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蜜蜂教学设计大全(16篇)

时间:2023-11-29 20:03:51 作者:飞雪

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适应性。看看以下这些教学计划的范文,了解一下其他教师是如何编写教学计划的。

蜜蜂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3、通过体会“推测”“几乎”“大概”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理解并深入课文学习。师生共同理清试验的各个环节,在分析比较中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蜜蜂的资料。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一、复习导入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蜜蜂》,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谁注意力最集中,不出声,不指读。思考:

a、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b、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2段写过程,345段写结果,6段写结论)。

3、引入: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感悟试验过程。

1、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段,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

(2)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3)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

3、分组学习,教师指导。

4、指名说说,全班交流。(1、先在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2、接着做了白色的记号,3、然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4、最后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把蜜蜂放出来。)。

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归纳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6、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让学生明白他这样做的目的。选自己家的蜜蜂(是为了便于观察),做上记号(与其他蜜蜂区分,使试验真实),让女儿守在蜂窝旁(掌握飞回来的时间),二十多只(比较分析,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7、说说在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要陈述理由。(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得到的结论会不准确)。

8、小结:是啊,难得作者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到,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非常严谨,对科学求实的作风。让我们来齐读课文的第二段,一起去感受法布尔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吧。

三、品读课文,探究试验结果。

1、师:那么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再一次快速默读课文3、4、5段。

2、现在老师先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3、指名交流:(预设:蜜蜂飞回来了。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画出有关的句子。

4、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a、如果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预设:真是太高兴啦。小蜜蜂啊,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也以为你们回不了家了。)。

c、如果是你,你会有怎么样的推测?说说你的想法。预设:想想蜜蜂在飞回来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危险。

d、蜜蜂竟然飞回来,难怪小女儿这样激动。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女生齐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了家。

a、“准确无误”是什么意思?蜜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飞回来的?

完全正确没有差错)联系上下文理解。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地回家。)(尽管……但)这是一组关联词)。说明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

b、指导朗读。男生齐读。

5、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那么作者又是应用怎样的语言来写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比较句子:这样改行吗?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的准确无误。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蜜蜂肯定找不到家了。

6、放手默读课文,像这样用的准确的语言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试着找到几处吗?

7、交流,屏幕显示句子,读一读。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几乎要……大概……我想……。

四、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

3、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说明你们很善于思考。希望课后你们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这些疑问。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电脑出示资料。

如果你们对蜜蜂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自己再做一番研究。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3、特向你们推荐《昆虫记》。这是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的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试验,真实记录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的巨著。

《蜜蜂》教学设计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课件。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次钻出来。

不怕困难。

蜜蜂一次又一次修补翅膀。

坚持不懈。

三次试飞。

《蜜蜂》教学设计

课文记叙了“我”参观“养蜂大厦”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借赞美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精神,歌颂了劳动人民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读写“百花盛开、春色遍野”等词语,理解“酿造、渺小”等词语的意思,区别“走近”与“走进”的不同。

2、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精神的可贵,学习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1、运用读书记号法预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蜜蜂的劳动特点,体会蜜蜂精神的可贵。

一、导入、揭题:

1、观看图片,说说图上的动物是什么。

2、说说对蜜蜂的了解。

3、填空:()小蜜蜂。

4、揭题:

本文作者选择“可爱的小蜜蜂”(板书“可爱的”)作为题目,为什么说小蜜蜂是可爱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课文,并请做到:

(1)努力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句话。

(2)运用读书记号给课文作上批注。

(3)找出最能表现蜜蜂可爱的句子。

2、检查:

(1)词语:百花盛开春色遍野酿造渺小成群结队沸沸扬扬。

(2)分段读课文。

(3)出示最能表现蜜蜂可爱的句子: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三、围绕出示的中心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为什么说“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把具体表现这句话的语句划出来。

(2)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蜜蜂的劳动情况(成群结队出出进进飞来飞去沸沸扬扬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老梁对蜜蜂的评价及蜜蜂付出的劳动和生命。

(3)想想老梁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介绍蜜蜂的?齐读老梁的话。

3、小结:看到蜜蜂不辞辛苦的劳动,听到老梁对蜜蜂的介绍,作者的心不禁一颤。(出示第三自然段并配乐读)。

(1)同学们,“不禁一颤”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作者的心为什么会颤动?

(2)理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了解蜜蜂的精神是: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3)师:生命如此短暂,可蜜蜂依然这样繁忙而又快乐地劳作着,这样的蜜蜂,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呢?我们该如何来读好这一自然段呢?自由读,指名试读。

请同学们怀着对蜜蜂崇敬的心情来朗读这一段(伴着音乐,升华感情)。

四、作者由小蜜蜂联想到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可爱的小蜜蜂。

对人付出给人。

无所求劳动好东西。

生命。

渺小高尚。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继续学习做读书记号。

2、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句和难句。

3、感悟小蜜蜂的辛勤与无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益虫的情感,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朗读感悟;理解、品悟重点句。

学习流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小蜜蜂)小蜜蜂,同学们见过吧?了解小蜜蜂吗?了解它的什么?(请学生谈谈,并可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告诉你们,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板书:杨朔)对小蜜蜂有着独特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他的文章——(补充板书:可爱的)齐读课题(能否读得再可爱一点?)。

二、充分地读。

1、初读:(1)自己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可让学生多层面说,最后教师概括:写蜜蜂,又由蜜蜂联想到人。

(3)你能按这两块内容把课文分成两段吗?

三、以读促悟,感受蜜蜂的高尚(辛勤与无私)。

1、谁能来把你划的语句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1)“对人无所求”,从哪些语句看出?(同学们可以在文中划一划)。

师可激情:蜜蜂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为人类无私地奉献板书:无私奉献。

(2)“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到底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呢?

(拓展思维,引发个性化阅读:蜂蜜可以消炎止痛,可以美容,可以做药,如在小孩的药中一般都加有蜂蜜,可以治便秘或拉肚子,可以快速醒酒,并解除饮酒后的头疼,可以强身健体;养蜂人收获蜂蜜,带来财富;蜜蜂采了花粉,让花儿开得更美丽;蜜蜂采蜜,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为大地增添生趣;蜜蜂那么勤劳,用自己一生的劳动为人类酿蜜,带给人类那么多的好处。它也时时刻刻提醒人们不能懒惰,要用勤劳和智慧来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蜜蜂的勤劳、辛勤,课文中有没有谈到?

提供信息:你们知道吗?据有关资料统计,一只蜜蜂要酿1千克蜂蜜,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那如果花丛到蜜蜂的距离平均为1公里半,那么蜜蜂采1千克蜜,就得飞上45万公里,这等于绕地球11圈呢!

朗读老梁说的话:“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一年四季都不闲着,整日整月不辞劳苦……”

(4)师小结:是啊,蜜蜂给我们人类的不仅是香甜的蜂蜜,更是它那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高贵的品格。难怪作者说“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让我们怀着一种感动、一种敬意来朗读第三自然段吧。

(5)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可引导学生理解“渺小”与“高尚”)。

3、预设二“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理解“渺小”(形体小、生命短暂、不起眼)。

感悟“高尚”(1)一生都在辛勤劳动(具体见预设一)。

(2)无私奉献:“对人无所求”(具体见预设一)。

“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具体见预设一)。

四、延伸、作业、结课。

1、生活中你们认为哪些人像蜜蜂那样?让学生举例。并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2、课文虽在写蜜蜂,其实更重要的是要赞美像蜜蜂一样的人,这更重要的内容就留着与你们自己的语文老师共同分享吧。

3、作业:字词练习。

《蜜蜂》教学设计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2、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3、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蜜蜂》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感悟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感悟法布尔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目标2分钟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实验过程,感悟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板书:实验)

二、品读实验感悟严谨30

1、法布尔是怎样做这次实验的?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读文,师巡视学情)

2、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法布尔是怎样做这次实验的?(指名说)

3、课件出示“一天……然后放出来。”(生齐读)

4、我想这样做这次实验,你们看行吗?课件出示:一天,我捉了几只蜜蜂,把它们放到玻璃瓶里。自己带着蜜蜂到了一个地方,把它们放了出来。然后我回到蜂巢等候蜜蜂的归来。

5 、我这样做行吗?说一说!(生交流看法)

7、法布尔就是这样把做了记号的蜜蜂放飞了,师读“二十只左右……阻力”课件出示:二十只左右……阻力?”你们读读这段文字,孩子们,此时的蜜蜂真的触到地面了吗?(生:没有,为什么?)“几乎”这个词告诉我们即将触到而又未触到地面。用词是多么严谨啊。注意到老师描红的词语了吗?你能从这些词语中感悟到什么?(法布尔在猜测,不确定)

8、小结:看来从词语的准确运用上也可以看出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9、是啊,当我看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上的时候,我想:它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此时此刻,法布尔内心充满了对蜜蜂的怜爱,放声读读吧!谁来读?(指两名学生读,评价:我听出了你对蜜蜂的担心)尽管刮起了狂风,尽管阻力很大,但蜜蜂依然在艰难地寻找着回家的路……齐读课件!齐读!真为蜜蜂担心啊!

11、法布尔由此推断蜜蜂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推测”能换成“猜测”吗?为什么(推测:说话有根据猜测:说话没有根据,凭空想的)

12、小结:可见法布尔做事严谨,用词准确。

13、法布尔所做的推测和结果一样吗?课件出示:“没等我—还沾着花粉呢。”小女儿心情怎样?(激动)怎么读?试试吧!指名读。(评价:心情多么激动啊!)它们在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两点四十分)再激动点儿,好吗?再读!师生合作读:师……她高声喊道生—有……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三、联系前文拓展延伸7分

读到这儿,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课件出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飞回原处。法布尔是多么激动啊,他兴奋地对人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飞回原处。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飞回原处。

15、同学们,要知道,蜜蜂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家,靠的可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啊,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法布尔无法作出解释。而如今科学证明:蜜蜂是靠太阳来辨别方向的。在一天中,蜜蜂舞蹈的方向是随着时间不同而变化的。蜜蜂是依靠蜂房、采蜜地点和太阳三个点来定位的。蜂房是三角形的顶点,而顶点角的大小是由两条线来决定的:一条是从蜂房到太阳,另一条是从蜂房到采蜜地点的直线,这两条线所夹的角叫“太阳角”,是蜜蜂的“方向盘”。蜜蜂向左先飞半个小圈,又倒转过来向右再飞半个小圈,飞行路线就像个“8”字。可是,蜜蜂有时从上往下飞,有时从下朝上飞,而飞行直线同地面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太阳角。蜜蜂正是从这种角度的大小来确定采蜜地点和方向的。(课件)

14、蜜蜂

仔细

实验求实

周密

蜜蜂教学设计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三、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次钻出来。

不怕困难。

蜜蜂一次又一次修补翅膀。

坚持不懈。

三次试飞。

《蜜蜂》教学设计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1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学生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的体会到的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蜜蜂》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3、通过体会“推测” “几乎” “大概” 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理解并深入课文学习。师生共同理清试验的各个环节,在分析比较中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探索精神。

课前让学生搜集蜜蜂的资料。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一、复习导入 明确要求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蜜蜂》,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谁注意力最集中,不出声,不指读。思考:

a、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b、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2段写过程,345段写结果,6段写结论)

3、引入: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感悟试验过程。

1、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段,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

(2)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3)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

3、分组学习,教师指导。

4、指名说说,全班交流。(1、先在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2、接着做了白色的记号,3、然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4、最后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把蜜蜂放出来。)

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归纳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 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6、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让学生明白他这样做的目的。选自己家的蜜蜂(是为了便于观察),做上记号(与其他蜜蜂区分,使试验真实),让女儿守在蜂窝旁(掌握飞回来的时间),二十多只 (比较分析,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7、说说在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要陈述理由。(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得到的结论会不准确)

8、小结:是啊,难得作者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到,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非常严谨,对科学求实的作风。让我们来齐读课文的第二段,一起去感受法布尔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吧。

三、品读课文,探究试验结果

1、师: 那么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再一次快速默读课文3、4、5段。

2、现在老师先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3、指名交流:(预设:蜜蜂飞回来了。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画出有关的句子。

4、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a、如果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预设:真是太高兴啦。小蜜蜂啊,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也以为你们回不了家了。)

c、如果是你,你会有怎么样的推测?说说你的想法。预设:想想蜜蜂在飞回来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危险。

d、蜜蜂竟然飞回来,难怪小女儿这样激动。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女生齐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了家。

a、“准确无误”是什么意思?蜜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飞回来的?

完全正确 没有差错)联系上下文理解。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地回家。)(尽管…… 但)这是一组关联词)。说明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

b、指导朗读。男生齐读。

5、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那么作者又是应用怎样的语言来写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比较句子: 这样改行吗?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的准确无误。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蜜蜂肯定找不到家了。

6、放手默读课文,像这样用的准确的语言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试着找到几处吗?

7、交流,屏幕显示句子,读一读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几乎要……大概……我想……

四、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

3、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说明你们很善于思考。希望课后你们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这些疑问。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电脑出示资料。

如果你们对蜜蜂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自己再做一番研究。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3、特向你们推荐《昆虫记》。这是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的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试验,真实记录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的巨著。

板书设计:

14 蜜蜂

法布尔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试验捉蜜蜂

做记号严谨 求实

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

结论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而是本能

《蜜蜂》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3、通过体会“推测”“几乎”“大概”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理解并深入课文学习。师生共同理清试验的各个环节,在分析比较中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探索精神。

课前让学生搜集蜜蜂的资料。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一、复习导入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蜜蜂》,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谁注意力最集中,不出声,不指读。思考:

a、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b、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2段写过程,345段写结果,6段写结论)。

3、引入: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感悟试验过程。

1、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段,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

(2)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3)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

3、分组学习,教师指导。

4、指名说说,全班交流。(1、先在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2、接着做了白色的记号,3、然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4、最后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把蜜蜂放出来。)。

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归纳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6、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让学生明白他这样做的目的。选自己家的蜜蜂(是为了便于观察),做上记号(与其他蜜蜂区分,使试验真实),让女儿守在蜂窝旁(掌握飞回来的时间),二十多只(比较分析,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7、说说在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要陈述理由。(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得到的结论会不准确)。

8、小结:是啊,难得作者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到,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非常严谨,对科学求实的作风。让我们来齐读课文的第二段,一起去感受法布尔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吧。

三、品读课文,探究试验结果。

1、师:那么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再一次快速默读课文3、4、5段。

2、现在老师先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3、指名交流:(预设:蜜蜂飞回来了。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画出有关的句子。

4、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a、如果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预设:真是太高兴啦。小蜜蜂啊,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也以为你们回不了家了。)。

c、如果是你,你会有怎么样的推测?说说你的.想法。预设:想想蜜蜂在飞回来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危险。

d、蜜蜂竟然飞回来,难怪小女儿这样激动。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女生齐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了家。

a、“准确无误”是什么意思?蜜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飞回来的?

完全正确没有差错)联系上下文理解。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地回家。)(尽管……但)这是一组关联词)。说明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

b、指导朗读。男生齐读。

5、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那么作者又是应用怎样的语言来写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比较句子:这样改行吗?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的准确无误。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蜜蜂肯定找不到家了。

6、放手默读课文,像这样用的准确的语言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试着找到几处吗?

7、交流,屏幕显示句子,读一读。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几乎要……大概……我想……。

四、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

3、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说明你们很善于思考。希望课后你们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这些疑问。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电脑出示资料。

如果你们对蜜蜂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自己再做一番研究。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3、特向你们推荐《昆虫记》。这是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的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试验,真实记录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的巨著。

法布尔。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试验捉蜜蜂。

做记号严谨求实。

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放。

结论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本能。

《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教学重点: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教学难点: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用具:生字卡。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教学后记:通过生字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的内容。

《蜜蜂》教学设计

1、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

3、从作者对昆虫的观察中受到启发。使同学们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1、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2、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3、设计教学的环节提示和难点,重点知识的考查。

1、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喜欢昆虫吗,你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作交流。

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4、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在此老师作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课文的辽里行间充满对蜜蜂的爱。

2、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样?

3、你从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受到了什么启发?

1、课文里的哪些语句可以突出“我”对蜜蜂的喜爱?

“在我被刺的同时,有20只蜜蜂受到了损伤。”

“我想,它们飞得这样低,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主要讲的是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给20只蜜蜂的背上涂上了白色,结果有17只蜜蜂准确地飞回了家的故事。

3、写一写,再说一说: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1、填空:

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带到了()外,结果,有17只蜜蜂()。

2、从课文里我摘抄了一些能够表现我对蜜蜂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3、学习了课文,我还要写一点学习体会,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打算。

《蜜蜂》教学设计

1、能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3、发展爱劳动的意识。

1、熟悉并能弹奏乐曲《爱劳动的小蜜蜂》。

2、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蜜的情景,简单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

3、蜜蜂和蝴蝶的胸饰各一;黑板上画有蜜蜂采蜜的情景;小花每人一朵。

1、听音乐拍手、走步进活动室。《春天在哪里》。

2、复习歌曲《蝴蝶》。

教师扮做蝴蝶吸以游戏的口吻引幼儿的兴趣,并回忆歌曲蝴蝶。

3、幼儿学唱歌曲《爱劳动的小蜜蜂》。

(1)教师启发幼儿议论:(出示蜜蜂图)小蜜蜂飞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蜜蜂为什么要去采花蜜?引起幼儿歌唱小蜜蜂的兴趣。

(2)教师边弹琴边示范唱(可录音)提醒幼儿注意听歌词。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共同议论歌词的含义。

(4)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然后与幼儿一起重复歌词。

(5)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歌曲并练习几遍。

(6)请幼儿说一说是否喜欢这首歌,自己怎么学习爱劳动的小蜜蜂。

4、听音乐离开教室(开火车)。

《蜜蜂》教学设计

1.认读生字卡片,并口头组成词语。

2.认读词语卡。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蜜蜂》一文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蜜蜂》,板书:《蜜蜂》。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再画出层次。

引导提问:

a.那个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做实验的原因?

b.那些自然段写的是实验的过程?

c.那段写的是实验的过程?

d.课文一共有几段?

2.划分出层次。

二、分析课文。

1.齐读课文第一段。

2.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做实验?想做一个怎样的实验?

3.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提问:

作者为实验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提出相关的.词语。

a.第一句:提蜜蜂放纸袋。

b.读第二句:做记号。

c.再读第三句:带远处放出来。

d.闷了好久的蜜蜂放出来会怎样呢?

e.起风了,蜜蜂为什么飞得很低?

4.学习课文三至五段。

a.提问:蜜蜂回来了吗?

b.两只蜜蜂飞回家用了多长时间?

c.第二天又有几只蜜蜂飞回来了?

d.实验结果怎样?成功了吗?

5.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a.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b.这段说明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也学习了作者善于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请大家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1ⅱ2345ⅱ6ⅱ。

原因经过结论。

实验原因: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蜜蜂实验过程:捉蜜蜂放纸袋做记号带远处放出来。

实验结论:蜜蜂不是靠记忆力,而是本能。

蜜蜂教学设计

这篇了读课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试验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段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做试验的原因、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试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谈谈从作者的做法里,自己受到启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各自发表各自的想法。)。

2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出的问题,把有关的阅读语句画出来。

2自由组合或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试验的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先读给同位听,读时教师适机调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四、归纳小结。

1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谈谈你谈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做个小试验来证实。验证过程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两里多路。

蜜蜂逆风而飞会辨认方向。

陌生事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蜜蜂教学设计

1.认识“试、验、证”等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预习内容】。

一、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1.读词语。

平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

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二、我知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预习过程中我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生字读音、新词的意思、课文朗读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

2.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抽查预习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二、合作探究:

1.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提示:第一自然段)。

2.作者是怎样试验的?(提示:读第二自然段)。

三、交流、点拨导学案。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课堂练习。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3.抄写词语。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文中词语。

《蜜蜂》教学设计

课文记叙了“我”参观养蜂大厦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借赞美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精神,歌颂了劳动人民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课文结构精巧,用凝练的语言准确而形象地描绘出蜜蜂酿蜜时繁忙、热闹的劳动场面。在赞颂农民劳动时,作者又通过联想巧妙地把”蜜蜂与劳动人民联系起来。

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自己发现问题,合作研究解决问题。

一、课前谈话:聊聊小动物的话题,你过小动物吗?

二、学习课文。

1、齐读课题学了课文,你对蜜蜂有什么感受?你感到蜜蜂是……。

指名回答并板书。

2、看板书说说蜜蜂是怎样一种动物。

3、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回到课文中看看,在这之前,请你看一个词提出一个问题。

三、合作研究问题。

我们把初步的感受变成了一个个问题。可以出纸把研究成果写下来。

学生小组合作研究。

研究纸条:1、我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这样探究:

(1)仔细读课文,并有课文上作记号找出依据来证明。

(2)可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来证明。

3、讨论交流:探究后有什么感受。

探究小组成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汇报研究成果。

1、请小组同学代表汇报2、随机指导悟词,如:“极好的东西”还指什么东西?指导朗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蜜蜂的高尚。

2、蜜蜂所有的特点都集中到了一个词“可爱”所以课题是“可爱的小蜜蜂”。

3、可老师读了最后两段产生了疑问,写蜜蜂怎么又写人了呢?

五、学习最后两段。

1、自己读一读,来帮老师解决问题。

2、指名回答。

3、齐读此段出示:“蜜蜂用劳动建设……蜜”“说不定……生活呢。”

六、提升写感受。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再交流。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新课程提出了“学习主题”的构建,学习主题包含内容和行为两个侧面,体验性与结果性两个层次。以往我们通常把学习目标局限于内容侧面和结果性层次。这堂课上,我注重行为侧面和体验性层次,把目标确定为:学习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通过发现问题,小组研究解决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精神的可贵,劳动人民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深入课文去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亲身体验从而获得答案。最后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人,说说像小蜜蜂一样勤劳、无私奉献的人,把小蜜蜂的可爱感受内化到心里。但整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在想象之中,学生不太习惯积极地参与探究,探究的气氛不浓。这正是我以后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的方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