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分析论文大全(15篇)

时间:2023-11-30 11:14:41 作者:书香墨

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典型或典范作用的样本或样式。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些范文范本,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写作的技巧。

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问题论文

引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还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能源和资源消耗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保证。特别是受我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限制,决定了煤炭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能源。曾有资料数据显示,我国的单位gdp耗能高达日本的8倍,试想这样的高耗能再乘以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让人嗔目结舌的。因此,迫切的资源问题让我们发现不能再仅仅以高能耗和环境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减轻单位gdp和资源、环境代价,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实需求,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我国目前发展形势。

(一)政策法规不完善以及执行力度弱。

从国外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无不以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为保障的,但是我国然在相关政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力方面仍显薄弱,这也是目前制约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国在有关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的法律主要有《煤炭法》、《电力法》、《约能源法》、《循环经促进法》等法律。但是,国内有关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除此之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不到位;行政执行力不强,问责力度弱,监管体系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多种制度性因素也使得全社会主动减排的动能不足。

(二)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

首先,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了改善和提高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肯定会产生巨大的能耗;而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资源利用效率低,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重、粗放式发展等问题。

(三)能源技术水平低。

受到科技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我国目前在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效率较低、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这就造成了“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左右,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2.4倍、4.6倍、8倍和0.3倍。”此外,有关低碳经济的技术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仍以中低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且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远跟不上发展低碳经济事业的需要。特别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技术公司出于垄断的考虑,限于市场上既有的障碍,比如知识产权、市场份额的问题等等,也严重阻碍了低碳技术的迅速扩散、转让。

(四)社会低碳意识弱。

除了以上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消费依旧是国民生活的现阶段追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只是一种宣传概念,和实际生产生活联系不大。有人认为低碳就是要省吃俭用,还有人认为“低碳生活”只是理论上的,无法在实践中实现。能够自觉接受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以手机消费为例,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了大量污染严重的电子垃圾,这意味着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还在于不少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全社会的低碳意识比较薄弱。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比如可以划分中小企业的污染分类标准,让发展低碳经济有法可依;还可以通过国家制定标准,来限制商场、银行、饭店、政府部门和部分单位设定合理的空调温度和耗电程度。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在积极推动相关法律的落实过程中,还要组织开展能源资源节约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特别要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再次,要落实政府问责制度和奖惩制度。一方面,可以将能源资源节约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严重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公开严肃查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起到警醒教育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企业污染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对企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转型提供支持和一定的补贴。。

(二)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需要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由外需,投资拉动转变为内需外需,消费投资共同拉动来实现。这就要求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平衡发展,平衡区域经济,破除城乡二元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结构的调整来看,我国的长期的目标是产业结构均衡发展,丢掉高污染、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无核心竞争力的行业,社会协调发展;短期目标是保证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因此通过政策引导进入新产业领域,缓步推行税收、汇率改革,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保障劳动力就业是进行稳定转型的必要前提。从不同行业的转移来说,比如太阳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国际市场机会,且国内外差距不像其传统行业那么大,这些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意义重大;从同行业的纵向转移来说,创造新兴的产业机会是增加利润,也增加劳动力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动力,这就需要加快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研发和推广。一方面要优化能源资源节约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能源资源节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能源资源节约国际科技合作,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节能环保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四)积极倡导低碳经济思路。

全民低碳意识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多部分参与合作,包括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和社区等等。一方面建议国家财政对公交车和出租车进行补贴,改善目前乘车现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增加公交车数量和实行公交车专用车道;设置专门的自行车车道,鼓励骑自行车。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废旧物资回收力度,鼓励资源回收利用的单位。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不仅要通过主要新闻媒体进行节能报道,播放节能公益广告,还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大力弘扬节能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郑永红,梁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j].环境经济,11月。

[2]吴飞美,郗永勤.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农业低碳发展是低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损耗,降低农业与农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保护农业生态循环的速率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基于此,在低碳发展时代条件下,采取多学科交叉及理论分析方法,站在生态学的角度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展开谈论,指出了低碳农业主要是促进环境发展,加大对农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宣传,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提升农村能源利用效率等,健全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职责,这样有利于农村环境的改进,带动现代农业的健康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责任。

21世界完全是绿色时代,提倡低碳环保,生态文明的时代,从人类开始步入生态文明时代后,低碳农业是最具代表性。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应当积极面对,这是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化石燃料所造成的副作用情况下,导致农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高,山气候变化促使水资源、燃料、能源等方面都造成了粮食安全;同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源中农业包含在内,所以,怎么样固碳降低碳排放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1低碳农业的生态学概述。

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每个部分都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间的作用,生态系统是在一系列的反馈情况下,针对外界的干扰对内部的架构与作用进行协调,这样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保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要将能量不断地额输入,不然就会面临崩溃,大部分的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而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十分关键,它主要是利用co的`形势在大气环流中流动。在这个整体的循环阶段,co的额定速度与生成的速度要保持一种均衡的状态,但是在现代工业加快发展中,石燃料大量被开采,导致co的生成速度加快,让碳循环的速率失衡,促使大气中的co浓度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

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我国地面积宽广,农业人口比例较大,资源并不是十分的充裕,气候变化较为复杂,生态环境并不坚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怎么样将抵抗风险的能力提升,将农业生态资本的储存提高,这样农业全方面生产能力提升与带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向低碳农业的道路。

2低碳农业的生态发展原则。

2.1可持续原则农业生态系统在一些干扰中还能保持不变或生成率的能力恢复就是可持续性。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农业资源中永续要一直利用的基础,对人们提出要按照可持续性的条件对生产、生活方式进行调节;同时,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主要是对农业经营活动的消耗标准进行确认。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应当控制在农业生态系统的负荷范围中,这是可持续性原则的关键,农业资源开发主要是通过对排放的废弃物再次利用;同时,该排放量应当掌握在农业生态环境容量中,让农业生态资本存量并无太大变化,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这就是维护农业生产力和发展。

2.2公平性原则在低碳农业发展中追求公平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现代人的公平,主要是目前发达国家的人们在生活满足的时候,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却面临各方的威胁,但是这些国家还不断将自己的资源往外输出,其得到的生活物资并不平衡,导致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难以实现。所以,在食物分配与公平的发展权中应当均衡。二是代际间的公平,也就是所指的代人中的纵向公平。要树立人所依存的农业资源使用并不是没有界定的意识,当代人不能因为本身的发展以及需求侵害后代人所需要的生存条件以及农业资源,要合理科学性的运用农业资源与环境。

2.3有序利用原则全部的事物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全部按照从低到高、简单到复杂,落后到先进的一个发展规律。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所以在我国的每个地区应当落实好低碳农业发展。现今,我国大部分的地区社会经济较为滞后,农业环境发展并不超前,所以,应当意识到该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情况,一步一步来,慢慢的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并累积资源资本、技术还有管理经验。

2.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原则在低碳农业发展阶段,应当将资源节约的政策让各级阶层都落实后,将开发与节约放平等的位置上,节约优先,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施行,加大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绿色消费;同时,循环农业应当往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以及高效率的方面发展,加大资源循环利用以及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应当增强,在农业方面造成的污染应当多采取防范措施,将农村环境质量改进;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力度,对农业生态资源开发活动应当严苛控制,对水、土地、草原以及水生物等农业资源、动植物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好,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调节人口、资源和环境,慢慢实现农业低碳化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3结语。

在生态文明发展中,人类环境不断的受到威胁,为了保障环境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应当增强,在农业方面造成的污染应当多采取防范措施,将农村环境质量改进;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分析论文

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是建立在对地球资源的索取上。自二十世纪以后,环境问题受到众多国家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造成地球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行业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运动已成必然趋势。但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如何扩大企业经营收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1、农场开展低碳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与目标。

1.1意义。在低碳经济下,农场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并得到社会、消费者的认可,必然要做出关于低碳理念的相关措施。而过去阶段,我国大多数农场在经营生产中并没有贯彻落实低碳理念。由于农场领导对低碳理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及分配和其他财务管理工作和低碳理念存在一定出入,在农场决策中没有有效考虑环境因素。这就会导致农场难以开拓市场,难以迎合消费者的需要。而通过低碳财务管理,可有效改善这些问题,在农场产品成本过程中,以低碳理念视角来分析产品成本、利润以及其它方面的因素,制定最符合低碳经济需要的产品方案,从而提高农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健康稳定的发展。

1.2目标。低碳经济下,农场的最终价值的计量发生质的改变。过去阶段中,环境保护是作为农场生产经营的一种责任,但不具备强制性,同时也没有贯彻落实到农场产品生产及各环节经营过程中。这就导致环境保护责任只是通过外在视角来对农场财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而并没有内化入财务管理工作中,这一阶段,农场最终价值和传统实际价值对等。近些年来,国家开始高度重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制定了很多相关法律法规来强制要求农场披露有关碳的各类信息,如产品碳足迹、碳资产等。这种情况下,高碳生产的企业必然会丧志大量市场,或被有关部门限制生产经营。所以,低碳经济下,农场的最终价值不仅体现在传统实际价值上,还应该加入农场的环境价值。当农场的积极贯彻低碳理念,积极运用低碳财务管理模式,并创造了一定的环境价值,那么该农场的'最终价值会比传统实际价值高很多。而农场若是高碳生产,并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破坏,那么该农场的最终价值则需要用传统实际价值减去破坏的环境价值。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农场的最终价值则是农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传统实际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开展低碳财务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农场的环境价值,从而促进农场最终价值的提高,并降低财务风险。

2、农场开展低碳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然不适用于当今低碳经济下的农场发展需求,低碳、节能、环境保护都是当今社会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旋律。而低碳标准的实行,对农场带来具大的影响。首先,农场为了实现低碳经营目标,必然会对传统经营、生产模式进行改革,而低碳经营生产会加大农场成产成本,使农场收益较低。其次,农场过去阶段某些高碳、高耗的产品会进行优化或直接停止生产,若这一部分产品是农场的主营产品的话,会造成农场巨大的损失。而农场若是不能适应这种变革,就会被市场淘汰。低碳经济下,农场财务工作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如何在低碳经济下使农场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来自于农场最终价值的提高。农场最终价值的提高需要农场融入低碳理念,实行减排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三低产品”。而利益最大化则需要在低碳经营的基础之上,不断优化农场资金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收益。所以,才不工作人员需要全面的掌握低碳财务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保护环境为工作原则,提高眼界,以低碳长期投入和农场未来规划为向导,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方式方法。

自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传统手工劳动被机械劳动所替代,并且到了二十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全球进入了“电气时代”。到了现如今二十一世纪,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索取已经逐渐使自然环境的不再平衡,并且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污染物质,对大气、臭氧以及水资源带来较为严重的破坏。如何抑制、解决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水污染等问题,还需要全人类共同思考和参与。低碳经济下,社会主张是生产生活中对环境的保护,降低生产耗能、减排,从而使地球环境不再受到破坏。企业生产要充分发挥资源的重复利用功能,并积极使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以此为导向开展农场投资活动,使农场不断迎合低碳经济下的社会需要。具体可从以下两点出发:(1)合理利用生产资源,引入现代新兴环保类资源,并建立可再生资源系统,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农场的生产成本,并保障农场符合“三低标准”。(2)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投资开发力度,扩展农场的业务范围,摒弃高耗能、高排量、高投入的业务。并且,在项目的投资开发上,一定要注意迎合市场需要,如现代人民越来越喜欢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蔬菜,那么农场可以就这一方向出发,开发新项目。低碳经济下,金融业也必然会做出许多有关低碳理念的举措。在这一背景下,金融业会逐步出台各类低碳经济业务,帮助各行业企业开展低碳活动。而农场融资行为也必然受金融业碳经济改革的影响。一方面,金融业会降低农场融资行为中存在的社会环境风险纳入评价标准之中,会大力支持农场开展低碳以及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项目。这一现象,会为一些以绿色、环保为经营理念的农场带来一定发展机遇,减轻该类农场的融资难度。但一些高耗、高排、高投入的项目必然无法获得资金支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加大农场项目进程的监督力度,保证农场项目实际情况符合标准,并以社会环保责任的实现程度纳入到农场信誉范畴。

我国大多数农场现阶段都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低碳财务管理模式,有些农场虽然以及提高了对低碳财务管理的重视,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只是单单对主营业务或某一生产环节进行低碳控制,这就导致低碳财务管理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而农场最终经营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只有保证农场持续的获得经营收益,才能促使农场稳定的发展下去。财务信息是农场决策层制定相关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才财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农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在低碳经济下,农场的社会责任与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也同样对农场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低碳财务管理下,需要把农场生产经营过程中碳的排量以及环境成本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同时,农场的碳资产和碳负债会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深化而越来越凸显它的价值,农场想要合理调节碳资产、碳负债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就必须把它也纳入到财务报表中。低碳经济下,高耗能、高排量农场会逐渐较小生产排放,从而履行环保责任。而农场为了减小排量,一定会采取某种措施,从而造成该部分的成本支出。减排成本的支出会带来农场实际经营利润的降低,而农场为了准确核算出经营利润,需要把减排成本纳入到农场传统成本范围之中。综上所述,在全球低碳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场需要作出财务管理工作上的改革,才能有效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迎合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履行社会赋予的相关责任。而做好财务工作,需要在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融入低碳理念,并以财务手段促进农场的转型。充分利用金融政策的优势,大力开发环保项目,并完善财务信息披露,使财务信息满足农村决策的需要,并促进农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社会学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时主要侧重两大理论模式,即结构主义模式和建构主义模式。结构主义在分析环境问题时强调整体性和共时性,更加注重社会制度在形成和应对环境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其理论视角更多的是关注宏观层次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但结构主义忽略了环境本身存在的客观性。换句话说,结构主义预设了这样一个前提,即环境问题形成的社会客观性,它更多强调的是外在的、制度化的因素促成环境问题。而建构主义则另辟蹊径,该理论模式认为,我们要重新思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将环境视作种人类社会表达利益和不同意见的“中介”,因而它启示人们在协调社会发展的各个主体间实现某种平衡,这种平衡能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其实质可以理解为从环境本身去寻找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对策。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阐释。

“建构主义”一词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中被广泛使用。一般而言,我们可将建构主义的词源最早追溯到美国学者彼德・伯尔格和托马斯・鲁克曼《现实的社会建构:论知识社会学》一书。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同样注重该概念的运用,他认为:“认识既不能看作是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的,也不能看作是客体原有特性预先设定的,认识起因于有效地和不断地建构”。建构主义反对只讲主体或只讲客体,而是特别重视主客体的互动,其实质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思想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这种用法没有达到社会学意义的实践层次。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特别是解构主义在美国的流行,间接地赋予了建构主义以新的含义。建构主义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模式,它所指涉的是这样一种思考问题的观念,即人类不是静止地认识和发现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经由人的能动性发现不断构造现实世界。在解释社会问题上,建构主义引入“互动”一词,将社会问题定性为社会互动过程的产物,并且这种互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它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对该问题所持的态度。社会问题本身是各个不同群体表达自身利益的符号,是他们之间利益竞争的暂时结果。此外,社会建构主义主张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社会问题往往需要动用政府机构的权力,政府能够将不同群体的利益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关于解决该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总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现象的问题性质,不是或不仅仅是被客观状况所决定,它同时也是被社会性地建构出来的。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建构。

著名环境社会学家汉尼根(hannigan,j.a.)认为,群体对于环境的关注不是基于环境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是被人们定义为环境问题。不同群体在不同时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不一致。事实上,环境问题并不能物化自身,它们必须经由个人或组织的建构、被认为是令人担心且必须采取行动加以应付的情况,这才构成问题。[6]58-62我们至少可以从汉尼根关于环境问题的阐释中得出建构主义理论的五大要点。

1.建构主义是从动态的角度看问题。它主张环境问题的形成有其历史演变过程,即环境问题具有历史性。它告诫人们在环境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发展的意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要关注后代的生存需要。也是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树立大生态发展理念,把生态、经济、社会、文化融为一体,以生态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创新。

2.建构主义强调群体的主观性,认为环境问题其实质是不同群体之间表达自身利益的共同符号。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地位、文化,因此不同群体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身的利益趋向。处于优势地位的群体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他们利用权力、财富甚至是政治斗争毫不留情地向环境索取所需的一切;而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群体在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时也在竭尽可能地去获取环境的给予。但是二者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前者更多地会造成资源的枯竭,后者则是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3.建构主义特别注重人的能动性。能动性表现为群体对内外刺激或影响做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建构主义认为环境问题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人们之所以对环境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是因为环境自身所导致。虽然这种观点有为人类辩护的嫌疑,但它也在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合理地将环境的负面影响转向有利方面。

4.建构主义意味着对社会事实的重新解构。后结构主义开创者雅克・德里达认为解构的目的是分析那些被隐瞒、被掩盖、能够揭露事物内情的要素。因此,建构主义主张环境问题不再只是某种应该加以改正的客观情境,它启示人们思考隐藏在环境背后的某些问题。我们与其宣称环境出现了危机,不如分析谁在强调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到底是由谁引致的。由此,才能找到环境治理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并强化责任主体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义务,推动环境关注主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立法和依法处置环境污染行为。

5.建构主义将环境问题引入公共领域,赢来普通大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政府机构的关注。这种关注使得政府部门认识到只有解决该问题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也从而使得许多对策真正进入了政府的工作议程,并有可能获得政策安排。

根据建构主义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阐释,我们可以且应该充分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合理地协调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分配,加强大众传媒、政府、民间组织等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和监管,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利用科学技术减少环境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人类早期时代由于科技水平低,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单位能耗高以及综合利用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的连带效应是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提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解决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上的重要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科技的运用不是只注重在环境污染后的处理,而应该在对环境资源进行规划、开采直到生产都要把好关。要摒弃传统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在发展中就要做好环境保护。2.政府要加大对资源环境领域的科技投入,重视基础性、公益性的科技工作。鼓励科技研发公司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对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社会组织予以经济支持。3.稳妥推进资源环境领域科研机构的体制改革,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减少企业能耗,加大循环经济的开发力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4.在各个区域开展技术合作,实行区域联动制度,加大环境科技成果分享,共同实施区域性重大环境科研研发工作。

(二)正确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对环境资源的诉求。

由于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各个群体对于环境状况的认知不尽相同。在某些环境问题中,环境本身虽然是利益群体纠纷的导引线,但这不是根本的争论点。比如在我国某些煤矿地区时常出现资源争夺现象,一些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小企业为了本群体的生存利益不顾实际地承揽发展任务,不断扩大生产,结果使得煤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污染了当地环境。因此,环境的持续发展要考虑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使环境资源创造出社会财富的同时兼顾社会公正。鉴于我国资源分布区域性不均匀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根据当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做好合理规划和科学生产,使人们能世世代代享受生态环境的恩赐。其次,要科学调配资源。对于缺乏迫切需求资源的地区要优先供应,并实行价格补偿机制。最后,国家要大力实施区域性资源调配工程。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得到保护,保证相对公正的社会福利,从而避免大规模的群体利益纠纷事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发挥大众传媒在约束人类不合理行为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从而成为约束人类不合理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大众传媒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警示人们的作用。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作为媒体的监督公器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效率。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事件经媒体曝光后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大众传媒不仅要监督和曝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还要善于向受众传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对环境危机的忧虑,从而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大众传媒应向受众及时报告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增强受众对环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满足受众求知、求新、参与的愿望。其次,媒体应肩负自身的责任,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大众传媒应该尽量向广大受众多传播绿色资讯、普及环保知识,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倡导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新风尚。新闻媒体要多报道关于环境保护的典型案例和正面形象,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最后,媒体的环境宣传只有与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结合起来,只有媒体与政府、企业建立起联动传播的合力机制,通过设定公共环境保护议题、开展大型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专题培训等手段面向全体公民进行公益性环保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因此,大众媒体应该率先垂范,实践绿色行动宣言。

(四)加强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主导作用。

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于出版了《气候变化的政治》一书,提出了“保障型国家”概念,认为在后工业文明时代“参与式国家”中的政府的辅助功能难以面对复杂的风险型社会。特别是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政府的战略地位尤为显著,政府应该更加积极而有力地承担起不可推卸的环境立法与生态保护的责任。因而,政府应在发展生态经济中始终起主导作用。政府要真正转变经济发展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首先,政府一方面需要引导人们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在治理工业企业污染事件时要严格执法,不让违法分子有机可乘,要以行政手段强化环境保护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地位。其次,政府要加快环境保护的立法进度,明确各类社会主体在生产生活中应履行的环保义务。再次,政府部门应投入充足的财力、物力、人力积极处理已有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建立环境问题的'预警机制,确保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最后,政府要加强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对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果我国政府在环保技术上能寻求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协作,环境的治理工作将从整体上得到较大提高。在这个知识产权越来越被重视的时代,技术共享可以让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治理和保护中少走弯路。

(五)广泛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生态治理。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仅仅依靠政府是很难实现的。环境非政府组织是公共服务组织,能够弥补政府作用的不足。既然政府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能提供所有的服务,就必须依靠社会的其他领域贡献他们的力量。非政府组织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非政府组织能够很好地发挥自身的宣传教育优势。它通过各种有组织的宣传活动向公众介绍具体的环境问题,能够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随着新兴技术的出现,如互联网,非政府组织机构越来越多地采用在网站上发布公众服务信息的方式号召广大民众关注环境问题的影响。2.非政府组织能够反映基层民众的心声,就群众关心的、涉及群体利益的重大环境问题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构建和谐的沟通桥梁。3.非政府组织能够协助政府研究和制订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方案,同时还能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帮助环境受灾区的居民。4.非政府组织能够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一旦发现某些个人、企业等存在危害生态环境的问题会提出警示,在必要时会考虑提起诉讼,迫使他们遵守法规。此外,在解决某些全球化环境问题中非政府组织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全球性的大气变暖就需要非政府组织积极搭建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商议节能减排的平台,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性变暖带给不同区域的不利影响。

四、结语。

生态环境是全球关注的重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实践证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索取,应当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回馈相平衡。我们必须控制、约束自身的非理性需求和行为,正确处理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主义建设的“绊脚石”,虽然它是存在的客观事实,但建构主义并没有将环境问题当作一成不变的事实,人类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逐步减少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不利生态环境因素。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世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将进一步加剧。而且我国能源紧张、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也使我国面临着较大的国际转移排放压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有利于现代能源服务的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和加强能源安全。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状政策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源于英国在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从技术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利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各种低碳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着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综上所述,广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目标是控制碳排放,维持生物圈碳平衡;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生产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

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低碳经济政策,积极推动低碳绿色增长。尤其是为了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一些国家更是把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德国的生态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推出刺激汽车业改革创新措施以及实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为了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德国除了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通过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此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法国的低碳经济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法国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点。

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美国政府低碳经济政策可以进一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的开发是核心。202月15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该法案将发展新能源列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车节能。此外,为应对气候变暖,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在低碳经济的实践上,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先行国,在通过了全球第一个有关低碳经济的法案一《气候变化法草案》,制定了到减少碳排放30%,到2050年减少碳排放60%的目标。日本、丹麦和挪威等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果。国内对低碳经济的实践则主要集中于碳交易和创建低碳城市。

(1)碳交易。20,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总额达280亿美元,交易的二氧化碳量达到了13亿吨。目前全球有四个交易所专门从事碳金融的交易,包括欧盟的euets、澳大利亚的newsouthwales、美国的chicagoclimateexchange和英国的ukerrs等。此外,还有很多知名金融机构活跃在这些市场上,包括荷兰银行(abnamro)、巴克利(barclayscapita1)、高盛(goldmansachs)、morganstanley和ubs等。美国的chicagoclimateexchange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北美唯一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它也是全球唯一同时开展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6种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市场。在中国,年兴业银行基于品牌和市场价值与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根据该协议,ifc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而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则分别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

(2)低碳城市的创建。低碳城市是由新能源利用、清洁技术、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绿色消费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20,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开始“低碳城市发展”的全面推广,上海和保定成为首批试点城市,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同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肯定了“保定模式”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的贡献。广东省珠海市也在年邀请专家研究低碳经济,欲申报国家低碳经济区。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然而,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满足就业等仍是实现现代化的最大任务,向低碳经济转型还面临着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地创新公共政策,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新要求,创立一种具有积极价值的、适宜的政策安排。

(一)、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倡导产业低碳化。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会产生较大影响,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如果技术水平相同而产业结构不同,则会导致碳排放量相差较大。以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则是能源大户,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会显示强劲的势头,这也是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根据国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产业低碳化,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增大陆海碳汇。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co2,相当于减少了co2排放,是良好的碳汇。据研究,我国人工造林的固碳率为1.4吨碳/(公顷?年),相当于每公顷林地每年可平均吸收5.1吨co2。.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18.21%,为促进全球碳汇建设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国家《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到20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按照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km(合96000万hm)计算,相当于年比20新增森林面积4600万公顷,每年可新增碳汇430.1万吨,相当于减排1578.4万吨co2.2020年间累计新增加碳汇5.2亿吨,相当于累计减排18.9亿吨co2。另外,海洋也是重要的碳汇之一有研究表明,过去2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co2。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我国在东海进行的大洋碳通量研究也表明,东海是co2的汇。因此,通过加大力度开展研究,尽早比较准确地确定我国邻近海域的碳汇结构和强度.有望进一步增大我国的碳汇规模。

(三)、创新文化政策,倡导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是党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紧要关头所形成的又一重要思想创新,并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国民的品味教养;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所见、所感、所思的整体环境的真善美或假恶丑;文化是经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言而喻。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民普遍共识的、绿色的生态文化的构建。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的总和,体现在人类为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种种措施和手段上。创新文化政策就是要形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在生活中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奢侈文化,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从经济的角度讲,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依赖的是原始生产要素的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工业化中级阶段,经济发展以投资和科技进步为主要带动力量;工业化高级阶段则以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中国的经济转型摒弃了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路子。公共政策的创新使我们主动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实践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中,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技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新模式。

参考文献:。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介绍低碳经济,并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分析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建立低碳理念,然后朝着低碳化的生产结构和能源结构方向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影响我国发展全局的问题中一直都包括农业、农民、农村这三方面问题,近几年来,关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在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已经数次提到。尤其在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中诸多弊端层出不断,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当发展造成的生态严重破坏、滥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浪费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目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在这一背景下,思考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

1低碳经济介绍。

低碳经济,也就是low-carboneconomy,是以减少排放温室气体、低能耗、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体系。低碳经济的指导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是以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制度创新和新能源开发为手段,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为目的的一种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最早在政府文件中提到“低碳经济”的,是英国能源于2003年发布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提出的背景是在英国受到了能源安全威胁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英国将要面对的问题,对于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一样是要面对的。在我国,发改委也于2010年确定开展建设低碳产业的试点,我国也开始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崭新形态,它的主要手段是:创新的工艺、创新的能源以及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制度。低碳经济的发展观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具有的特征是耗能小,污染物排放少,污染少甚至不污染。因此,这种低碳经济的发展形态可以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减少,节能降耗,既经济又环保。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农业经济逐渐转变为低碳的发展,要求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低碳运行,从原料使用、能源消耗、运行和农业废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能绿色、低碳、生态化发展,进而实现整个行业以致整个国家的低碳发展。在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够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建立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断完善形成体系,这就要求要在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2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产效率低下,二是科技水平较低,三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严重。首先,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受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影响,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农民群体,大多数为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普通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只是以出卖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而且,在工业和其它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许多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人陆续放弃农业生产,转而去外地打工,从事其它行业,这就造成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都是没有能力外出打工的老年群体。因此,当前,很多农业科技的先进技术都很难在农村进行推广,很难真正的服务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这就造成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其次,我国农业科技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发展虽然历史悠久,农民也有自己的一套种植经验和种植方式,但是新科技和新技术较少。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式还是非常落后的,甚至还有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发展方式存在。总体来说,我国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的人员相对较少,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能力不足,无法借助科技发展的力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我国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无法快速提高。最后,我国农业发展中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的问题较为严重。我国农业经济在长期的发展中,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一直占有较大的比例,另外工业的粗放发展也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化肥、农药工业的粗放经营,导致农药化肥品质相对不高,加上农业生产的粗放发展,滥用、错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我国农业环境污染和农业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另外,工业发展中的废水、废渣等无组织排放,对农业环境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我国农业发展一直存在着掠夺式发展的情况,造成了自然生态被破坏,土壤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经济发展对环境破坏严重。

人们物质丰富的同时,更加关注环保低碳,于是“低碳旅游”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不言而喻,相继出台了和旅游相关的政策,助推“低碳旅游”,都说“食、住、行、游、购、娱”这是旅游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住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旅游城市或者旅游景区的酒店与旅游紧密相关,酒店作为一个媒介和平台对“低碳旅游”的推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低碳旅游对酒店管理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低碳旅游;酒店管理;问题;措施。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旅游行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低碳旅游的概念受到热烈追捧,我国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政府行为说明了未来旅游的发展大趋势,酒店与旅游是唇亡齿寒的关系,酒店为游客提供休息的空间,提供优质的服务,酒店作为一个平台起到宣传低碳旅游的作用,我国对酒店星级有严格标准,星级高的酒店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都要数一数二,硬件指客房、及设施设备等,软件主要指的是服务,服务水平的好坏一般是由酒店管理模式和体制决定的,低碳旅游的推广及发展,必然影响着酒店管理模式和体制。

可见,深入研究低碳旅游对酒店管理的影响,无论对旅游业还是酒店业都有特殊的意义。

1.我国低碳旅游发展状况。

所谓低碳旅游,就是以最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旅游的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种生活态度,能够真正的放松身心,热爱生活的同时保护着环境,全身心的接触自然,绿色出行。

低碳旅游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重要影响。

和官方的`低碳旅游相比,老百姓更早的迈出了低碳旅游的步伐,香格里拉这个地方我想大家都知道,一个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它的美好,它的神秘都离不开低碳环保,壮阔的雪山、茂密的原始森林,香格里拉就是低碳的代名词,张家界、峨眉山等景区为了实现低碳,都采用电瓶车代步,有效的控制了汽车尾气,低碳旅游在改变环境和空气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态度。

不得不说低碳旅游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和创新。

2.低碳旅游对酒店管理的影响。

酒店业作为我国的第三产业,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管理模式也有自身特色,酒店主要提供的是服务,服务是一种无形的商品,目前我国大多数酒店的口号是“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以人为本”,低碳旅游的提出,让低碳、节约、绿色无污染的概念植入到目前酒店的管理模式中,员工也会为顾客提供相应的服务。

低碳旅游影响着酒店管理模式,酒店内部环境要保证清洁、体现绿色环保理念,创造良好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各种手段使之提升,最终提高酒店的效益;宣传低碳旅游,从而推出“绿色服务”,树立酒店积极正面的形象;改进和完善企业各个环节,做到节约能源、绿色环保、能源利用最大化,保持生态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1服务设施智能化,服务水平要高标准:目前我国的一些高端酒店的设备设施与外国同星级酒店还有一定差距,设施设备的智能化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水平。

为了顾客对酒店更有家的感觉,宾至如归,酒店无论从服务还是硬件设施都应该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要考虑低碳、环保。

服务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然而我国大多数星级酒店只是在硬件设施上达到了星级标准,在服务上还存在很大距离,加上设施设备智能化水平低,其实远远没有达到星级标准。

3.2不能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声誉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识中国,并来到中国经商、旅游,但是我国高星级酒店貌似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外国友人的到来,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为重要的是语言关,没有掌握外语的专业人员,就不能很好的和外国顾客沟通,服务水平自然受到了制约,影响顾客的满意度,也制约着酒店的发展。

3.3酒店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不高:酒店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人才是酒店发展的基础,是酒店的基石,在低碳旅游的浪潮下,酒店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

然而我国酒店业真正的专业人才缺乏,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受我国保守思想的影响,人们都觉得酒店行业不是正经行业,其实不然,酒店行业的人员是专业人员,人们对酒店行业的误解也影响酒店人才的引进,不利于酒店发展。

3.4企业文化缺乏:无论任何企业企业文化的建立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酒店行业也不例外,企业文化体现了酒店自身的人文底蕴和管理水平,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我国酒店管理层普遍对企业文化认知不深,没有足够重视,如果企业文化不能得到员工的认知,不能建立一个让员工满意的文化氛围,势必造成人员流失,降低员工忠诚度,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酒店,更不能很好诠释低碳环保的概念,也不符合低碳旅游的要求。

4.相应的改进措施。

4.1制定与低碳标准相匹配的服务标准,加大监管:随着低碳旅游的推广和普及,一定时间内必定出台低碳的标准,酒店业也应紧跟形势,制定与低碳标准相匹配的服务标准。

根据酒店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一体化、标准化质量管理制度;根据酒店的服务流程,确定质量监督的关键点;质量管理需要责任到人,分级、分层相互制约;明确质量监督的方法、内容和评价标准;有效严格的质量监督才能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

4.2建立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培训:员工是最直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服务就是顾客购买的商品,商品的制造者是酒店的服务人员,酒店的最高宗旨是顾客至上,员工是所有活动的基础,如何让员工自主服务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唯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认同酒店,愿意为酒店奉献,自觉自动的为顾客提供服务,加强员工培训,定期考核,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便于员工的自我提升,只有员工发自内心的为酒店考虑,为顾客服务,顾客才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4.3建立人才培养、晋升制度及薪酬制度:对酒店业而言,高素质人才是迫切需要的,所以酒店在招揽人才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和晋升制度,能够留住人,加强内部培养,给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合理的晋升制度,让员工充满干劲,有健全的薪酬制度,让付出有回报,多劳多得,使每个员工都有积极向上的活力,这样才能提高服务质量。

5.结语。

低碳旅游势必是将来的发展趋势,酒店业也会受到低碳旅游的影响,管理模式会进行改进和完善,主要企业文化建立和人才培养,建立相应的制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供优质、低碳的服务,使酒店成为低碳旅游的推广平台,提升酒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开展必定会对原有的产业结构造成冲击,有助于新型产业结构的快速兴起。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需要对调整经济结构的机会进行有效把握,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明确低碳意识,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发展相应低碳产业。本文对基于低碳经济下新兴产业所具备的相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途径进行探讨,望有效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论文。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世界经济模式出现了明显转变,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低碳经济就是不完全依靠高污染、高消耗来发展经济的新型经济模式,更加注重低消耗、低排放。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相应新兴产业的出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型动力。

一、特征分析。

(一)耗能与污染低。

低碳就是降低碳的排放量,所以就需要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应用,对新型能源进行有效开发,使产业得到良好发展,以充分满足目前低碳生活的相应要求。新兴产业对发展过程更加重视,更加具备低碳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新兴产业满足低碳要求,并促进我国传统经济快速的向低碳经济发展。

(二)促进技术创新。

在低碳经济中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就需要提升科技的投入力度,促进技术创新。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低碳经济的落实,所以就需要应用新科技对洁净能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优化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创新进行有效支持,低碳技术为今后技术以及经济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增强科技投入,注重对低碳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能够更好的掌握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提升经济实力。

(三)引领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必定为主导,所以需要对新兴产业的领头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家为了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出台的多项优惠政策,给予了低碳经济更多支持,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构建与发展。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更加注重社会、经济、人类、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同发展,定会带领国家经济向着新型经济体系发展。

二、发展途径。

(一)做好新兴产业的发展计划。

以我国目前的经济、人口、环境状况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应用传统能源,这样不仅消耗大量能源,并且会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传统能源基本是不可再生能源,数量有限,如果还是坚持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定会受到能源的严重制约。但是目前的环境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对经济模式进行转型,所以急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需要对其具体的发展计划进行有效制定,增强科技的投入力度,出台各项辅助政策,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二)新能源的大力开发与利用。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而新能源就是除传统能源之外的能源形式,指的是正在开发利用或者是已经在研究的,具备推广意义的能源,例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而新能源都具备清洁、可再生、无污染、高效的特点,同时对新能源的应用能够对多种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还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带动新的经济增长。

(三)增强国际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随着全球化经济以及区域一体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低碳产业的有效发展离不开国际上的合作与交流,只有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相应要求,对重点工艺、技术进行有效攻克,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积极研究,才能够为低碳技术的良好发展提供确切保障。目前发达国家依靠自身的发展优势,对企业的垄断、兼并、拓展进行有效支持,进而让低碳企业的发展高度集中,并向着专业化、多样化快速发展,从而在全球低碳经济市场中占领主要地位。因此,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以目前的发展趋势为依据,积极进行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进行有效研发。

(四)构建全面的碳排放体系。

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求企业使用新型的洁净、高效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提升新兴产业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投入成本,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这就需要构建全面的碳排放体系。目前我国经济水平比较高的相应地区已经构建了恰当的碳排放体系。而公平竞争、透明化交易的良好环境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都为低碳经济下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有助于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三、结束语。

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建设项目得到了较大成就,但是造成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能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经济发展会受到环境、资源的严重制约,所以只有对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进行开发利用,才能使经济得到更好发展。同时环境问题关注力度的不断提升,也使低碳经济以及新兴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丽.浅析我国经济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界(学术版).(04).

[2]牛少凤.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述评:现实进展与未来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54).

[3]李淑文.中国低碳经济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1).

低碳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分析论文

摘要:近些年,人类为求经济发展,不惜付出破坏环境的代价,而当人类的经济进步的同时,全球环境却在越来越恶劣,地球上的物种也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锐减。

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危机,我们唯有通过广泛使用可再生资源,以及发展低碳经济来保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

关键词:环境保护;低碳经济。

一、环境污染是全球三大危机之一。

环境污染,对于大家都不陌生,即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它与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并成为全球三大危机。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人们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水、空气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江河湖海。

然而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类的肆无忌惮造就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

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

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二、环境污染造成的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环境的污染造成气候变化,成为了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气候变化问题在下半年备受瞩目,是因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这次会议也被喻为“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正如学者所言,“金融危机要钱,气候变化要命”。

在上半年的各国强有力经济刺激计划之下,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好转,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峻而应对难度加剧。

在这次会议前夕,中国政府制定了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提出“到20,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年增加13亿立方米。”然而,2012月19日,经过长达13天的激烈争辩和争吵,有192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沉重落幕。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大相径庭,会议最终只公布了一份又包括中美在内的26个主要国家达成的没有具体减排目标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的无节制排放,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形势相当严峻。

三、实施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气候变化如此恶劣,环境保护全面实施迫在眉睫!

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必然有合理增长。

我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与美国相当,均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0%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排放国之一。

就人均排放而言,1990年我国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为60%,当前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发达国家的人口只有全球的20%,却以全球60%以上的资源消费、80%左右的累积二氧化碳排放为支撑完成了现代化建设。

我国13亿人口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已不具备发达国家历史上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必须探索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现代化道路,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和产出效益,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能源需求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趋势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目标之间形成尖锐矛盾,根本出路即在于加强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重用可再生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四、利用可再生资源,走低碳经济道路。

我国如今实行既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

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使用可再生资源,走低碳经济道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尽最大的可能保护环境。

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其主要特点即为可通过不同加工途径而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且资源利用后不产生二氧化碳或产生很少的.二氧化碳。

如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

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

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使用太阳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等。

低碳经济,即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统筹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

五、环境保护的意义。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时常发生冲突。

我们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

(1)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2)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3)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

总之,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保护环境的意义不在于保护环境,而在于通过保护环境减缓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其更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最终的意义还是保护人类自己。

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参考文献:

[1]陈耀邦,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世界环境,(1)。

[2]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3。

[3]徐高田,论环境保护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提出了低碳经济下企业的环保责任和政府的环保策略。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指社会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实现低碳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分析论文

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逐渐呈现出较为严峻的状态,为保障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我国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金融立法相关的机制有待于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发展建设初期。因此,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探究,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现代金融作为经济发展核心,两者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当前形势下,低碳经济要想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现代低碳技术和低碳金融的支撑。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来说,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组成内容,其两者的发展状态互相影响,金融既是经济的产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机制,以自身的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各个国家的就业率和经济发展状况明显处于低迷状态,现代金融的发展可以将资金进行科学的配置,使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合法高效的.运转,产生更多的价值,总体来说,金融和经济处于积极的互相影响作用下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进程。对于金融法律制度和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来说,低碳经济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的新兴产物,任何经济发展形势都要依托于国家法律,金融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以法律作为运行保障,金融法律制度可以说是为低碳经济的运行提供合法科学的保护。

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约束,低碳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制需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低碳金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与传统金融存在较大的差别,金融法律制度的出台是为了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以往的金融法律秩序过于注重对环境秩序的保护。但目前来说,现代环境问题受各领域企业发展影响较大,如果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会对周围区域内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为加强企业运营的环境风险控制,银行需要对相关的合作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以促进其信贷管理机制的完善。基于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指导下,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金融法律建设的重要参考,为保障金融关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规范市场经济的主体行为,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时需要相关的金融法律制度对其行为以及运行效果进行规范化评估。客观来说,金融法律制度属于经济领域,在实施过程中其首先应当保障的是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时期,需要做到两种效益的同时增长。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当前形势下,人们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降低发展能源消耗,真正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公正,需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但如果仅靠自我约束很难达到这种发展目的。因此,需要建立相关金融法律制度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其目的在于全面促进产业发展结构的转型优化,实现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但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经济市场的发展形式,对相关的金融法律制度进行科学的创新,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低碳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基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出台了《低碳经济促进法》,该法律内容明确表明了低碳经济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促进作用,对于相关的低碳经济的细化发展内容进行准确的定义和划分。并且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纳入了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使其成为了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管理制度涵盖了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环境问题的项目审批,运行过程中的排放标准等内容。低碳经济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完善的实施流程和相关的保障体系建设等,相关的金融机构可以采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经济手段对企业进行调整优化,在信用机制逐渐建立完善的过程中,目前我国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环境友好型建设项目给予了相关的信贷优惠,其目的在于全面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基本法的建设来说,需要对各个部门以及个人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对其行为制定严格的规范,如果触犯法律必将受到相应的责任追究和法律制裁。

(二)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部门法。

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完善低碳信贷法律制度,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绿色信贷发展时间短,加上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需要加强立法支持,可以从强化金融机构的环保职责出发,同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制定低碳信贷评估标准;然后要完善低碳证券法律制度,通过完善证券融资事前环保审查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证券融资环境风险的审核,并且通过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价制度,对融资资金的使用是否属实进行监督与管理,为完善证券融资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机制提供支持,最终可以通过企业获得的环境绩效评估自然效益与经济效益之前的统筹;最后要重视低碳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结合我国的国情,在立法层面上通过政府强制与引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签订相应的环境保护协议,从而引导企业购买环境责任保险,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来提高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参与性。

四、结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当前形势下,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促进产业发展的结构优化,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逐渐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式,不断对金融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创新,充分发挥其效能和宏观调控作用,全面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分析论文

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是建立在对地球资源的索取上。自二十世纪以后,环境问题受到众多国家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造成地球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行业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运动已成必然趋势。但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如何扩大企业经营收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1、农场开展低碳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与目标。

1.1意义。在低碳经济下,农场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并得到社会、消费者的认可,必然要做出关于低碳理念的相关措施。而过去阶段,我国大多数农场在经营生产中并没有贯彻落实低碳理念。由于农场领导对低碳理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及分配和其他财务管理工作和低碳理念存在一定出入,在农场决策中没有有效考虑环境因素。这就会导致农场难以开拓市场,难以迎合消费者的需要。而通过低碳财务管理,可有效改善这些问题,在农场产品成本过程中,以低碳理念视角来分析产品成本、利润以及其它方面的因素,制定最符合低碳经济需要的产品方案,从而提高农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健康稳定的发展。

1.2目标。低碳经济下,农场的最终价值的计量发生质的改变。过去阶段中,环境保护是作为农场生产经营的一种责任,但不具备强制性,同时也没有贯彻落实到农场产品生产及各环节经营过程中。这就导致环境保护责任只是通过外在视角来对农场财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而并没有内化入财务管理工作中,这一阶段,农场最终价值和传统实际价值对等。近些年来,国家开始高度重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制定了很多相关法律法规来强制要求农场披露有关碳的各类信息,如产品碳足迹、碳资产等。这种情况下,高碳生产的企业必然会丧志大量市场,或被有关部门限制生产经营。所以,低碳经济下,农场的最终价值不仅体现在传统实际价值上,还应该加入农场的环境价值。当农场的积极贯彻低碳理念,积极运用低碳财务管理模式,并创造了一定的环境价值,那么该农场的最终价值会比传统实际价值高很多。而农场若是高碳生产,并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破坏,那么该农场的最终价值则需要用传统实际价值减去破坏的环境价值。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农场的最终价值则是农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传统实际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开展低碳财务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农场的环境价值,从而促进农场最终价值的提高,并降低财务风险。

2、农场开展低碳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然不适用于当今低碳经济下的农场发展需求,低碳、节能、环境保护都是当今社会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旋律。而低碳标准的实行,对农场带来具大的影响。首先,农场为了实现低碳经营目标,必然会对传统经营、生产模式进行改革,而低碳经营生产会加大农场成产成本,使农场收益较低。其次,农场过去阶段某些高碳、高耗的产品会进行优化或直接停止生产,若这一部分产品是农场的主营产品的话,会造成农场巨大的损失。而农场若是不能适应这种变革,就会被市场淘汰。低碳经济下,农场财务工作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如何在低碳经济下使农场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来自于农场最终价值的提高。农场最终价值的提高需要农场融入低碳理念,实行减排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三低产品”。而利益最大化则需要在低碳经营的基础之上,不断优化农场资金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收益。所以,才不工作人员需要全面的掌握低碳财务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保护环境为工作原则,提高眼界,以低碳长期投入和农场未来规划为向导,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方式方法。

自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传统手工劳动被机械劳动所替代,并且到了二十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全球进入了“电气时代”。到了现如今二十一世纪,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索取已经逐渐使自然环境的不再平衡,并且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污染物质,对大气、臭氧以及水资源带来较为严重的破坏。如何抑制、解决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水污染等问题,还需要全人类共同思考和参与。低碳经济下,社会主张是生产生活中对环境的保护,降低生产耗能、减排,从而使地球环境不再受到破坏。企业生产要充分发挥资源的重复利用功能,并积极使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以此为导向开展农场投资活动,使农场不断迎合低碳经济下的社会需要。具体可从以下两点出发:(1)合理利用生产资源,引入现代新兴环保类资源,并建立可再生资源系统,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农场的生产成本,并保障农场符合“三低标准”。(2)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投资开发力度,扩展农场的业务范围,摒弃高耗能、高排量、高投入的业务。并且,在项目的投资开发上,一定要注意迎合市场需要,如现代人民越来越喜欢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蔬菜,那么农场可以就这一方向出发,开发新项目。低碳经济下,金融业也必然会做出许多有关低碳理念的举措。在这一背景下,金融业会逐步出台各类低碳经济业务,帮助各行业企业开展低碳活动。而农场融资行为也必然受金融业碳经济改革的影响。一方面,金融业会降低农场融资行为中存在的社会环境风险纳入评价标准之中,会大力支持农场开展低碳以及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项目。这一现象,会为一些以绿色、环保为经营理念的农场带来一定发展机遇,减轻该类农场的融资难度。但一些高耗、高排、高投入的项目必然无法获得资金支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加大农场项目进程的监督力度,保证农场项目实际情况符合标准,并以社会环保责任的实现程度纳入到农场信誉范畴。

我国大多数农场现阶段都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低碳财务管理模式,有些农场虽然以及提高了对低碳财务管理的重视,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只是单单对主营业务或某一生产环节进行低碳控制,这就导致低碳财务管理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而农场最终经营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只有保证农场持续的获得经营收益,才能促使农场稳定的发展下去。财务信息是农场决策层制定相关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才财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农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在低碳经济下,农场的社会责任与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也同样对农场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低碳财务管理下,需要把农场生产经营过程中碳的排量以及环境成本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同时,农场的碳资产和碳负债会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深化而越来越凸显它的价值,农场想要合理调节碳资产、碳负债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就必须把它也纳入到财务报表中。低碳经济下,高耗能、高排量农场会逐渐较小生产排放,从而履行环保责任。而农场为了减小排量,一定会采取某种措施,从而造成该部分的成本支出。减排成本的支出会带来农场实际经营利润的降低,而农场为了准确核算出经营利润,需要把减排成本纳入到农场传统成本范围之中。综上所述,在全球低碳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场需要作出财务管理工作上的改革,才能有效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迎合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履行社会赋予的相关责任。而做好财务工作,需要在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融入低碳理念,并以财务手段促进农场的转型。充分利用金融政策的优势,大力开发环保项目,并完善财务信息披露,使财务信息满足农村决策的需要,并促进农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翠萍,林忠.试论低碳经济下的农场财务管理[j].农场经济管理,2012(9)。

[2]姚军,徐长征.低碳经济下农场财务管理工作探析[j].消费导刊,(6)。

[3]韩勇.低碳经济下财务管理改革的意义[j].中国经贸,(24)。

[4]仲凤霞.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6(1)。

作者:张斌单位:河南省国营博爱农场。

低碳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分析论文

钢铁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概占12%左右,并且这个占比仍然呈现出上涨趋势,新时期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为了能够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应该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钢铁行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1]。低碳冶金工程技术,是冶金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广泛关注和重视,并大力推动低碳冶金工程技术发展。基于此,为了能够推动冶金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明确冶金工程的节能减排要求。尤其是在当前的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急剧减少,温室效应愈加明显的形势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社会生产生活。因此,新时期低碳冶金工程技术逐渐成为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可循环钢铁流程。钢铁工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较大,加之生产规模大,流程长,很多工序复杂、密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程度上的能量和物质排放,可能会污染生态环境,成为新时期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切入点。大力推行新一代循环钢铁流程,有助于优化钢铁工业生产和物质排放的缺陷,切实提升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冶金工业发展。从我国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分析来看,具有突出的连续、紧凑和动态的流程特点,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废物回收利用[2]。

2.氢冶金。氢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国内外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予以开发和研究。同时,氢气是一种清洁的还原剂,不需要转换剂即可参与到还原反应中,比碳的还原效率要高,可以作为还原剂创新冶金技术,有效降低冶金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实现无碳冶金成为可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契合。氢冶金主要是用于钢铁冶金中,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对铁矿石的氢还原反应,消除冶金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氢气低温还原工艺主要是在固态条件通过氢气来还原铁矿物质,从而获取一定金属性质的海绵铁。当前,铁矿石中氢气低温还原反应中对于氧气的消耗量较大,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原料供热以及反应装置设计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完善。

3.冶金环保和节能。第一,在冶金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是将炉渣二次回收利用,由于炉渣中八廓铁合金渣、高炉渣以及电炉渣,在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当前,我国的冶金渣更多的是用于制作矿渣水泥,但由于冷却工艺不同,具体用途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高速公路路基材料、铁路道渣、农业肥料和矿渣铸石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3]。转炉渣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铁物质,如何能够有效提取和利用成为当前首要的工作方向。而转炉渣在广泛推广和应用中,可以用做水泥原材料,优化配合比。第二,烟气脱硫技术。二氧化硫主要是含硫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而我国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国家,煤炭资源消耗量较高,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仅排在电力行业之后,在全国第二位。因此,钢铁行业中的二氧化硫排放更多的是来源于烧结环节,在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占70%以上。所以,如何能够有效脱硫成为当前冶金工程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三、结语。

在低碳经济下,为了能够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明确当前时代发展要求,注重对冶金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完善,融入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尽可能降低冶金工业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2]肖乐,刘禹松.碳汇渔业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和实际意义碳汇渔业将成为新一轮渔业发展的驱动力——专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j].中国水产,2015(8):4-8.

[3]李兵成.煤化工与冶金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2109.

低碳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分析论文

(一)资金放贷。

从整体来看:虽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没有构成太大的威胁,但是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宏观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地方。从宏观经济发来的信息来看:国内cpi系数不断增加,央行不断提高宏观经济的备金率,实质上这是宏观调控最为严厉的方式,随之将大幅度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放贷。放贷作为先行商业银行资金业务最热门的一种,被列为优质资产的房产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在次贷危机发生的情况下,国内对房地产进行了很大的调控。另外,受连锁效应与价值链影响,商业银行中的回笼资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当下商业银行的资金放贷与紧缩还存在很长的时间区域。

(二)放贷质量差异大。

为了迎合低碳经济要求,各个政府、单位在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上,竞争趋势愈演愈烈。竞争的目的不只是促进经济内在发展,同时也是行政晋升的有效机制,对此很多地方官员开始对商业贷款进行打压控制。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很难保障放贷质量。而企业为了继续促进商业发展与低碳经济,也就形成了商业借款等现象,此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腹背受压;一则,政府正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压力,二则受不对称信息影响,它很难掌握产品前景。也正是在这两种压力下,放贷质量始终不一。

自低碳经济提出以来,它改变了传统的促使经济增长的形式,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要求其满足经济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但是,从现行的金融业务开展情况来看:低碳经济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与发挥,金融银行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影响因素。

(一)缺乏准确的认识。

从低碳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提出时间晚、发展时间短是其主要特征,也包含很多内在银行机构不熟悉低碳经济境况,或者在理解与开展低碳经济环节与业务上存在偏差。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对低碳经济的审查、立项、实施、批复与风险管理缺乏理解,不够了解低碳金融的利润空间与业务规程。也正是因为低碳经济缺乏强有力的认识,在发展低碳业务上缺乏动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传统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二)发展理念和利润追求存在矛盾。

从现行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来看:它更注重低碳环保。受技术水平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影响,外加缺乏税收减免以及风险补偿制度,相关单位在经济转型时期很可能造成经营成本上升,最后减小企业盈利水平,影响最大利益。在经济效益受阻、企业效益快速提高的环境下,同样也会影响企业的信贷风险。而金融银行不可能完全承担社会环境对经济成本带来的压力,这也是低碳经济诸多项目融资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原因。

(三)缺乏专业的中介。

和普通融资相比,低碳经济项目开发,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它需要经历周期较长、相对复杂的审核。同时也只有借助专业单位才能推动项目实施与发展。但是,从国内中介机构来看:并没有相关项目开发,在帮助金融商业部门专业评估与风险分析上,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这也让金融银行单位在选择项目上更加严格、谨慎。

(四)法律风险约束。

从当前的低碳经济实施过程来看:大众对低碳经济明显缺乏认识,在低碳经济发展前景等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与疑惑,对世界各国协议还存在争论。另外,低碳经济的认证标准与认证程序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监管单位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还存在风险。

(一)正视低碳经济,提高认识程度。

从现行的银行金融发展状况来看:基于低碳经济的银行金融的认知态度与支持程度更多的是来源于社会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与利润市场。为了实现低碳经济与银行金融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推动金融银行与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正视低碳经济,从源头上提高认知。在银行金融发展中,通过渗透低碳经济理念,从根本上增强对低碳经济的认知。通过增强员工培训,借鉴与吸收国外发展经验,让整个银行业务正视低碳经济。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同时还能明确效益产生过程,推动低碳经济相关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

低碳经济有助于银行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在正视短期与长期效益的同时,扩充市场概率与绿色信贷之间的关系,并且担负起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低碳经济时,短期内很可能对经济效益构成较大的影响,从而损害金融机构利益。但是一旦放弃高污染粗放与高耗能经济模式的支持,就会大大减少潜在危机,推动金融、银行可持续发展。当然,在实施低碳经济时,金融银行也可能丧失原有市场与固定客户,如果在放弃高污染、高耗能的同时,拥有较好的市场与客户,增加低碳经济投入,就能扩充低碳经济占有率,促进绿色信贷发展,让银行金融的相关业务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银行金融作为相对复杂的部门,它和很多细节都有牵连,不仅关系着股东权益,还承担着社会责任。为此,为了确保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客户、股东、社会共同利益出发,这样才能达成双赢的局面。

(三)加强低碳创新人才的培养。

金融创新作为带动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注重金融人才培养,对掌握市场主动权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金融管理人员必须以专业知识为基准,牢牢掌握新型投资评估与技术计量;通过增强对金融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从根本上做好低碳经济技术评估与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以推动银行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是整合国家相关要求与发展规定,制定金融培训方法与内容,这样才能保障金融信贷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养。完善与建立奖惩机制、绩效考评体系,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员工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将低碳业务与员工绩效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健全奖惩体系与考评机制的同时,增强员工对经济发展的关注力度,从而推动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四)增强银行对低碳经济的支持。

从低碳经济发展经验来看:银行对低碳经济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与可塑性,客户所处的地位与环境,完全不同于低碳经济影响,故使用的支持方式不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创新银行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从而带动低碳经济发展。如:大型低碳产业项目对银行贷款的重视与支持,它对商业银行的后期支持,对保障低碳产业资金顺利进行都有重要作用。对于有较强辐射的企业,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贸易融资与产业融资,以此保障绿色环保;银行机构利用知识产权替代货权质押,为企业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在正常融资的同时,提高市场竞争力度。而对于减排节能的高碳单位,一般以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为低碳产业提供配套服务与理财服务,让低碳产业相关项目不断向高碳单位发展、渗透。

(五)增强监管创新。

从现行的低碳环境来看:银行金融中存在多种风险与不确定因素,对此,除了要对其进行准则指导与规范外,还应该尽量降低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我们可以整合国外发展经验,根据低碳交易地位、作用和实际状况,对经济结构进行新的创新与设计。其次,对于低碳信息监管,除了要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还应该对绿色环保与节能减排进行有效跟踪与收集,通过整合调控政策与发展趋势,完善评估体系,对其作出正确的意见指导,并且使用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

四、结语。

低碳经济为银行金融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它能快速改善金融服务,帮助低碳建设各个领域与系统的整合与协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重制度创新工作,在服务与支持方式创新的同时,推进银行金融单位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淑婷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濮阳分行。

管理经济学视角的丰年伤农现象分析论文管理经济学视角

“丰年伤农”这是在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景,农民却因为农产品的销价低或者无适销市场而苦恼。时至今日,仍然会从新闻上看到诸如“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等报道。

计划经济管理学中的弹性理论和均衡理论可用来解释“丰年伤农”。弹性指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大多数农产品通常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当供给增加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均衡量增加但均衡价格下降,且价格下降幅度远大于需求量增加的幅度,致使因价格下降造成的收益减少远大于因销量增加而带来的收益增加,使农民处于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境地。

因为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考虑时间因素,采用“蛛网模型”进一步解释,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来摸清“丰年伤农”这一现象背后的意义。“蛛网模型”的前提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上一期的价格成为生产者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进而成为生产者预期收益下的产量决策依据。

结合大多数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生产趋同、小规模经营及上市时间相对集中性等特点来看,属于“发散型蛛网”。即当上一期价格较高时,农民会增加下一期的产量以增加预期收入,造成下一期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受损;理性地在下下期减产,结果引起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又会使生产规模扩大,跌入下一次价格下跌的怪圈,形成“种什么,什么跌;不种什么,什么涨”的尴尬局面。

农产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必要但需求相对稳定、风险大但回报低、易变质等特点。结合以上三大特点具体分析,造成“丰年伤农”的原因如下:

一、产销信息不对称,个体农户“随大流”

农户生产农产品面临的风险较大,如农药化肥涨价风险,农产品销售的市场风险,洪灾、旱灾、虫灾等自然风险。同时农产品市场供需矛盾转化快,价格波动难以预测。

而我国农户居住分散、分布范围广,虽然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农业部门为主,其他涉农部门和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体系,但是由于缺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目前我国并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因此农户无法对行情做出准确判断,加上农户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了解和把握全局信息的动力和欲望,使他们在生产行为的选择上习惯按部就班,随大流,不善于捕捉一些有利于农业生产与销售的信息,由此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产品价格上涨,销售顺利时,作为个体的农户的理性选择便会选择来年增加要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但是一旦多数的农户对此做出同样理性的选择时,便会导致群体的非理性,供给总量增加,价格必然面临下跌的趋势。

二、农产品市场集中度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在我国,农产品基本都是由一家一户式的`传统小农经济生产,农户零星分散、生产规模小、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同质性较强,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农产品市场近乎是完全竞争市场,根据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的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每一个单个的生产者只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单个生产者的供给量变化难以影响整个市场的均衡价格。

个体农户既不能形成统一的品牌和技术标准,共享集中储藏、运输和销售的低成本优势;也不能在讨价还价中发出强有力的议价声音。在信息交换方面,单个农户难以向有关机构反映现状,相关机构也很难了解农户的真正处境,因此难以制定针对小农户的对口扶持政策,农户也很难从中享受到优惠。

三、生产投入相对于收入水平高,政府相关政策的不健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户的生产投入变大,相对于收入水平太高。同时面临较多的风险,却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且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将给农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农户的投保意识不强,通过权衡成本较高的保险支出与增长并不太多的收入,他们大多只能选择与风险博弈,低投保或不投保。

在市场化的风险保障缺失后,政府并没有制定相应完善的公共风险管理政策,也没有利用及时引导农户生产,制止跟风行为。由于相关的农业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技术、人员投入不到位,使得农户面临风险后,致贫返贫的程度更加严重。

解决“丰年伤农”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实行规模化经营。

改变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农户经济,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等优势,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比如说,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把原来属于每个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生产与经营。出租土地的农户就在农场就业,这样既可以收到租金又可以领取工资,既规避了自己耕作所面临的自然风险,同时又不用担心农产品销售的市场风险。

(二)发挥农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给农户带来了新的商机,我国各地农村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各不相同,农副产品的品种也有很大差异,发挥差异化生产的竞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实现“多赢”。

(三)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需求弹性。

农副产品与原粮相比,其弹性要高得多。鉴于农副产品保鲜期短、易变质的特点,必须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需求弹性,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当然这是需要政府、农户、技术人员多方配合,保证加工的农产品为市场所需。

(四)积极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平台,扩展销售平台。

丰年伤农很大程度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对我国传统农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平台,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让农民及时获取信息,依据市场需求状况来决定种植品种和数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农户可以将线下销售扩展为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利于淘宝、微信等电商平台,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树立品牌,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低碳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分析论文

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确保了低碳能源产业的积极迅速发展。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新能源产业开始成为国家基本法的要求。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保证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为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法律保障与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注意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和法律环境。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调节,推动有利于低碳发展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优越的市场环境对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等化石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低碳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途径。中国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都是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国家战略安全。调整能源产业结构需要政府、企业与公众的一致努力。政府在调节宏观经济大局之时,要充分重视能源产业的规划、引导与监督,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新的更高的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要求。要充分利用已经制定出台的激励新能源和低碳能源发展的政策,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各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结构调整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各行业的能效标准,加快低耗能产业特别是低耗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出口。

3加强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促进低碳相关的技术创新。

研究与开发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设立研发示范窗口,以推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对于中国来说,满足技术需求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技术研发和技术转让。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技术转让是目前我国发展低碳产业更适宜的方式。知识的共享和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讨论、共同策划、信息交换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的沟通,这在国际技术协议中是最简单的技术转让方式。技术创新是促进低碳相关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要适时地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低碳相关的技术创新。应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平台,及早培养中国自己的低碳经济政策和技术专家,为下一步参与国际环境政策与规则的制定做好准备。加强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原始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特别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和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

4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深化全民节能减排活动。

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使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科学文明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在能源消费的最后一环把关。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途径广泛传播节能减排的科学知识,使媒体宣传成为加强政府引导、推进企业行动、提高公众意识的有效途径。政府引导对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建设低碳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除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低碳能源产业政策法规之外,还需主动引导全社会公众参与节能减排,使用低碳能源。减少、杜绝浪费现象,关键在于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成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5积极加强国际合作。

在走向低碳经济的进程中,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主动拓展合作渠道。积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吸收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经验,借鉴各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政策经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加强南南合作,在南南合作中扮演积极主动的推动者和引导者,既有利于形成更广泛更统一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基础,也有利于中国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全球经济中把握主动,开拓市场。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的低碳经济国际科技合作格局,鼓励和支持中国科学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发起和参与低碳技术领域国际和区域科学研究计划与技术开发计划,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分享国际前沿科技成果。积极参与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要通过举办和参加跨国跨地区的全球气候合作会议及项目,为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暖及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