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说课稿(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9 14:29:14 作者:紫薇儿

在编写教案模板时,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教案模板的设计要注意遵循教学原则和教育规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的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几和几》。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教学准备:小棒、实物等。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羊村里邀请了动物世界的小鸡朋友来羊村作客,羊村椅子是这样放的,请小朋友帮助小鸡们找到座位并请小鸡坐下。

要求说出并有序的一一列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实践操作法怎样直观地让学生感受4的分与合?我一改操作物品的做法,利用手指这一人人都有的天然学具,在看似随意的摆弄中,简洁而又有趣地学会了4的分、合。正反两面看的变化,巧妙地将有联系的两种分法进行了沟通,有利于启发学生从更高层次上理解数的组成。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互动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能力。

(二)授新课前对新课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强衔接。

1。认识12345,到帮助小公鸡入座,再到出示实物让小朋友再巩固12345,最后老师带领小朋友用手比划出12345。

2。同样再下面教学中,会对左边右边反复使用就特意复习了左边右边,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左右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老师带领学生一步步学习4的组成,每一步让学生都跟着做,让学生跟做,吸引注意力。分出几和几,领读,带读,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几和几产生概念。

我把例2(5的组成)改成练习,让学生用老师教得方法试着做,然后老师在一次重复4组成分成几和几的方法。升华教学和学习方法。并自读5组成。

巩固练习:变换掌心手背,重做4的组成和5的组成。

作业:回家把今天学到的比划给爸爸妈妈,并要说出来4可以分成几和几,好吗?

网络环境下的体育常识教学的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第一教学内容是体育常识:篮球;第二教学内容是室内活动:双人节奏操。

1、体育常识篮球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体育健康基础知识的一个必修内容,是向学生介绍篮球知识的一堂室内理论课。篮球是人们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经常打篮球,可以提高灵敏、反应、速度、耐力和弹跳力等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喜欢篮球运动,并在此基础上能积极参加篮球运动是这一教材的主要目的。

2、双人节奏操组织形式简单易行,并非常有趣,活动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时的合作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室内活动内容。

三、学情分析:篮球在我们雪浪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镇的篮球队一直和江苏南钢同曦队有着密切联系,不少cba的篮球明星都曾来我镇进行过表演,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自然也了解了不少。我校又是信息技术开展得较早和较好的学校,学生的电脑技术应用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利用网络环境采用师生相互交流探讨的学习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四、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熟练运用网络浏览器,充分获取信息,使学生逐步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起源和发展认识篮球的场地,了解简单的篮球规则。

2、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学习,使学生对篮球运动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讨论。

3、能对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节奏操感兴趣,并乐于练习,能做到初步随音乐连贯起来练习。

4、学生能积极与老师配合,对学习和练习感兴趣,并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

六、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网络演示法、讲授法、提问设疑法等。

学法:主要采用观察、讨论、竞赛练习等方法。

七、教学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过程。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本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畅游篮球公园”的教学故事情节,把这堂课分成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第一、激情运动(视频欣赏);第二、难忘经历(篮球的起源和发展);第三、知识天地(篮球的场地、规则等);第四、自我展示(篮球知识抢答);第五、欢庆活动(节奏操学习);第六、篮球论坛(进入留言版)。

1、激情的运动。

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为随后的学习活动提供适宜的背景。由于本课理论学习内容是篮球,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就创设了一个“畅游篮球公园”的教学故事情节。在这一部分我采集了一段命名为篮球激情的nba录象,让同学们欣赏,并揭示课题。

2、难忘的经历(篮球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有着太多的往事,篮球的起源和发展的漫长经历也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也是这堂课的重点。在这里,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我用flash做了几个动画,并做成链接,同学们只要一点击就可以自己看,并进行重点地讲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白篮球最早发展的三步曲。我还搜集了一些关于篮球起源和的发展材料,做成链接,通过网络,让同学们点击学习。我还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著名球星乔丹和现在nba打球的我国三大中锋个人介绍做成链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查找他们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了他们对篮球发展的认识,有效突破了本课教学重点,还提高了学生网络操作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知识天地(篮球的场地、规则等)。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篮球运动的场地和简单规则。在这里我用photoshop做了几个篮球场地说明的图片,做成了相关链接,并将最简单和主要的篮球规则做成文字链接,让同学们点击观看学习。

4、自我展示(篮球知识抢答)。

通过网络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篮球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巩固知识,我安排了一个名为自我展示的知识抢答比赛,由于这样的答题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在题目设计中又以篮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和我国的发展为重点。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进一步得到了有效突破。

5、欢庆活动(节奏操学习)。

在这里进行节奏操的学习,我把节奏操的动作录象也采集了下来做成链接,同学们可以分成小组观看后进行自学,老师根据同学们学习的情况再进行适当的讲解,这样同学们就很容易掌握,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

6、篮球论坛(进入留言版放松)。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进入这个版块谈谈自己对学习篮球的感想。用这一方法来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并让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同学们加深对本课学习的认识。又由于这是个网络版的课件,同学们在课后只要是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以来进行表达,有效地沟通了课堂的内外,也作为对本课学习的延伸,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也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这次“畅游篮球公园”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英语数字教学的说课稿

本节课在我们大班年级组进行了一次研讨活动,本次的教学活动是在上次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在开始部分我就利用幼儿园老师相同款式的两辆汽车直接导入,从而让幼儿想到车牌号码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数字组合,让本次数学活动渗透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产生兴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在最后一部分我以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再结合我们班幼儿数学的发展水平,制定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知识,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3个数字的组合排列的规律。

难点:运用规律尝试又快又全地排列组合。

三、准备教学具。

1、教具:车的ppt、自制车牌号码。

2、学具:作业纸,笔。

四、活动过程。

《有趣的数字》这节活动我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我采用图片导入,在我们幼儿园老师中有两辆一样的汽车,于是我把它们的汽车拍了下来,通过提问:这图片上的汽车,是我们幼儿园里马老师和许老师的汽车,它们颜色一样,外形一样,那她们平时用怎么办法辨别哪一辆汽车是自己的呢?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车牌号。并且车牌上的数字也有很多不同组合。

第二部分:也是本活动的重点。为了发挥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首先我出示3个数字,提出数字组合的要求,让小朋友来写一写可以排列组合成哪些组合,先让孩子思考。然后教师将幼儿所说的数字组合展示出来,请将小朋友说的所有组合进行整理,并在记录的过程中用红笔来特别标注,方便幼儿寻找其中的'规律。

第三部分: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为了了解孩子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我在这一块里面设计了一份操作活动,给孩子们3个数字,6辆汽车,让他们来给汽车制作车牌。

在教师讲评部分,因为操作纸比较小,为了使孩子们都能看清楚,因此我将孩子们的操作纸拍成照片的形式放到电脑里进行讲评,使每个孩子都能看到清楚。

第四部分:我利用ppt展示了不同的数字组合,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通过生活的拓展,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结束本次活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教学的评课稿

1.该同志人生目的明确,信念坚定执着,工作敬业积极,学习认真踏实,生活简约充实,为人豁达宽厚,情绪乐观平稳,不愧是一个好同志。

2.×××同志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大局观念强,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勤政廉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其分管的**管理、政策法规、****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老师一贯认真服从安排,扎扎实实、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政治学习中,她认真听、仔细记、积极发言,总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每一次学习。教研、进修活动中,她以行动珍惜着每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力争于己有提高,对同事有贡献,最终惠及学生。

4.在思想上,该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5.在工作中,该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开拓、锐意创新,能够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与教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效果。

6.该同志在生活中,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7.该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修养。遵守劳动纪律,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8.×××同志注重学习,政治理论水平较高,能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勤政廉政,较好地完成了校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其分管的**和***等工作呈现出不少新的亮点。

作文教学课堂评价语言作文教学的评课稿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光彩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作为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幼儿园教师都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主要针对如何构建幼儿园语言教学高效课堂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幼儿语言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古诗教学的评课稿

朱老师上的是一节诗歌鉴赏课《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同时也是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朱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我校“三三式”课堂模式要求。

这节课围绕意象、意境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环节让学生默写《天净.沙秋思》,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背默,又顺利成章的引出了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这首曲写了什么意象,呈现出什么意境。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然后由一组学生进行展示,该曲凄凉孤寂、感伤忧郁的意境自然得出。同时使学生明了意象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朱老师安排意象的探究。首先展示意向的概念,意象是寄托了诗人强烈情感的物象。然后用2015年辽宁高考题作例子进行训练,学生分组讨论10分钟,展示探究成果10分钟。意象选用上朱老师设计了对比替换环节,落帆、客航,小店、野店,侧出、倒出,船、帆,应有、犹有,一系列的对比探究让学生对意象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在学生展示后,及时进行了归纳,把对意境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提炼。这个环节对于高三复习来说很必要,学生对概念的熟识是做好鉴赏题的基础。

第三个环节,朱老师选取2014年天津高考题进行训练。小组讨论,展示15分钟。训练使用高考真题,保证了题目训练的有效性。

整节课用时50分钟,超时5分钟,较好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在某些环节上还可以更紧凑。朱老师这节课体现了我校课改的要求,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完成角色转变作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教学交给学生,解放了教师。教师的双主体作用并未消解,而是把功夫放在课外,认真选题,设计教学。这样的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最后说一点,朱乐懿老师作为本学期课改展示课的第一位授课教师,可以说为这次活动奠定了一个很好地基础,也确定了一个标高。我认为朱老师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

作文教学课堂评价语言作文教学的评课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由此可见,教育教学评价不能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更不是唯分数论,应当建立目标多元化、评价形式和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该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师生角色的转换。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其实,我们的传统教学中也是有教学评价的,如,学生作业的批改等级(甲、乙、丙---),老师对学生的操行评语(该生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特别是各种类型的考试分数(100、90、80---)等。可以看出,当时的评价主要是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学生为主,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综合发挥。在新课程改革下,现代教育评价从其功能和形式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革,评价的角度也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这是大家达成的共识。但是,究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多元评价?如何才能做到科学、有效?这恐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小的难题。更没有找到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就是说,大家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边走边看,且行且思。比如,我们最初的评价方式是教师把几个团队(小组)的名字板书在黑板上(如,飞扬队、雄鹰队、火箭队等),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团队(小组)的不同表现适当打分。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有一道例题: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我没有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问同学们:“谁能到前面给大家板书一下这道题的答案?”只见火箭队的李旭辉同学踊跃举起了手,为他们小队争得了一面红旗。接下来的几个问题,火箭队均表现精彩,理所当然的夺得了本节课的冠军,其中,李旭辉同学功不可灭。在我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其他老师也是用类似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对这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反思,发现: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不足之处是在给各组打分上,师生或生生配合不是很默契,有时产生争议,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耽误了不少时间。而且,随着下课铃声的想起,学生一节课的表现成果也挥之而去,下节课只能重新开始。还有,有些同学爱搞“个人英雄主义”,对其他同学满不在乎,不管别人会不会,在发挥团队精神上有些欠佳,虽然整个小组的成绩中,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怎样克服这种种不利因素,使我们的评价机制能够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近一步呢?于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群策群力,设计出了“数学课堂日评价表”。

它采用表格形式,每个小组每节课一张,有各小组的记录员填写,一节课下来,每个小组的总成绩一目了然。一周之后,“每周之星”就产生了。这样,既便于教师保留资料,随时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又便于学生操作。而且,它通过多元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如,将教师评价(作业等级)、小组评价(课前预习、合作表现)、自我评价(个人展示、我的感受)有机结合起来。还进一步扩展了评价内容,使得评价内容无处不在。如,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是否认真完成?小组交流时你提出(解答)的问题是否有新意(创意)?自我感受是否有收获?等等。这一评价表格的另一“重要举措”就是评价执行权放给学生,这也是我们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实施,我发现利用这种评价表的不足之处是在调动课堂气氛上不是很理想,这可能是它“隐性操作”的缘故吧。还有,各小组对“我的感受”一栏的内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完善的重点。

当然,我们的“数学评价表”还仅处于初级阶段,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下一步,我打算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评价理论和经验。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所说“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在课堂上,要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其目的是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赶超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激活课堂。

3、重视学生的“我的感受”。这实际上相当于每个人的“课堂小结”,其中有收获,也可能有疑惑。对于学生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请教本组的学习组长(教师给各小组长开会时要强调“帮助本组同学”是他们的责任)。而解决这些学困生的“课堂疑惑”正是我们真正实现“堂堂清”的瓶颈。

4、校内外评价结合。校外评价不容忽视,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只听老师的话,在家里任性、无理,不听家长劝导。只有把校内外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新的三好学生标准“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也体现了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结合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我对课堂评价方面的肤浅认识。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建立研究与实践的新体制,更合理、有效地组织力量,开拓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相信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高效课堂22条。

2.刘道义.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几点意见.[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9).

3.包天仁.“有效教学”的无效成因.[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7).

4.朱延轶.规范英语课堂语言,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作文教学课堂评价语言作文教学的评课稿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建立教师主导性的评价模式。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更有兴趣和动力地参与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理应发挥评价主导性的作用,毫不吝啬地夸奖学生,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当学生回答比较好的时候及时赞扬,当学生回答得不太好的时候,也应该做好补充和鼓励,确保学生不会感觉到难堪和气馁。当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在作业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长和不足,进而加以改正。教师要在课堂作业中实施有针对性且全面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对作业评价加以重视,进而不断提高自己。例如,针对平时绘画水平比较低的学生,教师的评价不应该停留在平时的表现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具体作业情况,对作业中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并加以鼓励和引导。

无论是在课堂活动还是在课堂作业中,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捕捉“意外的惊喜”,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特长,以便做好合理引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培养。

二、建立学生主导性的评价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评价虽然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也不能完成构成评价的主体和模式,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导性评价作用,促进学生在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促进教师在学生的评价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发挥教学有效性。

1.建立学生互评的模式。

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更是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想法的发言者,这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上更能得到体现。引入学生互评模式正是顺应了学生内心的'需求,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此外,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互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建立学生自评的模式。

实施学生自评模式是尊重学生主体,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在重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评价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当前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通过学生自评,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用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和能力。

3.建立学生评价教师的模式。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因为教师的水平、经验和评价手段等原因,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内在因素等的评价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教师很难察觉和发现自身评价的不足,这就给评价有效性带来了问题。实施学生评价教师的模式,可以改变评价的单向性,促进评价成为一种双向活动,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评价有效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而发挥了评价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课堂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防止传统的终结评价模式的出现。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的多角度性和多方位性,及时规避表面评价和量化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确保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学习态度,确保学习习惯、合作参与性、审美情趣、构思创意等被纳入评价体系中来。

2.创意评价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关心学生作品中的个性特征,注重创意评价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挥。

3.作品展示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件作品尽可能地展示出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带动学生对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进而分析不足,发现特长,实现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美术素养的提高。

对于美术学科来说,教学过程中评价模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用心考究,钻研出一个适合本身教学的模式,合理的运用并且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之中,让教学评价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引领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美学修养,展现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庄丽娜。浅谈评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初级中学)。

以学为主化教为学的教学研讨评课稿

课改十年,十年里,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一直被广大教师所关注。从最先开始探讨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区别何在,再到从王燕骅的讲座中明白略读课文应“教略学不略”,其实我们对略读课文的性质和定位还不是非常的明确的。认为精读课文要咬文嚼字,略读课文只要粗知大意的大有人在,认为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区别只是因课时不同而教学容量不同的也大有人在。下面将自己从这两堂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特到的启示与大家共享。

第一堂《文成公主进藏》的教学设计丰厚饱满,可见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做了相当多的案头工作。她挖掘出了课文中非常多的“语文价值”.郑桂华在《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中指出,对语文来说,价值的监守,才是最重要的。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

成语。

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那么对于《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来说,它有多少的语文价值呢?表达的顺序,夸张、充满幻想的语言、歌颂的主题、简述故事等等都是。那从陈老师的课堂上来看,陈老师步步所指的都是学生的能力习得,课堂上语文的价值点如繁星点点,比比皆是。如:对比阅读、理清课文的方法、概括能力的培养、复述故事等等,可以说教师的理念非常正确,目的明确旨在学生的能力以及语言的习得。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其中的某一种“语文价值”的教学过程的能够非常充分地展开,让学生能亲历学习的过程,从不会倒会。因此建议“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应在众多的语文价值中选取能统领全文学习的,而且是该篇课文所特有的文本秘妙的、并且对学生来说具有迁移的价值的语文价值点展开教学。基于这几点,本人认为“简单地复述故事”应是本文的秘妙所在。

另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的改变使得课堂真正能实现“化教为学。”

在《鲁滨孙漂流记》的教学中,在第一板块,教师采用一张表格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并让学生将课文读成一个词,填写在表格当中。对于此表的运用,老师们是众说纷纭,有极度不赞成的,也有觉得挺好的。其实,本人觉得表格的本身无可厚非,主要看你怎么用。但是我们却能清楚地看到在何老师将表格出现之后,她就不用“终日滔滔讲不停了”!老师只是在学生中间来回穿梭指导,而学生呢,恰恰相反,个个静思默想,舞动笔墨圈圈画画写写,如此便是实现了“教略学丰”,如此便是实现了化教为学,化讲为练。换句话说,课堂上学生更忙了,而老师却“闲”了!就在学生的“忙”中,学习的方法得到巩固,阅读的能力得了提高。因此此举可用,但是如何用,教师在用的过程当中如何真正起到有效的引领,如何真正体现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该是本堂需要再探讨、深究的地方。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艰难转身。在备课中要梳理强烈的导学意识,使教学设计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来进行,走出“教师过度讲析”的误区,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结构,化教为学,还学于生,最爱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我想这一点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音乐教案说课稿小学音乐教学的书籍

一、教学内容唱歌《新年好》。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清纯、轻盈的声音,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表现过新年时的快乐心情。

2.随歌曲做声势动作,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3.背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世界每一个角落在迎接新年到来的时候,都有什么风俗、习惯?

学生:开联欢会、走访亲朋好友、参加游园活动。

教师:人们在鲜花和歌声中送走过去的日子,迎来新的一年。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英国歌曲,大家一起听。

(二)学唱歌曲。

1.学习歌词(《新年好》歌曲学习)。

教师:这首歌曲同学们听过吗?谁能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歌词?

(1)学生说出歌词。

(2)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3)学生跟教师一起按节奏读歌词。

2.聆听歌曲做动作。

(1)聆听歌曲《新年好》,学生按照3/4拍的“强、弱、弱”规律做拍手和拍腿的动作。(第一拍:拍手;后两拍:拍腿)。

(2)分组创编其他动作。

再次聆听歌曲《新年好》,学生听音乐练习自己创编的动作。

3.分组展示。

(1)每组学生随音乐作简单律动,其他学生观看并演唱歌曲。

(2)表演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

4.完整演唱(《新年好》歌曲学习)。

(1)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2)教师评价后学生再次集体演唱。

(三)背唱歌曲。

随着《新年好》伴奏音乐,学生背唱歌曲。

(四)创作练习。

2.学生分小组讨论唱何节日,怎么唱?

3.请个别小组演唱。

4.教师:在快乐的节日里可以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你们看这叫什么?

教学说课稿

一、(巡视)本师上课,有个习惯,就是要求学生面前摆四样东西:课本、字(词)典、作业本和笔。待会儿,老师要求写的东西,大家就写在作业本上,自己编个序号,算是作业。课一结束,作业也就完了,不留课外作业了。行吗?请检查,还不齐全的,请赶快准备。

(一边准备,一边提示学生接我下句)这是学语文的必备工具,我的说法是:读书不带四大件,好比打仗不带枪,挖土不荷锄。

二、读书读书,一定要读。谁读?读书人自己读。读过了吗?读过一遍的,举手。

三、检查:听写(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本课作业先空二行)。先写课题、作者,再其他(如书上)。

四、字不离词,组词(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

五、词不离句,造句(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引导:先念几遍书上句子,争取记住,再替换,仿而造之。

六、默写。在刚才所留二空行处写上课文题目和作者名。目的:引导“步”字别多写一“、”。“戚”字组词。

七、现代社会,阅读讲求速度。给五分钟时间,比赛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谁读的遍数最多。

完后适当统计,表扬肯定。

八、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长短不论,把文章大意说清楚就行。先自言自语,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同桌互说,相互交流。

九、勾划出好词佳句,同学间互相交流。(亦可省)。

十、读1——自然段。注意语音语调。

生读时,师板书如下:

曾令锡。

41岁。

教师。

南川市教科所。

喜欢读书和旅游。

十一、课上到此时刻,老师才想起一件事,刚才忘了做。请看黑板,老师这是做的什么事?请在作业本上写一句话,说明老师才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可以商量。写好后交流一下,一个人展示。

现在老师就此提个新要求:仿照课文中的某句话,反老师所干的事情写出来。开始——。

引导:

给这件事取个名:自我介绍。

介绍了些什么项目?也取个名: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兴趣爱好。

谁作自我介绍?加个主语:老师作了自我介绍。

后面怎么接?仿文中句式。(把文中句子找出来,反复读几遍,师引导下对比读几遍,各种方式重复,意在加深印象,争取记住)。

注意:

最后的二项内容间不用“、”,而要用连词“和”。

还可说具体一点,把句子变长:什么时间作的自我介绍?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大家看,我们截取“老师作了自我介绍——他的姓名、性别、年龄……”这部分,是个句子,连上前边的,可以算一个段落。如果我们再增加点内容呢?比如,用上一个自然段写写老师的外貌、再一段写上几句老师说的话,甚或再用一段写写今天的天气、周围的环境,再安上个题目,等等,就成篇了,文章了。

可见,作文简单,若干句子的组合就成了作文。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又可见,造句是多么重要,只要会造句了,若干句子语意连贯语气畅通地连在一起,就是作文了。

再可见,一个意思千百万中表达,我们读别人的文章,要善于积累句子,丰富自己的表达,如英语句型一样,句子形式多了,写的时候选择余地就大,写出的文章表达形式多样,文章就避免了单调呆板。

变换句式,对比:谁好?有时不是谁好的问题,而是谁都可以,只因有一种与种不同,独到,别致,所以用了。一个意思,千百万种表达,掌握多种句式,按需选用,可以避免语言音调平淡,避免“学生腔”。

十二、“母亲很听我的话,就象当初我很听他的话一样……”:

引导诵读,读出其中韵味:人老了,一切由孩子作主了,就象我们个个在家是“小皇帝”,辛酸;孩子的话都听,一种深深的亲子之爱。言有尽而意无穷,一话饱含深意,这就是语言的张力,好语言的标志。

仿写一句话,表达某种情味。

依前引导其他(类似地方还多,请自己找出来,作出勾划,仿着写话。因课是研究课,示范性,可只讲其一,不及其他)。

十三、读时,你的心情处于什么状态?

十四、读后,你想到什么?

十五、总结一下:本节课收获有哪些?

提示:多认了字,多写了字,多知一故事,被感动了一回,知道了一个道理,高兴地度过了45分钟,等等都算。可见,语文课有意思没有?愿不愿上?缺不缺习?专不专心?好,这样,你的收获就比什么都大了。

借《散步》说语文教学。

一、关于“教什么”

语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教语言。语文学科是帮助孩子习得本民族书面共同语工具的学科,不是文学科,更不是思想品德科。语文教学的任务直面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到语言为止。为什么要有语文课?就因要教导孩子掌握语言工具。不教语言教什么?说语文有人文性,这并说明不了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人文性又怎么样?教人文性吗?人文性能教吗?怎么教?驾车兜风是一大享受,这享受算是“人文”,车是工具,教人会驾车是教学。在这个“教学”里,是教人驾车这个“工具”呢,还是教“享受”这个“人文”?语文教学无语言,就是遗忘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任务。

教语言就是教字词句。识字是个永恒的任务。高年级的人最容易犯一个错误,以为识字任务已经由小学尤其是小学低段完成了。这是个误解。小学,尤其小学低段只完成了部分识字任务,识字不怕多,从这个意义讲,识字任务永远尽时。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高中学生有把“寝室门”写成“寝室们”的,这绝不是笔误。20xx年本市初一抽考,作文中错别字:楣(眉)毛、来持(迟)了、公(工)人、太阳身(升)起、种(总)是让他生气、美(每)天干活、留在心理(里)、动作十分微(威)风。都说阅读题难,我曾做个一个调查,做试卷时抽读,题中1000把字的短文,居然17个字认不得。字不识,即意不懂。意不懂,咋答题?有个初三学生作文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我的爸爸很坚固”。初一学生作文中的句子:“为社会主义黑暗而读书。”“我一定要用好成绩孝敬王老师”、“王老师和我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还有:身体不当好、跑起回去、二回不要去踩人家的菜、饭煮几了、我的父亲在煮饭(是炊事员)。

再看一段学生作文:有一次,我听父亲在发火,发不起,就出去了,我就把他发起了,过了一会儿,就吃了饭,我去砣菜回来了,见了一只鸡在叫,好不好,我把一只大鸡1了,吃掉(简直象现代派作品的语言,可人家那是创造,是“系统破坏”)。每当我上学的时候都不停地说我的好儿子,你一天在学校玩得开心吗。在我五彩斑澜的盒子里,装着一个高大慈祥的人,那就是我的父亲。

语文不能象数理化一样教,以为文中有个答案,教学的任务是把这答案找出来,教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教语言,不只教“意思”。

这就是我的课中听写、练句等安排的道理。

教语言的课才是实在的课,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学生对语文课的感受大多是空洞,无聊,没用。因而语文课逃课的最多,不听讲的最多。因为他觉得这课上不上无所谓,认真上了无益,不上也无损。我这样的处理,学生感觉应该不一样:来了有获,不来有失。

下面引钱梦龙先生话作结:

多一点对自身经验的研究,少一点花里胡哨,少一点食洋不化,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实实在在地在读写听说中摸爬滚打,也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魂”。

二、关于“怎么教”

用朗读的办法教。读书读书,硬要读。常常是,课文教完了,——讲完了,甚至一册书教完了,书还是暂新的,学生没读一遍。不读书,不直面文本,一切是架空的,一切是空的。

值得一提的是,朗读本身就是一种教法,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我们的教案中,“教法”一来几乎没人写个“朗读”。

很多东西只有朗读才能解决。很多东西,用朗读的办法去解决最好。

朗读跟唱歌类似,不唱,光是讲析,其艺术美是没法感受体验的。唱着舒服,听分析绝没味道。《邹忌》一课中妾的答语的读法。《琵琶行》中“如急雨”“如私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孔乙己》“你还欠我十九个钱呢”。

用转换的办法教。一是“生活——语言”的转换;二是“方言土语——规范语”间的转换,如我教“蹲”。一个人的整个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质,就是这个人实现这二种转换的能力,这个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就提高了,“语文素养”就不差了。

用比较的办法教。如我教“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儿子和我的妻子”。比较是为了便于体验感受。比较就是了,不用“说出”。比较使得差异显性化,我们只要这点就够了,并非完全了然。

在运用中教。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提示运用的过程,直接从终级的意义上去学东西,意义最大。

最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我们要组词,要造句。

三、关于老师的作用:组织管理,引导,帮助(释疑解惑)。

教师的各项安排,要立足于促进:每项活动都是推着孩子去学习,更愿意今后努力学习。如结尾关于“收获”的总结就体现了这一点。

四、关于课文。在我眼里,课文不过是提供语言训练材料的材料。语文教学不是教课文,不是教课文里的意思,是借课文训练学生掌握语言工具。课文与课文之间不成体系,哪篇文章作课文是很偶然的事,不是某篇文章非作课文不可,所以也不是每篇文章非教不可,更不是非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不可。什么进度之类是不要紧的,更是勿需统一的。

顺便就要说到备课。备课就是寻找“教学点”、“训练点”,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寻找新感觉,新感受。教书其实是教备课时的感受。循着自己的理解教,不要看参考书,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备课和写备课簿是二回事,写备课簿是备课的记录和备忘。备课不能不有,备课簿不一定必写。

五、关于作业与训练:

1、课外作业课内化。别太天真了,以为布置就完事。孩子没那么自觉,更没那么多时间。

2、布置读书的作业,别只是布置习题的作业。

下面再引钱梦龙先生话作结:

曾令锡。

教学说课稿

1、教材地位及特点。

这篇文章收录在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等等。选择这篇课文作为五年级的语文的第一课: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3)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2、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但课外阅读量可能不够高,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对读书或者某一本书产生阅读兴趣。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圈划描写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主人公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重点:圈划并有感情的朗读窃读时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难点: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散读、默读,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心到、手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1、导入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过渡:通过刚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想出了许多方法来“窃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圈划出描写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你的体会。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请大家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入手圈划出自己感悟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交流要点。

b、【课文】“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c、【课文】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e、【课文】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理解意思。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f、【课文】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g、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1、心灵对话。

窃读苦,苦在惧怕,苦在艰辛,而女孩依然窃读如故,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她酷爱读书,但又无力购买!此情此景,你想对这位窃读的女孩说点什么呢?从而引领孩子直接与女孩展开心灵的对话。

2、资料拓展,以情悟句。

相机展示作者林海音的图片及生平事迹说明,在这位“台湾文学之母”其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引领孩子回归文本,理解并深情朗读文末之句“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分发材料:《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1、阅读林海音《童话》、读或观看影片《城南旧事》。

2、谈读书经历。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2或3小题任选其一)。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走一个来回”,读进去,走出来,从读到写,因文悟法。课外阅读帮助拓展视野,名人名言激励童心。读后感让学生反观读书态度的不足,在自省中提升,感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说课稿

本课教学以新课标准“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由于学生自身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有个别差异,在教学中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使学生体验团结友爱和竞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迎面接力跑是接力跑中的一种,依靠集体合作,运用传接棒技术,用最短时间跑完一定距离的集体项目。它既要发挥个人快速跑的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互相配合,密切协作的集体精神。在进行接力跑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位移速度。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探索学习,对迎面接力跑项目较有兴趣,这对实现教学目标极为有利。但小学生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1、学生乐于参与迎面接力跑的练习中,并自觉的自主学练。

2、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练习,发展速度、灵敏,增强身体素质。

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活动,培养自尊、自信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交接棒的方法。

教学难点:交接棒与跑的结合速度。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辅导、参与与促进作用,学生通过探究、协作、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法主要采用:

1.讲解法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本课中,教学语言贯穿于整个过程,如发布口令、队形调动、基本动作的描述、重难点的讲解等。还要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契机,适时进行表扬、指正、鼓励、指导,有意识的渗透道德情感教育等。

2.示范法

即教师示范、学习同伴的示范、正确示范、错误示范等,这些示范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便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3.重复练习法

依据体育学科特点,学生要真正掌握交接棒动作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必须亲身实践,才能逐步掌握相关动作。本课主要通过学生探讨、合作练习,使学生经过多次练习磨合掌握交接棒动作方法,并突破重难点。

4.合作探究法

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及时总结自评,让学生进行合作性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阶段---热身阶段---探究体验阶段---身心放松阶段四个部分。

教学说课稿

《物体分类》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内容虽然不多,但很重要,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情感性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过程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试着给这些物体分类。

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难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应用图形的拼组,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体现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思想,课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展开,让整个课堂都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本着“玩中学、学中玩”的原则,对本课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上黑板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使学生感到非常新奇和神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自然地进入到了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观察他们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形,不仅认识了这几种物体,也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

(二)、实践探索,认识物体。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因此,本节课我设计“看谁说得准”的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也是对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认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过程。本节课我设计让学生当小工程师,要求学生用各类物体搭成自己喜欢的形状,这一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各类物体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这一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想”,将“玩”中感受到的体验“数学化”,使教师“教”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学”的活动,“教数学”也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静止呆板”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同时学生自己也体验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性。

(三)、巩固练习,回归生活。

1、第一道练习题是课本65页练一练的第1题,这道题学生既可以连线也可以写序号。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实物中分辨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2、第二道练习是教科书65页练一练的第2题填表,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个数。练习给出的图形不多,也比较简单。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

(四)、内容小结,巩固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既是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自我整理,同时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让学生分辨老师给出的图形是什么物体,再把图片贴在黑板上。这样学生既动脑、动手又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生活中,再一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将这节课所学的几种物体的名称写到黑板上,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教学说课稿

读经”(又称“经典诵读”、“中西文化导读”或“古诗文诵读”)是积极从事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的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的人生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基础,健全儿童的人格、道德和智慧,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课堂里美读诵读经典,无疑是达成以上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第一次走进我们四年级组的语文课堂,本丛书每一分册设计6—8个单元,每个单元设计一个“单元导读”板块,一个“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板块和一个“一个国学经典诵读(即笠翁対韵两则)”板块。在本学期的尝试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这门学科,对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说明他们是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古人将学习民族经典的方法分为四大类:目治,口治,心治,手治。目治就是动眼阅书看字;口治就是张口出声朗诵经典;心治就是动心印心而心领神会;手治就是动手书写抄录经典文字。经典诵读中的书声朗朗而入耳,清泉潺潺而出心,通过动口而达到动心的宝贵方法,是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对于古诗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但是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读”,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重难点所在。

为了拓宽学生的积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夜月诗》的理解,我采用“学一首,串一组,联一个主题”的教学设计,以“"我会讲、我会背、我会赏、我会唱”四个方面为学习目标展开教学。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试着有阶梯、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诵读:从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到自悟自得、熟读古诗,或适度讲解、诵读体会,或音乐渲染、展开想像、悟意明理,以及适当延伸、拓展诵读等,努力让孩子们读来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免受死记硬背的苦恼。虽说“不求甚解”也是诵读的理念之一,但是学生朗读如果只能在重音、节奏、停顿、语调等上面下功夫,充其量只能是表演性的朗读,而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薄发。因此,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引导学生做到情有所悟,理有所悟。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想象,体悟,化静态的文字为生动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教学《夜坐》这一内容,我就引导学生对照注解,想象: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想象思考,眼前仿佛出现了触手可及的画面,这样让学生在品读中想像,在想像中体会,让他们深深体会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襟与抱负。

还譬如,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意境后,我再让学生自主品读,目的是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自我创造的美。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只有在对自己所表示的东西怀着深情的时候,你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它。”学生通过前面的节奏读,想像读,对韵文的理解及意境已心驰神往,可谓声未至而神已往,他们迫切地要把自己的体味到的感受读出来。这是又一次感悟语言的过程,是朗读的升华。因此,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品读、玩赏,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自我创造的美。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说:“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但最根本的是一个文化大国。”是的,中国文化,像一条河,源远流长;似一棵树,根深叶茂。它铸造了民族灵魂,哺育了华夏儿女。而《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背诵“优秀诗文”,“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使我认识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老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虽然备课的过程是艰辛而郁闷的,但在内心深处我仍然感谢在全国29个省市刮起的这股经典诵读之风,感谢学校语文教研组,为我们市一小的全体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研讨“读经”的平台。今天我的授课完全是“抛砖”,目的是在于“引玉”,授课过程中的愚钝稚拙,还请大家海涵!

最后,特别感谢在备课、试教过程中给予我鼎力帮助和大力支持的所有领导、老师们,谢谢大家!

教学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研究方法的基础。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能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是关于力的初步概念的形成及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要求是b级。这些内容既是对前面学习的“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识的延续和跃迁,又为后面“二力平衡、重力”乃至初三的压强、浮力等内容进行铺垫。可以说本节内容是构建整个初中物理力学体系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理解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及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难点: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本节重视力的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的科学方法,以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及情景作为知识背景,通过归纳和简单的分析、推理,从而引出概念和规律。

因此,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边活动(举例、讨论、实验、阅读等)、边分析、边归纳,层层深入,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设计时注重:情景设置生动、设问方向明确、互动目标鲜明、演示实验清晰等教学环节,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引导。主要表现在:

演示实验,给学生带来震撼:手指轻压桌面,能使桌面凹陷下去?通过精心设计的“微小形变演示仪”将现象放大,使学生惊讶的同时对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有了直观认识;再通过分组实验加深印象。

分析归纳,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老师通过设问、安排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实际现象中进行提炼,得出初步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体会学习的经历。

关注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阅读、设计等活动,不仅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互助意识,同时也能独立进行探究、创新。

引入课题

投影“神州 6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空?

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物理学中的“力”的含义是什么?

1、观察、思考并根据已有知识尝试解释;

2、个别说,其他补充;

结论

展示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和工农业生产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分析归纳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举例、引导得出“物体间不接触也可有力的作用”;

建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

演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介绍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卡》p49~p50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0、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9~71“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 素”;

举例;

讨论归纳;

分组实验(活动卡p49“活动”)

阅读课本p69;

完成《活动卡》p49~p50“观察和描述”、“活动”;

讨论、概括“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哪些情况;

讨论、概括“力的作用效果”指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哪些变化;

阅读理解;

练习;

10、探究:完成《活动卡》p50“进一步探究”;

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设计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现象中进行概括,进而对力的初步概念有较科学的定义;

通过阅读、活动、实验等多种手段进一步促进学生较完整地理解力的初步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并有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决心;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现象进行概括、归纳,领会得出结论,并进行运用;

通过实验的设计探究,对学生进一步渗透“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练习,加深对力的初步概念的理解;

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学以致用”。

进一步掌握科学方法。

练习

见《“力”课堂工作纸》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力的初步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说课稿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能使学生感受到书能让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让人生变得充实而智慧。在朴实的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与书为侣”的读书情结,品尝到了作者在反复的读书中获取知识的惊喜和快乐,同时分享了作者读书的方法。根据语文的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们已有的认知情况,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生字词为导引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

2、德性目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体会到“与书为侣”的乐趣。

3、言语实践目标: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的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以及自己所受到的启示。

1、信息收集法:课前,我会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读书名言和读书方法,培养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搜集到的信息中提取有益于自身学习的知识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通过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学习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同时,我也会适时地对学生读书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对自己在读书中的方法产生思考。

1、朗读感悟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手段来体会作者“与书为侣”的情感和反复读书的方法。

2、合作谈论法: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放飞学生个性的思考与想象。

3、联系生活法:通过今天所学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在学生的日常生活里,书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卡片出示“娱”,提问:大家认识这个汉字吗?谁来给它组个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娱乐”一词,然后让学生明确“娱乐”一词的意思,即使人快乐;消遣;快乐有趣的活动。

接着教师创设话题:繁忙的工作或者学习之余,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以“我爱___________________,它能给我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各抒己见。

在学生充分发表个性见解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教具:一副图画、一本书、一盒扑克牌、一只口琴。

开设切入课题的问题:现在,如果给你们一次环绕世界旅行的机会,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样?为什么来接着让学生畅所欲言。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让学生放情朗读,体会“与书为侣”的情结。从标题入手,设计悬念。让学生通过用“侣”组词,在大家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伴侣”一词,那在标题中,我们看出作者的伴侣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和晚清是什么?谁来说说对标题的了解?在学生理解标题意思的基础上,我在通过小结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认读重难点字词。

(3)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在感悟作者对于书的这份情感的同时,明确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品析相关句子来探究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同桌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然后进行汇报交流,重点训练学生言语实践,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最后教师汇总作者选择书的意图。

(4)反思回顾,升华思想

4、了解课文脉络的同时,注明重点学习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吸收新知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