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年级生物教师教学计划(汇总20篇)

时间:2023-12-11 23:26:04 作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要注意选择和安排教材,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小编希望通过教学计划范文的分享,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祝愿大家教学工作顺利!

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北师大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

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生物的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x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同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范文

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因此高一生物教师要扎实开展教学工作,为学生奠定生物基础。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组成生物体的分子与细胞、从细胞到生物圈的生命结构层次、细胞的分类、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组装细胞之阅读内容、研究元素与化合物、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人工合成蛋白质、人类的蛋白质组计划、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的分类和功能、脂质的分类和功能、无机物的类型和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细胞探微、物质输入与输出、跨膜运输、膜流动镶嵌模型、运输方式、通道蛋白质研究、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降低活化能的酶、酶作用的本质、酶特征、atp、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色素的结构、光合原理和应用、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等内容。

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有:遗传和进化、遗传因子、孟德尔实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染色体、伴性遗传、基因本质、dna、指纹技术、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密码破译、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人类遗传病、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及应用、生物产业人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基因频率变化与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化石标本的制作与产业、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针对以上教学内容,我准备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只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才能更好地抓住教学的主动权,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否则,教材不能系统性地把握,就会陷入盲目性。

第二,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第三,辨证地对待新教材体系,用扬弃的方法剖析教材。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对老教材的优点也要充分继承,因为新教材也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第四,认真把握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要多花时间,要离得开书本,要洞悉书本内容,只有深入才能浅出。上课要精神抖擞,与学生加强互动性。批改作业和试卷要细心认真。不靠搞题海战提高成绩,要高度重视书本知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布置适量的配套练习使之提高。

第五,要充分利用好教室内的教学平台和实验室的设施,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第六,在教学上,要注意向他人取经学习。珍惜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做到有付出一定要有收获。善于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专家教授的讲课更要细心领悟学习。

第七,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会取得教学上更大的进步。

高一级。

上面的高一生物教学计划,是教师对学期的教学任务做的一个具体的规划,对于这学期的生物教数学工作有指导意义。

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

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这部。

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个人和社会生活。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

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同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走近细胞(3课时)。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课时)。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5课时)。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课时)。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课时)。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课时)。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课时)。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1课时)。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5课时)。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课时)。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2课时)。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2课时)。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课时)。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课时)。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课时)。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课时)期中考试及期中总结(6课时)。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9课时)。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3课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课时)。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课时)。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5课时)。

第1节细胞的增殖(2课时)。

第2节细胞的分化(1课时)。

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1课时)。

第4节细胞的癌变(1课时)。

期末复习迎考(12节)。

2

页,当前第。

1

1

2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303、304、305、306、307、310和316七个班的生物课,周课时共16节,虽然只有16节课,但却是五种教学进度和方式,303和304班属于网络及对照班的教学,每班周课时3节;305————307班属于普通理科班教学,每班周课时2节;310和316班则属于使用eepo教学模式教学的实验班,每班周课时2节,而310班属于理科班,316班属于文科班,教学要求层次也不同。所以备课量较大,困难较多。

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教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探索研究学习使用eepo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这部。

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个人和社会生活。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

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同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走近细胞(3课时)。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课时)。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5课时)。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课时)。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课时)。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课时)。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课时)。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1课时)。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5课时)。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课时)。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2课时)。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2课时)。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课时)。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课时)。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课时)。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课时)期中考试及期中总结(6课时)。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9课时)。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3课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课时)。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课时)。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5课时)。

第1节细胞的增殖(2课时)。

第2节细胞的分化(1课时)。

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1课时)。

第4节细胞的癌变(1课时)。

期末复习迎考(12节)。

七年级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初中生物学实验简单,趣味,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同时,实验过程也更容易刺激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性记忆。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本事。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经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本事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经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到达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本事。

3在开放实验室方面,为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提前列出实验配档共学生们参考和选择。每次开放实验室之前精心准备实验材料、并且对实验进行预做,使教学能够得心应手。经过开放实验室活动,让学生的动手本事和实验操作本事有所提高,并且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我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让学生经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本事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讲多练。引导学生事先熟悉实验技巧以及实验的方法步骤。

2、抓紧抓好课堂时光,完成完好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任务。

3、能做的实验必须做,不能做的也要经过图片展示,语言描述认真讲解尽量到达实验效果。

六、实验教学进度安排。

实验时光实验名称课题实验性质材料、用具。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分组干湿。

4观察植物细胞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分组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稀碘液,清水。

5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分组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

7观察植物体的几种组织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分组玉米根尖纵切片,南瓜茎的横切片等,显微镜。

8观察草履虫第四节仅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分组草履虫培养液、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棉花、。

9观察草履虫的应激性第四节仅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分组草履虫培养液、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肉汁食盐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本人今年担任高一年级18、19、20三班生物学科教学。第一次上高中教材,有很多的困难,最主要的是教材、教法的不熟悉。为了能更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把工作作好,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五部分。

具体内容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生物教学计划

本人今年担任高一年级18、19、20三班生物学科教学。第一次上高中教材,有很多的困难,最主要的是教材、教法的不熟悉。为了能更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把工作作好,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五部分。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3、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都与生物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本部分内容较多,因此要注意理清脉络,搞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调节主题。

5、生殖和发育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完成的。在生殖过程中产生的新个体,经过一个阶段的生长和发育达到性成熟,接着又会产生自己的后代。次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的难点是有性生殖的意义、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绪论(2课时)。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3课时)。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课时)。

第二节细胞的化合物(2课时)。

实验一、生物糖类的种类组织中可溶性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1课时)。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2课时)。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7课时)。

实验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1课时)。

实验三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课时)。

第2节细胞的增殖(1课时)。

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课时)。

第3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1课时)。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共15课时)。

第1节新陈代谢(1课时)。

实验五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催化效率(1课时)。

实验六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1课时)。

实验七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

第2节新陈代谢与atp(1课时)。

第3节光合作用(2课时)。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课时)。

第4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1课时)。

第5节植物的矿质营养(1课时)。

第6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3课时)。

第7节内环境与稳态(1课时)。

第8节生物的呼吸作用(1课时)。

第9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课时)。

期中考试及期中总结(2课时)。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共8课时)。

第1节植物的激素调节(2课时)。

第2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生命活动的调节(4课时)。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5课时)。

第1节生物的生殖(3课时)。

第2节生物的个体发育2课时)。

期末复习迎考(13节)。

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的教学计划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五部分。

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3、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都与生物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本部分内容较多,因此要注意理清脉络,搞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调节主题。

5、生殖和发育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完成的。在生殖过程中产生的新个体,经过一个阶段的生长和发育达到性成熟,接着又会产生自己的后代。次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的难点是有性生殖的意义、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绪论(2课时)。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3课时)。

第二节细胞的化合物(2课时)。

实验一、生物糖类的种类组织中可溶性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1课时)。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2课时)。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7课时)。

实验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1课时)。

实验三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课时)。

第2节细胞的增殖(1课时)。

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课时)。

第3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1课时)。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共15课时)。

第1节新陈代谢(1课时)。

实验五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催化效率(1课时)。

实验六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1课时)。

实验七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

第2节新陈代谢与atp(1课时)。

第3节光合作用(2课时)。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课时)。

第4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1课时)。

第5节植物的矿质营养(1课时)。

第6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3课时)。

第7节内环境与稳态(1课时)。

第8节生物的呼吸作用(1课时)。

第9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课时)。

期中考试及期中总结(2课时)。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共8课时)。

第1节植物的激素调节(2课时)。

第2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生命活动的调节(4课时)。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5课时)。

第1节生物的生殖(3课时)。

第2节生物的个体发育2课时)。

期末复习迎考(13节)。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为了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更加有力的提高生物科的教学质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1、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

2、多做练习,独立思考,不抄作业;

3、注意归纳,多提出问题;

4、实验课做好课前预习,写预习报告;

5、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且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注重学生的自主实验及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团结与互助的精神。

1、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备好每一堂课,并及时写好教案,详尽教案和简单教案。做到备课,听课,再备课,上课,反省。

2、认真、有效地上好每一堂课,课堂上要清楚交代学习内容,坚持先听后讲。

3、及时布置学生的作业,并且及时收取、批改、发放作业,不拖沓,通过作业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的进度和内容。

4、辅导内容要精益求精的准备好。

5、每节课后需要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针对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积累。

6、坚持做到每课一练,每章一测。

7、进一步加强建构构概念图的学习。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第六、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差,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全面贯彻学校和年级要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新大纲、新考纲为扶手,学习领会并贯彻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以昌乐二中的模式为基础,以杜郎口中学的措施为途径,以衡水二中的效果为目标,全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根据本校实际,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本模块有六章内容,主要包括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生命历程。

本学期我带高一2、4、8、13、17五个班的生物教学。其中2班和4班为强化班,是年级中的精华,基础好,反应快,一点就通,因此对该班学生需要高标准高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向高考挺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8班为实验班,重点是抓双基促养成。而17班为普通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人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差,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以抓养成教育为主,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同时注重双基教育。

1、加强集体备课工作,编写优质高效的导学案。

2、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根据高校课堂“问题引导—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不同课型的特点,制定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框架,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该讲则讲,该舍则舍,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练”,做到讲练结合、教学并重。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高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5.要落实好教学常规。

我会在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及落实上下功夫,尤其要做到:没经讨论的学案不印;自己不做的题目不发给学生;不能批改的作业不布置给学生,批不了的单元过关题不考。备课既要突出备知识,又要体现知识传授过程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己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6、互相听课、评课,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7、认真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业习惯、考试习惯的培养。

8、积极参加课程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七年级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

(1)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的途径;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神经系统的组成等内容。

三、教学难点。

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过程等内容。

四、课时分配。

本册书需要36课时第一章人的由来需要5课时,第二章人体的营养6课时,第三章人体的呼吸3课时,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需7课时,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课时,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5课时。

五、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但学生生性较害羞,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健康度过青春期。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教材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被列为10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其中第5主题,还把第7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中的人的生殖和发育和第10主题中的“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整合于本单元,使“生物圈中的人”的学习主题更为完整。

七、教改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设计好导学案,抓好教学落实,每学完一章进行测试,每节课有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按大纲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八、成绩分析。

期末成绩不是很理想,参加考试160人,及格率0、88,优秀率0、63,平均分80、40、其中两名同学成绩没过30分,有20名同学没及格,综合分排名较靠后。本次考试题较基础,如果加强管理学生,及时做好检测工作,落实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成绩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九、奋斗目标。

这学期在开学初制定好教学计划,同时培养学生制定好学期计划,在这学期从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高效的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期末做好复习计划,带领同学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取在期末考试管局排名第五。

十、进度表。

(略)。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为了做好初中生的生物学习,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坚持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原则和“一切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原则。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倡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并为高三下学期生物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以指导这学期的生物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因为九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了两年半的生物,所以初中学了很大一部分的生物知识,对初中的生物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对生物学习方法也有了大致的把握。但是这个层次的学生基础很差,今年只有三所中学的学生。学生不熟悉老师,老师更不熟悉学生。

所以学生对老师的适应性差。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降低成绩一般不好。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上课普遍不认真听讲,小动作很多,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认真记笔记或者干脆不记笔记。大多数学生成绩不好,缺乏生物基础知识,对生物的学习方法知之甚少。而且由于班级和学校的结合,这个层次的学生班级规模比较大。学生基础情况差,对以后的工作非常不利。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时鼓励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斗志,学好生物。

三.教材分析。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和《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第一单元分为三章十二节。第一章生物繁殖与发展,主要讲植物繁殖、昆虫繁殖、两栖动物繁殖、鸟类繁殖。四种生物的繁殖从各种生物的繁殖特征入手,分析总结生物的繁殖现象,进而总结这些生物的繁殖特征。植物的繁殖主要是无性繁殖。昆虫和鸟类分别引入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第二章由五节组成,介绍了基因的相关知识。首先,通过实验介绍了基因控制生物的特征。这部分重点讲基因。通过它的外在表现特质,学生可以了解基因的作用。难点是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基因的微观知识,因此应该通过各种隐喻和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

第三章由三个部分组成,重点是生命进化的原因。突破重点的方法是通过详细的材料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难点在于学生对古代生物知识认识不足。第二单元,知识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复习,培养良好的生物素养和对生物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

继续学习实践口中学的经验。由于学生基础差,学生在学习中预习过课本的前提下,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大致的看法。以后老师先讲解,学生有目的的探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边学习边做题,力求清晰明了,让学生有一个巩固所学的过程。

充分利用现有的练习,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反复抓,反复抓,加强反复复习的力度。

注重日常生活实践,结合实际教学。

五.具体的学习措施。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处理习题,加强学生记忆和探索,从细节上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让学生有一个理想的结果。

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形势。如何制定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关于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大家喜欢。

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高一年级有20个班,我接上学期继续任教6(1—6班)个班的生物教学,相比之下(5)(6)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爱好偏高一点,生物基础好点,但还是不够理想。(1)—(4)班基础就比较差了。平时也不够勤奋努力,现安排每周只有2课时,要完成教学任务,顺利通过会考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本学期的任务是授完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教学难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本学期教学工作任务高一年级3个班生物教学。为认真落实云南省教育厅“为了让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要求。确实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特制定本学期的。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科学方法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练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让他们有社会决策意识,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热情,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教学难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三)、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有学生约150人,其中文科班两班,理科班一班,相比之下文科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爱好偏低,生物基础把握普遍较差,理科虽然学习爱好更好一点,但是基础依然比较差。每周课时只有三节,要完成教学任务,顺利通过会考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2、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和一个稳定的思想状态,为搞好学习提供保障。3、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制定学生小档案,详细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4、认真备课与制作。

课件。

真正做到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堂。5、认真设置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6强化基础知识教学会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楚地认识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测试及时做好反馈。8、认真指导学生进行会考模仿训练和理科班的高考模仿训练为学生顺利通过会考和提高高考成绩打下良好基础。9、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布满激情和活力。10、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靠学校开展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一定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2

页,当前第。

1

1

2

七年级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高一下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科学方法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练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让他们有社会决策意识,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热情,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教学难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高一年级有学生约150人,其中文科班两班,理科班一班,相比之下文科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爱好偏低,生物基础把握普遍较差,理科虽然学习爱好更好一点,但是基础依然比较差。每周课时只有三节,要完成教学任务,顺利通过会考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和一个稳定的思想状态,为搞好学习提供保障。

3、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制定学生小档案,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4、认真备课与制作课件,真正做到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堂。

5、认真设置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

6、强化基础知识教学,会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楚地认识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测试,及时做好反馈。

8、认真指导学生进行会考模仿训练和理科班的高考模仿训练,为学生顺利通过会考和提高高考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9、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布满激情和活力。

10、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靠学校开展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一定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七年级生物教师总结七年级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

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建沼气池、高温堆肥。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一、目标要求:

1、以“高效课堂、有效作业”为目标来指导我们的常规教学和教学改革,在教学“六认真”的各个环节下,加强研究,完善过程。

2、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生物素养为目标,切实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手段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要求。特别是文科班要紧扣书本,很抓重点,突破难点,力争人人达标;理科班更要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或者是促优、或者是补差,作到心中有数。

二、教学内容。

本期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文科班周课时三节,理科班周课时两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兼顾教学进度,本期教学任务计划下文科班完高中必修1、2、3、共三册复习,进行会考,理科班完成高中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目前高二生物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重,如何在两或三课时下保质保量的完成高二生物教学,成了我们高二生物目前的一大问题,根据我们学校的的实际情况,结合教研室的要求在下学期中注意如下问题:

1、领会两纲(大纲和考纲),深钻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下好每节课。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澄清疑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反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

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本人今年担任高一年级18、19、20三班生物学科教学。第一次上高中教材,有很多的困难,最主要的是教材、教法的不熟悉。为了能更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把工作作好,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五部分。

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3、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都与生物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本部分内容较多,因此要注意理清脉络,搞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调节主题。

5、生殖和发育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完成的。在生殖过程中产生的新个体,经过一个阶段的生长和发育达到性成熟,接着又会产生自己的后代。次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的难点是有性生殖的意义、精子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对策。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教学进度、安排。

绪论(2课时)。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3课时)。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课时)。

第二节细胞的化合物(2课时)。

实验一、生物糖类的种类组织中可溶性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1课时)。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2课时)。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7课时)。

实验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1课时)。

实验三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课时)。

第2节细胞的增殖(1课时)。

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课时)。

第3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1课时)。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共15课时)。

第1节新陈代谢(1课时)。

实验五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催化效率(1课时)。

实验六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1课时)。

实验七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

第2节新陈代谢与atp(1课时)。

第3节光合作用(2课时)。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课时)。

第4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1课时)。

第5节植物的矿质营养(1课时)。

第6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3课时)。

第7节内环境与稳态(1课时)。

第8节生物的呼吸作用(1课时)。

第9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课时)。

期中考试及期中总结(2课时)。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共8课时)。

第1节植物的激素调节(2课时)。

第2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生命活动的调节(4课时)。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5课时)。

第1节生物的生殖(3课时)。

第2节生物的个体发育2课时)。

期末复习迎考(13节)。

2

页,当前第。

2

1

2

高一年级化学教师教学计划

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规范》需要明确的若干具体问题”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普通高中高一阶段化学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领导、教科室、教导处等学校职能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20xx年的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教学目标。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

教案。

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有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做市编《高中化学新学案》中的不同题目。

5、做好化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要以出成绩、出人才为目标。

6、做好化学课外辅导资料的编写整理工作。

化学课外辅导资料的质量对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的全体教师要根据分工,认真做好化学课外辅导配套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编写和整理工作。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基于对《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认识,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我校化学教学的实际,我们就如何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做出如下计划,并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1、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与传统的备课要求相比,新课程的备课强调以下几个特点:

(1)新课程备课目标更强调实效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前要找到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备课应该围绕着如何组织和设计有效的化学活动来展开。

(2)新课程备课应注重问题设置的阶梯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尴尬的场面:我们设置了一个“简单”的题目,而学生却无从下手,这通常都是由问题设置的梯度不当引起的。新课程备课中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3)新课程备课评价应更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

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备课要求几乎都是一律的。如“环节”都要求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引入”、“教学过程”、“教学小结”、“作业”等,缺一项就视为不合格,这样做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科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我们认为新课程下的备课评价应把握以下原则: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促进教师、学生的发展目标要明确。

(4)新课程备课要注重感情投入。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先获得学生的信任,最后形成一条感情的链条,紧紧把师生连接起来,也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5)新课程备课要树立“团队”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教师要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推出新的教案模式,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写教学设想、设计理念,并及时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思,并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2、如何新授课。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课程标准》中的化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同时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另外,通过课题研究和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猜测力,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化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因此新授课应注重发展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每一个化学系列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是新课程的新理念。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体现出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创作,是一个“考察”与“做”的过程,以思维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作业的布置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

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2)层次性。

首先,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其次,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也要分出层次,使各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

(3)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

(4)实践性。

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5)探索性。

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每次作业都要尽可能设计一道难度适当的探索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逐步培养分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作业批改要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合;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批改后及时具体指导、及时补差。

4、课外辅导。

知和辅导做人相结合,教师辅导和家长、社会辅导相结合。课外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针对几个尖子生。个别辅导除了针对个别学生解决个别问题外,重点是面向学困生。要帮助学困生解疑惑、上台阶。在做好自习辅导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学生的各种活动的辅导,如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社会活动小组等。不仅要辅导学生的文化知识,也要辅导学生做人的道理。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能,也是家庭、社会的义务,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才能使辅导更持久、更有效、更广泛。

5、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考试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大型考试应该适当减少,学生的成绩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

2

页,当前第。

2

1

2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