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事业单位论文(实用20篇)

时间:2023-11-12 11:06:15 作者:紫薇儿 最新事业单位论文(实用20篇)

单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成员们之间通过协作和沟通来实现工作上的目标。这些单位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等。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在这种环境下各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研究如何做好绩效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能力。一项对中国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调查显示90%的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能让世界500强这样的大象起舞的绩效管理,在很多企业成了放不下、咬不动的鸡肋呢?本文从绩效管理的构成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绩效是指人们为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最终效果和效率。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实施、检查、调整来促成目标的达成。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通过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激励四个环节,持续改善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整管理过程。

ramlall[1]提出确定绩效管理体系为组织创造竞争性优势的有效性所需确保的几个方面:用及时有效的工作分析来制定职位描述;定期更新职位描述以反映变化着的经济环境;在绩效计划阶段中让每个员工都充分意识到其在组织中的角色;在整个组织中开发出一致且持续的绩效测量方法;绩效评价的过程与体系是公平、准确及可靠的。在绩效管理中,一个关键战略是理解每个员工在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通过明确组织中每一个体的目标与其实际发挥的作用,人们便很容易确定所存在的缺陷并制定出改正措施,从而使得每个员工得以充分发挥潜力并为组织创造更大价值。

三.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只是简单地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而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管理者要想提高员工绩效,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上,仅仅关注绩效考核而忽视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无异于本末倒置。在绩效计划和辅导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建设绩效导向型的组织文化,有意识地建立支持组织业绩、鼓励创新与适应变化的组织文化;要在组织中提倡“按绩分配”、“唯绩是举”,只有在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中,绩效管理才能真正焕发出活力。

2.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不是迫使员工更好或更努力工作的棍棒,也不是只在绩效低下时才使用的惩罚工具,而是一种激励型的管理工具,是为了奖励先进、帮助后进,让每一个员工和企业一同成长的途径。在考核前要,向员工解释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必要性、合理性。硕士论文,企业。在设计、确定考核指标时,要和员工一起对有关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考核指标进行商讨。设定明确清晰的便于衡量的绩效目标。“如果你无法衡量你想衡量的东西,那么你就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

谈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论文

组织绩效源于员工绩效,美国商业银行领悟到这些,对于员工个人绩效非常重视,注重员工个人能力培养,为其制定有效的职业成长计划,不断改进员工个人绩效,最终使得美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得以提高。

2.2考核内容完善。

相较我国考核内容来说,美国商业银行非常清楚为什么考核,怎么考核,考核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并时常将考核内容跟组织发展联系起来,而且通过考核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3职责划分明确。

我国的商业银行职责划分是不明确的,而美国恰恰相反,对于员工和经理的责任划分清楚,并派专人提供辅导和反馈,让员工和经理可以合作愉快,有时经理会帮助员工制定相应的目标,帮助员工实现其职业发展。

谈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论文

1.1明确绩效考核评估目标。

绩效考核主要是对职工工作业绩和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其考核目标包括:

一是岗位履职完成情况;

二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三是工作完成效率高低;

四是工作效益的好坏。考核内容要既要全面反映职工个人的工作情况,也要求对职工的工作效益等方面有准确的体现。

1.2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绩效评估指标的制定应有考核人员和职工共同参与。其次,绩效评估指标的制定应有科学的依据。要结合航海保障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单位的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这是制定绩效评估指标标准的直接依据。另外,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工作内容制定不同的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

1.3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就是反映职工从接到工作任务到完成工作任务中所发挥技能及完成效果的所有特征状态指标的指标库。按照不同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看,考核评估指标库应由定量和定性指标两者组成,两种指标考核用途及侧重点有所不同。定量指标主要用于对职工一般性可以量化的工作进行考核,侧重点在于工作结果的考核,而定性指标主要用于对职工综合性、不可量化等工作的考核,其侧重点在于工作过程控制的'考核。按照每个职工工作岗位等级与类别,运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方法对“德能勤绩廉”进行一定量化,为了减少主观性,也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量化后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加强设定指标的科学性。为使结果能够被职工信服和采纳,应达到几个条件:

一是,根据分级分类管理层级,建立不同的指标库;

二是进行不同层级人员考核时,对五大考核指标应给予不同的权重;

三是要将指标库中指标明确定义,提高考核人员对其内涵的理解,避免不必要的分歧;

四是要把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有效结合,在完成可量化工作的基础上,达到定性工作过程考量的目的,加强对比性考核,实现可操作性。

1.4对综合部门职工的考核。

对综合部门职工来说,由于其工作性质及内容上与业务部门不同,使用量化指标打分不能很好体现其工作完成情况,建议运用关键事件法进行考核,把关键事件作为工作考评分数的加分或者减分的事件,对其进行记录,进而还可以分为若干相应的奖、惩事件等级。由于关键事件法所依据的并不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而是职工在整个年度中的表现,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有确凿的事实证据,较好地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后将这些记录对应到职工的年度综合考核中,按照一定加权计算方法算入总得分。

1.5职工年度考核。

职工年度考核可分为两大块内容,首先是对平时考核的综合;再次为运用一定考核方法,按照“德能勤绩廉”分类对职工进行综合评估。

(1)对平时考核的综合。为避免“近因效应”影响,可采取平时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做法是将职工平时和年度多次考核的得分利用算法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得分。但需注意的是,要按照不同岗位不同权重的方式进行设置,提高综合算法准确性。

1.6考核结果反馈。

绩效考核结果反馈是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作用在于使领导与职工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全方位的分析,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双提高。在沟通过程中,可以总结当前工作,分析取得的成绩与在某些工作上的不足,感受职工想法以及建议,在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等方面寻找待提高和可挖掘的潜能,达到改进职工个人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也有效的促进了整个单位绩效的提高。

2.结束语。

为促进航海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构建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个适合航海保障事业单位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不断的分析论证以及修订完善,依据自身的特点分类实施,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的有效性,最终才会对航海保障事业单位绩效的提升发挥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补充条款适用于学校类事业单位论文

国家在2002年提出了对全国范围内的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随即在2002年7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办发〔2002〕35号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目前全国上下,尤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其他员工,对人事制度的改革非常关注。与此同时,地方各级人事行政机关以政府规定的方式也出台了《聘用合同》格式。本文以于2002年12月16日・川办发〔2002)40号・《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2003年3月24日四川省人事厅公布的《关于印发四川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等样本的通知》为兰本,并以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9月5日施行的法释[2003]13号司法解释为依据,试对《聘用合同》条款作出补充。

一、关于合同内中途解除合同的培训费承担,对应《试行办法》第45条:

1、乙方参加研究生(含博士、硕士生、研修班)学习毕业后必须回甲方单位工作服务十年。若服务不满十年乙方提出调离、自动离职、辞职等解除合同的,乙方________(注:空格处由乙方本人签入姓名)研修班向甲方支付人民币贰-伍万元的'违约金,研究生向甲方支付人民币壹拾万元的违约金。

乙方________(注:空格处由乙方本人签入姓名)除支付违约金外,还应承担带薪学习期间内由甲方为乙方支付的全部费用。

甲方支付的费用包括:工资收入(含固定工资、活工资及各项津贴)、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以及在本合同期间内其他投保的费用、商业保险费以及各项有关福利待遇费用。

2、乙方参加各类专业技术短期培训,仅参加单项培训的必须在甲方单位工作服务三年,多项培训的必须在甲方单位工作服务六年。若服务年限未满而乙方提出调离、自动离职、辞职等解除合同的,乙方________(注:空格处由乙方本人签入姓名)应按每次(培训项目)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的三倍支付违约金。

培训费用包括:培训费用、出差补助、车船费等因本次培训所发生而已支付的全部费用。

注:乙方服务不满约定期限的,可按每服务一年减扣甲方支付的全部费用的10%向甲方支付的方式。

二、合同当事人双方关于违约金及有关费用支付的实现,对应《试行办法》第58条、《聘用合同书》第十三条第1款:

3、乙方对补充条款第1条、第2条、第5条、第6条应当自觉履行,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以及本合同约定应支付的费用。若乙方在违约责任产生后,甲方提出要求乙方履行支付义务的10日内未支付的,甲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强制执行。

注:甲方向人民法院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的,《聘用合同书》应进行公证。

4、甲方与乙方因执行本合同发生的纠纷,双方可以选择前款规定处理。对于支付经济补偿金、违约金、赔偿金、支付费用等给付之诉可直接到向甲方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保密条款,对应《聘用合同书》第十一条第(三)款:

5、乙方________(注:空格处由乙方本人签入姓名)工作岗位与工作性质掌握、知晓和涉及甲方商业秘密,________(注:空格处由乙方本人签入姓名)保证在终止、或解除本合同的三年内,不到设有同类岗位、或经营同类业务的用人单位受聘任职,________(注:空格处由乙方本人签入姓名)保证不自己经营或从事、包括变相经营或变相从事同类业务。

乙方违反本条约定的,应向甲方支付人民币_______万元赔偿金。

本条约定不因本合同的解除、终止而失效。

四、经济补偿金,对应《聘用合同书》第十一条:

[1][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研究毕业论文

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而会计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

而就目前来看,我国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中,虽然设置了机构,但是从事会计管理的人员,职业素质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就事业单位中的资金动向做好全面评估和核算,影响到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低。

(二)会计核算不合理。

在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的时候依然是以现金制为基础,预算的目的就是为决算服务,很多时候这种现金制的预算会计很容易被忽略,进而造成事业成本无法统计,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无法评价。

(三)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索要处理的信息数据也在与日俱增,然而就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来看,会计电算化水平还比较低,不能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会计内部控制中去,造成内部会计信息化水平低,工作效率不高。

(一)细化编制流程,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由于编制的不合理性就会造成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低。

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细化财务会计的编制流程非常重要。

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编制方法,针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计算,为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保障。

其次,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执行会计工作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关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明确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推进单位事业的发展。

为此,要想做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就必须健全会计制度。

首先,会计管理制度要从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管理要求、资金动向进行完善。

其次,在事业单位内部制定会计管理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管理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还要建立责任制度,明确会计管理人员的责任,提高他们的意识,进而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三)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逐步面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府职能转变,筹资渠道多元化,业务活动和业务支出日趋复杂,单位的资金量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优化资金配置,事业单位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制定适合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办法,进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透明度,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必将成为科技与人才的竞争。

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在事业单位内部,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统一的会计电算化网络,确保了会计信息统计效率和质量,有效地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效率。

三、结语。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越来越重要。

会计管理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

为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就必须做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进而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为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提供保障。

事业单位范文

申论考试中,给出的题目并没有明确限定文体,但是,在题目的“要求”部分会写上“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这正和议论文中要求中心论点明确、观点突出相契合。此外,申论考试阅卷时间短,在短时间内要使得阅卷老师快速抓住文章观点、明确文章结构,议论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二、观点明确、正确。

观点明确,就是要求考生要明确地表达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我们认为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要让阅卷老师直观的看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观点正确,要做到三点,一是,观点符合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没有偏题。二是,观点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普遍认识规律。三是,观点符合官方看法,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三、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是指文章要论点全面、分析充分。

一是论点全面。要求考生在提出中心论点(即总论点)的基础上要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化和细分,提出分论点,以丰富中心论点的内涵。

二是分析充分。这要求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观点阶段,还要对观点进行分析阐释,比如分析观点提出的依据、现实的意义、面临的问题、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具体的措施等。

三是有理有据。既有给定资料提供的内容,又有自身积累的素材(名人名言、理论政策),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四、结构完整。

首先,要求文章要有题目、开头、主题内容和结尾。一篇文章,开头和结尾最好是各自成段,不可与主题内容混在一起。其次,文章的开头部分就能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结尾部分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能做到反扣主题,深化主题的话,这样的文章一定是上乘之作。

文章在结构完整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条理清晰。我们认为申论文章要想有清晰的文章脉络,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按照正确逻辑顺序组织安排文章的段落,如: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书写文章。二是,文章层次划分不宜过多。在字数限定下,申论文章一般较短,1000字左右的文章分为五至七段较为合适。

五、语言丰富。

随着申论考试形势的发展,为了在用词以及句式上更加丰富,申论文章已经摒弃了以往单一的用词造句方式。举例如下:

1.对策宾语前加修饰词,以体现专业性。如“加强网络监管法律法规”、“加大网络过滤技术的研发”等等,体现针对性,而非一味的套用模板。

2.表示意义词语的多样化。除了“前提”、“基础”、“保障”、“关键”之外,还可以使用更多的词语,以避免重复。如“核心”、“抓手”;“助推器”、“着力点”;“主攻方向”、“力量源泉”等。

3.句式回环复沓美。“回环”句式是指运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形成的循环往复的语言形式。如:“政治越能改进,抗战越能坚持;抗争越能坚持,政治越能改进。”这句话构成了一种封闭式的圆环式,使韵律旋转回环,给人一种新鲜、奇巧的复沓美。

中公教育特别提醒考生,写作之前最好列好框架,草稿上写好各段要点,需要引用的论据,便于申论的顺利完成。

事业单位论文范文

按照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x﹞92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事业单位用人程序。根据《中国xxx云南省委组织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xx年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专项检查有关问题的通知》(云人社发〔201x〕209号)的文件精神,现就我县自20xx年以来事业公开招聘及进人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20xx年计划招聘事业单位人员137人(其中人才引进8人,公开招聘129人),实际招聘115人(其中人才引进8人,公开招聘107人,含自收自支2人)。20xx年我县事业单位新招聘人员共115人,特岗教师转为正式在编教师10人,人员流动71人(其中从其他党政机关调入1人,从其他事业单位调入70人,含从县外事业单位调入2人)。

20xx年计划招聘事业单位人员145人(其中人才引进15人,公开招聘115人,定向招聘15人),实际招聘124人(其中人才引进14人,定向招聘3人,公开招聘107人,含自收自支1人)。20xx年我县事业单位新招聘人员124人,政策性安置退役运动员1人,政策性安置退役士兵1人,人员流动191人(均为从其他事业单位调入,含从县外事业事业单位调入4人)。

20xx年计划招聘事业单位人员147人(其中人才引进38人,公开招聘91人,定向招聘18人),实际招聘116人(其中人才引进33人,公开招聘82人,定向招聘1人)。201x我县事业单位新招聘116人,政策性安置退役士兵1人,人员流动103人(均为从其他事业单位调入,含从县外事业事业单位调入9人)。

1、加强领导,切实落实政策。

为了能更好的掌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各项政策,更规范的组织公开招聘工作,我局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社部令第6号)和《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云人﹝201x﹞3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招聘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后向市人社局报批,公开招聘工作由县人社局组织实施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2、强化招聘程序,严把招聘关。

一是严把审查关。在笔试、面试、体检和录用时,着重审查参考人员的^v^三证^v^,即身份证、毕业证、资格证(用人单位规定的各种工作资历凭证)及学历档案。保证学历、文凭的真实性;二是严把笔试关。笔试过程中,监考人员及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考试现场规章制度,考场按高考标准布置,严格考场纪律,对舞弊者进行严肃处理。笔试试卷从市人社局取回后立即交县xxx保管,考试结束后及时送回市人社局,确保试卷的保密性。三是严把面试关。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面试实行封闭式命题,面试题目由考生从题库中抽取。面试中,我们参照公务员招考面试方法,并结合各聘用单位的工作性质命题、面试和评分,确保了其公正性。四是严把体检关。体检在县纪委的监督下统一进行,做到了体检纪律严明,杜绝了各种违纪事件的发生。五是严把考察录用关。着重考核参考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情况,并进行公示。

3、公开招聘环节,接受社会监督。

按照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了上级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到本次自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确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为本次自查工作的责任股室,确保自查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股室根据相关的法规政策,对我县事业单位20xx年、20xx年、20xx年三年中公开招聘人员情况,近三年来其他方式聘用人员情况,从招聘范围、条件、程序、资格审查、聘用等方面均进行了全面的核实。在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违规行为。

在公开招聘工作中,对于群众的来信来访我们做到热情接待,细心聆听。对于个别对分数存在质疑想要复查的考生,我们按照程序一一给予解答。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和《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各项规定程序,严格把好审查关。

提高认识,从源头上遏制事业单位进人的不正之风。规范事业单位进人行为,是提高进人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体现。充分认识严肃组织人事纪律、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保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公开。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策略论文

同志们:

这次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人名】同志作了动员报告,卫东同志讲了具体意见,我完全赞同,大家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形成了国家办事业、国家管事业、国家养事业。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客观形势的需要,甚至阻碍着专业技术人才创造精神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迫切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1、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整体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也日益深入。近几年,尽管我们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有益的探索,但目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体推进各项改革的要求相比仍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竞争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还不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形成,分配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全面推进和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整体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快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果继续包办事业单位,不仅不能解决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反而还会严重制约事业单位的发展。从长远看,事业单位必须要与市场经济接轨,一些事业单位必然要进入市场。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事业单位正进入产业范畴,成为新的消费和投资热点,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和投资载体,而事业单位现有的运行机制显然难以适应。从这一意义上讲,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竞争实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

3、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实现____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县十届六次全委会提出了要以思想大解放、对外大开放、作风大转变、环境大优化,推进____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的新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保障。事业单位集中了全县80%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我县人才资源的主要聚集地,但由于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严重阻碍着人才的快速成长和合理流动,一方面有用的人才留不住,另一方面想用的人才进不来。要改变这一现状,营造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让有用的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只有大力改革。因此,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既是开发人才资源、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____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这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后的又一重大改革,要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基本思路,把推行聘用制、实行评聘分开、搞活内部分配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把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把未聘人员分流作为工作的难点。在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推进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聘用合同制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基本方向,要通过建立聘用合同制度,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除受委托行使行政职能并依照或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其他所有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严格按合同管理。对已实行聘用合同制的单位,要加强聘后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解聘辞聘制度。今后,对新进人员要严格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面向社会,打破身份和地域界限,采取公开考试、考核的办法招聘和选拔优秀人才,并一律实行聘用制。同时,要严格标准,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比如教育部门已整体超编,尤其是县直学校超编更为严重,超编学校要开展竞争上岗,鼓励超编落岗教师到缺编的农村中小学任教。

2、围绕“七个问题”搞好政策配套。这次改革,范围较广、涉员较多、难度较大,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____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开展工作,着力解决好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学界定事业单位的性质,解决好“管与不管”的问题;二是切实解决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三是逐步降低由财政核拨经费的比例,解决好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四是建立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解决好在分配上“一刀切”、搞平均主义的问题;五是解决好改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六是落实未聘人员妥善安置办法,解决好人员分流安置难的问题;七是建立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人员“出口”的瓶颈问题。组织、人事、财政、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尽快结合市上出台的相关文件研究制订以上7个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推进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3、立足“五个关系”搞好统筹协调。一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既要坚持积极的改革态度,坚定不移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时又要在改革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上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以稳促进,以进求稳。二是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涉及到政府行政部门权力的弱化、下放和事业单位人事、分配权的扩大,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特别是各级领导,该放权的一定要放权,该放手的一定要放手,不能以任何借口阻碍改革。三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坚持党的干部政策的关系。要切实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逐步落实事业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用人自主权。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体制原则,真正把那些群众拥护、政策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年富力强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四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事业单位聚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要通过改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他们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发挥应有的作用。五是正确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组织、人事部门要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牵头抓总,认真做好政策指导、宏观协调、督促检查和各项服务工作。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编制、财政、劳动保障、经贸等方方面面的联系,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共同加以解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改革中的组织作用,主动搞好横向协调。目标督查办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跟踪督办,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这项改革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县上成立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的领导、督办、协调工作。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是直接责任人,要高度重视,亲自抓、负总责。要建立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关发展和稳定大局,各部门、各单位在改革中要紧紧依靠群众,宣传发动群众,充分保证职工对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决不可暗箱操作。对事业单位的人员分流以内部消化为主,不能简单推向市场,各部门可采取先挖渠、后分流,先单位、后社会等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法进行安置,必须使落聘人员思想上能理解、生活上有保障,真正做到无情改革、有情操作。

2、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积极争取全社会对这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减小改革阻力,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要通过按口、按部门召开座谈会或深入基层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改革的意见,真正使这项重大改革更加稳妥,更加符合我县的实际。

3、严肃组织纪律,严格执行政策。各级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有关改革政策,在制定改革方案、签订聘用合同、处理人事争议等方面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办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在执行政策上打折扣,不允许自行其事,随意变更。对有争议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绝不能擅做主张、随意处理。要严肃干部人事纪律,严禁借改革之机搞任人唯亲,打击报复。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真正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严守纪律不徇私。

同志们,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按时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为实现____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论文

摘要:近几年,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相关研究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的衔接作用给予了高度关注,对其内在联系也进行了集中的分析和项目处理。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对衔接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关系;问题;对策。

在研究两者关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两者的基本内容予以分析。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主要指的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财务项目进行处理以及监督执行的专业会计项目,不仅要对预算实际应用过程进行资金分析,也要对财政周转资金予以审核和分析。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则会细化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以及事业单位会计,是不同行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基础性团体监督和审核单位预算执行等业务活动的基本项目,也被划分在预算会计行业内部。尽管两者的归属关系并不相同,且影响力也有所差异,但是,其会计报表的种类以及相关主要项目较为相似。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的主体是履行不同责任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财政中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当地政府以及其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这就使得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和区别[1]。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都涉及财政资金项目,只是核算资金的整体结构形式有所差异,前者要对同级财政预算的年度分配结构以及资金在本单位职能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因资产负债形成予以分析,并有效判定结余过程。后者则要对政府预算的年度资金框架予以分析,其中涉及预算收入、基金收入以及预算外资金收入等环节。第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存在互补因素,会计的核算对象有着较为密切的资金继承关系,相互依存不能割裂分析。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在实际衔接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部门种类较多,核算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非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整体经济分类支出科目本身存在复杂性特征,尽管已经推进了电子记账的方式,依旧只是对手工记账结构的模拟,缺乏实效性。加之总预算会计和部门预算会计之间无论是科目还是业务流程存在差异性,就会导致不同程度上的套帐核算,由于技术层面无法形成有效的衔接和系统化管理,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结构中财政资金使用信息成为主导,而公众对财政信息的.了解程度也只能停留在职能部门的分配阶段,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辨认。

为了全面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衔接过程,除了要整合具体的管理流程外,也要对汇总分析项目、制度应用结构予以统筹处理,完善衔接效果,实现财政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第一,统一报表和汇总分析水平。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整合两者的会计信息。在差异化会计核算制度中,财政资金的实际归集过程和使用过程都会存在连续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项目支出就是部门预算会计的经费管理,而部门预算会计需要核查后的资金支出项目归属于财政中预算分配体系中的经济项目[3]。基于此,部门预算会计要对资金的应用机制和使用路径予以系统化核算和详细分析,着重核查部门行政运行工作以及事业活动开展工作等,并对具体支出项目予以详细阐释,保证不同政府能对资金使用明细和效率有清晰的认知。也正是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具体情况确立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借助计算机软件能对数据展开全面分析和披露,从而维护整体分析水平,有效建立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的连接关系。第二,在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同时,应用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将差异性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终端,将财政总会计部门作为中央信息处理机制,确保预算执行结构能落实到不同的财政业务科室,建立有效企业统一的核算预算控制系统。在系统中,国库是唯一的银行账户,会计系统能得到有效的统筹处理,保证核算系统的完整程度,真正落实系统归集处理方式,在高效分析以及数据整合的过程中,提升政府预算执行的能力,也能有效完善政府的财政收支的透明度,以保证相关操作和财务核算过程能接受公众的监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衔接关系的研究中,不仅要对其核算重点予以分析,也要对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找准核算关键点,在提升部门执行水平的基础上,践行政府业务公开的控制机制,在完善监督的同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两者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3]林艳青.国库集中支付下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

事业单位管理改革论文

在我国,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一门专业会计。近几年,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现状根据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和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共财政资金通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公共财政资金的筹集和分配情况;财政部门通过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行政经费、事业经费的使用情况。会计期末,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将行政经费、事业经费的使用情况以会计报表的方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再由财政总预算会计汇总编制政府的财政决算报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结果。财政资金活动和管理的程序,体现了“统一管理、分级领导”的预算管理体制,突出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目标。随着政府体制改革的深入,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推广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和完善、部门预算和零基预算的实施等,使得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使预算会计原来的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改变了财政资金的流转程序。预算单位用于发放工资、购置固定资产、购买材料及服务等所需要的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通过国库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给供应商或收款人,单位只见预算指标不见钱。这就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应当如何反映这一类业务?各单位集中存放在国库的预算结余资金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又如何界定?”此外,行政和事业单位应在何时确认购入的资产?购入的资产按什么金额入账?总预算会计应在何时确认财政支出?支出按什么金额入账?这些新情况到涉及到预算会计收支确认的基础是否改变和如何改变的问题。

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现行预算会计不能适应政府绩效管理的需要。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政府会计核算和预算编制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存在如下缺陷:一是只反映当期的财政资源,无法全面反映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成本波动的情况,不能充分反映政府公共管理的相关成本,也不利于政府部门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二是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不包括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因此许多实际存在的现实债务不能得到反映,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三是不能客观反映预算结余和预算执行成果。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当年预算结余,可能存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经常出现预算已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而不得不作为年终结余处理,从而出现年终结余虚增的现象。缺乏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我国政府会计报表包括财政总预算财务会计报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但各套会计报表自成体系,报表项目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缺乏一套能够完整的反映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这既不利于对政府财务受托责任进行核算,也不利于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首先,目前我国政府决算报告是一种只反映政府收支预决算的`单一模式,按照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编制的财务报告无法综合反映政府财务资源、负债和净资产全貌,也不能以统一的形式完整地提供预算资金收支和分帐核算的社会保障基金、国债转贷资金、预算外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专项资金的总体财务信息。其次,基建会计独立于单位会计,基建会计报表中的在建工程和基建借款等内容都未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导致单位会计报表往往并没有完全反映该单位的资产负债全貌。由于基建会计与单位会计之间的独立,导致报表的分析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调整;再次,现行预算会计报表项目列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行预算会计报表中的负债没有流动资产和长期负债的分类,根本无法判断流动性债务风险。

现行预算会计不能提供完整、透明的政府会计信息。

现行预算会计虽然提供关于政府整体的预算报告(包括未来财政年度的预算收支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但由于许多类别的财政交易(例如政府基金和预算外交易)并未包括进来,这些报告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政府整体的预算报告。另外,长期以来,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工具,因而造成预算会计仅侧重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的核算,财政每年向人大提交的财政预决算报告也主要是针对财政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对于使用财政资金所形成的庞大的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政府举借的债务以及还本付息情况、或有负债、税式支出、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缺乏有关的信息披露。不仅立法机关、审计机关和社会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自己也缺少了宏观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

改革我国预算会计的相关措施重构预算会计体系。

将我国原有的预算会计体系,重新划分为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或简称事业会计、单位会计)两个部分。更确切地讲,是用政府会计和事业会计两个概念取代预算会计概念。由此形成我国整个会计体系及其三个组成部分:政府会计、事业会计(单位会计)、企业会计。其中,政府会计由财政总会计(或称预算会计)和行政机关会计(或称机关会计)组成,因为各行政单位都只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此,二者可以说是总和分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政府会计;再者,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等付诸实施后,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加强,行政单位资金的运行同财政、国库业务活动运行融为一体,因此,两个会计制度通盘安排是十分必要的。事业会计由原预算会计的一个部分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以区别于政府职能。选择此种观点的原因在于,目前许多事业单位日益走向市场,在资金上与财政逐渐脱钩,实行自负盈亏’而且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内容变化最大,对预算管理影响最直接,这种变化和影响已经涉及到对资金收付记帐法、预算会计准则以及科目分类和核算过程等各个方面,所以应将其独立出来。

逐步转向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修正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和政府的受托责任;而收付实现制可以反映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存量的变化,便于帮助政府确定合理的财政支出政策和债务规模。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反映政府收支全貌。权责发生制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财政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必要手段,也是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发达国家同政府会计模式都不同程度地采纳了这一会计基础。我国预算会计会计基础应是渐进式转变,先事业单位会计后政府会计,先报告系统后预算系统,先个体后整体,先地方后中央。权责发生制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权责发生制基础不仅反映当期的财政结果,同时抓住当期决策的长期结果。使政府活动从纯粹的预算分配向积极的财政管理扩展,从而提高了政府整体对人大会的受托责任。

第二,有效控制财政支出。收付实现制在传统的预算管理中对控制支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只是侧重于对一个财政年度内资金拨付“不超预算”的控制,这种控制模式往往将财政资金控制者(如财政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者(如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对立起来,前者往往掌握预算的“最后防线”,后者却想方设法为自己多争“预算”份额,所以这样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控制,而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财政支出的总额。权责发生制则是从政府部门的产出即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规模及质量上确定拨款,它将责任和义务的发生作为确认基准,关注的是所消耗的资源及其为其所支付的价格,从而使管理者即财政资金使用者从根本上关心资金使用的效率,便于更有效率和更有效果地进行资金管理。

第三,有效地评价政府绩效和工作效率。收付实现制下的“支出”并不能反映政府当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成本,因而也就不能实现收入与成本的配比。权责发生制则将重点从投人转向结果。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政府会计信息,对提供的产品、服务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使政府的业绩透明化,有利于广大纳税人及社会公众评价政府部门改造职能的状况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

第四,为防范国家财政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对于政府长期的债务,收付实现制不能全面地进行反映,只能在偿还当期予以确认,本期应承担而在未来期间支付的债务及利息无法反映,因而往往低估财政风险。权责发生制能够真实、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使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各种风险情况,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第五,提高政府的长期持续能力。随着现代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加强,众多的需要知道政府事务的人们要求有全面和透明的信息来评估政府的责任。权责发生制下,政府拥有的各种资源都能得到清楚的反映,对财政支出区分为经常支出与资本支出,对各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充分了解这些资源的状况和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政府部门进行合理的长期决策,提高政府的持续能力。

改进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政府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会计报表不应只提供给政府部门,更应提供给与政府服务和政府收入息息相关的广大社会公众。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包括:及时提供有关政府支出和成本的可靠信息,以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和控制支出;及时进行内部审计和独立的外部审计,并编制审计报告;将会计系统与计划、预算、现金和债务管理及审计系统相结合;报告有关非现金资源的信息(资产、负债、人力资本);报告有关政府产出或政府政策后果的信息,促使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成本管理;编制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整体的财务报告等。

总之,预算会计需要与时倶进,不断改革,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只有改革,预算会计才能发展,才能使我国预算会计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预算会计模式的道路,才能使我国预算会计与国际接轨。

公路养管事业单位财务审计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创新,教育与经济的高度融合,促进了教育规模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方面的经济风险。

【1】加强学校财务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

学校的财政模式从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到企业化式的管理,这之间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意味着学校财务审计管理方面需要更加的谨慎。

因此,建立符合学校财产审计的机制,规避学校财产的风险,已成为学校能自我良好发展的必须措施。

以下就目前小学普遍存在的财产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审计对策展开分析。

一、产生学校财产风险的原因。

1.采购。

在学校运營的过程中,教学工具、器材、教材等大规模批量的采购中,容易形成先订购后付款的采购模式,对于这样滞后性的采购账单一般都未能及时的纳入学校的财务账单中,财务审计部门难以准确的掌握到资金的支出情况的核算,提出解决对策导致后期资金运转困难。

2.后勤人员支出。

保持学校的正常运行,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整洁、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学校后勤人员的付出是功不可没。

但是对于后勤人员的管理却不严谨,造成了大额度的支出费用,没用精确的利用好人力的资源,大规模的招聘合同制人员,工资的发放方式随意,未能做好财务账目的记录,严重影响了学校财政的正常化支出,产生了审计风险的隐患。

因学校财务审计管理不严谨,导致学校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在日常采购小物件用品报销的过程中不采取发票报销的流程,习惯性的付现,导致财务账目支出的不平衡性问题突出。

4.学校筹建工程。

学校的扩展离不开学校建筑的投资,对于学校的在建工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工程款的支付问题,项目资金的有序注入是保障工程进度的重要因素。

但学校的筹建资金基本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拨款以及商业银行的贷款等方式,如果项目资金的支付延迟而导致建筑工程的延误,不能及时的扩大招生规模,影响了资金收入,导致收支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学校出现严重的资金链锻炼,影响学校的正常经营。

二、加强审计管理,防范学校财务风险。

1.完善学校内部的财政审计机制。

治标先治本,一个完善的审计机制有利于学校财政高效率的管理,创造良好的管控体系,增强体制内人员的财务审计意识。

建立高效、科学、严谨的审计管理系统有利于学校资金安全的管理,确保学校财务管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学校内部审计机制的完善来自于严格的基础规范的执行,例如对学校固有资产、投资项目、筹建工程、资金管理的审计。

其次,学校审计系统的高效执行还在于财务系统的控制管理,控制程序是为合理地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实施管理指令、化解财务风险而采取的财经审计政策和程序,严谨的控制程序有利于学校财务系统独立运行,保障学校财政资金合理化的支出。

还有就是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严谨的处理学校的应收、应付账目的明细款项,采取谨慎处理原则,保障学校财务账目的透明化。

2.建立学校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

未雨绸缪的管理意识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学校管理层应在日常的经济活动管理中具有科学策划的能力与敏锐的风险管控意识,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全面的掌控学校财务的风险问题,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

根据学校日常重要的经济因素设立风险预警的临界点,通过系统对财务风险临界点的示警,起到时刻、有效的检测和预报财务风险,引起管理者的注意,及时、有效的研讨出如何应对的相关措施。

3.加强审计的公正原则。

提高审计工作公正态度就是有效的防止、铺张、浪费现象的出现。

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处理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带个人情感色彩严谨的处理审计工作,做到审计依据充分、数据总结精准、问题矛盾突出。

并且追加审计个人责任制,强化学校工作人员高素质的自我要求。

4.强化审计责任意识。

有规矩才成方圆,首先应建立全面的审计制度,按规则办事,增强审计的意识,在学习审计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给出全面的建议,对已经存在的制度进行完善,谨慎严格执行审计内容、程序。

建立审计的责任机制、责任追究制度等,加强内部审计的行为规范,加大审计的督促力度,强化审计责任意识。

5.加强审计人员专业性。

保障审计工作突出、有效的提前是审计工作者的深厚的审计功底,丰富的审计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因此着重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强、工作技能好的审计队伍是学校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也是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

三、结语。

经济市场的高速发展,经济风险涉及各行各业,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有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

作为公益性的教育机构当然也不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校财务审计机制,不但能有效地防范、管控学校的财务风险,尽量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更是最大效率地发挥出学校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使学校资金步入良性循环,保障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损失。

【2】论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为了满足社会生源的需要和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许多学校进行扩建和扩招工作,如此一来学校内控所需要解决的各种事务就会越复杂和繁琐,所以学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越来越严谨、详细。

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是学校内部的审计机构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审核、资源是否有效配置、财务风险高低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评价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

学校财务管理内控审计越有效,学校的日常活动才会正常运营下去。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

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的一般原则,内部控制体系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制度五大基本要素组成。

第一,内部控制环境,即评价以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在内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

第二,风险评估,即分析企业风险控制目的设置的合理性,评价开展风险评估范畴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

第三,控制活动,即评价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的内部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

第四,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即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的科学性,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判断企业在反舞弊工作重点领域相关工作机制的有效性。

第五,内部监督制度,即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情况,判断企业实施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学性,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

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审计的主要内容是财务信息的录入是否准确、信息的公开是否遵循特定的程序和步骤;学校财务管理的监督审计包含是否定期对财务信息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对以前的财务状况等进行反复审核和检测等等。

二、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学校是事业单位,它的公益性很强,这就决定学校的大部分经费来自财政部拨款。

对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法律法规,国家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

每个学校的重点培养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等不同,所以学校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需要根据自身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执行,所以中间过程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这就显示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指通过年度收支计划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计划和项目编制并进行财政规划,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务算管理。在当前经济形势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传统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财务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出现的新变化,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去使财务预算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相适应、与外部经济环境相协调,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和发展。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认识落后。

经济的发展给各个行业和领域带来突破性的进步和新的发展契机,而行政事业单位因其性质的特殊性,并未能实现与时俱进,尤其是财务预算管理依然沿用以往的管理理念,这种落后的管理意识严重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建设。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度不足,执行环节受阻,执行人员积极性不高,各部门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也几乎是流于形式,实际性的操作欠缺。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高层,还是具体预算执行部门人员,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欠缺,工作懒散、管理散漫,直接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无法正常开展,管理制度得不到质的更新。

(二)财务预算管理者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新环境下的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者作为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主导力量,决定着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高低。财务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财政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队伍中预算管理者的素质普遍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欠缺,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编制混乱现象严重。根据调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者在《会计法》和《预算法》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偏低,职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差异较大,财务预算得不到统一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资金流失等情况。

(三)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未能实现与时俱进,制度体系不完善,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可靠性,社会基础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得不到预算编制的准确引导。预算编制作为财政预算管理的主要工作,决定了预算管理是否成功、具体项目是否能顺利进行,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预算执行的难度和效果。

(四)财务预算管理缺乏严格的监督体系。

财务预算管理之所以出现混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严格的管理监督。无论是预算编制过程,还是预算执行过程,都缺乏有效的监管。预算编制过程虚报预算信息、露报预算信息等现象严重;预算执行过程中,部门逃避责任,随意处理,预算执行流于形式。松散的监督机制难以保证财务预算的制定合理和执行效率。

财务预算管理计划是由各个部门财务预算计划组成,要想保证财务预算的编制、制定、执行、考核有条不絮的开展,必须依靠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目标,部门协作又能保证预算管理方向的合理性,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执行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能确保单位财务管理的合法性,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财务预算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能有效保证财务预算的编制效果、预算执行的监督效果和预算的执行效果,对预算管理起到强力的规范作用。在财务预算的管理中可实施奖惩机制,通过利益协调和约束,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扼制散漫思维,防止预算编制和执行出现较大失误。

(三)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财务预算是社会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预算,而社会服务建设项目的预算开支是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所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切实的得到利用,真正服务于社会。

首先,必须让行政事业单位全体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提高干部的重视程度;其次是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促进部门合作,使各部门积极配合财务预算管理,保证编制信息准确、预算执行有力;此外,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教育,使每个工作者参与到财务预算管理中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

(二)组建先进的财务预算管理队伍。

先进管理队伍的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人才的培养,二是团队制度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上,要特别注意业务素养和道德素质,可通过马哲理论和党性教育,以及时政教育,加强工作者的思想建设,通过《会计法》、《预算法》的培训学习提高工作者的业务素养。

(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制度的规范性和完备性是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根本。预算管理制度应包含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要求和预算考核标准,三个环节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必须在预算管理制度中体现,而且需要将三者的关系融合和协调,保证管理过程中三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同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还需具有全局性和操控性,无论是部门之间沟通和合作的促进,还是项目实施中的指导和监控,财务预算管理都必须有严格、详细的规定。

(四)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监督体系。

财务预算监督体系是财务预算制度外的另一层保障,是财务预算制度能否具有控制力、财务预算能否有效开展的强大约束。建立监督体系需从两方面入手:监督机制的制定,即制定与预算管理制度相匹配的监督制度,细化监督范围,把监督项目落实到具体的环节和具体的点上;监督队伍的建设和具体监督执行,可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独立于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之外,对预算的编制到执行考核的全过程实施跟踪监督,及时纠正预算编制错误、修正预算执行方向,保证预算管理合理有效。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建

:1997年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规范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电算化的普及也迫切需要新的会计制度做出规范。2013年出台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恰好是一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管管理模式改革的契机。本文通过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优越性的讲解,提出了该会计制度下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并不是孤立的,是与国库集中制度的相关规定遥相呼应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科目设置方面有所调整,分别增加了“财政应返还额度”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两个科目。同时,对于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涉及到的如财政直接补助、财政直接以及财政授权支出等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政支出的核算的变得更加规范。例如,只有事业单位的代理银行得到财政部授权之后,通过国库账户将资金直接打到单位或个人账务的行为,才定义为财政直接指出。此时的财政直接支出应该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并借记“事业支出”。同时,财政授权支付也必须由事业单位直接授权所属的银行机构,在符合相关金额规定的情况下,将款项直接打入收款人的账户中。可以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对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范。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涉及到原制度未清晰的概念,也做出了解答,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会计人员要从原有的会计制度过度到新的会计制度,保障衔接过程流畅的最重要内容还是理念上的改变。首先《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优越性是不容忽视,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然会遭到固有思想的反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主管在认识到新制度的优越性的同时,也要进行宣传和推广。特别是对于一些资历较为老的会计,一定要和他们强调《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实施带来的便利性,通过实例模拟,帮助他们从理念上有正确的认识。只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的真正从心里出发,观念有所改变,才能从行动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2013年出台的《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对于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完善。无论是从报表的整体结构、计量的基础、会计科目的设置等方面都是有了新的政策性改变。然而,多数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由于熟悉老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因此,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特有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实际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会计人员实践操作规范的再训练,帮助他们更好的提高业务能力。培训方式可以采用印发《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手册等传统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组织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集体探讨,发现在日常账务处理中《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所带来的新问题。如果企业单位的经费足够,也可以聘请会计专家进行两种制度对比的讲解。可以从《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优越性方面着手,帮助单位内部的会计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新制度。

(三)收付实现制改全责发生制相关应注意问题。

通常来说我国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企业单位采用全责发生制作为应计基础。然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逐步推行全责全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核算方式。诚然,全责发生制能够更好的衡量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员成本支出,对会计人员专业化要求更高。因此,在符合《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下,从收付实现制改全责发生制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哪些核算项目依旧采用收付实现制能够更为节约人力成本。一般来说,属于财政专项拨款相关的财务核算可以依旧沿用收付实现制,而其他事业单位营利活动则宜采用全责发生制。毕竟收付实现制改全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活动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是需要慢慢来,从而更好的结合实践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化、效率化。

(四)完善新老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

新制度在推广和完善的过程中,总会面临着一系列阻碍。尤其是在新老交接的间隙,需要给事业单位的会计们一定的缓冲时间。首先,是关于会计核算方面,我们应该完善新老制度的衔接。特别是涉及到会计科目的更新方面,应该逐渐摆脱原有的认识,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定。其次,在会计报表生成方面,若有新老制度的交接部分,应该在补充说明或修订中予以说明。再次,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发展方向定位的问题。《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能够逐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向企业化靠近又不失自己的特色。最后,若在新老会计制度衔接中存在任何的问题,也可以和当地的会计主管部门展开积极的沟通。了解《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难点和易错点,确保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

对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整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的观念、加强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培训、首付实现制改全责发生制相关应注意问题、完善新老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帮助各位事业单位的会计同仁们更快的适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领域做出更好的成绩。

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管理思想落后、手段单一。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革,但从改革后体制的运行现状来看,改革的深度不够,管理思想较为传统,管理水平也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还是只局限在工资分配、职称及职务的晋升、培训机会等方面,而对于人才的长远发展方向却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还普遍存在因人设岗、人情大于能力等不良现象,难以形成人才优化配制的合理机制。在这种较为传统的管理机制下,事业单位的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造成人才的逐渐流失,给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带来影响。

2、激励机制形式化。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经过一系列改革后,虽然推行了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但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激励机制在执行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些激励机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对人员工作业绩的绩效考评制度,它是以一些指标为依据对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评定,最终作为工资分配、职称评定和人才选拔的依据和条件。如果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能真正体现人员工作状况的绩效考评体系,是能够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但从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体系运行状况来看,由于在体系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形式化的问题,使得大多数人员对绩效考评制度不满意,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考评标准较为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没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制定不同的考评标准,标准多为定性标准,如工作态度、思想道德等等,缺乏量化的考评标准;二是没有真正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工资、奖励、职位等挂钩,整个考评只是在走过程,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员工对此也并不感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3、忽视人才的发展前景规划。

人才的培养重在知识的更新和积累,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才能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事业单位在利用员工技能的同时,还应开发员工的潜能,对他们的发展前景进行统筹规划,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能力,更好地为单位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但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明显不足,一是在对人员培训方面投入不足,没有提供更多、更好地学习机会,二是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

1、树立新的管理理念,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事业单位领导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领导自身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认识,在工作中遵循公平、公正、高效的工作作风,树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二是加大对人才引入、培养和开发的投入,多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并加以有效利用,让员工在进步的'同时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单位服务,不断创造新的价值;三是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才能。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针对以往绩效考评机制中存在的形式化的问题加以改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是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就需要:一是对每个岗位的内容和职能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各个岗位的绩效考评标准;二是实现考评指标量化评定,提高可操作性,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表现;三是定期召开绩效考评会,对一段时期内的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公布,表彰考评结果优秀的员工,并实行末位淘汰制,在一定程度上鞭策落后员工,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将考评结果与工资、职位等直接挂钩,作为个人培养及发展的依据和条件。

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有规划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好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做到与时俱进,既要与单位实际发展战略和趋势相适宜,又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现状。

由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其在运行过程中面临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困境,事业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从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和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前景规划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潜能,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1转变观念。

人力资源是影响国家、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重要资源,同时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转变观念,帮助事业单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以人核心,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和优势,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新体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如职业发展、工作制度、教育培训等,不断的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提高人才,使其为单位做出更多的贡献,并也事业单位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要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二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进程,并加强单位开展人力资源活动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三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并让单位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1.3强化选人机制。

为了保证单位人员的质量,应做好岗位分析工作,科学合理的设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使人员和岗位相适宜,同时还要加强选人机制,加大聘用制的实施力度,加强选拔人才的公开、公平以及公正,并安排专门人员,对选拔工作进行监督,避免出现非正当的行为,在选拔人员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核应聘人员,并将考核的重点放在考核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上,保证招聘的有效性,为事业单位吸收更多的人才。

1.4加强用人机制的灵活性。

为了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强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潜能,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应根据员工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并对单位中的所有人员进行全面考核,成绩好的员工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成绩不合格的员工要得到惩罚,同时还要建立竞争机制,使所有员工都产生危机意识,创造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另外管理者应加强对职工的关心和理解,满足人员的合理需求。

(2)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给予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更多的关注,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最大限度的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3)应根据员工的特点,合理配置岗位,发挥员工的优势,同时还要进行工作的轮换,给员工适当安排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能够一直保持足够的工作热情,在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后,增加员工的自我满足感。

总之,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笔者认为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对策的不断探讨,未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必然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1统一工作评测标准。

在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时,首先要设立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为今后的绩效考核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实行统一的考核标准,避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不仅要对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整体、详细的分析,同时也要吸取先进的经验和理念,所制定的绩效考核目标要做到立足于实际,制定目标并不是为了作出斐然的工作业绩,而是为了让工作人员能够高质量的做好份内工作,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时,让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为自身的工作进行目标设定和规划,最终激发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用严格的要求衡量自身的不足,不断的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1.2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避免考核盲区。

在事业单位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设立等级考核和分类考核等,对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考察,减少在绩效考核中因为制度体系不完善而出现的若干盲区,提升绩效考核工作的现实意义。促进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不断改进,推动事业单位整体向前发展。

1.3认真对待考核结果,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绩效考核的结果,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发现各部门及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增加与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想法。将绩效考核的结果透明化,使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直接挂钩,这样可有效激励优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其感受到自身工作的认可,增加自信心,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工作水平的提高,进而带动事业的整体发展。

1.4扩大绩效考核范围。

绩效考核不仅是领导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同时也是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领导的绩效考核。通过这种互相的评估和监督,不断的发现事业单位的每一个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互相评估的环节可以增加领导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时,只有设立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并充分的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创新绩效考核的工作模式,增加互相评估的环节,才能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意义,从而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谈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论文

新《预算法》要求实施绩效监督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也就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事业单位必须以实施自我评价与财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对绩效和预算进行工作开展。

事业单位的治理能力主要从其单位的绩效水平可以看出。作为绩效管理,其又是推进预算改革的重要方面,能够为事业单位及时的调整预算政策和制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因而,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两者具有不可替代的相互联系。具体而言,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绩效目标和预算编制的关系。引入绩效概念到预算编制过程中,同时结合绩效目标和预算编制目标,以便事业单位提前将预算绩效审核目标作为其预算编制的基础和依据。预算绩效指标满足项目预算要求的,可以按纳入预算,而不符合实际的项目预算则应按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从而提高绩效目标结合,使有关单位转移注意力从“要钱花”到“花好钱”上。二是执行主体和主体内部的关系。从执行主体来说,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既是预算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各部门在预算管理时,主要偏重于预算编报、执行和控制,而在预算整改过程中,则应根据预算绩效的相关工作来开展。三是全面开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而对绩效管理来说,这也是一个覆盖面较广的工作。从管理内容和范围来说,两者是彼此联系和趋同的。因此,事业单位应把握预算绩效与预算管理的统筹协调,把预算绩效的全局观融入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去。四是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的关系。对事业单位而言,绩效评价的结果,将成为其整改的最有利依据。这是由于绩效评价结果出来以后,事业单位将实施报告制和问责制,绩效评价的结果也将被予以公开,而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这个角度而言,绩效评价的结果无疑将成为事业单位决策和绩效考核评价的依据,成为财政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求突破、上台阶、见成效。

可以相信,在新《预算法》颁布执行后,预算支出的绩效约束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的协调职能,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着手:

(一)注重细节,强化预算事前评估。

一个项目是不是合理,能否得到财政预算资金的支持,首先就应进行预算前评估。也就是说,事前评估工作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预算闭环管理的起始阶段。事前评估解决的是钱该不该花的问题,应该怎么花以及财政资金投入的风险因素。要防止预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又要让钱真的`花出效益来。以北京市财政局为例,在经过连续4年的预算前评估后,北京市财政局把一些不该上的项目予以了清退,并对一些没有在财政公共支出预算中的费用和支出进行砍切处理,整个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绩效管理工作的透明化,促进了事业单位的预算水平,也激发了整个事业单位的绩效预算意识。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以往的预算对事业单位而言,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在实施绩效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手段以后,事业单位的责任部门就需要对这个数据进行详细询问,以确定该数据是否具有合理性。在财政资金预算规划中,只有具有绩效高的项目才能优先安排资金,在预算编制前的事前进行项目评估,可以为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有效保障了纳税人的钱合理使用。这样的职能转变落地有声。但是,当前我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改革才起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现在也不是所有的预算项目可以做预评估。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未来所有申报财政资金的项目都将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予以评估。

(二)加快研究建立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应覆盖全所有预算部门与财政资金,对绩效而言,也应如此。因此,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执行预算与控制预算的各个环节,都应将“绩效”的观念纳入其中。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在农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重要行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更应结合预算指标和评价指标来确定,构建覆盖所有业务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预算绩效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三)创新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

加速推动权责发生制的预算管理改革,以系统、真实和完整的目的来反映事业单位的绩效。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反面进行:积极地推动绩效目标管理,形成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闭环管控体系;为了加强预算的绩效管理,事业单位还应积极培育第三方中介机构,并建立第三方中介机构库,以方便对事业单位绩效进行评价,从而有利于提高绩效评价的公正度。最后,组织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培训,使其能够为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控的协调性提供较好的服务和帮助。

谈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各界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也越来越重视。我国的绩效管理起步较晚,是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成现在的体系。就目前情况来看,绩效管理对于企事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来说非常重要,但我国的绩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1引言。

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绩效管理也需要不断变化以适应实际的需求,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明确的考核目标、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缺乏科学合理性等,要明确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才能促进绩效管理制度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谈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论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更好地为事业单位发展而服务。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同部门分管各自的固定资产,许多部门以部门利益为重,在开展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时没有明确目标,出现偏差。

1.2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或执行不力。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维修率、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盘亏率等指标;定性指标有管理制度建设考评、管理队伍建设考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的考评和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的考评等指标。然而这样的绩效考评指标不够周密,比较简单;并且,有些指标评价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而又没有可取代的其他评价方式;再者,许多事业单位虽已建立评价体系却没有将绩效评价落实,使得绩效评价沦为空谈。

1.3绩效管理过程中缺少沟通协调。

当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沟通不足。如此一来,对于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工作情况难以及时上传下达,当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管理层没能及时进行沟通,阻碍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不同部门间缺少对管理工作的沟通,使得信息不能顺利流转,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

1.4绩效考评结果不尽人意。

首先,落实固定资产绩效考评单位,绩效考评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存在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完好率不高、年维修率超标等问题。例如,购置固定资产后,固定资产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如存放地点改变、领用人变化、使用单位变换,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领用不做记录,归还时手续不完备,资产流失损毁现象严重,固定资产完好率低。再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中,时常出现部门占有使用演变为部门所有甚至个人所有的现象。例如,人员职位变更时,经常不按规定移交资产,造成公用资产被个人据为己有,导致固定资产丢失。其次,考评结果并没有充分利用,常常只是应付式的考核,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公路养管事业单位财务审计论文

(一)财务分析体系落后。

事业单位过去一直使用的财务管理方法明显不适用于现在的环境,财务分析体系远远落后于市场的要求。很多的事业单位由于不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极少对财务进行深入的分析,单位预算的编制也是依照上一年度的情况进行,没有考虑新的变化,经常出现编制的预算和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支付的,基本上没有本单位的收支,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忽视财务分析,仅仅把重点放在会计核算上,对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一现象尤为严重。目前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都有一套较为系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如资产负债率、毛利率、资产周转率等,这些指标都能较好地衡量单位的经营状况,分析出单位的薄弱环节。但是我国的事业单位没有一套合适的财务分析体系,由于事业单位和盈利性的企业不同,也不能完全地按照企业财务分析体系进行财务分析,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无财务分析依据,只能使用单位内的季度报表、年终决算报表等替代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但是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对会计报表的编制缺乏客观性,导致一些数据和事项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更有一些单位编制的报表极为简单,一些重要事项没有予以充分的说明。这些都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带来了难度,降低了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导致上级主管单位无法准确地了解下级单位的财务状况。

(二)财务分析与实际情况脱节。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提高单位的财务预算标准准确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是在一些事业单位中财务分析与实际的应用脱节,导致财务分析流于表面,只是为了财务分析才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完全没有考虑到单位的实际需要。此外,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没有一套合适的财务分析体系,并且事业单位和盈利性的企业不同,也不能完全按照企业财务分析体系进行财务分析,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无财务分析依据,只能使用单位内的季度报表、年终决算报表等替代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运用这些数据分析出来的财务情况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本无法适用于单位的实际情况,财务分析和实际情况存在严重的脱节。

(三)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习惯了日常的账务处理以及资金的收付,单位中的会计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导致事业单位没有专业的财务分析人才。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很多财务人员年龄偏大,对于最新的财务分析知识获取较少,专业知识落后,难以适应最新的环境变化情况。这些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偏低。由于事业单位中的人员任用机制问题,一些专业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岗位需要的人员没有完整的退出机制,导致这方面的工作无法适应实际的情况,引起单位的整体财务分析水平偏低。

(一)提高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

要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工作,首先需要提高单位的财务分析意识,让工作人员了解到财务分析工作对于单位的重要性。事业单位的领导在其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事业单位中,只有领导足够的重视,才有可能让财务分析工作得到单位其他工作人员的重视。因此,需要对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加以宣传,以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强调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以及财务分析在单位预算编制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教育,让工作人员了解到财务分析对于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财务分析意识,为发展、完善财务分析体系打好基础。

(二)健全财务分析体系。

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健全内部财务分析体系,从而提高单位的预算编制水平。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和企业会计存在较大的差别,事业单位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企业则使用权责发生制,两者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不能完全按照企业会计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由于事业单位没有自己的财务分析制度,可以借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财务分析的主要方面是预算收入分析、预算支出分析和预算执行分析,这三方面的唯一目标就是强化单位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编制水平。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时,一定要依据单位的预算编制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基本是围绕预算进行的,如果财务分析偏离预算编制,将失去财务分析的意义。在借鉴企业财务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各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算收入分析、预算支出分析和预算执行分析,从而提高单位的预算水平。

(三)财务分析工作紧密结合实际。

在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时,要紧密地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剔除对单位影响较小的因素。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因此,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财务分析。根据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范围不同,可以把财务分析分为全面分析和专项分析,依据时间不同,可以分为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财务分析所使用的方法较多,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差额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等,每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不同,分析的结果却基本一致,如果有一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和其他方法分析的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则需要慎重考虑其中的原因。对于分析出的结果,需要进行比较分析,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横向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指和单位性质、业务相似的单位进行比较,纵向比较则是和单位历年财务分析指标进行比较,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深入地考虑单位的财务状况。此外,使用单位还需要结合情况,把全面分析和专项分析相结合,有重点地进行财务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

(四)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需要财务分析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此提高单位的财务分析水平。通常财务分析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需要有长期的工作经验,才能积累出更加专业的技能。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聘请外部专业人才,加强财务分析管理的水平。聘请专业水平较高人才的另一优点在于能够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加健全的财务管理方法,培训出专业人才,这些都是无形的收益,因此,不能仅仅局限于雇佣财务分析专业人才所花费的资金上,还有考虑这一措施所带来的隐形收益,这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