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参考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0 10:01:49 作者:灵魂曲

阅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感悟人生的意义。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作品,相信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1936年7月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召开之际出版的。全书除“导论”外分三个部分,共30章。

在这本著作中,蒙台梭利对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还对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作了分析,同时对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作了论述。因此,这本著作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研究方面所做的很多工作,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本书第21、22页。)正因为如此,当蒙台梭利1949年春访问巴基斯坦结束时,人们送给她一只大蛋糕,上面用奶油浇成一本书的形状,写着:“感谢您发现了童年的秘密。”(r.克雷默:《玛丽亚·蒙台梭利传》,第356页。)。

第一章儿童时代。

儿童正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而不是肉体上的存在,才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也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并有可能吧人类引向更高级的文明。

第二章成年人应受到控告。

在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使得他们之间的误解越来越多。

正是这种自我中心的观点,成年人把儿童看做是心灵里空无一物,有待于他们去尽力填塞的某种东西。因为把儿童看做是脆弱和没有自理能力的某种东西,为此成人就觉得必须替他们做所有事情。因为把儿童看错是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因而觉得是需要他们不断的给予指导。

成年人如果这样,即便自我觉得是为了孩子,且做出了自我牺牲,事实上都是在无意识的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

第三章新生命都有一种本能。

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本身包含了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

只有儿童才能揭开人类发展之谜。这一发展看上去是自发的,其实是按照某种规律发展着。儿童就像所有的幼小生命一样十分娇嫩,他们需要得到保护,要让他们置身于一种可以保护他们的环境中。

第四章新生儿的降生。

我们对待新生儿的态度不应该是怜悯,而应该是怀着一种对造神之物的崇敬,把这个小生命的心灵看成一个我们无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

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保护每件东西,即使是破烂。

我们对人的生命中的第一个时期,尚未充分发掘,但是婴儿如果在第一个月遭到痛苦和压抑,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第五章母性的天赋本能。

当母亲努力唤醒她后代的潜在本能时,表现出她不仅仅关心她们身体的需要。也许同样可以说,除了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精心的照料之外,还应该关心它们的心理需求。

第六章心灵的胚胎。

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过相当一段时间来秘密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人的个性形成时实体化的一项秘密工作。能够指引人类发展的恰恰是隐藏于儿童中的一种个人能力。儿童的精神生活是优于和能够激发所有外在活动的。

儿童个性的发展的关键在于他自身。他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必须遵守的规律。

人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积极的精神生活。这个敏感的不断变化的小生命在尝试着体验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通过心理的觉醒,婴儿逐渐长大,并能够从事复杂的活动。但是婴儿心中也保持警惕,以维护自己心灵的统治权,以免由于惰性而丧失活力。

那么父母能为孩子提供的是一个适宜的环境。

第七章儿童心理的发展。

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了,而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敏感期,指生物在其期初发育阶段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敏感性。是一种灵光乍现的禀赋,并只在获得某种特性时闪现,一旦获得,并消失。

儿童在其敏感期,能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种东西。这一时刻,他们会对一切充满活力和激情,学会每一件事情,并通过每一次努力使其自己的能力得到增强。

敏感期之后,人们心智的进步,只能通过思维的加工,主管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才能获得。

当儿童生机勃勃的活力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表现出来难过和愤怒。由于人们不知道原因,会认为他们无理取闹。

儿童在敏感期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外在的满足的表现,表达了他对某种危机的警觉。

只有当儿童所处的环境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这一切都将悄然发生。

发脾气本身是一种激动和无目的的行为,是心理的发烧疾病。

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与他所在的环境的体验有关;还有一种是内在的,使得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想要的位置。也称为,内部定位。

外在秩序:物品摆放的位置,做事情的方式。儿童有他们所在的环境塑造的,他需要精准和确定不移的原则来引导,而不仅仅是一些模糊的,建设性的模式。秩序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这种秩序感,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它能区分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物体本身。这种敏感性使得外界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一个让人可以适应这种环境,就可以指引自己的行动去达到特定的目的。

人的智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儿童敏感期打下的基础。

内在秩序: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已经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

第九章儿童智力的发展。

儿童有持续到5岁的敏感期,使得他以惊人的方式从环境中感知印象。儿童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通过感官努力去感知外部世界。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是根据一种内在冲动,以某种感觉或者特殊的兴趣来挑选他的感官对象。

同时,让儿童保留他所获得的清晰印象是绝对有必要的,因为他只有获得清晰的印象,并对他们进行区分,才能发展自己的智力。

第十章儿童成长的障碍。

成人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受侵犯,这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藏在心里的潜意识中。

成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给他提供一个适宜成长的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成人不应该把儿童当做没有生命力的物体,不应该在他小的时候随便支配他,在他长大以后让他惟命是从。成人必须要控制自己,倾听孩子的心声,成人应该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

第十一章行走。

照顾儿童中,成人应该遵循的方式,是放弃自己的优势,以便适应成长中的儿童的需要。

儿童掌握走路的能力,不是等待这种能力的降临,而是通过学习走路获得的。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出生,从一个不能自助的人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成功迈出第一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第十二章手。

人的手如此精巧复杂,它不仅仅能展示人的心灵,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了特殊的关系。我们可以说,人类靠手,征服了环境。人类的手在智慧的指引下改变了环境,并进而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改造。许多时候,年龄幼小的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练就的本领和谨小慎微的能力,让我们惊叹。

人的手是潜意识表达自我的方式。

一个成人如果不理解而让他喜欢工作的本能的重要性,就会对儿童第一次表现出这种本能惊讶不已。

第十三章节奏。

行动的节奏,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改变的旧观念,他几乎就像是一个人的体型,一个人特有的特征。当别人的节奏与我们接近时,我们就会高兴,但是当我们被迫去适应别人的节奏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成人看中的是行为的外在结果,并只依据自己的思维角度选择用什么方法,对成人而言有一条自然法则,是“利益最大化”法则,使得他习惯用最直接的手段,最短的时间达到他的目的。当成人看到儿童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却收获甚微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要去帮助这个儿童。

成人无意识的极力阻挠儿童进行这种自然、缓慢、和不慌不忙的活动,成人会像赶苍蝇一样,想摆脱这种烦恼。

第十四章人物角色的替换。

在儿童时期,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他的本性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时,特别容易受到暗示,这个时候成人能够悄悄潜入儿童的心智,用他的意识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发生变化。

儿童对暗示的敏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内在的敏感性表现,它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称之为,对周围环境的喜爱。即使是感官对象,只要他们是有吸引力的,就能够对而让他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暗示,就会像磁铁一样,引出各种各样的活动。

对一个人来说,有能力用一种审慎和沉思的方式活动,实际上是正常的。这是内心自律,外在有序的体现。当缺乏这种自律时,他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活动,而受到别人意志的支配,就像漂泊的船一样,成为外界影响的牺牲品。

当一个人不得不靠别人的意志活动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人格分裂了。

第十五章运动。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身体运动的重要性应该予以强调。一个人是通过他获得的感官印象来形成智力的。

运动对儿童极为重要,是一种创造性能量的外在体现,使得人类更加玩站。通过运动,人类对外界环境起作用,进而完成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自我表现,更是意识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运动是自我与客观环境建立一种明确关系的唯一真正途径。

了解身体运动和意志之间的直接联系,能使我们更充分的意识到身体运动的重要性。

在执行意志的命令时,一个人的身体也许必须不断的进行复杂的动作。犹豫意志只有通过运动才能实现,因此,当儿童试图把意志付诸实践时,我们应该帮他。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早就接触过蒙台梭利的教具,但对于他的教育理念不是很了解,因为给儿子报名早教班,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所以自己想研究一下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教育理念,所以选择了这本书,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也在向这方面转变,在区域活动中,请幼儿自主选择想玩的游戏,想玩的同伴,孩子们兴趣更加浓厚。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这样使我们的区域并不是一种摆设,通过孩子们的游戏,老师可以观察到如何改进,如果投入材料,让孩子更有兴趣。

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回想自己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早上起床怕儿子冷,赶快把他的衣服穿上,儿子想自己动手我却阻止了他,因为他的动作实在太慢了。吃饭时怕他弄到衣服上和地上,也是我喂的,希望他快快吃,吃的慢饭都冷掉了。

曾经儿子看到地上有脏东西,自己去拿扫帚扫,可他只会把脏东西推到沙发下面,他以为这就是扫干净了,结果得到了我的一顿批评。想想自己扼杀了孩子许多动手的机会,现在他好像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自己动手的意愿越来越少。其实孩子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

我看过一段文字,一个人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状。她说,周围的人一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母亲就是这样教导她,从小就手把手地教她,设计了母亲自认为的正确成长路线来“帮助她”成长,母亲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这样的她,虽然别人眼里很幸福,但事实上,心里经常有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感,所以并不快乐。

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个性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就应停下脚步等待孩子,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正因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就应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取。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欧洲和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她所著的《童年的秘密》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从事研究儿童事业和教师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很快成为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的名著。

《童年的秘密》揭示了儿童成长的秘密和儿童的发育,十分详细的描绘了儿童的心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成人看到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充分阐明了导致儿童产生心理偏差的原因是因为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并提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思想。《童年的秘密》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精神的胚胎、新教育、儿童与社会。在本书中,蒙台梭利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从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儿童是自己的创造者——————儿童是成人之父。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好书,它值得人们去思考,去品味,去了解,去探索儿童的内心世界,它指出了常识性教育的谬误,并提出我们想都没有想过的一些教育方法。通过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当今社会在对待儿童的错误做法,也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到儿童的内心世界。

在当今社会,儿童的地位虽然得到提高,人们也意识到儿童心理的重要性,但是这些只是成人帮助儿童做的表面事情,还没有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成人的幸福其实是与他的童年时期紧密联系的。成人往往会把自己的错误而落到儿童的身上,从而致使儿童产生心理阴影,难以磨灭。我们对儿童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因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就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为儿童的权利作出不断的和真诚的努力,增强人们的认识,唤醒人们的心灵。

心理分析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婴儿时期。成人对儿童的影响是最大的,尤其是儿童的母亲。一系列事件表明造成儿童纯洁的心理遭受创伤的原因,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的自发活动的压抑而造成的,这是儿童与成人的冲突,这类冲突很难解决,至今仍然被当做是病因的征兆。所以,我们应该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儿童的新领域,了解儿童的心理生活,唤醒成人关注儿童的意识,帮助儿童的心理发展以及关注儿童的教育。

关于儿童的教育,教师需要得到引导和使内心做好准备。他必须要先了解自己的缺点和脾气,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儿童的坏脾气和缺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赞同儿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对于儿童的对错,我们要实行适当的奖赏制度,留下思考的余地给他们,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儿童认识到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在教育儿童的长期经验中,专家们逐渐意识到,原来不仅仅成人具有尊严感,儿童也具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可是成人从来没有意识到儿童的心理是极其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如,当有客人来访时,他们知道如何去工作以及如何真诚友好的去接待来访者,他们尊重自己的客人,并为自己能向客人表演自己所能做的工作而感到自豪,着就证明了儿童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自豪感。

其实在童年时期开始,家庭和社会就背上了沉重的责任,然而由于世界上的人们互相不理解而产生了矛盾,深深的刺伤了儿童那充满爱的幼小心灵。在文明时代中,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去实现人们对相互理解的渴望,让儿童们再一次复活,让他们恢复活力,并重新生活在成人之中!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觉得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精神胚胎。

第二部分:新教育。

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觉得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读完《童年的秘密》一书,我的归纳主要是从四个纬度来进行整理,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幼儿的教育原则及环境;幼儿的心理歧变。

从事物是始终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期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在不断地生长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儿童个体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透过这一章节的阅读及自己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实践中,自己坚定地认为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不断变化发展中,最突出的两大特性是主动发展性和多元智力发展关键期。

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将儿童处于在教师主导地位下的被动发展地位,即使有的学者强调教师只是处在主导地位,儿童才是主体,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来发展自己,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演变成教师控制教育环节的各个过程,包括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直接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加修改的复制到一个处在由“空白板”向“丰富板”发展儿童的思维体系中。

在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时,我对蒙台梭利的观点十分认同,我认为儿童本身拥有一种探求外界的冲动和本能,这种主动性赋予了儿童用心发展的生命力,儿童正是透过主动地探索来使自己在各方面适应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环境。由此我认为此阶段的教师不应将环境加以人为改变或安排,而是将儿童放在其所处的任意自然环境中。正因每一个环境都是由不一样的因素组成,不一样因素组成的环境,都会对处于此环境中的个体提出必须的适应要求,也就是每个个体都会针对相应环境发展相应的适应潜质。

当然了,此时教师就应作为一个外围观察者和辅导者,主要是对儿童的适应动力予以持续和强化及儿童出现的各种困难予以帮忙,以保证儿童在此环境中构成必须自己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他驾驭的潜质。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所能够发展的各种智力。

蒙台梭利认为,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儿童诞生之时,同时,幼儿教育就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重复练习。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如果幼儿能得到满足其内心需要的活动(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时,他们就能聚精会神的不断地反复的练习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到达其所处的年龄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年龄发展阶段。

之因此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提高是会有帮忙的。

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取。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务必及早的发现这些问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因此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

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能够发展的很好,正因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就应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己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忙来发展。当然,家长也不期望自己的付出会给孩子的发展其副作用,只是正因他们的无意识行为会影响儿童在其自身发展规律支配下的正常发展。

精选《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参考范文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又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作出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反而更加误解了儿童。蒙台梭利进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这个秘密,他们对儿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远不可能比过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在儿童工作的范围设置障碍,认为休息将是他适宜的生长的最大帮助。成年人为儿童做每件事,而不让儿童按他所应该遵循的规律活动。成年人感兴趣于花费最少的精力和节省时间。由于成年人更有经验和更敏捷,他们就试图给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车带着他们到处转。重新整理儿童的房间而不让儿童插手。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了很多,每天学习物理学的我,突然有一种想去研究儿童教育的冲动,我相信,只要我们成年人多一点留心,认真的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总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这样我们人类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贴近与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社会的文明也会向着更加自然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己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己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可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终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就应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正因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明白,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就应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取。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的教育名著,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奥秘。作为成人,作为老师,一定程度上我并不了解我的学生内心在想什么。我想,对儿童的内心了解之后,遇到问题时会选择更合理、更科学的措施。当开始读这本书之后,发现内容有些晦涩,需要多读几遍才能理解;有些可能与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太相符。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观点给我带来启发。

书中《教师的任务》一章中提到:“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我们自己身上有很多不好的脾性,它们就像田野里的野草茂盛地生长。在我们心里出现并阻碍我们去理解儿童的罪恶就是发怒。”这一点,深有体会。常常抱怨课堂死气沉沉,嫌弃孩子说话声音小,不明白说过多遍的问题孩子为什么就像没学过一样。每当这时,总是压制不住内心的怒气,朝着学生疾言厉色。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畏惧老师的课堂,只会形成恶性循环。曾经也在《力量》中了解到吸引力法则,知道了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有了理论的指导,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恶性循环,我在心里告诉自己,第二天进到教室,一定要说孩子的一个优点。即便他学习再不好,纪律再差,也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自己的态度转变了,结果“奇迹”真的发生了。孩子们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积极。有的同学一年以来回答问题的次数加起来都不如近一个月的多。不管他们回答的正确与否,声音洪亮与否,看到他们能够把手高高举起,就连从来都不及格的孩子也能在同桌的帮助下,举手回答问题,真为他们感到开心。因为对于从来都不举手的他们来说,在众人面前讲话是一种挑战,他们战胜了自己。

也是因为这个小小的改变,我理解到课堂应该是包容的,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见解。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体验与思考,远比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爱因斯坦说: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那剩下的是什么?我想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所以不要跟那一点点知识过不去,给予孩子更多思考、探究、表达的空间与时间,给他们提供最大程度发掘自己的潜力的机会。不要让未来的瓦特、牛顿、爱迪生在压制、冷眼、嘲笑中消失。当想明白了这一些,遇到问题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发怒,孩子的心里会少一些阻碍,与我们的距离会近一些。

书中提到“只有当儿童大一点时,他才开始直接反对专制本身。但是,那个时候成人又会找到一些理由进行辩解,他仍然使自己披上伪装,有时甚至成功地使儿童相信这种专制是为了他们好。”生活中拥有这样想法的家长比比皆是,而我也是这样的老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专制”“霸道”,学习、纪律方面,我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其实,有时候他们的想法或许更有道理,他们或许有更好的策略,可是我忘了听取他们的心声。就像这次毕业典礼,孩子们需要排练一首歌曲,我甚至都忘了告诉他们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就帮他们选歌曲,让他们开始练习。在不明事由的情况下,他们感觉自己是被牵着走,又怎会有做事的积极性呢?相反,音乐老师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还让他们自己选喜欢的歌曲。那一刻我的内心忽然有所触动,原来一直以来,我包办的事情太多,缺少民主,压制了孩子的天性。

由此我又想到了殿楠的做法。他作为新老师,又是男班主任,很多事情他都让孩子自己决定,比如座位的选择等。开始,我很不理解,认为这么多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决定,他们能行吗?后来,我观察到采用这种策略,最初阶段可能会有些混乱,但是从长远来来,这样环境下的孩子会更自信,遇到问题更会有自己的思考。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做的不是替孩子把一件件事情做好,而是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必须要检查自己,摒弃自己的专制,消除自己心里用外壳包住的傲慢和发怒。必须变得谦虚和慈爱。这也是教师必须获得的美德。

“在家庭中,成人的贪婪、暴虐在父亲权威的伪装下不断砸碎儿童的自我。例如,当成人看到儿童端着一杯水时,就害怕杯子会摔破,贪婪使他把杯子看做珍宝,并从儿童手中夺下。”现在的家庭,可能不存在将杯子视作珍宝,父母这样做可能是担心孩子摔破杯子受伤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应该给予孩子体验的机会。“做种学”,在体验中孩子会自己发现问题,并思考方法。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学会放手,给予他们体验成长的机会。

这本书虽然有点难懂,但珠玉比比皆是。用其理论指导我的实践,在实践中再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读了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总觉得这本书特别的难以理解,有一些观点非常非常新颖,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总感觉这本书特别深奥,但是这本书中一些观点我非常赞同,确实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及掌握。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书中的几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本书中讲到儿童成长的障碍,成年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第二,书中讲到的人物角色的替换,成人能够以儿童的身份去替代儿童做某件事,但绝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强加于儿童,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做。一旦发生成人替代儿童做事的情形,就不是儿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去做某件事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成人看孩子做事“不顺眼”,怕孩子浪费时间、打坏东西等,总是让孩子按照他们的节奏来生活。当他们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们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的时候,这时他们就会按捺不住自己地想去帮助这个儿童。比如,早上起床时,孩子正在努力地学着自己穿衣服,父母看见了,非但没有给予表扬、鼓励,反而担心孩子穿衣服的速度太慢,会耽误自己的上班时间,于是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衣服,麻利地为孩子穿戴整齐。又如,当一个成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端了满满的一杯子水,正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时,他就开始担心孩子会不会摔倒、摔疼?杯子会不会摔破?……内心的种种担忧迫使他快速地从孩子手中将杯子夺过来,不让孩子自己端杯子。

另外,迫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有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这报那的辅导班,双休日时,家长带着孩子穿梭于各种学习班,小小孩子没有了游戏时间、没有了童年的欢乐。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由此我想,成人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最好的教育或许就是不教。这也许让那些拥有“满腹经纶”的父母们大吃一惊,但,事实确实如此。

在《童年的秘密》中,蒙台梭利毫不留情地对成人进行了斥责,他把成人对儿童的关爱看作是成人的自私自利,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会走弯路,或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但在孩子面前,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

试想,如果没有成人组成的人类社会,一个婴儿怎么会凭自己的能力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会孩子怎样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的成人对此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成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并能够生存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成人参与,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性格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对论,但依照现在社会的发展。

总体来说,人类还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人类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好的。现在,部分家长还缺乏正确的引导,我想,只要将正确的方法加以推广,科学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来的人类将是更加智慧无比的!所以,作为教育者,尤其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更加感到了肩上任务的重要性。

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她终生致力于智力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得研究与教育,并撰写了一批幼儿教育著作,《童年的秘密》是其中比较著名得著作。

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得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得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得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得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得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得早期就形成得。为儿童得利益所作得孜孜不倦和真诚得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得秘密,正如科学得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得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得最生动得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得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得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得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得年龄相适应得环境中,他得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得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得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得是:幼儿教育得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得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得潜能提供所需得帮助。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得局限性,比如书中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得作用,而轻视游戏得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得一种快乐得消遣;过分强调教具得价值,而贬低玩具得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得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得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子、系绳子的工具。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以上就是我读《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主要感受。我想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施、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的动力!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长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炎炎暑假,捧起一本《童年的秘密》,静静品读,忽然发现这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仿佛在品尝一份精神大餐,余味无穷!

这本《童年的秘密》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也成长了不少。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读到《爱的智慧》这一章时,给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书中列举的孩子与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因为在我和女儿之间也经常有这种情形。例如: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觉,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很讨厌呢?我们来听听蒙台梭利是怎么说的: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但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教导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看到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里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涌动?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角色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

暑假我品读了一本《童年的秘密》,其中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颠覆性的书籍。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现在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样物品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在所有的细节方面都能支配它。心灵的适宜环境是这样的:一个人能闭着眼睛到处走动,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东西。这样的环境是平静和快乐所不可少的。很明显,儿童对秩序的热爱不同于成人对秩序的热爱。秩序给成人某种外在的快乐。但对幼儿来讲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动物漫步的大地,或鱼儿游憩的水。

不过这一点,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们新到了一个环境,也是会经历很不适应的时期,所谓的水土不服,但是儿童却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没见过的雨伞也会生气的地步。而儿童的这个敏感期,据说一直会持续到五岁。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还有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这一点,在松居直的《图画书论》里也有所涉及。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亲,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才应该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她。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在某个地方被弄丢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重新认识我们自己。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的。小桌子、小凳子、小拖把等都是为他们所特别制的。这些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无需过多的语言和暗示。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喜欢工作。这本书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

首先: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

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聋子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

第七:蒙台索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看本书时。让我想起赵岭老师在课堂上说起儿童享有的权利——这是《儿童权利公约》赋予与规定的。

1.有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受保护的权利——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被保护的权利。

3.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

儿童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儿童有权享有促进身体、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权利。

4.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儿童最佳利益的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

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

无歧视原则。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

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而且我还有更深的理解,拥有一位“好”老师,不光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家长的福气,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导语】的会员“可可囖”为你整理了“《童年秘密》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推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