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学小实验(专业22篇)

时间:2023-12-11 13:16:07 作者:雨中梧

优秀作文是对文化底蕴和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它具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作用。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不同写作者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

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人。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

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么会这样?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科学实验

今天,日本冈山大学和浙工大的教授、学生教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人造鲑鱼卵和色彩分离。

我们一走进教室,便看见了玲琅满目的实验材料,眼睛应接不暇。有五颜六色的“色素”,有满而不溢的“水”,以及透明的试管等等。

冈山大学的大姐姐告诉我们:第一个实验是“人造鲑鱼卵”。此时此刻,我在想:“人造鲑鱼卵会如何产生呢?”

我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听实验过程。我们先打开“色素”(海藻酸钠),再用试管将它吸出来,放入“水”(氯化钠)中,便开看见一颗颗彩色的鱼卵了。

我们用勺子把它们一颗一颗地兜出来,我试图用手去捏了下,发现是有弹性的,可是过了一会儿变硬了,可能是没在“水”里了吧!

“色彩分离”非常简单:用水溶性水彩笔在咖啡滤纸上的下方画上一圈“点”,再将细小的一端向下折放入装满自来水的小碗里,其余部分搁在碗上。你会发现:在下面的那条滤纸正在吸水呢!

慢慢地,色彩变成了原来组合而成颜色,犹如一只色彩斑斓的孔雀走入了咖啡滤纸中一般。

最后,我们发现:粉色不会变色,但是溢出来的面积比其他颜色多、大。因为它是滤纸的朋友。蓝色恰恰相反,溢出的面积比其他颜色少、小。因为他是水的朋友。

原来也可以那么有趣啊!

科学小实验

刚一看到“趣”这个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在家里做的那个有趣的。

记得那是在四年级的时候,我看了一本《冒险小虎队》,知道了里面制作密信的方法,久久不能平静。心里想着:这多有意思呀!如果我学会了这种方法,那就可以把自己的小秘密写在上面了。制作密信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用白醋在纸上写上字就行了,这样干了以后什么也看不见,要看时用火烤一下就会一清二楚。说干就干,我马上找来了白醋、纸,开始做实验了!我先把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再用手蘸一点白醋,写上“在公园见面”几个字。刚一写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拿到外面晾干,并焦急地等待着……终于,纸上的白醋干了。在外面一点都看不出来有字。我拿来了打火机,把密信小心翼翼地放在火的上面烤着,没想到上面真的清楚地显现出棕黄色的字来。真是太有趣了!可是,这是为什么呢?我在网上得到了答案。原来,白醋当中的醋酸会轻度腐蚀纸张的纤维,使其变得容易被高温烤焦,在打火机的`火焰烘烤下,被腐蚀的地方比不被腐蚀的地方更容易烧焦,因此棕黄色的字迹实际上就是被轻度烤焦的颜色。

这个小实验不但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让我明白了一个科学原理,真是个趣味十足的实验!

科学小实验

星期天下午,唐老师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科学实验——鸡蛋转转转。三个小组进行比赛,哪个小组的鸡蛋转得又快又稳,比赛结束,你们将会知道鸡蛋的一个秘密!”

比赛开始了,比赛分成两轮,每轮三人参赛。第一轮即将开始,唐老师在每组分别挑了一个小不点和两个大力士。他们来到讲台,摆开阵势。“预备开始!”他们不慌不忙地转动鸡蛋。只见第一组小个子的鸡蛋扭着屁股转起来,一圈,两圈,三圈,四圈……小个子的鸡蛋接连转了七圈,终于罢休了。我们第二组大力士的鸡蛋表现还算良好,转了三圈。第三组也不甘示弱,可是他们的鸡蛋只转了一圈就停止了转动。第一组代表小不点赢了!

怪了,为什么第一组的蛋每次都转得这么快又这么顺利呢?第二组的蛋为什么总是转了三圈就转不动了呢?第三组的蛋与第一组的也有区别吗?一大堆问号在我们的脑海中翻腾着。

有几位小朋友还是不太明白,唐老师又讲解了一遍:“因为熟鸡蛋扭动时,蛋白蛋黄全部一同被扭动,所以转得顺利。相反,生蛋被扭动时,只是蛋壳受力,而蛋白和蛋黄几乎未受力。蛋白和蛋黄因惯性几乎停留不动。于是,蛋壳的转动就被蛋白拖慢了,所以转不动或停止转动。”哦,哦,我们都明白了!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1、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备注。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科学实验

今天,我把我的好朋友陆嘉晨邀请到我自己的家里制作科技小制作。

这个小制作非同小可,它与“电”有关联。他是一个完整的电路,我们用它来做一个名为“加固密码”的。

首先,我们把家中的泡沫塑料剪下来,作为整个电路的“模版”,虽然简简单单一个“剪”字,但它让我们伤透了脑筋。他就像是一只“拦路虎”挡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经过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家伙给“弄”下来。

接下来我们又在模板上钻了两个洞,分别把两个系在电灯泡上的电线从两个洞里穿过。之后在“模版”的另一端加上了两节9伏特的电池,使连个灯泡能同时亮或暗。

经过一番调试之后,我和陆嘉晨的实验就进入到了最困难又最重要的一步——做开关。开关若是做成功了,我们的整个作品就大功告成;倘若失败,便前功尽弃!

我们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将电线搭在两个铁钉子上,不敢出一丁点儿的差错。经过我们一系列的精密计算以及细心的操作,我们终于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两个灯的明暗!

我们又设计了一套类似于“莫尔斯密码”的密码,利用灯的明暗时间表达我们互相想要传递的信息。我们终于成功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希望我们以后能制造出更好的小作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做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传播者!

科学实验

还记得上四年级时,我们科学课新来了一个实习老师。她一来就把准备好的放入塑料袋中的工具工整的摆放到讲桌上,好像有备而来似的。她来了之后,并没有接着上节课老师教过的往下学。而是找了一篇新课文,其中就有动手做实验的。她把准备好的塑料袋打开,拿出实验工具放到讲桌上,有一个三角架,一瓶酒精,一盒火柴,铝片,铜片,铁片以及玻璃片。

她把三角架平放道将桌上,下面摆着酒精瓶子,点燃之后,开始冒出蓝色火焰。

接着又把铝片,铜片,铁片以及玻璃片呈圆形放到三角架上,在把上面滴上一滴水。过了大约20秒,铝片上面的水滴已经完全融化了,又过了大约10秒钟的时间,铜片上的水滴也融化了,又过了一小段时间,铁片上面的水滴也融化掉了。

可是玻璃片上的水滴怎么也无法融化。过了一会儿,玻璃片上的水滴还是没有融化,我们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这时,实习老师对我们说,凡是导体物体上面的水滴事很容易融化的。而不是导体,厚度也很厚的物体事不会或很难融化的。由于当时我还小,只把表面易懂的学会了。而没有完全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经过这件事,我才发现科学是很深奥的,才知道自己原来懂的一些科学知识只是皮毛而已。现在我终于明白科学家事很难当的,不禁对现在著名的科学家又多了几分钦佩。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备注。

实验人。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人。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人。

试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目的自主认识小灯泡、电池、导线的构造。

所用器材:(装置)电池、电池夹、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回形针、纸片等。

1、用一根导线、一个灯泡、一节电池,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增加电池夹、小灯座、开关,让小灯泡亮起来。

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个部分组成。

认识与结论:

灯泡要亮须有电源、导线、开关等。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1、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备注。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黑色纸袋。

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实验结论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备注。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人。

试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

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备注。

实验人。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日益发展,科学实验也随之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实验的种类日渐繁多,如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的逐渐过渡,由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的逐渐转变,由课内实验向家庭实验、研究性实验的逐步扩大……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实验报告应该如何书写呢?不同的年级阶段要求不同,高年级阶段学生要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或撰写科学小论文,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不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内容上应不必强求一致,该繁则繁,该简则简。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六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名称: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现象:正确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师应结合科学实验报告的特点指导学生书写。科学实验报告有如下特点: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

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图解有时也可以省略繁琐的实验步骤的表达;对于非标准仪器的使用,则必须进行图解说明,使他人对本实验所用仪器能有一个感性认识。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科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教师可以利用书写表达方面的要求训练学生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提高科学素养。

对于常见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内容较多且相互间无过多联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实验项目的顺序,罗列成条,完整表述即可。近年来科学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究性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重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因此重点在实验的设计和评价上。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只围绕一个主题,但实验各环节联系紧密。这类科学实验的书写格式较为开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罗列式或论文式等。

论文式实验报告要求以论文形式书写实验,除适用于以上实验类型外,更加适用于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以及一些家庭和课外实验。这可以为撰写科学小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对论文式实验报告应作细致的说明和指导。

(1)选择该项实验课题的原因。

(2)实验采用的方法。

(3)实验设计依据的原理。

(4)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5)实验结果及分析。

(6)实验结论。

(7)实验评价和改进。

(8)实验体会。

对于论文式实验报告,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还应查找资料才能完成,任务较为繁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选择性地去采用这种实验报告形式。

总之,对科学实验报告在内容和书写格式上加以改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总结和表达的能力,还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功用。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限制学生的抄袭,促进其进行独立思考和写作,提供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项】。

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2、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部分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实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部分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

【实验过程】。

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地表受到巨大的力时,会产生褶皱或断裂,形成地震。

(五)卵石磨圆的模拟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得大口玻璃瓶、谁、砖、锤子。

【实验过程】。

1、用锤子把砖敲成块。

2、把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了圆形。

【实验结论】在谁的冲刷和碎砖块得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六)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

【实验过程】。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掌握好加热时间,加热岩石后马上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

【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不要用手碰石头。

3、岩石选取易碎的页岩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板岩或风化花岩做实验。

4、冷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

(七)滴水穿石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水滴的力量。

【实验材料】黑色手工纸、面粉、滴管、烧杯、水、米尺。

【实验过程】。

1、在黑色手工纸上用面粉堆成大小相同的面堆。

2、用滴管从不同的高度向面堆滴水,发现面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3、用米尺量出每次滴水的高度和面粉溅落的范围直径。

【实验现象】面粉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实验结论】水滴位置越高,下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越大。实验室条件下水滴下落的高度远远低于自然界中雨水的高度,由此推断雨水对地表有强大的冲击力,天长日久,能形成“滴水穿石“等改变地貌的现象。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实验过程】。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皮筋在震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在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声音是有什么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入水槽中。将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脑中的声音吗?

【实验现象、结论】。

1、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传入耳朵的。

2、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

3、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液体传入耳朵的。

(三)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鼓膜作用。

【实验材料】纸筒、橡皮筋、火柴、细线、小镜子。

【实验过程】。

1、把纸箱去掉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棒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的现象。

2、将橡皮膜扎破,在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棒的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

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棒跳动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棒跳动。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目的】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鼓、碎纸屑。

【实验过程】。

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

响声越大,纸屑跳动的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一)木材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流表、电池、导线、水槽。

【实验过程】。

1、用点燃的酒精灯烧木柴,看哪种木材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木材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软硬程度。

4、将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6、和其他物品比较轻重。

【实验现象】。

1、大部分木材易燃。

2、木材有花纹(年轮)。

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有的很软,有的很硬。

4、木材有沉浮现象,浮得多沉得少。

5、干木材不导电,是木材导电能力很弱。

(二)纸的吸水性试验。

【实验材料】各种长宽厚相同的纸条、胶水、尺子、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各种纸条一次粘在尺子上。

2、在水槽中装入少量水。

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让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观察哪种纸爬升的水渍高,哪种纸的吸水性能就好。

(三)陶瓷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闸门、电流计、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

【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陶瓷的软硬。

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陶瓷的沉浮现象。

4、把陶瓷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是否容易传热。

5、把陶瓷联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

7、有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实验现象】陶瓷不易燃,硬度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等。

(四)金属特点的实验。

锤子、木条、陶瓷等。

【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金属的硬度。

3、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看金属是否容易传热。

4、用放大镜,砂纸打磨,观察金属的花纹、光泽。

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金属从高空处落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实验现象】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等。

第五单元水循环。

(一)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目的】探究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材料】温度计、棉纱、支架、表。

【实验过程】。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边做记录。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二)沸腾。

【实验目的】研究水沸腾的现象。

【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好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在铁架台的下一铁圈上垫一石棉网,放上半烧杯凉水,下面放好一个酒精灯。在铁架台上铁圈上挂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2、未加热之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书,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书。

【实验现象】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程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

(二)凝结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凝结。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烧杯、小碟子、少量冰块、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过程】。

1、在三脚架上市啊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在烧杯上面装有冰块的小碟子上。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里不断产生气泡,水面上游水汽出现,在小碟子的下面出现水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