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乘除法教案(通用21篇)

时间:2023-12-06 15:10:52 作者:灵魂曲

小学教案是指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小学教案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教学经验的分享。

小学数学乘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要落下来。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展示台、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048)7125)3052)206。

师:请同学们想想下面各题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数位上,商是几位数。

2.笔算(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进行笔算,两题都算也行)。

505÷5804÷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完成后,师问:为什么商中间有0?(学生回答)。

师:这两题是我们昨天学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还难,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积极动脑,一样能学得很好。(板书出示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师:全班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学生读题)。

(1)找找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据条件和问题你想怎么计算。

师:为什么用除法,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没有用除法计算最正确。

师:他说的很好,陈老师也这么认为。接下来我们就试着独立笔算这道题。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师: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评价:班级交流哪种算法最好,对学生的算法进行评价。适时进行表扬鼓励。

2.比较832÷4804÷4。

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______。

3.巩固5)525。

现在请同学们笔算这道题。

学生练习后,问:你是怎样想商中间的0的,为什么?

如果不笔算,你能不能马上判断出商中间有没有0呢?看看上面的题目能不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想一想,看谁最聪明。(最高位是除数的倍数,十位比除数小商中间一定有0。)。

三、巩固练习。

____________。

1.选做3)6156)624。

____________。

5)5174)826。

学生完成后讲评,问:怎样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呢?(验算)。

2.当一回小医生(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0117。

5)5154)428。

54。

528。

528。

00。

5.编题游戏。

师说一位数,生说三位数使它们相除商中间有0。学生回答后再笔算进行验证。你们说了这么多数,是不是都符合游戏规则呢,想不想验证一下?笔算看看。

四、知识应用:第33页第1题。

306÷3360÷3680÷4608÷4。

517÷5403÷8262÷6564÷7。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教案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

本节课从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两种算法的客观存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先感知再抽象出.教案在设计中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教学内容:

(《现代小学数学》第七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并利用性质进行有关的简算.

(2)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及综合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概括.

教学过程:

一、师:我在商店买牙膏花4.5元,买香皂花3.5元,付给售货员10元钱,请帮老师算一算,售货员应找给老师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10-(4.5+3.5)10-4.5-3.5。

二、研究分析减法的性质.

方法一:先求共借出多少本,再求还剩多少本.

方法二:先减去第一小队借的,再减去第二小队借的.

2.师:这两种算式间有什么关系?

3.观察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4.请学生分组讨论有什么规律.

5.概括讨论的结果.

(1)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这两个数.

(2)一个数依次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6.练习:在下面空格上填出适当的符号.

673-(173+48)=673____173____48。

7.用字母a、b、c代表任意的三个数,表示.

a-(b+c)=a-b-c或a-b-c=a-(b+c)。

8.练习:把左右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师:根据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运用性质简算.

1.出示例2:

638-(438+57)。

=143。

师:怎样算比较简便?

根据什么?

2.练习:

(1)756-(165+48)。

(3)876-(276+158)。

四、小结:

1.什么是?

2.通过学习还有什么疑问?

五、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教案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教案

1.2.。

3.4.。

5.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1.口算.。

52013=90018=24048=75025=。

720036=910013=64016=96024=。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5201324048910013是怎么想的?

2.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例14782023=。

师:除数由一位变成了两位数,仍然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你们还会做吗?

2.教学例14。

(1)学生试算例14782023=。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在下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4,已经没有余数,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将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3)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种见解.。

因为782023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百位上,商应该是三位数,所以应该是340.。

注意:教师要强调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

(4)对比练习。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提问: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口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

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

3.反馈练习.。

918054=577854=374931=。

全课小结。

随堂练习。

1.笔算.。

2.判断.。

(1)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2)被除数的末尾有0时,得出的商末尾可能有0.()。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错在哪儿,讲清理由.)。

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教案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教案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2.比较2、4题。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教案

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为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知识间相互关系的复习。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结合教材相关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教案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组题的探究和对比,使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这样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可以使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乘除法计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分析、比较体悟小括号的作用,知道小括号里的总是先算。

2.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在列综合式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小括号。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化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独立口算:。

2.反馈交流: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这四题是否都先算了前面的加法呢?为什么?

3.小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二、探究体悟。

1.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2.收集、呈现典型资源。可能出现的情况:。

3.反馈交流:你同意以上各种解法吗?说说理由。(有机结合线段图)。

关于方案a和方案c。

2)不同处:方案a是分步列式,方案c则列成综合式解答。

关于方案b。

1)是错误的,虽然思路符合题意,但违反了先乘除后加减的的运算顺序规定。按这样列式,应该先求15÷3的商,再求48减去这个商的差,而这就不符合题意了。

2)根据题意,需要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就要添上小括号,小括里的总是先算。

3)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4.自检订正。

三、练习深化。

2.(回到引入的口算题)思考讨论。

1)后面两题也要先算前面的加法怎么办?结果是几?

2)如果前面两题也在240+60部分加上小括号,会怎么样?那么怎样才会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呢?小结:具体题目具体分析,要合理使用小括号。

3.问题解决。

(1)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每天吃15千克,3天后还剩下多少草料?

四、拓展提高。

小学数学《竖式除法》教案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

备1、口答。

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

(1)看清题中数据。

(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小学五年级数学乘除法练习题

1、5.74的10倍是();3.25的一半是()。

2、9.9554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3、666.66这个数的位和最低位上的两个“6”表示的数相差()。

4、张伟5分钟加工4个零件,平均每加工一个零件要()分钟,平均每分钟加工()个零件。

5、4小时15分=()小时6千米30米=()千米480厘米=()米。

1.05吨=()千克4.03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3600平方米=()公顷。

6、在循环小数1.10010203中,移动前一个表示循环的圆点,使新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地小,新的循环小数是()。

7、一只盒子可以装a个皮球,b盒子可以装一箱,一辆汽车装上了c箱皮球,那么。

(1)ab表示()。

(2)3b表示()。

(3)bc表示()。

(4)abc表示()。

二、判断。

1、两个三位数的和一定是六位数。………………………………()。

2、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

3、1.3除以0.3的商是4,余数是1。…………………………()。

4、在被除数不为0的除法中,除数小于1,除得的商反而大于被除数。()。

5、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一样,要把末位数对齐后再加减。()。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教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2.比较2、4题。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三、巩固练习.。

(一)请你根据算式补充不同的条件.。

学校有苹果树30棵,________________,桃树有多少棵,

1.2.。

3.4.。

5.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四、归纳总结.。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

1、口述下列分数的意义:

1/44/57/9。

2、口答列式计算。

120÷12=10(人)。

(2)把12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

12÷6=2(米)。

归纳:这两题都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用除法计算。

如果把(2)题的12米改成1米,如何列式?

1÷6。

它的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练习十一。第1~4题。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p29分数除法(三)。

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二)。

4÷1/2=4x2=8;4÷1/4=4x4=16。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练习十一、第1~4题。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20÷5=4。

4——商。

除数被除数。

20——除数与商的积。

0——余数。

(5)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

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中反馈,说一说思考过程。

:“7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实际上是求7分米是1米(即10分米)的几分之几?同理,23分钟是几分之几小时也就是求23分钟是1小时(即60分钟0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除低级单位名数的数值,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2、练一练:

课本p76第5题填在书上。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乘除法计算》教案设计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14.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因为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2ab+2bc+2ca。

=2(ab+bc+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2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7.分数分类: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2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一。如:1/2,3/5,8/9等等。真分数一般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29.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假分数通常可以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如果分子和分母成倍数关系,就可化为整数,如不是倍数关系,则化为带分数。

3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千克、克、吨之间关系。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吨可记作“t”,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公式可以记作1kg=1000g,1t=1000kg。

常见单位间换算题:

13吨=13×1000=13000千克。

14000千克=14000÷1000=14吨。

8吨60千克=8×1000+60=8060千克。

5600千克=15吨600千克。

8千克=8×1000=8000克。

21000克=21÷1000=21千克。

3千克120克=3×1000+120=3120克。

4123克=4千克123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