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需求调研方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0-24 07:00:06 作者:笔砚 热门需求调研方案大全(16篇)

调研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调研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是一份成功的广告策划方案,通过整合多个媒体平台和创新的推广方式,取得了广告效果的突破。

工会基层需求调研方案范文精选

加强企业工会工作是工会推动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是工会应对企业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新生企业如雨后春笋,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人力资源紧缺且工资和保险福利要求较高,原材料能源价格也不断上涨,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进一步探讨新形势工会工作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深入了解了情况,摸清底数,特别是进一步掌握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及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研究相关情况变得至关重要,成为奠定今后工会工作的基础。近期,我就推进非公企业工会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镇街道工会联合会新组建工会组织9家,完成任务的90%,发展会员1080人,完成任务的150%。现在,街道辖区共组建有工会47家,其中,单独建会的39家,区域性联合工会6家,行业性工会联合会1家,区域性工会联合会1家,共涵盖非公企业和个体户327户,占应建会单位总数的96%,会员总数为人,占职工总数的96%。本次调研活动中,我抽选了39家生产经营正常的重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查。200份调查问卷显示:70%的职工愿意加入工会组织,有5%职工持不愿意或无所谓态度;职工对本企业工会评价满意的占10%,比较满意占35%,一般化不满意占55%;希望工会组织为职工维护权益,替职工说话办实事的占60%,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劳动竞赛的各占5%。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40%职工认为只签订了工集体劳动合同,60%职工表示不清楚。工资是否正常增长85%认为不定期增长,50%认为增长幅度太小;权益方面95%认为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60%认为按照法律规定时间工作,10%认为经常加班,10%认为严重超时工作;针对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找谁调查显示40%职工直接找企业领导,5%职工表示先找单位工会,3%采用其他途径解决。文体生活方面30%职工表示有文体活动,70%职工表示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得少。

调查表明:

五是非公企业职工对其工会还寄予更多愿望,非公企业工会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能满足职工群众需求。

近年来,各乡镇工会按照《企业工会工作条例》,本着“先组建、后规范”的工会组建工作办法,对新建非公企业及时组建了工会组织。由于一味的追求完成工会组建任务,重组建,轻管理,造成一些非公企业工会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成为名副其实的“牌子”工会;还一些非公企业工会班子的产生缺少民主程序,职工知晓率低,使一些职工对工会组织认识模糊;一些企业工会有牌子,有人员,但没有具体办公地点和工会经费,使工会干部难以开展工作;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普遍由企业行政人员兼任,工会工作行政上以包代揽,使职工很少听到工会的声音。

目前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具有两重身份。一种是员工身份,与企业主存在租佣关系,端着老板的“碗”;一种是发言人身份,是职工群众的代言者,替职工说话;身份尴尬是目前这种机制产生的工会主席无法发挥职能作用的关键。一些企业不给非公企业工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造成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参与决策难和平等协商难。非公企业兼职工会主席无报酬,参与维权风险大,企业工会受企业行政或企业主左右,工会工作缺乏主动权和监督权。

“维护企业依法经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企业业主、工会组织和以及员工应当共同树立的工作理念。但一些企业主只注重生产经营,追求利润,对员工的一些权益没有给予保障,甚至认为工会是组织员工和自己搞对立,开展工会工作增大企业成本,影响企业生产,对工会工作采取推拖甚至阻止;另一方面企业工会和员工往往只考虑满足自身的要求和权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生死存亡认为是企业主个人的事,与已无关,表现在不履行合同、不愿参加保险、不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厂规厂纪。同时,大部分非企业工会干部任职前没有工会工作经历和业务培训,缺乏政策法律知识,缺乏方法和技巧,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难以处理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矛盾,工作有顾虑,工会作用难以发挥。

当前非公制企业工会大多数是按照“先组建,后规范”而成立起来的,作用发挥与职工期望还不相适应,因此加强非公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是非公企业工会发挥作用的基础性保障。

一是要有具体办公地点。非公企业要为企业工会干部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有条件的企业要为工会配置职工信访接待室和调解室,便于企业工会开展工作。

二是要有“独立”的工会主席和民主产生的工会班子,确保有人员依法开展工会工作。

三是要有工会经费,单独设立工会经费帐户,采用先征后返办法,依据工会经费收缴有关规定,由地税足额代征上缴非公企业工会经费,将收缴经费总额60%返非公企业工会,保证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正常运转。

四是要有一套管用的工会工作制度,使企业工会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使非公企业工会达到“四有”,最终实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按章理事”。

选聘专职工会干部派驻到非公企业开展工作,这是非公企业工会发挥作用关键所在。采用“社会化招聘、派遣式用人、契约式管理”的方式,从社会招聘具有一定群众工作经验和工会工作知识,能够胜任企业工会工作人员。通过先培训,后派驻到非公企业工会或者中小非公有制企业联合会开展工作。也可联合组织部门选聘专职人员“一肩挑”企业工会主席和党组织书记,派驻企业开展党建和工会工作,真正实现“党工共建”。工资报酬采用企业工会经费拿一点,上级党工组织补一点,本级财政拨一点“多个一点”方式予以解决,使企业工会专职干部工资不再依附企业。实行双重管理,以聘任方垂直管理为主,明确工作职责,按照“维护企业依法经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原则,建立派驻工会干部量化考评机制。采用选聘派驻非公企业专职工会干部做法,将有力解决目前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端老板碗受老板管”怕丢掉饭碗不敢作为;兼职没报酬,出力不讨好,两头受气,不愿作为;没经过专业培训,工会知识匮乏,开展工作办法少,不会作为的尴尬局面。

非公企业工会要紧扣新时代工运工作主题,发挥职能,找准切一点,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做好“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文章,多做一些鼓劲的事,凝聚职工人心的事,坚决杜绝企业工会组织与企业方“两张皮”搞对立。企业工会组织既要做企业职工“维护者”,也要做企业与职工矛盾的“调解员”;既要替职工说话办事,又要帮助企业参与职工管理;既要维护职工劳动生活工资基本权益,又要教育职工爱岗敬业,认真完成岗位任务。两者都要兼顾,一个都不能偏废。真正让企业与职工共谋发展,共促发展,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落实集体协商维权机制是非公企业工会发挥作用有效手段。非公企业工会必须强化源头参与,就职工工资,劳动时间、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企业方进行平等协商后达成一致鉴定集体合同。在签订集体合同时,非公企业工会要在广泛收集职工和企业方的意见或建议基础上,与双方反复协商后,拟定协商议题和合同草案。可推行综合性集体合同,也可推行专项集体协议;上级工会组织要联合劳动、社保、安监部门开展集体合同签订及履约情况检查,对没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要责令要及时签订;对照合同条款落实不到位的,运用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劳动法律监督处理建议书制度,对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及时督促纠正。组织开展“要约承诺活动”企业方就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进行承诺,企业职工就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超额完成工作任务进行承诺。

非公企业工会要以“建家”活动为载体,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企业打造先进企业文化。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光是为了挣钱,还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根据这一特点,非公企业工会要督促企业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娱乐活动场所和设备,开展丰富多采的群众活动。以活动增强活力,以活动促进维护,以活动扩大影响,在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中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激发企业的团队意识和职工的能动精神,实现企业以人为本、职工以企为家的高度融合。企业工会要把建家与开展“双爱双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建家内容,拓宽建家领域。摸清职工家庭生活状况,建立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档案,积极开展扶贫济困、结对帮扶、金秋助学、职工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工会送温暖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工会的联系,协助企业做好特困职工最低生活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大病重病职工医疗救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等工作,帮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当好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和第一帮助人。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困难帮扶基金。真正把企业工会建成职工“温暖之家”。

工会基层需求调研方案范文精选

局领导:

10月26日上午,县教育工会主席洪军、青菏教委主任王宏伟,教育核算中心朱国栋,曹县第一初级中学潘崇峰四人到单县教育局进行了基层工会组织的建立及运行情况的调研。单县教育工会主席、工会干事、核算中心负责人等介绍了单县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及运行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单县基层工会运行现现状。

现在单县教育局共成立了多个基层工会组织,分别有教育局机关工会、教育研究室工会、各县直学校工会,各学区(同我县教委)工会等。

每个工会设立工会主席1人,副主席1-2人,会计1人,设立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1人,女工委员会1人,工会委员3-5人,经审委员2人,女工委员2人等。

工会主席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工会经费独立核算。二、单县基层工会经费来源:

1、会费:参加工会的教职工按本人工资收入的5‰交纳会费,单县实际执行为高级教师200元,中级150元,初级100元(也有单位统一收200元)。

2、拨缴经费收入:单位按参加工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拨付。有其它收入的单位可从其它收入中拨付,没有其它收入的从公用办公经费中拨付。三、单县基层工会经费的使用:1、职工文体活动支出:

2、集体福利支出:单县教育局及县城内学校已发了2-3次职工福利(以米面油为主),3、生日礼物(生日蛋糕),4、职工住院慰问等。

单县基层工会运行良好,得到了广大工会会员的支持,为广大教职工谋取了福利,使广大教职工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018年10月26日。

工会基层需求调研方案范文精选

为了摸清当前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各级工会在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基层作用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对策建议,省总组织部按照省总统一部署,在冀主席的带领下,于9月11日至9月30日赴武汉、孝感、天门等地就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难点问题与解决办法开展调研,并面向17个市州下发了调研通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坚持建会、建制、建家并重,注重抓基层、强基础、增活力,取得点上突破、量上增加、质上提升,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基层工会活力不断增强。

(一)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级工会按照“哪里有企业,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把工会组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截至20xx年9月底,全省建立工会组织130513个,涵盖单位278580个。按单位类型划分,机关工会6912个,涵盖单位9365个;事业单位工会16037个,涵盖单位24885个;企业工会97069个,涵盖单位200703个,其他基层工会10495个,涵盖单位43627个。全省企业中,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集体企业工会13057个,涵盖单位25187个;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工会7861个,涵盖单位11064个;私营企业工会74518个,涵盖单位160357个;外商、港澳台商企业工会981个,涵盖单位1833个;其他内资企业工会652个,涵盖单位2262个。全省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在鄂企业建会率达到100%;有县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等政治安排和荣誉称号的经营者所在企业已建会4421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业已建会19793家。

(三)工会组建程序不断规范。各级工会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规范建会程序。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和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工会,基本上都严格按照建立筹备组、宣传发动入会、上报建会请示、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上报选举结果的程序进行建会。上级工会批复之后,能够制作并悬挂工会牌子、登记会员信息、办理社团法人资格及开设工会账户。同时,针对生产规模较小、职工人数较少且流动性大的小微非公企业工会,采取灵活的方式,边组建、边充实、边完善、边规范。

(四)工会干部配备不断加强。截至20xx年9月底,全省基层专兼职工会干部308939人,其中,专职工会干部63628人,兼职工会干部245311人。大多数产业工会、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国有集体企业和职工20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工会配备了专职工会干部。各地工会按照全总《企业工会主席产生办法(试行)》和省总《关于加强基层工会主席直接选举工作的意见》、《湖北省基层工会主席直接选举试行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行企业工会主席直选,并向机关、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延伸,不断扩大规范基层工会主席候选人的来源渠道,规范选举程序,落实工会主席的政治、经济待遇。截至20xx年9月底,全省开展工会主席直选的基层工会达到5。68万家,80%以上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享受同级副职待遇。

(六)工会组织体制不断理顺。全省1232个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分别设立了总工会、工会工作委员会、工会联合会和工会委员会,指导所属村(社区)、企业工会工作,乡镇(街道)工会主席(主任)全部由党委委员担任或兼任;村(社区)工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会主席由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小三级工会体系不断健全。市、县两级有一定规模的局系统都建立了系统工会(产业工会或行业工会),统一领导系统内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工作,工会主任一般按同级副职配备。对于各地所辖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工会,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内注册登记、生产经营的企业,其工会工作接受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领导。

(一)坚持集中内力与巧借外力相结合。各级工会始终将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基础工作,市州、县(市、区)工会均成立推进工会组建工作的专门领导机构,一些地方的常委主席还亲自抓工会组建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下达量化工作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组建目标纳入工会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对未能完成工会组建任务的,年终实行一票否决;建立领导和部室责任区联系点制度,集中职能部室力量推进工会组建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各界支持建会,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社会配合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带工建”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工会组建工作纳入党建总体规划和基层党组织的目标考核,强化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坚持和完善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借助各职能部门力量推进基层工会组建,研究解决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发展会员中的困难和问题。争取人大、政协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视察,着力推动《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贯彻落实。联合工商联督促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所在企业建会;联合国税系统依法代收工会筹备金,在办税大厅设立“建会咨询、现场建会”服务窗口;联合工商部门开展《组建工会承诺书》活动;联合省商务厅将是否具有工会条款纳入外商投资企业章程的审查范围;争取司法、财政、卫生、教育等部门支持,推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民办医院、民办学校等社会组织建会。

工会基层需求调研方案范文精选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职工队伍的群体结构、职工队伍的分布流向也发生了新变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多。在新形势下,公用局工会作为职工的代言人,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段,努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针对我局国有企事业单位面临改革改制的新情况,我们深入基层,掌握情况,及时抓好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把着重点放在新建和改制后的民营企业的建会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我局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局直属8个基层单位都成立了工会,有会员1880人。工会工作已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在已建的8家基层工会中,有一家民营企业,一家私营企业,有两家国有企事业单位正在改制阶段。从我局基层工会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工会组织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步伐加快,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速,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将成为职工队伍中的新鲜成分。面对这种职工队伍不断壮大,职工人数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工会如何创新创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工会组织的覆盖面,最大限度的把广大职工团结和凝聚到党的周围,是工会在新形势下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和新课题。二是农民工大量入会的趋势。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已成为各个领域的主要力量,可以说农民工已成为当前工会工作的重要对象,我们必须以宽阔的视野了解和认识农民工状况,努力提高农民工工作水平。

二、工会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与做法。

针对我局工会组织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局工会积极应对,强化基层工会组建的力度和广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1、高位推动、多方配合,为工会组建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一是基层各单位成立由党政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党政工各部门的具体职责任务。二是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双带双促方针,在部署党建工作时,同步部署、检查、考核、评比工会工作,做到了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三是在市总工会的支持和推动下,工会经费实行地税代征和财政代扣,也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非公企业的建会积极性和热情。通过这些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在全局上下形成了党建工建互带互促,部门多方配合的工作局面。也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我局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

3、配齐配强和培训好工会干部,为工会组建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这是完成工会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连年来,针对公用系统工会干部新、流动性大的特点,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局工会每年都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授课方式对工会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使他们都能安心做、懂得做和积极做好工会工作,真正发挥各级工会在组织、管理、维权、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除此之外,基层各工会结合单位实际,每年对本单位职工也要进行岗位练兵、技术技能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当前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我局工会组织建设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企业农民工入会率还比较低。农民工流动性大,工会意识淡薄。

2、一些基层工会活力不强,工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职工群众的期望差距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

3、部分工会干部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看成绩多、看问题少,存在“差不多”的思想。有的单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会任务,不推不动,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4、对工会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不够,创新思维、手段不强等等。

四、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的建议。

1、深化对新时期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紧迫感。工会组织应从全局的高度,对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以及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作用,发挥广大职工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2、继续加大组建力度,不断扩大工会组建工作的覆盖面。目前,随着公用事业改制步伐的加快,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应运而生,建会工作任务很重,尤其是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组建工会仍有不少认识误区,还会遇到不少阻力。对此,应把自上而下推动建会与自下而上发动建会结合起来进行,积极推进党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做到党建带工建,党建工建双丰收;强力推进工会经费税务代征制度,通过地税代征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促进非公企业单位尽快建会,夯实工会组建工作的经济基础。

3、切实履行基本职责,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要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工会的各项工作,坚持以职工为本、依法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完善维权机制,提高维权水平,增强维权效果;加大源头参与力度,表达好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完善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发挥好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基础。

4、创新工会组建方式,不断提升工会组建工作水平。针对工会工作的对象、领域、内容、方式和环境的新变化,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新时期工会工作经验,探索新时期工会工作理论,加大组建工会工作的力度,力争在组建的思路、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总之,只要是能把职工吸纳到工会中来的做法,都是可行的,都是应该鼓励提倡的。

企业用工需求调研方案范文

企业用工调研报告,按照通知要求。9月8日我们实际到企业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现将我县农业产业化企业用工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化企业用工现状。

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企业1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近50家,实际用工人数1200人左右。

1、从企业用工需求来看,目前最缺工的企业是几户大的种植企业(旺民长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白山宇农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等)。他们是种植加工企业,一个是蓝莓种植加工,另外一家是绿色有机大米加工企业,在种植和栽培原材料方面用工需求大。

2、从企业用工环境来看,我县产业化企业用工并不规范,没有实行标准工作时间制,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也很低,现在生产和技术工人月薪1500-2000元,其它员工月薪1100-1500元,并且工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条件较差,普遍存在“招工难”问题。

3.从企业用工结构来看,在年龄结构方面,大多数企业愿意招聘25—35岁年龄阶段的人员;文化程度方面,企业对工人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性别方面,主要与需求工种有关,如车工、缝纫工偏向女性,电工、机械工则需要男性等。

二、企业用工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企业用工难(主要包括招工难和留人难),既有劳动力供求失调造成部分企业缺工的客观因素,也有企业劳资关系不和谐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

最严重,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占70%是45岁以上的,而且是没有技能的劳动力。三是每年大中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基本不回安图就业,而本地的职(技)校毕业生60%倾向到外地就业,导致本地年轻、有一定文化、懂技术的劳动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使我县企业用工供求矛盾愈显突出。

2.劳动环境较差,用工缺乏吸引力。

一是工资待遇偏低。近几年来,我县物价消费总体水平已大幅上升,特别是我县物价消费总体水平与周边县城对比偏高,而我县各个企业工资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按日工作10小时和月工资1000元计算,平均工资每小时不到4元,加上劳动强度大,没有加班工资和节假日,造成企业难以招收工人或留住工人。有一定技能和熟练工人,或者通过在企业实践掌握一定技术的员工,一旦有更好的去处,往往是马上跳槽。工资待遇偏低成为招工难和员工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一方面,有些企业存在短期行为,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做优做强企业文化内涵的经营观;另一方面,有的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认识到员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资源,没有从根本上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导致无法充分发挥(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调研情况看,劳动用工规范、工作环境优、工资及时兑现、福利待遇好、人本意识强的企业不存在“招工难”问题。

3.用工不够和谐,职工权益难以保障。

一是部分企业存在“四无现象”。即无劳动合同、无用工手续、无社会保障、无休息休假,部分企业存在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劳动者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等(问题),使企业从开始能招到人,到最后留不住人。

在家休息也不就业。

三、解决企业用工难的对策建议。

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互动,全社会共同努力,劳动、人事、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形成合力,提供政策帮扶。为确保我县企业用工需求,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用工环境,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关心关爱、部门协调帮助,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本县转移,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为此建议:

生的工作目标,政府应加大培训转移,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的资金投入。如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给就业困难对象,兑现国家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补贴等,资金来源可从失业保险金的节余和财政预算安排的方式来筹集。使之更好用来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推动我县就业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解决企业用工不足问题。

2.改善用工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主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强化“善待打工者就是善待自己”的理念,增强企业自身的吸引力。一要营造“筑巢引凤”的良好企业环境。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住,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优美的工作环境是企业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规范有序的人性化管理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学习培训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是提高企业吸引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经。二要为员工发展搭建良好的舞台。企业要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在目前技工普遍难寻的情况下,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在职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提升技能就业,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三要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对大多数劳动力而言,劳动收益仍是其选择就业的首要因素,只要本地和外地的收入相差不是太大,他们肯定会考虑在本地就业。应适时公开企业经营方针、成本核算、企业效益等,增加工人工资透明度,作为企业主合理地确定和兑现用工待遇应该是明智之举。政府要引导企业按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吸引本地区和外来的劳动力到清流就业。四要构建良好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加深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增进员工对企业的依靠,保持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因此,作为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关爱员工、赏识部下等人性化的管理,要依法用工,对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都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照章办事,努力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努力营造奋发向上、争优创先的用工氛围,创造有利于员工发展的企业人文环境;要培育员工“企业兴我也兴”的理念,使员工溶入企业的生产、生活、文化的各项活动中,努力构建良好的劳动环境,激发他们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归宿感、成就感、荣誉感,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

3.保障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劳动保障制度落到实处。一要加强对企业用工环境的监管。建立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重大情况随时报,常规情况定时报”,建立应急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用工,依法全面履行劳动合同;切实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及时纠正企业强迫性劳动、压低工资、拖欠工资、忽视职工劳动安全等不良行为,要保障落实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工会法》赋予的权利,把他们及时吸收到工会组织中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要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企业职工的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将企业员工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并注意向生产、服务一线人才倾斜,重点解决各类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流动的社会保障关系的转移和接续问题,为企业留人、吸引人营造良好环境。三要切实解决外来工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跟踪落实政府制定的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企业务工的优惠政策,广开招工渠道,吸引外县富余劳动力来我县就业,以解决企业用工不足问题,教育、公安、计生等部门和乡镇要主动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服务,解决好其子女入学、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外来务工人员在清流能放下包袱安心工作,为建设长白山最美、产业最优、旅游最旺、环境最好的生态经济强县添砖加瓦,尽一份力。

物业客户需求调研方案范文

(一)、收集与公司业务相关的法律信息和案例。

为控制公司法律风险,法务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并至少收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以下信息:

1、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

2、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

3、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发生或易发生失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5、本企业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贸易合同;。

6、本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

7、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

(二)、结合公司业务,对公司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分析。

1、结合公司业务流程,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法律风险,有哪些法律风险;对辨识出的法律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法律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法律风险发生的条件;评估法律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法律风险的价值等。

2、在评估多项法律风险时,应根据对法律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对目标影响程度的评估,绘制法律风险坐标图,对各项法律风险进行比较,初步确定对各项法律风险的管理优先顺序和策略。

3、根据不同业务特点统一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即企业愿意承担哪些风险,明确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相应采取的对策。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防止和纠正忽视风险,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讲条件、范围,认为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的观念和做法;同时,也要防止单纯为规避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

(三)、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建立内控制度。

9、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将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

第二部分日常法律服务。

(一)解答法律咨询、为合法经营提供建议。

(二)代为修改或起草各类合同,争取为聘方获得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利益。

(三)对公司所签署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法律意见。

(四)受聘请方的委托,为聘请方作律师见证,制作法律意见书、律师函等非诉讼法律事务。

(五)接受委托,担任聘方的代理人,参加经济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或诉讼活动,寻求纠纷的公正处理,维护聘方的合法权益。(该项内容另外收费)。

(六)协助聘方清理债权债务、制定追债方案;受聘方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或诉讼,保证聘方债权的实现。(该项内容另外收费)。

(七)根据聘请方需要,协助聘请方开展有关法律的宣传活动,教育员工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手段加强企业管理。

(八)为企业中层干部提供应知会的法律、法规及最常用的法律条款。根据聘请方需要,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宣讲。

(九)为企业高层提供与其业务活动有关的经常性法律咨询,向其提供有关法律信息资料,解释有关法律规定,为高层决策提出法律意见。

(十)及时修改、补充合同,制订出一系列公司对内、对外的标准格式合同,供公司、集团各部门参考使用。

(十一)清理出需要及时追款的合同业务,列出追款方式及时间表,确保诉讼时效、以保障公司、企业效益。

工会基层需求调研方案范文精选

现开门红集中行动的统一部署,结合质监实际,以“走进项目、走进矛盾、走进村企”为主题,内外结合,上下联动,左右衔接,入基层、接地气、转作风。面对面与会员交流,倾听大家呼声;心贴心做思想工作,了解思想动态;实打实为会员服务,解决实际困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工会工作载体,努力发挥质监基层工会作用,着力促进机关工会建设。

一、基本情况和调研工作。

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机关工会,2012年底进行了换届选举,建立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目前拥有工会会员68名,下设6个工会小组,其中包括市局机关4个工会小组、开发区和柯城分局各1个工会小组。按照新的“三定”规定,目前质监部门的职责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肩负计量、标准化、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的监管责任,确保食品、重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的安全,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服务咨询培训等工作,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质监工作责任重大。

在本次“三走进”工会调研活动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用脚步丈量基层实情。在本次“三走进”活动中,按照“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的要求,我局开展了“问计于企共谋发展”专项调研。这次调研,采取统一组织、分级实施、上下联动、走出机关、走进企业、走向基层的方法,强调一个“走”字,落到一个“实”字,突出一个“效”字。“走进项目”方面,一是确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标准化体系建设调研”等12个课题,建立了“围绕我市4+4产业发展,完善品牌培育机制”21项重点工作抓落实课题组。每个课题组都做到责任领导、责任人、完成时限、调研要求“四确定”,目前各项调研都在按计划要求进行。在“走进矛盾”方面,特别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企业反映较大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考证发证”时限冗长与企业急需的矛盾问题,“不破法规破常规”,实行以“减少环节、减少时限、减少前置,合并申请、合并审核、优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减二并一优”服务,使平均办证时间缩短了55个工作日,做到“即考即办”,打造办事最快部门,深受企业欢迎。在“走进村企”方面,工会党员干部根据各自分工和“问计于企共谋发展”专项调研计划安排确定与本人分管业务联系较多的企业,开展上门调研服务,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帮助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局机关工会会员,共走进企业100余家,帮助解决具体问题200多个,发放服务手册1000份。还组织发动全体会员走进联系村和联系社区,争做公益慈善义工,党员会员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参与环境卫生清理;女工会员到联系村进行义工活动,慰问村中老人,帮助清理村容村貌,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组织送质监法规和标准到社区,认领多个“微心愿”、开展多项“微服务”,扶助困难民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用真心倾听会员呼声。在本次“三走进”活动中,我局工会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认真谋划2013年工作思路,局工会在市局机关内部用重奖的方式开展了“‘金点子’活动---我为2013年衢州质监科学发展献一策”征集评选,恳请全局干部职工为我局质监科学发展献计献策。目的就是“走进会员,倾听呼声,广聚民智”,发挥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倾听干部职工的要求建议,集中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才能。真心听到了真声,这次活动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欢迎,大家积极踊跃参加,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市局工会共收到‘金点子’41个,内容涉及文化建设、职工生活、学习培训、监管执法、质监业务、社会服务六大方面方面。局党委和工会根据“新颖、适用、可行”的原则,组织专题研究,对参选“金点子”进行甄选,最终确定9个入选“金点子”,分获一二三等奖。对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数都已经采纳,并付诸实施;对暂时还具备条件的,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局里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对“金点子”进行大力度奖励,由局领导亲自颁奖,号召全体会员学习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工的文化生活,促进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增强团队意识,营造和谐机关氛围,树立良好的质监形象,局机关工会制订下发《成立兴趣活动小组促进机关文化建设的方案》,一季集中开展一次较大活动。广泛征求意见,结合质监机关实际,成立义工、登山、球类、棋牌、摄影、舞操等六个公益文体活动兴趣小组,90%以上会员踊跃报名参加,各活动兴趣小组均已积极开展相关活动。组织“庆元旦、迎新年”活动,组织“五人足球队”参加全市体育大会,组队参加市级机关第九套广播操比赛。在加强关爱制度建设方面,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制订完善了《衢州市质监局机关干部职工疗休养暂行办法》、《衢州市质监局机关干部职工生病探望暂行办法》、《衢州市质监局机关干部职工喜庆致贺办法》、《衢州市质监局“三八”妇女节活动办法》、《衢州市质监局机关工会关于成立兴趣活动小组促进机关文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及细则》、《工会走访慰问关爱制度》等。

二、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当前质监系统及工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就质监整个系统来说,主要有,一是任务重,表现在职能多,人手少,肩负着食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的“三大安全”的监管服务,不容有丝毫的懈怠。二是要求高,监管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不容有丝毫的马虎。三是压力大,随着监管和问责力度的加大,许多同志履职诚惶诚恐,不容有丝毫的疏漏;食品、特种设备监管岗位望而生畏,整日提心吊胆。

就质监工会组织来说,主要有,一是工会干部兼职多,表现在当前工会干部个个兼职,平常都担任繁重的业务工作。二是工会工作手段少,表现在新形势下,抓好工会工作招数不多,手段缺乏,难以创新出彩。三是工会活动制约大,工会活动与时间精力、经费支出、组织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众口难调,需求不一,或多或少受到牵制。

就基层工会建设来说,主要有:一是工作目标有待于提高,虽然各工会组织都有近期目标和阶段工作目标,但是与今年4月28日习_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要求的“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和前不久结束的浙江省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实力型工会”的目标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基层工会任重道远。二是工作创新有待于突出,虽然近年来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离开发展创新,工会组织就会无为无位。三是工作成效有待于提升,虽然近年来工会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党对工会寄予厚望,职工群众对工会充满期待,工会工作必须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努力在直接服务职工群众上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扎实推进工会工作,发挥工会应有作用。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发挥工会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确立“双建目标”,凝基层工会聚力。

通过这次“三走进”调研,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局工会工作目标就是“建好职工之家,建设和谐机关”。

一是建好职工之家。按高标准要求建好基层工会职工之家,是加强新形势下工会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据逐步实现数据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实力型工会的要求,我局机关工会发挥后发优势,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借力借鉴,创新发展,高标准、严要求制订下发《衢州市质监局机关工会“职工之家”创建标准》,从“工会组织健全、创建工作标准、工作关系和谐、积极开展活动、推进民主管理、管好工会经费”等六大方面制订了65项具体执行落实标准,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把我局职工之家建成创业之家、规范之家、文明之家、温暖之家,迈出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实力型”工会的坚实步伐。

二是建设和谐机关。共创共圆共享中国梦,建设和谐机关是新形势下机关建设的要求,更是工会工作的重点。工会要在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上下功夫,引导广大机关会员把实现共同梦想和个人梦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辛勤劳动、实干苦干,实现人生出彩、梦想成真。要注重调查研究,倾听大家意见,多说团结鼓劲之言,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多行锦上添花之为,及时向局党委和行政反映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呼声,配合党政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经常性为会员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中,努力创造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营造良好的和谐机关团队工作氛围,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正确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能,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质监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

二、实现“三心合一”,强基层工会给力。

基层工会作用如何,取决于定位如何;基层工会地位如何,取决于作用发挥如何。工会“始终做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组织性质决定了要将“工会凝聚人心”的作用与“行政工作中心、党委领导核心”有机结合,“三心合一”齐给力,找准“发力点”,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拧成“一股绳”。

一是始终围绕质监工作中心。就质监工会来说,工会活动要紧密结合当地党委政府要求和质监工作实际,服从工作大局,贴紧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热点工作,绝不游离于质监中心。要围绕质监确保“食品、重点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三大安全方面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引导和带领干部职工在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始终围绕质监重点工作不放松,着力找准服务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以“质量”为抓手服务“工业立市”,以“标准”为抓手服务“两大战役”,以“品牌”为抓手服务“一村一品”,以“计量”为载体服务“节能减排”,以“监管”为手段确保“民生民安”,以“技术”为支撑服务“转型升级”,全面做好质监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作出质监部门应有的贡献。

二是坚决服从党委领导核心。工会是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必须党领导下工作。基层工会的指导思想必须服从党的领导,工建服从党建,绝不可以自行其是。今年我局工会就是紧紧围绕局党委提出的“质量建设增活力、转型发展添动力、民生安全筑屏障、事业发展强后劲”的总体工作目标,根据工会组织的特点,发挥工会优势,在促转型升级、保民生民安、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加强“职工之家”的“硬实力”,努力提升队伍建设的“软实力”,打造“实力工会”。

三、组织“多彩活动”,激基层工会活力。

建立和谐机关,活动是最好的交流形式和途径。组织好广大会员所盼、职能工作所需、工会自身所能的活动,基层工会责无旁贷。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既能使广大会员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满足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更能彰显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和活力,从而赢得会员的认可和支持,获得会员的信赖和拥护。

一是工会组织活动要做好结合文章。善用资源,巧用载体,借力于上级和本单位组织开展的政治学习教育和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发动广大会员积极投身“百千万先锋行动”、“三走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年”、“结对帮扶”、“转作风、守纪律、优服务、干实事”等主题教育,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发挥作用中寻找共同点和结合点,建功立业,争当先锋。今年我局结合“质量强市”推进工作,与衢州市总工会联合“开展衢州市职工质量创新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全市企业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开展“查找一项质量安全隐患、提一项质量创新合理化建议、解决一项质量创新难题、组织一次产量质量劳动竞赛、开展一次技能竞赛”为主题的活动。结合“五一”劳动节,我们在市局机关专题组织一次主题为“庆祝五一,展现技能”无纸化办公技能劳动竞赛活动,充分检验机关会员“工具下载、字符输入、排版设计、远程传输”的现代无纸化办公的操作能力,具有实用性强、竞争力强、操作性强的特点,深受机关工作会员的欢迎。

二是工会组织活动要奏好工会乐章。良好的机关职工文化能正确引领和有效推动机关和谐建设。基层工会要努力把会员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会员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会员评价作为第一选择,根据“经常、有度、量力而行”的原则,竭基层工会之所能,经常组织会员喜闻乐见、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活动,在工会这个大家庭中,让会员普遍满足精神文化之需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公益活动,以时代精神感召人,以学习创新培育人、以鼓励机制激励人、以组织活动凝聚人,寓教于乐,让机关基层工会充满朴实庄重、文明有序、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培养机关广大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进取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干部职工能力,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发挥干部职工作用,把会员的工作激情焕发出来,把会员的聪明才智激发出来,把会员的作用能力发挥出来,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服务功能和作用。

工会基层需求调研方案范文精选

按照高密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基层教育工会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的要求,现将学校工会工作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工会工作开展时,紧密围绕改革发展主题和创建和谐校园这个中心,以维护教职工根本利益为着力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重点,以推行校务公开为切入点,以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为结合点,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注重工会组织的优势,为全面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地发挥了工会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一、工会建设的基本情况:

态,以教学改革和发展为基本内容,有针对性开展好引导教育。二是做好走访、慰问工作,以温暖、关心、帮扶为内容,有重点地开展好个别教育。我们始终把出现紧急困难、特重大病困难的教教职工作为重点对象。对出现紧急困难、特重大病困难的教职工,及时走访、慰问,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使教职工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2、围绕中心,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这个中心,精心组织各项活动,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基本形式,是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最佳工作方法。工会各项活动的开展,既推动了学校“两个文明”建设任务的完成,又充分地展示出了工会组织的优势与作用。在精心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做好计划,做好宣传,做好指导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组织得力、成效显著。

一定要讨论,该有教职工代表参加的项目一定要参加,该有教职工代表参加考核的内容一定要参加考核,做到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部门的参与。这样比较好的保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维护了教职工的利益,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与凝聚力。

二、工会开展工作的基本情况:

1、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会与学校行政部门一起,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方针,路线,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和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参与学校《绩效考核方案》、《教职工全员聘任方案》、《师德建设活动月实施方案》、《干部教师读书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制定,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工会所出的合理建议全部被采纳。

2、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工作,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会积极协助学校进行学校内部管理和体制改革,对学校试行的方案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同时,在每年定期召开的教职工大会上,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生活,做教职员工的贴心人。我校教职工生病住院,工会派人前往慰问;我校教职工结婚、生育,工会都会送去一份祝福;利用节假日慰问退休和经济困难的教职工。真正把关心员工生活落到了实处。

三、存在的不足:

1、目前教职工思想情绪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有所变化。随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职工的思想十分活跃,特别是在当前物价涨幅较高,而收入并没有体现出来很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教职工的议论增多,埋怨情绪有所体现,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新的难点,党政组织压力巨大。

2、工会工作面临新挑战。如何处理好发挥教职工积极性与保护教职工积极性的关系,如何掌握新时期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成为新问题。

四、对加强工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各级工会干部的培训教育,增强他们做好工会工作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2、加强工会组织上下间的沟通。特别上级工会组织多到基层工会组织走一走、看一看,积极指导、帮助基层工会组织解决遇到的难点问题。

总之,学校工会工作的开展将涉及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广大教职工思想动态最直接的收集者,是处理好学校和谐健康发展强有力的桥梁和纽带,所以作为我们基层工会组织将在不断的学习和更加仔细的调研工作中努力提升和完善自己,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门店培训需求调研方案范文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从家庭中获得的零花钱也提高了很多,加上大学生本身对于“旅游”的喜好,促使校园旅游市场日渐活跃。但是,目前校园旅游并没有得到各大旅行社的重视,属于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所以,通过本次调查,寻找发展大学生旅游的发展途径。

二、调查目的:。

这些一直是旅游者最担心的问题,对于如何消除这些顾虑,进行调查,从而寻找解决方案,达到消除顾虑的目的。

三、调研方法:。

1.前期辅助性工作--探测性调研。

(1)焦点访谈:访谈前调查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列出调查所要了解的所有问题。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应把握着整个谈话的方向,能够准确筛选谈话并内容快速做好笔记以得到真实有效的调查结果。

2.正式工作--描述性调研。

问卷法:将问卷分为两类,一为大学期间去过旅游的.,二为暂未去过的,分别调查,比较了解二者差异。另外从中获得大学生旅游消费能力及旅游消费心理。

在完成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作等相关工作后,就可以开展具体的问卷调查了。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给各调查人员,统一选择中餐或晚餐后这段时间开始进行调查(因为此时学生们多刚呆在宿舍里,便于集中调查,能够给本次调查节约时间和成本)。

调查员在进入各宿舍时说明来意,简单介绍问卷。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调查员可以在当时收回问卷,也可以稍后收回(这有力于被调查者充分考虑,得出更真实有效的结果)。

四、调研对象及抽样方法:。

1.调研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2.抽样方法:分层随机抽样。

根据大学生各宿舍楼的不同层号进行分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合起来组成样本。

五、分析及预测技巧。

对调查数据分组统计后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地方法,具体为:

1、数据的集中趋势分析:。

(1)算术平均数。

(2)调和平均数。

(3)几何平均数。

(4)中位数。

(5)众数。

2、数据的离散程度分析。

(1)极差。

(2)平均差。

(3)标准差。

(4)离散系数。

3、数据统计图(表)。

4、交叉列表技术。

5、相关分析。

6、结合已有知识及深入思考进行判断最终得出结论。

六、时间和费用。

调研时间:

调查大致来说可分为准备、实施、研究、总结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界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

2、实施阶段:根据调研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由调研人员广泛地收集与调查活动有关的信息。

3、研究阶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

4、总结阶段:将调研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调研报告表述出来,并进行评估。按调研的实施程序,可分七个小项来对时间进行具体安排:

调研方案、问卷的设计(包括内容及外形…………1天。

实地访问阶段…………1天。

数据统计分析阶段…………3天。

调研报告撰写阶段…………1天。

调研经费预算:

问卷制作费:10元(100份左右)。

七、用途。

了解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消费能力、大学生旅游消费内容的喜好、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大学生旅游消费顾虑,寻找发展大学生旅游的发展途径。

外卖业务需求调研方案范文

北京快餐外卖行业市场日益增大,快餐外卖连锁公司也前景广大。外卖快餐行业之所以越来越发达,是因为市场需求愈渐加强。快餐速递为特征方便食品的市场空间很大,由于可推行_连锁店_并使之疾速增长,从而构成宏大市场无益安康的零食时机。

(1)市场细分人群:现阶段北京地区主要的外卖消费类型上细分,消费者。

2、市场情况介绍。

馆附近2公里写字楼配送。工作餐的时间性非常集中,在有限的2-3小时内,一个外送服务员能提供的就餐份数同一个在店服务员相比相差太大,创收远不如在店服务人员,然而人工成本却是一样的。

3、竞争者分析。

在北京地区外卖市场竞争方式中,按市场区别办法可将快餐业分为中式快餐外卖与西式快餐两类,其代表为:(1)西式:麦当劳、肯得基等;(2)中式:马兰拉面、丽华、各类中餐外卖等。从市场效劳形状区别方式看,可分为以店面运营加外买与外买上门效劳两种。现有的外卖大部运营形状是以店为重心运营方式,从快餐营业额与增长率观这一方式占相对少数,但增长率加快,市场竞争剧烈。按地区可划分为北京外卖、朝阳外卖快餐、国贸快餐外卖、soho现代城外卖、慈云寺外卖、四惠外卖等。

相比较而言,西式快餐外卖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餐品,搭配和较大的消费市场,对于偏爱西式快餐的消费者很有吸引力,客户粘度较强,对于一些知名中餐如拉面、小吃等则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但,整体而言,中式的快餐外卖更加丰富,餐品选择性较强,对于学生、白领群体来说是很好的选择,中餐的消费者基数更大。

需求调研报告

20xx以来,杭州楼市的走势主要分为2个阶段展开:1—5月是一个单边上扬的增长期,六城区一手成交量从1月的1344套飞升到5月的10058套。6—9月则是一个回落震荡期,其中6—8月一手成交量逐月下降,9月开始则出现反弹。第1阶段楼市的快速上涨建立在宽松的金融政策、税费政策和土地政策等方面。从第2阶段开始,政策微调和信贷收紧的力度逐步加大,从二套房贷收紧到公积金暂停差额贷款,以及银行补充资本金的要求,都反映出通过适度调控来降低金融风险的思路。

然而市场的热度并未就此减弱,从近期的新开楼盘的销售情况来看,大多数楼盘单日销售率都可达到八成,“日光盘”也颇为常见。与之相应的是一直处于低位的可售存量,目前六城区商品房存量不足1.2万套,而住宅更是在6000套以下。而令消费者感知更为深刻的便是价格的持续增长,进入三季度后,各个板块的价格持续上升的趋势似乎未见缓和的迹象。

市场趋势依旧,消费者的心态如何?带着这个问题,中原地产在本次房展会上组织开展了需求调研,一探个中究竟。

市场的最终趋势是供求双方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共同形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个合力会随着各个分力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而需求的变化是这些分力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心态决定行为,因此我们首先从需求心态入手,看一看这个构成最终行为决策的前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观展的目的来看,当前和未来会形成购买行为的客户比例占到81.2%,也就说超过八成的客户仍然会在当前走势下购房。我们与今年5月的需求结论比较发现,在5月份的房展会中,这部分客户的比例为七成。可以说,在楼市价格日益高企的趋势下,购房者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预期已经被完全确认,看涨情绪较高。

我们结合消费者对当前楼市的心态来看,目前继续持币观望的比例为42.5%,提高总价预算的占17.9%,降低购房面积的占21.3%,另择购房区域的占18.3%。持币观望与调整购买计划的比例大致是四六开。这部分持币观望的群体又分成两类,一类是被动观望型,这部分群体并非是真的不愿入市,而是在错过了上半年较佳入市时机,又被当前房价上涨所抛离的群体,由于错失了周期底部,又不甘在当下追高,因此继续观望。另一类是主动观望型,这部分群体对于房价高涨的可持续性抱有怀疑,认为周期性的高点已经到来,当下并不是适合的买房时机。在观望者之外的六成是行动者,这部分客户的购房意愿较为急迫,他们同样受到当下不断上涨的房价的困扰,但作法是通过调整自身来适应,如提高预算,减小面积,改变选择区域。

自08年杭州市政府出台24条意见以来,楼市的反应基本符合政策制定的初衷,成交量的同比大幅增长以及价格的上行都反映出这一系列政策的效果。然而随着09年年末的临近,交易环节税费补贴的截止日期已经越来越近。从需求的反映来看,63.9%的客户认为对自身有一定的影响,16.2%的客户认为影响很大,19.9%的客户认为无所谓。目前大多数客户的心态处于一个两难的选择当中,由于不能判断税费补贴政策是否有延期的可能,如果要赶在优惠期内购房,则必须在未来2个月内完成购房,如果明年再作购房打算,则很可能面对房价持续上涨,而税费优惠不再的窘境。但毕竟,能买到好房才是客户的核心需求,税费的优惠能激发需求,但停止后未必直接造成抑制作用。购房者主要的困境仍在于当下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下,选到好房的不容易。

在对未来楼市走势的判断上,当下的客户心态准确地诠释了当下市场继续火爆的原因。45.6%的购房者认为房价将持续上涨,21.3%认为将保持稳定,17.6%难以判断,15.5%认为将下跌。结合今年5月的情况来看,当时33.7%的人认为房价已经调整到位,34.7%的认为还有下调空间,31.6%难以判断。与5月相比,看跌的比例大幅降低。看涨的大幅上升。当预期成为一种主流倾向后,带来的就是行为的趋同,因此房价未来上升的预期十分强烈,而需求的分歧缩小也再度证明了这一趋势的必然。

房价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单边上扬的态势,以及信贷政策的宽松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共同构建了一个投资者所喜好的环境。在购房群体中,投资者一直较为活跃,从本届房展会的观展客户来看,频频出现外地投资者的身影。中原的需求调研结果来看,购房目的中有投资倾向的比例总和达到47.2%,其中纯投资的比例在25.1%,投资兼自住的在22.1%。而在今年的5月份,纯投资的比例为12.7%,投资兼自住的比例为16.2%,二者合计为28.9%。投资需求的持续升温是当下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自住需求方面,改善居住条件和婚房的需求是主流。在楼市交易的活跃期,改善性的需求往往在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的置换行为中体现,二手房市场持续活跃的态势也印证了这一特点。改善性的需求在今年二三季度中的释放比较明显,而婚房需求一直是市场上较为稳定的刚性需求。

在购房类型的选择上,普通住宅的比例占76.3%,别墅排屋类占10.5%,商铺、酒店式公寓和写字楼共占13.3%。杭州楼市的主要增长点一直都在住宅领域。同地段的住宅的价格往往都会高于写字楼的价格,且近年来高端住宅的发展非常快,大户型的高端公寓大有与别墅排屋类物业一较高低之趋势。

购房者在区域板块选择上的倾向与今年5月相比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政府规划明确,区域建设日新月异的板块都陆续进入一个需求持续增长的时期,如滨江区、九堡、城东、三墩、申花等。而拥有稀缺资源的板块,也因其独特的板块价值而被购房者所认同,如钱江新城、蒋村、西溪板块等。与之相应的是今年以来各个板块推出的土地成交地价相继创出新高,地价的上升迅速推高了购房者对同板块内房价的未来预期。曾经的主城边缘板块,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和提升其居住价值。在城市外扩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板块从价值洼地变成了价值高地,而不断涌入的购房者也为这些板块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具体房源的选择依据上,地段和交通的重要性依旧排在前列,占20%,而小区环境同样占20%,总价、停车和配套分别占14.4%、12.2%和11.2%。值得注意的是配套在本次调研中比例降到了第五位,而在5月份则高居第三位。位次的下降反映出了当前需求的一些特征,简单来看,对于投资性需求而言,当下配套的完善程度并不构成对其购买的直接影响,而对于自住需求而言,在选择主城周边的板块时,已经清楚了解到配套升级尚须时日的现况,但由于房价的持续上涨,这一问题的重要程度显然被置后了。而在5月前,房价处于回升期,投资比例不高,自住者的需求尚能从容地考虑,故而配套的重要程度尚能排在第三位。可以说,在价格持续上升的趋势下,价格之外的因素影响决策的作用被不同程度的削弱了,购房者的妥协事实上正反映了其心态的无奈。

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购房者在户型选择方面与5月期间比较类似,比例较高的仍是2房的户型,其中2室1厅1卫占31.5%,2室2厅1卫占23.4%。3房户型中,3室2厅2卫的比例最高,占14.7%。与5月相比,房价继续上涨,购房者的计划也须相应调整,2房户型属于家庭用房的基本配置,讲究的是经济性和实用性,对于首次置业者而言,2房的需求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改善性的需求而言,3房户型中的3室2厅2卫是舒适性住房的标准化体现,在功能和尺度方面都能满足舒适性的要求,因此这部分的户型所占比例是3房户型中最高的。

面积方面,由于9070政策的适度放宽,从供应面来说,开发的户型不再大量集中于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的设计限制有所放宽,使得供应的中小户型的格局有更多变化的余地。从需求方面来说,81—90平方米,91—100平方米以及101—120平方米的比例位居前三,分别为20.9%、18.6%、15.9%。户型反映的是功能空间上的需求,而面积往往是与总价预算紧密相关。总体来看,中小户型占主流的趋势并未发生变化,而各个面积段的比重差却下降了,这是供应和需求结构共同发生变化的结果。

价格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反映购房者自身承受力和未来预期的有效指标。对比5月的情况,我们发现随着房价的上涨,在单价承受方面也呈现出同步上扬的趋势。本次房展会上需求方对单价的可承受空间主要分为2段,一段在10001—15000元/平方米,占32.4%,另一段在8001—10000元/平方米,占29.7%。而在今年的5月,这2个区间的比例的位次正好相反的,前者占25.8%,后者占30.8%。可以说,在当下的市场形势下,各个区域内的楼盘售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二季度的单价预算在三季度末已经无法找到匹配的产品进行购买。同时,我们也注意到6000—8000元/平方米区间的比例从5月的26.3%下降到14.9%,低单价区间比例的缩小也是当下市场形势发生变化的有效佐证。

总价方面,主流需求集中在80—100万元,占25.6%,其次是100—120万元,占17.4%,再次是150—200万元,占14%。总价预算的分布形态基本符合单价和面积对应的逻辑结果。而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如此的总价预算才能基本匹配当下各个板块的楼盘供应价格。在这样的市场走势下,从需求面反映出来的是预算的同步上涨,事实上落实在群体内,我们会发现具体的客户对象一直在发生位移,而投资者的不断加入在成为新增需求的同时,也挤压了部分购房者的需求,在数据的背后,是消费群体种类的不断演变。

与5月的调查结果相比,首次置业的青年群体的比例有所减少,而有多次置业经历的中青年有所增多。反映在数据上虽然只是几个点的比例,但结合现场观察结果来看,是符合实际状况的。事实上,从近几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年龄分布和置业经历的区间段变化都比较有限,大致呈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态势。目前的财富积累方式,已经在局部领域跨越了年龄的限制,多元化的从业途径使得年轻群体在一定时间积累大量财富成为可能,而房地产本身所具有的类金融产品的投资属性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单纯将之作为居所,而是从产生收益的角度来对待。因此,背景分析的范围不能只局限于用家的角度,必须充分且完全的考虑投资者的视角,金融和地产炒家在未来楼市中产生的影响将更大,而这些都不是能以年龄和置业经历的划分而予以区别的。

从需求者的职业分布来看,城市群体的中坚力量,公司一般职员无疑会延续主流地位,其比例为22.1%。而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分别占14.5%和13.7%,而自由职业者的比例达到11.5%。这里的自由职业者事实上背景是非常多样的,但其共性也非常鲜明,就是具有比较敏锐的投资意识,无论在金融领域还是地产领域,当投资环境不错的时候,都会成为投入资金的力量之一。在未来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常规收入+投资理财将成为一个家庭非常普及的积累财富的方式,因此,一个家庭的收入高低将不完全地体现于其所从事的职业上,这也是分析购房者的背景时必须予以考虑的。

从家庭结构来看,单身的消费者比例占到32.8%,其次是父母带未成年小孩占19.9%,再次是新婚夫妇占15%。本次调研所形成的序列和5月相比基本一致,其中刚性需求比例较高的群体往往在这三类,随着自身境遇的不断变化,买房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从无房到有房,从小房到大房,从旧房到新房,在这一过程释放出的需求正是推动房地产发展的有生力量。

从居住现状来看,租房的比例为39.8%,自有公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分别是24.8%和27.6%,在自有住房中,有相当一部分事实上是与父母同住,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真正的有房阶层。租房群体和无房群体在未来随着自身条件的改变,必将陆续成为有房群体,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身资金积累和市场供应的匹配,这部分需求具有庞大的基数,是值得广为关注的。

从客群的来源来看,主要还是在杭州居住、从业的购房者,其中以住在城西和城北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23.6%和19。3%。这两块区域是新老小区比较集中的板块,在租赁和买卖市场上都是相对活跃的板块。因此,这里集中了大量的租房群体和待改善的置业群体。此外,来自省内其他地区的客群比例有7.4%,较5月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杭州周边的几个板块,来自省内的客群事实上在本次房展会上较为活跃,各大楼盘展位都有其身影。

本次房展会,一部分购房者的心态是矛盾的,既担心房价持续上涨所导致的继续被动的局面,又不甘心今年以来错过房价低谷的现实。另一部分购房者主动调整了自身心态和购房计划,量力而为。当然还有投资群体继续着博取市场收益的机会。楼市未来继续上行的几率非常大,由于投资比例的上升,未来的成交量波动的幅度可能也会加大,对于购房者而言,仍然需要明确自身所求,量力而为。

需求调研报告

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发出了《关于发展现代物流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近年来虽有较大改善,但仍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应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特别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另外,发展配送中心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配送中心是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流通领域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途径,建立高效低耗、通畅可调控的配送体系,正是构筑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

通过发展配送中心,加快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促进工业项目的开发,促进国家资源的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各方面的社会就业;同时也为大量闲置设备设施投人生产提供了市场需求。

当前,物资企业要想尽快摆脱困境,唯一的途径就采取国际通行的流通方式,积极发展配送中心。通过发展配送中心,改善企业的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营销方式,使企业在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综合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物流园区是物流配送中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物流园区是整个物流配送中心的缩影,也是整个地区物流活动的心脏。在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史中,日本、德国是物流园区发展较快的国家,出现了像不来梅、东京等物流园区典范。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国家的物流园区的发展与经验。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1965年至今已在全国22个城市中建成了20多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同时也形成了多个物流配送中心。在日本的东京、阪神和京都三大经济圈中,其物流总量占日本全国物流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44%以上,其中东京为疏解市区的交通压力,由政府组织在城市外环路旁规划建设了4个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园区,形成了这个经济发展地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各级物流园区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不仅对日本经济发挥了支持作用,使日本能够充当东亚经济的生产总值中枢,还优化了该地区的物流结构,繁荣和完善了市场体系,提高城市经济档次,并带动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税收。

在欧洲物流园区的发展只有十几年,但是却极大促进了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而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尤其具有代表性。

德国政府从1980年开始建设物流园区,规划到20xx年在全国建立30-40个物流园区,如今己有20多个投入使用,其中不来梅港口物流配送中心占200万平方米,也是德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国外有关资料,1998年德国物流市场总值近400亿美元,占全欧洲物流市场总值的28%。在1999年度的欧洲大物流服务供应商排名中,德国占近半数。

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具有典型的欧洲特色,即较为注重物流运作组织与管理的合理性与先进性,重视物流服务企业与接受服务的目标企业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较为注重系统效率。德国物流园区建设由联邦政府统一规划,由州政府负责按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物流园区的场地向物流企业出租,承租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建设相应的库、场,配置相关的设施设备。德国政府将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与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等统筹考虑,在广泛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和日本一样,德国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各种信息化、自动化、电子化的设施和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和加强了物流园区的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明显滞后。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

根据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xx年的248人上升到20xx年的395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147人。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xx年的16%上升到20xx年的37%,上升了21个百分比。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根据国内外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后,找出制约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具体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具体原因以及制约我国配送中心物流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我国配送中心发展的策略及思路。

本课题要从物流的相关理论出发,论述现代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配送中心的相关内涵,分析配送中心产生的理论基础,提出配送中心运作的要点,对配送中心基本类型进行划分并且阐述。通过对配送中心发展现状的分析,要揭示我国配送中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需要学习的经验,探讨我国配送中心发展的根本和成功的关键点,再对配送中心的经营战略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本课题中会试着对我国发展配送中心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进行盘点,分析我国配送中心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物流观念比较落后、物流人才缺乏、物流增值服务薄弱、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低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配送中心发展中问题的对策,如实行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实施人才战略等对策,以促进我国配送中心健康、快速地发展。

文献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就是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课题的科学认识。从收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信息资料,对所获资料做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分类编排加工。帮助了解课题的意义和地位,了解此前别人已做了哪些工作,达到了什么水平,从别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获得启示,帮助自己开展研究,并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提供论据和支持,或者根据已被公认是正确的结论修正自己的认识。

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本报告是把国内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情况比较,对比其异同,以把握课题,探索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方向。吸取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并提出改进意见。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所调查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本课题利用网上资源,对某些省市及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中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

需求调研报告

本文探讨分析了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为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缩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积极深入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1.调研内容。

(1)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

(2)调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规格内涵的介定情况。

2.调研方法:

调研组以座谈、数据统计、下发问卷等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及比例、专业人才比例、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学历结构和比例分析。根据对某大型国有企业17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其学历结构。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职业学校学生除了能从事该企业基本组装等工种外,在专业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技能等级及对应的比例分析。根据对1700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知人员根据从事的岗位不同,其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两种。

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三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占21%,中级占46%,初级占22%,无技术资格占11%。企业技术工人持有五个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如下,初级以下占72%、中级占14%、高级占10%、技师占3%、高级技师占1%,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布。目前企业的技术工人中,技术等级比例不够合理,初级及以下比例过大。

3.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与专业工种分析。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要不断更新、不断升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切促使企业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但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急需专业工种有机械加工、农药化工、仪器仪表、锅炉、铸造、焊接、食品加工、话务员和营业员等,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1.企业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调查显示我市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初、中、高排列为74:16:10,按照国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无证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2%。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职业学校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办学空间,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导致学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与就业两大难。而企业却因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自身发展,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改革上进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调查企业中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说不出我市各职业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1.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大力加强校企专业对接。学校要坚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吻合。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力求做到“设置一个专业,培养一类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积极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培训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按企业需求实现校企联合,松散型、紧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质、重技能的劳动者,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以就业为导向,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塑造学生职业形象的基础,以公益劳动为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突破点,缩短毕业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使毕业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3.加强职业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自身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锻炼,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亲身参加生产劳动,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提高对教学的指导性。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深入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按企业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定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适应新型职业学校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培养企业需求的优质人才。

需求调研报告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在对08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

需求调研报告

本文探讨分析了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为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缩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积极深入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1.调研内容。(1)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2)调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规格内涵的介定情况。

2.调研方法:调研组以座谈、数据统计、下发问卷等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及比例、专业人才比例、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学历结构和比例分析。根据对某大型国有企业17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其学历结构。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职业学校学生除了能从事该企业基本组装等工种外,在专业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技能等级及对应的比例分析。根据对1700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知人员根据从事的岗位不同,其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两种。

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三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占21%,中级占46%,初级占22%,无技术资格占11%。企业技术工人持有五个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如下,初级以下占72%、中级占14%、高级占10%、技师占3%、高级技师占1%,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布。目前企业的技术工人中,技术等级比例不够合理,初级及以下比例过大。

3.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与专业工种分析。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要不断更新、不断升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切促使企业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但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急需专业工种有机械加工、农药化工、仪器仪表、锅炉、铸造、焊接、食品加工、话务员和营业员等,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1.企业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调查显示我市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初、中、高排列为74:16:10,按照国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无证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2%。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职业学校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办学空间,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导致学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与就业两大难。而企业却因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自身发展,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改革上进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调查企业中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说不出我市各职业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1.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大力加强校企专业对接。学校要坚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吻合。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力求做到“设置一个专业,培养一类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积极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培训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按企业需求实现校企联合,松散型、紧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质、重技能的劳动者,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以就业为导向,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塑造学生职业形象的基础,以公益劳动为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突破点,缩短毕业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使毕业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3.加强职业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自身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锻炼,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亲身参加生产劳动,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提高对教学的指导性。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深入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按企业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定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适应新型职业学校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培养企业需求的优质人才。

需求调研报告

社区信息化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思想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部分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发展社区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还认识不够。有些领导干部对社区信息化的基本功能还模糊不清;有些部门和单位还存在着“等等看”的思想;社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投入,部分地区、部门领导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是在困难面前止步不前,只强调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等客观制约条件,影响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协调。

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作战,局面较为混乱。例如,一些委办局等职能部门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开发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而且封闭管理和运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些地区公安、民政、劳动、计生、卫生等各个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也各自开发了相应的业务软件派发到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包括劳动人口信息系统、城市低保信息应用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育龄妇女管理系统、计生科技服务系统等。仅民政业务就有几套网络系统:民政资金信息系统、地名信息网、社区服务管理系统、低保管理系统等,同样的一批居民基本情况,在不同的部门建的系统中多次出现。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严重浪费,而且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

3.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标准。

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统一标准有利于各地系统间的融合贯通。建议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使社区信息化做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4.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

社区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财政给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投入的资金没有实现统筹使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投入资金未能发挥更大作用。投入不足在中西部地区尤其突出,如内蒙古自治区,全区2499个社区居委会,只有1566个安装了电话,788个社区有电脑(其中有些电脑是单位淘汰下来,基本不能使用)。

5.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

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老百姓真切感到实用好用、便利实惠。这就要求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群众变化的需要。但目前看,宽带入户的建设,即高速“路”的建设已基本完成,网站、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和数据库采集、制作与维护,即高速“车”的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

6.人才短缺。

社区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网络管理、系统安全、软件编程的专业高级人员,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网络应用知识的一般工作人员。目前,很多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连计算机基本知识都不懂,同时又缺乏适应社区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阻碍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三、智慧社区需求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步伐,城市社区的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城市社区服务需求的呼吁越来越高,其中包括文化教育的需求,经济建设的需求,医疗卫生的需求,安全保障的需求,基础设施完善的需求及老年群体的需求等一系列。在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要求提高的时候,城市社区组织及相关机构如何最大的满足居民的需求成为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中国社会大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社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城市社区中满足居民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满足了居民各方面的需求才能促进社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居民根据自身情况对于社区的需求又各不相同,在此主要分析居民对于社区的服务需求。社会的发展使居民对于社区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社区需求是因人而异的,居民的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社区需求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民族风俗习惯、家庭结构、居住条件等因素,总之,提供社区服务就要了解这些需求、差异,同时还要认识到这些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

1.城市社区医疗卫生完善的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居高不下、非传染性慢性病增多等一系列的医学难题,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寻找适当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已成为新时期全球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民生与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代人热切关注的焦点,而社区医疗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不仅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场所,还是关系到保障人民利益,增进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社区建设方面。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服务目标定位不明确,服务对象边缘化。二是现行组织管理体系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淡化,“六位一体”的功能发展很不平衡。三是社区卫生服务观念与服务方式相对落后。四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现代管理制度,活力不足,效率不高。所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

2.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

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社区文化工作对提升一个社区的品位和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内在要求,也是社区居民提升自身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利于居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区文化是文化在城市居民内的反映,是文化的一个分支。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全面推进,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和文化建设的着重点自然过渡到社区中来,由此社区文化将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当社区整体的文化达到现代化水平时,生活在社区内的个体才有可能真正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也只有千千万万个社区的文化有较大的提高后,全社会的文化才能真正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人的而全面的发展至关重要。

3.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人口逐年增加,与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功能不健全,服务水平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社区中的基础设施越来越满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及落伍,例如超市,图书室,停车场,户外活动器材等的不完善。造成设施缺乏的原因有许多,如政府人力物力财力负担过重,社区相关人员的缺乏等。为了社区更好的发展我们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加大社区建设的投入,落实无固定办公场所居委会的办公室、服务场所,同时落实所需的用地、配套设施和活动用房,建设适合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需求的社区活动场所,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4.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生活需求。

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和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家庭在老年人的养老过程中还发挥着主导作用,家庭养老仍是目前城市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但由于现代家庭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具有其独特的人力、物力和区域优势,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便日渐成为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不同的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养老意愿和养老需求,切实从老年人的需要出发,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样性的居家养老服务是社区为养老服务事业的重点。

城市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主要包括物质生活需求、日常生活料理需求、健康保健需求和精神及文化生活需求。老年群体的需求满足与养老方式直接相关,以往他们的各种需求都是从家庭中获得的。虽然社会化养老作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就中国目前的实际发展水平看,由于受到社会保障、社区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全部需求,社会化养老完全替代家庭养老的条件还远未成熟。社会化养老,尤其是为老年群体提供生活服务和照顾,最终是由社区来具体实现的。社区养老能力主要包括: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医疗健康保障服务、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组织保证、社区养老环境。对老年人来说,社区是他们晚年生活最主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老年群体对于社区的依赖、亲近和需要日渐增多。因此,加强社区养老能力建设也是现代城市社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5.城市社区治安管理的需求。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切实搞好社区治安工作。只有社区和谐了才有社会的和谐。良好的社区治安有利于促进居住安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提升社区乃至城市品位,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基本条件。而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多,楼房逐渐取代了平房,人们都住进一幢幢的单元楼,城市社区建设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多,社会成分复杂,人际关系淡化,邻居间互帮互助、团结一家的特点减弱,给某些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犯罪机会。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犯罪在类型上的特点表现为以侵占财产为目的财产犯罪,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居首位,约占80左右,而且侵犯人身权利的伤害以及卖淫嫖娼等性犯罪日益增多。因此,社区治安“久治不安”和社区违法犯罪“常打不息”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顽症。城市社区要正常稳定地发展,首要的标准是安全,治安搞不好,群众就没有安全感,因而其他任何建设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以治安为突破口,加上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搞好公益福利,才能将城市社区搞好。

以上几方面只是城市社区需求的一部分,当然还有许多像经济建设需求,健康教育需求,公共交通需求,娱乐需求,家庭事务处理需求等等。面对这么多的社区需求不仅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社区居民的,搞好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来共同完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