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主持词(专业15篇)

时间:2023-12-07 14:24:39 作者:LZ文人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很荣幸担任今天的主持人。这些总结范文将带领你走进不同领域,了解不同行业的专业术语和发展趋势。

荷塘月色作文

天,渐渐黑了,星星布满了整片天空,池塘中的荷花盛开了在晚风中摇曳着,宛如一位位美丽的少女在跳着优美的舞蹈,虫儿的鸣叫打破了夜的宁静,阵阵晚风拂过我的脸颊,用手撩起额前的碎发,静静的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眼睛望着在月光笼罩下摇曳的荷花,渐渐脑海中浮现起曾经与好友一起在这池塘边欢乐的时光,渐渐嘴角微微扬起。

记得,在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我和那位朋友经常跑到荷花池边玩,一次我想用盆子捞一条鱼上来,可是太危险,我想选择放弃,可是朋友忽然说了一句:“别怕,我拉着你!”听了她的话后,转过头望着她,从她脸上看到的是信任与严肃,就这样,她拉着我的手,眉头紧锁着,好像使了浑身的力气。而我也没有放松,不一会,一条鱼看到盆子里的诱饵,便钻进了我们设置的陷阱里,成功被我们捕获。当捞起来的时候,我重重的'喘了一口气,可是她的手还是抓的紧紧的,手心里布满了密集的汗水。我翻过栏杆,她激动的抱着我,兴奋地跳起来,一边跳一边说:“恭喜你,成功捞上了鱼!”我们俩相视一眼后,高兴的大笑起来。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

溢满清幽淡雅的袅袅荷香。

举头望不尽的繁星闪烁。

烟霞柔和在清风中。

残香烟雾缠绵一缕香魂。

花瓣泛着胭红镶嵌一季的色彩。

涟漪那行行的诗意。

怀揣着碧绿的相思。

迷恋的初恋找不到故乡的影子。

情感至深的那一次吻啊。

相思无尽处。

那一支莲掠过一缕清澈的目光。

一段横波花底。

静美的月色里走出了云霞。

荷塘月色

我最喜欢的散文是朱自清的《》。它是那么清新、宁静,读起来就觉得周围是那么静,那么美,使人仿佛进人了另一个境界。

暑假里最热的两个晚上,我和妈妈都是在宣武艺园里的静雅园度过的。这里并无凉意,但在这里可以与荷塘为邻,还可以观赏那月亮和湖水的无声嬉戏,给你的感觉是再好不过了。这大概就叫“心静自然凉”吧!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轻纱的梦……”我出声地吟诵着。妈妈说,月色是朦胧的美。我说,月亮是清淡的美。而朱自清写月影,写月光,则是一种和谐的美。

妈妈问我:“朱自清是怎样描写月亮的?”

我说:“他写月亮在水里蹿动。”

我们看到,荷塘里的月亮,一会儿成竖着的椭圆形,一会儿又成了横着的扁圆形,一会儿又弯弯曲曲不成形。它有时蹿动,有时跳跃,有时宁静。月亮好像与荷塘很熟,不断变换各种形态给荷塘增色。荷塘也成它之美,用粼粼波纹,把月亮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变成那样,使它面目全非。

咦?好像小鱼也在捉弄月亮。刚刚被波纹聚在一起的月亮,又被小鱼跳跃出的漩涡变成粼粼波纹扩散开去,一圈,又一圈……闭园了,我低头告别荷塘,抬头告别月亮,幽静、淡雅的静雅园,在酷暑中是那样的宁静,荷塘和月亮又增添了它的淡雅,我寻找到了。

荷塘月色主持词

怀着激情、带着希望,用歌声唤起中华儿女的自豪和向往。祝愿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请欣赏舞蹈《祝福祖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荷塘的美景不言而喻,人人都在渴望着它的美能传递给我们一种安逸的心态,下面让我们随着柔美的旋律,走进一片静谧的荷塘,领略民族舞蹈的风韵。请欣赏舞蹈《荷塘月色》。

3.《蒙古包》。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在那绿色的草海里,象一座闪光的航标,牧民在蒙古包旁唱歌,歌唱幸福的今天未来更美好。请欣赏舞蹈《蒙古包》。

4.《十送红军》。

女:依依惜别依旧别。

男:浓浓深情总是情。

合:军民鱼水分外亲。

女:十送红军只为情。

男:下面请欣赏《十送红军》。

5.《你让我感动》。

男:一张张笑脸道出了我们心中的喜悦。

女:一句句感谢抒发着我们内心的感动。

女:请欣赏舞蹈《你让我感动》。

6.《卖花姑娘》。

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提着花篮上市场。走过大街,穿过小巷,卖花卖花声声唱。请欣赏舞蹈《卖花姑娘》。

7.《红红的日子》。

红红的日子,火火的过,红红的舞蹈,红红的唱,红红的日子越过越欢畅,请大家欣赏《红红的日子》。

荷塘月色主持词

男: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男:人人都在渴望着它的美能传递给我们一种安逸的心态,

女:在前进的路程中,别忘了放松自己,

男:听听舒缓的.荷塘月色,共同来见证朦胧的那一刻。

女:请听独唱《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作文

夜晚的黑色像黑幕般把世界盖得严严实实地笼罩着。只有月亮皎洁的粉末洒下。星星调皮地眨了眨它的大眼睛,是哪一个顽皮的孩子把闪闪发亮的珍珠洒在夜晚的天空,还把白云盘杂碎了。

我来到了洒满月光的荷塘边,坐在池塘边上的椅子上,美丽的荷花像一只只天真可爱的猴子一样想把月亮从水中捞起。月亮的光辉把荷花的美丽都笼罩住了,把脸涨红了,生气地问微风为什么把它梳妆的镜子打碎了。粉嫩的花骨朵儿从碧绿的圆盘中盛开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微风吹过,举着花朵的茎不禁晃了晃脑袋,好像在嬉戏玩耍。是不是鱼儿又给你们挠痒痒了!哈哈……被我猜对了吧。外层的花瓣向外探着身姿想要看看鱼儿又到哪儿顽皮了,内层的花瓣紧紧地挨在一起像久别重逢的好友又见见面了一样。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儿,像是快要爆炸一样,有的荷花向上看着月亮,好像要看看美丽的嫦娥和玉兔比比谁更美,还有的荷花害羞得脸都红了。看着这些充满生机的荷花,我置身其中,仿佛我也是一朵荷花。

风一来,我就晃一晃,鱼游过来,我就笑一笑。这池荷花让我想起了三年级时我学过的一片课文——《荷花》书中的作者叶圣陶老爷爷看见公园中的荷花开了,看着那些美丽的荷花,叶圣陶老爷爷才写出如此美的文章,我看着那篇课文我仿佛看见了一池荷花,但现在我真的看见了一池荷花,这种梦想成真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在这美丽的月光下,我静静地观赏者这一池平凡而高洁的荷花。

荷塘月色读后感,课文荷塘月色读后感,读荷塘月色有感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多少认识几个字的人都知道此文,因为此文在中学课本子里做过教材。朱自清先生以自己的情绪给荷塘的月夜景色描绘上了自己的基调,其实也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说过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若夫霪雨霏霏,……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以景生情,反之亦然。心情不好,“心里颇不宁静”嘛,看着什么景色也黯淡。作者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别出心裁地虚实为用,浓淡相宜地勾勒了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

让声、光、色、味都透出神韵,还有气温,时间的推移感,共同渲染荷塘月色绰约的风情。这样对空间多维交融的写法,不仅使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也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深切地感受到作品的情趣美,痴迷地承受着作品精神和情调的感染,似乎月夜就应该是这样的了。其实不是所有的明月之夜都是这样的,象李白的、苏轼的、曹操的月夜,其情调都是不同的。因为朱先生文章写得好,大家都把它收藏在脑海里,总不由自主地时常展开把玩,久之,任何等珍贵精美的宝玉也不免要看出些感觉来。作者在文章中的几处比喻,很有些卡通感。这使作品的韵味和思想深度打了折扣。单说声音的比喻。

文中的声音有:“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还有写出了发声活动没有写出所发的声音:脚步声,“背着手踱着”,荷叶被风吹动相互摩擦的声音,推门、开门的声音;这些都是真实的声音。

远处渐去的孩子们欢笑声,妻子哄儿入睡的眠歌,水中的蛙叫,树上的蝉鸣,树叶的摇动,荷叶的摩擦,拖沓的脚步,咿呀的门声,很自然、很生活,这些声音交融在一起体现着、彰显强化着一个大大的“静”字,很中国。还有心理中、脑海里的声音:画外音和比喻的声音。心里有“怕人”感时的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休止声;“忽然想起”的古曲声。采莲少女唱的艳曲肯定是中文的词中国的曲,那演奏的肯定是中国乐器。“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先生把这旋律比喻成了西洋的小提琴奏着的名曲,不尽贴切。小提琴确实是很著名很优秀的乐器,但它是西洋的,通篇整个是中国式的景色、情调,是国人的抑郁,突兀地插进了一个小提琴,很生硬,很棱角,这是一;小提琴的声音高昂张扬,明亮俏丽,具有金属的极强的穿透力,而文中景色的情调应该是深沉悠远,幽怨舒缓,是丝竹的缭绕和渗透,这是二胡。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中的“光”是月光,并“不能朗照”;“影”是月光照在远树、近荷上的影,“黑影”;是黑、白、灰的水墨画面,这光、影的对比也都不会很强烈,光、影的过度也不会很清晰。淡淡的云遮月,薄薄的雾笼荷,朦胧含蓄的意境。国人的抑郁用国人的乐器来比喻多好,那么多优秀的民族乐器比喻一下不好吗?比喻成琵琶,古筝,古琴,洞箫,二胡,最好是雅埙——“奏着的名曲”,或者这几种乐器合奏着的名曲,都贴切。

琵琶的嘈嘈切切描写荷叶的摩擦,古筝的流畅空灵描写清风的吹拂,古琴的典雅清高描写月光的倾泻,洞箫的委婉缠绵描写抑郁的思虑,二胡的深沉悠远描写踱步的身影;这几件乐器都有描写月夜的名曲,古筝的《春江花月夜》,古琴的《平湖秋月》,洞箫的《思月》,二胡的《二泉映月》等;还有埙,雅埙的声音古朴醇厚,委婉哀怨,深沉空灵,深邃悠远,埙声就是月夜的声音。我看朱老师的此时、此景、此情,如果比喻是雅埙奏出的《苏武牧羊》最贴切。哪一首小提琴名曲能吻合这么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此时此地的心境呢?大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朱先生也是为了显摆一下自己是留学英伦的人吧。也是朱先生的个性体现,或是刻意体现个性。那个年代的文人写的文章里面都喜欢搞点中外拼盘,显示自己外文会的太厉害了,都不会母语了;是不会在母语中找到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荷塘月色

人们都说,在夕阳西下之时,会有一丝丝心头之悔,或一丝丝霞光漫想之得。今天,吃完晚饭,只是休息之时,在闲聊之日,悄悄越出门槛,走到门后那伴我成长的荷花湾。

现在已经很少人能记住它了,可能有人都已经忘记这个在夏天给他们乘凉、打牌,傍晚给他们闲聊、遛弯的荷花湾。以前,每到夏天,荷花湾那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真的感受不到那种幽静、神秘的感觉。直到今天,满园的荷花湾,只剩我一人和那一片荷花,可见只有我还惦记着这满园的荷花湾。

没有人声喧闹的夜下,是那么的宁静、神秘,在没有月光的照耀下时,还颇有一点害怕。但今天庆幸有着那皎洁的月光衬托和映照着这满园的荷花。

转眼望去,那些经过风吹雨打的`荷花,还是那么的美丽动人,味道还是小时候的味道,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十多年了,这些荷花没有人搭理,显得略有一点儿岁月的沧桑,但是即使如此,它们依旧展现出那种不服输的状态。

翠绿翠绿的荷叶,桃红桃红的荷花心,是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那白白的荷茎,并没有因泥土的肮脏,染毁掉了它那白净白净的荷叶。这些荷花,有的聚在一起,只怕哪一天,风吹雨打,把他们刮散;有的像害羞的女子,唯唯诺诺,那桃红似的脸颊上泛着点点红晕;有些荷花像刚刚出浴的女子,荷叶上,还带有那滴滴露珠。只是,在那月光的照耀下,荷塘上的古桥显出了岁月的波痕,多少年来,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弯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月影,面影,岁月波波,悠光临面,泡沫聚散,只有你依然如故。

想起那儿时的趣事,想起那儿时的约定,是那么的真诚、天真和幼稚。想起这,心中不免有一种小小的激动,赋诗一首:

想念古塘挥去散,一心只为圣贤书。

江山不过万年情,只怕一日往回单。

小时不念心中悔,独到心头惠子情。

采荷莲女笑中采,假山万种君子书。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荷塘月色》赏析

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诗》),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重彩,画的是淡墨水彩。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也很平常,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它们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经营的,却很有表现力。其他如写荷叶用“挨”,写灯光用“漏”等,都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荷塘月色]荷塘随笔

荷叶衬托着淡粉色的荷花零落的花瓣漂在水中莲蓬托着青色壳的莲子蜻蜓静静的停留在荷叶上它沉默着,在思考着...如果觉得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以下是由随笔网小编推荐的《》,欢迎大家阅读交流!

荷叶衬托着淡粉色的荷花。

零落的花瓣漂在水中。

莲蓬托着青色壳的莲子。

蜻蜓静静的停留在荷叶上。

它沉默着,在思考着什么。

刚从淤泥探出水面的荷叶。

正舒缓着,生长着。

浮在水面的荷叶啊。

感受这水清,这水的温度。

这静止的画面。

只持续了三秒。

从草丛中窜出的青蛙。

跳入水中。

溅得水花荡漾,飞溅。

吓着了蜻蜓。

它扑扑翅膀,飞在空中。

一条锦鲤鱼从远处的荷塘游来。

吐着水泡。

水泡,一个个,一个个浮在水面。

月亮升起来了,乌黑的云絮顿时变成几匹刚沐浴的素绸,洁净而透明。

皂头中心小学三年级:高羽芩,高宇声。

夜晚蓝天换上睡衣闪亮的小星星为月亮织成了一条玉石围巾,水面上的小青蛙呱呱呱地唱着歌,大树被一阵微风吹得沙沙作响,小鱼欢快地跳着舞蹈,整个夜空发出了暗夜交响曲。在明亮的月光的笼罩下,我慢慢的享受着荷塘月色。

荷塘中大大小小的荷叶堆积如山,偶尔突出几朵雪白的荷花,荷叶底部是节节嫩藕,水上游过一对恩爱的鸳鸯。上面是一座小桥,做过的人都称赞这是“人间仙境”明天是八月十五,相信荷塘会更加美丽动人。

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浸入有人们的记忆中,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五年级:上官琴雪。

夏日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公园,一股花香扑鼻而来,我顺着花香寻找,看到了美丽的荷塘。

平静的河水清澈见底,一趟趟小鱼在水中快乐地游着,一片片荷叶就像一个个碧绿的圆盘,又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在荷叶上有一朵朵粉红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已经完全开放,像翩翩起舞的仙女。小蜻蜓也飞过来凑热闹,把荷叶当成了停机场。小青蛙也不甘寂寞,把荷叶当成大舞台,“呱呱”地唱着、跳着。夏日的荷塘真是,热闹非凡、美不胜收呀!

二年级:孙子墨。

早晨,路旁的小河塘醒来了,它睁开亮闪闪的眼睛,就像一面大大的镜子。看!大伙都在照着“镜子”,梳妆打扮呢。苗条的柳树娘,梳着柔顺的长发;亭亭玉立的荷花妹妹,在脸上搽着红红的胭脂;爱清洁的鹅公主,穿上洁白的连衣裙,还在额上印了个红点儿;水草们戴上满头晶莹的“珍珠”,鲤鱼好像穿着金袍锦衣。

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小朋友,穿得整整齐齐,脖子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

我们都用心地打扮,要用美来迎接新的一天。

关于《》的内容小编就推荐到这里,欢迎同学们持续关注随笔网,感谢支持!

荷塘月色

傍晚,夕阳斜斜地照进屋里,我们一家吃完饭,爸爸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静静地看着小说,外婆在厨房里忙碌着,我坐在桌前写着作业,突然“啪”的一声,停电了!这时,我们都异口同声发出了“啊”---的声音。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爸爸提议道:“走,我们去小区旁的人工湖散散步!”好!我们应声就一起出门了!

沿着石子铺成的路往前走去,片片荷叶里“掺和”着朵朵荷花沐浴在夕阳下,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噗通,噗通”一声声清脆的声音从耳边传来,这是什么声音?我们循着声音走过去,原来是一条条可爱的鱼儿在水中“嬉戏”,好像也在赞美着大自然的美!

继续往前走去,看见一棵棵茂密的柳树,远处的柳树垂下柔嫩如丝的枝条,在微风的吹动下,像一团团随风飞舞的烟......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一轮明月挂在天边,不就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描绘的这幅美景吗?不知不觉,夜色已笼罩了大地,给它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也慢慢地往回家的路走去。这美丽的图景仍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这幅景象也会为我的童年记忆里放射出一道绚丽的光彩,好一幅“”啊!

《荷塘月色》教案

初步体验将沙和水有利结合,使玩沙活动更富情趣,培养幼儿分工合作,以大带小的团体协作精神,感受接近大自然所带来的乐趣。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2、各种塑料玩具(小鸭、小鱼、乌龟、螃蟹、青蛙等);

3、活动前收集(小草、落叶、枝条若干);大场地沙池一块。

(一)活动前的“热身运动”

1、教师将幼儿带到沙池边,观看沙池。引导幼儿谈话:“哇!今天我们的沙池里来了好多的小客人,他们是谁呀?”幼儿答:“小鸭、小鱼、乌龟、螃蟹、青蛙。”师:“我们下去和他们一起玩好吗?”(调起幼儿的积极性后)教师请幼儿做好进入沙池的准备。(脱鞋袜、卷袖口与裤口)

2、进入沙池,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学沙池里的小动物:我学小鸭摇摇摆、我学小鱼游呀游、我学青蛙跳跳跳、我学螃蟹横着走、我学乌龟爬呀爬,爬呀爬,爬呀爬,爬到妈妈身边来(请小朋友爬到老师身边集中)。

(二)教师讲解活动玩法和要求

玩法:先请幼儿在沙池里挖一个大坑作池塘,接着将挖好后将一次性台布铺在池塘底部(防止水很快渗入沙里);再把“池塘”灌满水,然后将各种玩具放进“池塘”,最后在完成的作品加上一些装饰。

(三)引题让幼儿产生兴趣

1、师:“今天小动物们和你们玩得可开心啦!可是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知道他们是住在哪里的吗?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幼儿开始自由讨论)。

(四)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1、两位老师协商以大带小原则,分别将中班小班幼儿分成六组。

2、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的情况,指导他们进行分工合作活动,中小班幼儿一起合作挖沙坑;中班幼儿进行铺池塘、运水灌水;小班幼儿进行找、送小动物进池塘等。

3、活动时,提醒幼儿不要将沙弄到眼睛或鼻子等五官部位,要注意他人的安全和卫生,懂得照顾小班幼儿。

4、教师点评活动情况,让幼儿相互欣赏各种各样的“池塘”作品。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荷塘月色》

1、分析作者矛盾思想感情,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

2、赏析精美语言,提高情景交融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话题探讨法、鉴赏法。

注意要点:

1.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2.引导学生品味表达作者感情基调与感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语句。

3.引导学生体味本文描写景物的特点,从中领悟寄寓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课件1)。

同学们,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课件2)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的脚步,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

三、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

教师:优美的诵读让人陶醉,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本文的配乐朗诵,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边读边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番号。

2、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课件放配乐诵读。(课件4)。

四、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

相信优美的诵读已经让我们沉醉其中。现在大家来看看文章开头。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师生交流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

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齐答)。

师生共同明确。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学生齐答。(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朗读。

问题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学生明确: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这幽僻的坏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

五、师生互动,赏析4、5、6自然段。

带着满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来到了荷塘边。他眼中的荷塘夜景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来与他共同分享!

(一)、我们分成两组,第1组同学朗读第4段,第2组同学注意:

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课件5)。

1、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大力鼓励多答,暂时不作评价)。

2、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6展示改动后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课件6)。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学生:不好)。

教师分析:

曲曲折折、田田――叠词,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课件7)。

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饱满的'荷花柔美姿态(课件8)。

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课件9)。

明珠――晶莹剔透。

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课件10)。

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冰清玉洁(课件11)。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若有若无、轻灵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

闪电――突出快速。

脉脉――饱含深情,极富人性之美。

一番赏析后,相信同学们对这一段已经有了全新的感觉,下面让我们再次以最深情地朗读来诠释本段。学生朗读。(课件12)。

教师小结:朱自清的想像是多么丰富啊,古人有读《汉书》来下酒,今天我们是品“荷塘月色”来纯净我们的心灵!

2、两组交换,赏析5、6段。(课件13、14)。

参考:(以学生讲为主,教师重点分析四处)。

第5、6段:

重点1:“泻”――一个“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课件15)。

重点2: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课件16)。

重点3:“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课件17)。

重点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也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名篇。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揣摩语言,那么教学本文,应从感受景物的特点入手,来把握作者的感情,进而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品味语言时先让学生充分地尽情地朗读,感受和理解语言之美,然后要求每人选择一段或一两个句子评点,老师适当给以点拨和引导。引入《杨义评〈荷塘月色〉》和《余光中评〈荷塘月色〉》两篇观点相左的文章,让学生交流讨论。课后以我对《荷塘月色》语言风格的看法为题写一篇短评。

1.作者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这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借荷月言己志。在作者的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这一切,无不是作者那高尚纯洁、朴素无华品格的象征。作者原名自华,后该名自清,由此,我们可以读出荷月之美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处,这就是一个清字:出淤不染,皎洁无瑕!而作者一生都无愧于自清二字:清正,清贫,清白,清廉。

(只有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独到的艺术魅力)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比喻形象生动,形神兼备,不仅写出了荷花的形态美,而且化静为动赋予了荷叶勃勃生机,展现了荷叶少女般的纤柔娇美、绰约丰姿。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无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一句暗喻高妙,逼真地写出了月色的迷蒙暗淡,显示作者渐露忧烦伤感之情。描摹物态,信手拈来自然成文,毫无斧凿之痕,非大家不能为也。

(用词设喻之妙,需要品味,更需要联想)

l.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l.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象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l.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下面四句诗,哪一句最符合作者写《荷塘月色》一文的动机和心情?

l.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l.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l.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l.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题目,有助于能力的迁移)

朱自清中国知识分子自画像

月夜下,荷塘边,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在不停地徘徊,他偶尔驻足望一眼点点荷花,随即又陷入了沉思。此时月色迷离,夜阑人寂,蝉声和蛙声不时传来,撩拨得人心烦意乱。

每每读《荷塘月色》,就想见了这种情景,不禁暗自揣摩朱自清先生的模样,那一定是一位清秀文弱心细多感的人。及至看到先生的肖像,果如其然,古人曰文如其人,信也夫!

先生的形象无疑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欲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先生无疑是最好的样本。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多难。

先生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但穷困潦倒一生,虽与身处乱世有关,却足以说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多蹇。历代统治者都是五大郎开店,对知识分子既嫉妒又惧怕,再者是轻视,斥之为书呆子,迂腐可笑不谙世事。他们官场上不会阿谀奉承左右逢源,故得不到上司赏识;商场上不会投机倒把坑蒙拐骗,故发不了横财。清苦寂寞,注定是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精神翱翔在科学和理性的高空,而身子却深陷于龌龊的大地上,灵肉分离苦不堪言。做中国的知识分子,何其不幸哉!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清高。

先生作此文时是清华的教授,但日子据说过得很拮据,然而先生人穷志不短,而且历久弥坚,情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面粉,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宁折不弯的骨气和正气。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士可杀而不可辱,头可断而魂不死。这种特立独行高傲无羁的人格,最大地显示了生命的高贵和尊严。伯夷不食周粟,有人视之为傻瓜,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把他做为义的化身歌而颂之。朱自清做的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人以此非议之,但事实已经证明,现在的中国最缺乏的正是这样的人。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爱国。

先生教务繁重,兼有家事拖累,经常是身心俱瘁自顾不暇,但他仍密切关注时局发展并为此寝食不安,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可贵的爱国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尤甚。这种爱国情感,仿佛与生俱来至死不悔。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关头,挺身而出奔走呼号的是他们;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时候,不甘现状居安思危的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古一脉相传。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天下为己任,真正是中国各阶层中最杰出最优秀的一群人。

中国知识分子,可怜!可敬!可爱!

(1)《荷塘月色》整篇文章设喻达14次之多,除少数堪称佳构外,大多均不足称道,如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平淡无奇,了无新意,比作刚出浴美人,又有些庸俗不堪,使人想入非非;把荷香比作歌声,把月影比作名曲,更是牵强附会匪夷所思,世人多以通感视之,认为神奇之至,未免有些夸张。

(2)《采莲赋》和《西洲曲》引入文中,究竟有何指向,令人无从把握。作者饱受国事家事之忧,意欲寻一别样天地,以求解脱,解脱不成,便借诗抒怀,这可以理解,可诗中明明表现的是少男少女引逗嬉戏缠绵悱恻的恋情(《采莲赋》)、女子对心上人的表白和思念(《西洲曲》),莫非朱先生于情感生活上有难言之隐?联系1927年的社会大背景,又不能这样理解。前后矛盾,白璧有瑕,实在遗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