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品文化(专业12篇)

时间:2023-12-08 16:24:21 作者:书香墨

优秀作文是对传统文化和创新思维的结合,它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接下来,我将向大家分享一些获得优秀作文的关键要素和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书法作文

我爱书法,不仅爱它的结构,还爱它的外形,意境。甲骨文,金文……这些象形文字的演变,是一种希望,是中华文明永久传承的希望;是一种寄托,寄托着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积极向上的精神。

我喜欢他们的结构。我有时看到花体的英文,会对它甚是喜爱,那用钢笔巧妙拼凑的美丽曲线,实在令人对其赞叹不已。但是,这些英文始终是由一个个字母构成,单看一个字时,只会因为其形式的优美而喜爱,不会想到更深远的意境。而汉字却不同了,看以前的古文时,就算从未接触,也可以根据其意境将其含义猜个八九不离十。那是一种汉字中的意境,意境中的诗,诗中的山水画。看看用毛笔写的“一”字吧,要是仔细看看“书圣”王羲之的“一”,你就会发现那不同寻常的美。毛笔轻轻一顿,收笔一提,就造就了如此美丽的汉字。它的结构单一它的结构单一,就是简简单单的一横为何给人一种用千言万语都无法描绘出来的感觉呢?似乎无法将其强硬地安在一个形容词之上。这就是中国书法,这就是它的强大魅力!

我还爱它们的外形,意境。你看,那简简单单的笔画,是那么优雅,细腻,又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般的壮阔。简单的汉字在书法家们灵活的笔下行云流水,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似一汪清泉从山涧流下,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当我用眼睛仔细的欣赏这字时,仿佛被这小小的字带到了一个奇异而美丽的地方,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一般闲适;有“更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般的不舍;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般的孤寂……一个小小的汉字,竟有如此深远的意境。这,就是中国书法,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强大魅力!

现代化的风謿洗去了糟粕,但也在侵蚀着中华文化的精华。朋友,也许你已经很少写字,更不用说写毛笔字了,也许你经常用手敲击着骨干的键盘,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不妨去看看名家的书法,再亲手临摹一下,你一定会重新热爱汉字”体会到中国书法的魅力。让我们从新拾起蒙尘的笔,一同书写中华文明的美丽画卷吧!

书法与国画。

林语堂书法观。

书法征集启事。

学习书法总结。

书法展览贺信。

小学书法教育论文。

书法比赛报道稿。

书法讲座报道稿。

书法专业开题报告。

范文化书法家

8)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唐.李世民《指意》。

9)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翰林粹语》。

11)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有墨气而有活泼之致。清.丁皋《写真秘诀》。

12)盖法高于意则用法,意高于法则用意,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清.刘熙载《艺概》。

15)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翰林粹语》。

16)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8)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明.懂其昌《画禅随笔》。

19)学术通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范文化书法家

4)刚劲忌野,清劲忌薄。清.梁献《评书贴》。

6)所谓老者,结构精密,体裁高古,岩曲耸峰,旌旗列阵是也。所谓少者,气体充和,标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是也。老而不少虽古拙峻伟,而鲜丰貌秀丽之容。少而不老,虽婉畅纤妍,而乏沉重典实之意。

7)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资颜。明.项穆《书法雅言》。

8)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丽则倚糜而清遒。唐.欧阳询《用笔论》。

11)六.结体章法辩正安排。

12)结字疏密须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

13)字体有整齐,有参差。整齐,取正应也;参差,取反应也。清.刘熙载《艺概》。

18)欲学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0)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虞世南《笔髓论》。

文化与书法

文化与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和相互滋养。在学习和探索书法的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了文化对于书法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了许多心灵上的力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展开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和了解文化背景对于书法的学习至关重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深深烙印着中国文化的印记。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书法,就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只有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给我们的书法作品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书法是一种与心灵交流的艺术表达方式。书法是通过笔墨纸砚来表达心灵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书法家全身心地投入,协调身心,以达到笔墨意境的最佳表达。在我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书法对心境的要求。当我专注于每一笔每一划的时候,我的心灵也随之进入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状态。书法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正是这种内心的表达。

再次,书法是一个信仰与修身的过程。书法的练习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严格的纪律,这对我们的意志品质和修身养性有着极大的考验。书法追求的是笔墨的神韵和书家的个人情操,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修正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坚持书法的练习会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耐心。同时,书法还是一种心灵的寄托,通过书写来舒缓压力和平衡情绪。在繁忙的生活中,书法给我提供了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机会。

最后,书法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交流价值。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艺术形式,书法不仅仅是用来欣赏和展示的,它还能跨越国界和语言的障碍。在国际交流中,书法作为一种通用的艺术表达形式,能够让观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能通过书法与其他国家的书法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综上所述,文化与书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相互滋养。通过学习和探索书法,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对于书法的重要性,并从中感受到了心灵上的力量。了解文化背景、与心灵交流、信仰与修身、影响力和交流价值,这些方面使我对于文化与书法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我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朱子文化书信作文朱子文化书法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在一次公交车上我就看到这样一番情景:那是一个早上,一位同学正坐在一个座位上。这时,上来了提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因四周无座位,他只好站着。小同学见到了这个情景,就连忙上前扶住老爷爷,让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人说:“还是你自己坐吧,我站一站没有什么关系。”小同学诚恳地说:“不,你年纪大,站着不方便,还是您坐着吧!“您坐吧!”……老爷爷和小同学一直互相让座,旁边的人的人看了就称赞这位小男孩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时有人站了起来:“小弟弟,你坐下,还是让他坐我的座位吧!”只听小同学恳切地说:“朱熹爷爷教育我们要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我要听朱熹爷爷的教导啊!”车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朱熹爷爷,您的敬老爱幼的精神,正在默默地感染着我们后一辈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小时候刻苦攻读的故事已在我们脑海里深深生根,您小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的话语,我们已牢记在心中。现在我们成千上万的学子正在以您为榜样,刻苦攻读着。我家正同尤溪县的最高学府——一中比邻,我每天都能见到这样的情景。

凌晨,天微微亮时,一中的教室里就亮起了无数盏灯,亮得如同白昼,住校的学生们都来到班级晨读;深夜,他们还在翻阅着各种资料,在学海横渡,在书山攀登。正因为这样,仅只一中这所学校,每年就有一千多名学生考上本科。今年,一中学子罗宏晟取得了661分的高分,成为了省文科状元,顺利的考取了人所向往的名牌大学——北京大学。

朱熹爷爷,您的勤奋好学的品质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尤溪的学子,真是“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四岁时的一句话:“天之上是何物?”使您的父亲惊奇,更惊动了我们后人。

天之上到底为何物?人类抱着探索天上高奥密的决心,不断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的航天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三号”,从“神舟一号”到“神州六号”,为我们中华儿女实现穿越太空的梦想铺平了道路。朱熹爷爷,您知道了吧,今年十月,我们的“嫦娥一号”奔月卫星发射成功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又一次地实现了!您一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您心中的困惑,如今会得到满意的回答了。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您从小的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从中得益非浅。

朱熹爷爷,您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会记住:穷里致知是源,反躬践实更是源。真正地把您的叮嘱牢记心间,从小立志,学会读书,学会做人。

朱子文化书信作文朱子文化书法

朱熹爷爷,您的勤奋好学的品质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尤溪的学子,真是“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四岁时的一句话:“天之上是何物?”使您的父亲惊奇,更惊动了我们后人。

天之上到底为何物?人类抱着探索天上高奥密的决心,不断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的航天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三号”,从“神舟一号”到“神州六号”,为我们中华儿女实现穿越太空的梦想铺平了道路。朱熹爷爷,您知道了吧,今年十月,我们的“嫦娥一号”奔月卫星发射成功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又一次地实现了!您一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您心中的困惑,如今会得到满意的回答了。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您从小的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从中得益非浅。

朱熹爷爷,您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会记住:穷里致知是源,反躬践实更是源。真正地把您的叮嘱牢记心间,从小立志,学会读书,学会做人。

文化书法心得体会

文化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它不仅是一种美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修养和内心品味的表现。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文化书法一直是我喜爱的领域,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社会和心灵的美妙互动,也启发了我对文化的认知和书法技巧的掌握。在此分享我的文化书法心得体会,希望与同好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第二段:文化素养。

文化书法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方式,它涵盖了人类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悟。我喜欢画静物,因为它能从平静的生活中描绘出幸福与美好。同时,静物画也体现了我对于自然万物珍贵的态度。在此,文化的素养成为了必要的表现基础。我热爱多读书,不断学习古代的诗文和传统文化,通过领悟、理解和感悟这些文化元素,使我在书法中深入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第三段:书法技艺。

文化书法的技艺需要通过长期刻苦学习和勤奋练习来掌握。字帖练习、笔画练习等等成为了我学习初期的主要内容。书法过程中,需要遵从规范化的字形和用笔方式,这时技术和技巧便成为了关键因素。颜料、砚台等都需要精心选择,保证画出的作品达到最好的效果。书法作品的成败,取决于自己的技艺和对于文化内涵的情感理解能力。

第四段:心灵力量。

文化书法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书写不仅是想象力的表现,更是心灵的力量释放。每次开始作品时,我都会沉静下来,专注于作品的表现方式,体味每一笔每一划,通过艺术感悟能够放下焦虑和悲伤,使内心平静。同时在内心深处,也产生了一种喜悦,一种快乐的心情。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地推动我深入地探究文化书法的内涵和外在的表现。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文化书法是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享受书写的过程和呈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世界的深度。通过技艺的不断提高,我不仅深入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更为坚定了自己对于文化书法深入学习和探究的决心。我相信,在不断学习与探究中,自己必将成为一位真正的文化书法爱好者。

敦煌文化书法心得体会

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敦煌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之一,敦煌文化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的艺术爱好者。在我与敦煌文化书法的接触中,不仅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还从中领悟到许多对待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敦煌文化书法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敦煌文化书法以其独特的线条、墨色和构图风格,展现了浓厚的西域文化氛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敦煌艺术中所使用的特殊笔法和构图手法,如变幅、回头、横豪、弯转、挑勾等,在书法作品上展现出独特的韵味。这些特点使得敦煌文化书法与其他地域的书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独具一格。

其次,敦煌文化书法给我带来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敦煌文化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使人有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例如,在敦煌文化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表现人生百态和社会风貌的作品,如《晓风残月》、《陶渊明诗》等。这些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再次,敦煌文化书法给我启示了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方法。敦煌文化书法作品需要艺术家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这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充分投入并付出努力,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工作成果。同时,敦煌文化书法也倡导艺术家在创作中保持专注和专一,将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这种专注和专一的态度让我明白了只有全身心地专注于工作,才能获得最佳的创作效果。

最后,敦煌文化书法还让我体会到了艺术之美的无穷魅力。敦煌文化书法作品的艺术之美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景,令人陶醉其中。这种美丽不仅来自于作品中的线条、墨色和构图等方面,更来自于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和艺术情感。在我与敦煌文化书法的接触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美丽之处,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艺术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

总之,敦煌文化书法给我带来了许多独特的感悟和心得体会。通过欣赏和学习敦煌文化书法,我不仅能够体味到其中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够从中感受到对生活、对工作和对艺术本身的独特理解和领悟。这种体验和感受将继续激励我更加热爱艺术,更加努力地追求艺术的完美与卓越。

文化与书法

第一段:引言(200字)。

文化与书法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在我心中一直都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一个爱好书法的人,我一直提倡书法是一种表达自我的艺术形式,同时它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学习和实践书法,我深刻地意识到文化与书法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其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几段中,我将分享我在文化与书法探索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文化的背景(200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魂魄,也是一个人的根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书法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字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通过书法,人们可以感受到五千年文化积淀所带来的独特气息,领悟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进而,书法也可以被看作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途径,让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得以延续。

第三段:书法的魅力(200字)。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许多独特的魅力。首先,书法能够增强人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汉字结构的研究和对字形的塑造,书法可以培养人们对美感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其次,书法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而让我们的情绪平静下来,心境得以提升。最后,书法也有助于培养人的耐心和毅力。毫厘之间的差距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断地修炼,这样才能在书法上取得进步。

第四段:书法对修养的影响(200字)。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养的表现。通过书法的修习,可以增加人的修养和内涵。首先,书法能够培养人的团结合作意识。通过参加书法社群或者与他人切磋书法,我们可以学会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其次,书法还可以培养人的节制和谦虚品质。在书法上,我们需要尽量避免纸上谈兵,而是要坚持实践和练习,不断反思自身的不足,并虚心接纳他人的建议。最后,书法也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书法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这让我们体会到一种专注和自省的境界,而这种境界也将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认知。

第五段:结语(200字)。

在我看来,文化与书法是不可分割的。书法承载着文化的历史记忆,而文化也赋予了书法越发丰富的内涵。通过学习书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和博大精深。同时,书法也对我的个人成长和修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相信,通过书法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将能够传递出更多的文化内涵,也能够使我们的个人修养更加全面。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书法的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书法与中国文化论文

钱穆先生曾专门写了《理学与艺术》长文,对理学影响艺术(主要论画)作了深刻的阐述。虽不少精思,启迪后学,但对书法评价阙如,实在遗憾。今从书法与理学角度析之,以补其缺。

每一个时代的美学思潮都来自哲学思想,而书论必然受到主流思潮的影响。三教合一对中国书法的渗透,奠定了中国书法美学思维的高度。儒家的文质彬彬,里仁之美,至大至刚;道家的大朴不雕,天地大美,玄淡清远;佛禅之空灵圆融,即心是佛,心法为上等,无疑左右着书法创作。只有到了宋代,文化转型带来了巨大的观念更新,历史进入到近古时代,书法也出现了变化。在书学思想中,典型的是“理学书论”的出现,影响相当深远。尽管许多学者深挖中国艺术精神的实质,高言是创变、阳刚等,实际上忽略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特殊性――致中和的书论思想方为主流。徐复观说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应该限定在宋元明清,内倾性奠定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这个时期在书法上,最典型的是“理学书论”的盛行,它是为理学文化之分支。理学文化是理学影响圈与书论所发生的种种关系的总和。宋代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儒学的思辨化,作为宋学核心的.理学家涉足书坛而形成了理学书论,起点甚高。(参考吕总《宋代理学文艺论纲》)。

一、理学书论对文艺的影响。

自宋以来,融合三教而归宗儒学的理学,史称新儒学,有着包容多种学术思想而统一于儒家的气度,改造了原始儒学的思维结构。儒家为经学之丰流代表,其中以理学影响最大,宋元明清直到现在,虽然内部分化主要为道学、心学之异,也包括蜀学、洛学、闽学、关学、濂学、新学之争,最后都集中体现在程朱、陆王之论战中。尽管对“宋学”“汉学”之争各不相让,但经学作为主流文化,已经深刻地烙入书法理论与创作实践中。理学最大的思维特点是“外透天道,内彻心性”,即天人合一。自宋至清,可以说主流书论是理学书论(有专文论述)。理学对待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修身层面上,强调“敬”“反省”“涵养”“持养”的妙用,主张“艺道一体”。“涵养德性”是理学家共同之追求。子思《中庸》已提出“德为圣人”命题。程颢进一步提出:“德性者,言性之可贵,与言性善,其实一也。”实际就是“性即理”也。程颐则曰:“性禀于天,才禀于气”。养气修心如对至尊即对天理。钟人杰《性理会通》载:“程子曰: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这可以看出以书体道之典范。

(二)在文道关系上,或主张“文从道中流出”,或言“艺道双进”,或言“道重艺轻”。理学家认为:“和顺积于中,英华发于外。”认为学养的作用明显。但多数认为“道重器轻”,把文艺都视为“形而下”的东西。程颢认为:“文必贯道”“器必贯道”。

(三)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心性”,力主“性灵”――性情与灵机的结合。强调“内外交相养”,从心性与天道两方面结合看问题。程子认为:“心通乎道”;朱子的“心统性情”说最为典型。心中未发则为“性”,无善恶;既发出来则为“情”,有善恶。最后还得回归“天”乃为“性灵”。

(四)在审美功用上,倡导“天趣”与“人功”的结合,最终追求“天人合一”。强调“格物致知”“格物穷理”,尤其重视“天成”“天全”“天放”“天德”等内容,所谓“尽性以知天”。

(五)在审美风格上,主张“沉潜敦厚”,“从容中道”,有圣贤气象为贵。也喜欢平正端庄,反对欹侧放荡。朱熹对苏东坡、米南宫的责难如“把字写坏了”,过分批评其夸张姿态,但有时又肯定其“英风逸气”。

(六)在艺术品格上,强调人品对艺品的作用,“书关德性”,“人品即艺品”。这是理学家追求“孔颜乐处”、仰慕“圣贤气象”、培养“浩然之气”的具体表现。而文艺之功用必须体现“圣贤气象”,体现一种超然、博大、刚正的人格,是宋儒普遍的共识。

理学家的文艺观有时前后矛盾,这是因为他们自身兼有道学家和文艺家两重身份的原因。

(七)思维上的“物必有对论”所开创的辩证精神。从《易》开始的“阴阳之道”“相摩相荡”到邵雍的“一分为二”命题,二程《遗书》的“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体现出宋学的理性精神与辩证法思想。

二、理学书论的巨大影响及特点。

自宋而后,尤其是南宋,理学逐级对书法的渗透,日见明显。元代统治者将朱子著作提升为考试标本,学术与政治结合,其影响至为巨大。明代更官方修著《性理大全》,以程朱之学作为取仕依据,清代统治者也注意理学的治世作用,偏于调和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重视心法。所谓“书为心画”,既重视古法,更重视心法。元代郝经提出了“书法即心法”的命题。明代相穆《书法雅言》特重“心相”之说。清刘熙载《艺概?书概》提出了“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本于心行”之说。他由此提出“书为心学”之说。都丰富了“书为心画”之内涵。

(二)重视“静”“敬”的蒙养工夫,强调“养气说”。文徵明写字态度“非要字好,直此是敬”。董迪《广川书跋》云:“夫君子养心,必气和而在,物无累之,则浩浩搏天之外而若无所碍也。”黄庭坚《跋牛头心铭》亦云“学必以治心养性为本”,所谓“尽心性之蕴”,自成道种。刘熙载《游艺约言》提出:“不论书画、文章,须以无欲而静为主。”

(三)强调“胸次”,以积学和游览来开拓心胸,以雅去俗,神明而化之。如董《广川书跋》所谓“胸中磊落,自成丘壑”。钱穆先生《理学与艺术》认为:“宋代人论画,重人品心胸,又深涉性理,乃亦知重日常人生之修养。”其实,宋人论书亦然。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所以张之屏《书法真诠》队为书法之美在二者:一曰气象,一曰风采。这都与书家心胸有关。

(四)重视“韵胜”之书。倡导“逸”格,从审美到人生都追求“逸”的态度。书观“气象”。书法涵蕴人之德性。书之韵在不俗,在远离尘俗。如李祖年《翰墨丛谈》所谓:“笔墨之道,以之陶写性情;着得一点尘俗,便不佳矣。”刘熙载《游艺约言》提出“人尚本色”,指出“劲气、坚骨、深情、雅韵四者,诗文书画不可缺一”。(五)强调方法上的“妙悟”,体现为“心通”说。书理与禅理相通,贵在“参详”“顿悟”。王维云:“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朱长文《续书断》所谓:“天下之事不心通而强以为之,未有能至焉者也。”黄山谷认为“学书如学禅”,必须参悟。

(六)强调步骤上的“技进于道”。或言“道进乎技”。如苏东坡评秦少游书“技道双进”。朱长文《续书谱》云:“书之至者,妙与道参,技艺云乎战。”南宋刘克庄认为“艺不习则不工”等,都要求“技与道俱”,不可只停留在技法层面。

(七)学书原则上先在“明理”,然后“达意”。有常形有常理,理得而法正,法正则意新。张怀《画苑补益》曰:“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刘熙载《艺概?书概》认为:“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便是明书理取近道也。

(八)书法欣赏在“神会”,不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谈》所谓:“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欣赏艺术唯求“畅神”而已。张怀《书议》《书断》等系列书论中所谓“一字见心”,“以风神气骨为上”,便是的论。

(九)重视学问对于书法的作用。晋人提出了“积学以致远”。东坡提出“读书万卷始通神”。黄山谷诗云:“书是人间真富贵。”钱穆先牛说:“内基于性,外资于学,务学以开其性;理学家之精修道德,与画家之沉潜于艺术者,同条共贯,事非有异。”钱先生应该知道,书家何尝不是如此。

(十)重视“天趣”,主张“以人复天”,强调“天机自然”。所谓“得自天机,出于灵府”。(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明代屠龙云:“人能以画寓意,胸中便生景象,闭端妙合天趣。若不以天生活泼为法,徒窃纸上形似,终为俗品。”张之屏《书法真诠》专辟“养气第十六”,尤其重“养天机之清妙”。他在“标格第十四”中云:“若夫天机高朗,骨格清苍,足以横绝古今者,当以王觉斯为第一”。

(十一)人品即书品。强调书法家人格修炼与书品形成的对应关系。如文徵明题画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张之屏《书法真诠》“观人第十五”认为:“书画一道,肆习者固在天资高,尤赖根器厚。”这根器即在“人品”“人格”的魅力。

理学书论中的疑古思想、尚理明道、注重学养、融合多教等观念,确实拓宽了书论的范围,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我们俯瞰书法,尤其从本体论来观察书法,获得更大的精神空间。这也是理学对书法的贡献。

三、理学书论的负面影响。

理学对书法的影响,自然也是双方面的,有着正、负作用。正面如上,负面影响如下。

(一)过分重视内在修养,忽略外在的形式美感。钱穆先生《理学与艺术》最后评价:“清代学者,虽亦高自位置,然既乏于济,复缺性灵,徒于故纸堆中骋心力,故文学艺术皆见不振。语其优者,不过为前代之后劲,无可分庭抗礼者。”,这更指出了大多数人的学习弊端。姚孟起《字学参》已经注意到“形”的作用:“晋人书,形不贯而气贯;唐人书,形气俱贯。”但这样的论述并不多见。

(二)过分注重人文内涵,简单地将书品与人品等观。造成了“自由人格”的失落。如元代郝经《叙书》等文中提出“道不足则技始以书为工”等语,有些忽略技法的倾向。人品与书品未必决然对应,如对赵子昂、蔡京、王铎、林彪等的书法认同,需要辩证理解。

(三)过分重视“端楷”,对于欹侧,放荡的行草等不能容忍。尤其是对于有创变意向的作品多视为“异端”,明显的受到朱熹等“淳儒”思想的影响,朱子就专作“端楷论”,有利有弊。陈绎曾《翰林要诀》所谓“笔笔有古意,字字有来历”,强调功夫精熟,并不注重专精、博览之后的“蜕化”,即是创新意识。这也是“院体”“台阁体”“馆阁体”等得以生存的原因。

(四)注重“文质相符”,对“写意精神”重视不够。连“难得糊涂”的郑燮也在题画中说:“‘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虽然,他提倡“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但当时所出现的反对“写意”的情况是一致的。如明代倪后瞻《倪氏杂著笔法》对王铎的变法大加挞伐,认为王书“魔气甚大”,对董其昌过分吹捧,令人生厌。项穆《书法雅言》对祝允明草书的非难“晚归怪俗,竞为恶态”,这有些矫枉过正了。

理学书论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甚至矛盾之处不少,反映出时代变化之丰富多彩。我们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如许多书家在早期与晚期的理论出现矛盾,这恰好说明了时代所压,有时必须改变观念的趋势。研究者也应该知道书论演变的复杂多变,方能不拘泥于一端,如盲人摸象,那就很难管窥全豹了。

敦煌文化书法心得体会

敦煌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而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自然也在敦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多年来,我一直对敦煌文化的书法情有独钟,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我悟出了许多关于敦煌文化书法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敦煌文化书法的独特魅力是无法言喻的。敦煌是中国西北的一片沙漠绿洲,多元的文化在这里交融。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是敦煌文化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而这些壁画中所刻的文字的书法风格也是十分独特的。敦煌书法独具一格,字体工整,线条流畅,格调高雅,给人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在学习敦煌文化书法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使我深深陶醉其中,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敦煌文化书法的技法和造型是细致入微的。敦煌书法的艺术造型讲究以简约求美,追求典雅而大方的艺术效果。敦煌书法中的笔画、结构、比例等都经过反复推敲和雕琢,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反复的衡量和打磨的结果。在学习敦煌文化书法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一支笔之间的起承转合、一划之间的激越飞动,都需要通过严密的构思和精确的技法来完成。只有技法熟练,内外兼修,才能真正掌握敦煌书法的精髓。

第三,敦煌文化书法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敦煌文化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于人生、世界的思考和体悟。在敦煌书法的文字中,有着丰富的哲理和感悟,这些文字既是对古代智慧的传承,也是对自然、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探索和关照。通过学习敦煌文化书法,我对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个人修养和人生态度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

同时,敦煌文化书法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敦煌文化书法作为传统艺术,一直以来是在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敦煌书法中保留了传统书法的精髓,但同时也融入了一些创新的元素。在学习敦煌文化书法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传统和创新可以相互融合,可以相互促进,只有传承和创新两者相结合,才能不断推动敦煌文化书法的发展。

最后,敦煌文化书法的练习需要长期坚持和勤奋努力。敦煌文化书法是一门艺术,凭借短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是难以掌握其真正的奥秘和魅力的。在学习敦煌文化书法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学习书法需要身心俱疲的投入,需要以彻夜不眠的努力和坚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钻研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总结起来,敦煌文化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在将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以更加扎实的基础和更高的水平,不断提高自己在敦煌文化书法方面的造诣。同时,我也希望将敦煌书法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敦煌文化书法。

学书法品文化作文

暑假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事,莫过于那次西安书法比赛之旅了。它使我见识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刚下飞机,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睁大双眼去观望这个全新的世界,恨不得把西安的每一个角落都看个遍。来到入住的酒店,我领完牌号、饭卡和统一的服装,就进入了紧张的准备中。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地起了床,吃完早餐后,便带上毛笔、宣纸、毛毡和印章,来到了比赛现场。

比赛时间近了,其他选手也陆陆续续来了。万众瞩目的比赛在主持人洪亮的声音中拉开了序幕,浓浓的紧张气氛瞬间弥漫开来。

我拿起毛笔,心中忐忑不安,原来自信满满的心情烟消云散,害怕第一笔就写错了,整张纸全毁了。我努力让自己平复心情,不去多想,照着内容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渐渐地,我的'心像揉皱的纸张,慢慢舒展开来,不那么紧张了。一个个圆润的字从我笔下显现,我集中精力,变得格外认真,把所有的情感全投入了作品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走了,我的作品也只剩下盖章的部分了。我满意地看着完成的作品,自信满满地走上点评台,给四位评委评分,然后走下台收拾好各种用品,等待比赛的结果出来。

到了下午,我的成绩出来了,平均分是86.6。我的心仿佛跌下了谷底,碎了一地。怎么会这样!我失望透了,泪水顿时漫延出来。这个结果完全不在我的意料之中,完全没想到!

看着一幅幅精彩绝伦的作品,我意识到了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来到这里,不仅仅是来比赛,更是来检测自己的书法水平,知道自己的不足,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想到这里,我重振旗鼓。不能气馁!虽然这次的成绩是我没想到的,但只要我再加把劲,把握住机会,就一定能创造新纪录,突破自己的水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