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优质18篇)

时间:2023-11-23 17:54:12 作者:字海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优质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的思考和体验的深度总结和抽象概括。以下是一些历史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人生和事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我们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状况和内心焦虑情绪的问题。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自己内心淡定许多,很大程度上帮助我控制了自己情绪化的问题。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奇迹?不是能够腾云驾雾、踩风火轮,而是每天的一呼一吸,专注于你的一呼一吸,就是正念的状态。

佛说:“万物皆空”,“空”不是没有,其核心是法无自性。每一个东西都没有确定的本性,状态都会变。一个桌子,此刻因缘和合,它是一个桌子,而几年后,因缘消散,变成了一堆木材,当柴火烧成了灰烬,作为肥料,又作为另外一种状态存在。而一个人,此时因缘和合是一个人,但是若干年后可能成灰烬、成鬼成仙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空的,能关注的只有此刻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观察它,它自然会逐渐消散。

那我们开始跟着这本书的脉络学习。

本书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_期间游走法国、美国,号召和平、停战,并在法国创建“梅村”。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想修炼正念的访客。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没有阐述详尽的佛理,但单从这封信中,我们已经学会什么叫做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篇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曾和禅师修行的年轻人结婚后发现自己要工作、要照顾妻子情绪、要给小孩儿换尿布、、、自己修炼的时间变少了,然后他试着把修炼正念运用在生活中,意识到配妻子、小孩儿也是自己的时间。没有所谓的你的时间、我的时间。陪孩子的时候老想着工作还没做完,并不能帮你解决孩子和工作的问题,反而更痛苦和焦虑,所以陪孩子的时候就专注于陪孩子,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时刻保持正念,让自己的念头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话锋一转,又说到洗碗的例子。

如何才是正确的洗碗?

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们在洗碗的时候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是,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就是正念,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者游戏,或者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如果你就会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赶紧洗完,好像洗碗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可是洗碗这个过程也是你人生的一个部分,你自己给人生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是为洗碗而洗碗。换句话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上时,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者也,鲜能知味者。”我们每天吃饭却很少有人感受它的味道,饭一上来我们想的是什么,想的是:“吃完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快点吃,别耽误事儿”或者先拍个照片发微博发朋友圈,没有去真正体会到食物的味道。修炼正念甚至要求我们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而修炼正念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禅师有次和他一个学生吉姆一起吃橘子,吉姆没吃完嘴里的那块就去掰下一块,一行禅师说:“你应该先把嘴里的橘子先吃了”。吉姆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是真正的会吃橘子。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禅师写了一封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吃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在监狱的坐和家里的坐有区别吗?有,因为监狱里坐着没有自由对吗?不能去想去的地方,觉得被束缚,所以内心觉得很痛苦。可是坐的这个动作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在监狱里坐着时正念跑了,向往外面的世界,才会内心痛苦。感受当下的感觉,明白此刻的状态,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做法,是遇到任何问题,对会让自己身心收敛到体内,明白此刻的状态。

不管是洗碗、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时,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就都成为你修行的机会。而不是只有在禅修时。当你走在路上,甚至烈日当头,都可以对旁边的绿树和阳光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地走路。而不是身体在走路,心却念着其他事情。等车、开会、航班延误,这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过程,保持正念,专注内心的感觉,这就是正念。

樊登老师曾飞机上偶遇偶像柳传志,柳传志正在看《杜拉拉升职记》,而樊登老师正在看《金刚经》,柳传志好奇问樊登老师年轻人为什么看这本书,樊登老师问:“你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柳传志说:“一个人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最痛苦的。”这就是佛教中的“求不得苦”。而樊登老师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认为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假设有人花500万买彩票只剩下200万,你不会痛苦可能还会觉得好逗;别人失恋你痛苦吗?而自己失恋就很痛苦,别人痛苦你不痛苦,因为你认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痛苦。如何让这种痛苦尽快控制然后熄灭掉呢,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正念,当你保持正念,就会明白这只是一段经历而已,能够感受此刻我的存在,在其他地方感受的我是一回事。

当你知道正念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知觉,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修行,而不只是禅宗时。

王守仁的《传习录》中的“知行合一”,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言行一致或者先知?还是后行?樊登老师解读这个词的核心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

如我们有时边走边玩手机,玩微信,会感觉很累,因为分心了,没有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一位学生做行政高官,向王守仁抱怨自己没有时间修炼,俗事繁杂,经常要处理工作。王守仁回复他说,“我什么时候告诉你修炼要专门找个时间的?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当有人想赢官司给你钱时,你不要,修炼自己的不要贪心,当一个人说来说去说话不清楚,你能不烦躁,这就是在修炼你的耐心,当案情复杂而你能够找出头绪时,你可以修炼自己的明辨之心。所以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

我们读书只是方法,修炼还需要看自己的造化和精进程度。一行禅师给我们如何修炼正念的方法、答案首先是专注于工作。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老想着去吃东西,心里想:“怎么还不下班啊,急死我了”一旦有这种想法,我们就会感觉焦虑和痛苦。所以所有的痛苦从分别心而来。我们微信朋友圈有时会看到有人说“今天又周一了,好痛苦”、“还要加持3天就放假了”,其实放假也不一定会开心,放假和对象吵架,好好的一个假期被吹了、、、每一个东西都没有自性的,是痛苦或快乐,而是源自于自己的分别心给其的定义。体会上课、上班的感受,因为这是我们生命中注定的一天,无论快乐或痛苦都要在这儿,所以好好享受上班,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上班就好好上班,回家、放假就好好休息。

说回一行禅师给我们修行方法的第一招:专注工作。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然后随机应变。这就是保持正念。

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在家里,其次是在工作中,再其次是在寺庙。因为家里打破正念的东西太多了。

工作和修行很难分开。

具体方法有:

1、有觉知的呼吸。深呼、深吸,知道自己入息,知道自己出息和数息法,当后期能够自如做的可以不用数息而是专注于呼吸了。

2、行住坐卧都是禅,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

eg:有个人悟道,过一段时间后,徒儿问他,“师父,你悟道之后干嘛呢?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师父回:“饥来吃饭困来眠。”,徒儿说我也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啊,那悟不悟道有什么区别呢?师父说,我是该吃吃该睡睡,有啥吃啥,有地儿就睡,而你对吃和住是百般挑剔万般拣择。这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我们很多人会说“这工作好,还是那工作好?”、‘这顿饭好,还是那顿饭好’、、、学道没有别的,就是别挑挑拣拣。因为太挑剔,有大量的分别心,痛苦也就油然而生。

有人会问那修炼成这样了,生活会不会很无趣,很没劲、无聊?就像我们说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是无聊、凑合事儿、差不多,而是指合适的极致。孔子一生都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也没有见谁达到过那个境界。当我们修炼到无分别心,人生有大把可以追求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觉得我们应该追求金钱、权利、这都是因为社会惯性,我们被社会惯性操纵,老觉得“别人有车子、有大房子、、”、我也要有车子房子,没有就会很痛苦,这都是我们着了社会惯性的道。只因为社会惯性牵引着你跑,所以你没法儿面对自在的内心。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一个人为所欲为是最不自由的。我们有没有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之后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懊恼当时真不应该说那种话,真不应该打人。因为那是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控制,是情绪的奴隶。而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就需要调动我们的正念。

修炼正念,是佛教的入门,放下一切,会发现一切都是空的,都是表象,没有自性,一件坏事在若干年后再看可能就是一件好事,而当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内心无比痛苦。

所以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给自己一个“正念日”,每周用一天时间修炼正念,这天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念,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告诉自己,“我此刻在生气”,如何快速的不生气,就是知道让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对着镜子,盯着镜子里生气的人,说“这个人在生气”,生气的人就不生气了~若没有这个观察者,任由生气情绪带动生气,这个情绪就永远停不下来。

面对我们的痛苦,并照顾他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需要我们照顾,因为他们都说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些情绪就会越来越懂事。不能憋着,会憋出病来的。

我们总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别人能承受的痛苦,我也能。

苏格拉底在判处了死刑时说:“我现在去死而你们将活着,究竟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在他看来,死和活没有太大区别。

作者是一个得到高僧,所以本书的后半段描述的是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樊登老师说里面一段话特别好(但是我可能是境界不高,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深意orz):如果一个人以佛教的角度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悲观或乐观都太简化了真理,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那是浮现在菩萨和其他正道者脸上的微笑,这才是真正安详的微笑。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的状态,无分别心,就没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而如何控制我们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认知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认知我心里升起了一个恶念,无论你多么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它,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果你已经离开了正念,也必须知道离开了,保持着也要认知正念还在。

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先把能做的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其他各种事情也就做好了。

当分别心升起时,知道自己有分别心,分别心就减弱了~。

最后,我们可能很难保持正念的奇迹,但是修炼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也是因为它不容易,境界太高,达不到才好玩,如果一个东西随便就得到了,就不值什么钱了,太简单就没意思了。

人生无论做什么,工作、学习、生活,都把它当做修炼的过程,而且能够时刻体会到自己在修炼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体会它并关照它,观照它在进步还是退步,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闲暇之余听樊登老师讲《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听后会让你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找到自己的观察者,做自己的主人翁。

本书的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_期间,游走法国、美国等,号召和平。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什么叫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头通过描述一年轻人婚后要工作,要陪妻子,还要照顾孩子,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了。就试着把正念运用到生活中,让自己念头专注当下的事情,去掉分别心不去区别时间是自己用的的还是给他人用的,不能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反而更加痛苦和焦虑,急急忙忙着做着自己认为在浪费时间的事情。然后又通过洗碗和吃橘子教我们保持正念的状态,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准备随机应变。不管是洗碗还是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要认真且感受当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紧急程度与否,所有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是个体生命中脱离不开的,所以何不认真且放下其它的,暂时以关注的心态调整自己,将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当作一个生命过程。生活中时时刻刻就成为我们修行的时机。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在做的事情,你的“正念”就有出来,你就会过得轻松且自在。而没有了“正念”,我们的心中则充满了其待与欲望,会很难专注于做眼下的事情,航班延误、等车等等这些都会让你感到焦虑。

我们如何修炼正念,首先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具体方法一是有觉知的呼吸;二是行、住、坐、卧都是禅思,所谓禅思,即放掉心中的“求不得之苦”,当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不为所动,但当自己亲身经历时你却觉得痛苦异常,何不将痛苦当作生活中的经历,当你不计较它时,它自然就难以干扰到你。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当我们被自己的情绪左右时,我们不能做情绪的主人,这就需我们调动我们的正念。如何控制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我们要认知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要认知到心中升起了一个恶念。所以要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正如书中所讲从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等都要有察觉此刻自己的状态,如正在生气,通过寻找方法调整自己,不让自己生气。每一天都有要完成的事情,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要完成,何不上班就好好上班,享受其中,下班就回家好好休息。不要一味的追求金钱、权力、地位,还有房子、车子等等。因为我们有大把追求的东西来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武装自己的精神。

在任何事情面前,无论有多么的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心目中的痛苦,提升自己的“正念”,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遇到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先把能做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专注于去做,不必考虑结果。无分别心,就没有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虽然听完此书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全理解,也不可能一下做到,但是它最起码在提醒我们,点悟我们,让我们有思考有觉悟去认知自己,改变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最后让我们用正念去做好每一件小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这本书是在回家的路上,堵车的时候听完的,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帮助就是,今天虽然堵了1个半小时,但是开车过程中没有爆发“路怒症”,而且没有很辛苦的感觉,越发想完整的看一遍了。

听过之后,我对知行合一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我隐约知道了我焦虑、急躁的源头,它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而是每一个当下。

樊登老师举的2个案例我都印象深刻,因为我真的是感同身受。其中一个案例是关于工作和家庭,我就经常会在工作的时候想孩子,而在家陪孩子的时候又会不断地在操心工作的事情,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经常会抱怨,在单位忙到很迟,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甚至连孩子都会嫌弃我的心不在焉。虽然我感觉很无辜,我竟无言以对,因为事实就是如此。我没办法跟家人解释我在上班的时候都在想着孩子,我更没办法解释我在陪孩子的时候却在操心工作。

另外一个案例关于工作和修行,我经常会觉得现在每天的工作比较多,导致我压根没有时间修行来提高我自己。这跟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矛盾与纠结经常伴随着我,这让我一度很痛苦。案例中提到:工作中一样可以修行,工作也是一种修行!听完这个瞬间感觉如释重负,对啊,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我一直在修行,只是我自己不曾察觉。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活在当下,让身心紧相随,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用心感受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正念的奇迹是20xx年3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一行禅师。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正念的奇迹的读书心得,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闲暇之余听樊登老师讲《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听后会让你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找到自己的观察者,做自己的主人翁。

本书的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越战期间,游走法国、美国等,号召和平。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什么叫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头通过描述一年轻人婚后要工作,要陪妻子,还要照顾孩子,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了。就试着把正念运用到生活中,让自己念头专注当下的事情,去掉分别心不去区别时间是自己用的的还是给他人用的,不能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反而更加痛苦和焦虑,急急忙忙着做着自己认为在浪费时间的事情。然后又通过洗碗和吃橘子教我们保持正念的状态,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准备随机应变。不管是洗碗还是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要认真且感受当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紧急程度与否,所有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是个体生命中脱离不开的,所以何不认真且放下其它的,暂时以关注的心态调整自己,将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当作一个生命过程。生活中时时刻刻就成为我们修行的时机。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在做的事情,你的“正念”就有出来,你就会过得轻松且自在。而没有了“正念”,我们的心中则充满了其待与欲望,会很难专注于做眼下的事情,航班延误、等车等等这些都会让你感到焦虑。

我们如何修炼正念,首先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具体方法一是有觉知的呼吸;二是行、住、坐、卧都是禅思,所谓禅思,即放掉心中的“求不得之苦”,当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不为所动,但当自己亲身经历时你却觉得痛苦异常,何不将痛苦当作生活中的经历,当你不计较它时,它自然就难以干扰到你。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当我们被自己的情绪左右时,我们不能做情绪的主人,这就需我们调动我们的正念。如何控制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我们要认知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要认知到心中升起了一个恶念。所以要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正如书中所讲从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等都要有察觉此刻自己的状态,如正在生气,通过寻找方法调整自己,不让自己生气。每一天都有要完成的事情,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要完成,何不上班就好好上班,享受其中,下班就回家好好休息。不要一味的追求金钱、权力、地位,还有房子、车子等等。因为我们有大把追求的东西来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武装自己的精神。

在任何事情面前,无论有多么的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心目中的痛苦,提升自己的“正念”,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遇到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先把能做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专注于去做,不必考虑结果。无分别心,就没有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虽然听完此书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全理解,也不可能一下做到,但是它最起码在提醒我们,点悟我们,让我们有思考有觉悟去认知自己,改变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最后让我们用正念去做好每一件小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这次我坚持连续15天完成了一行禅师著作《正念的奇迹》的阅读,获得了一次充满平静、祥和、喜悦和慈悲的心灵修行的体验,感恩善知识!一行禅师是一位越南人,长期在法国传法,被称为“当世第一大德的禅宗僧人”,一行禅师温暖、细腻、亲切、和蔼的文字,如清澈、明净、甘美的涓涓细流,向我的内心传递了“正念”和“坐禅”的精髓与方法。我想从三个方面总结一下我这次心灵旅程的心得与感悟:

(一)改变。

改变源于对“正念”的正确认识。“正念”是什么呢?一行禅师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或精妙的比喻来阐释“正念”的概念,文章一开始,禅师描述了他的弟子艾伦带着自己的小儿子来看望禅师,禅师与艾伦就”家庭生活轻松吗“的话题进行了对话。艾伦没有直接回答,他谈了时间的分配:以前他把时间分割成好几个部分,陪妻子的、陪孩子的、做家务的和自己读书、写作、研究或散步的;现在他试着不再去分割时间,他把陪妻子、陪孩子做功课和玩、做家务都看作是自己的时间,在与妻子和孩子在一起时,感受他们的存在并想办法让自己对那段时间里做的事感兴趣,结果不可思议的是,艾伦发现自己拥有了无限的自己的时间。读完他们的对话,我豁然开朗、恍然开悟,明白了”正念“是什么,还有”正念“源于哪里。正念就是”专注“、”用心“、“至心”或”定“,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它源于当下或此刻。

(二)领悟。

领悟源于对“正念”的正确理解。《洗碗就是洗碗》、《吃橘子》两则故事能让人澄明地理解何为”正念“。《洗碗就是洗碗》这则故事讲的是禅师与他美国的一个名叫吉姆的密友,就洗碗的事展开的对话和思考。吉姆看见每次晚饭后都是禅师洗碗,就提出让他洗碗的请求。禅师说,好呀,但是你得知道洗碗的方法。吉姆不以为然,但是禅师仍然告诉他洗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为了把碗洗干净而洗碗,第二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吉姆选择第二种方法,吉姆从此学会了洗碗。思考:如果我们洗碗时,只想接下来要喝的茶,接下来要看的电视节目或接下来要见的人,那么我们一定会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也即是我们洗碗时没有活在当下,我们在洗碗池边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那么我们也很可能不会懂得喝茶和生活。我们喝茶或生活时,就总会想着其他事情,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生活,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吃橘子》是禅师与吉姆之间的另一则故事。一次禅师和吉姆一起在一棵树下分吃一个橘子,吉姆在思考他们的计划,以致忘了他正在吃橘子,他掰了一瓣放进嘴里,还没吃完就又掰了另一瓣橘子准备放入口中,禅师只好对他说,他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这才惊觉自己正在做什么。当时的情况是,吉姆根本似乎没有在吃橘子,如果说他吃了什么,那是”吃“他的计划。思考:一个橘子有许多瓣,如果你不懂得好好吃一瓣,那么你也不可能好好吃完整的一个橘子。后来吉姆因为反战运动入狱,禅师担心他能否忍受监狱的四面高墙,就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的。

接着禅师讲述了唤醒自心正念的心法:清晨醒来,生出的第一个心念就是: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禅师还介绍了《正念经》:”行走时,应当觉知行走;坐下时,应当觉知坐下,躺下时,应当觉知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态,都应对此有所觉知,如此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思考:仅仅对我们的身体保持觉知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觉知我们每一次的呼吸,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想和感受,觉知与我们相关的一切。

艾伦把跟别人在一起的时间当成自己的时间,他就有了“无限”的时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当我们走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时,就可以修习“正念”,如果我们修习“正念”就能真正地体验正念:我正走在这条通往乡间的小路上。当漫步在小路上时,我们如果能真正安住在正念中,那么就会了知自己正行走在这美妙的大地上,就会觉得每一步都是无上的奇迹,欢喜将如花儿般绽放在心间,使我们就此步入实相的世界,在这样的时刻,存在本身就是奇迹,是不可思议的实相。

(1)工作中的修习。人们每天必须筹备各种计划,总有层出不穷的棘手事情要做,那么人们该如何修习“正念”呢?禅师的回答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在工作中修习正念的方法。正念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让我们可以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2)有觉知的呼吸。呼吸时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我们身心合一。有觉知的呼吸可以防止心念的散乱。不论何时,只要心念游离不定,我们都可以使用呼吸来重新看好我们的心。我们的呼吸应该是轻柔的、和缓的、顺畅的,像流过沙土的小溪一般。我们的呼吸应该是非常宁静的,静得坐在你身边的人都听不到,我们的呼吸应该是温和地流动,一如河流,而不是马儿的疾驰。对我们呼吸的运用自如,就是对我们身心的掌控自如。每一次发现我们心神散乱时,都可以运用观照呼吸法来加以调制和控制。呼吸是工具,呼吸本身亦是正念。

(3)正念日。每秒、美分、每刻、每时,每天都应当修习正念。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禅师建议:我们每周留出一天作为正念日,来全身心地修习正念。正念日可以提醒我们今天是我的。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觉知中,我们可以全神贯注地完成每一件事情,没有丝毫时间上的逼迫,我们享受我们的工作,并与它合二为一。我们无论做什么,举手投足,都不慌不忙,非常沉稳,没有丝毫勉强。我们学会不做未来的俘虏,不烦恼未来要做的那些事情,不想着要开始什么或摆脱什么,也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4)静坐。为什么要静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彻底的休息,静坐可以帮助我们得到彻底的休息,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那些扰乱并堵塞我们意识的忧愁和烦恼。静坐时,可以随顺呼吸,放松身体,像佛一样微笑,放下所有的事情,心保持如如不动,除了呼吸和微笑别无牵挂。如果我们能这样的话,15分钟就可以达到沉静的状态,内心充满祥和和喜悦,一直保持这种安静和平和。静坐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吗?事实上,静坐的目的远不止于此,然而放松是静坐的必经的起点,如果我们懂得放松,就能有颗宁静的心和清澈的头脑。

(5)以心观心。禅师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有两扇门,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而我们的心就是门口的守卫。不论什么时候念头进来或出去,我们的心都觉知,但是这个意象有缺点,它让我们觉得进入的人和守卫的人是分开的,事实上,我们的念头和觉知都是我们自己。比如我们愤怒时,我们自己就是愤怒的本身,我们快乐时,我们就是快乐的本身,我们产生这些念头时,我们本身就是这些念头。我们既是守卫也是访客,我们即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学会以心观心,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本心。

(6)正念的利益。正念让我们明白“现在”就是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和我一起生活的人快乐。家里有一个人具有正念分明,就会全家都会正念分明些,全家都变得和平喜悦。就像一座花园,由一个具有正念的人照管,那里的花儿总是清新翠绿,那是因为看护人从正念中涌出的和平和喜悦滋养着它们。所以古人云:圣人出,河水清,草木绿。

所谓“学以致用”,我想通过对一行禅师著作《正念的奇迹》的学习,达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书中的观念和方法,来影响和转变自己的心念,让自己“心存正念”并体会无所不在的生命奇迹,让我的生活更具有智慧、更自在和更明白,从而影响并辐射到我的家庭、工作和学习中,让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刻,每一时、每一天、每一年、乃至整个生命的旅程变得更祥和、喜悦、美好!

我们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状况和内心焦虑情绪的问题。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自己内心淡定许多,很大程度上帮助我控制了自己情绪化的问题。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奇迹?不是能够腾云驾雾、踩风火轮,而是每天的一呼一吸,专注于你的一呼一吸,就是正念的状态。

佛说:“万物皆空”,“空”不是没有,其核心是法无自性。每一个东西都没有确定的本性,状态都会变。一个桌子,此刻因缘和合,它是一个桌子,而几年后,因缘消散,变成了一堆木材,当柴火烧成了灰烬,作为肥料,又作为另外一种状态存在。而一个人,此时因缘和合是一个人,但是若干年后可能成灰烬、成鬼成仙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空的,能关注的只有此刻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观察它,它自然会逐渐消散。

那我们开始跟着这本书的脉络学习~。

本书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越战期间游走法国、美国,号召和平、停战,并在法国创建“梅村”。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想修炼正念的访客。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没有阐述详尽的佛理,但单从这封信中,我们已经学会什么叫做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篇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曾和禅师修行的年轻人结婚后发现自己要工作、要照顾妻子情绪、要给小孩儿换尿布、自己修炼的时间变少了,然后他试着把修炼正念运用在生活中,意识到配妻子、小孩儿也是自己的时间。没有所谓的你的时间、我的时间。陪孩子的时候老想着工作还没做完,并不能帮你解决孩子和工作的问题,反而更痛苦和焦虑,所以陪孩子的时候就专注于陪孩子,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时刻保持正念,让自己的念头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话锋一转,又说到洗碗的例子。

如何才是正确的洗碗?

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们在洗碗的时候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是,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就是正念,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者游戏,或者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如果你就会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赶紧洗完,好像洗碗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可是洗碗这个过程也是你人生的一个部分,你自己给人生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是为洗碗而洗碗。换句话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上时,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者也,鲜能知味者。”我们每天吃饭却很少有人感受它的味道,饭一上来我们想的是什么,想的是:“吃完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快点吃,别耽误事儿”或者先拍个照片发微博发朋友圈,没有去真正体会到食物的味道。修炼正念甚至要求我们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而修炼正念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禅师有次和他一个学生吉姆一起吃橘子,吉姆没吃完嘴里的那块就去掰下一块,一行禅师说:“你应该先把嘴里的橘子先吃了”。吉姆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是真正的会吃橘子。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禅师写了一封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吃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在监狱的坐和家里的坐有区别吗?有,因为监狱里坐着没有自由对吗?不能去想去的地方,觉得被束缚,所以内心觉得很痛苦。可是坐的这个动作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在监狱里坐着时正念跑了,向往外面的世界,才会内心痛苦。感受当下的感觉,明白此刻的状态,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做法,是遇到任何问题,对会让自己身心收敛到体内,明白此刻的状态。

不管是洗碗、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时,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就都成为你修行的机会。而不是只有在禅修时。当你走在路上,甚至烈日当头,都可以对旁边的绿树和阳光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地走路。而不是身体在走路,心却念着其他事情。等车、开会、航班延误,这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过程,保持正念,专注内心的感觉,这就是正念。

樊登老师曾飞机上偶遇偶像柳传志,柳传志正在看《杜拉拉升职记》,而樊登老师正在看《金刚经》,柳传志好奇问樊登老师年轻人为什么看这本书,樊登老师问:“你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柳传志说:“一个人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最痛苦的。”这就是佛教中的“求不得苦”。而樊登老师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认为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假设有人花500万买彩票只剩下200万,你不会痛苦可能还会觉得好逗;别人失恋你痛苦吗?而自己失恋就很痛苦,别人痛苦你不痛苦,因为你认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痛苦。如何让这种痛苦尽快控制然后熄灭掉呢,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正念,当你保持正念,就会明白这只是一段经历而已,能够感受此刻我的存在,在其他地方感受的我是一回事。

当你知道正念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知觉,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修行,而不只是禅宗时。

王守仁的《传习录》中的“知行合一”,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言行一致或者先知?还是后行?樊登老师解读这个词的核心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

如我们有时边走边玩手机,玩微信,会感觉很累,因为分心了,没有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一位学生做行政高官,向王守仁抱怨自己没有时间修炼,俗事繁杂,经常要处理工作。王守仁回复他说,“我什么时候告诉你修炼要专门找个时间的?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当有人想赢官司给你钱时,你不要,修炼自己的不要贪心,当一个人说来说去说话不清楚,你能不烦躁,这就是在修炼你的耐心,当案情复杂而你能够找出头绪时,你可以修炼自己的明辨之心。所以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

我们读书只是方法,修炼还需要看自己的造化和精进程度。一行禅师给我们如何修炼正念的方法、答案首先是专注于工作。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老想着去吃东西,心里想:“怎么还不下班啊,急死我了”一旦有这种想法,我们就会感觉焦虑和痛苦。所以所有的痛苦从分别心而来。我们微信朋友圈有时会看到有人说“今天又周一了,好痛苦”、“还要加持3天就放假了”,其实放假也不一定会开心,放假和对象吵架,好好的一个假期被吹了、每一个东西都没有自性的,是痛苦或快乐,而是源自于自己的分别心给其的定义。体会上课、上班的感受,因为这是我们生命中注定的一天,无论快乐或痛苦都要在这儿,所以好好享受上班,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上班就好好上班,回家、放假就好好休息。

说回一行禅师给我们修行方法的第一招:专注工作。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然后随机应变。这就是保持正念。

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在家里,其次是在工作中,再其次是在寺庙。因为家里打破正念的东西太多了。

工作和修行很难分开。

具体方法有:

1、有觉知的呼吸。深呼、深吸,知道自己入息,知道自己出息和数息法,当后期能够自如做的可以不用数息而是专注于呼吸了。

2、行住坐卧都是禅,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

eg:有个人悟道,过一段时间后,徒儿问他,“师父,你悟道之后干嘛呢?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师父回:“饥来吃饭困来眠。”,徒儿说我也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啊,那悟不悟道有什么区别呢?师父说,我是该吃吃该睡睡,有啥吃啥,有地儿就睡,而你对吃和住是百般挑剔万般拣择。这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我们很多人会说“这工作好,还是那工作好?”、‘这顿饭好,还是那顿饭好’、学道没有别的,就是别挑挑拣拣。因为太挑剔,有大量的分别心,痛苦也就油然而生。

有人会问那修炼成这样了,生活会不会很无趣,很没劲、无聊?就像我们说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是无聊、凑合事儿、差不多,而是指合适的极致。孔子一生都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也没有见谁达到过那个境界。当我们修炼到无分别心,人生有大把可以追求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觉得我们应该追求金钱、权利、这都是因为社会惯性,我们被社会惯性操纵,老觉得“别人有车子、有大房子、”、我也要有车子房子,没有就会很痛苦,这都是我们着了社会惯性的道。只因为社会惯性牵引着你跑,所以你没法儿面对自在的内心。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一个人为所欲为是最不自由的。我们有没有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之后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懊恼当时真不应该说那种话,真不应该打人。因为那是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控制,是情绪的奴隶。而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就需要调动我们的正念。

修炼正念,是佛教的入门,放下一切,会发现一切都是空的,都是表象,没有自性,一件坏事在若干年后再看可能就是一件好事,而当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内心无比痛苦。

所以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给自己一个“正念日”,每周用一天时间修炼正念,这天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念,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告诉自己,“我此刻在生气”,如何快速的不生气,就是知道让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对着镜子,盯着镜子里生气的人,说“这个人在生气”,生气的人就不生气了~若没有这个观察者,任由生气情绪带动生气,这个情绪就永远停不下来。

面对我们的痛苦,并照顾他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需要我们照顾,因为他们都说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些情绪就会越来越懂事。不能憋着,会憋出病来的。

我们总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别人能承受的痛苦,我也能。

苏格拉底在判处了死刑时说:“我现在去死而你们将活着,究竟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在他看来,死和活没有太大区别。

作者是一个得到高僧,所以本书的后半段描述的是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樊登老师说里面一段话特别好(但是我可能是境界不高,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深意orz):如果一个人以佛教的角度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悲观或乐观都太简化了真理,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那是浮现在菩萨和其他正道者脸上的微笑,这才是真正安详的微笑。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的状态,无分别心,就没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而如何控制我们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认知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认知我心里升起了一个恶念,无论你多么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它,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果你已经离开了正念,也必须知道离开了,保持着也要认知正念还在。

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先把能做的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其他各种事情也就做好了。

当分别心升起时,知道自己有分别心,分别心就减弱了~。

最后,我们可能很难保持正念的奇迹,但是修炼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也是因为它不容易,境界太高,达不到才好玩,如果一个东西随便就得到了,就不值什么钱了,太简单就没意思了。

人生无论做什么,工作、学习、生活,都把它当做修炼的过程,而且能够时刻体会到自己在修炼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体会它并关照它,观照它在进步还是退步,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精选】

当时在选书的时候我之所以选《正念的奇迹》,是因为从题目和简介来看,我相信这本书能教会我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能够不那么烦躁,可以心平气和的去处理。很多看过这本书的人都提到这本书帮他们度过了很多难关,我希望看完这本书之后自己可以云淡风轻之笑看人生。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奇迹?不是能够腾云驾雾、踩风火轮,而是每天的一呼一吸,专注于你的一呼一吸,就是正念的状态。《正念经》说:“行走时,修行者应该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该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读这本书我感悟最深的就是托尔斯泰写的一个小故事:三个绝妙的答案,具体是这样的:

一天,有个皇帝想到,只要他知道三个问题的答案,行事就不会再有差错了。

做每件事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与你共事最重要的人是谁?

无论何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皇帝下令全国上下遍贴告示:如果有人能回答以上问题,将获重赏。不少人看到告示便赶往皇宫。每个人的答案都各不相同。

有人对第一个问题的建议是,皇帝制定一个详尽的时间表,将每年、每月、每天、每个小时该做的事情都规划好,然后依表行事。只有这样,皇帝才能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另有人认为,不能事先计划好所有的事,皇帝应该把无谓的玩乐放在一边,保持对每一件事的关注,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还有人坚持说,皇帝只靠自己,不可能有足够必要的先见和能力决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皇帝真正需要做的是设立一个智囊团,依照智囊团的忠告行事。有人则说,有些事必须立即决定,没有时间等大家商量,但是如果想预知会发生什么事,应该询问术士和预言师。

众人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共识。有人说皇帝应该完全信任臣子,有人认为应该信赖神父和法,还有人向皇帝推荐医生,也有人对武士充满信心。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有些人说科学是最重要的事业,其他人则坚持说是宗教,还有人主张最重要的是军事技术。皇帝对所有答案都不满意,一分赏赐都没有给。

沉思好几个晚上后,皇帝决定去拜访一位住在山上的隐士,据说他是一名智者。皇帝希望能找到隐士,问他那三个问题,虽然他知道隐士从不下山,而且出了名的只见穷人,不与权贵有任何来往。于是,皇帝装扮成普通农夫,命令他的随从在山下等候,他独自上山寻找隐士。

到达圣人的住所后,皇帝发现他正在小屋前的菜园翻土。隐士看到陌生人,点头致意,然后继续翻土。体力劳动对他来说显然很吃力。他年岁很大了,每次把铲子戳进地里翻起土来,都很不容易。皇帝走近他,说道:“我来这儿是想请教您三个问题:做每件事情的最佳时机为何时?与你共事最重要的人是谁?不论何时都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隐士仔细地听着,但只是拍拍他的肩膀便接着翻土。皇帝说:“您一定是累了。来吧,让我帮帮您。”隐士谢过他,把铲子递给皇帝,然后坐在地上休息。翻过两行土之后,皇帝停下来向隐士重复他的三个问题。隐士仍然没有回答,但是这次站起来指着铲子说;“你休息一下吧?我可以接着翻。”可是皇帝没有停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最后,太阳开始下山了。皇帝终于放下铲子,对隐士说:“我来这是要问您,看看能不能回答我的三个问题,如果您不能做任何回答,请明白告诉我,我也好踏上回家的路。”隐士抬起头,问皇帝:“你有没有听到那边有人在跑?”皇帝转过头。他们看到一个留着白色长胡须的男人从树林里出来,手按着肚子上流血的伤口狂奔。那个男人还没有跑到皇帝面前便神志不清地跌倒了,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皇帝和隐士掀开男人的衣服,看到一个被砍得很深的伤口。皇帝很仔细地清洗男子的伤口,然后用自己的衣服包扎。可是不到几分钟,血就浸透了衣服。皇帝把衣服洗干净,再次包扎伤口,而且这样反复了好几次,直到血不再往外冒。这名受伤的男子终于恢复了意识,向他们要水喝。皇帝跑到下面的河边,带回一壶干净的水。那时,太阳已经完全下山,夜晚的空气开始变冷。隐士帮皇帝把人抬进小屋,放到他的床上。那个男人闭上眼睛,安静地躺着。经过爬山、翻土,漫长的一天后,皇帝累坏了,倚着门就睡着了。

当他醒来,太阳已经爬上山头。他往床那边看去,看到那个受伤的男子也正慌乱地看着他。当那个人与皇帝四目交接,他定下神来看着皇帝,轻声低语速地说道:“请原谅我。”“你做了什么,要我原谅你?”皇帝问。“您不认识我,陛下!但是我认识你。我是你的死敌,我立誓要复仇,因为在上次那场战役中,你杀了我的兄弟,抢走我的财产。当我知道你独自上山找隐士,我决定在你回程的路上突袭你,把你杀死。但我等了很久也没有看到你出现,于是离开埋伏的地方想找到你。可是我没找到你,反而先撞见你的侍从,他们认出了我,砍了我一刀。幸运的是我逃脱了,一路跑到这儿来。如果没有遇见你,我现在必死无疑。我本想杀你,你却反过来救了我一命!我真是说不出的羞愧和感激。如果我活下来,我余生都做你的仆人,我也会嘱咐子子孙孙同样侍奉您。请宽恕我吧!”看到自己与夙敌这么轻易就和解了,皇帝欣喜若狂。他不但原谅这名男子,还许诺归还他所有财产,派御医和仆人服侍他,直到完全康复。命令侍从护送男子回家后,皇帝回去见隐士。他想在回宫前,最后一次问隐士那三个问题。他发现隐士正在昨天翻过的土地上撒种子。隐士站起来看着皇帝;“你的问题不是已经有答案了么?”“怎么说?”皇帝困惑地问。“昨天,如果你没有同情我年老,帮我翻土的话,你会在回去的路上被那个人攻击,然后你会深深懊悔怎么没有留下来和我在一起。”所以,最重要的时刻就是你翻土的时候,最重要的人就是我,最重要的事就是帮我翻土。后来,当那个受伤的男人跑来这里时,最重要的时刻就是你照料他伤口的时候,因为要是你不照料他,他就会死去,你也会失去与他和解的机会。同样地,他是当时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照料他的伤口。“记住,最重要的时刻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现在是我们唯一能主导的时间。最重要的人永远就是那个当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你是否会与他人共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你身旁的人快乐,因为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读完这本书也让我对生活中一些事有了新的认识,比如现在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我时常会不专心,让孩子自己写,然后自己刷刷手机新闻,看看电视之类的,觉得陪孩子写作业占用了自己很多时间,但是这样下来,孩子写作业的质量也不高,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体验,常常跟孩子生气。最近我把陪孩子写作业当成自己的事情来认真对待,孩子写作业也比以前认真了,而且我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因为要教孩子学拼音,所以每个字的发音都会查一遍字典,这样对于自己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提升。

还有就是工作中我们只要把工作的时刻当做最重要的时刻,正在工作的客户当做最重要的人,正在工作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比如山西省儿童医院有一台我们的酶标仪,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老师还挺难说话的,明明自己在出差,但是老师就要求他们立马要用,等不及。后来只要他们有问题,我也是当做很重要的事情对待,期间加过项目,电脑坏过重新装过软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发现老师不再是以前我印象中的那个老师了,变的很随和。我去他们那回访的时候,老师会说我这没有问题,你还专门跑一趟,多辛苦,有问题会给你打电话的。跟老师聊天聊起孩子,我说起孩子说话晚,语言沟通不如其他孩子,老师主动说让我带孩子到儿童医院找她,她带我去找发育科的医生。

他们医院有个一体机的意向,主任比较倾向于艾德康的仪器,主任交代下来让老师找两个厂家的在自己仪器上做他们的项目,看看两家做的结果怎么样。科里另一个老师直接说咱们这么熟悉了,做实验你不用紧张,即使结果不太好,我们这边也会帮你的,作为我们干活的能帮你的尽量帮你,给你们仪器说点好话之类的。但是你们主要还是得做上层关系,决定权在主任。说实话看到老师这样对我,我还挺感动的,毕竟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做自己份内的事情而已。所以我觉得无论准备以后干什么,一定要把眼下的事情做到最好,未来是无法预料的,但是现在是可以把握的。与其担心未来发展,不如趁现在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充实自己,这样才会在不久的将来有机会的时候你能把握住。

正念的奇迹是一本入世修行的禅学著作,其所述的“正念”是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只是自己看完这本书,好多地方其实也还是没有悟到,有些是比较深奥的。生活即是修行,行禅坐卧立、亦是如此。工作亦是修行正念:时时刻刻都专注于工作,分分秒秒保持警惕且一切就绪,掌握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精选】

最近越来越发现我是一个容易被情绪主导的人:

今天听了《正念的奇迹》后,突然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正念的奇迹》是一行禅师写给好友的一封长信,书中没有阐述详尽的佛理,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正念,什么是正念的奇迹。

什么是正念呢,举个例子,在我们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和动作,这就是正念。

全身心的投入到你正在做的这件事情就是正念,洗碗就是洗碗,不要想着接下来我要去看一部什么样的电视剧;陪伴孩子就是陪伴孩子,不要想着接下来我要去处理什么工作;工作的时候就专注于工作,不要想着工作结束后,我要去怎么放松;专注于此时此刻,才能让我们每天的时间真的充实,每天的生活真的美好,而不是每件事情都是应付差事。

当然,随时都能觉知自己真的是一个很高的境界,生气时知道自己在生气,焦虑时知道自己在焦虑,开心时知道自己在开心,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如此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但人生是场修行,愿意为之而努力才能过得轻安喜乐。

之前听到佛法呀,觉知啊,总觉得是骗人的,但是看心理学的书籍越多,才发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浅薄,真正得道之人不会被欲望折磨,不会被心事烦扰,不会被他人掌控,也不会被情绪所左右。然人生之路很长,吾辈仍需继续努力。

希望你和我都能让自己的内心平和,生活轻安喜乐。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这次我坚持连续15天完成了一行禅师著作《正念的奇迹》的阅读,获得了一次充满平静、祥和、喜悦和慈悲的心灵修行的体验,感恩善知识!一行禅师是一位越南人,长期在法国传法,被称为“当世第一大德的禅宗僧人”,一行禅师温暖、细腻、亲切、和蔼的文字,如清澈、明净、甘美的涓涓细流,向我的内心传递了“正念”和“坐禅”的精髓与方法。我想从三个方面总结一下我这次心灵旅程的心得与感悟:

(一)改变。

改变源于对“正念”的正确认识。“正念”是什么呢?一行禅师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或精妙的比喻来阐释“正念”的概念,文章一开始,禅师描述了他的弟子艾伦带着自己的小儿子来看望禅师,禅师与艾伦就”家庭生活轻松吗“的话题进行了对话。艾伦没有直接回答,他谈了时间的分配:以前他把时间分割成好几个部分,陪妻子的、陪孩子的、做家务的和自己读书、写作、研究或散步的;现在他试着不再去分割时间,他把陪妻子、陪孩子做功课和玩、做家务都看作是自己的时间,在与妻子和孩子在一起时,感受他们的存在并想办法让自己对那段时间里做的事感兴趣,结果不可思议的是,艾伦发现自己拥有了无限的自己的时间。读完他们的对话,我豁然开朗、恍然开悟,明白了”正念“是什么,还有”正念“源于哪里。正念就是”专注“、”用心“、“至心”或”定“,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它源于当下或此刻。

(二)领悟。

领悟源于对“正念”的正确理解。《洗碗就是洗碗》、《吃橘子》两则故事能让人澄明地理解何为”正念“。《洗碗就是洗碗》这则故事讲的是禅师与他美国的一个名叫吉姆的密友,就洗碗的事展开的对话和思考。吉姆看见每次晚饭后都是禅师洗碗,就提出让他洗碗的请求。禅师说,好呀,但是你得知道洗碗的方法。吉姆不以为然,但是禅师仍然告诉他洗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为了把碗洗干净而洗碗,第二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吉姆选择第二种方法,吉姆从此学会了洗碗。思考:如果我们洗碗时,只想接下来要喝的茶,接下来要看的电视节目或接下来要见的人,那么我们一定会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也即是我们洗碗时没有活在当下,我们在洗碗池边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那么我们也很可能不会懂得喝茶和生活。我们喝茶或生活时,就总会想着其他事情,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生活,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吃橘子》是禅师与吉姆之间的另一则故事。一次禅师和吉姆一起在一棵树下分吃一个橘子,吉姆在思考他们的计划,以致忘了他正在吃橘子,他掰了一瓣放进嘴里,还没吃完就又掰了另一瓣橘子准备放入口中,禅师只好对他说,他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这才惊觉自己正在做什么。当时的情况是,吉姆根本似乎没有在吃橘子,如果说他吃了什么,那是”吃“他的计划。思考:一个橘子有许多瓣,如果你不懂得好好吃一瓣,那么你也不可能好好吃完整的一个橘子。后来吉姆因为反战运动入狱,禅师担心他能否忍受监狱的四面高墙,就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的。

接着禅师讲述了唤醒自心正念的心法:清晨醒来,生出的第一个心念就是: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禅师还介绍了《正念经》:”行走时,应当觉知行走;坐下时,应当觉知坐下,躺下时,应当觉知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态,都应对此有所觉知,如此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思考:仅仅对我们的身体保持觉知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觉知我们每一次的呼吸,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想和感受,觉知与我们相关的一切。

艾伦把跟别人在一起的时间当成自己的时间,他就有了“无限”的时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当我们走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时,就可以修习“正念”,如果我们修习“正念”就能真正地体验正念:我正走在这条通往乡间的小路上。当漫步在小路上时,我们如果能真正安住在正念中,那么就会了知自己正行走在这美妙的大地上,就会觉得每一步都是无上的奇迹,欢喜将如花儿般绽放在心间,使我们就此步入实相的世界,在这样的时刻,存在本身就是奇迹,是不可思议的实相。

(1)工作中的修习。人们每天必须筹备各种计划,总有层出不穷的棘手事情要做,那么人们该如何修习“正念”呢?禅师的回答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在工作中修习正念的方法。正念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让我们可以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2)有觉知的呼吸。呼吸时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我们身心合一。有觉知的呼吸可以防止心念的散乱。不论何时,只要心念游离不定,我们都可以使用呼吸来重新看好我们的心。我们的呼吸应该是轻柔的、和缓的、顺畅的,像流过沙土的小溪一般。我们的呼吸应该是非常宁静的,静得坐在你身边的人都听不到,我们的呼吸应该是温和地流动,一如河流,而不是马儿的疾驰。对我们呼吸的运用自如,就是对我们身心的掌控自如。每一次发现我们心神散乱时,都可以运用观照呼吸法来加以调制和控制。呼吸是工具,呼吸本身亦是正念。

(3)正念日。每秒、美分、每刻、每时,每天都应当修习正念。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禅师建议:我们每周留出一天作为正念日,来全身心地修习正念。正念日可以提醒我们今天是我的。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觉知中,我们可以全神贯注地完成每一件事情,没有丝毫时间上的逼迫,我们享受我们的工作,并与它合二为一。我们无论做什么,举手投足,都不慌不忙,非常沉稳,没有丝毫勉强。我们学会不做未来的俘虏,不烦恼未来要做的那些事情,不想着要开始什么或摆脱什么,也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4)静坐。为什么要静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彻底的休息,静坐可以帮助我们得到彻底的休息,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那些扰乱并堵塞我们意识的忧愁和烦恼。静坐时,可以随顺呼吸,放松身体,像佛一样微笑,放下所有的事情,心保持如如不动,除了呼吸和微笑别无牵挂。如果我们能这样的话,15分钟就可以达到沉静的状态,内心充满祥和和喜悦,一直保持这种安静和平和。静坐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吗?事实上,静坐的目的远不止于此,然而放松是静坐的必经的起点,如果我们懂得放松,就能有颗宁静的心和清澈的头脑。

(5)以心观心。禅师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有两扇门,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而我们的心就是门口的守卫。不论什么时候念头进来或出去,我们的心都觉知,但是这个意象有缺点,它让我们觉得进入的人和守卫的人是分开的,事实上,我们的念头和觉知都是我们自己。比如我们愤怒时,我们自己就是愤怒的本身,我们快乐时,我们就是快乐的本身,我们产生这些念头时,我们本身就是这些念头。我们既是守卫也是访客,我们即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学会以心观心,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本心。

(6)正念的利益。正念让我们明白“现在”就是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和我一起生活的人快乐。家里有一个人具有正念分明,就会全家都会正念分明些,全家都变得和平喜悦。就像一座花园,由一个具有正念的人照管,那里的花儿总是清新翠绿,那是因为看护人从正念中涌出的和平和喜悦滋养着它们。所以古人云:圣人出,河水清,草木绿。

所谓“学以致用”,我想通过对一行禅师著作《正念的奇迹》的学习,达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书中的观念和方法,来影响和转变自己的心念,让自己“心存正念”并体会无所不在的生命奇迹,让我的生活更具有智慧、更自在和更明白,从而影响并辐射到我的家庭、工作和学习中,让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刻,每一时、每一天、每一年、乃至整个生命的旅程变得更祥和、喜悦、美好!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什么是“正念”。

书中在第二章第13页中写道:从现在开始,我将用“正念”这个词来指称“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其实我也是一开始不理解“正念”这个词,以为是什么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坚定的信念之类的意思。后来我慢慢地了解了,举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与大家分享:

洗碗就是洗碗: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进一步来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如果我们不懂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喝茶:喝茶时,我们会只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这个例子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念》一章中,很有意思,很通俗易懂。放下书,转念想想自己现在读书的状态,顿时面红耳赤:现在读书,看到一些好的句子要么马上找出手机拍下来,要么折个边角留印记,有时候还会突然翻到最后一页,看看还要多久才能读完这本书,原来,这些都是为了读完后可以写读书笔记!(捂脸!)。

基于这样的认识,促使我在后来的'读书过程中努力保持一种“不要为了赶任务做事”的状态,而是以一种放松的状态,全神贯注地读书,享受读书的过程,与它合一。

关于“呼吸”:

书本的序言二(英译者序言)中讲到了一个事件,是一行禅师对一名美国男子尖刻嘲讽的回应。让我印象深刻的文字描述是“做完回应后,一行禅师快步走了出去,站在教堂停车场边的人行道上。他就快喘不过气来——像是一个潜入深水,很久没有浮出水面换气的人。我第一次了解人的呼吸方式与他如何回应周遭世界存在着某种关联。”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当你准备上台表演时、当你即将主持一场大型会议时、当你要和领导或是你崇拜的偶像面对面交流时、当你面对挑衅想”退一步海阔天空时“,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经历。

我们会在这样的场合”深呼吸“,是因为在这种境遇下,只有“深呼吸”可以让我们的心逐渐平静。这应当是大多数人的认知,而且也是很有效的。

书中第二章《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中这样描述到:

有觉知地呼吸:

“呼吸可以防止心念散乱,是一个自然且极为有效的方法,因此你需要知道如何呼吸以保持正念。呼吸是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你的身心合一。不论何时,心念一旦游离不定,都可以用呼吸做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在佛教寺院里,为法,止住心念的散乱,以此修持定力。定力是藉由修习正念获得的能量,能够助人开悟。当一个普通人有知觉地呼吸时,他就已经开悟了。”

在书中第八章《32个正念的练习》中,每个练习都提到了“呼吸”。

如果你的心散乱了,就要先看好自己的呼吸!

这让我想到,两年前我开始请私教健身时,第一节课教练就叫我如何“腹式呼吸”,并告诉我它的重要性。这个很好,每次做完后就会觉得浑身很放松,很舒服,建议大家可以试试。

其实,书中围绕正念、当下、呼吸,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生死问题”:生和死是生命的两面,没有它们,生命不可能存在,就像一个铜板必须有两面才能存在一样。只有在当下,我们才可能超越生死,才可能知道怎样去活,怎样去死。又比如“圣人出,河水清,草木绿”,有一座花园,由一个活在正念中的僧人照管。那里的花儿总是清新翠绿,僧人从正念涌出的平和与喜悦滋养着它们。再比如,我们谈论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人类服务、为远方的人服务、为世界和平尽力。但是我们常常忘记:我们首先要为身边的人而活。

今天的读书笔记引用了很多书中的原话,只能说是我自己悟得还不够深刻,无法将体会转化成自己的文字来呈现给大家,只能摘抄书中的一些段落了(都是我自己非常有感触,有强烈的意愿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在留言区里留言,共同探讨交流!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精选】

《正念的奇迹》是一行禅师写给好友的一封长信,书中没有阐述详尽的佛理,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正念,什么是正念的奇迹。

什么是正念呢,举个例子,在我们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和动作,这就是正念。

全身心的投入到你正在做的这件事情就是正念,洗碗就是洗碗,不要想着接下来我要去看一部什么样的电视剧;陪伴孩子就是陪伴孩子,不要想着接下来我要去处理什么工作;工作的时候就专注于工作,不要想着工作结束后,我要去怎么放松;专注于此时此刻,才能让我们每天的时间真的充实,每天的生活真的美好,而不是每件事情都是应付差事。

当然,随时都能觉知自己真的是一个很高的境界,生气时知道自己在生气,焦虑时知道自己在焦虑,开心时知道自己在开心,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如此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但人生是场修行,愿意为之而努力才能过得轻安喜乐。

之前听到佛法呀,觉知啊,总觉得是骗人的,但是看心理学的书籍越多,才发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浅薄,真正得道之人不会被欲望折磨,不会被心事烦扰,不会被他人掌控,也不会被情绪所左右。然人生之路很长,吾辈仍需继续努力。

希望你和我都能让自己的内心平和,生活轻安喜乐。

正念,什么是正念呢。

一行禅师说,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可能直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一行禅师举了很多反例,例如当我们在开车的时候,如果脑子里全是上午即将进行的会议、一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可能连路上出现了哪些东西都不知道,更体会不到沿途美丽的风景。

现在社会节奏很快,手机接触的信息也越来越碎片化,各个公众号短视频都想抢夺大家的注意力。有时候在上网,原本明明是打开网页准备搜索某个问题,却突然间被弹出来的各种信息不知道带到哪里去了,结果本来是查找资料,最后搞了半天刷了几个新闻。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心思散乱的状态,也就是没有正念的状态。

一行禅师说: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一行禅师举了洗碗的例子来解释正念,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当然包括我,对于洗碗这件事情都是深恶痛绝,把碗扔进池子里就再也不想看它一眼了,尤其是当洗碗任务是“被指派”的时候,心里就更加抵触。一行禅师说,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而将洗碗视作令人厌恶的过程,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确切的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我们身体在洗碗,心思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完全体会不到生活的真谛。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时我们会只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的事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不属于自己。

要感受当下,最简单直白的方法,是从呼吸开始练习。人的呼吸方式,与他如何回应周遭世界,存在着某种关联。当我们因为工作烦躁而情绪紧张焦虑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而混乱,当我们心境平和时,呼吸会变得平静而稳定。反过来,用练习呼吸的方法,也可以控制情绪,当我们遇到突发状况时,保持正念的深呼吸三次,就能初步平复紧张的情绪。

书中还提到给自己安排一个正念日,对于当下社会也许有点奢侈。这一天你要试着做自己的主人,忘掉其他天要做的工作,不要安排任何聚会,或接待任何朋友来访。只做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打扫房子、做饭、洗衣服、清扫灰尘;一旦房子整洁干净,东西也都各归其位,就慢动作洗个澡;之后,准备泡茶、喝茶。下午时候出去散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练习保持正念的呼吸;傍晚时给自己准备清淡的一餐;晚上,可以读读书,或者安静的听一会音乐;睡前不再读任何书,不再让大脑接受新信息,而是要彻底的放松五到十分钟。通过这一天真正认识生活,感受正念。

读了《正念的奇迹》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现在做的事是最重要的事,现在陪伴的人是最重要的人,现在拥有的当下是我们唯一可以掌控的时光,守护当下,勇敢前行。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精选】

他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可能是一个人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位企业家在大众看来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人了,可他依然有求不得的苦。而樊老师则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觉得自己不应该承担痛苦的痛苦!在生活中,很多人安慰他人失恋时,说的可是头头是道,可如果自己失恋了,就觉得自己是天下最痛苦的人,自己不应该失恋、不应该这么痛苦才对。

觉得自己不应该痛苦,想让这种痛苦尽快消除掉,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正念。专注于此刻,保持警觉和清醒,这就是正念。

保持正念有很多方法,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数呼吸。

吸气时,在心里数一。

呼气时,在心里数一。

吸气时,在心里数二。

呼气时,在心里数二。

学会把持住自己的内心,无论做什么事,先关注这个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关注这个问题出现了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如此一来,内心就会放平缓,反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一个人要做很多事,很难都做到的时候,最好是把能做到的事先做了,把能做到的事做到最好,那逐渐的,各种各样的事也就能做好了。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这本书听了樊登老师讲了好多遍了,总是觉得还是可以再听,不过希望有时间能看一下完整版,应该会有更多不同地感受。

从一年半前,因一位心理咨询师推荐,我开始常常静坐,静下来,只是观呼吸,慢慢地,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最初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保持平静。比如:

保持“正念”,是为了使我们始终是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不会跟别人的情绪跑远........

《正念的奇迹》是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其实是一个集子,内中包括一行禅师的著作《正念的奇迹》、《切穿妄想的金刚石》和《衣袋中的玫瑰》。无论是在这三部著作里,还是夏天看过的《观照的奇迹》中,一行禅师都非常强调佛法的重要理念:“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非常赞叹一行禅师深入浅出、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胜、科学智慧的解说。

在《切穿妄想的金刚石》第四部分“山河大地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一行禅师说:“山河大地、森林海洋、岩石草木都是我们的身体。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这是佛教看待矛盾、环境和爱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性质是有机的、不二的。”

一行禅师在《衣袋中的玫瑰》中形象生动地开示:“当我们呆在母亲的子宫时,还很幼小,脐带将母亲和我们联系起来。我们依赖母亲。”

“如果你能仔细地观察,你就会明白在你和天边的浮云之间,依旧联结着一条脐带,因为离开了天空中漂浮的云朵,你身体内的水分从何而来?如果仔细地观察太阳,你和太阳之间同样有一条脐带,因为没有了太阳,就没有光明,没有热量,没有温暖,没有食物,没有净菜。你们会明白,太阳恰是我们的生身父母。”

“我看到了每一件东西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对我来说,母牛就是母亲。你喝了她的奶,就有一条脐带连接着你与母牛、向日葵和干草。”

“禅观意味着训练你自己来如实看待世间,从而悟解一切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本性。”

“英国核物理学家大卫·博姆说过,世间似乎存在着两种秩序,分离明了的和综合暗含的。这是他发明的两个词。在分离明了的秩序中,每一件事物都存在于其他事物之外,就像一朵花在桌之外,在土之外,在风之外,在云之外。花不是云,花不是土,花只是花。这就是我们的惯常之观,这样的世界称之为分离明了的世界。但是,如果观察得更深入一些,你就会进入综合暗含的秩序,那里,每一件事物都存在其他事物之中。”

一行禅师举例解释:“想一想桌子这个例子。由于我们可能称之为‘非桌子的世界’这些事物的存在,桌子的存在才成为可能:森林(木材在那里生长,并被砍伐掉)、木匠、铁矿(成为钉子和螺丝钉),以及无数其他与这张桌子有关系的事物,木匠的祖先和父母,使树木得以生长的太阳和雨水。”

“如果你领悟了桌子的实相,那么你就会看到,就在这张桌子中,存在着所有那些我们通常认为它们是属于非桌子世界的事物。如果你把这些非桌子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抽走,并且把它还归它的来处——钉子还给铁矿,木头还给森林,木匠还给他的父母——这张桌子就不存在了。”

“一个能从这张桌子中见到宇宙的人,是一个能见道的人。”

“你自己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是一个整体。”“人不是某种能够不受外界影响而自由地穿越的孤立的实体,就好像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壳儿,与世界的其他部分隔绝开来。”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精选】

书中在第二章第13页中写道:从现在开始,我将用“正念”这个词来指称“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其实我也是一开始不理解“正念”这个词,以为是什么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坚定的信念之类的意思。后来我慢慢地了解了,举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与大家分享:

洗碗就是洗碗: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进一步来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如果我们不懂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喝茶:喝茶时,我们会只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这个例子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念》一章中,很有意思,很通俗易懂。放下书,转念想想自己现在读书的状态,顿时面红耳赤:现在读书,看到一些好的句子要么马上找出手机拍下来,要么折个边角留印记,有时候还会突然翻到最后一页,看看还要多久才能读完这本书,原来,这些都是为了读完后可以写读书笔记!(捂脸!)。

基于这样的认识,促使我在后来的读书过程中努力保持一种“不要为了赶任务做事”的状态,而是以一种放松的状态,全神贯注地读书,享受读书的过程,与它合一。

关于“呼吸”:

书本的序言二(英译者序言)中讲到了一个事件,是一行禅师对一名美国男子尖刻嘲讽的回应。让我印象深刻的文字描述是“做完回应后,一行禅师快步走了出去,站在教堂停车场边的人行道上。他就快喘不过气来——像是一个潜入深水,很久没有浮出水面换气的人。我第一次了解人的呼吸方式与他如何回应周遭世界存在着某种关联。”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当你准备上台表演时、当你即将主持一场大型会议时、当你要和领导或是你崇拜的偶像面对面交流时、当你面对挑衅想”退一步海阔天空时“,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经历。

我们会在这样的场合”深呼吸“,是因为在这种境遇下,只有“深呼吸”可以让我们的心逐渐平静。这应当是大多数人的认知,而且也是很有效的。

书中第二章《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中这样描述到:

有觉知地呼吸:

“呼吸可以防止心念散乱,是一个自然且极为有效的方法,因此你需要知道如何呼吸以保持正念。呼吸是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你的身心合一。不论何时,心念一旦游离不定,都可以用呼吸做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在佛教寺院里,每个人都要学习以呼吸为法,止住心念的散乱,以此修持定力。定力是藉由修习正念获得的能量,能够助人开悟。当一个普通人有知觉地呼吸时,他就已经开悟了。”

在书中第八章《32个正念的练习》中,每个练习都提到了“呼吸”。

如果你的心散乱了,就要先看好自己的呼吸!

这让我想到,两年前我开始请私教健身时,第一节课教练就叫我如何“腹式呼吸”,并告诉我它的重要性。这个很好,每次做完后就会觉得浑身很放松,很舒服,建议大家可以试试。

其实,书中围绕正念、当下、呼吸,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生死问题”:生和死是生命的两面,没有它们,生命不可能存在,就像一个铜板必须有两面才能存在一样。只有在当下,我们才可能超越生死,才可能知道怎样去活,怎样去死。又比如“圣人出,河水清,草木绿”,有一座花园,由一个活在正念中的僧人照管。那里的花儿总是清新翠绿,僧人从正念涌出的平和与喜悦滋养着它们。再比如,我们谈论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人类服务、为远方的人服务、为世界和平尽力。但是我们常常忘记:我们首先要为身边的人而活。

奇迹心得体会

奇迹,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词汇。在我们平凡而又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渴望奇迹的出现,希望它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给予我们希望和信心。然而,奇迹并非只存在于童话故事中,它们也常常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历了一次次奇迹后,我深知,奇迹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惊喜和喜悦,更是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

奇迹,并非只有那些轰轰烈烈的事件才能称之为奇迹,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奇迹。生命的诞生、阳光的照耀、花朵的绽放,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都是奇迹的表现。每天早上醒来,都是一次奇迹;每个人的每个呼吸,都是奇迹。它们让我明白,生命并不平凡,每一刻都值得我们珍惜和感恩。

而在我生活中,也曾经历着一些让我领略到奇迹的时刻。那是一次普通的郊游,我们来到一个小溪旁,静静地欣赏着溪水流淌的声音。突然间,我看到了一只小鸟在拼命地跳跃,似乎陷入了溪水中。我的心情顿时紧张起来,我试图用手把它救出来,但溪水太深了,我无法到达它。就在我准备放弃时,突然一只强大的大鱼跃出水面,猛地一口把那只小鸟吞了下去。我呆住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真的是一次奇迹吗?几秒钟后,我才意识到大鱼不小心帮了我一个忙,它不仅把小鸟从深水中救了出来,还把它吞了下去,避免了它可能面临的灾难。这个场景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令人动容。这次小小的奇迹让我明白,世界上的奇迹无处不在,我们只需细心和敏锐地去发现。

而当我们亲身经历奇迹时,我们也能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脆弱。曾经我生活在一座海边城市,每次台风来临时,我的心情总是异常紧张。有一次,一场超强台风袭击了这座城市,房屋倒塌、大树倾倒、水浸入低洼地区。我也有幸在家人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当我走出家门,看到四周一片狼藉时,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巨大而神秘。被自然的力量无情地摧毁,这是一次警钟长鸣,让我明白生命是如此脆弱和宝贵,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奇迹不仅发生在个人的生活中,它们也存在于社会的发展之中。看着国家的腾飞和进步,在我的心底涌动着无尽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寡头统治、人心惶惶的时期。千百万家庭生活艰难,人民对未来充满了恐惧。然而,就在我们对前景一片黯淡的时刻,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席卷而来。一系列的变革和举措,让国家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希望。不仅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看到国家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蜕变,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奇迹的力量。这个时刻,我明白奇迹并非只是个人的幸运,它也存在于国家的发展进程之中,激励着民族的强大和进取。

奇迹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藏,值得我们去发掘和珍视。它们不仅能带给我们喜悦和惊喜,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懂得感恩、珍惜生命。每一次奇迹的发生,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礼物,提醒着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用感激的心情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奇迹也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奇迹,我们要好好把握,以平凡的心态去感受和体验其中的美好。尽管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们要相信奇迹的力量,坚持努力奋斗,成就属于自己的奇迹。

奇迹心得体会

一听到《奇迹男孩》,我的心中不免会产生一些疑问:这个男孩创造了奇迹吗?他在哪一方面创造了奇迹?看完了电影,我才知道这个男孩叫奥吉,他在精神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原来奥吉一出生就与别人不同,虽然经历了27次手术,可他的面貌依然与众不同,他只好戴上“心爱”的宇航员头盔,不让别人看见他的脸。生活和学习中,奥吉无时不刻会感觉到有种异样的眼光在注视着他,那些带着嘲笑的眼神,一点点地侵蚀着小奥吉的心。但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手术中,一次次的面对别人嘲讽的眼神下,奥吉学会了面对,学会了不再自卑,而是要勇敢地面对现实,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荣耀来狠狠地“扇”那些嘲笑的人。

触动无时无刻地在心中回荡,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奇迹》。以平凡的镜头组成不平凡的事,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带来最真实的温暖,触动天下父母心,让我们学会去面对社会,面对成长。

其中一段是奥吉的学校的经历。当奥吉五年级时,他进入了学校,在学校里,他每天都低着头走,不想让大家看到自己的脸,虽然在学校中老是受到嘲笑,可是他很坚强,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他置之不理,当作没听见,面对朱利安的作恶,他去告诉校长,把一切忍在心中。经过种。种困难,他坚持到了毕业典礼,而且奥吉还以自己的个人魅力,获得了一枚实至名归的“荣耀章”。

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让我明白了如何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更要以一个好的心态和一种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正念奇迹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正念(Mindfulness)作为一种原始的佛教修行方法,在当代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正念奇迹,指的是通过正念修行,人们能够觉察当下的一切体验,并以某种特定的态度去接纳和应对,从而实现身心平衡和内在成长。作为学习正念的人,我深有体会地感受到了正念的奇迹,下面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正念的作用与好处(200字)。

正念的修行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觉察当下的情绪、身体感受和思维模式,使人们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压力和负面情绪。通过正念,我学会了深呼吸、专注当下,并且采取某种善意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和他人。这种修行让我在面对压力和困惑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客观观察,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反应。正念还培养了我的集中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高效和专注。

第三段:正念的实践方法(300字)。

正念的修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坐禅冥想。在坐禅冥想中,我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身体、观察思维等一系列动作来实现对当下的觉察和接纳。此外,正念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践。当我洗碗、刷牙或者散步时,我会尽量专注于当下的动作和感受,而不是随意地让思维漫游。这样的练习可以使我的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恢复和集中注意力。总之,正念需要长期坚持和实践,它不仅仅是一种修行方法,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

第四段:正念对我的影响(300字)。

正念修行让我更加关注身心的健康,更加热爱生活。通过冥想的练习,我能更好地管理我的情绪,遇到挫折时能够快速恢复平静。正念的修行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明白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具有意义。我学会了不去追求过去的遗憾,也不去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是用满怀感激和善意的心态去面对和珍惜当下的一切。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正念的修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给我带来的积极变化和内心的平静。正念奇迹不仅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更让我发现了心灵的力量和自我成长的潜力。正念已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将继续坚持修行,并将其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相信正念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奇迹,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奇迹心得体会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就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受到了震撼。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掩卷沉思,不禁让雷夫老师的教育理念所折服。真诚的文字,犹如他美丽心灵开出的花朵,那一段段小故事娓娓道来,仿佛雷夫老师就在身边。

雷夫老师所做的一切使他培养出了一批谦逊有礼、课业优秀、诚实善良的学生。他的爱心与智慧改变了那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的一生。不能不说,能在第56号教室,在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指引下学习成长,真是一生的幸运。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雷夫老师对于考试的态度。雷夫老师班上的学生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而事实上,他的学生几乎都出自母语非英语的移民家庭。雷夫并不是靠大量的作业、啰嗦的说教才让学生达到这样水平的。相反,他并不看重考试,而看重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学习”。所以他的学生并没有一味地学习,却仍然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他让我懂得一个道理:“高效学习才是学习的最佳方法”。

求周六、假期到老师家学习。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捧着书细看,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透过这些浅显通俗的语言,我看到了一个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的老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旦成功,它带给我的满足感,足以补偿这个疯狂的教育界给我的心痛、头痛,以及微博的薪资”。

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聪明的才智,而且要需要足够的教学机智,能够处理好各种问题。要学会用优雅、成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要能够以超然的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雷夫老师的教育信念和观点,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教学方式和管理形式,他举得每一个例子,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雷夫的教室里有太多的不可思议。56号教室里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有爱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有爱才会有无私的付出和执着的追求,有爱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拥有爱与智慧就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由此我会结合实际,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让这样的教室在我们的周围去不断地延伸!让孩子们真正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正念奇迹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正念奇迹的概念和原理(200字)。

正念奇迹是一种基于正念(即全面专注于当下的意识)的修炼方法,通过对自身感受、思想和情绪的觉察,迈向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正念奇迹的核心理念是“当下即是一切”,它鼓励人们始终保持对当下瞬间的关注,不被过去的回忆或未来的担忧所困扰。这种修炼方法倡导人们不加判断地接纳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遵循自然规律,以此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通过实践正念奇迹,我深切体会到它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正念让我更加细致地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和需求,不再盲目追求完美的外表或极限的锻炼,而是更注重保护和滋养身体。正念的实践使我能够更好地注意到身体的疲劳和紧张感,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同时,正念也帮助我减少了压力带来的不良身体反应,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和抗压能力。通过正念的引导,我能更深入地感知自己的身体,更好地应对各种健康问题。

正念奇迹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更对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念修炼让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式,并学会接纳它们而不被其左右。通过正念的实践,我习得了释放负面情绪和压力的技巧,更加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正念修炼让我学会从容面对困难和压力,摆脱焦虑和抑郁的困扰。同时,正念的实践也提升了我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能力,让我更加从容地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念奇迹对我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段:正念奇迹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250字)。

正念奇迹不仅对个人有益,同样对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念的实践让我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增强了对他人的理解和同理心。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当下,我更好地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减少了自我中心的倾向,与他人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关系。正念修练还教会了我在人际冲突中保持镇定和积极应对,不轻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干扰,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正念奇迹让我更加意识到有时候停下来思考和觉察对他人的影响有时比解决问题更有效果,这种新的视角让我在与他人相处中更加谅解和包容。

第五段:我的收获和展望(250字)。

通过多年的实践,正念奇迹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它让我更加平静、深思熟虑,也让我拥有了更健康的身心和稳定的情绪。正念奇迹教会了我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建立起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我已经将正念奇迹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坚持正念的修行,将其融入到更多领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与更多人分享这个修行的奇迹。正念奇迹是一种正能量,我相信它能够带给更多人身心的宁静和平衡。

奇迹心得体会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和有智慧的老师,雷夫老师就拥有这一切素质。雷夫老师在书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老师的责任是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雷夫老师不仅仅是要倡导重视学生的品格培养,他的目的更是要掀起一场教育的革命,爱心需要自己的辛勤劳动去浇灌,爱心更需要对他人的那份责任心,爱心不只是言语的承诺,更是承诺之后的身体力行。这份奇迹,是雷夫用爱心在倾心浇灌。从教室里的那把火开始,他的印象已经深深停留在孩子的脑海;从他平时教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可见他常常为孩子思考;从他平时利用活动教导孩子去理财,可知雷夫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从他教导孩子从小事开始管理,可见雷夫的真正热诚的内心等等,一件一件的事情,都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以信任为基础、以道德发展的六阶段为指导、以各种游戏为辅助工具。雷夫倡导“没有害怕的教育”

和彼此信任,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六个阶段的总结真是太精辟了!

雷夫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注重培养写作,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他让学生热爱地理和历史,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培养学生音乐和美术的修养,热爱运动,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所有这些,看似和普通的老师没什么两样,但在每项教育活动中,都充满了雷夫的智慧和激情,学生和他在一起快乐无忧,每项学习学生们都投入极大的热情,尤其是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旅行这两项活动,更是让学生们全情的投入和无限的热爱。

我很赞赏雷夫老师的育人理念,比如,让孩子爱阅读,大人亲自给孩子指导,善用图书馆?很羡慕美国的孩子,上学的功课简单,可是课外功课丰富。班级旅行,排练莎士比亚话剧??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品格。让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原本是要“让孩子获得找到幸福的能力”。可我们的教育目的,则成了学生的升学率,学生的分数,没有几个学校去关注学生的品格与能力。中国的教育体制,确实应该改改了。为了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好学生,首先要我们的教师素质需要提高,这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靠自己。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雷夫让我们做老师的明白了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只有当我们明白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能不迷茫。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让他们成为真正爱学习的天使。

不再是被人强迫的去接受那些本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充实感的知识。其实孩子都是爱学习的,都是有上进心的。为什么我们现有的教育制度下没有培养出那么多奇迹?错不在孩子身上,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跟着雷夫老师走进了那间又小又破的56号教室,看着他把“品格”、“付出”、“谦逊”、“支持”传达给学生,是他,让学生生活在一个不必“害怕”的净土,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让学生的缺点得以改正。雷夫老师用自己对于教育的热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信任才最宝贵,有了信任,才可以谈教育。我觉得,让孩子免于恐惧,是56号教室奇迹的根源。

捧着书细看,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透过这些浅显通俗的语言,我看到了一个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的教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旦成功,它带给我的满足感,足以补偿这个疯狂的教育界给我的心痛、头痛、以及微薄的'薪资。”当看到雷夫老师的一名学生说“老师会把我们不会的问题讲上500遍”时,我真的无言,也很惭愧。多么有耐心有爱心的一位老师呀!学生的问题,也许是很小的一个知识点,也许是老师已经讲过很多很多遍的,也许是学生根本没注意听才不明白的,而雷夫老师,不问任何原因,只要学生不明白,就讲到明白为止。说来容易,但如果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总是无数次的重复,任谁都会生厌了吧。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雷夫老师认为“我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他们拯救自己的灵魂”;“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这些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则。雷夫和我们一样也有痛苦和想要屈服的时候,但每当这时雷夫回想起他的学生珍妮给她的信,感谢他为孩子们建造的“避风港”,因此他又打起了精神。雷夫作为教师已经做到了极致,他用全部的爱、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在56号教室读书的孩子们。

在这本书上,雷夫老师写了许多教育学生的方法。其中有的对于我的日常教学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有的与中国教育现状还有一定差距,操作起来会有困难。不过,雷夫老师对于社会的责任心,对于教育的热心,对于学生的爱心一直感染着我,只要心中有学生,再加上好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就不是奇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