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优质17篇)

时间:2023-11-14 19:58:55 作者:JQ文豪

教学反思是编写二年级教案不可或缺的一步,它能够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第二组。

7+83+3。

6+4+35+5+5。

7+2+6+14+4+4+4。

1+3+4+5+2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3+33×2;5+5+55×3;4+4+4+44×4;2+2+2+2+2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6+6+6。

6×31×5。

1+1+1+1+19+9+9+9+9。

9×57×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0.11。

授课时间。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和几个数连加之后安排的。本节课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并且其中暗示着一组组数量相同的数,可以用相同的数相加来解决。相同数相加中的加数是几和几个相同的加数是认识乘法的基础,即算式表示几个几,通过几个几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材第46页的一幅主题图,呈现了小火车、小飞机等情境图。图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加数”的因素,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了印象,这就为引入乘法做了准备。例1是通过学生计算主题图中各项娱乐设施里面的人数,引出了加法计算,为引出乘法的意义做了铺垫。通过观察加法算式,使学生明白像这样的加数,加数必须相同,积累了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也表明了加法是乘法的基础,渗透了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学生亲自动手把其它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号意识模型思想。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一起玩耍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游乐场。小火车、小飞机等)。

那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飞机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计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创设情景,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游乐设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几个几相加”是学习乘法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几连加?

(这几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做乘号,乘号的写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5+5+5=15。

5×3=15。

3×5=15。

乘数乘数积。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以。

3+3+3+3+3=15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

相同加数是3,就写在乘号的前面。

再数一数,是几个3连加?

把相同加数的个数5写在乘号的后面。

生:6×4=244×6=24。

2×7=147×2=14。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几,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订正。

2.判断对错,错的更正,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由几个几,引出加法,再变为乘法。

第二题,强调只有相同加数,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习本。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巩固除法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15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93=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45-46练习九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

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小资料:

1、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于1631年(距今三百多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clavismathematicae)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

教学策略:

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教学步骤:

一、口算。

12+24=。

36+6=。

42+14=。

32+16=。

15+25=。

35+10=。

复习加法的知识。+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号,它是怎么产生的。加号前面的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也叫做加数,算出来的结果叫做和,表示两个加数的总数。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加法算法:2+2表示什么意思,2个2相加。

2+2+2呢,3个2相加。

2+2+2+2呢4个2相加。

2+2+2+2+2呢5个2相加。

这组加法算式与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加数都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有2个或者2个以上。

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总数的意思。

如果这样的2有50个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写?2+2+2+2+2+......

全部写下来会很麻烦。所以古代的数学家,想了个聪明的办法,把这样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一种算式,哪个小朋友知道,你来介绍下。

2、介绍乘法算式的写法。把加号改成乘号“×”,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把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

2+2写成乘法算式是2×2读成2乘2。

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3读成2乘3。

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4读成2乘4。

2+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5读成2乘5。

3、拓展深化。50个2相加呢?写成乘法算式是2×50或者50×2,因为得数都是100。所以都可以写。

4、归纳乘法的意义。把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有什么好处?可以把写得很长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很短的乘法算式。

那么2+2写成2×2,有简便吗,看不出。短的看不出,长的算式有简便的意思。

2+3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不能,因为2+3表示把2和3合起来的意思。不是表示几个几的.意思。

三、下面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能的话请说出乘法算式。

3+34+4+45+5+5+56+6+6+6+67+7+7+7+7+7+8。

3×24×35×46×5(不能完全用乘法算式来写出,可能会有写出7×6+8当然要表扬了。)。

说说这些乘法算式的意思,2个3,3个4,5个4,6个5,如果学生说成是3个2,4个3,4个5,5个6也可。)。

12×2表示什么意思,

13×3。

14×4。

15×5。

16×6。

17+18。

四、归纳小结乘法的意义。

加法和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求总数的意思。

乘号与加号的样子也差不多,是把加号转一点过来的意思。所以说古代的数学家也很聪明的,把加法与乘法的相差不多的关系通过符号表达出来了。

五、生活应用。

1、小朋友最喜欢去公园玩了,游乐场里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结合今天上课的内容,说说这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吗。

(1)摩天轮上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激流勇进有几个小朋友?

(3)过山车上有几个小朋友?

(4)把几把小椅子?

2、通过摆小棒来说说乘法算式。

摆3个五角星用了几根小棒,

摆4把小伞呢,

摆6个三角形呢。

3、说说生活中的乘法算式。

如每个人左手有5根手指头,2个手共有几根手指头?

教室的电风扇每个有3块转板,5个电风扇共有几块转板?

每个盘里有4个苹果,6个盘里有几个苹果?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乘号,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的联系和区别,知道了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七、布置作业。

练习九1-4做在书上。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多媒体课件。

1、师生谈话,通过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十一放假,假期你们都去哪里玩了?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有一些小朋友利用假期去了游乐场,他们玩得可开心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游乐场景图。

2、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在玩摩天轮,有的小朋友在玩过山车,有的小朋友在玩小火车。我们先来看玩过山车的小朋友:过山车上每两个小朋友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过山车上的小朋友两个两个圈起来。)我们一起来两个两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2?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2+2+2+2+2+2=12(边板书边问:几个2相加?6个2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3、我们再来看玩摩天轮的小朋友:摩天轮上每四个小朋友坐一个吊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摩天轮上的小朋友4个4个圈起来。)我们一起4个4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4?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4+4+4+4=20(边板书边问:几个4相加?5个4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4、我们接着看玩小火车的下朋友:小火车上每三个人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小火车上的小朋友3个3个圈起来。)我们一起3个3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3?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3+3+3+3=12(边板书边问:几个3相加?4个3相加是几个人?)

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

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了游乐场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第一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小结:像这样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

2、让学生找一找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3、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达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

4、由困惑引发思考。

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12)

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6×2或2×6,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

如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6×2=12(板书)

5、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

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6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6×2=12来表示,那这里的6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加法算式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对,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6表示有6个2,也就是2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算式就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谁能向老师这样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几名同学说一说)

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2×6=12

这里的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这两个算式中的6都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有6个2,这两个算式都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这两个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什么?谁知道?(板书:乘号)

乘号像什么呢?

小结: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有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加号一斜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乘号怎么读呢?读的时候就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6×2=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6乘2等于12)

第二个算式(2×6=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2乘6等于12)

同学们注意:乘号只读一个字“乘”,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一遍。

同学们看,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非常简便。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6、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你能把黑板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因数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板书:简便)

同学们,操场上可热闹了,有的同学在玩跷跷板,有的同学在玩荡秋千,我们一起去看看有没有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小朋友荡秋千的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练习九的第1题(小朋友玩翘翘板的情境图):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在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3、课件出示练习九的第四题(熊猫图):先让学生观察图,说出是几个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4、课件出示判断题:

4+4+4=4×3 ( )

6+6+6+6=6×4 ( )

3+3+3= 3 ×3 ( )

7 +7+5=7×3 ( )

(学生判断时,让学生说想法,说到3+3+3= 3 ×3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3表示的意思,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个算式?最后一题7 +7+5=7×3 让学生说错的理由,从而明确只有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5、能力提高:能照样子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另一个算式吗?

3×2

5×2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相同加数 简便

2+2+2+2+2+2=12 6个2相加 6×2=12 读作:6乘2等于12

2×6=12 读作:2乘6等于12

(乘号)

4+4+4+4+4=20 5个4相加 5×4=20 4×5=20

3+3+3+3=12 4个3相加 4×3=12 3×4=12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和几个数连加之后安排的。本节课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并且其中暗示着一组组数量相同的数,可以用相同的数相加来解决。相同数相加中的加数是几和几个相同的加数是认识乘法的基础,即算式表示几个几,通过几个几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材第46页的一幅主题图,呈现了小火车、小飞机等情境图。图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加数”的因素,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了印象,这就为引入乘法做了准备。例1是通过学生计算主题图中各项娱乐设施里面的人数,引出了加法计算,为引出乘法的意义做了铺垫。通过观察加法算式,使学生明白像这样的加数,加数必须相同,积累了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也表明了加法是乘法的基础,渗透了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学生亲自动手把其它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号意识 模型思想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 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ppt

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一起玩耍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游乐场。小火车、小飞机等)

那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飞机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计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创设情景,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游乐设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几个几相加”是学习乘法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几连加?

(这几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做乘号,乘号的写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5+5+5=15

5×3=15

3×5=15

乘数乘数积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以

3+3+3+3+3=15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

相同加数是3,就写在乘号的前面。

再数一数,是几个3连加?

把相同加数的个数5写在乘号的后面

生:6×4=24 4×6=24

2×7=14 7×2=14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几,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订正。

2、判断对错,错的更正,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由几个几,引出加法,再变为乘法。

第二题,强调只有相同加数,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课堂小结

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教学反思

倍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2页一84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求:(1)数法可以不同,但正好要数完。

(2)看哪种数法又对又快。

2.分小组操作、讨论。

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提出。

(1)可2个一数,正好数4次,4个2,用乘法2×4=8。

(2)可3个一数,正好数3次,3个3,用乘法3×3=9。

(3)可4个一数,正好数2次,2个4相加,用4+4或4×2=8。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1)讲述:“六一”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去“金湖公园”游园,乐意吗?(屏幕出示公园的叔叔正在栽一大盆花。)谁能帮老师有顺序地数一数共有多少朵?学生自由回答,数法不一。

指名上黑板排列蓝花和黄花,其余同学在下面操作学具排列。

(3)引导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如黄花有6朵,启发:“黄花有6朵”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说出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

(4)讲述: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设问:谁是谁的3倍?你能算出黄花有多少朵吗?

启发: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黄花有3个2朵,用什么方法计算黄花的朵数?学生列式计算。

(5))组织交流讨论并强调列式:2×3=6(朵)或3×2=6(朵)。

2.情境拓展。

(1)公园里的叔叔决定赠送给我们班2朵。(屏幕显示去掉两朵黄花)提问: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黄花有几朵?提醒学生说完整,并会列式计算。

(3)谈话:叔叔还想考考大家。(屏幕出示8朵红花。)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排列,其余同学自己排一排,互相说思考的过程。

3.课堂小结。提问:谁能告诉老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哪个字有关?(板书课题:“倍”的初步认识)。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表现真棒,老师也带来了奖品,想奖励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们。实物出示。在书上填空。组织交流(强调谁是谁的几倍),给予鼓励。

2.做游戏舞蹈“蝴蝶与小虫”。

3.谈话:公园中的小动物见小朋友们表现真出色,特地准备了舞蹈。看,它们来了。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跳舞。

4.谈话:下一站我们一起去“森林餐厅”

想想做做“第4题。

(1)找相应的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

(2)列式计算。

(3)交流: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

2.整队、报数。结合列队实际,应用“倍”的知识寻找规律。

初步认识角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桥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影子,什么地方有影子呢?你见过桥的影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影子桥》。

二、新课。

(一)自学。

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用学过的方法认识它们。

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解决自学时遇到的困难。

(二)识字。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掌握生字。

1、指名读文。其他人认真听读,再次巩固不熟悉的字。

2、抽读生字卡、

“追”是翘舌音,“藏”是平舌音。组词、造句读。把识字教学与词语运用、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三)交流。

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同桌互读,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2、全班汇报,交流感悟。

学生可能喜欢语言优美的第2、5自然段,充满情趣的3、4自然段,以及体现小作者爱护大自然的最后一段。当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后,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让课堂上充满良良的读书声,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而不要陷入繁琐的分析中去。

如:第三自然段“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它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哟!”要把“自己的影子”读得重一些,活泼一些,从而体现出作者已经把石拱桥当成了朋友,当成有生命的人去写的。体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第四自然段可能有学生看不懂,老师可点拨:鱼儿怎么会在“桥上”追来追去呢?或者看看上一段写了什么?老师可把课后练习引入到这部分教学中,请学生试着给“一忽儿”换词,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在桥的倒影上追来追去的生动画面,并引导学生读出情趣,读出喜爱之情。

(四)练习。

把重点句子抄写下来。

如: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

“字”只有以词语的形式出现,才表达意思,因此要引导学生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写,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而且速度要慢,请学生互相检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影子桥”游览了一番,也走入了丰富多彩的桥的世界,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桥呢?出示课后练习e。

1、题目限定“哪些种类的桥”是扩充知识的练习,而不是“用桥组成的词语,如果学生说”桥面、桥洞等,要引导他们读题理解题义。

2、桥前面按要求加几个的字词,字数也可多些,但要着重看搭配是否恰当,并注意纠正。

(二)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知道的桥的相关知识。

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说桥: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概括成一段话,用一、二分钟的时间介绍给大家,而不是单纯地念资料。

2、画桥:用绘画的方式介绍桥。除了是自己知道的桥外,还可以是自己想象设计的桥。

3、议桥:随心所欲、七嘴八舌,只要是关于“桥”的或由“桥”说开去的话题都可作为议论的内容。老师要注意把握话师的广度。并适时给正确的指导的评价。

(三)扩展。

引导学生学写启事。

出示教材中关于“桥”的启事。

1、向学生交代启事的作用:如果有什么设想对大家说,或有什么有别人帮忙,都可以写启事。它是个人与集体交流的好形式。

2、启事类似便条,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是写启事的人应该把要对大家讲的事情讲清楚,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上日期、招领启事不要把捡拾物口都描述清楚,以免冒领。

(四)写字。

1、巩固字音。有目的地巩固难字字音,如“模、逐、追、藏”等。

2、指导书写。“修”字中间小竖不要丢掉。“钓”字不要写成“钩”

(五)练习。

1、多音字组词。

模()藏()。

2、找朋友。

拱wen。

纹cuan。

钓gong。

逐diao。

蹿zhu。

3、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在桥上写什么?

4、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了吗?想不想写个启事,请大家帮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通过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根据求几个几正确地列出乘法算式。

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课件、练习纸。

一、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

(二)复习加法的知识。知道加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计算方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3、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出2×5=10……板书)你们见过这种算式吗?哪里知道的?是的,这就是乘法。(板书课题:乘法)

4、介绍乘法算式中的乘号。(板书:乘号)

5、强调:乘法算式中2是相同的加数,5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

6、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2×5=10读作2乘5等于10,齐读。

(设计意图:根据一部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用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写出乘法算式,从而导入新课。)

7、2×5=10也可以写成5×2=10,读作5乘2等于10。这里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都表示5个2连加。

8、你能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学生试一试,同桌互读)。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评价。

10、(写多个几相加的数,很麻烦引出简便方法)

说明:为了更简便地表示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创设场景,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计算的简便。)

三、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闯关练习中,始终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下积极进行思考,进一步巩固要改写成乘法算式必须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乘法。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一)用乘法解决游乐园中的问题。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吧,这里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请各小组同学先自己找一找,看图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再把算式写下来,然后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里找的又对又多。

(学生活动,小组汇报,师适时评点各小组的表现,并奖励奖品。)

(二)用乘法算式表示小天使的队伍。

(四)帮游乐园种树,种成乘法算式2×4=8的形式,用圆代替画下来。(设计意图: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意味到乘法来自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在创造中学习数学。)

六、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找一找,说也行,画也行,表演也行。比一比,谁最先找到。延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下课后,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家中的事物,看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说一说。

(设计意图: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生活中去寻找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是一个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架起了生活和数学的桥梁,同时感受到“数学生活”的快乐。)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2×3=6。

3+3+3+3=123×4=12。

4+4+4+4+4=20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比较抽象,但我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进行了各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出示主题图后;

师: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生说)

师:这里不仅快乐多多,还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记录解决问题的算式)

然后小组汇报.......

这一活动的展开,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当学生发现算式的共同规律是:同数相加时,我就引导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用同数连加解决的数学问题。比如:一个小组有几个小朋友?2个小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指名回答列式)

师问:你还能从身边发现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联想到了很多,有的.说:我们坐的凳子4条腿,2个凳子一共有几条腿?有的说吃饭的时候一个人用2根筷子,那么一家三口人一共用几根筷子?还有的:教学楼一层有4个教室,那么3层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能用到同数相加解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了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3、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在“画设计图”这个环节,我请小朋友们来当小小设计师,为小动物的家设计栽树方案,怎样栽小树既整齐又美观?这样设计,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总之,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兴趣,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唯一感到不足的是:面对学生的激情洋溢,教师的评价语言有点匮乏,着也是我以后努力的目标,争取今后的教学中,我能以亲切的教态,丰富的语言,走进学生们的中间,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伙伴,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

初步认识角

教科书第77~78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及练习十五的第3~5题。

教学目标分析:

1.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2.在分一分求商的操作活动中发展数感,培养直觉思维,体验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理解平均分,除法意义基础上,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12根跳绳,15枝花,3个花瓶(可用杯子代替)。

学具: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主要活动内容调整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二、自主探索。

三、巩固运用。

学生: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1.教学例3。

学生:12÷3。

教师:猜一猜,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可能直觉地感到4个小组就可以了,有的可能把12和3结合起来思考,想几个3合起来是12。不管哪种思考均应给予肯定。

教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请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后边。

教师抽学生说算式的意义。12÷4,12÷6它们的商是多少呢?请你先猜一猜,再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

教师:把这几个除法算式按除数的多少排一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不要求完整、规范。

2.教学例4。

(出示15枝花,3个花瓶)教师:为了布置教室,需要3瓶花,要把这些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猜一猜,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学生自由猜测。学生可能根据每瓶花大致的多少猜测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也可能把15和3结合起来,想3个几合起来是15。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学生用圆片代替花瓶,小棒代替花摆一摆,再写出除法算式的商。

3.验证结合。

15枝花和3个花瓶想“15÷3”表示什么意思,估计商是多少。再用小棒分一分进行验证。

练习:

(1)教科书第80页第3,4题,第81页第5题。

(2)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说出问题,其余同学用除法算式解决。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策略: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教学课件。

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

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

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4=24,4×6=24,指名读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必须先突破“几个几”,因此我们备课组探讨出这样的探秘单:用画图方法表示4个3,再列式表示,还能怎样列式表示?学生在填写探秘单时经历了一个建构乘法模型的过程:先通过画图形成图形表征——列算式同数连加算式表征——乘法含义的表述。课堂当中谢老师利用探秘单精心设计以下几个环节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1、这幅图能表示4个3吗?简简单单地一个问题引出一组3个,有4组,也就是有4个3,让优等生带动中下学生获取4个3。

2、两次对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更深刻地理解乘法的含义。第一次对比4个3,3+3+3+3=12,4×3=12,问:乘法算式中的4和3表示什么意思?理解3是相同加数,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第二次对比3个4,4+4+4=12,3×4=12,问:为什么乘法算式中只有一个4,而加法中有这么多4,理解3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通过这两次对比提炼出乘法含义的本质。

3、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我有两个困惑:

文档为doc格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小棒摆成的小伞图,三角形图,星星图,花边图,小屋和树的图片

一、激趣引入

师生谈话,通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国庆节放假期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出示图片)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园逛一逛。

1、老师想请你们帮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略

4、师小结:用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太麻烦了。算式太长了,胳膊都写酸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