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英雄故事有感(通用19篇)

时间:2023-12-12 09:23:14 作者:念青松

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我们对自己思想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挑战。接下来是一篇优秀作文的摘录,让我们一起欣赏并品味优秀作文的魅力。

看英雄故事有感作文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革命英雄的故事》,我用了足足3天的时间把它全部看完,我被书中一个个英雄形象折服了,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颤抖了!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革命先烈们正是他们的行动给世人留下了学习的榜样。

其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年幼的她早早地参加了中国^v^。一次,刘胡兰根据组织安排,要转移上山,可是敌人封锁了所有入口,刘胡兰无法离开村子。一个叛变的民兵从人群中发现了刘胡兰,把她拉出人群,带到了敌人的面前。敌人从叛徒的口中得知刘胡兰是被捕人员中唯一的^v^员和区干部,又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便妄想从她口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可刘胡兰宁死不屈,敌人万万没有想到^v^的一个小姑娘竟会如此坚强。敌人的利诱和威胁都失败,便希望通过血腥的屠杀来逼迫刘胡兰投降。

在刑场上同志们一个个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只剩下刘胡兰一个人,这时的刘胡兰眼睛里冒着怒火,毫不畏惧,她斩钉截铁地说:“怕死就不当^v^员!”愤怒的群众再次向刑场涌来,敌人的机关枪向几百名手无寸铁的乡亲们瞄准,这时刘胡兰大义凛然地大声喝斥敌人:“住手!要死,让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就这样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昂首挺胸迈着矫健的步伐,从容地向烈士染红的铡刀走去……。她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换来了老乡们的安全,她却永远沉睡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鲜血染红了蓝天。

刘胡兰,你不会孤单寂寞,中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都在传颂你的事迹,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v^为你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v^爷爷也为你亲笔题词:“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

在中国,像刘胡兰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你看,舍身堵枪口的“黄继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

我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硝烟、没有战争,这样的环境是千千万万英雄用自己可贵的生命换来的。此时此刻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更应该把握好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看英雄故事有感作文

老剧翻拍贵在出新以当下的眼光来看,著名作家刘知侠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应该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超级文本”。自诞生以来,影视、戏剧、小人书等各种形式的改编层出不穷,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当下,如何另辟蹊径,深入挖掘和重新解读这部经典?刚刚上映的电影《铁道英雄》就是一次不错的尝试,虽然票房较《长津湖》等热片尚有差距,但为老剧翻拍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山东枣庄可以说是一座铁道上的城市,在它近代以来的发展进程中,煤炭、铁道和火车一直相依相随。但真正使其名扬天下的还是因为一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56年的黑白故事影片——《铁道游击队》。“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了动人的歌谣……”那动人的旋律穿越时空,弹拨起几代中国人记忆中的“土琵琶”。

不过,看完电影《铁道英雄》,感觉这并不是老版《铁道游击队》的翻拍,而是一个新的故事。虽然保留了铁道大队刺杀日寇、劫取物资、助力抗日大业的基本故事框架,但却挖掘出铁路工人这个不同的英雄群体,在人物和故事上都重新做了架构。实际上,这段根植于严肃考证、翔实史料之上的传奇故事,来源于集编导于一身的杨枫历时5年对“八路军115师鲁南铁道大队”英雄事迹的重新挖掘、精心打磨,并添加了隐蔽战线和敌人斗智斗勇的时代流行因素。特别是片中教导员在冰冷的窗户上,用手画出一个清晰可见的“党徽”,并带领众人宣读入党誓词的桥段,非常新颖,极具创意,也一语双关地隐喻着寒冬即将过去,当前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张涵予、范伟在片中一张一弛地对飚演技,是《铁道英雄》中最大的看点,也是最亮的燃点。其实,剧本中的铁道大队队长“老洪”和火车站卧底“老王”,就是杨枫根据张涵予、范伟的表演风格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相比张涵予驾轻就熟的“硬汉”形象,范伟一改以往夸张、滑稽的搞笑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最不像英雄”的英雄形象。从委曲求全地向日本人作出各种谄媚之笑到“逢人就掏花生”的卑微讨好,从自知同志即将遭到伏击却又无法告知时的焦急悲伤到识破^v^跟踪并顺手锄奸时的淋漓快意,从几次三番地让安子“叫爹”的市井温情到明知必死却怒斥日寇的大义凛然,范伟将不同时段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铁道游击队》之所以能够在不同年代经过一次次成功的影视改编,常播常新,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超级文本”效应,更因它蕴含着永不退色的革命理想主义光彩和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威武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是红色经典的永恒内核,也是进行改编再创作的精神依循。正如刘德华在《铁道英雄》片尾主题曲《又弹起心爱的土琵琶》中唱的那样:

“一首歌,多悠长/传几代心膛/回声里,遥相望/英雄好儿郎……”

读《革命英雄的故事》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不像小说一样是假的故事,这本书中写的全都是真实的故事。这本书就是《革命英雄的故事》了。

这本书非常的好看,里面诉说了:左权、、、邓中下、叶挺、等各个革命英雄的故事,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左权大将军他们七个人。

我喜欢左权大将军的原因是:他有勇有谋,在长征中指挥了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以及罗镇、东征等着名战役。他以自己出众的军事指挥才能,军事家的胆略和才识立下了赫赫战功,保存了红军实力。在1938年2月,日寇出动四万兵力,分三路向临汾地区进犯,左权率领三百余人阻击敌人,他以自己的才能对敌人产生了重大的杀伤力,给了敌人当头一棒,敌人就撤退了。在1942年5月,左权遭到敌人炮弹袭击后壮烈牺牲,年仅37岁。

我喜欢的原因是:他们以只有五个人的情况下阻击了大批敌人,掩护了大批人员撤离,又让敌人知道了红军的厉害,使敌人认为他们碰到了红军的主力部队,当到了一个路口,往左则会把敌人再次引到主力部队那儿,往右走到底是悬崖,他们果断的选择了往右走,到了悬崖,他们用石头往下扔,到石头扔完时他们就跳了下去,那时,日军才知道对方只有5个人。

看英雄故事有感作文

江立伟在大火中手动装盘关枢纽,尽管手套皮肉烧焦,却从末动摇;郑志放弃逃生的机会,尽管渴望活着,惦念父母,却从末自私;徐小斌为保证程侠水安全,亲自下海疏通入水口,尽管明知危险,却一意孤行,壮烈牺牲。

消防官兵的牺牲与奉献让人潸然泪下,而危难之间的人世真情更让人的心为之一颤、有时候、普通人也是英雄。

危难之间,每个平凡的人都是英雄。

读《抗日小英雄故事》有感演讲稿

八年抗战,最终夺得胜利,80年后的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时代,最功不可没的是那些抗战英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读《抗日小英雄故事》有感。

演讲稿。

供你参考阅读。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它诉说的就是抗日英雄儿童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1920xx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二小喜欢马,常到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后来,二小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这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二小甩着鞭子赶着牛要回家了。忽然呼隆一声响,二小一看,是鬼子兵踩响了南河滩上的石雷。鬼子扫荡来了。

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要去狼牙口村,那里藏着粮食、枪支和弹药,还有八路军的伤员。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大个子军曹跑过来向高崎报告:“中队长!路不好找,在那边山上有一个小孩。”

高崎大声喊道:“快抓来!”

二小被军曹拽着来到高崎面前。

高崎问道:“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

二小答道:“俺是放牛的!”

高崎又问道:“小孩。。。。。。八路的。。。。。。在哪里?”

二小说:“俺不知道。”说完就要走。高崎一把抓住他:“你的。。。。。。不要怕。说出来。。。。。。八路在哪儿。。。。。。给你金票。”

二小半天不言语,军曹上来吼道:“小孩。。。。。。不说。。。。。。死拉死拉的!”

二小一看,不给带路不行了。心想,也好,俺们的队伍在崖口两边的山头上埋伏着呢,我路又熟,把鬼子带进。。。。。。,想到这儿,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太君!俺想起来了,晌午的时候,有不少八路军开到南马庄去啦!”

恶狠狠的军曹举起拳头,两个小眼珠滴溜溜转,吓唬二小:“小孩。。。。。。你不要。。。。。。撒谎!”

二小生气地说:“反正俺看见了,信不信由你!”

高崎看天快黑了,急着说:“小孩。。。。。。你的。。。。。。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在沙滩地上向西走去。

河滩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几个鬼子踩在石头上,都摔倒在地上,哇啦哇啦叫道:“小孩。。。。。。你带的。。。。。。什么路?”

二小撅着嘴也大声喊道:“这圪塔就是这号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绕过河滩向南走去。河的东面是石岭子山,西边是香炉山。两座山都有几十丈高,在这两座山岭上埋伏着我们的骑兵连,一排在西边香炉山上,二排在东边石岭子山上。

鬼子兵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的山沟。这时,石岭子山上的八路军骑兵连的战土开了枪,子弹嗖嗖地射向敌人,鬼子中队长高崎气急败坏,连叫“上当,上当”。他一眼看见,王二小这时飞快地向西跑去,便拼命地追了上去。他掏出手枪朝二小射了过去,二小背中枪弹倒在南河滩上。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感动着每一个乡亲们。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讲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二班的牛星然,我演讲的题目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又名王朴,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带路党的伟大先驱。1920xx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这就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抗日,献出了他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这是一封十分重要的信,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到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了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最终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故事中海娃的机智勇敢给我启发很深,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现在生活的幸福与无忧无虑。我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悍卫祖国的强大。

读英雄故事有感作文

夜,静得出奇,我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江姐的英雄事迹。

江姐,是党的女儿,在东川一带领导革命。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为了知道党的秘密,可恶的敌人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甚至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但江姐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半个字。在狱中,她还时常对落难的同志们说:“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铁做的。”在重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特务秘密枪杀,年仅29岁。读到这儿,我再也控制不住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从脸颊滚落下来。

多么伟大的江姐啊!她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她为党献出了一切。而我呢?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哭着找父母,遇到一点小困难就灰心丧气地想靠别人。遇到难题时,我就想,别白费精力了,明天问问同学,或抄抄别人的不就完事儿了。爸爸妈妈要我帮忙做点事,我会找尽一切借口拒绝,实在没有办法就靠拖,拖到黄花菜都凉了,爸爸妈妈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做。天长日久,我们变得懒惰、胆小。朋友们,我想告诉你们,父母不是我们永远的保护伞,总有一天,我们的羽毛会丰满,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而那时,我们怎么会有勇气在空中盘旋呢?在江姐面前,我们是多么渺小啊!

故事读完,江姐那铁锤般的话语还在我耳边回荡。革命前辈面对屠刀无所畏惧。我也要勇于拼搏,战胜困难,做一个江姐那样的意志坚强的人。

看英雄故事有感作文

剑法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那便是不杀,便是和平。

——题记。

天下之大,从古至今,多少王侯将相因为这“天下”二字争得血流成河。无疑,历史所承载的那份重量不仅仅来自于那一段段光辉岁月,那一场场耻辱记忆,而是来源于那一条条血河所赋予它的沉重。

多少人因为那“天子”的一丝欲念,会因为那王侯的一丝歹意而命丧黄泉?其实古人和现代人一样,只是期望可以过上“天下为公”的生活。但终究事与愿违,你既不是桃源人,也终不能生活在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源,那“男有分,女有归”、“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场景只能在梦中出现罢了。

燕太子丹,因受秦之辱而令荆轲行刺秦王。有何辱不可忍?他可知这一不忍会使那缤纷桃源变为生灵涂炭的人间地狱。他竟只为了一己之私,心怀仇恨而置百姓而不顾。心怀仇恨的人难就大业,因为他终究会被仇恨所吞噬。所谓“忍”就是将刀刃置于心上,但因心怀天下所以不再纠缠于那份锥心之痛。

残剑和无名在最后一秒在“天下”于“己私”之间选择了“天下”;而荆轲却在最终仍执迷不悟,为了所谓的“武义”而奋力将匕首投向秦王。或许,荆轲的反抗精神值得称赞,但我认为,残剑和无名的“忍”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的痛苦相比,便不再是痛苦。”只有为天下人而忍己私的人才是真正的武士,才是真正的英雄!

“小忍忍于市,大忍忍于心。”“英雄”二字承载得太多太多,它不是一种敬佩,不是一种光环,而是一种凡夫俗子所承载不了的责任,是一种心怀天下的大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心怀天下,以大胸怀包容万物,将剑置之身心之外,成就一份和平,成就一片桃源!

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

国庆期间,我读了《英雄人物故事》这本书,顾名思义,书中讲述了多位古今中华英雄人物的故事。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感人至深。

这些英雄人物都具有极强的爱国之心。他们为了保卫祖国的疆土,捍卫正义而甘心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首首美丽的乐章。

书中有这么一个人——邱少云。他是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当时大家潜伏在枯萎的野草中的时候,敌人的炮弹引燃了野草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他却纹丝不动。是什么样的动力才能让一个人有如此大的毅力和忍耐力啊?我想只有拥有一颗强大的爱国之心和为大局着想的执念才能这样做吧!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妈妈带我去看的电影《八佰》里的镜头——八百战士誓死坚守四行仓库的战争故事。一个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站立在我们面前。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这群了不起的中国人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再回忆起北京奥运会上,那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们;研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抗击疫情的逆行者们;伟大的终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都是了不起的中国人!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看英雄故事有感作文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学唱红色经典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一边学唱歌曲,一边想知道更多有关王小二的故事。妈妈帮我在图书馆找到了《王小二的故事》这本书。当我读完这本书时,被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日本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到长城脚下。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不久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牛,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v^。”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着“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枪追上了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

后来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想把他送去后方治疗。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看完这篇故事,我被王二小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像王二小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暂时还不需要我们用生命去保卫祖国,但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王二小的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将来长大了用我们的知识来保护我们的祖国,让她不受别人的欺负。我们一定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为了我们的祖国明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看英雄故事有感作文

看之前没想到《烈火英雄》这么有个性啊!按理说,救火片对于影迷来说应该不陌生了,在港片层面,远的有1997年杜琪峰执导、^v^云主演的《十万火急》,近的有2014年郭子健执导、谢霆锋主演的《救火英雄》。在好莱坞影片层面,远的有2004年杰昆菲尼克斯主演的《烈火雄心》,近的有2020年乔什布洛林主演的《勇往直前》。还有香港电视剧《烈火雄心》更是让这种救火类型模式深入人心。所以,观看这部全内地明星主演阵容打造的内地首部救火商业大片《烈火英雄》,就很难不存着比较之心,结果发现这是一部具有独特内地气质的救火大片,不仅采用的商业手法比以上提到的影视剧有着很大的不同,煽情催泪的情感力度更是堪称前所未见!总体上可以总结为三个没想到吧!

第一个没想到:没想到救火戏居然撑足全片!

按照上面提到的那些香港和好莱坞救火片的常规套路,基本上是半部剧情片、半部救火片的整体结构,前半部分先铺垫剧情和角色,后半部分才转入救火高潮戏。而目前上映的这部《烈火英雄》显然更加注重商业娱乐性,一上来就是一场小规模救火戏,随后简短铺垫了黄晓明扮演的救火队长江立伟遭遇失败打击的恐惧迷茫心理,以及杜江扮演的另一位救火队长马卫国自身能力不被父亲认可的心结。影片在开场仅仅20分钟之后,就迅速进入了危机大戏中,海港码头的石油管道发生爆炸,巨型储油罐危在旦夕,而储油罐旁边的化学储藏罐,将会危及整座城市人民的生命,全市消防员全都投入到这次救火大行动中,各种高能救火戏从此开始就一直持续到影片结束,如此大篇幅的救火戏,动作和特效场面的密度之高,在所有救火片中也堪称罕有了吧!

而且,本片的救火戏亦有多角色多线索的结构,黄晓明负责进入火场关阀门的视死如归,杜江负责死守防火线的众志成城,欧豪负责保证消防供水的舍生忘死,作为消防指挥官的侯勇则负责运筹帷幄,每条故事线上都给观众准备了一波又一波足量的救火险情,以及一个又一个救火英雄的感人故事,既有救火专业范儿的营造,同时又不缺火光冲天、爆炸四起的商业大片范儿,堪称是场面惊心动魄,情感催人泪下!

第二个没想到:没想到居然能从救火片扩展成灾难片!

本片救火戏的灾难级别也比想象中更大,甚至不难看出,导演的意图就是将本片直接从救火片升级为灾难片。因为面对码头油罐爆炸的危机,消防员们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救火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死死守住油罐附近的化学罐区,因为一旦大火将化学罐区引燃,那么化学气体将毁灭整座城市,甚至沿海其他城市也不能幸免。因此,影片中的危机也从一个码头的危机上升到了整座城市的危机,消防员们肩负的是守护全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担。

为了强化灾难片的整体氛围,本片在救火戏的主线之外,还设计了一条市民逃生戏的副线。影片一开始码头爆炸,观众就能看到冲击波袭击附近居民区的各种人仰车翻的灾难性破坏场面,之后随着码头火情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安的情绪在市民中蔓延,最终演变成全城大逃亡。只见人们纷纷走出居民楼准备离开城市,逃亡的车辆塞满街道,地铁里也人满为患,扮演黄晓明妻子的谭卓还在拥挤中跟儿子在地铁里走丢。渡船码头上也挤满了急于坐船离开的人群,船票涨了几倍,轮船超载不得不来不及收起上人的舷梯就赶紧驶离码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只能看好莱坞的灾难片,华语片里其实是罕有这种全城逃生的灾难大戏的,所以本片中展现的一幕幕发生在街道上、地铁里、码头前人头攒动的逃生大戏,以及具有典型中国人特征的逃生心态,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既感觉别开生面、又十分接地气。

当然了,展现灾难逃生戏里的人性百态也是此类影片的必备路数。片中既有大街上逃生中的孕妇即将产子,躲在一家饭店里的其他逃生者不愿开门施救的人情冷漠,也有其他人伸出援手,将孕妇送往医院的人性温暖。影片中谭卓的孩子被挤散,被一对逃难的大爷大妈带到了码头,后来看到孩子哮喘病发,大爷大妈也顾不上自己逃命,而是首先把孩子送到医院,最终母子得以在医院重逢。灾难是考验人性的试金石,而本片的相关情节正是鲜明体现了这一点。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弘扬人性正能量,医院里坚守岗位的医生,火场中舍生忘死的消防员,在他们的字典里,就从没有逃跑二字。

第三个没想到:没想到煽情催泪效果居然如此之强!

近年来在社会新闻重大事故的报道中,最美逆行一词逐渐流行,指的就是面对急难险重的重大事故,冲锋在前的消防员、解放军以及武警战士,他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先进事迹以及带给人们的真实感动,已经通过新闻报道牢牢地记在了人民心中。而《烈火英雄》这部影片,恰恰给观众提供了这样一种将现实中积蓄的情感尽情释放的空间。

片中无论是以黄晓明为代表的让队友逃生、却独自在火海中关闭输油管道阀门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是以杜江为代表的带领队员死守防火线、即便烈火焚身也绝不退让的集体英雄主义,都充满着各种极具情感冲击力的泪点。例如在火海中关阀门的黄晓明,本来已经被烤得遍体鳞伤,又被一阵爆炸冲击波打倒,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捡起从帽子里掉出来的跟妻子和儿子的合影,把照片收好,然后继续在火海中一遍又一遍重复关阀门的动作。比如说杜江手下的一位队员,为了营救被困火海的其他队员,开水枪时过于急迫,导致水枪出水时的强大反作用力打在他的下颌将他击倒,相信不少观众看到此处都会惊呼一声,后来这名队员用他的生命换得了其他队员的脱险,自己倒在地上被烈火逐渐吞没,相信看到这个场景观众会跟片中其他消防员一样动容。

当然,最煽情的无疑是杜江面对退无可退的火情,拿出手机让队员们依次给家人留言的那场戏了。一张张朴实的面孔、一句句留给家人的朴实话语,以及面对镜头的一个个军礼,让人恍惚这样的场景应该是在真实生活中也发生过的,影片质朴动人的魅力在此时迸发出强大的感人能量,而且一直持续到后来他们站在化学储存罐下退无可退,誓死以身体阻挡烈火的最危急关头,催泪指数可谓满格了。就拿个人观影体验来说,我身旁的一位女观众一直在默默流泪,都看到过好几次她用手拭泪的动作了!

英雄事迹故事

10月16日清晨,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经过21个小时,完成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在内蒙古草原顺利着陆走出飞船,他成为了“中国航天第一人”。这次为期21小时的太空之旅,使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杨利伟在参加航天员选拔之前,曾在成都军区空军驻渝航空兵某部工作生活了4年,是该部正营职领航主任,一级飞行员,四种气象飞行员,四机长机,安全飞行1149小时33分,因飞行技术拔尖、正确处置空中特情两次荣立三等功。8月,杨利伟从这里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英雄故事教案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抗日英雄故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班长。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45...入伍前,参加本村抗日儿童团。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本军队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

新中国成立后,管桦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9.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大多是10岁至15岁的孩子,他们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

10.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李殿冰是中国民兵著名战斗英雄。1913年生,河北曲阳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荣立大功3次。抗日战争时期,李殿冰任曲阳县尖地角村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和联村民兵中队长。他经常带领民兵出没于山野密林、青纱帐中,采用忽聚忽散、时东时西的“麻雀战”,不停地袭扰和打击日伪军,配合八路军作战。

1941年秋,1200余名日伪军进犯口头村和中佐村,他带领民兵抄小路上山,居高临下突然袭击,毙伤敌5人。后将日伪军引向老母庙附近,抓住战机再次开火,毙敌30余人,迫使日伪军撤退。1943年9月,日伪军集结4万余人,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6日,日军1000余人包围尖地角附近几个村庄,他混入被日伪军驱赶的民工人群中,摸到敌人将要偷袭驻武家湾村八路军2团的企图,抄近路送出情报。继而带领民兵占领有利地形,预设埋伏,同时向南、北两面进攻的日伪军射击开火,制造日伪军双方误会,引其自相攻打,致敌重大伤亡。

在3个多月的反“扫荡”作战中,李殿冰率领民兵游击组作战27次,共毙伤日伪军267人。1944年2月,他出席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战斗模范代表大会,被边区政府授予“神枪手”和“二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获“太行勇士”匾额。在作战间隙,他积极组织民兵开荒生产,被抗日民主政府评为“劳动英雄”。1950年9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71年离职休养,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新乐县人民武装部部长。1982年7月病逝。

12.“独臂英雄”——洪超。

洪超,1909年出生,湖北黄梅人。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曾任儿童团团长。1927年夏入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学习。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井冈山。曾任朱德警卫员,排长,红4军军部参谋,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底调入红5军,任军部参谋,第1纵队中队长、大队长等职,参加长沙战役和巩固湘鄂赣苏区的斗争。

1930年8月起任红3军团第8军4师团长,第5军1师师长、3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3月在草台岗战斗中负重伤,失去一臂。后任红3军第4师12团团长,第6师师长,第4师师长,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月在攻占沙县县城战斗中,指挥所部担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内。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多次率部出色完成战斗任务,曾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

抗日战争中的狼牙山战斗介绍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境内,距保定西北约50千米,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东部门户。1941年9月,日军集中7万人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因主力调出掩护军区领导机关,这里只留第l军分区第l团第7连担任防御。

9月25日晨,日军约2000人开始向狼牙山进攻,第1团团长给7连的任务是坚守到中午12点,然后撤出战斗,向主力靠拢。7连隐蔽在山腰,待敌人接近时突然开火。

日军以为是八路军主力,拼命猛攻。几次交手之后,7连伤亡不小,连长也负了重伤,指导员带领伤员首先转移,把继续坚守的任务交给了6班。这时,6班也只剩下5人,他们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全班沉着应战,机动灵活,凭借有利地形,又打退敌人几次进攻。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1905年生,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受朱、彭的赞扬。1940年秋,协助彭德怀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11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他还“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抗日英雄故事

1942年秋天,高苑县(今山东省高青县)北部的一个日军营地中,谁也没有发现,一个12岁的少年,在给日本人添水烧火之后,偷偷的拿了日本军的100发子弹,回到八路军队伍里。

这名少年,就是如今高青县芦湖街道办事处司官村的一名抗战老兵——冯殿功。84岁的冯殿功老人,自1942年起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小几十场战役,直至1956年才解甲归田,回到家乡。

“我从12岁开始跟着王京仁去当兵,一直到56年才复原回家,这些都是我当兵期间获得的军章和证书。”冯殿功老人将他的军章都小心翼翼的别在衣服的右侧,笔直的坐着,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冯殿功出生于司官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然而命运并没有赐予他一帆风顺。冯殿功六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了,父亲续弦,后母带着一个儿子来到冯殿功家,冯殿功就成了没有娘的孩子。

1942年,邻居王京仁成为抗日协会自卫队第十中队队长,看到在家无人看管的冯殿功,就对他说:“你在家又没人管,跟着我去打鬼子吧。”12岁的冯殿功就这样去了军营,当了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由于年龄小,不受日本人怀疑,部队给冯殿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假装普通百姓为日本人“上夫”(音译),也就是给日本人烧水,“那时候,日本人常常让一些百姓去他们营地里干活、劈柴、烧水。”冯殿功以村民孩子的身份成功潜入敌营中。

“当时我记得,是南北两间屋,北边是维持会(汉奸营),南边是鬼子军,枪都在屋上头驾着,两个屋中间有个仓库,全是枪支弹药。我就从窗户里爬了进去,拿了100发子弹就往外跑。”冯殿功回忆道,“我往外跑着,后头的汉奸就大喊问我干啥去?我说找乡长去。那时候我个子小,衣服又大,把子弹藏在衣服里面,他们谁都没发现,就带着子弹回部队里了。”

1943年3月,由于队长王京仁在战斗中牺牲,冯殿功被分到了独立十二团,由于年龄小,冯殿功加入十二团后,并没有让他去上前线,而是让他在后勤处打打下手。后来,由于冯殿功熟悉马性,会骑马,就当了一名骑兵通讯员。

1945春天,部队接到命令,要前往高城打击汉奸老朱所在的一个营,汉奸老朱是当时高青和博兴让人闻风丧胆的伪军头领,仰仗着日本人撑腰,经常残害百姓。

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一个团的人跟着商团长,夜晚9点出发,从高苑县县城一直到高城,整整25里地,他们走了四个多小时的。“四个小时对我们来说,不算累,一想到要去消灭鬼子,走多远的路,我们都觉得充满干劲。”

凌晨1点,到达高城镇鬼子炮楼驻扎地,八四团的战士采用包围作战战术,把炮楼悄悄的包围起来。2点钟,派先锋部队将炸药安放在炮楼北侧,引燃炸药,炸开城门。问起这仗是怎么打的,冯殿功老人说:“还能怎么打?我们拿着枪,看见敌人,我们就开枪。”

这场高城战役,整整打了五个小时。炮楼中所有敌军均被冯殿功所在部队消灭,活捉日本兵数十名。

“1945年8月15日,就是这一天,日本鬼子宣布投降了。”冯殿功老人说,“8月17日,我们前往周村八里河,去炮楼上上俘虏。”

据老人回忆,日本宣布投降以后,其所在的八十四团于八里河缴获日军机枪四挺,重机枪2挺,步枪不计其数。“那时候的日本人已经不抵抗了,也不和我们打了,但是就是不交抢,我们周旋了好久,才缴获武器。”

日本人投降以后,均被送往济南,冯殿功老人的部队负责护送。“我们心里也恨,但是我们是军人,得服从命令,我们也是汉子,投降了,我们就不打了。”冯殿功老人说这话的时候,咬牙切齿。

抗战结束后,冯殿功老人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多次战役,1956年3月6日,冯殿功老人回到家乡,成了退役老兵,也成了一名普通的司官村村民,同年,便于家中与同乡女子接了婚,成了家。“我爸很少跟我提他们打仗的岁月,我都是听村里其他老人说,才知道我爸是老战士。”冯殿功的儿子向营说道。

这名云淡风轻的老人,在70年前,用他的智慧和身躯,帮助我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有时,历史会是巧合;有时,历史会是一种必然。

巧合的是,同样是率部奋勇抗日以身殉国的着名将领,赵登禹和佟麟阁的牺牲日是同一天——1937年7月28日;而必然的是,他们坚定的信念从未动摇过,那就是“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沿着历史的足迹,再次走近卢沟桥。宛平古城墙上的弹孔经历岁月的洗礼已斑驳不堪,但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当年的战火硝烟;桥上的两排石狮子静静伫立,仿佛在回忆那段抗日英烈前赴后继、浴血疆场的铁血故事。

在宛平城东面不远处的西道口,有一座墓地,抗日名将赵登禹便长眠于此,和不远处卢沟桥南路的热闹不同,这里显得很安静。“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只有简单的11个字,却概括了他英勇壮烈的一生。

赵登禹自幼因家中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就拜师习武刻苦练功,武艺超群。1920xx年,年仅16岁的他投身冯玉祥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落入日寇魔掌。国家灾难、民族耻辱,震撼着广大爱国官兵。当时,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武器装备非常简陋,枪械严重不足,于是他们自制了一批大刀发给战士们。时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的赵登禹还身先士卒给大家做示范,演练大刀劈杀要领。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初,日军铃木师团抵达喜峰口。喜峰口是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关口,对确保平津、华北的安全至关重要。经第29军军部研究决定,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前敌总指挥。

喜峰口易守难攻、险要天成。赵登禹率部与铃木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喜峰口几度易手。为了削弱日军的武器优势,3月11日晚,腿伤未愈的赵登禹组织三个团的敢死队分路夜袭喜峰口日军营地,临出发前他的一番战前动员慷慨激昂:“抗日救国,是我军人天职。只有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才能挽救祖国危亡……”

此次夜袭砍杀日军千余人,炸毁大炮18门,中国军队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日本鬼子夜半身首异处,孰能不胆破?“之后俘虏日本兵时,总会发现脖子上多了一层铁围脖,据说是用来防备第29军将士的大刀片,那大刀砍下去时直冒火星子。”赵登禹将军的女儿赵学芬回忆,这场大捷让父亲率领的大刀队一战成名,后来作曲家麦新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加速向华北派兵。7月27日夜,日军从北平、天津等地向第29军阵地发起全线进攻。第29军各部队顽强抵抗,战争大规模升级。7月28日上午,军长宋哲元任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地区部队总指挥,赵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各部官长开会,鼓励大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

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第29军将士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双方陷入肉搏战。赵登禹临危不惧,指挥第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

不久,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大红门一带。凶残狡诈的日军窥出了他们的意图,抢先在南苑到大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机枪封锁道路。

赵登禹乘坐的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时被炸毁,他身受重伤,警卫劝其撤退到安全地方,但他坚决不肯,继续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

突然,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赵登禹醒来后含泪对传令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北平城中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而死,也算对得起祖宗了。”赵登禹说罢壮烈殉国,终年39岁。

为表彰赵登禹抗日杀敌、为国捐躯的功勋,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抗战胜利后,原第29军将领何基沣专程赶到北平,将赵登禹和部分第29军阵亡将士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的西道口。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赵登禹家属签发了第80号烈属证书。

左权1920xx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0xx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亲自为他写下了荡气回肠,彪炳史册的悼诗: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为纪念左权将军,1942年9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根据辽县人民的强烈愿望,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将军戎马一生,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后人继承和学习。

1940年前后,日本侵略军对我解放区实行“三光”政策,在这个节骨眼上,太行山区又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左权将军一面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带领干部、战士开荒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一面带头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当八路军总部来到辽县麻田村时,左权将军听说民房不宽裕,就主动住在村中的一座小庙院里。从老乡家借来一张旧方桌,靠山墙用门板支了一个床铺,上面放着他仅有的一床薄薄的被褥,后墙上挂了一张画满红箭头的军用地图,窗台上摆了一大摞书,就布置好了他的寝室兼办公室。

左权同志自我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工作可以比别人多做,生活却不能比别人特殊。”炊事人员看着左权将军因工作忙累,身体一天天消瘦了,就把部队喂养的鸡杀了一只炖好,给左权将军端去。可是,他却悄悄的送给了伤病员吃。当伤病员又给他送回来时,他就生气的说:“你们在抢林弹雨中爬来爬去,挂了花,流了血,多吃点肉,养好身体,多杀敌人,不等于爱护我军吗?”左权将军就是这样,别人送给他的食品,他却不轻易吃一口,总是送给别人。

有一次,左权将军的袜子破得实在不能穿了,脚后跟补了三四层,再也不好补了,勤务员带着请示的口气对他说:“参谋长,用这个月的津贴费买两双袜子吧!”原来这位有着赫赫战功的名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每个月才有5块钱的津贴,买了袜子就不能吸烟了。当时,战事频繁,除了战斗,每天都要熬夜工作。因此,烟似乎比袜子更需要些。他便决定:再想想办法,对付到下个月再说。

英雄事迹故事

黄继光(1930-1952)四川中江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夺取某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被敌人一个集团火力点所困。黄继光挺身而出,要求担负爆破任务,勇敢地冲向敌人地堡。当他掷完手雷,打垮几个火力点后,发现还有一个火力点在顽抗,就忍着重伤巨痛,跌倒了爬起来,毅然直扑上去,以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保证部队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务,全歼敌人两个营,自己壮烈牺牲。根据黄继光生前的申请,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英雄事迹故事

我站在国旗下,看着胸前的红领巾,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胜利;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和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他们就是革命英雄!

出发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扛着鲜艳的队旗来到的烈士陵园。

进入革命烈士纪念堂,我看着他们的遗像,觉得革命英雄的形象十分高大,一句“为了新中国,前进!——”似乎始终萦绕在耳边……一股敬佩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一股气愤也随之而生,残酷的敌人侵略了中国,不把我们中国人放在眼里,肆意践踏中国的国土,富了国庆的内涵,有利于全体国民更好地表达爱国情感、增强国家意识、激发奋斗动力。

沿着先贤英烈用生命和鲜血开拓的道路,一代代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中,我们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但历史的足音也警醒我们: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立足“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迈向“两个百年”目标,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气呵成,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秉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精神,用先烈的精神品质引领社会价值取向,将先烈参与开创、为之奋斗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近年来,我国的烈士纪念工作日益得到重视,烈士公祭活动不断走向常态化和正规化。每年上亿人次的祭奠,让我们体会到群众缅怀的深切之情,感受到民族血脉中升腾而起的复兴动力。方此之时,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开展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的重要性,把烈士纪念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倡导社会各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形成缅怀纪念烈士、学习烈士英雄事迹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纪念烈士,就是要用烈士精神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就是要用烈士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在国庆6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无数先贤英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缅怀他们的历史功勋,挺起我们的时代脊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改革发展的大潮,共同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伟业。

英雄事迹故事

2003年10月16日清晨,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经过21个小时,完成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在内蒙古草原顺利着陆走出飞船,他成为了“中国航天第一人”。这次为期21小时的太空之旅,使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杨利伟在参加航天员选拔之前,曾在成都军区空军驻渝航空兵某部工作生活了4年,是该部正营职领航主任,一级飞行员,四种气象飞行员,四机长机,安全飞行1149小时33分,因飞行技术拔尖、正确处置空中特情两次荣立三等功。1996年8月,杨利伟从这里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抗日英雄故事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抗日英雄故事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