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模板16篇)

时间:2023-11-18 09:42:03 作者:紫衣梦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模板16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进行安排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教学计划的完善和改进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习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五星红旗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课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统一。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动;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题目看一看(一)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看一看(二)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

生:积木、毽子等。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重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每个小组一个长方体纸箱,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生:小猫,小狗…

师:淘气,笑笑也喜欢动物,今年暑假他俩带着机灵狗去动物园玩了,在动物园见过这样一头大象。(课件出示)淘气说:“大象长着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蒲扇”。笑笑说:“大象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课件演示他们看到的图像)

师提问:他们看到的是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的说法却不一样呢?

预设学生可能说到:

生1: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生2:因为他们站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生3: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同一头大象,由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出现了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的这种情况。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首先来观察桌子上的长方体,请看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不能乱动长方体。

(3)观察完后和你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看到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

(4)说完后心里记住你刚才看到的形状。

小组同学观察长方体,师行间巡视。

师:现在咱们换个位置来观察,每个人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还是按上面的要求继续观察。

师引导以以小组做示范怎样移动位置,然后其他小组在移动。

生观察

师提问:哪个同学来说说你两次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1、两次都是长方形。

生2、一次看到是长方形,一次看到是正方形。

师:大家观察到形状出现了这样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次观察的结果一样,一种是不一样。也可以说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咱们再换个位置来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汇报:也是出现了两种情况。

继续体验:

师:大家观察长方体,观察到的结果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现在咱们来观察讲桌。是不是还是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呢?找同学上台观察,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师: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物体,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可能这样说:

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师: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用数学语言可以说成是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来判断,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个结论正确吗?

生:不正确,应该说成是可能是不同的。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亲自观察、讨论,得出了这样有价值的结论,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体验在同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现在大家来猜一猜,在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生猜:可能出现1个,2个、3个、4个…

接下来继续用你们的火眼晶晶观察眼前的长方体,验证一下谁的猜测是正确的?请看这次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把你看到不同颜色的面记在心里。

找同学汇报:

生:1个。

生:2个。

如果学生看不到三个面,

让学生站在桌子的四个角处观察。然后让学生坐会原位。

通过大家亲眼观察,证实了猜几个面是正确的。

生:猜3个面得正确。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又能得出怎样一个结论呢?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过渡:老师把你们最多能看到的三个面画在了大屏幕上,大家试着给这三个面取个名字。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生尝试取名。可能取为:前面、左面、右面、上面。

师:前面也可以教正面,左面和右面用数学语言归纳为侧面。

4、指一指,正面、侧面、和上面。

师谁来上台指一指手指一指讲桌的正面、侧面、上面。

让学生换不同的位置指一指。

师提问:为什么同样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侧面一会在这一会在那?

生: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正面,侧面,上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是根据观察人的位置而定,观察者的前面是正面,左右两边是侧面。

(三)应用新知

生:愿意。

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

生:我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重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长方体纸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生:小猫,小狗…。

师:淘气,笑笑也喜欢动物,今年暑假他俩带着机灵狗去动物园玩了,在动物园见过这样一头大象。(课件出示)淘气说:“大象长着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蒲扇”。笑笑说:“大象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课件演示他们看到的图像)。

师提问:他们看到的是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的说法却不一样呢?

预设学生可能说到:

生1: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生2:因为他们站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生3: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同一头大象,由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出现了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的这种情况。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首先来观察桌子上的长方体,请看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不能乱动长方体。

(3)观察完后和你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看到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

(4)说完后心里记住你刚才看到的形状。

小组同学观察长方体,师行间巡视。

师:现在咱们换个位置来观察,每个人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还是按上面的要求继续观察。

师引导以以小组做示范怎样移动位置,然后其他小组在移动。

生观察。

师提问:哪个同学来说说你两次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1、两次都是长方形。

生2、一次看到是长方形,一次看到是正方形。

师:大家观察到形状出现了这样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次观察的结果一样,一种是不一样。也可以说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咱们再换个位置来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汇报:也是出现了两种情况。

继续体验:

师:大家观察长方体,观察到的结果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现在咱们来观察讲桌。是不是还是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呢?找同学上台观察,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师: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物体,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可能这样说:

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师: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用数学语言可以说成是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来判断,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个结论正确吗?

生:不正确,应该说成是可能是不同的。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亲自观察、讨论,得出了这样有价值的结论,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体验在同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现在大家来猜一猜,在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生猜:可能出现1个,2个、3个、4个…。

接下来继续用你们的火眼晶晶观察眼前的长方体,验证一下谁的猜测是正确的?请看这次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把你看到不同颜色的面记在心里。

找同学汇报:

生:1个。

生:2个。

如果学生看不到三个面,

让学生站在桌子的四个角处观察。然后让学生坐会原位。

通过大家亲眼观察,证实了猜几个面是正确的。

生:猜3个面得正确。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又能得出怎样一个结论呢?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过渡:老师把你们最多能看到的三个面画在了大屏幕上,大家试着给这三个面取个名字。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生尝试取名。可能取为:前面、左面、右面、上面。

师:前面也可以教正面,左面和右面用数学语言归纳为侧面。

4、指一指,正面、侧面、和上面。

师谁来上台指一指手指一指讲桌的正面、侧面、上面。

让学生换不同的位置指一指。

师提问:为什么同样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侧面一会在这一会在那?

生: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正面,侧面,上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是根据观察人的位置而定,观察者的前面是正面,左右两边是侧面。

(三)应用新知。

生:愿意。

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

生:我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师示范,学生用手势拍照。

师:介绍一下拍到什么?你的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老师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94页例1中的两张照片。

师:哪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这两张照片的一样吗?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虽然都是在教室里拍摄的,但是由于拍摄的位置不同,所以拍出的照片也不同。

想想做做

出示两张校门的照片

师: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教学例案

拿出玩具小猪,并将小猪的脸朝着1号位的小朋友放好。

每个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给小猪拍照。

师:仔细观察,你拍到小猪的哪些部位?

小组交流

师:说说你拍的小猪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小猪的哪一面拍摄的?

出示从4个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小猪的照片。

师:从小猪的前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后面吗?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后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脸吗?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右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连朝着哪一面?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左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连朝着哪一面?

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每个小组的四个小朋友看到的照片一样吗?

师:为什么给同一个小猪拍照,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换座位拍照。

小组交流,说说拍到小猪的什么,是哪一张照片?

学生再换位置为小猪拍照。

师:一共拍了几张小猪的照片?这四张照片一样吗?分别是在小猪的哪一面拍摄的?

师:拍左侧面的时候,小猪的脸朝哪一面?

师:拍右侧面的时候,小猪的脸朝哪一面?

师:同一个小朋友为同一个小猪拍照片,为什么照片不一样?

进一步强调:由于拍摄者的角度不同,拍到的画面的也就不同。

3、连一连

出示书上小猴图,学生连线。

师:先在小组里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师:说一说第一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兰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二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猴的脸朝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三张照片是谁拍到的?他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四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猴的脸朝着哪一面?

1、出示想想做做

学生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说想法。集体核对。并说说每个人拍到汽车的哪一面?

2、想象做做

出示一个茶壶,老师介绍茶壶的各部分名称

每个小组拿出茶壶,并从信封里拿出四张茶壶的照片

学生为茶壶拍照,并选出照片。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面对面的小朋友交换位置,拍照选照片。

师:说说你拍的照片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师:猜一猜,其他的小朋友拍的是哪张照片?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照相机、电脑、实物投影仪、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老师说方向,你们用小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右面在哪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老师观察到同学们指的非常正确,那么你的前面又称为“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称为“侧面”。板书:“正面   后面    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这些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给一位好朋友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老师还给笑笑和淘气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气是谁,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照片)。

再让学生判断哪张图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张图片是淘气看到的,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二)合作探究。

2、换位观察    。

小组内换位观察,说说现在你观察到的跟刚才观察到的物体一样吗?为什么?

换个小组,老师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让学生判断这几个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让学生自由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集体汇报)。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小天使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同桌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判断过程。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组汇报)。

2、想想做做练习十五第1题。

3、猜猜游戏。

课件出示熊猫图、茶壶图、大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几个面是谁看到的。

4、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 课堂总结。

五、板书。

正面            后面          侧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学生能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基础性学习包

(1)观察物体

(2)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自己制作正方体,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相同正方体的拼图。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1)物体形状的特性(设计此形状的意图)

(2)语文上课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学做纸船,观察图形。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为1个信息窗。主要是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物体。先认识一个物体的三个面,然后再做练习。把88页第5题整合到“我学会了吗”后边,然后再延伸出从不同的“侧面”观察物体。

2、学科间整合:语文上册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可观察其图像。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科技课上说出某些物体形状的特性,老师可进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脚架的稳定性)。

4、体验式活动:走进生活观察物体,并画出你观察的物体的三面图形。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游戏,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用布盖着)你们看一看它上面是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把看见的记在心里,不要说出来,一会老师说开始再抢答,分成三个小组来看,其他两组不能看。

说明:正方体每个面贴了不同动物的图片,在分组看的时候让每组看不同的图片。

老师说抢答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会出现大家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揭开盖着的布,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面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动画:观察照片

4.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5.观察茶壶和茶杯

动画:观察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动画:观察暖壶

6.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作业

1.动画:观察恐龙

2.动画:观察电脑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注: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后期学习中应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回答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习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2)启示::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习八3题

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又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要多角度看再下结论。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生?还要看其方面----体育、唱歌、热心、遵守纪律。从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平(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说;用什么方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记录共有几种;想的多的小组或有创意的小组每人一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生,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还不漏不重。

3、出示几个平面图(让学生应用分类讨论方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老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行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3、我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2、进一步让学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像。

3、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技能。

4、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打开书本67面第五单元,看看我们在这个单元里学习了那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回顾,让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观察物体和对称的知识。

2、对于观察物体,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说的?

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要想知道从一个面可以看到什么画面,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那个面,再去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

3、练习:连一连,大家分别看到哪个画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连。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加深对观察物体方法的理解,再次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的道理,结合具体的观察场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4、课本68页的对称和69页的对称有什么不一样?

68页的对称是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重合,这条线叫对称轴,我们把好像这样的对称现象叫轴对称。69页的对称是相对于镜子或水面的对称,是镜面对称。

5、练习: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它的对称轴。

5、和同学做镜面对称的游戏:一个同学做动作,另一个同学做出这个同学在镜子里的动作。说说镜子里面的影像和镜子外面的特点。

【设计意图】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学生是很难准确区分的,只要学生有区分的意识就可以了,并不是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允许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的理解。通过学生具体的描述,加深学生关于对称轴和两种对称现象的感知;设计两个练习,目的是训练进一步掌握对称轴的画法,加深学生对镜面对称时镜里的影像和镜外的物体特点的认知。

二、复习统计;

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

(1)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统计一下我们班参加各项兴趣活动的人数,并做成条形统计图。

二()班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的人数统计表。

兴趣小组音乐美术书法其他。

参加人数。

(2)看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表示出每个兴趣小组参加的人数。

单位:人二()班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的人数统计图。

音乐美术书法其他。

(3)。

1.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

2.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

3.一格代表()人。

4.看着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主动回顾有关统计的知识,加深理解。结合具体的统计实例,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二、完成书本109页练习。

【设计意图】数学广角不做单独一节课的复习内容,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轴对称对称轴。

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

对称。

镜面对称(镜面、水面…)。

统计:一格表示2个单位。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讲故事引入。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一)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5、练习: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朋友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2、练习2。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四、总结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设计提要:

“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本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本课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本课中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恰倒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学准备:摄像机、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应变预设:

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师要注意:1、指导学生调整观察角度,尽可能垂直于被观察的那个面的视角出发来观察正方体;2、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我从( )方向看到( )个( )形。

3、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应变预设:

这样的简单的遮挡现象是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还有人不清楚,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他们明白,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4、观察三个正方体

板书: 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应变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同学,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而从左侧观察的同学,仍然只看到一个正方形,这同样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应变预设:

一般会摆出如下图的两种形状,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不过,黑板上只保留从正上方观察到的如上左图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从上面看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 从左面看

(2)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应变预设:

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这是由几组正方体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组各是什么形状?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会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了。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从左(右)面看

应变预设:

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的右面,学生可能会发现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也分别相同,这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因为绿色的小正方体被前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挡住了。)

(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平面图形?(由上面两个红色正方形和下面一个绿色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形。)

应变预设:

“做一做”与例题3中的物体都是由两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所发生的遮挡现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问题,学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现在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和刚才看到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

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师:都摆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呀,仍然不能确定!那老师再给一个条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

应变预设:

学生摆的时候要明确:1、这个物体一共是由三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2、至少有一组是有三个正方体的。

师:看来,这次正方体的个数能够确定了,每个小组都是用了五个正方体来摆这个物体。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用摄像机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播放庐山美丽的风景图结合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

3、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摄像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更有实效!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复习的效果虽然受复习次数的制约,但它不完全取决于复习的次数。复习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习的正确组织。本节课复习的是观察物体的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为学生创设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的情境,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立体图形作为观察对象,激发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经验,通过想象、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ppt课件简单物体

玩具飞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整理复习

1.结合教材习题,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1)课件出示教材102页7题。

连一连。

(2)看图想象:4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

(3)讨论、交流。

(可用玩具飞机等代替小猪储蓄罐进行实际观察,先给人物起名,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如图:

小文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前面,他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正面;小光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右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右,尾巴朝左;小红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她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小明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左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左,尾巴朝右)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

(1)课件出示:

(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及操作,使学生对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渗透了三视图的知识。

3.复习用推理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

(注意:从不同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从侧面观察圆柱,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

(2)提出问题。

(3)讨论、猜测。

(4)观察、验证。

(观察立体图形,得出结论: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圆柱或球)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巩固练习

1.连一连。

(1)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个面?(连一连)

(2)他们分别画的是哪幅图?(连一连)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全面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具学具:小企鹅,茶壶,练习卡,电脑课件等。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师:这儿有一张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电脑出示一张一个人背面的照片,教师又出示这个人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会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人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老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

2.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学习,感知体验。

(一)观察小企鹅。

1.师:现在请小组长把塑料带里的小企鹅拿出来,像老师一样。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观察这只小企鹅,好吗?好,请小组长将放在桌子的中间,将小老鼠的头朝前。放好了吗?请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出示图)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来观察观察我们的小企鹅。

2.师:你现在看到的小企鹅是什么样子呢?小企鹅头在哪一边?(稍停)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鹅图片,汇报观察结果。 电脑逐个出示企鹅的另外三面,分别请看到这三面的同学起立(对起立并判断正确的同学加以赞扬)。

4.换位观察。师:你们想知道其他同学看到的企鹅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换位置再观察。(让学生顺时针逐个交换位置观察)请同学逐个说出你观察到的企鹅是投影片上的几号水壶,其他同学做裁判,看他说得对不对。

小结: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自然也不同。

三、组织活动,内化新知。

1、师:。

那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小企鹅一起闯关吧!

你们敢和我比一比吗?

第一关:师:出示课本67页图(小恐龙)

同学们观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龙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

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接着比好吗?

答题卡先做,学生先说,在电脑对答案

第二关:

拿出水壶放在讲台上请四位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是茶壶的哪一面

电脑出示情景图(操作完了,回答课件出示的问题)下面学生回答。

你们真棒,还敢比吗?

第三关

第四关:

猜一猜

1. 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背面的照片,请你猜一猜这是几个轮子的汽车。 2. 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正面的照片,让大家观察。

(原来是三个轮子的汽车)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四、谈收获,总结

师:看来,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车的样子也就不同,观察物体要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理解物体、感受物体,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会更加全面。

五、请你欣赏: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认真观察,生活很美丽)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本节课安排猜物体观察小企鹅观察茶壶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用实物去摆放,使学生感受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本节课的每一个活动,我都精心设计,课中以小企鹅为主线,创设了承载知识重难点、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的教学情境,组织了一个个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活动,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到破案的活动中,课中每个学生在动手、体验和思考中,在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不仅仅赋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从不同方向拍到的美丽照片结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一、激趣导入:

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

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娃娃不能移动;2.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1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全面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具学具:小企鹅,茶壶,练习卡,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师:这儿有一张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电脑出示一张一个人背面的照片,教师又出示这个人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会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人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老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

2.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学习,感知体验。

(一)观察小企鹅。

1.师:现在请小组长把塑料带里的小企鹅拿出来,像老师一样。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观察这只小企鹅,好吗?好,请小组长将放在桌子的中间,将小老鼠的头朝前。放好了吗?请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出示图)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来观察观察我们的小企鹅。

2.师:你现在看到的小企鹅是什么样子呢?小企鹅头在哪一边?(稍停)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鹅图片,汇报观察结果。 电脑逐个出示企鹅的另外三面,分别请看到这三面的同学起立(对起立并判断正确的同学加以赞扬)。

4.换位观察。师:你们想知道其他同学看到的企鹅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换位置再观察。(让学生顺时针逐个交换位置观察)请同学逐个说出你观察到的企鹅是投影片上的几号水壶,其他同学做裁判,看他说得对不对。

小结: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自然也不同。

三、组织活动,内化新知。

1、师:。

那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小企鹅一起闯关吧!

你们敢和我比一比吗?

第一关:师:出示课本67页图(小恐龙)

同学们观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龙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

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接着比好吗?

答题卡先做,学生先说,在电脑对答案

第二关:

拿出水壶放在讲台上请四位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是茶壶的哪一面

电脑出示情景图(操作完了,回答课件出示的问题)下面学生回答。

你们真棒,还敢比吗?

第三关

第四关:

猜一猜

1. 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背面的照片,请你猜一猜这是几个轮子的汽车。 2. 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正面的照片,让大家观察。

(原来是三个轮子的汽车)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四、谈收获,总结

师:看来,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车的样子也就不同,观察物体要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理解物体、感受物体,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会更加全面。

五、请你欣赏: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认真观察,生活很美丽)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本节课安排猜物体观察小企鹅观察茶壶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用实物去摆放,使学生感受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本节课的每一个活动,我都精心设计,课中以小企鹅为主线,创设了承载知识重难点、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的教学情境,组织了一个个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活动,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到破案的活动中,课中每个学生在动手、体验和思考中,在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不仅仅赋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从不同方向拍到的美丽照片结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