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社会实践报告(实用15篇)

时间:2023-11-29 11:43:11 作者:笔砚

在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时,我们需要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整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传递和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以下是一些优秀社会实践报告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

参观革命旧址社会实践报告

追溯先烈之辉煌,瞻仰先烈之音容,承继先烈之精神。

时序四月,恰逢暮春,绵绵春雨滋润着关中平原大地万物。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南大门---——马栏山,在这场春雨的洗礼后愈发显得郁郁葱葱,春意盎然。航测三室全体党员同志带着崇高的敬意参观了马栏山革命纪念馆,重游红色故址,温习革命精神。

驻足纪念馆前,一座雄伟壮观的纪念碑映入眼帘,这座丰碑是马栏山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和人民丰功伟绩的记录。移步至纪念馆的前院,一棵核桃树屹立挺拔,这是习仲勋同志于1941年亲手栽种的,如今已是枝繁叶茂了,中国红色政权就像这棵核桃树一样在全国范围开花结果,成就今天的累累硕果。在这棵核桃树的后面是革命先辈们当年修建的一座平房,房门前的匾额上庄严的书写着——“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党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宗旨。缓缓走进其中,里面陈列着当年表彰模范和红军战士使用过的一些物品,记录着历史的一点一滴。

纪念馆修筑在整个布局的最后,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型塑雕,以习仲勋、汪峰、谢子长等一辈老革命家为主要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人以及当地的农民、儿童以及红军战士的铜像栩栩如生,这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军民一家,万众一心共创革命事业的真实写照。我们依次参观了纪念馆中八个红色记忆模块和陈列物品,带我们重归那个战火纷飞,狼烟滚滚的峥嵘岁月。在那里看到了革命老区军民的不屈不挠,抵御外族侵略的紧定决心,看到了军民团结一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昂扬激情,看到了革命将士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参观革命旧址社会实践报告

今天是“感受小长征”第一天,我们组织大家先步行走到烈士陵园,感受小长征,感受革命,并参观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郑州的烈士陵园、中原英烈纪念馆和碧沙岗公园并且与各界群众沟通开始了解抗日战争。

来到二七纪念塔下,看着周围的繁华更让我们想到革命先烈是用血和泪为我们闯出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了解到,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建于1971年,是我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它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铁路工人们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

来到二七纪念堂,面对着大门口的石浮雕,革命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门口石阶上的碑叙述着它的历史,二七纪念堂是1923年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普乐园会场旧址,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所建的革命历史建筑物。1952年郑州二七纪念堂的落成是郑州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郑州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象征。

一路步行到郑州烈士陵园走到双腿打颤,真真切切感受到长征革命年代其中一小部分的辛劳与困苦。一路走进烈士陵园,它的树像火焰,它的静像老兵。不管远近总可以看到前方的碑高昂着头,就像在宣示着胜利。

郑州烈士陵园适建于1955年,陵园内安葬着134名烈士,以及300多名解放军战士骨灰、遗物。郑州烈士陵园担负着河南省著名烈士和郑州地区烈士的褒扬工作。园内分布着烈士墓区、骨灰堂、烈士事迹纪念馆。这是我们所了解到的一部分。

烈士陵园的对面就是新建的“中原英烈纪念馆”,我们有幸进入到纪念馆内参观,馆内是以圆环形分布着展厅,抗战年代的大大小小事迹都以模型的方式保存着、还原着。有的展厅展示着当年战士们的草鞋,自制枪械,看的我们不禁鼻酸。我们的幸福就是这样被先辈们一点一滴奉献出来的。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碧沙岗公园,碧沙岗公园是郑州市市区三大著名公园之一,听起来只是一个“公园”,也许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它存在的真正意义。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先后拨款20万元,责成交通司令许骧云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地。在当时郑州以西4公里处,有一个黄土岗,系梅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端,当地人叫它白沙岗。直至后来一系列坎坷后,它成了陵园,冯玉祥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将陵园命名为“碧沙岗”。

第一天的行程结束了,一步一步走下来,亲自了解,亲自感受,那么多的先辈用生命筑就了今天,试问:如何不珍惜!

“凝聚青春”暑期实践团队。

参观革命旧址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让我们开阔眼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五会”作文的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革命旧址——杨家岭。

首先,我们在大门口集合,准备出发。第一站中央大礼堂,它的外形是西式结构,但是里面是陕北窑洞的特点。走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五个椅子,他们代表了五大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和任弼时。当时他们正在给代表们开会石砖前面写的是:“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这是七大的政治口号,后面写了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同心同德,石砖两旁有六个大v字形,是胜利的意思,一个v字母上面插了四面红旗,一共有24面红旗代表着我党胜利走过的24周年。

接着我们参观了周恩来旧居,导游给我们说,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就有他呢,走进房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张黑白照片,他的右臂在骑马过河时,不小心摔倒了,成了粉碎性骨折,毛泽东送他去苏联医治,但是他放不下手中的工作,便采取了保守治疗,最终,他的右臂不能大幅度活动。

其次,我们参观了朱德旧居,他的.房子很简朴,一张床,一张破旧的桌子,还有一些锅碗瓢盆。有一张照片上是朱德,贺龙和徐向前在延安机场视察部队训练,从他们的严肃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认真严谨。

接着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旧居,毛泽东在1938年11月到1943年10月转移枣园,进入房间,毛泽东的床被床单真的是太简朴了,他们的办公桌简陋的不成样子,那个时候多艰苦呀。窑洞上的黑白照片,毛泽东竟然穿着破丁裤。那时,毛泽东说:“穷只是暂时的,新衣服大家一起穿。”

转眼间已经参观完了革命旧址啊,杨家岭,你承载着革命时期的精神,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烈士陵墓社会实践报告

岐江流远,流淌出多少动人的故事;桂山苍翠,记载着中山历史的变迁。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优良传统,3月27日,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了“缅怀先烈放飞理想”祭扫中山革命烈士陵园主题活动。全体师生来到中山市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了寻找先辈足迹,心系祖国、立志成才的清明扫墓活动,活动前,德育处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周密布置,合理安排,在梁婉仪校长的亲临指挥和各班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活动开展得安全有序,有条不紊。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活动开始前,各中队辅导员向队员们介绍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并鼓励队员们查找资料,相互交流,了解更多烈士的感人事迹,队员们在查找、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知道了中山无数革命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是什么使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队员们通过热烈的讨论,从无数烈士身上,懂得了“祖国和人民的得益高于一切”,“听从祖国的召唤”。

全体队员在队旗的引导下,来到了烈士陵园,陵园正中的纪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在周围那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此时此刻,队员们的心情格外沉重,他们没有了往日的喧闹,没有了今日的嬉笑,都静静地肃立着,他们穿着整齐的校服,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他们高擎着星星火炬旗帜,手捧着鲜花,挺立在烈士墓前,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捍卫着烈士墓的荣誉。

活动由大队辅导员戴必俊副主任主持,上午9时许,缅怀活动在激昂的队歌中正式开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师生佩戴鲜艳的红领巾,神情庄重,气氛庄严肃穆,大队辅导员首先向队员们介绍了中山光荣的革命历史。随后,师生肃立默哀一分钟,在这庄严的时刻,师生们默默祈祷,思绪万千,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跃然眼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升腾,心灵在无声的震撼中得到了洗礼。少先队员代表柳天雪同学讲话,号召全体同学要做一个讲“十讲”的中山华附人。紧接着,梁婉仪校长、唐梅主任和各班少先队员代表列队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了鲜花,献上了崇高的队礼。最后,全体师生庄严宣誓: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诚实勇敢,自律自强,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师生们情绪激昂,嘹亮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此次活动,拉开了我校“心系祖国、立志成才”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的序幕。活动结束后,各班进行了交流小结,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缅怀活动,队员们已经深深地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先烈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的精神,面向未来,立志成才,争做一名文明守纪的华附小学生。

参观革命旧址社会实践报告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行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9月30日,西乡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涛带领部分党员干部前往钟家沟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参观红军旧址感悟革命初心”专题教育活动,旨在追寻红军足迹、感悟伟人思想、学习革命精神。

上午9点30分,全体党员干部来到钟家沟会议旧址,先是参观了纪念馆,通过一张张相片、一件件遗物、一个个故事,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在大革命时期开展共产主义革命的艰苦岁月,感受了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接着,全体党员干部在电教室观看了红色教育短片,一幕幕历史的画面,一帧帧感人的赤诚,见证了革命先辈筚路蓝缕、忘我奋斗的革命情怀,全体党员干部受到了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随后,全体党员在钟家沟会议旧址纪念馆前,面对庄严、鲜红的党旗宣誓,重温了入党誓词,党委书记杨涛现场告诫大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县域、服务三农。

通过本次活动,使每一位党员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深切感受了革命历史和革命岁月留下的痕迹,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西乡农商行将一如既往以党建引领业务,兢兢业业地做好城乡金融服务工作,继承好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坚定执着的忠诚品格、立足本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西乡农商行的高质量发展而奋力拼搏。

参观革命旧址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革命的红色历史,切身体会红军当年的艰难处境,7月17日,天外“井冈情·中国梦”实践团与同期参与实践的其他团队一同在带班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红军的一天”户外教育实践活动。

天外“井冈情中国梦”实践团所有成员身着红军服,历经一小时的车程,来到井冈山革命遗址、毛泽东同志故居——茅坪村八角楼。在这里,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井冈山第一个女红军——贺子珍展”,带班老师从全新的.角度为各位成员讲述红军精神和相关历史。之后实践团一行人来到黄洋界,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志庆贺。

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行驶了近半小时停在了坝上村的村口。村庄依山而建,居住着百余户村民,实践团学员走进农家,寻找红军故事,体验红军生活。老红军袁文才是当年追随毛泽东征战沙场的英勇战士,他94岁的女儿和70多岁的外孙就住在坝上村。学员们在老人的讲述中真切体会到红军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力量。中午实践团成员们亲自体验,自做红军餐,红米饭、南瓜汤,各班炊事员大显身手,在大家团结协作下一桌美味丰盛的红军餐制作而成。

“一根扁担两头弯,毛委员用它把米担。来回走了百余里,从宁冈挑上井冈山。”一头连着闻名遐尔的黄洋界,一头连着宁冈小村,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穿梭于崇山密林之间。实践团成员重走挑粮小道,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拾级而上,曲径通幽的挑粮小道坎坷泥泞,野草丛生,时而碎石横冲时而藤萝羁绊。行进了仅仅几百米的路程学员们就气喘吁吁,汗水湿襟,脚步也越发沉重。在回程途中,实践团成员还体验了挑着担子行走,虽然担子中的稻米只放了表面一层,可是在这蜿蜒的山路上行走仍旧十分困难。可想当年身背箩筐,脚踩草鞋,衣着单薄的红军战士负重几十斤行走在崎岖的山脊上是多么艰难,挑粮小道让学员们磨砺了自身意志,感受到红军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精神。

通过此次活动,天外“井冈情·中国梦”实践团走进井冈山山村、走进革命圣地,接受了红色文化的熏陶和陶冶。丰富的户外实践教育活动,给同学们带来的不仅是历史知识上的充实,更是一次心灵上的震撼和洗礼,对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文化传承,学史寻梦,让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烈士陵墓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我们院学生会秘书处“踏红色足迹扬革命精神”实践小分队组织了一次意义深刻的红色之旅——察哈尔烈士陵园之旅。我在革命先驱的墓碑下庄严的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也献上自己手中的鲜花为这些为中国事业而献身的革命英雄表达我的悲痛之情和敬佩之意,并清扫陵园卫生,在烈士陵园我还进行进行社会调查与游人进行交流,来弘扬民族精神。

红色之旅,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交流调查。

察哈尔烈士陵园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陵园路,19xx年落成,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烈士而建。陵园占地约15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塔、骨灰堂、牌坊等。纪念塔高31米,塔身正面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纪念塔正厅内安放着一尊一米多高的银质革命烈士纪念鼎。在墙壁上记录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6703名烈士的英名。紧紧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响应院团委组织全院青年学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系列活动的号召,组织探寻红色遗迹活动。

引导青年学子走进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在活动过程中开展各种志愿服务。通过组织亲身体验,提升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习并弘扬民族精神。

传扬民族精神,服务革命老区。

(1)游览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激励自我。

(2)清扫陵园内的卫生,为烈士扫墓。

(3)同老革命老前辈进行交流,学习民族精神。

(4)和游览陵园的游客交流,调查游陵园人的想法。

庄严而气氛沉重的烈士陵园,没有太多的修饰,就像是烈士们的情感一般,对待我们中国的亲人柔情似水,对待敌人坚强不屈。我缓缓而进,脚步轻而迟缓,因为怕打扰到这里安息的英魂,因为感染到了这里沉重的气息。

我手持鲜花,在碑前默哀三分钟,之后献上我的花,以表达我心中的哀思之情和崇敬之意。我在这里宣誓,我的精神饱满而充实,我的誓词掷地有声,我的宣誓是那么的坚定而勇往直前。步入墓区,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缅怀死难的烈士们。一位位烈士的图像出现在我的面前,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斗争过程。为了人民他们抛头胪洒热血勇往直前。为了祖国,他们舍弃小家为大家,才换来了今天人民的安宁。

历史举起如椽的大笔,在这块热土上谱写出抗敌御侮、气壮山河的光辉篇章;书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这块英雄的土地,凝聚着先烈们不屈不挠的高风亮节和爱国情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生活在和平、民主、安逸的社会主义环境中,我没有理由不去捍卫千千万万英雄节兵们用鲜血拼下的国土;我没有理由不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尽自己应尽的责任;我更没有理由忘记我们伟大的建国先驱。

在瞻仰了烈士墓后我开始清扫园内卫生,主要工作是去清理园内的杂草和废纸果皮等垃圾。在炎炎烈日下汗水很快湿透了我的衣服,但我没有喊累,也没有因为炎热的天气而停下手中的活。因为在这样神圣的土地上,我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动力。长眠于此的烈士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只是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做点什么。

实践中我有幸遇到了几位老党员老干部,和他们进行了交流。老人兴致勃勃的为我讲述了自己的抗战经历,并为我讲起来耳熟能详的董存瑞炸碉堡等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在老前辈们那里学到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我愿意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区人民送去爱心、送去温暖,表达我的爱戴和无限崇敬。其中还有一位是咱建院退休的老师,虽然年过七旬还是精神抖擞地为我介绍了烈士陵园。

随后我又开展了我的小调查活动,通过和游客们的交谈来传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同时对游客的想法进行调查。不仅服务了广大游客,为他们讲解有关先烈们的事迹和历史,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而且为陵园的建设收集了不少宝贵意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站在新的历史平台,通过此行我切身感受到新时代脉搏的图腾,感受到我们党今天所取得的丰功伟业真是来之不易。然而,我在感慨前人的功绩之时,不能一味的只回忆过去,毕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应该以实际行动来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人民做贡献!然而,我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我需要一个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来领导我,给我指引前进的方向,而这个政党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踏红色足迹,我寻到的是先烈们永垂不朽的精神;扬革命精神,我看到的是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观革命旧址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月至8月,光电学院光之翼小分队赴卢沟桥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卢沟桥地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社会调研。整个实践活动包括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问卷调查、访谈法,分析问卷以及得出结论后向有关部门反馈。

7月11日,光之翼小分队前往卢沟桥进行第一部分的活动—参观抗战纪念馆及卢沟桥。一大早,实践团成员从学校出发,乘公共汽车前往卢沟桥。到达后,实践团成员首先参观了极富历史古韵的宛平城。随后,成员们排队进入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始了一系列的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仔细地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成员们都觉得收获颇深。参观结束后,成员们又以北京理工大学实践团的名义在留言薄上写上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卢沟桥。站在卢沟桥上,成员们感慨万千,仿佛能看到当年战争的场景。参观完卢沟桥,实践团成员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初步考察,为之后设计调查问卷奠定了基础。

7月12日至31日,实践团成员通过开讨论会,网上讨论等方法研究出了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经过不断地修改和讨论,实践团成员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的`内容。

8月1日,实践团成员第二次赴卢沟桥开展第二部分的实践活动—发放问卷并且和附近居民游客进行访谈。上午,实践团成员在抗战纪念馆门前的休息地区向许多游客发放了调查问卷,虽然也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是成员们相互鼓励。为了提高效率,成员们又分散地向卢沟桥方向分发调查问卷。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遇到了许多在参观完卢沟桥地区后有很多想法的游客,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刻的交谈,为得出最终的建议奠定了基础。

在发完问卷后,实践团成员联系了卢沟桥文化旅游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但由于工作人员十月前都不在卢沟桥地区,原计划进行的当面采访改为电话交流,负责人孙涛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可以把相关建议发送到办事处的邮箱里,并对于我们反馈建议表示感谢和欢迎。

接下来,小组成员把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汇总,得出了一些结论。根据这些内容,实践团成员写了《给卢沟桥文化旅游办事处的一封信》,并期望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

至此,光之翼小分队的实践活动已经基本完成,在这次活动中,成员们回忆了卢沟桥的抗战岁月,缅怀了抗战先烈,感受到了相关部门对卢沟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为卢沟桥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献计献策,承担起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参观革命旧址社会实践报告

团队名称:

践行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参观学习了xxx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负责人班级、姓名:

实践的时间、地点:

7月21日三峡水电工程、黄鹤楼。

实践内容介绍:

这两天是开展社会实践的第五天和第六天,我们全体队员先后来到宜昌和武汉市,参观了远近闻名的三峡水电工程和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同时继续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

经过了严格的三峡大坝入口的安检我们便开始了参观。参观中,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人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三峡工程耗资巨大,但影响深久,它的建立使得特大山洪的爆发频率从十年一遇降低到了百年一遇,维护了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每年的水力发电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但我们这次参观也有遗憾,因为现在是长江的蓄水期,我们没能亲身感受到泄洪的壮阔场景。

在参观黄鹤楼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墙壁上的古诗词,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另外,这里的各种宣传设施也很多样新颖互动感强,我们可以在触屏上仿照用毛笔书写自己的感受,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无时无刻的。从黄鹤楼的东门出来,我们便兴致勃勃的去了武昌起义纪念馆,不过正巧赶上周一闭馆日没能进去参观。

感想与感受:

对比几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发现就宣传方式而言,黄鹤楼比三峡大坝更加的细化以及到位。黄鹤楼人性化的'增设了电子书写台,宣传方式多样化,使每一位到访者都能体会书法的魅力。而三峡大坝就有所欠缺,我们觉得应加入宣传片的展览,像我们这种在长江蓄水时期到访的人,能够感受到泄洪以及大江截流的宏伟场面,不留下遗憾的离开。另外,一些革命教育基地,在假期是否可以暂时取消周一闭馆的规定,让更多没能错开闭馆日又远道而来的学生能够参观感受革命历史内容。

纪念烈士社会实践报告

七月,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信计1301班社会实践小分队以“走访红色路线,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组织参观了杭州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和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

第一站,实践队员们去探望了一位“老者”——位于杭州六和塔旁的钱塘江大桥。这架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建造的桥梁在诞生之初便历尽磨难,它由茅以升老先生设计,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后在抗战期间由于要防止敌人过江而炸毁,直至抗战胜利后才得以重建。钱塘江大桥是中华儿女智慧和勤劳的象征,在外敌入侵时,曾遭受苦难,但最终重新站了起来,这和中华的命运何其相似。

走过大桥后,同学们来到了辛亥革命纪念馆。这里位于鸡笼山西北,竹林密布,空气中一股静谧的气息。但在接下来的参观中,同学们却感受到了辛亥革命那大海一般澎湃的革命热情。孙中山先生写下的“国魂不死”触目惊心,浙军攻克金陵阵亡诸将士墓高高耸立,这些都提醒我们当年那峥嵘的岁月不能遗忘。怀着无限的敬佩之情,实践队员们自觉在墓前默哀。当受到屈辱与压迫时,当被剥削与愚弄时,人民一定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建设一个新的社会。辛亥革命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让革命烈火燎尽封建余孽。

从纪念馆走出后,同学们相互交流着中国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中,该如何前行,我们所能做的到底有多少。今日中国的荣光是如秋瑾那样的革命者或如茅以升先生那样的科学家建立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会沿袭先烈的脚步,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入夏以来神州大地高温难耐,但丹青学子开展社会实践的热情却胜过七月骄阳。丹青学园暑期社会实践以“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为主题,组织90余支实践队伍,近千名学子,奔赴祖国八方,纵横万里,将青春熔刻于祖国山水。寻访丝绸之路,把握国家脉搏;走进红色圣地,追寻革命印迹;重走西迁之路,感悟求是情怀;投身基层工作,绽放无悔青春。丹青学子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用脚去丈量祖国的广博,用手去触摸祖国的温度,用心去体验人民的需要,并将感悟与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于文字。

xx年7月30日,浙江大学丹青学园“浙里寻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福建调研的实地考察阶段圆满结束。在这短短两周中,团队自抵达福建以来,依次来到福州、泉州和漳州及其下属县市,参观了多所博物馆,采访了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了解到许多宝贵的知识并获得丰富的珍贵史料;在多地海滩、渔村进行实地调研,采访村民以了解当地瓷器出水情况、民风民俗以及渔民的生活近况。并在各地搜集到大量不同年代不同产地的散落瓷片,作为调研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xx年7月12日至7月20日,浙江大学丹青学园赴嘉兴南昌等地实践团队开展了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从紫金港出发,追寻着革命先辈的脚步,参观了嘉兴南湖、南昌八一革命纪念馆、长沙橘子洲头、遵义会议会址和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等革命圣地。9天的实践活动,转瞬即逝,同学们在追寻先辈足迹的过程中也重温了那段光辉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湖舟上,南昌枪声,橘子洲头,遵义会中,歌乐山下……同学们走过的地方承载的是先辈们的故事,而前方即将奔赴的未来,将由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来开拓。

盛夏7月,从杭州至湄潭,历时10天,行程xx余公里,浙江大学丹青学园赴贵州遵义湄潭社会实践团的13名队员完成了一次寻根之旅、反哺之旅。抗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红色之旅,重温光辉党史;浙大西迁七十六周年,重走西迁路,感悟爱校荣校之情;为湄潭万马乡的留守儿童们开办夏令营,给予他们温暖和陪伴;走在西部农村乡野广阔的道路上,看农民创业的筚路蓝缕。红色寻访、支教接力、创业调研,三线合一,队员们追寻着西迁精神前进,在实践中体悟“求是”校训内涵,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深知砥砺担当义不容辞。勿忘往昔西迁办学苦难辉煌,担当今日求是创新时代先锋,不负明日一流名校伟大梦想!

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组织好大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一课”,浙江大学丹青学园继续推进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建设,规范操作流程,完善考核体制,深化分类引导。丹青学园西湖区暑期社会实践挂职团由70余名丹青学子组成,覆盖人文、社科、理科等多个大类和专业。实践期间,各队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分配任务,配合西湖区各社区街道办事处开展日常工作。让队员们在挂职锻炼中体会基层工作,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别样课堂。

实践感悟:

“60个小时遵义与杭州之间的来回跋涉,五个日夜我们与万马孩子们的亲密相处。这十天的支教经历,是一种对社会环境的认知,是一种对自身责任的正视,是一种对求知若渴的感动,也有一种对自身渺小的无力。它让我认识到,当我们的国家正迈向全面小康的时候,仍有一些地区正挣扎着脱离贫困线的泥淖;当我们享受着九年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时候,还有许多的孩子连上高中都是一种奢望。”

“通过对西安几天的调研,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既熟悉又陌生的西安,未来的西安将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加快推进自身的现代化乃至西部的整体新发展。连续几天的调研学习是辛苦的,但我们的收获却是丰盈的。从课堂理论走向社会实践,我们挖掘到了真实的西安城市建设,纵览全局,观战蓝图,我们对于家乡整体未来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与感悟,更是树立了全新的价值目标。学以致用、投身家乡发展将成为我们更为高远的追求!”

“我们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生活在自己理想世界当中,生活在一个只要关注学习的单维空间中。但是,社会实践把这种理想打破了,我们一下暴露在两者的落差之前,手足无措,迷茫困苦。实践是一个让我们适应这种落差的主要方式,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让我们逐渐调整心态,适应社会带来的冲击。”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革命老区

1926年村中开展土地革命运动,1927年冯平等领导人在村中召开研制琼崖西路建党建政、武装斗争、作战方略的重要会议,1929年该村成为中共澄南区委驻地,1932年该村以陈玉璧为首成为澄迈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龙江码头是运送我军物资及人员的红色渡口。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革命老区

几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重点革命老区村都得到应有的扶持,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据调查统计,全市纳入第二批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18个,其中宜川县英旺乡砀山村已人走村空不存在,实际实施建设的17个村65个村民小组,4708户17026人,耕地面积41053亩。底人均纯收入最高的16870元,最低的6040元,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达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批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成效。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新修道路17公里,治沟造地610亩,新修和维修排洪渠6184米,引水上塬工程3处,修建水塔3座110立方,改造自来水管网6078米,安装自来水入户552户。所有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二)产业开发有所突破。新建果园(含水果、干果)面积13911亩,新建蔬菜大棚291座、弓棚150个。建立小杂粮基地1600亩。发展了一批养殖专业小区、专业大户,共新增羊子14200只,养猪600头,养鸡25600只,大家畜300头,修建沼气池21个。修建农贸市场3处,占地63亩,新建门面商铺房228间,新建修理厂1处。建设占地10亩、年发电量30万度的光伏发电项目1处。通过种养业和三产业开发,促进了老区村农民增收。

(三)社会事业发展进步。本着“同等优先”的原则,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设村级活动室66间(孔)1460平方米,修建群众文化广场22500平方米,硬化村中巷道35782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35盏,修建公厕76个,修建垃圾台25个。建设保障房、廉租房26栋1436套,改造农户旧居1317间(孔)。改建农村小学1所,新建标准化幼儿园2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处。村庄周边绿化植树60.5万株。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群众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四)革命旧址得到维护。恢复整修了甘泉县道镇村的红25军军部旧址、下寺湾镇贺家湾村的陕北苏维埃政府旧址、延川县永坪镇的西北军委旧址。延川县积极协调在永坪镇背坪刘家崖沟口新建永坪红军烈士陵园,新建永坪会师展览馆,成立了永坪红色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宣传老区精神,成为县域红色教育基地,带动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延长县阿青村、志丹县西武沟村、象咀村、富县肖村等建立了村史馆,整理展览革命先烈事迹,激励明志后人奋进。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加快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认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批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安排部署,市委宣传部和市老促会专门召开老区宣传工作座谈会,对老区建设特别是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宣传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延安日报和延安电视台继续开辟“共和国不会忘记一一来自延安重点革命老区村的报道”专栏,对重点革命老区村的历史贡献、发展现状和存在困难进行了深度宣传,对重点村的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市老促会通过《延安老区建设》杂志和《延安老区建设简报》两个平台,对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重大决策和建设情况,进行了经常性的广泛宣传。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对加快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形成共识。

2、落实责任,继续实行县区领导包抓、部门包建工作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文件下发后,各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该项工作进行总体研究部署,对17个重点村的建设全部逐村落实了包抓县、乡领导和包建部门单位,协调相关部门,调查摸底,制定了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市、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把促进老区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督促作用。通过包抓包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优惠扶持,继续按照“同等优先”原则推进重点老区村建设。市级各部门将开展的新型社区建设、重点城镇建设、包扶低收入村、扶贫重点村、产业园区建设、移民搬迁等各种涉农扶持政策和项目,优先向重点革命老区村倾斜,力争扶持项目列入中、省、市计划盘子。各县区在申报和安排建设项目时,优先考虑重点革命老区村,在交通道路、电力通讯、农田水利、治沟造地、造林绿化、社会服务、住宅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倾斜支持。

4、市县联动,增加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资金投入。第二批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继续坚持了“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各方帮建”原则,增加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资金投入。在县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同时,市财政每年协调市级有关部门筹集部分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市、县、区老促会积极协调、联络市内外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为回报老区、支持老区、建设老区奉献爱心。

三、几点建议。

1、延安作为全国革命老区,符合重点革命老区村的标准和条件的村较多,这些村子的自然条件比较差,群众收入水平依然相对较低,建议在整体安排部署全市社会经济建设中继续给予优先优惠的扶持政策,促其加快发展步伐,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2、目前在恢复维修革命旧址过程中存在围墙上贴琉璃瓦、院落铺砖和石板、门窗彩漆等不符原貌的近现代做法,影响传统教育的目的。请有关单位在革命旧址恢复维修中引起重视,注重效果。

3、鼓励所有行政村整理村史、革命先烈和模范人物事迹,制作展板,在村级集体活动场所腾出一定空间宣传展示,弘扬传统,教育后人,激励奋进。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革命老区

4月,我们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古称淮阴,唐诗有云: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十年流水间。欢笑情如旧,箫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此处的淮上即是今天的淮安一带,看来古人对淮安也总是情有独钟。身在淮安,那种浓浓的周恩来精神一直弥染着整个城市,也使这座苏北小城平添了一种气质。想及少时,老师每每问起“谁是你最崇拜的人”时,我总会不假思索的答出三个字:周恩来。那个时候也许还不是很懂何谓崇拜,长大了,开始四处游走求学,周的形象慢慢在我的映像中变的丰神俊朗。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周的声名依然犹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怀着儿时的愿想和对一代伟人的追思,深秋的一个午后,我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周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楚州区东北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的心愿。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北侧还建有周恩来遗物陈列馆。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淮安城北桃花垠。纪念馆分主馆和副馆。副馆平面为“人”字形,副馆拥抱主馆、象征着周恩来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主馆有4根11米高的栋梁大柱,象征着周恩来生前多次提出要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

周恩来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

周恩来纪念馆于1988年3月在周恩来故乡淮安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对外开放。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又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和周恩来铜像广场。周恩来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题写。

周恩来纪念馆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馆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有瞻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此外,还有岚山诗碑、海棠林、海棠路、樱花路、五龙亭、怀恩亭、西厅观鱼等景点。周恩来纪念馆馆区平面图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构成汉字“忠”字形。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齐康总设计。设计曾获国家设计大奖,工程质量获国家建筑最高奖--“特别鲁班奖”。

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崇高威望,独具特色的纪念性建筑,丰富的馆藏文物,优美的馆区环境,规范的管理服务,使周恩来纪念馆成为周恩来故乡淮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江苏省和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旅游胜地。开馆以来,周恩来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观众近100万人次,免费和优惠接待青少年学生团体和军人50万人次,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并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归来之际天已向晚,一路,身在车上,心却留在了故地。随思绪飘零,突然觉得以前对的认识其实很肤浅,总以为其原因在于,我与身处异地,生于异世。可是,此行的所闻所见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认识。我更加想念,更加努力地去对进行新的内心确信。翻开历史,翻开往昔,“大无大有”这样一个词语悠然入心。的大德,再造了党,再党了共和国,他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的仁义忠信勇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官民恒爱之。诸葛亮治蜀二十七年,而武侯祠香火不断一千五百年。陈毅游武侯祠道:“孔明反胜昭烈(刘备)其何故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遗爱。”遗爱愈厚,念之愈切。一个伟人再造了国家,复兴了民族,润泽了百姓,后人怎能轻易地淡忘了他呢?周无论在自身修养和治国理政方面,功德、才智、得民心等都很像诸葛亮。诸葛亮教子很严,他那篇有名的《诫子书》,教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勤俭持家,上书后主说,自己家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供给一家人的生活,馀再无积蓄。这些故事常为史家、平民称不绝口。若何?他没有子祠,当然也没有什么教子格言;他没有遗产,留给家属的只是几件补丁衣服聊作纪念;他没有祠堂,没有坟墓,连骨灰都不知散落何处。他不立言,无以《出师表》以传世。他越是如此一无所有,后人就越感念他的遗爱。三十二年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的人格力量在浓缩,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所以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我们这些一直在他的护佑之下的子民应该做的只有切切地纪念和默默地努力。

深夜,我再次想起王家云先生为我们作周恩来精神报告的那一幕情景。先生每讲到细处、深处,总会停顿一会,声音几近哽咽,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先生强忍着地泪水,我也强捺住了几欲鼓掌、呐喊的心绪,真的不忍心去打破那样宁静而肃穆的氛围,我知道我们都在用心聆听着先生的字字句句,在追思着人民的。也是在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离我们是那样近,他,就在我们身边。

临末,我在自己的日记首页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正在努力;我们,永远要与您同行。

革命老区社会实践报告

本文目录。

今天是“感受小长征”第一天,我们组织大家先步行走到烈士陵园,感受小长征,感受革命,并参观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郑州的烈士陵园、中原英烈纪念馆和碧沙岗公园并且与各界群众沟通开始了解抗日战争。

来到二七纪念塔下,看着周围的繁华更让我们想到革命先烈是用血和泪为我们闯出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了解到,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建于1971年,是我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它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铁路工人们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

来到二七纪念堂,面对着大门口的石浮雕,革命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门口石阶上的碑叙述着它的历史,二七纪念堂是1923年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普乐园会场旧址,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所建的革命历史建筑物。1952年郑州二七纪念堂的落成是郑州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郑州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象征。

一路步行到郑州烈士陵园走到双腿打颤,真真切切感受到长征革命年代其中一小部分的辛劳与困苦。一路走进烈士陵园,它的树像火焰,它的静像老兵。不管远近总可以看到前方的碑高昂着头,就像在宣示着胜利。

郑州烈士陵园适建于1955年,陵园内安葬着134名烈士,以及300多名解放军战士骨灰、遗物。郑州烈士陵园担负着河南省著名烈士和郑州地区烈士的褒扬工作。园内分布着烈士墓区、骨灰堂、烈士事迹纪念馆。这是我们所了解到的一部分。

烈士陵园的对面就是新建的“中原英烈纪念馆”,我们有幸进入到纪念馆内参观,馆内是以圆环形分布着展厅,抗战年代的大大小小事迹都以模型的方式保存着、还原着。有的展厅展示着当年战士们的草鞋,自制枪械,看的我们不禁鼻酸。我们的幸福就是这样被先辈们一点一滴奉献出来的。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碧沙岗公园,碧沙岗公园是郑州市市区三大著名公园之一,听起来只是一个“公园”,也许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它存在的真正意义。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先后拨款20万元,责成交通司令许骧云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地。在当时郑州以西4公里处,有一个黄土岗,系梅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端,当地人叫它白沙岗。直至后来一系列坎坷后,它成了陵园,冯玉祥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将陵园命名为“碧沙岗”。

第一天的行程结束了,一步一步走下来,亲自了解,亲自感受,那么多的先辈用生命筑就了今天,试问:如何不珍惜!

“凝聚青春”暑期实践团队。

xx年7月13日。

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革命的红色历史,切身体会红军当年的艰难处境,7月17日,天外“井冈情·中国梦”实践团与同期参与实践的其他团队一同在带班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红军的一天”户外教育实践活动。

天外“井冈情中国梦”实践团所有成员身着红军服,历经一小时的车程,来到井冈山革命遗址、毛泽东同志故居——茅坪村八角楼。在这里,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井冈山第一个女红军——贺子珍展”,带班老师从全新的角度为各位成员讲述红军精神和相关历史。之后实践团一行人来到黄洋界,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志庆贺。

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行驶了近半小时停在了坝上村的村口。村庄依山而建,居住着百余户村民,实践团学员走进农家,寻找红军故事,体验红军生活。老红军袁文才是当年追随毛泽东征战沙场的英勇战士,他94岁的女儿和70多岁的外孙就住在坝上村。学员们在老人的讲述中真切体会到红军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力量。中午实践团成员们亲自体验,自做红军餐,红米饭、南瓜汤,各班炊事员大显身手,在大家团结协作下一桌美味丰盛的红军餐制作而成。

“一根扁担两头弯,毛委员用它把米担。来回走了百余里,从宁冈挑上井冈山。”一头连着闻名遐尔的黄洋界,一头连着宁冈小村,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穿梭于崇山密林之间。实践团成员重走挑粮小道,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拾级而上,曲径通幽的挑粮小道坎坷泥泞,野草丛生,时而碎石横冲时而藤萝羁绊。行进了仅仅几百米的路程学员们就气喘吁吁,汗水湿襟,脚步也越发沉重。在回程途中,实践团成员还体验了挑着担子行走,虽然担子中的稻米只放了表面一层,可是在这蜿蜒的山路上行走仍旧十分困难。可想当年身背箩筐,脚踩草鞋,衣着单薄的红军战士负重几十斤行走在崎岖的山脊上是多么艰难,挑粮小道让学员们磨砺了自身意志,感受到红军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精神。

通过此次活动,天外“井冈情·中国梦”实践团走进井冈山山村、走进革命圣地,接受了红色文化的熏陶和陶冶。丰富的户外实践教育活动,给同学们带来的不仅是历史知识上的充实,更是一次心灵上的震撼和洗礼,对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文化传承,学史寻梦,让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返回目录。

寒假期间,我和家人到邢台市区看望姑姑,并一起来到邢台县的太行山区,一方面进行游览观光,一方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建党90周年之际,为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革命老区的变化与发展。

当硝烟散尽、和平鸽高飞,这片曾经洒满革命先烈热血的红土地上重新开满鲜花时,老区似乎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今天无数生动的实践,让我们一次次地感知,追求真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老区精神,依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源泉。

由于姑父认识将军墓村支书,所以我和家人一起走进邢台县将军墓村,亲身考察一个小村庄30多年改革开放和建党90周年所取得的成就。

由于恰好位于太行山洪水排泄主河道,将军墓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村口石碑书写,1996年8月一场特大洪灾,把村内道路、机井、水渠、电力设施、护村堤坝全部冲毁,全村仅有的290亩耕地被洗劫一空,房屋倒塌158间,整个山村只剩下一棵老柳树,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陷入了困境。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全体村民经过几年的灾后重建工作,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才得到恢复。

村支书介绍说将军墓全村有150户,531口人,是我们邢台市第一个生态文明创建村,(大约从xx年开始,我们市开始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xx年,我们巨鹿县的里神仙村成为本县第一个“生态文明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个村村民收入逐年提高,该村老者向我介绍,由于山区不适合粮食种植,过去村里收入极低,邢台县本身就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村里人均收入只有邢台县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弱。在村支部的引导下,他们村在9年前,也就是xx年开始,在山区种植富岗苹果和板栗。还建起了三座冷库,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县不产栗子,但离产地很近,大约只有70公里,糖炒栗子价格达到11元一斤。村民向我说,栗子亩产可以达到300kg,高产园达到500kg。所以我估计收入应该是比较高的。呵呵。富岗苹果的价格也达到了4元一斤。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无疑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再加上国家的帮扶政策,比如农业税的废除和农事补贴的大大增加以及小额生产贷款的投放,农民负担大大减少了。

大约在小学四年级时,我曾经和父母去邢台县太行山区的九龙峡旅游,汽车从浆水镇穿过。村子的房子大都是石头直接垒成的,非常简陋。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村容村貌脏乱差问题严重,村内乱石绊脚、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里只有一条的烂泥路,坑坑洼洼汽车甚是颠簸。而几年后的今天,这里的变化让我感到很震惊。走在村子里,我发现,将军墓村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低矮破旧的房屋、坑洼不平的道路大多不见了(还有一少部分石头直接垒成的房屋仍然存在,但已经无人居住),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新房和平整的马路。村容村貌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也更加优良。

要想富先修路。山区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是交通不便,这几年,国家投资在这里修建了十几条村村通公路,几乎所有的“水泥路”(土路,下雨后就变成了泥路,所以大家戏称为水泥路)都换成了石灰路。交通已经很通畅了。无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便利了群众的生活。

将军墓村的工业发展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对地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借助能源和区位优势,将军墓村引进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此外村里还自组了一家集体企业主要用于加工村中自产的板栗等农产品。随着一批工业项目的落户,将军墓村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带动了就业和村民致富。据村民讲,现在年轻人大约有一多半离开了土地,在村中厂子里工作。只是在农忙时间帮自家地里做农活。

我认为,经济的发展,也为全村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实现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与创建活动的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村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新路子。

我首先找到了将军墓的村支书在村子里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村里文化建设做的很不错:建起了图书室和文化站。村支书,据他介绍,除了图书室和文化站,村里还建起了农民夜校、业余文艺演出队、老年活动队。为了提高村民的幸福感,村里还建了生态旅游工程,修建了垂钓池和一个水上乐园。

为了发展了旅游,全村发动群众建设了10多家家庭旅馆。村支书骄傲地介绍说,省委书记白克明曾在考察该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后,欣然命笔题词,把村子誉为"山区农村的希望"。我听后感觉很吃惊。没想到村里的成就竟然成为我们省的典范。

据村支书回忆,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由于村子里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自然条件差,县里没有把他们列入第一批创建村。村支书代表全村干部群众多次找有关部门,表达要当第一批创建村的强烈愿望,县里被他的决心所打动,把他们列入全县首批创建村行列。我听后,感觉更加激动,是村里干部群众共同的努力,使这个村子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道路啊!

在为期半天的考察后,我们全家和姑姑以及村支书合影留念。在考察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虽然天气比较冷,但我感觉很充实。我真切的感觉到,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建设中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将军墓村的成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虽然条件极为艰苦,但村党支部带领群众顽强奋斗,终于走上了富裕道路。我相信,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会像将军墓村一样,在党的领导下,迎来更大的发展!我相信祖国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革命老区

为了扎实开展争先创优和主题教育保先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操,xx厅机关党委精心组织和安排了这次革命老区学习考察活动,我很荣幸的得到了本次学习与考察的机会。

瞻仰革命遗址,伫立烈士墓前,目睹沧桑巨变,心灵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不得到升华!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精神遗产,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前进奋斗、富民强国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点、人生大课堂,通过本次学习与考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加深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诗篇了解,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经历了一次梦境般的心灵涤荡。

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同时也为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

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感谢党组织给了我们这次绝好的学习机会,我要把这次接受教育的经历与大家来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将成为我一生追求的信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样一个先进政党领导着我们国家发展、壮大。

我们要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二零xx年五月三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