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唱游教学教案(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3 21:50:49 作者:曼珠

教学工作计划还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评估提供依据,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

音乐教学教案

第1节。

1、歌曲:划船。

2、综合训练。

1、学习用热烈而欢快的情绪,坚定而有力的声音演唱《划船》。

2、通过游戏《走走停停》,培养学生节奏的内心感觉和动作的反映与控制能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划船》。教学难点:歌曲中每一句后面的休止符处的演唱。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第14页两条乐句,(教师将其抄写到黑板上)。

注意,用lu来模唱乐句。(这两条乐句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第一条第一拍唱强,第二拍唱弱,拍手表示。

第二条第一拍强,第二、三拍弱。拍手表示。

1、教师用i,sl弹奏两个短句,每句中有一个音重复。

2、请同学听后将教师弹奏的短句演唱出来,并拍出它的节奏。

3、请同学再数数教师弹的乐句中重复的是那个音,出现了几次。将答案填写在书上。

1、同学们,大家放假到了很多地方玩,有的地方有海呀、湖呀?在水面上有一种活动,是什么?(划船)。

请同学说一说划船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划船》。

2、听录音范唱。回答,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唱法学习。注意:休止符处唱法,重点练唱。

3、歌曲处理:

讨论:这首歌曲中唱的划船是在怎样一种情况下进行的?

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来表现?

最后一句“绕过这座小山”应该怎样演唱?为什么?

注意:强调强拍表现出划船的节奏。

练唱。

5、请同学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注意手的动作要与歌曲的力度吻合。

1、教师讲解规则:按照教师拍打乐器的节奏学生作相应的动作。音乐停时,按教师要求做。

2、听节奏做游戏。

课下请同学们多做一做走走停停这个游戏,看谁做的最好。板书设计:走走停停。

第一次点头4次。

第二次拍手3次。

第三次叉腰5次。

第四次跺脚4次。

音乐教学教案

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聆听《童年的回忆》教学基本要求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教学基本要求

编创与活动

表演《摇啊摇》

表演《小酒窝》

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为法国的图森。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2.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曲作者—郑律成(1918-1976)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1950年入中国籍。作有300多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3.歌曲《摇啊摇》

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4.歌曲《小酒窝》

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五声羽调式。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乐心情。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进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进,并分别运用了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效果,欢快的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长有小酒窝、甜美欢笑的可爱儿童的形象。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止符和带装饰音的相间的间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爸爸也喝”、“妈妈也喝”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的爱而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第四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的歌声中结束。

音乐教学活动教案

1、在理解歌词大意的基础上,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内容。

2、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能够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1、中国武术的录像带,音乐磁带。

2、活动前观看中国武术的表演或录像,模仿学习武术动作。

1、欣赏中国功夫。

——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欣赏中国武术。

——讨论:你看到的中国武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国武术?

——请幼儿交流模仿各自学到的武术动作。

2、欣赏歌曲《中国功夫》。

——理解歌曲中所表现出的雄壮有力的.气概。

——幼儿尝试学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唱出练武的刚劲有力。

3、设计武术动作,创编舞蹈。

——请幼儿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将幼儿创编的舞蹈动作进行组合,组织幼儿学习。

——听录音学做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动作准确有力,学习表现中国武术的特点。

音乐教学教案

一、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

二、表演《洛列莱》。

三、编创与活动。

一、乐于主动了解本课所选作品的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

二、能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

三、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能听辨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及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四、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编创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旋律选段,准确哼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编创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钢琴、三用机、多媒体。

《洛列莱》是与海涅同时代作曲家西尔歇用海涅的同名诗,铺成的一首叙事歌。已成为德国最著名的.一首艺术歌曲。

《魔法师的弟子》又译《小巫师》。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黄鹤的故事》是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改写的。

音乐教材、电子琴、电教媒体课件、录音机等。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演唱《洛列莱》。

1、师简介歌曲背景。歌曲是c大调的,带变化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的一首歌。曲调带有很浓厚的德国民歌特色,朴实无华。

2、师讲个故事。

3、播放歌曲范唱。

1)随琴声有感情的读歌词。

2)轻声试唱歌谱。

3)唱词。

4)完整演唱。

5)有感情的演唱。

4、师弹琴。

小结:下课。

1.聆听《魔法师的弟子》感受那优美奇妙的音乐。

2.指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洛列莱,准确视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同上.

:电子琴.录音机.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范唱音乐.

2.随音乐打拍子.

3.仔细听范唱曲旋律.

4.分段进行模唱.

5.注意正确演唱.

6.唱好音乐的强.弱.

三、聆听《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成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序奏速度较慢,谐谑曲主题使人仿佛看到兴奋的魔法师的弟子更为起劲的念咒语,结尾表示魔法师回来了。

1、师简介乐曲背景。

2、师讲故事。

3、播放乐曲。

4、师请生谈感受。

5、再次播放乐曲,问;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了几次?

主题每次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小结。

课题:聆听《黄鹤的故事》10-1。

1.聆听《黄鹤的故事》感受优美的乐曲曲调。

2.指导学于进行音乐创作,加强学生的音氏不素养,提刘学生的欣赏能力.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旋律选段,准确哼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电子琴.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介绍乐曲.

2.完整聆听乐曲《黄鹤的故事》.

3.说一说听乐曲的感受。

4.反复聆听。

5.一段段的模唱.

6.正确的进行模唱.

7.复唱《罗列莱》。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音乐教学教案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3)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重点:

1、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育爱心,并通过歌声表现出来。

2、听唱、模唱曲艺的唱腔,注意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并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3、初步了解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及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教会学生感恩于生活,用爱心回报社会。

1、在演唱合唱歌曲时音高准确、声部和谐。

2、理解《梅花三弄》所表现得梅花刚毅、坚贞的品格。

3、组织好音乐活动,了解并热爱歌剧艺术。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第一周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第二周欣赏歌曲《爱星满天》学唱歌曲《欢乐颂》。

第三周学唱歌曲《说演弹唱》、学唱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

第四周欣赏《小放风筝》、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欣赏《说大话》。

第五周学唱歌曲《阳光三叠》、欣赏重奏《阳光三叠》。

第六周学唱歌曲《渔舟唱晚》欣赏音乐《梅花三弄》。

第七周学唱歌曲《举杯祝福》欣赏音乐《嘎达梅林》。

第八周学唱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欣赏音乐《爱我中华》活动。

第九周学唱歌曲《杜鹃花》、《什么结子高又高》。

第十周欣赏音乐《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欣赏《卡门序曲》。

第十一周欣赏《回忆》活动《色彩斑斓的歌剧艺术》。

第十二周学唱歌曲《猜一束鲜花送给你》、《同一首歌》。

第十三周欣赏《告别时刻》、《老友进行曲》活动《毕业晚会》。

第十四------十六周自选教学内容。

音乐教案教学计划

3.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唱法,欣赏和学唱,参与和表现歌曲。

1.电子琴或者钢琴;

2.多媒体网络教室及相关网页。

【教学难点】学生能较清晰地辨析三种不同的唱法;要理解不同的发声方法会形成不同唱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热身练唱。

1.演示自制动画《唱歌有益长寿——广西巴马文化调查》。

2.结合观感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为什么唱山歌能有助于长寿?

3.教师利势引导,“既然唱歌使人健康长寿,我们不防就从现在做起,经常唱唱歌,愉悦身心,争取做个长寿人。现在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教师伴奏,学生集体演唱最近学习的歌曲(热身)。

二、视听歌曲片断,判别三种不同唱法。

1.播放歌曲片断。

a.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国大舞台》、《大中国》片断。要求听清歌词。

b.初步体会三首歌曲运用的不同唱法。

2.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师生交流讨论。教师:我们大家知道这三首歌曲运用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三种不同的唱法,也以自己的理解表达了一些看法,但对它们的区别与特点好像没能说得很清楚。我们可以请网络这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下面我们通过上网来查找相关资料。

a.学生上网了解理论知识,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b.讨论民族唱法的特点有哪些?

c.网上有哪些关于美声唱法的相关信息?(学生发言)你能试一下吗?学生个别或者集体试唱美声唱法的歌曲《送别》,教师伴奏。

d.教师运用美声唱法范唱《乡音乡情》,感染学生。

e.你了解通俗唱法吗?(学生发言)你知道哪些运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想不想唱一唱呢?(即兴演唱通俗唱法的歌曲)。

f.个别或者集体演唱学生感兴趣的通俗歌曲,体会通俗唱法的特点。

3.视听与区分。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和我们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三种唱法的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那么我的网站上有许多歌曲可以视听,大家可以上网视听,看你能不能区分他们运用的是哪种唱法。

a.学生视听。b.请学生说说视听了哪些歌曲,各自运用了哪些唱法?

4.讨论交流。教师:我们基本上可以区分唱法了,不过,三种不同的唱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a.你最喜欢哪种演唱方法?为什么?

b.网络投票,大屏幕演示投票结果。c.小结投票结果。希望课后学生们能大胆尝试不同唱法,体会不同唱法独有的风格。

三、知识延伸,提出思考。

a.播放民歌《辣妹子》,请学生说出这首歌的演唱者是谁?有哪些代表作品?

b.教师分析歌唱演员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要求学生思考歌唱演员的这种风格和特点是否是不能改变的,并说出理由。

c.提供关键字“宋祖英”、“美声”,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信息。

d.教师提出,一位民歌演唱家为什么也能适应演唱美声唱法的歌剧歌曲。

e.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手的演唱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通过努力,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巧,就能够演唱其他风格歌曲的道理。

f.全课小结:本课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不同唱法的音乐知识,开始时我们还说了唱歌可以延长寿命,为什么唱歌能延长寿命?说到底是因为唱歌能使人快乐,人始终保持快乐、乐观的情绪,心情愉快,就会身体健康,也就长寿了,所以希望同学们要爱唱歌、经常唱歌。

点评。

一、《聊聊歌唱》课上网络用得好,保障了“聊”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聊”的自由度、提高了“聊”的效度和质量。

课内四次用网络,次次有新意,对课的深入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首次是在学生对三种不同发声方法有了感性认识,但苦于缺乏音乐“专用词汇”之际,网络起到了“拐杖”作用,帮学生理性了解了不同发声的特点和差异,提高了学生以后听歌的“品位”;第二次用网是在“视听”阶段,满足了不同欣赏爱好学生的视听需要;再度上网,出现在“网络投票”,学生们在真实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则能从这种真实中掌握每位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审美取向,这对教师今后教学的把握,意义不可谓不大;最后一次上网,显现的教学作用是知识拓展,潜在的作用是教会了学生一种知识获取的重要方法。

二、本课教学任务完成在课内,课的教育意义延伸于课外。

教育学生利用唱歌,为自身生活营造快乐,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通过列举“经过努力,原来专长唱民歌的演员可以唱好美声”的事实,告知学生事物是在变化的。这里充满着辩证法。

音乐课教学教案

1、通过欣赏,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节奏、故事和图形谱简单了解该曲子的音乐结构。

3、让幼儿感受友情的快乐。

一、幼儿进教室围半圆坐好。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一次)。

三、听故事导入。

丫丫和哈哈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哈哈在去年搬家了。丫丫非常想念哈哈,下个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决定去哈哈的新家给她庆生,于是他便带着礼物出发了。在出发之前啊,好朋友哈哈还给丫丫画了一副路线图,可是小迷糊丫丫看不太懂,让我们一起来帮丫丫看看那个的路线图,帮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出示丫丫走过路地全程图片,并开始放音乐,引导幼儿图形与音乐形成配合。

2、丫丫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

1、丫丫前面有几座山?

2、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望一望——钻山洞——望一望),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左右相互望一望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

5、丫丫终于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见了分外高兴,他们高兴的转起圈来,并说丫丫欢迎你。教师引导小朋友一起说丫丫欢迎你,教小朋友打节奏。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2、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活动延伸:引导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创编丫丫和哈哈见面时的动作。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本节课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通过“听雨——戏雨——看雨——踩雨”四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听雨”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雷、点的音乐形象,“戏雨”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看雨”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形象,“踩雨”环节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刚好的学唱歌曲《踩雨》。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唱《春雨蒙蒙》。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4)介绍作品。

(5)欣赏录象带。

3、说雨中趣事。

你愿意告诉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1、导入。

下雨了,一把小阳伞撑了起来,红、黄、蓝……哪一把和“小红是好朋友呢,大家帮忙来找一找。

2、音乐游戏《找邻居》。

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同时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音乐教案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怪汽车》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能够找到大小相同的车轮为各类怪汽车装上车轮。

活动准备:故事怪汽车、各色手工纸以及手工纸剪成的大小不同的车轮。

活动过程:

看看这是哪里呀?(森林,公园)这个地方美丽吗?想去吗?那怎么去?

可是森另好远哦,我们开什么车去呢?(小汽车、公交车、巴士车……)。

哦,我们的宝宝开了那么多的车,那现在我们就开着你的车子向森另出发吧!(播放音乐)。

过渡:森林住三个好朋友让我们看一看他们是谁?

(一)欣赏故事前半段,并讨论:

1、ppt一个一个出现3个小动物。

2、小猫、小兔和小猴子分别用什么来做新房子?

3、改动故事,让所有的朋友来看自己的新房子。

4、为什么不可以?马路上能有什么?

2、警察不让他们在大街上滚房子,他们想了什么办法把房子搬回去呢?

(二)欣赏故事后半段,并讨论:

1、他们把房子变成了什么?小动物想出来什么什么办法?

2、房子怎么会变成汽车的`?

1、观察不同颜色的手工纸讨论他们可以是什么车?

2、从准备好的圆中找出大小相同的圆做车轮并请个别幼儿上来粘车轮。

从车轮的大小高低判断谁的可以上路,让幼儿知道前后一样平的车轮才可以开的稳。

1、前面的引入部分可以删去,有些与后面的故事脱离。

2、整节课的氛围是很好的,幼儿非常感兴趣。

3、故事有趣,适合小班幼儿,效果很好。

音乐教学教案

生:“留下太阳吧……给沙漠给沙漠”是领唱,“留下绿洲……留给我和妈妈”是齐唱。

师:再听歌曲,判断他回答得是否正确?(播放歌曲范唱)。

生:(肯定解答)回答正确。

师:小组合作讨论、创编,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然后随着音乐即兴演奏、表演。

(小组讨论并展示)。

生1组:一个领唱,四人齐唱,三人伴奏。

生2组:两人齐唱,四人伴舞,二人伴奏。

生:(大声自信的)我来领唱。其他同学表演伴奏。

(播放伴奏,师生共同演唱)。

师: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吗?

生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生2:我要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时时宣传环保,处处宣传环保。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希望大家能赶快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生:伴着歌曲《留给我》优美的旋律走出教室。

音乐教学教案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

1、《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2、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教学难点:

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欣赏法、谈话法等。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高亢的西北腔》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来看这幅地图。谁能来说一说,我国的西北地区是指其中哪几个省份呢?

生: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

师:那又有谁知道,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又是如何的呢?

生: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师:正是因为这样的地形地貌,使得西北民歌形成了旋律高亢辽阔的特点。其中以“花。

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信天游”则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作品鉴赏。

(一)《上去高山望平川》。

1、风格特点。

生: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上下两个乐句的旋律线有何特点吗?

生: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环往复。

师:一唱三叹,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也使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直泻千里。

2、生:没有乐队伴奏,单靠人声来演绎,节奏比较自由。

3、生:具有浓郁的西北味?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浓郁西北味呢?从语言上看,它是用什么语言演唱的啊?对了方言演唱的。那演唱方式呢?跟我们平时有什么不同啊?采用了真假声结合的方式。还有吗?还有什么原因。

生:加了很多村词。使得这西北味更加醇厚。

4、师:那我们把村词去掉呢?我们来念一念歌词。

上去——高山——望平川。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发现什么特点了吗?

生:上句采用2+2+3七言奇数句下句采用3+3+2八言偶数句。

两段歌词,第一段写景。第二段抒情。

生:好像在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

生: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

师:说的很好,所以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如何的?深沉的。但是深沉中我们又感到了坚定的力量。鼓励人们对一切美好的事物,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

(二)《刨洋芋》。

1、简介。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着大家去山西挖土豆了。你们听农民在地里一边劳动一边还有歌声传来。

我们来感受下农民在劳作时心情是如何的?

生:收获后喜悦的心情。

2、思考歌词创作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特点。

生: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先用“土溜溜的蚂蚱”作起兴,而后进入真正要表现的主题“刨洋芋”。用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借景抒情。

3、那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唱一唱。(模唱)。

师:旋律可以分成几个短句呢?四个。

那四个短句有何联系区别呢?

生:都是以第一乐句旋律为基础,有的重复它,有的变化它。

师:这种民间音乐创作手法就叫做合头换尾或是换头合尾。这种创作手法给人以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艺术美感。

4、复听歌曲并请2名同学上台作表演,表现劳动的情景和收获的心情。

6、听无伴奏女声合唱版的.歌曲。

(三)《脚夫调》。

生:从歌词上听出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2、师:那从旋律上是如何体现的呢?歌曲上句旋律起伏较大,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下句则一起即伏,呈下行状态结束在了调式主音上,正是这种下行表现了一种低沉、压抑、愤懑的心情。

3、歌手采用陕北方言,加了许多装饰音。

三、总结。

欣赏了这三首歌曲我们知道了,由于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际的黄色土地,自然环境恶劣。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作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又带着严峻和深沉。

四、拓展。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首西北民歌,那你知道有哪些具有西北风味的通俗歌曲吗?

(1)《一无所有》(2)《黄土高坡》。

把知道的西北民歌及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的歌名写下来,完成书上的这张表格。

五、小结。

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这些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能对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肩负起继承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音乐教学教案

1、在玩土豆的游戏情境中,尝试冥想,感知休息的节奏。

2、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有节奏地表达,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ppt。

1、复习儿歌《土豆》。

1、问:你们都喜欢蔬菜吗?你喜欢什么蔬菜?

2、强调erhua。

3、通过图片读儿童歌曲《土豆》。(介绍ppt)。

2、音乐游戏“土豆”

第一步:说唱“土豆”(有节奏的说唱儿童歌曲)先听音乐,然后试着用音乐说唱,最后是有节奏的说唱儿童歌曲的精神。

总结:精神说唱是伟大的!

第二步:唱土豆(边唱边打手势)。

1、演示手势ppt,讲解手势的含义。

2、让孩子边读儿歌边做手势。

3、经过几次的音乐练习,我们正式突破了障碍。

第三关:吃丝(初步尝试冥想,感知休息的节奏)。

1、问:这张照片和前一张有什么不同?

2、试着用冥想的`方法来表达第四层次吃丝:吃电影(巩固冥想的方式,感知休息的节奏)。试着用冥想的方法来表达电影是在第五层被吃掉的:丝绸片被吃掉(表达丝绸和电影被冥想吃掉),伴随着音乐一起表演,大胆的运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在。

第六关:吃土豆(小组完成儿歌),依次完成小组表演,吃蚕丝片。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用欣赏法、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对音乐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唱”形式、“变换拍子”及壮族民族风俗,并能用优美、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点】学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

【难点】一字多音的演唱。

钢琴、多媒体。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刘三姐》对歌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围的景色怎样,唱歌的人是谁,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手。教师总结“视频当中的人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开心地对歌,我们曾经学过“甲天下”的山水在广西桂林,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乐观开朗的壮族人民。除了刚才播放的对歌歌曲,电影里还有另一首优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来我们伴随这首歌曲,一起走进我们的桂林,走进壮族。”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婉转地,速度为中速。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进行的,这样的节拍我们叫做“交换拍子”。

(三)探究学习。

1、学生学唱旋律,感受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

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乐句,并根据特点划分乐句;

3、分乐句带入歌词,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4、观察歌词与旋律对应特点,找出“一字多音”,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介绍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影片中人们的演唱形式和学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结合歌曲《唱山歌》总结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唱山歌》,走进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动听的音乐以及善良的壮族人民。我们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我们除了要了解这些文化,还应该保护和传承我们国家的这些艺术瑰宝,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五、板书设计。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2、幼儿初步具有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借助手语及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二、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活动。

2、难点: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和符点音符的唱法。

三、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图片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倾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进入活动室,体验家的温馨。

提问:你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

小结:听到这首歌小朋友很开心,感觉幸福,愿望实现了就是幸福;经过努力收到了收获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很快乐很高兴,爸爸妈妈疼我们、爱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相亲相爱就是幸福。

二、通过故事的方式、摆图谱的方式,初步学唱歌曲过渡语:今天有一只猪小弟,它也很幸福,它的幸福是什么呢?一起来听故事。

1、教师利用课件讲故事,幼儿初步感受歌词的内容。

提问:猪小弟的幸福是什么?

利用歌词内容进行小结。(用完整语言说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

过渡语: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里唱了谁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结:听到这首歌很感动、幸福、舒服、优美。边引导幼儿边出示图谱。

3、结合图谱加伴奏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1、带领幼儿看图谱,分句演唱歌曲。结合图谱异步跟唱。

2、师幼同步演唱。

3、带幼儿加动作分句演唱歌曲。

现在我们用手语来表演歌曲,猪小弟是小指,那爸爸呢?(妈妈)。

四、升华情感。

小结:你的爸爸妈妈也很爱你,那我们怎么爱爸爸妈妈呢?

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结束语:让我们像猪小弟一样,把这首幸福的歌送给你的好朋友,让他们更加幸福吧!

五、活动反思:

总体看,《幸福的猪小弟》这个内容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还是在两个块面,一对于幸福的深入理解,二休止符的演唱。如果放在大班学习可能会好一点。所以,一切的学习都要基于幼儿的经验和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音乐课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音乐游戏《欢迎你》

教学目标

1.对新学期新同学新环境加以认识;

2.在玩玩唱唱中学会歌曲《欢迎你》,在参与演唱和即兴填词及声音的造型活动体验创作和表现的乐趣,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它可以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

教学难点

声音的表现与创作。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电子琴

教学过程

师:请小朋友作自我介绍。

小朋友介绍得真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歌曲《欢迎你》,

师:欢迎你学会了,新同学认识了,回家把同学介绍给爸爸妈妈好吗?

师:你会开火车吗?谁来学学火车怎么开的?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开动自己的小火车回家。小朋友们赶快到火车站来集合。小主人来当我们的火车头。准备好了没有?预备,出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参与演唱活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2根据自己的理解,富有表情地演唱并配以得体的动作,做到不喊唱;

3养成认真聆听音乐和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4运用夸张的表情演唱歌曲《我快乐》,能在表演中有所创新。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难点:使每位学生都获得了一份自信--"我能行!"

教具准备:

录音机,小奖品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1.教师引导小朋友们唱一些熟悉的幼儿歌曲。

2.从齐唱中发现积极分子,并以此为切入口,唱好"开门戏",打好"当头炮"。

3.要求学生自己报幕,内容包括表演者姓名,节目名称及形式等。

4.老师当场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给小朋友一份自信;遇到大声喊唱的同学,不要正面批评或嘲笑,而应委婉地指出"假如声音放小一些演唱效果回更好"

5.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老师的目光要更注意观察自信心不够的孩子,如安排他们齐唱,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6.内容不局限,可舞蹈,相声等。

7.让孩子在活动中养成认真聆听他人演唱,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做到注意力集中,不要讲小话,节目表演完了要鼓掌致谢,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

同学们的歌唱得真好,不但声音美,表情好,而且加上了自己编排的动作,真是出色的小歌手!

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过程: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律动"飞机,火车,轮船"

3师生问好

师生共同复习歌曲《两只小耳朵》

1请学生看黑板:三个人头,表情分别是快乐,着急,幸福

2请学生上台表演:快乐,着急,幸福的表情和动作。

3照书上动作规范学生

快乐--拍手着急--跺脚幸福--拍肩

学生跟老师一起做

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

我着急,我着急,我就跺跺脚。我就跺跺脚

我幸福,我幸福,我就拍拍肩。我就拍拍肩

1.看,大家一起拍拍手。

2看,大家一起跺跺脚。

3.学生自己找朋友互相拍手唱

4.学生上台表演

3.看,大家一起拍拍肩。

1.老师唱学生听

2.学生集体跟琴有表情演唱

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板书设计:

我快乐

快乐--拍手

着急--跺脚

幸福--拍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