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林子读后感(模板12篇)

时间:2023-12-11 16:24:49 作者:FS文字使者

读后感不仅可以是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还可以是对其他领域的作品的感受和见解。接下来是一些描写世界名著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的林子》一课。课文主要叙述了唐僧刚剃发修行时由于耐不住法云寺内嘈杂的人群,认为会影响自己的修行,因而产生离寺的念头,在方丈的教育下,改变了最初的想法,继续在法云寺修行的事。我对方丈教育唐僧时所说的富有哲理的话感受特别深。

“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就奋力向上生长,因此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这些话是说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群体,个体是在群体的相互促进中发展的。“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这棵树为什么说大不说小呢?因为他没有远离群体,也许它是群体中最大的树,也许他是群体中最小的树,不管怎样,他都对自己下了一个决心——快长,否则别的树会赶上自己的。这句话中充分体现了适者生存,存优汰劣的生存原理。远的不谈,就说一下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学校中最有名的.长跑运动员了,不管哪一次学校比赛,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最近在镇越野赛中成绩却不够理想。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学校在镇上是低等的,还是教师不特级?不,完全不是,原因在于在赛前我远离了学校这一群体,停止了个人的“发展”。我认为自己在学校长跑中成绩是最好的,认为他们根本无法与自己相比,一次在训练中傲视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个人完全不能远离集体,除非你认为自己就是群体,自己永远超过集体。

竞争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世间存在,要想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的林子》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玄奘曾在法门寺修行。玄奘为自己苦苦习经多年,谈经论道却不如别人而感到苦恼。当他准备辞行师父,到偏僻的深山小寺去时。方丈师父以一片林子为例,告诉了玄奘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一样。最后,玄奘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脑海里便又浮现出二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那天,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着课,同学们也在认真地听课。突然,我感到鼻子痒痒的,便伸手进去掏,当我往手指上看时,我才发现我流了鼻血。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该要怎么办?正在这时,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同学举起了手,向老师汇报了我的情况。于是,老师便让几位女同学扶我去医务室。一路上,同学有的掏出了自己心爱的手绢,还有的递给我一张面巾纸。我想:无论她们给我的东西是否一样,但我坚信她们的心都是热情的心。待我的鼻血止住后,老师还递给我一杯热水。我喝了以后,心里暖烘烘的。但这暖烘烘的感觉不仅是热水带给我的,更是老师同学们的热心带给我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进一步地领悟到了这个深刻的道理:是的,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社会这个群体的。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

这篇课文是讲玄奘为了尽快出人头地,便想到深山小寺去修身。经方丈指点,玄奘明白了没有竞争是不能成才的道理。一个人在平平庸庸的群体中鹤立鸡群,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如果他走进一个人强马壮的集体,他就会显得很渺小。只有在人才济济的群体中经受磨练,经受洗礼,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所以,人,不能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得到的成绩是经不考验的。因为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出成绩。

江门一中为什么办得这样成功?师资优良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中的学生都是高分录取的。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学生都想出类拔萃必须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他们就变得越来越强了。美国是世界第一号强国。美国没有悠久的历史,是什么力量使美国强大起来的呢?也是竞争!由于各行各业都充满竞争,上至总统,下至小职员,从来没有端"铁饭碗"的职业。从而看出竞争是多么重要。

所以人的一生需要挫折,需要竞争。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经受竞争的磨炼和洗礼的人,成功一定会向他招手。相反,那些甘做平庸群体中的"佼佼者",害怕竞争,逃避竞争的懦夫,永远成不了才。

因此,一个人才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竞争的群体,不能没有障碍和磨炼。让我们都迎接挑战,实现美好的梦想!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中。

其实早就看过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写得平实,但很有感染力。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了全诗,我不得不对作者产生好感。

我自己喜欢这样的生活态度,很自然洒脱。然而生活就是生活,你不实实在在地经历,是很难体会到一些平时看来很简单的道理的。

我自己不是一个很主动去生活的人,但我总希望别人去那样的生活,生活不能一直是被动的,不然就太没意思了。有人会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也没这么严重,只是我的.一个自认为美好的愿望而已。你看,好多作家都鼓励别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到最后还不是他们受不了生活的折磨,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海子是最典型的,他还写过一首很好的诗[从明天起]。

没什么话说了,有空的`话看些汪国真的诗,会有收获的。

初中生命的林子读后感:生命的林子

阅读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会因文中的主人公而喜,也会为文中的人物打抱不平,可读了《生命的林子》一文,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

文中介绍一位名叫玄奘的高僧在法门寺修行,他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身,但因法门寺事太多,苦苦习经多年还没有出名,有人劝他到小寺去阅经读卷,更容易出人头地。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继续往下读,没想到事情发生了一点转变。“到一个小寺容易马上出名”,玄奘琢磨了很久,觉得有道理,便向方丈辞行。我想了想是有点道理,可方丈会同意吗?方丈得知后,领玄奘去了一个山头,那里的树林稀少,方丈指着那棵最大的树说:“它是这里最大的,可它能做什么呢?”玄奘见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便说:“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方丈又领玄奘到一片松林,那里的树棵棵高大,争着向上生长,方丈说:“这些树为了承接天上的阳光努力生长,才能成为栋梁呀!”玄奘立刻明白了,决定不离开法门寺。

我读到这儿,也明白了,平时我成绩考得中等时,妈妈批评我,我还自满地说:“我在那些差生中还鹤立鸡群呢!”我总是这样想:我不是还压倒一批学生吗?还自我安慰地生活在自我满足当中。想到这里,我不就是那山头上的最大的那棵树吗?只能成为煮粥的薪柴呀!我不能成为薪柴、困柴,因此我必须要和树林里的树去争取天上的阳光,努力使自己的枝叶伸进云层,伸进天空,去承接最灿烂的阳光。

是的,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树林。

这篇,概括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础上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善于结合现实阐述自己的看法。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五年级二班郭寿杰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的林子一课。课文主要叙述了唐僧刚剃发修行时由于耐不专云寺内嘈杂的人群,认为会影响自己的修行,因而产生离寺的念头,在方丈的教育下,改变了最初的想法,继续在法云寺修行的事。我对方丈教育唐僧时所说的富有哲理的话感受特别深。“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就奋力向上生长,因此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这些话是说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群体,个体是在群体的相互促进中发展的。“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这棵树为什么说大不说小呢?因为他没有远离群体,也许它是群体中最大的树,也许他是群体中最小的树,不管怎样,他都对自己下了一个决心——快长,否则别的树会赶上自己的。这句话中充分体现了适者生存,存优汰劣的生存原理。远的.不谈,就说一下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学校中最有名的长跑运动员了,不管哪一次学校比赛,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最近在镇越野赛中成绩却不够理想。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学校在镇上是低等的,还是教师不特级?不,完全不是,原因在于在赛前我远离了学校这一群体,停止了个人的“发展”。我认为自己在学校长跑中成绩是最好的,认为他们根本无法与自己相比,一次在训练中傲视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个人完全不能远离集体,除非你认为自己就是群体,自己永远超过集体。竞争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世间存在,要想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作文

《生命的林子》是一哲理美文。这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文体,代表性的作品有《小故事大道理》、《枕边故事》等等。代表作家有刘燕敏、毕淑敏、周国平等等。这种文体的兴起,与《读者》杂志的热销也有密切关联,同时适应了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生命的林子》假借玄奘早年刚出家的故事,提出了“做矮子中的将军”和“做将军中的将军”的人生命题,当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文章中的方丈,运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情境教育,因此,在研究情境教育的现场,选用这样一文章让学员们进行教学设计,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为了节约时间,我主要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交流。

这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读懂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水深龙多”、“鹤立鸡群”等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2、学习文章通过对比、形象描绘,生动说理的方法,明白一个人成长离不开存在环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如下: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节。

1、一读:学生快速阅读1-3节,用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欲行)。

2、再读:思考,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

先用概括性的语言说明原因,然后结合具体的词句加深理解。

主要原因:

寺:名胜、才多。

玄奘:事繁、己微。

用“与其……不如……”连起来说说。

具体的词句:

名胜:香火鼎盛名满天下香客如流。

才多:水深龙多高僧济济。

事繁:法师应酬太多喧喧嚷嚷。

己微:远不如想出人头地。

这些词语,学生大多能很好理解,这里重点突出“水深龙多”的教学。

同学们,你们记得在《三顾茅庐》中,人们称诸葛亮为什么?(卧龙)。

还有哪些词语中含有“龙”呢?(卧虎藏龙、龙争虎斗、群龙无首等等)。

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人们用“龙”比喻什么?

然后,让学生用“法门寺水深龙多、高僧济济”为中心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话。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5节。

1、学生自读,想一想方丈为什么要向玄奘提出这个问题?

2、交流:这一段,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段落,这一部分,是方丈对玄奘志向的考察,如果玄奘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那后面的观看松树林的环节,也就会落空。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方丈的智慧和细心。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9节。

共分为六个环节:

一读:玄奘和方丈来到了林子,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划出有关句子。

二画:教师板画:山顶乱枝纵横的松树;一片修颀挺拔的松林。通过图画只管展示情境,加深学生体会。

从中体会乱枝纵横的松树和松林中松树的不同成长环境和生长状态。

补充:高山之巅无美木,伤多阳也。太好的环境同样不利于成长。而松林中的松树,因为有了竞争,有了奋发,有了上进心,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四拓:松林中除了有竞争,其实,还有合作,和一棵孤零零的松树比起来,它们更有集体的力量:

说话:

当狂风袭来时,松林;

当暴雨倾盆时,松林;

当洪水肆虐时,松林;

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才能成就人才。

五比:眼前山顶的乱枝松,方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鹤立鸡群)。

而一片松林,让玄奘想到了什么词语?(水深龙多)。

理解:鹤立鸡群,虽然超出了群体,但是,毕竟标准不高。“鹤鸣高岗”,只是在山岗上而已。而且,长期混同于鸡群,也会有沦落为“鸡”的危险。

但是,“龙”就不同了,“飞龙在天”,比起“鹤”来,显然不在同一个标准了。

六悟:通过眼前景物的对比,玄奘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体会文章所揭示的真意。

通过六个环节层层推进,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把握文章的中心。

四、学习文章第四部分:第10节。

玄奘听了方丈的话之后,怎么做的呢?

通过写话的方式,拓展想象,理解。

写话练习二选一:

1、玄奘从此潜心苦修,

(补充文本的不足,也就是如何解决事繁的问题,如何面对法师应酬的问题。)。

2、玄奘见到了上次劝说他离开的人后,

五、教学最后一部分。

引读这一小节。因为这一部分,应该认为是文章的一个累赘,没有必要“卒章显志”。道理,应该是让学生感悟的,而不是灌输的。所以,通过引读,一带而过。

六、拓展。

搜集玄奘的故事,推荐阅读《西游记》。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作文

文中介绍一位名叫玄奘的高僧在法门寺修行,他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身,但因法门寺事太多,苦苦习经多年还没有出名,有人劝他到小寺去阅经读卷,更容易出人头地。

我读到这儿,也明白了,平时我成绩考得中等时,妈妈批评我,我还自满地说:“我在那些差生中还鹤立鸡群呢!”我总是这样想:我不是还压倒一批学生吗?还自我安慰地生活在自我满足当中。想到这里,我不就是那山头上的最大的那棵树吗?只能成为煮粥的薪柴呀!我不能成为薪柴、困柴,因此我必须要和树林里的树去争取天上的阳光,努力使自己的枝叶伸进云层,伸进天空,去承接最灿烂的阳光。

是的,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树林。

更多应届毕业生求职网【读后感】推荐阅读: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作文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五年级二班郭寿杰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的林子》一课。课文主要叙述了唐僧刚剃发修行时由于耐不住法云寺内嘈杂的人群,认为会影响自己的修行,因而产生离寺的念头,在方丈的教育下,改变了最初的想法,继续在法云寺修行的事。我对方丈教育唐僧时所说的富有哲理的话感受特别深。

“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就奋力向上生长,因此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这些话是说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群体,个体是在群体的相互促进中发展的。“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这棵树为什么说大不说小呢?因为他没有远离群体,也许它是群体中最大的树,也许他是群体中最小的树,不管怎样,他都对自己下了一个决心――快长,否则别的树会赶上自己的。这句话中充分体现了适者生存,存优汰劣的生存原理。远的不谈,就说一下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学校中最有名的长跑运动员了,不管哪一次学校比赛,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最近在镇越野赛中成绩却不够理想。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学校在镇上是低等的,还是教师不特级?不,完全不是,原因在于在赛前我远离了学校这一群体,停止了个人的“发展”。我认为自己在学校长跑中成绩是最好的,认为他们根本无法与自己相比,一次在训练中傲视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个人完全不能远离集体,除非你认为自己就是群体,自己永远超过集体。

竞争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一个人,一个族,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世间存在,要想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指导教师:见东升。

小作者能够抓住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见解,使文章很具有真实。性。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作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的林子》一课。课文主要叙述了唐僧刚剃发修行时于耐不住法云寺内嘈杂的人群,认为会影响自己的修行,因而产生离寺的念头,在方丈的教育唐僧时所说的富有哲理的话感受特别深。

“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就奋力向上生长,因此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这些话是说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群体,个体是在群体的相互促进中发展的。“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这棵树为什么说大不说小呢?因为他没有远离群体,也许它是群体中最大的树,也许他是群体中最小的树,不管怎样,他都对自己下了一个决心——快长,否则别的树会赶上自己的。这句话中充分体现了适者生存,存优汰劣的`生存原理。远的不谈,就说一下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学校中最有名的长跑运动员了,不管哪一次学校比赛,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最近在镇越野赛中成绩却不够理想。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学校在镇上是低等的,还是教师不特级?不,完全不是,原因在于在赛前我远离了学校这一群体,停止了个人的“发展”。我认为自己在学校长跑中成绩是最好的,认为他们根本无法与自己相比,一次在训练中傲视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个人完全不能远离集体,除非你认为自己就是群体,自己永远超过集体。

竞争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世间存在,要想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简评:小作者能够抓住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例来阐明自己的见解,使文章很具有真实。性。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

玄奘第一次剃发是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一座香火鼎盛的著名寺庙。每天早上钟鼓响,香客川流不息。玄奘想静下心来专心修身,法门寺却有太多的仪式来招待。他虽然苦读多年,但说起经书,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

有人劝玄奘说:“法门寺是天下名寺。它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僧侣。如果你想在和尚中出人头地,不妨去一些偏僻的寺庙读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很快就会大放异彩。”玄奘想了很久,认为这是真的,于是决定告别师父,离开这个闹哄哄的法门寺,找一个偏僻冷山的寺庙。于是玄奘收拾了一些书籍和包裹,向方丈告别。

方丈明白了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蜡烛和太阳哪个更亮?”玄奘说,当然是太阳了。住持道:“你愿做蜡烛,还是做太阳?”

玄奘想了很久,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愿意做太阳!”于是方丈笑着说:“我们去寺庙后面的树林里散散步吧!”

法门寺后面是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把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座山上。山上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两棵松树。住持指着最高的那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但是它能做什么呢?”玄奘环视了一下树。松树到处都是树枝,树干又短又扭曲。玄奘说:“只能当煮粥的柴火。”

方丈与玄奘漫步至葱郁密林,遮天蔽日,松树掩映。方丈问玄奘:“为什么这里的松树都那么细长笔直?”

玄奘说:“都是为了争夺天上的阳光。”住持一本正经地说:“这些树就像众生一样。他们在一起成长,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一滴雨露,他们都努力向上生长,所以他们可能成为支柱。而离群较远的三两棵树是他们的,很多雨露都是他们的。它们在灌木丛中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成了柴火!”

玄奘听了,明白了。玄奘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大片森林,山野寺就是远离森林的那棵树。方丈,我再也不离开法门寺了!”

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钻研,后来成了名僧。他的枝叶不仅穿过云层和天空,还继承了西方天堂灿烂的佛光。是的,一个人才离不开社区,就像一棵大树,离不开森林。逆境是一块磨刀石,可以磨砺前进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逆境是一所人们可以学到丰富的生活知识的学校。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的林子》一课。课文主要叙述了唐僧刚剃发修行时由于耐不住法云寺内嘈杂的人群,认为会影响自己的修行,因而产生离寺的念头,在方丈的教育下,改变了最初的想法,继续法云寺修行的事。

我对方丈教育唐僧时所说的富有哲理的话感受特别深。“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就奋力向上生长,因此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

这些话是说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群体,个体是在群体的相互促进中发展的。“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这棵树为什么说大不说小呢?因为他没有远离群体,也许它是群体中最大的树,也许他是群体中最小的树,不管怎样,他都对自己下了一个决心——快长,否则别的树会赶上自己的。这句话中充分体现了适者生存,存优汰劣的生存原理。远的不谈,就说一下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学校中最有名的长跑运动员了,不管哪一次学校比赛,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最近在镇越野赛中成绩却不够理想。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学校在镇上是低等的,还是教师不特级?不,完全不是,原因在于在赛前我远离了学校这一群体,停止了个人的“发展”。我认为自己在学校长跑中成绩是最好的,认为他们根本无法与自己相比,一次在训练中傲视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个人完全不能远离集体,除非你认为自己就是群体,自己永远超过集体。

竞争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世间存在,要想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点评:小作者能够抓住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见解,使文章很具有真实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