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精选13篇)

时间:2023-12-18 19:00:07 作者:雨中梧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努力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欣赏,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文

一个人被后人惦记的或是记忆的优势在于他为人们做了事实。或是牺牲了自己。或是舍己为人。

没有人只是为自己而不顾大众因此而被人记得的。

人们其实不太容易忘记一个真正为民谋利益的人,真正替人民办事情的人。真正做实事的人。

古代一个官员去一个地方几年,走时会被人送万民伞各歌颂颂德,感恩戴德。真正出自人们内心意愿自然是那些为当地百姓解决问题,做了事实的人。自然也有人是用钱购买了万民伞,因o人肯心甘情愿送给他。

可是,如果建筑都江堰的李冰离开青城山,大概送给他万民伞的不仅仅只有青城山的人。

但凡是受恩过都江堰这方水渠的福利的人都会自发送他万民伞。

因为他是踏踏实实的给他们解决问题,解决了盆地总是被旱涝困扰的带来的颗粒无收,解q庄园被水涝毁坏而无枝可依的情形。

他并不是一个水利专家,他原本可以聘请一个水利人才来治理好困扰多年的旱涝,如果治理好是他在任的功劳,如果治理不好则是水利专家的不专业。

可是,他却是一种澄澈清明的“在其位,谋其职”。踏踏实实自己钻研学习然后解决了问题。

修建了都江堰。让它不仅仅是因为名副其实的水利工程。也同时成为一道风景。

长城在古代是作为抵御强敌工程存在的,历史使命已经褪去,唯剩下一处风景线在此地。

可是都江堰却成了千年还在造福人类的的基建。

我想余秋雨先生写这篇文字内心一定涌动对都江堰壮观的赞叹,对李冰的敬佩。对一个做真正为民谋福利的官员的倾佩。

李冰是真正懂得“为人民服务‘真谛的人吧。

其实,一个人在某个位置上耗费光阴也是过去,做事实解决问题也会过去。为自己也会过去,为世人同样会过去,不同的是后者会铭刻在人们心目中。

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文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的,或许你还沉醉在夏的阳光里;或许很不经意间,秋已悄悄地走进了你,你也一走进了秋,都江堰的秋天就是这样悄无声息。

走在小路上,石桥边,棵棵青松依然昂首挺胸,笔直笔直的,像许多守卫边疆的战士一样直直地挺立着,面容坚定而强韧,丛丛翠竹依然精神抖擞,瞧!是谁那样赶趟儿似的给枫叶姑娘换上了红花衣?你瞧她似害羞地涨红了脸,像一位少女似的。

走在街道上,两旁的梧桐树不知是什么时候换上了“皇帝装”,树叶黄得像金灿灿的油菜花儿,十分引人注目。闭了眼,好像满树的油菜花的气息已向你袭来,钻到你的全身上下。

轻轻地走过小溪,轻轻踩着青青的草儿,悄悄的来到田野。这时,一股泥土的芬芳便伴着清风扑鼻而来,细闻,还带着丝丝麦穗的清甜。远处几个农民伯伯打扛着锄头,略弯下腰,轻轻抱起一把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这时,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那种丰收的笑。

这就是都江堰的春天,一个丰收的、金黄的季节,这里的秋天五颜六色,青松发出绿的气息,枫叶换上了红衣,梧桐也换上了威严的“皇帝装”,动物也都放声高歌。

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都江堰景区。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离成都约56km。在游览前,我先交代一下注意事项:在游览时,请大家保管好自己随身物品。同时,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避免走失。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离堆,最后在大门口集合。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现在请跟随我的脚步,进入景区游览。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是蜀首相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建的。花费了大约20年,才修建完成。距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依然发挥巨大功效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了”。而这激动人心的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的。接下来,我就一一为大家解读三大工程是怎么发挥其巨大作用的。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这就是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鱼嘴。它形如鱼的嘴巴,因此得名为鱼嘴。

现在我们站在鱼嘴的坝口,看岷江汹涌而来,经鱼嘴一分为两股,即内江和外江。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渠。李冰特别将内江河床的深度修的低于外江三尺三,又将外江河床的宽度修的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加上这里是一个弯道,在春耕水流量小的时候,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原的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提高,水势受河道弯曲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一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程度*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旱涝”。

另外,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落差很大,上有水流湍急,所以,有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远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旋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的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鱼嘴正是出于“正面去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所以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冰选址的准确。

我们现在看到的鱼嘴已经是钢筋混凝土建筑,那么在从前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呢?在从前它可是用土石作基,用卵石竹笼护堤。人们就地取材,把川西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放在坝边,在里面塞满河边冲击的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筑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这种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5月12日大地震后,鱼嘴出现了多处裂缝,到如今鱼嘴上被修复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它也因为裂缝而成为大家最关心的景点。

总的来说,鱼嘴可以用一个巧字来形容,位置选的巧,分水分的巧,排沙排石排的巧。当然,仅有鱼嘴是不够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去参观下一处工程——飞沙堰泄洪道。

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文

在四川成都有一个年代久远的文化遗产—都江堰,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因堰而起,因水而兴。

都江堰约建于公元前256年。他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汲取前人治水经验,率领当地百姓兴修的。他是当今世界年代最久远唯一存留已无坝引水,为物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他与青城一起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都江堰中比较有名的代表有安澜索桥,这桥还有个别名叫“安澜桥”或“夫妻桥”他始建于宋代以前在鱼嘴坝的上方被称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是都江堰最具有特征的景观。这座桥主要用木头打底用石头衬托,用比较粗的竹缆横跨在江面,桥面是用木板铺成的,两旁的围栏则是竹索做的。安澜索桥,全长约500米。公园前17世纪战火纷飞安澜,安澜索桥在战火中被毁,而现在的桥是用钢索和混凝土做成的。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的水分流为两条一条内江一条外江。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饮水灌溉农田变害为利。主要的工程有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宝瓶口在建造前李冰父子咨询了许多有过治水经验的农民。他们对地形和水情做了实地考察。最后思来想去的,他们决定凿穿这高大的玉磊山引水。但是当时还没有发明火药,所以他们想出了火烧水激的办法—-就是先把石头烧成滚烫滚烫的,然后浇上凉水岩石会自己爆裂开来。就这样,李冰父子和农民们在玉垒山上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为这个口的形状特别宝瓶口因此得名宝瓶口。因为凿开玉垒山的石堆和山分离了,所以那些堆起来的石头被叫做离堆。

都江堰不是一个人的,它也不是一座城的,它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它是无价的。我们向古人致敬,我们更相信未来能创造出更多的伟大奇迹。

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文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妈妈去了都江堰。我们坐高铁从成都到都江堰。到了都江堰,我们从玉雷山搬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妈妈说有一条很安静的山路,看到岷江后顺着水流的方向走,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在成都*原西部的岷江上。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也是唯一剩余的水利工程,其特点是没有引水大坝。2200多年了,依然在使用,依然带来巨大的利益。让川西*原成为“水旱随人”的“天府之国”。它是李冰和他的儿子建造的。

岷江是长江上游相对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的高山地区。春夏山洪来袭,河水顺流而下,从冠县进入成都*原。因为河道很窄,在古代经常引发洪水,洪水退去,沙石很多。冠县岷江东岸的雷宇山阻挡了河流向东流动,造成了东部干旱,西部内涝。李冰任蜀郡太守时,惠民除害,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一分为二,其中一条引入成都*原,既能分洪减灾,又能引水灌溉农田,化害为利。另一条流入长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重要的部分是都江堰渠首工程,它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设施。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鱼嘴导流堤、沙飞堰溢洪道和宝口口排水工程。它科学地解决了首尾相连的自动分水、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

余醉分水大堤位于岷江中游的顶端。它将奔腾的岷江分为两部分,外河为原河床,内河用于排灌。它的独创性体现在两点。一是利用内江60%的低河床在枯水期引水,外江宽河床,因此60%的洪水在汛期排出。所谓“分四六,*穷”恰恰是这个道理。即地表水流入凹岸,下层水流入凸岸。因此,砂石含量较少的地表水自然流入内江,而底层水则沿着河湾的凸岸被挤向外江,大部分砂石会在外江上翻滚下沉。所谓“46分洪,28排沙”就是这个道理。

沙飞堰是都江堰的三大要素之一,看起来很普通。其实它的作用是任何工程都无法替代的,可以说是保证成都*原抗洪的关键。飞沙堰的高度刚好在内江河床上方米以上。其主要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超过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会从飞沙堰溢出;万一发生特大洪水引发的紧急情况,它会冲垮自己的堤防,让大量河流回流闽江。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飞沙”,巧妙地利用离心力和虎头岩的顶拖,把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数百公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保证内江的畅通,真的很奇妙。

宝口口是人工开凿的一关峡,雷宇山一分为二,只留出20米的进水口。内江水从一条100米宽的河道冲向宝口口,正常水季流经,旺季上涨。不受控制的水流不断攀升,一旦涌入成都*原,将会遭受洪水的袭击。这里飞沙堰的设计是和宝瓶口结合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米。这意味着当内江水位上升米时,汹涌的波浪将从沙飞堰溢出。当水进入瓶口时,它总是处于一个几乎*衡的常数。从此成都*原得到灌溉,*安无事。这里的苦心可以用巧合来形容。

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文

四川都江堰:是享誉古今中外的宏伟水利工程。今天我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都江堰市,参观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门票是半票45元。

一块大石头“都江堰”国家5a级景点映入眼瞭,两旁的人工水渠瀑布水声潺潺,水花晶莹剔透的摇摆,花卉鲜艳夺目。我信步走过花园,便看见薄雾笼罩玉垒山,滔滔岷江水顺流东下,满山碧绿被披上一层淡淡的白纱,云雾氤氲,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走在通往古堰的路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历史,古代英雄为民造福的动人故事如同电影一幕幕浮现眼前。那些有着极强生命力的古迹,正穿越时空的界限,向我们展示着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

整个水利工程气势雄伟壮观:令我赞叹不已。我来到“离堆”。这里是李冰父子当年为疏导洪水而凿开的石山,因离开对面的母山玉垒山而得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设施在岷江的江心,以竹笼装卵石,堆砌成鱼嘴状的分水工程,下接金刚堤。外江原系岷江正流,在下游筑有许多灌溉渠道,具有许多排洪作用;内江在都江堰市西南凿玉垒山成“宝瓶口”,由此向下辟为走马河、蒲阳河及柏条河等,穿入成都平原,成为灌溉兼通航运输的渠道。

在都江堰附近,还兴建了排水入外江的平水槽、飞砂堰等工程,使进入内江过多的洪水漫过而流入外江,以确保内江灌溉区的安全。都江堰附近的江底常易被沙砾卵石冲填淤积,每年必须在外江、内江轮流用杩槎断流,以便进行淘挖。我还看见和三峡宜昌大坝相似的小坝,有几个铁门伫立,以调解水位所用。相传李冰为了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制定了“深淘滩,作低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从而使岷江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流向逾远,分支愈多。内、外江流域灌溉总面积达300余万亩,经大力整治扩建,现已达近千万亩。

都江堰:作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经典所在,成为人类水利发展史上的旷世奇观!置身这座经久不废、举世无双的千年古堰,一种由现代穿越古代的神秘感和崇敬感油然而生。

离开宝瓶引水口,我继续前行,提心吊胆地跨上一条横江索桥。安澜索桥是我国五大古代桥之一,全长320米,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度狂澜。故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景观漂亮,风景美丽。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往前挪动,桥身不停地左右晃动。透过索桥,我看到脚下湍急的江水吐着白沫奔腾不息,心中不免有点发怵,只是随着人流鼓足勇气往前走。

好不容易越桥过江,来到离桥不远的玉垒山麓上,走近二王庙。当地百姓世代相传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丰功伟绩,年年岁岁,饮水思源,来到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人们虔诚膜拜心中的水神,祈求神灵保佑,年年风调雨顺,水土滋润,五谷丰登,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

如今,都江堰经受了“”汶川大地震考验的水利工程,坚如磐石,完好无损,依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的重要作用。二王庙虽然被震垮,但李冰父子水神的高大形象永远屹立在亿万人民心中。我深信,重建后的二王庙一定会更加美好,香火兴旺,世代相传。

但愿为官者都能象李冰那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文

世界古老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中游。又称百大堰、犍尾堰、金堤等。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公元1335年正式命名为都江堰。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首在灌县境内,包括“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和“宝瓶口”4个主要工程和数以千计的渠道与分堰。岷江水流至玉垒山下时,被“鱼嘴”工程分成两股,南侧称外江,是岷江正流,以排泄洪水为主,兼有灌溉之利;北侧为内江,又称都江堰,长约160公里,以灌溉农田为主。其下游分汊为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渠系。

其中,走马河和柏条河的一部分尾水,在成都以南入府河后,再重返岷江正流。“鱼嘴”后面是由巨大的鹅卵石筑成的内外“金刚堤”,与“鱼嘴”连成一体,是分水工程的主要部分。“金刚堤”后是“飞沙堰”,以排洪排沙为主,使内江江水保持适当的水量。堰后即为离堆巨崖,崖下就是“宝瓶口”工程。都江堰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成都*原上河流走向与等高线相垂直的天然地形条件而建造的。_成立后,对都江堰灌区工程进行了彻底改造和扩展,使灌区面积由原来的14县市,万多公顷农田,迅速扩大到30县市,万多公顷农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成都到都江堰导游词

都江堰市(dujiangyanshi)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km。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1988,国务院同意撤销灌县建立都江堰市,由四川省直辖,是四川省最早的省直辖县级市,同年四川省确定由原上级行政单位省会成都市代管,享受副厅级待遇(20xx年降格至局级),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正作为距离"5.12"地震震中距离最近的城市,四川省都江堰全市3091人死亡,10560人受伤,140人失踪,城区80%以上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30多亿元。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xx多年,经受住20xx年5月12日8级的汶川地震。汶川地震不仅危及震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也严重威胁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内的世界遗产地及1000多处文物的安全。重灾地区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二王庙、青城山道观受损。

20xx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与都江堰地处此次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带,四川省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处于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损的迹象,目前,仅有报告称景区大门受到轻微损坏。已知的消息是,处于岷江中的这几处设施,目前基本无恙,虽然近日余震不断,但因为其设计具有相当的防震性,相信鱼嘴、宝瓶口、飞沙堰这几处重要设施应无大碍。这也是都江堰历经20xx多年,仍能在今天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

而处于都江堰市西门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庙是国内最大一处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历史上曾经过多次重建,二王庙已经垮塌。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的青城山属于道教胜地。山上分布大小道观约百余座,有数座道观出现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观寺庙,也出现墙体裂缝等多处受损迹象.

都江堰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设施完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距都江堰16公里,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龙池-虹口自然保护区距都江堰景区24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完成于秦惠文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要。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近2320xx年的历史。

很荣幸今天可以和三位老师一起前往都江堰观光游览,这样的交流机会一生只有一次,真心希望我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都江堰源远流长,万古长存,在历史上,它孕育了古蜀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1982年,国务院将其更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什么四a级风景名胜区等等头衔,都太多太多,我都记得不太清了,这根本不算什么,只是虚名,更不是我们游览它的目的。

都江堰由于开发很早,使川西平原的物产极为丰富,加上航运的发达,经平原的城镇带来商业的繁荣。因此,早在汉唐时代就开始名声远扬了。古往今来,都江堰以它宏伟的工程,和他周围壮丽的山川,优美的村园,动人的传说,以及伏龙观、二王庙和安澜索桥等的建筑艺术,招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溯自汉、唐以来,都江堰早就成为了文人学士的旅游之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的秋天,司马迁利用从长安出使四川,云南的机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都江堰。这位大名鼎鼎的史学家,是古堰的第一位旅游者。后来,他根据自身的见闻,在《史记~河渠书》里,对战国时杰出的水利专家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的丰功伟绩,作了热枕的歌颂,并描绘了都江堰梓柏大竹,随水漂流,风帆往来,灌溉万倾良田,年丰人寿,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东晋时期,四川崇庆县的常璩,是一位西南地方史的开创者,他曾几度游览都江堰。后来,他撰写《华阳国志》的时候,不仅赞扬了李冰治水的万世之功,还对都江堰在防洪、航运、漂木、灌溉等四者兼备的综合效益方面,也作了真实的记载。诗圣杜甫游览都江堰后,写下了“锦江暮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佳句。历代诗人贾岛、岑参、苏轼、陆游、范成大、杨升庵等,曾在这里把酒临风,笔走龙蛇,留下了珍贵的诗文。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漫游都江堰,他回国以后,在《东方见闻》中回述说:都江水系,川流甚广,不类河流,竟似一海,号称“陆海”。船舶往来甚多;稻香鱼肥,民多殷实。在清代,德国地理学家李霍芬慕名而来,在参观期中,赞不绝口。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经伦比,他还发表了著名论文,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随着四川旅游事业的大发展,都江堰宾至如归。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络绎不绝。许多国际友人来到这里,或一日游或二日游。他们到文物商店购买徐悲鸿的奔马、天马,当然是复制品。张大千的仕女、王母、麻姑和花蕊夫人等的拓片画像,经及灌县精致的玉器。他们夜宿江油,畅饮茅梨酒,饱餐白果鸡,白果就是银杏果,所饨的鸡鲜香四溢,令人垂涎。99年朱容基到此视查工作,品得此鸡,泼墨提下“天下第一鸡”破折号朱容基。由此可见一般。他们得到了一个共同的感爱“古堰好,灌县美,川味浓,醇酒醉。

当然,我们也别把话题扯远了,回过头再来说说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战国时期秦郡太守李冰率师修建的,225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功效,被誉为“千古奇功”“镇川之宝”。它是治理岷江的巨大水利工程。引岷江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岷江自上而下,由于山高坡陡,夹带大量泥沙流入平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灌县正处在岷江出山口涌入平原的过度地区,于是蜀郡太守李冰为了变水害为利,从前人治水的经验中选择利用灌县城西的地形特点资源条件,于岷江就地取沙石修筑“分水堤”将来热凶狠的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了内、外两江。它的渠首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部份组成,三个部分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互相制约,构成了一座完善的无坝引水工程。这座工程在修建时,还巧妙运用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使其能够科学地解决自动分流、自动排沙的施工,利用当代科学技术措施,使都江堰的灌区由以前的12个县200余万亩,扩大到今天40余县近400万余亩。

在蜀国的土地上,最值得千秋万代纪念的治水英雄是李冰,四川有了李冰,真是天大的幸运。当我们看到咆哮而来的狂野不拘的岷江水,乖乖地听从堤堰的驯导,按照指挥各得其通,从此改恶从良,造福百姓。你不得不对李冰佩服崇敬。怎么也难想象,在20xx多年前,竟然想出了这么科学的方法,让以后20xx多年人们的所有聪明才智都无法企及。李冰超人的智慧来自哪里?看到都江堰,有时真的宁愿相信有神的力量存在。

也许,对于大多数的游客朋友来说,站在都江堰上,没什么可以让他激动的,因为他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堤坝而已。与其说花费时间和脑力去追寻那些遥远的历史,倒不如坐在茶馆里面自我娱乐一番来得逍遥自在。确实,人文景观对人的要求太高,站在它的面前去追问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苦差事。相比之下,自然景观是直观的,它的美是赤裸裸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可是能够值得回味的东西却并不多。

李冰只是战国时期由秦国派往蜀国的郡守,是典型的北方人,可以说他们开始对蜀国的情况并不了解。到了成都以后,为了治理都江堰,他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然后选择了最佳的科学方案。其实,李冰的聪明之处就是在地大量吸取了蜀国人千百年来治理洪水的经验。从鱼凫、大禹、鳖灵以来,蜀国人长期与水抗争,特别是氐羌民族几千年来有一整套对付洪水的办法,这些都为李冰治水的成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你去看一下蜀国人因洪水所受的共苦难,你就理解为什么在20xx多年前,在都江堰会诞生一项这么伟大的工程。??刚才提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关键是鱼嘴分水、飞沙堰分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灌溉。那么这三大工程都是李冰系统完成的。至今为止,虽历代有所整修,但其治水的要旨一直没变。比如鱼嘴的位置几经变迁,鱼嘴工程从竹笼到铁牛,再到钢筋,材料越来越现代化,但治水的原理却自古未变。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这建立起了一个分洪、排沙、引水、防洪的科学体系,在世界科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至今你在发挥着效益的、治水的科学原理一直沿袭到今天的水利工程。中国三大古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西门渠”只有都江堰冲破了历史的重围,沿伸至未来,旁者,都被历史大浪所淹埋。其实原于都江堰合理的解决了排沙,原于都江堰的六字要诀!李冰将他治理都江堰的经验浓缩成六字要诀“深淘滩、低作堰”并告诉人们这是整治都江堰的最高准则,要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滩深度又不能过低,在飞沙堰远坝对面的凤栖山脚下的河床边,李冰当年在此埋有石马作标记,岁修前,淘见石马就行了。但是,石马早已消专声匿迹了。同在淘滩的标准,是依照明、清时代埋下的三根卧铁,每年淘见卧铁就行了。

而“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在维修时,堰顶宜低作,便于排洪排沙,低到什么程度呢?这要根据宝瓶口的“水则”与“灌区的用水量来决定。现在堰顶平于水则十五划,每划等于一尺,就够了。如果水量高出”水则“十五划。灌区就要闹水灾,低于十五划,灌区就要缺水,这就是六字雇最珍贵的科学性。把握了这个准则,都江堰水利工程就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一个完美的、科学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这样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以它孜孜不倦的灌溉滋润着成都平原。本来“天府之国“的美誉属于关中平原,自从有了都江堰,这一美名不得不让位给成都平原。故有句俗语道“天府美自古堰来”。

好了,我们也到此走完了这条全长40公里的成灌高速,源于1920xx年建成的成都到灌县的成灌马路,也是行至九寨沟、黄龙、卧龙、四姑娘山、青城山等世界大腕景区的必经之路,承载着四川旅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象都江堰的水一样。回过头去,百感交积,若有所思--这,就是我的路。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总结

一来到都江堰,这个美丽的地方,我们就深深地吸引了。无论是这的空气,这的花草,还有那陈列着的图画。都给我们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先来说说那形态各异的雕塑吧。城隍庙里,城隍悠闲地坐在正中,而守护他的四大天王却满脸绷地紧紧的,庄严的坐在宝座上,手上紧握着自己的兵器,高度警惕着。脚还踩着许多动物,展现出大将的风范。

随之,我们踏着欢乐的脚步,听着优美的歌曲来到一个关卡——西关。这虽只是一座城楼但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传在西关的斗屏台上,这项伟大的工程的创始者,也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冰。曾与蛟龙在此战斗过。李冰变成一头牛,和蛟龙变成的犀牛打斗起来,后来在李冰的计策下取得胜利,静静地去感受,仿佛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再次浮现。

出西关没多久,玉垒关又跳了出来,站在城楼上,俯视岷江,将整个都江堰尽收眼底,让我们感到了快慰。

穿过安澜索桥,就到了都江堰重要地区——鱼嘴。由于这里的地形像一条大鱼的嘴,大家就称它为鱼嘴。旁边是座水闸,它封堵了外江水,使我们无法看到浪头一个接一个的壮观景象。只能看见岷江水流向飞沙堰。这次我们意外发现李冰制水时运用的重要工具——杩槎和竹笼。

从人字堤上走过去,再向前走,就是飞沙堰,虽说这只是都江堰的一小部分,但它为都江堰奉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控制住了岷江的流量,并改变它的流向。在飞沙堰旁边,就是宝瓶口,这是一个很窄的缺口。就像一只宝贵的花瓶那一片狭小的瓶口。这个缺口,有效的控制住了岷江的流速,更让岷江可以更多移向它方。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伏龙观。了解到了李冰,包括给予最大力量的堰工。出了观,就是一条名人道。开头是两只石乌龟扛着石碑静趴着。接着就是小龙喷泉,边走就可以见到吉当普﹑诸葛亮、阿尔泰等历史名臣。正当我们欣赏时,小舅喊我们去神龟池喂鱼,原来这里的鱼也特别爱吃辣子。

后来我们在一番欣赏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带着游玩的疲劳,我们缓缓走出大门。

啊,多么美丽的地方啊!

成都都江堰导游词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__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__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旅游景区。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__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成都都江堰导游词

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就是这样工作的。其中不难发现,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功用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各位朋友大家好!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今天,就由小梦来陪大家一起畅游都江堰,了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由齐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儿子,由于李冰无子,传说而来。

为纪念父子俩,修建了我们旁边的这座二王庙,也是观看都江堰最好的观景点。

今天,我们来一个逆向思维——倒着走。

都江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今天,我们先从鱼嘴看起。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因其形状像一张鳄鱼的嘴巴而得名,昂头于岷江江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农田,西边的外江则用于排洪。

鱼嘴主要起到两个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

二八分沙是指沉淀在河床上的泥沙经过鱼嘴上的一颗颗排列整齐的小石头,而使其外江的沙占八成,内江的沙占二成。

这样,灌溉农田的水就会十分清澈,因为大多数泥沙已被外江排走。

四六分水则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大家请看旁边的几个小岛,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几个小岛而绕成“s”型,使其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涨,汹涌的水势不再受小岛所影响,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便会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

就是这样的“鱼嘴”,保证了当地人民在枯水期的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范了洪水泛滥的发生,真是功不可没。

当然,没有几个小岛和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的协助,“鱼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务,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朋友的互帮互助。

现在我们奔向下一站——飞沙堰溢洪道。

飞沙堰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将宝瓶口多余的内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还会自行溃堤,让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以保证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灾害。

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排沙,当江水疾驰而来,会由于离心力作用形成漩涡,将泥沙或冲上岸,或带入泄洪道,把多余的泥沙排入外江去。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下面就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宝瓶口。

宝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

宝瓶口的水会被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以此来灌溉平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户去。

换句话说,若是宝瓶口被堵上了,那么60%的成都人就没有水喝。

所以宝瓶口和飞沙堰还真是一对“帮人排忧解难”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个主要的水利工程组成,如果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条鱼,那么“鱼嘴”处就是鱼的头,飞沙堰就是鱼的身子,而宝瓶口,则是鱼的尾巴。

都,成都;江,岷江;堰,堤坝。

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来,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不知道大家玩得开不开心呢。

经过一番游玩,大家的肚子都“咕咕”叫了吧,现在我们就向食物大军进发!

都江堰市(原灌县)介于北纬30°44′—31°22,东京103°25′-—103°47′之间,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68公里,幅员1211平方公里。

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成都市48公里。

辖12镇16个乡、2个开发区和9个街道管委会。

总人55万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都江堰市始建于蜀汉,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地处都江堰首,当时故名灌县,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都江堰市是一座新兴的中等工业旅游城市。

目前,该市已初步建成电力、机械、化工、食品等支柱产业。

旅游业也是都江堰市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后山、龙池“三区”、灵岩寺都是国内和世界知名的景区。

在四川省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中都江堰市位列第五。

都江堰市因堰而闻名,境内闻名世界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水文化摇篮”,是中国和世界水利史上的奇珍。

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分成密如蛛网的灌溉渠系成为天府之国的生命之源,千百年来一直被誉为镶嵌在锦秀天府的一颗明珠,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

都江堰市(dujiangyan shi)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km。

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

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1988,国务院同意撤销灌县建立都江堰市,由四川省直辖,是四川省最早的省直辖县级市,同年四川省确定由原上级行政单位省会成都市代管,享受副厅级待遇(06年降格至局级),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汶川大地震对都江堰的影响

正作为距离"5.12"地震震中距离最近的城市,四川省都江堰全市3091人死亡,10560人受伤,140人失踪,城区80%以上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30多亿元。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经受住2008年5月12日8级的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不仅危及震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也严重威胁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内的世界遗产地及1000多处文物的安全。

重灾地区 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二王庙、青城山道观受损。

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与都江堰地处此次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带,四川省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处于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损的迹象,目前,仅有报告称景区大门受到轻微损坏。

已知的消息是,处于岷江中的这几处设施,目前基本无恙,虽然近日余震不断,但因为其设计具有相当的防震性,相信鱼嘴、宝瓶口、飞沙堰这几处重要设施应无大碍。

这也是都江堰历经2000多年,仍能在今天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

而处于都江堰市西门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庙是国内最大一处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历史上曾经过多次重建,二王庙已经垮塌。

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的青城山属于道教胜地。

山上分布大小道观约百余座,有数座道观出现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观寺庙,也出现墙体裂缝等多处受损迹象.

都江堰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设施完善。

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距都江堰16公里,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龙池-虹口自然保护区距都江堰景区24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完成于秦惠文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要。

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

很荣幸今天可以和三位老师一起前往都江堰观光游览,这样的交流机会一生只有一次,真心希望我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都江堰源远流长,万古长存,在历史上,它孕育了古蜀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1982年,国务院将其更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什么四a级风景名胜区等等头衔,都太多太多,我都记得不太清了,这根本不算什么,只是虚名,更不是我们游览它的目的。

都江堰由于开发很早,使川西平原的物产极为丰富,加上航运的发达,经平原的城镇带来商业的繁荣。

因此,早在汉唐时代就开始名声远扬了。

古往今来,都江堰以它宏伟的工程,和他周围壮丽的山川,优美的村园,动人的传说,以及伏龙观、二王庙和安澜索桥等的建筑艺术,招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溯自汉、唐以来,都江堰早就成为了文人学士的旅游之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的秋天,司马迁利用从长安出使四川,云南的机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都江堰。

这位大名鼎鼎的史学家,是古堰的第一位旅游者。

后来,他根据自身的见闻,在《史记~河渠书》里,对战国时杰出的水利专家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的丰功伟绩,作了热枕的歌颂,并描绘了都江堰梓柏大竹,随水漂流,风帆往来,灌溉万倾良田,年丰人寿,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东晋时期,四川崇庆县的常璩,是一位西南地方史的开创者,他曾几度游览都江堰。

后来,他撰写《华阳国志》的时候,不仅赞扬了李冰治水的万世之功,还对都江堰在防洪、航运、漂木、灌溉等四者兼备的综合效益方面,也作了真实的记载。

诗圣杜甫游览都江堰后,写下了“锦江暮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佳句。

历代诗人贾岛、岑参、苏轼、陆游、范成大、杨升庵等,曾在这里把酒临风,笔走龙蛇,留下了珍贵的诗文。

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漫游都江堰,他回国以后,在《东方见闻》中回述说:都江水系,川流甚广,不类河流,竟似一海,号称“陆海”。

船舶往来甚多;稻香鱼肥,民多殷实。

在清代,德国地理学家李霍芬慕名而来,在参观期中,赞不绝口。

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经伦比,他还发表了著名论文,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随着四川旅游事业的大发展,都江堰宾至如归。

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络绎不绝。

许多国际友人来到这里,或一日游或二日游。

他们到文物商店购买徐悲鸿的奔马、天马,当然是复制品。

张大千的仕女、王母、麻姑和花蕊夫人等的拓片画像,经及灌县精致的玉器。

他们夜宿江油,畅饮茅梨酒,饱餐白果鸡,白果就是银杏果,所饨的鸡鲜香四溢,令人垂涎。

99年朱容基到此视查工作,品得此鸡,泼墨提下“天下第一鸡”破折号朱容基。

由此可见一般。

他们得到了一个共同的感爱“古堰好,灌县美,川味浓,醇酒醉。

当然,我们也别把话题扯远了,回过头再来说说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战国时期秦郡太守李冰率师修建的,225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功效,被誉为“千古奇功”“镇川之宝”。

它是治理岷江的巨大水利工程。

引岷江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岷江自上而下,由于山高坡陡,夹带大量泥沙流入平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

灌县正处在岷江出山口涌入平原的过度地区,于是蜀郡太守李冰为了变水害为利,从前人治水的经验中选择利用灌县城西的地形特点资源条件,于岷江就地取沙石修筑“分水堤”将来热凶狠的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了内、外两江。

它的渠首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部份组成,三个部分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互相制约,构成了一座完善的无坝引水工程。

这座工程在修建时,还巧妙运用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使其能够科学地解决自动分流、自动排沙的施工,利用当代科学技术措施,使都江堰的灌区由以前的12个县200余万亩,扩大到今天40余县近400万余亩。

在蜀国的土地上,最值得千秋万代纪念的治水英雄是李冰,四川有了李冰,真是天大的幸运。

当我们看到咆哮而来的狂野不拘的岷江水,乖乖地听从堤堰的驯导,按照指挥各得其通,从此改恶从良,造福百姓。

你不得不对李冰佩服崇敬。

怎么也难想象,在2000多年前,竟然想出了这么科学的方法,让以后2000多年人们的所有聪明才智都无法企及。

李冰超人的智慧来自哪里?看到都江堰,有时真的宁愿相信有神的力量存在。

也许,对于大多数的游客朋友来说,站在都江堰上,没什么可以让他激动的,因为他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堤坝而已。

与其说花费时间和脑力去追寻那些遥远的历史,倒不如坐在茶馆里面自我娱乐一番来得逍遥自在。

确实,人文景观对人的要求太高,站在它的面前去追问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苦差事。

相比之下,自然景观是直观的,它的美是赤裸裸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可是能够值得回味的东西却并不多。

李冰只是战国时期由秦国派往蜀国的郡守,是典型的北方人,可以说他们开始对蜀国的情况并不了解。

到了成都以后,为了治理都江堰,他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然后选择了最佳的科学方案。

其实,李冰的聪明之处就是在地大量吸取了蜀国人千百年来治理洪水的经验。

从鱼凫、大禹、鳖灵以来,蜀国人长期与水抗争,特别是氐羌民族几千年来有一整套对付洪水的办法,这些都为李冰治水的成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你去看一下蜀国人因洪水所受的共苦难,你就理解为什么在2000多年前,在都江堰会诞生一项这么伟大的工程。

? ? 刚才提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关键是鱼嘴分水、飞沙堰分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灌溉。

那么这三大工程都是李冰系统完成的。

至今为止,虽历代有所整修,但其治水的要旨一直没变。

比如鱼嘴的位置几经变迁,鱼嘴工程从竹笼到铁牛,再到钢筋,材料越来越现代化,但治水的原理却自古未变。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这建立起了一个分洪、排沙、引水、防洪的科学体系,在世界科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至今你在发挥着效益的、治水的科学原理一直沿袭到今天的水利工程。

中国三大古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西门渠”只有都江堰冲破了历史的重围,沿伸至未来,旁者,都被历史大浪所淹埋。

其实原于都江堰合理的解决了排沙,原于都江堰的六字要诀!李冰将他治理都江堰的经验浓缩成六字要诀“深淘滩、低作堰”并告诉人们这是整治都江堰的最高准则,要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滩深度又不能过低,在飞沙堰远坝对面的凤栖山脚下的河床边,李冰当年在此埋有石马作标记,岁修前,淘见石马就行了。

但是,石马早已消专声匿迹了。

同在淘滩的标准,是依照明、清时代埋下的三根卧铁,每年淘见卧铁就行了。

而“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在维修时,堰顶宜低作,便于排洪排沙,低到什么程度呢?这要根据宝瓶口的“水则”与“灌区的用水量来决定。

现在堰顶平于水则十五划,每划等于一尺,就够了。

如果水量高出”水则“十五划。

灌区就要闹水灾,低于十五划,灌区就要缺水,这就是六字雇最珍贵的科学性。

把握了这个准则,都江堰水利工程就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一个完美的、科学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这样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以它孜孜不倦的灌溉滋润着成都平原。

本来“天府之国“的美誉属于关中平原,自从有了都江堰,这一美名不得不让位给成都平原。

故有句俗语道“天府美自古堰来”。

好了,我们也到此走完了这条全长40公里的成灌高速,源于1926年建成的成都到灌县的成灌马路,也是行至九寨沟、黄龙、卧龙、四姑娘山、青城山等世界大腕景区的必经之路,承载着四川旅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象都江堰的水一样。

回过头去,百感交积,若有所思--这,就是我的路。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境内,岷江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也是现有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运、城市供水等多种效益。成都平原因此富庶,自古有“天府之国”美称。都江堰始名于宋代,宋以前称都安堰、湔或犍尾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

今年寒假的一天,我、妈妈、爸爸、姨父、姨妈和表哥一起去了风光如画的都江堰。

我们一大早就起床,去火车站买票去都江堰。到了都江堰有坐公交车去景点。那时,已经上午九点了。

我们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喷泉,这个喷泉的池子里有两根木头,木头上刻的有字。具体是什么字,我也不知道。而且,这个喷泉不太大。

我们又走了几步路就看见一条大道,道路两边各有一条渠,渠里的水有许多的石质龙头喷出。更外边有几尊古人石像。再往前,就是一棵奇怪的银杏树,听说,这棵树是由张飞所种植,树枝上有石钟乳状的分叉,很奇特。

我们再往前,就是一个大大的宝殿,他是伏龙观,是来纪念修建都江堰的人——李冰父子的。这个宝殿分三重,我们在第二重出来的时候看见了都江堰的`全景图。我们下了伏龙观走了一大段路发现转回了伏龙观的正前方。

我们发现我们是从伏龙观的一个侧面绕回来的,所以,我们要从另外一个侧面走……。

我们走到了宝瓶口,我看见这里像是一个水坝的样子。这里的水清澈见底,波涛汹涌,时不时还会出现漩涡和乱流,可是还让人感到凉爽。现在的工业污染却并没有将这里的水污染。

我们又来到了飞沙堰,它的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特大洪水的特殊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我们又走到了鱼嘴,它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我们最后去了一个花园,里面有许多盆栽和花花草草,十分美……。

经过了一天的旅行,我们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都江堰。

我们这次旅行不仅了解历史故事,而且知道了古人的智慧,让我学到了很多,更让我开阔了眼界。我很想再一次来到都江堰!

暑假里,我们一家和南昌的叔叔一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参观有两千多年辉煌历史的都江堰。

一路上,我和妹妹一直盼望着快点到都江堰。终于到了,车子开进了景区的大门,两旁绿树成荫,花草芬芳扑鼻,流水潺潺;虽然是夏天,但是感觉凉风习习。

我们继续往前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闸和四跟铁棒。导游说:“每年人们挖沙时,看到四跟铁棒露出来,就不用挖了,因为再挖下去,会造成鱼嘴分流不均匀,而发生洪水灾害,淹没农田和村庄。”我们一边听讲解,一边往前走,来到了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鱼嘴,”导游介绍,“鱼嘴”有三大功能,第一是防洪,第二是分流,第三是排泥沙。“鱼嘴”呈三角形,就像鱼的嘴巴一样,它也是人工修建而成的分水堤,它把滔滔江水一分为二,二分为八字形;站在“鱼嘴”的前方,远远望去,汹涌的江水一泻而下,经过“鱼嘴”的分流后,水流变得平稳而缓慢了。看了这巧夺天工的设计,我不禁惊叹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一路继续往前走,导游带我们来到了露天表演台,我们又看了一场精彩历史文化演出: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民国、现代的文明故事。我们玩得太开心了。

经过这次都江堰的游玩,我知道我们祖国有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为我们祖国的光辉历史感到自豪。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奉献我的一份力量。

诗人山春曾在《灌阳竹枝词》中写道: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开时涌岸边。诗人运用巧妙的语言让我们见识了这神奇的都江堰。暑假,我领略了都江堰的美丽。

一来到都江堰,我便看到了湖边一颗颗的柳树。柳树小姐们的样子也算得上是婀娜多姿,千姿百态吧。这可是在夏天,柳树小姐们全都换上了轻柔的绿色长裙,宛如一位位绿衣仙子。往栏杆旁走,才发现栏杆上的雕刻技艺当真是无可挑剔的。有的图案是雍容华贵的凤穿牡丹,栩栩如生;有的是金龙出云的花样,十分有立体感;有的是含苞待放的菊花,可爱极了。

再往前走,便是十分著名的玉澜索桥了。索桥用铁索绑在半山腰,犹如一只风挂在半空中,只有游丝一线牵着。光是远远地望着,我便早已不寒而栗、胆战心惊了。人们走在索桥上一个个都紧抓着护栏,接着再一步步地挪动着自己的身体。还有一些人胆子大些,竟把自己斜倚在护栏上,不过却也十分笨重。只见索桥上的木板虽也结实,却稀稀疏疏。不过,走在吊桥上,听着下面潺潺的流水声,却也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下面的河川流不息,一点儿小小的波浪,让这原本就十分特别的都江堰,又有了一种独特的美。

再继续往上走,就来到了有蜀中小西湖之称的翠月湖。啊!来到这里的人无不赞叹这奇妙的翠月湖。她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里景色宜人、风光秀丽、凉风习习。翠月湖的水真亮啊,亮得像一颗颗闪亮的钻石;翠月湖的水真净啊,净得像一面没有丝毫杂质的'明镜;翠月湖的水真蓝啊,蓝的让人分不清楚这是天上还是人间;翠月湖的水真静啊,平静的没有一点波纹。这一个美丽的湖,应该是那天宫的瑶池从天而降吧。否则怎么会有一股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观的独特魅力呢。真是仙境呀!

走到观望台上,都江堰的大半景色映入眼帘。往下俯视,都江堰的宏伟的水利工程让人惊叹不已,江水平静而轻缓地往岷江流去。郁郁葱葱的森林像一片绿海,成群的坝子更是这水利工程的一大特色。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真是舒畅。

玉澜索桥,翠月湖,这些让都江堰变得古色古香。我希望有机会再去这美丽的都江堰。

暑假,我们全家一起去四川成都旅行。我们去了乐山,峨眉山,都江堰,映秀,锦里,武侯祠,金沙遗址和熊猫基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都江堰,映秀和熊猫基地。

我们先去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世界上唯一的无坝水利工程,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它是由宝瓶口,分水鱼嘴和飞沙堰组成的。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从此不仅解决了成都平原水患,又保证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灌溉需要。当我们站在宝瓶口,看着脚下滔滔的江水,不禁感慨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老的都江堰至今仍然造福着四川人民。

参观完了都江堰,我们来到了汶川地震损失最严重的映秀,我看到一边是一排排重建的有着羌族民居特色的新房子,另一边是留作纪念的倒塌的漩口中学旧址。我听了介绍,知道很多学生都死在汶川地震中,我心里很难受。我去捐了款,还献了鲜花。我长大后要当一名研究地震的科学家,帮助人们减少地震的发生。

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熊猫基地,我看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熊猫,它们拖着棕黄色的长尾巴在活动场里自由自在的玩。有两只小熊猫好像在说话呢!我还在熊猫动物园里看见了大熊猫,它们长得胖乎乎的,“穿”一件黑白相间的“外套”,鼓着又大又圆的肚子,真像个胖墩儿。雪白的脸庞上长着两只黑亮的眼睛,又大又黑的眼眶,就像带了一副墨镜似的,憨态可掬,可爱极了。

这次旅游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收获很多,过得很愉快。

我去过很多地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成都动物园。成都动物园位于成都市北面郊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动物园里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毛色奇特的金丝猴、呆头呆脑的亚洲象,温驯胆小的长颈鹿等。动物园绿树成荫、风景宜人。

听说动物园里有一位叫美美的大熊猫,生了7个熊猫宝宝。所以我刚一跨进动物园的大门,就迫不及待地冲进熊猫馆。可我一走进熊猫馆就大失所望。天啊,不会吧?今天只能看睡美人了。只见熊猫一只懒洋洋地趴在滑梯上做美梦,另一只干脆躺在草地上蒙头大睡,只看到了睡熊猫,真可惜啊!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骆驼居住的地方。因为骆驼比较温顺,不会伤人,所以骆驼馆的围栏中间留了比较宽的缝。骆驼可以把头伸出来向人们要东西吃。我们看它张着一张大嘴,就剥了一些花生喂给它吃。在我们的旁边,有一个大哥哥站在另一只骆驼面前,他向那只骆驼嘴里吐了一口口水。我正在想,这个大哥哥怎么这么可恶。可转眼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骆驼也不甘示弱,吐了那个大哥哥满脸的口水。那个大哥哥的脸刷的一下红了,急急忙忙地跑了。太好笑了,我的那颗快要掉的牙齿都差点儿被笑掉了。我真后悔没有拿起手中的相机,给那个被吐了一脸口水的大哥哥照张相,给他留作纪念。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来到动物园走走看看,感觉真是很愉快、很轻松。动物能使我们快乐,世界上不能没有动物,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惜动物。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