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课课件(汇总13篇)

时间:2023-11-27 17:35:30 作者:薇儿

作文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的例子,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写作技巧和经验。

高中数学课件

数学是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科学。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另一方面是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一、课前教案。

一般是开学前的较长时间内,它与制定教学计划完全不同。它是对教学计划的深化与拓展,它要求教师做到:

1、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了解全学年的教学内容,前学期与后学期教材的衔接,明确目的和重点,疏通各章节知识,了解各部门内容的来龙去脉。

2、了解所教专业班需要数学为其提供哪些基础知识与工具,根据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来增加补充或调节某些章节的顺序,充分为专业课服务。

3、根据教学规律,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内外因原理、矛盾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关系去指导备课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计划。注意这些原理与数学学科的关系,进而把它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唯物辩证法原理渗透到学年的教学中。教师经过大量的学习与研究,写好课前教案,就能使本学年的教学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课上教案。

一般在上课前进行,它要教师:

1、以教科书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科学性、思维性、整体性,明确本节内容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分清知识的本末主次与因果关系。

2、教学目的要明确,让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哪些能力,培养运用哪些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

3、要了解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要复习哪些旧知识,了解所教内容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要了解这节内容与所学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4、对教学重点要抓得准,讲得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脉络”明显,结论明确。要充分估计难点,备课时要考虑如何运用直观、具体抽象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应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理,使学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突破难点,扫清障碍。

5、依据教材内容与特点,科学地确立课堂类型与教学方法。认真分析范例,不能只停留在会做的水平上,对补讲的例题也要作妥善安排。经常要进行自我训练。每节习题,每章复习题都要熟悉它的解法,了解它的难易程度,力求把解题要领、规律与简捷途径告诉给学生。

6、注重他教与多媒体教学,适当深入浅出地渗透现代教学观点。

三、课后教案。

一般是在一节课后或一章后进行。它要求教师在课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成效得失,把心得体会写下来,写好课后教案好处有:

1、是教师深刻钻研教材的好形式。教师钻研教材主要靠备课,课备得好坏主要靠课堂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写课后教案检查自己对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情况,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材的关键点是否抓得准确。写课后教案实质上是更深钻研教材、理解教材。

2、写好课后教案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教完每节课后,检查一下教学效果,回忆一下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把具体的教学实践提高到教学理论加以认识。从中找出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3、写好课后教案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好方法。科学家丰富渊博的知识靠一点一滴长期积累起来,所有成功的优秀教师也特别注重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如果边教边忘,教学时间再长也最多不过是简单的重复,不会有提高。通过多年的教学探讨与教学实践,我认为备课中如注重了这三种教案,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获得大面积的丰收练。每节习题,每章复习题都要熟悉它的解法,了解它的难易程度,力求把解题。

高三文科数学课件

本学年,高二级部由高一时的22个班,分为了17个理科班,5个文科班。班与班之间的学生情况在数学基础及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本级部数学备课组的年龄结构就比较合理,通过全组的团结合作,应该可以顺利完成今年的教学任务。但教学中估计困难不少:学生人多,数学基础的差异程度加大,为教学的因材施教增加了难度。与其他学校相比,数学教学时间相对较少,练习与讲评难以做到充分。

为了能顺利完成今年的教学任务,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一、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单周星期一的上午升旗后至第二课结束、星期四科组活动后至下午第七节课结束。每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星期四集体备课时,由两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备课中,主要是对上周四备课中的情况作补充。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

二、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是《高中数学同步测控优化设计》,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卷,星期五发给学生带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师要进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安排时间讲评。试题量控制为10道选择题(4旧6新)、4道填空题(1旧3新)、4道解答题(1旧3新),大约90分钟可以完成。

三、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本学期第二课堂与数学竞赛准备班继续分开进行辅导。平常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主要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以复习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步内容为主,一般只选用常规题为例题和练习,难度低于高考接近高考,用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开展辅导工作。以每班平均有3人参加来计算,总人数到达57人,所以计划按一个班进行第二课堂辅导工作。

四、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师必须重视搞好辅导工作。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高三数学课件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__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__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__解。

高三数学课件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1)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4)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出示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4、小结:(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中班数学课件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拼、讲讲,了解图形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复习对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

3、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

活动准备:

1、画的一条小河,中间摆放颜色各异,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纸片2、图形拼图材料、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相框、一封信。

3、图形变变变ppt、4、人手一份“有趣的拼图”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情景引入:过河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动物幼儿园去做客,好,我们开着火车出发吧。

哎呀,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怎么办呢?这些石头是什么形状的?

2、我们踩着小河里的`石头过河吧。

提出过河要求:(1)每一步都要把石头踩稳,小心不能掉进“河”里。

(2)过河时要看清楚你踩了哪些形状的石头?

二、做客(一)完成任务:

1、动物幼儿园到了,大家找个地方坐下来。

提问:你刚才是踩着什么形状的石头过河的?

2、读信:小动物们外出了,请小朋友完成一个任务后能得到拼图的礼物。

3、出示图形拼图,提出要求:把图形拼图通过拼拼,摆摆,把它们变成长方形、圆形或者是三角形。

4、幼儿操作,讲述:你用了几个小图形变成了什么?

5、出示相框,请幼儿把刚才拼出的图形放入相应的图形相框中,给幼儿再次练习的机会。

(二)增加难度:让幼儿用不同的图形拼出物体先让幼儿观看ppt,然后进行操作活动。

三、获得礼物后带上礼物回家。

1、动物幼儿园的老师送给我们的是动物拼图,猜猜是什么动物?

2、在拼图前数一数:有几块拼图?

3、让幼儿合作进行拼图。每人能得到一份拼图礼物。

高中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把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并认识图形的类别特征。

2、动手实践,体会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

3、通过直观操作来感受和体验各种图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把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并认识图形的类别特征。

教学难点:动手实践,体会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现在一齐来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图形。(教师让学生说说桌面上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小组学习。

师:这些图形现在准备要搬家了,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的特征帮助它们分类搬进这两间屋子里吗?(小组讨论,并说说理由)。

生: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来分。生:按图形是否有角来分。……。

师:你们都说的很好,看看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是怎样分的。他也和我们一样把立体形和平面图形分开。但这时平面图形有话要说了,嗯,我们听听他们说些什么。

课件说:我们的屋子里有两间房子,你们可以把我们进行分类看看住哪间房子吗?

师:既然平面图形这样说了,我们的同学可以帮帮它把桌面上的平面图形再次分类吗?

生:按图形是否线段围成来分。生:按图形是否圆来分。

师:同学们真厉害,在这么短时间就帮平面图形解决这么多难题。

课件说:aaa等等,杨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说同学们帮帮我啊!

师:啊!你还有问题呀,同学们,帮不帮他好呢?生:帮。

师:那你快说呀?

课件:你们已经帮我们分了房间,但是要两个图形睡一张床呀!你们可以再帮我们分类吗?

师:既然这样我们就帮帮它吧?翻开书本第22页,用铅毛把这四个图形进行分类画在圈里。

生:我是按它是否直角来分。

三、联系生活,探索图形特点。

师:再看看这一幅电动铁门是什么图形。生:平行四边形。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多运用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谁可以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呢?(小组讨论)。

生:窗口是平行四边形生:红领巾是三角形。

师: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你们喜欢哪一个呢?利用桌面上的小棒拼出你喜欢的图形。(找一个拼三角形的学生)。

师:这位同学是拼成三角形的,你可以把这三角形的边拉一拉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个图形具有稳定性。

师:还有没有同学拼其它图形的。(找一个拼四边形的)。

师:你可以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拉一拉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拉就变形了。所以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师:噢,原来是这样子的.,那老师给多一条棒给你可以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固定起来,让它不变形吗?说说理由。

生:我在中间多加一条棒它就不会动了。因为形成三角形就具有稳定性。

生:不是,因为……。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已经上完了,上这节课上得开心吗?哪开心我就要问一下你们,你觉得这节课掌握了什么知识呢?你觉得哪一个小组表现最好,好在哪里呀!

今天我们学习了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希望同学们以后遇到这些图形都可以找出它的特点。最后谢谢各位同学帮助图形搬了一间舒适的家。

高三数学课件范文

函数的单调性一节属高中数学第一册(上)的必修内容,在高考的重要考查范围之内。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在研究函数时经常要注意的一个性质,并且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对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上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和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又可加深对函数的本质认识。也为今后研究具体函数的性质作了充分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正确表述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的概念;。

(2)了解能用图形语言正确表述具有单调性的函数的图象特征;。

(4)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用运动变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艺术美,养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对函数单调性的有关概念的本质理解。

难点是利用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证明或判断具体函数的单调性。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尝试运用“问题解决”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力图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与接受,进而完成对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想办法解决;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不断探索,最终把解决问题的核心归结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然后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的学习理解,最终把问题解决。整个过程学生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探索尝试的动态活动之中;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问题的习惯。

四.说过程。

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及终结阶段的教学中,我力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点拨、启发、引导为教师职责。

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生1:25x6=1503x12=36生2:计算的时候要注意数位对齐。

生补充:千万不要忘记进位,不要忘记写末尾的零。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

师,对于整数以及整数乘法大家都学得不错,那么谁能说一说下面三组整数与小数的区。

别与联系?

生:把0.1扩大10倍就成了115是1.5的10倍。

(学生试一试)。

师:那如果要把一个整数变成一个小数该怎么办呢?

生: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师:请同学们试一试。

把353缩小到它的1/10是多少?

那缩小到它的`1/1oo1/1000呢?

二、探究新知。

师:小明去买风筝,售货员出示的价格如下,要买3个3号风筝,小明应付多少钱呢?

生:(上前板演)。

35x3=105(元)。

风筝太贵了。

师:真不好意,看错价格了,正确的价格如下:请同学们重新思考并计算。

生:我用的是加法计算。

3.5元+3.5元+3.5元=10.5元。

师:同学们说说他刚刚说的这种算法行不行?好不好?

生:是可以这样计算,但是不太方便,要是买25个呢?太麻烦了。

生:我的办法比较好,把3.5元看作是3元5角,然后分别乘以3,得出10.5元。

不过我自认为也有一点麻烦。

生:也可以把3.5元看作是35角,计算的结果是105角,也就是10元5角。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第几种办法比较简便呢?

生:最后一种。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表格完成,任意指定风筝的数量,再自己计算总价,你认为刚刚哪种。

办法比较好,就用那种办法。最好用最后一种。

师:那以后在计算钱的时候,可以把钱换成整数,再进行计算,那如果不是钱,不能进行。

换算该怎么办呢?

生:(板演)。

生:我认为就是直接用整数乘法计算,再加小数点。

师小结:对了,对于小数乘法,我们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只是在最后加一。

个重要步骤,就是加上小数点,大家有什么要提醒的吗?

生:计算过程中不要加小数点。

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末尾的0要去掉。

有几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一下算式的结果会有几位小数。

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

师:我们再看比较特殊的题:0.35x0.04=大家先算一算,看有什么发现?

生:小数位数太多了。

师:那怎么办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看。

初一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难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教法:

问题教学法学法探究法。

教学教具:

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相关数据资料,学生课前搜集的数据。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2页底1题。

2、教材第12页第2题。

3、教材第12页第3题。

五、思维训练。

括号里能填几?

49()835≈50万49()835≈49万。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课件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初中数学课件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函数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函数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吗?

1、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学生每人交30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为迎接新年,班委会计划购买100元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解:1、y=30n。

y是函数,n是自变量。

2、n是函数,a是自变量.

刚才所举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数学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如第一题中的学生数n必须是正整数.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2)。

(3)(4)。

(5)(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实数,与都有意义.

(3)小题的是一个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因此要求.

同理(4)小题的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因此要求且.

同理,第(6)小题也是二次根式,是被开方数,。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函数的解析式是整数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组合数学课件

我在教幼儿认识图形时,天天小朋友说房子是三角形的,东东说房子长方形的,他们两个争论不休,我说:“你们说的都对,咱们的教室从侧面看,上半部分是三角形,下半部分是长方形,整个侧面是两种图形组合在一起的。”为了彻底解决幼儿心中的疑惑,本节课后,我又设计《图形的组合》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动手操作,用胶棒粘贴。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白纸板、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这里有些迷路的图形娃娃,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家。(请幼儿上前来,将混乱在一起的图形分开。)。

二、传授新知:

1、播放课件,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并不是单一的一种形状,它往往是由一种或几种形状构成,下面我们看一看,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老师逐个点击绿草坪、金字塔,民房、花坛、电视、冰箱等物体。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娃娃格外地关注。请幼儿说一说,这些物体都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

2、欣赏老师用图形组合成的图片,幼儿边欣赏老师边解说。帮助幼儿理解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3、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

(1)老师:“图形娃娃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娃娃拼粘组成更多的东西。”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3).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教师有目的的记录。

三、幼儿作品展示,肯定幼儿的表现。

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形状。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作品粘贴到教室的手工角,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初一数学课件

1.1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

一、: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13,?2,3.14,+3065,0,-239;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c.0是最大的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311,+3.1,?,2004,+;22。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b.3个。

课题:1.1正数和负数(2)。

【学习目标】:

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学习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分别表示它们。

问题:“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二.自主探究。

问题:(课本第4页例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2)六个国家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美国___________德国__________。

法国___________英国__________。

意大利__________中国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课本第4页练习。

2、阅读思考。

(课本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问题:直径为30.032mm和直径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

【要点归纳】。

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拓展训练】。

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

是;

【总结反思】:

课题:1.2.1有理数。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标准分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4名学生板书)。

二、自主探究。

分为类,分别是:

引导归纳:

2、正数集合与负数集合。

所有的正数组成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集合。

【课堂练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