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热门22篇)

时间:2023-12-07 13:52:08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作文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集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小编特别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品总结范本,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加点亮色。

低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低年级对学生的数学自学习惯进行培养,不仅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能够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自学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探究了小学低年级数学自学习惯的培养策略,以及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自学是一种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形成自身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低年级对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和习惯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学习的内涵和规律。自学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自学习惯的培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做好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以及课后自觉复习等学习环节;能够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1.2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自学习惯的形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全面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不仅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够在其他科目学习和相关技能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学习惯对学生产生最深刻的影响是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学习,能够自觉的`根据自身的知识需要和技能提升对需求的相关知识展开探究。

1.3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自学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取得良好成绩,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产生重大影响。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能够促使学生在工作中自觉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1引导小学生认识和学会自学:对小学生进行自学习惯的培养,首先就要让小学生认识、了解和学会自学。在自学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如果缺乏教师有效的指导,小学生的自学往往显得十分迷茫,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课堂学习时间与学生一起开展自学活动,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为自学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读书的方式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当画出重点、标出知识点,根据什么标知识点等等,并且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为什么”。另外,要教会学生学会看懂例题,引导学生对例题讲解的内容和重点进行分析,对例题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在课堂上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觉、自主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也是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例子,拉近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学习“十以内的数字”的时候,让学生统计一下家里有几口人?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只铅笔?数一数家里的窗户等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3多途径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激发自学兴趣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中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进行具象化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进行展示,例如数学的对称美、数学的形式美等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纸张的折叠让学生对四边形的对称进行认识,领略到四边形的对称美。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松树图形、五角星等图形的对称展示出来,进而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对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肯定也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2.4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不仅是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进行培养的有效方式。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可以为学生的合作交流设定一定的主题,让学生各自搜集资料、学习探究,然后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这个过程中会对学生的自学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学习100以内加法的时候,可以将“高斯算法”的经典故事设定为主题,让学生探究高斯是如何计算1到100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结果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得到相应的加法规律。其次,要对学生的合作交流习惯进行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并设定小组赛,加强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这样也能够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

3结束语。

自学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4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学数学课堂中的潜在要素对课堂教学影响深远,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隐性文化对教学的影响。本文探讨参与课堂的各种潜在因素中,教师的素质,教学方式,课堂规则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潜在文化教师文化规则文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课堂文化是一种提倡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认识,去探究,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来促使其生命发展的文化形式。而数学课堂又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相对独特的任务,如数学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使得数学课堂拥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色。

当然,它一定是由众多要素组成,并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像数学教材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显性存在的知识,而还有一种像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师生关系,课堂制度等对教学的影响,这些潜在的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的:“课堂教学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隐性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构建新型的课堂文化,以下几点潜在要素是不容忽视的。

一、善于反思、向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文化。

教师是以一种潜在课程的形式存在于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和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潜在因素。就是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曾经有学者说过:“安静的老师教出安静的学生。”这也正是在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不可替代性,在现如今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对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外部的客观要求是促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从教师自身出发,主观上积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以适应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首先,作为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仍有“教育热情”。当我们刚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时候,我们会心怀着梦想与坚定,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作为一种虔诚的信仰。但当我们慢慢的走着走着,伴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也迫使我们偏离的最初的方向,少了一份“教育热情”。但是像叶澜先生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里说的那样:“……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一位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的任务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1]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把投放给教育的热情作为生命价值的体现,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想到的。

其次,丰富、完善并能灵活应用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在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把利剑。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正是解开这一症结的金钥匙。教师只有拥有完备的专业知识,才可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惬意,才可能居高临下的把知识玩儿活。比如一题多解,公式灵活变形,换角度思考问题等,都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当他们有了“智力投入”,则很容易产生“智力情感”,学生的情感被唤起来,则又会产生相应的思维活动。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觉得知识好玩儿,让思维的变换带领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玩儿转数学”,这也正是学生们向往的。

再次,良好的教学风格是课堂文化的重要因素。所谓的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和表现。[3]良好的教风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都有促进作用。[4]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摸索探究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自我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教材的设计等的途径,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终身发展的教学方式,比如有研究指出,女教师倾向于结构化的教学风格,而男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话题和有挑战性的想法。如此说来,我们可以根据性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女教师可以发挥女性的特质,为学生展现一种逻辑紧密,思维细致的解题形式;男教师则可以用灵活的解题技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的教学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所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是课堂的需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合作、互动的教学文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是帮助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旧的课堂文化里,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的观众,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被剥夺的已趋近于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伴随着年级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学生在大多情况下是愿意参与课堂的,但是如果一直处于被动的听,被动的记的状态,一定会产生无力感,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是在所难免的。课堂只有以师生共同体的形式存在,产生师生间、生生间的主体间性,才可能是最优化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文化,会更有利的促进学生构建自己、完善自己。

从学科本身出发,数学学习更容易形成合作、互动的教学文化。因为数学学科的客观性,能方便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不用立即给予评价,而是把话题解释权抛给学生,让学生们质疑、提问,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来解答。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

三、民主、和谐的课堂规则文化。

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吁下,师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而不再是学生按照教师制定的去执行。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规则,可以使课堂保持良好的秩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们自己制定了课堂规则,则明确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课堂规则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引发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突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出版社。

[2]应湘向祖强。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济南大学出版。

[3]张天宝。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与条件。湖南教育,,(2)。

[4]李文红。潜在课程与课堂教学。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3)。

[5]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

4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

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

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

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

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

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

培智低年级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为了加强同科组之间的交流,在13周星期二,我们六年级三位老师举行了同题上课活动。这次上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这节课时,三位老师为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所以,首先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即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复习绘制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并说一说根据这两个统计图能发现那些信息。其次,通过“单、双手投篮距离进行比较”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感到用两个分开的统计图来比较太麻烦,就产生了把两个并在一起的冲动,于是就有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求。

制作条形统计图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整洁、美观、漂亮?”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画条形统计图的三个步骤。

组织学生对单式、复式统计图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认识到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最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有关题。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进行评价,并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分类使之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总而言之,在各教学环节中,三位老师都非常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参加国培计划已经20天,从看视频和学习文章还有与同学的相互评论中得出以下几点教学心得体会:

一、把握教材、吃透教材。

新课标的出台对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必须认真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基本技能、数学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的整体发展。培训中专家讲的很透彻到位,这应该都是我平时先做的,只是比较粗略,可以说是略知一二罢了。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足。如何全面地把握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我始终感到自己在这些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教师只有“老黄牛”的精神是不够的。现在的教师还要时时为自己充电,把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每一堂课,真正让学生自觉地、带着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加强合作学习,注重情景教学。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对于中年级学生,伙伴之间通过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使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顺利地自我构建知识和创造知识。但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表面,而要看实质性的东西。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我曾经做过这么一节课,内容是《年、月、日》为了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就充分发挥合作学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年历,从20**年---20**年的都有,看看每年的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多少天,四、六、九、十一月分别有多少天,再看看二月有多少天,难点就是找出二月的特殊之处,结果本不太难的内容让不恰当的合作学习弄复杂了,学生吵闹,看似合作学习,下课提问时却一脸茫然,我就知道目的没达到,师生却忙坏了。课后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是学生讨论的要求我知道,学生不明确呀,小组成员乱吵一通,并没有归纳、总结,没有抓住重点,更别说突破难点。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得让学生明确主题,抓紧讨论,得出结论,而不是乱发言,没有结果。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成为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去发现、去创造,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有这样一个情景: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路上得到一个西瓜,贪吃的猪八戒开始分西瓜,师傅吃这块西瓜的八分之一、自己吃这块西瓜的十六分之一、沙和尚吃其中的四分之一、孙悟空吃其中的二分之一,结果分下来,自己的最少,孙悟空吃的最多。便宜没捞着还吃了亏。用这样学生熟悉的列子引入新课,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变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实效。

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权依据,坚持主人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四、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手机短信”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五、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我能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写好理论摘教学方面,由于教数学的时间不长,教学经验方面就免谈了,不像人家那样轻车熟路的,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在学生辅导上下功夫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绩,可是我只有认真专研教材,备好每一节新课内容,写好教案,每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可是上课下来,才觉得总有不足的地方,使我的课堂不是很满意,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达不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每节课后我都这样总结一点课堂经验,以促进后面的教学工作有所改进,希望课堂教学变得慢慢好起来。但是由于要接近学期结束的这段时间,班上的个别同学学习纪律很散漫,扰乱课堂严重,课堂教学进行的不够顺利,致使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影响,成绩明显下降,有些同学就连作业也不愿交了,每学期写一篇的教学论文,使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

六、学困生转化问题。

注重学困生,所以学困生也成了老师们热议的话题,可以说是方法很多,我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做了一下工作。本班学习差的学生就是课堂纪律差的那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人家说“纪律和学习是一对孪生兄妹”纪律好的同学学习成绩一定好,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纪律也好,是啊,遵守课堂纪律是学好知识的保障,有那部分好动,贪玩的同学,始终在课堂上说小话,做各种个样的小动作,或是东张西望,那么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他就略知皮毛,课堂练习不会,课后不做习题巩固,就这样一节一节的知识落伍,才导致他们的恶性循环,形成难以转化的差生了。

本学期的差生转化费了很多精力但收效却很少。班里的10个差生就不听老师话的抵抗一族,为了改变他们,于是我每节课都关注他们同学,控制他们的小动作,严厉的批评他的话多,当课堂上的练习不会时,我主动去辅导他们,诓他听课,表扬他一学就会的小聪明,这样他交作业了,但是只是一两次,这样得一天好一天,由于我总是这样去关注一个学生,花时间在一个人身上,弄得大部分学生得不到注视而疏忽了下了,课堂效果还是不够好,所以本学期的差生转化工作是不成功的,只有争取下学期寻找良方对差生对症下药。

想说的很多,但又不能一一表达。总之,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不能满足于现状,边教书边学习,像这次国培就是很好的机会,专家精彩的点评、讲座,同行们热烈的、一针见血的评议都那么的有意思。而且我觉得,光靠死板的学习是不行的,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才能有进步。

4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学生基础。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55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提高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低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精心设计环境。

环境是激发情绪的特殊条件。课堂环境即课堂气氛,如何创设最佳的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先决条件。如果只是公式化的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环境包括教学的设计、布局、形式等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就是创造了学生良好的心态,为进入角色做好准备。

2细心培养情绪。

这是诱发积极心理因素的具体手段。一盘菜好看好闻而不中吃,会令人不得不中途停筷,要使人越尝越有味,越吃越想吃,需要厨师的调烹艺术。教师的“手艺”就是组织教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有利于学习教材的前提下,教师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运用多变的教学形式,巧妙的组织手段,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在变化多样、趣味无穷的教法与练习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认识主题。可以说准确优美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必要的教具图解,有效的游戏比赛,多变的练习形式等,都是诱发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有效手段。只要对这个问题有了真正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就必然会有自己的创造。

3准确把握时机。

每一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必然向学生作了讲解,但往往在这个时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上,对教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难以有理性的认识。所以,有些知识未必千篇一律的。在示范讲解的教学过程中,某一适当的环节(学生练习过程对这方面显示需要的时刻)再向学生提示,肯定效果大不相同。教师如果把握好这个时机,能使学生对教材有更快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或者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说明学生对教材产生了兴趣,但在由感性知识转变为理性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练习过程中)有些人尝到甜头,有些人却吃到苦头。教师应该看准这个时机,有意识地强调动作要领,提出重点难点,指出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必要时选出几个学生进行演练讲解,既有利于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又是理想的课间情绪调整,有利于清醒头脑,达到加强后半段的练习效果。

4做到关注各体差异。

学生的体能之间有差别,兴趣爱好不相同,接受的程度也就不相同。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各种心理动态无不尽情显现:有人兴致勃勃,有人马马虎虎,有人愁眉不展……教师教学中应细心观察,不能忽视各种心理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的放矢的进行不同类型的要求与辅导,鼓励好的更上层楼,消除后进者的心理障碍,想办法帮他们树立斗志和信心,使教学顺利进行。

总之,我认为在体育或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与利用,在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中无疑是一门重要的课题。

走向新课程,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在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中,心理情绪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一堂体育课,单靠以往传统的教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学的效率,不仅取决于教师熟悉教材或完整的传授程度,而且要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学生的主动配合。

第一,精心设计环境是激发情绪的特殊条件。课堂环境即课堂气氛,如何创设最佳的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先决条件。如果只是公式化的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环境包括教学的设计、布局、形式等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就是创造了学生良好的心态,为进入角色做好准备。

第二,细心培养情绪这是诱发积极心理因素的具体手段。一盘菜好看好闻而不中吃,会令人不得不中途停筷,要使人越尝越有味,越吃越想吃,需要厨师的调烹艺术。教师的“手艺”就是组织教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有利于学习教材的前提下,教师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运用多变的教学形式,巧妙的组织手段,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在变化多样、趣味无穷的.教法与练习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认识主题。可以说准确优美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必要的教具图解,有效的游戏比赛,多变的练习形式等等,都是诱发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有效手段。只要对这个问题有了真正的认识,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就必然会有自己的创造。

第三,准确把握时机每一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必然向学生作了讲解,但往往在这个时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上,对教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难以有理性的认识。所以,有些知识未必千篇一律的。在示范讲解的教学过程中,某一适当的环节(学生练习过程对这方面显示需要的时刻)再向学生提示,肯定效果大不相同。教师如果把握好这个时机,能使学生对教材有更快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或者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说明学生对教材产生了兴趣,但在由感性知识转变为理性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练习过程中)有些人尝到甜头,有些人却吃到苦头。教师应该看准这个时机,有意识地强调动作要领,提出重点难点,指出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必要时选出几个学生进行演练讲解,既有利于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又是理想的课间情绪调整,有利于清醒头脑,达到加强后半段的练习效果。

第四,做到关注各体差异学生的体能之间有差别,兴趣爱好不相同,接受的程度也就不相同。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各种心理动态无不尽情显现:有人兴致勃勃,有人马马虎虎,有人愁眉不展……教师教学中应细心观察,不能忽视各种心理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的放矢的进行不同类型的要求与辅导,鼓励好的更上层楼,消除后进者的心理障碍,想办法帮他们树立斗志和信心,使教学顺利进行。

总之,我认为在体育或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与利用,在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中无疑是一门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匡伯辉等.师专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2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董操等.新编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低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

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一生能够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乐于倾听、勇于提问、书写习惯和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良学习习惯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

教育的根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二是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待人处世习惯等。一个人在其小学阶段,是接触正规教育的最早阶段,这一阶段个人的性格、行为等最易受到环境影响,也最容易被塑造。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习惯养成教育,从课堂教学、课间活动等多方面来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其效果最为显著,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1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

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更够充分地体现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十分重要。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大多比较好动,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别的事物吸引而无法长期地、专注地关注某一项内容。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度,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是一项持久的课题,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及努力。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将知识点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丰富多彩的授课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教授《分一分》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大量的图片及实物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们对看到的图片及实物进行分类,并阐述分类方法及理由;也可以提出一些有趣地、引导性的提问,如“今天是班级卫生比赛,小朋友们打算如何整理教室,赢得比赛的第一名?”等。这种授课方式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地引起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学生同老师良好互动的氛围。此外,对于在课堂中积极发表个人想法,并乐于倾听他人想法、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在学生中树立起乐于倾听的优秀榜样,鼓励学生们向榜样靠齐。通过上述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

2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

勇于提问、善于提问是一个人取得进步的必要方式。因此,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能力和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能更进一步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们对未知世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对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这点非常好。但学生们提问的质量和表达问题的条理性都十分欠佳。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同时通过案例指导、实际讨论教会学生提问的技巧和表达问题的方式,增强提问的质量和表达问题的条理性。以数学教学为例,在教授《有余数的除法》一篇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们将7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同学,并阐述是否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这个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此时再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使学生们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也加深了学习的印象。再如,如在进行《认识时分秒》一课时可以同桌之间互相拨钟进行提问,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但是有时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来进行学习同时自己也能帮助别人学习,合作的种子便在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除上述方法之外,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通过给出一些争议性的题目,让学生的小组讨论解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优良的书写习惯。

我们总说“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从书写习惯上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因此培养学生优良的书写习惯十分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良好的书写习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书写姿势端正、执笔方式和笔画顺序正确以及字迹清晰工整,这点与语文教学中的要求类似;另一方面是横式、竖式、递等式等数学式的写法要正确,文字题、四则混运算和应用题要有解题过程以及答案写在正确的位置等数学学科独有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够提高数学解题正确率,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讲课、批改作业时要格外注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此外,教师本身也应注意个人的书写习惯,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

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展开头脑风暴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交流想法、动手实践、分享知识,能够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并与同学形成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全面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综合能力等,将学生合理地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并在学习小组中安排领导人,负责发言、召集等任务。在开展小组学习时,教师应把控好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保证合作探究的有效性,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例如在教授《认识时分秒》这一课时,可让学习小组的成员相互控制对方的发言时间,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

5结语。

每位教师应当深刻地意识到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而不仅仅只着眼于眼前的知识传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责任,在数学教学中的习惯养成对于实现数学教学目标而言十分重要,因此每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去对待,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3]刘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

针对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缺的问题,通过创设操作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多样化课堂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知识,手脑配合,寓教于乐,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境教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是整个小学教育课程体系最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建构对数字和图形的认识,为以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面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缺乏的问题,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点,是小学数学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情境教学,针对不同抽象的数学概念,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联想,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并运用教材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一是角色互换,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二是启发引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发散学生思维。三是开放包容,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修正、自我探索的空间。

1.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自己动手又动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针对几何图形的分解与合成教学,可以创设如下操作情境,首先是以单一几何图形为例,给每个学生一叠纸,让他们通过动手折叠获得正方形、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不同图形,认真观察这些几何图形的差异性,总结各自特点。然后是以几何图形变换为例,动手将各种图形进行折叠,获取另外一种图形,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各种图形相互变换的规律。最后以复杂图形的等分为例,要求学生用一把剪刀,将复杂图案进行相同结构的等分。通过上述渐进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概念、特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针对钟表的计时问题,同样可以创设操作情境,首先让学生动手制作钟表,以不同颜色的卡纸指代时针、分针和秒针,制作圆形钟表盘;然后模拟钟表的走时,总结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走时规律;最后对应不同的时针、分针状态判断时间或者对应不同的时刻调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钟表盘,迅速准确掌握从钟表读取时间的方法。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情境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开设适当的游戏环节,可以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思考,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相遇问题”时,可以创设如下游戏情境: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扮演乌龟和兔子,小白兔先到终点,再回头找乌龟。想一想,在路上小白兔可能遇到哪几种情况。有趣的故事场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认真讨论,可能得出以下结论:可能是小白兔没在路上找到乌龟,乌龟跑错路了;另外一种可能是小白兔和乌龟在路上相遇。通过游戏表演方式让学生对相遇几种方式有了初步概念,接着教师引导阅读书本内容,进行总结,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数字组合与规律”时,可以让同学扮演不同的数字,根据数字规律的提示,各自寻找自己的正确站位,形成新的队列;也可以根据不同数字分类方法,开展分组竞赛,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运用知识。

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更无拘无束,思维更活跃。生活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小学数学加法中“遇十进位”的教学为例,可以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如儿童玩具要8元,棒棒糖要2元,一支笔要4元,现在总共需要多少钱,这时就需要运用快速凑十法,先要考虑8+2=10,10和4相加就顺理成章地变为14,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巧妙运用凑十方法的计算,会让计算变得迟缓,如果运用自如,学生则会获得成就感,让他们领悟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最短路径”的教学为例,可以创设多城市自驾游的情境,从某地出发,经过设定的所有城市,又回到某地,从众多路径中找到最短的旅游路线。这是开放式的情境,需要学生融入其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大胆尝试过程中进行不同知识的探究和交叉,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结语。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育中多样化情境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例分析操作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创设下小学数学各种知识点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效果。多样化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理论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表演讨论、生活运用等实践环节加深印象,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并将数学融入生活以巩固记忆,将知识点真正走进生活,达到数学教育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吴礼云单位: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杜沫.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杂志,2014,06.

[2]张桂英.论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切入技巧[j].工作研究,2009,15.

[3]陈宝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4]王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

培智低年级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口算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而口算最主要的诀窍就是多练,当然兴趣和指导也很重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成因却不仅仅是我们通常以为的“粗心大意”。该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水平?我觉得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小朋友的自制力处于不断培养之中,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形成技能,当然日复一日的练习肯定会让孩子觉得索然无味,结果会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习题的形式,使其丰富、有趣;及时的反馈,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

二、掌握算理。

只要理解和掌握了算理,口算的高峰不再难以攀登。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用动物、竞赛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会利用学具帮助理解和计算。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思考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算理,体会数学的乐趣。

三、加强练习,熟能生巧。

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没有大量的练习作支撑,是绝不现实的。但练习也需要有针对性,只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给予适当的指导。

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归纳总结,如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计算规律,这时候,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学低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口算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培智低年级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本学期我担任了培二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在这个学期里,为了搞好本班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素质,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质量。因此,教师必须了解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在学校,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本学期,我经常利用班会课,教育学生怎样遵守课堂纪律,平时上课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学生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在班中树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好,还有几个纪律观念薄弱者经常要老师教育才做好一阵儿,以后还要加强教育。

二、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

即要求学生做到仪表美、语言美、心灵美。强化要求学生执行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衣着整洁,由班干部督促检查,结合阳光积分评比制度,促使学生自觉自悟,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养成了这个良好习惯。在语言行动上,同学们懂得讲文明礼貌,无论在校内、校外,他们见到老师都很有礼貌地叫声“老师好!”,放学回家都会说:“老师,再见!”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拾到东西交公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从他们的行动已经可以看到: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已经发出美的嫩芽。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我纠正同学们错误的读书写字姿势,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式,检查他们的个人卫生。教育学生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坚持一小扫,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

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好。平时我都注意做好这个工作,利用电话和家长到校接学生的时间,常与家长联系,交流学生情况。

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论文

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阅读兴趣,但识字不多,又处于启蒙阶段,光阅读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更不要说群文阅读了。因此,我认为低年级学生群文阅读的指导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孩子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童话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以及拟人的手法,让学生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面对极富情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还原童话故事的童真、意趣,教出儿童情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童话,喜欢上阅读。以童话故事特有的儿童情趣引领低年级学生走进群文阅读。

1.反复品读,寻找情趣。

有些童话在成人看来是不符合生活逻辑或是不屑一顾的,但他是儿童所独有的,是儿童心理、性格特点的体现,是他们真情的自然流露,并通过语言、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阅读能力也有限,所以对作品中的情趣,很多时候都要靠老师去指点、发掘。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应细心体会和品味,发现童话故事的情趣点。

如:《风娃娃》(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导入,我们可以这样做——。

师:“风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师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师板书:风娃娃)“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师边叙述,边板画“风娃娃”图像)。

请学生读题后,老师接着问: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体现童话教学的游戏精神,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读懂童话,陪伴孩子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帮助低年级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

不同的童话故事有着不同的内涵,即使同一个童话,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冲突。如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能把同类型的童话整合在一起,组成群文阅读,引起不同的感悟,让“快乐”和“童真”成为童话教学的主旋律。

2.转换角色,体验情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唯有努力为学生搭建体验平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获得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同化和人格的升华。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童话的情趣是能在童话中发现自己,这就是体验。正是基于这种体验,让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充满情趣。因为有了生活的体验,所以教学只需要轻轻地唤醒。

2.1角色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指导学生讲述自己学习的童话故事,通过角色转换进行对话,让学生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度去感受,无需教师任何讲解,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已蕴含在充满情趣的角色对话中。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这样组织“讲故事”活动:

(教师播放课文动画,但是没有声音。学生欣赏。)。

师: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不过这个故事里的小动物都没有声音。动物王国电视台台长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读书、表演特别棒,想聘请小朋友做动物王国的配音演员,瞧,还特意寄来了招聘启事!(出示招聘启事。生读启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给这个童话故事配音吗?那可要仔细看哟!

指导朗读字词句,粗浅的理解课文。

学生根据插图试着给画面配音,互相评价。

学生根据动画课件的画面,给动画配音,创造性地加上动作表演讲述。

每一个环节,学生都既紧张又兴奋。教师正是利用“给动画配音”这一语文实践活动--角色对话,一到学生讲述童话故事,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同时也培养了听说读等多方面的语言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酸的和甜的》介入这里,组成群文阅读,加强情感体验。

2.2角色模拟。

教学伊始,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告诉大家今天要演一个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读课文、分角色、教表演,接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练习表演,再找两个学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追小白兔“。

这样的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玩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还锻炼了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既顺应了儿童的天性,又适宜童话的特点。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适用于后一篇阅读课文《象鼻桥》,让学生俩人一组弯下身子,伸直手臂,模拟大象搭桥,学生就这样静静地站着,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象鼻桥“开始摇晃,逐渐支持不住了。通过搭桥模拟体验,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大象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是多么不易、多么伟大。这样的组成群文,可以加深对童话的理解。

冰心奶奶曾说:”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谈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总是活泼地、笑嘻嘻地。“儿童情趣应该是一切童话的生命。它所具有的能引起儿童的各种不同情感,使儿童愉快,使儿童感到有意思、有吸引的特征,都源自”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我们应该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努力让学生走进童话,推开低年级学生群文阅读之门,让每个学生心中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有效提问是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事实证明它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面对很多数学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这些数学问题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它们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含义,通过借鉴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他们能够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和教训等。而这些恰恰是有效提问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牵动学生一步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去发现其与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并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逻辑分析能力,来最终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答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还能使得自己的读题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解答题目的能力在一个有效提问的牵引下,得到有效提升。有效的提问能够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由出于对题目的好奇和对答案的渴望,自觉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效提问能够激励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动发散性思维,对题目进行谨密的逻辑分析,通过步步推导,在不断的假设和检验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是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教师设计题目的考验。一个有效的提问不亚于教师的苦心督促,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自觉自愿地对题目进行解析。学生为了解决题目,会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学习更好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有效提问的应用,从各种经典的数学题目的设置中,去寻找有效提问的方法,应用有效的提问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个有效的提问必须要具备以下因素:一是与课本知识紧密相关;二是题目难度设置要有梯度;三是打破思维惯性,凸显创意;四是蕴含逻辑内涵,符合逻辑;五是与实际结合,彰显生活性;六是富有语言特色,表述清晰。教师要结合这些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求,借鉴经典题目的设置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以有效的提问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几点设计有效提问的建议和措施。

第一,设计题目时要注意衔接课本知识。教师通常在讲解完课本知识和例题之后,就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要求学生借鉴例题的解答方法去解决题目。例题体现了教师对课本原理知识的初步应用,而有效提问则是在例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要让学生突破例题的范围的局限,体验所学的原理知识在其他范围的应用。教师要为有效提问设置更多的限制条件和新的应用环境,而学生要学会适应新题目设置的条件和所规定的情境,对课本的知识能有一个所深层次的理解,能透过题目看到原理的本质,了解到它和例题之间区别,从而在应用相关的知识原理时,能够做到坚守本质,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从最本质的解题要素入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设置梯度性的题目。教师在设置有效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性,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从问题的提出到原因的解读与检验的过渡。题目经过梯度的处理之后,会使得学生不至于在一开始就遇到极难的问题,从而失去了自信心,丧失了解题热情。同时,题目经过有层次的过渡,能够让学生层层深入,能够结合上一小题的分析和结论,更深入地了解到题目设置的深意,从而在层层探析中获得探索的乐趣。

第三,打破思维定性,实现解题创新。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之后,很容易对各类的数学题目产生应激反应,一看到类似的题目,就将常用的解题方法套进去。这种习惯很容易使学生陷入出卷人所布置的陷阱中,让学生产生惯性思维。因此,教师在设置有效提问的时候,要注意推陈出新,巧妙设计陷阱,让学生警惕“眼熟”的“习惯性陷阱”。教师也可以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有效提问,要求学生至少用几种方法去解答,以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分析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从中选择最适合、最简便的方法。第四,要解析题目的逻辑内涵。我们知道,每一道题目都有一定的逻辑,而教师在设计有效提问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其中逻辑思维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以便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遵循一定的逻辑方式,给自己规划出一条清晰的思路。有效提问的逻辑可能是比较隐蔽的,用以考察学生提炼题干的能力和解析题意的能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获取逻辑线的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的意义探索江锦元(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334700)能力。学生在明确了“题眼”之后,就能够顺藤摸瓜,得到一条清晰完整的逻辑线路,体会到题目的逻辑内涵,明白了题目情境与课本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最后总结出类似题目的逻辑结构。

第五,结合时事,设计生活类题目。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有效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与当前的时事新闻、热点问题相结合,或者是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相结合,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为背景,设计一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以此体现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可利用学生对问题背景的关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对现实事件的设置和引入,学生会对提问更加感兴趣,希望去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意义和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等。教师设计生活类题目,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强大功能从而爱上数学;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生活类题目,消弭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让学生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世界,分析事件背后的数学原理,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重视有效提问所具备的优势,积极引进好的提问方法和提问方式,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指导学生开拓思维,锻炼并提高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和数学素质的提升。

读教育教学论文数学心得体会

今天在网上浏览到一篇有关数学教育的文章,阅读后深有同感。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作为老师要力着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予充分的材料,让材料与幼儿对话,在不断地自由探索中得到数学答案,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挥。

1.从幼儿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

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玩具怎么归类、食品怎么分发、班上有多少小朋友、游戏时怎么排队等等。在幼儿的生活中时时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幼儿对数学的感知也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构建连续、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帮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广泛的基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超市》活动,孩子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分类、排序、计算等数学的有关问题。活动引领幼儿学习了数学,数学知识促进了幼儿游戏的深入,孩子们因有趣参与探索、因探索体验成功、因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探索兴趣&&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良性循环;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幼儿建立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孩子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以情境化地游戏形式激发数学兴趣。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任何年龄阶段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在。

教学。

实践中,我认为,理想的教学情境,一是能诱发孩子的认知冲突,唤起求知欲、探索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是这个情境处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能适度地超越孩子的当前水平,有适度的思维难度,对于孩子来说是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情境。

又如:在大班肯德基开张了这一活动中,我请孩子们扮演肯德基的售货员,根据顾客送来的订货单,准备汉堡包,或是两个两个一盒的要20个,或是五个五个一盒的要50个&&孩子们非常投入。与此同时,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群数的方法。让孩子在感兴趣的寻找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有趣的情境,引发孩子提出自己所需要的问题。孩子们在情境中积极思考,思维从无序到有序,知道了要解决问题应抓住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数学思考的方法。

3.数学教育要重视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在数学教育中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还表现为能力和经验上的差异。所以,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同,还应存异。例如:设计同一个操作活动,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差异给予适当的补充、点拨和启发。重视个体差异是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我们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育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们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合作者,让孩子也不在是被动的机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我们注重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经验、兴趣、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竟法孩子去操作、去体验、去创造。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前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2、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3、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4、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评语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时,也为农村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学习方法。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呢?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开发小学生的悟性。

一个人的成绩如何,首先看他有多大的悟性,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多抓口算培养敏捷思维。

口算对思维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

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它非常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再算出来。看谁编得题多,算得又对又快,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活跃了思维,有了竞争意识。

四、锤炼心理。

对学生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对其心理的培养。比如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其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五、加强反思。

反思是前进的力量,没有反思,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上一节课,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进行总结,找出规律,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6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但学习往往专心,听课时间短,学习起来也比较马虎,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

总之,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同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让学生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一、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让学生逐步培养起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四、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五、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论文

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阅读兴趣,但识字不多,又处于启蒙阶段,光阅读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更不要说群文阅读了。因此,我认为低年级学生群文阅读的指导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孩子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童话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以及拟人的手法,让学生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面对极富情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还原童话故事的童真、意趣,教出儿童情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童话,喜欢上阅读。以童话故事特有的儿童情趣引领低年级学生走进群文阅读。

1.反复品读,寻找情趣。

有些童话在成人看来是不符合生活逻辑或是不屑一顾的,但他是儿童所独有的,是儿童心理、性格特点的体现,是他们真情的自然流露,并通过语言、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阅读能力也有限,所以对作品中的情趣,很多时候都要靠老师去指点、发掘。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应细心体会和品味,发现童话故事的情趣点。

如:《风娃娃》(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导入,我们可以这样做——。

师:“风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师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师板书:风娃娃)“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师边叙述,边板画“风娃娃”图像)。

请学生读题后,老师接着问: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体现童话教学的游戏精神,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读懂童话,陪伴孩子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帮助低年级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

不同的童话故事有着不同的内涵,即使同一个童话,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冲突。如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能把同类型的童话整合在一起,组成群文阅读,引起不同的感悟,让“快乐”和“童真”成为童话教学的主旋律。

2.转换角色,体验情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唯有努力为学生搭建体验平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获得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同化和人格的升华。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童话的情趣是能在童话中发现自己,这就是体验。正是基于这种体验,让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充满情趣。因为有了生活的体验,所以教学只需要轻轻地唤醒。

2.1角色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指导学生讲述自己学习的童话故事,通过角色转换进行对话,让学生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度去感受,无需教师任何讲解,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已蕴含在充满情趣的角色对话中。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这样组织“讲故事”活动:

(教师播放课文动画,但是没有声音。学生欣赏。)。

师: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不过这个故事里的小动物都没有声音。动物王国电视台台长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读书、表演特别棒,想聘请小朋友做动物王国的配音演员,瞧,还特意寄来了招聘启事!(出示招聘启事。生读启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给这个童话故事配音吗?那可要仔细看哟!

指导朗读字词句,粗浅的理解课文。

学生根据插图试着给画面配音,互相评价。

学生根据动画课件的画面,给动画配音,创造性地加上动作表演讲述。

每一个环节,学生都既紧张又兴奋。教师正是利用“给动画配音”这一语文实践活动--角色对话,一到学生讲述童话故事,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同时也培养了听说读等多方面的语言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酸的和甜的》介入这里,组成群文阅读,加强情感体验。

2.2角色模拟。

教学伊始,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告诉大家今天要演一个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读课文、分角色、教表演,接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练习表演,再找两个学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追小白兔“。

这样的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玩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还锻炼了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既顺应了儿童的天性,又适宜童话的特点。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适用于后一篇阅读课文《象鼻桥》,让学生俩人一组弯下身子,伸直手臂,模拟大象搭桥,学生就这样静静地站着,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象鼻桥“开始摇晃,逐渐支持不住了。通过搭桥模拟体验,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大象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是多么不易、多么伟大。这样的组成群文,可以加深对童话的理解。

冰心奶奶曾说:”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谈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总是活泼地、笑嘻嘻地。“儿童情趣应该是一切童话的生命。它所具有的能引起儿童的各种不同情感,使儿童愉快,使儿童感到有意思、有吸引的特征,都源自”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我们应该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努力让学生走进童话,推开低年级学生群文阅读之门,让每个学生心中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参与到生动、活泼,以及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要想尽办法创造教学情境,把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得到发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笔者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谈谈以下三点做法。

高中生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和自主合作意识较淡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问题,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1.巧设悬念。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采取设悬念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有悬念的问题产生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以巧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内容之前,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想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2倍,直到最后一个格子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国王慷慨地、开心地答应了宗师的请求。”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提问学生:“这位国王能满足宗师的请求吗?”教师通过巧设悬念的方式促使学生,并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教师也可以顺利导入新课。

2.活动设计。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高中生的思维大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动机往往取决于学习内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观察的一些现象,如日光灯与天花板、树立的电线杆与墙面。教师可以取出预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演示:当把互相平行的一边放在讲台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的位置给人以平行的感觉,而当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给人的印象,要加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用事先准备的木条放在讲台桌上作上述情形的演示。由此可见,教师要对课堂活动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让学生在活动情境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合作意识。

3.故事引入。实践表明,高中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多采用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有趣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在讲授“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引入高斯的故事。高斯是德国伟大数学家,他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就显露了超乎常人的数学天赋,教师彪特耐尔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就是计算从整数1加到整数100的和是多少。彪特耐尔写完题目,小高斯很快就把答案写出来并交了上去,彪特耐尔一看结果,大吃一惊,小高斯竟然算对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高斯用什么方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就算对了?他的计算方法与这节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可见,教师运用故事引入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较单一,学生极易产生心理压力,在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的学生并不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合作学习的机会,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中培养自主合作的习惯,增强自主合作意识。

1.引导学生规范表达。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用规范的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首先,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的规范语发言和表达;然后,经常在课堂上考查学生对某些概念、定理的理解,要求其有条理地、有顺序地、规范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数学规范语言进行自由表达,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其自主合作的习惯。

2.强调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然而,好说好动是高中生的天性,他们的思想普遍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在数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过度的吵闹和争论,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强调课堂纪律,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和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倾诉者会说,而且要求倾听者会听。学会倾听,(下转第38页)(上接第29页)是要求听别人讲话时要用心、细心。倾听是一种礼貌、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与人交往就要学会倾听,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良好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对话。在倾听别人发言后,要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但也要敢于质疑,适当地发出提问,如“你讲的我听不太明白,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些?”“如果是这样,那按你的方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等,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对话,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话水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合作的习惯。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责任不是教,而是教学生学。”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就应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和总结,教会学生自主合作的方法。例如,讲授高一新课标的“三视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一是电脑演示投影与三视图;二是学生做实验,要求人人动手操作;三是自主活动,学生观察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四是自我归纳;五是教师作总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数学教学要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个性。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学习经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习惯和学会自主合作的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忠良。建新型的数学课堂文化[j].广西教育,2002(17)。

[2]杨光伟,范劲松。对建构数学课堂文化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论文

在板书、作业批改以及日常工作用字方面,都要以工整、美观和干净的书写为学生做出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手好字势必会引发学生的模仿。最后,注意指导学生书写。很多学生书写杂、乱、差,究其原因是写字时“双姿”不正确,即坐姿和拿笔姿势不正确,对此,教师应及时发现和纠正。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教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简单的笔画入手,让他们学会正确起笔、行笔、收笔。在学生写字时,要先让他们观察例字的笔画,然后看教师示范,注意观察书写时的笔顺和整个字的结构安排。指导学生书写不是一时、一学期的任务,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只要学生提笔写字,就要让他们写得规范整洁。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开阔视野,可以丰富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呢?第一,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读书,所以低年级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应从培养兴趣入手。教师要善于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各年级学生喜欢读什么,喜欢看什么,然后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第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很多学生读书不注意姿势,有的趴在桌子上看书,眼睛离书本很近;有的边读书边吃东西,结果弄污了书本。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第三,让学生坚持每天阅读。小学语文课时较多,教师要合理安排,每天给学生留出一定的阅读时间,一到阅读时间就让学生专心读书。久而久之,读书便成为了习惯。第四,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读书的习惯。小学生到三年级就已经懂得了如何使用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有利于解决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生字难题,工具书能使他们顺利地阅读下去。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教师,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字典、词典成为学生阅读的得力助手。第五,要培养学生边读边动笔的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读书最好要边读边写,即便是最简单的勾画圈点也是有益的,如画出自己不懂的或喜欢的句子,记下某个词的含义,积累下好词好句等。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带头读书,营造氛围。学生读书时,教师也要坐下来读书,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如边看边写、边看边查等。(2)引导学生合理买书。除学校图书室、班级读书角外,教师要让学生多进书店、逛书市,把零花钱、压岁钱用在买书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小书柜,让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能读书。(3)及时表扬读书优秀者,激励其他学生积极读书。班级可定期开展读书评比,选出平时读书表现突出的学生,让其他学生受到鼓舞,奋发读书。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除了要让学生多读书,还要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有的学生读书很多,但只是“两只脚的书柜”,只是死读书,这样,虽然能积累很多写作素材,但在写作中很难写出真情实感。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花,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季花,有的写的是石榴花,有的写的是田野里的小花,都写出了自己的理由。有一个学生写的是梅花,还写了一大段赞美梅花的语句,但缺乏真情实感。我及时表扬了他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但更重要的是告诉他写作要我手写我心,要表达真情实感。以上笔者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然而,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再探新法,用更好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终身教育观念谈中职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它更新了传统教育体制下的人才培养观念,也改变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观念。本文从终身教育观念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影响进行了探讨。

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使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把学习型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的理念更新了传统教育体制下的人才培养观念,也改变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面向所有的人,为之提供适合需要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

一、教书育人始终放在教育教学第一位。

《中庸》开篇即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本质就是教人修道,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良知、有道德、有完美人格的人。长期以来不少数学教师错误地认为数学教学目的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认为德育是班主任的事,进一步是文科教师的事。教育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收到教育的效果,如果没有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就不可能有所发展。很多情况下,教学质量搞不好,不是教师业务水平不够,也不是教师不够敬业。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如果不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再好的教师也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因此,“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要把学校教育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和形成,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德育不仅是班主任的任务,也是数学教师的任务。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正在加速成长的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催生了全社会渴求知识的冲动,学习成为人生永恒的主题,学会学习成为时代的要求。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时代、融入时代、紧跟时代,不被时代所淘汰。学习的理念直接指导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决定着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深度、广度。正确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学习就有不竭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放在教学重要位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既有不利的一面,因为他们过早失去了学习兴趣;也有有利的一面,因为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有层次、有重点的,习惯的养成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培养学习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说学习习惯培养不起来。

三、从学生学习发展区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的激情,唤醒学生张扬的个性,唤醒学生自我的潜能,唤醒学生内心的渴望。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常常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学记》就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又说:“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要诚心,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因材施教。因此,教学必须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情谈起,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成才的强烈愿望,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不断提高进步的目标,不能为所谓的教学进度而不顾及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思考“跳一跳摘桃子”,善于发现和激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始终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才能有所得,把听课当作一种幸福,他的学习才能有价值、有意义,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否则,他会把那40分钟或45分钟当成受罪,课堂上捣乱也在所难免。因此教育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兴趣。

四、转变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以生为本,教是为了不教,是教学的本质要求;学习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是学习的根本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总是把“教”放在主要位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效率低下。学生走上社会创业,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远比想象的复杂。在校期间我们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问题的答案,何况我们也无法把每一个问题都预测到。这就需要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以渔”,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首先要创新学习理念,实现学习理念的.转变,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重中之重。

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念。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数学秉承为专业服务的理念,数学教学沦为专业教学的工具,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知道对一些公式的记忆和应用,不仅导致学生对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使他们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只增加了学生的“知道”而不是“知识”,学生则背书应考,学无兴趣,难以实现有效教学。如在圆的一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掌握根据圆心和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反之,给定圆方程能够找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最多是圆方程不是标准形式,需要配方而已。这样的教学把解析几何中蕴含的数形结合重要思想摒弃了,而这样的知识由于学生是死记硬背的,不出校门很快忘得一干二净。因此,“重结果,更重过程”是数学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其次,要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笔者认为对一些知识不是简简单单介绍教学内容,而是重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如解析几何中重点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基础不能够达到或教学时间紧情况下可以不讲二次曲线,但通过直线、圆所传达的数形结合思想必须重点讲。

第三,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要摒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启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归根到底是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和多角度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思维水平的真正提高。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多,基础不一,个性差异,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放慢教学进度,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实践,那怕一学期就教一章一节,只要真正使得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我们的教育也是值得的,我们的课堂才能生动活泼,我们的学生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第四,要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先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只有改变现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才有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古代教育家很重视学生的自学,强调学习要有所获,必须自求自得。孟子主张深造自得,要求学习者深入钻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方能融会贯通。朱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他人替代不得,只能凭借自己的自觉主动、刻苦勤奋,才能有所收获。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学生通过“提前思考”了解下节课要学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知晓本节课的困难所在,带着问题上课,便于集中精力掌握教学的重难点。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就是让学生在听课时,理解老师讲课的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的文盲是那些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也就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当今的学生光学会一些知识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学会学习,也就是会学。所以,数学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在关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教学的同时,更应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提升人的素质、显示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昭示人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四年级是学生思维逐渐独立化的重要转型阶段,这个年级段非常关键的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的方法做以归纳,希望能对学生的良好成长、家长的科学家庭教育、教师的高效教学等方面有所帮助。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及端正的学习态度。

1、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溯源。对每一个概念、知识点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2、学以致用,努力践行。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事物中具体现象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3、厚积薄发,融会贯通。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外,还要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4、模仿内化,积极创新。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5、复习整理,强化记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6、及时。

总结。

科学评价。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讲、读书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习惯、受益终身。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方面,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后获得成功的关键。以下十条习惯是每一个合格的学生应该养成的。

1、自觉预习习惯: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准备好上课所需的书、本、文具及资料;运用工具书帮助预习;把遇到的不懂之处和难点标记下来。

2、仔细观察习惯:有意识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觉器官来观察事物;观察全面、清楚、找出特点及特征。

3、认真听讲习惯: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听清楚所讲内容;边听边想、理解内容;能记下有关要点。报做卡片,分类编号贴标签。定期收藏旧报刊,养成看报好习惯。积累知识坚持做,小溪也能汇成川。

三、

把握学习中的小窍门。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0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最佳途径。

4、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以整理或在脑中过一遍,理顺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认真地做课外练习。课余时间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准而精,只要每天认真地做三两页,天长日久,你的数学学习就可以做到“积沙成塔”,收获丰硕。学习数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数学学习精神更为重要。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数学。相信自己,数学会使你智慧的光芒更加耀眼夺目!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评语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技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学生既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又是这一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典型课例,有效地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使数学教学更具感染力。

一、注重学生的自学。

1.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应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同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兴趣的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数学情感就是数学对象作用于学生认知心。

理时,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对认知对象的积极关注、思考和研究。同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要把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养成教育置于教学的全过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根据学习实践活动进行。

总结。

表达和交流。

4.赏识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

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

在课堂上对同学的交流及时地进行点评,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二、注重学生的展示。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为了督促教师们实践课堂改革,学校针对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1.小班内展示。

通过讨论、互相讲解,合作完成基本问题的掌握。同时重、难点、本组内的疑惑等知识记录在本子上。

2.小班之间交叉。

每个小班都存在各种不同不样的问题,各小班派代表大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此,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小组间的合作能力,同时增加同学们对这一节的兴趣。

3.全班交流。

面对疑惑时,全班提出,学让生运用教师教会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强化训练。教师在此期间,应注重:引导学生有序的语言表达及组织语言的能力;抓准学生发言的疑惑点,进行及时点拨,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关键点进行点拨。让同学们的合作“出成效,有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也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师生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个性化的学习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则可以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教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

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灵活的,只有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教学由“教知(教懂)”变为“练能”意味着常态大扭转,我们需要改变思维,学会新的操作,形成新的习惯!让“练能”造就新课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