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教案设计(汇总16篇)

时间:2023-12-23 11:58:13 作者:GZ才子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完善的教学工作计划是如何制定的。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课件、磁条。

(一)引入。

1、

课前谈话引入:

板书:认识三角形。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出三角形吗?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二)探究。

1、学生动手操作、老师黑板摆三角形。

(1)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三角形,你能动手画一个吗?

师:这里有同学们画的一些三角形,老师在黑板上也创作了一个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点吗?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你能找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个角、3条边分别在哪里?跟同桌说一说。

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出示未首尾相连的图,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了吗?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并板书)。

2、

试一试:

刚才同学们都很厉害,你会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吗?先让学生说一说任选三个点是什么意思,再按要求画一画。尽可能多画几个。

思考: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量的是哪一条线段,和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3)测量人字梁的高。学生在书上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测量方法及高是多少。

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变化动画,让学生说一说高是如何变化的)。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5、

学生做作业纸,不同的边做为底作高,得出三角形也有三条高。

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三条底对应三条高)。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科领域:数学,并涉及劳技、语文、美术、信息技术教育。

智能领域: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沟通。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实验教材)。

所需时间:1课时。

2、理念概述。

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日常教学,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一直是我校的教研特色。本学期使用的上海市数学二期课改实验教材,实际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考验和磨炼。如何用好这本教材,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体现,要通过不断的钻研。在“几何小实践”这个单元中,涉及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选择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设计时融入了多元智能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与单纯的数学知识讲授相区别。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智能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发挥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智能潜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点的探究结果用演示文稿来呈现,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通过动手、判断、辩论、再次讨论、得出结论、再次动手操作的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在反复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正确、完整的概念,使得他们的智能水平在平常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按边之间的关系给三角形分类并用信息技术进行汇报。

(2)通过动手折叠,探索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通过探究与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注:这是贯穿我们日常学科教学的长远目标)。

对应的新课标:上海市二期课改三年级数学(实验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4、教学准备。

(1)学生基础: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主动性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3)设计学生探究的模板。

(4)制订教学评价和智能发展评价量规。

5、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具备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2)计算机及因特网、音响。

(3)上海市小学数学二期课改(实验版)提供的资源课件片断(三角形初步认识)。

1、导入新课。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播放学生课前收集的三角。

形建筑和物体图片,确定要探究的教学主题。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出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本环节涉及:语言、人际沟通、身体运动、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做示范,并提出学生动手做一些三角形。

(2)学生思考: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搭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

(3)学生小组合作搭三角形。

(4)学生交流研讨。

本环节涉及:语言、数理逻辑、人际沟通、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演示电脑课件,提出任务:将做好的三角形分类。

(2)学生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初步进行分类。

(3)师生间互相交流(电脑演示学生分的结果)。

(4)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将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放入集合圈。

(5)学生用拍手来表示赞成和反对:在“涉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时,学生间会对其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产生意见分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用辩论赛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6)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来揭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结果(三条边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7)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时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4、折一折,画一画。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智能。

(1)教师取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动脑筋来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

(2)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腰三角形,并且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3)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得出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最简便方法。

(4)教师再次取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利用好方法进行判断。

(5)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边三角形,而且有三条对称轴。

(6)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并拓展。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语言言语智能。

(1)教师利用课件,组织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内容。

(2)学生交流表达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布置作业:(拓展)用长方形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若干、

一、复习3的数数。

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3的物体。

通过点的横排、竖排,及三点随意排的点数让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引出通过三点连线形成三角形。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请幼儿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从图形拼图中找出三角形,将图片一一出示。

请幼儿观察说出这些图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在区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发展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过程: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角形的认识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锐角、直角、钝角的有关知识。(课件出示)。

2、如果把角的两边截成线段,再把这两条线段连接起来,变成了什么图形?(三角形)。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4、欣赏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件演示)。

5、看来在我们生活中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这节课我们打算研究三角形的概念、特征、性质以及它的分类。

3、三角形的概念。

(2)(课件演示)刚才你们围成三角形的同学,你们的小棒是不是这样一根接着一根围起来?如果把小棒看成是三条线段,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3)(课件出示)刚才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小组,你们的图形是不是这样?所以说是不是只要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不一定,要围起来)(突出“围成”)。

4、三角形的特征。

(1)请同学们自学资料中的内容,找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提问。

(3)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板书)。

5、三角形的特性。

(1)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不要着急,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a、拿出四边形纸框拉一拉。再拿出三角形纸框拉一拉。

(2)我们三角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具有稳定性(板书),这些部位就是应用了这个特性。

6、三角形的分类。

(1)出示一组三角形。

a、学习直角三角形。

b、学习钝角三角形。

c、指出锐角三角形,并讨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4)用一张白纸剪出一些三角形帖在纸板上,要求每人最起码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5)讨论(思考题)(机动)。

7、小组总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些什么?把你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告诉你们组的同学,然后通过这个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有形p59、60、61。

《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已经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学书本、观看视频讲解,逐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高的画法和意义。

1、孩子们,三角形,你认识了吗?(认识了)。

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认真看过学习视频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1)请小老师上台画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师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围成”二字的理解呢?

强调出: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2、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的方便,现在可以给这个三角形取个名字了吧!

引导说出:三角形abc,师标出字母abc。

说一说角a角b角c,各条线段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1)汇报导学单上高和底的概念。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组顶点与对边。揭示板书:3条高。

(4)同桌交流导学单上画高的过程。

(5)指名板演:作高。

(1)交流导学单上第5小题。师板书:稳定性。

(2)拿出学具,拼摆三角形及四边形。

(3)同桌互相交换,拉一拉,谈发现;前后排的同学转过来比一比,谈发现。

(4)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1、快速找出对应的顶点和对边。

2、请画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1)实物投影校对。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

(3)利用第3个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实践操作。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思路:唤起内驱,激发兴趣,让学生享受自由呼吸的课堂,感受三角形的特点引发思考。感知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并表达出来。体会三角形的高和底的相互依存性。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学段,内容包括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特征、定义、高和底的含义,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多边形,学好本课将会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数学课标解读中说: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有助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所以在教学时我善于强调现实背景,联系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经常运用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猜想)、作图设计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

1、知识与能力: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联想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方法与途径: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与评价:认识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4、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懂得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板、导学案、多媒体课件等。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们玩一个猜图形游戏好不好?

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什么形?

没有角,像个车轮转转转,像个钟面圆又圆什么形?

三个角尖尖的,三条边直直的,三角三边紧相连什么形?

提问: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三角形?

出示:关于三角形的图片并欣赏。

揭示: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认识三角形。

1、激趣:想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吗?首先,我们要明确活动要求。

出示要求:(1)用你手中的学习材料,做出一个三角形。

(2)小组成员比较所做的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2、操作: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指名某组代表上台介绍,别的小组补充。(材料:小棒、三角尺、方格纸、点子图、白纸)。

4、画: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心目中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画在展评单上。

5、概括特征:

得出: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板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出示课件: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6、理解意义: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7、感受围成: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的伙伴感受围城是什么意思?

拓展延伸:由4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什么形?五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呢?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6边形?我们利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认识更多的多边形。

活动二: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自学课本66页,同伴交流,组内探讨,完成展评单上的活动二,比一比,哪组同学最会学习。

1、从三角形的一个到它的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2、思考: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3、独立完成:画出每个三角形底和高。

交流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把一条直角边看作三角形的底,另外一条直角边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高。

完成检测反馈。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三角形的知识,你还有那些问题和疑惑?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三角形的特征: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知道了高是从顶点出发画出来的,研究了顶点的特性,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探究三角形的其他奥秘。

板书设计:

(略)。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1、活动要求:

(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

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认识三角形教案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师准备:教材相关主题图。

学生准备:白纸、作图工具。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80页主题图。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既然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呢?这就是这一单元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三角形。

(1)让学生试着画一个三角形。

(2)同学们看看自己画的三角形,谁来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3)下面在你所画的图中标出你所指的边、角、顶点。

(4)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5)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6)三角形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7)好。现在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8)对学生的各种定义不置可否,让学生看教材对三角形是怎么定义的。

(9)板书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教学三角形的高、底。

1、下面请大家拿出刚才画的三角形,找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教师巡视)

2、示范从三角形一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

3、我们来给这条垂线取个名字。板书: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道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线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在刚才的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高和底吗?

四、教学三角形的表示。

1、如果我们表示一个三角形需要画一个三角形,那样会很麻烦。大家想一想呢?

2、为了表达方便,通常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教师将三个字母板书到黑板上的三角形上)。这个三角形我们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指出:当然,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还可以用其他字母来表示。

说出图形的名称。出示图形。

提问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本课是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概念用自己的话叙述出三角形的定义,效果可以。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

2.课件出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小组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

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应用课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展示得出以下结论。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课件展示如何画高。

(4)学生练习画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拉一拉,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高的画法。

三角形高的画法。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3.能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

4.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意义及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铺垫:

通过微机动态展示,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及角的边、角的顶点等概念。

二. 导入  新课:

如果在角的两边取一定长度,得到两条什么线?把这两条线段。

连接起来,这是什么图形?

三. 组织教学: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

微机显示:红领巾、小三角旗、房架......

师:这些物体,虽然它们的颜色、大小、材料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外形都是三角形。

师: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

生: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微机显示:学生判断是不是三角形。

生: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

微机显示:学生判断。

生: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 。

微机显示:学生判断。

师:到底怎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

(微机动态显示)。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得出三角形的意义。

(2) 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为什么?

通过微机显示,学生概括得出三角形的特征: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1) 微机显示:电线杆,自行车图。

找出图中哪些部位是三角形?

师:这些部位为什么要采用三角形的形状,而不采用其他图形呢?

下面我们先进行一次小小的实施,大家要动脑筋,从实验中去找答案。 。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重要特性:不变形,具有稳定性。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电线杆、自行车的这些部位为什么要采用三角形了吗?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练习十五第一题,

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

(1) 微机显示。

这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学生自学课本p52 第二、三、四节。

根据表格思考:(表格略)。

小结: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 判断下列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 在钉子板上用橡筋分别拉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学会用三角板检验。

(4) 游戏猜一猜:

出示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猜出这是什么三角形?

追问:怎样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 练习检测:

选择正确的序号:

1. ( )叫做三角形。

(1)有三个角的图形 (2)有三条线段的图形。

(3)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4)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 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120°,这个三角形是( )。

3. 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 )。

(1)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4)不能确定。

五. 深化训练:

图中有( )个三角形。

其中( )个锐角三角形。

六. 全课总结:

学生看书,划出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

【点评】。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简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已经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学书本、观看视频讲解,逐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预设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三角形,你认识了吗?(认识了)。

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认真看过学习视频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二、汇报自主学习导学单。

1、画三角形、揭示概念。

(1)请小老师上台画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师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围成”二字的理解呢?

强调出: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2、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的方便,现在可以给这个三角形取个名字了吧!

引导说出:三角形abc,师标出字母abc。

说一说角a角b角c,各条线段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1)汇报导学单上高和底的概念。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组顶点与对边。揭示板书:3条高。

(4)同桌交流导学单上画高的过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

(1)交流导学单上第5小题。师板书:稳定性。

(2)拿出学具,拼摆三角形及四边形。

(3)同桌互相交换,拉一拉,谈发现;前后排的同学转过来比一比,谈发现。

(4)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快速找出对应的顶点和对边。

2、请画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1)实物投影校对。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

(3)利用第3个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实践操作。

四、课堂总结1、[课件演示]画一个三角形及一条底边上的高,旋转三角形。

师: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看大屏幕,静静地回忆。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

1.从实例中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掌握三角形分类方法。

3.知道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和等腰三角形,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4.知道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两种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

教学过程 :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铁片组装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看那组比较快。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3.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用到了三角形,请看这些物体的那一部分用到了三角形。(出示用多媒体做的物体)。

4.学生讲。

6.学生介绍,教师板书:“稳定性”

7.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三角形。(杨浦大桥、固定课桌椅等)。

二、按边分类。

(一)分类及各名称。

1.三角形是有三条边首尾相连而组成的图形,所以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

2.首先我们研究三条边,请看这些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征(出示9个角)小组讨论。

3.你能不能按边的特征把这些三角形分成几种情况。

4.你们认识这些三角形吗?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如果有学生讲的出,就请学生讲下去,如讲不出,请学生看书p128-129)你还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什么知识?(指着边、底角、顶角、底)让学生讲。

5.谁能证明两腰相等的吗?(尺、对折)两个底角呢?

6.谁能证明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吗?(尺、对折)三个角呢?

7.练习:请学生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标出底角、两腰、底、顶角。

8.等腰三角形可以对折并完全重合,所以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标出它的对称轴吗?请在等腰三角形上标出。

(二)关系。

1.在小组内,请同学们从桌上拿出不一样的三角形。哪些同学拿的是不等边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哪些同学拿的是等腰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如果有的学生拿的是等边三角形,没有站出来,就问学生,他们能站出来吗?为什么?如果有的学生拿的是等边三角形,已经站出来,你们中有没有拿等边三角形的?为什么站在等腰三角形中?)。

2.你们手里拿的都是三角形,现在你们站的形式就表示了按边分类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我们用集合图可以表示成:(出示三角形的关系)。

1.现在我们从角这个方面来研究三角形,如果把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那几种呢?

2.我们的书的p129最后一段就有,请同学们就看书。

4.练习:请同学们从桌子上拿出锐角三角形,并示意;再请同学们从桌子上拿出直角三角形,并示意;请同学们从桌子上拿出钝角三角形,并示意。

4.请同学们从桌上拿三角形。哪些同学拿的是锐角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哪些同学拿的是直角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哪些同学拿的是直钝角三角形,请站在这边。

5.你们手里拿的都是三角形,现在你们站的形式就表示了按角分类时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同样可以用集合图可以表示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出示三角形的关系)。

6.练习:那些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出示多媒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