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的教案(实用23篇)

时间:2023-12-14 11:12:48 作者:字海

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如果你对如何写好四年级教案感到迷茫,不妨参考以下这些范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建设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

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到底谁的蒜苗长的高呢?

解决办法: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较了。

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1、要有图例。

2、找好间距。

3、一格表示的数量相同。

4、制图名称。

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动物,你了解哪些动物?(学生列举)。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分钟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1.2倍。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种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2.15。

(2)估算。

引导学生估一估2.1×2.15的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4)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2.15。

×2.1。

215。

430。

4.515。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是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是3位小数。

(5)结合整数乘法你有什么发现?

2、师提出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60。

(2)用竖式计算。

2.1。

×60。

126.0。

(3)思考为什么要把0写在一边不乘,直接写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数乘法当成整数乘法说说道理。

三、课堂活动。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四、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4、5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五、课堂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课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1米=厘米1公顷=平方米。

1时=分1吨=千克。

2.导入:【演示动画“名数的产生”】他们俩到底谁高?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做个裁判呢?好,老师一起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位小朋友所说的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这些数有哪些特点?(即有数又有单位名称)。

教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2)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教师明确指出: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3)让学生分别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

2.教学例1.

(1)出示例13米=厘米。

教师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3米是多少厘米?5米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说明:由米到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进率.

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的例子.

(2)教师出示2吨50千克=千克。

教师设问:这几道题目与上面的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确:首先把2吨变换成千克数,因为1吨等于1000千克,所以2吨=1000×2=2000千克,再加50千克,就等于2050千克.

(3)4千米180米=米7米6厘米=厘米。

补充:5平方米2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5时30分=分3日12时=时。

(4)引导学生总结:由高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式,体会编码的特点,初步学会编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难点是怎样科学合理地编码。教学中,第一环节我以谈话交流导入,利用今日说法真实案件《家中被盗一百万》的微课,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环节,探索身份证号码中的秘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本人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相关信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况下了解到底身份证号码中隐藏着怎样的信息。了解每个数字用几位数表示,新旧身份证的区别,数字编码的作用和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第三环节,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编码的方法。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

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关注生活,激发兴趣,渗透编码思想。

三、以生为本,习本课堂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2、过程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会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会运用数描述某些事物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逐步建立数感。

3、情感态度:在利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结构与含义,初步学会用数进行编码。

难点: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破案吗?生:喜欢。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侦破一起案件。请看案件的视频资料。

【课堂激趣】。

1。播放《家中被盗一百万》。

2。师:同学们,你认为谁可能是犯罪分子?

【设计意图】。

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巧妙设疑,引出课题】。

1。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了,身份证号码不就是一组数字吗?为什么能帮助我们破案呢?

2。师:也就是说身份证号码能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其实啊,像身份号码、银行卡号这样的由一组数字组成的号码也叫编码,是人们把数字赋予了一定的含义,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那编码里面有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力求将学生引入到生活情境,将学生对生活中数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本课的基础,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学与教的活动。

【探索组成、感悟特征】。

一、对比辨析,认识地址码。

2。师:一共18位。这就是身份证号码的统一性。不管身份证信息是什么样的,我们统一用18位数字表示。

3。师:那这18个数字都代表什么意思呢?身份证前两位代表省,三四两位的两位代表市,五六两位代表区或者县。

4。师:身份证的前六位,统一称地址码(边说边板书)。

二、猜猜我是谁,认识生日码。

1。身份证号码第七到第十四位是出生日期码,七到十位是出生年,十一十二位是出生月,十三十四两位数是出生日,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老师这里有一组出生年月日,你觉得是你,你就站起来。

2。展示年份20xx很多同学都是20xx年出生的。

3。展示月份02有同学有疑问了2月为什么不直接写数字2,而要写02呢?因为啊一年有十二个月,如果2月写2是一位数,12月写12是两位数,那身份证的位数就不统一了。

4。展示20xx0205师:只有一位同学了,你确定一定就是他吗?不一定。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获取身份证上的相关信息,达到对年月日这些旧知识的整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让学生简单的介绍了身份证编码的含义,这样设计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练习,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发挥想象,探索顺序码和校验码。

1。师:那不止他一个人,么怎么样区分同一天出生的人呢?这应该是所有双胞胎的烦恼了。顺序码,将同一天出生的人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编码。顺序码的最后一位1。3。5。7。9表示男的,0。2。4。6。8表示女生。有了顺序码,即使双胞胎的身份证也不一样了。这就是编码的唯一性。

2。身份证的最后一位是校验码,是通过前十七位计算出来的,有数字0—9,我们常见的身份证最后一位是x,其实是罗马数字10。师:身份证号码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啊我们可以把他分成四个部分: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设计意图】。

“先猜测,后验证”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身份证编码的规律的得出利用观察比较和猜测验证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特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走向生活,巩固新知。

1。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编码的知识,现在你们可以拿起知识的武器帮助警察叔叔破案了吗?

3。再看银行的卡号编码。2、3、5只有5持有甲银行的银行卡。所以确定5才是真正的罪犯。恭喜你们成功破案。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自我实践,检验真知。

(二)我是“小小编码师”

【设计意图】。

1。通过练习,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让每个学习自主思考的过程,经历编码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编码思想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对编码的认识,增强了课堂的数学味,将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课堂小结。

2。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你还见过哪些编码?生举例子。学籍号、军事情报、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车牌号都是编码。

3。师:同学们,我们的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数学好玩,祝大家玩好数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234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2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1856022756156。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范文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分数的认识(一)、小数、三步运算和应用、统计表和条形图。

(一)数和运算的教学。

1、分数的认识;2、小数;3、混合运算;。

(二)统计图表的教学。

(三)数学思维专项训练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计算式题,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和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4、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五、教学进度。

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策略:

根据情境图让学生得到信息,在前面画线段图的铺垫下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有助于理解ax+bx或(ax-bx)可合为一项(a+b)x或(a-b)x之后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1.读出下面各数。

56900读作:()40080500读作:()370600读作:()1459032700读作:()。

你能说出这些数的读数方法吗?

2.说一说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七十七百零八九千零五十。

讨论:这些数是写法是什么样儿的?把数的写法写下来。

(一)整万数的写法。

1.问题:结合刚才写数的方法,想一想下面的数应该怎样写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再试着写一写。

七万写作:()七十万写作:()七百零八万写作:()九千零五十万写作:()。

小结: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的数,所以把数写在级上,然后在级写就可以了。

(二)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写法。

1.刚才是整万的数,如果你已经会写了,再试试下面的数你能不能写出来。

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写作:()。

仔细听听别人方法呀。

的方法来写。

(三)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再对照数位表来写一下这个数。

思考:为什么要在千位上写一个“0”?

2.尝试写一写下面的数,也可以对照数位表来写。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写作:()。

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各自的写法,说说是怎样来写这个数的。

完成的说一说怎样写亿以内的较大数呢?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把较大数的写法写在下面。

1.写出下面画线的数。

(1)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是最大的广场,面积约为四十四万米2,写作:米2。

(2)火箭每分至少约飞行四十七万四千米,写作:米。

2.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零五万六千七百万二千零三十。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十六万零四百。

三百六十万二千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

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一千四百四十二万。

3.直接回答。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位数;

(2)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这是位数;

(3)一个数的位数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位。

1.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范文

教学目标。

(一)复习目标。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二)复习的具体措施。

1.大数的认识。

知识点:

(1)数位顺序表,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关系、多位数的读法、写法。

(2)数的组成。

(3)比较大小4、数的改写;数的省略;数的改写与省略的异同。5、数的产生(自然数、十进制计数法)。6、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易错点:

(1)写数时中间连续的0容易遗漏。

(2)数位和计数单位间的区别。

2.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知识点:

(1)知道什么是直线,什么是射线,什么是线段;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知道什么是角,什么是平行和垂直,什么是距离,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知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四边形的集合图。

(2)会用量角器量角、画角;会用三角板画角,拼角,能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掌握各种特殊角之间的关系。

(3)会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正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会画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易错点:

(1)用三角板拼角求度数易错。

(2)垂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欠灵活。

(3)梯形的高画法。

3.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知识点:

(1)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注意因数末尾有0的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掌握估算的方法,具体问题中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4)能利用三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6)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7)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

(8)理解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易错点:

(1)利用因数和积的关系进行计算。

(2)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竖式简算时,横式余数忘补0。

4.统计、数学广角。

知识点:

(1)再一次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的方案。

易错点:

(1)条形图上不标数据。

(2)不认真看图例答题时把内容填反了。

5.解决问题。

知识点:

(1)熟练解决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连乘应用题、连除应用题、乘除混合应用题。

(2)解决综合性问题。

易错点:

(1)不答题,或答题不完整。

(2)数量关系错,导致解决问题的方法错。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4)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5)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 56课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内容。

34—35页。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感觉图形的美。

2.使学生利用面前所学过的基本的图形的平移知识,设计自己的喜欢的图案。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重点。

使学生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感觉图形的美。

难点。

学生利用面前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平移知识,设计自己习惯的图案。

关键。

让学生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知识技能。

教学准备。

教师。

图形。

学生。

图形。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2

17。

15。

5

1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三、练习。

四、检测。

图形设计使用上四中或四种以上的图形。

五、小结:

1.同学们,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教师先请学生们回忆还可以小声地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把图形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再出示一些好看的组合图形。

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

1.教师请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这些图案,说一说,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得到这些图案?那就请你来动手试一试、看一看。3.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图案都是我们现在所学生的平面图形经过数字中的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得到的,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桌布围巾花布等等,所以只要你学会观察生活就能够用知识去发明和创造使他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4.汇报并讲解。

(1)指名讲解设计说明。

(2)再指名讲解设计说明。

(3)小组内修改。

5.自由发挥设计。

注意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平移和旋转等。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讲解。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在设计图形中感觉图形的美。

这些图形经过人们的双手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些妙趣横生的图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一个图案,每位同学都来尝试着画一画说一说,探索一下其中的奥妙。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

(2)指名汇报。

(3)小结并寻找规律。

学生独立设计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图案欣赏。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style="color:#125b86">教。

学目标:

1.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上的数。

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有0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读出下面的画横线的数。

师: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2.写出下面画横线的数。

师:怎么写亿以内数的数?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但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只有亿以内的数,还有亿以上的数(课件出示),这么大的数该怎么读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课件出示例图。

2.师:试着读一读这些数。(七十亿、一百亿四千万二千万、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3.小结。

(1)师:再读这些数,边读边想,你是怎么读出每一级上的数的。(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的读法读,末尾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2)读出下面的数。

(3)师:这三个数中每个数都有很多的0,哪些0读了哪些0没读?

(4)师:综合大家所说,想一想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4.练习:做一做。

师:在数位顺序表中的数你会读,没有数位顺序表,怎么办?(分级)。

师:读出这些数。

(二)亿以上数的写法。

1.课件出示。

三亿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2.师:试着写出这些数。(300000000、3090000000、700300200000)。

3.师:说说是怎么写的。

三亿,先找亿字,三亿在亿级上写3,其他位上都是0。

三十亿九千万,先找亿字和万字,三十亿在亿级上写30,九千万在万级上写9000,个级上全是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先找亿字和万字,七千零三亿在亿级上写7003,二十万在万级上写20,其他位上都是0。

4.师:怎样写亿以上的数?

5.练习:做一做第1、2题。

(三)读写法比较。

1.师:比较读数和写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从高级起,按级读数、写数。

不同: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2.师:无论读数还是写数都离不开数级,读数时要先分级按级读,写数时要抓重点字来按级写。写数与读数相反,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不读和其他位上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可在写数时,要把这些隐藏起来的0全部还原回去。有时题目里没有看到“零”字,写数时却写了一串,比如三亿,有时,明明只看到一个“零”字,写数时却写了几个,如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所以,读数时要注意0读还是不读,读几个的问题,写数时要注意在哪儿写0,写几个0。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4、5、6题。

2.读数游戏。

(1)你写出一个数我们读。

(2)根据学生写的,要求他们适当调整0的位置,使0不读出来,或读出一个、两个……。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4)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5)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56课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设计说明: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及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垂直与平行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课通过引导想象、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和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本质特征。运用激趣导入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这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正确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3、在“想象—操作—交流—归纳—质疑—总结—应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线”、“感知特征”、“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动,运用想象、观察、讨论、验证等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形成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小棒3根/人,白纸2张/人,记号笔1只/人。

教具准备:

三角尺一把,直尺两把,立方体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大胆想象。

1、复习直线及其特点。

(1)直线有什么特点?

(2)想象直线的'延伸。

(3)初步明确学习任务。如果大屏幕上又出现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

2、大胆想象:请同学们在白纸上把你想到的两条直线之间可能形成的关系画下来,看看你能画几种不同的情况。注意:一张纸上画两条线,画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欣赏。

3、选择部分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并进行编号。

二、观察分类,感知特征。

1、出示有代表性的几组的直线。

2、分类。

(2)交流分类方法,揭示“不相交”“相交”概念。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道理,很好,学数学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介绍分类的时候围绕一个词语——交叉。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如果按照“不相交”和“相交”两种情况来分类,应该怎么分?(板书:不相交)。

(3)你觉得相交的有哪些?说出你的理由。

质疑:同学们的主要分歧在哪里?2号、3号的两条直线,相交不相交?(用自己的方法验证a、观察想象b、延长验证c、测量判断)。

对于延长后可以相交的给予课件演示突破难点。这种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直线时,没有吧直线全部画出来。

(4)再次分类。

(5)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类是“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线。

师:这几组直线就真的不相交了吗?怎样验证?(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板书:平行线)。

1、学生自学课本65页中间第1行第2行完成学案(一)。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2)通过图形对比加深理解概念本质属性。

(3)通过判断深化理解概念。

3、师生共同小结。师:要判断一组直线是不是平行线,要具备什么条件?我们还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师:例如:这是直线a,这是直线b,我们可以说……强调要说谁和谁互相平行?

(二)认识垂线。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认为在这几组相交的直线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

师:这几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怎么证明这几个是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学生们自学65页中间的部分完成学案(二)。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小结。

(三)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分类活动,认识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其中两种比较特殊的是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1、想一想。

生活中,哪组直线互相平行,哪组直线互相垂直?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有点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为了搞好下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现把本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前班的小朋友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我,在“兴趣”两字下功夫,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运用适合儿童口味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有趣的教学,使他们易于接受,感到学有所获,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长他们的知识技能。总之,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特点,渗透思想教育,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还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有所得,才会热爱学习,越学越有劲,家长也支持。为此,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扩大合格率,巩固入学率。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开学初,我都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本学期教学要求,写好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认真批改作业,进行知识补漏措施。

学生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只有批改作业,才能发现问题,进行知识的补漏措施,才能进行个别指导,共同提高。批改概念计算题,发现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批改课后的思考题,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通过进行讲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提高批改兴趣,注意力集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一学期来,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遵纪守法,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已成为过去,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由于学前班的小朋友年纪小,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学习成绩还很差,特别是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有掌握好。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训练。

3、与家长或监护人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时间单位,探索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协同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运用网络的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数学研究的持久兴趣。

4、通过网络的在线交流和协作研究,使学生初步适应网络中的情感交流,积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个时间单位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收集资料。

二、导入,汇报交流。

1、说说你对时间有哪些认识。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世纪、年、月、日、季度、周等。

3、说说你对哪些知识还有疑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自主探究。

1、你想知道的更多吗?你想学的更开心吗?就让我们驾驶太空飞船到时间的宇宙中去探索和遨游吧!(进入网上学习)。

2、教师预测需要集体层面讨论的知识。

(1)每月的天数。

问:通过你的观察,你知道一年中的12个月,每月各是多少天吗?

(2)认识大、小月。

每月的天数一样多吗?有几种情况?哪几个月是31天?(板书: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哪几个月是30天?(板书)其中还少了哪一个月份?那二月是多少天?(28天)有和他不一样的吗?(板书:二月28天29天)(苏亚星全屏广播一起观看二月份的天数)。

说明:二月,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板书小结: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这些月份叫做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每个月都有30天,我们把这些月份叫做小月。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3)记忆大月、小月。

问:你是怎样集注这些月份的天数的,能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方法吗?

学生介绍方法。

问: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

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大家都要做学习的“有心人”,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教师介绍拳头法、歌诀法等。

游戏:老师说月份,学生举手判断:左手大月,右手小月。

过渡:刚才我们提到二月是28天的是什么年?二月是29天的是什么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张表格。

(2)平年、闰年判断的方法。

大屏幕观察1989―的二月份的天数。

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是怎么判断的?

质疑: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你知道这一年是什么年吗?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的平年、闰年出现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猜想:平年、闰年的年份数可能与几有关系呢?

学生假设――验证假设。

练习: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78年。

引导学生质疑:1900年的年份数除以4,也没有余数,为什么不是闰年?

打开资料库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时,要除以400。

四、归纳小结,交流心得。

问: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

问: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弄明白吗?

五、开阔视野。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综合实践或再线测试等版块。

教学要求:。

1.在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这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渗透对应思想,并结合有关题目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媒体课件,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欲,导入新课。

1.煤体出示口算题目20道,学生口算,统计两组的口算成绩。

2.小黑板出示两组口算成绩。

第一组。

姓名白雨晴孙源耿润田徐凯文。

做对题数20121420。

第二组。

姓名张文洁公维金王玉平许文卓王乙健。

做对题数2010182020。

小组讨论比较:哪一组的口算成绩好一些?

3、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小结引入:。

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题数,用每组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比,比较合理。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求平均数”。

二、实际操作,学习新知。

(一)分组操作感知。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分小棒的游戏:。

1.小组长把准备的12根小棒按要求摆在桌面上:第一排摆2根,第二排摆3根,第三排摆7根。

2.小组观察:每排摆的小棒根数一样多吗?

3.讨论操作:请你们商量一下,怎样移动小棒,使每排的根数一样多?

(二)汇报交流求平钧数的几种方法。

1.说明:现在每排都有4根小棒,这个4就是原来2、3、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2.设疑:老师很想知道,这个平均数4,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选几个小组汇报演示分小棒的方法,师板书相应的式子。

(1)移多补少。

从第三排小棒中拿出2根放在第一排,再拿出1根放在第二排,也就是“移多补少”,使每排小棒的根数一样多。

(2)汇总均分。

先把3排小棒合?起来,求出总根数,然后再平均分成三份,平均每排摆4根。

(2+3+7)÷3=4。

分析各部分名称:2+3+7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4呢?

(3)假设调整。

假设每排都有2根,也就是以最少的第一排的2根为准,先从多的第二排中取出1根,从第三排中取出5根。然后把取出的6根小棒再平均分成3份,每排又可以分2根,再与原来的2根合在一起是4根。

3-2=17-2=5。

(1+5)÷3+2=4。

分析各部分的意义。

三、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看课本主题图、统计图。

2.分析讨论:怎样回答老师的问题,求出平均没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14+12+11+15)÷4=52÷4=13(个)。

启发引导:还有别的方法吗?

(1+4+3)÷4+11=13(个)。

师生共同分析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写出答案。

三、练习巩固,灵活运用。

(一)基本练习,尝试运用。

1.说明:请同学们用学习的几种方法求几组数的平均数。

2.逐一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解答,师生共同订正。

(1)6、10、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同学们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时,都是先求出几种数量的和,再看看把总数量平均分成多少份,最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每份的数量,也就是平均数。当然,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也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二)应用练习,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问题:哪一组的口算成绩好一些?

媒体出示答案验证小组讨论结果。

(三)对比练习,加深理解。

选择正确的算式。

(1)(180t200+220)÷3。

(2)(180+200+220)÷4。

如果要选第一个算式,问题应该怎么提?,。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在理解了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了怎样“求平均数”。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理解和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而且还能够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另外,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不能用学到的新方法算一算你们组这次单元考试的平均分?比一比哪一组成绩最好!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帮助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小数估计大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份、天平秤、大米。

学生:计算器、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2、学生猜测。

3、验证猜测师:谁说的更接近实际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原来第28格的米粒有这么多,你们猜对了吗?

师:我们就把这些米四舍五入到亿位,看成1亿粒。

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1、猜测1亿粒米有多少大臣要把1亿粒米带回家。可是1亿粒米到底有多少呢?

(板书:1亿粒米有多少)。

2、设计方案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1亿粒米究竟相当于多少?你们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吗?想一想,可以怎么证明呢?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引导:通常我们都用什么来表示大米的多少?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来计算一下1亿粒米的质量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的情况: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6、延伸: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重2吨(多媒体出示问题)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每天就能节约__________粒米,相当于_________吨。学生口答,师:每人每天只要节约一粒米,全国就能省下那么多米,我们以后可要爱惜粮食啊!

7、小结方法:师:刚才我们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谁能说说看我们是怎么研究的?学生说教师小结方法:

三、合作探究、再次体会。

1、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亿粒米,你们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

3、学生活动:4人为一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任意确定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4、各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件欣赏。

1亿米有多长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66.449千米,1亿米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如果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1亿米要连续行驶1429个小时左右,大约需要2个月。飞机每小时可以飞行800千米,1亿米大约要连续飞行125小时,只要5天多。宇宙飞船每小时可以飞行50000千米,1亿米宇宙飞船仅需要2小时。?1亿张贺卡有多少浙江省总人口约5000万,如果平均每年每人消费2张贺卡,就需要1亿张贺卡,相当于砍伐25000棵大树!这些大树所占的森林面积相当于我们10个校园那么大呢!身体里的“1亿”一个正常人平均每分钟心跳75下,1亿次心脏跳动是一个正常人大约926天(2年半左右)心脏跳动的次数。据统计,1个10岁左右的儿童皮肤表面大约有1亿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一个成年人每毫升血液中平均有500万个红细胞,20毫升血液(约重20克)里就有1亿个红细胞。

五、小结归纳。

1、现在在你心目中1亿有多大?

2、谁能给今天这堂课取个题目?(板书课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本节课的所思所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以恰当的评价。

如学生回答:“知道如何估算”“通过学习知道了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等等都可以)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像1亿这样的大数还有许许多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六、布置作业三题中任选一题:

(1)收集比1亿还大的数及相关资料。

(2)收集比1亿还大的数,并设计出自己的方案,与同伴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案更能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个数有多大。

(3)写一篇《1亿到底有多大》的数学小日记。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范例研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作实验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

(1)创设情境,发展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以故事《锡塔应得多少麦粒》引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出麦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过程的变化。开放性问题“你能猜测一下1亿粒麦粒大约有多少吗?”则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

(2)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则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课件中,从身边的数据、长度资料、面积资料、时间资料、重量资料等五个方面,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样一些具体、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3)小组合作,加强交流,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它与学生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同一数学情境中,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则不得要领。这些表现都直接指向于个人的数学气质。议一议、做一做、写一写、评一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灵感产生于思维碰撞中”、动作交流、语言交流,合作分工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启发,共同进步。

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资助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方向?

学生回答。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两个辨认方向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两种方法辨别一下方向。

(指名活动)。

二、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其他知识,辨认方向。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图,分别看一看体育馆在学校的__面,商场在学校的__面,医院在学校的__面,邮局在学校的__面。

(指名回答)。

师: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学生:北面。

师:刚才说了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时候该怎么区分一下呢?其实只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方向是不够的,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来描述方向。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课件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个方向点,将北方向给出,让学生写出剩下的七个方向。

课件再次给出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剩余的四个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通过例题讲解确定观测点,让学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对性,确定方向时,首先要找准以谁为观测点,再根据观测点判断方向。

师:现在以自己为观测点,找一找自己的东西南北都是谁,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三、巩固提高。

练一练第一题指名回答。

第二题,第三题学生做,指名汇报。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下课后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到操场上看一看,记录校园各个方向有什么,下课找同学汇报。

一、复习引入课题:

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学生说一说。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

学生做一做。

3、在地图上我们又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

教师课件展示四个方向,学生看一看。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辨认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语: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大家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

教师课件展示学校及周围建筑物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向全班汇报。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将汇报到的建筑物贴片贴在黑板上。

4、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将另外的四个方向统一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5、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

教师课件展示题,让学生说一说。

三、制作方向板:

1、教师展示方向板,学生观看。

2、教师指导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再对角对折。在出现的八条折痕上标出八个方向。

3、同学交流谁的方向板做得好,谁的需要改进。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五、实践综合应用:

1、教师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学生观察。

2、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乡。

3、完成书上第23页的第1题。

4、学生看书第23页第2题,说一说图中建筑物的方向。

5、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做游戏:说一说小乌龟的周围的数字各在小乌龟的什么方向。

6、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六、全课小结:

2、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所走的路线,设计出自己的回家路线图。

教学反思:

1、我以“参观笑笑的学校”为引子,以解决“笑笑学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为导线,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

2、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

3、为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方法,我在体验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制作方向板的练习。

4、在“说说你的周围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学”的过程中,我请相邻的的同学说方向,从而让学生感知方向的相对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同一事物会处在不同的方向上。

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确“折扣”的具体含义,能熟练地进行“折扣”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折扣》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意义以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折扣”是在商品经济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由于几折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因此,折扣也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难点是“折扣”的有关计算。

对象分析:

《折扣》这个内容是现实生活商品买卖中经常遇见的“数学现象”,无论是聋人还是健听者对它并不陌生。虽然这样,但据了解、调查,我们的聋生对它只知其形而不解其意,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学过百分数应用题,但对聋生来说,其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却比不上折扣问题的应用。为此,本节课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百分数的应用)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的百分数应用的另一种既普遍又实在的生活形态——折扣。

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折扣》其实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我就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提供丰富而带有折扣的生活图片创设情境,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不同的场合去认识折扣,将实际生活融入教材,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的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学媒体:

主要是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折扣现象,创设情景,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场合去认识折扣,将实际生活融入到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与用的相对统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ppt出示生活中打折的图片。

教师:我们经常在商场看到把商品按“几折”出售。如上图中的“5.8折”、“五折”、“3.8”折,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打折销售,也就是我们今节课要学习的“折扣”。

二、分层探究,掌握新知。

(一)折扣的具体含义。

1、思考。

(1)商品为什么要打折出售?(工厂和商场,为了促销或处理积压商品等多种原因,有时将商品价格降低进行销售,这就是平常说的“打折”销售。)。

(2)“几折”表示什么意思?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商品打“八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八折=80℅,表示现价按原价的80℅出售。)。

(4)原价、折扣与现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原价×折扣数=现价)。

2、把折扣数和百分数进行互化。

三八折=()%五折=()%70%=()折68%=()折。

二、“折扣”应用题的教学。

1、准备题。

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现价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师问:打九折出售是什么意思?(学生口答。)。

(3)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怎么计算?(原价×折扣数=现价)。

(4)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师生板书订正。

330×90℅。

=330×0.9。

=297(元)。

答:现价297元。

2、教学“例7”。

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学生读题)。

(1)例7与准备题有何异同?(已知条件相同,所求问题不同。)。

(2)“要求便宜多少元?”怎样解答?(原价-现价=比原价便宜的钱数)。

(3)原价和现价题目中都给出了吗?没有给出的话怎样求?

(4)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3(元)。

答:比原价便宜33元。

思考: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打九折出售是297元,原价多少元?

(比较这题和准备题的异同,并让学生说说它的数量关系。)。

小结:分析折扣应用题和分析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一样,要先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然后确定算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