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分钟(实用16篇)

时间:2023-11-17 07:26:17 作者:琉璃

教学工作计划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对应的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各位教师参考和借鉴。

爱莲说教案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陋室铭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

2、教师补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是一篇传世佳作。

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屋。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1、辨音识字、理解字意:

2、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3、教师范读或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4、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韵味。

四、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一位同学找出句子,并作讲解。

学生明确: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请一位同学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学生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爱莲说教案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内容及步骤: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

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

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爱莲说教案

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

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作者的陋室充满文化气氛,来客全是饱学之士,与主人兴致盎然地谈古论今,可以想见其妙语连珠。意趣横生的场面。客人去后,主人焚香弹琴,或翻阅经书,参悟妙理,可以想见其安逸潇洒之风度。居住在陋室,远离尘嚣纷争,心情平静清畅,不受官场羁绊,免于劳体伤神,落个心静体闲。

(6)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背诵,教师当堂抽查,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7)是不是刘禹锡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静无为”的境界呢?

不是。

(8)从哪里看出来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用诸葛亮和杨雄的故事,暗示自己不会永远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华,兼济天下。

作者一方面是向朝中当权的保守派显示自己并没有遭受打击郁闷寡欢;另一方面,是等待时机,再图报效国家。

(10)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这是个文言倒装句式,“之”起连接作用,无实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篇末以圣贤之语自勉,而且呼应开头。意味无穷,是画龙点睛之笔。

(l)全班齐读(齐诵),再次体会文意。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古人作文很讲究韵律美,骈散句结合,讲究押韵,如本文押的就是“ing”韵,而且水火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又朗朗上口,成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2.什么是骈句呢?看课后练习第三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我们了解骈句的知识。

1.仿照《陋室铭》写《xx铭》,长短不限,把握《陋室铭》的精髓并有所体现即可。

2.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3.预习《爱莲说》,要求熟读并完成有关练习。

教师板书或投影显示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l.请同学朗读自己的“铭”文,常见内容如《教室铭》、《作业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投影学习字词,教师出示内容,请同学判断,集体订正。

3.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4.教师引导,“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写人、状物来讲道理。《爱莲说》是一篇情致饱满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过传神之笔,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一株莲花,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莲花的姿态。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加以点评。

l.教师引导;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听录音,边听边用笔作勾画。

2.请一名同学朗读,同学作点评,然后全班齐读。

3.请同学找出直接描写莲花外部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句子,并结合注释分析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4.请同学在2分钟内背诵“予独爱……不可亵玩焉。”并且当堂默写。

5.对照注释自读第二段,请同学翻译第二段。

6.本文以“爱”为意脉,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提示:反衬手法。

7.作者赋予它们怎样的品格?

作者连用三个拟人,把菊花比做“隐逸者”,用它的抗霜表现人的孤傲,呼应文章开头“晋陶渊明独爱菊”,这是正村;作者把牡丹比做“富贵者”,用它的富丽浓艳表现世人的庸俗,这是反衬。

8.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描写莲花的文字,是和“君子”的性格特征浑然熔铸在一起的,作者名为写物实则写人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其科学的定义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叫做“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投影定义内容)。

9.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慨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名逐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1.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生活态度,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把莲花比做“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尚的君子行为。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文意。

2.再放“莲花”幻灯片或投影,想象像莲花一样的“君子”是什么形象?可以联系实际来谈。

1.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爱莲说教案

1、知识目标。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创新目标。

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加强朗读,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理解文章的主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卡片。

:自主、合作、探究。

诵读、品析、说写。

:一课时。

一.赏图评花,设境启疑。

1.教师启发质疑。

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所以,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比如:红玫瑰的花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礼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慈祥,最适合用来送给母亲。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呢?(如勿忘草:不要忘记我等)。

2.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各自所了解的花语,然后同位交流,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花和它所蕴涵的意义。

一、导入课题。

1、两副图画相同点,答案就是谜底。

埃及、印度国花;介绍荷花知识及动人传说。

爱莲说教案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 导入课文。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 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 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 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 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五、背诵全文。

六、 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五、背诵全文。

六、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爱莲说教案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理解“莲”的美丽形象,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衬手法。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交流、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莲花倍受人们的青睐。莲花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精美的莲花图片(11张幻灯片),之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宋代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也写了《爱莲说》。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预习反馈:

1、解题

教师引导:“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写人、状物来讲道理。《爱莲说》是一篇情致饱满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过传神之笔,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

2、简介作者情况(出示幻灯片),谈“爱莲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看屏幕)

要求读准以下字的音: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

2、教师配乐《出水莲》来范读课文

3、译读课文,分段串译,教师点拨

要注意的重点词句:

(1)可爱者甚蕃;(2)濯清莲而不妖;(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陶后鲜有闻;(5)宜乎众矣。

四、合作研讨:

(出示幻灯片)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出示幻灯片)

(1)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3)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提问:文章结尾几句,运用了哪些句子,发了哪些感慨?有什么含义?

明确:以感叹词“噫”独立为句,引发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二叹爱莲者少,用短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

五、拓展练习:

我们可以仿用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进行说话或写作:

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请你用“我爱,因为它。”的句式说一段话。

六、课堂小结: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借莲花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的处世态度。中学生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呢,值得我们借鉴、反思的地方很多。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托物 言志

陶渊明 爱菊(鲜)隐逸者(正衬)洁身自好

正直质朴

以花喻人 世人 爱牡丹(众)富贵者(反衬)超凡脱俗

予独爱莲(无)君子(突出)

爱莲说教案

朗读课文,能够感受到文学的美,试着当堂背诵。

结合注释,领会文章内容。

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了解什么是正衬和反衬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讽喻之情并能够联系实际谈自身感受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是正衬和反衬的理解。

一课时

1.收集有关各种花的诗句和图片,最好能诗画相配。展示自我才情。可参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布置综合性学习。

2.理解文义

3.文中哪些语句是在直接描写莲花的?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

4.作者写的难道仅仅是莲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5.文中的三种花分别象征什么?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莲——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赞美

菊——隐逸者——志向高洁,隐居避世——惋惜

牡丹—富贵者——贪慕荣华,追求名利——厌恶讽刺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8.能否模仿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

一、导入

记得我刚到培正学校的时候老师们对八年一班的同学赞不绝口,后来我也看到我们班得的流动红旗最多,为了回报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们八年一班的厚爱,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创作的诗画,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莅临指导。

今天老师也收集了几幅诗画送给大家,看到这么优美的意境同学们一定想说点什么,那么今天我们先听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然后再让同学们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听配乐朗诵范读。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订正读音。

认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听后学生齐读一遍

要求: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

朗读要点:

1、读准字音。

2、用舒缓的语气。

3、注意抑扬顿挫,有高低起伏。

4、流利有感情

四、理解文义

五、快速背诵,比赛选取一名,掌声鼓励

六、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阅读思考:

文中哪些语句是在直接描写莲花的?

2、这些语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气味、气质风度

3、连线

4、小结托物言志

七、写作方法探究二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隐逸者、富贵者

陶渊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志向高洁,隐居避世,对于这样的一位高人,作者抱着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从文末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惋惜。

明确、衬托、正衬、反衬

八、小结本文主旨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九、学生说话

周敦颐说完莲,现在由我们同学们来说了,说什么呢,模仿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

但要注意的是:

(1)要注意内在联系;

(2)要有新意。

爱莲说教案

1、学生汇报收集的荷花名句,并略作评析。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岭。

d、菡萏香销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

2、李渔的《芙蕖》。

思考: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描写荷花的?

——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荷花从萌发、生长、开花、花谢及结蓬的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的风姿。

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思考:1、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同一生长时期的荷花的?

——从叶子的形状、荷花的颜色、荷花的香气、荷叶的波痕等几个方面来细描细绘的。

八、总结全文。

《爱莲说》教案

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会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读懂课文,能感受文章语言言简意丰,结构严谨的特点并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哲学家笔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1.收集历代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动手画一画或剪一剪书中描写的荷花和荷叶。

2.亲自去公园观赏荷花,了解相关的知识。

数理逻辑:统计目前自己了解到的荷花种类;统计写莲的经典名句及其作者;

音乐韵律:寻找合适的民族音乐来给课文配乐朗诵;编一首《采莲曲》,配曲演唱;

自然观察:把收集的莲花资源进行分类或实地观察荷花并写一篇日记。

评价方式:评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朗诵者”、“收集资料能手”、“小画家”、“最快背诵者”等。

《爱莲说》教案

如下:

1、知识和技能:理解本文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使119字的小品文婉转曲折、摇曳多姿,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因此,我设计以诵读为主,引领合作为辅,达到当堂成诵,品味文章美点,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体会文章的审美情趣为本课的重点。文章衬托手法的运用定为本文的难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功欲和自信心。

本节课重在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如下:

1、朗读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2、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设计了通过观赏莲花、菊花、牡丹图片,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文章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共享资源,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学习,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3、指导议读质疑、交际互动,当堂成诵的学习方法。

4、迁移法:使学生的视线由课内转向课外,培养人文素养,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从现实中寻找例子,学会课文与社会的联系。

1、引入课题

(再从电脑屏幕显示几幅近景远景不同姿态的莲花图)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莲花,看完以后请同学来说一说。(学生说话)看来,大家各有所爱。世上万紫千红的花很多,莲花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但周敦颐先生却偏偏喜欢它,为什么?翻课文,听朗读,找原因。(以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方面感知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观察说话能力,并直接从爱莲原因入手设疑,吸引学生主动求知。)

2、指导朗读,突破重点

第一轮:请几位同学朗读(师生简单评价)。

第二轮:各组推出一名同学朗读竞赛。

第三轮:读出感受、读出画面 (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通过配乐(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多媒体配音朗读)。

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3、设疑质疑,品味探究

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探究学习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把莲花比做什么?表现莲花的哪些品格?

(4)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4、知识迁移,课后延伸

(1)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两句话。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3)课外辩论会:甲方:当今社会,做人要像莲那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乙方:当今社会,做人要像牡丹那样富贵显赫、名利双收。(第三个作业视教学条件和时间而定),反馈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爱莲说》教案

1、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悟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语文教案-《爱莲说》教学设计。

2、教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1、教学过程分为:"诵读环节——悟读环节——拓展环节"三大板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为重点,衬托的写法为难点。

2、课前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3、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动为本文设计板书。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1、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莲花导人新课。

2、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爱莲说》教学设计》。

3、介绍"说"文体的概念。

1、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2、同学交流课前设计的板书并介绍设计意图。(展示台投影)。

3、二读,个人读,小组读,教师读,大家评。

(先听多媒体配乐朗读,然后小组讨论问题。)。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用课文原话回答。

2、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3、质疑,解疑。

1、仿句。

1、结束语。

2、三读,深情地背诵全文。(背景音乐)。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

一自主学习。

(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1、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作者简介:

3、题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淤泥濯清涟蔓亵玩焉。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二、小组交流。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2、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3、归纳主题:

4、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a解释词语: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b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教案

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1课时

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方法: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3.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______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爱莲说》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操;

2、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

一、导课

幻灯放映莲花的图片引入

二、作者及文体知识介绍:(出示图片)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教师补充两点:

(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

了解文体“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疏通文意。

出示图片,学习生字,检查预习。

(二)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生再读,找出文中描写莲的语句,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

香远益清――香气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

这些描写不仅写出了莲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莲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来朗读这段文字)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自然,不显媚态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态度:要做一个像莲一样品德高洁的君子。

作者借莲来表达自己的志愿,想一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托物言志托莲花形象,言君子之志

现在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让我们将这一段再大声的朗读一遍,注意读出对莲的崇敬之情。

(五)作者写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写莲是为了赞美像莲一样的君子,质朴正直、志洁行廉;将菊比隐逸者,虽具高洁品质却超凡脱俗,不愿没有滞留在世俗之中;将牡丹比富贵者,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提示:菊----惋惜牡丹----鄙视

四、课堂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也不悄于像世俗之人那样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以莲自喻,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是难能可贵,让我们在大声朗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省略

爱莲说教案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3、“迁移练习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1、认识“爱莲”人。

2、诵读“爱莲”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