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的论文(优秀16篇)

时间:2023-12-09 12:02:41 作者:紫衣梦

英语不仅是学术研究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旅行和国际交流的必备技能。学习英语需要不断地阅读范文,这里有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分析论文

2.1建筑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形态、一个家庭,概言之,就是建筑物拥有者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具有真实美。真实是美的内核,建筑的美学价值首先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审美,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构建的社会、时代或家庭当时经济、政治、文化之真实状况。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审美,窥见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对建筑美的构建的支撑力和制约力。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凝固的史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原子塔,人们通过对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物的审美,可以看到工业时代和原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状况,并且是勿庸置疑的。

学追求。应该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决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建造的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水平。反过来,通过对一个建筑、一个建筑群的审美,也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这个建筑群所建造的社会、时代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科技和创新是美的内涵,是美的创造的原动力,是美的母体。一般意义上的美是如此,建筑美亦是如此。

2.3建筑的实用性,也就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同样是建筑美的美学意义的重要体现。建筑的美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实用性(实用价值)。美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用,建筑尤为如此。一般说来,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实用性有直接实用性和间接实用性之分。没有实用性,就很难说有什么美的感受,也就谈不上什么美。实用价值可以产生舒适,可以产生愉悦,可以激发美感,让人感受美。显然,建筑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反过来,建筑的实用价值,彰显建筑的美学意义。

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分析论文

本文以美学与汉藏翻译的关系以及汉藏科技翻译标准为出发点,重点从精确性、简洁性、有序性、整齐性、整体性五个方面论述科技翻译值得关注的美学取向问题。从而强调其实科技翻译很美,也有其独特的审美艺术性。

一、引言。

汉藏科技翻译一般平铺直叙、较少使用修辞手段,因而读起来给人一种表面的印象是庄重乃至压抑,这是科技文章本身的文体特点所决定的。但倘若在科技文章的撰写与翻译过程中,能对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润饰,讲究词法、句法及篇章的粘连,则定会增加其可续性。这里涉及到美学取向的问题。

不但要有科学价值,而且要有文学欣赏价值。事实上,科技文章也并非就是语言刻板、表述正经,无文采可言。科技文章读多了,我们就会发现。逻辑掩饰不了形象,缜密也不会扼杀生动。

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美化的过程,译者犹如美的使者,把一种美诠释为另一种美。美感就是译者的直觉,是译者艺术气息的挥洒。美感之与他们,犹如灵魂之与肉体,依附于它,却又漂浮不定,汉藏科技翻译工作者的翻译若能达此境界,实在是难能可贵。人们一般认为语言表达精确为美,以整齐为美,以和谐为美,一得体为美,原文或译文概莫能外,这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达成的审美共识,容不得半点怀疑。相对汉藏科技翻译而言,其美感主要体现在:

(一)精确性。

科技文章在用词方面要求准确,尽量避免混淆不清和一词多义。词汇多以一般包括概念多义和关联多以两个部分。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它直接明确地表示指称对象。科技术语是记载科技概念的特殊词语,除概念意义外,一般无其他附加意义。术语的恰当使用既可增加内容的精确性,又可提高形式上的简洁度,以简洁为语言形式表达精确内容,由此烘托出书卷的权威奇峰。许多科技词汇的翻译本身就具有精确且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激光、雷达翻译为“skulvod”、“regbrd”很明显,这些术语的翻译体现了汉藏科技翻译中的精确性。

(二)整齐性。

科技文章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严密性要求采用合理的句子结构。一般来说,当一句话里包含两个以上的不同概念,而他们又不是同等重要时,须采用主从结构。反之,当一个句子有两个意义对等、起相同语法功能的并列成分时,采用并列结构。如:直线运动‘“drngthikvkulskyod”、大气压译“rlungkhhschenmo”。

(三)简约性。

科技文章中有一个重要的句法现象,那就是名词化结构的广泛运用。名词化使句子变为名词短语,这种转换在原文中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可以较少使用人称主语,从而体现科技概念的客观性,二是可以避免结构臃肿。

(四)有序性。

一般来说,科技文章修辞的规律性较之于文学作品要强。但不同的科技文体,其修辞技巧和手段又存在着一些显性或隐性的差异。原文中的修辞功能主要包括陈述功能、描述功能、指令功能、定义功能和分类功能。不管科技文体如何繁多,其修辞功能大多可以纳入以上五大范畴。相对于任何一特定的语篇来说,其信息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呈现出一种有序美。

(五)整体性。

科技文章论理准确、逻辑严密,语段的语法粘着手段得到全面应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语段大致可定义为“句子组合”。语法粘着手段一般分为三大类:即逻辑纽带、照应关系以及词汇纽带。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手段,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原文形式正确的理解,另方面也可以使译文逻辑清楚、条理分明、浑然一体。科技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语义层次,那就是概念段,这比在其他文体中的体现得更为明显。概念段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几个自然段;概念段必须有一个主题,主题可以由有个句子表示,也可以由一个短语或一个从句表示,有时还要从几个句子的某些部分中提炼出来。因此,首先应确立它的主题,然后考虑主题应分布在什么位置。确定要写的主题和内容之后,就要运用链接标志,使行文称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美对于汉藏两种语言的要求各不一样。

三、结论。

汉藏科技翻译中的美不是奔涌的文思、华丽的词藻、跌岩起伏的情节、幽默诙谐的语言、多变的修辞手段,而是准确地使用科技术语,熟练地应用科技句法,缜密合理地链接篇章,使科技文体在汉藏翻译中得以充分体现。科学仅仅有理性精神还不够,有了想象力的衬托它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具创新力。“雅”在科技翻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要把握汉藏科技翻译的艺术欣赏价值,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除了坚实的科技专业知识以外,翻译人员一定要注重自身汉语和文学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发挥文学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一潜移默化的特殊功能,将汉藏科技翻译的研究视野和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__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习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传说,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p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句子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中特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三)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英语翻译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学会如何通过删减或增加词语来使语句变得更加通顺。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词类转换、增删词语以及拆分语句等手段。首先,词类转换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其主要是将那些由动词转化来的名词或具有动作意义类型的名词后接of的形式按照汉语中动宾短语来进行翻译即可。其次,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结构表述有所不同,只有通过增加或删减词汇才能够使意思更加忠实原文的含义。总之,中西文化差异性对于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从而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并要在基础上教授给学生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从而达到提高高校翻译教学质量的目的。

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探讨论文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生源质量上与其他类型的普通高等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使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上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也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保证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英语翻译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教学中就因为上述原因而遇到了较大的.困难,由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大多不够扎实,这给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就这一问题,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作者:郑洪成作者单位: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2007“”(34)分类号:h3关键词: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分析论文

19,杜尚恶作剧式地把一个命名为《泉》的白瓷小便器作为作品送去美展,并且宣布: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表达观念,而不是用艺术技法制作的成品。这不仅引发了艺术界最为强烈的地震,也为后来观念艺术的产生埋下了伏笔。1961年,美国音乐家亨利·弗林特(henryflynt)在《随笔:概念艺术》中率先使用了“观念艺术”一词。他认为,声音是音乐的物质构成,同样道理,艺术的视觉含义依赖于文字,“观念艺术是以文字为材料的艺术”.(徐淦,)1967年,观念艺术家苏尔·列维(sollewitt)发表了《论概念艺术》,标志了“观念艺术”已经形成一种艺术流派。观念主义之所以能够形成,除了杜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还有赖于其他的学科理论,特别是心理学的帮助和推动。

1观念与体验的心理延伸。

纵观西方艺术史,它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8世纪之前,古典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任何事物的表达都要遵循形式美法则,重视理性而忽视感情。它致力于精准地再现自然,以“自然美”为美学特质;19世纪,现代艺术以抽象的形式摆脱了传统透视习惯,打破了自然主义的框架,赋予艺术一种新的秩序。它从原来的再现客体开始向表现主体转变,不断地追求自身的纯粹性,以“艺术美”为美学特质;20世纪之后,以观念艺术为代表的当代艺术直接放弃了一切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艺术行为,艺术只剩下了对艺术行为的语言记载,观念艺术的命题是:观念或系统比作品本身更为重要,并最终取代了作品。(滕守尧,)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曾经宣称:“人人都是艺术家,一旦与他们相应的自由创作活力被激发并彰显出来,他们固有的艺术癖好就会使无论何种媒介都转变为艺术作品。”(马永健,)他的观点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艺术体验。艺术体验作为一种精神手段,它能使人们在观念层面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把日常生活中毫无意义的、无趣的和不幸的体验转变成有意义的、有意味的和创造性的体验。艺术体验能使人超越自己的日常意识,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暂时性,从而认识到存在的本质和生活的真谛。(马斯洛,1987)。

马克思(karlheinrichmarx)说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其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当时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观念艺术也不例外。它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正是新旧各种矛盾的思想观点进行交锋的时期,这种交锋以广泛的革命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非洲各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而与之对应的却是柏林墙把德国一分为二;美国国内民权运动的不断胜利,而越南战争却节节败退;卡尔森以《寂静的春天》在美国率先洒下了“环保”的思想之种,而与之对应的却是发展中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在农业领域应用农药。

在这种挑战权威和反叛传统的环境土壤中滋生出的观念艺术也明显具有艺术心理学的特征。首先,它表达对于社会与政治的想法。作为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是德国的空军飞行员,在一次飞行任务中被苏军击落,幸运地是他被西伯利亚的鞑靼人发现了,并用油脂、毛毡和奶制品挽救了他,而油脂、毛毡和动物等等也成为他以后创作的主要材料。博伊斯认为暴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反对以暴力去争取和平。而艺术则被他认为具有革命潜力,艺术创新是促进社会复兴的无害的乌托邦。博伊斯试图用艺术去重建一种信仰,重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博伊斯的代表作品《油脂椅》用动物油脂堆积倚靠在一张普通的椅子上“装配”而成:椅子是躯体或人的隐喻,而冰冷的油脂可以转换成无穷的能量。他的观念是油脂贴在人体情欲所在的地方,可以驱除物质的冰冷、恢复人间的温暖。作品诱发了人类对战争悲怆的回忆和对生命脆弱莫大的同情,油脂已超出它的现实意义,寄寓了艺术家某种敬畏的情绪和宗教化信念。(柳沙,2009)。

观念艺术家就战争、性别、阶级、政治、历史、大众文化、环境保护等各种方面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实践活动就像一个由各种文化折射而成的万花筒一样,打破了前卫与低劣、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严肃文化与通俗文化等等相互对立的概念体系,变得混杂而折衷。观念艺术家认为,观念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核心,艺术活动不仅仅限于形与色的框架,而且还应该依照艺术的总体概念,并进一步探究一切艺术主张的功能、含义和应用。

其次,它表达对于哲学的思考。约瑟夫·科苏斯(josephkosuth)在1965年创作的《一把和三把椅子》表达了如何把艺术的视觉形式直接向观念过渡的思路。这个作品是由一把真实的椅子、这把椅子的照片、一段从字典上摘录下来的对“椅子”这一词语的定义三部分构成。科苏斯提供了关于这把椅子从客体到主体的全部可能性,并以此探讨文字、现实和图像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想要表达的意义是:椅子(实物)这一客观物体可以被摄影或者绘画再现出来,成为一种“幻象”(椅子的照片),但无论是实物的椅子还是通过艺术手段再现出来的椅子的“幻象”,都导向一个最终的概念---观念的椅子(文字对椅子的定义)。椅子所体现的三个部分的形态,就是艺术形式和艺术功能关系的形象的图解。以实物为依据的图像最终是为了给人提供一种观念,艺术品提供的观念才是艺术的本质。当艺术家想在根本上抓住艺术的本质时,他完全可以抛弃艺术的形式部分,直接去抓住观念的部分。根据这种逻辑,对可视的形的轻视和对内在的信息、观念和意蕴的重视就成了观念艺术的核心。(图1)。

最后,它表达艺术自省的观念。劳伦斯·维纳1988年创作的《以手形成的硫磺与火的空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英文“fireandbrimstonesetinahol-lowformedbyhand”和标题相同的文字用巨大的无装饰大写字母画在画廊的后墙上。然而,作品的重心不在于字母的形式,甚至也不在于它们同空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审美上的特点。句子本身以及它在观众脑海中产生回想和思考的方式,这才是作者的意蕴所在。作品包含着这样的意思:文字并没有绝对确定的含义,他们甚至不构成完整的句子。他们可能是一首诗(是文学作品而不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是从文中节录下来的。维纳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于日常使用的语言,因而对于“单词”会产生一种近乎条件反射的反应。在此意义上,单词与其所指代的事物是可以互换的。这一作品用“火”这个特殊的单词将这一司空见惯的,人们已经忽视的现象内部所存在的冲突与矛盾揭示了出来。(图2)。

在观念艺术家看来,艺术主张的合法性并不依赖于对事物的属性进行经验主义的预想,更不取决于对事物属性的美学预想。艺术家关注的不是材料与形式,而是其背后的观念和意义。因此,他只关心与方法有关的两点内容:首先,哪一种艺术对于观念的发展有所帮助;其次,如何才能使他的主张与发展相互契合。

总而言之,观念艺术的人本心理学体验是对形式主义和传统审美趣味的破除,使艺术的支点由形式转向表述的事物,而不是描述实在物体或精神物体的行为;它们表达艺术的观念或者艺术观念所产生的正式结果,十分注重自身的思考纬度,并以观念的状态来面对世界。观念艺术使艺术与传统的展示环境、存在方式以及欣赏、占有方式相脱离,并且通过这些艺术形式将艺术创作、表现、接受、批评集于一身,将艺术、生活、作者、观众融为一体。

2观念艺术的景观心理实验。

当代艺术家不仅仅在反叛传统的艺术概念以及突破传统的艺术体制上下功夫,更多考虑的是作品所具有的社会学或者心理学意义。这使得观念艺术的意义不断扩大,正如柯索斯所说,杜尚以后的所有美术都是观念的,因为美术只是以观念的方式而存在,从艺术追求观念方式上讲,大地艺术、偶发艺术、表演艺术、身体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等都可以归入观念艺术的范畴。由此,观念艺术突破了艺术所固有的所有界限,艺术的形式和意义就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泛化。

观念艺术的非物质化概念对整个艺术领域的震动是巨大的,其直接的结果便是迫使艺术家们更为深入地思考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化形态的多种可能性。就景观领域而言,虽然没有艺术和建筑的先锋性,没有自己的挑战宣言,也没有像建筑那样受到种种责难,但是作为一种思维观念的革新和一种强大的文化冲击,观念艺术的质疑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和反思亦是巨大的,这是艺术的生命力泛化过程的必然。玛莎·施瓦茨在接受访谈时说道:“当我学习景观设计时,就发现这个行业侧重于传授有关技能、传统以及高品质材料应用方面的知识。我认为其对技术及材料的重视过多,而对设计思想方面的关注或兴趣太少。在艺术领域,观念是设计的核心,而在景观设计领域则是功能占据核心地位。”(elizabeth,2001)景观设计师们逐渐意识到在现代工业社会,理性已经物化为科学技术,变成了实用目的的手段和奴役人的工具。理性把主体和客体割裂幵来、对立起来,一味强调人对自然的占有、改造和征服,使人和自然处于敌对状态。现代工业文明和技术理性的发展严重地压制了人的诗性和感受力,人们丧失了体验的能力,甚至丧失了对体验之必要性的认识。因此,观念和体验的成分在景观设计创作领域中正在逐步加重,其结果往往产生某种带有强烈风格特征的艺术实验。

观念艺术的景观虽然受到艺术思潮的影响,但就具体的景观项目而言,作为一项社会性的活动,它还受制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这也是促成艺术和景观设计思想发生变化的共同基础。

自从20世纪80年代晚期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和新技术的影响,特别是移动设施、交流设施和新媒体,完全重构了世界。全球化的力量模糊了国家的边界,增强了城市的融合、增加了社会环境和景观的新压力、分裂社会成为无数的子文化。就这些方面,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写到:西方面临着挑战它的社会和政治系统的基本前提的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是否西方所标榜的资本主义和民主之间的历史共生体能够在不损失它的物质、文化和社会基础的情况下得到全球化的普及。(ulrich,1994)。

当代景观艺术的实践显现观念艺术心理学的特征,表现为已不满足于单纯地建立在对环境的视觉化表象传达,更多地希望阐述一个概念的意义和唤起人们对当下人类生存环境现状的思考。与时代同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对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广泛公众参与的民主化社会形态提出符合当代的表述形式。从当代景观的发展趋势来看,解决当前社会形态下环境与美学和生态的关系成为主要方向,如何营造符合生态需要和可持续性发展,并能在艺术体验上给人以全新感受的新景观成为当代景观的主流。

3哈格里夫斯---对美的心理探求的观念设计。

马斯洛(abrahamh.maslow)认为,艺术体验就是一种高峰体验。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想象更丰富、更有诗意、有着更敏锐的审美直觉,“真正的人正因为他是真正的人而可以变得更像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和先知。”(荷尔德林,)哈佛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乔治·哈格里夫斯(georgehargreaves)被称为“风景过程的诗人”.他的艺术创造性除了表现在艺术作品上,还存在于他创作前及创作中的体验时期。他把对事物的感悟通过想象的方式,把自身置于体验对象的位置去设身处地体察和领悟,从而获得超越自身经验的新体验。从哈格里夫斯艺术体验的创造性方面研究,可以概述为三个阶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哈格里夫斯对景观体验的第一个阶段与他青少年时代的游历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次攀登洛基山脉国家公园的一座高峰的过程中,他偶然看到一些美丽的、纤弱的小花穿透初夏的积雪在山上璀然绽放,于是突然感悟到一种类似于爱默生的“位于恐惧边缘的愉快”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兴奋,产生“一种思想、身体和景观联系在一起的奇异的感觉”.(王向荣,林菁,)哈格里夫斯通过自然的美召唤出了作为真正人的感性,他发现只有艺术才能彻底解放他的感性。于是,在他叔叔的引导下,哈格里夫斯开始了景观设计专业的学习。

第二个阶段是哈格里夫斯学习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他初次见到大地艺术家史密森(robertsmithson)的作品时,就被大地艺术所表现出的力量所震撼。史密森的作品将景观概念当作一种理念,使哈格里夫斯产生一种“像灯塔般照耀在那些被设计的景观中焦枯的土地上的感觉”,(马斯洛,1987)让他顿悟到时间、重力、侵蚀等自然的物质性与人的出现可以发生互动作用。他认识到文化对自然系统会产生潜在的伤害,而生态学的方法又无视文化从而远离人们的生活。因此,他致力于探索介于文化和生态两者之间的方法即以物质性为本,从基地的特定性去找寻风景过程的内涵,建立与人相关的框架,其结果是耐人寻味的和多样化的。哈格里夫斯把这种方法比喻为“建立过程,而不控制终端产品”.也就是说,他在基地上建立了一个舞台,让自然要素与人产生互动作用,哈格里夫斯称之为“环境剧场”.各种自然元素,如水、风的痕迹、乡土植物、野生花卉等都顺应基地自身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用艺术化的手段使之成为人们公共活动的空间。但他设计的景观是自然的而非自然状的,是对自然的提炼和升华。正如荷尔德林(friedrichhld-erlin)所言:“艺术家的眼光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事物的印象,而是构造性的,并且只有靠着构造活动,我们才能发现自然事物的美。美感就是对各种形式的动态生命力的敏感性,而这种生命力只有靠我们自身中的一种相应的动态过程才有可能把握。”(张红卫,)。

第三个顿悟发生在1982年,当哈格里夫斯在夏威夷参加一次会议时,亲眼目睹了一次飓风的袭击。他认识到飓风那种可怕的美丽与古典主义式的、神圣的、富有秩序感的美和如画式的、不规则构图的美完全不同,那是一种与自然的创造力和破坏力相联系的美,是一种与变化、无秩序相联系的美。他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什么静态的景观被认为是正常的?也许是改变我们对美的概念的时候了。”(beardsley,)哈格里夫斯创造的是一种全方位的、动态的、开放式的景观构图,表达另外一种自然美的愿望,变化、分解、崩溃和无序成为他景观表达的主要方向。艺术体验包含了体验和创造的过程,而两者又是相互融通的。体验的过程同时是创造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体验的过程。哈格里夫斯对自然的理解不单单是一种重建的过程,同时也包含了他对自身体验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1983年哈格里夫斯创立了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开始了景观艺术实践的新尝试,其代表作包括圣·何塞市中心广场公园、烛台角文化公园、加州绿景园和拜斯比公园等。在这些设计中,哈格里夫斯将基地与城市的历史和环境糅合在了一起,使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生态主义的特征,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地域性和归属感,从而成为易于被人们认同、接受的场所。在他的作品里,时常以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来容纳自然的演变和发展的进程;用科学的生态过程分析,创作出既合理又夸张的地表形式和植物布置模式。哈格里夫斯认为景观是一个人与自然互动的舞台,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是与生活相关的艺术品,是对大自然的动力性和神秘感的诠释,并同时是一个文化体验及艺术形式相综合的产物。(图3)。

哈格里夫斯始终在不断思索景观艺术的新观念,而不是延续传统的模式,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的创作,并不是因为他拥有专门用于创造观念景观的特殊适应器,而是因为我们拥有“能够从形状、颜色、声音、笑话、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获得愉悦”的进化心理机制。(戴维·巴斯,)。

他将观念与自然、艺术体验与人类联系在一起,将自然地演变和发展的进程纳入开放的景观系统中,其中,既有“诗意”的成分,也有生态的成分,既有人文的成分,也有科学的成分,表现出很强的有机性、概念性,形成一种能够刺激大众心理机制的信息的设计风格,为当代景观设计带来了一股新风潮。

参考文献。

戴维·巴斯。(2015)。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张勇,蒋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荷尔德林。(1999)。荷尔德林文集(戴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柳沙。(2009)。设计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马斯洛。(1987)。自我实现的人(徐金声译)。北京:三联书店。

马斯洛。(1987)。存在心理学探索(李文滟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马永健。(2006)。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滕守尧。(2001)。审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王向荣,林菁。(2007)。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徐淦。(2004)。观念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张红卫。(2003)。哈格里夫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beardsley,j.(1996)。poetoflandscapeprocess.landscapear-chitecture,12(44)。

elizabeth,b.r.(2001)。landscapedesign:aculturalandarchi-tecturalhistory.harryn.abrams,inc.

ulrich,b.(1994)。thereinventionofpolitics:towardatheoryofreflexivemodernization.england.politypress.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分析论文

地中海式的室内设计风格在当前国内应用得越来越普遍,就是因为其设计理念中显著的异域风情特色以及纯色清新的格调。所以在国内当前的室内设计中从空间形态、色彩特征、建筑装饰材料以及装饰图案等方面都良好的引用了地中海式的设计风格,让整个室内设计的艺术性得到了更加多元化的呈现。

地中海是介于亚、非、欧三洲之间的广阔水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同时作为三个大洲的连接海洋,传承而来的艺术风格也同样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地中海式的建筑设计风格受到很多当地本土文化,诸如古希腊神庙等建筑,以及相应的宗教信仰的影响,多以纯色调为主,同时地处海岸,蓝白相互结合是地中海式设计风格的最明显体现。也就是这样一种异域色彩强烈同时清新单纯的室内设计风格以及相应的色彩、图案等搭配理念在当前国内运用的非常风靡。

在空间形态和色彩特征上对地中海室内设计美学风格的应用。

1.在空间形态上对地中海室内设计美学风格的应用。

地中海式的室内设计风格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那种亲近海洋的自由和宽广,一种贴近自然的气息。所以在空间形态上对地中海式的室内设计运用最重要的体现就在于那种亲近自然的通透性。在国内的很多城市被称作是钢铁森林,可见对于室内设计方面,还在局限于将空间分割细化最终造就成一个个钢铁堡垒,但是很明显,这样的室内设计风格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喜爱反而容易产生压抑和束缚感。

但是设计上的通透性就能良好的将整个空间与周围的环境融洽得更为和谐。人类的生活本身就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改变和影响,日积月累之下人类和环境的矛盾也就会越来越大。在地中海的当地居民,世代生活在海边,非常能够理解并且愿意与大自然良好的沟通相处,所以有效的运用这样一种空间的通透性就是为了让居住者不再被限制在房间之中而是产生一种能够与外界交流沟通的自由渴望。

2.在色彩特征上对地中海室内设计美学风格的应用。

在色彩上,地中海式室内设计多以纯色为主,而纯色中又以蓝白为主,因为在海边,蓝天白云,蓝海白沙这些都是与蓝白相关的自然景物,因为人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更多的也是考虑使用相同的颜色来和环境更搭。而纯色正是体现了海岸边居民们生活中的纯净和清新。所以不论是建筑的外观还是室内,蓝白组合几乎成为了设计的标志,而纯色的使用也绝对是地中海式室内设计的主流思想。

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当前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变得更大了,而蓝白组合往往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视觉感官,同时更容易将自身的心情进行放松。并且单一的纯色调能够减少人们的视觉疲劳,更有助于让大脑迅速得到释放和休息。大面积的白色能够承受其他斑斓的色彩对比,而不会显得杂乱无序,起到统帅的作用,而在门、窗、局部地板等部位,则采用蓝色勾勒出艳丽明亮的地中海灵魂。

在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图案上对地中海室内设计美学风格的应用。

1.在建筑装饰材料上对地中海室内设计美学风格的应用。

地中海式的室内设计风格中,在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上更加注重亲近自然,所以更多就会直接取材于一些自然材质。比方说木质的地板就是对于自然的最好诠释。实木地板虽然不像大理石或者瓷砖类型的地板一样结实耐用,对于一些居家式的室内设计往往更能贴近自然,给人以亲近感。同时对木材的一些纹理和仿旧工艺进行注重处理也能更好的体现出一种沧桑和厚重感。

而在墙面涂料中往往会混合一些小贝壳、细沙等材料,再加上一定的鹅卵石、有色玻璃、马赛克进行镶嵌装饰,往往就是地中海式装修风格在装饰材料上选择的重要特点。这些材料更多的贴近与自然和原生态,同时充满着海洋元素,除了能够让整个室内设计更好的体现出其亲近自然的特性之外,还有效的保证的材料对人体健康的无害性,因而这样的装饰材料选择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

2.在装饰图案上对地中海室内设计美学风格的应用。

而门窗具有典型的装饰特征作为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视觉体现,其设计构想也是非常重要的。地中海式的设计风格拱门、马蹄状的门窗是常见的造型,也有简单的方框门窗造型,但均采用木材制作。由于通风的需要,门窗往往采用镂空或百叶的造型,甚至在室内家具的柜门上也运用了百叶的透空处理方法。这些特点都已经良好的运用在了当前国内许多室内设计理念当中。

同时,地中海装饰风格在细节的设计上特别细腻精巧,经常广泛运用螺旋形结构的配件,栏杆造型采用卷曲的图案,或是更为复杂的曲线编织的图案,还有运用敦厚的圆角来处理建筑的棱角,让装饰造型更富动感。这些图案以及装饰的选择良好的融入到了当前室内设计理念当中,让其视觉体现变得更为清新而不俗。

结束语。

地中海式的设计因其清新的风格以及独特的异域风情在当前中国的室内设计业内得到了非常普遍的运用。主要是在很多的实际室内设计中都会很好的融入地中海室内设计美学风格的理念,一种清新自然且极具亲和力的视觉冲击良好的体现了出来。在形态、色彩、材料、图案方面地中海式风格的确有其不一样的特色值得在室内设计中进行借鉴和使用,同时也让整个室内设计所能呈现出来的艺术感官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浅析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的障碍和策略论文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在求职中,应聘单位却希望高职学生能翻译与专业有关的英语,对高职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有所期待。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的运用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英语翻译是学习英语的高级阶段,需要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刘宓庆认为“译是达到外语教学基本目标的手段”i,严复则提出翻译应做到“信、达、雅”,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时,要使翻译做到内容准确、语言美、形式美,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运用必不可少。笔者认为英语翻译学习策略即是通过人的主观意识将自己已经掌握的英语翻译思维方式和技巧运用到英语翻译中去,是思维和行为的结合。

尤金.奈达把翻译分为“分析、转化、重建”三个过程。ii可见翻译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分析,掌握信息点,然后通过自己学习的语法知识和词汇对文本进行中英文转化,这个阶段只是词语的互换。经过了上述两个步骤,接着是重建,重建是体现英语翻译者水平的阶段,翻译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在重建的好坏上,平时注重培养和运用学习策略则重建能力强,翻译的文本水平也更高。

o’malley&chamot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iii元认知策略可以说是情商的体现,表现为学生的自控能力、自制能力、自觉能力,是学习主动性的体现,经常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学生学习目标性强,能很好的管理自我。认知策略可以看成是知识的认知重组策略,更多的是一种传统的学习策略,包括语法的学习、词汇的学习、背诵等学习策略。情感策略则是学生的主观体验,受自己的思想认识影响,也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笔者通过对若干高职在读学生进行访谈,访谈中发现高职学生在英语翻译和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意识不强。即使在英语翻译中用到学习策略,高职学生对情感策略和认知策略使用的较多,对元认知策略使用较少。只有极少数高职学生,在英语翻译学习中使用了元认知策略,这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制定了计划并能很好的控制情绪。

接着访谈的五位高职学生,有三位说不喜欢英语课老师、对英语不感兴趣、英语翻译太难等原因影响了他们对英语翻译的学习。这三位学生的情感策略运用的不好,不能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使英语翻译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另外两位则是比较喜欢教英语翻译的老师,所以英语翻译水平要相对好一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情感策略在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翻译时会经常运用。同时也表现出高职学生受情感策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自控力较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因素诱导而影响自己英语翻译的学习。

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时,使用的比较多的学习策略是分析文本策略、语法和词汇策略、推理策略、概括策略。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时,通常都会对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弄懂文本的大概意思,然后运用语法和词汇策略,运用自己掌握的语法知识实现中英文词汇的互换,进而完成翻译。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占了高职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的绝大多数时间。推理策略则也是高职学生会用到的英语翻译学习策略,根据上文的意思,就能推理出下文的大概情节,自己的脑中会有情节的连贯性,使英语翻译更加通顺和连贯。概括策略则是根据整个文本的意思,对文本进行抽象的概括,再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出符合要求的文本。上述几种策略都可以看成是认知策略的一种表现形式,认知策略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高职学生英语翻译学习中使用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却不足。访谈的绝大多数学生均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或很少制定学习计划并朝着目标努力,自我监督、自我监控以提高英语翻译水平。对元认知策略使用的缺失,也局限了翻译的水平,使英语翻译水平不能持续的.提高。

三、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学生翻译水平之间的关系。

高职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经常使用的是对知识的概括、整理归纳、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以及情感策略。学习策略是特殊的信息处理方式,它有助于信息的理解、学习和储存。iv学习策略使用的越多,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也就越高。

从横向看高职学生中使用认知策略的占了多数,使用认知策略中多种的学生比使用认知策略一种或几种的学生英语翻译水平高。高职学生经常使用学习策略的比偶尔使用学习策略的翻译水平高。可见学生翻译水平的高低和学习策略使用的数量和频率是成正相关的。

从纵向看,英语翻译水平较高的本科学生或者研究生中,英语翻译学习运用到元认知策略较多,使用的策略也更多元化,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也更高。可见学习策略的使用的程度对英语翻译水平也是有影响的。英语翻译学习中使用更高级的元认知策略比只使用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学生翻译水平好,而使用多种策略的学生又比只单纯使用一种或几种的学生翻译水平好。

四、结语。

高职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英语翻译的水平密不可分,我们探究英语翻译的学习策略可以更好的帮助高职学生认识自我,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策略是英语翻译的一种方法和技巧,高职学生掌握和培养学习策略,可以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英语翻译水平。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探索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以期优化该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服务。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

1引言。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框架及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然而,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本科化、缺乏职业针对性、师资学科型”的问题。(江晗,2010)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就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

2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容易走入定位不清的误区。有的学者提出“现有高职、高专已经成立的翻译系或翻译方向最好主要以证书培训为主要目标”(穆雷,2008);有的院校干脆将课程目标单纯定位为通过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获取证书。但是,通过走访我院用人企业得知,外语等级证书和翻译证书都不是企业所看重的指标或用人条件,真正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才为用人单位所器重。因此,不适合将考取翻译证书作为该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但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及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所需。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基础较差,特别是双语转换能力较弱,即使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翻译课程学习,也难以胜任高端的会议交替传译,更不用说同声传译,只适合进行初级的口、笔译工作;另一方面,就我院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没有专门从事翻译行业的专职译员,所以不能照搬培养专职译员的外语专业本科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而应该按实际情况来做出切实的课程定位,以指导该课程的开展,培养毕业生工作所需的相应翻译能力。通过对我院应用外语系2015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及个别访谈得知,我系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小微涉外跨境企业,而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设置专职翻译岗位。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跨境电商岗位操作员、跨境电商岗位推广及运营专员,从事销售、采购、跟单、商务策划、接待、客服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的翻译活动主要包括涉外商务谈判、商务营销、接待应酬、国际会展、公司及产品介绍、日常文书和邮件处理等。这些工作任务的性质,突出了高职翻译的交际功能,决定了高职学生需要的翻译是一种初级实用型商务翻译;毕业生身兼数职,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在涉外场合兼顾翻译的角色,也决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复合型译员”。(姚嘉五,2012)根据这两点,我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应定位为中英双向初级商务文本笔译和一般商务情景的涉外陪同口译,课程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小微涉外企业与翻译有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教材改革。

高校的传统翻译教材编排,一般沿用两条主线,一为“专题型”,关注的重点是不同专题的内容及表达;二为“技能型”,关注的重点是技巧训练。“专题型”教材包含的某些专题,如政治外交演讲、政府会议、时事、科技、体育方面的材料,或难度偏高或与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岗位关联较小,不适合用于高职的翻译教学;“技能型”教材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要求过高,往往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畏难情绪。以上两种教材,都不太符合高职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回顾笔者所使用过的翻译教材,存在纰漏、拼写或语法错误等,部分内容要么过于陈旧,要么缺乏与区域经济相符合的素材,而且缺少音频或视频,也没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口译对话练习并不是英汉穿插而是全英或全中文,并不适合用来做翻译练习。基于以上现状,教材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在难度上,要贴近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重信息传递、淡化翻译技巧”(曾昭涛,2009)。传统的翻译教材对翻译史、翻译理论和技巧有较为详尽的阐述,但这往往对注重实用和实践操作的高职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应该淡化,转而关注高职翻译的核心交际功能,即“信息传递”,不苛求翻译技巧的处理。其次,在内容上,应该对接职场,摒弃政府报告、外交辞令、大型会议翻译的题材,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相吻合的口、笔译素材,体现当地区域经济特点,融入当地特色行业元素。以东莞为例,作为广东三大展览基地之一,该城市每年举办各种展会30多个,因此将会展口译纳入高职翻译教材很有必要。东莞还有明显的特色经济,已形成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所以翻译内容也要考虑选取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文本,以体现翻译教材的行业性。再次,在章节编排上,不宜把主题安排得过于广泛,应遵循典型翻译工作任务流程,把翻译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这样既符合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又体现高职教材的特色。教材改革的重担落在高职院校一线任课教师身上,教师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再扩展补充与区域经济、特色行业相关的内容,也可重新编写出符合学生学情又满足就业需求的教材。教材的改革需要教师积极到企业单位进行调研和实践,了解实际翻译情境需要,收集具体岗位工作可能接触到的语言素材,编写真正实用的课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高职翻译课的老师多为科班出身,上课容易落入本科翻译教学的俗套,即采取老师讲授、学生练习、老师点评的方式,课程模式比较僵化,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知识构建中来,同时脱离了真实的商务翻译情景,学生学习兴趣低,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和人才培养目标,商务翻译课程应以典型翻译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环节,真正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例如,以会展陪同翻译这一模块为例,可安排以下仿真商务活动流程: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与外宾初次接触——参观家具厂、了解产品——商务合作洽谈——合同签订——庆功宴会——机场送行。实践教学中可穿插项目化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和合作学习法等,各种方法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灵活多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理论教学”转为“实践教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凸显高职教育特色。此外,还应加强语音室和口译实训室的建设,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让翻译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贴近岗位。

5结语。

社会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需要能担当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更需要能胜任企业基层工作、懂商务又懂英语翻译的人才。高职英语专业的商务翻译课应该走出自己的特点,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翻译教学改革,采用切实的定位、合适的教材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优化翻译教学,培养出优秀的高职高专实用性、复合型翻译人才,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

参考文献。

[1]江晗。高职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3.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23.

[3]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43.

[4]姚嘉五。工具-公文-公式:高职应用翻译专业的定位[j]。中国科技翻译,2012(3):55.

[5]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50.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分析论文

[摘要]伴随我国和其他国家在经济交往以及文化互动上的日益频繁,翻译成为一门炙手可热的课程,各种专业翻译层出不穷,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英语翻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要进一步完善,则需要考虑到美学的相关因素。基于此,本文对翻译美学背景下的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进行研究和分析。

社会的发展使多种新材料、新工艺应运而生,并且国家之间科技文化的交流也极为普遍,翻译中也加入了大量的科学新术语,但是科学技术同其他产业不同,它具有确切性和简明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这样在科技类文章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字句斟酌,并且表现出我国翻译特有的形式美和真实性。

翻译美学就是在美学的基础上对文化以及语言进行集中和结合,并且在这三个方面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基本的转换,以此最大化地表现出翻译的精准化,并且透露美学的基本思想。从这种理解中可以看到,翻译是一种审美性活动,基本的流程是审美的主体,在审美中介的作用下,把审美的客体转换成为另一种审美客体。此过程需要经历几个阶段才能完成,首先是审美,也就是翻译者通过对原文的理解,发现文章中存在的美学本质特点;其次,赏美,这是翻译者对文章中美感的一种体验;最后,制造美,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翻译者对美感体验的一种升级感受,然后将自己的感受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美学翻译语言产生的过程,因此可以看出,翻译美学主要是在原有文章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美学方面的体验。在美学的作用下,翻译成为了译文和美学之间相互联系的载体,翻译的过程就是美学的取向过程。科技英语翻译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文本翻译,比较注重客观事实和真理的存在,并且在翻译中更加强调逻辑性,但是不能缺少美学翻译的特质和美学翻译的共性,翻译者要将原有译文和美学的原理结合,最大限度地展现科技英语的形式美感,同时不缺少内容的真实性,其美学情感和审美情趣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科技翻译中的美学进行分析。

科技英语翻译要从科技本身出发,对其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在把握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美学定位。科技英语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分别是逻辑性、精确性和周密性。这样,在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对科技英语的精确性进行全面的把握,有效地挖掘出科技英语的内涵所在,并且把握原文的正确性。例如,在科技英语翻译当中,用词既要避免含混不清,又需要注意一词多用的情况,其中也包含科技含义的多重含义性以及关联含义性。概念在一个文章中属于核心词汇,也是语言语义的一种延伸,这样在对科技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对科技术语的内涵进行全面的挖掘,积极地探寻科技用语的方式和方法,以此提升翻译文章在内容上的`精确性和简洁性。一般来讲,科技英语在翻译时,需要把握翻译的精确性、简洁性,同时在文本中渗透出一种创造性的美感和可以令人反复咀嚼的味道,在目前的很多科技词汇当中,词汇本身不具有模糊性,非常精确,同时也更加形象和生动地体现了美感所在,例如,背负式运输在翻译上是dogclutch,一旦科技英语在文中经常出现这种引申义时,对语言的美感和简洁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运用程度需要有所把握。

上文提到了简洁和精准是科技语言的一个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科技英语词汇的构成上,科技英语翻译的构词一般有词缀法、混成法、缩略法以及合成法。例如,在词缀上,用“调节”demodulation这一词汇为例,该词汇是由前缀de和后列的词汇共同构成的。缩略法中有很多常见的词汇,例如,我们对不明飞行物的英文介绍是ufo,就是unidentifiedflyingobject的缩写形式。另一方面,在科技英语的句法构成方面,也存在一些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有较多的名词化结构。在科技型文章中不仅要求语言更加简洁和准确,更因为信息量比较大,所以句法中很多名词和短语。其次,在科技型英语翻译当中,很多的逻辑关系表达都向着简洁的方向发展,常常有逻辑关系的省略,在句子上突出意境。再次,科技型文章常使用被动语态,以此强调客观存在感,并且使表达更加凝练和简洁。最后,在科技型文章中,会使用很多动词,特别是非限定性动词;会着重注意句子中分词以及短语之间的独立存在性;一般会在文章中出现较多的从句,以此来表达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如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利用不定式短句时,会比较生动;会利用介词和动名词的集合关系,去替换一些从句,使句子更加完整。

一般而言,科技英语所表达的关系都是各项事物之1234间在科技方面演变的历程,尤其是在原理以及概念和现象的区分上,需要通过具体的描述,来对结构加以更加严格的规范,并且通过严密的逻辑,对事物的现象以及本质有一个全过程的把握。这样,用美学和哲学的观点看,科技英语更加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关系,并且在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也更加突出特色所在。翻译者通过逻辑概念的关系,对科技英语句子中的语法以及句法通过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全面的推导,进而更好地阐释出各个句子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的区别。翻译者在对科技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有效地把握英语的抽象性以及内在的逻辑性,进而展现出文章的美感。例如,有些句子中,使用themore和and就是一类不同的比较关系,这样在翻译时,可以融合多种汉语的句式,进而有效清晰地表达出各种逻辑关系,进而让文章更加通顺、更具美感。

转义就是在原有的意义上进行转换,进而引出另外一层的含义,以此让科技术语有更加直观的展现,转义是对语言上升趋势的显示。在当前阶段,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各种计算机一级科学技术领域的语言也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和计算机以及机械科技产生了密切的关系。那么在日常生活的渲染下,科技专业英语翻译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觉,也增加了一些幽默的色彩和庄重的气息。生活用语和科技用语结合在一起,不仅让科技和生活有了更好的联系,更加丰富了科技的翻译,并且让隐语也更加形象,给人一种回味感。例如,英文单词cousin表示的是表弟妹,那么在科技用语中就可以翻译成“同样类型的作物”。在某种意义上,转义词的高频率出现能够给科技英语翻译带来全新的感受,例如,driver这个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其表示“驾驶员”的含义,在科技用语中则翻译成为“驱动程序”,体现了别样的韵味,也给文章增添了美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科技英语翻译在美学中的体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着重阐述了科技用语在美学中的各个特点。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角度应该更加广泛化,并且多层次地挖掘科技文章中存在的美学因素,以此提升文章的美感,使科技英语翻译更加符合现实的要求。

参考文献。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商务英语就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信息传递手段,所以在如今的这种局面下,如何就商务英语信函特征的准确把握和翻译的规范性问题上,我们需要共同加强研究和认识。

关键词:商务英语信函;贸易;信息手段;规范化。

让阅读者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就成为了眼下人们对商务信函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加强对商务信函,尤其是商务英语信函特征和翻译上的水平,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一、商务英语信函的定义。

商务英语指的就是在对外贸易中所用的专业英语,它与日常大家所熟知的或者是使用的英语不同,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

在商务英语中,主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信函往来、商务信息、商品信息、商务谈判以及贸易合同等。

难免会造成双方在交易的过程中会产生分歧,影响正常的国际贸易,从而导致贸易的失败,因此,建立规范的商务英语信函就成为了一项紧迫的工作。

二、商务英语的基本特征。

随着目前各国在国际贸易往来上力度的不断加大,商务英语信函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双方开始进行贸易洽谈开始,到达成协议,再到签订合同,所有的环节都离不开商务英语信函。

与普通信函不同的是,商务英语信函主要用于在贸易的商务活动中,在书写要求上强调简洁性,内容要明确,以达到高效率的信息交流,为实现贸易的成功打下基础。

总体来说,商务英语信函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一)商务英语信函问题务必准确规范。

商务英语信函往往牵扯到诸如海关、银行、物流以及法律等等许多方面,涉及到很多部门,很多专业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商务英语信函的书写上,就需要我们用专业的格式,规范书写。

在信函的具体内容上,要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叙述内容,不可以在用语上含糊不清,颠三倒四等。

同时要注意围绕以对方的贸易需要来展开描述,关注对方的观点和意见,让对方能够切实感受到你的诚意,给彼此留下好印象,为双方的贸易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商务英语信函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清晰。

我们在具体的内容表达上,力求以最简洁、最完整的语言来描述清楚贸易的具体内容,在用词上务必做到准确,格式上要完整。

在内容的具体描述上,如涉及到专业部门,就要注意多用专业术语,体现简洁性,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避免落于俗套,寒暄客套等。

商务英语信函在语言的使用上,要体现出用词规范、内容有序、简洁明了等特点。

(三)注意礼貌原则。

商人之间的交往,不管是在现实中门对门,还是通过书信、邮件等方式,首先都应该做到的是礼貌、客气。

对于英语信函来讲,就要让对方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真切的感受你的诚意,就会心情舒畅,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对你的好感,这将对贸易的达成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遵循准确规范、功能对等等方面的原则,要理解各种术语、套语及习惯表达的含义和固定译法,尽量保留原文的正式用语,使我们的译文在语言准确度和规范化等方面与原文保持一致。

(一)词义选择。

在翻译商务英语信函时,我们首先要把握好词义的选择,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不像文学作品的翻译,不需要华丽的语言进行装饰,而是最简洁明了,以准确为目标,在翻译时要先看该词语所属的句法范畴,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准确选择词义。

(二)增减法。

以便能够更好的忠于原文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wetakethisopportunityinformyouthatwearenowinappositiontomakepromptshipmentofmerchandise.译文:兹奉告,该商品可即期装运。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目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理论偏多,实践偏少;重结果,轻过程;课堂与实际工作脱节,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商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我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工作的经验,笔者拟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作探讨。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的应用。

传统的翻译课堂,很多时候都是老师满堂灌输翻译理论或翻译技巧,然后学生通过文句案例进行相关翻译训练,这些文句往往是为了迎合翻译理论讲解而设置的,缺乏实际应用性。这种教学模式既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又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翻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与学生未来的工作任务很大程度上是割裂开的,这点与当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观点是相悖的。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设计思路。

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的多方面调查,我们发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主要包括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货代、国际物流、涉外机构、商业服务公司等,从事的工作岗位十分丰富,有外贸业务员、商务文员或助理、文秘、货运代理、涉外销售,等等,涉及的翻译工作任务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如果针对每个翻译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则必然导致教学内容过多,教学安排无法实施。因此,我们对已经毕业并从事外贸工作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邀请了商务企业的专家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筛选,确定和描述其详细内容,确定了十个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工作岗位最常用的翻译工作任务,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学习载体,选取了真实的企业翻译素材进行课程教学。

(二)课程教学实施。

1.课程组织形式。课程打破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用教学场所模拟工作现场,引导学生围绕典型翻译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基于商务英语翻译能力训练这一核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形成既贴近企业实际,又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企业意识,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采取任务型教学法,以工作任务引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成就动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工作任务;其次,教师呈现工作任务;第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工作任务,了解相关商务文本特点,找出翻译难点;第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工作任务;第五,学生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第六,学生进行互评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有机结合,讲解相关翻译理论及商务文本翻译技巧要点;最后,学生再次进行翻译实操。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课、被动地接受翻译理论知识,而是课堂的主体,主动地接受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比较、去练习,从而熟悉自己未来工作岗位中常见的翻译任务,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词汇的发展趋势,贴近实际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同时,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教学手段更丰富科学,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从而有效配合任务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最为广泛的自然是英语。

软件trodos,不论专业性多么强的翻译稿,多么困难的任务,

我们都有信心都有能力让客户达到完全的满意,在普通情况下。

我们的翻译速度可以达到一天六千字,加急甚至达到三万字,二。

十个稿件校译员不停工作,我们珍惜每一份客户的委托,我们不。

愿失去每一个客户,所以我们努力做的更好。

翻译技术服务一、技术部门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多台扫描仪、打印机、光盘刻录机、宽带网络接入、公司配备独立服务器,各项领先技术确保所有文件系统化处理和全球同步传输。

二、全球多语系统为您提供最完善的英语翻译解决方案。windows系列各种操作平台,office系列软件的.熟练运用。photoshop、freehand、acrobat、framemaker、pagemaker、等软件制图排版及设计,充分满足客户对稿件各种格式的要求。

三、所有稿件均由老教授进行校稿,特级译员进行翻译,充分保证了翻译的准确性以及文章的流畅性。

业务范围金融、保险、证券、经济、小说、管理、物流、服装、食品、法律、专利、机械、电子、冶金建筑、建材、生化、汽车、计算机、纺织、通讯、软件、航天、航空、医学、药学、卫生、化工、地质、生态、电力、焊接、矿山、材料、、仪表、石油、能源、环保、冶金、建筑、建材、生化、汽车、纺织、印染、造纸、农牧、公路、铁路、桥梁、招标投标资料、餐饮旅游等各项领域。

翻译流程1.客户与我们进行简单的电话联系。

2.客户将英语翻译内容添加到邮箱附件中,发送给我们,我们将及时接收并对内容和数量进行评估。

3.我方主动电话与您协商,通过传真的形式定立合同。

4.我方翻译。校译,排版,提交。

英语翻译论文

摘要:研究小组选取了华南农业大学20xx-20xx级150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样本,调查其对商务英语翻译中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程度,初步发现其普遍对商务英语中多义词的商务词义理解尚有欠缺,翻译亦不够准确,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自身对商务英语中多义词的翻译掌握一般或觉得有困难。文章主要以商务英语词汇及翻译为例,力求详细描述其基本义与专业词义之间的联系。最后,针对商务英语汉译,文章提出“定语符”方法建议,即一定(判定专业领域),二语(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专业词义),三符(翻译符合专业表达惯例)。旨在帮助商务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商务英语词汇,提高其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一词多义;认知语义学;隐喻;

商务英语涵盖贸易、法律、财会等领域,覆盖面广,专业性强。而作为语言的常态,一词多义是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之一。而商务词义往往专业性较强,与其一般词义之间的联系较不明显,就成为商务英语学习者在习得商务词汇或进行商务翻译时的一个难点。理解商务英语多义词各个义项间的引申机制,能帮助商务英语学习者理解与掌握商务词汇,提高其商务翻译的准确性。

1研究背景。

为了解商务英语学习者对商务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情况,研究小组随机选取了华南农业大学20xx-20xx级商务英语专业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3份。问卷分为客观题与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为闭卷测试题,分为英译汉选择题与填空题,统计结果如下:

客观选择题正确率:

如图1所示,20xx级至20xx级客观选择题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55%,65%及67%,总平均答对率约为62%。而汉译英填空题的总平均答对率仅约为17%。在调查对商务英语中的多义词理解不准确的原因时,大多数受调查者表示其受商务词汇本义或其他常见义项的影响太大,对其商务专业词义不熟悉。

为帮助商务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商务英语词汇,文章将以金融英语词汇及翻译为例,力求详细描述其基本义与专业词义之间的联系。

2基于范畴理论对商务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一词多义(polysemy)是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指一种词汇形式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义项(lyons,1977)。一次多义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一个代表性的理论就是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词的多个词义所组成的范畴,就是该词的语义范畴(rosch,1973)。在该范畴中,有一个核心义项或典型义项,而其他义项是以核心义项为认知参照点,通过某种认知机制(如,隐喻、转喻、抽象化、具体化等)关联起来,其中,隐喻和转喻是语义延伸最常见和基本的机制(卢烈宏,20xx)。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转喻是在同一个概念域中进行的映射。李福印表示,通过隐喻和转喻思维来扩展词义是人的普遍认知能力,也就是说,多义词词义拓展的理据性可以通过隐喻和转喻来解释。因此,学习和掌握这种认知机制对商务英语学习者理解与记忆商务词汇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分别以“balance”为例,阐述义项间的认知机制。

2.1balance各义项间的认知机制分析。

在牛津词典中,“balance”有以下义项:

作名词时:

(5)instrumentforweighting天平;秤。

做动词时:

(6)keepsteady保持平衡。

(7)be/keepequal(使)相等。

(8)compare比较。

tothetotalmoneyreceived结平(账目)。

在上述义项中,(1)具有原型性,(1)属于状态概念域,(2)和(6)属于身体概念域,因此(2)(6)的引申属于隐喻映射。而(5)属于物理概念域,因此(5)也是通过隐喻拓展而来。(5)和(8)之间存在性质的相似性,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属于通过转喻的词义拓展。(7)属于行为概念域,因此也属于隐喻映射。而(9)属于经济概念域,因此其与(7)存在隐喻映射。而(9)中结平(账目)与(4)实际上分别等同于(3)中余额为零与余额小于零的假设,因此(9)向(3)(具体到抽象)与(3)向(4)(部分代整体)都属于转喻映射。综上,可得出以下语义范畴散射图:

lakoff强调,散射范畴并不是解释各个不同义项是如何从原型义项“生成”,而是表明各个意义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的义项是如何在语义记忆中储存的(evanetal.,)。通过学习语义范畴散射图了解词义的引申机制,能让商务英语学习者发现基本义或常见义项与商务英语专业义项之间的联系与关系,帮助其理解、记忆与巩固商务英语专业词汇。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根据我校应用型教学建设的性质,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向学生系统传授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知识,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等,使学生理解商务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提高学生在商务领域内的翻译能力。从而培养我国商贸领域所需的既能熟练掌握英语又能从事对外商贸活动的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利用英语直接从事和研究对外经贸的实践和理论工作。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即商务英语翻译实务教学和商务英语翻译理论教学,两者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强化学生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认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没有工作经验的本校商务英语学生,如何将两类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有机自然地结合起来一直是本课程教学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议题。

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析,发现存在一下几点具体的问题:

1.学生方面。

1.1学生英文基础不足我校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在第五学期针对商务英语专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不仅需要学生进行中英文之间的语言转换,还涉及翻译技巧的灵活使用,以及文化之间的转换与协调。然而这些的进行都需要建立在坚实的语言知识基础之上。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反映,很多学生对英语长句的理解能力及词汇的积累不足,从而对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正常进行产生了障碍。

1.2商务背景知识不足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是建立在正确理解商务文本的基础之上,因此相关商务背景知识的不足会增加商务英语翻译的难度并影响其翻译的准确性,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产品说明书中的“曲柄长度”、“跟单信用证”和“抬头”的概念显得模糊。

2.教材方面。

2.1案例不足现存教材中的例子大多为各种商务文本如企业介绍、产品说明书及商务信函等中所摘取的部分语句翻译,使得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缺少完整的案例,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商务文本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2.2教材翻译习题不足教材中的课后翻译习题主要为的是帮助学生温习并检测所学的商务文本翻译方法的应用情况,但是教材中的习题在数量上缺乏之外,而且所学内容的相关性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商务信函翻译就涉及有询盘、发盘、还盘和受盘等文本的翻译,而所使用的教材中仅给出了一篇还盘的完整翻译练习内容,这对于检测并辅助学生全方位温习教学内容上还难以满足要求。

根据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多维度多视点进行,传统的教学法主要靠教师的讲授,方法单一,不足以解决目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的多重性。因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笔者尝试有针对性地将网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结合,以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1.针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教材方面上案例和翻译习题不足等问题,笔者尝试使用网络教学法来解决完善。网络教学法是指在备课-课堂-课后的教学环节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并对所搜材料进行甄别取舍,对所搜的资源和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与此同时,引导并培养学生如何通过网络资源来辅助翻译,以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如在“产品说明书”的备课过程中,由于教材中缺少完整的食品说明书、机械产品说明书和药品说明书等,笔者通过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商务案例和各类产品说明书的特点与翻译方法,从而使产品说明书的教学内容有了完整性,利用真实的语篇来引入相应的学习情境,也使学生对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有完整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弥补了学生经验不足所带来的学习和理解上的障碍。同时,基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足的情况,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一些翻译网站如中国在线翻译网、译言网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

2.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首创,后普遍推广到各校商业、工商管理类和教育、法律等类专业。由此看来案例教学法和商务英语有着很深的渊源。由于学生的商务背景知识不足,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相应的学习情境,如在“产品说明书”的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真实案例后,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阅读某一类别的英文产品说明书,让学生通过阅读探讨“产品说明书”的基本构成,中英文说明书在基本构成上的差异,然后学生尝试翻译,在学生尝试翻译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翻译中的障碍词汇或误译词汇,笔者将会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的产品说明书所应掌握的术语,在翻译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在英文产品说明书的真实案例中所体现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最后总结并补充教学内容要求中的所学知识点。在案例教学法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因为这些所学的知识点,是由学生从真实的商务情境中亲身经历,亲自体验的,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商务文本记忆深刻,同时又易于加强学生的商务英语。

3.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具体的任务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动机,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其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绩。根据任务教学法的特点,笔者尝试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入任务教学法以解决学生英语基础不足的问题,例如在产品说明书的课堂教学中,先是前期任务,即通过教师的问题:whataretheproductdescriptionabout?whatdotheproductdescriptionconsistof?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所了解到的产品说明书,学生通过思考,列举产品说明书中所包含的项目,教师再加以补充说明。接下来是执行任务阶段,教师给出相关的产品说明书,并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完成不同的任务如让一到两组学生根据已学到的理论知识点分析此说明书的结构,另外几组学生分别解决产品说明书中不同段落的语言特点,接下来再将产品说明书分成几个部分有不同组讨论翻译,最后由学生呈现翻译结果,教师再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加以评论,并带领学生研读标准翻译,以弥补不足之处。

四、三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

在这一学期的探索与实施这些教学方法中,笔者通过观察,明显感觉这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所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由刚开始的不敢发言,不与教师的互动,到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并能及时完成翻译任务。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通过三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明显从起初沉闷的课堂表现到现在对商务英语翻译表现出了较为高涨的兴趣。第二,从翻译作业上看,虽然课文章节知识的难度在加深,但是学生的错误率却在逐步减少,尤其体现在基本语法错误已大大减少。由此可见,三种教学方法通过恰当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虽然笔者从一学期的亲身感受中看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能给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的支持,希望未来的翻译教学研究中能够弥补这一点的不足。

英语翻译论文

1、选题意义和背景。

1.1选题背景:

(一)对当前英语学习现象的考问。

(二)理论学习的熏陶。

1.2选题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研究从现象学的角度定义“学习状态”,学习状态是一种意识,这种状态是整体的、自上而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他们的语言意识品质是逐渐地养成。每一阶段的教育都要有意识的形成,而每一个意识的形成都需要有可以接纳它的内在前提。中学生在中学六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提供内在前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的变化。通过对此的研究,我们能够明确教师的“教”就是使得学生逐步地形成他们的英语语言意识品质,养成其英语素养。这样的一种理论理解,带有根本性的变革的意义。

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意识品质的养成”,意识是最原初的形态,它是人的觉察状态,蕴含着“知、情、意、行”最初始的合而未分的胚芽。一旦教育使学生具有了某种意识,它就会像种子拥有的生命基因那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在一个个与之相合的具体情境之中一次次地生根发芽,舒枝展叶,它外显于人的形状、姿态就是素养的体现,就是意识品质养成的结果。

由此可见,英语课堂不再是英语知识的传递而是英语语言意识品质的养成。英语课堂不是单。纯的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而是英语素养的养成。这种理论依据的寻找在方法论上也是一种新的探索,它不仅丰富了英语教育的研究,而月为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提供了经过论证的建议,同时也为现存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借鉴与支撑。

1.2.2实践意义。

首先,本研究笔者致力于寻求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从分析学生的语言学习状态入手,明确中学英语教学的基点。然后再分析语言是什么,明确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意义和作为一门中学课程的意义,形成对中学英语教学内涵实质的理解。

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就是使得学生养成他们的英语素养:语言意识品质。这一理解不仅丰富了当前的英语教育理论和英语教学研究,同时也能够为教育实践者提供理论借鉴。

其次,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入学初的英语学习状态和高三毕业时的学习状态的把握形成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理解。教师要做到就是在六年的教学中,让学生从最开始的状态达到高三毕业时应有的状态,这也就明确了中学英语教学就是要形成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在此基础上,呈现的课例体现着学生从最初拥有的英语学习状态到高三毕业时的英语学习状态的自然的、整体的过渡。这些能够为中学英语教与学提供更有效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具体措施。

并且本研究对我自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也具有较强的训练意义,对以后投入中学英语教育有很大的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让我能够自信、有理、有据地从事中学英语教学。

再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一个根本的追求,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提供一个明确的解答:英语课堂不是英语知识的传递而是英语语言意识品质的养成。这样的一种理解,可以使得我们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至于陷入“语言工具论之争一”和“题海战术”之中。

对英语教的依据的明确,使得教师的教学是直接拿着英语本身去感染学生,学生拥有的是英语语言本身,而不是单词的累积、语法的机械记忆等等。学生养成的是英语素养,而不是解英语题的技巧或是听说读写的技能。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可以在中学六年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英语语言意识品质的养成。让学生真正学懂英语,让英语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让英语本身的语言力量去感染他们。并且使得他们对使用英语这门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所思所想充满热切的愿望,对英语及其蕴含的文化充满着新奇。这也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一)关于“学习状态”的研究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时,笔者发现国内外的关于学习状态的研究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展开的。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在提到learningstate时,更多的指的是远程学习中的学习状态,与国内所指的学生课堂或者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是迥然不同的。在查阅到的相关文献中,学习状态多指的是在课堂或是课堂之外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

(二)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中,输入“中学生英语习得”这一关键词共检索出5篇文章,其中一篇《略论语法翻译法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从我国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谈起,谈及了中学英语学习的特点,认为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法翻译教学法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中并没有涉及中学生语言习得的内容,仅论述了语法翻译法这一教学方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剩余的四篇中的两篇文章《课堂教学环境下如何创设语境培养中学生英语习得的能力》和《善用朗读,促进中学生英语习得》探讨的是如何通过创设语境和善用朗读这些具体的英语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

他们只是从微观的视角来阐述具体的英语教学方法,并未对学生英语习得做整体的分析。《语言迁移对英语语法习得的影响》这篇硕士论文以影响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迁移中的一可加工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探讨了这一理论对中学生英语语法习得的影响。

最后一篇《论语意与形式兼顾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选取国内外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课堂教学中兼顾语义与形式的教学模式,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讨论若干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与步骤。认为语意与形式兼顾教学结合了纯语言形式教学和纯交际教学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三)关于中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对此研究的关注,只是想了解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依据什么来设计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意识品质的养成。

3、参考文献。

著作类:

[1]海德格尔着。孙周兴译。林中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

[2]海德格尔着。孙周兴译。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北京:商务印刷馆。.

[3]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l.北京:商务印刷馆。20xx.

[4]帕默尔着。李荣译。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5]刘永富。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本是学引论一从所知学的角度重新解解读胡塞尔与海德格尔[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xx.

[6]涂纪亮。现代欧洲大陆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7]洪堡特。论人类语一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8]胡塞尔着,倪良康译。逻辑研究[m].海: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卷。第一部分。

[9]伽达默尔着。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

[10]伽达默尔着。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

[11]伽达默尔着夏镇平,宋建平译。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

期刊类:

[1]蔡哗,阎辉。关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j].艺术教育。20xx.3:16一17.

[2]陈水生。不同生源类型高职生学习状态的调查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xx.6:36一37.

[3]陈迎明,贺志军。当前培养大学生学习状态的思考与建议[j].(社会科学版)。20xx.

[4]高波。“追蝴蝶”一儿童学习状态之愿景[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xx.4:23一26.

[5]高常营,金延。工具还是存在-伽达默尔语言观探析[j].唐都学刊。20xx(4)。

[7]韩晓玲,陈忠华。解读洪堡特关于语言本质和语言“世界观”问题的哲学思想[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第1期。

[8]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j].北京:出版社。1995。

[9]康静涵从学生的学习状态看教师的教学效果-兼评王文丽《五彩池》课堂教学[j].。20xx.第10期。p8.

4、论文提纲。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对当前英语学习现象的考问。

(二)理论学习的熏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二。

(二)研究意义。

三、理论界定。

(一)学习状态。

(二)语言学习状态。

(三)英语作为中学课程意味着什么。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习状态”的研究。

(二)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

(三)关于中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五、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研究设计与论证。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一中学英语教学的基点。

一、中学生入学前的语言学习状态。

二、中学生毕业时应该有的英语素养。

第二章英语是什么?

一、语言是什么?

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意义。

三、英语作为一门中学课程对学生的意义。

(一)英语作为中学课程意味着英语语言的使用。

(二)英语作为中学课程意味着一种世界观的养成。

(三)英语作为中学课程意味着一种异域文化的熏陶。

第三章中学英语教什么?

一、中学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其原因。

(一)听说读写技能技巧训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二)“工具论至上”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三)“像母语一样学习英语”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二、中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实质。

第四章课例呈现中学生英语学习状态和索养的养成。

一、“让therebe深深的存在学生的脑海中”-语法课应该这样上。

二、直接读懂英文文本一英语阅读课的内涵实质。

(一)特殊的友谊。

(二)英语的历史。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我的研究设计主要是怎样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状态设计研究序列使中学英语教学得到整体体现。论证它有完整覆盖和代表性,并体现学科性质特点和英语学习的特点;论证它可以养成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品质;论证它是教的依据。本文的研究在一般意义上也会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获取本研究的学术动态,通过访谈法跟观察法来获取研究中关于中学生母语语言状态和英语语言学习状态的最真实的研究资料。但我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将采用以下的方法:

1理论研究。

本研究主要从现象学的理论视野出发,确定“学习状态、语言学习状态”的内涵实质。学习状态其实就是一种意识状态,它具有意识所有的特点。它是教的起点,也是一切教育进行的基点。那语言学习状态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意识状态,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养成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品质。英语学习是学生在习得母语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目x母语是一直参与其中的。因此要研究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状态,必须首先明确其母语语言的学习状态。这样,我就很容易的形成了中学生一入学时的英语学习状态。我的研究也就以此开始,进而通过高考复盘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把握中学生在高只毕业后应有的英语学习状态。这样我就对中学生一开始的英语学习状态和高三毕业后应有的英语学习状态有整体的、系统的理解。在通过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作为一门中学课程的意义的理解,明确了中学英语教学的根本。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要做的就是设计教学设计使得学生能在六年的中学学习中逐步的养成这种英语语言的意识品质,这种理论研究使得我确定了我要研究的对象的内涵实质。

2叙事研究。

通过理论研究,理论上我己经明确了要研究的对象的内涵实质。学习状态实质上就是一种意识状态,是学生拥有英语语言意识品质的内在前提。它既不独立在学习活动之外,也不需要临时构造,它总是伴随在学习活动之中,从未超出。这种意识状态是通过“意义”来体现的。因此,凡是在我的研究中涉及到“意义”的,我都将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呈现。意义是用语言描述出来的,不能用概念来达到。并且这种描述是不带任何先入之见的、仅以直观为依据zz,直观的、具体的呈现其“意义”.这也是现象学作为描述性的科学的最主要的特点。本研究将采用描述性的语言来呈现内涵实质。

3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本研究中采用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确定了本研究的内涵实质,叙事研究用描述性的语言呈现本研究的内涵实质。明确中学英语教学的根本就是养成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品质,即英语素养。在此基础上,设计我的教使得学生逐步的养成他们的英语语言意识品质。设计教的依旧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实质和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行动研究就是在实践之中做。教育是实践的,实践是具体的,具体的是有内容的。实践只以自身为目的。我的教学设计要具体的进行实践,实践就是我的教使得学生养成他们的英语语言意识品质。拘泥于自身和现实的条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能具体的得到实践。因此,我会选择其中的一些节点课进行实践,然而这些节点课不是盲月的选择的,是依据学生不同的语言学习状态、新课程标准以及英语学习本身的性质特点和中学生英语学习特点等要素选取的,这些节点课都是代表性比较强的课,能够从其中看到我想要展示的学生语一言学习状态的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整体的、自然的,体现着英语语言学习的特点,朝向英语木身,用英语木身去感染学生,最终养成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品质。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听说读写技能技巧训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从课堂实录来看,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指一导学生进行句型的操练。虽然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但是其本质都是在进行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句型的操练。而未对直接引语是什么或是间接引语是什么进行解释说明。

(二)“工具论至上”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把英语一概而论为工具,不当语言的使用的教学违背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特性。这种教学形式下的英语不是作为一门语言,而是成为了一种使用工具。工具论下的英语教学只看到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特性,却忽视了其本身作为一门语言的特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下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英语学习只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却对语言文化的背景不甚了解。

(三)“像母语一样学习英语”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不是自然习得的,是在教师的教之下慢慢的学习的。因此,“像母语一样学习英语”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学课堂中是不可取的。

上述所说的三种方式都未能很好的体现出英语是另外一个民族的母语这样的一种特性,同时也忽略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质以及中学英语学科的内涵性质特点。因此,要把握中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实质,必须既要注意到它的语言特性,又要注意到它的外语特性。

7、预期的结果。

一、分析出中学生入学初的英语学习状态和高三毕业时的应该有的学习状态,形成了对中学生最初的英语语言学习状态和高三毕业时应该养成的英语语言素养的理解。

二、通过对语言脉络的梳理,找回语言的本体论地位。语言是存在的表达,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亦是存在的表达。只不过不是我们民族存在的表达,它是英语民族存在的表达。英语作为一门中学课程,有其特殊的意义。

三、学习英语就是学习另外一个民族如何使用它们的母语,中学英语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这种存在的表达,通过六年的中学英语教学逐步的养成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和英语语言素养。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摘要: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总结归纳语言运用的特征和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自建平行语料库,参照建构主义不同学派的教学理论,从教学目标、程序、内容、评价等方面构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模式。

关键词:平行语料库;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

彭萍()认为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在具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翻译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学习者能够提高自己的双语水平(即外语与母语的水平)、培养自己的翻译实践能力(包括掌握基于双语对比的翻译技巧以及提高各种语篇的翻译能力)、加强逻辑分析能力、审美判断能力以及文化认知能力[4]。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要求,商务英语翻译的具体教学目标可以归纳如下:(1)培养学生对翻译的兴趣,激发学生更好地提高双语水平;(2)通过英汉对比、语篇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识别商务语篇在遣词造句和文体规范等方面的特点;(3)通过呈现不同译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审美判断能力;(4)通过观察和分析平行文本,使学生发现翻译技巧,形成翻译意识,并在实践中熟练运用;(5)培养学生翻译工具(如字典、机辅翻译软件等)的使用能力;(6)通过同伴互评和对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翻译技巧、翻译思路、翻译理念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中悟出翻译过程中语言运作的机制,从而培养翻译能力。

3操作程序。

语料库建设是本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大型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往往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士开发相关软件来进行,而用于教学的专门用途语料库规模有限,针对性强,因此可以利用市场上现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自己建立。例如由佛山市雪人计算机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雪人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简单易学,并有免费版可供下载使用。该软件提供了十分强大的双语对齐工具,能够实现准确的双语句级对齐。这项功能可以把大量双语材料内容快速实现句级对齐。与trados、dejavu等国外的翻译软件相比,该软件更易于操作。实现句级对齐后语料部分基本准备完毕。但由于中文文本不能直接进行检索,因此需要进行分词处理。可以利用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的语言语料库在线分词标注系统来帮助完成。虽然该系统对文本规模有一定限制,要求必须在100kb内,但因为自建语料库规模一般不大,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所以相比下载其他有关软件还是比较方便操作的[5]。经过分词处理后的中英文文本即可以使用平行语料库检索软件进行检索处理。可以下载cuc-paraconc平行语料库检索工具进行检索处理。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中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语料的内容可以选择企业的宣传材料、产品说明书、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商业报告等有代表性的商务文体的.双语文本。可以把每类文本分别建成小型专门用途平行语料库,这样更便于操作和使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一般开设时间为第五和第六学期,在完成一二年级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等基础课程之后开设。这时学生也已经完成了经济学、国际贸易等商务理论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这为翻译学习过程中语言特点的分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两个学期的课程各有侧重,分别是:一般翻译理论和技巧;商务文体知识和翻译策略。整个学习过程中翻译实践贯穿始终。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较传统方式有较大区别。理论和技巧的学习不是教师直接传授的,而是学生通过在语料库内进行检索,对平行语料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后发现和总结的。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对翻译有关概念的感知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翻译意识。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翻译知识和技巧,在第一学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翻译实践的任务后,利用自建平行语料库检索相关词句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从词法翻译和句法翻译两个方面逐步展开翻译技巧的学习。学习初期教师可以从语料库中搜索出体现翻译技巧的典型例句让学生观察分析,进行英汉对比,后期可以布置学生自己使用语料库检索进行对比和翻译。

4教学内容。

商务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是专门用途英语(esp)中的一个分支。但其英语为本的教学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因此,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在包括普通翻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还要体现其自身的特点。翻译教学之所以可行是因为语言的转换有其规律可循的。这主要归因于语言具有规定性和描写性的特点。规定性和描写性原是语法学术语,但从广义上看,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语法研究的范畴,对翻译教学的内容选择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几乎每种语言都是由词和句构成的基本意义单位,而且对于词义和句式结构也有具体规定。例如,汉语中的饭桌和课桌都可以称为“桌子”,但在英语中分别用table和desk两个词表达。英语中的句子结构主要是主谓句,而汉语常使用无主句甚至没有动词的句子。因此,在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应力求达到译入语的规定性,从翻译标准的角度看就是先要做到忠实、准确,所以翻译时词汇和句法的选择要根据语境和文体的规定做出判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语境、语言对比和文体学知识学习等手段来实现[6]。文体知识是指有关文体的不同功能、写作格式、用词特点、句式特点等。因此以上内容将成为翻译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描写性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可能使用不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表达出来,从而体现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或效果。在教学中应该比较不同的译文,取长补短,增加词汇和句式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翻译的表达效果。商务英语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一词多义现象普遍,文体特征突出,不同文体功能导致语言表达形式差异明显,而且商务专业背景知识和文化差异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造成了较大约束,因此这些因素都应在翻译教学的内容中体现出来。综上所述,商务翻译课程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利用自建平行语料库的检索结果进行词义确定、英汉结构对比、翻译技巧分析和文体学知识学习。教师在课上介绍有关概念及语料库的使用方法后,学生在课下利用语料库创造的真实语境搜索更多例证,并完成一定量的翻译实践任务,然后在课上轮流展示其翻译过程及译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些词义选择或翻译技巧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第二学期可以采用“工作坊”式的教学形式,经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文体知识。这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语料库等辅助翻译软件,以项目的形式完成有关商务语篇的翻译任务。为了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教师还可以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访谈等形式了解当前工作岗位或翻译市场需求较大的商务文体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真实化和社会化。使学生在合作和讨论中进一步提高翻译能力,并练习使用翻译工具来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可以建立学生译作语料库,用于译文评析。课上以学生分享翻译过程,讨论翻译难点,不同译文评析为主,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所反映出的学习态度、方法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对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这种发展性评价是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形成性评价结果不容易量化,所以多利用评分量表,采用整体印象评分法进行模糊评价,从而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及时调控学生学习过程的目的,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成绩中的比重一般为40%—50%。终结性评价是指在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的标准化考试,多采用精确评分法,成绩容易量化,为划分等级、做出结论提供可靠依据,终结性评价在教学成绩中的比重一般为50%—60%[7]。基于自建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的参与性和语料库在翻译学习中的使用。因此其教学评价除了传统的方式外,还应体现学生语料库等翻译工具使用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工具使用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传统的笔试或上机操作等形式实现。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因为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教师可以采用能力量表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信息,同时通过观察、访谈、档案袋等渠道搜集数据,相互印证,以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测量结果除了作为成绩给定的依据,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能力反馈,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将来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扫清障碍。

随着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也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但该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有一定的依赖性,如果要求课上使用语料检索,那就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授课和学习,这就对教学条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只有满足硬件的条件,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此外,学生限于语言水平,对于语料库中平行文本的分析和利用尚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不宜急于在教学中推广和使用,尤其是本科生刚刚经过两年的语言学习,双语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翻译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有所了解,应该在学生能够欣赏和判断译文水平之后逐渐引导学生使用语料库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4]彭萍.本科翻译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4.。

[7]肖维青.本科翻译专业测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