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学心得(实用19篇)

时间:2023-12-08 16:30:21 作者:笔尘

2.心得体会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提炼出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是一份总结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

我教学主张

有幸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新主张,收获很多,感触很深。收获一:培养写作意志比兴趣更重要。

我们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教学这么多年下来,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确实是少之又少。对写作缺少兴趣与热情,作文水平原地踏步。那么,该如何着手呢?管建刚老师认为,比培养作文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志。给学生一定的鼓励,会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意志,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必须要教师扎扎实实的带班,每一天,每一周到每一月,每一个学期。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的引导与激励。联想到班里的学生写每日一记的事,颇有同感。这学期,自开学以来,几乎每天都让学生写每日一记,坚持下来,觉得有进步。细想一下,除了认真批阅之外,还有激励措施:只要积满十个优加星就在光荣榜上盖一个章,满十个章就可以收获一份礼物。由于有了写的动力,学生的每日一记就保持了一种良好的兴趣,写日记也就没那么怕了。

收获二:作后指导比作前指导更重要。

在管老师的主张四里,这样一些话语,时时敲打着我的心灵。“……学生作文前,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作前指导”的祸害,已经严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的、割掉肿瘤一样地将它抛弃。……“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

重视讲评,这是管老师的作文风格,很欣赏上他的“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欣赏。让孩子互相欣赏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学生感到荣耀,整个欣赏的过程也成为孩子写作的动力。第二件事是挑刺。挑刺一般着力于“句病”。第三件事是训练。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作文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再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心理描写,教师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心理的活动。由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想到我们平时重指导,对讲评重视不够,讲评重于指导。我们的讲评课往往不受重视,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讲评,学生的习作基本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较难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更难以体会习作的快乐。

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系列给我们带来了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文教学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拿到教作文的驾照,明明白白教作文。

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心得体会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人们思维、品德的提高和个人价值的增加。作为一个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不断总结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我想分享我的体验和心得,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第二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我们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并开启学生学习的大门。而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见解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见识的人。此外,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氛围,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段:拓展教学方法。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需拓展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会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互动式教学、社交学习、案例分析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课堂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参与度和记忆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段:提高自身素质。

除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外,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一个教师应该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始终注重自己的自我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引领其成长和发展。

第五段:结尾。

最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与同行交流思想和经验。同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作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和观念。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做好铺垫,共同建设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

年我教学心得感悟,我教学心得

本该热闹的校园悄静孤寂。感受不到老师们讲课的慷慨激昂,听不到孩子富有生气的喧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关键,值班就是保证。为进一步贯彻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学校为确保学校能尽早恢复开学,党员教师率先到岗,冲锋在前。

党员教师xxx细心地落实学校师生出行及返潭及接触湖北(武汉)人员的摸排跟踪,严格执行xxx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学校密切关注学校师生身体健康状况。做好记录,无异常情况,每日一反馈,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为了全校师生和住户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员教师xxx针对校区集资建房的宿舍楼住户进行每家每户摸底,并传达楼区住户自觉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告示如下:

1.勤洗手:

2.戴好口罩;。

3.保持居室通风:

4.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5.不与他人聚集聊天、打扑克、聚餐、打麻将等活动;。

6.做好居家观察,测量体温工作(早晚各一次)。若体温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学校、社区,做到不隐瞒,并到医院就诊。xxx严抓校园管控、封校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好学校值班、值守制度,杜绝了校外人员进入校园。通过电话、工作群等形式强调不允许任何校外培训机构或教师进行聚集补课,落实停课不停学等工作。

没有哪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到来。”有了全国各行各业众志成城的力量,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致敬广大在一线冒着生命危险的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的无私奉献,同时也感谢我支部辛勤的党员教师们。我们坚信等花儿开好了的时候,整个中华大地会缤纷绚烂!是的,我相信!

我教学主张

研究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必少不了研究一个人——管建刚。最近一直在拜读他的著作《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等,心中涌动着一股激情,崇拜之情胜过许多歌迷、影迷。今天笔者不揣浅陋,略谈一下读《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后的一些感想和做法。

朱文君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这本书的序里说作文教学“蒙尘”了多年。“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管老师是去擦亮那颗叫“兴趣”、叫“生活”、叫“发现”、叫“真实”的星星,所以管老师的天空“星光灿烂”。

在书中,管老师打破旧的作文教学程式,以朴实但充满智慧的语言,提出了九大革命性的作文教学主张:“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那犀利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述,让你不得不掩卷深思,不得不注目品味。现向读者摘录主张5“多改”重于“多写”的一些观点,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写作数量制约写作质量。

文老师,几个能坚持写日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老夫子的话。

阅读教学,也使劲挤进“写”。姑且不论,“挤”进去的“写”,对作文教学究竟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至少能看出,大家都在想办法让学生“多写”。数量上,一个学生一个星期至少会写一篇,一个学期20周,作文总量不会少于20篇;稍微负责一点的老师,作文总量不会少于40篇。

语文老师中有几个人能连续多年,一个星期写一两篇文章?没几个。我们的学生就是一星期写一两篇作文,写了一年又一年。奇怪,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水涨船高,反而总是“原地踏步”!

读到这里,仿佛觉得管老师正在对我进行批评。想自己自工作以来,为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而百般努力,见一些老教师让学生写周记,写日记,竟也跟着效仿起来,心中顿生歉意。

管老师说:学生作文没有长进,不是“少写”的问题,少的是“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知道”,但仅停留于“知道”:

第一,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没有“修改”的切肤体验。想当年,我写“十二月”,每个月只写一篇,然而每一篇文章都是改了又改,改了足足一个月。我想着要发表,不能不竭尽全力改好,尽可能地改“完美”。

次作文”,很有意思。只是还不够,步子还要大些、再大些。真正的写作,改一次,哪够呢?哪位作家的作品不是改了又改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光开头就换了20多个,注意,是“换”,不是“改”。列夫·托尔斯泰感慨地说:“写作必须不怕反复修改,必须修改十次二十次才行。”再请注意,老托说的“十次二十次”,绝非信口开河,糊弄我等。第三,一线教师不知道文章的修改如同揉面,揉的次数越多,才越有“筋力”;不知道文章的修改如同拌泥,只有反复揉捏,烧出的瓷器才能均匀光洁。

学生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都是低水平重复、原地踏步走,写得再多也白搭。要让每次写作都到达他们的发展极限,进入作文的潜能开发区,“改”,几乎是唯一途径。

二、变“要我改”为“我要该”

拿起笔来作文,要尽量一口气将全文写出来,不要怕写出来的东西不成样子。写出来的那个东西,本是个“毛坯”,只有个大致的框架。“修改”,要将那个“毛坯”雕琢成“精装房”。

但是,太多的学生错把“毛坯房”当成“精装房”,一停笔,读上一两遍,交给老师完事。这不是学生的错。作为老师的我们,从来没有认识到:“校读”和“修改”是两码事。

都是笔误、标点和字词,学生所谓的“修改”大多只局限于此。

一篇文章的“毛坯”可能一个小时就出来了,从“毛坯”走向“精品”往往还要三个小时。

绝大多数语文老师,误把“修改”等同于“校读”。叶圣陶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老舍也调皮地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由此以为一读“解百病”,那绝对是个不负责任的想法。修改离不开读;读,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不少毛病,学生再怎么读、再怎么念,也读不出来、念不出来。有的老师让学生小组“互改”,以期望“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殊不知,三个臭皮匠在一起,还是三个臭皮匠;三个诸葛亮在一起,成了一个臭皮匠的事,倒也时常上演。

三、仅仅交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老舍、叶圣陶说“读”重要;管建刚说,“读”不能解决多少事。大师们糊弄人,还是管建刚糊弄人?大师们没有,我也没有。

大师们一念,一读,马上找到症结,改过来了。大师们写了那么多年,心里头早形成了文字上的审美图式,一念,就动用了“念”背后的审美功夫。

那种写作上的模糊的“感觉”揪出来,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具体例子。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犹如一个有经验的老中医,有丰富的作文“病例”,和治愈这些“病例”的“药方”。

四、作者是第一修改责任人。

管老师着重强调:“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清楚、明白所经历的事,最清楚、明白内心的感受,只有学生自改,才最忠实于自我的本真。今后的作文教学一定要加强学生间的互改,在互改的过程中让优秀的学生为差的指明方向,找出不足,让差的可以学会欣赏。

管建刚发动的作文教学革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向我这个迷茫的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一定要用管老师来自作文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起来实践吧!

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心得体会

自我教学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它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不断提升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对于学生、职场人士、甚至是退休人士来说,提高自我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个人成长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体会,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来帮助你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第二段:积极主动学习。

要提高自我教学能力,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积极主动地寻找学习的机会。在探索新领域或学科时,一定要有一份志存高远的心态,不能害怕与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通过看书、上网、参加课程、听讲座等方式来学习新知识。此外,认真倾听他人和开放自己的心态也是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段:挑战自己。

为了自我教育,必须不断地挑战自己。挑战自己可以让自己的思维保持活力,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就能学到新的技能和知识。这可以通过学习新的语言、教授一堂课、参加辩论、尝试新的运动或其他体验等方式来实现。

第四段:合理时间管理。

除了挑战自己外,还需要合理管理时间。时间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清晰的计划,并按时完成任务。此外,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如何分配时间,如何优先安排任务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能力,并应将其纳入日常生活的常规管理中。

第五段:实践和总结。

最后一个因素是实践和总结。不管学到什么知识或技能,就应该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总结和记录,从而能够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有时候,我们需要回顾自己的过去的学习历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进和纠正。在多次实践后,我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并可以更加自信地应对挑战。

结尾。

提高自我教学能力是学生、职场人士和退休人士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本文介绍的积极寻找学习的机会、挑战自己、合理时间管理、实践和总结等方法,可以让我们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可以成为个人成长的赢家,更可以为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做出出众的表现。

我教学主张

以作文教学为语文教学的突破点,以“文心”技巧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思、真话意识和作品;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认为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写、有意志写是写作教学上的最最重要的事情。以讲评课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课型,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学而教,老师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以作文教学为突破点,融入整个作文教学活动的大面积阅读:学生在写作的指引、指向下的高品质阅读,发动一场指向“写作”的阅读的教学改革。(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比“兴趣”更重要的一。

参加过作文教材的修订,了解作文教材编写上的“两难”:一线教师希望,作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抓手;编写者也明白,现行作文教材,不少老师找不着“北”,却不能不担心,以训练为目标、体系的教材一旦出台,用得不当,为“练”而练,闯下的祸害将无法收拾。一线教师以为,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这个错误观点,要怎样才能消除?作文教材,不是没有过以“作文知识”“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编排,很多作文辅导丛书、报刊,都有相关的作文知识讲解,有相关的作文技能训练例子。然而,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二一线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和要求,可以理解。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不知道,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作文能力。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的消解与重构,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马正平教授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则是第二重要的能力。

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有强烈的冲动,不断地写啊写,改啊改,不一定能成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不错的写手。一个人对写作有兴趣,想写作文,就会想去了解与作文有关的事情,作文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生活中将充满写作的因子,你的阅读,你的思考,你的看,你的听,你的触摸和感受,你的吃喝拉撒,都带着写作的气息。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与作文发生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对“作文兴趣”视而不见,不一定是把老话忘得一千二净,而是“兴趣”这玩意,关乎人心,看不见、摸不着,拿它没办法。写作意志啊,写作人格啊,哪个都不好弄,只好把作文教学的重心,移到排在第四位的“写作技能”上。

没有动力、兴趣,你越“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也就越害怕作文。只要来自老师、来自学习、来自考试的压力一消除,从此与作文“拜拜”。作文教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最终结果比苦胆还苦。

总有一部分人对语文、对作文没兴趣。没有写作兴趣,是不是就不能写好作文呢?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音乐世家,从小期望自己能在音乐天地中做出一番事业。阴差阳错,她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一向认真的她,每学期各科成绩依然优异。毕业后,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成绩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她,心存遗憾地说,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有人问她:“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又做得那么优秀?”“因为我在那个职位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

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对写作充满兴趣和热情,都将写作视为人生价值之所在。然而,并不表示这些学生不能成为写作的高手,日后可以自如地使用文字。正如苏珊不喜欢工商管理,却能在经济领域出类拔萃一样。

比培养写作兴趣更为重要的,或许是培养写作上的责任感,“在那个职位上”就必须好好写作,就“必须认真对待”。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怎样维持呢?

一线教师都有体会,学生光有一时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有长久的“写”的意志。“写作意志”缺乏,这是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教学现实。我们是带班教学,打的是持久战,不是图“一时之快”的公开教学。

一线教师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带班功夫,是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一学期又一学期、一学年又一学年的带班。从开学初到学期末,从你接手到从你手上移交,一年、两年、三年里,你的学生写作兴趣不衰退,持久地旺盛着。要从带班的角度,而不是只从上好一节课的角度去研究作文教学。上一节好玩的作文课,那是治标;带好一个班,那是治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眼睛正被大面积的、花花绿绿的“治标”的作文教学所迷乱。

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引导,要老师激励。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牢记,引导、激励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本身就是作文教学,是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我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想发表,想交流,想到发表的平台上对话,兴趣被点燃了,然而我很快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为此,我设计了三年的“写作动力系统”(详见拙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三年下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巩固,写作意志得到了磨练,我才比较放心。

一个好的行为,一分钟就可以完成。然而,要使这个行为成长为习惯,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写作兴趣也是这样,要成为写作习惯,至少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这个“持续的巩固”,靠的就是“写作意志”。

参加过作文教材的修订,了解作文教材编写上的“两难”:一线教师希望,作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抓手;编写者也明白,现行作文教材,不少老师找不着“北”,却不能不担心,以训练为目标、体系的教材一旦出台,用得不当,为“练”而练,闯下的祸害将无法收拾。一线教师以为,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这个错误观点,要怎样才能消除?作文教材,不是没有过以“作文知识”“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编排,很多作文辅导丛书、报刊,都有相关的作文知识讲解,有相关的作文技能训练例子。然而,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以上内容摘自綦江教研网)。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二——比“文字”更重要的一。

我以为,有,又没有。这不是跟你“捣糨糊”。语文老师说的“有”,属“文字技巧”;鲁迅、老舍说的“没有”,属“文心技巧”,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悬念”,属“文字技巧”。没有悬念的故事,只要你有技巧,也能处理成有悬念的表达。请看: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小男孩说的话,是连贯、不停顿的,作者有意处理成“我希望„„”,省略号后插入“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形成悬念和反差,这是文字技巧。

二铺天盖地的“文字技巧”下,作文会有什么下场?中国足球队一样的下场。

中国足球的国少队、国青队战绩都不错,到了国奥队,一塌糊涂,臭名远扬。

从国少队起就进行强化性的足球技能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足球的激情和梦想。

作文教学,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文字的激情与梦想。

常有低年级语文老师问我:“管老师,你对低年级作文有什么建议?”我不敢作答。我没教过低年级,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若一定要我作答,我会说:少训练“文字”,多养育“文心”。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方向的重要性。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你清楚吗?要是不清楚,你随时可能步那个可笑的魏国人的后尘。课标讲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写作就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就永远享受不到写作纯正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但你看身边,有几个语文老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成作文教学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没几个。很多老师都把这句写在课标上的话,看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以至到后来都忘了,写作除了作业,除了考试,还能是什么。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一句三秒钟就能背出来的话,它就是“文心技巧”的核。如果要再细分出一二三四五六来,那就是“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后,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意识,有了“文心技巧”,我信誓旦旦,要建一个小学作文训练系统,向“文字技巧”要写作能力。我花了数年时间,构建了“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然后用心训练。学生真能掌握文字上的技巧,我兴奋,我快活。快活没多久,成功的喜欢就转化为挫败的苦恼:不少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作文却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他们用“技巧”作文,没有了创作的灵性。一个技法,一个同学用,好;三个同学用,一般;一群同学用,恶俗。

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有三种关系:一,正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强大;二,负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薄弱;三,无相关,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没有必然的关联。中国学生的知识技能比美国学生不知好多少。中国留学生成为美国学生的活字典、计算器,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一天,我读到现代建筑运动的旗手——柯布西耶的话:“艺术反映的只是抽象的关系„„过于娴熟的技艺对艺术家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深深的震撼,深深的遗憾!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文字技巧”为核心,并以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文字技巧”为荣。

有一天,我问老婆大人:有人要发明一个东西,它能缩短时空,你原本要花三天到的地方,那东西只要三个小时就能到,只是,那东西每年要吞噬10万条鲜活的生命,你认为那东西要不要发明?老婆大人很愤恨:如此害人的东西,怎么能发明出来呢!

“很遗憾,老婆大人,这东西已经发明出来了。”我说,“那就是你天天驾驶的汽车。”文字技巧,就是那汽车。用得好,它能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它谋财害命,令你哭断肝肠。

文字技巧,关注的是写出来的“文”;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这是二者的分水岭。一个人的“写作力”主要有三部分组成:语言驾驭力、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文字技巧关注语言驾驭力,文心技巧关注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

要提升心灵的感受力,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心灵的粗糙。用一颗粗糙的心去抵达细腻敏感,永远也不可能。了解自己的粗糙,才是克服粗糙的第一法门。不要去改造粗糙:以粗糙的心灵去改造粗糙,得到的还是粗糙。要引导学生不断地“看”自己的内心。一个经常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心灵会逐渐走出粗糙,走向细腻和敏感。

发育,大自然赐予人的提升心灵敏感的重要时刻。男孩关注自己的发型和服饰,他敏感了,作文发生质变的契机来了。好的阅读,能够使人变得敏感,并保持人的敏感。

“现象思辨力”是中国人最缺的“写作力”。几千年,中国文人大都在“风花雪月”中吟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字写到最后,不见技巧,只有思想。思想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不要让文字技巧禁锢了学生的自由、灵动!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像大自然的树一样自由地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各种各样的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这就是我所理解和倡导的“独特”。(以上内容摘自綦江教研网)。

我教学主张

这是一节平实中带着让人忍俊不禁的冷幽默,扎实中满溢教学智慧的作文讲评课。

课堂清晰地分为三大环节。

第二环节是砍头:让语言干净起来。管老师先是出示病句让学生当医生诊断,然后归纳各种作文中存在的病因类型,并且巧妙地给予了一个有趣并容易记忆的名字,如“我想”病、“我”病、“我们”病等。课至此,我不得不再次赞叹管老师的英明与智慧。先扬后抑,学生易于接受,虽然是为学生作文挑刺,但丝毫没有批斗会的严肃气氛,而是让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毛病。

第三环节是训练:让作文发展起来。管老师以文为例,循序渐进、层层引导,让学生充分体会这次习作需要掌握的两个写作技巧:作文要寻找故事的曲折点,故事要寻找内心的曲折点。

回顾本节作文讲评课的三大环节,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妙哉!

自我教学反思

人不仅生活在社会之中,还生活在自然之中。因此,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展开。必须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塌方、地震、龙卷风等对人的生存的危害,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所引发的自然灾难,从而引起他们对生命的重视,启迪他们去探索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灾害抗争的策略与办法。为此,我们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人与自然》等节目,观看1998年抗洪救灾的记录片。学校还举办“非典”的危害及防治的知识讲座,并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抗击“非典”的行动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并能够用行动去珍爱生命。

二、引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与复杂社会的关系

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将面临各种考验,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守护神”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使学生懂得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美妙的、精彩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为的丑恶现象,如抢劫、敲诈、绑架、中毒、交通事故、触电、溺水、网络陷阱……它们如同一个个黑色漩涡,在吞噬着孩子们的生命。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大概有8万人,此外,因为图财害命等原因而遇害的儿童也很多。此外,教师还要告诫学生,这些坏人存在于各行各业中,有些是陌生人,但也有一些恰恰是我们身边的熟人。只有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才能提高警惕、明辨是非,才能懂得如何去保护生命。

三、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

要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学校就要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要增加生命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及防范意识。本市某学校曾有一位10岁少年,因缺乏防范意识和求生存的能力,被歹徒绑架,最后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种种血的教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学校经常举办交通法规的讲座,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片等,以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四、加强学生的生存技能教育

小学生缺乏自救互救的常识,学校又没有生存技能课,导致不少学生不知道在关键时刻可以报警求救。如当遇到他人发生意外,或者突发疾病时,他们往往不仅不具备一点急救技能,甚至不知道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即使教师给学生讲解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处理各种意外事故的基本常识,也常常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如何以英雄为榜样,舍己救人、无私奉献。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够教育学生如何与坏人周旋,如何保护自己。这就导致学生在突发事故面前手足无措。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存技能的训练,以使他们能够应付多种突发事件。为此,我们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生存方式的演习活动,还从报刊、杂志、影片、电视中剪辑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模仿并掌握基本防卫技巧。我班有位学生在新华书店买书时钱包被窃。他在追赶小偷时,大声呼救,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在众人的帮助下,抓住了小偷,追回了失窃的钱物。

五、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物层面上的个人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层面上的相对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即成为大写的“人”。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人生的目的。

我教《学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读课题)。

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上节课学过的词语是否记得(出示词语),看谁读得既准确又响亮。

1、概述故事。

师:(过渡)小朋友词语读得可真棒,我相信大家课文也一定会读得很流利。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词语读一读全篇课文,读完后,小朋友要简单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讲故事的时候要说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结果,好吗?

生:(一位学生讲述故事)师根据刚才提出的要求评价。

再指名学生讲故事。

2、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交流)我知道了秋是一位下围棋的能手。板书:能手。

师:什么样的人才算下围棋的能手?

生1:围棋下得特别棒的人。

生2:下围棋水平很高的人。

师: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个词可看出秋是一位下围棋的能手呢?

生:远近闻名   。

师:板书:远近闻名   还可以换一个词说说吗?

生1:非常有名 。

生2:鼎鼎大名。

生3:世界闻名。

师:他为什么会如此有名气呢?你能举几个例子说说吗?

生1:他跟别人比赛下棋,他每次都能赢。

生2:附近的人都输给了他。

师:就这样,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远近闻名,所以说他是一位下围棋的能手。秋的棋艺真是非常高超,你们佩服他吗?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秋的棋艺是这样的高超,在当时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想要拜他为师,跟他学下棋,大家都知道,“名师出高徒”,跟着秋学棋,一定会学有所成。

师:有这么两个学生,他们也拜秋为师,他们得学习情况怎么样呢?仔细读读课文吧。(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1:(交流)一个学生成了出色棋手。

生2:另一个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师板书。

生1:为什么一个人学得好,一个人学得不好呢?

4、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二句。

师:(过渡)是呀,他们同时拜秋为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出示图片)。

师:你们看,这就是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学习的?

生1:一个人在认真听老师讲课。

生2:你看,他正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3:另一个同学他的思想开小差了,他在想别的事儿呢。

生4:他好像看到了一只天鹅,他还想用弓箭把它射下来。

师:你们也发现了,让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出示相关课文片断,指名读句子)。

师: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怎样?

生:很认真,很专心。

师:文中用了一个词来概括是      ?

生:专心致志。(师板书)齐读词语。

师:从这句话中哪儿看出他学得专心致志?(学生互相交流)。

师:在这段话中,有三个动词也说明了这个学生学得很专心,你能圈出它们吗?

生:(找出相应动词:听、看、问)。

生:聚精会神。

师:是呀,他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多么认真呀,谁也来认真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你们看,他学得这么认真,又有这么好的老师,也难怪他会成为出色地棋手,你能用这样的话来说一说,他为什么会成为出色的棋手吗?(出示:因为­­      ,所以       。)。

5、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三――六句。

师:这位学生可真会学习,另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相关句子)。

生1:他上课的时候就走了神儿。

生2:他上课时不听老师讲课,还去想别的事。

生:没有。

师:小朋友们讲话要诚实呀,做错事情不要紧,只要努力去改正还是好孩子。

生1:有时,外面有人上体育课,我就会偷偷地朝窗外看一看。

生2:有时我上课时,还会情不自禁地玩起橡皮来。

生3:老师让我们写作业时,我还会和同桌说悄悄话。

师:当老师暗示过你,或提醒你之后,你还会继续开小差吗?

生:不会。

师:可书上这另一位同学在老师提醒他之后,他是怎样表现的呢?

(生读出相关的语句。)。

师:这位学生也太不专心了。(板书:不专心)谁来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生指名读,齐读)。

(出示:因为        ,所以 。

三、小结延伸。

生1:今后我上课师一定要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

生2:上课时要聚精会神的听。

生3:上课时全神贯注,一边听老师讲,还要一边看老师看着黑板大屏幕。

师:说得真棒。你能用一边……一边……来说一句话吗?

生1:上音乐课时,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生2: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生3:爸爸一边打电脑一边喝茶。

生4:爸爸一边开汽车一边打手机。

师:爸爸这样做可危险啦!当你看了想要怎样提醒他呢?

生1:开汽车打手机太危险啦。

生2:做任何都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师:对呀,就像课文中说到得学生一样,小朋友们,你们要向谁学习呀?(第一个学生)。

师:老师相信你们是这么说的,也一定会这么做,希望你们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出色的学生。

板书设计:

秋 能手  远近闻名。

一个学生 专心致志 出色的棋手   另一个学生不专心 没有多大长进。

自我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了以下两点:

1、注重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本次教学中我借助杨伯伯付工人工资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先让学生交流中发现需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然后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利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学生很容易自己推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不过,这节课我并没有把公式硬推给学生,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我想这才是教学最需要的。

2、注重学生课堂的主人翁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所以,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合作,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在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

综观整节课,我和学生都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但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给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也不足,没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今后我会多加注意的。

教学心得

《烙饼问题》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从现实生活中的烙饼现象入手,提取出一个新的数学问题: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烙饼”虽然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但要提升到数学的高度,探索其中蕴涵的优化策略,从整体考虑,合理安排,突破完整烙熟单个饼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怎样展开教学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全面了解学生,依据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之间的差距,恰当地架设学生探究的“脚手架”,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实实在在地展开。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4张圆片代替饼,在课桌上比划不同的烙法,很快就发现每次烙两张是最快的烙法,只需要12分钟就能把4张饼全部烙好。

探究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烙好3张饼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如果让学生研究3张饼的烙法,学生往往认为12分钟是最短时间,要是没有老师进一步的追问和提示——“还有更短的时间吗?”学生的探究很可能就到此为止;如果循序渐进地按照一张、两张、三张的顺序去烙,学生则会因为一张饼与两张饼用时相同,从而理所当然地认为3张饼也和4张饼需要同样多的时间,探究也难以自觉地深入。

因此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起始环节,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对课堂学习所取的作用。本课从烙4张饼引入,正合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而言,4张饼的最优烙法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相当多的类似的积累,将3张饼置于其后研究,学生的疑惑就会油然而生,有了疑惑当然会促使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去尝试别样的方案。可以说,以烙4张饼作为切入口,是精心选择的一个特例,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时起到指明方向的路标作用,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进一步的尝试,会有少数学生能发现最优的烙饼方案,但大多数学生仍然难有突破。如果此时教师急于将教学推向下一个汇报、交流的环节,那么将会有多数学生的探究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作用的;但如果不提供任何帮助让这部分学生继续尝试,课堂时间又有限,而且部分学生的探究依然会徒劳无功,小组合作的需要因此产生。

这一表格设计非常直观,为探究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案搭好了台阶,而分工合作的方式,则有效分散了难点。由于每人要“烙熟”一张饼,尽管是在进行小组合作,但毕竟是孩子的心理,他们都不想让自己手上的这张“饼”落后,就会思索怎样让“锅”里的空问为我所用,从而寻找见缝插针、见空烙饼的机会,而这正是打破常规思维的关键。同时,每人只负责烙一张饼,也避免了所烙的面出现重复或遗漏。

这样,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终于找到了最优的烙饼方案可见,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激发了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发现了烙3张饼的最优策略,那么烙5张、6张、7张……的最优策略,对学生来讲就比较容易得出。尤其是6张饼,既可以2张2张地烙,也可以3张3张地烙。当学生出现这些不同的方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案更便捷,进一步体会优化的思想。

在学生有了更多的“烙饼经验”,得出烙饼的最短时间后,教师可以归纳出一个统计表。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你发现烙饼的时间与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不难发现除了一张饼需要6分钟外,其余的所用时间都是张数的3倍。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解释原因,从而明确所需时间与每次烙饼的张数是相关的。这样,学生就能从具体的3张饼的最优策略推广到烙更多饼的最优策略,从中了解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各好课是为了上好课,可以说任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把握不当会形成放任自流的局面,课堂的活跃被杂乱代替,容易迷失教学目标;或者与之相反,教师对学生不敢放开,过多地进行暗示和解释,致使学生用被动的操作替代所谓的“探究”。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必须着眼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组织形式,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层层递进:尝试质疑——小组合作——感知规律——概括规律,使每一步的探究既充满挑战性,又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探究具备成功的可能。

幼儿园教学心得,幼师教学心得

闭上眼睛想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上课时的精彩瞬间,幼儿园的面貌,心中一阵欣喜油然而生。现在的我,犹如一株含苞待放的花朵,而幼儿园这方宝地给予我的是充足的养分,让我的青春如鲜花般绽放。

对于一个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吸收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显得尤为重要,一些教学思路及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此刻想到教学,我的思路留在了上面,似乎一切都在此刻凝滞,让我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让自己的思绪漫步。

一生,是一个多么无法想象的时间概念,他漫长、坎坷、布满荆棘而又令人无比向往。幼儿的一生才刚刚开始,像春天刚发芽的小草,稚嫩而又充满生命力。对于一个幼儿教师来说,面对的是一群模仿能力及可塑性都处在较强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智如同烧制前的陶器,一旦成功便成为一件光彩夺目的瑰宝。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是多么的关键,而礼仪教育则在幼儿教育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儿童可以轻而易举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母语及更多的生存技能,拷贝许多的行为和思想,同样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差。因此,引导他们接受正确而有效的教育是关键。想到这里,班里的一位小男孩的身影浮现在我眼前。

众所周知,迷宫游戏是每位小朋友都喜欢的,这位小男孩也不例外。在别人玩的时候,趴上去就抢,用胖胖的小身体去推、去挤。为此,我急中生智,运用讲座中的理论来精心组织了一堂课。课的名字就叫“迷宫该谁走”。

我请小朋友分别扮演有礼貌的用“您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贯穿始终的“礼貌版”走迷宫游戏场景,和类似于小男孩情况的场景。其他小朋友看得津津有味,唯独他自己,显得闷闷不乐。

课后,我找到他,我们盘腿坐在草丛上,问他“宝贝,今天的游戏好玩吗?开心吗?”我们就在那里谈着游戏过程中其他小朋友的表现,突然,他大声地对我说:“陈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去和小朋友们争抢。”当时的我,看到他那双清澈的眼睛,心中一份自豪感洋溢在心间,那种如春风沐浴的感觉,在我的心头荡漾。

其实,教育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课堂上的时间,那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包括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的感染与熏陶。许多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与别人争抢座位,与同事谎称自己有事不能参加会议。

这一切,对于还不能明辨是非,懵懵懂懂却以成人为榜样的孩子来说,却可能当作一种理所当然而铭刻于心。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一种不好的现象出现。教师教育五天,而家长却可以在不经意的环境中将努力化为泡影。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加强家园联系,与家长多交流与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进行多方面的教育都未尝不是我们共同进步的好方法。

环境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与老师是儿童的第一环境。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小公主、小绅士呢?但只要有方法、有正确的思路,教育便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教育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显性的教育场合,而更应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氛围,也正是这样,教育如涓涓细流更持久的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中国泱泱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在一代代的传承及发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也为每一位儿童所熟悉。但如何做好,也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深思的问题。

窗外,景色依然。一切都那么安静祥和。但是我,心中在不断的泛起涟漪。现在帮每一位孩子修剪枝叶,将来回馈我们的会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让我们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与环境,同时我们也相信在八一保育院这个大摇篮里,将会孕育出一批批知书达理的小公主、小绅士,他们回报我们的将会是一个最伟大的民族与国家!

自我教学反思

学校在几天内,就要求我们完成两篇教学论文,教学反思,还有教学教案三篇,个人的一些课件都发表在个人博客中,我们这些只有临时抱佛教,在网上下载一些,修头给面,就变成自己的了。

学会电脑的一些基本东西才不久,在网上写一些东西真有些不习惯,对于我们这些理科生来讲更是气懵了,明明懂得写这个字,但读音不准更是麻烦重重。找来一本字典就慢慢查了,自己也想自己在网上写一些,准备好一些资料,免得去偷人家的为自己的东西,但创作又太难,所以自己就迟迟没有动手,现在不管什么也要自己写一点,慢慢的去学,叫突破自己,挖掘潜能吧,一切从头开始,踏踏实实的工作,平平淡淡的生活,不管自己写得怎么样,慢慢去学习,一定有进步的,加油,为自己加油,几天就写一下,第二章光现象里关于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的一些教学方面的设计,把这两节的内容连在一起,让学生懂得去分辨哪一条是入射光线,哪一条是反射光线,哪一条是折射光线,这两者有哪些区别,从实验去探究时,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同,找一些复合题,让学生去判断哪一条是入射光线,哪一条是反射光线,哪一条是折射光线,在这种题目分析时,先让学生找出分界面和法线,找出来后,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根据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斜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当判断出来后,再确定哪一条是入射光线,哪一条是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最后才确定折射光线,在这种题目当中,我们还可以判断光是从空气射入水还是其他的介质中,空气在哪里,可以找出来,学生对于这两种现象常常会分不清楚,所以应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进行分析,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教学心得

因情感教育的缺失,引起对教育对象的伤害,不可低估。

伤害一,情感教育的缺失,引起学生的厌学,致使学习低效、无效。

伤害二,情感教育的缺失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

固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健康的情感与健康心理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情感教育的得失,必然会转移到学生的心理之上,引发学生心理问题偏多。

情感教育的缺失是多因素造成的,但教师是关键。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教学任务繁重,客观条件与教学要求落差大。

一线教师既要面对一些越来越难管的学生,又要面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强大的压力,既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面对现实不得不抓应试教育——教师常常处于两难的夹击之中,工作的压力,两难的处境,使一些一线教师工作生活得太累。

于是,一些心理疾病也随之产生。

有调查表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率高达50%以上。

北京教育科学院的一次调查显示,北京市有50%的中学教师希望改行,愿终生为教者仅占17%。

时下,一些教师在工作中爱发火,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教师缺乏好心情,学校就不仅缺乏温馨,感人的关爱教育,也会缺乏责任心,缺乏饱含浓厚感情的惩罚教育。

这就是当前情感教育缺失的一个症结所在。

因此,要对症下药,首先要让教师从上述的两难处境中解脱出来,真正让其感受到从教不仅是一种职业,同时也是一种愉快的生活。

其次,要真正让其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戴。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尊师重教的号召已响彻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

教师也是平凡的、普通的,生活中也有酸甜苦辣,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更需要领导的理解与体贴。

拥有了这些,教师才会拥有好的心情。

惟有教师拥有好的心情,学生在校才会有好心情。

师生都有了好心情,情感才会丰满,教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心得

初中化学是整个化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内容自然是比较基础的,涉及到的面还是很小的,计算量也不大,这是它的特点,所以很多老师戏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因为这个阶段很多知识都是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记忆。由于记忆的知识较多,很多学生会产生厌学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意义重大。化学是现代科学,体现着科学的气息,这阶段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将介绍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主要是一些小技巧。

1、巧用文学知识。

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的前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尤其学生会对较熟悉的文学产生浓厚兴趣,而化学是刚接触,虽然有好奇心,但是对一些记忆的知识点很快就烦了,可以用一些文学的知识来介绍化学概念,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遇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可能一开始会有很多学生不理解,这里举例说明一下。大多数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里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相当熟悉,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名著,他们都对这两位主人公很熟悉,那么什么是物理变化呢,那就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怎么变他都是只猴子;什么是化学变化呢,那就是猪八戒,从一位天上的大将军转世成了一头猪,这样相信学生很容易理解。另外一些学生很喜欢收集名言名句,其中有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是物理变化啊,蜡变成蜡水;什么是化学变化啊,蜡水变成泪水这就是化学变化。这样的例子很多,需要老师去细心挖掘。

2、抓住概念的关键字。

对于概念的理解,一方面在介绍是要生动风趣一些,这是为了学生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化学概念都是高度精炼和准确的,一字之差,天差地别,相信学过化学的都会有这种感受。所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注意关键词的讲解,使学生准确掌握。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学生一定要严谨学习,不能对定义概念模棱两可。单质和化合物是学生接触较早的两个名词,相信也是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甚至一些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还会犯错误,原因主要是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中的前提不注意。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中都提到了“纯净物”这一前提,如果是混合物就谈不上单质和化合物了。所以,这部分的讲解时一定要把关键词重点介绍,否则学生可能长时间都不懂。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这里有两处关键词,首先是“氧”,不知道有多少学生会理解成“氧气”,还有一处是“化学反应”,这是大前提,只有化学反应才可以说是氧化反应。这样的例子很多,需要老师在讲解时一定注意关键词。

3、深度剖析概念。

注意到现在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以基础概念的理解为主,都是考最基础的概念,而不是大量的计算和偏题。这就向学生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以理解概念为主,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对一些概念的深度剖析,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在初中化学中有一个难点就是“溶解度”,它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由于其定义较长,设计的知识也多,让学生很是头疼,一些老师为讲解也是叫苦连天。这里一定要抓住四个关键点: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溶剂的量为100g、饱和状态、溶质所溶解的克数。把握好这四个点就很容易理解,老师在讲解时这四个点一定不能省略任意一点。对概念的深度剖析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4、辅导和鼓励。

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出现不适是很正常的,很多老师都反映一些学习很好的学生竟然会化学学不会,这和学科特点有关系。老师要注意辅导和鼓励学生,辅导时的问题往往是学生“钻牛角尖”的地方,一点就通,辅导时解决学生问题最直接的方式。鼓励是老师的必修课,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不要只看到学生的错误,发掘他们的潜能。而且学生的一些错误并不是他们本身的错误,而是现阶段知识量的限制,老师一定要区分对待。

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由于这部分知识主要是概念和原理,学生除了难以理解外,很容易产生厌学,所以老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讲解的方式。在知识点的深度上要有一定的把握,太深学生理解不了,太浅了会使学生以后的学习困难。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都是一些简单的技巧,希望能对同行有一点帮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心得

摘要:通过一学年来的教学实践与不懈探索,总结出新课标下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点滴体会: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二、让学生在评价中激励自己;三、创设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服务员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关键词:学生 探究 主动性 。

新课标下的七年级《思想品德》,与以往的《思想政治》相比,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及思想实际,更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这一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和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今天的中学生,面临着很多的机会和挑战,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并进行反思。所以作为教师不应该唱独角戏,而应做服务员,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课堂资源,善于为他们创造、选择条件,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善于抓住有关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他们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同时善于指导学生去“做”,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一直尝试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游戏、讨论等多种情境教学法,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其教学模式是:情境——理论——情境。情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情境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探究情境,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精选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情境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表演(过程)、讨论、总结等。不过为了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选准情境。每课的教学目的都不同,而每课又有不同的教学环节,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来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如《认识新伙伴》适用游戏;《男生女生》适用角色扮演;《文明交往》适用小品表演;《感受青春》则适用专题讨论等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其次,课前必须组织并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情境表演的有关准备工作。如选好人、准备好道具并指导学生进行排练等。为了让每次的情境教学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在各教学班以自愿为原则成立了小品(角色等)表演小组,这样就避免了情境教学“走过场”的情况发生,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另外,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避免顾此失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来确定表演的学生。我的一般做法是每课“探究园”中的漫画一般都是随堂以自愿为原则请学生即兴表演;而根据各教学目的及环节的需要,由教师设计的小品、角色扮演等则由小品组的同学课前排练好,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让学生在评价中激励自己。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课堂教学不能再把知识的死记硬背作为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评价学生也不是让学生背出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并由考试分数的多少来决定。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人,是一个每天都在不断成长的人,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人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而新课标对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起学习的热情,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一)、充分利用课本原有的知识板块进行评价。如“探究园”、“实践与评价”中的某些小设计,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讲,让大家各抒己见。对学生所出的“点子”、所想的“办法”及各种“计划”的设计我都会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对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更是给予充分的肯定、高度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

(二)、认真做好课后评价。每学完一节课、一课书、一个单元我都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在评价中,我一般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比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小结、谈感想、写心得、进行活动设计、同学间互相打分、举办学生的小作品展示、个人才艺表演等等,以此来肯定学生,激发学生。值得注意的是绝不能把评价变成对学生的问卷考试。

(三)、充分发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新课标教学目标中把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充分利用以上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空间,让学生积极探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皮亚杰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他们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一)、积极开发和利用教材上的空间让学生实现心理交流。新教材在编写上有一闪光点——教材上留有大量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如“探究园”、“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等,这些板块都设计了不少让学生探究的题目。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空间、题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去思考、去评论、去留下感想。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就会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场所,去实现心理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充分利用课余空间让学生积极践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都比较抽象、空洞,如果能充分利用课余空间来延伸课堂教学,既可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完《融入新集体》时,我布置学生每人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让他们从中领悟到班集体是靠大家共同建设起来的,每个人在班级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学完《师生情谊》时,我设计了一次“尊师活动”,让学生从尊师活动中培养对老师的感情,实现感情的升华。在学完《我和父母》时,我则布置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父母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愿望,同时要求家长看信后要给自己的孩子回信,作为作业交上来。实践证明,此活动为学生与父母之间搭起一座可以沟通的桥梁,沟通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缩短了代沟,有效地内化了课堂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寻。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都能从中得到培养、锻炼和充分发展。

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所说“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在坚持寓教于乐原则的同时,要着重体现教师作为“服务员”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来提高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只要能唤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我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05.9.18。

教学心得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节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实际测量,先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各多少米,然后让学生步测后,算出一步的长度,再走一走四周,求出四条边的长度。

为下节课学习周长打基础。

接着又测量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长度,让学生想一想多少跟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一千米。

室内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宽、厚,手指的宽,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活动,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脑子想象,也就是把五官并用,在大脑里建立一个长度单位。

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的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勇于创新,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一有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质可供学生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自我教学反思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两年当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两年当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

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心得

通过学习和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我偶有所得。

双基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就当今高考而言,双基仍然是主要内容。但在实施双基时,绝不能机械记忆和简单重复,搞题海战术。要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利用双基解决具体问题,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还要揭示它的本质,让学生体会语文知识的发生、发展,掌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数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永远是外因,学生才是内因。教师那里的知识再好,如果不能成为学生的,对学生来说,都是无用的!特别是当前的高考试题,灵活多变,所以更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把学生在例题和习题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来,长期以往,学生在这些经历中慢慢学会了思考,变得灵活机智。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背景讲解语文;使学生感悟到语文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语文,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语文的实用性。

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出现套路,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很大程度上的归纳和模仿练习造成的。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老师习惯把一些问题分类整理、归纳已介绍解题的一般方法,实际上这样学生是欢迎的,因为方法便于接受。效果也比较明显,但这样做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再加上经常性的模拟练习,对一些问题的解法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旦题型变了,就束手无策。在教学中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要选遍一些因思维定势而出错的题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都能给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课改培训,使我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需求,新课程还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