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数教案(实用23篇)

时间:2023-12-08 15:57:39 作者:碧墨

小学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学大纲和学科要求,具备条理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这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小学教案实例,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参考。

小学小数的认识教案

p.4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通过复习和整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有关重点知识点写在作业本上)。

1、复习的数位顺序表,回答并板书成:……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十分、百分、千分。

亿级、万级、个级、小数部分、整数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

并回答以下问题:

小数点左边的是()部分,右边的是()部分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表示几个();左边第二位是()位,表示几个();千分位是小数点()边的第()位。小数部分的位是()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

(补充:整数部分的位没有,小数部分的最低位没有。)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一样,相邻数位的进率是10。

2、复习小数性质:

(要求一字不差的背诵并用来做相关的练习的)。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求近似数:

举例:9.8125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方法指导(以整数为例):

先看整数部分,是“9”,两种可能:不变“0”,多1“10”;

再看后面一位,是“8”,那就多1是“10”。

4、复习“改写”:指名说说“改写”的要求:

大小不变。

举例:5403000添上分级线,读一读。

改写成万为单位的:540.3万(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改写成亿为单位的:0.05403亿(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不够的的位数用“0”补足。)。

二、练习与应用。

1、下面每个大正方形都表示整数“1”。先分别把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出来,再读一读。

说一说:条形表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

方格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指名说说各个小数,特别是最后一个,有可能会出现“2.6”,要引导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2、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吗?

补充另一个相似的数轴,把0.1、0.2等换成1、2学生观察两条数轴后说说每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

再依次填写各个对应的方框。书上的第一个方框有可能会出现0.3,要引导学生辨析。

3、写一写、读一读: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

图1:价钱一般要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图2:一大格平均分成了10份,每份就是十分之几,用0.7表示。

图3:温度计上的刻度由于太密,有的数简写了。37是人体的正常体温。

图4:可能会问题比较多,可一一板书后加以辨析。

特别是“13.5”,强调单位名称的不同,前面的数也不同;

以“米”为单位的,第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分米,第二位表示的是厘米,第三位表示的是毫米。

4、读出下面各数,再说一说各是几位小数。

重点指名让学生说说各数中的“5”分别表示多少?

5、完成书上的填空。

小学小数教案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教案设计

《循环小数》上过后,我一直在思考着这节课中的一些问题,总为一些能注意到的没有去完善的去处理而感到遗憾,还没有能够的冷静处理课堂中宝贵的生成资源,几天了心里总觉得比较遗憾,哎,记录下来吧!希望能够给自己以警示。

一.不能够冷静处理学生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没有让学生自我去体验。

上课一开始,我先根据一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等循环小数意义中的关键性词语,可是第一发言的学生就说这个故事的内容是循环的,直接说出“循环”一词,而我也给这个学生及时评价,没有让学生自己去说说循环的意思,而是按我的教学设计继续引导学生去说:依次不断重复等词语,如果当时能够让学生自己说说循环的意义的同时说出:依次不断重复。我认为能让学生自我去体验循环的意义,也许效果会更好。

二.时间安排与预设的有误,没有合理的去“增、删”练习题。

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本课时中是个难点,所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循环小数意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的透彻,耽误了一点时间,而在练习中我设计了闯五关能和循环小数做朋友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拖堂了三四分钟,我课后想当时为什么没有说闯三关或四关,也许以后就会为针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一些习题,使课堂更完美。

三.收尾草率,失去了精彩。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会很有说头,但是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是形式上让学生说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就这样草草的收尾,又使本节课失去了另一个亮点,又一个遗憾。

细节决定成败,但愿今后的我能谨记此教训,逐步向成功迈进!

小学乘小数教案

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让学生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板书:画平角。让学生也跟着画平角,齐读两遍平角的特征。

2.学习周角。

我还会变呢,翻动平角纸,这又是什么角?说理由。画上符号,要求学生也画上两个直角符号,变!这就是周角,听!同学们好我是周角,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

定义:有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让学生试着用活动角转动周角,画周角,然后,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齐读周角的特征,再齐读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教案设计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

b、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还知道了循环小数的哪些知识?

c、这样的商应该如何表示?

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四、对小组合作展示的思考。

小组合作展示让多个孩子成为一个小集体,在这个小集体中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个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小学小数的认识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推理的过程,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的价值。

小学小数的认识教案

课件播放视频,谈话导入新课。

师:那除了整数,分数,在生活中我们还常见过哪种数?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揭示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小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丰富的生活素材,激活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二、探索新知、自主构建。

1.激活经验,唤起认知。

(1)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素材、初读小数、观察、发现并介绍小数点。

(3)引导认、读小数。

2.借助“元”、初识小数。

(1)结合商品价格标签,运用生活经验,说一说每一张价格标签表示多少元。

(2)在自主思考与语言表述中,初步体会具体情境中小数每位数字的含义。

(3)引导观察,对比发现,小数点前后的数字表示的不同含义,初步感知小数点的价值。

设计意图。

通过大量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读数中,对两位小数的读法,予以指导。不专门强调读小数,将读数任务穿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3.数形结合、探索推理。

(1)根据经验知道0.1元=1角。

(2)借助多种直观图形,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再现分数学习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并发现1角=元。

(3)推理思考并初步感悟1角=0.1元=元。

设计意图。

人民币的运用,是学生熟知的内容,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购物经验,对商品的价格标签上的小数含义都比较了解。因此,从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角度出发,学生的经验中以“元”作单位的小数,学生更为熟悉,易于接受,因此,借助生活经验再现0.1元=1角,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来呈现思考过程,唤起分数学习时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推理出1角=元,感悟1角=元=0.1元。

(1)根据学习经验,迁移类推出,1分米=米=0.1米。

(2)生独立探究,写出合适的小数表示出相应长度。

(3)结合直观图,认识1.3米与1.6米,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基础上,借助“米尺”模型,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再一次深入钻研1分米=米=0.1米,再一次的强化十分之几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写一写: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2.在数轴上找到每一个小数对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

设计练习,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四、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五、了解小数发展史,渗透数学文化。

课件播放小数发展史,学生感受数学文化。

小学小数教案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等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

2.通过实际情境感悟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3.在探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并结合小数产生的历史,进行爱国注意教育。

小学四年级《小数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利用知识的关联探究总结算法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去过三峡吗?在假期里,老师去三峡旅游了,见到了闻名世界的三峡大坝!还带回来一段录像呢!想不想看看?[放录像](出示信息窗1)。

2、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提出问题。

生1: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生2:10台发电机组又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有多少台发电机组投入发电?26台发电机组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粘贴在黑板上。

二、合作探究、理解算理。

解决问题一: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独立列式估算。

58.66=。

交流:58.660,606=360。

2、竖式计算,小组讨论。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正确的得数?

(学生先独立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

(1)汇报展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种不同的形式都用到了同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2)多媒体演示转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3)直接用竖式计算的,你能看懂吗?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方法,加深记忆:先将58.6扩大的原来的10倍变成586,5866=3516,再将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就是351.6。

(4)多媒体出示练习:2.475=2.4532=。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订正并说出计算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方法,多媒体出示。

三、巩固应用,完善算法。

1、独立解决其他问题,简单交流。

2、解决问题二:这个月我家用电45千瓦时,每千瓦时0.62元。应付电费多少元?

(1)独立计算交流方法。

(2)一生板演,共同探讨,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算理的表述和结果的化简。

3、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小数乘整数算理及计算方法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熟练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为后续的小数乘小数做好准备。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多媒体出示火眼金睛辨对错。

2.多媒体出示我帮妈妈算一算。(课本4页第6题)。

生独立计算,互相检查,看学生能够根据乘法意义正确列。

五、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六、作业。

调查了解电费的单价及各自家庭的用电数量,计算各自家庭的电费,并结合实际谈一谈怎样节约用电。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一、课前热身。

1、分享一个小数点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

2、复习一个数分别乘0.1、0.01、0.001得多少,结论:一个非0的数乘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倍,乘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倍乘0.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0倍。

3、复习口算乘法。

4、复习整数乘小数笔算乘法及计算方法。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教学例3。

出示例题。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4)总结算理:乘、点、画、添。

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教案设计

循环小数是本课时的难点,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感知是概念掌握过程的首要环节,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上完这节课我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新课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上课一开始,我先根据一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再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深感知。可以说教学中,我合理地创设和运用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效率的提高。虽然导入不错,但如果加入些更直观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小结草率,失去精彩。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我只是形式上让学生说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如果好好准备的话学生会很有说头,这样草草的收尾,效果不好,是一个遗憾。

四、练习过少,拓展不够。

我这节课感觉都是在学新知,没有安排练习。如果可以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出一些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那就更好了。同时也可以增加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区分的有关练习。循环小数的读法本无需掌握,教学时我让生读一读。但”循环节”也要作为知识拓展介绍给学生知道。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但愿我可以经过不断的反思,取得一定的进步!

小学小数教案

这节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继续学习和深入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小数的大量应用,同时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对于小数的读法,小数在价格上表达的具体含义都已有所了解。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对于小数产生的实际价值有所认识,抓住数与数之间的紧密联系,了解小数的来源,掌握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同时,通过与整数、分数知识的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从而对于数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小数乘小数的教案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新。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出示口答题:

3.4×1256×1.480.078×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学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索。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在平面图上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学。

小组分享自学成果,组内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学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学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上面;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请三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四、全课总结。

小数乘小数教案

苏教版第9册86页例1、87页“试一试”、“练一练”,89页1、2题。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估算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一、复习:

0.8×3=。

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回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谈话:哪些同学有自己的小房间,是什么形状的?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回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小数和小数相乘的法则作铺垫。谈话过渡自然。)。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挂图)。

(2)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的算式同时列出。

列式后说说和我们以前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的算式同时列出,便于一扶一放。)。

让学生先估计一下。

3.6×2.8≈()。

想:3×2=6(平方米)。

4×3=12(平方米)。

房间的面积在6-12平方米之间。

还可以怎么估算?

4×2=8(平方米)3×3=9(平方米)3.5×3=10.5(平方米)。

哪一种估算方法比较好?

(3)猜:列竖式怎样算呢?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吗?

3.6×1036。

×2.8×10×28。

288288。

7272。

1008÷100100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得出:

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求原来的积,1008就要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这个结果与我们刚才猜的和估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先估计得数,然后根据估计的得数猜小数点位置,再用算理验证小数点的位置是否正确,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挥估算的作用,体现估算的价值。)。

2、试一试。

2.8×1.15=()。

计算2.8×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同座的互相说说算理)。

(讲评学生做的结果)(在对比中让学生体会怎样列竖式计算简便)。

1.15×100115。

×2.8×10×28。

920920。

230230。

3.220÷10003220。

解释算理:

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求原来的积,3220就要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化简后是3.22。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把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完善成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齐读)。

(设计意图: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完善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降低了学生归纳、概括的难度,化难为易。)。

4、练一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小黑板出示)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算理〉。

8.772.916.5。

×0.9×0.04×0.6。

7832916990。

(2)计算下面的题。(小黑板出示)(生生互动,相互检查、批阅,师讲评)。

3.46×1.21.8×4.510.4×2.51.04×0.25。

(3)89页第2题:生找错,纠错,体会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设计意图:练习形式多样,巩固新知。同时又为学习例2“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用0补足”作铺垫。)。

5、计算:1.2+0.81.2-0.81.2÷81.2×0.8。

(设计意图:区别小数四种运算的异同点,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6、拓展:(回到例题)如果每平方米造价5000元,小明的房间和阳台造价各是多少元?(先估算,再计算)。

(设计意图:小数乘整数已学过,学生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再次让他们体会估算的价值,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本课教学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入手,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在推理中实现转化。

在用竖式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同时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的大致范围。

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小数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思维的困惑处。适时呈现推理图,让学生思考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推理过程,通过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让学生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了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教学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练习,既有专项练习,更有别出心裁的对比练习,通过这一系列的有层次的练习活动,实现了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数学学习总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不是思维的戛然而止,而应留有余味。教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设计,如对“10.4×2.51.04×0.25”这两题的计算,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认知水平低的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领悟新的内容,加速知识的迁移,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超前学习。让数学课更能体现出“数学味”儿。

小数乘小数教案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参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感悟算理——观察比较,概括方法——巩固练习,应用提高”等环节,使学生不断焕发“思维的活力”。

2、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更需要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从整体上看是一个系统,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为小数乘小数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不同的是,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点的定位稍显复杂。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设计要重视计算教学探索过程的有效开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体验评价,理解感悟算理。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1、教师谈话导入,下面一幢宽敞漂亮的住房的平面图。

(1) 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问题1,客厅有多少平方米?

问题2,厨房有多大?

问题3,主卧室有多少平方米?

问题4,书房多少平方米?

问题5,房间内过道多少平方米?

……

2、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你打算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过道:6.5×0.9;客厅:6.3×4.2;书房:5.4×3;主卧室:5.4×3.5;厨房:4.27×2.6;卫生间:4.27×1.4;小卧室:4.27×3)

1、教学新知,初步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引导谈话:根据以往我们计算小数乘法的经验,你觉得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是否也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呢?“6.5×0.9”请学生尝试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并按整数乘法进行笔算。

思考:按整数乘法计算,请你猜一猜,算出的结果跟实际的结果相比会有多大分别呢?

(2)组织学生共同探究竖式计算算法和算理。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其中计算的道理。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请学生根据板演说一说的计算算理,并年顺势画上算理指示图。

2、独立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6.3×4.2、5.4×3.5、4.27×2.6、4.27×1.4”,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跟同桌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或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或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积除以100(或1000)。

1、引导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出示:5.4×3 6.5×0.96.3×4.2、4.27×2.6 竖式

组织讨论:

(1)小数乘法算式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2、小结:小数与小数相乘,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3、交流: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你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4、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5、出示“0.56×0.04”,你能不能按照我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下。看一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交流后组织小结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1、在下面各题计算的积里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

《小数乘小数》教案

教材第6页的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5--7题。

2、并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乘小数(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2、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3、做一做。

3.74.6=0.481.5=。

0.290.07=0.0560.15=。

(1)师抽三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6页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

过渡: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板演的同学写的对不对,比一比,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

(1)小数乘小数时,首先我们应该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都去掉,使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2)当把因数的小数点去掉,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那乘出来的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乘出来的积也扩大了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积。)。

(3)要想得到正确的积该怎么办?(再把扩大后的积缩小一定的倍数。)。

(4)小数乘小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师板书: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

(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拓展练习(做一做2)。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下面的等式不成立。猜猜看,两个因数的小数点有可能各在什么地方?

73146=10.658把所有的可能都写一写!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想来说一说呢?(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列竖式计算。

6.70.253.50.3。

2.560.320.372.9。

0.560.180.182.5。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教案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卡片和多媒体。

a、口算训练:

6+4.4=0.01×80=7.4-0.9=6.3÷0.63=。

2.3×5=0.4×0.5=0.2÷0.04=5÷0.02=。

18.6-6=5.4+6=9-1.35=0.3×0.05=。

1、以小组开火车形式看口算报得数。

2、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b、比较训练:

8-0.8÷5+0.24×9。

8-(0.8÷5+0.24)×9。

[8-(0.8÷5+0.24)]×9。

1、说一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2、括号有什么作用?

3、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4、校对,错的说出错在哪一步?

c、求未知数:

7.2+x=15.4x-0.8=3.6。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求x的依据什么?

d、应用题:

p-53第五题:

1、说一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先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两人相互讨论。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42÷1.5表示什么?42+42÷1.5表示什么?

e、布置作业:

p-53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小数乘小数的教案

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弄清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多媒体。

a、准备题:

19×(935-875÷25)[51÷(120-103)+24]×64。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2、让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c、讲授新课:

例3:4.38÷(36.94+34.3×0.2)。

提问: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4.38÷(36.94+34.3×0.2)。

=4.38÷(36.94+6.86)。

=4.38÷43.8。

=0.1。

例4:[(5.84-3.9)÷0.4+0.15]×0.92。

提问: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校对。

3、做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5.84-3.9)÷0.4+0.15]×0.92。

=[1.94÷0.4+0.15]×0.92。

=[4.85+0.15]×0.92。

=5×0.92。

=4.6。

d、巩固练习:

1.8×(1.4-0.26÷2)[7.6-5×(0.3+0.9)]÷10。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抽两名学生板演。

e、课堂小结:

在既有中括号,又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业:

p-52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小学四年级《小数乘法》教案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三、巩固练习。

下列哪些算式用了乘法交换律。

27+34=34+2715×13=13×15。

24×48=12×9616×20=4×4×20。

四、课堂小结: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

4×25=100(人)25×4=100(人)。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人教版小学循环小数教案

2.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口算。

0.8×0.5=4×0.25=1.6+0.38=。

0.15÷0.5=1-0.75=0.48+0.03=。

(二)计算。

21÷3=15÷3=12÷3=10÷3=。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7。

例710÷3。

1.列竖式计算。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教师用两种颜色的笔分别将商3和余数1描一遍)。

使学生明确: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

所以10÷3=3.33……。

(二)教学例8。

例8计算58.6÷11。

1.学生独立计算。

2.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数字3和8,所以商就重复出现数字2和7,

所以58.6÷11=5.32727……。

3.观察比较10÷3=3.33……58.6÷11=5.32727……。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小数部分有的数字重复出现;有一个数字、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

教师板书:循环小数.像3.33……和5.32727……是循环小数.。

5.简便写法。

3.33……可以写作;

5.32727……可以写作。

6.练习。

1.5353……0.19292……8.4666……。

(三)教学例9。

例9一辆汽车的油箱里原来有130千克汽油,行驶一段路程以后用去了.大约用去了多少千克汽油?(保留两位小数)。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130÷6=21.666……。

≈21.67(十克)。

答:小汽车大约装21.67千克汽油.。

2.集体订正。

重点强调:保留两位小数,只要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即可.。

3.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先用循环小数表示所得的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的近似值.。

28÷182.29÷1.1153÷7.2。

(四)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出现?

三、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5.7÷914.2÷115÷810÷7。

(二)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1.29090……0.0183838……。

0.4444……7.275275……。

四、布置作业。

小数乘小数的教案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乘小数》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小数乘法和除法中例7至例9的内容,这一部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小数乘小数,具体来说在例7中让学生对于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究。在例8中讲解对于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应如何做。在例9中讲解取近似数的方法。本节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完善了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对于学生来讲,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与分数的运算,虽然有相近相似之处,但是确实又是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和注意事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前后逻辑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小数乘法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将小数乘以10或100变为整数,再利用整数的乘法得到积,再通过积的变化规律除以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这里我采用书中小明房间大小的问题,对于情景进行适当的改编以便于更贴近学生生活,如教师家中装修需要测量面积,或学校规划新的活动室等等。尤其是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问题解决之后更有成就感。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很轻易的列出算式3.8×3.2,但是后面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不着急让学生立刻开始计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因为学生之前在试商法等地有过大量的估算经验只要教师提出学生就能自己解决,因为有着3.8五入看作4,3.2四舍看作3等,估算一个数或估算两个数等方法,在学生尝试后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法,由教师进行呈现。

接下来要让学生进行具体运算,这里出现小数乘法中最容易出现的小数点的问题,故而教材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先将小数看作整数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数位变化再写出正确的积。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能做到哪一步,而又不能做到哪些。对于这个计算来讲应该又教师提出化为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便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一起计算,计算完互相对比下结果是否一致,问题在于哪里。这样的预设好处就在于能够顺势引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这里可以采用让学生板演的方式进一步讲解由3.8到38和由3.2到32分别乘以10,所以在积要除以100这样的方式,放在板书上能够非常直观的表现出来。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解决生活中或者与父母去购物时遇到的小数乘法。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乘小数教案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用卡片出示口答题:

2.3×4567×2.099.06×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个问题:

(1)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2)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学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在平面图上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学。

小组分享自学成果,组内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学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学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上面;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请三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小数乘小数教案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出示口答题:

3.4×1256×1.48 0.078×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学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在平面图上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学。

小组分享自学成果,组内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学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学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上面;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请三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