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计划(案例20篇)

时间:2023-11-17 16:22:27 作者:琉璃 热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计划(案例20篇)

综合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实践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下面是学长学姐们整理的一些成功综合实践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学科课程实施的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运用知识,直接参予的实践性活动。

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学校外来民工子弟来校借读的比例飞速增长,本学期共有学生千近人,外地学生就占总人数的85%。故我校本学期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围绕学校、学生的实际问题,亲历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现在存在的真问题,同时激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开发和积累课程资源,逐步形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二、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结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信息,深入了解学生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途径,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意识,始终保持和新课程同行,积极倡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科学地指导自己的育人工作。

2、调整内容,贴近生活。

我们将充分利用好下放《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包)》,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问题、社会环境等因素,着眼于本校学生现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亲历亲为,从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3、领导构成及活动阵地。

(1)研究人员。

领导小组由校中层行政及校各科骨干教师组成。

本学期我校研究小组由三、四、五、六年级17位班主任老师和各学科任课老师共同承担。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另聘校外专业人士作为活动辅导员,还要积极取得家长支持,为课程实施提供后备力量。

(2)活动阵地。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外,学校将图书馆、电脑房、美术室等教室在中午、午后规定时间内开放。将社区、居委、村委作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场所。另外,“雏鹰假日小队”也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主要途径。

三、前期工作。

1、成立研究小组: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交流能力,我们以“就近结合”为原则组成研究小组,每一小组6---8人,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并自拟组名,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制订活动方案,小组的讨论,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查阅、筛选材料、论文、报告等。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从活动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2、取得家长支持:我校准备在期初举行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和目的,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研究,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并邀请家长当另时辅导员。

3、选择活动专题:

(1)体现学校特色。

本学期仍将围绕“绿色学校”进行确定绿色环保这一主题,且配合少先队大队部的推广普通话活动、读书节活动、科技节活动等确定主题。

(2)尊重学生兴趣。

根据学校学生现状,了解学生的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结合下发资源包,把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技能,锻炼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

日常生活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学科知识,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具体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和日常生活整合起来。

四、提高教师水平。

1、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更新理念。学习新课程标准。

(校内学习至少每月一次)。

2、教师博览群书,关注社会热点。

3、以学生的身份参与研究活动,在实践中练就能力。

4、校外取经与校内观摩相结合。

(校内研讨活动至少每月一次)。

五、逐步健全评价机制。

(1)档案袋:主要存放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材料,(如:搜集资料,创新设计,研究论文,劳技作品、照片奖状等)。

(2)每个学生交一份最满意作品,从中考察学生“心灵手巧”。

(3)在每个主题后,让学生将活动的过程和感受以体验文章的形式写下来,留有一定时间给学生谈活动体会,从学生体验的程度深浅、口头表达能力、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对学生作合理的评价。

(4)建立评价表,分阶段由个人、小组、家长、教师共同填写。重点对学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后的学习品质和适应社会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

(5)以“听课考核”和“学生座谈”的方式考核评价教师。

六、综合课程的一种具体操作步骤:

1、创造问题情境,布置探究任务;

2、指导选题,建立课题项目小组;

3、制定研究或活动计划、人员分工;

4、展开研究活动,收集、分析各种资料;

5、针对性指导,组织中期交流研讨;

6、调整改进探究活动,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7、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开展评价活动。

通过概念设计图的引导,拓展师生的视野,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去尝试各种途径、方法去研究,去发现、去实践与探索。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习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习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习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习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平: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平。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活动题目:

1.《走进汽车时代》。

2.《剪纸的艺术》。

3.《保护地球,爱我家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推进学习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活动题目:

1.《走进汽车时代》。

2.《剪纸的艺术》。

3.《保护地球,爱我家园》。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特制订本方案。

二、活动目的。

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寒假,让学生在寒假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受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探究”的体验成功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入社会、走入自然、走入生活,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内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活动主题。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探究。

四、组织形式及注意事项。

(一)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以个人分散活动为主,也可以自主结队活动。

(二)注意事项。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严密组织,严格落实寒假社会实践。

活动方案。

结合各班级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收到积极、良好的社会效果。

2.参与实践的班级和个人,要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安全。不得让学生参加一些带有安全隐患的社会实践活动。

3.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方案内容及个人寒假活动情况和实际表现,进行总结评比,评选出校级综合实践先进班级集体、先进个人,评选结果记入班级考核。

五、选题参考。

1.阅读经典,以书为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用书籍点亮学生成长的道路。假期要求五六年级每位同学至少看2-3本有意义的书籍,1-4年级每位同学至少看1-2本有意义的书籍,并填写好“高泽小学寒假快乐阅读记录卡”。阅读书目应从县教研室推荐的读物中选取。

2.民俗搜集大比拼。查找过春节的习俗及变迁的资料,了解民间传统过年风俗(过小年、吃年夜饭、贴福字、拜年、串亲戚、元宵节等)。在实践中体会过年的气氛,感受中国年文化。(三至六年级)。

3.搜集。

春联。

我最棒。春节期间,各行各业、家家户户的。

对联。

精彩纷呈,让学生利用寒假开展搜集春联的活动,从而体验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至六年级)。

4.学做家务,感恩父母。安排一项家庭感恩行动,通过为父母、长辈做饭、洗衣、整理家务、打扫卫生,或为父母、长辈过生日等多种形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写成。

日记。

2

页,当前第。

2

1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本年段学生共264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习巩固。

四、内容安排。

本学期主要以“海西平潭”为大主题,主要安排如下:。

2月期初对平潭资料搜集。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

3月平潭的历史。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通过现场拍摄照片,民间搜集旧照片,网络搜集图片等方式完成对平潭历史的研究。

4月研究平潭现状及未来。

学生主要通过走访附近的相关单位,实际考察了解,询问自己的亲朋好友,了解平潭的现状,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知识,对现状进行剖析,对未来提出大胆的猜想。

5月开展图片资料展。

将研究资料,图片等进行展览使周围同学都能对平潭有更深刻的了解。

6月期末汇总。

学生对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分类整理。

小学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已经申报成功的省级和区级课题将在本学期进行开题,2个在研市级课题,1个区级小课题。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常态开展并向有效化道路迈进,潘国洪校长继续挂帅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并任教六年级及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尽管科组中多位老师实践经验较丰富,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新学期,我们继续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科组的特色和优势以及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扎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和研究。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广州市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讨论稿)为指南,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工作方案。

”,进一步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致力于将本校地域文化资源以及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融入综合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培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2、各班根据科组计划制定好班级活动主题、计划,立足常态,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3、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

4、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

5、整理优秀科研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并力争获奖。

6、配合做好广州市“”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并争取立项。

7、注重教学科研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立足新课程标准,以研促教,争取写出有质量的论文,并在全国第九届年会上获奖。

四、专题研究。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培训与学习。

本学期围绕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培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实践、探究、反思、积累,尽快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起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生力量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市区教研,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资深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

(二)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加强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搭建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开通新申报课题的组群博客,完善课题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组qq群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组网络教研研讨氛围。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天河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课程资源素材及时进行汇集和上传共享,通过网络平台,为我校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促进互动与交流,共享课程资源。使博客和qq群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重要阵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猎德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将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1、学生学业评价。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教师评价。

探讨教师评价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围绕课题研究,加强科组建设。

“教而不研则浅。”本学期,我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导向,落实每周的科组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整理和优化已经结题的“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发猎德社区文化资源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继续探索和完善“主题课例研训结合式”教研模式,围绕“研究”专题,推荐骨干教师上公开课,要求老师们带着问题开课、听评课,通过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方法指导水平。同时计划每月选择老师们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科组的网络的主题研究,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

附各月工作安排:

1、制定本学期科组。

工作计划。

2、组织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届研讨会”的论文、案例评奖活动。

3、配合申报广州市“”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工作。

4、组织参加区教研活动。

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做好省级和区级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

做好“天河区巾帼文明岗”评估资料的检查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2、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讲座。

1、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2、检查和反馈各班主题研究进展情况。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教科研培训讲座。

2、回顾总结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

3、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4、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情况统计并公示。

5、

学期工作总结。

及布置假期案例以及教学简案的撰写任务。

2

页,当前第。

2

1

2

小学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那么活动开展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小学20xx-20xx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学会种植一种植物的方法,为学校提供一株花苗或一棵树苗,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了解母亲的辛劳,在母亲节期间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关注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通过调查,知道校园浪费的现象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良好的卫生的习惯,形成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三、活动安排:

三月份:万紫千红总是春。

1、发动学生在家前屋后种花植树,美化周边环境。

四月份:亲近自然。

1、春游: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陶冶学生情操。

五月份:感恩母亲。

2、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演讲活动,推荐优秀作品报县参赛。

六月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开展“清理一处杂草,拾起一张废纸,清除一处墨迹”活动,净化校园环境。

2、从我做起,不吃零食,不乱扔废纸,不随意涂抹墙壁,不踩塌花草。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习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习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习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

活动方案。

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习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平: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平。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2

页,当前第。

1

1

2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已经申报成功的省级和区级课题将在本学期进行开题,2个在研市级课题,1个区级小课题。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常态开展并向有效化道路迈进,潘国洪校长继续挂帅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并任教六年级及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尽管科组中多位老师实践经验较丰富,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新学期,我们继续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科组的特色和优势以及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扎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和研究。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广州市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讨论稿)为指南,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致力于将本校地域文化资源以及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融入综合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培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2、各班根据科组计划制定好班级活动主题、计划,立足常态,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3、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

4、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

5、整理优秀科研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并力争获奖。

6、配合做好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并争取立项。

7、注重教学科研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立足新课程标准,以研促教,争取写出有质量的论文,并在全国第九届年会上获奖。

四、专题研究。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培训与学习。

本学期围绕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培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实践、探究、反思、积累,尽快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起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生力量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市区教研,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资深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

(二)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加强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搭建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开通新申报课题的组群博客,完善课题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组qq群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组网络教研研讨氛围。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天河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课程资源素材及时进行汇集和上传共享,通过网络平台,为我校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促进互动与交流,共享课程资源。使博客和qq群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重要阵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猎德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将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1、学生学业评价。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教师评价。

探讨教师评价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围绕课题研究,加强科组建设。

“教而不研则浅。”本学期,我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导向,落实每周的科组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整理和优化已经结题的“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发猎德社区文化资源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继续探索和完善“主题课例研训结合式”教研模式,围绕“研究”专题,推荐骨干教师上公开课,要求老师们带着问题开课、听评课,通过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方法指导水平。同时计划每月选择老师们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科组的网络的主题研究,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

附各月工作安排:

1、制定本学期科组工作计划。

2、组织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届研讨会”的论文、案例评奖活动。

3、配合申报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工作。

4、组织参加区教研活动。

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做好省级和区级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

做好“天河区巾帼文明岗”评估资料的检查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2、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讲座。

1、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2、检查和反馈各班主题研究进展情况。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教科研培训讲座。

2、回顾总结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

3、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4、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情况统计并公示。

5、学期工作总结及布置假期案例以及教学简案的撰写任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必须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要求,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此,每位综合实践课老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充分利用区域内开辟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位综合实践老师可在其中挑选一个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研究。

4.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5.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与学科课程一样对待,制定每个班级活动的计划,包括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另外劳动与技术课也要求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且每一堂课都有一个相应的。

教案。

四、各年级课程内容及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

基于对这门课程要求的思考和课程对三方面内容的规定,课程实施初步安排如下:

3——6年级:周课时:2课时。

形式:主题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小型课题研究为主。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1、学生自行搞好个人卫生,学会照顾自己,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遇到紧急事情会打求助电话;。

4、观察周围的社会,从生活中寻找疑问,产生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5、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信息,尝试与小伙伴合作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结合我校实际,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

主题一: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等的利与弊)。

2

页,当前第。

1

1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必须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要求,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此,每位综合实践课老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充分利用区域内开辟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位综合实践老师可在其中挑选一个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研究。

4.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5.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与学科课程一样对待,制定每个班级活动的计划,包括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另外劳动与技术课也要求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且每一堂课都有一个相应的教案。

四、各年级课程内容及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

基于对这门课程要求的思考和课程对三方面内容的规定,课程实施初步安排如下:

3——6年级:周课时:2课时。

形式:主题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小型课题研究为主。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1、学生自行搞好个人卫生,学会照顾自己,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遇到紧急事情会打求助电话;。

4、观察周围的社会,从生活中寻找疑问,产生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5、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信息,尝试与小伙伴合作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结合我校实际,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

主题一: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等的利与弊)。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必须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要求,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此,每位综合实践课老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充分利用区域内开辟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位综合实践老师可在其中挑选一个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研究。

4.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5.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与学科课程一样对待,制定每个班级活动的计划,包括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另外劳动与技术课也要求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且每一堂课都有一个相应的教案。

四、各年级课程内容及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

基于对这门课程要求的思考和课程对三方面内容的规定,课程实施初步安排如下:

3——6年级:周课时:2课时。

形式:主题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小型课题研究为主。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1、学生自行搞好个人卫生,学会照顾自己,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遇到紧急事情会打求助电话;。

4、观察周围的社会,从生活中寻找疑问,产生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5、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信息,尝试与小伙伴合作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结合我校实际,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

主题一: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等的利与弊)。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核心课程。它向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目前,此项工作在我们学校还未成熟。下面谈谈我校对此项工作的初步设想: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我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一)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技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四)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点进行小课题研究。

3、课时安排

各年级每周三课时临时用一节信息课一节劳动与技术课和一节班级活动课,分别安排。若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集中时间则临时调课。

4、师资保障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

组长:

组员: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工作。

组长:

组员:

5、实施步骤

(1)本学期拟进行两项综合实践活动,每项时间为两个月。

(2)第一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由学生先各自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主题,然后组织学生投票确定一个主题,同年级全体学生共同研究一个主题。

第二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由各班学生各自确定一个学习领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各自班级的研究主题。

(3)学生根据确定的主题找相同的主题的学生组成小组,每组6-8人,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首先,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评价将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

其次,鼓励帮助学生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撰写的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进行"写实性"地归档,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激发起终身学习的愿望。

最后,我校将于十月份组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研究讨论,形成书面材料。十二月份组织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月底表彰活动能手和先进班集体。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以学校各年级为重点,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工作,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班级要制订好班级的活动计划,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务处。

5、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学校资源。

二是在规定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

五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篮球赛等系列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开发社区资源。

二是与我镇的部分企业联系,了解我镇经济发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

三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扎实细致落实各位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行为要求:

第一:要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倾听学生心声;。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自控能力,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有序;。

第三:大胆而又真诚地指导学生,及时给他们真诚的鼓励和帮助;。

第四:遇到问题,学会冷静,善于引导,运用最利于见效、最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2、遵守学校。

规章制度。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

日记。

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

活动总结。

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学习形式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a、研究性学习。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1.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2.融入生活,学会交往与合作。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5.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c、劳动与技术教育。

1.了解劳动思想,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

d、信息技术教育。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研究性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也可渗透其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又是其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包括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广阔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

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活动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五、“常态化实施”的工作措施。

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国家指导纲要》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根据现阶段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作出具体安排。

2、规范管理。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3、师资建设。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充分条件。

(2)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

4、课程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系统资源支持,需要系列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的支持,以便获得关于方法和技能的系统知识。国家只指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而,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2)建设实践基地;。

(3)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

六、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

1.

自我评价。

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3.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4.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页,当前第。

1

1

2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千岛海韵校、县、市级优质课评选。

4、欣赏活动教育。

5、社区实践小能手、我的第一桶金优秀学生评选并表彰。

6、传统节日:教师节、中秋节。

1、学会关心活动。

2、传统节日:国庆节、重阳节。

3、我为家乡喝彩活动。

1、争做规范生。

2、县地方课程三、四年级调研。

1、争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3、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欢迎大家踊跃阅读!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习、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已经申报成功的省级和区级课题将在本学期进行开题,2个在研市级课题,1个区级小课题。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常态开展并向有效化道路迈进,潘国洪校长继续挂帅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并任教六年级及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尽管科组中多位老师实践经验较丰富,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新学期,我们继续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科组的特色和优势以及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扎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和研究。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广州市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讨论稿)为指南,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致力于将本校地域文化资源以及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融入综合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培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2、各班根据科组计划制定好班级活动主题、计划,立足常态,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3、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

4、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

5、整理优秀科研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并力争获奖。

6、配合做好广州市“”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并争取立项。

7、注重教学科研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立足新课程标准,以研促教,争取写出有质量的论文,并在全国第九届年会上获奖。

四、专题研究。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培训与学习。

本学期围绕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培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实践、探究、反思、积累,尽快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起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生力量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市区教研,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资深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

(二)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加强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搭建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开通新申报课题的组群博客,完善课题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组qq群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组网络教研研讨氛围。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天河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课程资源素材及时进行汇集和上传共享,通过网络平台,为我校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促进互动与交流,共享课程资源。使博客和qq群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重要阵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猎德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将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1、学生学业评价。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教师评价。

探讨教师评价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围绕课题研究,加强科组建设。

“教而不研则浅。”本学期,我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导向,落实每周的科组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整理和优化已经结题的“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发猎德社区文化资源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继续探索和完善“主题课例研训结合式”教研模式,围绕“研究”专题,推荐骨干教师上公开课,要求老师们带着问题开课、听评课,通过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方法指导水平。同时计划每月选择老师们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科组的网络的主题研究,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

附各月工作安排:

1、制定本学期科组工作计划。

2、组织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届研讨会”的论文、案例评奖活动。

3、配合申报广州市“”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工作。

4、组织参加区教研活动。

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做好省级和区级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

做好“天河区巾帼文明岗”评估资料的检查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2、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讲座。

1、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2、检查和反馈各班主题研究进展情况。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教科研培训讲座。

2、回顾总结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

3、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4、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情况统计并公示。

5、学期工作总结及布置假期案例以及教学简案的撰写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习。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习、观摩内容,通过学习、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

第二周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习性、产地等。

第三周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第五周电子、电工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科技制作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气垫船。

十五周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计划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1、突出研究性学习,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