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民情日记(模板16篇)

时间:2023-12-01 11:56:56 作者:温柔雨

写日记不仅是记录生活,更是与自己建立一种深入的连接,它可以陪伴我们度过孤独、分享我们的快乐和痛苦。想要写一篇与众不同的日记?那就不妨看看以下这些精选的日记范文,或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县委书记欧阳锋民情日记

8月28日晚7点多钟,我如约来到玉溪镇四方井社区开展“夜话”。尽管天气炎热,但居民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热情不减,小小会议室里挤满了30多个人。

当前,宜章正处于转型赶超、提速的发展过程中,处于城区大建设、“创园”、“创文”关键时期,社区工作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点更多、线更长、面更广。如何创新社区管理、激发社会活力、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家园的工作局面,让来自四方的居民,管理好四方,富裕好四方,成为今晚的共同话题。

“社区干部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

“有些热心同志想为社区建设出点力,但苦于没有服务平台。”

……。

时代在进步,群众觉悟也在提高,大家都把社区当成一个共生共荣的大家庭,紧紧围绕建设美好家园踊跃发言,献计献策。“夜话”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多钟。

回到宿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管好一个大家庭,最重要的还是靠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干部的“小巷总理”作用和社区居民的主人翁作用,整合各部门服务职能,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工作大网格,为这个大家庭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把这个大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

县委书记欧阳锋民情日记

昨晚回到镇上,宿舍停水停电,网络不通,冻得直哆嗦,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今早起床,想想村里正安装健身器材,生怕他们安不好。又想起前几天的培训,为了村民,必须好好向人家学习!咬咬牙,克服心里的不快,骑着电动车向村里赶去。

村里新打好水泥地面的篮球场上,篮球架子、健身器材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村里的几个人正帮忙安装。上午我和他们几人一起动手,把篮球架子和多数健身器材安装到位。中午饭在老书记季立贵家里吃的,很简单,两个菜,吃煎饼。老书记拿出一瓶白酒款待我,我坚决没喝。党员会上我已给村干部立规矩,下了戒酒令。非村民的红白喜事和重大事情,中午一律不准饮酒。下午叫上村民老尹陪我查看村庄田地里的蓄水池。最近老有村民向我反映蓄水池的事。村灌溉用蓄水池是省烟草公司去年出资修建的。烟草公司派技术员指导,郭书记承包修建。建好后5个池子漏了4个,仅一个能用!村民都指望着这5个池子能发挥作用呢!若不漏的话,5个池子能蓄1000立方水呢!所以村民热切盼望我能帮他们把池子修好。查看完5个池子,天已经黑了,赶紧骑电动车返回镇上。下一步又找出工作重点了,那就是想方设法为村里修池子吧!

榜样。

xx年12月11日星期二小雪零下7度。

今天上午是“第一书记”经验交流会。10名“第一书记”的佼佼者上台介绍了工作经验,短短8个月的时间他们都干出了很大的成绩,有的已使村庄整个变了样!他们的干劲之大、能力之强、社会关系之广让我钦佩不已,立志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决心回去再加把劲,不能落在他们后面太远了。当然,其中一两位感觉有点虚,只不过材料准备的好罢了。

组织部副部长时培伟同志最后做了总结发言,重点讲了讲关于不记名问卷是否同意延长挂职时间的问题。尽管没有结论,个人感觉延长半年的挂职时间几乎是肯定的了。感谢组织又给了我们多为村庄服务半年的机会!

午饭后冒着细微的小雪返程,多数“第一书记”都直接回了家,我因为惦记村里办公室及广场建设的事,回了xx县。

一次难忘的培训!

平凡的“巨人”

xx年12月10日星期一晴零下7度。

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真够人受的,向来是中午下午晚上连轴转,除了吃饭睡觉一会也不让你闲着,这次也不例外!不过今天所听的报告再累也值,感觉收获蛮大的。

上午的报告是中央党校青连斌教授所作的“十八大精神与三农工作”,青连斌教授的理论水平之高,理论联系实际之到位,问题的把握与预见之准确着实让我长了见识!三个半小时的报告仍感觉意犹未尽,一个字—佩服!

下午是两位村支书所作的报告,他们同时又都是十八大代表。首先是xx市xx村讲了他的创业经历和他参加十八大的情况。听完报告我明白了:其实王书记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种植大棚蔬菜。但他把这件事干到了极致,他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绿色战役”,不仅富了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市、一个省而且还让省外的一些贫困的农村富了起来。让我惊讶的是他同时还是一位具有30多年癌龄的直肠癌患者!其实干好一件事真不容易,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干好一件事!接下来是米培莲书记所作的报告,她是泰安一个少数民族村的村支书。43岁接手这个又穷又乱无人敢干书记的村,历经xx年,白手起家,如今已是全国先进村。身高一米五左右,从未出过远门的米书记用她的无私、智慧、汗水、泪水创造了奇迹!又一个小个子巨人!

县委书记欧阳锋民情日记

今日原本是一个快乐的日子,通过培训既学到了新的知识又见到了多日未见得老朋友。可是随后发生的一连串的几乎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被山理工的辛老师戏称“黑色星期天”。

今早8点去会议室听报告,阶梯教室,从后门进。刚下第一个台阶一下子就栽倒了,天杀的坑哥台阶!原来是木头梁子贴上了树皮!脚直接踩破了皮子插进了木头梁子里。搞得我一天都一瘸一拐的,要不是我整天锻炼,估计脚崴得更厉害!

下午坐在会议室连椅凳子上听报告,正投入时,突然整张凳子面连同坐在上面的我一下子掉在地上,把坐在我旁边的女士吓得几乎惊叫起来。两个螺丝同时断掉了!天啊,坑哥的椅子!

还有更奇怪的呢!考虑到天越来越冷,省委组织部为我们每位省直“第一书记”配备了棉上衣和棉皮鞋。可一发下来我就傻了眼,棉上衣肥得出奇,穿上整个就成了桶,同志们戏称回去把妇女主任裹里面肯定没人发现!棉皮鞋更有意思,我原来是左脚大,右脚小,这次穿上皮鞋发现左脚正好,右脚挤脚。呵呵,皮鞋一只大一只小呢!

怪事天天有,今天特别多!但愿如辛书记说的那样:今天是“黑色星期天”,明天就灿烂了啊!

昨日下午,在xx县挂职的17名“第一书记”集体赶赴昌乐—潍坊市委党校参加为期3天的省直“第一书记”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训班。

今日上午,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副省长贾万志参加了开班仪式。本次培训主要有三个目的: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总结交流前期工作和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采取集中授课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上午高晓兵部长作了重要报告,下午邀请中央三农领导小组成员张建军巡视员作了党的十八大与三农工作的报告,晚上进行了分组讨论。通过听报告感觉收益很大,既找到了工作方向,又鼓舞了干劲;通过与同组“第一书记”交流,不仅学到了好的工作方式方法、解除了工作上的困惑,也发现了工作上的差距。昌乐培训班,成了我工作上的加油站!

县委书记欧阳锋民情日记

农村生活垃圾要从源头治起。3月14日,我带着这个问题,深入与儿街镇山王河村走访了基层干部和部分群众。该村书记孙胜告诉我,今年山王河村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第二批中心村,己经开始编制建设规划,重点锁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集镇改造,下半年将全面实施。在村部办公室里与其他村干部交流时,围绕农村环境主题,他们很关心生活垃圾问题,这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丑化环境,对大气和河流一定程度上造成深度污染,这种面源污染破坏力和影响力巨大,辐射面广,延伸链长,呼吁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都要关注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改掉不文明的坏习惯,共同为“人人”做一点贡献。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一个顽疾,村民桑永斗给我们回忆他小时候的情景,天蓝蓝的,水清清的,山绿绿的,河里鱼虾成群结对,风里都夹杂着香草味。几十年前没有塑料袋,包装盒也很少用,农田施的都是各家自蓄的粪便,工矿企业也不多,仅有一个砖瓦厂,可以说环境好,空气质量高。村民杨厚炉是一名农机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上工喝的都是矿泉水,这样方便,也很麻烦,干完活总要带几个空瓶子回家,扔在田硬就不环保了。他说,想彻底改善环境,要对自己下手狠一点,管好自己的'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堵住制造生活垃圾的漏洞。

通过走访和座谈交流,现在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已经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也想改善居住条件,但多年自然形成的生活习惯一时改不过来。治好生活垃圾的这个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娃娃抓起,小孩子成长过程中全部是从零开始,所接触的事物都是新鲜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很容易。重点是学校和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影响,家庭引导也是关键。二是从习惯抓起,重复做一件事,时间一长就成了习惯,不按这种套路行事就不习惯。因此,培养一个好习惯和一个坏习惯需要走同样的过程,不如积极行动起来,在改掉一个坏习惯的同时,培养出一个好习惯。三是从源头抓起,现在农村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绝大部分都是工业产品后遗症,农民群众自家制造的垃圾一般都很容易被大自然吸收利用。建议企业生产商品时包装从简,回收公司要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回收率,农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清理干净房前屋后,还大自然一个清白。

村书记走帮服民情日记

按照先期制定的走访计划,今日到经发局驻点村陈庄进行走帮服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在贲栋斌副镇长的带领下,我们早早来到了陈庄村村委会大楼前,老远就看到村支书徐福明同志在大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按照编组,我属于第九小分队,在村干部张学春主任的引导下,我们开始了一天走访40户农家的工作。

在张学春主任的带领下,沿着宽敞干净的水泥路向北,来到了我的走帮服对象倪树建家中。通过和倪仁山详谈,他提到:虽然家庭经济状况一直不怎么好,但上到镇政府,下到村里,一直对自己比较关照。去年被村里列为精准扶贫对象,村里免除了自己一家的筹资筹劳费用、合作医疗费用,养老保险费用也进行了减免,还拨付了扶贫转款。自己是旧社会过来的人,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现在的老百姓是最幸福的。虽然现在家中有一点困难,但自己会克服。感谢党感谢政府对自己一家的照顾,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准备明年多养几只羊,把田种好,儿子倪树建农闲时打打零工,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听了倪仁山的一番话,我感觉很欣慰:多朴实的村民啊!告别了倪仁山,我和张主任继续下一波的走访。

上午11点左右,我们来到19组村民徐功来家中。徐功来今年71岁,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一直在教育战线工作了40几年,目前退休在家。我们询问了一家的生活、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等情况。徐老师谈到:国家政策好,村干部工作扎实,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家中一切都好,生活很幸福。

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访了十几户。通过这次走访,我还是有几个意想不到:没到陈庄村之前,我想像该村地处如皋、如东、海安三县交界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一定不是太好。而亲临实地之后,才发觉自己大错而特错。这里的道路宽敞、整洁,楼房气派,让我切实的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加上这里清新的空气,我想这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虽然这里也有我们看到的部分贫困户,但大多数农户还是能安居乐业的生活。二是没想到干群关系如此和谐。在走访的农户中,我们的村干部都能对在我们的走访户家中的情况了如指掌,心中随时存放着一本群众台账。这样务实的工作作风及扎实的工作态度、让我感觉很钦佩。三是从农户身上感受到的纯朴、善良、勤劳。我的走访对象在我看来已经这样穷困了,但从他脸上我看不到半点的沮丧,对我们的访问他始终微笑着回答。虽然命运对他似乎有些不公,但他们用自己的自强、自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们问他有什么困难时,当我们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时,他们嘴里还在不停的说共产党好,说现在的政策好。

 

民情日记西乡县牟家庄村第一书记的一天

10月29日,我刚刚打扫完办公室卫生,就听见一老太太在院里喊:“谁在这里。”我走出去,亲切地问:“大娘,你找谁啊?”老人很是吃惊,在我向其简单介绍后,老人家打开了话匣:“咦,看着人家办了个老年证,坐车不花钱,我寻思着咱也办个,也享受享受咱国家的这个政策。谁知道办回来一看,名倒是对,出生日期么的都不对。我想着看看谁在这里,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哩。”

我接过老年证看了看,老人名叫陈芝娩,说:“陈大娘,你要是这几天不用呢,我拿着上咱老龄委去问问,看能不能给重新办个。证件那么多,也难免出现失误,你老人家也别太生气,等办好了我给你送家去。”看出老人家有些犹豫,我说:“大娘,俺工作组的信息、联系电话咱居委会委门口公示牌上都有,错不了事。抽空我上家里再拿张照片、留个正确的信息,万一再用着喽。你老人家放心,保证给你办好。”老人家很是高兴:“不是不放心,觉得你是街道里派来的,我这样的小事你也管啊。”“我们就是来为咱老百姓办事儿的,不管事大事小,对我们来说都一样,都尽心尽力地办好!”我把老人家送出大门,老人家不住地说:“小伙子,真好,谢谢你。”

11月6日,我从老龄委领取了陈老太太新的老年证并送到了老人家里,老人那叫一个高兴啊,不停地夸我、留我吃饭,在婉拒老人的同时,我心里也特别地高兴和满足,对驻居委会工作与生活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县委书记欧阳锋民情日记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在姚山村的走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访途中,我发现在姚山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一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一些电表无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干部和附近群众十分担心,遇到阴雨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人到现场察看,迅速进行整改。县乡供电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学校园内,有一个50米长、20米宽、2米深的水塘,塘内有不少水,虽然周围用尼龙网围着,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曾经有名小学生掉进水塘,由于施救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填平这个水塘需要一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用在填平水塘上。听后,我安排身旁的镇党委书记,要求镇政府出资填平水塘,镇党委书记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干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大力量。

群众心里有杆秤。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

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为了确保扶贫工作的成效,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分类指导,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红格图村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学致贫,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为住房不安全,有的是没有劳动能力等,我们根据贫困户们不同的致贫原因,经过逐户研究,制定了各户的帮扶计划,每周我都抽两到三天时间去贫困家中走访,不断地去引导动员他们,从内在先改变他们,起到扶贫先扶志的效果。

前些天西沟自然村贫困户冯忠绪在家突发脑梗塞,由驻村工作队协调送往卓资县人民医院,因为送的比较及时,没有耽误他的病情。最近比较忙,今天特意抽了一点时间,带着驻村工作队成员潘利明,帮扶责任人王建新来到县医院看望冯忠绪。到了病房,冯忠绪卧病在床,两眼无神,看到我们进来之后,他的眼中才有了一丝色彩。我们一行三人问候了他的病情、和生活起居。张忠厚对我们说:“住院条件很好,吃饭也很方便,病情倒是得到了控制,但是医生说以后怕是半身不遂了,这个家才刚刚有点起色,我又得了这种病,哎!”我们听后,心中都是沉甸甸的,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去年10月份把他儿子送往乌兰察布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他的问题,今年7月也领取了异地搬迁楼房钥匙,刚刚把他鼓动起来,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充满了干劲,这才不到两月,他就病倒了,原本就很脆弱的家庭再一次的受到创伤,况且他这种病还需要专人照顾,怕是刚刚上了不到一年学的儿子要辍学照顾他。随后我安慰了冯忠绪,并对张忠厚说:“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们,我们尽量帮你们解决,解决不了的也及时沟通有关部门予以解决,我们工作队也会经常的看望你们,让忠绪多做恢复运动,避免瘫痪,如果能不让孩子辍学尽量别辍学,这样上学的机会不多。”张忠厚握着我的手激动的说:“感谢党、感谢扶贫工作队,忠绪的日常起居我来照顾,决不能让侄儿念不成书。”再次地鼓励了冯忠绪,安顿他要听医生的话,注意日常饮食生活后,我们离开了医院,继续奔赴到扶贫一线上。(卓资县红召乡红格图村第一书记*飞)。

20xx年8月20日星期一晴。

今天是星期一,迎着朝阳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一路谈笑风生驱车赶往忻州夭村,路边绿绿的田野给农村增加了浓浓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农村最美的季节。到达驻地,简单的收拾了宿舍,开始了本周的工作。按照计划队员们继续走访20xx年识别的贫困户,今天来到家住忻州夭自然村的一户贫困家庭,户主叫孙利文,共有4口人,妻子和小儿子都有残疾,大儿子正在上幼儿园。看到我们过来,他把我们迎进了院门,整个院落显得空旷萧条而缺乏生气,他家的条件很艰苦。妻子也是残疾人,行动不便,坐在炕上看见我们进来冲着我们打招呼,灶台边放了很多木棍,便于妻子生火做饭,家里全凭孙利文每天放牛回来收拾。孙利文说:他家种了10亩地,养了5头牛,他和妻子享受着农村低保,这就是这家人的全部收入来源。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小儿子,孩子才3岁,从小就是“斗鸡眼”,走路总是摔跤,又没有时间和门路带孩子看病,家里仅有的几头牛也舍不得卖,自己也没去过大城市,有些担心。我们劝说道: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千万不能耽误治疗,现在才3岁正是治疗的时期,再等长大了机会就错过了,治疗的效果就不一定好了,作为父母要拿主意,下决心,尽早给孩子治疗,我们驻村工作队会积极帮助联系医院,提供的便利,让孩子尽早接受到最及时的治疗。妻子听到这,眼中满含泪水,欲言又止,孙利文若有所思,其实我们都能看出来,钱是贫困群众看病的软肋。我们继续劝说道,孩子的治疗不能再耽搁了,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和完美的人生,现在国家健康扶贫的力度很大,住院治疗的费用报销比例能达到90%,看病花不了几个钱,只是在外地医院看病必须得先期垫付,可是为了孩子也要下定决心啊。孙利文虽然应承着,但能看出男人的不易,深吸了口气,说:等秋天地里的庄稼收割了,再卖上几头牛,一定带孩子去看病。(丰镇市元山子乡忻州夭村驻村第一书记陶金)。

20xx年9月12日星期三天气晴。

5月——8月底以来,主要工作就是对贫困户重新研判以及贫困户动态调整。在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的指导下,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成员对全村的144户常住户进行了拉网式的摸底排查,积极宣传贫困户的识别标准,挨家挨户的和农户交谈并了解情况,看看有无大额支出,有无实际困难,并对每户的详细收支情况进行核算。这项工作倾注了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有时为了更有效的做工作,常常晚上9点左右才能等到村民回家,回到村委会宿舍已是11点多。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辛苦工作,全行政村的大摸底、大排查基本结束,在对全行政村的摸底数据进一步汇总分析以后,由乡包村领导主持,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以及各自然村村民参与,召开了行政村民主评议大会,在大会上严格按照国家贫困识别标准,对所有的常住户按实际家庭情况给予了民主投票,对不符合标准的已识别贫困户予以清退;对已超过脱贫标准的予以稳定脱贫;对贫困的家庭予以纳入;对已脱贫但由于特殊情况有大额支出的予以回退。最终经过民主评议新识别7户18人,清退8户17人,稳定脱贫1户3人。(卓资县大榆树乡阳坡子村第一书记张福来)。

县委书记欧阳锋民情日记

从乡上回村已四点多钟了,村委马主任夫妇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转转,顺便了解点民情。

从村主任家出门不远,就走上了***山梁。站在山梁上远远望去,***乡及李二堡镇的许多村社尽收眼底。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不过大部分农田已收割。

这时我想起了我们人大秦主任经常给我讲民和山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的事。他当时给我讲,以前的民和山区群众都是和海东的其他山区一样,大部分都种植小麦、豌豆等作物,对种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过省上和地区的扶持,以及县上的大力推广,整个民和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大面积种植双垄全膜玉米,农民受益匪浅,是一场农业上的“大革命”。当时我还有点半信半疑,总认为海拔较高的干旱山区种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来,这不是神话,确有其事。就在前两天,我送财经城建委朱进成主任去中川乡时,就的的确确见识了。我们是从***乡出发,又从李二堡乡翻越山岭抄近路,经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见了山上正在收购的成片成片的双垄玉米带状田。

正在边走边想时,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乡。打了个招呼后,我们闲聊起来。我问他以前对种植玉米怎么看?他说以前根本没想过种植玉米,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干旱大山里能种植玉米。说到这里,他感叹:这些年党和政府确实好啊!就拿种植玉米这件事说吧,刚刚推广的时候,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种子、化肥,乡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但大家就是不种。现在呢?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我说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样?他说一亩地的玉米少说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种植小麦的话,再多也只能收入个四、五百块,根本不划算。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秦主任去年让我在“两化”(化隆、循化)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中写:在浅山山区推广种植双垄全膜玉米的事。当时我还有点想不通,现在想来真有点惭愧啊!当时我对秦主任说化隆的干部、群众都可能没有积极性。主任说那是县上的领导们没下决心,只要领导干部们下决心,出实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对主任的话彻底地信了!期望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玉米带状田!

10月16日星期三天晴。

入乡驻村已到第三天了。今天我们按照乡上的安排,去***村下边的陶家村观摩学习秋季双垄全膜覆盖技术。因为那里有个种植老板承包了千亩撂荒土地,准备在明年开春时种植马铃薯。正好这些天他在组织劳力开展秋季覆膜。和我们一同前往的还有乡政府梅乡长和县新闻中心的小钟记者。

道别田里劳作的乡亲们后,我们下山。比起上山,下山较为轻松。可是对我们随行的小钟记者来讲,这一上一下的徒步行走已够受了。到山下刘老板的大本营时,门前大锅里的洋芋已香气扑鼻。揭开锅盖,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洋芋绽的开了花。大家乐呵呵地大吃起来。味道真的很香,以前不怎么爱吃煮洋芋的我,今天却一连吃了三个。吃过洋芋,我们开始坐车返回。可能是累了,大家都不怎么说话。望着窗外的大山,我在想近年来干群关系疏远甚至恶化,与我们的广大干部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很大的关系。这次选派干部开展的入乡驻村活动如果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将对改善干群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村书记走帮服民情日记

今天是自李堡镇召开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以来进村的第三次。在村民小组长崔伯余老同志的帮助下,我走访了分布在中凌村十七组、十八组的共26户村民。随着近两天走访的深入,我听到了老百姓的笑声,也听到了他们心中的盼声。

笑声。

中凌村“走帮服”小分队协同村干部走访邻居、调查相关情况,对仲界维、尤广兰情况核实,现已将仲界维家庭列入贫困户名单,今年初给仲界维送去1000元慰问金。仲界维儿子也被安排在一家小理发店上班,这个家庭又多了一份收入保障。尤广兰家的老人目前正在协调将老人接到李堡镇养老院,解决尤广兰要接送孩子又不能离家超过1小时的燃眉之急。

今天,我们再次见到仲界维时,原先脸上布满的愁容已转变为笑容,这是脱贫解困的最平实解释,如今,走帮服活动已化成一股暖流流淌在老百姓心头。

盼声。

73岁的崔伯余说,这几年村子变化非常大,办企业、搞承包,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村子道路、公交车、河流、保险、买菜、买房、健身娱乐等各方面都能体现党村级规划蓝图目标正在实现。但是崔大伯也说,他本人患有慢性白血病,常年靠吃进口药控制白细胞指标,而这些药都不在医保范围中,一年下来仅药费就有2万,对普通百姓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所以,崔大伯说,他们也仍然期盼,党的政策能够再多一些,再全面一些,让我们烦恼再少一些,幸福再多一些。

走完这26户,天已经快黑了,老百姓的淳朴让我们一行像走到自己家一样亲近。作为联系人,能为老百姓尽一份力,是“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是“走帮服”活动的意义所在,想着大家的笑声、盼声,感觉前面的方向更明确了,脚下的路似乎更加踏实了。

民情日记

近日来,福东社区在常青办事处的要求下,大力清理养殖业工作。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福东社区一直在努力做好各项创建工作,为改变辖区内的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积极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畜禽养殖业工作。

8月2日下午,常青办事处段主任和社区李书记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深入养殖场点,再次做居民王永工作,他供养了12只羊、18只鸡,领导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面对面耐心地做养殖户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让他自觉维护家园环境卫生。这次领导还为他带来了一个新办法,经过和养殖户王永沟通、协商后,表示理解和支持,他说只要是合理的收购就同意。

养殖户给附近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为了不影响周边环境卫生,加强市容市貌,给居民创造一个清新洁净、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继续做了清理工作。

随着向创建卫生城市的攻坚冲刺,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此次畜禽养殖业问题解决后,居民的居住环境会更美好。

处于最基层一线的工作就是这样繁琐繁杂,有时会因一件事我们跑上好多次,还要和人家说上好多话,理解的居民会顾全大局,不理解的居民会对我们有意见,甚至还要被居民谩骂,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还得做人家的解释工作,并且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摆事实,用我们真情真心去教育他们,去关怀他们,真正让居民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我们工作,和居民群众打交道的次数多啦,之间的距离也就越拉越近,常言说的一句话:“越走越亲”,时间长啦,都会用真心对待对方,彼此减少摩擦,增强信任,把我们这个社区大家庭维护好,从而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如果我们不善待我们的居民群众,那么必然会导致与居民群众矛盾增多,隔阂加深,甚至会发生群众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只有善待我们的居民群众,做到从思想上尊重他们,感情上贴近他们,工作上服务他们,真正以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想问题、找办法、办事情,全力以赴解决好居民群众的问题。作为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必须上群众的门,见群众的面,听群众的声,身子沉得下,问题才能摸得上。在基层,就要扎根基层心向党,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用群众的语言去教育群众,深入浅出,让群众听明白,听进去,相信政策,理解政策,执行政策。

民情日记

今天和县作风办的向韶同志、花门镇的退休干部王玖华及喜乐的帮扶干部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彭泳辉再一次来到了喜乐家里,向韶和玖哥都是热心人,知道喜乐这个事之后一定要过来看看,一方面表示慰问关心,另一方面也看能不能通过新闻媒体来帮助这个令人疼爱的小姑娘。

喜乐的奶奶、爸爸及一些邻居早已在家门口等候了,这些邻居,居然能够认出我的车,每次看到我开车路过就说:“妇保院的干部又来看喜乐了!”然后都会自发的过来和我们唠唠家常,喜乐见到我们的欢乐心情自不必多说了,脸上的笑容比外面的阳光还要灿烂。这次我们给她带来了牛奶、水果和糖,彭院长还特意给她买了一身外套和一身睡衣,青春期的少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几个月没见喜乐的彭院长把衣服买小了,穿上去有点紧,但喜乐却一个劲的说:“喜欢,喜欢!”为了让她穿得舒服,我们打算拿回去换成合适的码子再叫她妈妈带回来,毕竟小家伙本来就行动不便,一定要穿得舒适才行。我们彭院长已经几次给喜乐买衣服了,可见她对小姑娘也是非常的疼爱呢!

坐下来跟喜乐及邻居们唠唠家常,看到喜乐扎着两个小辫子,我问她:“是谁给我们喜乐扎的小辫辫呢?”她很自豪又带点小可爱的说:“是爸爸!”李爸爸不好意思的笑了,他说喜乐把一直舍不得剪的指甲也给剪掉了,我问她:“怎么不留长指甲啦?”“把弟弟抓伤了!”小家伙心疼弟弟呢!喜乐的弟弟庆鹏现在在医院里帮妈妈做事,他怕妈妈太累了,两姐弟都是同样的乖巧懂事。

邻居跟我说:她也有个女儿跟喜乐一般大,以前是同学,喜乐以前成绩非常好,歌也唱得很棒,现在病成这样都不能照顾自己了,真是造孽。喜乐非常的盼望你们来,每次打电话说你们要来她就特别高兴,现在政府就是好,有你们这么关心她。是啊,我们也能感觉到喜乐对我们一次比一次强烈的依恋之情,可惜花门路途遥远,我们工作也忙,不能抽更多的时间来看她。牵着她的手,我和她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断断续续的歌声里是喜乐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顽强抗争,也是对我们的饱含深情。两个小时的时间,她抓着我的手就一直没有放开过,将近中午,我们必须得走了,我们下午都还要开会,喜乐着急的说着:“阿姨,不走!不走!吃饭!”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断断续续的字眼、咿咿呀呀的发音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眼热,当我站起身来她突然扑在我怀里嚎啕大哭,在场的邻居都跟着留下了眼泪,她们跟我说,喜乐以前在我们走后也经常一个人流泪,非常的舍不得我们,过段时间就盼着我们来。这个小家伙已经把我们当成最亲的亲人了,我又何尝不是同样的牵挂着她呢?看着怀里哭得正伤心的喜乐,我轻声的对她说:“阿姨过段时间就来看你好不好?阿姨下次来的时候很早就来,还买些糖和菜来,到这里吃饭,陪你一整天好不好?”小家伙终于不再哭了,破涕为笑,含着眼泪点头:“好!好!”恋恋不舍的目送我们离开。

同行的向韶和玖哥看着这一幕一次又一次被感动着,向韶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帮扶干部和帮扶对象能够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感人肺腑,无论如何都是装不出来的。”玖哥也一再强调要把小姑娘的遭遇和她这种坚强乐观和疾病作斗争的精神发到新闻媒体,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心她、帮助她,他准备回去就马上着手准备新闻材料并跟相关媒体联系好。相信有了新闻媒体的帮助,喜乐姐弟俩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帮助。

民情日记

4月1日,金铁公司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到永昌县南坝乡永安村进行联村联户认门、认人的“双认”活动,为我们以后对联系户进行帮扶奠定了基础。我们去的时候带了一皮卡车全厂职工捐赠的图书。我们到村委会卸车的时候,几个农民兄弟看见了焊接、电力等方面的书说:“有了这些书,我们日后农闲时出去打工也就有手艺了”。我当时就想,难得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我回去一定收集更多相关方面的书,让他们有更多学习资料。文化帮扶才能从实质上解决他们的贫穷。完了我们跟随村委会的人员到了自己的联系户那里,进行了认门和认人活动。民情日记2:

深入联系户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对接工作。

为认真贯彻省、市、公司“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求,4月10日,我前往自己的联系户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详细了解家庭状况。

蔡立飞,现年43岁,全家五口人,母亲年事已高,一儿一女,自己和妻子种有3亩大麦,0.6亩蔬菜,房子7间,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农闲时外出打工,年均收入7000余元。主要困难:1、南坝乡永安村自然条件差,土地面积较小。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2、家中人口多,但劳动力少,无法靠劳动致富。3、各种惠农、扶助、救助政策宣传还不到位。

在全面了解了联系户家庭组成、经济收入、生活情况、产业发展。

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后,针对实际困难制定了帮扶计划。一是免费为全家免费健康体检一次;二是发放农资品化肥四袋,地膜一卷。民情日记3:

以身作则积极帮扶。

5月6日,天气刚刚转暖,再次前往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开展“双联双民”行动帮扶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扶物资。

虽然这次帮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切心沟通,使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纯朴与勤劳,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自己生活条件的优越,对我心灵是一种震撼,对我以后的工作是一种鼓励。我要趁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春风,我将以最热烈的情怀,最积极的行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倾情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脱贫致富。

6月5日,我带着我县农牧局的同学又来到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让我的同学从大麦的种植到田间管理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到他家田间进行了实地勘察,对下一次浇水和施肥时间作了科学的计划,让蔡立飞和他的妻子很吃惊。蔡立飞说:“中了这么多年庄稼了,还没先到种个大麦还要这么多文化”,大家听了都笑了。我告诉他说:“我会多带一些有种植、养殖经验的专家来这里为他和村上的乡亲们指导农牧业的发展,也会让他们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

6月19日,在炎炎的夏日,我带着我女儿和她的同学又一次来到。

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为缺少劳动力的蔡立飞家干农活。这次帮扶不但把他们家落下的农活赶了上去,还让我和我的女儿深深地体会到农民的不易。我们那一天没有赶回家中,而是在他家过得夜,睡在农村的大炕上,我失眠了。日后有时间我一定会多来着体验一下农村生活,为农民兄弟出把力;同时我也想帮他的孩子找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让他们接收到更好的教育,日后也为家乡建设出力。民情日记6:

7月15日,我在大麦成熟之际又来到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一方面帮助他家中收获大麦,另一方面就大麦收割后外出打工的事情进行了商量沟通,他决定就家中大麦收割完后到公司民工队来卸精矿粉以贴补家用。7月21日我为他进行了安全培训并且成功到民工队干起了装卸工。

民情日记

按照县里的部署,我院决定对长潭河乡中间河村经筛选出来的40余户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按照每名干警联系一户的原则进行定期脱贫帮扶。

早上,我带领所分管的部门十余名干警前往中间河村认穷亲,结对子。由于修路,车子在宣恩到万寨的公路上颠簸前行,同事们久坐机关,看一路的茶园风光、闻扑鼻的稻花香气,远近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劳作的人们,都很激动和兴奋,加之平常办案总感到枯燥,又因此次扶贫任务是县里安排的重要任务,所以都有一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之感。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议论怎么帮困的问题,有的.讲是不是要干警自己掏钱接济?有的说我们是不是还要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还有的讲现在农村日子应该好过,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多,有的讲洞坪水库大得很,打鱼卖都可以过得很好。我悠悠的说了一句:到了你们就清楚了,至于怎么帮扶,你们入户调查了就会知道怎么做了。车过张家垭,一片高峡平湖的风光呈现在同事们的眼中,一阵惊叹和拍照后,车在湖两岸的壁挂公路上蜿蜒前行,在提心吊胆中我们来到了中间河小镇。

中间河小镇是个移民村,二三十户人家围绕着盘山公路而建,由于移民大多外迁和在外打工,小镇上显得冷清而又萧条,早已闻讯的工作队书记和村干部在小镇上等待着我们一行,我们将贫困户名单拿出来后,工作队覃书记和村干部很熟悉的就将各户人家的位置告诉了我们,并对各户的贫困情况给我们作了简单的介绍,周围的村民也很是热心的介绍,在人们七嘴八舌中,我按照各户驻地分派了对象。刑庭艳姐和我就分派到湖对岸山坡上较远的两户人家。工作队覃书记用一辆破面包车将我们送到湖边后,又坐了十几分钟渡船后,覃书记给我们指着半山腰隐约露出屋角的人家说,那就是李自明(我的帮扶对象)的屋,上面一点就是符永家(艳姐帮扶对象)的屋。在渡口上等了十来分钟,从山间的沙石小路上下来一位背着背篓的中年妇女,自我介绍是李自明的妻子叫王延开。并面带羞涩的说,不好意思,我们家的情况惊动了县里来的领导(把我们当成县里的领导),给政府添了麻烦。当看到我们带的一些米面油后,更是连说不好意思。

沿着陡峭的砂石小路一路往上爬,我一边介绍我们来的目的,也一边听王延开介绍家里致贫的原因。王延开介绍,他家四口人,由于修建水库水淹,家中只有0.5亩责任地,男人李自明只好常年在外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在海南等地做苦力,一年也找不到大钱;儿子成年了,但没安家也在外打工,但打工的钱,还够不到他自己花销;女儿去年才从卫校毕业,现在在宣恩城里给别人卖衣服,一个月一千来块钱,不够她自己用;王延开本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去年就住了几次院,常年需要药保养,光医疗费就用去了5000块,农活多了做不了。按她自己的话讲,看上去好好的,吃得玩得就是做不得。一路上她对贫困二字始终纠结,认为原来家里条件并不差,近几年主要是自己有病,加之女儿读书花费不少,所以总是入不敷出。她没有抱怨其他,反反复复就是讲自己身体不争气,拖累了家庭,也给政府添了麻烦。

在气喘吁吁间我们来到了她家,一栋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呈现在眼前,房前屋后收拾的干干净净,进入堂屋里面摆放的东西虽然杂乱但是很干净。女主人用帕子将椅子擦了又擦,生怕脏了我们的衣裤,搞得我和艳姐很是不好意思。按照此行目的我们对她家进行了详细调查。王延开一家居住在1994年建成一栋土木结构(180平米)中,耕种有五分责任地,由于村民大多搬迁,荒地较多,所以王延开就利用荒地养了4头牛,13头生猪。我问道,你身体又不能劳累,养了这么多牲口,吃得消吗?她无奈的说:么子法喲!还不是要下蛮,要吃饭,儿子还要安家,女儿要打发,给他们能创造一点是一点,尽我们老家伙的力,免得到时遭埋怨。交谈间,我们还了解到,王延开家,20xx年打工收入3万元,她养生猪卖了2200元,但女儿学费、他的医疗费和人情开支等共计支出33560元,家庭赤字1360元。

谈到今年,王延开表示只要自己身体稍微好一点,应该比去年要好好多,女儿不要学费了,家里应该会好起来的,同时她也表示自己给政府添麻烦了,但有信心今明两年打个翻身仗,不会久背贫困帽子。在我们的鼓励下,王延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谈到有么子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王延开带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向我们提出,看能不能给他们家修一条公路,因为水淹之前,他们这里有一条通往中间河集镇的公路,现在水淹了,公路也没有了,进出只有靠渡船,且渡船一天只定时跑6趟,而他们几家进入只有从水路和外界相通,十分不便;另外由于库区蓄水,滑坡时有发生,她家修的院坝因为滑坡已整修了几次仍然没能修好。最后她又像是对我们说又像是自言自语,要是能整体搬迁就好了。说实话,对她讲的修路也好,整体搬迁也罢,我的内心真的没底。但走的时候,我还是诚心的对她说: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向相关部门提出,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把问题解决!

告别两户帮扶对象,我们搭上了最后一趟渡船,在波光粼粼的湖。

面上,我在想早上自己给同事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帮扶他们?

民情日记

春寒料峭,阴雨霏霏。但想着去联系村开始新一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暖意。

与驻村队友一行驱车由城区出发,行驶在曲折的乡村公路上。20xx年来来回回走了五十多次,对这条路早已熟记于心。可每次走的心情却总不一样,第一次拿到包保任务时,忐忑不安;第一次送温暖进村时,热情澎湃;第一次进村查看洪灾时,心急如焚;第一次得知包保户脱贫时,欢欣鼓舞……约四十分钟后,车子到达了村部,一路上竟丝毫感觉不到颠簸,而我的心情也像这条路一样平实而富有力量。

红山镇石桥村共有82户贫困户,20xx年脱贫了13户,20xx年脱贫了17户,政府兜底负责22户,20xx年尚有30户。公安驻村工作队负责的有15户。这15户都是人均年收入未达到3420元的,这便意味着如果没有政府、没有村集体的帮助,他们连日常生活都得不到充足的保障。

到达村部时,村支书陈敬云同志已经等在那里了,我们一起座谈,回顾总结了去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并就今年如何开展推进做好规划,形成了共识。随后,我们分头去包保对象家里走访慰问。

我们来到一组陈守义的家中,这是个因病返贫户,七十岁的老人,自身罹患癌症,手术后一直在化疗,老伴因患严重的类风湿,手关节已经抽搐变形丧失了劳动力。四十多岁的儿子为多年前妻子难产、大人小孩都未保住,因伤心过度,也一直未成家。如今一家生活来源仅靠儿子长年在外打工的微薄工资。

20xx年,我们多次前往老陈家走访慰问,也曾或多或少的给予经济扶助,并于年底与红山镇政府、民政局多方联系,帮其解决了3000元的医疗救助款。如今,老陈家虽然已经顺利脱贫,但是夫妻二人的医疗费依然压力很大。20xx年,对于二人的医疗救助,我想我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解决。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接下来去看望五十多岁的帮扶对象冯帮恒,老冯和妻子都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务工,日常生活仅靠农业生产自给,25岁的儿子在外务工,还未成家,其工资是全家开支唯一的来源。他家的土砖房子已被列入危房,特别是20xx年洪灾期间,由于大雨冲洗,家里的后沟被堵塞,险些将房子挤垮,我们驻队十几个人齐心协力帮助其清理。为了缓解其日常经济困难,我们还和村里为其量身打造了脱贫项目——养殖山羊。老冯春节前卖掉了十几头山羊,除去春节的各项开支,还有节余。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老冯家虽然还未脱贫,但目前养殖的山羊还有存栏,短期的生活费用应该不成问题。只是当前的住房岌岌可危,急待解决。年前,我们把老冯家新房改造确定为扶贫的重点项目上报,今天商讨着等到开春天气晴好,便着手动工新建。我与老冯聊着,安慰鼓励他把羊养好,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不久就能住上新房子了。老冯从一年前初见我们时的愁眉苦脸,到如今看到我们已是满脸笑容。

在村里走了几个小组,看到路边的绿化,看到农户门前干净整洁,村支书说,这些都要感谢公安局的支持,为村里送来垃圾清理车,现在村容村貌好了,我们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前景。这一切,不能不说,“精准扶贫”是扶到了实处,解决了实际问题。

民情日记

和顺村是个村民历来相处和睦,民风温顺,且是泉州市最边远的村落,也被村民戏称为泉州的西伯利亚,我对它也仅此这么一点淡淡印象。这次“驻进帮”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近并了解这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

从城关驱车近2个小时到达杨梅乡政府之后,在杨梅乡陈副乡长的带领下,车在蜿蜒盘旋且并不宽阔的公路上行驶20多分钟后,陈副乡长告诉我们车已进入三明市尤溪县管辖的华仙村地界,随后又穿过了尤溪县上仙村,这样的地理位置,使我对和顺村更增添了几分好奇,也多了几分期待……在三明地界又行驶了30多分钟,车才渐渐驶进目的地——德化县杨梅乡和顺村。

下了车到村部,视野豁然开阔,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地势平缓、自然村落连接如葫芦状的小村庄,放眼望去一拢拢金灿灿的稻子、一片片翠绿的竹海、一株株硕果累累的柿子树、一排排倚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双层木质结构民居,还有那时不时随风飘散且沁人心脾的油茶花香、大人耕作小孩田间嬉戏的生活景象……尤如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路的颠簸疲劳也顿感消失了。

和顺村位于杨梅乡东北部,距乡政府24公里,三面与尤溪相邻、距尤溪中仙仅8公里,海拔680米,6个村民小组,人口503人,耕地面积450亩,毛竹林3195亩,油茶园510亩。主要经济收入以农林为主,其中毛竹林、油茶园人均6.26亩、1.01亩。常住人口200多人,属农村常住人口较多的村子。和顺村1958年前隶属德化,1959年-1978年划归尤溪管辖,1979年后又回归德化。

在村委的带领下,我们先后走访了10多户村民,在知道我们的来意之后,村民都会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厅堂就座,与我们家长里短地闲聊起来。虽然因地域关系,村民们说话的口音大多与尤溪方言相近,在交谈过程中,偶尔沟通不是那么顺畅,有时还得村委在旁边“翻译”解释下才能明白,但从大多数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及朴实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很知足,对生活鲜少有抱怨,更多的是感恩!他们说:“现在各级政府都出台了许多发展农业的优惠政策,还给予补贴,村里带领我们积极发展毛竹、油茶产业,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生活也越过越红火!国家这几年还一再出台好政策,不仅减免了农业税,还有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政策,更是将生活困难的群众列入低保对象,这就是党给予我们农民实实在在的实惠,党的政策好啊!”

当然,走访中也收集到了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如:由于地处边界,林地、林权纠纷时有发生;生源不足,村小学停办,在家务农村民的小孩只能到隔壁村子的学校寄读,小孩读书难;村里至今未接通有线电视网络,无法收看泉州、德化有线电视节目,及时了解掌握市、县政府的有关政策;地处边远,大病就医困难等问题。驻村工作队认真详细的对问题进行一一记录,表示将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尽力给予协调解决。

结束了一天的走访活动后,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尖渐渐被夜幕吞没,白天鸡犬相闻的村庄也寂静了许多……临别的那一刻我感慨颇多,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就应该多下基层,多贴近群众,多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正如“驻进帮”动员会上局领导所要求的:要真走下去添“底气”。要与群众同吃、同住,讲实话,交朋友,真正走下去,接触更广阔天地,才能增添执政的“底气”;要真正思考添“灵气”。要结合实际,理性总结,善于思考,把握问题实质,实现工作效果与思维水平同步提升,只有真正思考,才会有更多收获,才能增添执政的“灵气”;要真心帮扶添“人气”。要围绕具体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想得通,只有真心帮扶,才能进一步增添执执政的“人气”。

笔下的只言片语,也许并不足以表达“驻进帮”活动的收获与感受,但却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几分,只有从群众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诠释“驻进帮”活动的真正含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