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逛超市教案(优质14篇)

时间:2023-12-17 09:28:13 作者:LZ文人

大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大班教案的典型样例,以供大家在编写教案时借鉴。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超市》大班数学教案

1、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一、分类--按不同的要求分类。

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2、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4、教师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5、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6、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尝试用数字的形式记录。

1、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

2、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

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三、延伸--经验提升、迁移。

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1、小朋友通过活动掌握了基本的分类方式。

2、本活动是在幼儿自由探索中学会了合理的统计方法。

3、活动中能贯穿一点思想教育效果会更好!

大班数学《小超市》教案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

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文具小超市大班数学教案

在数学活动《按群测数》中,小朋友学习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少的一部分的方法来数实物卡片上的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数这张卡片上的小动物,她是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来数的,也很快地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来数比较多的物品时也都会采用按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来数。让幼儿运用这种数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按群数数的`能力,也能为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数比较多的物品时带来方便。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发现、讨论来比较哪种数数的办法比较快,在进行多次按数群数数的实践中获得数数经验。

1. 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习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点数统计物品。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二.按数群数数,统计物品。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习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三.线上游戏,巩固按数群数数的方法线上游戏: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文具小超市大班数学教案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习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 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大班数学《小超市》教案

设计意图:

我班本月的主题是“我要上小学了”,在数学活动中,小朋友们对钱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买卖物品非常感兴趣,在科学活动中,对小学学习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小学的生活十分向往,于是我两个内容整合起来设计了这节活动。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玩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进行统计列出算式。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文具小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15元、16元、17元不等)

3、每人一个框、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邓老师就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小朋友填写文具购物统计表(姓名和日期),每人拿一个框,数数你一共有多少钱?然后用框里的钱去买文具。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目的钱购买文具,并进行记录,用算式列出所购买文具的情况。

4、请个别幼儿说说算式的意思。

1、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朋友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1、教师总结,培养幼儿收藏玩具或物品的良好习惯。

2、活动结束: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让我们到教室外面找找吧!

《超市》大班数学教案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中的数学比比皆是,货品统计、货品分类、货品排列、货品重量、货品价格、货品买卖等等。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需要的物品数量清楚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种经验的提升。让幼儿带着“开超市”为目的学习任务,尝试分类,并使用新方法图表法来统计物品,并在活动中表现出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

1、初步学习利用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并了解图表统计的特点。

2、乐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货架3个,小篮5个,推车2辆,玩具类、餐具类、文具类若干。

2、统计图范例一张,表格两张。

3、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若干、水彩笔。

一、引出课题。

1、谈论与超市有关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货架、小篮、推车问:这些东西有几个呢?你能用线条、数字、图片。

等各种办法记录下来吗?

二、通过记录货架等物品初步尝试统计。

1、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货品的数量。

2、交流自己的记录方法。归纳出幼儿统计的方法:画上一样物品再写上数字,有多少物品就画多少个。

3、讨论图表的制作方法。出示教师的统计表让幼儿讨论它的优点,能看出各种物品的多少,还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并操作演示图表的记录方法:数字标号从0开始从下往上标,每一格表示数量一个,要统计的货品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在对应的格子下面,有多少物品就涂多少格子。

4、幼儿尝试用图表的统计方法进行记录。

三、通过对超市商品的分类,学习和利用图表方法统计货品。

1、请幼儿把超市的商品进行分类。师:看看我又采购了什么货品?出示铅笔、橡皮、水彩笔、碗、筷子、勺子、积木、皮球、风车,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并数数分别有多少。引导幼儿分类并把货品放在货架上尝试合作学习。

2、采用任务的形式请幼儿对各种类别的商品进行统计并进行检验。

3、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图表法来统计物品的数量,但是还有许多种方法也可以统计物品的数量,以后我们再学。

四、结束部分。

1、我们的超市全部准备好了,谁能给它取个名字呢?

2、为了让超市生意兴隆,我们去宣传,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超市。(幼儿出教室)。

本次活动的开展表面上是按超市的实际流程展开,实际上内在遵循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注重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的原则,如:先让幼儿自由的记录,然后教师推荐新方法,大家共同分析,最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和检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既起到与同伴分享交流、拓展经验的作用,也自然地完成了互相验证,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的训练,提供让幼儿自主操作,主动学习的机会。

大班数学小超市教案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大班年龄特点特开展此教学活动。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习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一、复习: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大班数学超市购物教案

1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2讲述购物的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

一、教师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去超市购物过吗?你是根据什么选择商品的?(价格)。

2.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购物过程。

二、猜猜我们买了什么。

1.今天老师带了了一家图片超市,我们一起来学习购物。(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幼儿观察:重点提醒幼儿了解商品的价格。

三、我来买东西。

1.幼儿有5元钱,买2件物品正好花完,请自己选择商品。

2.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3.你有5元钱,买1件物品用了几元,还剩几元,请自己选择商品。

4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四、小明去购物。

1.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也去购物,我们一起来帮他完成。

2.教师介绍幼儿活动手册。

3.幼儿分散完成。

1.体验超市购物的乐趣以及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经验。

2.能运用算式记录购买物品的过程,并清楚地表述自己购物的过程及算式的含义,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3.运用己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物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10的减法。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物质准备:画有货架和贴有1——9元价格标签的商品图片布置成“超市”场景图,算式记录卡每人一张,笔若干,《操作材料(二)》中的《超市购物》。

1.玩“一共需要多少钱”的购物游戏,学习加法。

(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幼儿观察货架。

教师: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每行商品有什么共同用途,每行商品可取什么共同名称?(学习用具、玩具、食品)。

(2)教师提出购物要求:到超市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说一说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各是多少,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幼儿边看场景图边进行“一共需要多少钱”的购物游戏。

个别幼儿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买的两种商品,以及总价。讲述自己购买商品的事情。如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

小结: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有多种组合方法。

(3)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商品的事情。

教师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把“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2+3=5,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

用以上的方法猜一猜老师用10元钱买了哪两种商品。

(5)幼儿再次进行买商品的活动并学习用加法算式进行记录。

幼儿两两结伴,每人任意买两种商品,先将算式写在算式记录卡上,再互相讲述自己买商品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2.玩“还剩多少钱”的购物游戏,学习10的'减法。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用10元钱到超市买一种商品,说一说所买的这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商品后还剩下多少钱。

边看场景图边进行“还剩多少钱”的购物游戏。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用10元钱购买一种商品的事情。如用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

(2)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商品的事情。

提问:用一道什么算式可以把“用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10-3=7,,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

(3)幼儿再次进行买商品的活动并学习用减法列算式进行记录。

幼儿两两结伴,每人用10元钱任意买一种商品,算一算剩多少钱,先将算式写在算式记录卡上,再互相讲述自己买商品和找零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3.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检查。

大班数学教案逛超市教案

1、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设置小超市(物品都卖一元或两元),一元和一角的硬币若干,垫板,两台取款机,作业纸,油画棒。

一、游戏导人教师: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我们开着汽车去吧。

(评析:生活中幼儿喜欢逛超市,老师以游戏的口吻把幼儿引入情境,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取钱。

1、教师:逛超市买东西,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听听猜猜里面装的什么。)。

(评析:神秘的小包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神情专注,听觉参与活动,凭借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活跃了思维。)。

2、教师:取款机里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硬币,请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三枚硬币,要和老师手上的硬币一样,比谁又快又准。(老师手上是3枚1元的硬币)。

(评析:引导幼儿触摸、感知、辨别大小不同的硬币,发展了幼儿的触摸觉。)。

3教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摸出三枚硬币的?

(评析:引导幼儿交流操作过程,分享经验,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幼儿的操作水平。)。

4、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三、观察硬币。

1、教师: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正面是什么样子?反面是什么?

(评析: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外形特征,增进对硬币的认识,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教师:你们知道一枚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么你们手上有多少钱呢?请用动作告诉大家。

四、抛玩硬币。

1、教师: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找空地方坐下玩玩吧。

2、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小朋友把3枚硬币轻轻撒到垫板上,看看有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用自己的标记记录下来。

六、购物教师: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你们跟好朋友一起逛逛,商量商量买什么,送给谁,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将数的分合经验运用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进一步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及游戏活动的快乐。

大班数学超市购物教案

1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2讲述购物的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

标有价格的.商品图片幼儿活动材料数字卡片。

一、教师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去超市购物过吗?你是根据什么选择商品的?(价格)。

2.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购物过程。

二、猜猜我们买了什么。

1.今天老师带了了一家图片超市,我们一起来学习购物。(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幼儿观察:重点提醒幼儿了解商品的价格。

三、我来买东西。

1.幼儿有5元钱,买2件物品正好花完,请自己选择商品。

2.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3.你有5元钱,买1件物品用了几元,还剩几元,请自己选择商品。

4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四、小明去购物。

1.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也去购物,我们一起来帮他完成。

2.教师介绍幼儿活动手册。

3.幼儿分散完成。

大班数学教案逛超市教案

幼儿的学习方法与生活不同于成人,提供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应有助于其生活与发展,并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与特点,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通过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体验来学习;对幼儿进行的综合教育,用整合的观念和方法组织课程活动。同时二期课改也提出数学生活化。因此,此次活动用逛超市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的体验。

1、让幼儿在消费的过程中,体验货币的价值。

2、初步认识植物的根、茎、叶。

3、通过讨论了解钱是大人辛苦挣来的,平时要节约用钱。。

不同标价的商品若干、篮子、自制电脑、

幼儿人手10元(用雪花片替代),

1、宣布消息。

顾佳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开了一家娃娃超市。里面的东西又多又便宜,欢迎大家光临。

顾佳说:我的超市还缺三个营业员,谁愿意?

幼儿自由聘请营业员。

1、观察幼儿购买的情况,鼓励幼儿购买不同的商品。

2、适时引导幼儿看清标价后再拿。

3、观察幼儿付钱的情况,适时引导。

1、你买了什么商品?(根据幼儿购买的植物介绍植物的根、茎、叶)。

植物都有根、茎、叶,谁能找到这些植物的根?茎?叶?

幼儿指认青菜、芹菜、郝菜、萝卜、土豆等的根、茎、叶。

2、你买了几件商品,他们分别是多少钱?

引导幼儿猜一猜算一算用掉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你们真有爱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平时处处想到我们,关心我们,我们也要想到他们,关心他们。

4、引导: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花了不少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沈一阳:娃娃超市的东西可多了!请客人老师也来逛逛我们的娃娃超市,好吗?(幼儿邀请客人老师)。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

1、在购物游戏中,学着运用加法计算出老师指定的钱款。

2、提高幼儿的心算能力和归类能力。

(一)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1、游戏:碰球。

2、游戏:猜拳。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娃娃数学城去做客,我们要准备一些礼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有10元钱,请小朋友购物时正好把10元钱用完。

2、幼儿购物,老师随机指导。

3、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买了几样食物,是几元钱的'?怎样算的?

4、幼儿之间互相检查是否正确,并加以纠正。

5、把食品按类放回货架。

6、再次购物,并用列式把购物时的计算方法写出。

7、请个别幼儿介绍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游戏:计算打比拼。

礼物都买好了,请小朋友把礼物都放在小椅子的下面,我们要到数学城做游戏了。

幼儿按座位分成16组。

每组按座位号依次抢答老师出的数学计算题,答对的小组得一分,累计多者为胜。

(四)结束整理。

请幼儿按货物的种类有序的摆放货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