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优秀18篇)

时间:2023-12-12 19:44:26 作者:碧墨

工作汇报是一个重要的反馈机制,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优化工作流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同事的工作汇报范例,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好的写作技巧。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支撑保障全省“追赶超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与专项相结合,总量与增量相结合,着重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聚焦发展短板,更加侧重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创新驱动和脱贫攻坚、居民收入提升等发展成就。

第三条监测考评范围为全省107个县(市、区),其中县(市)、城区分开考评。

撤县设区的地区,从国务院批复的第二年开始,退出县(市)考评范围,纳入城区考评范围。

第四条监测考评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民生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和谐指标五大类。其中县(市)监测考评指标为33项(详见附件1);城区监测考评指标为28项(详见附件2)。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监测考评具体指标可动态调整。

第五条监测考评以功效系数法为核心,采用综合加权汇总万分评定制的办法,先对县域综合监测考评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根据各项指标权重加权汇总,依照综合得分,对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排序。

第六条监测考评各项指标数据来自统计、教育、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安全生产监管、扶贫开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银行、新闻出版广电、水利等部门。监测考评工作由省统计局牵头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指标数据的采集、审核,并按要求报同级统计部门。各级统计部门组织采集、审核、汇总,并按要求报上级统计部门。

县级统计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将本级上年度监测考评数据报设区的市级统计部门;设区的市级统计部门审核后,于4月15日前报省统计局(数据上报前经本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审核签字)。在此基础上,省统计局组织省级相关部门,对各县(市、区)有关指标数据进行联合审核;审核无误后,由省统计局按照监测考评办法进行汇总和综合评测,并将监测考评结果报省政府。

第七条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结果经省政府审定后,对县(市)综合监测考评前10名和综合监测考评名次进位快的前10名分别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称号和“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对城区综合监测考评前5名和综合监测考评名次进位快的前5名分别授予“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称号和“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并予以通报表彰。

对在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节能降耗等方面被“一票否决”的县(市、区),取消表彰奖励资格。

第八条省政府设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对首次进入“十强县”和“五强区”的县(市、区)各奖励100万元,对第一名县(市)奖励100万元,其他“十强县”和“五强区”以奖励50万元为基数,对照上年位次,每进1位增加奖励10万元,上限不超过100万元;每退1位减少奖励10万元,减完为止。对争先进位前10名县(市)奖励分为3个等次:一等奖3名,各奖励80万元;二等奖4名,各奖励50万元;三等奖3名,各奖励30万元。对争先进位前5名区各奖励50万元。

以上奖励资金列入省财政年度预算,由省财政厅按照省政府通报表彰决定及时下达、拨付。

第九条省统计局要加强对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分析,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年度监测考评结果,在《陕西日报》等媒体宣传先进县(市、区)的'发展成就和好的经验。省、市(区)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监测考评结果的运用,激励引导全省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加强对相对落后县(市、区)的指导,特别是对监测考评排位后10名与退位前10名的县(市)和排位后5名与退位前5名的城区,要帮助其认真剖析落后原因,并区分不同类别,提出鞭策、改进措施。

第十条省统计局每年按一定比例对各县(市、区)上报的监测指标数据进行质量抽查。对填报数据不实、弄虚作假和未按规定履行审查职责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8月1日起实施,省政府发布的《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评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靠党的领导。要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贯穿县域经济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提高党领导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讲政治、把方向。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的实际行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来担当,作为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更有担当作为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要把学习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与落实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结合起来,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的视野格局、更强的使命担当谋划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要把学习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与落实中央、省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结合起来,在吃透上级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中走对路、抓好点,确保方向明、路子正、效果实。要把学习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与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结合起来,找准位置、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为**整体发展多作贡献。要把学习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与落实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统筹推进“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思路举措。要把学习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施“五提”行动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打“组合拳”、发“联动力”,奋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要通过学习,认真梳理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支撑点、薄弱点阻滞点,拉出单子、专题研究、专项推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省部署要求在**落地生根。

二要明责任、聚合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责任落实。要压实各方责任。在发展县域经济上,市级总统筹,县级是主体。市里已经建立了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直相关部门要在加强向上对接、争取更多支持的同时,细化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对各县(市)的指导和服务。各县(市)要扛稳主体责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汇集一切可以汇集的资源,加大组织实施力度,确保各项政策、任务精准落地。县(市)党政主要领导作为“一线总指挥”,要亲自上阵、靠前指挥,把工作抓实抓细。**地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潜力巨大,驻洛央企省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积极参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市)要主动出击、积极对接,深挖富矿、加大合作、共赢发展。要完善推进机制。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协同推动工作落实。要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将县域经济发展任务细化实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建立台账、扭住节点、集中攻坚,确保项目有序衔接、早见成效。要建立工作督导机制,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冲着问题“督”,针对问题“导”,以真督实查倒逼工作落实。要强化考核奖惩。这次省里制定的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指标体系,更加注重转型升级、突出特色、营商环境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新的发展标准和要求。要结合**实际,对县(市)绩效考核办法进行完善,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各县(市)主动对照指标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形成奋勇争先、竞相出彩的良好局面。

三要抓要素、强保障。近年来,我们通过抓乡村振兴,对县域的投入有所增加,但离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必须在强化要素保障上下更大功夫。要强化人才保障。当前,县域人才缺乏问题还比较突出,人才引进难与人才外流多并存。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认真落实市里出台的人才政策,大力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栾川、嵩县、洛宁等地出台政策、拿出编制,吸引本县籍优秀人才回县里工作,就是很好的探索。在大力引才的同时,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和作用发挥。要强化资金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多措并举解决好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尤其要加大对县域企业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引导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县域增设分支机构、创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最近中央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今年全国财政将新增3.6万亿元,用于促进地方经济恢复和发展。一是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资金将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二是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深入研究、积极跟进,及时捕捉信息、加大争取力度。要强化土地保障。20xx年我市有关部门开展了“三未”土地专项整治,但是没有常抓不懈,治理效果欠佳。截止目前,全市尚有近7万亩土地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其中9县(市)共有“三未”土地5.07万亩。要专项治理、认真解决、整改到位,尽快盘活“三未”土地,做好土地保障工作。要强化政策保障。近期,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要将其与省里支持**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结合起来,认真梳理、抓好对接、强化落地。同时,立足**实际,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四要转作风、重实干。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的是作风,拼的是干劲。面对同样的发展机遇、支持政策,为什么有的县(市)能够抓住用好,保持好的发展态势甚至实现逆袭,有的却总是慢半拍,发展优势在逐渐减弱?差距就在工作作风上。市委强调要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不断强化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大家都要结合实际、深入反思,真正让工作作风硬起来、实起来。要强化迎头赶上的决心。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越是这样,越要有不甘人后、奋勇争先的意识。每个县(市)都要立足实际、找准标杆,多想想自己与先进地区在发展理念、思路、举措、成效等方面的差距,自我加压、奋力前行,跟强的去争,跟优的去比,跟好的去学,不能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不能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现状,不能看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要强化敢闯肯干的劲头。当前,发展县域经济有机遇、有支持,关键在敢不敢干、肯不肯干。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只争朝夕的劲头去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去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去正视问题、破解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都要在符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干起来、干成事,绝不能等待观望、畏首畏尾。要有久久为功的定力。对认准的事、定下的事,要咬住目标不偏移、盯住问题不撒手、扭住措施不松劲,“钉钉子”“剥洋葱”“透竹竿”,一抓到底、善作善成,决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显性政绩和短期效益,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要完善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让基层干部更有精力、更有条件抓落实。

同志们,在新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着发展大局,体现着使命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抢抓机遇、加压奋进,着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为开好这次会议,昨天下午x名同志分别带队,对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并形成了观摩点评材料,与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书面)一并印制下发,其中总结了各地很好的经验做法,也找到了问题和不足。希望同志们相互学习、认真借鉴,研究出台具有更强针对性的措施和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迅速行动,不等不靠,积极作为,按照全省统一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是在我们即将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着力壮大实体经济,促进城乡繁荣,优化生态环境,巩固脱贫成果,激活内生活力,在新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现阶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关乎着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能否顺利推进乡村振兴,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面协调的发展,是一个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一个城乡融合、整体推进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从土地承包、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到解决温饱的问题,再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步的发展都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x省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顺势提出并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实现了强县目标,取得了不同层面、不同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县域经济发展到了今天,面对生态环境、资源约束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必须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更好、更高层次的发展。

就我市而言,大量的人口在县域,主要增长动力也在县域。做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做好稳增长与惠民生的一个重要基石。当前,我们能否做好县域工作,能否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考验。同时,在新时代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促进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稳增长惠民生的现实需要。

我们要在新时代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必须进一步壮大我市的县域经济,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而未来我市在新时代现代化区域经济建设中,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凸显。总体上,我市和全省一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在一个关键阶段,也就是通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实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做大总体规模的前提下,更加惠及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协调推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更加关注县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视察时作出了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县域治理的目标任务、动力所在和路径选择,为我们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国家不仅从政治上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更从国家政策措施上给予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x省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出台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政策导向、改革和要素配置导向,是一个在新时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具有很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性文件。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主要目的是把县城打造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提出了四大领域17项重点支持与扶持的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在上一轮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见识早、行动快,抓住了发展机遇,形成了今天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新时期,只要我们抢抓发展机遇,用好发展经验,用活发展政策,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成效。

二产在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大到强的转变中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2018年全市新建x亿元以上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大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

2019年全市新建x亿元以上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大项目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2017~2019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分别完成x亿元、x亿元、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x%、x%。我市是人口大市、教育大市,拥有x所高校和一批职业院校,每年都能向社会输出一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现代化标准和未来发展为目标要求,坚持干一件成一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成效。各产业集聚区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强链补链,引进落地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初露端倪。前几天,通过观摩示范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我们感觉耳目一新。示范区便民服务中心装修装饰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功能完全符合“放管服”改革流程再塑、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要求,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明显。我们要看到这些优势、用好这些优势、发挥好这些优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保持跨越发展态势,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看重均衡发展、人均指标。我市人均水平低最根本的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2019年全市人均gdpx元,居全省第x位,仅为全省(x元)的x%、全国(x元)的x%,比全省低x元,比全国低x元。我市人均财力还比较弱,2019年只有x市人均财政收入(x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x元),其余x县在x~x元之间,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16年x%,到2018年x%,研发经费投入偏低。这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关联的,是与我市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创新意识相关联的。企业研发机构偏少,创新载体不足,全市仅有x%的企业单位有研发机构,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弱。我市每万人专利授权数比较少,2018年我市每万人专利授权数为x件,比全省平均水平(x件)少x件,分别比x(x件)、x(x件)、x(x件)少x件、9.1件、x件。每年毕业的x籍大学生有x万多人,但每年接收回商大学生档案不足x万份,回商大学生中约50%的又到外地就业了,同时我市本地培养的大学生留在x就业的也不够多,我们一直在失血。这说明x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够好。目前,全市各产业集聚区亩均投入不足x万元,亩均税收x万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粗放型发展现象较为突出。四是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市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明显短板,对外交通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相对闭塞,省际间交通联系方式单一、通道较少,内部交通也不便捷,制约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五是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能力亟待转变和提升。部分党员干部以开放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还有待提升,抢抓机遇谋划推进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x县、x县接受了全省观摩,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可以说,我市在前一阶段的县域经济发展中走在了全省前列。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抓住关键、奋发有为,确保在新一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x亿元的县(市)达到x个,其他县力争全部超x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实施“五大行动”“五大工程”,推动“四项改革”,健全“三大系统”,把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

到2025年,x个以上的县争创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每个县争创x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x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同时,各县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要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力争2025年x高新区、经开区以“一区多园”形式创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双创”综合体建设和运营,x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要率先建成与主导产业相匹配的“双创”综合体并投入运营,积极引进“双创”团队,建立柔性人才队伍,在产品研发、技术升级、新产品孵化上创造条件,真正实现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要加快引导企业创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力争用5年时间使设立各类研发机构的企业达到企业总量的20%左右。要加快异地孵化器建设,充分鼓励各县依托主导产业和科学院所建立异地创新孵化基地,多措并举加快发展。要积极鼓励x各职业院校,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产业,设立专业和教研机构,继续走好企业用工、学生培养、教学研一体发展之路。要大力扶持x农林科学院,力争创办成在国内有影响、在区域能够发挥重大作用的一流农业科研院所。

持续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建设美丽县城为目标,统筹推进新区开发与旧城更新,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为载体,不断优化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继续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优化县城的精细化管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产城一体的新型城区。要用好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机遇,强化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真正把县城打造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打造成城乡要素融合的枢纽。到2025年,x市常住人口超50万,各县城常住人口全部超30万。各县(市、区)都要充分发挥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坚持规划引领,抓住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机遇,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规合一”发展规划。要立足资源和发展实际,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特色小镇是具有一定资源禀赋或产业基础的综合体,是利用产业新培育起来,以产学研和生产为一体的新的小镇,区别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不具备行政区划功能,比如梨园小镇、工量具小镇。特色小城镇是具有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产业特点的建制镇,具备行政区划功能。到2025年,各县都要建成像x龙港湾田园小镇、x康养小镇等2~3个现代服务类、农业田园类特色小镇,建成像x芒山小镇、x会亭镇、x庄子镇等1~2个特定功能型、工业发达型、城乡融合型特色小城镇,努力把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打造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吸纳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切实抓好96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继续实施“厕所革命”,真正把农村改厕打造成转变农民生活习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民心工程。农村垃圾、污水要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建立循环利用示范点,推动实现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加强自然历史文化特色村和自然风貌特色村保护,各县都要明确一批自然历史文化特色村和自然资源特色村。持续推进“四美乡村”建设,全市每年创建1个“四美乡村”示范县(市),各县每年创建2个“四美乡村”示范乡镇、30个“四美乡村”。依托“三环九放射”,各县要完善以县域为单位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四级路网,进一步畅通县城到乡镇、乡镇到农村、城镇与城镇之间的道路联系,实现交通网络互联互通。配套建设物流和客运场站,按照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要求,打造多式联运场站。各县要持续争创国家和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要强力推动城乡客运发展,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将客运网络深入到每个自然村,以县为单位形成网络,同时在全市形成纵向联系紧密、城乡一体化的客运网络。要深入推进“引水入商”工程,打造县域水源“四水同治”的网络体系。要坚持电力先行,依托全市智能坚强电网总体布局,用好“引电入商”主供电网络,构建起支撑未来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电网体系。要深入推进“引金入商”工程,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业在县域的聚集和发展。同时,要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加快5g网络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教育一体化布局,优质资源向农村下沉延伸覆盖。推广x、x教育体制改革和整合资源的经验,在县城建有2~3所寄宿制高中,所有乡镇建有1~2所寄宿制中学、2~3所寄宿制小学的基础上,增加乡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每个乡镇办好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中心村办好1所幼儿园和教学点。统筹推进城乡师资队伍,全面实施“县管校聘”。要强化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医疗服务体系,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持续向全部行政村推广。要积极推进农村民政事业发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保护,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公共事业短板。

要素市场的体制机制改革重在土地流转。要加快探索以乡镇为单位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市工作,激活农村土地市场,解决好未来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产业发展钱和地的问题。建立金融向农村流动体系,用好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金融政策,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发展壮大。搭建工商资本向农村流动的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农业综合体和租赁等形式,建立人才和资本向农村流动机制。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把省市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到县一级,进一步落实好x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措施和要求,探索下放以x为主的部分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要适时推进区划调整,稳妥推进撤乡设镇、乡镇撤并、合村并镇,优化乡镇规模结构,对于常住人口5万人到10万人的重点镇,探索赋予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加快发展。据统计,全市5万人以上的乡镇x个,除了x的x达到x万人之外,其他乡镇都不到10万人。要积极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赋予经济发达镇同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权。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利用综合改革、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放活经营权,释放发展潜能,发挥最大效益。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促进城镇资本向农村聚集。探索建立教育、医疗、科技、农业等领域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推进城市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争创国家、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更大范围内释放带动效应。继续深化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放管服”改革,实行外资企业准入清单制,抓好投资审批平台与市、县、乡政务服务网对接,实现一单规范、一网通办,提高项目落地和建设的便利性。同时开展县域营商环境评价,以更科学的方法、更务实的措施、更深入的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抓住中央支持中西部地区申报综合保税区的政策机遇,创造条件,加快综合保税区申报,推动具有x特色的保税贸易发展,同步开展保税加工招商。鼓励我市优势企业借“一带一路”走出去发展,支持和鼓励国外先进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制造业落户我市发展。创新举办“中国·x国际华商节”,使华商节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品牌。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打造山水湖田林草生命共同体,统筹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努力构建良好的生态屏障。以“一河七湖三湿地”为主脉,实施黄河故道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建设贯通全境的生态景观廊道。以“一带一网两环五区多廊道”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森林x建设,巩固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具有平原特色、豫东风貌的生态系统。推进绿色生产,深化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企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积极推进县域静脉产业园建设,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垃圾总量,生活绿色化,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尽量减少机动车出行,构建步行生活圈。全面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及绿色出行城市。生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大力开展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以实施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动”为抓手,着力抓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抓好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市县内河水系治理,建设线性开放式绿道绿廊。开展产业集聚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推广工业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全面实施农村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绿色美好家园。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暗访督察工作,不断提升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强化指标约束和指标引导,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县域生态环保的价格、财税、投资和土地政策,确保绿色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保护环境的受益,损害环境的受罚。构建覆盖广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健全区域间污染联防联控和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将工作措施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努力推动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和加强党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级成立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每个县(市)明确一名市领导负责联系和指导。市有关部门要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服务。各县(市)要发挥主体作用,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支持县(市)稳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落实“三保”责任。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完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积极盘活土地存量,充分发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势,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间有序流动。紧跟上级政策,结合x实际,随时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并适时调整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持续践行“马上办抓落实”9+1工作机制,用好“三·五”基层工作日、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周例会、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服务企业五项工作制度等制度,发挥“12345”马上办便民服务热线体系作用,用务实管用的办法解决发展问题、凝聚发展合力。

完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对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县(市)实施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增强考核针对性和激励导向。定期开展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督导,确保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同志们,通过今天的会议,希望各县(市)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围绕新目标奋发有为,继续发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

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汇报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这些要求既一以贯之、又深化拓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的具体化,本质都是要求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登上新台阶。近年来,×县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立足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更新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坚持“五个并重”,落实“五项要求”,用干劲、韧劲、拼劲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际成效。

去年又明确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些要求既一以贯之、又深化拓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的具体化,本质都是要求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登上新台阶。近年来,×县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立足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更新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坚持“五个并重”,落实“五项要求”,用干劲、韧劲、拼劲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际成效。

一、坚持“合理增长”与“稳步提质”并重,打牢高质量发展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始终把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之基,按照“园区融合发展、景区龙头带动、城区功能承载”的思路,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整、竞争力强的“双轮”驱动大产业格局。一是聚焦绿色发展明方向。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路径,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引领、全域旅游带动、融合农业富民、特色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明确把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作为首位产业、生态康养旅游作为第二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和旅游景区有效整合,“一县一策”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举措得到了省市充分肯定。二是加快转型升级优结构。坚持“增油气、促转化”思路不动摇,全力支持油气生产企业增产达效,一体推进集气站、撬装站、气调站和天然气净化厂、西北lng交易中心等强链集成项目建设,抢抓机遇扩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加速推进400兆瓦风电、600兆瓦光伏项目,全力争取引进延长油气勘探公司25亿立方米天然气净化厂项目,推动能源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扩规提质以菜畜果为主导的“3+×”特色现代农业,有序扩大朝天椒、食用菌、时令水果、豆类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8个农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认证,8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3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陕果集团、荣华农业、大陕北果业、×农投万只湖羊繁育等涉农龙头企业建成投产,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链条式、全体系方向迈进。三是培育新兴产业转方式。立足打造西北地区生态康养旅游引领区目标,以×大峡谷、石门豆腐小镇、劳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核心景区为牵引,打响叫亮“绿色康养游、长征洗礼游、民俗体验游、历史活化游、休闲定制游”五大特色名片,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保障,×大峡谷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充分利用“中国天然氧吧”金字招牌,围绕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布局医疗保健、森林康养等健康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点“绿”成金、转型发展新路子,被央视《春天里的中国》栏目深度报道。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3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8亿元。四是延链补链强链增动能。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平台承载作用,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建成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现已形成以八千里豆腐干、婆姨汉鲜豆腐、新迎纳豆为引领的系列豆制品加工,劳山鸡蛋干、洛河川椒麻鸡为支撑的禽蛋制品加工,美水酒业、刺榆酿造、甘美矿泉水为示范的饮品加工,近30家加工企业7大类25种系列产品畅销省内外,工业园区正在向聚集效应突显的农副产品、应急食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快速迈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晋级百亿级产业园区。深化与中铁西安局集团合作,工业园区生产的矿泉水、豆制品、肉制品杂粮制品和聚全消耗用品等系列产品“坐”上高铁、远销全国。充分发挥×智慧物流产业园引领带动作用,打造集采购物流、仓储配送、电商经济、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平台化、多元化、一站式供应链服务,中通、韵达片区正在加快建设,圆通、极兔、ems等物流企业正在集聚×,为打造全省智慧物流示范县、跨境电商先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累计争取到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示范县建设资金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国家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后,我们闻风而动,提早谋划包装项目,在2.98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文化旅游建设资金中,仅我县长征历史步道(×段)建设项目就争取到6880万元资金。三是激活项目动力。坚持以高质量产业项目论英雄,按照“谋划论证一批、前期推进一批、重点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的思路,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条现代化深度谋划一批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优质项目,“十四五”期间,我们累计谋划储备12大类252个项目,总投资524.45亿,形成了项目储备充分、接替有序、良性循环的运转机制。推行“链长”责任制、专班负责制,建立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和评估打分制度,对今年安排的59个重点项目严把安全环保和项目质量关,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健全优势产业“晋级”和“双高”项目淘汰机制,筛选6个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4个僵尸企业实现了“腾笼换鸟”,以高质量项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实践。

三、坚持“源头保护”与“生态修复”并重,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格局。我们不仅要把保护自然生态作为发展责任,更要作为政治责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一是构筑最强生态屏障。坚持以“两山”理论为引领,优化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守牢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加大雨岔、岳屯、府村川等水源地保护,加快推进龙咀沟水库项目,走上了一条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发展之路。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继续推进洛河川、劳山川、东沟川“三川”绿化带,公路、铁路“两线”及甘志路、石万路“四廊”景观带建设,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花海景观带,构筑起了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二是实施最大生态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33天,“×蓝”成为朋友圈晾晒新内容。严格落实“一河一策”“一断一策”,常态化开展“巡河、清河”行动,扩大城区雨污分流覆盖面,北洛河出境断面水质常年稳定达标。扎实推进土壤治理和保护,持续用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三是择选最优发展路径。严格落实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以最小化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化的单位产出。大力推行绿色制造,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大能耗企业“煤改气、煤改电”力度,促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深入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倡导“挤出十分钟、步行上下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时尚。

四、坚持“兜牢底线”与“增进福祉”并重,彰显高质量发展幸福成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我们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提升群众获得指数。全面落实“四个不摘”,建立“三三五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落实产业、就业、兜底、易地×后续帮扶等各项政策,筑牢防返贫致贫底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米家沟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村,下寺湾镇被列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应保尽保,抓好低保、特困、残疾、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落实,让群众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二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深入推进医共体和“健康×”建设,健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应急转换机制,建立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长效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突出旅游城市功能定位,把县城当作景区来打造,健全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机制,市容市貌、文明秩序、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充分利用“中国民间文学之乡”国字号招牌,深挖书法、剪纸、说书等文化内涵,“冰墩墩”“雪容融”剪纸成为追捧的“爆款”产品。三是提升群众安全指数。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十个没有”平安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拓展“樊九平式”调解模式,创新推出乡村治理联动联创机制,建立“信用×”农村居民信用管理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打造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经验”。

五、坚持“党建引领”与“正风肃纪”并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我们既要保持自然生态山清水秀,也要做到政治生态山清水秀。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每年11月5日确定为“重走长征路”主题党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滋养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把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全面提升组织力。深挖“美水党建”内涵,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先后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村8个,红色美丽乡村2个,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第一书记崔院强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用活“三项机制”,做足“引才育才留才”文章,健全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正向激励体系,努力锻造一支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厚植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三是持之以恒正风纪。坚持严的主基调,严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问题,持续开展水电气暖、教育医疗、房产开发、养老社保、食药安全等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勤快严实精细廉”抓工作,着力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既是区域发展的基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务实举措,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重视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干事创业氛围不浓。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有的乡镇对当前所处的历史机遇认识不够,存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什么条件干多大事的等靠要思想,发展的办法不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宽。有的部门求稳思想严重,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用政策、抓机遇、谋发展的氛围不浓,相互掣肘、推诿扯皮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缺乏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劲头,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二是发展动能培育不足,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一些县区项目谋划论证不充分、不到位,缺乏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招引的项目规模小、数量少,大多为房地产类项目,产业深加工类项目寥寥无几,整体竞争力较弱。受资金、机制等因素制约,部分县区工业体量不大、集聚程度不高,规上企业数量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县区经营城市理念不新,未把城市当作优质资产经营管理,在盘活开发城市资源上措施不多、方法不活,城镇化率和人均建成区面积偏低,人口总量与城镇人口总量、城镇人口总量与城市体量不相匹配。

三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特色产业量小质弱。受政策、机制、市场、地缘等诸多因素制约,大部分县区三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特色产业链条短、层次低,存在有产品没产业、有特色没规模的问题,现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贮藏、包装、销售体系不完善,基地、农户、市场之间联结不紧密,转化增值能力弱,品质优势、品牌效应不够明显。部分县区工业“短腿”问题突出,特别是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数量偏少,动能培育不足。文化旅游产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运营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发展要素尚不完善,服务业发展缓慢,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

四是经济自主增长乏力,县级财政运转困难。由于财源建设滞后、刚性支出增多,以及现行分配体制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县级财政仍然普遍窘困,部分县区税源结构单一,县域经济总量偏小,财政自给率低,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赖土地增值税、契税等零散税收和非税收入拉动;个别地区资金调度异常困难,仍然要靠省财政转移支付度日,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资金支出压力很大,甚至有的县区财政入不敷出,导致县域消费市场低迷,市场活力明显不足。

五是改革创新力度不大,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个别部门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程度求稳保守思想,在推动改革上按部就班、平铺直叙,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乡镇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紧密的沟通协调和有力的衔接配合,办事效率不高,一些工作运行还不够顺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县域经济急需的科技型、管理型人才十分匮乏,一些单位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政策转化效果不明显,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对策建议。

一要注重观念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刻认识和把握“三新一高”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开放意识、改革意识”,坚决扭转党员干部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惰性,在经营方式、运作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大胆设想、充分论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努力做到国企民企、本地外地、企业大小、税收高低“四个一视同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更加便捷可靠安全的环境。

二要突出项目支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精准把握国省政策导向,加强优质项目论证储备,认真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重在“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上下功夫,着眼“十四五”提速发展,谋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力推动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培育引进一批苹果、牛肉、蔬菜等产业化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企业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全力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提升产业附加值。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基地,通过招商、租赁等方式,拓展市场主体,带动群众增收。

三要坚持招大引强,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制定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细化分解招商任务,积极创新招商方式,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招引一批带动型、龙头型、示范型的大企业、大项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树牢经营工业园区思维,紧盯先进制造、智能光电、轻纺建材等重点领域,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做好用地规划和保障,通过分解招商任务、优化扶持政策、创新运行机制、成立工作专班等有效举措,加快推进园区内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引导现有企业出城入园、扩产增销,支持新上项目加快建设、落地投产,加快补齐工业短板,为县域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树牢经营理念,加快推动城乡融合。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深化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及县城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高质量编制和修订完善,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充分运用市场化经济手段对现有土地资源和闲置资产进行重组、拍卖、租赁、转让、抵押、有偿使用、冠名等多种经营运作方式,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搞活增量资本,实现城市资源效益最大化。探索建立城市开发建设平台和专项扶持基金,吸引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经营和乡村建设,引导扶持城镇工商资本向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延伸,帮建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真正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上趟出新路子。

五要创新制度机制,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解难题、破困局的有效措施,完善清单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建设、产业开发、城市经营等重点工作清单,细化量化具体工作内容,清单化明责,台账化落实,用目标清单引领各项工作。推行全员参与机制,加大县、乡、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引导各级干部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到狠抓落实上,形成推动落实的强大动力。严格考核奖惩机制,采取重点督查、定期检查、随时抽查等多种方式,对各项工作实行科学化、精准化考核,以严肃问责倒逼任务落实,努力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事创业氛围。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年市委书记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讲话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河南时,提出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为发展县域经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对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强调发展县域经济要坚持以理念引领开新路、以特色发展创优势、以动能转换增后劲、以非公经济激活力,着力壮大产业实力、提升城建水平、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这些年,我们在县域经济发展上的路子越理越清、工作越抓越实。今天这次会议,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省有关部署要求,结合当前形势,对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再部署再推动。下面,再强调四点意见:

**县域面积占全市的94.7%,常住人口占66.6%,经济总量占56.6%。可以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正当其时、又至关重要、更大有可为。

在任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时,走遍了绝大部分的乡镇;

在任福建省省长时,七下晋江,总结提出“晋江经验”;

长三角地区占据“半壁江山”,这与该区域的经济实力也是相符的。只有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与城区经济“双向发力”,才能更好提升**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实现副中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我们要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从加快**发展、服务全省大局的高度,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扛稳扛牢。

其二,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具备较好基础。近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从综合实力看,2021年,9县(市)经济总量是285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162亿元,分别是2017年的1.33倍和1.46倍。从产业支撑看,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9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58.7%。从承载能力看,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9县(市)城镇化率达46.41%,较2017年提高7.24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县域经济正处在做大体量、提升质量、彰显特色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不断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其三,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迎来重大机遇。近年来,**发展的战略叠加效应、政策集成效应、形势倒逼效应持续释放,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战略叠加看,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让县域进一步提升了战略地位、凸显了战略优势,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拓展了空间。从政策集成看,中央、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今年出台支持**发展新的政策措施、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政策利好。从形势倒逼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倒逼作用是十分强劲的,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县域经济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

我们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工业、科技、文化、生态、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

我们有广阔的内需空间,县域积蓄的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加上区位、交通等优势不断培植,能够形成强大内需市场。同时,随着基础不断夯实、机遇不断用活、特色不断彰显,新的优势正在逐步形成。我们要充分挖掘优势、厚植优势、用好优势,持续做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进出口总值仅占全市的25.1%;

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还需深化。部分县的城镇化率偏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较多,民生领域欠账不少。这些,既是问题所在,也是潜力所在。我们要正视问题、加压奋进,在补短板、破瓶颈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准确把握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回顾这些年发展县域经济的探索实践,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牢记嘱托、遵循规律、明晰方向、把准要求,做到纲举目张、有的放矢。

宜阳县率先在全市推进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对这样的探索和经验,各县(市)要认真学习借鉴、积极推广实施。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指明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才能使城镇和乡村成为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有机整体。这些年,我们统筹推进县级城市、中心镇特色镇、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上取得新突破。要聚焦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要素配置市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城乡互动、良性循环的发展局面。

二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相对于中心城区,县域在高质量发展上的问题更多、差距更大,更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下功夫。要深刻认识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更加凸显。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解决好产业结构不优、新的动能不强等问题,推动县域经济以创新为支点实现转型跨越。2021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有87个还是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首的江苏昆山,也是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之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3.5%,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500多家。这表明,谁在创新发展上做得好,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要深刻认识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些年,我们在城乡规划编制、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着力推进一体化,就是坚持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正在规划建设**都市圈,这为实现协调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补短板、强优势,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要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路子是走不通的。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各县(市)生态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南部四县的定位就是生态涵养区,更应坚持绿色发展,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深刻认识到,开放是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坚持开放发展、开放引领,才能更好地解决内外联动问题,不断集聚优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激活内生动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之所以县域经济比较强,与他们在开放发展上走在前列紧密相关。西峡县虽地处内陆,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推动以食用菌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出口中欧班列常态化,出口总额连续5年位居全省55个对外开放重点县第一,就是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范例。要深刻认识到,发展县域经济,说到底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实现抓发展与惠民生的互促共进。近年来,我们着力发展县域产业,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办好一批批民生实事,极大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实践证明,发展县域经济,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不能用数字的增长代表群众获得感的增加、更不能用经济发展的平均数代替每个居民的精准数,要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汝阳着力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带;

嵩县着力培育以“林、药、牧、烟、菌”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等等。事实证明,各地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照抄的发展模式。只有围绕“特”字做文章,才能找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省里将全省县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县(市),目的就是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各县(市)立足自身实际,走出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各县(市)要把上级精神、外部情况、市场规律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在产业上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在城建上明确定位、彰显特色、留住乡愁,真正以特色创优势,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是基础、民营经济是主力、城镇体系是载体、动能转换是支撑、良好生态是优势、乡村振兴是关键。要结合**实际,扭住重点任务,持续聚力发力。

盘活停建缓建项目和低效用地,倒逼落后产能和低效资产退出;

伊川铝产业要向精深加工转型,关键在引进忠旺铝业等龙头企业。要持续实施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行动、“小巨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引进培育更多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做大终端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在生态功能县打造一批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类型中心镇或特色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各县(市)要认真梳理、分类推进,抓好落实。新安县是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也是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的示范县,要在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县城建设、新型城镇化方面多下功夫、走在前列。

产业结构不优,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产业;

发展瓶颈突出,融资、引才、管理、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重要位置,真正让民营经济成为洛阳发展的主力军。要抓政策落实,把环境创优。发展民营经济,落实政策、创优环境是关键。福建晋江推出“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政策,着力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这是“晋江经验”的重要内容。栾川建立“企业呼叫、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深入践行“721”工作法,即70%的精力服务企业、20%的精力排查整治隐患、10%的精力执法处罚。对这些好机制好做法,各县(市)要认真学习借鉴。近年来,中央、省、市出台了不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还存在信息不对称、落实“中梗阻”等问题。要在抓好政策细化配套的同时,着力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执行力,切实打破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厚植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要抓转型升级,把内功练好。前些年,许多民营企业凭借人口红利、廉价土地和能源原材料发展起来了,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要引导民营企业把握发展大势,在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中实现转型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依然采用家族制、合伙制,要引导其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上市,真正以制度创新激发持久发展的活力,以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转型发展。要抓企业家队伍建设,把领头羊树起来。漯河双汇有万隆、许昌瑞贝卡有郑有全,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就能带领一个企业做大做强。要把建设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提升到战略高度,完善企业家培养服务、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等制度,不断增强企业家创业创新的动力、活力和能力,引导企业家干大事、创大业。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既不勾肩搭背,也不“背对着背”,既防止亲而不清、权钱交易,又防止亲而不为、刻意疏远。对民营企业,合法的要扶,有困难的要帮,道不正的要纠,违了法的要惩,真正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要扭住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体系等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用工服务等为重点,着力打造优质完善的公共服务环境。当前,要持续深入开展“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栾川、孟津、新安地表水市控断面还存在超标现象;

嵩县持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国土绿化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县等称号。对这些好的经验,要善于学习借鉴。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牵引,持续深化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国土绿化没有淡季,要坚持植管并重,抓好补植补栽等工作,创新管理养护机制,强化日常管护,唱好国土绿化的“四季歌”。要围绕发展绿色经济做“乘法”。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既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不断放大生态资源的综合效益。栾川作为全省首个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县,要持续探索,坚定不移走下去。

七要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市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推进乡村振兴尤为重要和紧迫。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县域经济离不开“三农”发展。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要在确保粮食生产稳面积、提单产、保丰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沟域经济、富硒产业,适度拉长产业链条。对趟出路子、尝到甜头的措施,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要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越是环境美的乡村,往往越是人气旺、发展快、前景好。要着力抓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抓好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弘扬,打造环境友好、宜居宜业、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尤其要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集中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持续抓好乡村治理。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在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要一以贯之抓紧抓好,以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靠党的领导。要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贯穿县域经济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提高党领导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讲政治、把方向。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的实际行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来担当,作为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更有担当作为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要把学习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与落实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结合起来,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的视野格局、更强的使命担当谋划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要把学习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与落实中央、省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结合起来,在吃透上级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中走对路、抓好点,确保方向明、路子正、效果实。要把学习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与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结合起来,找准位置、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为**整体发展多作贡献。要把学习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与落实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统筹推进“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思路举措。要把学习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施“五提”行动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打“组合拳”、发“联动力”,奋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要通过学习,认真梳理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支撑点、薄弱点阻滞点,拉出单子、专题研究、专项推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省部署要求在**落地生根。

二要明责任、聚合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责任落实。要压实各方责任。在发展县域经济上,市级总统筹,县级是主体。市里已经建立了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直相关部门要在加强向上对接、争取更多支持的同时,细化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对各县(市)的指导和服务。各县(市)要扛稳主体责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汇集一切可以汇集的资源,加大组织实施力度,确保各项政策、任务精准落地。县(市)党政主要领导作为“一线总指挥”,要亲自上阵、靠前指挥,把工作抓实抓细。**地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潜力巨大,驻洛央企省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积极参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市)要主动出击、积极对接,深挖富矿、加大合作、共赢发展。要完善推进机制。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协同推动工作落实。要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将县域经济发展任务细化实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建立台账、扭住节点、集中攻坚,确保项目有序衔接、早见成效。要建立工作督导机制,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冲着问题“督”,针对问题“导”,以真督实查倒逼工作落实。要强化考核奖惩。这次省里制定的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指标体系,更加注重转型升级、突出特色、营商环境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新的发展标准和要求。要结合**实际,对县(市)绩效考核办法进行完善,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各县(市)主动对照指标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形成奋勇争先、竞相出彩的良好局面。

三要抓要素、强保障。近年来,我们通过抓乡村振兴,对县域的投入有所增加,但离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必须在强化要素保障上下更大功夫。要强化人才保障。当前,县域人才缺乏问题还比较突出,人才引进难与人才外流多并存。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认真落实市里出台的人才政策,大力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栾川、嵩县、洛宁等地出台政策、拿出编制,吸引本县籍优秀人才回县里工作,就是很好的探索。在大力引才的同时,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和作用发挥。要强化资金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多措并举解决好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尤其要加大对县域企业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引导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县域增设分支机构、创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最近中央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今年全国财政将新增3.6万亿元,用于促进地方经济恢复和发展。一是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资金将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二是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深入研究、积极跟进,及时捕捉信息、加大争取力度。要强化土地保障。2019年我市有关部门开展了“三未”土地专项整治,但是没有常抓不懈,治理效果欠佳。截止目前,全市尚有近7万亩土地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其中9县(市)共有“三未”土地5.07万亩。要专项治理、认真解决、整改到位,尽快盘活“三未”土地,做好土地保障工作。要强化政策保障。近期,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要将其与省里支持**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结合起来,认真梳理、抓好对接、强化落地。同时,立足**实际,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四要转作风、重实干。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的是作风,拼的是干劲。面对同样的发展机遇、支持政策,为什么有的县(市)能够抓住用好,保持好的发展态势甚至实现逆袭,有的却总是慢半拍,发展优势在逐渐减弱?差距就在工作作风上。市委强调要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不断强化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大家都要结合实际、深入反思,真正让工作作风硬起来、实起来。要强化迎头赶上的决心。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越是这样,越要有不甘人后、奋勇争先的意识。每个县(市)都要立足实际、找准标杆,多想想自己与先进地区在发展理念、思路、举措、成效等方面的差距,自我加压、奋力前行,跟强的去争,跟优的去比,跟好的去学,不能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不能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现状,不能看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要强化敢闯肯干的劲头。当前,发展县域经济有机遇、有支持,关键在敢不敢干、肯不肯干。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只争朝夕的劲头去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去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去正视问题、破解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都要在符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干起来、干成事,绝不能等待观望、畏首畏尾。要有久久为功的定力。对认准的事、定下的事,要咬住目标不偏移、盯住问题不撒手、扭住措施不松劲,“钉钉子”“剥洋葱”“透竹竿”,一抓到底、善作善成,决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显性政绩和短期效益,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要完善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让基层干部更有精力、更有条件抓落实。

同志们,在新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着发展大局,体现着使命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抢抓机遇、加压奋进,着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xxx位于豫东平原,区域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因夏王“太康”而得名,是中国锅炉之都、好人之城、道情之乡、纺织名城、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平原绿化县、全国产粮大县。近年来,xx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为遵循,以党建高质量和经济发展高质量两个发力点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动能转换,做大做强、做精做细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致力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373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6亿元,同比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亿元,同比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0.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966.5元、12479元,城镇化率40.02%;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居全省第10位。

一、聚力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突出集群优势,着力提升产业发展。产业聚集区建设,xx县产业聚集区始建于2011年,历时10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太康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锅炉压力容器产业试点地区”、“中国新兴纺织基地县”、“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锅炉之乡”、“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基地”。太康县产业聚集区立足“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以提升产业链、完善产业生态为核心,持续做大做强两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锅炉产业入驻企业85家,纺织规模达到170万锭,喷水、喷气、圆盘织机规模达8500台,服装年加工能力5亿件,锅炉生产能力5万蒸吨。银鑫棉业先后引进18条德国、日本先进生产线,万锭纱月产能高出全国同行业的30%;建设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四通锅炉入选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省智能装备企业,参与全国锅炉生产标准制定;通泰纺织、四通锅炉、永兴锅炉等企业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产品档次、产品附加值、企业效益均得到显著提升。商务中心区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太康县商务中心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5家,从业人员12018人,完成投资15.8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博信锅炉检测中心、洪昇服装质量检测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2019年晋升为河南省二星级商务中心区,全省综合排名第10位。产粮大县建设,全县年粮食总产达16.06亿公斤,粮食产量位居全市第一,小麦产量创历史新高。肉蛋奶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3%、6.1%、1.7%。连续13年保持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位次。发展优质小麦30万亩,高油酸花生30万亩,发展粮改饲专用玉米3.7万亩,粮改饲构树5800亩,发展蔬菜15万亩,瓜类40万亩。助推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10933万元,已完成投资5550万元,对第一批进行了完善,太康牧原粪污处理中心已建成;第二批项目已通过评审,第三批已获省厅资源处批复。印发《太康县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全县发展注册农民合作社近4048多家,其中有92家农民合作社被授予“县级示范合作社”、35家被授予“市级示范合作社”、10家被授予“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被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已认证注册家庭农场96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省级示范产业集群2家,市级示范产业集群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

二、聚力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强化科技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开放招商,立足招商引资突破年,坚持书记挂帅、县长牵头、人大监督、政协融入,2019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内500强企业2家、上市企业10家,补齐了产业链短板;秉承“招来一个带头人,带来客商一大群”的雁阵效应,实施产业链图谱招商,加快莱赛尔纤维等15个项目落地,推进天虹纺织科技产业园、欧企德集团产业联合体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共享锅炉制造产业园,生态造纸产业园、长丝织造产业园等13个专业园区建设,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增长极。强化科技引领,建立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攻关。建成省级智能车间9个,智能工厂1个,智能化改造企业3个,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1个;开展能效、水效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创建节能减排创新型企业1家,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绿色清洁生产企业1家,获批“河南省首批省级低碳园区试点单位”1家;润泰纺织服饰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四通锅炉“互联网+远程控制服务中心”获得“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称号。太康锅炉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投运后将持续构筑太康锅炉产业竞争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开展“联合审验”“多评合一”“联审联批”,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将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审批时限压缩至100天;保留各类证明16项,取消185项。实施营商环境“双月评议”制度,每两月组织对服务经济发展的窗口单位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授予“流动红旗”和“流动黑旗”;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实行“1+1+1”项目分包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周观摩、月通报,列出问题清单,一一交办落实;搭建融资平台。出台《太康县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实施方案》,注入基本金1.5亿元设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去年以来为20家企业协调银行贷款9000多万元。

三、聚力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百城提质。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推进实施涡河花园、银城花园、滨湖花园建设。涡河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100套,已完成投资1.62亿元;银城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1612套,已完成投资1.2亿元;滨湖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300套,已完成投资1.98亿元。纺织南路、光大国际垃圾焚烧发电、老涡河清淤等五个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党群服务中心、家印高中改扩建等15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总投资7.5亿元的三条河水系连通及绿化升级改造项目,工程可研批复,ppp合同已签订;总投资3.96亿元的太康县引黄调蓄工程、总投资1亿元的太康县双如意森林生态公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太康县涡河城区段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总投资895万元,完成了阳夏路等三条道路人行道护栏安装,总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了广场东路、商贸路南段的道路升级改造,银城路南段、光明南路、沙北路西段、霸王台路、滨河路等5条道路新建、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路基施工等不同程度的建设。乡村振兴。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9721名农村特困人员实现了“五养模式”全覆盖;“六村共建”打造示范村11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共涉及8个乡镇12个行政村,按照建设标准完成了村庄规划;总投资8677万元的厕所改造,目前已完成6.7345万户,完成率85.7%;委托第三方编制了《太康县多规合一整体规划(2017-2030年)》,为全县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镇级物流点覆盖率90%左右,村级物流点覆盖率80%左右,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互动、双向流通、融合一体的农村现代化产品流通;大力推广电商人才培训,全年累计培训11471人次,319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再就业;兰和生态小镇正在筹建中,老冢刘寨“郊区三产融合园”投入运营,板桥双陵寺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初显。

20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总结年,也是发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年,我县将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4155”工程:“十四五”末实现10亿件服装、10万蒸吨锅炉、100万吨生态造纸生产能力,打造1000亿级产业集群,实现50亿财政收入、50万城镇常住人口、5万产业技术工人,打造5个国家级品牌基地、5个开放创新平台,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河南更加出彩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是基础、民营经济是主力、城镇体系是载体、动能转换是支撑、良好生态是优势、乡村振兴是关键。要结合**实际,扭住重点任务,持续聚力发力。

一要千方百计壮大产业实力。各县(市)在区域竞争中的起落沉浮,说到底比的是产业。要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关联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统筹考虑产业发展趋势和本地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高效农业,深化产业融合,加快形成县(市)有主导产业、乡(镇)有特色产业、村有特色产品的格局。需要指出的是,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新安、伊川等有一定工业基础的要立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抓好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栾川、嵩县、汝阳、洛宁等有资源优势的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偃师、孟津、宜阳等有区位交通优势的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实现突破;服务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着力促进服务业提速提质提效,特别是要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要高度重视仓储物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冷藏、冷储、冷运产业链,为做大特色农业、食品产业打好基础,发改、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要带着责任和感情抓好这项工作。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像长垣市,是全国闻名的“起重之乡”“卫材之乡”“防腐之乡”“厨师之乡”,是产业集群发展的范例。要着力抓好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载体建设,结合资源禀赋,选准产业定位,加快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要加快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优化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和空间布局;盘活停建缓建项目和低效用地,倒逼落后产能和低效资产退出;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管委会(工委)+公司”管理模式,宜阳要加大在这方面的探索力度。要抓好优质企业培育。对县域经济而言,培育或引进一家优质企业,往往就能带动一个产业发展。洛宁苹果这几年能打响品牌,离不开海升集团的参与;伊川铝产业要向精深加工转型,关键在引进忠旺铝业等龙头企业。要持续实施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行动、“小巨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引进培育更多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做大终端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二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与城密不可分,推进新型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20xx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1%。9县(市)中,只有偃师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他8个县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近几年,我们以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和县城建设提质为契机,扎实推进县城建设,各县(市)城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县城及中心镇规模普遍偏小,不少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综合承载能力比较低。要高度重视城镇建设,以县城建设提质为抓手,持续抓好城镇建设,健全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产与城、人与城的互动融合。要优化城镇化布局,抓好中心镇特色镇建设。中心镇特色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节点,要加强分类指导、彰显特色。要在优化开发县(市)打造一批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类型中心镇或特色镇,发展县城卫星城镇或县域次中心;在重点发展县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旅结合、商贸物流等类型中心镇或特色镇,提升服务农村、带动周边功能,推动就地城镇化;在生态功能县打造一批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类型中心镇或特色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各县(市)要认真梳理、分类推进,抓好落实。新安县是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也是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的示范县,要在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县城建设、新型城镇化方面多下功夫、走在前列。

三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民营经济。凡是民营经济比较繁荣的地方,县域经济就有实力、有活力。从20xx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看,排名靠前的,民营经济都比较强,其中排名第二的江苏江阴有13家企业上榜20xx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我省民营经济看“两长”,一是长葛,一是长垣,都有超百亿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大。目前,**9县(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大企业偏少,仅有洛钼集团1家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产业结构不优,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产业;发展瓶颈突出,融资、引才、管理、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重要位置,真正让民营经济成为洛阳发展的主力军。要抓政策落实,把环境创优。发展民营经济,落实政策、创优环境是关键。福建晋江推出“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政策,着力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这是“晋江经验”的重要内容。栾川建立“企业呼叫、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深入践行“721”工作法,即70%的精力服务企业、20%的精力排查整治隐患、10%的精力执法处罚。对这些好机制好做法,各县(市)要认真学习借鉴。近年来,中央、省、市出台了不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还存在信息不对称、落实“中梗阻”等问题。要在抓好政策细化配套的同时,着力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执行力,切实打破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厚植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要抓转型升级,把内功练好。前些年,许多民营企业凭借人口红利、廉价土地和能源原材料发展起来了,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要引导民营企业把握发展大势,在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中实现转型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依然采用家族制、合伙制,要引导其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上市,真正以制度创新激发持久发展的活力,以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转型发展。要抓企业家队伍建设,把领头羊树起来。漯河双汇有万隆、许昌瑞贝卡有郑有全,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就能带领一个企业做大做强。要把建设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提升到战略高度,完善企业家培养服务、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等制度,不断增强企业家创业创新的动力、活力和能力,引导企业家干大事、创大业。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既不勾肩搭背,也不“背对着背”,既防止亲而不清、权钱交易,又防止亲而不为、刻意疏远。对民营企业,合法的要扶,有困难的要帮,道不正的要纠,违了法的要惩,真正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四要持续深化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就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过去不少县(市)走的是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路子;现在有的在发展方式上还存在惯性思维,有的认为改革开放创新对县级来说是只能仰慕的“阳春白雪”。这些问题若不克服,动能就不可能转换过来。要既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又克服动能转换“高不可攀”的错误认识,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力联动”,在动能转换上下更大功夫。要补短板、重融合,实施创新驱动。我市县域经济中,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全市的比例分别只有32.1%和38.6%,创新仍是突出短板。要积极对接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三区融合”,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县域集聚、更多创新成果在县域就地转移转化。近年来,新安县健全政府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全县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1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6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1%、高于全市15.2个百分点,这也是新安经济总量排全市第一的重要支撑。各县(市)尤其要重视从研发向中试和产业化的转变。伊川北航科技园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值得学习借鉴。要搭平台、拓领域,强化开放引领。我市县域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但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很大。要立足县域实际,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搭建开放平台、打通开放通道、壮大开放主体、拓展开放领域,全面提升县域对外开放水平。要加大精准招商力度,以行业龙头为目标,以产业链为基础,以重点区域为方向,坚持以商招商,持续招大引强。睢县抢抓沿海制鞋产业向内地转移机遇,大力引进制鞋上下游企业200余家,“无中生有”打造了年产能达3亿双、本地配套率达90%以上的百亿级制鞋产业基地,这种强烈的开放意识和机遇意识尤为需要各县(市)认真学习。要盯重点、破瓶颈,推进改革攻坚。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要以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重点,持续抓好中央、省、市有关改革事项的跟进落实和配套完善,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当前,尤其要结合承接省里赋予**的更大发展自主权,积极稳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要聚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重点领域,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引导各类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要扭住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体系等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五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市里已经出台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近期将向各地反馈评价结果。总体上看,全市营商环境在提升,但各县(市)普遍存在政务服务不优、市场准入限制较多、企业负担较高等问题,办理建筑许可、接入给排水、获得信贷、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市场开放度等指标处于全市相对靠后水平。各县(市)要对照市里的实施意见和评价结果,对标最好最优,聚焦企业和群众的“最痛之点”“最盼之处”,有针对性地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特别是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改进行政审批、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等为重点,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以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完善招商引资落地机制、减轻企业负担等为重点,着力打造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以建设法治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等为重点,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用工服务等为重点,着力打造优质完善的公共服务环境。当前,要持续深入开展“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六要切实厚植生态优势。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越好,越能够带动当地的社会资产升值、吸引优质资源要素集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厚重底色”和“绿色红利”。要围绕污染防治攻坚做“减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厚植生态优势的前提。安吉曾是浙江最贫困的山区县,为了发展经济,一度上马大批造纸、化工、建材、印染项目,成为浙江有名的污染大户。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导下,安吉大刀阔斧关闭污染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既有了好生态,也有了gdp。当前,偃师、伊川、新安产业结构偏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位于中下游位置;栾川、孟津、新安地表水市控断面还存在超标现象;汝阳、栾川存在土壤污染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学习借鉴安吉的做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尽快还旧账,绝不能再欠新账。当前,要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冬病夏治”问题,要在夏季把集中供热、淘汰落后产能等对冬季空气质量影响大的基础工作做好;二是臭氧污染问题,环保部门要加强指导、精准施策,减少夏季臭氧污染影响,增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围绕提升生态质量做“加法”。良好的生态环境,既靠“治”,也靠“建”。永城市以采煤沉陷区治理为契机,建成“两湖四带一湿地二十八公园”城市生态圈,呈现人水和谐的美丽图景;嵩县持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国土绿化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县等称号。对这些好的经验,要善于学习借鉴。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牵引,持续深化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国土绿化没有淡季,要坚持植管并重,抓好补植补栽等工作,创新管理养护机制,强化日常管护,唱好国土绿化的“四季歌”。要围绕发展绿色经济做“乘法”。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既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不断放大生态资源的综合效益。栾川作为全省首个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县,要持续探索,坚定不移走下去。

七要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市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推进乡村振兴尤为重要和紧迫。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县域经济离不开“三农”发展。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要在确保粮食生产稳面积、提单产、保丰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沟域经济、富硒产业,适度拉长产业链条。对趟出路子、尝到甜头的措施,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要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越是环境美的乡村,往往越是人气旺、发展快、前景好。要着力抓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抓好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弘扬,打造环境友好、宜居宜业、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尤其要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集中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持续抓好乡村治理。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在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要一以贯之抓紧抓好,以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

**县域面积占全市的94.7%,常住人口占66.6%,经济总量占56.6%。可以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正当其时、又至关重要、更大有可为。

首先,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肩负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县域发展,多次强调当县委书记要走遍各村,当市委书记要走遍各乡镇,当省委书记要走遍各县市区。他在任正定县委书记时,走遍了所有村;在任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时,走遍了绝大部分的乡镇;在任福建省省长时,七下晋江,总结提出“晋江经验”;在任浙江省委书记和到中央工作后,亲自指导浙江嘉善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嘉善成为全国县域治理样本。现在,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需要办的事情越来越多,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放眼全国,凡是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地方,县域经济都发展得比较好。在20xx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江苏、浙江、山东分别上榜24个、15个和13个,位列前三,这与三省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是相称的;长三角地区占据“半壁江山”,这与该区域的经济实力也是相符的。只有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与城区经济“双向发力”,才能更好提升**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实现副中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我们要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从加快**发展、服务全省大局的高度,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扛稳扛牢。

其二,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具备较好基础。近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要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从综合实力看,20xx年,9县(市)经济总量是285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162亿元,分别是2017年的1.33倍和1.46倍。从产业支撑看,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9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58.7%。从承载能力看,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xx年,9县(市)城镇化率达46.41%,较2017年提高7.24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县域经济正处在做大体量、提升质量、彰显特色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不断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其三,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迎来重大机遇。近年来,**发展的战略叠加效应、政策集成效应、形势倒逼效应持续释放,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战略叠加看,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让县域进一步提升了战略地位、凸显了战略优势,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拓展了空间。从政策集成看,中央、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今年出台支持**发展新的政策措施、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政策利好。从形势倒逼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倒逼作用是十分强劲的,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县域经济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

其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拥有显著优势。**县(市)数量多,各县(市)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我们有清晰的发展思路,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初步趟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发展沟域经济等做法在全省推广;我们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工业、科技、文化、生态、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我们有广阔的内需空间,县域积蓄的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加上区位、交通等优势不断培植,能够形成强大内需市场。同时,随着基础不断夯实、机遇不断用活、特色不断彰显,新的优势正在逐步形成。我们要充分挖掘优势、厚植优势、用好优势,持续做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其五,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面临压力挑战。一是经济总量依然偏低。20xx年,9县(市)中经济总量超500亿元的只有新安,200亿元以下的还有2个,没有一个县(市)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县(市)数量比郑州多3个,县域经济总量却比郑州少760多亿元。二是发展质量依然不高。20xx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亿元的县(市)只有4个,最高的是新安26.6亿元,而郑州最高的新郑已达80.44亿元,最低的登封也达29.45亿元。9县(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2055元和5253元。三是瓶颈短板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不少产业都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改革开放创新“三力联动”有待加强,9县(市)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1.02%,远低于全市2.3%的总体水平;进出口总值仅占全市的25.1%;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还需深化。部分县的城镇化率偏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较多,民生领域欠账不少。这些,既是问题所在,也是潜力所在。我们要正视问题、加压奋进,在补短板、破瓶颈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年度上半年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今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精神及工作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中央、省和*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安排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专项行动方案>等六大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小领办〔*〕*号)文件精神,以“六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狠抓政策宣传落实。充分利用电视、微信等媒体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并及时跟进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结合市情实际,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健全政策落实工作责任机制,细分工作责任,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每项政策均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不断提升政策执行力。

二是强化领导包保服务。深入贯彻市领导领衔推进工业重点产业及骨干产业链发展联席办公室印发的《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入企走访活动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并依此制定了《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领导联系服务工业企业和商贸服务业企业工作机制〉的通知》(*办通字〔*〕*号)及《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市领导联系服务工业企业和商贸服务业企业工作机制〉的通知》(*办通〔*〕*号),推进政企联动,积极到工业企业走访服务,截止目前,我局领导干部入企走访共*次。

三是加大清欠工作力度。积极贯彻落实我市《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引导企业通过“省长直通车”“*”等平台合理合法反映企业诉求。对未按时完成支付的中小企业款项建立台账管理,逐件抓好督促承办工作,妥善处理并及时回复被欠款中小企业,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事项。截止目前,累计收到*市转办件*件,已办结*件,其余*件正在积极推进办理中。

四是用好“贵商易”平台服务。充分发挥“贵商易”平台效用,为企业提供政策通告、金融服务、资金申报、对外推介等服务,全力以赴实现惠企、稳企、安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创新不强。全市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总体上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质量效益不高、企业管理粗放等问题。从外部环境看,中小微企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同时治污环保成本增加、节能减排任务加重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更加突显。从中小微企业内部看,很多企业有转型发展愿望,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无力转或无处转,技术研发、技术引进及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资源短缺、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融资不易。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其经营情况,且经营利润较低,信息真实性不高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加之我市除*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外,其余银行业金融机构均为支行,在授信权限、审批权限、开发信贷产品等方面限制较大,无法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开发符合不同层次的客户的信贷产品,不能进行差异化授权、差异化管理,导致企业融资存在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统筹领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统筹管理、调度指挥和督促督导力度,切实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态势的分析研判。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以政策措施落实见效为导向,继续大力开展送政策进企业、进商(协)会、进高校、进社区活动,提升政策知晓率,畅通企业沟通渠道,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惠企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是进一步推进清欠工作。加大《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宣传贯彻力度,完善提升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市民营经济服务平台”的普及运用,坚决杜绝新增拖欠,帮助我市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用好用足“招安扶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聚力打造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舒心放心的民主环境、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为投资者提供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着力构建“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五是进一步破解融资难题。继续加大“引金入清”工作力度,不断优化我市金融行业发展结构。鼓励各金融机构根据中小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一对一的金融服务,探索以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库存商品质押、机械设备抵押等方式为企业建设和经营提供低利率资金支持。

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报告

中国西部幅员辽阔,所辖12省区,共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077个,其中市辖区200个。县域人口占西部总人口超过70%,县域经济总量在西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过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县域经济是西部经济的主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统筹西部地区城乡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1、经济总量有所增强,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在总量上有了较大提高。以陕西为例,,全省83个县(市)共完成gdp3506.68亿元。gdp总量较增加1.9倍;县域gdp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1.2%。比20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主要经济指标仍明显低于全国水平。20,全国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国gdp的比重为57%,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所占比重更高,而陕西省仅为49.2%,虽然20达到51.2%,但总体来看,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全国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

2、与全国百强县相比,强县少且实力相差大。

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西部地区仅有6个县入围,且位次基本都居于中后部。年,全国百强县经济总量平均314.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90元,分别是陕西“十强县”平均水平的3.2倍、2.9倍和2倍,就连当年排列陕西省十强县首位的神木县在全国百强县中仅处于92位,与全国百强县最高的江苏省江阴市相比,gdp、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相当于江阴的16.6%,12.1%和47%。可见,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3、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县域工业作用加强。

西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结构调整逐步跳出在农业经济内部反复徘徊的圈子,工业化有了明显增强。以陕西为例,年,全省各县(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979.14亿元,较2004年增加3.5倍,县域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县域经济明显表现为第二产业领先增长的特征。在县域gdp中,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7.0∶58.8∶24.2调整为16.7∶61.0∶22.3,一产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二产提高2.2个百分点,三产下降1.9个百分点。

4、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且差距还在拉大。

西部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并且大多处于产业链比较低端的位置,产品附加值低,一直以来受农产品价格偏低的影响,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例如,2008年陕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136元,与全国的4761元相比,相差1625元,相当于全国的65.9%,排名第27位。2004-2008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为1269元,同期全国的增加额为1825元,陕西省比全国少增556元,与东部浙江、中部河南相比,分别由2004年相差4077元、686元,拉大到2008年的6122元、1318元,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言

经济办公室按照街道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为促进辖区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采取务实有效的工作方针,精心组织、认真谋划,积极进取、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

1、为辖区项目单位做好服务:

为辖区项目单位做好服务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及时、全方位的为企业服务,全面推进辖区项目建设,一是丰收路40号院的拆迁工作,我们协助河北国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最后一家钉子户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上半年顺利完成拆迁任务。二是根据区专项办要求,我们认真为辖区所有项目单位进行组卷,并按时间要求上报区专项办,为全市整治违法项目提供依据。三是棉一东生活区公产单位进行全面摸底工作,我们对小区内10余家公产单位进行走访,深入了解各单位实际情况,对各单位建议、意见做了详细地入户调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书面上报办事处,为项目全面推进做好服务。

2、按照区统计局的要求,按时报送统计报表。

认真做好各专业月报、季报、年报工作,确保各项统计指标稳中求进,主要有固定资产报表、限下工业报表,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样本单位调查表、限额以下工业、服务业企业、服务业非企业、建筑业国家级样本单位调查表、民营经济指标等,及时、准确上报。并配合区直部门完成其他临时性工作如搬迁企业调查表、纳税人满意度调查问卷等。

3、20xx年全国1%人口调查。

20xx年5月份,全国1%人口调查抽样框整理工作,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村级单位地址码库为基础,对村级单位情况进行核实,填报《社区表》,对所有村级单位的人口、设施等情况进行核实填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按照时间要求完成了填报工作。

4、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xx年固定资产年计划22000万元,截止到5月底,实际计完成投资81929万元,预计6月份完成4亿元,实现任务时间双过半。

民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截止到5月底,增加值完成34069万元,同比增长8%;营业收入完成146490万元,同比增长10%;上缴税金4770万元,同比增长8.5%;利润总额7185万元,同比增长8%。

5、统计资料服务社会。

统计数据的资料较多,为了需要时查找方便,对所有统计数据资料和各项文档,根据类别进行分类、整理、装订,妥善保管,以便查阅各项统计数据、资料,为今后的统计调查工作打好基础,为各级部门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做好准备,使统计资料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开展20xx年统计单位名录库更新调查,按照市、区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每半年对辖区基本单位的新增、变更、注销等情况进行摸底。以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为基础,确保辖区调查单位不重不漏。我们克服辖区单位变动较大、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困难,共上门核实工商局、税务局提供单位1098家,登记、录入并上报新增单位报表162家。

20xx年4月根据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中国科普研究所要求,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通过对全国18-69岁的成年公民(不含智力障碍者、暂未含量现役军人)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分析我国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与科学素质相关问题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对受访者背景变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及城乡、不同地区和《素质纲要》实施的重点人群等的相关分析结果,为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20xx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问卷,本着国际国内的连续可比、条理清晰、语言通顺和便于调查及统计的原则,问卷分为基本信息和问卷主体,访问员准备一套培训资料,包括平板电脑、执行手册及其他访问工具,实现gps定位,实现实时检验数据录入的逻辑关系,访问中录像录音,我们对受访者的记录信息严格保密,按照上级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此次调查任务。

1、固定资产投资及民营经济。

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指标全面完成困难较大:主要辖区房地产项目只有一个光华里项目,下半年指标缺口很大,离任务完成还有一定距离。我们要通过排、摸、挖等手段,深入辖区单位,梳理谋划项目,稳步推进手续办理,促使项目可以提前开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引进市外资金等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

民营经济:办事处有关领导非常重视,经办按时召开民营经济调度会,把指标分解到各企业,落实到人,力争年底超额完成任务。

2、做好发改局、统计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发改局、统计局的定期报表继续保质保量地完成,下半年工作重中之重是年终报表,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和辖区单位沟通、协调,确保年报工作顺利完成。

3、工业指标。

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做为我辖区唯一一家限上工业企业,属于上市公司,我们将协助支持企业完成市、区下达的任务指标。

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各位领导及同志们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在经济办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一如既往地扎实工作,继续在提升统计能力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上下功夫,力争下半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言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也指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近年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系列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污染、防风险、惠民生工作,推动县域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工作实践中,我也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苦的系统性工程和历史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好正确发展路径,必须正视发展中存在问题,加快补齐短板。

一、对照高质量发展,短板差距在哪里?当前,我县正处在转型发展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经济总量不够大。全县gdp、财政总收入两项核心指标2018年分别完成,全市占比相对较低,占全市比重为%、%,人均生产总值元,人均财政收入为,均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比较小。

2.产业结构仍然偏重。2018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和全市::比较,产业化程度低,产业结构还处于中低端,工业占比较重,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仅%,规上工业增加值为%,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3.财税收支日益矛盾。2018年全部财政收入和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元,分别增长4%和8.5%,分别低于全市个百分点,较2016年、2017年分别减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财政支出为元,分别较2016年、2017年增长%%,刚性支出越来越多。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分别是全省元的%和全市元的%。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占比为,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5.发展环境还不够优。通过“放管服”改革,审批办事效率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还没有真正达到“最多跑一次”要求。教育、医疗、文化等整体配套水平不够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不少企业面临人才引得来、留不住的难题。

二、深入剖析,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一是从思想理念上看,新思想、新理念掌握不深,运用不够。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正在颠覆式的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根本性的改造和提升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部分干部及企业对新思想、新理念学习不够深入,掌握不够深刻,把握不够准确,导致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认知力、行动力不强,跟不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二是从财税收入上看,财税结构不优,税源不足。财税收入的%主要靠钢铁、建材、煤化工等传统支柱企业,%主要依靠天铁、龙电、金隅水泥、电力公司等国有企业,且近年来几大支柱企业税收断崖式下滑、传统产业经营困难加剧,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到目前为止有半停产企业家,停产企业家。由于新上项目质量效益不够高,有的正处于建设阶段,未能形成有效税收,新增税源跟不上。税收占比低,2018年税收占比为%,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产服务也发展整体质量不高,主要靠旅游带动,商贸物流、餐饮服务业等占比较低,仅为%。

四是从投入产出上看,有效投资效率不高。亩均效益低问题较为突出,2018年全县建设用地亩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万元、万元和万元,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为万元,与全市平均水平均有不小差距。固定资产投资中,高耗能行业投资44亿元,同比增长62.9%,其中非金属矿物质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分别增长79.6%、70.7%,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消耗的依赖度比较高。

五是从实体经济上看,民营经济短板突出。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018年末全县民营经济数量达到户,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实缴税金亿元,税收贡献率达%,其中民营工业企业共家,仅占民营企业总数的,主要集中在冶金、建材、煤化工、电力、化工、机械加工及铸造等行业,大多结构单一、投资规模小、经营粗放,存在基础弱、低起点、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一弱三低”状态。

六是从动力动能上看,创新发展能力不足。2018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5亿元,下降17.3%,增速居全市第17位。从制造业看,我县工业企业多数起点低、研发设计水平低、关键产品无知识产权、无品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偏低,2018年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

三、坚持新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路径怎么走?重点在六个方面持续用力,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效益提升质量,以质量带动总量,全面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

(一)坚持新思想引领,校准高质量发展航向。对※县而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要求,始终以新思想、新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领导干部带头学、深入学,深刻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在学习中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中干、干中学,善于用新发展理念分析研判形势,以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谋划推进发展,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不断提升驾驭全局、发展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二)聚焦科技创新驱动,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科技创新同样重要,要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围绕※县特色、优势领域,引导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主体培育,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壮大,实施定向帮扶、精准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质齐升,到2020全县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家。拓展与先进地区技术、人才、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渠道,促成一批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孵化器管理团队和产业创新团队落户※县。

以提升园区能级为支撑,促进园区发展绿色化、智慧化、全产业链化;

以引进实施重大项目为途径,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好高端智能装备和新材料2个特色产业集群,全力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10:43:47。

(四)突出生态绿色主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上项目、建企业要严把“环保”关,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突出※县生态环境优势,围绕大健康、节能环保等高新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成长性好的领军企业,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重点围绕河北洲信、科工智能装备、健研智能充电桩、中油高盛新材料等现有优势新兴产业建链补链强链,促进优势资源、产业关联性较高的企业加速集聚,加快形成“爆发式”增长点,建成一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坚决走好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党的十大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开放战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思想,为我国扩大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推进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力度,需要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具体到※县来讲,一方面要狠抓招商引资,扩大有效投资,重点瞄准新材料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及大健康、食品及轻工业三大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兴县立县的大项目好项目。另一方面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更多人气商气,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大力营造市场化法制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六)提高全民共享红利,确保高质量发展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针对当前存在的居民收入不高的问题,在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群众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要下大力气做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引进新上更多带动就业性强的项目,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此外,还要在政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完善创业创新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让全民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城经济发展的决定》(桂发[2004]19号)精神,扶绥县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崇左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借鉴广东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扩大开放,艰苦拼搏,加快建设城郊型经济强县,努力实现扶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增强发展意识,更新发展观念,拓宽发展路子。

强化发展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十五”初期,扶绥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年均增长10%以上。但与广东等沿海先进县市对比,最明显的不足还是发展的意识不够强、发展的速度不够快、发展的路子不够宽、发展的后劲不够足,最大的差距还是发展的差距。因此,我们强化发展意识,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工作中心,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大目标,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高标准,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大成效。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南博会、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这三大历史机遇以及南友高速公路建设和撤地设市的机遇,主动对接、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争成为广东、江浙进军东盟的生产基地,努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更新发展观念,拓宽发展路子。在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全局时,努力贯穿三个现代经济发展的理念,即以工业为主体推动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理念;以城镇为依托谋划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理念;以开放为先导实现多种生产要素聚集发展的理念。拓宽建设“城郊型经济强县”的发展路子,一是跳出农业抓农业,从就农业抓农业转变到主要通过非农业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二是跳出农村抓农村,从就农村建农村转变到主要通过城镇经济来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三是跳出基层抓基层,从局限于县乡狭小范围内做基层工作,转变到大胆引进县乡之外的生产要素来促进基层工作新发展。

(二)牵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

始终抓住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这只“牛鼻子”。一是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强化对项目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辐射率”和“命中率”。二是实行无门槛政策。坚持做到“两不争”:不与企业争利益,不与市场争权力;奉行“无门槛”政策,敢于舍弃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让企业无门榄进入,无阻力生存,无障碍发展。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和跟踪服务工作。去年我们投入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达1400多万元,成功引进了山秀水电站、海螺水泥和木薯深加工等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今年又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500万元,力争完成项目投资6.5亿元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

建立健全项目招商工作新机制。一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挂帅和部门负责制,集中精力抓好今年34个重点项目。二是实行项目定期排查制和集中开工制。三是实行招商工作业绩定期通报制和年度考核制。每两个月通报一次招商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每一季度督查一次项目实施情况,年终对各乡镇、各部门的项目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考核。四是建立和落实好项目投资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去年,我县财政拿出41万元重奖项目工作有功单位和人员。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招商引资奖励基金,拿出100万元左右对有功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处罚,没收项目工作风险抵押金。五是建立项目业主投诉制和责任追究制。

深化国有企业和农林场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我县所属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11家,对几家未改制的企业要排出改制时间表,制定落实改制方案,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务必把未改制的国有企业改制完毕。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国有农林场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对城市周边的国有农垦农场、国有林场和一些农场土地管理使用权属进行调整这一有利机遇,重新修编调整城镇总体规划,将城镇周边符合规划建设条件的国有农林场土地,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研究,有效解决我县项目建设用地问题。

集中精力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集中精力抓好34个重点项目,包括续建、新建项目及一些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制定了今年重点项目建设目录和责任制,有力推动了项目工作发展。各乡镇、部门认真落实好各项目的开工方案、人员,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把项目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开工建设上。要抓好已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早日竣工、早日投产、早日发挥效益。

(三)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建设。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生产,用市场理念调整农业结构。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重点培育壮大蔗糖、剑麻、林产等农业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成为带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机制,为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证。另一方面,大力抓好市场建设。加强对南门市场为龙头、东区果菜综合批发市场、山圩农贸市场、龙头瓜菜市场、县城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市场的服务功能。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使他们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围绕各类农副产品市场的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着力培育功能齐全的市场体系,走以市场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市场的路子,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工企业和市场带动,推动全县“龙型”经济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壮大优势农产品规模和品牌。一是“稳蔗”,积极实施甘蔗“六化”工程。以科技兴蔗为主导,以实施甘蔗“六化”生产为载体,以提高单产、含糖份、蔗糖行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实施“吨糖田”工程,加强高产高糖品种的推广普及,制定落实甘蔗水利化建设和农户购买大马力机械的奖励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建设甘蔗水利化、机械化。确保2004/2005年榨季入厂原料蔗达到380万吨,力争突破400万吨,进一步巩固提高这一支柱产业。二是“快信”,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建立完善以农村综合经济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进一步整合全县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县信息中心与农村基层的信息互动交流,逐步把信息网向村委、瓜菜生产重点村、屯、营销大户、瓜菜批发市场延伸,牢牢把握住市场变化的脉博。三是“兴麻”,加快剑麻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一步兴起发展剑麻种植的新高潮,每年新种面积要达2万亩以上,5年内发展剑麻面积10万亩以上,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剑麻生产加工基地。四是“推橙”,积极推进红江橙产业化发展。把红江橙生产作为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落实负责制,制定。

工作方案。

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红江橙生产扩大规模优化品质打造品牌做大做强红江橙产业力争5年内红江橙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使红江橙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五是“优菜”大力发展优质瓜菜生产。要依托岜盆和龙头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展黑皮冬瓜、甜南瓜、辣椒等优势瓜菜生产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和无公害蔬菜重点建好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全县今年反季节瓜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要达到35万亩进一步做大城市“菜篮子”力争把我县建成中心城市的优质蔬菜供应基地。同时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仪器质量安全为重点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近,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设施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把水利建设和改革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大胆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逐步推行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体的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明确建管主体,健全群管职能,规范量水收费,理顺组织关系”等措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要实行“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大力盘活几十年投入形成的水利设施存量资产,努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水利建设的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水利化进程。要全面实施治旱、人饮两大工程建设,确保每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000万元左右,力争到2007年实现人均1亩旱涝保收田地、全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目标。同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投资区建设,努力创造经济发展最佳平台。

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环境。近年来,我们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联合办公、“一卡式”收费制度;推行诚信服务承诺、评议和投诉责任追究三项制度;实行民警到外来企业“蹲点负责”制度及县领导与重点企业、项目“结对”跟踪服务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落实,使我县的服务环境有了较大转变,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服务环境还跟不上项目工作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环境建设的工作力度。一是树立环境就是项目的理念。要进一步强化“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处处是环境”的意识,努力营造更好的“爱商、扶商、利商”环境。二是以完善县行政服务中心为突破口,全面优化服务环境。要办好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切实落实“一条龙服务”的集中审批制度,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证,一个窗口收费,一个大厅办成,最短时间办完。三是建立客商投诉快速反映处理机制。建立“经济110”,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受理县域内的投资者、企业、个体工商户对经济综合管理、行政执法等职能单位和部门,在工作中违反政策和。

规章制度。

影响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行为的举报投诉。要完善投诉信息处理制度和责任制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规范高效行政促进公正执法依法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全县经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举全县之力加快扶绥华侨投资区建设。第一,要全力加快投资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项目引进、投资创业的最佳平台。现在要加大投资力度,由原来1500万元争取达到2000万元,财政要保证投入。争取以后每年投入2000万元,5年内投入一个亿,完善园区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第二,各乡镇、各部门都要配合投资区的建设。凡是投资区设施建设需要的,有关部门要开绿灯,做好配合工作。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到位。第三,创新投资区经营管理机制。通过搞活机制,引进业主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业主来建设工业园,努力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第四,抓住南博会的商机,瞄准大公司、大项目,瞄准高科技项目,引进一批工业项目特别是资金投入大、税源高、技术水平先进的大项目,辅以发展小项目,做到“盯住大项目,发展满天星”,把投资区建设成为带动项目发展的中心、资本聚集的中心、科技创新的中心。同时扶持山圩剑麻工业园、百佳盛生物科技工业园等工业园区,以园区为载体引进项目,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实施全民招商战略。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拨精干人员,组建专业的招商队伍,分成若干小分队抓招商引资,有条件的乡镇要成立专业招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招商引资培训班,对专业招商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招商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招商人员的工资、福利要和工作业绩挂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真正把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招商能力强、善于招商的“特种部队”。要抓好业余招商队伍建设,实施全民招商战略。各单位、各部门要整合力量,抽调三分之二以上干部抓项目,用三分之二时间和精力抓项目;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制定落实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把引进项目资金金额比例进行奖励,调动全社会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狠抓“以商引商”工作,把办好已引进企业作为“以商引商”的最有效途径,实施“安商扶商”工程,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聚集效用。

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财政风险比较大。扶绥县的产业结构以蔗糖业为主体,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蔗糖业,产业结构和财源结构单一性的特征相当突出。全县经济发展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总体财源基础不够牢固。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近年来,扶绥县虽然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比较大,商品性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展有所加快,但由于多年来受到城乡分割体制的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主,生产规模不大,劳动生产率低,从事农业的劳动人口多,农村隐性失业突出。农业产业化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发展程度还不够高、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不多且大都规模比较小。农村经济以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为主,村屯养殖业、加工业发展速度比较慢,乡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不多且规模小、档次低,农民收入增长不够快。

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还比较弱。蔗糖、建材、木薯淀粉和剑麻等是扶绥目前比较大的产业,但这些产业的企业大都面临一定的困难。蔗糖业现有两家糖厂,虽然都已经进行产权改革,经营机制比较好,但蔗糖深加工没有取得新的突破,糖的附加值低而成本比较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食糖关税的降低,糖厂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大。建材业现有水泥厂3家,产品性能一般。新建设的海螺集团投产以后,年生产水泥将达到150万吨,可从现在的征地、建厂到以后的竣工、投产还有个比较长的时间。山圩剑麻工业园区建设刚刚起步,原山圩华侨农场剑麻加工厂生产的剑麻产品单一。淀粉、林木和林化企业等尚未做强做大。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近几年来,扶绥传统的商品市场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商场、商店和集贸市场的商品交易量不断增大,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大宗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木材等都没有相应的专业批发市场,商品市场对产业发展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还不够强。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土地、劳动力、信息等市场有的刚刚起步,有的还是“空白”;中介服务如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咨询、广告、经纪等仍然比较薄弱或欠缺,没有形成社会化。县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依靠行政力量的促进和推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不很突出和明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任务依然比较重。

人才、资金比较短缺。扶绥县虽然现在拥有科技人员6500人,高级科技人员350人,但全县人才总量与自治区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扶绥县现在拥有的科技人员中,大多数是教育、卫生类人才,经济类特别是企业家人才相当短缺,高级管理人才缺乏。资金方面,由于扶绥县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力不够强,财政收入还不多,本县可用财力少,财政没有多少钱能用于投资环境的建设尤其是支持产业的发展。还有,国家进行了投资体制改革,实行资本金制度,扶绥地方财力有限,资金不足,很难争取到国家的规模投资。加上种种原因,外部资金尤其是港澳台和沿海省(市)资金流入扶绥的还不多,县内社会和民间投资也没有全面启动,投资增长不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大力推广优质谷生产,实施甘蔗“六化”生产,巩固甘蔗支柱;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和无公害蔬菜,建好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五年内要发展剑麻10万亩、速丰桉20万亩。加大养殖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奶牛、肉猪、肉鸡、肉鸽、特色水产品等为主的畜牧产业,力争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现在的19%提高到30%以上。扶持农产品加工,努力提高粮食、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一是通过龙头企业培养壮大蔗糖、剑麻、林业、建材、食品和生物化工六大产业。即以扶南东亚公司、东门南华公司为龙头的蔗糖业;以山圩剑麻工业园、天然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剑麻业;以东正木业纤维板厂为龙头、国有林场为支撑的林业;以现有的水泥厂为基础,加快建设以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为龙头的建材业;以大宇淀粉厂、罐头厂为骨干的食品业;以百佳盛生物科技工业园为龙头的生物化工产业。二是要规划建设工业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重点建设渠黎华侨经济区,抓好山圩剑麻工业园和百佳盛生物工业园等。三是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对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要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兼并、破产等产权改革方式,力争用两年时间把所有国有企业全部改制,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四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真正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要逐步扩大县城规模,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继续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县城品位。主要是将文化广场沿左江扩展到大江口与秀湖小区连结起来,建成滨江路;对新宁旧街进行改造,保留浓郁的民族风格;兴建商贸街,繁荣第三产业;配合南友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高标准建设南密大道;改造好东塘、西塘,建设秀湖公园。充分发挥东门镇作为全区全国小城镇建设综合示范镇的作用,抓好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开发建设,不断提高我县的城镇化水平。

(四)加快发展旅游业,努力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全县旅游资源的调查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和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探索灵活多样的旅游开发投资机制,主要打好三张牌、发展四个重点,即打好恐龙化石、白头叶猴、观光生态农业牌和发展犀牛洞南国风情园、九重山生态园、笔架山度假村、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四个重点,努力把扶绥建成首府的后花园。

(五)加强商贸工作,搞活商品流通。要加快发展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农副产品综合性市场,培育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物流中心,发挥流通经纪人的作用,促进商贸流通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六)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机关单位诚信服务的承诺、评议和投诉责任追究三项制度。着力营造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透明的服务环境,亲商、助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每年要举办一届招商引资推介会,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种招商活动,全方位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项目等,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把扶绥建设成最有利于投资创业、最有利于发财发展的热土和乐园,使广大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

(六)加强财税工作,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巩固现有基础财源,不断培育新财源,扶持壮大支柱性财源。要依法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言

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兰考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原智库论坛在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闭幕。参会的县(市)领导干部和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贯彻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系统深入探讨,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建设性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省域强。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大家一致认为,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抢抓机遇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激活内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步骤和重要基石,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重要基石。河南一直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本次到会交流的“传承三股劲、践行三起来”的兰考实践、美学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修武探索、以小沟域闯出县域发展新天地的孟津模式、以“两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栾川经验、以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淅川路径、县域经济特色差异化发展的睢县模式等,均是河南勇于探索富有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子的生动写照。大家一致认为,县域经济在发展全局中始终是强力支撑、坚实底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为根本遵循,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各县(市)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核心路径选择,是夯实县域这个全省发展的重要基石的根本要求,必将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筑牢坚实基础。

解决新时代新矛盾新需求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我国县域面积占近90%、人口占70%、经济总量超过半壁江山。河南是全国县(市)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可以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应有之义。

塑造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现实需要。县域既是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的重要拓展区,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区域。当前正处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落地的关键时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中原城市群、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落地河南,郑州都市圈、洛阳都市圈建设成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县域作为连接城市群、都市圈和乡村之间的重要区域,其高质量发展对打通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连接通道,形成战略举措叠加合力,塑造协调均衡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路径。县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复杂严峻形势,只有在县域层面坚定不移地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才能确保在市域、省域及全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全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本次论坛上,来自兰考、修武、孟津、栾川、淅川、睢县等的县域治理一线指挥们,结合县域特色和实践探索,交流了县域治理、美学经济、沟域经济、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特色产业等六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做法和经验,为全省县域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a.兰考:县域治理模式。

兰考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好高质量发展在县一级的贯彻和落实,形成了具有兰考特色的脱贫攻坚和县域治理体系、模式、路子,“兰考之问”有了出彩答卷。

围绕强县和富民的统一,做强做优兰考特色产业体系。一是立足泡桐资源优势,与恒大集团合作,将其供应链企业集中到兰考建厂,发展品牌家居;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以鸡鸭牛鱼作为主导方向发展绿色畜牧;坚持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动家电拆解产业企业集聚,打造县域循环经济产业链,构筑特色产业格局夯实强县根基;二是引进富士康发展智能制造,提供13000人的稳定就业,提高了全县产业工人和企业的管理水平。成立三农学院,与焦裕禄干部学院形成匹配,围绕乡村振兴的人才振兴来培训实用人才,推进就业创业实现富民增收。围绕城镇和乡村的贯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推动规划向乡村覆盖,促进城区彰显兰考朴素美,农村实现水清树绿、干净有序;二是提高城乡贯通建设标准,确保干一件成一件,长期积累推动城乡面貌发生质的变化;三是推出三星文明户评选等一系列工作抓手和方法措施,提升城乡管理软实力,把城市和乡村贯通起来。围绕改革和发展的结合,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一是坚持以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县域发展的难题,增强干部争取项目抓机遇的意识和担当;二是提出一套服务发展、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的改革主线,有效解决体制机制、营商环境、行政效率等问题及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b.修武:美学经济模式。

修武县将美学经济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坚持科技创新和美学经济双轮驱动,利用美学设计将美学资源转化为美学经济,打造县域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县域更富更美的目标。

以美学视角唤醒县域沉睡资源。修武县遵循美学理念,深度挖掘县域内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传说、特色农产品等沉睡的乡土资源,设计打造了天空之院、驿站茶亭、永不落幕的汉服文化节等特色美学项目,形成了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打造美学小建筑。修武县充分利用美学资源,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打造云台古镇扶贫小建筑、美学公社、玫瑰礼堂等美学小建筑,为年轻游客提供游玩、冥想、静休等场所,成功塑造了旅游的核心吸引物,解决了吸引年轻游客到县域消费的难题。开发多元美学产品。鼓励村落发展戏曲表演,在村民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还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复兴;邀请全国排名第一的灯光团队,打造吸引年轻人前来的夜间打卡地;推出云豆豆等网红级别作品,提炼美学ip,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和消费。打通美学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运用数字化手段驱动乡村旅游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为主流游客群体定点设计文创产品和民宿;通过发展微店对村庄进行整村电商营销,促进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助力脱贫攻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c.孟津:沟域经济模式。

孟津县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立足实际发展沟域经济,形成了“沟流金、谷满银、湾聚财、川招宝”的喜人态势,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天地,为县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坚持高位推动,把准沟域发展“方向盘”。一是成立沟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工作机制;二是按照“一镇一沟域、一沟一特色”“生态引领、产业基础、农旅融合、产村融合”的思路,推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落实;三是出台文件明确向沟域建设倾斜的政策要求,支撑沟域经济稳步发展。坚持生态引领,描绘沟域生态“新画卷”。一是扎实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切实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生态涵养等工作;二是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不断提高孟津“绿色浓度”;三是建设美丽乡村聚焦生态振兴,大力开展垃圾清零、厕所革命、拆违治乱等工作,实现沟域“颜值”“气质”和生态环境双提升。坚持产业为基,点燃沟域经济的“强引擎”。一是探索集生态治理、种植养殖、民俗旅游、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沟域经济特色发展新路子;二是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富农战略,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三是深化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建成55个沟域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形成“春赏花养生、夏避炎暑休闲、秋品果香美味”的沟域农业休闲度假旅游新局面。坚持惠民为本,站稳沟域经济发展“出发点”。建立健全参与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就业创业支持机制,让沟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劳动变运动、农房变客房,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群众分享更多发展红利。

d.栾川:生态经济模式。

栾川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宝贵的生态资源优势,优先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之路,努力实现以生态为引领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一是实施最严格的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和矿业秩序整顿;二是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专项整治、涉氟酸企业专项治理、涉气企业提标治理等一系列工业绿色化改造措施,拉长产业链条,从根本上解决废气污染问题;三是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化发展。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一是推动老君山、重渡沟、抱犊寨等工矿业向生态旅游业成功转型,发展特色旅游专业村53个,用绿水青山激活“避暑经济”;二是打造“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开发高山杂粮、食用菌等6大系列107款产品。加大对优良中药材品种的选育和地道药材种植,逐步叫响君山制药品牌;三是围绕“伊水栾山养生城”目标,以5a景区的标准打造宜居优雅、生态灵秀、特色突出的旅游县城。健全体制机制,为生态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探索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和环境监管模式创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地生根;二是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约束,为栾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普及教育,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教育基地,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e.淅川:绿色发展模式。

淅川县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站位全省、放眼全国、立足自身,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探索走好“六条路子”,奋力谱写新时代淅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篇章。

发展航标“树起来”。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做好水源区水清民富县强的绿色发展之路。工业脊梁“挺起来”。做优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高位谋划发展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健康产业园,打造百亿产业集群。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湖碧水“清起来”。坚持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规模推进植树造林,在全境建设“四网络两平台”保水监控网络,成立库区水上综合执法大队等,大力开展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农民老乡“富起来”。探索短线抓食用菌、中药材等当年见效的短平快项目,中线抓林果产业,长线抓乡村旅游的绿色发展模式。加快易地搬迁改善环境,同步抓好产业配套、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因地制宜地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高效产业,集中打造“淅有山川”公用品牌。城市乡村“美起来”。按照“滨湖水城、生态绿城、宜居山城、旅游新城”的发展定位,建设魅力县城。打造形成贯通城乡、打通对外出口的大交通格局,构建环丹江大旅游圈,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水质保护、产业发展、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县域党建“强起来”。开展“三清理一公开”“三亮三比三评”“两弘扬一争做”等活动,推进平安建设高质量,打造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现代县域社会治理新体系。

f.睢县:特色产业模式。

睢县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以打造中原鞋都为突破,培育壮大制鞋主导产业,探索出一条传统农区以三化协调四化同步推动县域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为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树立了新样板、新标杆。

站位发展全局,选准主导产业。实施错位发展,出台《中原鞋都发展纲要》,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创鞋都”的发展目标,把制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精心培育。抢抓发展机遇,持续招大引强。抢抓闽粤制鞋产业西移、温州台州产业转型升级、雄安新区建设三次重大机遇,通过打亲情牌、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育好制鞋产业。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坚持规划引领,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建立河南省的鞋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为制鞋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突出创新驱动,着力转型升级。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成功创建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推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公司的模式改革,促进产业集聚区集中精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实行“一线工作法”和“五个一”的工作推进机制。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关心关爱企业家,帮助企业积极破解资金、人力、土地等方面的瓶颈制约。

当前,河南县域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关口。与会专家认为,目前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特色不显、协调性不强、开放度不高等问题依旧突出,明确问题导向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发展动力不足有待激活。动力机制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机制。专家认为,当前,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尚未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能转换,“换挡提质”任重道远;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县域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创新还没有成为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如何以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动能转换,是新形势下破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问题的难点所在。

发展特色不显有待突出。县域经济本质是特色经济。不同县域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存在的客观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专家认为,虽然河南县域经济呈现出一定的发展特色,也形成了一些可行的发展模式,但总体上,全省县域仍然没有完全将比较优势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存在特色主导产业不优不强、集群效应不显著的突出问题。究其根本,河南在探索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上面临着短期难以解决的困惑。

发展协调性不强有待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产城、城乡等方面的协调融合。专家认为,目前县域产业融合上存在制造业产业布局不均衡、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协作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链低端锁定等问题;产城融合上存在“产”“城”同步发展水平不高,新城开发与旧城提质统筹不足等问题;城乡融合上存在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均衡等问题;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上存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不到位,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不高等问题。

发展开放度不高有待增强。县域经济要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专家认为,河南不少县域遇到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充分融入区域经济大格局中借势发展,没有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现与县域外的资源共享、市场互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发展的对外开放度,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拓展发展新空间是河南大多数县域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新发展理念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理念”的问题,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与会专家认为,要把创新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开放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突出绿色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坚持协调发展,全要素、全产业链与全供应链、全地域谋划布局县域经济,把实现共享发展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县域治理“三起来”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要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探索富有地域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县域经济竞相出彩的生动局面。要坚定不移地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实现强县和富民的统一;要坚定不移地把基层基础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突破口,实现改革和发展的结合;要坚定不移地把生态作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实现城镇和乡村的贯通。

厚植特色优势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高低,关键在于特色化的程度和水平。由于全省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同,有传统农业大县、矿产资源县、工业强县和文化旅游强县等类型。专家指出,面对当前复杂形势,不同类型的县域要发挥特色比较优势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传统农业大县要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为目标,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等特色种养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矿产资源县要科学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注重产业多元化和产业链延伸,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工业强县需要重点在节俭式混合创新、特色化差异发展、集群化链式延伸、轻量化智能提升等方面探索新路径;文化旅游强县要着眼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多元化需求,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

全面改革创新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创新是激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专家认为,要把深化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扎实抓好乡镇机构改革、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活力。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培育引进创新人才,积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快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创新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提供支撑。

营造优良环境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化“硬环境”和“软环境”。与会专家认为,“硬环境”上,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县城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构建多元化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主体。“软环境”上,要优化包括法治化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司法环境在内的营商环境;以深化县域政府治理职能改革为着力点,构建多系统治理资源相协调的治理机制、多中心治理主体相协调的治理机制、多维度交互结构平衡的治理机制。

强化发展支撑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专家认为,一要强化资金支撑,加大县级财源建设力度,落实激励性财政政策,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二要强化土地支撑,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盘活低效闲置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三要强化人才支撑,根据县域实际,打破身份界限干部交流的堵点,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四要强化机制保障,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推进机制,形成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型智库发展的价值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要做接地气的研究,在为民利民中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找题目、找思路、找答案,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智库成果。

把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新型智库资政的主攻方向。要准确把握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需求,紧紧围绕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特别是聚焦夯实产业支撑、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领域,提出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内生动力。建立开放多元的智库合作机制,促进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健全智库人事和科研管理机制,全面激发智库动力活力。建立成果推介和发布的多渠道机制,不断提升智库成果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智库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作用,及时回应和专业解读公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报告

“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新一轮加快发展重要时期的到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是形势所逼,形势所迫,形势所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经济建设重于一切,壮大实力决定一切。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争取发展先机,要更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谋发展、抓发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借助各个方面的力量加快发展,绝不能错过机遇。一定要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咬紧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形成想发展、求发展、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萌发新的思路、产生新的动力。这些年来,虽然一直强调要大胆解放思想,但有些传统观念的残余仍在阻碍着生产力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最主要的差距还是思想解放上的差距,最突出的表现还是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胆略不够。关键还是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还是没有强烈的发展意识。要有大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上有新作为、有大突破。

要解放思想,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经济和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必须坚决做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一切工作都围绕经济发展来安排,一切工作成效都以发展实绩来检验。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要解放思想,必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就是要实事求是。不同的地方,条件不同,情况各有不同,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比如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在着力发展农业的同时,突出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上去了,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带动三产,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对中央的方针政策一定要正确理解,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不能从本本到本本、从条条到条条。

要解放思想,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运作,扩大对外开放。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入,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不大会用市场的手段、开放的手段来搞经济建设,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运用市场力量,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必须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必须深入学习研究市场经济知识和规律,不断提高运用市场的办法和手段来发展经济的本领,多从市场中、从对外开放上想办法、寻出路、求发展。

要解放思想,必须营造敢干事的良好氛围。只要有利于发展,在党纪国法范围内,就应放开手脚去试、去闯、去干。共同努力营造这种环境。要很好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头脑中少一些条条框框,少一些担心顾虑,多一份激情,多一份闯劲,大胆去闯、去试。

二、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一定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强县工作思路,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工业作为当前的最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抓。要抢抓当前难得的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主动接纳发达地区的企业转移以及工业扩张,打造优势特色工业品牌,迅速扩大工业经济的规模,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二)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载体。要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必须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按照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进度,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聚集产业、企业、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小高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兴起全民招商的热潮。要加快发展步伐,壮大县域经济,必须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要站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度,加大为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的力度,对引进项目实行全程服务,做到多支持、少干预,绝不能门槛低而巷子深、陷井多,保证外来资金“低门槛进入、低成本发展、高效益回报”。要破除传统思想障碍和思维定势,不要怕外商赚钱,眼红外商赚钱。只要对我们的长远利益有利,对增加就业有利,对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有利,要坚决地引进来,并帮助他们加快发展。

(四)认真落实政策,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研究有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好财政、税收、用地、信贷、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都要对民营资本开放,凡是我国政府承诺对外商逐步开放的领域,都要引导民营资本加快进入。要让民营经济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在权益上有保障,为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平等竞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加强小城镇建设,构筑二、三产业集聚平台。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城镇化集聚二、三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工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要以县城行政区划重新调整为契机,加强县城旧城改造力度,加快中心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中心城镇的辐射能力。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增强小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开拓以县域城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六)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城乡“一盘棋”思想,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一同实施,逐步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产业整体开发;要深化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增加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

(七)要加强人才培养,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工作,想尽一切办法,造就出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各类人才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经济加快发展。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围绕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的激励机制,消除人才引进中的区域、行业、身份和所有制限制,使所需要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对当前最缺乏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要下大力气培养和引进,为招商引资服务,为经济项目发展服务,为壮大县域经济服务。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充分尊重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提高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各类人才的高新知识、创新能力和丰富经验,带动干部群众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创新企业管理机制,加强产品更新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加快经济发展紧迫性的认识,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建设事业之中,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范文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思考源于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加工。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对意向——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连锁反映中进行的推理与演算——信息内容的加工。如:。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范文三篇,欢迎品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面对疫情和汛情等“逆风逆水”的严峻挑战,扶贫干部要勇开“顶风船”,心怀信念的“罗盘”,筑牢预警的“桅杆”,扬起干事的“云帆”,力破贫困“风浪”。

心怀信念的“罗盘”,紧扣脱贫目标。激荡风雨和恶劣天气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扶贫干部要心怀信念的“罗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让步、不退缩,紧扣脱贫目标,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首先要讲党性,树立大局意识,秉持与时俱进、为民谋利的思想,自觉服从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基层工作。其次要敢担当,充分发扬“攻坚不畏难,攻城不怕坚”的担当精神,坚定信心向前看、加油鼓劲努力干,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最后要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坚守乡村阵地,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筑牢预警的“桅杆”,完善长效机制。“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站在桅杆之上才能瞭望远方的风暴,扶贫干部要筑牢预警的“桅杆”,洞察外部环境变化,警惕返贫致贫风险,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夯实民生保障基础。要不断总结经验做法,虚心向先进地区学习,甘当“求学者”,学习即时帮扶、动态管理等典型做法,寻求先进做法与自身实际的契合点,做好经验转化工作,扎实完成“规定动作”。要不断探索创新,紧扣时代变化和群众需求,勇当“探索者”,不断出台特色政策,及时校准发展方向,探索出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独特道路,出色完成“自选动作”。

扬起干事的“风帆”,助力乡村振兴。主动调整风帆才能驾驭风暴、化危为机,扶贫干部要扬起干事的“风帆”,着眼发展大局,凝聚发展力量,把艰难险阻转化为攻坚动力。要着眼发展大局,精准描绘美好蓝图,既要注重考核验收,克服眼前困难;更要着眼长期发展,排除安全隐患,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要凝聚发展力量,践行群众路线,通过举办扶贫技能大赛、评选脱贫致富典型等方式,树立自强不息的榜样,不断激励贫困群众创造劳动成果,奔向美好生活。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能深刻理解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任重道远,当对应以“更高素质,更有干劲,更加清正、更有远见,更为谨慎”的五“更”要求做好准备,力促五“更”发展。

发展要更高质量,我们当更高素质。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再到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一个概念——“新发展”。可见,当前政策优化不断提速,想要紧跟党中央不断更新的决策部署,基层干部一定要不断学懂弄通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提升综合素质,方能保障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到位。同时更要不断更新为民服务的本领,“新发展”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发展”下,为民服务绝对不是老的“三板斧”,而应是与时俱进的,要让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新发展部署,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发展要更有效率,我们当更有干劲。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让“新发展”保质提速,离不开每位干部的干劲十足。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相应“新发展”效率要求也水涨船高。要想在“新发展”中提高干劲与效率,基层干部一是要牢记初心使命,点燃工作激情,把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二是根据发展大规划,做好自身小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知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制定改进规划。要掌握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在新发展下的新局面,才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三是全身投入百舸争流的工作氛围,只有切身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集体之中,将国家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上,方能在新征程中迸发无穷的力量。

发展要更加公平,我们当更加清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见,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开了,意味着产生的利益会更多,如何避免发展中产生利益勾结,保证干部清正无疑为一良方。百代兴盛依清正,就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新发展”要做到公平,要真正将好处落在群众上,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划出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落实廉政教育,让公平公正成为干部的自觉行为。

发展要更可持续,我们当更有远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再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更可持续的发展将是“十四五”的重要任务。其一是靠保护环境,二是着力创新,两者大部分都不是短期能出巨大收益的工程,尤其是基础科研,前期资金投入大,收效延迟高。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曾经中国目光短视,输掉了海洋。今天中国不能在诸如环保、航空、量子等未来潜在价值巨大的领域再输一次。这就更需要干部具备耐心与远见。尤其是基层视野的局限性会导致干部难以像中央一样高瞻远瞩,会对一些政策产生不解。诸如“蓝天保卫战”“研发投入保障”等,很多项目短期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且不会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但却是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每一小步,这更需要基层干部向远看,重落实。

发展要更为安全,我们当更为谨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因为当前且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低迷,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进入动荡变革期。这是从国家角度,保证国家的发展安全。而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则需更为谨慎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开展例如“直播带货”等特色措施,鼓励国货,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另外,国内大循环不代表封闭,国家会借助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的东风,更多参与世界经济。基层干部就需配合引导本土企业创造更多能够走向世界的产品,同时,要谨慎防范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引导群众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向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进。

xxx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即将启航之际,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打好科技创新三场“战役”。

一要尊重规律,保持定力,打好科技创新“持久战”。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尊重实际、循序渐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不能简单地以是否能快速出成果、出成绩为标准评价科创工作成效,过分求快求成果只会导致“画大饼”“放卫星”,损害的将是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全社会要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包容心”来对待科研。唯有坚持实事求是,认清客观差距,把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苦干实干精神,一颗钉子接着一颗钉子敲、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走,才能让一个个小创新、小进步变为改造世界的无限伟力。

二要勇攀高峰,集智聚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xxx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就要求我们聚焦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突出短板,汇群智集群力,突出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科研攻坚清单”。支持鼓励跨区域、多行业交叉融合发展,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原始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努力实现更多零突破。同样,也要加快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全力解决好科研人才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优秀科研人员专心于研究、安心于学术。

三要健全机制,完善服务,打好科技创新“转化战”。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效率、造福人类,一切科技创新成果都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法律法规保护力度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厘清利益分配机制,做到让科研人才(团体)放心将成果投放市场。其次,要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改变过去科研团体与市场主体“两头说两头都不算”的尴尬局面,让更多主体多维度参与到科研成果质量评价全过程,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推力和市场经济的拉力作用。最后,要简化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支付流程,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激励,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核心领域成果转化落地。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言

4月29日,市委书记宋朝华深入蓬安县,调研督导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灭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等工作。他强调,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做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全面振兴、宜居乡村建设“三篇文章”,做深农旅、农商、文旅“三个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片片绿油油的果蔬产业带绵延数十里,一座座白墙灰瓦的川北民居星罗棋布,一条条乡村公路宛若玉带纵贯山间沟壑……在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一幅业兴、家富、村美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宋朝华来到已经脱贫的村民罗友国家中,拉家常、问增收、议变化,得知他家人均年纯收入1.3万元,宋朝华十分高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宋朝华勉励乡亲们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未来的幸福日子过得更安逸、更巴适。

宋朝华要求,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真正让老百姓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来到新园乡万亩桃李产业园,宋朝华详细察看果树长势情况,得知整个园区覆盖3个行政村,全面投产后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当即给予肯定。他指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务必在农旅融合、农商融合、文旅融合上下功夫。要扎实开展产业提升行动、技能培训行动和“宜居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如何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县乡换届工作推进得怎么样?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新园乡宽敞沟村党群服务中心,宋朝华与部分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对蓬安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村“两委”换届首战首胜和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有力有序开展表示肯定。

宋朝华强调,抓好县乡换届工作,一定要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要坚决把重点任务抓起来,把钢规铁律严起来,确保换届选举风清气正、决战全胜、圆满成功。要扎实抓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要全力以赴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在蓬安调研督导期间,宋朝华深入林区检查森林防灭火,前往蓬安火车站检查节日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他强调,要突出抓好火源管控,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抓好林区巡逻管护,坚决确保不发生重大人为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要切实加强节日期间景区景点安全、重点区域公共安全,尤其是校园安全、重要场所消防安全。要扎实抓好道路、水运安全,确保群众安全出行。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希刚,市委秘书长李洪君参加调研督导。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