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大全(15篇)

时间:2023-12-08 09:52:09 作者:紫衣梦

教学计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者单位:平水编写者姓名:编号:。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练习。

教材分析在熟练掌握简单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对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有所突破,能综合运用图形知识,进行具有隐蔽条件的图形面积计算。

学情分析熟练掌握基本图形面积计算,掌握简单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析图形和进行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所给数据,熟练计算组合图形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练习十八5、8两图形,植物种植的另一种设计(或纸片,或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复习。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么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

3、交流时说说你是如何求草地面积的?

二、练习:

1、出示练习十八第5题图形。

(1)仔细观察,你准备怎么求?

(2)两学生板演,别的同学仔细看懂板演同学的方法。

交流,

(3)你能解释板演同学的大致意思吗?

(4)如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了?

2、完成练习十八第6题。

3、求下列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3、求出示前一堂课里的风筝图(第92页)。

(1)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三、小结。

要求:教学设计字体为五号,行距14磅。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课时安排: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三个玩具。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生:这是黑板。……。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生:不能只看一个面。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小学数学课程《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能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主要以“活动教学”的理念编排了这个内容,力求让学生在情景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动,在互动中发展。

学情分析。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前面、后面、侧面、上面、下面等位置关系,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由直观认知逐步向抽象认知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本课内容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所以,本课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时应增强学生对观察物体的活动体验,如实物观察小汽车、玩具等活动,以此来拓宽儿童体验的渠道,让儿童自由充分地参与活动,形成正确、强烈的认知表象,促进推理的形成、数学观念的养成、思辨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并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能根据信息合理推理,判断他人看到什么形状的物体。

小学数学课程《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题目看一看(一)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看一看(二)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

生:积木、毽子等。

苏教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

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娃娃不能移动;2.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1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10.有关《窃读记》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

吴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后进行教学的。本课主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如果仅仅是按照目标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吴老师巧妙的设计,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潜在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吴老师出示了包装盒的一个面,让孩子猜猜看到的是什么,接着又出示包装盒的两个面,有的学生还是没有猜出到底是什么,在学生的兴趣提得很高的时候,出示三个面(答案揭晓)。这样的设计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学生置于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自学-交流-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吴老师的课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新授课伊始吴老师明确的提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指向性的自学,有效的提高了自学效果。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习新知,新课程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吴老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桌上的长方体,并通过动态方式呈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从而跟学生一起总结出结论。新授课的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拼正方体,观察发现用几个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三视图(正面、侧面、上面)之间的相互转换。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此“动”让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多层次的发展和提高。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吴老师设计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总结部分,回顾整堂课的过程,最后以三幅画正、侧、上的宏伟三峡大观完美的为这堂课画上了句号。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虽然学生曾经学过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在观察时存在困难,有好几个学生说能看到长方体的四个面,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新授部分适量加强观察方面的训练。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

3.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准备:

玩具小鸡、小鸡四个面的照片、小鸡头饰、玩具相机、电脑课件。

给学生分四人一组,并给每个学生确定号码1到4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有时需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会不会也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去研究,挂出课题《观察物体》。

(让学生充分发言)。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发现由于拍摄时站的位置不同,所拍摄出来的照片也就不同。

三、观察玩具小鸡。

你们想不想像他们一样也来观察一下?请各小组把玩具小鸡摆到桌上。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在脑子里。(学生活动)师把四张小鸡照片贴在黑板上。

师:下面请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给小鸡拍一张照片,想一想你拍的是这里的哪张照片?(学生活动)。

问: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找三个人说)。

师:请和他们看到的是一样的起立。你们发现什么?

师:同一位置的小朋友拍到的小鸡照片是一样。

师:很好,大家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拍的照片,你想亲眼看一看你们这组其他小朋友拍到的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就请大家一块儿来做个找头饰的游戏。我们先来看二(3)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这个游戏的?(录像)。

学生游戏。

四、课间操。

师:下面到课间操的时间了,我们来放松一下。同学面对面站好。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是二年级教科书第68页例1的内容,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想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会全面看待物体的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盲人摸象》动画片让学生体会到看东西要争取做到全面细致。

二.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充分体会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教学设计由易到难,层次清晰。

(1)张老师设计4人一组,通过不断变化位置,让学生给小熊拍照,体会位置不同,看到时图像不同,学生兴致高昂。

(2)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观察机器猫,小汽车,水壶,都是一些学生喜欢的物体,让学生以观察者的左右进行判断。

(3)难点是吧知识拓展延伸,老师设计了根据照片猜实物,从一个侧面,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要想全面了解就必须从多角度,全面观察。

(4)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像,体会前后左右完全相同的物体是什么?学生想象丰富。

(5)根据学校操场上不同方位的照片,让学生下课后观察,渗透学学生爱校的意识。

三.本节课仍有不足之处:

(1)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不强,作为低年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在巩固练习中,如有让学生参与的练习,如:让学生上讲台,让学生观察,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应多观注细节,如:在座位上,让背对讲台的学生先面朝讲台,活动时再转过去,否则学生很不舒服。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者单位: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编写者姓名:钱建军编号:。

教学内容教材p44-p45例1-例2做一做,练习十第1-2题.

学情分析用字母表示一定的意思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本课提升到用字母表示数实际有三层意思(如上).重点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字母表示的实际意义和为什么要这样表示,理解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理关系的意义.本课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猜年纪。

师:同学们现在的年纪大概12岁左右,知道。

老师的年纪吗?(大17岁)。

明年小东几岁?老师几岁?一年一年下去分别是几岁?

学生(小东)年纪老师年纪。

1212+17=(29)。

1313+17=(30)。

::。

2424+17=(41)。

::。

观察一下,在记录过程中,你发现哪些在变化,哪些没有变化?

(年纪在变化,相差的岁数没有变化)。

这样说下去会有很多岁数可以说,你能用一个式子把许多种情况都表达出来吗?

(把学生年纪用a来表示,那么老师年纪用a+17来表示)。

(a+17不但表示了年纪而且还表示了两者的关系,而b只是表示了年纪)。

是呀,表示关系是很重要.大家想想我们的数青蛙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歌很长,怎么唱得完?

讨论用字母表示。

1: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

青蛙成了独眼龙.在特定的情景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种意思.

2: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说了和没说一样,没有发生关系。

3: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b条腿。

眼睛和腿的数量对不上,成了怪物。

4: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把歌唱完了,又正确揭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

小结:用字母表示数所供选用的字母有很多.不只是a,b,c,d.但当我们开始设定某一个数,用某一个字母表示的时候,不能和别的字母混起来.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的情景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种意思.

其实用字母表示数或者表示关系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我们玩数学游戏算24点,a就表示1.j表示11等等.

二、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失物招领。

张明同学于昨天傍晚在校门口捡到人民币25元,请失主前去五(1)班认领.

讨论得出用字母去表示25更好一些.

三、体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其实在我们数学学习中早就用字母在表示。

数了.大家可以举些例子。

讨论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较与文字表示,用数直接表示各自的优点.具体谈谈用字母表示运算定的感受.

(简洁,明了,内含丰富.)。

四.用字母表示的简写形式。

a*b=a.b或ab。

a*a=a2。

一般情况下,几个字母相乘,在字母表中靠前的写在前面.如c*a=ac字母与数相乘,数写在前面,字母写在后面.

练习:8*8*8…*8=()简写。

12。

比较2aa2。

五.巩固练习。

百数表.(简介:画一张10*10的空格表.告诉学生是从1-100各数.然后把数隐去,在其中一个空格中标上字母b,要求思想其它格字可以填什么.找出与b的关系.)。

板书:重点突出“数青蛙歌”与简写。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体会图形变换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能够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活动内容,经历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

四、教具准备:

玩具汽车(不同方位的图形)、一幅雪花图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简笔画、动画图片一组。

五、学具准备:

白纸、剪刀、彩笔、动物图片一组。

六、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

我们都学过了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对称的知识?

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指明进行补充。明确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轴对称、平面对称、镜面对称。

找准位置:

出示一辆汽车玩具和从“前、后、左、右、上”观察到的图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词语“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每一个形状,选择观察的位置。

同位两人相互判断对错。

个人操作:

1、“我会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图案)。

现在利用我们学过的对称的有关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既简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课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图形和形状,自己设计、剪出一朵美丽的雪花。

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说出知识依据。

那么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内容?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之后。再集体进行课堂评价。

同位合作:

1、“我能画”(出示一幅简笔画)。

根据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们能够画出它在陆地上的样子吗?

2、学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级绘画展评:

指明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讲评。那些地方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说明自己的理由。

小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组不同的动画图片)。

根据要求贴图画:

小猫的左手拿着一支笔。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个桃子。

小狗左脚的鞋子有一个洞。

小猪的右边有一把钥匙。

学生根据要求,把每一个小动物的画像补充完整。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指名让学生自愿选择小组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

快乐舞蹈:

播放一块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面对镜子做舞蹈动作。

根据教师的口令,边做边观察镜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口令,才能让镜子中的“你”听从你的指挥?

课堂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小组之间说一说)。

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1、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2、全年天数: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a)年份能被4除尽而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为平年;。

b)整百整千的年份要能被400除尽才是闰年。

4、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是世纪,1世纪=100年。

5、用24时计时法表示:a)上午时间直接读出钟面上时间即可;。

b)下午的时间在钟面上所指时间的基础上加上12小时。

(b)头尾都不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c)头尾算其一: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1mm一般指长度单位。

mm指毫米,是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千米、米、微米、纳米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mm也是降雨量单位。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例如: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暴雨降雨量为50至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2长度单位简介及换算。

分米(dm)、厘米(cm)、纳米(nm)等,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分米dm,米m。毫米mm,厘米cm,用符号“m”表示。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可举例说明)。

(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最好)。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

(2)。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想说什么话?

生1:我又熟练的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生2:我进一步知道了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立体图形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蔽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之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3:我又明确了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关键是找到隐蔽的小立方体。

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所复习到的知识考一考大家。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

1、教学流程清晰。从摆一摆、看一看到画一画,指一指,说一说,比一比,接着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2、教师准备充分,从课件制作到正方体实物(12个),再到正方形图片(20张)。

3、能够在具体实物中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

4、教师注重方法指导。体现在观察的动作、方位、顺序等方面。

5、注重数学思维训练。体现在动手摆不同的图形,观察图形中颜色的变化,以及练习中学生再次搭建图形等。

6、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之美,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亲数学行为。

1、学生的学具应有所准备,丰富的学具才能让学生整体参与。

3、教师应更多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敢说、会说,有条理的表述,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给与合理性、积极性的评价。

4、观察的结论虽比较难,但教师应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观察、比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5、画图是重要环节,教师应指导并作出评价。

夏林成:《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袁文老师在教学时能紧扣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正方体木块),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让学生上台摆正方体,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小正方体,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一操作活动,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学生要考虑从什么方向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么才能把这些特征表现出来。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却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张洪燕:《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袁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1、老师上课很亲切,一直面带微笑,但激情不够,语言没有节奏感。

2、观察时教师最好能指导学生要有一个顺序,我们观察物体一般是从正面到侧面再到上面。

总之,这是一节很精彩的课,非常感谢给我这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

《观察物体》这节课,袁老师能够较好的抓住教材的重点,层次鲜明的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实物、图片、课件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

美中不足的是,这节课学生对学具的准备不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孩子们准备好学具,摆放在桌子上,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可能孩子们更能深刻的体会:“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闵应贤:听了袁文老师的观察物体一课,简单谈谈我听后的感想。袁文老师课前准备的很充分,语言有亲和力,和学生沟通的很顺畅。学生学习的氛围很浓厚,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方面做的很主动,效果也很好。袁文老师大胆放手,适当指导,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我的建议是,袁文老师在一些细节上可以更好的处理。例如:观察物体的姿势是平视,应该亲自演示一下较为妥当;总结性的板书不够完整和清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