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细讲弟子规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时间:2023-10-29 12:25:35 作者:ZS文王 热门细讲弟子规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

细讲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蔡礼旭老师:“亲所好,力为具”,父母所希望我们,比方说希望我们学业好,希望我们功课好,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去完成,“亲所好”。但是我们要思考一点,现在的父母到底“好”什么?假如父母的好是好名、好利,这样对于孩子有什么影响?可能孩子也好名好利;当他这个态度一形成,对他一生会有很不好的影响。所以,当父母的所好还要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细讲弟子规十三集心得体会

1、人有哪些坏习性?赌,好色,骄、奢、淫、逸。

2、孩子从小养成勤劳的态度和做家事的习惯有哪些好处?a、习劳知感恩,b、一个人很勤劳,他做事的能力一点一滴在积累,c、勤劳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意志力,d、勤劳的人,他的人际关系会特别好。

3、教育孩子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他的人生才会走得很顺利,不好的生活习惯无形当中都是他很大的阻力,好的习惯尽力去养成,不好的习惯尽力去改过。我们自己要先做,当好孩子的好榜样。

4、“亲所好”这个“亲”不只是对父母,对妻儿也要多陪伴。人要学会拒绝的能力?拒绝他人的两大法宝:父母和妻儿。

5、如何常回家看望父母?一来是要尽孝心。二来要多体恤父母。比如去之前打好电话,告诉父母菜已买好,到了父母那里以后,夫妻俩要主动进厨房做菜,吃完饭后帮忙收拾碗筷。以减少父母的负担。

6、“身有伤,贻亲忧”,如何做才能让父母对我们放心?第一,饮食方面,要吃得健康。少肉类,多素菜。第二,生活细节方面要懂得照顾好自己,比如天气变化要记得添加衣服,运动、爬山等会出很多汗,要记得带毛巾和干衣服。第三,生活要有规律,不要常常熬夜。

7、为什么会犯下“一夜情”的过失?男士是因为纵欲,从小没有人生志向,只追求享乐挥霍人生。女人是因为爱慕虚荣,喜欢听好话。

8、人与人相处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这是一个理智的态度。很多中国的圣哲人都是抱持这样一个人生态度,在“亲憎我”的状态下,依然保持一颗至诚的孝心,扭转家庭的气氛,进而让家庭和乐。

9、闵损芦衣的故事:闵子骞用这一分宽恕、包容,以及至诚的孝心,德行感动了后母,从而改变家庭的气氛,让家庭从此和乐。

10、王祥的故事:故事一,后母要王祥抓鱼给她吃,王祥在冰天雪当中独自流泪哭泣,由于这份至诚的孝心,感动天地,地面裂开来跳出两条鱼供养后母。故事二,有一次外面刮风下雨,后母说如果果子掉下来就要责罚王祥。王祥为了祈求树上的果子不要掉下来,就在大雨中抱着果树哭泣。结果也感动了植物矿物,果子也没掉几颗。王祥至诚的孝心才能化险为夷。故事三:王祥的德行愈来愈好,后母心生嫉妒,便拿毒酒给王祥吃,结果他的弟弟王览知道这个情况,情急之下就把酒夺过来,要帮哥哥喝下,当场他的后母便把那个酒打翻。也因为两兄弟的赤诚,唤醒了母亲的良知,也把家庭转化过来。故事四:王祥把吕虔大臣送的可以庇荫后代子孙的宝剑送给了弟弟,祝福弟弟以后的子孙可以昌盛。结果王祥、王览的子孙绵延九代都做到公卿,都在朝中做了大官,服务社会国家。

11、亲有过,谏使更:对所有的亲人、朋友有过失,我们都有责任去规劝。

12、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几点:第一个是存心,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控制,你就是要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行。当你这一分心坚定的时候,你的态度、方法自然而然就会修正自己。第二个是注意时机,规过于私室,要顾虑到对方的面子。在对方高兴的时候再劝谏。第三个是注意态度和方法,贻吾色,柔吾声,要能够平心静气,因为你一动气,别人就动了气,你不动气,别人也不容易动气。第四个是注意要很有耐性。耐心是从孝心、友爱的心、尽忠职守的心中发出来的。

13、假如劝别人没有效果:那一定是我们“德未修”,所以“感未至”要懂得处处反省自己,这样劝诫的智慧才会愈来愈高。

14、劝别人的前置作业?一定是先要赢得别人对我们很深的信任。如果对方还没有足够的信任,我们就去规劝了,那对方还以为我们是故意中伤他。

细讲弟子规十三集心得体会

从这五集中给我的感悟较多,在第二十六集中,蔡老师说到孩子的品行从小抓起,从好的方面着手让其先入为主,杜绝外界不好的影响。只有禁于未发之谓豫,一定要在孩子还没养成、没染上的时候制止,掌握此种预防技巧才能导正孩子的德行。这也是平时我们经常会与家长说到的话题,对于不好的行为从现在就要开始制止、导正孩子们的行为,让他们从小养成好的品行,长大之后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蔡老师还有提到送给孩子两把钥匙:一是孝顺,二是礼貌。有了这两把钥匙,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在平日生活中,时时、处处引导孩子朝这两方面发展、练习;利用平日的一点一滴,积累成长带领他们朝正确方向去走,终有一天孩子们一定能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人物。

而孩子的周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大家常常沟通、交流,传送好的经验,排除各种不利事例、教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一种环境语言,切实感染孩子,触动他们,让环境教化孩子,大家互相教育孩子,相信我们大家会如蔡老师所说的轻松教学,何乐而不为。

在二十七集中有说到“大禹治水用的是疏导,而不是防堵;而对于教导孩子也能用疏导——顺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情的孩子进行引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正不对之处。

其中,还讲到信。对于孩子我们作为长者、家长、师长,必须要做到信,做到言而有信;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而要谨言慎行,且要考虑到以后是不是对孩子有帮助。只有考虑到言语的谨慎度,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后面三集都是关于信而展开的,在这三集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在我们一生之中,无论是与领导、父母、兄弟、同事都要做到言而有信。光说不去落实是不行的。对于孩子更要注意,教会他对一切人有爱心、关爱每一个人;但作为师长、成人、父母更应注意榜样作用。说他人不是之前先反省自己,榜样做的是否到位。而不是一味去怪罪他人,当自己心念一转,能更好的去教育孩子,而成人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孩子做一个诚信人,有错就改,而一个人说话的言语很重要。孩子在掩饰是非,要仔细观察,不能让他养成习惯,尽早杜绝在萌芽阶段。信用跟一个人生命同等重要。教育孩子原则要一致,发现教育机遇,适当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更正行为。

细讲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上大学期间,我就读过《弟子规》,后来也经常听学生读《弟子规》,可对这一儒家经典并没有非常认真的揣摩,深入的研究。通过阅读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他的每一句讲读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担任着很多角色:子女,教师,将来还会成为妻子、母亲,如何在当今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示。

一、孝敬之道。

“百善孝为先”。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子女的在家要孝顺父母,听从他们的教诲,心里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与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和睦,父母就少了一份担忧,其实这也是在孝敬父母。

二、教育之道。

作为一名教师,要记住“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师,我们担负教育孩子的重任。那我们的一言一行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深入挖掘教材进行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做人,并言传身教,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人格魅力。教会学生“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习惯。

三、处事之道。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还会与同事、朋友、领导等社会中的人打交道。“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言多必失,做人要谨慎守信;“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明白做事要有条理,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待。

《细讲弟子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讲读了人生中的五伦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信心。

细讲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本集印象最深的是蔡老师讲到蔡顺拾椹的故事,蔡顺将不同颜色的桑椹放在不同的篮子中,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母亲喜欢吃甜的,所以将比较黑、紫、熟的放在一个篮子中,这是践行了“亲所好,力为具。”

老师在课程中所讲的故事,我们不能只是听听就好,觉得那是别人的故事,或许听的时候觉得很感动,但是过后也就不管了,这样听故事得到的利益不大,而是要起效仿之心,人家可以,我们也可以,因为孝心是超越时空的,无论哪个朝代、哪个地方的人都需要。

效法不一定要从事上去学习,学习了蔡顺拾椹的故事,到处去找桑椹,不是这样的,而是要效仿蔡顺孝敬之心。“亲所好,力为具”所蕴含的是孝敬心,时时将父母的喜好放在心上。日常生活中,父母亲喜爱什么菜,什么味道等等,我们不妨想想,自己能想起多少?特别是年龄较大牙齿不太好,在煮菜的时候,就不要以自己或孩子的喜好为中心,而是要考虑到父母的喜好,进食的时候要能方便些,这是日常饮食中要多为父母着想。

细讲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4月30至5月4日,在龙川县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引下,我到顺德碧江正觉文化中心学习了《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四天的学习,无论是专家的讲座、大家的分享,还是义工的服务,都非常令我感动。这次学习主要通过蔡礼旭老师的《家和万事兴》、周泳杉老师的《新世纪健康饮食》、钟茂森博士的《百善孝为先》、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等精彩的讲座和国家一级导演翟俊杰《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导演和老妈妈》、《久病床前有孝子——王希海》等真实故事来诠释什么是幸福人生,怎样才能拥有幸福人生?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

在我的脑海中,时时萦绕着著名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大惠讲到的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妈妈对待儿子可以说是特别的“关爱”,每天孩子放学回家都倒好一杯凉水给孩子喝。恰好有一天妈妈加班回来晚了,妈妈也倒了一杯水给他,孩子一喝骂道:“那么热,想烫死我啊!”,说完就把热水泼在妈妈的脸上。试问:这样的生活过得开心吗?这样的人生能说过得幸福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家庭发生过类似的惨剧呢?悲哀啊!悲哀啊!是家庭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啊、、、、、、长此以往,我们的家庭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家庭?我们的社会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我不敢想象。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那么造成这种悲哀的后果的人是谁呢?是我们的孩子吗?不是,而是我们的家长,是我们的家长肆意宠爱,太娇惯孩子了。

可见,我们的家长如果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会给我们的家庭、给我们的学校、给我们的社会造成多少的悲哀啊?因此,要扭转这一局面,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二、学习《弟子规》,能使人在心灵上受到道德的约束,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

这次学习我被分配在和敬组,我们这一组有一位七十多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头上还贴着止血贴,在第一天的小组分享时,老妈妈就给我们讲述了她家的特殊状况:他们一家五口来到这里,自己是个大学讲师,已经退休,几年前因肺癌做了手术。老伴是个地质学院院士,七十多岁了还在上班,连走路都要扶着手杖。他们在_时生了一个女儿,由于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要带头上山下乡,便放下五个月大的女儿让别人喂养。有一次,女儿不幸高烧不退,造成弱智。之后将她送到弱智学校就读,因而也能认字。弱智女儿结婚后又剖腹生下个女儿,女婿好吃懒做,便离婚了。如今的孙女上五年级,成绩很好,就是很懒惰、很不孝顺。从小家人就对它百般宠爱,就像是弥补以前对她母亲的过失。前些天奶奶洗脚,她在房间里写作业,奶奶就叫她帮忙把洗脚水倒了,说了几遍她也不肯,奶奶就动手打了她,她连忙拿起不锈钢的撑衣架,用力砸在奶奶头上,顿时鲜血迸流,拨打120送进医院,缝了几针、、、、、、老妈妈说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拯救她那不孝顺的孙女,能将来孝顺她的妈妈。说完,老妈妈眼里闪着泪花,我们这一组的成员也泪水涟涟,真是悲哀呀!

当天下午,我们小组就派人和小姑娘聊天,以求拉近与小姑娘的距离,同时还让她要认真听专家的讲座。第二天,我们就发觉她在认真地做笔记,晚修课时,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久病床前有孝子》记述王希海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照顾植物人父亲20多年的感人故事和国家一级导演翟俊杰《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导演和老妈妈》讲述翟俊杰带着妈妈拍戏的故事时,小女孩好像心灵上有所触动。第三天早上吃饭时,我们意外地发现,小女孩跟妈妈坐在了一起,我们也当做没看见。晚上有15分钟的时间分享,我们的指导老师陈明阳老师从登记册中了解到她这几天生日,便选择同是这个月生日的另外两位老师和她一起过生日,讲述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还说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等话语,让其余两位老师说说自己和母亲之间的点滴小事,以此让小姑娘受到感染。之后让她许下自己美好的愿望,我们一起为她祝福,一起为她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们发觉小女孩会心地笑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老妈妈、老伯伯都开心地笑了,眼眶里还闪着泪花。第四天,我们惊奇地发现小女孩带着奶奶、妈妈一起来上早读,吃完饭还主动帮奶奶、妈妈用纸巾擦盘子,前几天她自己的盘子都是义工老师帮她擦的。

小姑娘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快呢?就是因为她学习了《弟子规》,她被深深的感悟了、开窍了,她懂得了“首孝弟”,就是说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学习《弟子规》,使得小女孩在心灵上受到道德的约束,唤起了小女孩的“仁爱”、“慈悲”之心。三、学习、践行《弟子规》,教育工作者责任任重而道远。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在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的时候,要想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学习《弟子规》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我们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任务就更加重大。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学好《弟子规》,学习《弟子规》中的《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以此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提高我们的修养,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使得大家都能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生才能幸福。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洗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身作则践行《弟子规》,把爱传递,为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细讲弟子规心得体会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弟子规》教会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好的规则,好的心态。一日三餐、起床睡觉、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要有规则有秩序。

此章告诉我们应珍惜时间,仪表堂堂,摆放衣物要有固定的位置,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好好饮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生的基本做事准则。

做事更应该谦虚谨慎,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以前我总是做事冲动,上了初中,我们学了政治,我知道了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控制并驾驭情绪。读了《弟子规》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太勿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在忙乱中我们可能一时昏头而做错了它。

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应有规律的安排时间,不糟践时间,珍惜一分一秒去学习,一心一意地对待它。因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做一位炎黄子孙,传承中华传统,我会忘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古训,站就要像军训时一样,腰挺直手放裤线,头成严肃状。坐也要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也严格地照着弟子规去做!

草儿的绿意匆匆是因为有大树的陪伴,白云的婀娜多姿是因为有蓝天的陪伴,我的人生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有您的陪伴——好的习惯。感谢您!

细讲弟子规十三集心得体会

蔡礼旭老师:我们有了正确的态度,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弟子规》的学习。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小心得:《弟子规》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来源于《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将之作为本书的总纲要,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礼仪与规范,详细列出具体落实的条目。内中的句子都是从其他经典或传统家规、善书摘录以三字一句编撰而成的,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相对应,具有较强的实操性,能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是为人子弟尽人伦本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实用教材。

《弟子规》不只是童蒙所学,也是人人修身治家的好读本,只要与时俱进,应时权变,仍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

细讲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入则孝”就是说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道出了在家怎样善事父母。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懂得很少,学《弟子规》之前我并不怎么懂得善事父母。

善事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以前父母叫我的时候一遍两遍,我毫无反应。父母命令我做事时,我总会偷懒或者投机取巧。父母教我道理时,我也从不好好听。父母责怪我时,我常常会隐瞒事实,心里很不服气。

以前的我总是顽皮,任性,把父母的话根本不当一回事。如今我学习了《弟子规》,懂得了父母的苦衷。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我大都时间一人在家,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一下班不是休息、娱乐而是忙着做这做那,一刻也没得清闲。而我却可以随心所欲地娱乐。学完《弟子规》之后,想了一想,自己闲着,父母那么忙,觉得自己真不应该。别说父母叫我不听,父母没叫我做事的时候,我都应该主动前去帮父母分担点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在给我讲道理的时候,我应该安静地聆听,而不能反驳。在我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再怎么责备我,我都不应该顶嘴,而应该老老实实地听取,并记心上加以改正。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少让父母操心。

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不少缺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一定要发杨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做人,做事,努力学习,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细讲弟子规十三集心得体会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三集)(-10-0218:44:58)标签:弟子规蔡礼旭教育分类:弟子规专栏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三集)/2/20台南净宗学会诸位朋友,大家早。昨天我们的经文是讲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立端正』,我们稍微复习一下。在女士,站的时候可以这样子站,然后这个手,右手放在左手上面,您穿裙装的话可以放低一点,假如穿裤装,手可以抬高一点,这是女士,也可以直接这样平站就可以,也可以双手自然下垂,也可以,反正我们就是动作要优雅就对了,这样子站就可以。男士要有大丈夫的气概,所以双脚与肩同宽,直视前方,这是站的姿势。再来,我们昨天示范到坐。昨天也提到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要「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风,坐如钟」。昨天是先提到了女士的坐法,双脚要并拢,也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然后放在左脚上,这是女士的坐法。我们今天示范男士的坐法。男士的坐法,双脚可以微微打开,然后双手很自然放在你的大腿上。诸位朋友,这个姿势你有没有熟悉的感觉?在三十年前,家庭里面在照团体照的时候,谁的姿势都是这样?父亲的姿势都是这样,那时候坐这个样子很有威严。我刚好在汕头讲课,我也是很标准就坐这样,结果那个摄影师一直叫我脚合起来,脚合起来。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就慢慢稍微合一点,但是也不可以太合,你看男生假如坐这样,感觉怎么样?好象很小家子气。好,这是坐的姿势。在坐的姿势当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细节。就像经句上提到的『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勿践阈」,在站或者在坐的时候不要去踩东西。比方说,古代有那个门槛,你踩这样,那个姿势就很难看,也让人家觉得你很轻慢、很随便。而且东西让你踩久了会怎么样?容易坏掉,所以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现在很多小孩子坐在椅子上,他可能脚是踏在椅子的杆子或者桌子的杆子上,所以这都要及时修正。像我们在带读经班,看起来都坐得不错,可是往底下一看,那就千奇百怪都出来了。有的念的时候脚底下是在那里左右晃腿「弟子规,圣人训」,有的就踩在椅子,还有桌子的杆子上。还有情况是突然上课上到一半,有孩子的椅子就倒下去了,为什么?那个椅子的杆被他踩断了,就倒下去。所以孩子很多动作我们都要适时给他修正,他才会习惯成自然。所以勿践阈。他已经习惯的话,你要不厌其烦地提醒才行。「勿跛倚」,就是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这都很不好。当他连站的时候都这么随意、这么随便,你敢把重要的事情给他做吗?相信小事都这么忽略,大事的时候也不可能突然变谨慎。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大的能力也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起,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都是从生活细节开始忽略掉的。下一句「勿箕踞」。箕是畚箕。畚箕,因为它那个口开得很大,所以勿箕踞的意思就是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开,这我就不要示范了。你开得很开,看起来就很不文雅,假如又是女性,可能就要惹人非议,人家讲我们的闲话就不好。「勿摇髀」,就是坐下来的时候会晃腿,有的还不是左右晃,还会怎么样?上下晃。我们曾经去参加会议,旁边有一些主管从头晃到尾,我们头都有点晕了。假如你在上课的时候,前面的人也是在那里一直晃,你可能会很难受。所以这个习惯要改掉。人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一个人讲话要必须在那里晃?他的内心状态怎么样?焦躁不安。当他内心焦躁不安,跟你在谈话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应付,不得不做。而很多他觉得很重要的事,比方说孩子的教育或者家庭夫妻关系,他都没有办法解决,所以一直都挂在心上,但是每天又不得不把这些必须要赶快去忙的事情去做,他的心就一直没有办法完全专注在当下去用心,所以他一焦躁,身体就开始晃动了。所以现在的人确实也是生活得很不简单,因为要让心安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所以,一来要提升我们的智慧,二来也要从外在的行为时时保持警觉性,常常观照自己的言语还有自己的肢体、动作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久而久之,你的这些言语行为就会内化,时时保持一个恭敬,保持礼节的分寸。所以「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经文里面还有提到『揖深圆,拜恭敬』。鞠躬的时候,我们要鞠下去,这叫九十度鞠躬。有一位朋友他第一天来上课,看到别人都互相问候,他也是跟人家点一个头。后来第五天上完课要回去的时候,他就到我们老师前面来,他说他前面鞠的躬都不算数,因为不是打从内心的恭敬,所以现在要很正式对我们讲课的老师行三鞠躬礼。所以我们这个鞠躬的动作是不是从内心出来,自己知道,别人也感受得到。礼节确确实实不是做表面的,而是要「诚于中,形于外」。这是提到我们整个威仪的部分。接下来我们就下一段经文,先读诵一遍:【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我们看这一段经文,它大体上就是让我们养成一种心细胆大的态度,我们常讲要胆大心细,所以在做很多动作尽量要放柔和、放恭敬。但是面对一些挑战的时候要不怕困难,所以『勿畏难』。因为心细,所以做事很谨慎,自然而然就不会出状况,所以胆大心细都是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开始培养。我们来看第一句『缓揭帘,勿有声』。当我们在揭帘子的时候要轻手轻脚,拉,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因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别人的烦恼?这我们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比方说,旁边有人在睡觉,你开帘子的时候,嚓!他说不定已经两三天没睡好,好不容易入眠了,你这一个动作可能又让他睡不着觉了。或者我们在图书馆里面,你要去揭一个帘子,图书馆是看书的地方,大家都很安静,你假如去拉帘子拉得很大声,可能会有人被你吓了一跳。所以「缓揭帘,勿有声」,虽然是一个揭帘子的动作,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处处每一个言语动作是不是会让别人觉得不安?这个声音会不会过大?当我们时时会去想到,替别人着想,心也会愈来愈柔软。当你的心愈来愈柔软,你就是真正在落实仁慈之心。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时候会因为我们的声音过大而造成别人的烦恼?哪些时候?比方说我们这几天都住在一起,晚上假如走路很大声,必然会吵到别人。再来,晚上假如起来上厕所,一开门,你力气很大,可能很多人都怎么样?吵醒了。我记得在澳洲学习的时候,卢叔叔还告诉我,晚上起来上厕所一定要放轻,而且绝对在冲马桶的时候要确定门是关着的,不然冲马桶那么大的声响,会吵到很多人的安宁。所以一个人是否有学问,在哪里看?我们说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而替人着想可不是用嘴巴说的,而是点点滴滴落实的。除了走路声、关门声不可以太大,比方说大家一起吃饭,吃的时候不可以声响太大。假如你吃饭很大声,所有的人在吃的时候都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吃饭的时候声响会特别大?嘴巴没有闭起来。所以我也跟很多朋友提过,吃饭的时候嘴巴要闭起来,因为我们不只代表自己,我们是代表公司、代表团体,甚至于你到外面去旅游,你是代表什么?代表中国人,所以你的动作要处处提醒自己。上一次我们也提过在巴黎的圣母殿写了一行中国字,什么中国字?「请勿大声喧哗」。写给谁看?人家是声名远扬,我们怎么是这样的结果。所以今天中国人到公共场合上去会大声喧哗,也代表他在家里也是。所以一个人的修养绝对是在家中培养,绝对是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就在落实。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慎独」的功夫,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动作、我们的言语依然都是要放轻、放缓,这样习惯自然了,自然在公共场合都能够做得出这样优雅的行为动作。所以,当我们在机场看到很多孩子在那里大吼大叫、跑来跑去,我们也要适时地制止这些孩子的行为。你就把这个巴黎圣母殿的故事讲给他听,告诉他,我们脸可不能丢到全世界去。你看这个机场上有这么多的外国人,他一看你这样,你们台湾的孩子怎么教育成这个样子?你们中国人怎么教育成这个样子?这样就很不好。当我们有这个敏感度,你可能会在生活点点滴滴当中,开始对这一句经文有更广的体会。比方说半夜回来拿钥匙开门,你也会放轻。当我们半夜开车回来,你也会赶快把引擎关掉,因为你对于那个声音的敏感度已经愈来愈高。这就是观照的能力形成。「缓揭帘」,除了声响不要影响到别人之外,也是一种爱惜物品。因为你用东西的时候轻手轻脚,它就不容易坏掉。假如我们平常用东西都很粗鲁、很大力,这样本来这个东西可以有五年、十年的寿命,可能用不到一年就坏掉了。所以从这个惜物的观念当中,我们也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太粗鲁。比方说穿衣服,假如你很粗鲁,衣服很容易就扯破了。所以这都要提醒小孩,从小地方珍惜物品。当你的动作都能轻柔,生活当中就不会常常发现扯坏东西、摔坏东西或者是撞到东西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我小时候也是常常受伤,不是这里刮一条痕,就是牙齿又摔断了,所以也是常常伤痕累累。我还记得有一次是跑到厨房去,滑倒,好几颗牙齿都撞坏了。一直到我在大学时候开始用功学习,然后读了一些经典,这些情况就慢慢减少,现在就很少会这边破一个洞、那边刮伤了。确确实实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受伤?最主要的原因在心,粗心大意才会表现出莽撞的行为。所以一个人要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就是从这一颗心开始调伏。而这一颗心的调伏,又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事相当中去用心,善于学习。所以「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我们在学校里面,这是孩子很常犯,常常一不小心,眼睛不知道看到哪儿去了,就去撞到桌角。撞到桌角滋味怎么样?很痛,保证会黑青,会受伤。所以从这一句经文我们也可以引伸到,告诉学生处处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我们假如仔细去了解,现在的孩子意外死亡率愈来愈高,因为他们没有那个敏感度。所以成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要时时提醒,不然到时候意外造成就为时已晚。现在很多孩子喜欢飚车,这都是对自己的安全都没有一种敏感度。我们再进一步去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去飚车?为什么?我们确确实实不能在结果停留,要把原因找出来,才能把这些情况做改善,内心空虚。所以当他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在哪、人生的本分在哪,他就很可能游手好闲,到最后误入歧途。他为什么觉得空虚?因为他觉得他没什么价值。我们假如进一步去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很多都是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我们当老师就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你对这个孩子愈关心,他的进步就愈大。我记得我在两年前带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是全校最吵的、最难管的。刚好他的老师教了四十年的书,觉得实在是太难带了,六年级下学期他就不带,他在六年级上学期就退休了,所以下学期就必须有一个代课老师来带。刚好我从澳洲回来,我南师的同学就打一通电话给我,他说:我们学校有一班很不好带的班级,你要不要来带?他不说最难带的,我还不一定会去带;他说最难带的,我们马上说好。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弟子规》也说「勿畏难」。因为我们当老师就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成长得愈快,往后自己的学生才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假如一带就可以带这么难带的,那我一定可以进步不少。所以透过这样的一个机会,我就去带这个班。结果,他的老师就开始给我介绍,从一号介绍到最后一号。一号怎么样怎么样,二号奶奶带的,不好管,三号,夫妻(爸爸跟妈妈)离婚了。就一直这样讲过来,我们也感受到现在的家庭问题很大,可能四分之一都是单亲家庭。有一些不是单亲家庭,也不见得能得到父母的关怀。我就曾经打给一个家长,他就说:老师,我每天赚钱都忙不过来,早上比我儿子早出门,晚上比我儿子晚进门,我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因为他的孩子上网络,已经学习到很多很污染的东西了,父母都完全不知。父母到底为什么这么努力赚钱?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家庭、更好的下一代。你看,赚钱赚到最后真正的目的都忘记了。所以我们一边听也是觉得很心酸。当这位老师把十九个同学介绍完,他就说(因为十九个是男生,十七个是女生):男生就这么四、五个比较乖一点,其它的都不好管。诸位朋友,假如你听到这里会怎么样?会不会觉得有点紧张?只剩下四个多月的时间而已,要带这个班。就在这个时候,我就生起了一个念头,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好时机出现了,你要抓住,绝对不可以在那个当下乱发脾气。所以当我们有这个态度,自然而然就会欢喜地去接受这个因缘。现在假如我们老师没有这样的心理状态,比方说孩子又犯错了,你的火气就上来了:你怎么又这样,给你讲多少次了!当你用这样的态度,学生在他的心里他会怎么想?他会想老师很凶;他会想,老师已经骂过我了,一笔勾销,所以下一次犯错的时候,不要被老师看到就好。他就不是从这个错误当中去反省、去改过。所以很多机会教育点,我们为人师要好好掌握住。我这个态度是从哪里学习来的?我很幸运在这几年当中遇到非常多好的长者、好的老师。为什么我会遇到这么多好的长者、老师?遇到是结果,原因在哪?原因是不是拜拜拜得多?原因在有恭敬的态度,原因在我们有一分心希望能够在教育这个领域当中利益学生、利益社会。俗话说「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当我们有善良的存心,一定会得到上天的垂爱,会有很多很有道德的长者来帮助你。我那时候还在补习班补习,都还不是正式老师。刚好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他来找我,他跟我说他交了一个女朋友。我这个同学很老实,二十几岁才交女朋友,第一个女朋友。因为我已经跟他十多年的交情,快二十年了,他说要带到我们家来,我说好,好!就一起认识一下。结果在跟他女朋友交谈的过程当中,她女朋友左一句我们老师说,右一句我们老师说。假如她是幼儿园或者小学生,我还不意外。我们来看一下,三、四岁的孩子他的很多言语当中都会夹「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所以在幼儿园以前,他最尊敬的人是父母,所以这个时候你把很重要的做人做事态度教给他,他就终身受用。上了小学,孩子的话变成「我们老师说」。上了初中、高中,「我同学说」。所以你看,一个人生命当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会随着年龄层而不同。出了社会以后,可不要某一个歌星说。可能是上师,或者我们懂得赶快深入圣贤经典,那可能就是「孟子说」、「孔子说」,这样透过圣哲人的提醒,我们就可以不断成长。因为他女朋友也已经二十多岁了,都能够时时提到老师,让我很惊讶,好象这个老师的地位跟她父母是一样的。我愈听愈感动,所以就提出要求说:我可不可以认识你们老师?是她的小学老师。结果她也很欢喜,就答应说:好,我跟我们老师说一说。结果当天晚上我就觉得自己太匆促了,人家不知道老师有没有空,我马上就提出要求,太唐突了。所以我就打一通电话跟她说:我看算了,改天比较有时间再说。结果他女朋友就说:我已经跟我们老师讲了,我们老师说要跟你见面。他说像你这样的人要赶快进入教育界来服务。她老师教书已经教三十多年,我们从她老师的言谈可以了解到,他不只自己在作育英才,他时时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才来投入教育,他也非常愿意去提拔后进。所以,那个礼拜我的同学跟他女朋友就开着车先接上我,就再去接她小学的老师。结果,她小学老师跟我们家住的只有五百公尺。所以人生的缘很难说,人生的缘绝对不是在外在距离的远近,而在哪?在心。心很切,所想人生的目标都相同的时候,纵使在万里之外也会来相会,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所以人与人的距离不在外在内。为什么我这么讲?因为我就是想要弘扬中国文化,所以就到澳洲去,结果就在澳洲遇到了杨淑芬老师。你看必须到万里之外,结果相会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一分心。所以当我有这一分心要好好学习如何教导孩子,就能够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指导。所以,虽然家离得那么近,一直都还没有接上。好不容易接上了,我也很珍惜跟这位老师学习的机会。结果这位陈老师上了车,他坐前座,我们坐后座。这位老师回头跟我讲的第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他说: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我的学生教我很多东西。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说出了一句真理,叫做教学相长。在《礼记.学记》里面就提到「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而后能自强也」。知道,比方说我们在上课当中,在阐述一些道理,底下的学生眼睛呆滞,快睡着了,就代表我们这样讲他们无法理解,这个时候我们要自立自强,再研究应该怎么引导,举哪一些事例,才能让他有所领会;或者是学生有很多疑问、疑难来问我们,结果一问,我们还不会,就会激励我们好好去查资料,好好再去跟人、其它长者、智者学习,所以就能够不断提升。所以很多朋友也都很有心说:蔡老师,我也很想来弘扬中国文化,但是我很怕能力不够。诸位朋友,不要怕能力不够,等我们都有能力了再来做,已经怎么样?来不及了。家庭社会都乱了,到时候你想做都没机会了。所以我们要抱持着「做中学,学中做」,因为我们都是失教的一代,不要再让下一代有我们这样的遗憾。当家长、当朋友来问我们一些问题,我们也不要紧张。假如会的,我们就真诚回答他。假如不会的?像我,我就会说:我去问杨老师。杨老师假如不会的,她会怎么说?我去问我的师长释净空教授。你还有什么好怕的?而当你面对别人的问题你不会,你又主动去帮他找答案,他会不会瞧不起你?不会,他会更尊重你,他也会很感谢你,因为你处处帮他的忙。所以在心理上不要有担心,确确实实教学才会相长。这位老师第一句话就让我很震撼,接着他又说: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时候,所以不可以意气用事,不可以发脾气。因为我还没教书,他就把这些正确的态度告诉我,所以我往后教学生就从来没有发脾气;没有说因为学生错,我就恼羞成怒,从来没有。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叫「禁于未发之谓豫」,就是预防法,孩子还没犯错以前,你就要把正确的观念告诉他。当我们还没有从事这一份工作,就已经有这些正确的观念,这也是慎于始,这也是禁于未发,预防的态度。所以当这位老师把学生都介绍完了,我的心里就是出现了这一句话,所以也是以一个欢喜的心去面对这一班的学生。这一班学生有四大天王,不是刘德华也不是张学友,是四个常常要去训导处报到的学生。其实我们真正去接触了以后,一般认为行为比较偏差的孩子其实也都很善良,只是疏于管教而已。当你对他很好、很有义气,他一定会也对你很有义气。所以其中有一个孩子,他刚好脸部表情很凶,就是没什么笑容,我就把他找过来。跟学生还是要多接触、多沟通才会亲。我把他找过来,我就跟他说:你脸这么凶,是不是老师有做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他说没有。我接着问他说:你这样的表情什么时候开始的?他跟我说:五年级上学期。你看,他什么时候脸变得这么酷他自己都知道。所以我们当父母、当老师要常常能够去感受到孩子内心的状态,不然你都不能适时地给他疏导。后来我就跟他说:你的脸部表情这么凶,人家很容易误会你,还以为你跟他过不去,所以你要把脸部表情放松。他听完以后就说:好!但是脸有没有改?所以教育一个小孩要有耐心。你可不能跟他说:老师都跟你说了,你为什么还没改?马上就要让他变一个人,有没有可能?不可能。后来我就会制造一些机会去给他锻炼。比方说学校里面要安排一些人去当纠察队,站在走廊、站在校园,比方说低年级的同学在走廊上奔跑,这一些大哥哥就过去:不可以跑,太危险,还会撞到别人。你是几班的?把名字记下来,下次不可以再犯。当一个人是警察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格外谨慎;当一个人是老师的时候,他的行为相对地谨慎。所以我们就派他去当警察,他的行为自然就开始转化过来,因为他很怕自己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被一年级的小弟弟说:大哥哥,你怎么自己也在犯?那他就很丢脸。刚好在下课时间,我也听到同学之间提到,这位同学曾经到菜市场里面去帮他妈妈卖衣服。这个消息,诸位朋友,你假如听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一个六年级的大男生肯去帮妈妈卖衣服,那也很难得。所以,一个孩子只要有孝心,他绝对很好拉拔、很好管教,所以我对他就更多地关怀。所以像一般在上课的时候,假如他数学答得很好,我会当场就给他肯定,我说:你看,这一位同学的思虑非常敏捷,他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诸位老师、诸位朋友,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真诚的称赞,都会留在孩子的心中。结果这个孩子第二次月考,考了全班第五名,从四大天王一下子变成全班考试第五名。而且在这个过程,我还找他来当班长。我想他可能都没有当过班长,所以一找他来,他吓得半死,都一直不愿意接受。后来我就跟他商量,我说:你就先当一个礼拜就好,一个礼拜。我这个叫学生当班长的方法,跟谁学的?跟我小学老师学的。因为班长等于品学兼优,所以好的方法要传承下来。他就勉为其难答应了。结果当了一个礼拜以后,从此都是他当班长,一直当到学期末。所以一个人的潜力透过磨炼就会出来。我在海口跟很多老师一起研习中国文化,经过一、二个月我就会跟这些老师说:下次上课,你可不可以上去讲十分钟、上去讲十五分钟?这些老师都怎么样?不要!不敢!都推来推去。我说:拜托!十分钟就好了。他们就勉为其难:好!结果一上去,都滔滔不绝,还要我在后面跟他比时间到了,下来了。为什么?当一个人有承担责任,他就会进步得特别快。而且,因为是用心学习,用心教学生,真感情就是好文章,所以一上去以后,就不由自主地把这些感受、感动都讲出来。所以这个学生当了班长以后,也把他的责任心、把他办事的能力都激发出来。刚好他考了第五名,我们也以示鼓励。所以要多请客、多送礼。我就邀了一些对班上、对学校比较有贡献的同学,还有他,一起去吃饭。结果,他的母亲骑了一台摩托车把他接过来,刚好我们已经在校门口了,他的母亲就对我说:老师,我这个孩子读了五年半的书,从来没有老师看到他。我们听到一个家长这样的话也是于心不忍,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上肉。这五年半相信对他的父母也是一种煎熬。孩子不是不能教。所以他母亲就感慨说了几句话,我马上把她的话转过来,我就跟她说:吴妈妈,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他的学习状况很好,他的领导才华也很好,然后做事很负责任。上次我交代他去办啥事,都办得很仔细。我就举了一些最近发生的事例跟他母亲做报告。因为我们称赞别人也要具体,你很具体,对方就会觉得真有这么回事。假如你才只是说不错、很好。他妈妈可能也会很怀疑。所以我就这样称赞了这个学生的很多优点,足足在那里站了好几分钟。虽然我是在讲给他妈妈听,事实上在讲给这一个学生听,相信我们老师至诚的称赞,会留在他的心中一辈子。后来学期结束了,我们学期结束的时候有一个规定,要把整个班的学生带出校门,亲手把他们送出去。结果就颁了很多礼物,颁完以后还剩一个礼物,怎么办?颁这个礼物也不可以白颁,还可以做一个机会教育点。我就说:最后这个礼物,我们颁给这个学期在德行上、在学习上进步最多的同学。由你们来推举。结果怎么样?这个班长就当选了,就把这个礼物颁给他。结果这个同学拿到,回到他的座位一坐下来,一个大男生就开始掉眼泪了。因为我们当老师站在讲台,底下的学生任何一个动作都怎么样?一目了然。所以我当了老师以后才知道,以前当学生在底下做什么,还以为老师没看到,真是自欺欺人。好,我们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下一节课再继续.

细讲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最近,我们的郑乐校长从海口带回了《弟子规》,送了我一本。课余,我通阅了。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的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

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细讲弟子规十三集心得体会

唐颖老师第一个谈到自己的心得体会,她深刻感受到《弟子规》的魅力,自己学到了从而教授孩子更好的人生应对态度。

唐颖老师说:看完这一讲,其中在公司面试的一场景让我记忆深刻,因为未经允许擅自翻看别人的物品使得重要的面试不能成功,联想到自己班上的幼儿以前也有这样的坏毛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幼儿的好奇心促使喜欢什么东西都去摸一摸看一看。《弟子规》中“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通过教师耐心长时间的教导督促幼儿的这一坏习惯改正过来了。感恩《弟子规》。

万榕老师说:在课堂与生活中幼儿说话的语调永远都是大嗓门,从自身反省自己也是大声音的对幼儿说话,是自己影响着幼儿,身教重于言教,以自身为榜样,引用“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教导幼儿说话也是要讲礼貌的,适合的场合用适当的声调。

万榕老师说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好的榜样,万榕老师同样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了许多好榜样,利用晚上时间看书学习,做到早睡早起。

程群老师说:这一讲中的谨慎对待语言和行为让自己有深刻的体会,幼儿整队出去散步时总是你一言我一语的称呼门卫爷爷,幼儿学会了称尊长可是没有体恤到长辈的需要,当你一言我一语是门卫爷爷要应几十次很累,教育幼儿齐声称呼一句。在对待幼儿的态度时,往往当幼儿很在乎时作为老师的自己却没有感受到草草了事。例如:在对幼儿歉意时道歉无诚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到自己做到了才能感染到身边的人。正如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只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人收到的同样是真诚。

黄莉琴老师以自己对孩子的那份真诚的爱心说道:教育像他们小班的孩子尤其要的是耐心,幼儿年龄自控能力差,幼儿的弱小需要我们的谨慎保障幼儿一日活动的安全。

熊小燕老师说:这一讲中小女孩为奶奶让座父亲因自己的无动于衷而羞愧使自己联想到公交车上不懂让座的年轻大学生,“人不学不知义”,在这个忽视德行教育的社会,年轻人连最基本的德行都在慢慢丧失感叹道很多德行的教育是现在金钱买不到的,和谐社会就在这一步,让出一步和谐近一步。

毛丹老师说:通过教师的合作与耐心教育使得托班的孩子都能遵循《弟子规》的教诲。在家庭中,自己要注意身体,因为爱护自己也是对家庭的负责,让家人安心放心舒心,这样同样是孝悌社会的延伸。

钟念云老师说: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好东西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甚至于是至亲的爸爸妈妈。从小未长养恭敬心的幼儿如何落实恭敬心?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教师的耐心和反复培养,相信量的积累能有质的变化。再者,教育过程中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用孩子易理解的方式言语教育幼儿使其明白道理,也就是《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成何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钟念云老师也收获到很多,她说到知耻近乎勇,她自己在公交车上会主动上前为离自己较远的需要让座的人让座,假使自己没有这样做会觉得有愧于自己学习了《弟子规》,她强调学以致用,学的欢喜,从中自己收获到的是无限的快乐与幸福感。

罗玛丽老师说:人的基本礼仪中有项是,听长辈说话要认真,回答时不能敷衍了事。联想到自己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听清长辈的话语就直点头说是,觉得自己很没有礼貌,没有恭敬心,我们要时刻提起自己的恭敬心,和颜悦色对长辈说话即使是劝诫长辈。在学习过程中,父母责备自己时自己不做声,使得父母以为表面没有抗议的自己很听话。其实不然,表面接受内心却做着激烈的战争,这样同样是不孝,真孝真恭敬是心口一致的对待长辈,从而延伸至社会。

赵秀铭老师说:这一讲中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其中有一个人在和领导谈话时,因为领导没有叫他坐,他就老老实实遵从这句话,一直站着。在整个谈话中领导一直视仰起头看着他。蔡礼旭老师就向我们说到,学不能学呆了。我们的存心是要处处体恤到他人的需要。从中想到自己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告诫自己学习不要心急,不能只看表面要学其中的精髓。

赵老师通过自己的学习也在改变以前的不好习惯,她说道“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自己尝试过用录音的办法改变说话大声的习惯,《弟子规》就是把我们的一些习气改掉而不是学到什么,赵老师也正是领会到了《弟子规》的精髓才努力使自己改掉不以前的习气。

这一集的分享各位老师都有深刻的体会,通过自己学习集体分享大家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有陈丹娜老师,易老师没有分享。

细讲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也是中国文化中细致讲述孩子行为规范的重要经典之一。通过细讲弟子规,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并从中获取到一些对于现代教育也有积极意义的启示。在我与孩子一起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其中的道德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深感到弟子规在培养孩子良好品德方面的独特价值。下面我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我与孩子的亲身体验,谈一谈我对细讲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首先,细讲弟子规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在弟子规中,孩子被要求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如敬老、孝顺、敬神等。这些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礼仪和道德的精神。通过细看弟子规,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长辈,如何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最重要的是,这些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实用的。比如通过理解“谦虚有礼,宽慰过人”的要求,孩子们将会学会与人交往时更加谦和和宽容,减少与人的矛盾,并且在学习和工作中也更容易与同学和同事取得良好的合作关系。

其次,细讲弟子规让我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些行为规范都是孩子们在家庭中学习到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亲身实践,我发现与孩子们一起读弟子规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道德规范的理解,也能够提升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认同感。同时,弟子规的精神也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

然后,细讲弟子规让我认识到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孩子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弟子规中的要求,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十分困难,而对于具体实例的分析更容易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因此,我通过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弟子规的同时,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事例来解释其中的要求。这不仅使孩子们更快地理解和接受其中的道德观念,也增强了他们对于道德准则的记忆和坚守。

最后,细讲弟子规让我认识到了教育的长远价值。弟子规所强调的道德准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塑造良好的品德,还能够影响他们的一生。通过长期的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品德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良好的品德,孩子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都需要从小坚持教育,只有通过长远的培养,才能够让我们的孩子们真正受益。

细讲弟子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帮助他们成为有品德、有责任感的公民。在家长和教育者的精心引导下,孩子们将会在弟子规的教育下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责任感和贡献的优秀人才。我们应该珍爱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育中,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准则。

细讲弟子规心得体会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往今来,书一直是人最好的朋友。人们从书中增长知识,从书中懂得人生百态。书就像一道美丽的色彩,让人生多姿多彩;书就像一种美味的调料,少了它,人生的酸甜苦辣就会变得不完美。读书好,读好书,读一本好书能让人受益终生。从我认字起,就开始了阅读之旅,然而我读的众多书中,最令我受益匪浅的书是一本经典诵读——《弟子规》。

它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那么还能做什么呢?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教导我们。渐渐,我们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高。然而,他们却越来越老,背也弯了,他们不再英俊,不再美丽,然而饱经沧桑的脸上却写满了对子女的爱。

它告诉我们不仅仅是父母,兄长老师们也对我们充满了关心爱护。所以我们应该去回报他们,尊重他们。对于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们,我们也应该去呵护他们。此外,现在社会上的人越来越冷漠。在金钱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歪门邪道。也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拜金主义,诚信变成了一种珍贵资源。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这本书告诉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多多。

细讲弟子规心得体会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的多有道理啊!我们应该在生活中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记得在弟子规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时候折纸折的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的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她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但是小珍却没有来,小珍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也没后悔,她说:“小珍虽然没来,但是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了人们的爱戴。所以我们应该向宋庆龄学习,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不然就是言而无信,万事皆虚。

细讲弟子规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一本国学教材的书,也是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它的意思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事,那时,我还小,是家里的“小霸王”。只要家里一开钣,我就健步如飞地奔到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就开始自顾自的吃起来,还没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坐下吃饭时,我已经将菜盘给搅得一片狼籍,只剩下一些残羹了。想到这,我真为以前的不懂事而感到羞愧。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尊敬长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之后,每当吃饭时,我总会先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搀扶到座位上,等全家人都到齐了,我才开始动筷吃饭。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还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如父母吩咐你的事,你不能拖延;你出门前,要和父母打一声招呼,回来时要面见父母,让他们知道你的习惯,这些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都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学习《弟子规》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会好好学习其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来鞭策自己,无论从思想上、品德上、学习上都要努力做得更好。

细讲弟子规集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从古至今,弟子规一直被视为教育儿童的必读之书。其内容简洁明了,却内含深刻微妙之理。本文将就阅读《弟子规》时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进行探讨。

第二段:初读弟子规,如何理解?

初读弟子规,我们会发现这本书文字非常简洁,但蕴含的道理耐人寻味。从“弟子规,圣人训”开始,我们便可以看出其目的是教育后代,传承纯正道德教育。在读过几段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文字都十分的平凡,但同时也充满了持久的教育意义。其实,读弟子规的重点并不在于字面意思,而在于能否领悟其中的内涵和思想。让我们一起进入弟子规的世界探讨其最根本的精神意义。

第三段:弟子规的思想内涵。

弟子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价值观的塑造。弟子规教导我们做人要有礼,要尊敬长者、团结友爱、勤学好问、乐于助人等。它不仅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表面上的礼节,更需要我们内在的改造和启迪。在读诵弟子规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其言简意赅,既能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注入了一种内在的品质和态度的培养。每一个句子背后都蕴涵着千百年来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深度洞察,它是熔铸了古人智慧的经典之作。

第四段:坚持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

今天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似乎有了更多的追求与欲望。而在这些追求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特别需要被弘扬和传承。读《弟子规》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次蕴含,获得以文化为基础背景的生命发展的指引和引导。读《弟子规》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生,拓宽我们的眼界、加强品格修养和人格塑造。读《弟子规》中的贵族课堂,从中领悟传承自我发展、培养优秀品质方面的人生经验和信仰力量。

第五段:结语。

弟子规,一本教育儿童的义书,一部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内含的智慧经验和道德准则,至今仍然给我们现代人带来深刻的启示。在这样一个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我们更应该坚定地学习和推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溯其价值,从中获得人生的指引。我们相信,弟子规的教诲,将和我们一起踏足生命之路,走出一条更加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之路。

细讲弟子规讲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本,它由唐代的魏征撰写而成,内容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如今这个物质丰富而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中,弟子规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细细讲解弟子规,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进而提升自我修养和行为准则。以下是我对于弟子规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弟子规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和社会道德。在弟子规中,明确指出了父母之命、上学之道、朋友之交等方面的规范。这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人的行为应当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我们不仅仅是个体,还是一个社会的一员。只有我们遵守了社会规则,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我们需要明白,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和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所以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应当将眼光放在更加广阔的角度上。

其次,弟子规关注了个体的内心修养和品德塑造。在弟子规中,有许多关于个人修养的内容,如“勤学于文”,“温良敬老”,“以义断物”等等。这些都鼓励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只有我们心怀善意、善待他人,才能够真正获得快乐和幸福。这些道德准则是我们成功的基石,也是我们衡量自己是否具备美好品质的尺度。

第三,弟子规动力来源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当自觉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为我们的民族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弟子规强调了独立思考和自主自律。在弟子规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鼓励自主思考和自律的内容。比如说,“古之善为士者”,就提醒我们要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准则。又如说,“事先追思”,则是告诉我们在做事之前要先做好准备和思考。这些都倡导我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事物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同时,我们需要自觉遵守规则和条例,做到自律。只有在自主自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不被外物左右,真正做到心有所志、言行一致。

最后,弟子规强调了亲近自然和生活节奏的调适。在如今这个物质浮躁、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远离自然和纷繁复杂的生活。而弟子规则提醒我们,要保持与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有序。比如说,“扫帚自明堂”就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保持环境整洁;“食不过肉”,则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些规则和准则能够帮助我们摆脱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困扰,从而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细讲弟子规,我们能够从中领悟到许多道德准则、社会关系和个体修养等方面的重要原则。通过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细讲弟子规集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读本,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和处世经验。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学习《弟子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细讲弟子规的角度,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忠恕篇。

在《弟子规》中,“忠恕为先”的主张,教导我们要尽心贯彻忠诚和仁爱的精神。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品德堕落和道德沦丧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不难看到很多人的自私自利和对他人冷漠的情况。反观《弟子规》中的忠恕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别人之心,从而建立起更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段:谨言篇。

整个《弟子规》阐述了严守言谨的观念,教育我们需要保持清白无暇、诚实守信的品行。在现代社会中,虚伪和欺骗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通过细讲弟子规,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言行的严谨性,培养更健康、清晰、踏实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修身篇。

修身的培养也是《弟子规》中高度重视的。这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灵世界,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自我规范。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接受各种挑战,切实做到自我克制、严守纲要,那么在自己工作上也能更加地完美展现,更加地创新和创造。

第五段:结论。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价值。通过细讲《弟子规》这一方式,我们不仅了解它的内涵和精神,更可以通过感性理解来给自己树立榜样。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精神准则和人生思考,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各种挑战。只有真正的摆脱糟糕习惯,做更健康的人,才能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做贡献。

细讲弟子规心得体会

段一:简介弟子规的由来和基本内容(200字)。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教养之书,最早由北魏孝文帝所编并推广于子女教育中。弟子规主要讲述的是儿童应该学习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本书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启示和明确的条款,深受后世教育家和家长的喜爱。弟子规共分为三篇,涵盖了先行篇、次行篇和后行篇,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慎言戒色等各个方面的教养原则。

段二: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250字)。

弟子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作为我们的最早的教育者和引导者,父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小学习弟子规,我明白到孝敬父母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准则之一。我们要以感恩和尊重的心态对待父母,体谅他们的疲惫和辛劳,尽力减轻他们的压力和负担。不仅要孝敬父母的言行上表现出来,更要心怀孝心,真正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们的期望。

段三:发现尊敬师长的价值和意义(250字)。

弟子规还强调了尊敬师长的重要性。师长是我们学习、进步的指导者。他们给予我们智慧和知识的传授,帮助我们成长。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明白到尊敬师长不仅仅是礼貌的表达,更是一种心态和态度的体现。尊敬师长意味着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和建议,并且要迅速地行动起来,付诸实践。师长的嘱咐和指导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学会感激和尊重。

段四:深入理解友爱兄弟的难度和重要性(300字)。

弟子规提到了友爱兄弟的道德准则,这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孩子们常常容易因为财物、地位或其他表面的因素而欺负、排挤甚至伤害别人。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明白到真正的友爱兄弟应该表现为慈悲、同情和宽容。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并且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只有当我们心怀爱和宽容,我们才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建立持久的友谊,营造和谐的社会。

段五:全面理解慎言戒色的重要性(200字)。

弟子规中还教育我们慎言戒色。慎言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慎重选择言辞,要抑制不必要的争吵和冲动。戒色则意味着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和心灵。慎言戒色是为了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理解和尊重的社会环境。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在言行中需要审慎思考,不仅要从自己的立场考虑,更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体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塑造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总结: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不仅是学习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自我人格的过程。通过理解弟子规的教诲和学习,我们能够养成优良的习惯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习弟子规,对我们的成长和未来人生都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