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通用20篇)

时间:2023-12-18 20:47:03 作者:字海

在编写二年级教案时,老师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些二年级教案的编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做好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的图片。

3、教师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安排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做分类统计工作。(学生可以视频记载,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把自家垃圾利用微课做分类和称重演示。)因垃圾的危害,及保护环境需要让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微课展示自家“垃圾的分类和称量”情况。

2、学生展示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汇总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有关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明确以下几点:

(1)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各类生产、商业活动,学校学习等均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必需要科学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垃圾的处理是一件费时费力消耗资源的工作,并且处理垃圾的过程会对环境有二次伤害。

四、课堂小结:

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思考如何解决垃圾问题。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了解文本思路的前提下筛选提取信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筛选提取信息的基本思路,学习写批注、写感想片段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荣誉”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文本,理解文中作者对有关理想的看法。

2)使学生正确的理想,并产生为之终生奋斗的动力。

[教学难点]读懂文本,理解文中有关理想的看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作者巴金资料了解作者。教师搜集关于老人理想的资料整理制作.课件备用。

(2)组织学生搜集了解当年10个学生给巴老写信的相关资料。

(3)组织学生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指导下反复研读课文,完成对课文每一部分的划分。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交流所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中美景,体会景中所融入的积极、健康、快乐的情感,启迪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反复朗读,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语言美,感受文中美景,体会景中所融入的积极、健康、快乐的情感,启迪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语言的艺术美,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早晨》是一篇散文,作者是作家,其代表作品有、、、等。

2、按拼音写汉字。

()()()()()()()。

3、检查词语:昂起鞠躬宫嫔主宰和煦。

蜥蜴惺忪捕获惬意一帧。

吮吸醇厚蚊蚋蔷薇瑟瑟凋谢。

字音:昂嫔煦捕惬吮。

4、理解词语:

宫嫔:和煦:

惺忪:惬意:

一帧:醇厚:

蚊蚋:得天独厚:

5、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提出中心话题: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将这样美妙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请你细读课文,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相关语句的空白处。然后小组交流。

2、、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美的画面?

1、太阳初升,带来光明部分,采用什么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感情。

2、文中哪些句子描述了太阳升起后海面上的壮美景象。作者巧妙地用的描写,写出了新的一天由到的变化,烘托,为后文做了。表达了作者。

3、太阳带给万物的快乐、美好的生活,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万物美好的生活。

4、文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学习文章后,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五、作业。

1、小练笔:和老师、同学或父母一起享受清晨、黄昏、雨后……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

2、阅读拓展:推荐阅读高尔基的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总喜欢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故事告诉我们,技艺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地学习和锤炼,才会精益求精。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读思结合,引领学生走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层层深入地体悟张石匠内心的变化过程,同时,对文本进行有机拓展,通过想象等方式丰富文章的内容,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特点以及蕴涵的道理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艺无止境的道理。学习张石匠知错就改和小伙子谦虚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认识“捺、啧、档”3个生字,正确书写“碑、输、楷”等11个生字,读懂带生字的词和重点语句。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导入: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在太行山脚下就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有一天,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民间故事。(板书课题)。

【从课题入手,在平常中寻不平常,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他们思考、提问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谁能把文章读得准确、流利!

1.给足时间学生自由读书,读中圈出生字新词,并自认自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激励赛读),师生共同围绕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进行评价(在读中老师注意指导学生纠正读中的问题)。

3.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内容概括,可以是对人物的看法,也可以是初读感受等。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以便不断找准新的交流切入点。)。

三、细读对话,初识人物。

过渡: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也很善于思考,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看一看手艺高超的张石匠心甘情愿地拜小伙子为师的前因后果。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5自然段,把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对话画出来,仔细地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批画。

2.展示对话内容,引导学生仔细品读。

忽然来了一个小伙子,毫不客气地插嘴说:“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张石匠咧咧嘴说:“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小伙子瞅了张石匠一眼,不急不恼地说:“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张石匠沉下脸说:“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张石匠艺高气粗地对众人说:“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3.交流:在他们的对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4.学生发言,教师引导、点拨。(板书:张石匠骄傲)。

5.引导学生抓住话语前面的提示语,想象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对话读出味道,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分角色读。

(3)展示读的情况,指名读,鼓励学生带着表情、动作读。

三、观看比试,品赏结果。

1.学生自读、思考,并边读边圈点批画。

2.交流:师随机板书:刻碑洗字刻东西。

3.指导学生读描写张石匠和小伙子刻碑洗字的句子,读出各自的特点。比一比,谁刻得好?并说明理由。

重点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1)“活干得干净漂亮……丝毫不走样。”特点是:照样子临刻,“笔笔匀称,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

(2)“只见那字个个如龙飞凤舞,似有惊涛骇浪之势。”特点是:看了几遍就自己刻,气势非常,干净利落,分毫不差。

5.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抓住描写两个人刻字时的四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读出味道。

第2课时。

一、再次比试,感受输赢。

谈话导入:经过一次比试,张石匠认输了吗?(没有)(教师板书:不服气)那么,第二次的比试结果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读第8、9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品味描写再次比试的部分。

2.学生交流,深入悟读。教师提问:在两人拿出作品之前,用同一个词“不慌不忙”写了两个人的神情,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两个人都胸有成竹,说明他们都是艺高胆大)从观众表现中的哪个词说明他们艺高?(“连声叫绝”“啧啧称赞”)。

从中,我们感觉到,张石匠和小伙子的手艺确实都是了不起的!

3.如果你是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赛的裁判,你觉得谁刻得好?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入描写两人所刻出的石链和石算盘的句子,再一次在品读中感受两个人技艺的高超。)。

4.从当初的约定,到今天的比赛,在3天的时间里,张石匠和小伙子各是怎么想的,怎样准备的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写一写他们3天的准备过程。(提示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5.指名读一读所写的内容。

二、读出因果,感受人品。

谈话启导:“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张石匠此时还有什么话说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

2.交流:(教师板书:自愧不如)。

3.这就是张石匠拜师的故事,对于他的举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耿直、守信、知错就改、有胸怀)。

4.你从小伙子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5.齐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2.学生认读和书写生字。

3.课后搜集与本文有关的“谦虚谨慎”“艺无止境”等方面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8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水葫芦。

狗尾草。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寒假妈妈为我买来一本《中华最美古诗词》,让我品读里面的古诗。最开始,我并不乐意,但渐渐的我竟在其中发现了乐趣。

这些问题让我困惑不已,无奈,我只能去请教妈妈。妈妈听了我的理解后捧腹大笑起来,我有些恼怒却又无可奈何。后来,妈妈带领着我重新品读了这些古诗,原来“怒发冲冠”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句,表明词人心中对敌人的仇恨。《满江红》体现的是岳飞忠君爱国的精神。

而高适的诗是描绘的是千里孤云,漫天大雪中,一对正在话别的友人,表现的是即将分别的友人对知己的不舍和祝福。读这首诗,我体会到了友谊的可贵。

接下来,我还读了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我仿若感受到了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的面颊,春风里,处处景色秀丽、百花齐放、芳草如茵。“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便看见了春暖花开,泥土渐湿,燕子纷纷归来,连水中嬉戏的鸳鸯都出水在沙洲上打盹,尽情享受春日的温暖。读这首诗,我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春日的温暖。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内容包括《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语文园地一》,都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本组课文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找春天》在呼唤着我们到校园、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古诗两首》告诉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和感受春天,《笋芽儿》让我们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起学生思考的童话故事。《语文园地一》也是一组关于春天的话题,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1、本单元要求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不带拼音的短文,让孩子尝试着自己阅读,借助图画或其他方式认生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会说、会画、会唱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5、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用眼睛去看春天、用耳朵去倾听春天、用手去触摸春天,让学生去寻找春天,从而达到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的综合学习。

2、学习本单元后要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关于春天的词语、会写几句关于春天的词语、能够背诵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能够用语言描述春天,并且能够用手中的笔画出春天。

3、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感情、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4、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花、春雨、春草像什么。

5、在理解本组教材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解读春天,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

《找春天》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笋芽儿》2课时

《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剃头》,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惩治巴依老爷的。感悟阿凡提的聪明和帮助穷人的正义感。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引导学生运用泛读法、精读法、摘记法、提问法等方法去阅读书籍,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效果。

3.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角色,产生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激发阅读故事书的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

人物贴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积累好词好句,为以后写作文打下基础,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阿凡提的.故事》。

二、认识书本封面、扉页、目录。

1.观察封面。书名、作者、出版社、图案。

2.认识扉页。是书翻开后的第一页(即整本书的第二页),扉页的作用首先是补充书名、著作、出版者等项目,其次是装饰图书、增加美感。

3.前言。

4.了解目录。

目录包含几部分?小标题和页码。

怎样快速地找到故事?先看小标题,再找到页码。

训练学生利用目录找到故事。

三、交流喜欢的故事。

1.师介绍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师相机板书)。

(1)听故事录音。

(2)自己读故事,指名交流。(板书:读故事)。

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3)看故事视频。(板书:爱积累)。

(4)谈谈体会。(板书:谈体会)。

阿凡提--幽默机智。巴依--愚蠢贪财。

2.师小结方法,出示阅读提示:

(1)读故事。

(2)爱积累。

(3)谈体会。

3.小组成员按照“阅读提示”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在《阅读记录卡》上做记录。

4.全班交流。

四、课外阅读方法总结。

师过渡:《剃头》这个故事听过了,读过了也看过了,那你喜欢故事中的阿凡提吗?为什么?不仅我们小朋友喜欢阿凡提,大人也喜欢他。阿凡提不仅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就是在国外也非常有名。听听老师对阿凡提的介绍。

1.介绍阿凡提。

2.师小结:平时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读了故事情节,还要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人物品质。可以把故事说给父母、朋友听。

3.在这本书中,阿凡提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起读:要想变聪明,就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小朋友从故事中读懂了一个道理,真了不起。

五、阅读延伸。

小朋友,阿凡提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许多变聪明的办法。希望大家把读书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一位可以陪伴终身的伙伴。愿大家能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成为博览群书的小博士。最后响起我们的读书口号: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增添智慧。

严文井《“歪脑袋”木头桩》。

冰波《孤独的小螃蟹》。

陈伯吹《一只想飞的猫》。

板书设计:

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幽默机智。

巴依--愚蠢贪财。

读故事。

爱积累。

谈体会。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

2.提出问题。

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

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

生:7时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

生:他在8时半读书。

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3时半他在踢球。

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3.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小学数学教案《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四、全课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六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前一天认识了钟面也知道了整时的表示法。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伸。我的设计上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去主动的获取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初通过让学生帮明明写日记的'要求,让学生产生帮助别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的目标性,因而很快地进入了状态。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节课很多知识的总结都是由学生通过自主的讨论,操作自己得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拨一拨、认一认,自己找出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位置的特点。在反复操作中强化学生对半时的印象,但又不觉得枯燥。因为即使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力求多变和有趣,通过游戏的形式去巩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用实践应用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在课末布置的作业中让孩子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周末,使所学知识能够真正派上用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主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6×8=。

5×4=。

3×4=。

5×3=。

2×6=。

4×6=。

4×(12-8)=。

6×5+24=。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人教版二、下面是明明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吃水果的情况。

葡萄男生:5人女生:7人。

西瓜男生:10人女生:6人。

苹果男生:12女生:8人。

菠萝男生:9人女生:5。

喜欢吃()的人数最多。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里有波澜壮阔的庐山瀑布,有“山行”带给我们的快乐,有北方最大的湖“美丽的呼伦湖”,还有五岳之一黄山的气势。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二首》、《水乡歌》、《美丽的呼伦湖》第二自然段、《黄山奇石》喜欢的段落。

2.能结合语境感悟古诗和现代诗歌的意境,理解课文内容。

3.使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4.通过两首古诗,一首现代诗歌,两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56个生字,两个多音字:蒙、都,会正确书写34个生字。

1《古诗二首》》…………………………………………………3课时。

2《水乡歌》……………………………………………………2课时。

3《美丽的呼伦湖》……………………………………………2课时。

4《黄山奇石》…………………………………………………2课时。

《综合学习一》………………………………………………2课时。

口语交际《从小窗口看大中国》……………………………1课时。

1.背诵李白、杜牧的诗。

2.观察和搜集我的.家乡多。

3.了解呼伦湖,查阅呼伦湖的资料。

4.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读有关黄山的文章。

5.留心观察校园的标语、牌匾、警示语等语言文字。

6.搜集有关祖国美丽风景的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都准字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停顿合理,语气自然。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位小小的魔术师介绍给你们,它会多种变化,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它是什么?(播放录音故事)

2、生:水。

3师:对它就是水娃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我是什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师:要听准字音。

师:听了老师的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生1: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2:老师读得很流利

师:你们想读吗?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们自由读课文。把圈画好的生字多读两遍,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到这儿,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3、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生:评价

师:有的同学没有举手,可能还没有和生字交上朋友。现在大家再读课文,都准字音。

4、自由读课文

师:之前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识字方法。谁来说一说

生1:加一加,减一减

生2:换偏旁

生3:编字谜和顺扣留

生4:编儿歌

师:同学们积累的识字方法可真不少下面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

5、生:小组自学生字师:、把你好的识字方法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现在小组里交流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师:就学到这里,谁来说一说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6、生:汇报生字。

(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时,可以利用汉字的构字规

律和字形、字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识记。如“晒”是日字旁,与太阳有关等;

师:随学生汇报生字,板书

7、各种方式巩固字词

自由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8、指导书写:海、洋。(这些字的部首都是学生熟悉的,对于它们的笔顺,教师不必要过于指导,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9、,访写、展示、评价

10、在识记生字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并且学会总结,交流,跟大家一起分享识字方法。

师:我都变成什么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自己的收获时,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反馈。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反馈。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教师小结。

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反馈。

(1)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教师小结。

7.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苹果,谁能准确而且大声地读出苹果后面的词语,这个苹果就属于你啦!

(玩游戏:摘苹果,复习上一课学过的词语)。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哎呀,看到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大家都知道,秋天来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秋天来临了呢?(指名学生发言)。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眼--(生)仔细看,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耳--(生)认真听。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口--(生)大声说。

(师)最重要的是带上自己的心,去体会秋天的美丽,好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3、出示课题,齐读。出字谜:“四四方方一间房,里面住着冬姑娘。”(图)。

出示“图”字的卡片(苹果状),反复读后组词。

三、初读感知:

1、播放相关课件,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读一读。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已了解了什么,最喜爱哪些句子。

4、再次播放课件,学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

四、再读理解: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没结果的树、光秃秃的庄稼地、高粱杆,

老师画的这幅图画名字叫做《秋天的田野》,你们觉得怎么样?少了些什么呢?

2、自己读读第二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3、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苹果、梨、稻子、高粱。谁能上来贴一贴,帮老师完成这幅画?

4、他贴的对吗?要求学生抓住“挂起、露出、翻起、举起”四个词贴一贴、评一评。

5、梨树上怎么会挂起了灯笼?苹果为什么有红红的脸颊?

稻田里怎么会像大海一样翻起波浪?难道高粱上燃起了大火?

这是怎么回事?启发学生体会比喻句。

师小结: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梨树上的.梨又大又黄,好像挂上了灯笼。

你能用“好像”说句话吗?

6、指导学生有感情得朗读,提示朗读课文“四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边读边想像秋天田野的美景。

7、出示课件,提示相关景物,指导学生背诵。

8、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呢?自读第四句。指名读。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指名读,其他同学听评。

3、小朋友你们能看着图画有感情地背诵下来吗?组织学生先自已试着看图背诵,再指名背诵。以多种形式比赛背,反复背,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单个背。

二、认识生字词语。

小组学习。

1)组长安排活动:抽查生字读的准不准,课文读得顺不顺,还有哪些字不会认,互相帮助。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2)组长检查后给组员记成绩:表现最好的用绿色在书上课题旁画一个笑脸,有进步的画一个黄色的笑脸,还要努力的用红色画一个笑脸。(“小组自学红绿灯”)。

3)教师四处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据组长的表现来发出“笑脸”(标准与上面相同)。

4)小组交流:小组擂台赛。

如1组组长随意挑战另一组组员的生字认读情况。

如4组组长挑战7组组员读书情况,两组学生一人读一句“开火车”,看哪一组的同学读得好。

如6组同学交流自己觉得很棒的记忆生字的好办法,3组同学可以挑战他,说说自己觉得比他更好的方法。

梨、笼、浪、燃都是形声字,启发学生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记忆。

梁--粱高粱本是粮,米字底下藏。桥梁应是“梁”,木头来帮忙。

勤、劳--都有个力字,说明要想做一个勤劳的人,就要多出力。

小结:自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5)教师重点检查几个能力较差的学生读生词卡“图画”“梨树”“脸颊”“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三、学写生字。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4个左右结构的字,是哪四个字呢?

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自由“读贴”,说说你的发现(怎么记,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

4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灯”字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作”字右边上面第一横较长,二、三横较短。

4、师应学生要求范写其中两个字(是学生感觉到比较难写的字)。

5、生仿写,

6、指名演板,大家来评一评。

7、生练写这四个字修改意见: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