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划及景观设计(优秀20篇)

时间:2023-12-25 14:06:31 作者:梦幻泡

通过规划计划,我们可以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和生活质量。感谢大家的关注,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规划计划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校园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

[4]张涛.当代大学校园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5]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9。

[6]孙磊磊.高校交往空间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3。

[7]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8]王鹏著.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

[9]高占祥著.论校园文化.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10。

[10]黄希庭等编.大学生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6。

[11]李道增著.环境行为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

[12]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新建筑,2002.4。

[13]关肇邺.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建设.世界建筑.

[14]阮仪三.校园环境设计.时代建筑,1988.2。

[15]李橘梅.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研究.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16]陈家琦.从学生需求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j].山西建筑,2007.7。

[17]欧诗,陈建.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探析[j].规划师,2003.9。

[20]张惟钰.关于高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8.

校园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

桥梁是用来跨越障碍物,保证线路通畅的人工构筑物。

从实用角度出发,桥梁设计师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桥梁使用功能,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和使用年限内的坚固耐用,力求做到结构设计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可行,在此基础上,尽量兼顾美学特点,将景观设计融于其中,做到桥梁整体与自然相融合,即景中有桥,桥中有景。

近几年,桥梁景观设计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桥梁设计中,这将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以及自然的状态。

桥梁景观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单位所制定的桥梁景观建设标难和要求、景观开发利用目标和要求、地区规划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规划等,结合桥型特点、交通特点及桥位周边环境的自然地理风貌特点、地形地质地物特点、人文特点,在桥梁结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照美学原则对桥梁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的景观创造和景观资源开发。

“景观”既要有“景”又要有“观”,即既有景色又具有观赏性,在桥梁景观设计中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座桥就是一处景观,它处在自然环境之中,又要融于自然环境,才能使人造建筑物与自然统一协调,达到景观设计的目的。

2.1设计方面。

景观设计并非单独存在的单元,是在众多条件之下的合理布局,刻意的追求标新立异,可能会背离桥址处本来的风貌,使桥梁景观脱离了设计的初衷。

因此,要进行景观设计,还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等进行了解,从而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已建成的具有景观价值的桥梁,并结合桥梁本身的结构特点来定义桥梁景观。

在桥梁使用功能基础上的美学设计应不降低结构承载能力、结构刚度、结构稳定性和结构使用寿命。

2.2经济、实用性。

桥梁的建设主要是起到沟通的作用,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促进经济上的交流和发展,景观设计要在保证桥梁使用功能的基础之上,力图达到桥梁功能、安全、经济和美学的协调与和谐。

对于桥梁的整体建设投资,应该进行合理的分配,使景观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杭州湾跨海大桥,离南岸14公里处的一个本来就有沉积的淤滩上建立了一处海中平台。

施工时,利于物流。

施工结束时,平台将成为集救援、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桥中转运站。

平台上还拟建t望塔,风和日丽时,南可望慈溪庵东水路湾村的桥墩,北眺海盐郑家埭。

所以这个平台于潮流无碍,同时作为一处景观平台,不失为美妙的设计。

2.3精神层面。

桥梁的建设,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人文背景,昭示着城市蓬勃的生机。

通车后,若其线形流畅、气势恢宏,能给人以亲近感觉和特别的美感,那么无疑这对于通行的人们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显示着城市不同凡响的时代特征。

3、桥梁景观设计时可引入的设计理念。

3.1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

在桥梁景观设计时可以将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其中。

园林景观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也符合了桥梁景观设计的初衷,使桥梁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与环境的融合。

桥梁本身即是一处景观,将园林景观设计融合于桥梁设计中,使桥梁在其架构、外观、色彩、照明等方面更贴近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气息,更加凸显桥梁的与时俱进和象征意义,这也是现代化桥梁建设的一种需要。

3.2环境景观。

桥梁是一座人工建筑物,如将其放入自然环境中,难免会觉得突兀、不协调。

那么在景观设计中,就要改变这种生硬的添加,赋予其自然生动的感觉。

首先根据当地的自然地貌和交通需求等,来定义桥的类型;然后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桥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亦可利用雕塑、雕刻等方式来体现当地的风俗文化。

4、结语。

桥梁的发展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桥梁是一座城市的窗口,也是文明发展的象征。

人类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应保持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真实性,桥梁景观设计则符合了这种迫切的需求。

因地制宜的选择桥型,多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考虑,满足技术和景观美学的需要,是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滕玉军.桥梁景观设计与效果[a].山东交通科技.2010.

[2]高海涛.我国桥梁景观设计[c].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

[3]潘世建,杨盛福.桥梁景观[m].人民交通出版社..

[4]鲁敏,李英杰.园林景观设计[m].科学出版社.2005.

校园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

从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势上看,信息社会的环境应包含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拥有高新技术能够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才,这类人才具有推动社会的发展并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二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的不断普及,促使着社会社会环境正逐渐向高度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虚拟化的人造环境发展;三是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距离远近已经不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障碍。网络电话、微信视频、手机等的出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次数和效率。四是由于各种环境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发达的通讯设备以更快捷的速度给人们提供着各种刺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个人空间、人际距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环境心理的角度上看,一个社会时代的环境因素对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个时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在农业时代,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往往表现为比较保守、做事效率低下、比较悠闲散漫的特征;而在工业时代,人的行为往往表现为生活工作节奏比较快、工作效率比较高,思想比较开放等特征;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行为表现出效率更高更快、信息共享、生活工作节奏更快、思想更加开放等特征。因而,人们在心理情绪上常常表现出焦虑和恐惧,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被剥夺了。因此,环境景观设计就应当把减少人的疲劳和压力,最大限度地寻回人们的心理“诗意”和“个人空间”加以考虑,为信息社会的环境设计增添更多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景观。从高等院校的人群来看,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特点,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社会活动的参与的愿望以及个体在集体中的存在感与归属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空间,通过对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感情和提高集体精神。教师对环境同样存在需求,主要体现在课间与课后休息时间上的需求;校园内与学生和其他同事的交流需求;以及教师自我进修与培训的需求。在学校校园里面可以设置可提供休息和交流的空间,比如在学校楼道设置长椅或者休息交流室等。

二、信息社会环境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念。

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校园景观要具备两种属性,第一种属性是自然属性,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形态内具有一定的可感觉因素,是较为独立的并易于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第二种属性是社会属性,这些景物必须拥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观赏作用以及改善环境和使用的功能,可以通过景观的内涵,将人们的心理反应,比如通过一定事物促使人联想起来的意境,能够使人产生一定的景观效应。所以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一些人文因素和特色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原则。高校在办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往往会积淀一定的校园文化,要用景观的作用将这些文化表达出来,保持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使校园环境形成整体的美感。二是特色性原则。就是高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成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放入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校园景观呈现出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的气质。三是朴实性原则。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因此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也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文化,设计一些能体现本校园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景观在设计上要富有深刻的内涵这对于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景观设计不应过分追求华丽,而应以素雅为美,体现出朴实、恬静、超然物外的文化氛围。四是艺术性原则。根据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如各种建筑群体、专业特色主题文化以及办学宗旨等,站在艺术审美的高度,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警句、雕塑、山、石、水、草、树、木等,创作出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的景观形象,充分体现校园人文文化。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校园景观设计除了应坚持上述四个基本原则之外,还应遵循以下五个思维模式。“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热点。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化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剥夺,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存在。在以“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进行景观设计时,第一是要把当地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给予的启示融入到设计之中;第二是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尽量避免对自然条件的影响;第三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第四是尽量保护不可再生的资源;第五是大量应用绿色科技、绿色能源等技术,保护生态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种景观元素进行的设计,是一种多目标的设计,为人类的需要,也为动植物的需要,为生存的需要,也为审美的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环境整体优化。“人性化设计思维”模式就是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不仅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迁就人们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和景观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与融合,以展示对人的.物理层次的关怀。其次是在设计细节方面,要使景观体现对人的心理层次的关怀,要让人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此景情有独钟。要让人触景生情,还要使“情”升为“意”,使“景”升为“境”,即“境界”,达到情景交融,成为感情上的升华和结晶,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设计思维”模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技术支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考虑把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工艺等高科技产品放入到景观的设计之中,以满足人们追求时尚追求科学的心理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要重视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作用,将院系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人文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以环境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就是要求从长远的观念出发,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来进行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充分利用环保绿色材料、节能新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把握好空间利用的效率和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间的浪费,使有限的空间充分发挥其功能,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增加空间利用的弹性,使空间的功能具有可变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设计风格,都应坚持和遵循上述四个基本原则及五个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的设计才能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

参考文献:

[2]《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应用研究》李理著南京林业大学学报.6。

校园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

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地面铺装、景观绿化、小品雕塑、景观水景、灯光照明等。小城镇广场的绿化设计是广场具有尺度感和营造空间氛围的重要元素。铺装的设计上应结合所设计的文化氛围选择色彩和设计元素,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应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街道的协调统一,借助景观形式、肌理、色彩、材料以及空间表达特定文化寓意和精神含义。

1.2设计的原则。

1.2.1坚持景观生态性为原则。小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它贴近自然,自然之美是它可以发掘和利用的特色,其自然之美是大中城市所没有的优势,因此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首选条件,小城镇景观设计中应该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开发利用中要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重视原生态环境的作用、绿化作用才能创造富有生机的文化广场景观、提高广场的利用率,但很多景观设计中却忽略这个优势而是设计成一排排枯燥单调的现代景观。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中,要以区域背景为基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寻求城市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呼应。

1.2.2坚持社会公众性原则。广场是构成小城镇空间的首要环境要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包括年轻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小城镇广场景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很多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只是追求美观效果忽略了其使用功能,广场不仅仅是供居民集聚的标志性场地,它还可以供人们在广场中进行各类活动,强化人们对文化广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2.3坚持文化特色原则。小城镇广场景观在营造的过程中应着力突出自己的景观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强调城镇个性,应以保护地域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设计构思中,主要利用小城镇地域文化背景来创建空间特色。地域文化可以是某一自然特征、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节日、图腾、服饰、植物、传说以及当地特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名人。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区别于其他地区,避免似曾相识、千城一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活力的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通过选取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空间作为调研对象,培养认识校园景观设计、熟悉常用植物、了解景观分区及各分区中的常用园林植物,培养观察、研究、表达能力,增强在园林植物配置与设计对人的使用方面的认识,巩固校园景观设计课程学习的成果。

二、调研目的地。

三、调研时间:2013.11.14。

四、调研结果。

一:基地概况。

二:目标群体与潜在使用者的行为特征。

设计师用人文化、现代化、艺术化、的设计理念,突出开放性、时尚性、多元性是为在满足现代生态学、美学的基础上,探索校园空间环境与景观文化意境结合的表达方式,使之不仅满足学生对高品质校园环境的向往,更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沟通平台和人性化的情感空间。

五:景观综合分析;。

基地的设计采用现代设计元素,以简单的圆形,正方形,弧形划分空间。高差的处理在整个空间处理的极为恰当,悬挂的花坛种着植物,跌水流过黑色的鹅卵石,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铺装形式多样而又统一,似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与整个教学楼现代建筑融为一体。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设计师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塑造出的丰富空间,让我对西方现代园林艺术又有了新的认识,与世界共同进步,是一个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整个内庭院植物方面种植比较单一,但不单调,绿绿的草坪种几颗白桦树,在旁观看别有一番韵味。在整个植物配种方面设计者没有追求丰富的植物变化,而在植物的选种和色彩配置上做了精心的分析,简单而不单调,主题明确。

基地内建筑立面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在走廊底部采用鲜艳的橘红色,时尚且充满着大学校园的活力。

走在整个校园里,两种风格融在我的眼里。建造特色的唐诗园林,以展现唐代文化为主,再现唐代古文明,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时代文化。除了这种空间景观上的风格变化外,标志性建筑图书馆本身也与其他建筑形成了两种风格。

在规划上设计师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融合西方的设计思想,典型化、通用化与多元化、个体化结合,设计中既要赋予超前意识,又要具有时代精神,使信息产业化与网络高速公路化兼容并蓄,强调时空穿梭,空间交织穿插,象征过去与现在,隐喻历史与未来。简洁明快与丰富的创意相结合,庄严典雅与活泼动态相映成趣,现代化景观主要表现在抽象的现代化雕塑、广场的艺术铺装、规则排列的灯柱、阵列种植的树阵,造型别致的花坛、曲线流畅的植物造型等。

唐代风格的园林景观除了在校园东北角的唐诗园林以外,在体现在环湖林带中。其中设计布置了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久居长安的大诗人的雕像,他们形态各异,神态百千,自然的置放在林中,并在散置于园中的置石上铭刻他们千古流传的名诗词,占地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

两种风格,两种品味,根据学校建筑特色,将理性与浪漫结合,有规则式现代建筑广场空间通过转接、过渡的手法,与自然多态的唐诗园林空间融合为一。这样形成了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发展的设计思想。

六:结论。

大学校园不仅只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它犹如一座小型城市,出入人员较为复杂,根据此次调研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景观区内绿化草坪问题,一是增加休息设施,来解决草地因过度踩踏和坐压而被破坏的问题,并同时提高草坪利用率,吸引更多的师生。二是采用一些花墙竹墙、群体树木等,营造出一些半围合空间,增加空间层次。

2.关于空间层次单一问题,设计应重视环境的融合问题,在原有建筑轴线格局的基础上,加强视觉轴线的塑造,创造借景,创造出自由流通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统一的空间。同时要注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树木植物分隔出来的隔而不断的软质空间。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更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精神。建立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能够对学子乃至社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参考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一书中的大学校园户外评价表提出一些指标作为参考: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提供和谐、自然、优质的高校校园环境,促进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快速发展,是每一个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从1999年国家制订并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战略,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这无疑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急于扩大学校的土地规模和校舍建设规模,而工程建设施工时间紧,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10年,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展成为育人工程、爱校工程、文化工程,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城市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水域、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精神情操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园和谐统一,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校园景观营造成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景观面貌的发展。

1.1对生态的问题忽视。近年来国内高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同时,设计、施工中对自然环境不够重视,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对校园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

1.2缺乏人性化设计。除了学习、运动、休息等基本的校园生活外,学生还要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在规划校园环境时,要尽力创造能满足师生自由交流的建筑内外活动空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问的交流。

1.3欠缺文化元素。

高校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校园景观多样化的标志,而千篇一律的施工手段导致校园景观中人工元素占据绝对优势,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得就不到恰当的体现。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但如果校园景观设计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规划设计。要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就要创造一个又深层次文化底蕴、可持续发展并具有积极影响力的和谐校园。

学习的功能。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有帮助。除了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之间要有尺度适当,可休息驻足的庭院;在校园中有足够的绿地树阴可供阅读背诵;有公共的广场庭院空间可供师生讨论交流。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灵感的顿悟常因适当的感知而进发,良好的景观氛围能启发人的思想,激励人的行动。

休闲交往的功能。现代大学培养的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要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除了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需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强健的体魄与充沛的精力。良好的校园环境组成,应能在课余为师生的交流、聚会提供良好的户外空间。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单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人文气息还有丰富的人工创造的环境,属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教育性建筑,同时由于是寄宿制,校园对学生意识形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把人文元素和校园造园联系和连接在一起,建造独具特色,形象鲜明的主题校园也是目前需要做的。

苏州大学:古今并存,玫丽精致。

校园休息交流活动空间。

图书馆:与景观相结合。

和谐、自然是现代环境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大学校园环境应体现的特点,同时只有具有生态性这一特点的校园环境才能保证大学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要创建一流的大学,也必须拥有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优美、自然的校园景观。2.4校园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艺术性是高校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景观要不断创新发展,艺术性就成了突破的主要方向,不具备相当艺术水准的设计作品很难引起校园中师生的关注。可以在校园改造设计中综合运用框景、借景、对景、夹景、障景等园林艺术处理手法,把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作品呈现在师生面前。设置能代表学校历史传统和独特史化底蕴的雕塑小品,突出校园的特色,使整个校园景观得到升华。校园节点营造了校园生活的舞台。它可能是景观连续推进的视线交点、交通线路交叉点,也可能是校园结构的转折点。节点景观的有效整合,可为文理科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具有特色的交往空间和晨读空间,比如为美术类学生在校园自然景观带设置写生区等。

发展性现代的校园建设中,虽然对支撑着大学研究和教育的设施与景观环境有长期性的规划,但是新建,改建,改修一般都不怎么进行。即不能够实施规划的内容。大学在搬迁情况下,需要在某种秩序中构成整体教育设施,于是出现了建设新校园的事情。但是并没有像美国那样从长期的观点提高包括外部空间在内的校园与设施整体的品质。搬迁校园的时候,不光是建筑,还要制定包括景观在内的校园整体的规划设计。现代校园的规划不是一个终极的完整状态。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采用动态规划方式,考虑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兼顾现实与未来。

3.1大学的校训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提炼,它以无形的凝聚力、感染力弘扬民族文化和大学精神。校训这一独特校园景观的合理设置,最能体现大学校园特色,反映大学人文精神和深层的文化底蕴。校训的设计模式可采用浮雕墙的形式体现,或是结合周边环境设计景观文化石,也可在校园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置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校训内容,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浓厚的校园文化。

3.2大学校园中人和车辆密集,因此要充分考虑人的通行和车辆的穿行。校园交通空间宜开敞而不宜封闭.要使行走其间的师生能够观察到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尤其车流交通空间应该具有开阔的视野,以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另外,道路系统设计应简洁明快,绿地中多设捷径,同路要适当加宽,机动车停车场的车位可以巧妙地与自然绿化植物相结合。良好的道路交通系统保证了校园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保证了校园各个景观元素之间的穿插,同时,也满足交通与安全上的需求。

3.3校园环境绿化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忽略了绿地林荫类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增加校园整体绿化面积,使立体绿化与平面绿化有机结合起来。校园环境应以自然为主,注重植物的立体搭配。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有益于身心健康,凸显四季变化,具有艺术美感的绿色植物。通过合理的绿化配置,进而提高整体校园环境的质量。

青岛海洋大学:茂密的植物,中西合璧,环境幽雅。

3.4校园景观小品应注重生动性和多样化,注重校园文化性的体现。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尺度与人的关系,空间处理恰当适度。景观小品应符合人体功能学的要求,既具有现代校园独特美感,又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对校园规划设计提出建议及相应的整改意见,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归属感。3.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到高校环境未来的发展,打造“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绿色生态境界,推进学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高校校园景观工程设计改造应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力争建设成宜教、宜学、宜居、宜行的人文生态校园。校园景观设计应理性创新,注重功能,景观先行,关注细节,坚持美学思想,规划出体现大学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景观设计。高校校园的整体设计风貌要着重体现符合我国特色的精神内涵。中国特色注重实用性和关注生态价值。校同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环境。景观是有生命的,是不断生长的,是为使用它的现代大学生而建造的。校园景观建设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发挥优势,这样才能创造出功能性强、生动活泼的校园景观,使其独具特色。通过整体规划贯穿整个校园园区的景观轴线的连接,使每一处特色景观节点的设计主题鲜明,符合时代气息。为了实现高校校园景观人文化的持续性成长,应该尊重高校校园景观人文化的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充分体现“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大学校园的绿色理念。每所大学校园都应该有自己标志性的建筑物,作为学生回忆的引导线。校区园林化、生态化主要是要结合学校的地形地貌,做好设计构思,使园林为校园争辉,为建筑争辉。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文案由沈阳艺馨校园文化建设公司提供: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中小学校:

根据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验收的通知》(闽委教宣〔2012〕68号)文件的部署,为如期完成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现就组织开展中小学(含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验收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验收依据: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闽委教宣〔2012〕1号)、《关于组织开展“学雷锋弘扬福建精神”主题读书活动的通知》(闽委教宣〔2012〕26号)和《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暂行标准(试行)》(闽委教宣〔2012〕40号)精神,对各地各校申报的校园文化先进校、书香校园和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项目进行检查验收。

二、申报验收项目安排: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规划,全市将评选首批100所“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200所“书香校园”和300名“阅读之星”,各县(区、市)申报数量见附件。此外,每个县(区、市)推选5所省级“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市直中小学校应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和“阅读之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的申报。

三、申报验收时间安排:

(一)各学校于2013年1月31日前完成自评并向县(区、市)教育局申报,市直学校直接向市教育局德育科申报。

(二)2013年4月1日前各县(区、市)教育局完成评估验收并向市教育局总结上报。

(三)2013年4月—6月市教育局将组织对各地申报的学校进行分类评估,并于6月15日前向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申报。

四、申报材料要求:

各地各校请将《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合格)学校”申报表》、《福建省“书香校园”申报表》、《福建省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申报表》、《福建省中小学“阅读之星”申报表》以及各项目汇总表(各一式两份)于2013年4月1日前寄送泉州市教育局德育科,申报材料电子版请同时发送至22783508@邮箱。

五、其他事项要求:

本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牵涉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加强和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组织学校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工作规划,做好县(区、市)级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合格)校的创建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确保到2014年省、市、县(区、市)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对所辖90%的城市中小学、70%的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验收工作,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

附件:

一、泉州市首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书香校园”、“阅读之星”名额分配表。

二、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组织。

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中国校园文化网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

文案由沈阳艺馨校园文化建设公司提供:

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中国校园文化网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

景观设计师职业规划

为了我们的一生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 职业生涯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正因为要适应并在当代的社会之中立足,我们 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详细分规划,清楚的认识自己,分析了解外部环境,定制适合自己 的目标以及确定实现目标的步骤,严格自律,不断地提升自己,为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远 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 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

二、自我评估

1.个人基本情况 就读专业:景观园林设计 姓名:--性别:女 2.基本分析报告

(1)、 职业素质测评系统测试报告(兴趣测试) (1)、cetic 职业素质测评系统测试报告(兴趣测试):

通过测试,从如下职业测试剖面图中能看到,我的职业兴趣特征是高观念型,对与观念 相关的工作活动比较感兴趣, 喜欢从事通过观察分析, 以理性思考方式探究事物本质方面的 工作。

初步测试结果显示,具有较明显的个人职业取向,建议进一步接受职业指导,重点解决 个人职业取向与实际如何更好结合问题。 推荐职业:喜庆策划师,市场传播策略规划人员,污水水质化验师,采购供应师,环境监测 员,环境损害控制员,安全工程专员,色彩顾问,会展策划经营师,烟叶调制指导,环境污染治 理工艺师,兽医防治员,智能楼宇管理师,烟叶分级指导,营养配餐员,软件项目经理,造价师, 园林规划建造师,质量控制师,污水处理技术师。

(2)、 职业素质测评系统测试报告(就业资源评估测试) (2)、cetic 职业素质测评系统测试报告(就业资源评估测试) :

总体分析:根据我对就业资源分析量表的作答结果,我就业资源占有量的百分等级为 59 ,这初步表明,从总体上看,与一般人相比,既占有一定的就业优势,可以帮助自己就 业;也有一定局限,这可能对我就业会带来一些困难。 与他人比较:测验结果初步显示,我在主观因素分方面具有明显就业优势。 与自己比较: 具体分析发现, 我在年龄、 就业动机和信念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 在性别、家庭背景和一般经济状况三个方面相对处于劣势。 建议:综上所述,建议进一步与职业指导人员沟通研讨,以更加有效利用就业优势,尽 量充分利用优势,避免劣势影响。

3.对自己的认识 (1) 、优点:具有一颗乐观的心,乐于助人;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沉静认真,讲求 实际, 注重事实和有责任感。 能够合情合理地去决定应做的事情, 而且坚定不移地把它完成, 不会因外界事物而分散精神。以做事有次序、有条理为乐—不论在工作上, 家庭上或者生 活上,重视传统和忠诚。安静、勤奋,对于细节有很强的记忆和判断。能够引证准确的事实 支持自己的观点,把过去的经历运用到现在的决策中。重视和利用符合逻辑、客观的分析, 以坚持不懈的态度准时地完成工作,并且总是安排有序。 (2) 、缺点:适应力会比较慢,有时做一件事之前要思考很久;容易只看到事情有黑和白两 种情况,而看不到中间的灰色地带;对职业而言,我的社会经验还不够丰富,个人认为看的 做得还不够多。 (3) 、兴趣:就个人而言,我兴趣比较广泛,喜欢交朋友,看书,了解自然科普;喜爱绘画, 欣赏音乐,打篮球、兵乓球和羽毛球;乐于思考,对于新鲜,有创意的人事物都会感兴趣。 (4) 、个人能力:担任过宣传委员、文娱委员等职务,在部门和班级中积累了一定组织和设 计创意方面的经验,有一定协调组织、交际能力,思考细致。

通过以上自我评估分析, 我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 总的来说: 乐观、 自信、 积极的态度, 善于观察分析,这些方面将能成为我的优势,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起到很大帮助。

三、外部环境分析

在现代,由于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和人口迅猛增长,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 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自然与人工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全人类的长远健 康、幸福和欢乐,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社 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局面下,仍 然要保持生存环境不受破坏,自然资源不致浪费。那就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 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 新技术和新经验, 这正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 ---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因此,时至今日,风景园林依然是世界各国的 热门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 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 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 景。 当今世界城市化和花卉产业的兴起,更促进了园林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也是培 养适应未来城市环境美化要求及发展花卉产业所需人才的专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 神生活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 来越高。社会急需大批优秀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四、行业专业分析: 行业专业分析:

1.对行业的认识: 我国城市园林的由来可追溯至古代皇家园林,官宦、富商和士人的私家园林。现代意义 的园林则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果, 当时殖民者在我国开设租界, 为了满足殖民者少数人的游 乐活动,把欧洲式的园林传到了我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 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 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 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 城市现代 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主题。游 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效果,并且成为公园景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对专业的认识: (1) 景观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 、 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按生态学与美学原理对局地景观的'结构与形态进行具体 配置与布局的过程,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 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2) 、需要掌握的知识: 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 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 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 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及种植设计,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 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一个小园林的设计一直到宏观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 经营管理、农业区域的变迁与发展、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 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 内容。 (3) 就业发展方向: 、 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园林局、苗圃、园林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 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以及其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 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 专业类的硕士学位。

五、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

软件; 大二:顺利完成所有课程,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如 photoshop、cad;还有英语四级 证书。 大三:到园林公司实习,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同时积累经验,要注重积累经验,打 好根基。 (2) 、中期目标 2015-2017 年,成为助理景观设计师,报读本科课程,取得本科文凭, 并进入对口单位,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专业水平。 (3) 、长期目标 2017-2022 年,成为景观设计师,能做出成熟的园林景观方案,积累 人脉取得信誉;根据已有的基础,修读有关建筑设计的相关规定和条例,争取考一级注册建 筑设计师。 5.实施方案策略: (1) 、大一到大二期间完成学业课上认真听讲,学好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 学讨论交流; (2) 、课下努力学习,多阅读关于设计方面的书籍,除了多读,还要开阔自己的眼界, 增加见识积累经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做到不浪费课余的时间; (3) 、广交朋友,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中积极与上司、同事 沟通交流,锻炼自己的的交际能力。

六、结束语

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天要对自己说: “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 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走下 去。

到这里,这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 现在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这个规划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 的胜利!

校园景观设计的9个设计原则

校园景观规划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校园的“场所精神”。

1、功能分区:功能分区且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校园特色:在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生态环境:校园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

4、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是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构筑空间,“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度空间,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小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体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园桌、园凳,为师生的体息、交流提供方便。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高校校园的规划应当以景观生态优先并从整体考虑出发,合理布局景观空间格局的各个单元,以期望达到高校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最高效率原则就是指校园规划应考虑到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同等数量的任务和活动所运动的水平距离最短。可见,最高效率原则在规划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学生在运动最短的`距离内到达一个或多个既定的目的地。考虑到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可以得出在上课期间,大学生每天在各类型斑块之问移动的一般次序。以此为依据,有序的布局各个斑块,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学生的目的。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化,有利于强化教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

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大学校园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的尊重与发掘。所谓特色,就是指大学校园总体景观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它不是靠人随意断想与臆造的,而是对大学校园生活功能、规律的综合分析,对人文、历史与自然条件的系统研究,对现代生产技术的科学把握,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大学校园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

安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物理环境安全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建设要把好质量关,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优化建筑结构,提升防震、防火及其他防灾功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如道路的路面不能过窄,弯度不能很急,坡度不能太陡,增设人行道;不能种植有害花木,起阻隔空间作用的植物可以选择不易接近的植物,供观赏的则应选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植物;危险之处应设置扶栏等等。心理安全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避免教室、图书馆、校园中的步行道、宿舍区、校园操场以及其他会令师生感到不安的情况。如昏暗的灯光、狭窄的甬道、刺鼻的气味、巨大的没有声音的空间等。不同形态的空间也会引起师生情绪及心理上的不同体验,人人都希望安全、舒适、隐蔽的环境空间。人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总希望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因此每一个人周围都有属于自己的范围和领域,好像有个“气泡”一样,它实质是一个虚空间。另外,在进行不同的活动,接触的对象不同“气泡”也不一样。因此,室外环境空间的大小尺度、桌椅距离等都应按师生对环境的尺度需求及认知状态进行布置。避免使用不稳定的形体,危险的没有围护的巨大空间等。

校园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

如今城镇和区域关系日益密切,我国东部的“长三角”、南部的“珠三角”、以及北部的“京津唐”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注重城镇景观的品味,而小城镇广场景观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当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结构、地域风俗、历史文化等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延续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突出城镇个性的景观环境。小城镇广场景观中应利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来设计,而人工景观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它的要求是一种贯穿历史、体现现代文化、具有审美价值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在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中要把整个小城镇的因素全盘考虑,结合小城镇的发展,注重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注重美观性和功能性的统一,设计出真正属于当地居民的文化广场景观,充分发挥实用价值,尽可能的设计成实现功能、景观、生态、人文的和谐统一的广场景观环境。

花卉小镇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构思论文

4.1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水利规划工作水利产品的重要性比较突出,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水利产品和其他的产品类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能在产品消耗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优势作用。

4.2对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水利规划工程要想实现创新就要以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依据,保证水资源的湿度开发,实现采集和应用的平衡性,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对水资源的再生性进行完善,保证水资源不被污染。只有采用综合处理措施,才能使得水质达到相应的标准。这也是水资源规划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在水利工程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以及地区的不同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要对树立工程的技术水平加强重视,同时将创新的因素融入到其中。使其能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保证各项工作的一致性。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在保证水利工程规划科学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晓丽.水利规划设计及创新思考[j].水能经济,2016(10).

[2]夏禹宗,岳常青.水利规划设计技术与创新思考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2).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校园景观有其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需求,又有其教育性质的特殊场所需求。校园是科学、技术、文化的荟萃之地,其文化景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具有真正的、最广泛意义的教育内涵[1]。因此在景观空间的处理上,专属性和文化性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就以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对方案过程中所碰到的校园空间与文化的融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2、项目背景。

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位于许昌市区,是许昌市唯一一所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基地整体为南北向矩形,规划总用地面积公顷。新校区景观分为南北两期进行建设,一期设计与二期设计在理念,结构,设计手法上均一脉相承,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本文主要就一期景观设计的方案进行项目总结。

3、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两翼”+“三片区”。

中央主题景观轴(一轴)。

轴线位于中央,贯通南北,组成一串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的广场序列。形成景观性、文化性、韵律感三合一的核心轴。

疏影园(两翼)。

两翼位于中央主题轴两侧,挖掘许昌“梅花文化”,营造大面积集中生态绿地“疏影园”,与中央主题轴硬质景观形成互补和差异性发展。通过自然地形的营造,提供完整的生态化,园林化区域,满足师生放松身心,敞开心扉,感受自然的心理需求。

三片区。

根据校园功能分区,三片区分别为教学实训区、学生生活区和综合行政区。根据不同分区的功能性质,营造相应的场所景观,力求做到以人为本。

4、文化主题。

许昌乃人杰地灵之处,新校区的景观拥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文化主题系统主要通过“地方文化轴”+“技工文化轴”来表现。

两条“文化轴”是两串连续的文化空间序列,对于文化轴线的感知,不应只是单纯的各文化空间感知的叠加,而是有一系列连续的印象,最终形成整体的感知[2]。

地方文化轴。

“地方文化轴”是东西横轴,主要依靠许昌的“钧瓷文化”“三国文化”支撑。

轴线连接东入口广场,钧瓷水景广场,魏都广场和西入口桥,成为一条大气开敞的文化景观视觉通廊。

钧瓷水景广场。

钧瓷水景广场取自许昌“钧瓷文化”,这条人行步道广场始于东入口止于新校区核心建筑图书馆,不仅承担重要的集散功能,交通功能,学生还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集会活动,同时感受校园独有的人文气息和标志性元素。

为了表现钧瓷文化,方案着重从两点提炼钧瓷的特性来进行展示,分别是色彩和肌理。

钧瓷的釉色灵活,变化微妙。“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乃是对钧瓷的最高褒奖。抓住这一色彩特点来做文章。在这里则又隐喻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源泉,入校的学生经过学校的培育,将成为在社会各行业出彩的栋梁之材,从而最大限度的凸显技工学校的特色。

钧瓷的釉面肌理也是其一大艺术特点,钧瓷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有冰片纹,即在釉面上出现像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这也正是方案中所要体现的钧瓷肌理特性。

钧瓷水景广场,水景是其核心景观。在设计手法上,主要通过流动的水景与灯光组合的形式来表现“万彩”的概念。池底也做了特殊处理,通过平面铺装的构成和不同的设计标高的分层,将冰裂纹和勾缝的意象概念表达出来。

魏都广场(图书馆下沉广场)。

图书馆是整个新校区的核心建筑,其外形厚重,取自“东临碣石”。魏都广场的文化主题取自许昌的“三国曹魏文化”。魏都广场的亮点在于,设计了一大幅文化景墙来迎合原来将近4米的下沉高差。景墙高米,宽42米,大气恢弘,整体景观与厚重的建筑相协调。在功能上是台阶挡墙,适当地分隔空间,阻断视线,使空间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在形式上,采用主题浮雕的元素,将三国曹魏文化展示于墙上,并且注重材质的变化和细节的雕刻,来避免大尺度景墙的生硬违和感。从而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空间与文化的融合。

技工文化轴。

“技工文化轴”是南北纵轴,通过中央主题景观轴串连“天工之门”、“开物广场”、“鲁班广场”、“传技广场”、“名师苑”五个文化主题节点。

开物广场。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天圆地方,序列先端,开门见山,渐入佳境。

开物广场的文化内涵取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部具有奠基意义的科学技术专著。广场布局方正,尺度空间较大,为新校区的门面景观,标志性的天工开物碑(主题雕塑)立于广场中央,具有很好的文化形象展示作用。

鲁班广场。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开敞空间,刚柔并济,阵列有序,实训有道。

鲁班广场毗邻实训楼,是景观轴上最主要的师生开放性活动空间,硬质场地上根据甲方要求设置鲁班大师的雕塑,以其为视觉焦点,布置草坪绿化空间和休憩小品。在小品的设计上也花了番心思,小品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例如以“鲁班锁”为模型的灯箱坐凳,以“鲁班尺”为意象的特色铺装,值得玩味。主题展示的细节,平添的不仅仅是景观元素的丰富性,当其与环境相融,增加的更是场所的专属性和领域感。

名师苑。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静谧空间,浓荫庇护,文化深邃,意境升华。

名师苑毗邻教学楼,属于轴线空间序列的尾声,其实质是尺度宜人的林荫广场空间。在两侧高大的乔木遮护下,草坪空间和步道空间有序分割,给整个空间罩上一层庄严感。在林荫下对称布置各技工名师的简介牌,结合灯箱设计,古朴而不失现代,从而打造出一个勉励人心,发人深思的文化空间。

5、结语。

校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以师生为本,不仅仅使生活行为上得到便捷,更应该探索如何对行为本身进行有益的影响或是有益的引导。学校是育才树人的地方,空间的文化性尤为重要。所谓空间和文化的融合便是指,空间设计中渗透着对基址和城市的历史与环境的多重隐喻,作品深层的文化含义使之具有地域性和归属性[3]。以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从整体的景观结构到详细的节点设计,笔者都试图层层深入地赋予其文化内涵,并用两根主线串联――当地文化和技工文化,旨在创造出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文化空间[4]。

城市规划中心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论文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普及,园林景观的设计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文章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现代设计理念的运用及园林规划设计手法,阐述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

随着城市建设推进,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要,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已经提上日程。文章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目的是提高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

1.1以人为本。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计划等目标得到明确,以此为基础再将设计理念得到完善。因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是服务的首要目标,所以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服务群体的感受有所了解,从而设计出合理性与功能性齐备的人性化设计。

1.2因地制宜。

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当地的地基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结合当地的地形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展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定位;设计师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根据气候的条件选择相应适合的树木去植栽,这样可以使设计的内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1.3创新。

城市规划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的需求跟着时代在变化,这就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师要不断的创新,将传统思维下的设计原则与观念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快速的城市发展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以小区消防通道为例,传统的景观中该部分一般为4m的硬质消防车道,如今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此做法已经得到改变,部分小区对其进行了创新,选择了隐形消防车道,车道与绿化相互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绿化率,而且增加了小区的生活品质。

1.4文化原则的展现。

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要具体结合生态理论的设计风格,同时结合建筑风格,使得我国古代传统园林景观中的设计精华可以得到全面传承。并以此为基础,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从而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因为城市自身的服务对象就是人,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不能过度倾向欧美风格的园林规划,要具体结合我国的状况,做到统一。

2.1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因地制宜,不能破坏环境的整体性,合理地在景观设计中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使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大众、与自然相互协调。例如,绿化植物选用当地树种,以此来体现现代园林区区域性的特点。这样的树种在当地已经形成规模,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在今后的的园林日常养护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减少养护的次数,降低维护成本。因此适地适树,可以保证当地的绿化系统,为后期的绿化管理工作提供帮助。2.2虚拟现实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虚拟现实技术对园林景观设计开始产生冲击,虚拟现实技术正多方面的改变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人的视高、头部运动特征、视野特征和运动中人眼成像特点等,使人们在模拟的虚拟园林环境中漫游。参与者在漫游过程中,不仅能在“现场”直接感受到园林景观设计的便利性舒适性和层次性,而且能得到近乎“亲临现场”的效果,比二维想象要好许多。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国际互联网,可以使公众参与到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2.3仿生设计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仿生设计是园林景观划设计的一种创新手法,是对园林景观设计思路的一种拓展。仿生设计模拟自然界中无数生物形态,经过人们的提炼与升华,将自然生物赋予艺术内涵,使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将仿生学设计应用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规划设计手法,拓宽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仿生设计作为21世纪的一个热点。这一领域的创新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界融合的一种新思路,这使景观、人和自然界三者交融距离缩短。

3.1借景。

古典园林借景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手法,在现代园林中这种手法也得到了体现。例如,北京香山饭店园林“烟霞浩渺”景观,就是巧借南部的西山红叶形成的。当人们站在溢香亭前凭栏南望,视线透过两株大银杏,直达700m以外山巅,山上黄栌、万树含烟、入秋入霞。园林景观中常用的借景手法有邻借,远借,俯借等手法。园林景观设计运用借景可使整个设计的画面活跃起来,能够让远处的风景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

3.2框景。

框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一般广泛用于橱窗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废弃构筑物及立交桥的设计。按照“框”与“景”的关系可分为按景设框、按框设景、框自成景、无框成景、无框无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框景这种古典园林手法与现代园林手法结合,可以形成一种紧与舒的心灵体验。

3.3点、线、面。

点、线、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园林中景观节点用线进行连接,最后形成一个平面形状,再由面展开则变成了体。关于“线”的产生,康定斯基指出:“在几何学上,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它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因而它是由运动产生的,它是破坏点最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的,线因此是与基本的绘画元素一点相对的结果,严格地说,它可以称作第二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线、面合理运用,才形成了景观设计中的各个空间。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举足轻重的环节。园林景观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就成了摆在城市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关人员必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为园林景观设计的进步作出贡献。

[1]吴华丽.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75.

校园景观设计方案

为绿化、美化校园,为师生创建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宁静气氛,合理分配校园绿化美化分布,环境育人,关心师生身心健康,建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全力将可绿化面积进行绿化,将精力放到新开辟出的新可绿化地带。新增绿化带要和原有的绿化格调一致,注重基础工作就是长期工作,抓基础要思长远,注重品种搭配,合理栽种,增加垂直绿化面积,建立完整的绿化体系。将学校可利用的一切条件都挖掘出来,逐步发展、实施,完成规划任务与内容。

1、从我校的实际出发,以朝阳区基建办下发的《二00年花园式学校建设总体检查验收》的要求进行工作。

2、紧紧以建设标准为依据工作,工作中合理调理调工作重点,将绿化工作的规划任务得以完善。

发挥校园面积小的特点,分块布局绿化,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体现分布均衡,突出重点,尽可能的增加绿地面积,加大覆盖率,没有死角。

新增教学楼的左右可绿化,东面墙体坐落小龄学生的游戏区,美化墙体加种植矮棵草花;体育馆南墙补种地锦;泵站墙体补种地锦。原有绿化植被物种不变动,通连花池栽种草花。

我校校园面积相对小,可绿化面积不大。校园可绿化的地点是几处带状的花池,分布在校园的四边。所以在今年,要继续发挥校园占地面积小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实施,将小块的未绿化地带绿化,使可绿化地带达到100%。

在小龄学生活动区域种植草花,使小龄学生活动区域气氛鲜活,原有的绿地加种草花。西侧花池子的五角枫、柳树等树木现在已不行了,花池子太小、太浅,树木不成活。将原有的地锦侍弄好,体育馆南侧补种地锦,泵站墙体补种地锦,继续发挥覆盖率高的特点。将平面、垂直绿化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进行绿化,加大了绿视率,扩大了可绿化的空间,突出学校绿化的特点。

适时种植是保证植物成活的关键,后期管理是保证植物生长好的关键,二个环节都不可忽视。特别是中期管理更是保证绿化效果的过程,修剪、浇水、防治病虫害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落实到人,及时检查,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这样才能保证植物长得好。

工作过程中,要动员全体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次数,增强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责任心。今年绿化虽有一定的困难,但工作还是要做的。要年年搞,年年出新。我校要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在今年继续将绿化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校建设投资的进一步加大,许多高校景观建设随之而来,大学校园景观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此时,校园内部景观设计方面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的初步的探讨。

在科教兴国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加大了对大学教育建设的投资力度,校园中教学楼、宿舍楼等建筑物不断新建,校园景观小品如雨后春竹般出现在校园中。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除了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更重要的是还学要有建筑相匹配,并且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建筑景观。校园景观小品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标志性的建筑小品,在校园育人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含有一种潜在的渗透在校园每个角落的内在精神力量,又是整个校园文化脉络的载体,如今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建改造,校园景观小品设计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关注。

(1)严肃与活泼结合原则。校园中不泛有革命先烈建国时期抛头颅洒热血的浮雕、壁画,突出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临近便肃然起敬。校园景观多采用因地制宜,自然万物和谐共生,花草树木交杂生辉,春花烂漫,生机勃勃,夏草青翠,活力四射,秋树金黄,安淡闲适,冬雪洁白,铭心刻骨。

(2)想象与现实结合原则。机械学院多齿轮、转轴作为标志性建筑,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能源动力学院与航天登陆探索宇宙、建立人类新居地为学生学业梦想;土木工程学院以建筑物结构骨架模型耸立学院楼旁,启迪学生思维。对于现存技术水平,利用图窗展示栏、流动壁画等形式,给师生传达最新科技研究成果,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

(3)便利交通与休憩空间结合原则。大学主题公园作为同学们接触自然的空间,在人流主要方向的休憩娱乐区,采用开放式的交通流线形式,增加入口数量,扩宽视野,方便学生进入公园。在休憩观赏区,空间相对封闭,把学生融入环境,使其与自然相亲和,满足休闲观赏的需求。

(4)水景点缀原则。水是中国园林景观的血液和灵魂,与山水路桥、亭台楼阁共同组成令世界震惊的中国园林艺术文化。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环境的强烈渴望以及可持续发展城市形态的高度重视,校园景观水的设计利用越来越普遍,校园水景整体上用自然水景或结合地形条件,人工构造水体作为整个主体环境,各部局以各异的水景划分校园不同的空间节点和组团,用水的柔和流动贯穿各节点。

(5)人性化设计原则。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将大学的建筑物视为容纳各种功能和使用活动的容器,常常忽略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特点。其静态的规划思想把校园内丰富的功能设施局限在预先设定的区域内,缺乏灵活性,功能至上的规划理念过多的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校园本身的地域及文化特色。校园中要注重细致化设计,考虑到学生们的需要。

(6)使用者参与原则。目前,使用者参与成分太少,通常只有设计师与学校、政府领导参与到设计中,校园的使用者却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设计过程中,使用者的很多要求得不到反应和体现。这种设计与使用者缺乏沟通的现象致使最终的设计成果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设计的大众化不能很好的贯彻。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使用者参与其中,体现出设计的实用性。

(7)文化氛围突出原则。景观设计一方面利用小品、雕塑、名言警句等载体,在各种活动空间中布置景观设施小品,将景观的人文意境与活动功能巧妙结合,实现文化意境与实用功能的融合,渲染出浓郁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设置校园独有的绿野书苑,书山咏志,经世广场,桃李芬芳等景观节点,供师生学习、交流、社团活动等用途,突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8)花园式绿化原则。在校园的生态绿化系统中,沿学校围墙布置绿化带,沿校内的交通环线和运动区周围布置林荫绿化带,有效减少交通和体育运动带来的噪音干扰和空气污染,并成为镶嵌在山水校园中的绿色项链。建筑群之间布置大面积的绿地,与清新湖面调节校园小气候。庭院式绿化与步行系统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步一景的生态景观。

(9)亮化工程原则。所谓校园的夜景照明,就是利用灯光照明来塑造建筑的夜间形象。良好的夜景照明可揭开夜幕,显示出校园亮丽的面孔和固有的艺术风采。因此,夜景照明不仅在照明技术上要求合理,而且在艺术上的要求也很高,将照明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

(10)空间层次交流原则。各学科院系单元楼内部布置有一定的庭院空间,而建筑群体围合成的组团也设计了如勤奋园、求实园等特色的主题广场,形成具有特定文化氛围的场所。多层次的景观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丰富而有生机的绿化系统,它将为师生提供理想的交流场所。

校园景观不仅是一个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空间,更是一个提供心理教育的精神空间。校园建筑景观应具有与校园风格、文脉相适应的独特个性,从而让学生爱上这些景观,爱上这个学校。对校园景观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让学校成为观光胜地,校园景观必将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对于教育的投入也日益增大,2010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占gdp4%,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比重。其中高校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校园环境已经成为学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成为高校的名片,更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学习,生活,教书环境,优质的校园景观环境使人心情愉悦,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校园景观由教室、图书馆、宿舍、运动场、服务设施等硬质建筑,以及道路、绿地广场等开放场地组成。当下国内的校园景观环境,很多都是由市政或园林部门设计与实施,强调硬质铺装,道路宽敞,讲究气派。形成了与外界类似的市政环境,使得校园的景观文化特色难以体现。

高校作为高等学府,文化与知识高度集中的区域,应保持自身独特的校园景观文化,彰显一所大学的独到审美与品位。如:北京大学老校区的古典式建筑景观环境,以及与之协调的参天大树,绿荫遮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高校是象牙塔,就应该保持它的高尚的`环境品格,继承和发展它的校园文化,并将其与校园景观的设计相融合。

目前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的绿地面积相对不足,在城市中生活,享受田园风光已经显得极为奢侈。校园景观的设计,应该回到质朴与平和上面来,形成自己校园的特色景观,“生产性”景观设计就是其中的一条比较好的路子。减少过多的硬质铺装,过大体量的构筑物,回归到乡土景观的设计中。环境的营造应该以简朴、经济、美观、实用为原则,而在绿化,应该尽量向“生产性”景观靠拢,甚至可以养殖一定数量的小型动物,展现真正的田园风光。

“生产性”校园景观,有诸多优势。首先是它的经济性,造价上来看,纯粹的观赏性苗木,树种,在培育,种植上面成本很高。往往为了追求华丽的效果,许多高校实用了不合时宜的植物搭配,使得后期管理维护成本巨大,最终只能选择粗放式管理,观赏性也就大打折扣了。生产性景观的植物选择,大多是经济作物。比如果树,浆果灌木,粮食作物,甚至块茎类的植物,种植成本较低,选用易于管理的,粗放型经营的生产性作物,时宜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光照等特点。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处理,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其次,是它的生态性。与大片的硬质铺装广场不同,有野菜,草地果树的覆盖,下垫面的吸热能力提高许多,比热容也相对硬质地面高。夏季升温慢,气温较低,增加了凉爽,冬季降温慢,不至于过于寒冷。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周围的舒适度明显提高。同时,生产性作物,也吸引了许多虫鸟,校园内生气勃勃,那些在城市中消失的昆虫,鸟类等动物也许会回归。归向自然向来是中国人不变的情怀。第三,公众参与度的提高。现在的大学生,课余时间多是在宿舍内上网打发时间,网络的出现虽提供了方便,却使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生产性景观提供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可能性和公众参与。师生组织种植,养护,收获等生产活动,既愉悦了身心,又让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同学们有了良好的交流机会,在活动中,校园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形成,也就是校园独特的文化。第四,农业科普的机会。城市化的进程使得许多城市的学生对日常的饮食的来源,农产品非常陌生。通过生产性劳动,给大家上一堂科普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无好处。

生产性校园景观,其目的不在生产,不在乎经济收入,在乎的是校园环境的改善和校园内良好的交流气氛。生产性景观元素的加入,当然不是完全抛弃所有观赏性的景观要素,两者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优美的环境。而且,在校园规划中,不同的区域也应补同对待,如在办公区应以观赏性为主,在生活区就可多增加生产性元素,这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生产性景观在国内的实例最著名的算是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虽是乡土景观,却也十分壮观。学生对于这样大胆新奇的景观设计大多给予肯定。相信生产性景观在高校中还是能够大有作为的。

花卉小镇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构思论文

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原动力,是基础型的产业,是发展的根本,其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发育,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使之平衡。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林业发展一直给予重视与大力支持,但鉴于自然原因,一些非人为因素的灾害时常发生,及雾霾等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致使营林生产与实际造林工作实施范围更加广泛。

二、造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造林规划设计首先应考察目标规划区域内的实际状况,应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质状况、造林区域、造林规模、发展方向、技术设施、林木种类、生产进度等,有全方位的考量,多项工作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进行符合规划目标的设计。在设计的同时,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问题。

1.共享性。

造林规划设计是一项比较繁琐复杂的工作,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也就具有很多部门,若想使规划设计具有科学性与全面性,是多个部门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应将各类设计情况实时在部门间进行共享,确保信息全面,才能使设计更加完善。

2.便捷性。

造林规划设计应具有便捷性,是指在设计工作时,应对设计方案尽可能的简捷与方便,使之再余下设计时能够便捷使用。若在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详细与繁杂,则在下一环节的设计时,后续设计人员会浪费很多时间来解读前方案,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3.拓展性。

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虽然设计完成后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但随着营林的`发展与具体的实施,还要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进一步完善,这就使得设计方案应具有拓展性能,能够在原设计上进行充实,才能使其更加符合实际,一方面有利于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在后期的方便改进,另一方面有利于后续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造林规划设计具体流程。

当前造林规划设计涉及到的主要任务包含有:为相关部门制定出较为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为工作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协助现场造林设计工作,并进行施工指导,以此来保障造林的实际质量;结合实际情况相应的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促使生态环境平衡,为林业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规划。

造林规划是对所在区域整个造林工作进行比较详细的宏观上的安排,如实际比例、发展方向、施工进度、生产规模及技术手段等多项内容。实行造林规划的目的是实现为当地领导进行林业规划的决策和编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设计。

为了确保造林规划能够在林业规划原则指导背景下进行,在实际规划工作中,就要事先依照上级所属部门所统一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对基层单位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调查,特别是针对宜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调查,同时根据调查情况展开具体规划设计。

3.造林施工设计。

在开展施工设计工作前,要确保实际规划设计内容具有科学、合理性,并将施工设计内容作为施工中具体的参照依据。施工设计主要包含确定造林位置及施工面积、造林时间、施工条件等,制定出详细的设计文件,协助造林施工能够顺利开展。4.规划设计中具体注意事项在针对不同植被进行施工前,需要设计人员对最终生长的绿化植被规划出一条相对独立的生产链,要遵循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确保季节交替性。同时在进行局部地区的造林规划设计时,需要对造林工作进度进行适当的评估,以此来避免盲目施工,预防不必要的风险发生。

四、营林生产中造林技术探究。

1.营林整地。

在实际造林施工前,首先要对造林地位置进行合理选择,选择条件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来满足大规模种植树木的立地条件,要与附近住户持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对其正常生活带来干扰。(1)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营林地实行全面的消毒清理。由于我国近些年来所开展的人工造林所用到的林地大部分都是通过退耕还林后得来的,其土地基本上也都是被开垦过、利用过的,为了有效预防病虫害侵扰,加强营林地的消毒清理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2)为了彻底的清除土地上的杂物,可以首选人工清理,在实际清理工作中利用粉碎机、推土机等对其实行割除清理,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适当的借助化学物品进行清理。(3)在通常情况下,营林整地主要涵盖了全面整地及局部整地这两种,其二者在具体施工中具有不同的效果。全面整地在具体施工中是对营林整地实行整块翻耕,以此来促进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林木根系的发育生长。

2.实施造林时的具体方法。

(1)植苗造林。在进行植苗播种前,要事先做好处理工作。为了确保种子出苗后健康整齐,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的能力,需要严格按照消毒、拌种、浸种催芽的步骤进行。在进入到春播时节中,工作人员要重视对进入到深层次休眠的种子实行催芽,针对不同的品种要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尤其要注意当遇到干旱季或是低温等恶劣天气时不宜对其进行浸种催芽。(2)分殖造林。分殖造林技术在整体营林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一项重要的造林方式。其在具体施工中主要是针对移植树木的枝干及根茎中具有再生能力的原树木枝杈及根部等培育崭新的林木。该项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其自身最大的优势在于造林成本相对较低且技术含量低,操作实用性强,继而提升了造林效率。(3)播种造林。播种造林技术是我国传统造林技术中一项常见的应用方法,在具体应用中主要是指将幼苗种子大面积的播撒在土壤中,虽然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相对简单,但对于土质条件要求及后期养护管理等方面均较为严格。因此播种造林技术通常应用于大面积的造林项目中,其适用效果一般。

参考文献。

[1]曾祥橐.关于营林生产中人工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分析[j].农家科技旬刊,2016(3).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其中学习的功能设计,不仅要保证景观视野具有赏心悦目的性质,同时还要在宿舍楼、图书馆、实验楼以及教学楼当中将能够休息驻足的庭院留出来。在榆林学院的校园环境中,经常可以看到谈话、观看、等待、看书等活动,学校考虑到校园中这种人流及停止的因素,在道路两旁树下设置长椅及石凳等节点设施,不仅丰富了道路景观,而且丰富和活跃了道路的人文趣味,为师生休息、阅读、观望等提供方便和体验。同时通过石板或卵石地面纹理铺装,让步行小道曲径通幽、耐人寻味。

2休闲交往的功能设计。

由于现在大学要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进行培养,因此必须要在实施景观设计时,将能够使师生进行休闲交往活动的空间设计出来。在榆林学院当中,学院中心广场整体布局在规则中又蕴含着变化,理性与秩序中富含动态与丰富的人文气息。广场布局以图书馆作为中心轴,东西两侧由实验楼、教学楼呈半围合状,整体形状为长方形,圆形旱地喷泉布置在广场中心,广场两侧规则式配备圆柏、樟子松、柳树等植物,结合方形花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仍有交流、娱乐,起到放松情绪、陶冶性情并且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

3人文性功能设计。

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学校的文化底蕴一般都比较深厚,通常还具备非常丰富的人文气息。所以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紧密地结合校园的人文因素,从而能够将一种形象鲜明以及独具特色的校园主题突出出来。在榆林学院当中,沁园中孔子雕塑蕴含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与道德追求,既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呈现出丰富的现代感。相比校园中少之又少的雕塑,校园中置石的配置相对丰富,兰馨园、楚园、蒲然园及闻新园等环境中把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石头,应用攒三聚五的方式放置在显眼的地方,并在置石上题词刻字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及韵味;孺子牛、寸草心及龙腾等利用体块巨大、造型奇特、颜色与质地特殊的材料制成,利用孤置的方式放在校园中,不仅陶冶师生的情操,而且给人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丰富了校园景观内涵。

4生态性功能设计。

现代环境当中非常注重的一点就是自然以及和谐之美,而学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保证大学校园具备良好的生态性。榆林学院设计当中很好地体现出了生态性,其中垂柳、樟子松、河北杨、国槐、白蜡等栽种行道树采用列植的方式,火炬树采用丛植的方式,增加了校园植物景观的整体之美;在校园入口配置圆柏、侧柏、沙地柏等,采用篱植的方式,既保护草坪,又体现绿化规则之美;在校园围墙采用攀爬类的藤本植物配置,降低街道噪音以及减少侵袭,同时极具观赏性。教学区种植了白蜡、国槐等落叶大乔木,具有遮光避荫的效果,采用绿篱分隔绿地空间,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场所,呈献自然之美。

5结语。

高校在现代社会当中要想实现良性的发展,除了要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之外,自身的物理性资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校园的景观设计。本文以榆林学院为例,针对校园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且具体介绍了其中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够推动校园美好环境的建设。

园林景观设计个人简历园林景观设计个人未来规划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是由多种景观要素组合而成的整体,所呈现出的景象也是由很多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效果。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要素主要包括植物、道路、水体、建筑、农业生产设施等,大致可分为3类。

观要素,主要是指园区内举办的人文活动、当地的民风民俗、农具、景观小品等。

感的空间,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园区品味,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形成文化品牌,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园区经济效益。

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之所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关键在于其蕴涵丰富的主题思想和造景手法,以及其含蓄的意境表达[5],而本文旨在运用园林景观造景思想为现代农业观光园区规划提供思路。

因为两者本身就具有耦合性,所以运用园林景观建设的原则和手法,可为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建设提供借鉴意义,指导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结构、地形设计、植物搭配、建筑设计、道路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

各类的旅游观光园区,如生态农业园区、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观光采摘园、教育农园等的建设因其具体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都可以参考共同的原则和方法。

3.1巧于因借。

“巧于因借,全天逸人是园林景观中利用自然山水来创造风景所作出的基本描述。

所谓“因意思为因山而成山地风景,因水而成水域风景。

“因之巧妙在于因地制宜,顺应地形地貌,恰当地利用原有资源,发现当地环境中的本质美。

然后在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人为治理,如此进行设计就不至于破坏当地风景的本质美,也不会为了单纯追求园区某种功能性和效果表达而破坏整个环境氛围。

“借即借景,即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表达手法,可以人工用漏窗、洞门、漏墙等进行连通、渗透,达到借景、障景、分景、透景等的造景手法。

关于园林借景方面,前人已有过精辟而专业解读[6]。

而一个农业园区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视觉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通常可以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仿佛园区有无限广阔的面积。

如果园区依山傍水,但山水又未在园区规划范围之内,完全可以通过造景手法将山水“引入眼帘,仿佛山水都属于园区。

这里所借之景并非仅限于山水,也可以是楼塔、植物等。

中国古代早有运用借景的手法,如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7]。

巧妙应用借景手法,则需对园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周围环境有无可借之处,然后巧妙运用。

巧于因借之目的在于全天逸人。

“全天就是要保全景色的天然本色,人为修饰只做点睛之笔[8]。

“逸人就是节省人力物力,只有“因做得好,“天才能保全好,从而达到逸人的状态。

巧于因借即通过借景,使得盈尺之地豁然广大,在园区规划之初应予以考虑。

3.2旷奥兼用。

“旷和“奥为两类风景。

“旷为广阔瞭望之景,给人以豪迈奔放、心胸开广之感触[8]。

要在园区创造旷之景,就需创造一为登高、二为开敞的条件,才能有极目千里的旷然景色。

郑州北郑云高速旁的楚河汉界古战场风景区,景区位于鸿沟山头,登高眺望,其下为万亩鱼塘,临近无垠的黄河滩边,景色尽收眼底,顿觉豁然开朗。

“奥的景色给人带来深邃奥秘、曲径通幽、变幻莫测的感觉,使人想要探寻。

与旷相对,避免一览无余,与古典园林中所讲的含蓄美同义。

通过围合、曲径、阻隔,使景观富于层次和深度。

《桃花源记》中描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正是“奥的体现。

“旷与“奥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

对于某个单一空间环境来说,以“旷为特色或以“奥为特色;但对整个园区空间来说,必然既有“旷又有“奥,两者兼用。

以观光桃园为例。

“旷可以是万亩桃园,有固定的株距行距,整齐划一,若临仲春之月,桃花始开,可设置登高观花台或桃林花径,观赏景色之壮美可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方式(讲究左右参差、高低错落,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等多种方式)进行种植,考虑植物季相变化,合理搭配,达到疏密有致、有深有浅、四季有景的视觉效果[8]。

以游路作为引导,顺应地形起伏,利用其自然形态又呈现出各种交错的形式,达到园林造景中移步异境的效果,曲折有趣从而引人入胜,营造良好的景观游览氛围。

同时与“旷的景色相结合,使整个园区旷奥相间,景观层次丰富。

3.3意境塑造。

所谓意境,即是参与人通过视听等知觉接收到景物环境所给予的实在感受和抽象意念,从而唤起联想,进入审美的更高层次,成为“意欲之景、“景外之情[8]。

如绍兴东湖“桃花洞壁上有“桃三千年一开花,洞五百尺不见底,让人顿觉此洞虽小,却深不可测,通过意境的塑造让人感悟久远年代和天然化工的绝妙。

如《封神演义》第四十九回描写海上仙岛:“烟霞袅袅瑞盈门,松柏森森青绕户,桥踏枯槎木,峰巅绕薛萝,鸟衔红蕊来云壑,鹿践芳丛上石苔。

那门前时催花发,风送香浮,临堤绿柳转黄鹂,傍岸夭桃翻粉蝶……[9],描写的是海上仙岛的景色,将烟云、青松、枯木、花丛、青苔、粉桃、绿柳等组织在一起感受意境美。

而在进行园区规划时也应考虑景物环境的多样性、丰富性,并合理组织,从而营造局部空间的意境之美。

如庐山桃花花径公园,公园起名源于白居易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方面用来纪念诗人,另一方面再现诗中情景,旨在表达漫步在桃花丛林中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起于情景交融,又不仅仅是情景交融。

如同《周易》中所宣扬的“物我同一,主客相契,知何者为情,何者为景,自然化作我心,我心亦是自然。

这种天人合一又具有美学意义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观光园区的意境塑造,通过对景物环境的处理,可以从文化背景中唤起游览者的联想,从而“神与物游,获得游览的愉悦之感。

比如通过宣扬桃文化来烘托意境。

以上海南汇桃花村为例。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大学的魅力来自历史文脉的绵延久长,对于具有历史传统的“老校”,如何对历史建筑及建筑群,乃至整体校园风貌进行保护性更新,促使校园整体的生长与完善,以及新旧关系协调是高校在传统校区更新方面的重中之重[1]。现在的大学,不仅功能更为复杂,规模更加庞大,其社会意义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校园景观设计既应满足功能要求,审美要求,同时也应反映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要素。通过景观文化塑造,使得大学的校园空间场所能够增强全校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学校的凝聚力。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高校普遍实行扩招、合并,现在,许多大学都面临着改建、扩建、新建的问题[2]。为满足扩招需求,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其校园规划与建设不是从师生的具体使用角度去考虑,而是深受巴洛克和“城市美化运动”影响,过分追求图面的轴线和形体视觉艺术效果,背离了大学精神的精髓。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两点:。

1)形式主义。

如规划过分图形化、缺少弹性、对空间的尺度和识别性关注不够、校园缺少人文气氛。

2)建筑单体设计盲目求新,缺少文化传承。

大学校园中的建筑,大多数应该是朴实的、内敛的。优美的校园空间,主要体现在各建筑之间所围合的尺度宜人的群体空间以及不同时代建筑的叠加与统一,而不是某一个建筑的标新立异。美国长青藤联盟的学校就规定校园建筑的外墙必须采用与原有环境协调的红砖等材料保证新老建筑的统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我国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区,校园环境优美且富有特色而建筑相对朴实,如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

2.1国内外大学文化传承应用实例。

针对以上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目前国内学者以及从业人员已展开了大量研究和实践。例如北京大学,至今遗留有五座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加上风景秀丽的未名湖和各种风格的现代建筑,使北京大学的建筑景观与北大的人文精神珠联璧合,营造了北大富有东方文化神韵又具有现代气息的高贵而典雅的氛围[3]。如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将稻田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作为主要元素,充分运用当地的优势物种,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功能,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等功能[4]。把旧校园的门柱、石撵地砖和树木结合到新校园环境之中。历史的情感得以延续,校友回母校时有亲切感,学生在平常的学习活动中也可以感受到母校历史的延续。

2.2西南科技大学文化传承实践。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绵阳市北部,校址原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占地面积4088亩,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共2.6万余人,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在“十五”期间,学校将探索和实施高层次人才国际联合培养机制,逐步推行课程体系对接、学分互认和双导师、双学位的联合培养模式,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和主动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能力的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有着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为改善校园环境,赋予校园更多文化色彩,已进行相应改造设计。校园文化的传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2.2.1保留特色建筑。

一般地说,高校校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建筑,而建筑是校园空间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其体量、尺度、比例、色彩、功能、造型、材料、质感等多方面[5]。西南科技大学老校区建筑群由清华大学分校师生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修建,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形成现有规模。为了保留住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增强全校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后来的校园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大量原有建筑以及地形地貌。原清华大学分校遗留下的老建筑按风格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干打垒”建筑(见图1),主要用于办公和宿舍。所谓“干打垒”,即西北农村用土作原料建筑的房子,房子四面墙均为土墙,也可在土墙外贴砖进行美化。因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该建筑可以就地取材,建造技术简单且施工期短,同时可以节省木材,冬暖夏凉,因而得到广泛采用。60年代清华分校在资源匮乏,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师生齐心协力,用自己的双手建造的建筑,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如图1中的清华楼,掩映在古树之中,古朴厚重。侧面墙体爬满青藤,建筑与植被相映成趣,体现了生态。灰色、褐色混合的不规则的毛石用白灰勾缝,自然而不失美感。窗格分割对称,合理兼具了采光和通风的双重功能。窗框颜色与墙体颜色接近,使得整栋建筑色彩和谐,低调却不失典雅。建筑室内冬暖夏凉,比较环保。另一类建筑主要为教学楼(见图2)。教学楼平均为五层高,采用平屋顶形式,立面竖线条分割。建筑以白色为主色调,其间点缀褐色,掩映在翠绿松柏、红叶李之中,显得简洁现代且不失典雅。该建筑抗震性较强,5•12强震仅屋顶局部墙面材料脱落,在该建筑内上课的师生均安然无恙。

2.2.2新建筑对原有建筑的传承。

在具有如此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中,新修建筑如何延续文化却不拘泥于传统成为设计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本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对场所记忆的重视,才能体现校园环境文化。近年新建的西区教学实验楼已体现了上述精神,并与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见图3)。该建筑在大部分保留了原有教学楼的风格的同时,具有一定创新。建筑仍然以白色为基调,穿插赭色,立面竖向分割。不同之处在于该建筑部分墙面增加了四川特有的青砖材料,主入口用竖线条强调序列感,具有地方特色的同时不失现代感。

2.2.3梳理原有树木,增强地域特色。

西南科技大学建校历史悠久,植物丰富,其间有不少高大乔木,如清华楼前香樟,教师宿舍楼间栾树,枝叶繁茂,无不体现着校园的人文与历史。如何让植物也能体现校园文化,让师生驻足其间时能深刻感受到校园的成长过程。在进行西南科技大学景观设计时,采取了梳理原有树木,增强地域特色的方法。梳理原有树木,即对具有纪念、观赏价值的植被进行保留,对杂乱无章的植被进行剔除。增强地域特色,即在适当空间增植具有地方特色或校园特色的植被,以增强校园特色。如近期增植的“国槐林”“银杏大道”(见图4),均体现了以上原则。“国槐林”寓意为怀念、感恩,栽于2008年年末,意在感恩全国各地对西南科技大学的帮助与支持,以及全校师生无法忘怀的心情。“银杏大道”以绵阳地方树种银杏为主,其下种植乡土花灌木栀子花,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性。夏日银杏绿荫,栀子花香,是师生记忆的场所。

2.2.4利用小品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小品包括雕塑、景墙、廊架等组成元素。雕塑是校园形象元素中最少功利色彩,最具公益性、观赏性的艺术品,具有突出的个性。优秀的雕塑作品可以使人们获得大学校园的意象和对大学的回忆。西南科技大学正校门6组浮雕简洁大方,内容反映了学校的建校过程以及师生求是创新的学习精神。此外,小广场上的一组景墙,将学校的校训形象化于上面,寓教于乐(见图5)。

3结语。

环境文化是大学文化的载体和外部表现形式,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对文化的传承应受到广泛重视。经过实践应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体现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保留特色建筑;传承原有建筑;梳理原有树木,增强地域特色;利用小品增强校园文化内涵。大学校园景观在众多的历史景观中最有延续以及再创造价值。只有从师生心理需求和行为特性出发,一切以师生为中心,利用环境对师生的催化作用,以绿地为载体,合理设置小品、设施、器材、亭、台、廊等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学习、休闲、活动、交往、心理感受、艺术欣赏、思维开发等需求,才能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绿地景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