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全册教案(优秀16篇)

时间:2023-11-30 10:20:32 作者:XY字客

二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些二年级教案范文经过多次优化和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相当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载体。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都只有两步计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运算,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分成三段进行:先教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再教学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最后教学算式中有小括号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遵循的规则。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里的运算?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这些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运算顺序时,教材在三段内容里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第30页例题的教学方法是先唤醒已有经验,再扩大外延,在同一类型的多种具体现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发现的规律就是教学的运算顺序。例题先从“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5×3+20,这个算式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乘加”,他们已经有“先算乘法”的经验,教材及时指导学生用递等式表示计算的步骤。然后,例题从“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算式50-18×2,让学生结合这个实际问题要先算2盒水彩笔的钱理解这个算式要先算乘法。最后,教材在上面两个实际问题和两个综合算式里归纳“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在这段内容里,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突出了运算顺序;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在例题里画出蓝线引导学生把各步计算的结果写在它的上面,从而知道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应该写在什么位置。“想想做做”围绕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和写出计算步骤这两个主要内容而设计,第1、2题“说一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以及改错练习,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第4题把乘加、乘减分别与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设计成题组,学生边计算边比较,温故而知新。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题组,再次鲜明地突出了运算顺序。

(2)第32页的例题仍然按“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数学式子——概括运算顺序”的线索编写,但给学生的探索空间比前面的例题大得多。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学线索,给学生留出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首先是教材提出买1枝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要多少钱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列综合算式。他们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列出的两个算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钢笔的价钱。其次是教材让学生独立地计算列出的综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计算步骤细致地算一遍,在计算和比较这两个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运算顺序。再次是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1盒水彩笔比1枝钢笔贵多少元这个问题,体会在有除法也有减法时的运算顺序。这样,运算顺序就不再是机械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领悟的;运算顺序就不再是对学生的硬性规定,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已经初步有了用递等式表达运算顺序的经验,例题没有在综合算式中加蓝线指导第一步计算得到的商的书写位置。教学时要让学生看到,列出的两个综合算式虽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综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应写的位置也不同。

(3)第34页的例题凸现新的矛盾教学小括号,在了解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知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列综合算式时出现了一个矛盾:解决实际问题要先算买了1个书包后还剩下多少钱(即先算综合算式里的减法),而算式50-20÷5应该先算除法(已有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教材告诉学生:这里要先算减法,综合算式里必须添上小括号。这句话既引出了小括号,又阐述了小括号的作用。因此,算式中有括号时,应该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第1题着重练习算式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运算。第2题汇集了各种两步运算的题,有括号的和没有括号的,只有同级运算的和含有两级运算的,这些题综合在一起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运算顺序。而且把6小题分成三组,同组两小题的差别只是有或没有小括号,通过计算和比较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上或去掉小括号都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最终改变了算式的结果。第7题通过对同一组的两道题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让学生发现减法的一个性质,为以后教学简便运算作铺垫。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学段里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些实际问题。在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个连续的简单问题,并分别列出两个简单问题的算式。列两步计算问题的综合算式,还要进一步在头脑中把两个简单问题和算式组织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在一起”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教材在教学综合算式时作了下面的安排。

(1)初步体会。

第30页例题的第(1)小题,先让学生列分步式求“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然后告诉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综合算式5×3+20。这是学生首次接触综合算式,他们观察教材列出的综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综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体会到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比列分步式要稍快一些。例题的第(2)小题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试着列综合算式。

教材让学生体会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综合算式,也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依据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第(1)小题是把3本笔记本的钱和1个书包的钱相加,第(2)小题是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想想做做”里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买两样东西应付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列综合算式不会有多大困难。

(2)逐渐学会。

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与前面教学的内容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解决的问题不限于求总和与求剩余,还有求相差数(贵多少、便宜多少);二是要求不列分步算式,直接列综合算式。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时要依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先想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再列综合算式的习惯。如例题里两个小卡通与学生的对话,讲的就是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也是列综合算式时的依据。

(3)学习思辨。

第34页例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算出买书包后剩下的钱,再算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剩下的钱除以笔记本的单价。在算式50-20÷5里,有减法也有除法,应该先算20÷5。为了先算这个算式里的减法,需要在算式里添上括号。这里就有对算式50-20÷5进行思辨的活动,在算式里添上括号是思辨的结果。类似第35页第5题要先算会议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算平均每平方米铺多少块地砖。对算式384÷12×8进行思辨,就知道应该为12×8加上括号。对列出的综合算式进行思辨,看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一致,能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保障问题正确解决。

第36页第10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这道题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再次体会减法的性质。

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教学本单元后,学生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不要作统一规定。

另外,教材里还有部分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主要目的是锻炼思维。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体会条件信息里的联系是多向的。如第38页第10题里,从5个乒乓球装一袋和每4袋装一盒可以知道一盒里有5×4=20(个)乒乓球;从5个乒乓球装一袋和一共有800个乒乓球可以知道一共装800÷5=160(袋)。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当求得一盒装20个乒乓球后,就可以通过800÷20继续求一共装多少盒;当求得一共装160袋后,就可以通过160÷4继续求一共装多少盒。对用不同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适当地控制,不要频繁地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要允许部分有困难的学生逐步达到这个要求。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教材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知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结合运算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全单元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第35~36页教学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37~38页教学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39~40页教学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混合。

第41~42页通过单元练习整理运算顺序。

在前两部分内容里没有教学新的运算顺序,只是加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或算式的小括号里都要先算乘、除法的认识。在第三部分内容里的中括号是新知识。

教材里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在四个“3”之间填入合适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组成的各道算式的最后得数各不相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运算顺序的重要性。编写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括号的发明与使用。

1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运算顺序和混合运算,既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第35页例题进行两个积相加的三步计算,两个乘法可以同步计算是这道混合运算的教学重点。教材设计了一个购物情境,求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把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相加,需要先分别算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的钱,这两个总价没有谁先算、谁后算的必要。所以在列出的综合算式里应先算乘法,而且两个乘法可以同步完成。学生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理解了运算顺序。

第39页例题教学中括号,涉及到什么时候需要中括号、有中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顺序运算两点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兴趣小组活动这个素材,已知合唱队84人,求合唱队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需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但是,美术组人数是通过(8+6)×2求的,如果列出84÷(8+6)×2则出现一个矛盾:按原有的运算顺序不是先算美术组的人数。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要用到中括号。在84÷[(8+6)×2]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美术组有多少人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体会了中括号的意义,体验了运算顺序。

(2)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第35页“试一试”150+120÷6×5里有乘、除计算,还有加法计算,和例题的不同之处是这里的乘、除计算不能同步进行,必须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第37页例题300-(120+25×4)是有小括号的算式,在小括号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还需分两步计算。这两道混合运算题里都有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的内容。

在这两道题里不教学新的运算顺序,而是教学如何准确、灵活地运用已有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教学策略是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时候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数学思考,又提升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在演绎推理过程中,回忆起相关的运算顺序和规划计算步骤是重要环节。提升混合运算能力,不能疏忽反思,要经常积累体会。

观察算式里的运算符号,获得的视觉信息作用于大脑,激活了贮存的运算顺序。如看到150+120÷6×5这个算式里的加法、除法和乘法,就会想起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看到算式300-(120+25×4)里有括号,就会想到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因此,进行混合运算首先要仔细观察算式,了解其中有哪些运算。各次“想想做做”里安排的“比一比、算一算”,同组的几道算式里的数都相同,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不同,应用的运算顺序随之有所变化。这些练习有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算式,加深对运算顺序的认识。

150+120÷6×5和300-(120+25×4)这两道混合运算题,第一步先算什么,都不是一条运算顺序的规定就能最终确定的。在前一道算式里先算除法,还因为在120÷6×5这部分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在后一道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还因为有先乘后加的顺序。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就寓于这样的数学思考之中。

一道式题算完以后,回顾一下所用的运算顺序以及计算步骤,从中获得体会就是在总结、积累计算策略。每次反思的时间不需要多,往往瞬间就能完成,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这样做。

(3)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第35页“试一试”。四年级(上册)教学运算顺序时只计算含有两个运算符号的式题,因此,在一道算式中只会是乘除同级运算与加减同级运算或者是乘、加(减)与除、(加)减两级运算。把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成两条,即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本单元教学三步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三个运算符号,出现了乘法、除法、加(减)法存在于同一算式的情况,需要把原来分两条表述的运算顺序合并成一条完整的运算顺序。“试一试”下面的一句话是对原有运算顺序的重组,虽然不是全新的知识,但毕竟是新的认识,教学中要有相应的建构过程。

第二个地方是第37页“想想做做”第2题。其中出现了类似(26+14)×(70-30)这样的有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两个小括号里的运算可以同步进行。教材没有为这种情况设例题,也不想直接告诉学生可以怎样算。希望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与计算中体会可以这样算,自觉地这样算。

第三个地方是第41页第2题。不算出得数直接判断各组的两道题哪一个得数大。这里的判断是在掌握运算顺序,对算式“整体——部分——整体”感知基础上进行的,能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的思考应该是多样且具有个性的。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结合计算教学,本单元编排了许多实际问题,有两步计算的,也有三步计算的。都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要求学生独立解答。这些实际问题的题材广、类型多、无固定模式可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对学生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所谓放手就是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不要编许多例题一类一类地教。所谓不放任就是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积累了一些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给学生的指导应体现在帮助他们回忆和应用已有的解题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解题策略。

(1)用列表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从中找到解题线索。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里已经学习了用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在本单元要继续使用这些方法。在解题前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整理,特别是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思路打不开、解法想不出的时候,更要提醒他们整理信息。这种策略用于第36页第4、6题,第38页第6、8题,第42页第8题特别有效。

(2)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从中找到解题步骤。

学生对求两个数有一共多少、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问题是比较熟悉的,知道这些问题分别用加法、减法和除法计算。第38页第7、9题,第41页第4题和第42页第7题都是求总和或求相差数的问题。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有困难,只要指导他们读读要求的问题、想想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找找还缺少什么条件,他们就能逐步理出解题的思路。

还有一些问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与问题直接有关的某个已知条件表达出来的。如第36页第5题“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第37页第5题“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的总人数的2倍”。只要指导学生找到这样的条件,弄懂这些条件的意思,困难也就解决了。

新课程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不讲数量关系,恰恰相反,新课程十分重视数量关系。《标准》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是伴随着对四则计算意义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思考实现的。

小学二年级全册教案

数与代数。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一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万以内的数的数进行表达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定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子;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侧一些物体的长度。

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实践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

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苹果。

教学目标。

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在反思中教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可以充实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数学源于生活”。尽管运算顺序是一定的,但在课堂上我还是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新知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解决“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元”、“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主动地接受新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的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首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再出六道题其中有两道是以前学过的同级运算让学生辩一辩,最后出三道改错题让学生改一改。学生在这一系列的练习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这些知识的价值。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了新知,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最后利用智慧岛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适度的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产生了几个困惑:

2、学生列出20+(3×5)时,如何解释这里不需要小括号?

核心提示: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

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相信、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

加强估算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可以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4、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全册教案6

形成完满的终止。这首歌曲具有风趣、活泼的风格,描述了主人公和他的小绵羊嬉戏玩耍的情景。4.歌曲《小袋鼠》《小袋鼠》是一首具有诙谐情趣的儿童歌曲。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紧凑、流畅,旋律级进间插以小跳,显得活泼而轻松,描绘了小袋鼠“蹦蹦跳跳”的生动形象。歌词简洁、生动,从孩子的视角观察小动物,流露出对小袋鼠的喜爱之情。第七课音乐会教学目标1.通过听《百鸟朝凤》、《小乐队》,唱《快乐的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理解人与自然的主题,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以及歌曲《小乐队》的趣味性。2.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3.能为歌曲创编动作,用字母谱创编旋律,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内容聆听《百鸟朝凤》教学基本要求1.静静地初听乐曲。初听后结合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演奏乐曲的乐器――唢呐。提示:乐曲表现了什么景象?使你想到了什么?2.复听时,提示学生注意唢呐模仿的不同的鸟叫声,有多少种?试着学一学。聆听《小乐队》教学基本要求1.初听前,教师可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乐器图,有条件的学校可选用《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里的乐器演奏片断,让学生感受乐器的音色。2.初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几种乐器。3.复听时模仿演奏乐器。编创与活动1.可结合《唢呐配喇叭》一课进行。可引导学生用口风琴当做唢呐或喇叭。学生分组在空格处填上字母谱奏一奏。2.唱一唱,看谁的旋律好听,由学生评出奏与唱准确的学生,教师可在其课本上盖小红花印,以此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表演《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基本要求1.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2.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节拍。3.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描述歌中的乐器的样子,如何演奏?4.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徒手模仿乐器演奏。评价模仿演奏的是否准确。5.跟着教师的琴声唱歌,注意咬字吐字。6.按小组分段唱歌,徒手做演奏动作,在学生中展开互评,看哪一组唱“奏”得好,给予掌声鼓励。可齐拍手,反复四次。表演《唢呐配喇叭》教学基本要求1.用听唱法学唱《唢呐配喇叭》。听录音感受旋律。2.提示学生歌中的“里乐拉”唱得轻快、有弹性。“喇”、“唢”在歌中一字多音,要以重音强调唱出,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3.听着范唱或录音演唱,歌唱时可将学生分成组,徒手按课本上的标记做打击乐敲击动作,边唱边做。4.歌曲学会后,选几个学生用打击乐伴奏,一定要注意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提示学生倾听与演唱合作得是否协调。5.听录音自编动作表演。编创与活动这里为师生提供了一组节奏型,第二行采用了数字谱,用大小字代表声音的强弱,可边读边拍,读拍要一致,然后去掉读,拍击出强弱,第三行可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敲击。学生可分组进行,为歌唱伴奏,然后展开评价哪一组合作得好。教学建议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2.本课编创旋律的内容,可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教材分析1.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一首著名的山东民间乐曲,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生活的回忆。乐曲中我们仿佛听到布谷鸟、鹧鸪、燕子、山喳喳、蓝雀、画眉、百灵、蓝腊嘴等鸟儿的叫声,好像还有公鸡的啼鸣,寓意着黑夜的消逝和朝阳升起的生动意境。《百鸟朝凤》最早是由山东菏泽专区代表参加1953年春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时介绍给人们的,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后流行全国,并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的比赛银质奖。这首乐曲长期以来经过许多优秀民间艺人不断充实和加工,目前许多唢呐演奏家的演奏谱都不尽相同,饱含着艺术家辛勤的创造,这也是让人们百听不厌的原因之一。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多次加工,使之层次合理,整理为两大部分:旋律部分和以模拟音调为主的部分。在乐曲的.一开始便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具有北方鼓吹乐曲的紧凑明快的特点:这一民间气息十分浓郁的曲调,有着北方民间音乐粗犷、爽朗的典型风格。此后发展的旋律流畅而寓于变化,不论是移位、加花的手法,还是改变节拍的手法,在生动活泼和千变万化之中它的每句结尾长音总是落在调式主音“sol”上,给人以淳朴而稳定的感觉。这段音乐造成了欢乐的氛围,为第二段落模拟音调的出现提供心理上的准备。它虽然短小,但层次变化丰富。第二大段,由唢呐模拟各种音乐化了的鸟鸣声,富有鲜明的艺术性。所用的各种滑音、吐音、花舌音等,好像鸟儿在对话、争吵。接着,出现排比的活泼欢快的短小乐句,音乐富有情趣,好像鸟儿在山林中嬉戏。当第二次出现鸟叫段落时,演奏者运用比较了复杂的、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模拟了喧闹的群鸟争鸣的景象。音乐速度转快,热情奔放,当乐队突然停止之后,唢呐出人意料地运用花舌音发出了知了的叫声,几乎可以乱真,这也是乐曲中唢呐模吹蝉鸣最精彩的一段,是运用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和循环呼吸的长音奏法,把夏日蝉鸣表现的分外逼真,有一段似乎知了被捉在手心中发出得阵阵的挣扎之声。最后知了被放飞,它一声长鸣,飞向远方。音乐进入高潮段落,速度加快、音型短小,反复推进,接着出现唢呐的华彩乐段。一段段的模拟音调将乐曲的情绪不断向前推进。全曲的高潮是在唢呐吹奏一个最高音时出现的,此音连绵不断,保持十多秒钟之久,欢腾的情绪达到顶点。《百鸟朝凤》的伴奏部分的旋律看似单调,实际上都起到了贯穿的作用,把各种鸟鸣叫声有机地联系起来。乐句由后半拍起奏,节奏比较鲜明,也便于随时与唢呐旋律相衔接,而音调的欢快情绪则加强了乐曲喜气洋洋的气氛。全曲的结尾与起始一样明快利落,在欢乐的高潮中戛然而止,令人回味不尽。2.合唱《小乐队》歌曲《小乐队》由美国作曲家赫福特作词作曲,盛茵译配。是一首风趣而幽默的少年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作曲家根据乐器的特点,巧秒地运用旋律,并以大鼓为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夸赞的口吻,逐一向孩子们介绍了它乐队中的好伙伴。小提琴的旋律起伏而流畅,多为三、四度音程,活泼、跳动,好像展示了小提琴灵活的技巧和华丽的色彩;单簧管的旋律则呈级进式进行,音域显然比小提琴的音域低,表示单簧管中声区的音色明亮而优美;介绍小号的旋律出现了歌曲中的较高音,而且改变了歌曲的节奏,出现了“”的节奏,使人们联想到小号善于吹奏高昂的进行曲音调;圆号的旋律则在中声区采用了长达9小节的同音反复,喻示圆号歌唱般的柔美音色;而大鼓接下去在低音区炫耀自己,仿佛告诉大家,它是五度音之间有固定音高的定音鼓,是乐队里不可缺少的低音。作者通过歌曲向少年儿童介绍乐器,独具匠心,使孩子们通过歌唱认识乐器,引起对音乐的兴趣,实为一首不可多得的好歌。3.歌曲《快乐的音乐会》《快乐的音乐会》是由马华作词、潘振声作曲的一首民歌风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六声徵调式,一段体分节歌。潘振声是我国知名的儿童歌曲作曲家,他深知儿童的心理。这首歌词曲结合紧密,级进、流畅的旋律不时地插入八分、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地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引出第三句――转句,一个小小的低回,噢,原来是吸引了小动物“听众”跟着高兴的蹦跳,音乐会也因此获得了成功。旋律干净利落地结束在徵音上。歌曲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4.歌曲《唢呐配喇叭》《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五声羽调式的湖南民歌,曲调、节奏均采用了模进、重复的创作手法(如:第1与第3小节,第2与第4小节,第5与第6小节)。小三度级进的旋律与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巧妙运用,形成了秧歌舞特有的韵味。“里乐拉”衬词一问一答,模拟了大喇叭、小唢呐竞相吹奏的乐声,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农家的欢乐气氛。这首湖南民歌耐人寻味。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更好地感受民歌的韵味,我们还为歌曲安排了歌表演的参考动作,供选用。歌表演主要以手持喇叭的吹奏姿势与后踢步、前踢步相配合为基本动作。动作建议:1、2小节:双手似持喇叭状,上身前倾做小后踢步四步。3、4小节:手同前,上身后倾做小前踢步四步。5小节:一、三行学生身体左转。二、四行学生身体右转,两行学生对着“吹”。6小节:动作与5相反。7、8小节:动作同5、6小节。第八课生活多快乐教学目标1.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3.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教学内容聆听《阿细跳月》教学基本要求1.教师可在初听前,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试试看,编几个动作表达你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全册教案6

歌曲分为主歌(第一乐段)和副歌两个部分。主歌包含两个平行乐句(前乐句4小节、后中插入了“”的节奏,可用拍手表示增强了少年欢乐的情感抒发。第二乐段歌曲曲调舒展,“”、“”等节奏的运用,把跨世纪的一代少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祖国未来的希望表现得十分贴切。歌曲在反复后句尾是结束在全曲的最高音,热情地表达了祖国的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着热切的心情。4.歌曲《叮铃铃》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前奏一开始,连续2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仿佛使人听到了清脆的铃声。欢快的气氛为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一、二乐句在旋律和节奏上基本相同,带有陈述的性质。第三乐句,突然出现了短小的动机:“”并配以间奏,是铃声与回声的模拟。最后一句“是对前面听到的吆喝声和铃声做了肯定的回答。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的情景。这首歌曲,对力度和速度变化及演唱方法要求较高,特别是前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增强了歌曲的乡土气息和口语化特点。“#5”音可视为地方特色音。第七课雨花教学目标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学内容聆听《踩雨》教学基本要求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3.再次欣赏《踩雨》。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聆听《雨滴》教学基本要求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聆听《暴风雨》教学基本要求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3.初听第一部分。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4.初听第二部分。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创作活动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2.构思: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4.创作展示。表演《踩雨》教学基本要求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2.聆听范唱。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表演《雨中》教学基本要求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5.分声部自学曲调。(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教学建议本课时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教材分析1.歌曲《踩雨》“踩雨呀!踩雨呀!”听,这是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发出的呼喊声。这首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夏日在雨中嬉戏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热情纯真的童心世界。歌曲分为三个层次。以呼喊的音调作为引子,通过领唱与齐唱、力度强与弱的对比,表现了孩子们相互呼应的呼叫,揭开了踩雨的序幕。一个节奏活跃、音调跳宕的间奏,将歌曲引入第二个层次,仿佛一群活泼顽皮的小童踩着轻快的步子迎面奔来。这里,各为两小节的乐句旋律平稳,节奏比较统一,好像是孩子们在边踩雨、边欣赏着雨景。接着,出现了由引子音调变化而成的乐句,歌词全由充满童趣的衬词构成,顿时造成热烈的气氛,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他们唱啊、跳啊、叫啊、踩啊…?quot;歌曲的旋律上移到高音区,两个声部不同的节奏交织在一起。“踩雨呀”的呼喊声此起彼落,表现了喧闹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无忧无虑、欢快喜悦的心情洋溢在歌声之中。2.钢琴曲《雨滴》(降d大调前奏曲)波兰钢琴家肖邦曾创作了24首前奏曲,结构短小,形式精致,往往采用单一的音乐形象来表现作曲家一瞬间的内心活动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肖邦的24首前奏曲每首调性不同,在音乐的情趣、性格上也都各具特点。但相同的是,这些钢琴曲都具有感人的诗意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降d大调前奏曲》是其中的第15首乐曲,它是1838年肖邦偕法国女文学家乔治・桑在西班牙马约卡岛疗养期间写成的。据传肖邦是在岛上瓦尔德莫查修道院听到屋檐滴下的雨滴声有感而写下这首曲子的。乐曲中自始至终有连绵不断的八分音符的降a持续音,使人联想起下雨天屋檐下雨点的淅沥声,故而又被称为“雨滴”前奏曲。实际上降a持续音在这里只是暗示一种心灵的律动而已。这首前奏曲为复三段体结构。一开始在一连串雨滴声的衬托下呈示了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柔和、甜美、纯净而明朗:第二主题由前一个旋律发展而成,带有一些哀怨、忧郁的气息:然后第一主题再现,构成了单三段体的曲式。通过那不间断的降a持续音,引入了乐曲的中间段落。中段气氛阴郁沉重,带有悲凉的色彩。由雨滴节奏转化成的升c小调主题音乐,以单调的圣咏式旋律、空洞的和声、固定不变的节奏音型以及钢琴低音区浓重的音色,使人联想起吟唱圣歌的僧侣行列:紧接着第一部分的抒情主题再现,似乎是将那阴沉黯淡的气氛驱散。通过与中间段落的强烈对比,这一主题显得格外清新、纯朴和优美。作者介绍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短促一生中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故在国外度过。此间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降a大调波兰舞曲》;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跳绳9的加减法

1、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体会10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3、通过整理算式,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快速凑10,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二、创设情景。

三、自主探究新知。

积极抢答,说出得数。

各自说说自己的分法。

生1:9个一堆,1个一堆。

生2:8个一堆,2个一堆。

1、动手摆一摆,汇报相应算式。

2、交流算式。

3、跟老师一起整理算式。

4、讨论,发现规律。

5、汇报结果,齐读规律。

复习9的组成,出示9以内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得数。

过渡:大家的分法真多!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种观察方法来学习10的加减法。

1、让学生用学具代替10个苹果,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指名说出相应的算式。

2、全班交流所有的算式。

3、引导学生整理这些算式。

4、讨论: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如果没有图,怎么想它们的得数?

5、组织学生汇报。

复习旧知。

创设情景,了解10的组成,为探索10的加减法作准备。

四、练一练。

五、数学游戏。

1、踊跃汇报。

2、独立完成,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讨论完成第3题。

4、根据算式说对应的意思,如:河里有10条鱼,小猫吃了8条鱼,还有几条鱼?

10-8-=2。

完成填空。

同桌合作,做手指游戏。

1、第1题:指名说一说。

2、第2题: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

3、第3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出算式。

如果机灵狗再网上爬呢?

4、出示第4题情景图,让学生根据每个算式说说相应的意思,并完成填空。

提示:最后一个算式表示小猫一条鱼都没有钓到。

通过练习巩固10的加减法。

进一步巩固10的组成。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10的加减法。

9+1=1010-1=9。

1+9=1010-9=1。

8+2=1010-2=8。

2+8=1010-8=2。

备注: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例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2、通过朗读词串,认识、了解常见的各种水果,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识字。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

1、准备本课生字卡片。

2、有条件的可准备时下市场上有的水果,或教学挂图、课件。

3、轻快的儿童音乐。

同学:可以带一样自身喜欢的水果。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小朋友,水果王国里有数不清的水果,你们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2、出示水果,提问:小朋友认识它们吗?

3、同学说说认识哪些水果。

4、过渡:今天,我们就到水果王国里去和水果娃娃们交个朋友吧。出示课文中水果的图片。

二、出示课件或实物,认识水果。

1、分成小组,各组发1~2种水果。请同学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闻闻气味,再选一种喜欢的说给同桌听。

2、品尝水果,再说说味道如何。

3、课文中有哪些水果你不认识?请同学介绍一下。

三、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词串,注意读准字音,生字要多读几遍。

2、同桌互查认字情况。

3、集体检查读词串。指名读,齐读。

4、做“找朋友”游戏,在游戏中检查同学对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5、反复诵读词串,注意读出节奏。

6、竞赛读,可横着读,也可竖着读。

四、扩展练习。

1、请同学仔细看看今天认识的字,有什么发现?

2、提问:它们为什么都是“木”旁?

3、提问:还有哪些字是木字旁?

4、请同学再看看,还有哪些字有相同的特点?(带“艹”的字)。

五、写字教学。

1、再读词串,把要求写的字找出来读一读。

2、读课后要求写的10个字,想想哪些字难记。

3、启发同学运用学过的方法或自身想方法记住这些字。

4、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该怎样布置。

(2)教师示范写。重点指导“枣”、“紫”、“萄”、“橙”。

(3)同学自身写。

注意:提醒同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完成作业。

1、练习说话:我喜欢吃什么水果,因为……。

2、把课后3题的句子填写完整并读一读。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例文

教学内容: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男孩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出示男孩长胡子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与上幅图有什么不同。

3、男孩子什么时候会长胡子?(长大后)。

4、你长大后想做些什么?

5、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想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趣的小诗歌——《等我也长了胡子》。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指读,要将课文读准确。

学习生字。

1、认读词语:蜘蛛、蚂蚁、蝌蚪,为“蛛”、“蚁”扩词。

2、认读词语:_,提醒学生注意“股”的第六笔是横折弯。分别扩词。

3、认读生字:搬、骗。注意“搬”的写法。分别扩词。

4、复习巩固生字。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指读诗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节诗的意思。

诗歌共有5小节。

1、小作者希望自己长出胡子,当上爸爸。

2、“我”要跟儿子一起去探险。

3、“我”给儿子讲最有趣的故事。

4、“我”要带儿子去动物园。

5、小作者希望自己的愿望快点实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深入学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儿童的心愿得不到大人理解时的遗憾和无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深入学文,理解内容。

(一)默读诗歌,思考:我的愿望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第2——4节诗歌来回答。(“我”的愿望是做一个跟儿子一起去探寻、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带他去动物园的爸爸。)。

(二)学习第二节诗。

1、接话游戏,引读课文。

2、我要跟他一起去探险——看小蜘蛛怎样结网,看小蚂蚁怎样搬家。

3、“我”还会跟儿子做什么?仿照课文再写一句或几句诗。

(三)学习第三节诗。

1、接话游戏,引读课文。

2、我要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告诉他大公鸡为什么不会下蛋,告诉他小蝌蚪为什么不像妈妈。

3、“我”还会给儿子讲什么故事?仿照课文再写一句或几句诗。

(四)学习第四节诗。

1、接话游戏,引读课文。

2、我要带他去动物园——先教大狗熊敬个礼,再教小八哥说句话。

3、“我”和儿子还会教什么动物干什么?

(五)体会儿童的心愿得不到大人理解时的遗憾和无奈。

1、这个爸爸怎么样?

2、可这只是小男孩的愿望,事实上,他的爸爸是怎么样的呢?

当我看小蚂蚁怎样搬家时,爸爸——。

当我问他大公鸡为什么不会下蛋时,爸爸——。

当我让他带我去动物园时,爸爸——。

3、小作者真的希望现在就长胡子吗?他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

(六)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结合实际,抒发感受。

1、你的爸爸怎么样?

2、(结合课后练习2)在生活中,你有哪些心愿?大人又是怎样做的呢?也许他们满足了你的愿望,也许他们没有理解你的想法,请你说一说,写一写。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多媒体。

三、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4、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3、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小学二年级教案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肯动脑,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1、学习生字、词;

2、指导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通过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并读,说说你想知道什么?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会认字:

2、画坏之后,苏雅和爸爸都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读一读。(指导看图)。

3、从文中勾划出你喜欢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把你喜欢的词语读给同桌听听。

4、交流词语:

端详楼梯参加客厅弄脏卧下但是评比懂事。

变成全班满意比赛道理坏事。

自由读、齐读、抽读)。

5、学习会认字。

(1)小组长主持学习会认字;

(2)指导学习一:析字组词。

洋弟叁丁庄但苹董。

详梯参厅脏担评懂。

(3)指导学习二:连一连。

艹立王臣讠忄。

卜廾办董平端。

()()()()()()。

(4)卡片识字(抽读、开火车)。

三、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1、抽生分角色读一读,其余同学思考,文中苏雅懂得了什么道理?

2、你能举些“只要肯动脑,就会把坏事变成好事”例子吗?

四、练习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爸爸的主意很妙。

2、爸爸你的主意真妙。

3、苏雅你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有情入味;

2、会写字描红,注意想哪些字特别需要注意,为什么?

本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我在新课改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恰当运用远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课后反复认真反思。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如:“苏雅满意地端详自己画的图画”我让学生拿起手上的书本当作是一幅自己画得相当满意的图画去满意地端详;“苏雅哇的哭起来”我让同学随着苏雅的心情变化由高兴变得又气又急,读出非常难过又非常着急的语气,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心紧紧抓牢在课堂上;“爸爸,你的主意真妙!”学生读时兴趣盎然,高兴得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在读书中感受到人物心情的变化,把整节课推向巅峰。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课堂小结。学习了《苏雅的画儿》一课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事,他们的'回答真是精彩纷呈。有的说:“我的衣服破了一个洞,妈妈给我补了一个喜羊羊的补丁,看起来更好看了。”有的说:“我画画的时候,本来想画一只天鹅,结果画得太低了,就画成了小鸭。”有的说:“我的裙子太长了,我把它剪下来一截,结果又短了,我就把妈妈的别的布缝上了,结果多了一层花边更好看了。”有的说:“我本来想画太阳,画的有点大,我就把它画成了呼啦圈。”……我觉得多给孩子们训练空间,老师当个忠实的聆听者,这样才能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二年级教案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颗落在岩缝里的小草的种子,在阳光、春风、雨露及岩石的关爱下,凭着自己顽强不屈的意志长成了一棵健壮、结实的小草的经历。赞美了小草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一颗小种子,落在贫穷的岩缝里,没有泥土、没有养料,没有水分,只要一点雨露,一丝阳光,就冲破重重的阻力,在贫瘠的岩缝中,在坚硬的泥石下,在风雨雷电的考验中顽强地生长。它的不屈不挠,它的奋发向上,让人油然升起赞美和钦佩之情。但现在的孩子是在父母的呵护与祖辈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根本不能体会在逆境中成长的小草那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而且文中没有词句对小草成长过程的艰难作直接描叙。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创设情境,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去感悟小草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1、创设岩石与种子的对话情境。以“贫穷”一词为切入点,从小草的生活环境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贫穷”在这篇课文中的特殊含义。初步了解小草生活环境的恶劣,感受小草的自信,为体会小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埋下伏笔。

2、师生合作,通过做一做、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到小草的角色之中,在课文情景中去体验小草成长的艰辛与喜悦,进一步体会小草的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感悟,理解“小草慢慢长大,长得很健壮,很结实”。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了解小草成长的历程。

4、以读带讲、读中感悟。在第5、6自然段的教学中,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阳光、春风、雨露、岩石对小草的关爱与呵护。

教学目标:

1、认识“润、抚、柔”等9个生字,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穷、担、冒”等10个字,认识多音字“缝”。

1.1关于要学会的字。

1.1.1能读准字音。

1.1.2能认清字形,在离开课文与语境后也能认识这个字,能给生字组词。

1.1.3了解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

1.1.4能正确书写。

1.2关于会认的字。

1.2.1能读准字音。

1.2.2能认清字形,离开课文后也能认识这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1正确:不掉字、不加字、不漏字,读准字音。

2.2流利:词儿连读,不读破字,特别是文章中的长句子要读通顺。

2.3有感情: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表现出小草的顽强与可爱,及对小草的赞美与钦佩之情。

3、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1能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通过做一做、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等方式理解“贫穷”、“冒”、“阳光照耀”、“春风轻拂”、“雨露哺育”等重点词句。

3.2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初步了解小草生活环境的恶劣,感受小草生长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体会到小草是在岩石、阳光、春风、雨露的关爱与呵护下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一棵健康、结实的小草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识记生字、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1~3自然段。

2、噢,岩石老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来,打开书,快去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

3、谁愿意读读岩石妈妈的话?种子宝宝呢?其他的同学和老师一起读作者的话。

5、噢,岩石老妈妈原来是想到自己没有泥土、没有养料,没有水分,实在是太贫穷了,担心养不活种子宝宝呢!谁来读出岩石老妈妈的担心?相机指导朗读。

6、岩石老妈妈多担心呀,咦,种子宝宝,可是我听见你在说:“老妈妈,别担心,我会长得很好的。”你怎么想的?说后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那这颗种子宝宝最后到底长得怎么样呢?快快往后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吧。

3、岩石妈妈没有泥土,没有养料,没有水份,它实在是太贫穷了,她都担心养不活种子宝宝呢!可种子宝宝为什么能长成一株这么健壮、结实的小草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4、5、6自然段,再和小组里的伙伴说一说。

4、交流:

(1)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芽”这句话。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芽,瞧!春雨来了,她下呀,下呀,蓝滋润种子宝宝,给他水分呢,种子宝宝,你在哪里呀?哦,在岩缝里。春雨下呀,下呀,滴到了你们身上吗?你们又在干什么呀?你怎么想的?喝足水了吗?你想干什么呢?那就往外冒吧!咦,种子宝宝,你好费力呀,怎么啦?这颗种子宝宝,你的头上怎么有个大包呢?你打算怎么办?这颗种子宝宝,你的身体擦破了,疼吗?你怎么想的?种子宝宝,原来你们就是这样沿着窄窄的岩缝,顶着坚硬的岩石冒出来的呀,真是不怕困难,大家都是勇敢坚强的小种子,来,把你们的勇敢读出来。

齐读第4自然段。

(2)学习第五自然段。

种子勇敢地冲破重重困难,冒出了嫩芽,太阳看见了,春风看见了,雨露看见了,他们都来了,来干什么呢?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现在我们都是那株嫩芽,阳光爱抚地照耀着你,春风柔和地轻拂着你,雨露慈爱地哺育着你,你有什么感觉?来,读出你的感觉,这时你会怎么做呢?男女生读,齐读。

〔以读为主线,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坚强”?岩石妈妈为什么说颜小草坚强呢?

是啊,和那些生长在花园、草地、田野里的小草相比,这株在岩缝里成长的小草真是了不起!难怪岩石老妈妈会高兴地说――(齐读岩石的话)

岩石老妈妈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岩石老妈妈多爱这株坚强的小草啊!可是她太贫穷了,只好用自己身上因为风吹、日晒、雨淋而风化的尘泥将小草的根拥抱得更紧。

小草就是这样,在大家的帮助下,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终于长成了一株很健壮、很结实的小草。来,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4、5、6自然段。

四、学习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

1、一个诗人走过来,看见了这株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健壮结实的小草,忍不住欣喜地说,来,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诗人要千百遍的赞美小草,你们也是小诗人,你也来赞美一下这株小草吧?

〔在感受小草的生命力顽强之后,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油生对小草的赞美之情〕。

五、诵读全文,回归整体。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株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草吧。来,再把课文齐读一遍。

六、识字,学写“穷、实”。

1、出示“穷、实”,想把这两个字写好吗?

2、请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4、那老师就按大家说的来写,师范写“穷、实”。

5、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积累词语、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悟只有仔细观察、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学会生字和词语,读懂齐白石观察和刻苦学习的句子。

明白“只有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图片、生字卡。

1~2课时。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幅图上的小虾画得怎样?大家说一说。

2、知道它是谁画的吗?引出齐白石学画虾的故事。

3、板书:齐白石画虾。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把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2、要求学生把句子读正确、通顺、比较流利。

3、抽学生朗读课文,并请学生评议朗读情况及字音。有没有漏或添字?是否流利?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习第二段。

(1)齐白石是在什么情况下迷上画虾的?

请大家反复朗读第二段,并理解“迷”是什么意思。勾画出描写齐白石迷恋画虾的句子。然后同学交流、讨论,举手向教师汇报。

(2)出示两组例句,请学生读一读,填一填,并说一说两句话中哪一句更好。

虾跳了起来。

虾腾地跳了起来他每天观察虾的活动。

他每天仔细观察虾的活动。

(感受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形象、具体些)。

(3)抽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评议,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学生再次感受齐白石着迷的情境。

2、学习第三段。

(1)齐白石画的虾是什么样的?请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描写虾的句子。

(2)出示词语:“薄而透明”、“清晰可见”、“活蹦乱跳”,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3)出示问题:齐白石画虾画得这么好,很不容易。从哪个词语可以知其不容易?请学生画出“天长地久”这个词语。理解词语并体会齐白石画虾的刻苦用功,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3、全班朗读第三段,注意读出词语的美。带着一种欣赏、愉悦的情感朗读。

再小组朗读,教师评议,个别朗读,学生评议。

四、自主识字,书写工整。

1、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读一读,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看图识字,组词识字,部件结合识字,口诀识字等等)。

(2)教师请学生指出在认读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似”、“姿”声母为平舌音,“乎”的.声母为“h”,而不是“f”。“察”的声母为翘舌音。

(3)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4)同桌互相用生字组词并造句,看谁说得精彩。

2、书写生字。

(1)请学生观察8个生字的字形结构安排。说出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乎”为独体字,中间一横应写得最长;“似”、“仔”、“活”应写得左窄右宽,“候”注意中间还有一竖。

(2)教师示范“细”和“候”的笔顺笔画。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辅导。

(4)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3、抄写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1、你能把这个故事再讲给同学听一听吗?

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只有刻苦学习,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

3、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小学二年级教案

本课是二上第二单元第五课,是工程技术领域课型在小学科学里第一次出现,第一次设计。学生通过前4课的科学原理学习,转向从一个小样本的整体角度,感受物品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从微观的角度看材料的特点,演变及优化组合。本节课借助椅子为学生提供真实探究的机会,学生要观察椅子不同的部分,是由不同材料的组成,认识椅子“样本”,辨识材料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状态。引导学生观察辨识每部分材料,将椅子的材料特征与其功能联系起来。对比使用一种材料与多种材料做椅子的不同。回归到学生生活,认识制作椅子的材料选择取决于椅子的功能及使用场景。

二年级的孩子,会无意识的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不同的材料,但是指向材料性能的问题不一定想过。如材料指什么,材料有何特点,材料与物体的不同。对材料的特点,多是根据生活经验来描述,既有特点,也有用途,理解模糊,描述随意。对材料的用途,对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学生的选择会比较随意,较少同学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所以教师要提供适当的脚手架,帮助孩子学习,如让学生对比着去观察教室椅子和瓦楞纸椅子,不是凭空想象椅子有什么功能,提供给孩子观察的范例和汇报的模板,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汇报。

再如从功能的角度,去选择什么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可以提供脚手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孩子们学着如何去设计,也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科学概念:通过对比观察椅子,知道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通过交流研讨,知道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椅子的结构,用观察描述与比较等方法辨识材料特性,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

科学态度:通过对比两种椅子的交流研讨,乐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已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送椅子回家的活动,知道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会用多种材料制作物品。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材料。

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会用多种材料制作物品。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材料。

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材料。

教师:课件ppt(含视频资料)、各类椅子10把、带拼音板贴一组、活动展示台、希沃授课助手及硬件配套、对教室进行活动分区。

学生:4人小组,姓名贴

课前导入

谈话导入,自我介绍,明确上课口令。

活动一:椅子派对入场式(6min)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一下么?那就请瓦楞纸精灵入场。

(设计意图:用围坐一圈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学习,减少场地的束缚。用开派对的形式引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1号嘉宾是不是椅子呀?预设是,它有哪些部分组成,如果和你自己做一个比较,你觉得这是椅子的什么结构。引导学生慢慢讲全椅子的结构,板贴。

请3号嘉宾入场(塑料椅子)。先问是不是,再问少了哪些结构。和2号相比,少了什么。有靠背的才叫做椅子。抓到一个调皮鬼,把它请出去。

其余椅子依次快速进场,问是不是。一共11把,凳子和椅子的区别。

你们很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把椅子和凳子区分开来了,还知道了椅子的结构有……

(设计意图:通过椅子入场仪式,让学生先了解椅子的结构,再在一次次有趣的判断中明确椅子的结构。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的前概念,可以在后续游戏中对前概念错误进行针对性的纠正。)

活动二:抢椅子(25min)

那接下去我们进行抢椅子比赛了,玩之前先把规则听清楚哦!请瓦楞纸精灵来介绍一下吧。

1、坐垫有海绵的。

第一次比赛,我们要选择的是坐垫有海绵的椅子,教师指导示范。请小组讨论,选择那些椅子派,代表比赛。

哪几组获胜了?请小朋友们判断,错误的小朋友回位置。

你坐在海绵上有什么感觉?海绵比较软,坐着舒服。

坐垫只用海绵可不可以。预设,不可以,海绵太软了,撑不起来。

我们的坐垫运用了哪几种材料?由金属(塑料)和海绵两种材料组成。

用两种材料做坐垫有什么好处哪?预设:更坚固,更好的固定,更舒服(又舒服又坚固)。

单一材料有局限性,我们会根据需求选择多种材料做椅子,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

2、椅脚有塑料的。

下面要进行第二次比赛了,这次我们要选择椅脚有塑料的椅子。

哪几组获胜了?请小朋友们判断,错误的小朋友回位置。

我们来数一数用到塑料脚的有几把?那你们知道椅脚用塑料有什么作用?

预设:对比有无塑料脚的椅子,一对比金属,不刺耳,不容易划伤木地板瓷砖,二对比鞋子底。比较粗糙,防滑,安全性较高。

有一种特殊的塑料椅脚,你们见过吗?它有什么作用呢?预设移动更加方便,做事方便(让学生体验一下)。

那里会用到这种椅子?预设办公室,电脑房等。

是的,办公室等地方需要这样做事方便的椅子。

3、可以在户外使用的。

接下去,我们进行最后一次比赛,这次我们要选择可以在户外使用的椅子,我们先来想一想户外的椅子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一下,可以选择哪些椅子。

你觉得这把椅子可以在户外用,对吗?你的理由是?

比赛结束了,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椅子很难被选中,像这把竹椅,有没有同学见过这种椅子,你在哪里见过。

对了,这个椅子以前的人们经常用,竹子这种材料就在身边,制作起来又方便又便宜,虽然只用了一种材料,但是很坚固,也能满足我们休息的需求,也是一把好椅子。但是为什么现在用的少了,可能是人们要求更高,觉得他不美观了。

没想到,这些小小的椅子还真不简单呀(板贴,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先用单一材料让学生认识材料,能说出材料的特点。再选用两种材料,从不同的结构上发现类似的规律,让学生知道运用多种材料可以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会用多种材料制作物品。最后引入单独材料组成的椅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制作椅子的材料选择取决于椅子的功能及使用场景,满足需求就可以。)

活动三:送椅子回家(6min)

瞧,瓦楞纸精灵又来了。听听它还想和我们说什么。

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椅子被送错的。(没有固定答案,满足该场景需求就可以。)

检查问题:这些椅子适合这个环境么。不适合,请小组说说理由。

太厉害了,所有椅子都坐上了对的火车!

我们的课要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谢谢小朋友们。

(设计意图:通过送椅子回家,让学生面前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椅子,满足需求就可以。)

二年级音乐全册教案

一、聆听管弦乐曲《晚会》。

二、歌曲表演《过新年》。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

提示: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2、简介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

1、提示学生:怎样用打击乐器创造出过新年的热烈气氛?

2、分小组编创。

3、展示每个小组的合奏效果。

1、提示学生:你是否注意到在过新年时家家门上贴的.对联?你喜欢哪一幅,抄在课本上,读给同学们听。

2、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模唱歌曲。

提示:“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边听录音边徒手模仿打击乐器的动作。

提示:选择那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合适?

4、歌曲熟悉后,分小组编创伴奏。大家唱歌,选一组同学为歌声伴奏。

小学二年级教案

1、指导学生用急吸急呼的方法按句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

2、能用轻巧的声音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

3、能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跟着歌曲音乐作律动。

:跟着歌曲音乐作律动

课件、打击乐器等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练一练

1、律动:《拍拍拍》

2、发声练习:《音阶》《小黄狗》《小花猫》

3、节奏练习:

课件1:认一认,说一说

课件2:你会划小节线吗?

课件3:拍拍节奏,读读句子

三、故事导入

四、新歌教学

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课件答题)

2、听flash范唱,感受歌曲节奏节拍。(课件答题)

3、跟琴哼唱,熟悉旋律。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用急吸急呼的方法齐唱歌曲,教师纠错。

6、设计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歌曲律动

1、律动动作说明

动作一:踏点摆臂

做法:正步站立,左脚开始做原地点踏步,同时双臂前后摆动。

动作二:动胯托帽

做法:左手叉腰,右手托帽,双脚踏点左右各两拍,同时动胯。

动作三:踏点挥帽。

做法:左手叉腰,右手上举挥帽,双脚踏点左右各四拍,同时动胯。

2、学习过程:分句教动作后,在音乐伴奏下反复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七、听音乐出教室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