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实用17篇)

时间:2023-11-25 15:03:01 作者:QJ墨客

教案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写的具体指导方案,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三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生字:会认会写生字23个,认读生字34个。

积累:(一)、生字目标:会认34个字,会写23个字。

(二)、理解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

3、培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积累目标:

1、通过朗读和交流能根据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积累词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2、学句子写句子,提高写话能力。

感受智慧的意义,体会指挥来源于创造力、知识、经验、意志品质。

续写《田忌赛马》

用冰取火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抽读。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

三、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指导朗读,学生交流,总结: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查字典的方式认生字。

2.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积累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1.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2.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读自悟、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件、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查字典的方式认生字。

2.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预测有什么好处?

(1)组内交流。

(2)同学之间说一说。

2.为了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预测,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先用字典查“典、基”等生字。

2.同桌间相互检查、互相指正。

三、课堂小结。

预测是阅读故事时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既会充分调动大家的阅读积极性,也会让大家阅读时更加仔细认真。但是预测有时也会有误差,我们在查找资料时,要注意这种方发是否通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典基础阁佳盲唐。

课时作业:

书写生字。

课后反思: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运用词句段。

2、从“日积月累”中积累句子。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词句段运用。

1.读准加点的字音。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四个词语中的加点字。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互相读一读。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你能举个例子吗?

2.下列成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这样的成语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列三个成语的特点。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的发现是否和其他同学一样。

(3)指名朗读。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三列成语,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你能举个例子吗?

3.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句子。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小结: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提示语在后,有的提示语在中间。

(5)拓展练习。

你能举个例子吗?

二、日积月累。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2.小组朗读。

3.师生对读,齐读。

4.看谁最先背下来。

5.背诵比赛。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多音字。

带数字的成语。

引号的用法。

团结的力量和意义。

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练习册。

课后反思:

省略。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父母或其他亲人为自己做的事中感受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并教育学生要回报亲人的关爱。

2、要求学生表述要清楚、完整,并富有情感。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能正确评价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感受亲让人的爱并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亲人。

提高学生口头表述事情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日期:

一、创设交际情境。

播放所收集的与本次口语交际主题相符的公益广告、短片画面等。

二、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看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说出话题。

三、读文中提示。

1、要说出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2、要说出自己对亲人做什么事或打算做些什么事。

四、小组合作。

1、交流各说的内容。

2、讨论交流。

五、全班学生讲述汇报。

1、认真倾听。

2、评价。

3、互动表演。

六、评价。评选出优胜和优秀个人。

板书:回报亲人。

表述事情清楚、完整。

认真倾听、正确评价。

用行动去回报亲人。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6自然段,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二)读文质疑:

学生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相继写在黑板上,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泰戈尔写《花儿学校》时,己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像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六月的阵雨。哗啦啦,是什么词语?(abb)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它也是象声词,用这样的词语可以让描写更生动。(指导学生朗读)。

(3)课件出示课文后面想像涂色插图一,学生欣赏,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像说一说。(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出示涂色插图二,你来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像,用自己的儿童语言来进行描述。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粉红衣服的是什么花?鹅黄、雪白的都是什么花?理解“磕磕碰碰”,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aabb)。

(2)课件出示插图,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笑什么?引导学生放飞想像,自由描述。

(3)课件出示两幅图(阵雨和大雨)的对比,大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出示插图四,想一想,说一说,花儿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指导学生朗读。难道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这样急急忙忙吗?是一个反问句,读出语气。

6、指名读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

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五)感悟积累:

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六、板书设计:

大雨。

阵雨冲出。

冒出。

欢天喜地。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时间,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段话写下来。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们的作息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亲情”这一单元,使我们感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那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解。今天我们就将自己了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写下来。

二 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

1 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 指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 指导写文

1 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2 师指导: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要求:语句要流畅,内容要真实。

四 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 学生打草稿。

二 师巡视并单独指导。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有关松鼠的资料。

两课时。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回答:松鼠)。

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板书课题)。

学生们谈感受:

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强调统一)。

从哪几方面体会到小松鼠美丽和可爱?

当学生谈到小松鼠的特点时让孩子从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学习课文。

学生谈到小松鼠美丽,就让学生到文去找,你从哪看出小动物美丽的?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部分。

学生谈到小动物谈到灵活或机灵时,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你从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机灵的。

喜欢吃的东西、如何做窝……。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学习,并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并板书:

1、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的机灵。

2、住的: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学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1、熟读课文。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学生在体会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小作者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把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谈并学习写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要从外形特征去观察小动物,再要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悄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生动、形象)。

结合语文天地的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学习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练习说话。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于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身上的毛,的好像搽过油。一条的大尾总是,显得格外。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篇写小动物的《带刺的朋友》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

捷遮蔽。

1、外形特征。

2、吃食物时的样子、神态动作。

3、睡觉时的习惯和样子。

4、做游戏时的特点。

语文天地。

一、畅所欲言。

怎样爱护小动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讨论。

二、笔下生花:两课时。

1、你喜爱的小动物写一写……。

要求: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可以从动物的外形特征、吃食时、睡觉时、游戏时的样子、神态、动作等方面来写。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时间,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段话写下来。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们的作息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亲情”这一单元,使我们感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那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解。今天我们就将自己了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写下来。

二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

1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指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指导写文。

1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2师指导: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要求:语句要流畅,内容要真实。

四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学生打草稿。

二师巡视并单独指导。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题是“读书”。安排了《小小的书橱》、《山沟里的孩子》、《爸爸和书》三篇主题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读书的乐趣,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语文天地”中涉及的各项活动和练习,突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了语言的积累,同时又注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32个生字,会8个生字,掌握与课文有关的词。

2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读书的乐趣及读书的重要性。

3抓住重点此,理解课文内容。

4积累好词佳句。

课时安排:8―9课时

小小的书橱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有语气地朗读全诗。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会认识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书,花初步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2至明看火车,检测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把书橱比作是“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感悟2―5小节,体会读书的乐趣。

读最后一小节,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配乐朗读,放飞想想谈感受。

1指名配乐朗读课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

3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五总结评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再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

2完成古诗《观书有感》。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

二感情朗读,回顾全文。

三完成读一读,背一背《观书有感》

1自由读古诗。

2再读古诗,结合插图,自悟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不会写的字全班交流解决。

2重点指导“瀚、尊”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书的名言警句。

山沟里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4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分段,理清结构。

3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老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认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

2说说: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

3找出文中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的句子读一读。

小组讨论、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面对的?

4指导朗读,学生怎么感悟就怎么读。

5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六、七段)

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

讨论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

激发学生想想:看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用一段话补充一下吗?

5师小结。

五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二再读课文,联系自己,深入感受内容。

1齐读课文。

2想想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联系自己,谈谈你此刻的想法。

3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在班上展示。

三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1读句子,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2读一读两组句子,抄一抄,积累精彩句子。

四指导学生写本课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个字较难写或易写错?

2重点指导“罩、慧、貌、勤”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时间长

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路不好走(勇敢、乐观)

不十分安全

教学内容:写自己一次借书的经历。

教学目标:

1会按事情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

2指导学生将借书的过程写具体(能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写)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向图书馆或别人借过书吗?,说说你是怎么借的?并把这件事记下来。

二打开思维,互相启发

1同桌互相说自己借书的经过。

2全班交流,师点拨。

三指导写作

1思考:怎样才能将借书的过程写得清楚、具体。

2师小结后,提出写作要求:

第一:要交待结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将借书的过程作为重点来写(在借书的过程中若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也应写下来)

另注:

学生也可选择写介绍一本好书。

要求:

1写出你喜欢什么书以及喜欢的原因。

2在写你读后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学生构思作文。

二学生打草稿。

三师巡视指导。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读课文,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道感染和熏陶。

课件。

1课时。

日期:

一、课前预习。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肆虐———————()故障—————————()承诺———————()哀求—————()。

3、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

二、学习研讨。

1、齐读课题。

(1)说说你所周到的项链?(2)什么是“爱心项链”?小组合作学习,寻找文前提示的问题。

2、交流汇报。(1)小组汇报。

(2)教师帮助学生归纳答案,利用可我呢结尾一段来作答。

(3)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曾经做过的、听过的或是自己接受的有关“爱心”的事。

2、读《阅读》中的有关阅读材料。

四、教师总结。

这课的题目是一种比喻:把爱心比作金钱,把做善事比作金钱,把金钱和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爱心是可以传递的,他不需要回报,但可以心心相印。

板书:爱心项链。

汽车抛锚路人相救。

不求回报只求承诺。

帮助他人传递承诺。

爱心无价心心相印。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玉的珍贵和卞和忠诚之心。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和氏献璧》。理解“献”、“璧”。

引导学生看题质疑。

二、

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先解决。

2、检测字词。

3、同学们字词掌握的不错,那通过读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

4、学生回答,了解课文大意。

再读课文,说说:

和氏献了几次璧玉,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卞和的忠诚。

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

引导学生读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最后体会卞和说的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谈一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作业:

把和氏献璧的故事请给家长听,和家长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让学生经历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家价值。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因此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1、老师要买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提问:怎样列式?

2、老师要买10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怎样列式?

提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如果老师要买1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生列式并说意义。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块来解决的新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1、探究14×12的笔算。

(1)、回忆2×14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意义。

(2)、小组探究10套书在竖式中怎样表示。

(3)、汇报展示。

2、错例辨析,突出重点。

师把在巡查过程中错的竖式板书到黑板上。

着重讲解竖式,学习笔算的算理。

当生指出错误的竖式出错点后,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复述乘的顺序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对位知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分别去乘14,8写了对着个位,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14,10乘4得4个十,所以应把4写了对着十位,10乘1个十得1个百,所以1写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实是算10个14是140,1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时写不写都不会影响个位上相加的结果,所以这里的“0”可不写。

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3、同学们自由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1、寻找位置(把相乘的结果放在正确的位置里)。

2、火眼金睛。

3、列竖式计算。

23×1333×3143×1211×2212×4432×13。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 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几何图形理解算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利用几何图形去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相关运算算理,并能正确地处理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渗透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1、能够简单利用几何图形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掌握计算中为什么进位。

让学生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课前准备:练习本和文具

教师准备: ppt课件、题卡、动物卡片、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和学生互动,游戏水果蹲

学生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并选一类水果.最后,选出一组水果获胜.

二.复习

利用课前水果蹲获胜水果小组,引出复习习题,并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一边计算一边想你是怎么计算的)23×13= (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通过复习出示(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板书

三.新知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创设情境。

师:刚刚同学们在做题时,老师看到一位学生的桌子上有一盒酸奶,老师很好奇,我想采访一下他。

师采访。xx你喜欢喝酸奶吗?

(课前准备一生说:是的,老师,妈妈说每天喝一盒酸奶对我长身体有好处。)

生:愿意。

2.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和简单说说几何图形)

生:说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师:那么你们会列式吗?(找生列式)

生列式,师板书48×37=

3.引出估算

同学们,在课下,咱们班有两位同学在预习时遇到了点困难,请同学看。(观看视频)

视频中的两个同学起立寻求帮助。以此引出估算的多种方法。

预设

(2)因为48≈50 50×37=

(3)37≈40 48×40

师:那么实际需要酸奶的盒数比20xx多还是少?为什么?

生回答。

4.引出笔算

同学们现在春风小学,要给学生们配备营养餐中的酸奶,想知道具体需要酸奶的盒数,你们能帮忙吗?(请同学们在题卡上完成 第一题,并同桌之间说一说。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并找2名同学结合几何图形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计算后,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助春风小学解决了困难。老师替他们感谢你们。谢谢大家。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白板,你发现了什么?

生找异同。

师总结:这种利用以学知识学习新知的过程就是迁移思想。

出示课题进位和迁移。

那么同学们通过对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学习,并结合刚刚计算的过程,你能说说如何笔算吗?(小组合作完成题卡2题。小组讨论,最后由组长写出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和补充完成此内容。(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给予鼓励,例如数学家就是这样说的)

找2名同学说,再大家加重音齐读。重要的事说三遍。

5.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能独立计算了吗?有几只小动物迫不及待的和大家见面了,同学们请看 。老师选一位同学帮大家选择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选择后生做后面题)

在学习新知时错的生展示.

6.小结。

生说一说

8.布置作业

教材51页6题

9.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

23×13=299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语文三年级单元教案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读书经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一只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多。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灵活性。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灵活性。

1、根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3: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尝试计算14×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12计算过程。

(根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究算法。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b、将12套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说一说。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

c、不平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种?

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先分再合。为什么要分?为什么要合?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竖式计算:

a、这种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

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

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讲一遍。

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12(老师张贴竖式)

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表示24个十。

比较算法:

a、大家观察和刚才哪种算法一样?谁愿意上来解释一下。

(2812×2的积,2套书的本书;14014×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

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通过比较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

1、列竖式计算,并寻找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

2、找一找:从竖式中寻找问题答案。

3、算一算

四、回顾总结,质疑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年级语文书第四单元

二、回答问题。

1、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第3自然段)。

(非常为难。因为队员们怕拄拐的博莱克会影响到游行队伍的整体形象,但是如果不让他参加,又担心会伤害他,因为感到为难。)。

2、“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这件棘手的事是什么?

(这件棘手的事是游行检阅时博来克怎么办?“确实”、“非常”看出事情的棘手。)。

3、“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是对队员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队员们(心存顾虑,不知怎么安排拄拐的博来克。)。

4、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第12自然段)。

兴奋、自豪。

5、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这个小伙子真棒”:因为博莱克没有因为自己是个拄拐的少年而感到自卑,而是很自信,对充满了热爱之情。

“这些小伙子真棒”:因为这些儿童队员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没有歧视拄拐的博莱克,而是大胆的让博莱克站在游行队伍的第一排。所以人们赞扬了他们美好善良的心灵。

三、我想对博来克说几句话:

1、博来克,我真的很佩服你的勇气,欣赏你的自信。我也会象你一样,做一个坚强的人,而且我也会热情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2、博莱克,我真佩服你,你并不因为自己的残疾而自卑,你是一个自信,自尊,自强,并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孩子,你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年级语文书第四单元

争吵后:我:后悔、矛盾、不安克莱谛:伤心宽容。

我:知错就改克莱谛:主动示好)。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不安”是怕克莱谛放学后再报复我。“后悔”说明“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该和克莱谛吵架。)。

2、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瞟”是斜着眼睛看。“不是愤怒”说明克莱谛并不生“我”的气,他为我的行为感到“悲哀”,为“我”不承认错误而伤心。)。

3、终于挨到了放学。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听见克莱谛从后面跟上来。

(“挨”字用得好,是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4、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但心里想的却不一样,克莱谛心里想着(跟“我”和解),“我”却想着(怕他报复一心防御他。)。

5、“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父亲认为(克莱谛)比(“我”)高尚,因为(克莱谛能谅解“我”的过错,宽容“我”,珍视友情。)父亲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是自己错了,应该(主动认错),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6、读课文第5自然段,回答:

(1)“我”和克莱谛争吵后,为什么很后悔?

(因为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我想起……)。

(2)这段话中,作者分几步写出“我”内心矛盾心情的?

(分三步。不安——后悔——矛盾)。

三、学了本课,你认为他俩是什么样的少年呢?

1、安利柯是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人。

2、克莱谛是一个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别人,珍视同学友情的人。

四、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朋友之间要互相谅解、彼此宽容。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1)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2)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读一读。

(3)填空: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说一件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感人事例。

(2)查找有关冰灯的资料。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