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感人故事(优秀19篇)

时间:2023-12-07 00:09:02 作者:笔砚

优秀作文要注意平衡内容的丰富和结构的合理,通过布局合理和过渡自然,使整篇作文的内容流畅和连贯。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丰富语言,提高写作的功底。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作文

周总理设宴招待外宾。上来一道汤菜,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在外交场合出现法西斯的标志很容易引起外交纠纷,尤其是曾经遭受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国家,他们看见这种标志是很反感的。周总理的解释及时解除了他们的误会,但令人叫绝的是周总理借题发挥,号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那个菜吃掉。意外的这么一个被动场面,经周总理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跃宴会气氛的作用。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作文

清晨,一辆辆大巴车驶向淮安周恩来故居,我们满怀着激动之情,踏上了游周恩来故居之旅!

经过长达三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步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周总理高大人像,他深邃的目光望向远方,不知在思考着什么?我猜,应该是想着怎样使国家更加强大吧!

走进大厅,四周的墙上挂着与周总理有关的故事和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周总理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所付出的一切又一切!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来到故居,还未走进故居,便一眼望见门的上方挂着高高的门匾,书写着“周恩来同志故居”,红底金字,是邓小平爷爷题写的。

我们走到周总理的书房前,书橱里放着许多书,墙上挂着字画,我不禁想起了周总理曾说过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这里我们看出周总理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呀!从小就立志要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真了不起!接着我们来到了周总理的卧室。周总理的卧室只有一张床,几个板凳和一些洗漱用品,墙上几幅简单的画,无不彰显着这间屋子的主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那么的朴素,简朴!接着,我们看到了一块石头上刻着两个字——腾飞,象征着,这里就是大鸾腾飞的地方,在这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周总理的家室,以及他的妻子邓颖超纪念园。

周总理无时无刻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永远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无法忘却那个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

周恩来与邓颖超感人的革命爱情故事

根据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党小组学习计划安排,202月26日公司组织天津所有党员和重点岗位员工参观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两位伟人的青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这里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一起组织革命社团,传播革命思想,共同投身革命斗争。两位伟人对天津有着特殊的感情,把天津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始终关怀天津的革命和建设,多次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直到他们临终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海河。

1200平方米的大厅内,通过463张历史照片,700余件文物、文献以及复原景观、沙盘模型、图表、绘画,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全面系统的展现了周恩来、邓颖超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一生,真实的再现了他们为创建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历程。我们只知道周总理年少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诺言,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样实现这句诺言的。今天看到了周总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明白了,周总理这句话并不是空头支票,他是在认真的履行他的诺言。

看着邓颖超写给周总理“夫妻庆幸能到老,无限深情在险中,相拥相伴机缘少,革命情义万年长”的诗句,我不由得为两位伟人为祖国而生、为革命而亡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和伟大精神而叹服。

展厅内的荧幕上还展示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和举国上下哀悼邓颖超同志的情景,突然想起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感人至深!他们一生艰苦朴素,无私无畏,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不断学习和发扬的。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壮丽辉煌的事业,自己带走的却是一身忠骨,两袖清风。

此次参观,我的内心既有感慨、羡慕、也有祝福。感慨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这对革命情侣在生活上和工作中如此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此从容;羡慕的是周总理夫妇俩个人当时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和磨难,还能在一起,做彼此的支柱惋惜的是周总理不能多在他爱的这片土地上多陪陪这些爱他的人,而就这么匆匆走了;祝福的是有他们的坚实祭奠,中国一定越来越富强。

对周恩来和邓颖超这对亲蜜无间的革命伴侣,他们的行动和精神已经形成一种能量,辐射世世代代,影响着芸芸众生。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恒的精神和业绩,熠熠闪光,是任何坟墓无法埋葬也无法割断的,这也正是人民永远怀念并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原因。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先烈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先烈们的精神世代传承,先烈们的英灵永垂不朽。他们将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为榜样,学习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学习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学习他们敢于克服一切困难和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学习他们一往无前、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锐气、知难而进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志气,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结束了这次意义深远的参观活动,每一名参观人员都有了更新的认识,决心要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岗,干好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农威特天津党小组。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作文

和爸爸妈妈做大巴车来到周恩来故居。

进入大门,我第一个看见的就是周恩来童年读书房,书房的桌子上有一本书,可见,周总理小时候是多么爱学习呀,这让我想起周总理说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紧接着是周总理的诞生地,周总理1898年3月5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故乡度过了12个春秋,于1910年赴东北伯父处读书,我们又游览了厨房,走着走着,就来到一个院子,院子里长有一棵观音柳。观音柳又名三春柳,它的躯干苍老劲奇,传说是观音老母净水瓶中的圣洁物,蕴涵福禄吉祥。据我所知,观音柳一到要下雨的天气是就会开出黄色的小花,真是一个天气预报家呀!你要问它的年龄,真是不说不知道,它呀,约100岁了,它还是属省二级保护古树呢!

我们从正门依次参观了正屋,院井,菜地,周恩来童年家世和故乡展览,还有中外名人学者礼赞周总理的诗词书画,以及国家历代领导人和国际友人参观周恩来故居的图片展等。这一切,记录着人民公仆周恩来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坚持真理、磊落光明的伟大一生。

时间渐渐流逝,我念念不舍的离开了啊!周恩来的故居。周恩来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作文

周恩来无论抓哪项工作,一向重视掌握具体数字,以“数”服人,以理服人。

某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站起来抢先向周恩来发问:“总理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个问题实质上市在讥笑中国人贫穷。面对这种猝不及防的为题,只见周恩来不卑不亢,机智幽默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金嘛……有18元8角8分。周恩来镇定自若地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中主的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他略微停顿了一下说:“中国人民银行是有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信用桌著,币值稳定,在国际上享受盛誉。周恩来的话,在场内激起了阵阵列列的掌声。“机智、爱国、伟大!”外国记者发自内心地叹服道,“这就是周恩来!”

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访问印度。在第一次谈判中,印方提出这样一个挑衅性的问题:“西藏是什么时候成为中国的领土的?”周恩来不假思索的回答:“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讲,至少在元代,他已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了。”印方耍赖说:“时间太短了。”周恩来沉着冷静、非常巧妙地回击道:“中国元朝离现在已有700多年来的历史了,如果700来年历史都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建国到现在自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不是美国就不成为一个国家呢?这显然是荒谬的。”周恩来出其不意地通过700年与100年的数字比较,让印方哑口无言,尴尬至极。这时会谈席上的印度副总统情不自禁软佩地说:“中国总统是雄辩的!”周恩来还重视具体数字教育人民。

1963年周恩来在论及我国的资源问题时,极富远见地平说道:“我国资源有两个很大的弱点。第一,耕地少,不到16亿亩,在全国土地总面积中不到12%。将来要扩大到20亿亩时,我国的的人口又要增加到20亿左右了,这一点,美国和苏联的条件都比我们好,美国有30亿亩耕地,苏联也有将近30亿亩,甚至印度的耕地也比我们多。第二,我国的森林翻盖面积也很小,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他告诫大家,要珍惜和保护资源,要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更要从长记忆,造福后代这表明周恩来移开时刻注意到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谈到人民问题,周恩来与1963年也曾经理性的分析说:“从1949年到现在,每年增加1500万人,过去15年,出生的婴儿共有225000万人,每年都要安排就业升学。1岁到15岁的是存在的,就够我们为子奋斗的了,这样发展下去,包袱越背越重。”可见,他已经敏地预测到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会严重影响国力增强这种的前景,教育大家要注意计划生育。

1976年1月,一代伟人周恩来于世长辞。他的逝世,引起国内和国际上巨大的震动好深切哀掉。联合国总部甚至做出自联合国建立50多年来周恩来下半旗以示敬仰喝掉念。在举行降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古国,他的金银财宝多的不机其数,可她的总理也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也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这一世特荣,周恩来享有。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作文

周恩来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担任政府总理达26年为世界上在这样的岗位上连续任职最久的领导人。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地问道:“蒋妈妈,这大米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大吃一惊地说。“是呀,这十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灌出耒的。”蒋妈妈深感触地说。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威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年幼的周恩来已经精疲力尽,但他仍要坚持练字。

周恩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的到了启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请教别人。而且要坚持每天()的精神。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作文

1934年10间,正当蒋介石反动派集中兵力向苏区发动疯狂“围剿”的时候,周恩来同志从瑞金路过于都楂林乡,住在雇农张慈福家里,环境异常艰苦。他的身体很差,但仍然夜以继日地带病坚持工作。

警卫员们很为自己首长的身体健康担心,总想给他弄点有营养的东西吃,但一则伙房搞不出什么好菜,二则周恩来同志不答应。眼看着自己首长的身体一天天瘦下去,他们的心里感到比刀割还疼。

有一天,上级发下了津贴费。大伙儿便计议,无论如何也要买点好吃的给自己的首长补补身体。他们听说冬瓜炖鸡营养高,就去老乡家买来一个冬瓜和一只鸡。他们小心地杀了鸡,扯去鸡毛,把鸡收拾好,和冬瓜放在罐子里加水清炖。晚上,罐子被端到了周思来同志的房里。一股肉香扑鼻,周恩来同志以为这是警卫员向有关方面特别要来的,便对他们说:“这是哪里来的?”同志们要知道,越发在艰苦的时候,越发要坚持原则,丝毫也不能特殊呀!”“不,这不是领来的,这是用我们自己的津贴费买的广大伙赶快向他解释。

周恩来同志听了,沉思了片刻,然后用一种亲切的口气说:“好吧,既然买来了,就把张慈福父子俩也请过来,我们一起聚餐吧!”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作文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队会课,让我们更加了解伟大总理周恩来。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周总理的外交智慧。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周总理有名的乒乓外交,可是,你们知道吗?周总理除了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还有许多外交小智慧。外国记者曾多次想用语言来攻击周总理,甚至中国,但都被周总理用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化解,并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击。如果我们学习他的外交智慧,并运用到平时的为人处世方面,那么将帮我们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执,其实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完全不必针锋相对,大动干戈,有时候幽默的语言、温和的态度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周总理不仅有高超的外交智慧,还不徇私情。他常常教导家人,凡事要尽量自己解决,不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周总理自己也没有以权谋私,他死后没有留下一分钱。在他去世那天,联合国为他降半旗默哀,这是史无前例的事,各国外交官把联合国大厦围了个水泄不通,联合国秘书长出面解释道:“中国拥有很多财富,可是作为中国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存款,他也没有儿女,你们国家的总统如果做到其中一条,我们也会为他降半旗。”

周总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周恩来与邓颖超感人的革命爱情故事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当时已84岁高龄的邓颖超之手。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盛开之际,邓颖超睹花思人,写了这篇散文,题为《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怀念逝去的周恩来。他们在“五四”运动中相识天津,并不是一见钟情,却在一生的相伴中逐渐积淀成深沉的爱。

情书要做革命伴侣。

“‘那个戴鸭舌帽、穿西服、白皮鞋的就是周恩来’,有一次开学生大会,一个同学指着台上的周恩来告诉大姐。大姐说,哟,她当时就觉得周恩来长得很漂亮。”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经常在与赵炜的闲聊中,讲起她与周恩来当年的那些片断。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五四”运动。当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在天津学生界已很有名气;而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邓颖超后来在文章中形容“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

有趣的是,周恩来喜欢演话剧,而男生的学校没有女生,所以他就扮演女生,而邓颖超所在的学校没有男生,她穿长袍马褂、戴一顶礼帽,扮演男新闻记者,周恩来还指导她们演话剧。不过邓颖超一直相信那时的周恩来把她看成小妹妹——那一年,她只有15岁。

一年后,周恩来作为197名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中的一员前往巴黎,邓颖超则到北京师大附小当了教员。两人鸿雁往来,但仍没有往那一方面想。“大姐说,‘我知道他那时有一个女朋友,人长得比我漂亮。所以后来恩来跟我提出时,我根本就没往那方面想’。”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1956年的一天,周恩来的侄女来访,大家坐在客厅里聊天。侄女好奇地问起两人当年的往事,周恩来坦诚相告,当年在法国的那个美丽的朋友,“对革命也很同情”,“但是,我觉得作为革命的终身伴侣她不合适”,在周恩来眼里“坚持革命”的小超便成了终身伴侣的最佳人选。

恩爱特别喜爱她的大眼睛。

1925年,他们在广东结婚。邓颖超后来告诉赵炜,结婚时,周恩来正好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得知此事后,大家纷纷嚷着要他们请客,她和周恩来就请了两桌,张治中、何应钦、邓演达、陈赓、李富春与蔡畅等都来贺喜。

张治中要邓颖超介绍恋爱经过,“因为我个子矮,他们还让我站在板凳上,当时恩来特别担心,怕我应付不了。其实,我什么也不怕,站在板凳上把我和恩来相识、相爱的经过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还把恩来写在明信片上的一首诗背了出来。”

在世俗的眼光里,邓颖超的外貌似乎与有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周恩来有些差距,“邓大姐经常说,‘我们也没有计较谁的长相,恩来长得比我漂亮,我长得并不漂亮。’”赵炜回忆,邓颖超后来也告诉她,周恩来追求她的举动“连我自己都有些纳闷”,他们结婚后一直没时间谈到过当年相识的事情,直到解放后十几年了,有一次闲聊,周恩来突然说:“还记得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吗?你第一个登台发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邓颖超后来说,她“理解恩来”,“他所需要的是能一辈子从事革命工作,能经受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伴侣”。从这一点上讲,为革命而挑选伴侣的周恩来被证明是有眼光的。

遗憾颖超曾经怀过两胎。

一次闲聊时邓颖超跟赵炜提起了孩子这个话题。1925年结婚后不久,邓大姐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当时是何香凝的秘书,一心一意要把工作做好,所以自己跑到街上买了一些中成药,想把孩子偷偷打掉,结果一个人痛得在床上直打滚。

周恩来知道此事后,发了很大的火,说:“你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是我们两个人的后代,你应该跟我商量,这是我们两个的大事,你为什么不跟我商量?”

邓颖超告诉赵炜,她是第一次看到周总理发那么大的火,“现在想起来,我那时也是太轻率太幼稚了”。

没多久,邓颖超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预产期在1927年3月,之前周恩来已赴上海工作,邓颖超的母亲来广州陪她分娩。3月21日邓颖超生产,但因为胎儿过大又是难产,生了三天三夜也没生下来。最后医生动用了产钳把孩子夹了出来,婴儿的头颅受了伤,刚生下来就夭折了。

此后,邓颖超再没有怀上过孩子。但邓颖超的内心仍有做母亲的渴望。解放后,邓颖超曾化名到北京协和医院请著名的妇科大夫林巧稚做过一次检查,当时没有认出总理夫人的林巧稚认为她不太可能再怀孕。在得知邓颖超的真实身份后,林巧稚曾动员她做一次输卵管疏通,以增加生育可能,但邓颖超最终还是放弃了。

诀别轻轻吻了他的额头。

1975年11月,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的周恩来点名让赵炜陪邓颖超到医院。跟邓颖超进了病房,周恩来从被子里伸出手,“赵炜,咱俩握握手吧!”

赵炜赶紧说自己手凉,不用握了,但周恩来却很坚持地说,“要握”。赵炜伸过手去,周恩来轻轻地说了一句,“你要照顾好大姐。”

“(1976年)1月8日早上一上班,我打电话告诉医院值班人员,说8点半邓大姐吃早饭,上午先不去了,下午再去,然后问情况如何,对方告之还可以。但半个小时后,值班打电话来,语气一连串的急促?押‘赵炜,快来快来!不好了,不好了!’”

赵炜一下子明白,最后的时刻已经到了。这时邓颖超正在刷牙,问赵炜怎么了。赵炜努力平静地说打电话,要马上到医院去。邓颖超匆匆前往,下汽车快步向病房走去。

赵炜紧紧扶着她,怕她摔倒。两人一推开病房的门,登时傻了眼,医护人员、工作人员都站在旁边哭。来迟了!没来得及跟丈夫作最后告别的邓颖超一下子倒在周恩来身上,边哭边喊,“恩来!恩来!”

医生仍在抢救。9点57分,监视器上画出一条直线,总理走了。病房里原本隐忍的哭声顿时成了一片号啕,邓颖超哆嗦着双手摸着周恩来的面颊,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无限哀伤地哭着:“恩来,你走了……”

周恩来在长征路上感人的故事

刚过大渡河,周恩来就病了。经常高烧不退,有时甚至处于昏迷状态。

红军什么药品都没有,平时普通战士受伤了,也只能用盐水给伤员洗洗伤口,这就是最好的治疗了。

他的医护人员刘江萍很着急,总是和其他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到各个部队去找药。

周恩来知道了这件事,就把刘江萍叫来,对她说:“战士比我更需要药品,决不能到部队去找,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

每到一个宿营地,刘江萍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到处买药,偶尔能买到一点止痛退烧药,就立即让周恩来服用。有一次他们在一个集镇上,买到了二两木耳,刘江萍喜极而泣,这在整个长征途中可以算是最高级的补品了。

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周恩来整天高烧不退,经常处于半昏迷状态,翻雪山前部队专门为周恩来准备了担架,可他坚持自己走路。最后,他实在走不动了,才躺到了担架上。

周恩来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从来没有把自己当领导看待,而是把自己当做普通战士,别人能吃苦,他也能。而且他比别人操的心多,费的神多。

过草地时,医护人员好不容易给周恩来煮了一碗粥,他严厉地问刘江萍:“部队现在吃什么你们不知道吗?”刘江萍说:“怎么不知道,吃草根、吃树皮,可你病得这么重,还协助毛主席工作,分担全军的重担,难道吃一小碗稀饭都不应该吗?”

“小刘呀,我们是革命的队伍,一定要官兵一致,好坏大家都要一样。”周恩来最终也没吃那珍贵的稀饭。

红军进入甘肃时,正是收获的季节,队伍经过一片梨园时,长途行军的红军看到,树上果实累累,黄莹莹的,看见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可是谁也没有上前去拿梨子吃。房前屋后,梨子成堆。周恩来却坐在梨树下,一手端水喝,一手拿铅笔,聚精会神地看地图。刘江萍看到生病的周恩来没吃老百姓一个梨子,睡在梨堆边的他也一个梨都没拿。

第二天,有战士请求可不可以买点梨子,周恩来答应了。可当地群众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没人敢说价钱,只是说:“吃吧、你们吃吧!”梨农不接钱,战士们就不吃梨。结果,在盛产梨的地方,红军没吃上一个梨子就离开了。

周恩来爱国小故事

1973年,基辛格造访中国,毛泽东与其会晤,突然基辛格问道,听说主席阁下正在学英语呢。毛泽东听后立即风趣地说,是啊,只会几个单词,比如“papertiger”(纸老虎)之类的。当时,引得众人开怀笑。其实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曾用“papertiger”这个词来形容国民党反动派,后来还用这个词指帝国主义。

一次有位外国人问周总理:“你们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啊,你看我们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的,多有气势啊。”

总理回答到:“我知道,一般上坡的人总是低头走路,而走下坡路的人总是高抬着头”

有人问周总理“你们国家有多少钱啊?”总理机智的答到“我们国家只有十八块八角八分钱。”(在当时我国发行的人民币只有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这十种币值的人民币,其和正好是18.88元)。

很多同学都认为爱国必须是要在战场上牺牲或为祖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在我们的`小小谈话中,不留意也会对祖国表达出热爱之情,这一点,周总理又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中外记者济济一堂。“下面请诸位记者提问题!”周恩来话音刚落,一位西方记者急不可待的站了起来,结结巴巴的用中文说:“请问总理阁下,中国有没有妓女?”对于这一不怀好意的问话,周恩来泰然自若,双眼盯住这位记者,思索了一下,郑重的回答:“有!”这一问一答,引起了全场的骚动。记者们轰动起来了。周恩来接着说:“中国的妓女,在中国的台湾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一阵掌声。大家清楚,如果硬说中国有妓女,那就得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如果不承认台湾归属中国,那中国自然就不存在妓女问题了。

那位记者当然不服气,接着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在建国的初期,这句话当然是在讥笑中国的贫穷。周恩来幽默的回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这一回答,全场记者为之愕然,场内鸦雀无声,都准备听周恩来如何解释。周总理清了清嗓子,洪亮的回答:“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十种,加起来一共是18元8角8分!”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有中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越,币值稳定,实力雄厚,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总理的话再次激起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这位西方记者哑口无言,只得面红耳赤的坐了下去。

总理正是用他敏锐机智的头脑来捍卫祖国的尊严,这种民族的骨气,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

总理笑着说:“唤,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

“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

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

周恩来的故事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周恩来总理尊师的故事。周恩来从小就养成了尊敬老师的美德,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周恩来尊敬一位小学老师的故事。这位老师名叫高盘之,1910年高老师到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任教,周恩来恰于这年随伯父来到东北,成为该校的住校生。高老师教学很认真,特别是每当讲述中华优秀儿女的爱国故事的时候,他总是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给周恩来的影响很大。就是从那时起,周恩来就下定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老师十分器重和喜爱周恩来。1913年,15岁的周恩来毕业前,高老师为他命名字翔宇,殷切期望少有大志的学生如鲲鹏展翅,翱翔宇宙。行前,少年周恩来也挥毫赠言:“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以后,他一直珍爱着“翔宇”这个名字。一日为师,终生难忘。1950年周恩来已是新中国的国务院总理,日理万机。但当他听说高老师的儿子从台湾回到济南后,便立即邀请他们一家到北京,迫不及待地打听高老师的下落。当得知高老师已于1940年去世时,他久久沉默,陷入深深的追念之中。他动情地说:“没有高老师的教导,我不会有今天。”然后,他索要了高老师的遗照并把它翻拍放大,留在自己身边。后来当他得知师母身体不好时,又托人给师母送去50元钱,并送了一斤白糖给师母补养身体。1962年,高师母病故,周总理亲自写信表示哀悼,并随信寄去100元钱作为丧葬补助。

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对自己小学时的老师表达了如此真挚的感情,他尊敬老师的美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伟大的人格魅力。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是有关周总理的人格魅力的故事。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他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的。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是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五岁时,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一百个大字。

一天,小恩来和他的乳妈蒋妈妈去串亲戚,回来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好心的蒋妈妈催他快去睡觉。小恩来刚到床前,突然喊起来:“哎呀,大字还没写呢!”说着,便走到书桌前。蒋妈妈见了,忙上前劝他说:“算了,今天不写,明天写二百个不就补上了吗?”

“不,今日事今日毕,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说完,小恩来便坐在书桌前准备写字。好不容易写完最后一个字,蒋妈妈夺下他手里的笔说:“好了,好了,快去睡吧!”

“不行,”小恩来拉住蒋妈妈的手恳求说,“蒋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真难看,要重写!”

蒋妈妈望着天真而又刚毅的小恩来,心软了,装着生气的样子,说:“好,好,随你去!”

小恩来又拿起毛笔,把那两个字认真地重写了一遍。

周恩来总理的故事

31、民主集中制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32、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33、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34、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别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毁掉它。

35、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36、我们在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37、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别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毁掉它。

38、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39、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

40、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41、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42、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43、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44、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周恩来小故事

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用间篇》说得很明白:“故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而周恩来就是以超凡的仁义才智,成为我党隐秘战线斗争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他创建了中央特科,同时是我党我军电讯工作创始人。

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者,是隐蔽战线的统帅,他为这项事业呕心沥血半个世纪。

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曾于四五月间转移武汉,同年八九月间又迁回上海。党的领导机关在敌探监视下活动,随时可能遭到打击和破坏。若不开展隐蔽斗争,就不能保卫自己。根据形势需要,周恩来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教训,特别是汲取“4·12”反革命政变带来的惨痛教训,提出建立情报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防敌探的破坏,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

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1927年开始建立中央特科。1928年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成立由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负责这一工作。周恩来借鉴苏联建立“契卡”的经验,对中央特科规定了“三任务一不准”:打进敌人内部获取情报、执行各种特殊任务(包括筹款)、惩处叛徒,不准在党内互相侦察。同时,周恩来通过实践,将俄国地下党的成功经验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且摒弃俄国情报工作凌驾于党之上、搞特殊化的一些做法,始终将中央特科置于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使它成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

由周恩来亲自领导部署,中央特科在国民党专业反共领导机构中拉出第一个反间谍关系,探取敌人破坏我党的阴谋,向党的秘密组织报警;派人打进敌人心脏,深入最高敌探机关,掌握敌人核心机密;营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在血腥的白色恐怖下,在党的生死存亡攸关的紧要关头,中央特科保卫了中共中央和各级组织的安全。

周恩来也是我党我军电讯工作的创始人。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无线电通信。周恩来指派李强自行装配电台,指派张沈川考入国民党的无线电学校,还选送涂作潮等4人到苏联伏龙芝军事联络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1929年冬,李强在上海英租界装配出电台设备,1930年初涂作潮回国协助。李强带着电台潜入九龙,从香港沟通上海,实现了中共首次远程无线电联络,中共的第一部无线电电台悄然诞生。

1930年9月,周恩来在上海举办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他还亲自编制第一本密码,用他的化名“伍豪”命名为“豪密”,邓颖超是第一个译电员。

1931年3月,任弼时将“豪密”从上海带到中央苏区。两地电讯沟通后,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上海、任弼时在苏区亲自担任译电工作。随后,在全国各地红军中和各大城市,普遍建立无线电通信工作,沟通中共中央和各地党组织电讯联系,有力配合正面战场。这在党的电讯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无线电通讯工作从此飞速发展,还在上海建立了国际电台,及时同共产国际建立联系。

由于中共中央在敌人统治下的上海从事秘密工作,环境异常险恶。周恩来是众所周知的共产党领袖,是敌人千方百计追捕的重要目标。他在大革命时期又长期担任公开的领导工作,国民党内有许多人熟识他,处境更加危险。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周恩来以他的冷静和机智从容应对,积累起更加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他不停地变换姓名和住址。居住的地点有时住一个月,有时只住半个月,每换一处就改一次姓名。知道他住处的只有两三个人。

由于社会上认识他的人太多,周恩来把外出时间严格限制在清晨5点至7点和晚上7点之后,其余时间除特殊情况都不出去。他对上海的街道布局进行过仔细的研究,尽量少走马路,多穿小弄堂,也不搭乘电车或到公共场所去。

周恩来通常装扮成商人,后来又留起大胡子,所以党内许多人叫他“胡公”。敌人尽管把他作为极力搜索的重点目标,却始终无法发现他的踪迹。

二战期间,阎宝航经周恩来亲自批准入党并布置打入国民党内部,他在一次社交场合获得德国1941年6月20日前后一周内将突袭苏联的情报。周恩来得此报告后,马上作出此情报真实可信的正确判断。为了不耽误时间,他直接用俄文拟了一份紧急电报,要求延安总部立即通报莫斯科。

这份由中共领导人直接署名而不是通常由情报机构签发的情报引起了斯大林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在收到若干份分析预测性情报信息的基础上,潘汉年从一位留港要人处获悉美国作出苏德战争即将爆发的估计,于是当机立断向延安总部发出“苏德战争一触即发”的情报。此情报于6月20日及时转告苏方。事后,斯大林致电毛泽东,感谢中共情报使得苏军能提前24小时进入战争状态。

另外,潘汉年情报系统还及时向党中央报告所获取的战略情报:日本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战略主导思想是南进而不是北进。苏联在获取此类情报信息基础上,才下决心从东线防御部队中抽调兵力参加莫斯科保卫战。

阎宝航还侦获日本王牌关东军在东北详细部署的书面材料原件,包括军队配置、要塞地点、布防计划、部队番号人数等。周恩来立即令南方局拍照报送延安并通报苏联。这使得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开战后,按图索骥、势如破竹地突破关东军经营十几年的防御工事,使日本企图以东北为基地做最后挣扎的幻想彻底破灭。

历史证明,周恩来和他领导下的中共情报战线在搜集提供战略情报、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方面立下了特殊功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恩来的故事》读后感

我们敬爱的周爷爷在1898年3月5日诞生于人杰地灵的江苏省淮安县城内驸马巷。

童年的周爷爷,最喜欢淮安的英雄人物:汉三杰之一韩信、南宋抗金英雄梁红玉、清抗英名将关天培等等。他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为了中华之崛起,周爷爷在他十九岁时东渡日本去求学,自己制定了每天阅读十三个半小时,处理事务三小时,七小时睡眠的计划。

为了中华之崛起,敬爱的周爷爷在19西去法国勤工俭学。

为了中华之崛起,敬爱的周爷爷在1927年在南昌领导实行了武装起义。

为了中华之崛起,敬爱的周爷爷和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工农红军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随着国歌昂扬振奋的旋律,五星红旗伴着太阳冉冉升起,五星红旗升腾在祖国的碧空,敬爱的周爷爷少年时代“愿,中华腾飞于世界时”的愿望终于实现。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和敬爱的周爷爷同样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淮安,我要学习周爷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就要像周爷爷那样热爱祖国,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就要像周爷爷那样为祖国勤奋学习。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讲,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乳汁。沿着勤奋的小路,攀登书籍的高峰。让自己这颗小苗长成参天大树,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就要像周爷爷那样为祖国积极锻炼身体,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大自然区学习“无字的书”,长大后驾驶着中国制造的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潜入祖国的海底去寻找丰富的宝藏。

我是建国50周年时出生的,爷爷给我起名“张卓伟”,就是要我记住党的卓越领导,祖国五十年的伟大成就。我要和伟大的祖国共同成长,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卓越的贡献。

敬爱的周爷爷,您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周恩来是我们爱戴的总理。他从小就勤奋好学。我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很多。

周恩来小时候学习就很努力,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奶奶去亲戚家,回来时已经是深夜了,年幼的周恩来已筋疲力尽,呵气连天,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劝道:“明天再写吧!”“不,陈妈妈,当天的事当天做!”周恩来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等头脑清醒了,又去写字。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行了吧,快睡觉!”“不!”周恩来皱着眉头说说。说着,他又把这两个字写到满意为止。

周恩来从小就这么勤奋,我也要好好的学习。有的时候,我从外面回来,才7点多,就不写作业了,闹着要看电视,作业就一拖再拖,如果不到最后一天就不抓紧时间,写完了老师留的作业就不写了,心里只想着玩。

现在我知道了周恩来能成功的原因,从今天起,我也要学习周恩来,认真的学习,不偷懒,成为一个勤奋的孩子。

周恩来小故事

“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

1960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周总理绞尽了脑汁。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2000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

1962年初,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周总理参加福建省的小组讨论会。当听到下边的同志反映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等坏作风给工作和党群关系造成的危害时,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了一段切中时蔽、感人肺腑的话。他说:“这几年来,党风不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现象。我们要提倡说真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接着,总理又强调指出,要提倡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他说:“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是求是。”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

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时,见到了周总理,在汇报了淮安县1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按理,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周总理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又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最终没有同意。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调拨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完全应该的,只要总理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总理说:我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该怎么办由他们拿主意。总理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在涉及家乡的问题上从不偏私,一概秉公办事。

《周恩来的故事》读后感

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我缓缓地合上了《周恩来的故事》这本书。但是,在我的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书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些平凡的故事中孕育着伟大和不朽,周恩来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周恩来的童年充满艰辛,跟随伯父先后到东北、天津求学。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压之下,年少的周恩来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目标。看到这里,我心潮澎湃,十二岁的周恩来就有了如此伟大的抱负和胸怀,他这时就开始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并为之奋斗了一生。而今天,做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应该传承这种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了远大的目标,怎样实现它呢?书中讲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周恩来在南开上学时,国文和数学成绩很好,但外语基础较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刻苦钻研,每天早上起床后,将洗漱和吃饭之外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发奋攻读,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成了班里的“状元”。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就是实现目标的根基。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想要实现远大的目标,就应该从近处开始,行动起来,脚踏实地,路虽远,行则将至。周恩来就是这样坚持终身学习,他给自己立下的座右铭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除了勤奋好学,周恩来的外交故事也非常精彩,无论是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无懈可击,还是在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都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卓越才华。而周恩来勤政爱民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他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为了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全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人民公仆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书中的故事,一幕幕再现着,有的激励着我,有的感动着我……我相信,周恩来爷爷的伟大精神必将照亮我的人生,引领我做一个新时代的追梦人!

周恩来小故事

据周恩来总理秘书陈浩回忆,周总理对身边的秘书特别注意从思想上培养教育,工作上严格要求,但对人总是平等相待,关心体贴,亲如一家。陈浩说,周总理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根据陈浩的回忆,整理出周总理对秘书言传身教的小故事,供党员干部思考、学习。

工作认真不草率。

周总理做报告一般都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草拟简要的提纲。1954年第一届人大会议前,他对别人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子不太满意,就自己写稿,连续两天没有休息。当发现下面的来文或我们起草的文稿中有差错时,他当即批评,并指出:“发现做错了事,应当先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可能的损失,然后总结经验,经一事长一智嘛!”在文稿中有文字不通顺或错别字时,他总是认真地逐字逐句修改,边改边对我们说:“你们不能总让我当你们的语文教员啊!”如果由于我们没有认真加工就把文件送给他,一经他发现,常常是把文件退回来重办,有时甚至把主办部门找来,当面告诫:“绝不能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反映情况要准确不要估计。

周总理常说,现在是搞现代化,我们要统计,不要估计。不许秘书们反映情况时说什么“我想大概是”,要说确切。总理问到什么情况,如果我们答不上来,就要老老实实说不知道,并且马上去查。这样,总理虽不满意,但不责备;如果回答“也许”“大概”之类模棱两可的话,就要挨批评。有一次总理问:“澳门有多大?”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冒出一句:“大概十几万平方公里吧。”总理生气地问:“浙江有多大?”这位同志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赶忙去查找。

办事坚决不拖拉。

周总理要求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向他报告,不论他在做什么,即使他在睡觉或接见外宾,也可以写条子给他,他总是马上就看,必要时当场批示。每当发生延误情况时,总理还要查看收电报的各个环节,看延误在哪里,如电报特别紧急,而在接收和抄报之间时间太长,就要批评机要部门;如秘书收到未马上送给他,就要批评秘书。他不能容许他的办公室有丝毫的拖拉和官僚主义作风。

汇报事情简明有重点。

周总理要求秘书人员汇报情况,要先下功夫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掌握主要情节,尽可能找出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还要分清哪些该让他知道,哪些属于枝蔓不必知道。汇报要有事实,有看法,有骨有肉,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勤思考多提建议。

周总理在审批文件时,遇到什么问题,有时就和秘书们讨论起来。他常说:“你们可以大胆提政策性、原则性的意见,努力帮我出主意。”他甚至说:“你们应努力多思考,发现问题,帮我把关。”我们提的建议,只要有一点点可取,他就采纳,事后他还有意提起这是某某提的建议,以示表扬,并说:“不能掠人之美嘛!”

不该说的绝口不提。

周总理要求我们每个在总理办公室工作的同志,都要养成守口如瓶的保密习惯,不能对外说的,绝对不能说,包括对自己的爱人。秘书外出开会时,总理交代:“不能随便讲话,去参加会议只能带耳朵、眼睛,不能带嘴巴,因为你是总理办公室的人。”有一次总理看到一位刚调来的秘书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他交代说:“以后在这里(即总理办公室工作),就不能用这里的材料来写文章。”

为他人着想。

一位秘书回忆总理两次等他吃饭的事,使他终生难忘。一次他随总理去人民大会堂开会,已经下午六点多钟了,他以为那里会给总理安排饭,便到食堂去吃饭了。没想到他走后一会儿,会就散了。总理知道他去吃饭了,说:“不要叫他,我们等一会儿,叫他把饭吃好,我们一同坐车回去。”一次外出,他和总理一起用饭,总理快吃完了,怕他着急,便说:“你慢慢吃,我在这里坐一下。”

有一次,一份文件中有些字迹潦草,不易辨认,周总理阅批时不厌其烦地把那些难认的字一笔一画地用毛笔描清楚,怕打字员认不出来,打错了字。1976年总理逝世后,那位起草文件的同志回忆起此事,泣不成声。他说自己图省事,没想到给总理添了麻烦,感到万分歉疚。

周恩来的小故事

身后没子女。

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

50多年革命生涯。

26载总理重任。

“周恩来”这个名字。

是中国人民永远的怀念。

到今天。

周总理离开我们45年了。

我们用7个小故事诠释何为。

“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

红军长征时,周恩来作为党和中央红军主要负责人之一,身兼数职,极度繁忙。尽管如此,他仍严格要求自己参加组织生活。1935年6月底,红军到达两河口地区休整,根据组织改选,警卫员魏国禄当选了周恩来所在党小组的组长。一次,周恩来问为什么很久不开党小组会议。魏国禄告诉他,小组会开过了,看首长忙,就没通知。没想到,周恩来用平时少见的严肃态度批评道:“那怎么能行?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个党性问题。”

1966年3月8日凌晨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发生6.8级大地震。10日下午,周恩来亲自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白家寨村。他一边走一边不时停下来跟群众握手,说着:“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受惊了、遭灾了,我来迟了。”

当天刮着很大的西北风,可周恩来发现群众都是面对西北风而坐,原来县委专门搭了一个坐北朝南的背风讲台让总理避风。周恩来不同意,坚持改变布置,让群众背风而坐,他自己迎着风讲话。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南方局的同志决定“热闹一下”,准备好瓜子、水果和糕点,想给忙碌中的周恩来一个惊喜。可大家一等再等,就是不见周恩来下楼。为了不让请他的同志为难,周恩来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请把这些茶点留给加夜班的同志吧!”后来,周恩来只让厨房为他做了一碗普通挂面作为纪念。吃过面条,他再次开始繁忙的工作,一干又是几个小时。当晚,他写下《我的修养要则》:加紧学习,努力工作,坚持原则,向群众学习。

1958年1月到杭州视察,周恩来随身带着自己的铺盖:旧被子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床,枕巾中间已经破损,他把中间剪掉、两端缝上继续用。地方同志看不下去了,就给他换了条新枕巾。了解情况后,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他还强调,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1923年,邓颖超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德国革命情侣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这不是革命宣言,而是周恩来总理写给邓颖超的情书。那个年代的情书,寥寥几字,却承载了生命的全部重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周恩来和邓颖超始终奉行“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八互”原则,堪称恩爱的模范夫妻。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因不少故乡亲友希望能通过周恩来谋求一官半职,周恩来曾为此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恩来从1974年6月1日生病住院,到1976年1月8日病逝,587天里做过大小手术14次,平均40天做一次,其间他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负责同志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次,召开会议40次……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抱病操劳国事,他说:“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们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