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认识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范文(20篇)

时间:2023-12-02 11:12:40 作者:雁落霞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过程。小编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教案的实例,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灵感。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2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

四、实践活动: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

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角1角=()分。

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

(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

请学生填空:3元8角=()角26角=()元()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1.50元(问这1.50元是多少呢?)。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本子0.50元5角。

墨水3.00元35元。

书包35.00元7元8角。

尺子1.20元3元。

彩色笔7.80元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

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后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的顺序。

2.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前后位置的确定及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步感受前后的概念。

师:今天大家坐的可真整齐,愿意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以下你自己吗?(学生纷纷举手,向听课老师自我介绍。)。

师:能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和你相邻的同学吗?(教师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学生进行介绍。)。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在介绍时都用到了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字?是什么字呢?

生:是前、后两个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前后的知识。

板书:前后。

二、观察讨论,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概念。

电脑出示:5个小朋友跑步的画面。

生:(生纷纷举手。)。

1.我看到小明跑在最前面,洋洋跑在最后面。

2.我看到田雨的前面是小明,田雨的后面杜杭。

3.田雨在杜杭的前面,小亮在洋洋的前面。

4.小亮在田雨的后面,杜杭在小亮的前面。

5.小亮的前面有3个同学。

……。

师:还有想说的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看到的情况用前后位置的关系来描述一下。(学生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三、亲身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并加深理解。(老师设计了一个找前后的游戏。)。

师:向后转。现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

1.因为发生了变化。

2.因为脸朝的方向不一样了。

3.因为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师:真聪明!(教师进行小结)我们说一个人或一个物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首先要看面对的方向或者和谁比,面对的方向不同,前后的位置就不同。

四、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电脑展示:同学跑步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跑的方向不同了。

师:那么,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4人小组交流,不做统一要求,只要能分清前后位置就行。)。

2.(电脑出示:站队上车的图,提出下面的问题。)。

这些人在干什么?

谁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小明站在解放军叔叔的()面。

小明的前面是(),()在小明的后面。

……。

你除了知道前后的位置关系以外,还想到了哪些数学以外的知识呢?

生:上车要守秩序。

小明很守秩序。

大家都尊老爱幼。

大家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小动物进行游泳比赛的场面并提出问题,学生一一作出解答。)。

(1)小花狗在小白狗的()面。

(2)小黄狗在小花狗的()面。

(3)游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是谁?

(4)如果继续游,他们的前后位置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有什么样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

生:

1.可能小白狗游到了最前面。

2.你看小黄狗努力的样子,我想他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3.小花狗和小灰狗相差很近,小花狗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

(电脑出示最后一幅画面,并提出问题。)。

师:(1)这位老师在干什么?猜猜看,他们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呢?

生:肯定是有关前后的问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们排的很整齐。

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这样排的位子。(指一排一排的排列)。

师:猜猜看,从前面数第10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呢?

生:我排在最后面。

师:从前面数第2个小朋友又在说什么呢?

生:我在××的前面,我的前面是××等等。

师:从前面数第8个小朋友可能说什么?

生:

1.今天的课真有趣,原来我们学习的是前后的知识。

2.我的后面是××,我在××的前面。

师:能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吗?(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找代表发言。)。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师:有关前后的知识生活中到处都有,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能用前或者后说一句话吗?

生:

1.老师站在我们的前面。

2.老师的前面是我们。

3.我们的教室在学校实验楼的后面。

4.我们的后面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

六、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加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圆柱和球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牙膏盒、魔方)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新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圆柱.。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实物:罐头桶、笛子,学生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老师贴图板书:圆柱.。

(2)认识特征.。

师:你发现圆柱有什么特点?(上下两个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把圆柱放倒,它可以滚动.)。

(3)举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

学生举例.。

为什么超市里的大家宝薯片要立着放?(避免滚动)。

2.认识球.。

(1)直观感知.。

(2)认识特征:

师:球上有平平的面吗?你把它放在桌上或地上,它会怎么样?(滚动)。

(3)举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球状的?

学生举例.。

3.区分圆柱和球.。

师:圆柱和球有什么不同?(圆柱上面有平平的面、球面上没有,圆柱只有放倒才会滚动,球能向四周任一方向滚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2”)。

2.出示图片“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给图形分类.。

学生以组为单位给图形分类,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学具颜色不同,学过的四种形状都有,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4.摸图形(辨认四种图形)。

(1)请一名同学到盒子里摸老师指定的图形,其他同学判断他摸得对不对.。

(2)小组进行摸图形游戏.。

5.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一起认识了什么图形?圆柱和球有什么特点?(带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捏图形。

游戏目的。

通过捏图形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各图形的特征.。

游戏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盒橡皮泥.。

游戏过程。

2.每个小组评出一个优秀作品参加全班的评选.。

3.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

12的认识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二)使学生正确掌握4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比较,掌握4的组成.。

(三)使学生初步理解“第几”和“几个”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4的认识及组成.。

难点:区分“第几”和“几个”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一)教具:计数器、主题图、点子图、方块图和小棒4根.。

(二)学具:小红花图片4个、小棒4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2.看卡片口答: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老师指黑板上的桃子图提问:

3个桃子再添上1个是几个?(4个)。

师说:对,3个添上1个就是4个,今天我们来学“4的认识”.(老师板书课题)小明他们班的同学到电视机厂参观,看见工人们在生产电视机.过了几天,老师又带他们到农村参观,他们来到农村,看见了什么?(出示主题图)。

1.认数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来到农村,看到了什么.。

师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农民?几台拖拉机?

师问:原来有几台拖拉机?又开来几台?一共有几台?

指名把三句话连起来说.。

(2)用小棒摆四边形:(出示磁铁小黑板)。

老师在磁铁板上摆出一个四边形.。

师问:你们看,老师摆了一个什么图形?(老师摆了一个四边形)或(正方形)。

师问:这个图形是用几根小棒摆成的?

师说:你们愿意摆吗?好!请你们拿出4根小棒,也摆一个四边形.。

师说:刚才我们数了4个农民、4台拖拉机、4根小棒,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4,我们就可以用4来表示.(用红笔描写课题4)。

(3)你们还看到哪些东西的数量是4个4个的?

提示:想想在教室里、校园里、家里、马路上……(桌子、椅子都有4条腿、汽车有4个轮子、黑板有4个角、4条边等等)。

2.教学4以内数的顺序.。

(1)指名上前在计数器上先拨3个珠子,再拨1个.。

师问:3个珠子再添1个是几个?(用完整话回答)。

(2)出示点子图:

师问:每个点子图下面应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234.。

请同学按照数的顺序说说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齐读:1234321。

3.比较3和4的大小.。

(1)出示方块图:

齐读:3小于4.。

指名说:3比4小.。

(2)出示方块图:

师问:这是几和几比大小?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说,老师板书:4>3.。

指名读:4大于3.。

指名说:表示4比3大.。

4.教学4的组成.。

指名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说一组,老师板书:

指名读4的组成,齐读.。

5.初步认识“第几”和“几个”.。

指导看书上排队上车图,然后回答问题:

师问:他们在做什么?(排队上车)。

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

师问:

(1)谁排第一?

(2)小朋友排第几?

(3)解放军叔叔排第几?

(4)大姐姐的后面有几个人?

(5)解放军叔叔的前面有几个人?

(6)从后面数,小朋友排第几?

6.指导书写数字4.。

(三)巩固反馈。

1.游戏:

(1)排排座:

(2)找朋友:

拿卡片的同学上前来问:谁是我的好朋友?拿3的卡片上前来说: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一起说: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1和3,对不对?(下同)。

(3)做拍手游戏:师生拍手,对4的组成.。

2.看图填数:

3.填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二)使学生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三)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一)教具:小女孩拿气球图、小鸡、小燕子图.2本画册、3支铅笔、2个皮球.。

(二)学具:小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3的组成:

出示小黑板:

2.看卡片口算,并说计算方法:

1+1=2+1=1+2=。

(二)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老师演示,学生回答.。

老师手里拿着几本画册?(2本)。

老师送给同学几本?(1本)。

还剩几本?(1本)。

(1)出示小女孩拿气球图:

引导学生看第一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小女孩手里拿着几个气球?(2个)。

再看第二图,提问:

想一想,这幅图是什么意思?(1个气球从手中飞起,女孩手里还剩1个气球)。

请2~3名同学把两幅图完整地说一遍.(女孩手里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2)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师边指图边说:从2个里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是要从2里面减去1,用算式表示是2-l-1.(板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减法的初步认识”.老师板书课题.。

师指算式中的减号说:这个符号叫减号(板书一减号)。

这个算式读作:2减1等于1.(齐读)。

(3)讲减法的含义:

提问:2,1和1在算式里各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提问:这1个气球是从哪个数里飞出的?

表示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指名(2~3人)把算式的意义说一说.。

2.教学3-1=2.。

(1)出示小鸡图:

提问:图上有几只小鸡?(有3只)。

老师在1只小鸡外面画上虚线圈.。

提问:这叫虚线圈,它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

(2)练习说图意:

师说: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用三句话表达出来.(有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2只)。

自己小声练习说、两人一组说、指名说.。

(3)用算式表示;

师说:大家能用三句话把图意说清楚.那用算式怎么表示呢?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

3-1=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说:你们说得对!有3只小鸡,跑了1只,求还剩几只,就要从3只里面减去1只,(边说边指板书)所以用减法计算.还剩几只呢?(还剩2只)。

指虚线圈问:这个虚线圈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

3.教学3-2=1.。

(1)出示小燕子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然后启发学生看图列算式.。

师问:你们能看图列一道算式吗?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2=1.。

师问:你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要多叫几个学生说,对说得好的要给予表扬.。

师问:原来有3只小燕子,飞走了2只,要求还剩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

提问:我们不看图,能求出2-1=3-1=3-2=这几道题的得数吗?

老师引导看数的组成:

指名说,怎么想的?

(三)巩固反馈。

1.摆一摆,算一算.。

(1)摆出3朵花,拿走2朵,还剩几朵?

指名说算式:3-2=1.。

(2)摆出3个圆片,拿走1个,还剩几个?

指名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老师用实物演示,学生用数字卡片摆算式.。

(1)老师拿出3支铅笔,发给同学1支,还剩几支?学生摆出:3-1=2.。

(2)老师手拿2个皮球,送给同学1个,还剩几个?学生摆出:2-1=1.。

3.看图说图意.。

提问:图中的虚线圈表示什么?

5.做拍手游戏:

老师口述算式,全班拍手表示得数.。

2+1=2-1=3-2=。

3-1=1+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减法的开始,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减法打下基础.课堂设计的安排是: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2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

2.情境图。

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2)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

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3)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解决问题。

提问: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谈话: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的?

(2)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充分地交流,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3)22+13-6=29(人)(4)22-6+13=29(人)。

让学生明确(1)、(3)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2)、(4)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

4.比较(1)、(3)和(2)、(4)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

问题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得高兴吗?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出示面包房图)。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剩多少个?)。

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原来面包房里有54个面包,先卖了22个,又卖了8个,现在还剩多少个?)。

提问:谁会列式解答。

提问:你会把22+8=30和54-30=24写成一个算式吗?

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有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选择方法,把想的过程说出来。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谈话:游园活动快要结束了,你们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练习一的第2题)[他们在收集拉罐筒。]他们真是环保小卫士。

提问:你会把这幅图的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自己解答,再说想法。

做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想法。

同桌交流,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归纳。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谈话:请同学们做一名有心人,用本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认识人民币2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2

单元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单元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单元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练习。

1、完成p78“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78“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79练习十九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四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层: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二层: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三层:教学百分数的读写。三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

第七课时: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练习四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1)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不活跃.

第七课时: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练习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比比谁学的好!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第1题,排个队伍来学习,报数,小红排在第几个?

2、看图写出算式:出示课本练习十三第2题的鸽子图。师:从这副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在草稿本上列式。

反馈: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3、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545?

9

5+4=94+5=99-5=4。

4、第3题,列式计算,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求的是…用算式…来计算。)。

三、独立计算练习。

1、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练习第4、5两题。

四、综合活动:

1、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写在书上。

2、小火车计算比赛:选出3名裁判,其余的5人一组,由老师给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听老师发令+1或+2或-2,往下开,比比那组同学最团结,最能干。

五、练习小结:宣布获得优胜的小组,发给红苹果。小结这节课表现进步的同学,并结合9+2=?8+3=?等题,延伸到下节课的教学。

六、课后小记。

认识几和第几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出示排队买票图)。

谈话:(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自己轻声说,说后交流)。

适当提示,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人,后4个的是哪几人,谁排在第4……。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教师读题后学生口答。

提问:哪条路是上山的路?哪条路是下山的路?

上山的动物有哪些?(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熊)。

谁第一?谁第二?

下山的动物有哪些?(老鼠、松鼠、小猪、狐狸)。

(2)除了这几个问题外,还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山那边在举行什么比赛啊?从图上你能说出什么呢?(小组讨论)。

每个小动物开的是几号车?最前面的是几号车?最后面的是几号车?

(书上的问题)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分别是哪几辆?后面呢?

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

“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表示位置。

三、巩固深化。

1、摆一摆。

教师口述,学生摆放。

摆5个正方形,从左数起第3个换成圆片,从右数起第3个换成长方形。

2、涂一涂。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同桌相互说一说:4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同?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新知感悟的检验,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辅导。]。

四、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1)讲述:小男孩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点赞墙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由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再感悟,最后是动手操作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总之,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认识人民币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设计思路:

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个系统的。

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多媒体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平面图形拼图。

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课前准备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1、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平面图形?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3、36页3数一数各平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7页4自由拼平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

5、3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习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习题册中练习。

拼摆中加深。

8加几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2.掌握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能正确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会口述答话.。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题意,正确地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投影片.。

学生准备10个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8+3=9-7=8+5=10-8=10+5=。

9+4=10-7=7+7=7-4=1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4的内容.。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教师把表格去掉,把条件和问题连接起来成为例4.同时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教学例4.。

(1)引导学生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应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来的3只羊合起来,也就是把8和3合起来,用加法算,列式为8+3=11.(教师板书)。

(3)学写单位名称并口述答话.。

算式中的8、3和11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草地上有8只羊,3表示又来了3只羊,11表示一共有11只羊.。

教师说明,为了看清楚算出的是羊的只数,我们要在得数11的后边写上“只”字并且把“只”字用括号括起来,表示求出的一共有11只羊.这个“只”字叫做“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请同学们一起口述答话,

(4)请同学们读一读例4的算式,说出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3.反馈学习.。

山上有8只猴,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4.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校里有9个足球,借走7个,还剩多少个?

引导学生读题,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想一想,要求还剩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3)引导学生写出单位名称和答话.。

算式中的9、7、2各表示什么?单位名称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9表示有9个足球,7表示借走了7个足球,得数2表示还剩下2个足球,单位名称是“个”.(板书:个)。

指定2~3名同学口述答话.。

5.反馈练习.。

小华有10本练习本,用了8本,还剩多少本?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2页—第3页、例1。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发展学生合作意识。

3、在拼一拼、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4、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体会数学美。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激趣引导法、创设情景法。

观察交流法、动手操作法。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展板、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现大树、太阳、小草、小鸟、牧童骑牛图。)。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幅图中有好多图形。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牧童骑牛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太阳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树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图形,

你认识它们吗?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拿出你带来的物体,你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上面的图形吗?(小组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面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各种形状的图片,你们能把这些图片分分类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织分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小组1:我们组分了5类,长方形分了一类,正方形分了一类,圆形分了一类,平形四边形分了一类,三角形分了一类。

小组2:我们是按颜色分的。

你们的这种分法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按形状分类后的图形。

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都是长方形?

长长的,直直的、有4个角。

那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四四方方的、方方正正的、有4个角。

那平形四边形呢?

也有4个角,

谁来说三角形的样子?

3条边,3个角。

圆呢?

圆圆的,弯弯的。

圆的边是弯曲的,其他图形的边是直直的。

三、课堂检测。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些平面图形的样子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辨认)。

(出示情境图中的“牧童骑牛”图)牧童骑牛图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现在谁。

来说一说?

牧童骑牛图是由长方形、三角形、圆、平形四边形拼成的。

四、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我们带的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我们星期一升国旗时,国旗的形状的长方形的。

我们图书角的图书版子的形状是平形四边形的。

我们的画画笔盒子的底面是圆形的。

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到生活中去走走,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形)。

五、谈收获。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

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2题。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认、读、写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培养学生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方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特殊时刻的认读教具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播放课件)。

课件: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生:闹钟。

师:(点击鼠标,出现闹钟)对!是闹钟,闹钟是钟表的一种。

2、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

师:钟表的种类有很多,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到钟表王国去看一看吧!

(课件播放挂钟、手表,座表等钟表)师:你们觉得钟表王国有趣吗?

3、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寻找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钟面的组成。

师:(课件出示钟面)老师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仔细观察这个钟面,看看有什么发现?

有发现了吗?先和同桌说一说,说完的同学坐好。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汇报同时结合课件演示。

分针。

2、演示12个数后强调:钟面上有个数,最上面的数是,最下面的数是,最右面的数是,最左面的数是,记住了这四个数,其他的数你能找到吗?例如:12和3的中间是---(1和2)。

时间)。

(二)认识整时。

师:对,钟表能帮助我们认识时间,你会认识时间吗?

1、认识7时。

生说: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师:(纠正学生的语言)这里的7点在数学上不叫7点,叫7--时。你会说了吗?齐说一遍。

师: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墙上的钟表或者床头的电子表、在黑板贴上7时的钟面)。

小结:同学们真善于观察!7时的时候小孩的妈妈在叫小红起床,我同学也要遵守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师: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分别指着几?

多名学生生说:7时的时候,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这时的时刻就是----7时。(板书:7时)。

(认完的同学坐端正!)。

交流汇报:学生说时间,教师并把相应的钟面贴到黑板上并板书。

3、小结方法:。

师:观察以上4个钟面。你有什么新发现?生可能说1)这几个都是整时。

2)分针都指向12。

师:对!这几个时间都是整时!谁能说一说,这几个整时时刻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可能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谁能再来说一遍?一齐说一遍。

谁能像这样说说其他三个表是怎么认识的!4、概括方法。

整时的时间就这4个吗?谁能再拨出一个?怎么认?谁还想拨?同桌互相拨一个,互相认一认。老师也拨,同学们认好吗?快速用真表拨出三个时刻。

总结: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整时怎么认?

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5、时间表示法。

师:我们刚才会认整时了,你会写吗?写出黑板上三个时刻。

生写、教师展示2种写法并比较哪种简便。

师小结:整时有2种表示法:一种是“数字”加上“时”字;另一种是数字加冒号加两0。

课间休息:咱们认识了整时,还总结了整时的认读方法,学会了整时的写法,同学们非常能干,现在咱们休息一下。(播放时间像小马车音乐,学生自由舒展活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休息好了吗?下来老师要考考你,咱们来个智力大闯关。对自己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一)第一关:说一说。

过渡:说的不错,祝贺你们顺利闯过第一关。

(二)第二关。

师:现在进入第二关:写一写。

1、打开课本85页,让我们看看小明每天在干什么?把他做事的时间写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演示订正,或者实物投影展示订正。

强调:

(1)12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重合。

小明吃午饭的时候,发现他家的表坏了,只有1根针?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

(2)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呈一条直线。

小明看动画片的时候是6时,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3)提问:9时的时候,小明在干什么?同样是9时小明干的事情为什么不同?

师:钟表的时针一天要转动2圈,所以有早晨9时和晚上9时两个9时,要想准确的描述时刻,我们还要学会使用早晨,上午,中午,晚上等词语。

小结: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得真是井井有条啊!相信同学们也会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讲解古代计时工具(实物投影出示)。

顺利通过第二关,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是没有钟表的,他们用什么计时呢?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他们发明了两种计时工具。第一种是日晷,它是利用太阳照射的影子计时。这也是一项重大发明,人类都沿用了几千年呢!

(三)课本练习十九第一题。课件或者实物投影展示订正。

前3关都顺利通过了,现在进入第四关。

(四)第四关:想一想。

(课件出示)小猪嘟嘟看电影:想一想,电影几时开始?电影要放三个小时,几时结束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顺利闯过四关,非常棒!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的,谁来和大家说一说!

总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利用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做一个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

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2.图形卡片。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几和第几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观察、活动、交流,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排队买票图,谈话,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数一数有帽子的小男还孩排在第几?无帽子排第几?

2、排第2是谁?第5是谁?

3、游戏:寻找宝物。

4、游戏:表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将孙悟空及各种妖怪的头饰摆成一行,让学生选。

5、游戏(买东西)。

将各种要买的东西排成一行,选一选你要买什么东西。

(一)想一想做一做:1—5题。

(二)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三)本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再交流。

教后记:

1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几和第几的定义。

2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几和第几说话。

3通过三个游戏使学生巩固掌握几和第几的定义。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一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形状概念。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此,我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活动程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巩固。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这是一堂复习课,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回忆旧知―――练习巩固―――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哪些图形在哪里看到过……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图形。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这是一堂物体和图形整合的复习课,学生基本能说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从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应的图形。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很快地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分、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教师的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卡片(装入礼物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回忆旧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快把眼睛闭上吧。(伴着音乐,老师发礼物)。

师:小朋友们摸摸看,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

(学生兴高采烈地摸着各自的礼物,并说出四个物体形状)师板书:"立体图形"。

师:摸得真准。老师想考考大家,摸着这些物体,你能想到哪几个图形。

(生回忆旧知,说出四个图形)师板书"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这些礼物都归大家了,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把袋里的礼物分一分。可以怎么分?(师看情况,可做引导,指点板书)。

生:物体和图形。

师:那赶紧动手吧!

(伴着音乐,生动手分礼物)。

(二)练习巩固。

师:大家个个都是小能手。礼物分好了,把它们放进抽屉吧!现在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朋友,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各种图形一一出现)。

师:它是?……。

生:正方体……。

(师点击,生说名称)。

师:真棒,接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房子吧!(课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老师找来了一些有趣的组合图片,看看他们由什么组成?(课件出示图案—卡车和蜻蜓)。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数清楚,完成作业纸反面的作业。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大家做得既对又快。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刚才的礼物袋,用里面的物体,我们也来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师拿几组好的作品,加以表扬)。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8个图形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