,然后集中到我拎着的水桶中。这个时候,我就是弟弟的小跟班,听他使唤便可。

几颗稀疏的星星散去了,月亮也娇羞的躲到山的那一头,天已经彻亮了。露水采集够了,顺手涝起河水洗洗脸,洗洗头,洗去污秽顿觉神情气爽。女孩们忍着疼痛拔下几根头发抛于河中,听老人讲是为了期许未来的夫君如屈原一般品德高尚。我一向怕疼,自然吝啬我的头发,一根也舍不得拔。

见别人还在洗梳,我已经悄悄溜到河岸边采起了艾蒿。听奶奶讲,端午节这天采到的艾蒿能治百病,奇效显著。如此功效,我巴不得全采了去,好治愈爷爷奶奶的长年顽固的病疾。

弟弟见我采到的艾蒿已够多,他便去别处折柳枝条了。柳枝条碧绿鲜嫩,还沾有露滴。我用竹篮装好采到的艾蒿拎起它,另一只手拎着采集到的露水,弟弟则抱着柳枝条,和其它收获颇丰的伙伴们一前一后各回各家了。

门楣、窗户、大门,还有车头,不一会儿的功夫,弟弟都已经插到了。出门走一圈,家家户户都被柳条装饰的一片碧绿汪洋。插柳条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它有驱毒之意,接阳之意,还有祈求吉祥之意。这一天,不管走到哪,都能看到随风招摇的柳条,无论是行驶的机动车头,还是摊贩子的摊位上。

母亲的手很巧,确切说每一个母亲的手都很巧。这一天,她们都会为自家的孩子用彩线和锦帛缝制香囊,里面装着各种香料和药粉。手工精致,五彩斑斓,九色纷呈,无不彰显着母亲们的女红品位。我和弟弟的香囊,自然是丝毫不逊色的,母亲的女工活,那可是出了名的一绝。

不仅有香囊,还有五彩线做成的脚链和手链,戴上它可以克病防灾。

母亲她真的很细心,每年的端午节,她都准备的有头有绪。谁对我们有恩,或是有过滴水的帮助,她都牢牢记在心里。早早的准备好“追节”的礼物,感谢他们对我们曾经的帮助。自然,乐善好助的父母亲同样也赢得了乡亲近邻的登门酬谢。

如果天色还早,母亲一定会蹬起自行车,挂一篮子赶去外婆家。篮子里也不是什么美味佳肴,就是粽子、五毒饼,还有凉粉和甜醅子,但我想,重的不是礼,是心意。

又至端午,粽情粽意思亲人。

那些年,我还小,十岁左右。每年我都会采很多的艾蒿,比别人采的要多出一半,只是相信艾蒿真的有奇异功效,能包治好奶奶的病疾。

长大了,离开家,去了外地。再也没有端午节采艾蒿的机会了,奶奶的病不但没有好,而且永远的离开了我。自此,名叫艾蒿的植物,它在我心里和杂草一样,无一用处。

逢佳节,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是习俗?还是曾经记忆?现想来,这些都或缺。而更缺的是逝去的亲人,我最亲爱的奶奶。两年多了,仍像梦一般不肯醒来。

原来,思念一个人,一个亲人,真的和时间没有关系。

在我的家乡,一个古老的山城,这里出了向警予这样的革命先烈,这里有王跃文这样的文坛才子,更是文化名人屈原的流放地。

“溆浦”一词,最早见诸屈原《涉江》一诗中的“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从该诗“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朝发汪渚兮,暮宿辰阳”等诗句可以明显看出:屈原是着“奇服”、带“长铗”、冠“切云”,带着随从,坐着马车,乘着大船,一路从楚国的都城—郢出发,过长江、渡湘江、经洞庭、上沅水、历汪渚、宿辰阳、入溆浦的。这“过、渡、经、上、历、宿、入”的使用说明了:屈原的第二次被放逐,虽然一路跋涉,历时经年,但他离开楚国都城郢之后,其目的地就是溆浦。从此,屈原就与我们家乡溆浦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傅国瑞先生的《屈原年谱》说,屈原从公元前296年,也就他44岁时开始被流放,一路游历,49岁时到溆浦,52岁时离开。在溆浦这个古老、神奇的地方,一共生活了4年,创作了《涉江》、《离骚》、《天问》、《橘颂》、《山鬼》等诗歌,完成了从政治家到诗人的角色转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诗人。也正是因为成就楚王霸业理想的破灭,使他忧国、忧君、忧民思想在他的诗歌中深深渗透,从而奠定了他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

溆浦,历史悠久。据《溆浦县志》记载:在洑水湾乡枫香村发现的岔尾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期遗址,距今6500-7020xx年。在桥江独石村发现的龙家山遗址则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距今约4500-5020xx年。还有商周时期的大江口镇大江坪村的桥西遗址、商代的桔花园遗址、战国的梁家坡遗址、西汉时期武陵郡义陵城遗址等等,古称“蛮夷”。文献告诉我们:溆浦在7020xx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近3020xx年前,楚威王就在此设立了黔中郡,20xx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就在此置县设郡。就是“溆浦”做为县名也有了近1420xx年的历史。从历代帝王对这片土地的重视,足以说明溆浦这块地方的古老、神奇、富庶、文明。

虽然自15岁在外求学后,就一直很少在家居住,但对于家乡的爱,就像对根的依恋。在我们家乡,端午节就是过五月十五,据说,因为消息闭塞,屈原死后十天,死讯才传到我们那儿。所以,家乡人们为了纪惦他,一直保留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包的棕子也与别处不同,肉棕子是长型的,包的程序很复杂,选择的叶片也很讲究,里三层、外三层,里面再包上自制的腊肉,一蒸上锅,香味弥漫,那种诱惑实在无法抵挡。记得儿时的我,总是嘴馋,每次棕子刚上锅,我就催着爷爷奶奶要吃,肉棕子因为大,所以,需要大锅,而且要煮上一天一夜才能吃,印象中,爷爷总是熬夜加柴火,而小小的我,就跟在他屁股后面,总在问同一个问题:“爷爷,爷爷,什么时候能吃?”爷爷看我可怜样,有一次,提前给我拿了一个,害我拉肚子,自此后,我再不敢嚷着吃热棕子了。说实话,在外飘泊的我,已经好几年没有痛痛快快吃一顿肉棕子了,真是怀念那个味道。现在端午又近,浓浓的思乡情涌上心头。看新闻,知道家乡又涨洪水了,还影响了高考,让800多人转移了考场,好在没有人员伤亡,但前后两次的洪灾,已让家乡损失惨重,但愿洪水不要再光顾我可爱的家乡了。

县城以下十公里新潇湘八景之一的溆水思蒙,好山好水,令大批游人慕名而来。

在思蒙,有个地方叫着离骚湾。这个地方就在十里屈子峡中。在二千多年前,当然就是“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如今要是身临其境,这样的地貌特征是非常明显的。相传他就是在这里创作《离骚》的。

思蒙,过去叫丝茅。这里碧水蓝天,烟雨丹霞。林密山高,古木蔽日,溪河纵横,香草遍地,丝茅葳蕤。每每登高望远,只见四处奇峰突起,云雾缭绕;天蓝水碧,异花竞艳;五佛静修,破岩悬江。听到山歌唱和,见到奇花异草,屈原便向当地的农民学习,当知道当地人叫丝茅(mao)为丝茅(meng),他就把这个丝茅改着思蒙了。《离骚》里的“茅”读(meng),就是根据思蒙人的读法来的。至今溆浦思蒙人还在把“蒙”、“茅”读着(meng)。(现特别传些思蒙的照片,以感受我们的美景)。

在溆水岸边有一座小山,叫鹿鸣山。相传屈原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每到夜晚,他总是用琴声来寄托自己的心声,当地的百姓也总是到他的住处,陪着他高兴,陪着他流泪。时间长了,屈原正弹着一首忧伤的曲子,寄托着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愁。弹着弹着,窗外竟传来一阵阵梅花鹿的哀鸣。从些后,这山上的鹿也象老百姓一样,天天晚上来聆听屈原弹琴,也陪着他高兴,陪着他流泪。一天,瘴气流行,屈原和百姓都染上了瘟疫。他躺在床上,想到昏君误国,民不聊生,不禁老泪纵横。突然,一阵幽香扑鼻而来,顿觉舒服了许多。一群鹿嘴里衔着带露的兰草,来到了茅屋。一头老鹿还跪在地上,把犄角伸进屈原的嘴里,不一会儿,屈原就觉得周身舒泰,病也就全好了。他望着这一群鹿,心里感激不尽,但心里惦记着生病的百姓,还是心神不宁。鹿们好象是明白了屈原的心思,纷纷跳下河,一边将犄角在河边的石头上磨,一边望着屈原叫。于是屈原就舀起鹿茸水,一家家送去,大家喝了鹿茸水,很快就好了。屈原离开溆浦的时候,百姓们相约送行,恸哭不已。这山上的鹿也都一个个来到路边,含泪齐鸣。这就是记载于《溆浦县志》上的关于“鹿鸣山”的传说。这山不远还有一个峡谷,人行其间,仰望蓝天,犹如初月,所以就把它叫着明月洞。这洞口有一棵老树,相传每到薄雾蒙蒙的早晨,树上就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在上面梳头发。或许就是这个传说,让屈原得到启发,在明月洞塑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绝美女鬼----《山鬼》。

最后,新作一首小诗(略),以纪惦屈原,感谢他为我们家乡带来的财富,留下这么多可以传颂的千古佳话。

端午节思乡作文

1、原来,思念一个人,一个亲人,真的和时间没有关系。

2、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时候。

3、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4、幽幽之夏夜,爬满丝瓜青藤的木格窗下,我读书倦了,忽而一声鸟啼,划破寂寞的长空悠然飘入耳中。哦,我想故乡哪里,改也是端午了吧!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5、许是好多年未曾触及家乡的端午节,生在记忆里的美好都是小时候的片段,很亲切。

6、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7、虽然,端午节那天,我们有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等风俗,但都远不及家家大门两旁插艾,那样必不可少。端午节那几天,整个村子到处弥漫着艾的清香。

8、时间飞快,恍惚间已到端午节,记得过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边,割一大捆野艾回来,插在大门两旁。说能辟邪,也是风俗。

9、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

10、如今,离开故乡,离开奶奶已经四年有余了,四年中的每一个端午,都没有能品尝到奶奶亲手包的粽子。但是每一次一拿起买来的粽子,甚至于一看见粽子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奶奶包粽子是娴熟的动作和粽子那甜润的清香,且挥之不去。

11、如今,故乡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流,故乡的炊烟已脱去锦织的轻纱,离我愈来愈远,我难以再见徐徐升腾的炊烟。但是,无论走到哪,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袅袅炊烟,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永远怀恋。

12、每逢端午节,都会泛起思乡的情怀。也许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有端午节的气氛。

13、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到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着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百缕炊烟。

14、离家外出打拼很多年了,每到端午节时,浓浓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头。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亲人,又都萦绕在我的眼前。

15、来到大庆,没有一次端午节让我找回从前的影子,因为大庆没有山,更没有蜿蜒的江河。

16、故乡的.炊烟象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17、逢佳节,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是习俗?还是曾经记忆?现想来,这些都或缺。而更缺的是逝去的亲人,我最亲爱的奶奶。两年多了,仍像梦一般不肯醒来。

18、端午又近,浓浓的思乡情涌上心头。

20、从前与我一起踏青的小伙伴儿,能联系上的所剩无几了,那份甜美的幸福一直藏在心底,无人与我分享。每逢端午,倍觉思乡。

21、吃粽子一直是我的钟爱,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

22、长大了,离开家,去了外地。再也没有端午节采艾蒿的机会了,奶奶的病不但没有好,而且永远的离开了我。自此,名叫艾蒿的植物,它在我心里和杂草一样,无一用处。

23、这首小时经常唱的儿歌,每每到端午节时就想起来,勾起我浓浓的思乡之情。

24: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25:风中飘过一朵哭泣的云,撕扯着六月的鳞片。如果思念的风还能吹醒季节,就像吹醒汨罗河桥头熟睡的粽子,我乘坐一枚艾叶在《离*》与《天问》之间自由的泅渡。对于那些擦肩而过的许诺,我会牢牢嵌进心里,永不忘记!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26: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27:有些事不管经过多久都不会淡化,虽然总是用冷漠去对待,可是他却是我心中永远痛,一旦稍稍触及便痛不欲生。

28:盐,注定要融化的,也许是用眼泪的方式。

30:学到东西,是一种礼物。哪怕,教你学习的老师叫做疼痛。

31:在这里,人们都用了“纪念”这组字眼。但在事实看来,但无论是哪种由来,端午节都本应是一个悼念日。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端午节,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今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32: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

3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34: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3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至而念朋友兮,发短信以祝福。龙舟快而粽香兮,生活多乐而少愁。衣袂飘而人美兮,诸事顺而体硕!

36:人生就是这样,处同样的位置,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沉默。

37:你怕热,却偏偏裹衣服件件;你怕疼,却偏偏紧腰带根根;你怕累,却偏偏戴首饰点点;你游泳,却偏偏连衣服都不脱。这不,被热熟了吧。

38:奉上一颗祝福的心,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愿幸福、如意、快乐、鲜花,一切美好的祝愿与你同在。端午节想起你,发个短信问候你,想不起我没关系,只要你快乐又顺心,就是我由衷之惬意。

39:放一把湘风楚韵,和几缕夏日热情,青枝绿叶包裹,楚辞汉歌煲蒸,艾叶雄黄调配。好了,粽子熟了,再搭一份千年浓浓祝福。

41: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42: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43: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思乡作文

1、原来,思念一个人,一个亲人,真的和时间没有关系。

2、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时候。

3、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4、幽幽之夏夜,爬满丝瓜青藤的木格窗下,我读书倦了,忽而一声鸟啼,划破寂寞的长空悠然飘入耳中。哦,我想故乡哪里,改也是端午了吧!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5、许是好多年未曾触及家乡的端午节,生在记忆里的美好都是小时候的片段,很亲切。

6、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7、虽然,端午节那天,我们有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等风俗,但都远不及家家大门两旁插艾,那样必不可少。端午节那几天,整个村子到处弥漫着艾的清香。

8、时间飞快,恍惚间已到端午节,记得过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边,割一大捆野艾回来,插在大门两旁。说能辟邪,也是风俗。

9、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

10、如今,离开故乡,离开奶奶已经四年有余了,四年中的每一个端午,都没有能品尝到奶奶亲手包的粽子。但是每一次一拿起买来的粽子,甚至于一看见粽子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奶奶包粽子是娴熟的动作和粽子那甜润的清香,且挥之不去。

11、如今,故乡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流,故乡的炊烟已脱去锦织的轻纱,离我愈来愈远,我难以再见徐徐升腾的炊烟。但是,无论走到哪,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袅袅炊烟,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永远怀恋。

12、每逢端午节,都会泛起思乡的情怀。也许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有端午节的气氛。

13、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到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着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百缕炊烟。

14、离家外出打拼很多年了,每到端午节时,浓浓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头。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亲人,又都萦绕在我的眼前。

15、来到大庆,没有一次端午节让我找回从前的影子,因为大庆没有山,更没有蜿蜒的江河。

16、故乡的炊烟象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17、逢佳节,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是习俗?还是曾经记忆?现想来,这些都或缺。而更缺的是逝去的亲人,我最亲爱的奶奶。两年多了,仍像梦一般不肯醒来。

18、端午又近,浓浓的思乡情涌上心头。

端午节思乡情怀的作文

端午节快到了,妈妈又买了好多粽子回家。可是我弄不明白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于是今天我问了妈妈高中优秀作文原创分享,妈妈告诉我:“关于端午节吃粽子有一个传说,春秋时期有个叫屈原的'人,他是楚王的大臣,非常忠心。可是秦王最后打败楚国,杀了楚王。屈原知道了以后非常难过,为了表示对祖国的忠诚就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和他的爱国精神就把那一天叫做“端午节”,还在那一天吃粽子,划龙舟。

我听了以后终于知道了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我也要像屈原学习做一个爱国的好学生。

端午节思乡作文

在我的家乡,一个古老的山城,这里出了向警予这样的革命先烈,这里有王跃文这样的文坛才子,更是文化名人屈原的流放地。

“溆浦”一词,最早见诸屈原《涉江》一诗中的“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从该诗“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朝发汪渚兮,暮宿辰阳”等诗句可以明显看出:屈原是着“奇服”、带“长铗”、冠“切云”,带着随从,坐着马车,乘着大船,一路从楚国的都城—郢出发,过长江、渡湘江、经洞庭、上沅水、历汪渚、宿辰阳、入溆浦的。这“过、渡、经、上、历、宿、入”的使用说明了:屈原的第二次被放逐,虽然一路跋涉,历时经年,但他离开楚国都城郢之后,其目的地就是溆浦。从此,屈原就与我们家乡溆浦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傅国瑞先生的《屈原年谱》说,屈原从公元前296年,也就他44岁时开始被流放,一路游历,49岁时到溆浦,52岁时离开。在溆浦这个古老、神奇的地方,一共生活了4年,创作了《涉江》、《离骚》、《天问》、《橘颂》、《山鬼》等诗歌,完成了从政治家到诗人的角色转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诗人。也正是因为成就楚王霸业理想的破灭,使他忧国、忧君、忧民思想在他的诗歌中深深渗透,从而奠定了他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

溆浦,历史悠久。据《溆浦县志》记载:在洑水湾乡枫香村发现的岔尾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期遗址,距今6500-7020xx年。在桥江独石村发现的龙家山遗址则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距今约4500-5020xx年。还有商周时期的大江口镇大江坪村的桥西遗址、商代的桔花园遗址、战国的梁家坡遗址、西汉时期武陵郡义陵城遗址等等,古称“蛮夷”。文献告诉我们:溆浦在7020xx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近3020xx年前,楚威王就在此设立了黔中郡,20xx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就在此置县设郡。就是“溆浦”做为县名也有了近1420xx年的历史。从历代帝王对这片土地的重视,足以说明溆浦这块地方的古老、神奇、富庶、文明。

虽然自15岁在外求学后,就一直很少在家居住,但对于家乡的爱,就像对根的依恋。在我们家乡,端午节就是过五月十五,据说,因为消息闭塞,屈原死后十天,死讯才传到我们那儿。所以,家乡人们为了纪惦他,一直保留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包的棕子也与别处不同,肉棕子是长型的,包的程序很复杂,选择的叶片也很讲究,里三层、外三层,里面再包上自制的腊肉,一蒸上锅,香味弥漫,那种诱惑实在无法抵挡。记得儿时的我,总是嘴馋,每次棕子刚上锅,我就催着爷爷奶奶要吃,肉棕子因为大,所以,需要大锅,而且要煮上一天一夜才能吃,印象中,爷爷总是熬夜加柴火,而小小的我,就跟在他屁股后面,总在问同一个问题:“爷爷,爷爷,什么时候能吃?”爷爷看我可怜样,有一次,提前给我拿了一个,害我拉肚子,自此后,我再不敢嚷着吃热棕子了。说实话,在外飘泊的我,已经好几年没有痛痛快快吃一顿肉棕子了,真是怀念那个味道。现在端午又近,浓浓的思乡情涌上心头。看新闻,知道家乡又涨洪水了,还影响了高考,让800多人转移了考场,好在没有人员伤亡,但前后两次的洪灾,已让家乡损失惨重,但愿洪水不要再光顾我可爱的家乡了。

县城以下十公里新潇湘八景之一的溆水思蒙,好山好水,令大批游人慕名而来。

在思蒙,有个地方叫着离骚湾。这个地方就在十里屈子峡中。在二千多年前,当然就是“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如今要是身临其境,这样的地貌特征是非常明显的。相传他就是在这里创作《离骚》的。

思蒙,过去叫丝茅。这里碧水蓝天,烟雨丹霞。林密山高,古木蔽日,溪河纵横,香草遍地,丝茅葳蕤。每每登高望远,只见四处奇峰突起,云雾缭绕;天蓝水碧,异花竞艳;五佛静修,破岩悬江。听到山歌唱和,见到奇花异草,屈原便向当地的农民学习,当知道当地人叫丝茅(mao)为丝茅(meng),他就把这个丝茅改着思蒙了。《离骚》里的“茅”读(meng),就是根据思蒙人的读法来的。至今溆浦思蒙人还在把“蒙”、“茅”读着(meng)。(现特别传些思蒙的照片,以感受我们的美景)。

在溆水岸边有一座小山,叫鹿鸣山。相传屈原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每到夜晚,他总是用琴声来寄托自己的心声,当地的百姓也总是到他的住处,陪着他高兴,陪着他流泪。时间长了,屈原正弹着一首忧伤的曲子,寄托着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愁。弹着弹着,窗外竟传来一阵阵梅花鹿的哀鸣。从些后,这山上的鹿也象老百姓一样,天天晚上来聆听屈原弹琴,也陪着他高兴,陪着他流泪。一天,瘴气流行,屈原和百姓都染上了瘟疫。他躺在床上,想到昏君误国,民不聊生,不禁老泪纵横。突然,一阵幽香扑鼻而来,顿觉舒服了许多。一群鹿嘴里衔着带露的兰草,来到了茅屋。一头老鹿还跪在地上,把犄角伸进屈原的嘴里,不一会儿,屈原就觉得周身舒泰,病也就全好了。他望着这一群鹿,心里感激不尽,但心里惦记着生病的百姓,还是心神不宁。鹿们好象是明白了屈原的心思,纷纷跳下河,一边将犄角在河边的石头上磨,一边望着屈原叫。于是屈原就舀起鹿茸水,一家家送去,大家喝了鹿茸水,很快就好了。屈原离开溆浦的时候,百姓们相约送行,恸哭不已。这山上的鹿也都一个个来到路边,含泪齐鸣。这就是记载于《溆浦县志》上的关于“鹿鸣山”的传说。这山不远还有一个峡谷,人行其间,仰望蓝天,犹如初月,所以就把它叫着明月洞。这洞口有一棵老树,相传每到薄雾蒙蒙的早晨,树上就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在上面梳头发。或许就是这个传说,让屈原得到启发,在明月洞塑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绝美女鬼----《山鬼》。

最后,新作一首小诗(略),以纪惦屈原,感谢他为我们家乡带来的财富,留下这么多可以传颂的千古佳话。

端午节情怀的作文

今年的端午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湘湖游玩。正赶上下孙文华村在举行端午节活动——粽香情浓,我们也积极地参与了活动。虽然活动还没开始,但场地上早已人山人海。

场子中间放着一张大桌子,桌上摆着传统五黄:黄鱼、黄鳝、黄瓜、咸蛋和雄黄酒。听爸爸妈妈说吃五黄可以抑制霉运,增强自己的精力。场地两边摆着长长的桌子,桌上放着密密麻麻的粽叶、糯米、红枣。

活动开始了!第一场是包粽子比赛,人们纷纷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拿起粽叶包了起来。虽然我不怎么会包,但看着大家的样子,也学着包了起来。在我们身旁有好几个奶奶也在包粽子,她们包得可快了,有的在放糯米,有的在用线把绳子扎牢。她们不但做法精确,而且动作敏捷,真是太厉害了!包完以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香囊包,这个香囊包味道怪怪的',很像艾草的味道。

除了包粽子、吃粽子,更重要的工程就是赛龙舟。走出包粽子大厅,就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一条条龙舟奔驰而过,他们敲锣打鼓,仿佛真的是一条条巨龙在向终点冲刺。岸上的人们也纷纷为他们加油鼓劲。划到一半的时候,所有划船手都力气大增,好似吃了大力丸似的,又过了几分钟,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所有人都用最后一丝力气在拼命向前划。100米!50米!20米!5号船突然发力,一下子超过了其它船,获得了第一名。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因为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还让我感受到各种传统风俗和丰富多彩的纪念屈原的活动。

端午情怀经典演讲稿端午节情怀

又是五月,又是端午,又是你,倚剑泊罗江。

满腹离骚,一腔血;士者知命而归,屈原本是文人。龙吃龙的身体吗?粽子只是怀念,艾叶饱含珍重,我是你数千年之后的一个小友,曾读你的诗,也曾唱你的歌,说着你的故事,骂着那些往昔无聊的悲哀。在五月的江头,拿起木桨,愤怒地划船。

屈子,子屈!当年若你不死,能有千年生命吗?当年若你不死,能有万古芳名吗?百年后我死了,如草!万年后你还生着,如歌!

泊罗江的五月,是一个民族的端午……。

2.垂钓的心。

那一晨雾笼罩着一条江,他那三根垂钓的钓竿,从江的桥上,如柳丝垂下;钓者的心,如清凉的夏晨,他的那一勾粗粗的烟斗,悠悠地吞吐着如烟的往昔。

我也钓鱼,但从未钓过一条真鱼,所以我想,渔者的心,该是平静得如同一池秋水吧!他不是在钓鱼,是在钓心;他的心,装着一条江,一条龙,甚至,一个大海!

也许,垂钓者的心,是想钓起一条苍龙,所以对鱼的等待,只是那如同春柳的悬丝……这让我想起,屈子和渔者的对话,或许,在这世界之上,只有清高之人、才能理解清高之人了!

3.状元的梦想。

这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这是一个狂风暴雨、龙争虎斗的季节!

这里有台风,还有暴雨,它们,都会在这个季节里,让一条江水,迅猛地暴涨;让一个海洋,汹涌地翻滚。每一年的状元聚会,都在这个时候开始,都在这个时候,牵动着、无数父母儿女之心!

女儿也要高考了,问她,要不要父亲陪?她说不要,说你上你的班吧,那是我的事!其实这只是一个平台,女儿知道,也许我们的人生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可能是最坏的,只要有那一点点自信,只要努力专心地去做了,你就算是一种成功,就算名落孙山之后,你的将来,一样拥有无限前途。

思乡情怀的抒情作文

在朦胧的记忆中,故乡是一间土房,是一方沙滩,是一片天空,可是最吸引我的,却是那条小溪……那时,我和小姨常在沙滩上嬉戏.站在桥头,看着桥下的水波,我忍不住也要摸摸它.故乡的水真凉啊,摸一摸感到凉丝丝的;故乡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到水里的鱼虾;故乡的水真美啊,水面上映出五彩缤纷的影儿.划着船从水面飘过,一抬头,便看见那几栋土屋,伴着河边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杨柳把长长的头发散下来,一两根长的在水面上不时地点一下头;在微风的吹拂下,他们又翩翩起舞.我们把脚荡在水里,望着离岸越来越远,感到十分快乐.故乡的水不太深,可以在里面游泳.我们追逐嬉戏着,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脚步.我们在水中捉螃蟹,追小鱼,还比赛潜水.有一次,我想在水里打个滚,结果却喝了好几口水.看见我这狼狈样,大家都哄堂大笑起来.我很难为情,都快哭出来了,小姨连忙哄我,说我胜.我一直以为我自己获胜的,其实是小姨让着我.玩累了,游渴了,躺在沙滩上,望着天边的红霞,望着小河上被红霞染出的道道花纹,不经意间,我和小姨穿的白上衣也成了花上衣,大自然的染色工是多么奇妙啊!回头看,几户人家已经在门前摆好了饭菜.欢声笑语洋溢在整个村庄.来去的飞鸟与向晚的`微风陪伴着他们,构成一幅和谐的风景画.离开故乡已有几年了.如今,再回故乡时,依旧是那几栋土屋,依旧是那条小溪,依旧是那几株杨柳.而那时的笑声却永远回荡在耳边.它,像一只飞鸟,在人生那绚烂多彩、天真纯洁的天空中划过一个欢乐的童年篇章……故乡的回忆[注]今年春节又未能回家,对家乡、家人的思念难以言表,把儿子的作文传到博客网页,聊表思乡之情.前年,爸爸、妈妈调到扬州工作,我也随着转学到了美丽的古城扬州.可我还是常常怀念我那可爱的故乡.我的故乡在河南省的南部,那是一座美丽的山城.一条大河就像条淡绿的绸子,从城中蜿蜒穿过,把城区分成东西两部分.河的两边是座座高楼,其中有座楼的墙上刻着:“青山、绿水、蓝天、红城”八个大字.清澈的河水,倒映着青山,倒映着绿城,就像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好看极了.河上四座形状各异的大桥,就像架起一道道彩虹,更衬托出山城的美丽壮观.站在桥上,看喜鹊在低空飞翔,看鸬鹚在沙滩觅食,觉得非常可爱.爸爸还打开相机不停地拍照.城市四周青山环抱,高大的松柏四季常青.到了春天,山上开满了杜鹃花,像朝霞,像夕阳,像小朋友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有时山上云雾弥漫,一阵风吹来,像一缕缕轻烟在飘荡.下大雨时,山上瀑布奔泻而下,就像诗中所说“疑似银河落九天”.我的故乡还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战争年代,很多人参加革命.著名将军许世友、李德生还是我的老乡呢!听爷爷讲,他有个叔叔是个营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正是这些英雄的鲜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年暑假,我准备和爸爸妈妈回到故乡,看望爷爷和奶奶,看望故乡的亲人,看望我久别的故乡.[说明]我的故乡虽然经济欠发达,但我走遍各地,依然认为故乡最美、故乡最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山水养育了我真诚、正直、坚强的性格.我更希望我的孩子如故乡山样得沉稳、如故乡水似的灵动!

思乡情怀的古诗

又是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又是一个没有亲人在身旁的佳节,又是一张落寞惆怅的苦脸,又是一种溶溶的乡情!

《赠吴之山》。

明·王间。

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

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客中夜生》。

明·袁凯。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长相思》。

满·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长安秋夕》。

唐·戎昱。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

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

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秋夜长安病后作》。

唐·孟郊。

秋中帝里经旬雨,晴后蝉声更不闻。

牢落闲庭新病起,故乡南去雁成群。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

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

《春江夕望》。

唐·杜甫。

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

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

《江楼闻砧》。

唐·白居易。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

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零陵早春》。

唐·柳宗元。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南中书来》。

唐·刘禹锡。

旅情偏在夜,乡思岂惟秋?

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

43·《宿龙宫滩》。

唐·韩愈。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只是说故乡。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端午节思乡作文

家乡,是我们出生的地方,家乡是我们每个人热爱的地方,家乡也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然而,9岁那年,因为要选择比较好的学校所以我与家乡暂时分开了。

因为我要学习知识,回来创新我的家乡回忆起我小时候的家乡,那天,我和姐姐去家乡的森林玩,早上的空气很新鲜,小鸟在歌唱,松鼠在林间跑,偶尔还能看见两只小兔子穿在你的脚边,家乡里还有一条美丽的小河,那流水像是一首古老的民谣,在你的耳边低声吟唱。我们还常带着游泳圈在哪里里玩耍。看!我的家乡多有意思。夕阳西下,家乡又是一片祥和的气氛,妈妈屋子里放着音乐,在外面摆上摇椅,我们呢就坐在那里看林鸟归巢、看农妇喂食,享柔风的吹拂,看红霞的朝落。

那感觉真是美不胜收,虽然下雨时我的家乡有些泥泞,但是雨后的家乡,呈现出的是一个焕然一新的世界,雨后的一切,那样美好,那样清爽,那样纯洁,洗涤了我的灵魂。小时候的我常常和爷爷去田野边散步,听爷爷说:“这是蚯蚓培养出来的沃土,他们从不张扬,默默地为我们的田野奉献着它宝贵的心血……直到死去,生生不息。”“孩子你以后也要像这些蚯蚓一样为我们的国家付出你最大努力而不求回报!”爷爷语重心常对我说。虽然那时我还小,不懂事,可还是乖乖的点了点头。现在回想起我想念的家乡,我对它的爱就犹然而生。

思乡情怀的抒情作文

3、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____李商隐《端居》。

4、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____张九龄《西江夜行》。

6、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____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7、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____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8、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____李流芳《黄河夜泊》。

9、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____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0、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____刘因《观梅有感》。

11、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____刘皂《旅次朔方/渡桑干》。

12、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____杜牧《题木兰庙》。

13、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____杜牧《旅宿》。

15、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____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端午节思乡作文

我的家乡座落在美丽而古老的废黄河两岸。说她美,她从遥远的西北姗姗而来,又轻盈地将长裙一摆迤逦南下,继而伸开她的臂腕把家乡温情地拢在她的怀抱中。听老人们说这河曾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运粮河,当年还真的有过“帆樯相连,百舸争流”的恢宏气势哩:前几年从这里挖出一只明代的大木船,就是一个明明白白的例证。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条大河的缘故吧,我的家乡才有了茂盛的芦苇坡和蒲草滩,才有了家乡的这座大集镇,才有了一代勤劳、朴实的家乡人。

端午节家国情怀演讲稿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当许多食品俨然成为了众多传统节日的“代言人”,我们是否应该在品味之余用心思索其内在的真意?端午节,这个似乎已被粽子承载的节日,其间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同样值得我们追思。

何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就是由己及家,由家及国,由国推及天下,家国一体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端午节之所以能横跨中华历史渊源,流传至今仍兴盛不衰,是因为它不仅以家庭为主体,更是以国家为载体,将个人追求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不但寄托了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而且展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对祥瑞的祈求、对国家富强的憧憬。

追思端午节里的家国情怀,就要在对先贤的追念中陶冶爱国之情。爱国,是端午的本质留存。屈原,在冷漠、诬陷、迫害交织成的罗网中,为了风雨中的祖国,用“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至终不污”的价值取向诠释了什么是忠贞与正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爱国情怀的凝结,更应是我们每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执着信念。如今,我们在端午节时追念屈原的民族气节和凛然正气,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唯有虔诚而执着的追思,方能在其怀沙投江的悲愤中真正激励民族精神的进一步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涵养动力。

追思端午节里的家国情怀,就要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里修心修身。端午节里蕴涵的家国情怀,一直与诗文相牵。粽子的包裹飘香,艾草的悬挂门楣,龙舟的千帆竞渡,雄黄酒的满杯高举,成为一代代国人日常生活中修心修身的表达。而“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这一首首散发浓郁诗意情义和家国情怀的诗作,更是另人百诵不厌,思来意蕴绵长。如今,我们追思端午节里的家国情怀,更应该在飘香四野的米香和荡涤山水的桨影里,用深情的吟诵和深刻的体味,去一遍遍温习那虽久远却至纯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使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不忘修心修身,获得精神的丰盈和生命的厚重。

追思端午节里的家国情怀,就要在奋力向前的行动中凝聚力量。“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是千千万万个家情怀的聚集,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和民主富强,就谈不上家庭的喜庆和幸福。“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精诚感苍天,浩气冲牛斗”……回眸历史的长河,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把家和国牢牢铭记,把诗情与信念执手相牵,以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不怕艰险,不畏牺牲的奋进精神,汇聚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今日的我们,更应该常思国之兴衰,常怀复兴之志,凝心聚力、勇敢前行,在行动中成长,在逆境中磨砺,在奋进中突破,用实际作为扛起历史交给我们的责任,不负人民对我们的重托,从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形成砥砺前行、勇为担当的强大合力。

端午节,不仅仅有如美味飘香的的粽叶,争相竞发的龙舟,还有浓郁深挚的“家国情怀”。涵养“家国情怀”,就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国人使命感,唤发做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不断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进步凝聚磅礴力量。

端午节思乡的句子

端午又近,浓浓的思乡情涌上心头。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句子,供大家参考!

1、幽幽之夏夜,爬满丝瓜青藤的木格窗下,我读书倦了,忽而一声鸟啼,划破寂寞的长空悠然飘入耳中。哦,我想故乡哪里,改也是端午了吧!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2、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3、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到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着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百缕炊烟。

4、端午又近,浓浓的思乡情涌上心头。

5、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

6、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7、来到大庆,没有一次端午节让我找回从前的影子,因为大庆没有山,更没有蜿蜒的江河。

8、每逢端午节,都会泛起思乡的情怀。也许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有端午节的气氛。

9、时间飞快,恍惚间已到端午节,记得过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边,割一大捆野艾回来,插在大门两旁。说能辟邪,也是风俗。

10、故乡的炊烟象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11、从前与我一起踏青的小伙伴儿,能联系上的所剩无几了,那份甜美的幸福一直藏在心底,无人与我分享。每逢端午,倍觉思乡。

12、如今,故乡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流,故乡的炊烟已脱去锦织的轻纱,离我愈来愈远,我难以再见徐徐升腾的炊烟。但是,无论走到哪,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袅袅炊烟,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永远怀恋。

13、如今,离开故乡,离开奶奶已经四年有余了,四年中的每一个端午,都没有能品尝到奶奶亲手包的粽子。但是每一次一拿起买来的粽子,甚至于一看见粽子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奶奶包粽子是娴熟的动作和粽子那甜润的清香,且挥之不去。

14、吃粽子一直是我的钟爱,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

15、这首小时经常唱的儿歌,每每到端午节时就想起来,勾起我浓浓的思乡之情。

16、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时候。

17、虽然,端午节那天,我们有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等风俗,但都远不及家家大门两旁插艾,那样必不可少。端午节那几天,整个村子到处弥漫着艾的清香。

18、长大了,离开家,去了外地。再也没有端午节采艾蒿的机会了,奶奶的病不但没有好,而且永远的离开了我。自此,名叫艾蒿的植物,它在我心里和杂草一样,无一用处。

20、离家外出打拼很多年了,每到端午节时,浓浓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头。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亲人,又都萦绕在我的眼前。

21、原来,思念一个人,一个亲人,真的和时间没有关系。

22、许是好多年未曾触及家乡的端午节,生在记忆里的美好都是小时候的片段,很亲切。

23、逢佳节,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是习俗?还是曾经记忆?现想来,这些都或缺。而更缺的是逝去的亲人,我最亲爱的奶奶。两年多了,仍像梦一般不肯醒来。

1、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2、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3、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4、蜇居在城里,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宝的、有鸡蛋的、有腊肉的……但,我依然会想起“三尖塘”里那蓊郁茂密的芦苇,想起那青青地泛着油光的苇叶和娘亲手包制的粽子,那种端午节的味道时常在唇齿间萦绕。

5、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6、在这里,人们都用了“纪念”这组字眼。但在事实看来,但无论是哪种由来,端午节都本应是一个悼念日。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端午节,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7、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

8、沿河而居,珠水两岸的原居民把划龙舟当作一种探亲访友、祭祀先人、纪念屈原的民俗。

9、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我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10、如此悲壮的伟人,如此悲壮的事迹。时过境迁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忘了这一切一切。我们所记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龙舟,只是刚被国家确立的法定节日。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几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心如刀割,绝望地投江自尽。

11、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12、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潮湿的,他独自来到江边,面对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

1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14、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5、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

16、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17、哦,端午节又到了。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18、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19、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20、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端午节思乡诗句

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4、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5、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7、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0、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1、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8、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9、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

2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2、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3、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24、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5、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26、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2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3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花心动。

[宋]史浩。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端午节思乡作文

香情又是夜深人静的夜晚,旁边没有亲人的节日,凄凉悲伤的脸,又是溶解的乡情。(一个家庭)。我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皎洁的月光湛蓝,翡翠般洒在大地上,月光的衬下,护栏上的花朵显得格外鲜艳。路两旁的树看起来像月光一样清晰,微风轻轻吹来,树上那模糊的影子在风中摇曳。树旁静静地站着路灯,灯那么亮,路上却没有一个人影,周围那么安静!身边没有亲人的我感到无比孤独和孤独,想起一个人从异乡到异客,每到节日都加倍想起自己的亲人的诗。

故乡的爸爸每天都在农田里不辞辛苦地忙碌吗?家乡的村民不都很好吗?在凄凉悲伤的想法中,眼泪无声地流下来,沿着脸颊流下来,掉到楼下的水沟里,只听到“滴答”的声音。我抬起头,透过乌云望着那满月。我朦胧的双眼在寒冷的月宫里抱着玉兔,孤独地站在门口,不时地探出头来,望着远方。把这篇文章献给远赴他乡战斗的旅客。希望他们能尽快回家和家人团聚。同时祝天下所有人在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成为家庭成员。

表达思乡情怀诗句

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7、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8、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0、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1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9、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2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4、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5、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2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7、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8、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29、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30、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3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33、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4、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3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3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3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39、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0、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2、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44、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4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