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中还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问题和变动情况,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实施方案范文,对于自己的实施方案也会有所帮助。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前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期,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能够说,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小学阶段至关重要。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以“习惯养成双十条”为主要资料,从细节抓起,从此刻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礼貌习惯养成教育。
行为构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1、什么是习惯?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我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异常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2、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据研究发现,到了初中再培养习惯就难多了。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以往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忙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资料,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资料如下:
1、学会倾听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进取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要倾听教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此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本事,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本事。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进取发言。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我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本事,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主动和同学、教师合作,学会表达自我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书写不仅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并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进取的意义。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书写端正大方,坚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我,又会评价别人。经过评价,引发学生对自我或他人的反思,到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我,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搜集资料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和习惯。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我的知识面。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新课程异常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本事,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构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必须的潜在影响。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我的各种本事。
1、举止礼貌的习惯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礼貌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见到教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多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在理解别人的帮忙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礼貌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职责,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研究自我的事。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学会保护自我的保密,自我的家庭情景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回家后,立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职责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仅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听从父母、教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教师。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俭的习惯勤俭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俭的好习惯刻不容缓。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节俭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对自我、他人、团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团体活动都无法开展。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自我动手能够提高学生自理自立本事。自我的事情自我做,自我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我洗衣物。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还能磨炼人的意志。进取参加团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异常重要。它是一个人礼貌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三、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5日-3月30日):
1、召开全体教师会。由校长作报告,提高教师认识,在思想上统一。
2、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习惯养成双十条”、《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能背诵双十条资料,初步制定各班要到达的目标。
3、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学校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每一条都要列出具体可行的资料,目标操作性要强。
4、制定《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下发各班,师生人人手中一份良好习惯养成标准。
5、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资料,在认识上与教师坚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二)分步实施、强化整改阶段(2019年4月-2020年1月):
第六周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举止礼貌的习惯。
第七周2、善于思考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举止礼貌的习惯。
第八周1、对前段的整改资料进行检查评比。2、各班及学校召开交流会。
第十三周1、对前段的整改资料进行检查评比。2、各班及学校召开交流会。
第十七周1、对前段的整改资料进行检查评比。2、各班及学校召开交流会。3、表彰、奖励。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举止礼貌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俭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我勤于动手的习惯9、进取锻炼身体的习惯10、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
(三)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此阶段最为重要,各班要做好:
1、各班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明确各年级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突出:礼貌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团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
2、注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各班平日:坚持诵读诗文训练、三笔字训练和口算练习。每周:写一篇日记或阅读笔记。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情景评价,评价材料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4、各班要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养成。坚持每日每周的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不断经过主题演讲、专项讨论、知识竞赛、我为班级添光彩、争做礼貌学生、重大节日庆典等多种渠道、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标准并付诸行动,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构成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遂渐构成良好习惯。
5、组建“侦察队”,指定实施计划。以中队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举止礼貌、勤俭节俭、按规则行动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可采用竞赛、演讲、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双十条资料。
7、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细则》。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8、表彰、奖励。学校将每月组织一次评比检查。学期结束,学校对检查评比进行表彰,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及先进班团体。
本阶段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主要材料有:(1)班级好习惯集锦。(2)不良习惯的矫正个案。(3)在活动中改正快,表现突出的同学和班级(4)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我改掉了哪些坏习惯。(5)教师的论文和反思(6)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四)巩固养成阶段(2020年1月-2020年7月):
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个人终生受益,最终构成个人良好地品质,学校仍将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班主任量化考核当中,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l、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我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构成的,如读写姿势正确一项,就必须每次写字都要提醒学生坐正立直,坚持很长一段时期,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我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境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一样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养成良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礼貌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齐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教师、各任科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建立评估制度。评估指标进行量化评分。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张新林副组长:张玉利成员:傅英亮马艳敏付廷国朱洪祁曾照山。
2、少先队组织学生一天一检查,一周一总结。将检查结果每周一在“公示栏”公布。
七、良好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所以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资料每周一次情景通报,并经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进取性。
2、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构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所以,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能够根据训练资料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经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5、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校要经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诚信回归,学做真人”、“告别零食,告别游戏机”、“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6、家校配合,构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各校要采用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家访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构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我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前言: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以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为主要内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1、什么是习惯?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2、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15日-9月30日):
1、召开全体教师会。由校长作报告,提高教师认识,在思想上统一。
2、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小学生守则》。
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能背诵双十条内容,初步制定各班要达到的目标。
3、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在广泛征求全体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初步。
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每一条都要列出具体可行的内容,目标操作性要强。
5、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
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
2.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阶段的新的划分所提示的特征和规律为理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准则,以目前我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实践依据,以未来社会对少年儿童的要求为教育目标,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目的,进取的探索小学阶段好习惯养成教育的资料、方法、途径。经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凸现个性,培养一代新人。
3.在小学生中间开展养成教育,对于加强小学生礼貌礼貌和日常行为训练,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具有现实意义,而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本事,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主要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且异常是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课题小组研究认为,能够划分为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节俭习惯。如下:
(一)、礼仪习惯。
1、见到家长、领导、教师要问好;校内尽量讲普通话。
2、尊重长辈,听教师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3、理解奖品或锦旗时要起立双手接,少先队员行队礼,受到赞扬时说“多谢”;
5、上下楼梯遇见教师让教师先行,同学之间高年级让低年级先行;
6、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教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7、教师进课堂宣布上课后,全班学生起立、齐声道“教师好”;学生迟到进教室,先喊“报告”,经教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学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举手,起立报告教师,经教师同意后再出教室;下课铃响,在听到教师说“下课”后,全体学生起立齐声道“教师再见”,待教师离开后再自由活动。
8、课间休息,不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骂,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9、学校集合,学生分班整队入场,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快、静、齐”,会中端坐静听。
10、升旗、出国旗时,全体同学肃立,行注目礼,升国旗时,唱国歌,少先队员行少先队礼。
11、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12、自行车应放在学校统一安排的地点,整齐排列,不能在校内骑车。
(二)、学习习惯。
1、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教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进取回答,抓重点,进取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8、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9、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一天看书半小时以上;关心国家大事,多看多听广播电视新闻,阅读报刊。
(三)、生活习惯。
1、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2、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3、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不喧哗——做健康人;
4、上学、上课不迟到——做守时人;
5、早晚涮牙,天天洗脚,勤剪指甲常洗澡,穿戴整洁,勤洗红领巾、书包——讲卫生;
7、按时认真完成值日工作,主动帮忙同学、教师和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四)、节俭习惯:
1、利用水、电及时关掉开关,节俭一度电、一滴水;
2、爱护书本,节俭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3、爱护桌椅、门窗、黑板擦等物;
4、爱惜衣物,不乱丢弃;
5、爱惜粮食,不剩饭,节俭一粒粮食;
6、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纸篓等教室用具;
7、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食;
8、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9、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一样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三、实施思路。
(一)继续加强《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的学习与践行。
(二)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这个重点,抓课堂教学研究。课外注重研究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三)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纠错”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一)经常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引导学生对照、审视、反思自我的所作所为,是否贴合要求,自觉纠错,自动规范,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加强教师、家长的监管、督促和帮忙。
1.言教不如身教,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注意自我的言行,成为学生的榜样。
2.对学生严格约束,规范训练。个别接触,个别谈话。必要时,采用强化办法。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
3.家长要塑造好家长自我的形象,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要以孩子的心态平等沟通,加强引导,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并及时的鼓励和表扬。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培养执行好习惯的技能。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教育阶段。
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制造出适合本校实际的相关细则,统一要求,统一布置。
4.发挥德育网络的作用。了解学生在家中的习惯表现,共商习惯教育的方法;与各教育点取得联系,理解有关信息。
5.及时组织低年级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及相关养成教育常识,并引导理解、应用。
6.把养成教育贯穿在各科教学之中,异常是语文、品德等课程,更要结合养成教育。
(二)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
1.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模范、督促作用,参考课研小组的调研材料,制定实施计划。
2.以中队为单位,指导队员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等文件,让他们根据自我的实际情景,制定出自我的“作战计划”(克服这些陋习的具体措施)。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队会,选出急需克服的前3个陋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各班以点带面开设好习惯养成示范课,以有演示、竞赛、评比、演讲、故事、儿歌、小品、哑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自我当前最应当克服的陋习和最急于养成的10条好习惯。引导队员带头以实际行动向这些陋习发起挑战。
3.学校少先大队结合各中队的情景,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好习惯养成细则》。设立解决问题信箱,请有经验的教师和能干的队员,为“陋习”会诊,帮忙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全校上下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排查出的“陋习”。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细则》。树立习惯良好的孩子为典型,以他们我榜样,引导大家学习,规范自我的行为,并对个别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三)第三阶段:检查督导,并进一步巩固,让好行为成为习惯。
1.学校成立“告别陋习养成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礼貌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克服陋习好办法对对碰”活动,比比谁的办法好。
3.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进行征文、歌谣创作比赛。
4.少先队负责调查,低年级学生进行口头、情境设置的抽查。
5.学校设立督导岗,级部设立执勤岗,及时纠正学生违反好习惯的行为。
6.少先队“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齐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教师、科任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四)第三阶段:进行总结,评选表彰(评出“向生活陋习开战--好习惯养成”小队标兵)。
1.各年级、班级评选“我有好习惯标兵”。学校召开好习惯教育活动情景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
评选“向生活陋习开战--好习惯养成”优秀小队和优秀辅导员。
2.表彰优秀团体和个人,推动好习惯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由养成生活好习惯推向养成学习好习惯和社会好习惯,把学生的好习惯进一步推广到家庭、社会。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工作实际,特拟订本学年工作计划:
养成教育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学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文明、学习、生活三个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全面教育,形成共识。
利用班会课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并提出要求、订常规,明确全校的奋斗目标,建立我校全面的科学的行为规范养成的管理制度。
2、环境熏陶,儒染行为。
重视班级的环境熏陶,努力创设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在团结互助、宽容谦让、热爱集体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知和表现,使每一个学生在温馨的大家庭里健康、活泼、和谐、快乐地成长。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学生阵地,如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等以及结合学校的“班级达标”和班级的“争章创星”活动,一周一评选,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学生中评选出“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等等,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从集体当中受到教育,从而产生“我能行”的感受,通过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
3、强化训练,内化行动。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了落实好习惯的养成,每周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一、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充分利用“班级达标”人员的检查,反复召开会议,寻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方式方法,加大评估力度,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二、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三、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完善评价,促进发展。
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等方式评选出“班级之星”。并根据本周的班级争星情况,评选出“行规优秀小组”。学期结束再从每月的“行规优秀小组”中评选出本学期的“文明示范组”。这样,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学地遵守规范。
养成教育尽管是老话题,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片新领域,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开创养成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附:
古鄯镇中心学校养成教育主题安排表。
在本学期里,我们将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作为学校活动的有力切入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全校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力合作,关键是求真务实,狠抓落实。要加大检查与反馈力度,不断发现先进,激励后进,并且常年坚持,常抓不懈。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学校构建值周领导、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和班级监督员三支队伍参与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检查、监督与反馈。各班每天要有2--3名监督员,负责检查监督本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根据分工在晨读、每个课间、中午及课外活动时间到各班检查并做好记录。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在晨读前、课间操、中午、课外活动做好每个时段的检查,检查结果要于当天报告给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每天进行及时反馈。每天放学后值周教师将学生会的成绩和值周教师的成绩汇总并填写在周考评栏内。少先队在每周一升国旗时公布先进班级。
3、学校将定期督导检查各班养成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把在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同时要把那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在学校大力推广,以促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4、学期末,由少先队负责评选出2个“先进班集体”,校级“十佳少先队员”10名。各班(除一年级外)评选出2名“优秀少先队员”、2名“文明学生”,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各班在对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全面的摸底调研后,要结合思品课标,按小学低、中、高学段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做好养成教育工作: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1.按时起床、上学、就寝,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在寝室内吵闹;上学路上不贪玩,放学路上要排队,按时到校,按时回家。
2.饭前便后要洗手,早起晚睡要刷牙;手脸干净,衣着整洁;勤洗澡、勤剪指、勤理发、勤洗脚;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堆乱放,不乱贴乱画;随手捡拾地面废弃物,自觉放好卫生用具;大小便要入池,卫生用纸要入篓。
3不挑食,不偏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4.着装要得体,穿戴整洁、干净;要佩戴胸卡,二年级学生要经常佩戴红领巾。
5.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保持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不做有危险的动作,不参加有危险的活动;有病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6爱惜学习用品,不乱撕书本;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不损毁他人物品;不乱花钱。
7.坚持自己洗衣、整理书包、书桌;自觉做好值日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文明的处世习惯。
1.升降国旗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重父母的教导;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在家留宿他人;主动给父母洗脚、捶背、夹菜;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3.见到老师要主动行礼或问“老师好”;上、下课时要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要请老师先行;回答老师的问话要起立,接受老师的批评教导要诚恳;进老师办公室要打报告,离开时要致谢。
4.爱护公用设施、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在教室或校园内要漫步轻声;在公共场所不喧哗、不拥挤、不打闹、不说脏话。
5.答应他人的事要力争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损毁东西要赔偿;爱惜名誉,拾到东西主动找还失主,不偷窃,不索要财物。
6.具有主动与人交往的愿望,不胆怯,不自卑;面带微笑,保持阳光心态,传递健康心理;见人主动问候,态度真诚,自然大方,自觉使用“您好”、“再见”“请问”、“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客人来访,要主动让座,倾听别人说话要神情专注,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主动帮助他人,陌生人给东西时要委婉拒绝,不随其到僻静、偏远的地方去。
7.平等待人,不强求别人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取笑、不给他人起外号,不歧视他人的生理缺陷;善待他人,原谅他人的错误,主动向他人道歉。
8.有班队意识,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勤于交流,积极采纳他人的合理建议。
9.沟通表达。乐于同他人沟通,热情有礼貌;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向他人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思;认同、赞许他人正确的意见。
(三)高效的学习习惯。
1.热爱学习,上课聚精会神,不搞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明确师生讲话的主要内容;大胆发言,要学会等待,不轻易打扰别人。
2及时复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应考,遵守考场纪律,心态良好。
3.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依靠集体智慧完成学习任务。
4.使用适合的书写工具,书写姿势正确;字迹工整,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书写要专心,想好后再下笔,完成后要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有益的阅读习惯。
1.喜爱图书,经常和书交朋友,养成每天必须阅读的良好习惯。
2.阅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古典诗词。
3.学会逐字、逐句、逐段的阅读方法;参加读书交流活动。
4借阅书籍要及时归还,不折不损不丢,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五)正确的安全习惯。
1.珍爱生命,有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与陌生人打交道;不私自玩火、玩水、玩电;不携带刀具,不打人骂人;不乘坐三轮车、四轮车等农用车辆。
2.知道120急救、110匪警、119火警、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掌握防震、防火、防雷、防电、防溺水的基本方法,遇到危险能进行自救互救。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临武汾市中学虽然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各块工作有明显好转,但相对还是有一定差距。学校一年来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牢记:“实事求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把其做为学校特色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学校要继续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现状。一如既往的坚持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通过后备干部的建设,实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互帮互助,协调发展。以其促进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0xx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这也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依据,遵循青少年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坚持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目标和任务。
1、目标: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研究制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使广大小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
2、任务: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行”相统一。
(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以及与生理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要点。
(6)卫生和生活习惯:要重点培养与学生生理相关的卫生习惯和与心理相关的卫生习惯。
1、养成教育内容要规范化:以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小学生一日常规》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生活的规范体系,使养成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养成教育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概括的内容分解成细目,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具体,易于理解掌握和执行。
3、教育内容要序列化:要遵循青少年的发育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各校要研究制定出每个学龄期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包括培养什么习惯,培养到什么程度。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层次性和教育的连续性,要有梯度,不能简单重复,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1、强化学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2)团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各级各类团队组织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还要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4)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5)校园文化: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6)学校管理:学校要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要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依赖社会教育。
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主动争取村委会组织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实施的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xx年9月)。
从现在起,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各班要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2、确定目标阶段:(2020xx年12月)。
各班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要研究制定学校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同时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易操作,力戒形式主义、花架子、真正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全面实施阶段:(9月)。
从20新学期开始,进入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阶段。小学按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分类推进,每两年为一个周期;使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现半年有起色,一年有效果,两年大变化。
七、推进的策略及措施: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有序地推进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成立小学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李新利。
副组长:赵志安郭立恒。
成员:郑圈妮宋玉秀程卫林各班班主任。
各班要充分利用“小队化”管理为契机,从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认识搞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识搞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科学规划,真正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
2、畅通反馈渠道,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领导小组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调查问卷、行为习惯养成测试等途径,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纠正工作偏差,使养成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确立“小队之星”和“示范班”,以点带面。
由于各班发展的基础不同以及学生差异,德育工作的水平也会出现参差不齐,因此要在全面推进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来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
4、做好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培训工作。
要发挥示范班作用,搞好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省内外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管理经验,还要注意总结我们身边优秀教师的育人成果,编印校本教材,为广大教师全面育人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指导。
5、注重阶段总结。
为有效地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后一段时期,每学年要对学校的养成教育进行一次检测评估,并将结果作为学校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考核的依据。同时学校也要搞好工作的阶段总结,坚持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定期评比,形成制度。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促进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根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结合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根本原则,以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教育为出发点,把主题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把握特色,突出重点,使学生养成文明遵章、礼让守法、明礼诚信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主题。
厚德端行知荣辱、文明修身树新风。
三、目标与任务。
以养成基础文明习惯、浓厚学习风气、创造优美环境、维护良好秩序为重点,营造良好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气,强化日常行为养成,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范和形象,切实做到“六讲”、“六无”(即语言讲文雅,行为讲文明,校园讲秩序,学习讲诚信,人际讲和谐,处事讲真诚;地上无杂物,墙上无污迹,门窗无灰尘,生活无陋习,口中无秽语,行为无违纪),力求达到待人接物,文明礼让;仪容举止,恰当庄重;衣着打扮,朴素大方;男女交往,行为得体;生活秩序,优美和谐。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管理,成立学院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略)。
五、活动内容。
以“思想文明、举止文明、课堂文明、宿舍文明、就餐文明、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文明修身氛围,强化文明意识、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园、树文明风尚。具体包括: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精选
我国教育家陶行之曾经说过,“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幼儿期是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说明幼儿期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一、指导思想。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精神指导下,深入贯彻《关于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关会议精神,帮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指导思想出发,以教师和家长的行为规范作表率,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线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开创我园养成教育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目标内容。
1、突出交往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文明语言、文明衣着、文明的人际交往习惯以及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护能力。这些习惯的养成是学会做人的基础。
2、重点抓好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包括睡眠、饮食及保持个人身体、服装及环境清洁等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生存发展的需要。
3、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喜欢阅读、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喜欢提问,乐于动手、积极动脑的习惯,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三、实施途径: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在幼儿园各类课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环节、环境教育、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着眼于表层,着眼于眼前,逐渐关注深层,关注长远发展。探索在幼儿园使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并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改进教育行为,不断探索出一套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1、强化幼儿园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2)各项活动:围绕养成教育,各年龄组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主渠道渗透:优化幼儿一日活动,紧跟幼儿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
(4)校园文化: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5)科学管理:幼儿园要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要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幼儿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幼儿园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幼儿园开展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依赖社会教育。
要加强与园外教育机构的联系,吸取先进经验,拓宽教育的途径,主动争取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幼儿园的积极因素,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实施步骤1.宣传发动阶段。
进入全面推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阶段,按小、中、大年龄组分类推进,要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园保教工作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3、反馈整理阶段。
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给予指导评价,对于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调整目标。
4、总结巩固阶段。
总结、积累养成教育相关经验,开展研讨交流会议,并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扎实开展好养成教育。领导组要从有利于幼儿成长、成才,有利于幼儿园发展,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认识搞好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识搞好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科学规划,真正把对幼儿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
2、畅通反馈渠道,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幼儿园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座谈会、调查问卷、行为习惯养成测试等途径,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纠正工作偏差,使养成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做好班主任、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培训工作。
搞好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优秀班级的先进管理经验,还要注意总结我们身边优秀教师的育人成果,为广大教师和员工全面育人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指导。
4、督促落实评估,保障工作有效、规范开展。
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终生受益,最终形成个人良好地品质,幼儿园常抓不懈,不定时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班量化考核成绩中,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
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在幼儿期不断练习、巩固、强化正确的行为,对孩子的一生起到深远的作用。平时老师和家长要互相沟通,了解孩子在园和在家的情况,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做到家园同步进行教育,共同配合,把幼儿培养成一个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文件精神,在我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细化德育工作,促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使全体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中小学德育纲要》,充分认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贴近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原则,以进行思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二、工作目标。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的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相反,坏的习惯就会使人受害终生。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决定学生命运,使其终生受益的基础工程;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需要。为此,我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有起色,20xx年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20xx年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基本规范。
三、实施对象及规划:
对象:初一年级。
20xx.9―20xx.6年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基本规范。
四、教育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能按时上学,到校后能自觉读书学习,放学及时回家,能分担家务,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2、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有条不紊地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3、爱护书籍、作业本,做到不乱画、不撕毁,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本干净、整洁。
4、经常读有益的课外书籍,看有益的电视节目。
5、学习上进步很大,经常关心和帮助同学。学习上成绩稳定,在班上成绩优秀。
6、在学习上有吃苦耐劳、努力拼搏、不甘落后的精神。
(二)生活目标。
1、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按时就寝和起床。
2、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乱花钱,学会计划用钱。住宿学生学会计划一周的生活开支。
3、着装整洁朴素,不过高追求穿戴,不穿奇装异服。
4、能天天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5、基本懂得和知晓一些生活小常识及一些流行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正确识别不卫生食品。
6、听从学校安排,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家庭搞好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
(三)卫生目标。
1、讲究个人卫生,着装整洁,不穿拖鞋进教室,勤洗澡、勤换衣、勤洗衣、勤刷牙、勤洗头,勤剪指甲,不染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戴耳环,男生女生不戴首饰。
2、床铺保持干净,被子折叠规范,摆放有序。
3、脸帕勤洗,水桶、鞋子、毛巾、餐具、牙具、摆放有序。
4、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饭菜,见到垃圾主动捡。
5、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大扫除,轮到自己值日,做到卫生打扫干净。
6、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
(四)纪律目标。
1、能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使用文明用语,做文明事。
2、外出时一切行动听指挥。
3、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能够把自己当成是学校的小主人。
5、能够积极主动参加班级活动及校级活动,学习认真,讲团结,尊敬师长,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6、出操做到快、静、齐,收操做到成队型回教室。
(五)安全目标。
1、在教室里、走廊上不打打闹闹、你追我赶,上下楼梯靠右走。
2、走车路要靠边,不在车路上玩闹,不追赶过往车辆,不爬车,不搭乘农用车等非载人车辆。
3、不攀爬树木、围墙、土坎。
4、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
5、牢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姓名、联系方式。
6、学会判断哪些事安全,危险的事不做。
7、安全用电、用火,做到不带打火机、易燃易爆物品入校园,寝室里不点蜡烛、不私自接电源,不在校园内燃放烟花爆竹。
8、不骑自行车上下学,不过便桥,打饭不跑步。
(六)礼仪目标。
1、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娘,不讲粗痞话。
2、在家有人进屋主动让座,在校找老师进屋先敲门,进办公室先喊报告。
3、掌握礼貌用语,说话和气有礼节。服装整洁精神,风貌好。
4、遵守课堂纪律,坐正立直,认真听课,课间休息不起哄、不打闹。
5、升降国旗时红领巾、团徽佩戴规范,做到庄重严肃。
6、对人有礼貌,见到老师或客人主动问好,来宾到校热情大方,做到不围观尾随。
7、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做。
五、工作内容。
1、开展“七个一”活动。
即要求学生每天写一日记,做一次家务,一次踏步,唱一次国歌、团歌或队歌,练一次演讲,练一次记忆,读一页名人传记。
2、开展“十字”、“三别”、“四带”、“五无”文明礼貌活动。
“十字”即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
“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
“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顺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
“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印迹、出言无脏语;
3、开展“十个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针对我校小学、初中学生的特点,各阶段学生习惯养成的工作内容如下:
(一)中小学重点培养的十个习惯。
2、礼貌习惯:说话文明,讲“十字”礼貌用语;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团结同学,真诚相待。
3、健身习惯: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每生培养一项文体专长。坚持跑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4、唱歌习惯:周一升国旗周五降国旗唱国歌,队会活动唱队歌,上、下午课前必唱一首内容健康向上的歌曲。
5、讲普通话的习惯:进入校园,一律讲普通话。
6、守纪习惯: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推搡;课间休息守秩序,不追逐、逗打;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旷课,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务;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进营业性网吧。
7、写字习惯:坚持每天练字十分钟。
8、读记习惯:坚持每天读课外读物二十分钟,每天放学前诵记一条名言警句或一首诗歌。每天进行一小时的读记,自拟每天的背记计划,强化记忆学习内容。
9、听课、作业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学会整理错题集。提前预习功课,掌握基础知识,提出不懂问题;坐姿端正,精力集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作好笔记。
10、记日记的习惯:坚持每天写一日记。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文化环境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抓好校园净化、绿化和美化,建造花坛景点,种植花草树木,建设运动场地,配齐功能室,精心布置教室、办公室;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人际关系,师生员工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互谅互让,互爱互帮,共同进步;弘扬校园文化传统,培育校园文化内涵,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铸造具有时代感和学校个性特点的校园精神,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目标及特色,确立校训、校标、校歌,创立校刊或校报,建立校史陈列室,开辟校园文化长廊,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二)提高教职工品德修养,发挥示范作用。
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觉悟,教育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勤奋工作,乐于助人,讲公德,守法纪;提高教职工的礼仪修养,做到语言文明、服饰得体、举止大方、礼貌待人、和蔼谦逊;培养教职工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教职工要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吃、住、行和劳动、学习、健身等各方面的活动中去,时时、处处、事事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三)创建主题教育,凸现载体育人功能。
经常开展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较强的主题教育,用特色活动育人,用精品内容育人。各部每学期召开一次养成教育现场会,开展一次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活动,组织一次体操比赛、球类比赛、演讲比赛、洗衣比赛,每年组织春、秋两季一日游,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
(五)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卡、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让学生把学校训练和培养的好习惯带回家,使之能够得到督促与强化。
健全和完善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实事求是地填写《校务日志》、《学生操行情况记载》、《学生作业情况记载》《教师学生出勤登记表》等各种表册,采取学校行政值日检查、教师值日检查、学生干部值日检查、学生互查、家长监督等办法,全面、细致、及时地了解师生的表现,并针对师生的不良习惯予以教育和引导;建立激励、表彰机制,通过日评比、月评比、学期评比、年度评比,树立榜样,带动全体教职工加强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
七、各类标兵评比方案。
共评学习标兵、守纪标兵、礼仪标兵、卫生标兵、生活标兵五大类。
1、每周各班按各类目标,公开评出各类标兵并公示、奖励。
2、每月各班评出月标兵,配典型事迹材料上报团总支。
3、每半期评出校级标兵,每班上报一人。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精选
一、指导思想。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我校有很多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有所欠缺,从而导致现在校园中形成了许多不和谐的画面,诸如乱丢果皮纸屑、课间活动秩序紊乱、追逐赶打现象严重等。为了解决这一系列迫在眉捷的问题,在全校掀起一股“好习惯伴我行”的风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和德育工作现状,拟订本方案。
二、实施途径。
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班队课及日常,专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三、总体目标。
从本学期开始,分别进行以常规、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习惯等几方面为主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做到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全校各班在卫生习惯、品德习惯、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统一要求。
1、进入校门不拥挤,缓步慢行,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互相谦让。
2、不吃零食,不带零食,不买零食。
3、课间在规定的地点玩耍做游戏,不在楼道内追跑打闹。
4、每天穿校服、佩戴红领巾,遵守纪律。
5、穿戴整洁,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披头散发,常剪指甲,注意个人卫生。
6、爱护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和垃圾。
7、每班要派专门的同学每天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及座位卫生情况。
8、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
9、爱护公共设施,不在学校墙壁、课桌或建筑物上涂抹乱画,不高空抛物。
10、上课期间进教室应报告,进教师办公室前要先报告,进入后向老师问好。
11、对人有礼貌,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会说普通话。
五、工作措施。
1、学校大队部成立卫生督查队,监督全校学生的乱丢乱扔的不良行为,发现后登记并通报。
2、各班成立学生自律队,课间在值周区域内执勤,及时纠正监督本班学生的不良行为。
3、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前5—10分钟,由班委向班主任进行汇报,班主任及时总结批评。
4、政教处组织人员每周对各班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反馈到班主任手中,班主任及时总结批评。
6、常抓不懈,建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长效评比机制。学生行为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将其内容作为一日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长期进行下去,并作到每天一小结,每周一通报。
7、综合考评,评出活动优胜班级,给予奖励。
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小学生承载着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其人生之路的画卷才刚刚展开,稚嫩的心灵犹如白纸般纯洁。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其未来成长与发展,而且对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和整个国家文明的优劣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这不仅要求教师时刻保持教育敏感性,用审视的眼光看待每个教育细节,积极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教育细节,帮助学生在这些细节的处理过程中不断修正自身行为,从而得到健康成长。而且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德育教育方式,积极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引导其建立美好的未来。
二、做好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启蒙者,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其举手投足必然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规范学生行为,就要首先规范自身行为;要提高学生素质,就要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衣着整洁朴素,遵守课程作息时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带头做到。无论在课堂内外,教师都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即使在批评时,也绝不使用过激的语言和动作,更不能进行讽刺和挖苦。这样才能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得到良好的道德情操熏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当以自身高尚的道德风范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道德塑造者和心灵引路人。
三、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实施素质教育,而且要根据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等学科的各自特点,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教育注入其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而且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民族感情、集体荣誉等方面的教育。教师还要将与德育相关的事物优化为教学目标,并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仅学习到应学的教学知识,而且学习到做事为人的德育知识。同时,教师要以点带面地联系社会实际现象开展正确的德育剖析。比如,有些学生不尊重教师、不孝敬父母,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听从教师教导,在家里作“小皇帝”,总是和家长顶嘴,不顺心就摔东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循循善诱,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并用生活中的正面榜样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其能够明白道理、转变思想,得到品德教育,使其能够在德育教育中健康成长。
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就要从基础抓起,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和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强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第一,要对学生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进行训练,每天纠正其不良姿势,提醒其养成正确的阅读和书写姿势,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第二,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拿起书,并训练其养成手到、眼到、口到、心到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在发言时做到站立端正、目视前方、态度自然、举止大方、回答响亮、吐词清晰的习惯;第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训练其注意听清楚别人说话,将说话内容记在心中,要能够复述出来。这些训练对学生学习及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明显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使课堂秩序得到显著改善。
五、注重以表扬为主的耐心教育。
在各种小学生德育教育方式中,表扬与批评不可或缺。其可以通过对学生品德行为的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判断、认识及完善自我。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可以使其认识自身优点,获得自我肯定,增强自信。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表扬学生个体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而且可以通过表扬学生集体获得更加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对个体予以表扬,可以使其获得鼓励;而对集体的良好行为予以表扬,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恰当地运用表扬方式,可以获得不可思议的积极连锁反应。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其他学生就会竞相仿效,从而促进集体秩序的改善。批评就是否定学生的不良品质,帮助学生通过批评辨明是非,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促使其找到正确的方向。但批评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效的批评是寄于表扬之中的,对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可以影响和帮助后进学生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
六、通过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进步。
要做好德育教育就需要教师投入真挚的情感,以诚意对待学生,以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地教导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投入无私的热情,能够苦心造诣地营建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培养学生顺利地健康成长。教师所付出的热情和爱心,必然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应,从而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加自然和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学生必然会在与教师的长期相处中,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感染与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的情感教育也要做到宽有度,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要以灵活的手段和措施督促其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样就会帮助那些时常犯错的学生不断矫正自身的错误行为,逐渐融入到和谐积极的集体氛围之中,使学习成绩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以园本课程“礼仪教育”为以依据,_。
为指导,充分认识新时期教育中加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扎实细致、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要点。
1、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2、品德行为教育与培养,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培养"四有"新人打基础。
3、智力培养,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幼儿智力与语言能力发展。
4、审美教育,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孩子美好的心灵。
三、具体措施。
1、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因为各种习惯内容涉及健康、社会、语言等许多领域,因而将这些内容通过规范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来付诸实施的,以直观生动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
2、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就蕴含着教育的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因此,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及时实施随机教育。
3、运用鼓励、帮助等手段,加强常规的监督和评价。在幼儿的习惯建立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肯定评价可以提高幼儿遵守活动要求的自觉性,教师的帮助可提高幼儿遵守活动要求的行为水平。同时,对已建立的规则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有反复的倾向,坚持一贯、一致的教育。
4、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为人师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好习惯影响孩子。
5、积极开展健康有益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各种活动,为幼儿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心,培养兴趣和能力。
6、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家庭教育来完成,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积极配合,是好习惯养成的一个前提。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教育部修订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养成教育是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成才、成人,有利于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文化底蕴更深厚,从而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也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并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品质。基于此,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目标集中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实施养成教育,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密切配合的德育工作新体系,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时期养成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
(一)学校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二)家庭要发挥监督和促进作用。
(三)社会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实施养成教育,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价。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把养成教育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把养成教育作为评价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把养成教育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活动背景: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校园文化和小学生精神风貌的缩影,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讲卫生、爱劳动,”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要爱劳动,讲卫生,但是要求学生知道爱劳动讲卫生是文明行为,并且具体地该怎样去做,就有一定的难度。依据长期观察发现我校普遍的学生缺乏卫生习惯、卫生知识和卫生素质。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种状况很令人忧虑,而坏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改掉它也不能希求一蹴而就。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全心全意为学生终生健康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阶段的'新的划分所提示的特征和规律为理论依据,进一步贯彻落实我校礼仪教育活动的精神,切实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校园环境的净化与美化,培养师生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的,深化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二、主要内容。
我校大队部为培养少先队员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为目的,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以“人人讲卫生,个个爱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启动实施、加强学习、完善制度、专项活动、班级评比,引导学生讲究个人卫生,保持校园环境卫生,并在此基础上,带领身边的伙伴、家人共同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形成我校优良校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三、活动形式。
1、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升国旗仪式、班队会、手抄报、专栏、专题作文竞赛等形式,大力宣传“讲卫生”的内容和意义,让文明好习惯深入师生的意识,以形成一种指导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理念。
2、专项活动。大队部通过启动仪式、开展知识讲座、观看影片、开展专题比赛等活动,引导教育少先队员遵守礼仪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量化评比。在开展专题比赛活动中,以评比打分的方式评出“个人单项奖”或“优胜班级”。在整个活动中每学期将所有评比活动结果和平常量化检查汇总评选出“文明礼仪班”,并加入评选“文明班集体”量化考核中。
四、活动安排。
(一)启动实施加大宣传。
1、开展“养成文明好习惯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的启动仪式。
通过倡议书、演讲、宣誓和学生签名活动,倡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明确目的,提高思想认识。
2、大队部在校园里开设“文明礼仪窗”、“卫生小知识”栏。
在校园内加强壁间文化的宣传力度,开设“文明礼仪窗”、“卫生知识宣传栏”等,以小报、漫画、图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保证每月更换一次)。
3、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美德教育伴我行”和“校园110”栏目。
红领巾广播站周一、周三分别增设“美德教育伴我行”栏目和“校园110”栏目,使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树立教师和学生中的榜样和典型,促进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加强学习活动实施。
1、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讲卫生、爱劳动”相关知识。
大队部和校卫生保健室集中制定出“长缨路小学卫生细化标准”各班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集中学习,从思想上让学生们引起重视,从而对照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
(三)完善制度检查监督。
1、大队部开设并实施“红领巾监督岗”。
“红领巾监督岗”以红纠队员检查和值周教师检查为监督体制,实行班级轮流制,在校园内分别设置八处“监督点”,在课间活动期间对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涂写乱画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帮助督促全校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同时加强对“红领巾监督岗”的红纠队员和少先队大队部委员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采取每日检查,每天小结,每周公布(在“红领巾广播站”---“校园110”栏目公布)的方式,引导全校队员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学期末汇总分数并加入“文明礼仪班”考核之中。
2、加强“两扫一维护”制度。
卫生保健室制定“两扫一维护”的检查制度,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制度内容,同时学生利用班队会活动认真学习“两扫一维护”清洁儿歌,使学生明确环境保护应从那些地方做起,进一步增强环保的意识。其次卫生保健室制定检查方法,加大检查力度,从而也督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两扫一维护”,提高效率,避免有些学生边扫边玩、打扫不仔细的现象。
(四)专项活动巩固强化。
1、开展“绿色小课桌”活动。
1、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特别是对课桌抽屉卫生的保持习惯的养成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班主任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学习“如何保持课桌抽屉的卫生”相关内容。
2、学校每周值周领导及教师都会对此项进行每周定期检查一次,不定期抽查两次,根据检查结果将纳入评选“文明礼仪班”的考核之中。
3、中、高年级以“课桌椅的自述”为主题,开展一次征文比赛。
低年级以“绿色小课桌”为主题,开展绘画比赛。
2、开展“伸伸手、弯弯腰”活动。
1、利用班队会集中学习大队部创编的“弯弯腰行动歌”,引导学生在校园内、社会上养成不乱扔垃圾、看到垃圾能主动捡起扔到垃圾箱里的好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带领身边的伙伴、家人共同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
2、我校大队部成立“弯弯腰”特色小队,给学生佩戴统一标志,课间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主动捡拾地面垃圾,从而带动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伸伸手、弯弯腰,主动捡拾垃圾,为净化美化校园作贡献。
3、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检查监督作用,树立典型,加大表扬或批评力度。经监督岗或值周教师观察发现,对能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并扔到垃圾箱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并利用周一升旗集会活动奖励“微笑”徽章。对于随手乱丢弃垃圾的同学,将在广播站“校园110”栏目或晨会上公布批评,并以加分或减分的形式记入“文明礼仪班”评选的量化考核中。
3、开展眼保健操比赛活动。
为了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校大队部和卫生保健室联合开展一次眼保健操比赛。通过活动,进一步做好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工作,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参赛,评委由校领导、卫生保健老师,教师代表组成采取打分制的形式进行评比。
4、开展征文、绘画、儿歌创作、手抄报主题活动比赛。
1、“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主题征文比赛。
2、“环保连着你我他”主题演讲比赛。
3、“我环保我时尚”主题手抄报设计大赛。
4、“我是环保小卫士”儿歌创作大赛。
(五)班级评比展示成效。
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中队主题队会展示。
2、“爱护环境是美德保护环境是责任”大队主题联欢会。
各班主任组织学生根据自己身边与卫生好习惯有关的生活小事创作节目;节目形式可从故事,配乐朗诵、歌唱、快板、小品、舞蹈、课本剧、哑剧等艺术形式着手。
3、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家校互动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中队主题队会,大队主题联欢会活动。
大队部每学期汇总各项检查和竞赛活动分数,依据结果评选校园“文明礼仪班”及“文明之星”,并予以表彰奖励。
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
青年要有理想,理想是奋斗的动力源。20xx年12月,黄大年毅然放弃英国的优惠待遇,怀着一腔青春热血投入专业,重点攻克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外媒这么报道他回国:黄大年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倒退了100海里。无独有偶,“敦煌的女儿”繁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揣着研究祖国文化遗产的梦想,毅然选择去千里之外的戈壁大漠,一去就是50个年头,这与敦煌莫高窟“厮守”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使她感慨道:“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或许有那么一个时刻他们也会迷茫,但却从未停下,这是理想力量,这是青年力量。
青年要有正向的面貌,敢于正视,保持活力。一如米小的苔片连片盛开,春天翩然而来,明天的微星寰宇聚散,江河悬天奔涌。虽然你我都只是孤灯下的一颗飞尘,却也可以散射焰丽的光辉。而决定是沉于大海还是解开桎梏散发光彩的人只有自己。习近平总书记说: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青年最大的资本就是我们不畏惧未知,我们充满热情活力,我们相信即使蜉蝣一般也依然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青年应有自制力,唯有自律,方可成就。自律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如今这个绚丽繁华的时代更是难上加难。而其实自律是一个解缚的过程。解,不是一刀两断,是需要找到线头,柔和一抽,让一切归于本来应然。演员彭于晏从200多斤时的高血脂高压,自律后成功练出一身肌肉,并持续至今地控制饮食和运动量,他说,自律带给人快乐。这种快乐在于你战胜了那个懒惰、消极的自己。
新时代青年的冲锋不再是扛枪打仗,而更为多元化的选择。无论哪行哪业,只要有梦想、积极热情、善于自律,每个人都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为创造更辉煌的祖国未来献出自己的力量!
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一股巨大力量,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就有,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
一、案例。
小林,男,今年10岁,小学三年级,这个学期刚由外地转入我班。他自理能力不强,书包里、书桌上书本文具杂乱无章,上课必备书本文具丢三落四;不遵守纪律,上课随便说话,常常和周围同学说笑,或者扰乱其他同学听课,惹得同学非常反感;不喜欢做作业,课上做练习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老师如果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故意出洋相,让同学看笑话,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经常受到他的干扰;他的情绪容易激动,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显出愤怒的表情……经过一个学期的跟踪教育,小林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二、现象分析。
通过小林在校的表现和从家长那儿了解的情况,我觉得造成小林不良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教方法不当。
因爸妈常年不在家,小林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对其极其宠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待人接物习惯。他们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帮孩子穿衣服、挤牙膏、系鞋带,帮孩子削铅笔、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等,结果孩子依赖心越来越强,认为什么事情都有人在后面顶着,没有一点责任意识。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爷爷奶奶不舍得让孙子受一点委屈,处处袒护孩子,使得孩子非常任性不会与人相处,和同学发生摩擦容易激动,动辄大打出手。
(二)亲情的缺失。
小林的父母因生计问题常年在包头打工,转学之前,他们和孩子每年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春节的半个月时间。父母在生活上、学习上很难给予他应有的关爱和指导,家庭缺乏亲情。当他遇到问题时,没有好的、能引导他的倾诉对象。由于爷爷奶奶不善于和孩子交流沟通,又处处顺着他,没有让小林养成健康的人格,反而让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由于孩子缺乏父母之爱不会与人相处,他以攻击同学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还养成了说谎话哄骗老师的不良习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一些老师难免要把眼光放在“好学生”身上,对“差生”和“边缘学生”缺乏必要的关注与了解,使孩子从小就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认识,使他意识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与学校、班级期望的背道而驰。
(四)同学的排斥。
在不受欢迎的环境中,小林的心里渐渐地产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使他变得偏激、叛逆。
三、教育过程。
(一)用爱感化,奠定教育基础。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尊重爱护每个学生,是对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的过程不仅是技巧的展示,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心灵沟通。工作中,我一直信奉“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这句话。当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成因后,我决定要给他更多的爱与宽容。起初,他对我的关心表示沉默。我想,只多些耐心,他会愿意亲近我的。于是我课上提问他最简单的问题,课下与他谈心,课后辅导多亲近他。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他的眼神中看到感动,他在向我逐渐地敞开心扉。
(二)家校联动,形成合力。
在与他父母一次次接触中,他父母亲焦急不安,后悔不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非常同情他们,并告诉他们,孩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小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希望他们能与我配合,家长非常愿意。在小林行为习惯转化中,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1.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对孩子多赏识、少指责。
2.家长要认识到习惯的养成需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贪多求全。
3.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针对小林的情况,家长从学习、待人接物、培养自理能力等方面制定家规。
(三)捕捉亮点,激发上进心。
人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差的学生也有某方面的优势。在与小林接触中,我一直在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听说小林跑得特别快,于是推选他和几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因为有了前面工作的铺垫,他爽快地答应了。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同学们的赞扬。我还发现他写字很好,所以我经常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表扬他,还把他的作业贴在“优秀作业”栏里。我以闪光点为突破口,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上进的信心。
(四)同学互助,融入集体。
考虑到他和同学们的关系,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同桌,目的是发挥伙伴的作用,帮助他、引领他。事前,我和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该同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看到小林的进步,我会连同帮他的女同学一起表扬,使他充分感受到同学的相互帮助以及班集体的温暖。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他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四、几点思考。
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各异,所受家教方式不同,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难度,作为一名教师,不断探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充分运用“亮点原则”。看到他们身上闪烁的一小点儿优点,也要给他们肯定和认同,使孩子做人的价值得到升华,积极的因素得到提升,进而产生一种想改变自己的强烈愿望。
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用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他们、指点他们、教育他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那么,他们也会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优秀学生”。
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完全归结于学校,也不能完全归结于家庭。学生亲情缺失是家庭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应给予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的启蒙教育最为关键!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家庭和学校通力配合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认识到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决定在全校进一步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实推进这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依据,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内容,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着眼学生的终生发展,培养学生享用终身的好习惯.教育广大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掌握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修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求上进、会自理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心、知感恩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幼儿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基本的安全意识、基本的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引导孩子对生活和知识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究卫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生活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敢于质疑的精神、基本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热爱知识、热爱学习.
(六)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孝敬父母,懂得感恩,不攀比,不浪费;。
(八)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用水用电,不做危险游戏和动作.
(一)具体性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突出一个“小”字,从点滴小事入手;把握一个“近”字,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体现一个“实”字,将教育有效果落实到学生的基础素质上来.
(二)实践性原则.养成教育重在训练,贵在坚持.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把外在的管理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训练和体验中实现“自律”.
(三)一致性原则.保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致,保持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教育的一致,保持家庭内各成员教育的一致,避免要求不一带来的行为混乱.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__月)。
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使全校师生进一步明确加强养成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全方位的进行宣传动员.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__月——__月)。
落实常规基础,多途径、多形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__月)。
把养成教育活动过程中一些典型做法记录下来,形成书面总结与反思,对一些好的优秀集体及个人进行表彰.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形成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三是加强教师习惯的养成,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教师行为规范可以从政治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教学行为规范、生活行为规范等方面制定;学校中层领导及校长的行为规范可以从政治行为规范、工作作风规范、管理行为规范、生活行为规范、廉洁行为规范等方面制定.同时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评制度加以落实.
1、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落实“三个常规”(学习、生活、卫生)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教师、科任教师)共同管理;“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进一步完善值周、值夜制度和“行规先进班级”和“行为规范小标兵”评选制度.
2、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拓宽德育渠道.养成教育主阵地在课堂,班队活动课、晨会课、思品课不容忽视.积极探索养成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要将养成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寓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3、养成教育要从常规入手,强调“四个字”,即学、实、严、恒.强调一个“学”字,要求各班级定期学习《守则》、《规范》和让学生牢记条文,以文悟道,以德导行;注重一个“实”字,学校确定的每个月的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要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习惯养成,学校要注重从生活细节抓起,实实在在开展“六好”活动,即“走好路,上好课,做好操,扫好地,唱好歌,升好旗”;突出一个“严”字,对学生行为习惯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检查,每天由值日教师带队干部对学校进行全方位巡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防微杜渐;坚持一个“恒”字,学校要将养成教育长期地开展下去,持之以恒,让每个学生都养成举止文明、遵守秩序,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讲究卫生、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少年儿童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1、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多载体的教育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自编顺口溜,举行《守则》和《规范》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黑板报,手抄报评比等教育活动.
2、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依托校外基地,开展红领巾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办好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家校教育的统一.
好习惯成就大未来,养成教育关系到学生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养成教育要真正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养成教育全面推进.
(一)广泛宣传发动。
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本校学生行为“八大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以校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围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通过广播、板报、橱窗、班团队会等多种途径营造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开展“八大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
(二)加强组织领导。
把“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机制,按照职责分工,逐项分解,落实到人,形成严格、严密的工作格局.
(三)建立长效机制。
各学校建立健全专题会议、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情况通报,总结表彰等各项管理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要按照整体规划、分工实施、梯次推进的思路,稳步扎实推进工作.努力做到年年有重点,年年有突破,不断工作成果,着力提升特色,推动小学生“八大习惯”养成教育的形成.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受各种新思想、新潮流、新观念的影响,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同先前的学生相比,已不再单纯幼稚,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特征。综观现在所带班级学生的种种表现,有以下几种:
其一,表现为个体意识鲜明,敢说敢为,爱争论,不愿循规蹈矩,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和意识。但理论素养较差,思想片面,比较偏激。
其二,表现为自我意识强,凡事较多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己的感受,较为自私,渴望别人的爱,而又往往只顾自己、不爱别人;赞赏“人人为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却缺乏“我为人人”的内驱力;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关心别人,整体合作意识差;需要别人的理解,而往往对他人的情感漠然。
其三,表现为有成才意识,他们崇拜名人,却无吃苦精神,好高骛远。
其四,表现为崇尚正直、厌弃邪恶,但由于自身修养不深,个人阅历浅,社会经验少,缺乏免疫力,所以在看待事物上,往往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外来影响。他们当中普遍存在比吃、比穿、比享受等攀比心理,爱赶时髦。
二、中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养成优良习惯的方法探究。
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1、明理。明理即明确道理,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端正认识态度,进行内在激励。明确道理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因此,激发和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网站等宣传工具,采取专题课、讲座、故事会、主题班会、看电影、参观展览、举办知识竞赛、组织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社会生活,追求真、善、美,培养高尚情操,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学习有关知识,寓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于各科教学中。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本身并不是道德品质,而是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工具。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每天要用大量时间在课堂上学习各科知识,因此,在各科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特别重要。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要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3)教给学生有关的方法,寓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养成教育实践训练,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
2、立标。立体教育目标体系包括纵向、横向、交叉三个方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目标体系,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使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1)纵向目标体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根据不同特点和教育目的,确立不同阶段的.教育方法,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2)横向目标体系:将行为规范内容分成德、智、体、美、劳五大板块,分块实施,整体组合。
(3)交叉目标体系:在学科活动和教学活动、学校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中建立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体系,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交叉进行,保证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养成教育。
3、示范。示范,即树立榜样。在学生明确了“为何做”和“如何做”的基础上,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示范形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着一种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其行为习惯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训练。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训练,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更为重要的一环。强化训练时可采用以下五种训练方法:一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各科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们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二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各种课外活动之中,充分利用班团会、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时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受到熏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体验;三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参观访问、社会公益、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快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四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强化学生的卫生防疫观念、科学生活观念以及科学锻炼观念,日积月累,使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的生活习惯;五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家庭教育中,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其它情况,同时也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反馈回来,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家庭和社会上都得到严格的监督和锻炼。
5、反馈。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正反馈是良性行为习惯养成的评定,它能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良好的行为动机,具有强化作用;负反馈是对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评定,它可以用来调节和控制不良行为,使其符合规范和目标,具有矫正作用。
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的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就作了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这样小学生的行为能力才会迅速发展起来。
【课题的界定】。
一年级在开学伊始,就举行入学礼,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使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能力有所提高,家长能够与孩子建立相互信赖的亲子关系。
一年级入学礼活动与古时人生的首次大礼“开笔礼”相似,是指小学课外的探究活动,与课堂内的探究活动相对。
入学礼活动的开展,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一定的提高)。
【研究目标】。
1.关于开笔礼的研究;
2.对一年级学生现状的调查;对一年级家长的调查;
3.对学生、家长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4.让生诵读经典书籍,提出要做到的行为习惯的要求。送给家长教育书籍,提出要求,共同教育好孩子。
5.在学校,教学儿歌,规范行为;言传身教,指导行为;表扬鼓励,激励行为;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6.关注学生的变化及发展。
【活动过程】。
一、开笔礼的研究。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我校毗邻古老的文庙,在那里举行“入学礼”仪式,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熏陶孩子,目的是激发他们求学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神圣感情,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准备。
二、对一年级学生与家长的调查。
开学伊始,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附问卷调查)。
三、调查问卷小结。
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我们经过统计汇总、仔细分析,发现以下情况:
现在很多家长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上学前要做些什么呢?往往会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自己家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写几个字,报着什么课外班,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他的学习兴趣、不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抗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所以在我带的年级也开展了“入学礼仪式”.
四、开展入学礼仪式及调查。
入学礼仪式举行完了,效果如何呢?我们又对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五、在校具体措施。
面对低年级的教学,我们深切地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靠老师们长期、细心的训练逐渐养成的。
1.诵读儿歌,规范学生行为。
低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方方面面,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儿歌,而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每节课后,在小干部的“课间执行三步骤”的.口令下,学生齐说:“备书本、清杂物、对桌椅。”这样,孩子的习惯养成了,边说边做,把下节课的书本准备出来,随手捡起地上的杂物,摆好自己的坐椅。当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时,可以用以下儿歌来诱导:“两指握住笔,中指托下底,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适时诵读,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了规范和强化。
2.以身作则,培养习惯意识。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得好: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中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为。教师以自身的行动树立起来的教师形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长久而深刻的影响。我认为在这期间,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教师身上的不少品质、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所以,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该首先要做到。当教室中有纸屑时,我主动把垃圾拾起来;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每日进入教室,我会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认真地批阅作业、备课,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为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地上有纸屑时,会有学生去打扫干净;桌凳乱了,会有学生主动摆放整齐;读书、写字都有正确的姿势;而且他们还学会起立、坐下时轻轻的。学生在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3.表扬激励,促进学生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理不成熟,控制情绪的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平时,班级里通过“冠军榜”活动,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进行表扬。另外,墙上张贴班级创建目标、班主任寄语等,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调整他们的心态,激励他们好学上进、积极团结,无形中激励他们积极进步。
4.家校合力,提高成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校联系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我利用每天两次接送孩子放学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并且经常与家长联系,通过“飞信”“班级qq群”“校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六、阶段总结。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将会持之以恒地将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继续进行下去,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
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心理健康是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重要基础。研究发现,一些疾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健康的病态心理,像抑郁症、疑心病、变态狂等常常是由于某种心理变态所致。欲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德与修养,必须优先指导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当前思政工作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同时,此项工作不能停留在讲台上的说教上,要采取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要教育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健康的情感,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学会面对挫折、正视现实,跟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1]。为此,笔者刍议如下。
一、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肇始与发端。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入校前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参差不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哲”、“法基”、“思修”等方面施加教育影响和渗透,帮助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领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树立人生远大理想。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较多的是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外显行为表现,却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一些内隐性的心理问题,如个性行为、社会情感、负面情绪的调节等,而这些不仅仅是常见心理问题,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培养的人才沦为次品或危险品。因此,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地位,应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肇始与发端。
(二)高校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强强合并、联合办学等创举已初显成效。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在招生规模、学科格局、校区建设等方面已趋向基本稳定的态势,未来要想获取长足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向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彻底摈弃“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从“扩建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增开热门专业”的“粗放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开始向“注重制度创新与提高人才质量”的方向集结。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高校个部门的协调努力与管理上的到位,同时要求大学生必须拥有一个积极健康、奋发进取、求实创新的良好心态。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发展之重任,他们是否具备完善的人格品行和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影响自己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直接关乎着未来的民族振兴。“知是行之始”,为此,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首先从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开始,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以便毕业后投身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建功立业。为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实现伟大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四)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保持了高校在读期间所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在为人处事、在利益分配等方面,能体现出一种良好的健康心态、一种较高的人文修养,建立一种协调与融洽的社会关系,不仅有利于本单位的和谐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重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注重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可建立起一支由教育管理者、思政工作者、辅导员为专职的师资队伍,由各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授课院系班级所组成兼职队伍,发挥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职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我国大学校园近几年因大学生心理疾病而引发的案例,系统地讲授心理疾病的危害,强调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警示大学生要通过反省、自查自身的心理状况,有问题要及时矫正,在生活中让心理充满阳光。其次,兼职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自己学科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例如课堂辩论会、操作技能中的模拟训练、毕业前的社会职场心理测试等,都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良好时机。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与训练,大学生在不同的场所、接受了不同风格的影响和指导,既克服了工作方式的枯燥性,又避免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程式化。
(二)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思政工作领域,以往出现的思想误区多是在事情发生后才开始反思,然后竭诚寻求对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人认为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点虚张声势,甚至还会矫枉过正。以上的片面的认识,必然会导致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偏移和缺位,如果将心理健康教育置放于思政工作中的从属地位,让隐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继续潜伏,待突然爆发和引发校园暴力惨案之时叹悔已晚。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教育与渗透过程,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抗挫能力的增强,首先离不开对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教程内容的系统掌握,通过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大学生自身处于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在人生逆境或失意之时,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身边的矛盾,设法让自己的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为此,高校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合理安排相关教材内容等举措、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大学生通过心理健康常识的普及,从思想上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懂得在心理受挫时,如何调适自己,努力寻找心中的那片晴朗,避免心理失衡而引发懊悔。
(三)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同一院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出身家庭环境的不同、入学后接触的学校环境也迥乎各异,另加对他们起深刻影响作用的身边亲人的文化素养也参差不齐,就导致了今天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上的较大差异。走访发现,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他们普遍具有不善于交际和不爱向朋辈倾诉的心理倾向。为此,可以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利用大学生对现代网络的偏爱,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在网上开设社会心理学常识、心理疗救与实践、社会网络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大学生通过网上的自我学习,摄取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创设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利用网上互不知对方真实身份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校园网站上建立心理咨询栏目,积极参与网上心理咨询业务。由专业教师、专职人员热情、耐心、科学、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学生心理上的疑虑,然后为有心理健康疾病的大学生进行疏导与开化,及时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规避了他们心理冲动所产生的风险,确保网络心理咨询活动的及时性。
(四)创立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此项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常态化的开展,必须建立一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因为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学生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单一的学校思政教育模式,很难在具有隐蔽性特征的心理教育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存有潜伏期、心理健康失衡引起的事件又具有突发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不仅要搞好本职工作、而且还肩负有教书、科研等任务,时间不仅有限,而且个人精力也难以负重。为此,家庭和社会也应分担责任,协同努力、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家庭方面,父母要开展细致入微的谈心活动,增加与孩子间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解惑释疑,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社会方面,要占领道德高地,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乐包容精神、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大众心态。总之,三方要协同努力,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以便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更好地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我校教学成绩的取得,有多方面的因素:教师队伍稳定,有一支踏踏实实抓教学的领导班子,有一批敬业精神好、肯钻研的中青年骨干队伍……其中最关键的是,我校历年以来,一直重视教学研究工作,狠抓教研课题的研究和实验。____年,教育局领导创造性地提出了“分层教学,选班学习”、“小班额教学”和“同时异课”三大课题,我校被定为全县五所“同时异课”课题实验学校之一,在这个课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____年秋季开学参加课题实验的五年级三个班经过两年的实验,到____年小学毕业阶段检测考试时,立竿见影,语文成绩有由两年前全县排名第18名上升到全县排名第3名,数学由原来的全县排名第16名,上升到全县排名第4名。可以说,这个年级是“同时异课”课题研究的受益年级,我校是“同时异课”课题实验的受益学校。
1.求同。
(1)求得教师认同:同时异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休宁县的独创,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找,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摸索。刚开始,许多老师都不能接受,不接受的原因就是怕增加工作量。我们____小学,虽然是超编的学校,但是,和所有超编学校一样,富余的人员基本都是不能够进课堂或者进了课堂上不好课的,而教学骨干还是缺乏的。课题研究,不可能找那些连课堂教学都勉为其难的老师承担,能够做好课题研究任务的恰恰是一线的教学骨干。所以,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为此,学校召开了专门的动员会,让参加实验的教师吃透“同时异课”的内涵和目的,了解课题的基本操作程序,打消因课题研究增加了工作量的顾虑。学校向试验班级教师承诺,如果真的因课题研究增加了工作量,学校一定会给予相应的补偿。这样一来,在课题研究方面,求得了教师的认同,课题研究也就迈开了第一步。
(2)求得学生认同:同时异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原来的班级被打散,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学生会被临时编为不同的班级进行授课,会遇上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授课模式,甚至会人为造成给学生分快慢班的迹象。为此,学校又组织专题的学生会议,说明课题的研究,是为了照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同学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在小学阶段就在学科上产生偏科“跛脚”,不会在小学阶段就掉队。我们告诉学生,班级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教师也是动态管理的,所有的学生都会在同一个教学模式中得到不同的感受。这样一来,打消了学生被分成等级的心理,使他们都乐于接受这个崭新的课题带来的崭新的模式。每次到了同时异课那个下午,学生都很愉快,兴致都很高。
(3)求得其他年级教师的认同:同时异课研究的终极目的不是提高某一个年级的教学效果,也不是结题之后就束之高阁的'事。同时异课,是要先试验后推广,边实验边推广的。如果其他非实验班级无动于衷,在一旁看热闹,那么,课题实验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我校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要加入到课题研究实验中来,人人都动脑筋,想办法。非实验班级的老师必须到试验班级听课,也可以到试验班级上课;非实验班级要把“同时异课”的做法带到自己班级,在小范围内进行一个班的“同时异课”。____小学的校长室里,有一个匾额,上面书写着两个字“浸润”。意图就是,校领导正确的思想必须在全体老师中得到贯彻,这个贯彻不是强制性的,而是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慢慢渗透,最终得到全体老师的认可。我们在“同时异课”研究中,就是采用这种“浸润”,在半年的时间里,使“同时异课”的概念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脑海中。
2.求异。
(1)与领导的意图适当相异:“同时异课”是一个全新的模式,领导提出来了,领导也没有做过,所以,我们对领导的指向是既贯彻,又变通。比如,在教研室第一次课题会议上,领导的建议是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的,回来以后,我们认为,以班级为单位,没有氛围,老师没有压力和动力,所以,我们选了当时有三个平行班的五年级。又比如,最开始时,领导的建议是,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学科,我们认为,实验是有一个过程的要循序渐进,所以我们采用的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学科不同的内容。
(2)与一些任务性的课题研究相异:目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课题研究,可是,有些课题研究的程序是不可取的,他们把课题研究当做一种任务来完成,一般都是先立项,再确定人员,做资料,积累资料,到了一定的时间,申请验收。验收组看看资料,听听课,就基本通过了。然后,这个结题的课题就成为历史,新的一个课题又应运而生。可以说,这样的课题研究是在浪费纸张,欺骗自己,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学生参与。我校在“同时异课”研究中,与任务性的课题研究不同的是,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摆在学生一方。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变化,关注学生的进步,以学生的变化作为下一步实施的依据。我们认为,研究的结果如何不能由验收组说了算,要以学生的进步为评价标准,资料再完美,都没有学生的发展说服力强。
3.求效益。
课题研究,也是一项科学实验,和所有的科学实验一样,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有效益。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如果没有效益,那就是白费心血。所以,我校在课题研究时,在全体老师中形成了一种共识:要研究,就要务实,有研究,就要有效果。我们的课题研究,在经历了一年以后,在五年级的学年度结束考试中,效果并不明显,也就是说,试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没有明显区别。于是,不少老师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价值提出了异议,甚至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门分析,结果出来了:我们的研究,虽然没有给这个年级的成绩带来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原来的学科“学困生”身上起作用了,与实验伊始比较,“学困生”人数由原来的30人减少到12人,减少了半数以上。原来双科不合格的学生占全年级的20g,一年以后,双科不合格的学生比例降到了8g。原来语文不及格的学生平均分从50分上升到57分,数学不及格学生的平均分从38分上升到49分。这就是效益,这就是课题研究给予我们的回报。为什么没有大面积的提升呢?我们分析的结论是:课题研究是一个反复的曲线的过程,要有较长的时间段作保证,全面提高学科的平均成绩时间大约在六年级学年末(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我们所有参加实验的老师在效果分析之后,又一次达到了共识,大家又恢复了课题实验初期的热情,后来,每一个月的实验下来,老师们发现,课题研究实验的效果像一个个五彩的石头,逐渐浮出了水面。
同时异课,是一个创造性的课题,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个:
生的个别辅导。
2.研究了两年,我们依然没有形成对同时异课的理论性的定义,使它既有点像初中的“分层教学”,又有点像十几年前有个叫黎世法的人提出的异步教学,还没有形成同时异课自身的特色和个性。
3.实验班级老师没有把同时异课贯穿于每一天的教学工作,而是在学校指定的时间里统一进行实验,这样,就使得课题研究成为了一种孤立的活动。
4.学生确实受益了,但是,教师的工作量与非实验班级相比,加大了。因为我们的同时异课班级分为a、b、c三个班,教师轮流上课,光是备课一项,教师就增加了好几个课时的工作量。
既然在试验班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就说明这个课题是有实用价值的,有生命力的。有效的课题,就必须推广。下一步我校的打算是:
2.在其他非重点实验年级逐步实施同时异课;
4.把原来已经取得成功的一些课题中有价值的做法融入同时异课的研究中。
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
亲爱的自己:
你好!
回顾历史,我们的党已经走过100年里的风风雨雨,正是因为有先烈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繁荣昌盛。
20xx年xx月,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世界,就在这十分危急时刻,一群群的白衣天使,挺身而出,奋不顾身的救助病人,想要竭尽全力多救一个病人。为了人们的生命,他们几乎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汗水浸透了他们的防护服。看着他们忙碌又疲惫的样子,我的心都快碎了。医院一个一个的病床都被占满了,可还有好多病人需要治疗,就在人们手足无措的时候,党带领基层干部、医护人员、各路志愿者,全国上下一心,疫情被控制住了,现在我们国家又研制出了安全又有效的疫苗,全国疫苗接种数达214亿剂次。我们应当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为祖国的新时代接班人,我们应当从小树立爱国思想。爱国是一种责任,爱国需要我们的行动,而不是一个旁观者。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祖国的未来离不开我们。我们作为新时代少年更要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学会用头脑思考问题,用双眼去观察世界,尽自己的全力创造生活,创造未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祖国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养成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旨在在学生中弘扬正气,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我们尊重学生的权益,给予足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是自由总是相对的,自由是在遵守必要规范的前提下的自由,我们正是站在学生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规范。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有其法律依据,即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根据上述文件制定的校纪校规。养成教育坚持以教育为主,坚持教育与班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屡次违反《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的学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下面提几点具体的要求:
1、进出校门规范。
目的:倡导文明交通,共建基础文明。
规范:
(1)进出校门要下车,禁止滑行、骑车带人,禁止骑电瓶车。
(2)进出校门要佩带胸章,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任何时候都要佩带好胸章。
(3)中午、晚上放学安排值日员值班。
(4)对违反规定的同学登记纳入班级考核。
2、迟到管理。
目的:维护正常的课堂自习秩序。
规范:
(1)组织学生值日员在楼层检查。
(2)协调值班老师准时到岗,多到楼层检查。政教处安排中午和晚上检查。
(3)晚自习迟到和早晨迟到一样检查扣分处理。
(4)一个礼拜迟到累计达到2次的,由班主任报政教处,做出口头警告处理,并作为无故旷课一节处理;一个月无故迟到累计达到4次及以上的,给予全校通报批评;一个学期迟到累计达到12次及以上的,给予行政警告处分;一个学期迟到累计达到15次及以上者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一个学期迟到累计达到20次以上者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并记入个人档案。
3、关于学生通讯工具的管理。
目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倡节俭意识。
规范:明令禁止中学生将通讯工具带进学校,一经发现立即没收。交由家长带回。对于3次及以上将通讯工具带进学校的同学,学校将给予记过处分,并记入学生档案。
4、人际关系管理。
目的:帮助同学们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做人。
规范:
(2)学校提倡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但是如果超出同学限度,甚至早恋,坚决给予行政处分。
(3)因为迟到、私自外出等学生原因引起的与门卫的冲突,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将给予学生相应处分。一是辱骂、侮辱门卫者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行政警告处分;二是由于学生原因发生肢体冲突并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并记入学生档案。
(3)因学生原因导致师生冲突的,如发生辱骂、殴打教师的,一律开除。
(4)学生同父母子女冲突的,如发生辱骂、殴打家长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情节严重的坚决予以开除。
(5)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过程中,因为学生原因与实践和服务单位发生严重矛盾,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将给予学生严重警告以及以上处分。
5、仪表仪容—服装和发饰规范。
服装要求:提倡学生穿校服。所有同学不得穿奇装异服进入校园,不得穿背心、露肩装、露背装、露脐装、超短裙和拖鞋、高跟鞋等进入教学区、运动区。
发饰要求:
(1)头发要整洁干净,不染发、不烫发。
(2)男生不理光头,不留长发,额前的头发不能盖住眼睛,两侧长不能盖住耳朵,不留鬓角,后面不留尾巴,头发必须要理顺,不得刻意做出各种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发型。
(3)男女生同学均不能佩戴各类手饰、挂件和其他装饰品。
(4)女生不化妆。
对于多次违反上述规范,经过教育,拒不改正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全校通报批评,甚至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
6、自习课规范。
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规范:自习课包括上午、下午的自习、午自习、晚自习。
(1)准时不迟到、不缺席、不早退,不提前下课。
(2)自习课期间只能完成文化课学习任务,不得做与文化课学习以外的事情。例如,吃零食、聊天、玩游戏、mp3、mp4、看课外书籍等等。
(3)自习课期间最好不讨论问题。
(4)不在教室里来回走动,非经班主任批准不得无故外出。
(5)自习课期间要独立完成作业,要勤于思考,禁止抄袭作业。
(6)最后一节自习课提前下课直接进入食堂用餐的,学校将严肃处理。
(7)早上来校,晚上回家必须结伴而行,以保证安全。
7、教室内物品放置规范。
目的:为学生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
规范:
(1)课凳规范:课桌横竖一条线,凳子不能伸到过道里,课桌上的书按大小归类,整齐摆放。
(2)课桌内要经常整理,保持整洁。
(3)禁止在课桌两侧悬挂垃圾袋,垃圾要及时扔进垃圾桶。
(4)讲台上除了粉笔盒和粉笔檫外,不放任何物品,要保持讲台清洁。
(5)窗台上不放置任何物品,保持窗台整洁。窗玻璃上不能贴任何东西。
(6)教室里的张贴物要及时更新,张贴物要完整不破损,张贴有序。
(7)雨天学生雨伞的摆放要整齐,教育学生要及时将雨伞收好带回家,或者统一放置在桌兜里。
(8)卫生工具一律摆放整齐。
各项规范的检查,进行一周一小总结,一个月详细总结,将违反规范的学生进行登记处理,在全校的班会课上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情节严重的,按上述具体规范进行处理。
8、教室卫生管理规范及检查:
(1)地面清洁,无污渍,无杂物(口香糖、泥土、纸屑)。
(2)教室课桌椅桌面整洁,无乱涂乱画的痕迹。桌内文具摆放整齐。
(3)课桌椅两侧禁止挂垃圾袋,垃圾及时放进垃圾桶。
(5)窗台、黑板槽保持清洁,不放置杂物,无粉笔头和大量粉笔灰,及时将雨伞收起带回。
(6)教室四周墙壁保持清洁,没有拖把拖过留下的痕迹。
(7)教室墙顶、墙角无蜘蛛网。靠走道玻璃必须清洁,无明显灰尘。
检查:
由班主任负责全面检查,全部到位后,请政教处老师检查。每周周一晚自习前必须完成。平时政教处老师组织抽查,学生常规检查。
9、学生个人卫生规范及检查。
(1)学生衣着整洁,男生不留长发,不留长指甲,不许染指甲,勤洗澡,脖子、手、脸干净。
(2)提倡用手帕,最好不用纸巾。
(3)不往环境区内乱扔砖石、纸屑、食品袋等杂物。
(4)不往教学区内随便扔纸、食品袋、粉笔头等杂物,或从楼上往下倒脏水、垃圾等,一经发现全班公开检查。
(5)在墙壁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者,全班公开检查。
检查:学生自查、同学互查、班主任督促检查和政教处老师抽查相结合。
11、信息反馈。
请班主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上报信息。该信息所反映问题不与任何考核挂钩。一月后,由政教处统一交流信息,并做阶段总结。
3.20创建特色学校方案。
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构成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由于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的要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作为以德育工作为主的高校辅导员应该而且也能够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本文从一位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从角色定位中挖掘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潜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辅导员。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更是转折期。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学习压力加大,就业竞争激烈严峻,人际交往紧张,大学生现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往往产生一些心理困惑。辅导员肩负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因此深化其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之必需。
一、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1、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大学生心理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灵健康的守护者,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遇到问题冷静客观地了解事情的真伪,积极倾听;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长善救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坚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高校中,大多数学生遇到的问题关乎自身的健康发展,关乎学业与人际交往,关乎个体成长与成才等。辅导员坚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性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协助他们应对在大学生活中各个阶段遇到的心理困扰。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内容的构建上体现人本主义潜能观,方法上以预防性干预为主、反应性干预为辅,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成长中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大学生离开家庭,摆脱高中时期对家庭父母的依赖,独立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构建。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成长过程中心理矛盾集中、频发的阶段。辅导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战胜困难、抵御挫折、经受考验的能力。
二、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既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介绍和普及,也包括对心理调适方法的传授与应用;既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呈现、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体验,也包括对学生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
1、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自觉完善心理健康不仅是大学阶段的任务,而且是终身学习的任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掌握有关预防、识别、调节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缓解、消除在学习、生活及成长中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矛盾。
2、优化心理品质,提高适应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在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大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提高科学应对当前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辅导员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活动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并适应环境;了解并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合理应对学习、生活、交往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调控,学会排除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3、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自我实现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潜能远远未能得到良好地开发与利用。作为现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消解,更在于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心理潜能的开发及自我价值实现的促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恰当的成就动机,具备人际交往的基本观念与技能,建立健康的情爱观,初步理清价值追求,帮助大学生在明确规划中找到目标,在和谐人际交往中获得社会支持,有效管理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脚踏实地的完成学业。
4、网络认知教育网络的运用现今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和交往等各个方面,网络也应该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媒介、新手段、新环境。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恰当利用网络资源,正确辨别网络信息。同时,提高大学生的选择、判断、鉴别与自控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增强自我约束能力,遵守网络规范,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
三、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有目的和内容明确的显性教育方式,也可以通过潜在教育因素,依靠受教育者自身特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隐性教育方式。显性教育方式和隐性教育方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方式的完整体系。1、显性教育方式一是课堂教学。随着大学校园内恶性的不断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5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了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的目标、教学包含的主要内容。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成大学生必修课程。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辅导员要承担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订心理素质培养方案,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二是专题辅导。面对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或频繁出现的心理困惑,诸如环境适应问题、学习动力不足、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心理问题、网络成瘾、挫折应对问题等,通过专题辅导和心理讲座的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辅导员可以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的主题班会上结合大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以专题辅导的形式开展,以此解决大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心理困惑,拓展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优化。三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形式上主要包括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某一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疏导错误认知,排除负面情绪,纠正不良行为等,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提升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个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给具有相同或类似心理困扰的某一群体进行心理指导与帮助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辅导员针对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它是通过团体内各位成员之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在互动中通过观察、体验、学习、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改变改善不良行为,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建立互助机制,团体成员之间相互的鼓励和支持对咨询效果有较大的帮助。心理辅导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且能通过处理眼前问题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其不合理信念,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2、隐性教育方式隐性教育方式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方式而言的,隐性教育方式主要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蔽的、无计划的、间接的、内隐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影响的教育过程。它把教育目的渗透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中,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态度、情感、思想、观念、价值、道德等产生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朝气蓬勃,积极热情,爱好、兴趣十分广泛,他们渴望通过参加校园活动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群体活动,诸如拍摄心理微电影、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故事会或演讲比赛、心理沙龙等活动,将心理健康的理念贯穿活动始终,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想、加深了解、开阔胸怀,这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直接、最生动、最为有效的方式。
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来愈严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每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基本诉求,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渐渐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改进和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一是从观念入手,加强教育认识;二是以特色学生活动为依托,改变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养老服务专业;职业道德。
1养老服务业人才需求的背景。
1.1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我国当前现状来看,大部分养老机构采用“医养分离”的照料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此种模式有其固有的缺点。一是老年人患病具有常发性、易发性及突发性的特点,养老机构的医护水平低,难以满足老年人医疗方面的特殊需求;二是医疗机构的就诊病人偏多,医院人满为患,老年人就诊的方便性、及时性都无法解决;三是有些患病的老年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长期住院治疗,成了医院的“常住户”,此种做法使真正有住院需求的患者无法接受更好的治疗,同时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在此基础上,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二为一,成为众多老年人及亲属的共同期盼。,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35号)文件,为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文件中指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简称“医养结合”)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可以同时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节省大量的照料成本与医疗开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1]。
1.2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现状。
1.2.1从业人员数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从国际标准上看,一个养老护理员可同时照顾34个老人,但据我国底的统计,有些城市老年人与服务人员配置比例达到了6.8:1,差距较大[2]。
1.2.2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较低。
大多数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总体水平不高。一是从业人员不够专业,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理念和基本经验[3];二是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限制,缺乏技能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高职院校教育的更是寥寥无几,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三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有些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对老年人不但不细心照顾,反而行为恶劣,需要规范治理[4]。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缺口大、素质低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也突显出来,要为养老服务行业培养出更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些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职院校既承担了培养基础技能的任务,又要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2.1职业道德养成观念滞后。
一些高职院校偏重道德知识及行为规范的传授,基本上只教授学生基础性技能,这些高职院校除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上基本处于空白,内化道德的效果不够理想,缺乏对学生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是要学习更多的职业技能,而非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在工作之后有专门的培训来进行学习,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了学生对职业道德养成的忽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职业道德领域有很大的冲击,引出许多道德困惑,高职学生对社会现象比较敏感,乐于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而对教条内容及课堂上老师的说教兴趣不高,此时教科书上的内容往往不能很好地解惑,这使得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过于表面、浮浅,与实际需要脱节。
2.3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缺乏岗位针对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教育,选用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为通用性教材,专业性不强,脱离了职业和岗位特点,缺乏岗位针对性,不能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入职后的各种复杂人际关系及利益关系,学生对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评价较差、满意率低,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4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手段过于单一。
高职院校一般会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放在思想道德教育当中,不单独列出进行系统培训,讲授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课堂授课直接灌输的方法,泛泛而谈[5]。这种传统授课的形式过于单一与单板,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3提升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高职院校需通过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老年行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了解老年人的价值,增强学生从事老年行业的信心,提高其职业认同感,鼓舞其为养老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因此,在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应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1从观念入手,加强教育认识。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较高,在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凸显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起崇高的道德风尚[6]。同时,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特点,联系实际,模拟职场求职场景,观察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并进行引导,逐渐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育认识。
3.2以特色学生活动为依托,改变教学手段。
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服务对象为老年人,老年人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养老服务从业者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改变教学手段单一的缺点,高职院校需打破传统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开展多种特色学生活动作为辅助。
3.2.1开展主题的征文活动。
经过专业课学习,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对老人的心理、生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更好地加深其认识,可开展“应该如何关爱老人”等相关主题的征文活动[5]。
3.2.2组织“孝道”文化辩论赛。
高职院校可以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孝”、“什么是孝?什么是爱?”等为主题组织“孝道”文化辩论赛,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理念,把“孝道”文化与养老服务的理念相融合。
3.2.3举办摄影展。
把专业实训课程与“走进老人”摄影摄像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全校范围内展览相关照片与视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老人、热爱老人,加强对老人的情感认同。
3.2.4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将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平时课程成绩、量化考核标准等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力,使其在活动过程中领会老年服务职业本身的意义及价值,激发学生从事养老事业的信心与激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
[3]李洁,徐桂华,姜荣荣,蒋高霞.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236.
[4]李青,靳大伟,邢峰.唐山市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