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心得(专业14篇)

时间:2023-12-06 18:31:09 作者:FS文字使者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过去行为和决策的自我评价和思考,有助于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接下来,小编将分享几篇关于心得体会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创新

中小企业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中小企业内管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完善管理制度,可以引导中小企业走上正确的轨道。

一、重视中小企业内控管理的意义

从中小企业的总量水平以及所形成的市场势力来看,足以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走向。与产权结构开放的大型企业相比,大部分以家族形式存在的中小企业产权相对封闭,由此导致了中小企业开放性较弱,外部监督效用有限。另外,伴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面临外资企业、国企等对手的竞争压力和融资渠道狭窄等财务压力,中小企业存在着为实现盈利最大化而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与风险。因此重新审视和设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对策,是提高中小企业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必然选择。通过创新完善中小企业内控,一方面,可以科学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同时满足企业面临市场竞争调整内控目标导向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中小企业这个企业群体加速向现代企业经营发展模式转变,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流的通畅与避税等盈利性问题,忽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观念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整个运转情况的了解和把握,阻碍中小企业长远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执行力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方面存在漏洞,内部控制环节过多与缺乏控制并存,造成效率低,财务风险高。同时,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有的中小企业甚至未设置单独的会计部门,或者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业务交叉过多,没有遵循不相容的岗位职责相互分离的原则,导致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人,缺乏相互牵制。另外,对如何执行制度、判断和报告制度执行的情况、纠正制度执行的偏差等方面流于形式。

(三)会计人员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

因为中小企业往往限制劳动力成本,工资待遇比较低,所以雇佣的会计人员较少,也吸引不到优秀的会计人才。部分中小企业中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或专业知识较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熟练程度不够,业务不熟悉,在账务处理上缺乏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以致会计工作混乱。由于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造成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作用均未充分发挥。另外还有不少企业的会计仅按经营者意图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情况的内控,同时必须要采取循序渐进

的方法,科学逐步推进,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完善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明确权责,以完善企业管理机构。内控制度的建立要以服务企业经营为目标,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应当从完善会计核算制度,明确财务处理程序、落实到位授权审批制度等方面进行加强内控。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以实施全面预算控制,可以规避管理随意性,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

(三)集体树立内部控制观念,加强内控监督

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必须做到从管理者到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内控制度对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意义。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当在树立内控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和综合素质,并建立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员工的机制,以制度管人。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下,实现企业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确保权、责、利之间的平衡。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优化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应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内控问题的现实选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中小企业只有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管理与建设,才能引领中小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解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7)2011.

(10)2017.

[3]林加方.加强中小企业内控与财务管理相融合的措施[j].经济视角,(11)2011.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优化创新

对策

《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创新》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民营企业应逐渐转变原有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论,分析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经验,并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相结合,创立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且保持不断创新。

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需要企业主将对企业的绝对控制下放给管理层,让更多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化的制度提高管理的执行力度,将新的管理模式落到企业发展的实处,有效发挥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2.2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进行管理的桥梁,制度建设是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石。

在目前环境下,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首先要注重内部制度的建设,引导企业内部的创新。

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改革与创新企业的内部制度。

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应转变观念,摆脱在创业初期过分依靠投机行为所带来的企业发展,让企业发展顺应市场发展,且具备竞争实力。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发现有业务变动时及时更新调整,并统一修订,由管理部门牵头,其他部门辅助,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

2.3提高企业人才的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并进行实践与创新,逐步改变原来陈旧的经营管理理念,创建适合自己的经营发展道路。

对于民营企业的人才发展来说,要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同时注重外部人才的招聘。

善于发现企业内部人才,也可以制定相关的竞争机制来选拔人才。

增加民营企业对人才的投入,运用物质与精神激励留住人才,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使企业保持活力。

通过招聘为企业寻求更多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4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但它是进行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

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打造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使组织内部的沟通成本降低,凝聚力增强,其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任氛围,帮助企业员工制定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减少员工流动,巩固团队战斗力。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是向员工传递企业文化的有效方式。

同时要组织讨论,让员工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积极利用企业的内部刊物宣传企业文化。

用榜样力量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潜移默化,在树立榜样的同时,积极创造榜样产生的必要条件,如广泛开展服务竞赛、创新竞赛、目标管理以及其他各种群众性活动,让榜样人物在各种明确目标的、有效传递企业文化的竞赛中脱颖而出。

3结语。

企业管理创新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需要民营企业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顺应市场发展潮流,主动创新,抓住机遇,推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提升人才素质,建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剑君.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8).

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摘要]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本文研究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探讨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民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行管理创新的主要对策,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内容

企业集团的财务活动是企业集团经济活动、经济效果、经济利益最直接、最集中、最综合的体现,因此,要使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不断根据企业集团经营环境的变化进行财务管理的创新,以适应企业集团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内容,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看看,想了解更多请锁定网。

(1)在集团内部以集团公司为中心建立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集团公司的利益目标为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另一是由集团公司制定用以约束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可有子公司根据第二个层次制度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的具体制度。各个层次的财务管理制度均要涵盖筹资、投资、使用、耗费、收入、分配等财务管理内容,以及财务决策、计划、执行、监督、考核等环节。

(2)集团公司实行财务专业条线责任制。集团公司向各子公司、控股公司派出财务总监,各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必须对他所在公司的'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负责,财务总监对总经理和董事会负责,各子公司、控股公司的财务总监对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负责。财务总监的工作任务,一是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二是加大财务监管的力度,以保证各项财务制度的贯彻实施。这样通过制度的创新后,可以加强财务制度的规范性约束,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力度,提高财务监督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控制财务收支和资产运作能力等。

企业集团财务工作范围较一般的企业、上市公司更广,要求财会人员知识面更宽、规范性更强。因此,除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业务技术能力外,应该更注重提高以下三方面能力:

一是职业判断能力。企业集团适用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对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有多种会计政策可供选择,有多个会计原则可以权衡,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这就需要财务人员通过分析判断作出选择。

二是沟通协调能力。集团内部一般均是独立法人,组织结构复杂,利益主体多元化。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善于针对不同的成员企业,采用不同沟通协调技巧,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三是知识更新能力。财务人员必须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及结构的变化,相应充实知识内涵,尤其要充实国际投资、金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财务活动。

(1)明晰内部产权关系。在集团组建时运用市场手段,由母公司出资设立子公司或通过并购其他企业形成母子公司体制;对用行政手段组建的企业集团应该对内部产权进行明晰化改造。

(2)拓宽集团公司筹资渠道,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社会、国际三个资金来源聚集资金,为集团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保证。一是眼睛向内,把功夫用在理财、生财上,盘活集团内部的闲置沉淀资金,同时注重内部筹资,在盈余分配中留足未来发展需要的资金;二是向社会募集资金,把企业集团改造成生产、流通和金融的结合体,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企业集团,为集团吸纳社会闲散存款资金,为集团发行债券等;三是向国际市场筹集资金。当然向国际市场融资,财务人员必须利用金融市场来管理集团风险,如利用货币与利率互换减少借贷成本和不必要的风险、通过远期和期权市场管理风险等。

(3)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投资决策中心,完善投资管理体制。投资决策中心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重大投资项目拥有决策权,对重大项目论证、资本金筹措和投放、 债务偿还等承担重要责任。投资决策中心在投资决策时,要在服从集团经营战略的前提下重点分析项目的风险与收益,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以财富最大化目标来决定项目的取舍。

(4)选择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经济利益是企业集团组建、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根本归宿,集团利益分配合理与否决定了集团成员企业的聚散离合。然而企业集团的利益分配格局十分复杂,不仅存在于母公司与子公司 之间的纵向分布,还存在于各公司之间的横向分布,因此,采取的利益分配方式也不可能单一化。财务人员必须综合权衡,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利益分配形式,以处理好国家与母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5)注重兼顾收益与防范风险,在把握资本盈利能力和集团扩张等方面,需要进行评估、预测、权衡。

(6)兼顾经营效益,管理效益与政策分配效益,使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互结合,市场开拓与强化管理相互结合,用好用足政府一定时期的改革措施与政策,为集团谋求最大发展机遇。

为适应企业集团发展,财务管理重点必须在以下四方面扩展:

二是注意集团的市场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现金流量风险以及经营风险、金融风险。

四是注重相关法律。在融资,投资经营活动中,必须通晓资本市场的交易规则,各种金融工具的权益、经营的法律责任、企业集团的权利与义务等法律问题,保证集团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

根据企业集团特点,应以追求财富,财务实力和成员企业均衡增长为财务目标。在保证三者均衡增长,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最大财富与资本增值,应是现阶段企业集团财务工作的基本目标。

企业变革与管理创新的个人心得体会

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环境的巨大变化要求企业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发生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企业只有树立不断追求顾客价值的营销理念;强化与中间商、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及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并真诚合作;在消费者个性化4c需求上建立相应的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4p营销策略;并将传统与现代营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整合营销的.综合效果,企业的营销管理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保证.

作者:肖怡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刊名:南方经济pku英文刊名:southchinaeconomy年,卷(期):“”(1)分类号:f713.50关键词:信息时代营销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企业,指的是由人共同组成的彼此经营与沟通的一个统一整体,企业存在的主体是人,因此,在制定企业制度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并将企业体制人性化体现出来,并以企业文化的方式对外界展现出来。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具有决定性影响,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在今后企业发展中具有维持及约束的导向作用。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多,使得很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这样原有企业文化就会和新企业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冲突与矛盾,这就必须依照企业现有发展状况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该过程被称为企业文化的创新。在文化建设领域,企业文化创新选择性摒弃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一个企业若要站稳脚跟,就应该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不断吸收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经验,由此既能够提升企业员工思想观念,而且还能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企业运行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2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2.1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就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管理以企业文化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员工的.共同信仰,有价值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增强极为有利,对员工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予以充分挖掘,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创新企业文化有助于创新企业管理模式。首先,道德力量在企业文化中,可以采用理想方式指导企业员工工作行为,对一个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创新企业文化,以柔性化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硬性管理模式;其次,近年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技术、人才及管理等诸多要素,创新企业文化需要源自企业内部发展需要,所以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应该和创新企业文化的需求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创新企业文化对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具有推动性作用。

企业创新动力主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在企业管理中,将企业文化创新纳入企业规章体制中,也可以采用物质奖励与绩效奖励等手段不断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另一种为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员工。只有不断创新企业精神领域与物质领域,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生成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2.3创新企业文化有助于形成企业创新合作局面。

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与规模,企业合作现象极为常见。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合作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企业合作以企业文化为其重要内容,创新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创新合作局面具有推动性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创新企业文化可以让一个企业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进步与发展是相对较为艰难的一个过程,只靠企业自身是难以进步的,而企业合作,创新企业合作模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企业文化创新能够将各企业之间的共性彰显出来,比如,价值观、文化发展策略相同有助于拉近企业距离,对企业合作局面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2]。

2.4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

若要使企业不断发展与进步,就应该要求企业工作人员不断努力创新,但是怎样让员工不断努力创新,此为企业更为重视的问题,若企业整体上死气沉沉,那么不管企业如何发展都不会有太大成就。一个企业要想进步与发展,就应该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而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企业员工价值取向的提升,使其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企业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因此,若想让员工甘愿工作,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员工薪酬,而是不断提升并端正企业员工价值理念,使员工在工作中充满活力与激情,由此才能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很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始终以经营活动为管理该企业的根本与核心,而对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却漠不关心,此为造成企业文化发展滞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意识到创新与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摒弃以往错误的企业管理观念,制定具有人性化特征的企业管理体制,由此才能实现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尽管很多企业管理者极为重视文化管理与建设,但仅仅是将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精神及员工行为准则等作为口号挂在嘴边,只是在表面上树立了企业形象,实质上却没有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3]。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员工行为、思想都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建设企业文化并未落在实处与细节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此外,还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仅仅是文化娱乐活动范畴,在定义企业文化时观念比较狭隘。在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时,一些企业仅仅是生搬硬套,并未与企业自身发展实际与特点相结合,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不高,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不能适应企业整体发展,对该企业发展与完善极为不利。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主要决策者就是企业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引导着该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若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就必须以身作则,摒弃以往企业生搬硬套的管理理念,实现企业人性化管理。企业管理者应该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积极学习与吸收国内外优秀管理经验,并及时总结企业管理心得与经验。企业管理者还要从本质上了解企业文化的核心与根本,对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与重要性加以认识与了解,通过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优良企业精神。企业管理者还要积极、主动学习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不断吸取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优秀经验,并将企业未来发展与自身发展特点相结合,以此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特文化[4]。此外,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不断创新企业管理理念,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一直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引导员工共同成长。

4.2创新企业文化应该与企业营销相结合。

创新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但这些只是建设企业内部文化,并未将企业社会化、市场化特征体现出来。而企业是一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组成,服务于社会,企业发展以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强化对外宣传力度,将企业自身文化传播至社会中,这样一方面能够达到宣传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在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使企业知名度得以不断提升。所以,在创新与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有效结合企业营销[5]。

4.3企业文化创新要与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相结合。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创新要求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起主导作用的是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关键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该企业的所有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而建设企业文化的对象同样是员工,为顺利建设企业文化,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照企业发展实际制定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体制,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专业教育与培训。结束培训后,还要对企业员工实施相应的培训效果考核,对企业员工实际学习情况加以了解与评估,如果员工考核成绩突出,应该对其加以褒奖,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励员工,另一方面还能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理念,使其更为注重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

5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创新对创新企业管理具有积极影响。现阶段,基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需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现代企业必须高度注重创新企业文化,明确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最终才能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企业发展的优势来自于科学化的管理,因此管理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管理内容和方法的优化,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前企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创新管理比技术等其他方面的创新作用更强,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但是一些企业对管理创新的重视度不够,缺乏专门的流程和规范,导致管理不科学,在市场上同行业中的地位也逐步下降。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层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管理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使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1创新人才管理模式。

在企业创新管理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主体,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人才资源是重要的企业竞争力,尤其是企业中掌握核心技术的是骨干人才,骨干人才是企业发展和运营的重要财富。这些骨干人才的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素质高,他们对工作的选择性也很大,他们也想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因此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留住这些人才,使这一无形资产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企业可以加强对人才的培训,淘汰他们旧有的知识体系,通过全新理念的输入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讲座,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完善和更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其职业道德。这就使得经济资源转化为了知识资源。人才这种无形资产得到了循环利用。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要花费一定的经济成本,经济成本花费后就要得到相应的回报。企业也希望通过员工能力的提升创造更丰厚的利润。同时对于企业员工也要实行绩效奖励制度,使他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得到应有的回馈,这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就会减少跳槽现象,他们会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2创新技术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创新需要加强技术的创新。企业在技术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对技术和管理问题加强重视,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实现技术管理方面的创新。技术管理的创新可以使资源配置更合理,同时也有助于技术创新配置效率的提升。企业管理层要保证技术创新发挥作用,就需要对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进行考虑。技术创新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有资源数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创新可以保证管理效率的提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统一的,两者需要进行协调和配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不段变化的,企业管理层要科学估计市场上的竞争形势,并对其做出科学的反映。技术创新要按照实际特点,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此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成为科学化的`管理手段,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这是对传统经营思想的挑战,也可以保证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管理手段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管理手段的创新需要掌握科学的手段。企业需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内优秀企业的经验。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吸取精华,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使这一企业形成具有独立特色的管理手段。此外,企业也要鼓励员工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寻找灵感,加强管理手段的开发和研究,运用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各种资源的充分传递和共享,保证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的员工都能了解企业的发展信息,保证企业实现健康,持续的运营,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

4通过夯实内部管理基础加强管理。

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只有夯实内部基础管理,才能有灵感,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创新。因此,企业要重视夯实内部基础管理。企业基础管理包括的内容较广,主要有完善企业内部基本规章制度,制定企业员工工作的基本流程等。基础管理工作的强化有助于对内部各种关系的梳理,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环境更和谐,保证企业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如果企业管理没有坚强的基础作为后盾,管理创新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会造成企业状态的混乱。在这种状态下信息化企业和数字化企业的建立是很难的。此外,企业要按照自身具备的条件,在明确目标和确定定位的基础上,实现目标的有序推进,使企业的管理层次更上一个台阶,这样企业预期的管理目标才能实现。

5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下获得发展的重要力量就是加强管理,并且要对管理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全新的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从而获得长远的发展。文章主要从“管理人才的创新,管理技术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和内部基础管理的强化”等方面探析企业管理创新内容及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企业管理创新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3]王秀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内容及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244.

[4]吴振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内容及方法[j].价值工程,(9):2-3.

企业管理创新培训心得体会

近日,我透过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学习,感触颇深。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西方现代管理出现向传统管理挑战的倾向,强调管理的软化,重视管理的艺术。企业管理不仅仅需要“理性”,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非理性”,需要“软”因素。管理一词有管辖、控制、处理的意思。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到达必须目标而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活动。也就是透过计划、组织、调节、监督等一系列控制活动,以到达预期的目标。“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一词,常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正像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性一样,管理工作、领导工作也有它的管理艺术、领导艺术。所谓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能。它是指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技巧;是指管理者的灵活策略、独特方式、恰当手段、巧妙的方法。是属于方法论范畴,巧妙地运用管理方法就是管理艺术。管理艺术是十分微妙的东西,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经验和胆略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运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潜力,它表现管理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水平。

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反映这门工作的学科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在那里我只想浅谈一下管理艺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个性是现代化的大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理者要做管理工作,就务必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是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管理者实现管理职责的重要保证,是管理者的要诀。因此,学习、研究管理艺术是很有好处的。大凡成功的企业均有其内在功力和外部的机缘。只有善于把别人付出的惨痛代价化为自我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因此,对成功与失败企业的理性思考和比较分析可为企业管理带给有效的借鉴。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战略长远性和适时性的统一。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自我的总任务和目标所制定的全局性规划,显然具有长远性特点,同时,企业战略是使企业的资源和实力同不断变化的环境之间持续和加强适应性的过程。因此,又具有适时性和应变性的特点。

2、企业规模要与企业自身的资源相匹配。企业在规模扩张中,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多元化经营。大众出租车10年时光里净资产从0增长到10.5亿元,走的是一条规模扩张的路,但他们始终坚持“不强不做、不熟不做、不优不做”的原则,以此确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范围。而风云一时的巨人集团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非关联性多元化的规模失控,还有前几年曾铺天盖地的“延生护宝液”,如今也沉寂下来,其原因也是贪大求多,由急速扩充为恶性膨胀,导致无法收拾。

3、强有力且团结的领导班子。凡是成功的企业,它的顶层必定有一个业绩优秀的领导班子,这些人相互信任,真诚地怀着共同的理想,同时具有其领域需要的才干。

4、品牌战略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款式的竞争,更是无形资产的竞争。

5、人才和员工的参与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

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电器是以重视人才而著称的,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构成了独到的经验。该公司内部有一个经营开发研究所,也是一所培养商业人才的学校,每年的预算高达10亿美元,每年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多达1万,作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韦尔奇,每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到该所讲课一次,韦尔奇把痛恨官僚主义作为人才各种素质之首,这对习惯论资排辈的中国管理者而言堪称振聋发聩,因为论资排辈的结果,往往伴生官僚主义。

6、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在创新管理方面,海尔集团是中国企业中最成功的一个。1984年以来,海尔做到平均一天有一个新产品,一天有两项专利,产品已累计拥有42个门类8600个品种。5年前,海尔与日本gk设计公司合作成立青岛海高设计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在世界各地有6个设计分公司和10个信息站,产品设计从最初的单一的冰箱产品发展到所有家电领域,使海尔的海外市场产品实现了本土化设计,即按照不一样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进行开发设计。

企业管理创新领导讲话

tcl集团对内实施经营变革、管理创新,以增强集团的整体竞争能力;对外力拓市场,充分挖掘和发挥集团在市场网络、制造技术、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使业务获得了全面持续的增长,并逐步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内外部计算机管理系统。

最近,本刊专题作者janezhao采访了tcl集团袁信诚副总裁,探讨tcl利用it管理制胜的经验。

请谈谈tcl在哪些方面优于其它竞争对手?

在实践上与竞争对手相比,要从大局来看,一是分权,使整个组织结构灵活、有活力;二是调动员工积极性,这是关键。

表面上,这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造,实际上是企业机制的创新。按照国有企业的惯常做法,是从上到下的逐级管理,中间很容易形成所谓的官僚层地带。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对市场做出迅速反应。分权的改革,使第一线的生产情况也能很快地反映到最高决策层,为管理者创造了活力,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了每一个组织单位的效率。

分权的确能为企业带来活力,但它也可能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您是如何平衡的?

不错,过度的分权会增大管理资源利用的难度,比如人力资源、品牌资源、资金资源等都因分权组织相对独立的'使用,而无法实现整体优化。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管理共有资源的集权结构。我们tcl设计了这个结构,就象建筑学中的“预应力”,可以预先知道将发生什么。

你们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结构或管理模式来实现这种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我们的创新是采取“航空港”的经营模式。我们设计了一种矩阵型结构,横向有“研发、制造、销售”三个平台,纵向则以产品打通。企业要迅速发展壮大,一定不会是靠单一产品来做的。我们1989年开始做家电,并立足和利用这一行业,再确定自己在相关产业和相关产品上多元化,不象某些企业看哪个好赚钱就做哪个。这其中有些是分权的,如彩电、家庭影院和vcd。但研发队伍、制造队伍、销售队伍都分别集中在三个平台上采用的it计算机系统来管理。

请具体谈谈tcl是如何利用it来创新企业管理的?

伴随着高速发展,tcl的销售终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7个大区、28个分公司、150个经营部的庞大销售网络。单靠原有的传统数据统计方法根本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巨大市场压力和企业快速成长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自下而上的管理需求。1995年底我们与对整个网络管理和企业研发、生产到销售整个系统管理都了解的开思软件公司合作,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企业实际运作相结合,把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中国化,逐步建立起tcl高效的内外部管理系统。

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完全是靠人,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管理手段的提高来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企业管理方式的一个根本性变革。该系统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1)它能够非常清晰、准确地反映整个企业的资源运作,为企业决策提供基本依据;2)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本身的高速运作来提高我们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整体性。该系统完全是按照计算机化的概念来对我们企业的人力、财力和其它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这一系统给tcl带来的最直接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最主要的是以信息化为支持,给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企业运作管理的速度。该系统具有一般营销网络的概念,如全国跨地区的网络分销体系,也有生产网络。日本的花王公司(kao)之所以能在12小时之内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凭它分布在全球所有分销系统的用户系统。它的成功就是靠信息化来支撑企业发展的。在国内,还没有单个企业这么做。我们是想做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必然要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管理创新领导讲话

摘要管理创新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实现企业发展愿景的内在需要。对管理创新进行清晰地界定,全面分析管理创新的有利因素和阻力,深入探索实践管理创新的方式方法,对于指导企业有意识地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内在属性。对于一个不断在市场竞争中磨砺、不断谋求发展的企业而言,适时、适当地开展管理创新,既显得十分必要,也显得十分自然。很难想象,在残酷、激烈的市场中,哪一个企业在管理上固步自封而能够存活下来。但我们必须同时认识到,管理创新本身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不恰当的管理创新,或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不仅不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反而可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害,甚至可能将企业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管理创新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认识,指导我们的企业科学地开展管理创新。

到目前为止,国际、国内对于管理创新并没有一个统一、全面、准确的定义。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为管理创新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根据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阐述的“创新”的含义,中国人民大学王建军博士认为:管理创新,就是把新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列入企业管理系统,使之具有新的功能和创新活动并创新效益,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较为稳妥的表述,我们暂且采用这一定义。

对企业而言,无论是进行具有全局性还是局部性的管理创新,其目的都在于变革和改良企业各类资源的配置方式,提高企业利用各类资源的效率,提升企业的效益水平,更好地适应当前及未来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

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管理创新可分为目标、计划、实施、控制、领导、组织、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的创新。按照业务组织的分类,管理创新可分为管理模式创新、竞争战略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标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按照职能部门的不同,企业管理创新可以分为研发管理创新、生产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供应链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信息管理创新等。

根据管理创新方式的不同,管理创新可以分为全新型管理创新和引进型管理创新。这两种管理创新所需经历的过程基本相同。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这也往往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起因所在。在企业的运营中,企业的管理者面对竞争对手,经常能够感受到企业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差距,致使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又或者管理者居安思危,感觉到企业在提高效率、培养竞争力的过程中,某些方面明显还有改进的空间,促使管理者对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界定并探究原因。

第二阶段:寻求创新方案。这一阶段是全新型管理创新和引进型管理创新的主要区别阶段。企业既可以根据所发现的问题,采用全新的思想或方法,自主发明和实施全新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改进,这就是所谓的全新型管理创新,也可以从外界借鉴已有的管理理念或方法,即所谓的引进型管理创新。一般而言,企业会从不同的角度,就某一方面的管理内容选取多种创新方案以备选择。

第三阶段:评估和决策创新方案。根据自身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对创新方案进行评估和遴选。全新型管理创新未必经济,引进型管理创新又未必适应企业实际情况。又或者,其所寻求到的创新方案的效果未必就能超过目前既有的运作方式,是否进行管理创新还不一定。但无论如何,企业都必须全面权衡之后作出一个决定。

第四阶段:管理创新实施阶段。管理创新必然涉及新技术运用、业务流程改造或者人力资源调配,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必须积极稳妥地予以实施。如果没有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的实施方案,或不能及时调整管理创新的步伐、步骤,又或不能获得员工理解,往往可能导致管理创新的半途夭折。

前面已经提到,管理创新存在一定的风险。要想成功地实施管理创新,达到预想效果,必须对有利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因素加以利用,对阻碍管理创新的因素予以化解和排除。

(1)外部动因。一是新思想、新技术的出现。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往往可能推动整个行业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忽视新思想、新技术的运用,就很有可能使企业的管理方式趋于落后。二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都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企业不断对管理方式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这种改变。三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增强。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普遍认识到很多资源不可再生,生存环境一旦破坏难以修复,从而使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这也对很多企业的管理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四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可供人们选择的新产品、新服务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自身调整,提高生产力。

(2)内部动因。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不只是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企业管理者总是在追逐成本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这促使管理者不断寻找企业运营管理中不合理、效率不高的环节,谋求改良或改革途径。同时,受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企业管理者有一种自然的危机感,主动寻求创新、超越竞争对手的方式和方法。而对于被管理者而言,他们是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受众,按照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这些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是否合理,也直接关系到被管理者的工作满意度,关系到被管理者自身价值的实现,对他们而言,也有一种改良管理方式的愿望,这种愿望也同样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内部动因之一。

尽管企业管理创新有着有利的外部、内部动因,但它的推行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必然面对以下一些因素的阻力。

(1)文化因素。企业文化伴随企业的成长不断强化。在中国,受东方文化的长久熏陶,企业普遍较为缺乏创新、冒险精神。另一方面,存续时间越久或者规模越大的企业,愈加趋于保守。对于这些缺乏创新、冒险精神的企业来说,他们往往会担心创新的管理方式可能导致企业的状况不如从前,会使企业走下坡路。

(2)利益因素。在特定的管理模式下,总有部分管理者或被管理者获得一些特定的利益。一旦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很有可能触动他们的利益,甚至让他们砌底失去特定利益。一经权衡,这些既得利益者会采取各种方式抵制管理创新的推进。

(3)习惯因素。对于一些长期在某种管理模式下工作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言,他们已经习惯于他们日常的工作方式、内容,害怕适应不了新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或是无法掌握新的管理技术,从而对管理创新怀揣一种抵触情绪。

(4)认知因素。尽管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但是相对于科技创新而言,管理创新显得较为“隐性”,且其产生的效果,往往没有科技创新带来的效果那么直接,因此往往也容易得不到足够重视,难以保证实施力度。

企业管理创新领导讲话

tcl集团对内实施经营变革、管理创新,以增强集团的整体竞争能力;对外力拓市场,充分挖掘和发挥集团在市场网络、制造技术、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使业务获得了全面持续的增长,并逐步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内外部计算机管理系统。

最近,本刊专题作者janezhao采访了tcl集团袁信诚副总裁,探讨tcl利用it管理制胜的经验。

请谈谈tcl在哪些方面优于其它竞争对手?

在实践上与竞争对手相比,要从大局来看,一是分权,使整个组织结构灵活、有活力;二是调动员工积极性,这是关键。

表面上,这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造,实际上是企业机制的创新。按照国有企业的惯常做法,是从上到下的逐级管理,中间很容易形成所谓的官僚层地带。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对市场做出迅速反应。分权的改革,使第一线的生产情况也能很快地反映到最高决策层,为管理者创造了活力,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了每一个组织单位的效率。

分权的确能为企业带来活力,但它也可能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您是如何平衡的?

不错,过度的分权会增大管理资源利用的难度,比如人力资源、品牌资源、资金资源等都因分权组织相对独立的'使用,而无法实现整体优化。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管理共有资源的集权结构。我们tcl设计了这个结构,就象建筑学中的“预应力”,可以预先知道将发生什么。

你们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结构或管理模式来实现这种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我们的创新是采取“航空港”的经营模式。我们设计了一种矩阵型结构,横向有“研发、制造、销售”三个平台,纵向则以产品打通。企业要迅速发展壮大,一定不会是靠单一产品来做的。我们1989年开始做家电,并立足和利用这一行业,再确定自己在相关产业和相关产品上多元化,不象某些企业看哪个好赚钱就做哪个。这其中有些是分权的,如彩电、家庭影院和vcd。但研发队伍、制造队伍、销售队伍都分别集中在三个平台上采用的it计算机系统来管理。

请具体谈谈tcl是如何利用it来创新企业管理的?

伴随着高速发展,tcl的销售终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7个大区、28个分公司、150个经营部的庞大销售网络。单靠原有的传统数据统计方法根本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巨大市场压力和企业快速成长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自下而上的管理需求。1995年底我们与对整个网络管理和企业研发、生产到销售整个系统管理都了解的开思软件公司合作,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企业实际运作相结合,把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中国化,逐步建立起tcl高效的内外部管理系统。

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完全是靠人,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管理手段的提高来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企业管理方式的一个根本性变革。该系统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1)它能够非常清晰、准确地反映整个企业的资源运作,为企业决策提供基本依据;2)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本身的高速运作来提高我们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整体性。该系统完全是按照计算机化的概念来对我们企业的人力、财力和其它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这一系统给tcl带来的最直接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最主要的是以信息化为支持,给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企业运作管理的速度。该系统具有一般营销网络的概念,如全国跨地区的网络分销体系,也有生产网络。日本的花王公司(kao)之所以能在12小时之内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凭它分布在全球所有分销系统的用户系统。它的成功就是靠信息化来支撑企业发展的。在国内,还没有单个企业这么做。我们是想做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必然要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

企业管理创新领导讲话

企业管理创新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是企业保持活力及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根源。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创新领导讲话,仅供参考。

各位代表、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荣获第二十一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企业和创造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这次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广大企业学习贯彻关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性判断的具体行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在《政府。

工作报告。

》中强调,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广大企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为提质增效升级作出新贡献。

借此机会,我就“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实现新常态下企业健康发展”问题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

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贸易壁垒较多等一系列问题。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向依靠科技进步、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少的高端产业迈进,是新常态对广大企业提出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形势下,企业不能坐等观望,而要主动转型,加快升级,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在市场搏击中强筋健骨。一是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在优化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生物产业实现新的突破。三是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市场业态,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产业,积极发展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标准。四是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围绕产品的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包装展示以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创新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手段,从而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和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二、着力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

深化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企业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大批企业实现了公司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但也要看到,市场化导向的企业改革还在进行时,现代企业制度还很不完善,束缚企业发展的顽疾还很多。在新常态下,企业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勇闯企业改革深水区,打好深化企业改革攻坚战。一是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厘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机制。二是进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产权多元化改革,提高国有资本的效率,拓宽企业投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做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四是进一步强化依法治企、依法经营,公平参与竞争,积极维护市场秩序,妥善处理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遇到的法律纠纷。

三、着力推动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是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国际上一些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入我国部分企业,并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方法。我国企业逐步重视自主创新,有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高铁、核电、4g标准等。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严重,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仍然制约着企业健康发展。在新常态下,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舆论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径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在管理创新方面,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理念、制度、机制、方法上的创新,着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重视把信息化、网络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引入企业管理中,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要牢固树立精益管理理念,从企业经营管理各项活动的过程分析入手,做好流程梳理和浪费辨识工作,精简或消除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以品质优、成本低和效率高为目标,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响应。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要紧紧抓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中精力在集成电路、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网络通信设备、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高端制造领域抢得先机和实现赶超。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完善内部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引进和培养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和现实生产力。

四、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实施“走出去”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企业从“引进来”消化吸收,到“走出去”开办工厂、设立研发中心、跨国并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截至20xx年1月,我国企业在180多个国家建立了2万多个境外企业,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500多亿美元,涉及能源、基础设施、地产、农业、科技等领域。中信、中国远洋运输、中国海洋石油上榜20xx全球100大跨国公司,12家中国内地企业上榜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00大跨国公司。但我国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基数较小,目前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广大企业要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和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国际化经营,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重组资源的能力,做到走得出、站得稳、有实效。一是进一步发挥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合理选择投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统筹布局生产和营销力量。二是进一步提高跨境并购的成功率,尤其是并购完成后实现企业业绩持续向好的成功率。三是进一步掌握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和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警惕和防范运营中的各种风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之年,希望广大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抓住新常态下蕴藏的新机遇,为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和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年的全国管理创新大会。根据会议的安排,我主要就中央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讲几点看法。

当前这场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其发展之迅速,冲击力之强,涉及范围之广,为历史所罕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对中央企业也是一样。

由于我国金融领域尚未完全对外开放,金融机构“走出去”刚刚开始,持有的境外资产相对较少,所以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不是很严重,国内信用体系基本正常。但由于需求萎缩,我国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最早受到冲击的是出口企业,并逐渐向上游延伸,直接影响到中央企业比较集中的产业领域。

20xx年下半年开始,中央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主要行业的景气度明显下滑,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逐月下降。在需求和价格下降双重压力夹击下,部分中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电力、钢铁、汽车、房地产、建筑、水运等行业的中央企业经营压力不断上升,炼油、火电、民航等行业的中央企业出现整体亏损。20xx年,中央企业实现主营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653亿元,同比下降33.8%。当然,其中有很大的政策性亏损的因素。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国资委高度重视,始终把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20xx年国资委分别于4月、7月和11月召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4月份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荣融主任要求中央企业捂紧钱袋子准备过冬,做好“过两年紧日子”的打算,要求中央企业清理项目,控制成本,强化风险防范,及时回收账款,坚持现金为王。7月份,国资委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降本降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高度重视投资管理,从严从紧控制投资;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严格控制并购重组;高度重视资金管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在20xx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又提出“调整优化上水平”的要求。要求中央企业从发展战略到管理构架、管理流程、资源配置等都要进行调整优化,要求中央企业要研究市场,在抵御金融危机冲击方面拿出新举措;深化改革,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取得新进展;调整结构,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管理,在夯实发展基础方面取得新成效;突出技术创新,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新提升;带好队伍,在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方面取得新成果,同时,号召中央企业要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尽力做到减薪不减员,歇岗不歇业。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央企业积极采取“过紧日子”、“准备过冬”的措施,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是清理投资项目。一些企业审慎分析和评估已有投资项目和拟实施建设项目,或加快进度,或停缓建,或进行投资瘦身,努力降低投资风险。一些企业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建设项目进行清理排队和调减,集中发展核心业务,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初步统计,仅中国石油(601857,股吧)、中国石化(600028,股吧)、国家电网、中国铝业(601600,股吧)、中电投、中国五矿等6家中央企业20xx年就调减投资890亿元,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

二是强化资金管理。中国石油等企业实行资金全面集中管理,强化资金集中管控,多方式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石油去年第四季度日归集人民币资金约60亿元、外币资金约3000万美元,债务规模缩减1000亿元以上,财务费用逐年下降且控制在20亿元以内。

三是加强成本控制。中央企业普遍加强了成本控制,压缩三项费用,增收节支取得良好效果。国家电网去年通过加强集中采购招标节约资金超过百亿元,中国石化通过大力压缩可控费用实现挖潜增效139亿元,中国移动通过完善两级集中采购体制,全年节约采购成本160亿元,国电、武钢等企业领导班子带头减薪。

四是严格控制风险。中国五矿、国投集团、中国南车(601766行情,股吧)、中广核集团等35家企业试行编制《企业年度风险管理报告》,一批中央企业启动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远集团及时将海外资金转到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保证了资金安全。中粮集团、中化集团等企业利用国内外期货市场,严格套期保值制度,有效化解经营风险。

五是积极开拓市场。宝钢、中国海运等一批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积极开拓市场,稳定重点客户,努力扩大销售份额。

总体来看,中央企业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保持了较好的生产经营态势,整体上没有出现流动性紧张,不少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与银行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筹措了较为充足的资金。中央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良好表现,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张德江副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指出,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得力,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国际上对中央企业这次应对金融危机也给予了很好评价。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说,中国国有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有很大不同,在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都相当稳健,成为稳定香港经济和社会的重要力量。亚洲金融危机时,很多在港上市的国有企业都出现问题,要依靠中央政府出手救助。而目前香港投资者非常看好大型国有企业,希望有更多内地大型国有企业到香港上市。

尽管到目前为止,中央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良好,但这次危机很有可能不是短期性的,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因此,除各项应急措施之外,中央企业可能还需要规划、安排一些更具长远意义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的时期,企业经营活动的系统性风险会不断加大。各种长期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会被恶化的经济形势逐一放大。在这种不利的市场环境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国资委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20xx年就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几年通过持续地推动风险管理的培训和经验交流,中央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一批中央企业开始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些起步较早的企业,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把握了主动,较好地防范了一些可能发生的风险。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融合起来,就像维护好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好不好,在身体健康的时候看不出来,一旦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它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二)苦练内功,提升管理。

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的波动,这是不可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处在危机时期中的企业,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苦练内功,就能寻找更好的发展模式,将危机变为企业转型的一次机遇。

所谓的内功就是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并有能力赶超对手和抵御各类风险的自身条件。我们对中央企业提出练内功,具体体现在对企业员工队伍的培训和强化企业基础工作。适应未来更高水平的竞争,关键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没有一流的职工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企业。过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冬训机遇和条件,要抓住企业减产和停产的时机,加强职工培训工作。要和国际知名企业对标,缺什么补什么。此外,在经济扩张时期,企业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经营业绩上面,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往往受到忽视。遇到危机的时候,正好是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审视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管理要效益的时候。通过优化信息系统、改进各项流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标准体系等工作,挖潜增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加快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的起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失效以及外部监管不力引起的。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加快推进规范的董事会的建设步伐。这几年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进行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的实践,初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决策的机制,解决了重大决策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初步形成。外部董事超过半数,使企业的决策层与执行层、决策权与执行权基本分开。外部董事对重大决策能够独立发表意见,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有效,风险防范意识和内部管控能力大大增强。下一步,国资委还要进一步扩大试点企业范围,要进一步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扩大外部董事来源,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外部董事的履职能力。要通过建立规范的董事会,为中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四)调整发展战略、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当企业处于困境之时,既包含了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因素,更孕育着激发企业抵御风险走向成功的动力。我们看到,当前一些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及时实施战略调整,重新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一些企业改变过去低成本竞争的模式,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一些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改变严重依赖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还有一些企业把危机看作企业重组的机遇,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利用低成本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之,对当前这场金融危机,我们不能消极应对,而应当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对未来工作做好预先安排。

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是发展中的失误,是在处理虚拟经济发展与有效监管之间的结合方面摔了跟头。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实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强,一旦渡过这次难关,寻找到更好的发展模式,将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因此,我国企业未来面临的竞争将更加高级化,也更加激烈。中央企业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在确保安全度过金融危机的同时,打好自身的基础,树立全球意识,把握国际经济竞争的新趋势,培育企业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谢谢大家。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国资委群工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承办本次会议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及所属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会议主要由中央企业工会第二、第三联络组参加,由中航工业集团工会承办。中航工业集团及所属西飞集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航工业集团高建设副总经理、西飞集团唐军总经理和宋水云书记亲自出席会议,给予了大力支持,做了大量工作,周密安排。

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多数中央企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并处于排头兵和主导地位,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央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布局结构不断优化,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党的建设明显加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交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实现了五年翻一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中央企业在改革发展取得新成绩的同时,积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仍有不少中央企业在经营规模、品牌效应、管理水平上,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部分企业存在产品研发能力强、制造加工水平低,高层决策能力强、基层执行效果差的现象。企业只有搞好班组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活力和一线员工素质,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对于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xx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张德江同志批示:“班组建设是企业基础性建设。国资委部署央企加强班组建设,意义重大。希认真抓、长期抓、抓出成效”。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国资委于20xx年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并于当年召开了中央企业班组建设推进会议。3年来,各中央企业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和国资委、国资委党委的要求,扎实推进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今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作交流,总结推广班组建设典型经验,推动班组管理创新,深入推进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工作,我们决定分别召开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和班组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议。会前,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黄丹华同志专门批示:“认真筹备,开出成效。”今年8月底,我们在贵阳市召开了中央班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今天又在西安召开中央企业班组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会前,我们向国资委黄丹华副主任、姜志刚副主任作了汇报,两位领导指示群工局要开好会议,认真听取企业意见,有力推动中央企业班组建设。

刚才,来自不同企业的9位同志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有的侧重于班组建设,有的侧重于班组管理,讲得都很好,充分展示了我们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我们听了很受启发,很有收获。没有在大会发言的企业也有许多好经验,在下午讨论时,大家还可以进一步交流。

借此机会,我就加强班组建设与班组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中央企业班组建设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国资委成立以来,特别是20xx年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召开以来,中央企业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和推进班组建设工作,在加强和推进班组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切实加强了领导,为班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中央企业从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贯彻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国资委通过印发指导意见、召开现场推进会议等方式,加强对班组建设的指导。多数企业党政领导把班组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指定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会积极组织发动,形成了推进班组建设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多数集团公司主动将班组建设纳入集团战略规划中,建立了“党政统一领导、工会组织协调、部门充分履职、全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许多集团公司“一把手”亲自挂帅抓班组建设,新自研究工作思路,提出工作措施,参加创建活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林左鸣总经理亲自带队,到其他企业学习考察班组建设工作,曾一度传为佳话。企业领导的重视,是我们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和保证。

二是广泛开展了创建活动,在实践中培育了一批典型。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培育先进典型,是推进班组建设的重要抓手。20xx年和20xx年,国资委先后两次召开了“中央企业创建学习型红旗班组,争做知识型先进职工”表彰推进会,表彰了千名知识型职工和千个红旗班组。中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以多种形式推进创建活动,使班组建设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中国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每年评选“十佳百优”班组长,其中对“十佳”班组长实行每人一辆价值16.8万元轿车的重奖,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抓班组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基层管理水平和企业业绩水平大大提高。这些活动都是抓工作的好形式、好载体,不仅认真贯彻了班组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还赋予了工作以鲜明生动的特点,为职工群众所喜闻乐见,值得充分肯定。

三是注重工作指导,完善了班组建设和班组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机制。科学严谨的制度建设是搞好班组建设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国资委大力推动了以班组建设为核心内容的职工素质工程,企业以班组为单位,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提高班组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班组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了关于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或纲要,进一步加强了对班组建设工作的指导。一些企业制定了班组管理工作考核标准,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在班组建设和管理中深入推进“三三三”工作法,全面推进了一线人才培养、加强了基层管理、构建了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了经营业绩的提升。又如:中航工业沈飞公司围绕“六型”班组建设,建立升级达标体系;神华宁煤集团班组建设“四五六”模式;中远集团南通中远船务船体车间下料组针对重点环节实行托盘化管理和集中式管理,等等。这些都是推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几年来,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和班组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健全,班组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等班组管理制度的数据化、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班组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

四是把握了班组建设的关键,大力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20xx年,国资委明确要求中央企业用三年左右时间,把班组长普遍培训一遍。自20xx年以来,国资委每年选派中央企业优秀班组长赴国外学习考察;20xx年,国资委积极探索针对中央企业班组长大范围、低成本培训方式,委托清华大学研发了中央企业班组长管理能力资格认证远程培训项目,以此为平台,依据我委与清华大学的双方协议,推进班组长远程培训工作。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根据实际制定了班组长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积极组织班组长培训,提高了班组长的业务技能、管理能力和思想素质,为班组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如中航工业今年以来,仅集团公司层面就举办了14期班组长培训班,733名班组长前往中航大学接受了培训。中石油兰化公司先后举办班组长脱产培训班46期,培训班组长1775人次,实现了两年时间对班组长轮训一遍的任务。还有,刚才宁煤集团在发言中讲到,公司把选好、用好班组长作为抓好区队班组建设和安全工作的关键,把政治坚定、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管理严格作为合格班组长的基本条件,按照其岗位必须具备的八种能力要求,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班组长。全集团公司2868个班组的3007名班组长全部实现了公推直选。这些做法,不仅推动了企业基层民主管理工作,也极大地加强了班组长队伍建设。

中央企业的班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成绩远不止上述四点。良好的工作成绩,坚定了我们的工作信心。当然,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的企业对班组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班组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进行思考、研究和安排,投入不足,使班组建设工作与企业的整体发展不适应;二是有的企业行政负责、工会牵头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没有建立,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有的企业班组建设制度不够健全,推进机制和激励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四是有的企业班组长的培训质量还需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不够,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认真思考总结,努力探索班组建设规律。

班组数量多、分布广,差异性大。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业务板块的班组,其工作任务、工作特点大不一样。要把握班组建设的共同规律,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应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是班组建设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生产经营,推动改革发展。正如有的同志在发言中所讲的,班组是企业直接组织职工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基本单位,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组建设要始终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来进行加强和改进,使班组在安全、质量、效益、技术、创新、节能环保、和谐等方面得到全面加强,从而促进生产经营、推动改革发展。切忌搞形式主义,照搬照抄照转,搞花架子。我们要深刻认识科技和社会发展给企业管理创新带来的机遇,结合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学习借鉴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创新和完善班组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便班组建设与管理更加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实际。

二是要努力提升职工素质,畅通职工职业发展通道,构建班组职工成长的平台。在加强班组建设工作中,要改善职工学习工作的环境,拓展职工的发展空间,增强职工的创造活力。要将班组职工队伍建设,与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纳入企业整体人才开发体系和人才强企战略。在工作中坚持培育“四个一流”的职工队伍为目标,不断完善班组职工的培养、评价、激励机制。要搭建班组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加强对班组职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支持,畅通班组职工职业上升通道。在开展读书自学、岗位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中,更新职工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提高班组职工学习热情、技能水平、服务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要建立科学的班组岗位竞争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并将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敢抓善管的职工选拔到班组长岗位上来,并把业绩突出的班组长选送到各级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上去。

三是要激发职工活力,尊重职工首创精神,挖掘班组自主管理潜能。当前,中央企业职工的民主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对企业的发展倍加关注。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好、发挥好、维护好班组职工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向班组问政、问计、问需,群策群力搞好班组建设。要尊重班组职工的首创精神,激励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自觉、自愿、自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并且在自我学习、自我创新中实现自我提高。要大力加强班组制度化建设,要引导职工自觉接受并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搭建职工参与管理、表达诉求、行使民主权利的平台,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围绕生产经营,建立攻关团队、创新小组、专业技术协会等形式,进行技术革新、专利发明、qc攻关活动。进一步增强职工创新意识,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建立合理化建议的征集受理、论证实施、评估激励制度。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班组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是要传承企业优良传统和精神,建设优秀班组文化,打造和谐敬业团队。企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中央企业班组职工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不能改变,攻坚克难、团结协作的作风应永远保持。检验班组建设成效的好坏,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是否继续传承和发扬了中央企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等,都是中央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要认真学习贯彻xx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打造符合时代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以此凝聚力量,引导企业发展和班组建设。在建设优秀的班组文化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培育个人愿景,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团结和谐、开拓创新和提升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塑造班组良好的团队形象。要重视并努力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劳动价值,尊重他们对社会、对企业的奉献。

五是要分类指导,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突出班组建设个性特色。中央企业有60万个班组,主要分布于20多个行业,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规模、运营环境、管理水平的差异,决定了班组建设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中央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板块、不同工种的班组建设的目标、内容、要求、方式等存在着差异性。要与企业自身特点相适应,与改革发展的形势相顺应,抓好重点、突出特点,使班组建设工作结合企业实际。

三、切实加强领导和工作指导,不断推进中央企业班组建设。

“”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央企业群众工作的目标是建设一流职工队伍,创建和谐发展环境。高效的基层组织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实现中央企业“”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必须做强做优班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要有世界一流职工队伍,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央企业正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大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进一步解决影响和制约班组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班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中央企业班组建设成为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学习和谐的企业基层组织,为中央企业基层建设打好基础。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中央企业要按照国资委的要求,把班组建设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事关企业发展战略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考虑,纳入企业战略发展整体规划来布置;企业分管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班组调查研究,听取班组建设工作汇报,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相关工作部门要根据企业班组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具体分工,做好各项制度、各项工作推进措施的制定、检查和考核;工会和党群部门要在党委(党组)领导下,会同各有关工作部门,牵头做好班组建设的各项协调和推进工作。

二是要围绕中心,创新管理,提高效益。加强班组建设的核心是不断创新班组管理。班组管理创新要紧紧围绕提升企业效益、培养一线人才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来谋划。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从事班组建设组织指导工作的同志们,要用先进的管理学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努力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了解先进生产运作方式,努力指导班组管理创新,不断推动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由单纯的生产封闭型向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开放型转变。国家电网公司甘肃电力公司开发的班组建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班组建设和班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数据化。这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班组管理中的重要创新和有效应用。刚才好几位同志在发言中讲到,在班组管理中运用了精益管理的思想、5s现场管理的理念、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设备管理的方法。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当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汲取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并结合班组管理实际运用其有效的方法,建立和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班组生产、安全、设备、成本、质量、学习培训等标准化作业和管理制度,并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安全高效地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

三是要传承精神,建设文化,构建和谐。在班组建设中,要努力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等伟大精神,塑造符合时代特点、凝聚人心的班组理念,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团结和谐、开拓创新和提升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制定和完善职工行为规范,推行与传播优秀班组团队文化,塑造班组良好的团队形象。特别是要发挥班组作为连接职工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把企业的关心与爱护及时传递给员工,并及时准确地反映职工的意愿和需求;要进一步提高班组的民主管理水平,将各类矛盾和冲突稳妥化解在基层,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四是要提升素质,构建平台,培养人才。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可以引进,但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无法引进的,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要将建设一流职工队伍的要求纳入班组建设规划中。要建设一流的职工队伍,首先要全员参与班组管理,做到人人抓管理,个个有责任,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每一名员工的创造活力。其次,要打造学习型班组,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要大力推广职工中的绝招、绝活、绝技和先进操作法,促进员工自觉学本领、练内功,争当新能手、技术状元、科技带头人。要开展读书自学、岗位培训、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职工学习热情,充实和更新职工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全面提升班组职工技能水平、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再次,要抓好班组长队伍建设。要建立班组长的基本胜任力模型,了解其应具备的各项素质,提高班组长选拨、培训、评价、考核和奖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积极为班组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对优秀班组长,要重点培养,有计划地选拔一些优秀班组长到技术和管理岗位;要建立完善对班组长的考核、奖励、晋升等机制,设立班组长岗位工资或岗位津贴,使班组长获得与其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报酬和精神鼓励;要保证班组长每年有一定的时间参加培训,确保培训所需费用的投入,有条件的企业要有计划地组织优秀班组长出国培训,学习国外知名企业班组建设的先进经验与管理理念。

五是要树立典型,宣传典型,行业对标。中央企业要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红旗班组,争当知识型先进职工”活动,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先进典型的培养机制,从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出发,总结、提炼本企业开展班组建设的经验,创建适应企业发展的载体和品牌。要发挥互联网、局域网、电视、广播、企业报刊、宣传栏等阵地作用,大力宣传推广班组建设的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要注重班组建设理论的研究,努力掌握班组建设的规律。要在行业、企业内部积极开展班组建设对标活动,营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加强班组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事关中央企业发展的全局。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充分交流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好方法,认真学习借鉴中央企业兄弟单位先进的班组建设经验,从而推动本企业班组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长期的工作中,群工局的工作得到了各中央企业及工会和党群部门的大力支持,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企业管理创新领导讲话

应该说,目前全国建筑业形势是好的,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北京申奥成功、上海举办世博会、我省实施的“半岛城市群”战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这些都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机遇。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控制投资规模,但是到处仍然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每个大的城市都是一个大的建筑市场,建筑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眼前来讲,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新区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大家一定要抓住机会,加快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要牢记“质量第一”的宗旨,严格工程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优质工程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永远不败的法宝,高质量造就高信誉,换来大市场,赢来高效益。无论是从对人民负责、对业主负责、对国家负责出发,还是从做大做强企业出发,我们都要在强化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要充分利用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和监督制度。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积极组织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检查。要把落实质量责任制作为重要措施认真抓实抓紧抓好,确保责任到人。以争创“泰山杯”、“鲁班奖”为目标,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工地管理人员全部挂牌上岗,所有施工单位都要在工地醒目位置设置标志牌,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使每一项工程既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又能经得起社会的评论。要严格贯彻和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未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律不得交付施工。要严格竣工验收备案制,竣工验收不合格或未办理备案手续的工程一律不得交付使用。要进一步加强工程监理工作,全面实施旁站监理制度,不断提高工程监理水平。要大力开展“创名牌、创优质”工程活动,突出抓好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工程的质量。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科技成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转化应用,通过科技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技术实力强、质量水平高的品牌企业。

二是要强化安全意识,搞好安全生产。建筑安全是建筑企业的生命,“安全即效益”。要以提升安全管理整体水平为目标,以推行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保障,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地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基础工作。一要明确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施工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建立健全以法人代表为核心,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要抓好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要重点搞好起重设备、塔吊、井子架的专项治理。三要继续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树立建筑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我市城市建设增光添彩。四要强化在建工程的安全监督,在抓好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安全监督工作措施,把安全监督全过程的检查考核情况,纳入工程竣工验收和安全、文明工地总评,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五要从抓培训工作入手,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依法对职工进行安全防护教育,培训面及合格率要达到100%。切实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提高安全生产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水平。

三是要强化竞争意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你不发展壮大,就有可能被淘汰。大家一定要居安思危,不能安于现状。建设公司做为建设局的直属企业,建设局有责任、有义务给大家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是保护不可能是永远的,保护绝对不是保护落后,大家应当充分利用局里提供的保护时机,做大做强各自的企业,使之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这就象我国加入wto,对一些民族工业也实行了保护,但最迟不能超过5年,在这保护的5年中,如果我们仍不能发展,结果只有死路一条。怎么办呢?一要转变观念,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企业必须面向市场、瞄准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创造市场,紧紧围绕市场转,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做到巩固已经占领的市场,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眼睛盯着潜在的市场。就是说,大家不能光局限于文登,要在立足文登的前提下,力争走出去,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占领的市场份额。要走得出,站得住,打得响。二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队伍建设,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三要调整经营思路,开辟经营新领域。由于业务单一,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尚未形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们建筑业的附加值、效益不够高,从而影响了我们的资本积累和长远发展。大家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调整经营思路,选准发展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大跨度的开拓市场。视野要更宽广、更长远,不要单纯搞工民建,应该搞综合经营,向集团军发展,规划、设计、施工、道路、桥梁、码头和矿山都能干。建筑业也可以从事房地产、建材业、服务业等。大家的思想观念要超前,要敢想,才能敢干,一定要有干大事业的气魄和眼光,放得开,才能上得快。

企业管理创新领导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荣获第二十一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企业和创造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这次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广大企业学习贯彻关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性判断的具体行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广大企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为提质增效升级作出新贡献。

借此机会,我就“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实现新常态下企业健康发展”问题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

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贸易壁垒较多等一系列问题。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向依靠科技进步、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少的高端产业迈进,是新常态对广大企业提出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形势下,企业不能坐等观望,而要主动转型,加快升级,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在市场搏击中强筋健骨。一是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在优化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生物产业实现新的突破。三是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市场业态,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产业,积极发展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标准。四是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围绕产品的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包装展示以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创新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手段,从而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和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二、着力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

深化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企业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大批企业实现了公司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但也要看到,市场化导向的企业改革还在进行时,现代企业制度还很不完善,束缚企业发展的顽疾还很多。在新常态下,企业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勇闯企业改革深水区,打好深化企业改革攻坚战。一是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厘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机制。二是进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产权多元化改革,提高国有资本的效率,拓宽企业投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做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四是进一步强化依法治企、依法经营,公平参与竞争,积极维护市场秩序,妥善处理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遇到的法律纠纷。

三、着力推动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是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国际上一些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入我国部分企业,并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方法。我国企业逐步重视自主创新,有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高铁、核电、4g标准等。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严重,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仍然制约着企业健康发展。在新常态下,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舆论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径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在管理创新方面,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理念、制度、机制、方法上的创新,着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重视把信息化、网络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引入企业管理中,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要牢固树立精益管理理念,从企业经营管理各项活动的过程分析入手,做好流程梳理和浪费辨识工作,精简或消除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以品质优、成本低和效率高为目标,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响应。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要紧紧抓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中精力在集成电路、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网络通信设备、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高端制造领域抢得先机和实现赶超。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完善内部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引进和培养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和现实生产力。

四、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实施“走出去”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企业从“引进来”消化吸收,到“走出去”开办工厂、设立研发中心、跨国并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截至1月,我国企业在180多个国家建立了2万多个境外企业,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500多亿美元,涉及能源、基础设施、地产、农业、科技等领域。中信、中国远洋运输、中国海洋石油上榜全球100大跨国公司,12家中国内地企业上榜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00大跨国公司。但我国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基数较小,目前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广大企业要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和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国际化经营,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重组资源的能力,做到走得出、站得稳、有实效。一是进一步发挥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合理选择投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统筹布局生产和营销力量。二是进一步提高跨境并购的成功率,尤其是并购完成后实现企业业绩持续向好的成功率。三是进一步掌握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和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警惕和防范运营中的各种风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之年,希望广大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抓住新常态下蕴藏的新机遇,为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和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