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心得(模板20篇)

时间:2023-11-05 08:02:54 作者:曼珠 语言学概论心得(模板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时期所获得的见解和思考的总结。接下来是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参考和学习。

药学概论心得

引言:

药学是一门涵盖了广泛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药物,包括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生物药物等。药学涉及的学科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等,旨在保障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学习内容:

在学习药学概论课程中,我主要学习了药物的作用与用途、药物的剂型与制备、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质量保证与安全合理用药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我还学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药物监测和药物政策的制定等内容。

在学习药学概论课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药物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我了解到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但同时也存在着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在学习中,我不仅获得了药学的基础知识,还了解到了药物研究的进展和药物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学习,我对药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热爱这一专业。

个人收获:

通过学习药学概论课程,我不仅掌握了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药物研发和生产,如何进行药物监测和药物政策的制定,以及如何应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问题。此外,我还提高了自己的文献查阅和论文写作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药学概论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药物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也让我掌握了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药学概论心得

在药学领域,我对药物研发、生产、管理和使用的全面了解,以及通过实践掌握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等专业知识的过程。

1.背景介绍。

药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多个学科,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等。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我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逐渐熟悉了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阅读专业文献、参与实验研究、进行案例分析等。我不仅关注理论知识,还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我深入理解了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以及药物滥用的风险。

3.反思与总结。

通过药学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我认识到,药物研发和使用对社会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也意识到,药学研究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药学的学习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历程。我不仅提高了专业素养,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我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为社会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药学概论心得

这次药学概论的学习,使我对药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药学知识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同样重要。

首先,我对药学的定义和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药学是研究药物设计、研发、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学科。它涉及到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应用、药事管理等多个方面,是医药产业的核心领域。

其次,通过学习药物发现与设计、化学治疗、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物分析、药物代谢、生物药剂学、生物药物、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我对药物研发的全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课程涵盖了从药物发现、临床试验、药品注册、生产到上市后监测的整个过程,使我对药物研发的艰辛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我也了解到药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等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药学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通过学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自信。药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为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这次学习使我对药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自信。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将更好地为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语言学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语言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在我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对语言学的研究和学习,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体会。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语言学概论让我明白了语言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语言学,我了解到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文化、思维和社会的反映。语言的复杂性体现在语音、语法、语义等多个层面,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语言学概论深入剖析了这些方面,让我对语言的丰富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次,学习语言学概论让我了解了语言的历史演变和语言的变异。通过学习语言学的历史发展,我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语言对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演变。例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在发音和词汇上的变化。同时,不同地域的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比如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知识让我对语言的变异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跨文化交流中具备了一定的应变能力。

第三,语言学概论让我学会了语言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语言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现象。在学习语言学概论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如何收集和整理语料。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对于深入理解语言的本质和结构非常重要。通过实践和练习,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语言分析和研究。

第四,学习语言学概论让我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学习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在语言能力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语言学概论让我更加关注语音和语法等方面的细节,以及用词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我开始更加重视语言的修辞和语用等方面,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的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最后,学习语言学概论让我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通过学习语言学概论,我开始关注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我了解到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和塑造,而且语言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媒介。这让我对跨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并对保护和传承优秀的语言和文化有了更强烈的意识。

总之,学习语言学概论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入了解了语言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了解了语言的历史演变和变异,学会了语言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些知识和体会将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将继续学习语言学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蓝纯语言学概论心得体会

在人类的生活中,语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和文化的传承。而蓝纯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语言的机会,让我对语言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多样性、规律性以及变动性,这些对我个人的语言能力提升和跨文化交流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蓝纯语言学概论课程让我对语言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学习了许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比如音位、音位组合、语法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之大。世界上有着众多的语言,它们在词汇、发音、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譬如,中文中的四声和英文中的语调,以及不同语言中的语法结构,都使人对语言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个认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不同的语言,也有助于我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融入和理解他人。

其次,蓝纯语言学概论课程让我明白了语言的规律性。语言并不是一个杂乱无章的东西,它有着一定的规律和体系。通过学习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等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我意识到了语言背后的规律和结构。譬如,音素的分析和分类让我对语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句法学的学习让我对句子的组成和构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规律性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我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词汇和语法,使我的表达更加清晰和流畅。

此外,蓝纯语言学概论课程也让我认识到语言的变动性。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通过学习语言的历史演变和方言变体等内容,我了解到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譬如,英语的发展和演变从古英语到中英语再到现代英语,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少变化。这个认识让我明白到了语言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也让我更加开放和包容地对待不同语言的使用和变化。

最后,蓝纯语言学概论课程还启发了我对语言的思考。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我学会了思考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还承载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承。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分析和讨论,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语言的多重功能,例如交际功能、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等等。这个认识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也更加欣赏和尊重其他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总结起来,蓝纯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给予了我对语言的全新认识。我学会了理解语言的多样性、规律性、变动性,并且开始思考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门课程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但也是一次收获。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增强有着积极的影响。(1200字)。

语言学概论论文

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处在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信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原官话的信蚌片的一个方言点,从信阳方言词汇体系来看其词汇不但明显有别于河南境内的其它方言词汇,而且与周边省市的方言词汇有密切的联系,有其独立的语言类型价值。本文主要从词形、构词、词义、造词理据等几个方面将信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

关键词:信阳方言、词汇、普通话。

从本质上来看,普通话也是方言,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由于各自形成年代不同,影响因素和环境也不一样,所以普通话和各方言也有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本节从词形、词法、词义、造词理据等方面对信阳方言和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重点是二者的差异。

一、信阳方言词与普通话的词形比较1.有音无字。

到目前为止,汉语各方言中还有许多单音词有音无字,找不到恰当的字来记录。造成有音无字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字少词多,没有为对应的单音词造字;另一种情况也会造成有音无字现象,即:方言中某个词可能有本字,但由于历史音变关系而湮灭了,造成本字无从考证。有音无字在汉语各方言中是异常突出的现象,那些有音无字的方言词,往往是各地方言中最具特色的最常用的口语词,各方言中都有一些其他方言没有的有音无字词。信阳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词存在有音无字现象,而这些词是信阳方言词汇中口头常用语(下列例子[]中字母代表拼音,数字代表声调),例如:

[ceng3]伸到外面。

如:这个竹竿太长了,都~到门外头去了[pia3]。

淡而无味。

如:这个菜炒得~~的,就像没放盐。

[liao2]。

缝补。

如:她的衣服破了,每次都是她自己~地[jiang3]生产。

如:他家的老母猪昨晚~了一窝猪娃儿2.构词语素。

信阳方言的某些词与普通话意义相同,但构词语素有差异。有的构词语素一部分相同,而另一部分不同;有的构词语素完全不相同;有的构词语素完全不同,但意义却相同;有的构词语素相同,但排列顺序却不同(如没有做其它说明,下面所有的例子,前面是信阳方言词语,后面是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2.1构词语素一部分相同,另一部分不同,如:

天河一银河。

扯闪一闪电。

车身一转身。

袖笼子一袖套儿。

耳隆一耳朵今个一今天。

惯势一娇惯。

蛛蛛一蜘蛛。

手巾一毛巾。

洋火一火柴2.2构词语素完全不同,如:

鱼鹰一鸿鹤。

老丈人一岳父。

屋里的一妻子。

斗嘴一接吻。

有喜一怀孕毛娃儿一婴儿。

茶吊子一水壶。

2.3构词语素完全不同,但意义相同,如:

麻雾子一毛毛雨。

檐老鼠一蝙蝠。

冷子一冰雹。

手杆子一胳膊片子一尿布。

眼欠一羡慕。

打圆壶一调解。

金贵一稀罕。

腿包一膝盖2.4构词语素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如:

齐整一整齐。

实诚一诚实。

紧要一要紧。

弟兄一兄弟。

宵夜一夜宵。

信阳方言中有一些词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相同,但是排列顺序恰好相反,周一民在研究北京话的词汇时,将这种“把普通话里的某个双音节词倒过个儿”的方言词叫作“逆序词”。信阳方言中的逆序词虽然不多,但也应该引起重视。

二、信阳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

本文主要是从信阳词汇的重叠构词和特殊的词头、词尾两个方面来分析信阳词汇的特点。

1.信阳方言词汇重叠构词有7种格式:

aa式。

有动词重叠,如:瞧瞧、想想、找找;有形容词重叠,如:好好,慢慢,高高;有名词(或量词)重叠,如:人人,天天,个个,亲属称谓的重叠例外。

aab式。

有5种形式:(1)形形+形,如:当当响,稀稀软,梆梆硬;(2)形形+动,如:好好干、慢慢走、细细看;(3)形形+名,如:暖暖手、热热饭、烤烤火;(4)名名十动,如:天天想、人人爱、年年盼;(5)量量+形,如:个个壮、头头肥、袋袋满。

a.a式。

多由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构成,如:闻一闻、听了听、冷一冷abb式。

多由形容词构成,含程度加深的意思,如:圆溜溜,美滋滋,暖烘烘、毛绒绒、胖墩墩、哭浙浙、红彤彤。

abab式。

以双音节的动词为主,形容词不多,如:教育教育、商议商议、享受享受、表扬表扬、打听打听、清理清理、打扫打扫、高兴高兴。

a里ab式。

由双音节的形容词构成,如:流里流气、洋里洋气、土里土气、妖里妖怪、糊里糊涂、风里风光。

aabb式。

词头“老”除有老张、老。

五、老弟这类全国通行的用法以外,还常用于长一辈、平辈和晚辈中表示最小的意思,如:老姑、老叔、老妹、老弟、老闺女,此外,形容词或一些短语的前面常冠以各种词头,用以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得很”,常用来作词头的字很多,如:死、生、焦等。

死——。

~慢。

~磨。

~笨。

~重。

~好吃。

~不讲理生——。

~疼。

~不愿意。

~撑。

~闲。

~不去焦——。

~干。

~黄。

~崩崩。

三、信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词义比较。

1.有时候,信阳方言里有些词,在普通话里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词,往往只能用短语或句子进行描述,如下:

(1)麻纷亮:天微微亮,例如:天刚~,我妈就起床给我们做早饭了。

(2)卧泥:猪或牛在有水又有泥的地方长时间卧着不起,有也可指有些人,尤其是小孩坐在或躺在地上不起来,例如:这小孩可倔,你稍微说她几句,她就又是摔东西又是~~的。

(3)回门:姑娘出嫁三天后,带着礼物和丈夫一起回娘家,如:新娘子~~时往往要穿一身新衣裳。2.色彩意义的差异一些在普通话中表示褒义的词语,在信阳方言中却表示贬义,如:

(1)精:在普通话里表示精明能干!精华,是一个褒义词,而在信阳方言里则有狡猾!奸诈意义,是一个贬义词"如:他这个人~得很,跟他合作可得注意点儿。

(2)能:在普通话里做动词时多含有褒义,如能够、能动,而在信阳方言里往往表示逞能,如:看他~的,那么小一点点的人拿那么重的东西,一会儿非绊倒不可。

三、信阳方言词语和普通话词语造词理据的差异(1)黑老啩/乌鸦。

信阳方言的“黑老啩”强调的是颜色和叫声,而“乌鸦”则强调了颜色和属类。

(2)天河/银河。

信阳方言把舌头叫做赚头,有避讳的作用,尤其是做生意的,或卖肉的,因为“赚”意味着做生意赚钱了或工作赚钱了,而“舌”与“折本”的“折”同音,人们认为不吉利。

从上面的分析,感觉信阳方言挺特殊的,是多种方言互相交融的产物,是一种混合型方言,信阳方言中揉合了周边多个省市的方言,它与这些比邻城市的方言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彻底了解信阳方言有赖于对方言语音、语汇和语法特征的全面把握。所以,我们现在所作的结论只能是阶段性的,待将来信阳方言各方面的特征都摸清了,再来对结论作修正,那时就可以下一个终结性的结论了。

参考书目:

语言学概论论文

我们在闲暇时候或者在疲劳的时候会聆听美妙的歌曲,也会看些休闲的电影,玩些动感的游戏,我们为那些唯美的画面所折服,为那些动听的音喉所感动,为那些炫幻的游戏所激动,无疑,我们是很幸福的。然而,这些休闲娱乐的背后是语言在支撑着它们。没有词人,哪来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美妙画面,也不会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感人场景和声音,更不会有现在美好的一切。

在高中的时候,我在学习生物时,了解了“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当时我还很不屑,动物也有语言啊,鸡鸣、狗吠、狼嚎、虎啸、猿啼等等,它们也用语言啊,学习了语言学概论这门课后,我了解了人类语言是多么的复杂和高深莫测,它和动物的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

语言有很多机制,“牧笛横吹、夕阳余晖”是羡余机制的体现,“蛋白质(笨蛋、白痴和神经质)”是经济机制的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对称机制的体现,语言还有预设机制、隐含机制、排除机制、补偿机制等,而在这里,我班门弄斧来浅谈一下语言的预设机制。

弗雷格是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他于1892年提出预设的概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斯特劳森从真值条件出发,将预设看作是句子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所谓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

而语言机制也就是语言内部的可循的规律,那么预设机制就是语言本身内部可以寻找到的具有“预设”的机制。

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同样,语言只有有了依托才能焕发光彩,才能真正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而预设就是支撑语言的基础。

预设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很重要。人在使用自然语言时,有很多不言自明的预设,否则交际就会比较困难。“吃核桃”、“吃花生”其实是吃核桃仁儿;“吃排骨”、“吃鸡蛋”其实是吃排骨肉、蛋清和蛋黄。人们只是在“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类绕口令中才分出葡萄皮和葡萄肉这类精确的涵义。

在语言学概论的学习中,我了解了预设即预先设定,是说话人在说一句话时主观认定的他和听话人都接受的背景信息,是假定的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内容或共有的认识;预设在话语中总是附带表达的(在断言范围之外),是潜在的,也是不言自明的,无论对话语本身进行肯定还是否定都不影响预设的存在。

预设在语言里随处可见,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古代,比如在《西厢记》里:[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末背云]呀,声息不好也![旦云]啊,俺娘变了卦也![红云]这相思又索害也。

夫人话中有一个预设:小姐和张生是兄妹关系。由此而生出另一层意思:既是兄妹关系,那就不能结婚;夫人赖婚的意图非常明显,故而,张生、莺莺、红娘他们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映。

在我看来,“预设”可以看成是语言发生的环境,它预先设置了语言发生的环境,不同的“预设”对于相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对于一个成功人士的妻子说:“你先生真有本事啊!”这就是一个赞美。而对一个不求上进失败的人的妻子说:“你先生真有本事啊!”这就是一个讽刺。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表达的目的,于是有了讽刺这一修辞,也造就了鲁迅这一个文学大师,但是在现代鲁迅的文章很难读懂,就是因为时代不同,语言的环境不同,我们没法真正全面的了解它的真正含义。

语言的预设机制具有很多特性,它体现了预设的内在特点。

语言的预设机制具有合适性、共知性、单向性、主观性、隐蔽性、可撤销性。

1、合适性。

最早对预设的合适性进行研究的是菲尔莫(charlesfillmore)。他从言语行为的合适条件出发,认为语用预设就是指“通过一句话来有效地实施某一个言外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2、共知性。

共知性指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对共知信息的假设或交际双方所共同接受的信息,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共有的背景知识、交际场合的情景和交际双方的相互关系等。

它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辽大食堂一楼,如果你想买鸡蛋饼,你可以说:“要一份三块五的!",老板就知道你要的是加肠的,但是,如果你在卖米饭的那说同样的话,老板肯定没法给你打饭,因为最低的是四块的。这就是预设机制共知性的体现。

3、单向性。

单向性指预设是由说话人单方面做出的,在被听话人理解之前只有说话人自己知道预设的含义。

例如:

a:你这人真够阿q的!b:阿q?听到a说阿q,b不理解,是因为他不知道a所说的阿q是什么意思,或者他不知道a指的是自己的哪一点,所以才要求a明示。

4、主观性。

主观性指带有断言性质的语境假设,预设本身并不具有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有些广告也运用了预言该特性而让消费者在潜意识里相信了该产品。例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杀菌治脚气,请用达克宁”

脑白金广告的预设是“脑白金是最有价值的,其他礼品都不如脑白金”;或“如果送礼,脑白金最合适,最讨对方的喜欢”。

西安杨森制药厂推出的治疗脚气病的“达克宁”抗真菌药膏,它的预设是“治疗脚气,达克宁疗效最好”。

这两个广告的预设都带有的强烈的主观性特点。

5、隐蔽性。

隐蔽性指说话人没有将预设信息明白地表达出来,而是将其隐含在话语之中,这种隐含的信息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

例如:

a:你说谎的时候会不会紧张?b:不会。不,我从来不说谎!a的问话含有一个预设:b说过谎。而b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答“不会”,其实等于认可了a的预设。

6、可撤销性。

在一定语境下,语用预设可以撤销,这种可撤销性“依赖于说话者的态度和信念”。例如:

a:您儿子好可爱啊!

b:我还没结婚呢!从以上对话的预设触发语“儿子”中我们得知a预设了“b有儿子”,然后这一预设随着交际的进行而被b撤销了,b的话语中蕴含着“这不是我儿子,我还没结婚”这样一个意思。

说来说去,预设就是预先设定一个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使别人可以知道,也可以不让别人知道,也可以大家潜意识里都知道。

那么,语言的预设机制对于我们有什么作用呢?它难道只是局限于发现而不能使用它吗?

预设的作用有很多:

1、表达不适合直接表达的言外之意。

2、利用预设诱使对方中圈套。

3、使语言更为准确、得体。

比如,商家打广告的目的是什么呢?除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外,更重要的是打击对手,使自己的产品能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好钙,蓝瓶的”,预设:不是蓝瓶的就不是好钙。这就含蓄的表达了该公司的意念,那就是只有他们公司生产的蓝瓶钙才是质量好的钙,这运用了预设的第一个作用。

还比如,在法庭辩论中,律师常常会这样问:“你是案发前还是案发后出的门?”样预设的目的,就是诱使谈话对象进入自己事先设计的“陷阱”,以便控制谈话对象,实现自己谈话的目的。这也是一种谈话的技巧,既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又不让别人发现自己在问他问题。

再比如,一位年轻人患病住院,他的好友来探望,一见面就说:“怎么,你的脸色还是这么难看。”年轻人顿时沮丧起来。在医院这样的场合,本应安慰病人,而不是打击。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局面,我们说话也应分清场合,看清对象,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要真心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不要说出伤害病人的话,俗话说“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之所以说出不合身份、不合场合的话,主要是说话人忽视了话语中的预设。反过来说如果能够注意言语中的预设那么就可以使语言准确、得体。因此,利用预设,遵循预设理论,可以使语言更为准确、得体。

可见语言的预设机制是多么的重要,任何言语行为都有预设,在实际言语行为交际中,如能巧妙利用言语行为的预设,能有效地达到自己的言语行为交际目的,有时,还能产生奇效。

怎样才能把预设运用到生活中去呢?怎样才能更好的与别人沟通呢?只有了解和学会语言的预设机制,才能在生活中得体的表达那些隐晦的话,或者听得通别人的“言外之意”,这样才能更好的生活。

这里有一个幽默的例子: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与共和党人交恶,曾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有些共和党人是婊子养的。他的言论在议会引起轩然大波,共和党人纷纷抗议,要求马克吐温公开道歉。马克吐温便在《纽约时报》上公开发表声明:我道歉,我收回我的话,应改为“有些共和党人不是婊子养的!”。

马克吐温除了运用“逻辑学”中的“判断”技巧外,还运用了“言语行为的预设”,他的“有些共和党人不是婊子养的”否定句中早有预设:有些共和党人就是婊子养的。

另外,在现代生活中,广告的预设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消费者的心理,使消费者接受其产品和服务。

作为消费者,在接受广告语时也应提高认识,辨别信息的可信度,洞察广告宣传背后的诱导机制,不要盲日从众。认识到语言预设机制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要注意语境和说话人的真正意图,真正做到合理的沟通、有效的沟通、真诚的沟通、,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就减小了,语言所起的真正的作用就达到了。

我在小学的时候做过一个阅读理解,现在看来就是和语言的预设机制有关,该文章内容如下:

有个人过生日,邀请四个好友到家中吃饭。

三个准时到达了,只有一人迟迟未来。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了,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其中一人听后,很不高兴的对主人说:“我先告辞了,再见。”说完就走了。

一个人未到,另一个人又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人中的一个也生气地说:“那好,我也走了。”说完掉头就走。

又一个人走了,主人更加着急起来。最后剩下的这位就劝主人:“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以后说话要好好想想。”主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说的根本不是他们。”这位朋友听后再也坐不住了,最后也铁青着脸走了。

这不仅是一个悲剧,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在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语境会不会给别人带来“预设”,因而会引起误会,这在生活中屡见不鲜,那些说话爱得罪人的朋友们,绝大多数并不是有意而为,而是由于不注意语言的前提预设导致人际关系淡薄,所以语言的预设机制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在这里浅谈了一下语言的预设机制,希望老师多多指教!感谢老师这一学期的教导!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统计学2班。

学号:110704222。

姓名:董朋朋。

语言学概论

从语言的符号性质方面对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进行比较。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所有符号的一般特点,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也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一定的语音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要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依赖的。我们把语言中的句子切分成一个一个的单位,每一个部分也都是音义结合体。语音和意义的这种密切关系,有人作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语言好比一张纸,正面是语音,背面是语义,用剪刀剪也剪不开。”这个比方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形式和意义的关系。

任意性是符号最重要的特征。虽然蜜蜂的舞蹈比较复杂一些,有点任意性在里面。比方说,表示花蜜质量的动作方式是任意的,走出圆形和8字形表示蜜源的大概距离,看来也是任意的,但是摆尾舞的前进速度越慢,标志距离越远,又不是任意的。以8字的细腰或半圆的直径和垂角线的交角表示蜜源的方向,更不是任意的。动物“语言”中一定程度的任意性都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没有任意性或任意性程度很低,都说明其符号性很弱。

(2)单位的明晰性。

人类说出的话是有界限清晰的单位的。而动物所谓的“语言”,其表现无论是借助声音还是形体,总体上都是不可分的,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声或舞蹈动作来表示一固定的意思,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

(3)结构的二层性。

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音系层和符号层(或称语法层),两个层面上都有大小不同的单位。两个层面上都是以数量有限的最小单位,按照有限的规则组装起来,生成数量无限多的大单元。相反,动物的“语言”不能分解成单位,谈不上有结构,更不用说有结构的二层性。

(4)能产性(开放性)。

语言的能产性,也称创造性或开放性,是指人们总是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创造出新的话语来。人们可以理解会说出从未说过或听到过的句子。动物的“语言”只能表达有限的信息,它能传递的信息时固定的,是受刺激限定的。

(5)传授性。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显示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比如小鹰在出壳的时候就配备有对付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搏击、觅食、求偶等各种事情的本能,它的“语言”是一种本能,像电路一样在脑子里预先装好了。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动物的交际是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的,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的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也不能设想未来。蜜蜂发现蜜源,回巢后立即做出必要的舞蹈动作,它从不为昨天的发现而舞,也不猜测未来的发现。只有人类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深邃的哲理。

根据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虽然很多动物之间的交际方式比较高明,但他们还缺乏语言很多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以上六个特征,才可以称得上语言,所以,上述任意性、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二层性、能产性、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六方面,标志着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

2.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之一,它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第一,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相比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较为缓慢。语言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当稳固的。第二,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反之,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慢一些。第三,语言变体发展变化不平衡。地域方言的形成,本身就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在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各种方言形成之后,在发展变化的速度和方向上也不是完全同步的。例如在汉语诸方言中,南方的一些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保存古代汉语的成分较多,而北方的方言,特别是北方官话区的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相对较快。

4.请举例说明语境的含义包含哪些方面?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如姿势、手势)等。

语言学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学习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对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也逐渐意识到语言学研究对我们理解和应用语言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总结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段:语言起源和演化的认识。

语言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是语言学的基础,也是我在课堂上学到的重要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语言的起源不仅仅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更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物。语言的演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语言间的接触和交流,不同的语言因素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新的语言。通过这一学习,我对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三段:语音、语法和语义的探索。

学习语言学概论的过程中,我还深入了解了语言的多个层面,包括语音、语法和语义。在语音学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发音和认识不同的音素。这对我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都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语法学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不同语言的结构和规则,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语言视野,还提高了我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语义学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不同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意义构建方式,这对我理解和运用语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四段:语言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也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语言学概论,我认识到语言学在多个领域的重要性。例如,在语言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母语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人机交互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语言学的应用可以提高机器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和产生能力。而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沟通。因此,我深信语言学的学习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五段:对语言学的展望和总结。

通过学习语言学概论,我对语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也意识到还有很多重要的领域等待我们深入探索。尽管我只是初步接触了语言学的一部分内容,但我相信这门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我将继续学习语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更好地理解和推动语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通过学习语言学概论,我在语言起源和演化、语音、语法和语义以及语言学的应用领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也认识到语言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对语言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的语言学知识和能力将不断提高,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蓝纯语言学概论心得体会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其起源、演变和使用方式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规律,学者们发展出了各种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蓝纯语言学概论作为语言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各个方面的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本文将分享我在学习蓝纯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在学习蓝纯语言学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语言学的广泛和复杂性。我们从语音、语法、语义到语用等多个层面来研究语言,每个层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不同的学派和思潮,我对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关联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蓝纯语言学概论课程为我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野,让我对整个语言学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蓝纯语言学概论中,我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形式语言、语言变体、语言族群和语言规范等。这些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的本质和结构。例如,通过学习形式语言,我了解到语言的符号系统和生成规则对于语言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同时,学习语言变体和语言族群让我认识到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掌握这些重要概念不仅增强了我对语言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蓝纯语言学概论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为我们提供了运用语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在翻译和口译工作中,我们可以运用语言学知识,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他人的意思。此外,在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的制定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蓝纯语言学概论不仅加深了我对语言的认识,也提供了实际应用的工具和方法。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

通过学习蓝纯语言学概论,我对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意识到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有许多未知和待发展的领域。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学习和研究语言学,进一步探索语言的本质和规律。同时,我也希望将语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促进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蓝纯语言学概论课程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语言学的大门,我将继续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不断挖掘语言学的深度和广度。

蓝纯语言学概论心得体会

蓝纯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语言学的魅力与价值。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语言的起源、发展、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让我对语言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语言研究的兴趣。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蓝纯语言学概论引发了我对语言起源的思考。通过学习语言的起源理论,我了解到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与众不同的重要特征之一。学习语言起源的理论,我深刻地认识到语言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语言起源也涉及到人类大脑的演化与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使我对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蓝纯语言学概论让我认识到语言的普遍性和多样性。通过学习语言的分类和语系的划分等内容,我了解到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语言视野,也增强了我对语言多样性的重视和尊重。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关注现代语言的多样性,积极学习和使用不同的语言,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第三,蓝纯语言学概论让我对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知识,我了解到语言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这种符号系统,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深入理解语言结构和规则,不仅有助于我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能力,更有助于我分析和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从而更好地使用和掌握语言。

第四,蓝纯语言学概论让我认识到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语言社会学和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我了解到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和认同的重要标志。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影响着语言的形式和用法,人们通过语言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因此,研究语言不仅需要关注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功能,还需要考虑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最后,蓝纯语言学概论让我深刻认识到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语言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通过研究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解决语言相关的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多个层面和领域,如语音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这为我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总而言之,蓝纯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语言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语言研究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促进语言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语言学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门涉及语言本质和语言运用的学科,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切体会到了语言学的重要地位和应用广泛性。以下是我从这门课程中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对语言学的认识。

通过学习语言学概论,我深刻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础工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语言学概论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学的起源、分类、结构和变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了解到语言学所涵盖的范围之广,不仅仅是对现代标准语的研究,还包括对方言、古代文字、双语习得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自己作为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在不同领域进行研究,以推动人类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段:语言的结构和意义。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语言的结构和意义。通过对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学习,我对语言的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了解到语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发音规律和音变规律,语义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词汇的意义和句子的含义。这种对语言的结构和意义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同时,从语言结构和意义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能更好地管理和翻译语言,以满足人们对于沟通的需求。

第三段:语言的历史与变化。

另一方面,语言学概论课程还介绍了语言的历史和变化。通过学习语言变迁和语言的历史背景,我明白了语言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不断地演变和变化,受着时间和地域的影响。通过对语言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语种之间的关系、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同时,“语言变化的规律”这一知识也对我个人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段:语言学与实际应用。

语言学概论课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语言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语言学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教育、翻译、人机交互等。通过学习语言学概论,我明白了语言学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了语言学的知识之后,我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语言教学,如了解学生语法规则的习得过程,更好地简化语法规则,增加语言教学的效果。此外,语言学还可以运用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机器翻译等领域,对于人机交互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语言学概论,我深刻认识到语言学的重要性以及语言的奥妙之处。这门课程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语言的窗户,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我的学术素养。但是,我也明白这只是语言学的一部分,语言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语言学的理解和掌握,为语言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语言学概论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宝贵的收获。通过学习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我对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了解语言的历史与变化,我明白了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通过探索语言学的实际应用,我发现语言学在教育和技术领域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语言学将进一步推动人类的语言能力和交流水平的提高。

《语言学概论》课件教案讲义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语、书面语。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在有了文字之后才产生的。口语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只记录词语,没有记录这些成分。书面语有可能比口语积累的语汇丰富,语法结构也更精密,表达方式也更多样化。

3.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但在世界上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即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民族却又使用不同的语言。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

2.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3.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4.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5.组合关系是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6.聚合关系是在同一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他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都不尽相同。即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强制性与可变性。人们最初创制单个的语言符号时,用什么样的形式――语音与什么样的内容――语义相结合,并没有什么必然性,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或随意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其语言符号的声音、意义,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节语言学。

1.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2.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3.索绪尔的主要贡献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是原因呢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想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语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是音质。

3.汉语普通话中的轻声,主要与音强有关。

4.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音质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5.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6.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7.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第二节音素。

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不同,可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3.常见的辅音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

第三节音位。

1.音位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叫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3.互补关系是指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互相排斥,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就构成了互补关系。

4.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5.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存在于音位变体之中,离开了音位变体,音位也就不复存在,我们平时发出或听到的都只是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平等关系。

6.音位与音素的区别在于划分角度不同和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而音位则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即辨义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如果两个音音质不同,但彼此间不起辨义作用,仍然只能归为一个音位。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言系统中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第四节音位的组合。

1.音节是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开音节是以元音收尾的音节。

3.闭音节是以辅音收尾的音节。

4.语流音变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

5.语音的同化是指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

6.语音的异化是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7.弱化指的是在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近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

8.脱落是指在语流中,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消失,或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

第五节韵律特征。

1.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第三章语汇。

第一节语汇的性质。

1.语汇指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

2.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一种语言可以包含成千上万个词或几百个固定词组,如汉语中有许多具体的词和固定词组,像“天”、“地”、“水”等和“胸有成竹”、“开后门”等,但这些不叫语汇,只能叫词或语。

第二节语汇的类聚系统。

1.基本词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2.一般词汇是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3.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就是有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新造词指过去没有而新创造出来的词。

4.外来词即一种语言和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语,可分为几种:纯粹音译词,半音译半意译,一半音译一半注释,音译兼意译。

5.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是它们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收尾,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6.词是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音义结合的单位,具有意义凝固、不可分割、

形式固定、能自由运用的特点。

7.词与语素的区别是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所谓“独立运用”是指词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强调这一点,是为了把词同语素区别开来。因为语素也是一种最小的语音单位,但是它在造句中不能独立运用。也就是说,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词,不能独立运用的是语素。

第三节词汇的构造形式。

1.变性成词是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2.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3.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4.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上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为离合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为词组词。5.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

6.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

7.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8.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9.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的性质。

1.语法就是语言学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尽管语法规则不同于语音、语汇等规则,但其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例如:语音形式有死就可能影响到语法。像句末用低调或降调表陈述,而如果用了高调或升调就表疑问了。语汇与语法也相互作用。例如:“差一点儿迟到”和“差一点儿没迟到”意思一样,都是“没吃到”可是“差一点儿及格”和“差一点儿没及格”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是没及格,后句是及格了,这可以看成是人们对“差一点儿”这个词语的理解的不同而造成了语法上肯定与否定的不对应现象。

3.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与递归性。

第二节语法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单位。

1.根据研究材料的不同,语法研究可分为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种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2.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原则,即语言片段是不是合乎结构上的规则,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包括词语的搭配,意义的表达和语音的实现等。

3.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中语素组是由语素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是由词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的。

4.每个语法成分都处于组合关系又处在聚合关系中,组合规则指的是就线性的不同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聚合规则指的是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概论

学习“概论”的一门课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门课程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如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等。在学习和探究这些领域的知识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篇文章将分享我在学习“概论”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广度与深度的平衡。

在“概论”这门课程中,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十分重要。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总体概貌,同时也需要探究其中更深层的原理和细节。这一点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在学习其他课程或者进行其他的学术研究时,广度和深度的平衡是必要的。

第三段:跨学科的思维。

学习“概论”不仅需要广度,而且需要跨学科的思维。我们需要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这种能力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非常重要,例如环境问题、社会不公等等。正因如此,我认为在未来的日子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

第四段:批判性思维与价值观。

批判性思维也是学习“概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各种观点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够反思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和信念。学会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变得更加理性和客观,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未来展望。

学习“概论”对我个人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学术研究和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同时,我还提高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并且运用这些能力去贡献于社会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结论。

在学习“概论”这门课程中,我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各种启示。我发现在学术研究中,广度和深度的平衡、跨学科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这些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看,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看出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看,句法结构外部形式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符号”必然包括有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的实体,另一个方面是约定俗成的意义。

“能指”:是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制的一个专门的术语。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所指”:是索绪尔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的一个专门术语,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根据音质的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直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的语音就是“音素”。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语音中除音质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起这种作用,因此也构成音位。这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音节”。“肌肉紧张说”:这种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驰和紧张相互交替的。音节是发音过程中肌肉的一次紧张过程,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复元音”和“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变音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叫“同化”

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化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

“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了,这种现象叫“脱落”。

“词”:既是语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语”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汉语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的词组形式。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成语一般是四个字的,大多有出处,一般都来自对历史事件、古代寓言的概括,但也可以直接采用名言诗句或社会流行用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单纯词和合成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语汇构词:就是由两个以上语素组合产生一个合成词。可分为“复合构词”、“附加构词”和“重叠构词”。

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可分成三类:前缀式派生词、后缀式派生词、中缀式派生词。

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又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等表示)的语言单位。

“语法形式”: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开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都是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作“语法范畴”。

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

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句子的句型类:根据主谓词组的形式给句子进行结构分类。

句子的功能类:从句子的用途和语气给句子分类。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语言意义: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语境意义: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则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词义还包括人们对一定对象的主观态度和其他附加色彩。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义素: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和语义原子。

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

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也可以概括反映互相联系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

派生义(引申义):多义词的其他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这些后来衍生出的意义叫。

借代: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虽没有相似性,但存在着某种比较稳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比喻: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同义词:多义词和同音词都是以相同的语音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在语言中也存在相反的现象,即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

等义词:是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近义词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反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绝对反义词: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必然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没有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叫。

相对反义词: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反对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则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叫。

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事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

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

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

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

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文字的创制:在这里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

谱系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

通用语: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称这种语言形式为。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为了维系整个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还需要有共同的交。

际工具,有人把这种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国语。

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语言转用: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叫“语言替换”。

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为语言规划。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的形式,就叫语言规划。

思维分三类: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这就是表象思维。

抽象(或叫理性、逻辑、径称)思维指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发散思维是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如感情、意志、美感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意识等。

语言习得:顾名思义就是一半靠学习,还有一半靠获得。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就必须研究儿童是怎样获得语言的,这是语言获得问题。

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中介语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

学外语的人的母语叫来源语;所要学的外语叫目标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叫语言迁移。

结构的关系意义特别是显性意义入手,对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地位作分析的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法:指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性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转换分析法:主要指显性形式即线条的次序的转化以及显示意义与隐性意义之间即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转换。篇章的连贯性:指篇章的语义关联,它存在于篇章的底层,是一种语义逻辑的联系。句法:研究词组和句子的模式以及它们的构造和关系。篇章语法:第六章表意文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而不是标记它们声音的一种文字体系。表音文字:标记语言声音的文字叫表音文字。字母:表音文字的书写符号叫字母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自己独创的。借源文字:借用或参照其它文字的形体、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语音:

人类器官所发出的能够承载一定意义的并为人能理解的。

语言的物质表达形式。

语音单位:音素:是从音质(物理)角度划分出来的超语言或方言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特定语言或方言中。

有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的最小的。

语音单位(语音集合体)。

音节: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

音素和符号一一对应不含混。

简单易学完备统一。

发音器官:分为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鼻咽)。

各部分协同动作产生语音元音: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

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保持均衡紧张。

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较弱辅音: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

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形成阻碍,成阻部分特别紧张。

气流必须克服阻碍通过口腔或鼻腔,较强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可归为同一个音位。

它们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

条件变体:

两个音素处在互补关系中,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

且需在语音上相似,彼此的差别能用出现的环境来解释。

出现条件受环境制约。

自由变体:

有的语言或方言中。

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

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

从音质的角度分析。

非音质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

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表现为一对或若干对发音特征的对立。

是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

构成一个完整的该语言的音位系统。

语流音变:语流中一个音受前后音或者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

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

同化:语流中两个临近的不同的音。

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

顺:同化音在前,被同化音在后。

逆:被同化音在前,同化音在后。

异化:两个相邻或相近的音。

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变的得不同或不相近。

顺:异化音在前,被异化音在后。

逆:被异化音在前,异化音在后。

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临近的音的影响。

变成较弱的音。

清音浊化、前后元音向央元音靠拢、复元音变成单元音。

脱落:有些较弱的音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

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

增音:在语流里连续发音时有时加入没有的音。

换位。

音峰:处在紧张度的强峰阶段,即音节中心的领音位置。

音谷:渐弱阶段的尾端和另一次肌肉紧张阶段的开端之间的地方。

第四章语法。

语法:用语法形式组织各级语法单位。

并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规则。

内容包括词法(构词法、构形法)和句法(组词成句的规则)。

性质包括抽象性、稳定性和民族性语法单位:存在于具体的语句中。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

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词: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词组: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

本身又是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句子:最大的语法单位。

语言用于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

功能分类为**类,存在内部差异。

语法规则:词是造句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以词为枢纽,可把语法规则分为两类。

组合规则:包括构词法和句法。

是横向的用于表达的线性关系。

有层次性、递归性和开放性。

聚合规则:语法单位分类和变化的规则。

词类和词形变化。

是纵向的用于归类的替换关系语法形式:能够把语法单位组织起来。

并能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语言形式语法手段: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的聚合。

综合手段:内部屈折、异根、重叠。

分析手段:语序、虚词、语调。

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在组织一定语法单位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句型/句式:从一个个具体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数量有限的句子构造模式。

变换:运用一定的规则把一种句式变为另一种句式的方法。

被转换的句式:基本句式转换的:转换句式。

它们之间是平行句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集合体。

词汇意义:简称词义,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主观评价;以及词在特定使用范围中产生的意义。词义与词的语音意义是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词义与客观事物是概括与反映的关系。有概括性和模糊性。

语境: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处的特定环境。

物理语境:现场参与因素。

话语语境:前后文,狭义语境也叫小语境,是词语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后语。

广义语境也叫大语境,是指交际时的具体场合与社会背景。语境义:词义在语境中有多种变化模式:

限制义:指词义在具体语言表达时的具体意义,而不是语言体系的一般抽象意义。

反义: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义的情感色彩向相反的方向转变。

转义: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义由原来的意义转为另一种新的但又不是完全相反的意义。

第六章:文字与书面语文字:是按一定方式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语言并扩大其作用的工具。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社会方言: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

地域方言: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谱系:一种语言分化成一些不同的语言,这些语言仿佛是一个家族,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语言学把这种情况比作生物学上的谱系,把关系最亲近的若干语言合起来叫一个语支,若干语支合起来叫语族,若干语族合起来构成一个语系。

谱系分类:按语言的亲属关系的层级把语言加以分类的方法。也叫语言的发生学分类。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词义演变: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概论》心得体会

概论课程在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为我们进一步深入专业课程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扎实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概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加强了对知识结构和体系的理解,据此我想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对这门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从总体上了解专业知识。

《概论》作为一门介绍一门学科或专业知识的课程,它在概括专业知识这一方面“不求甚解”,但却可以在对整个学科的范围、分支及发展历程进行总体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了解、理解及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而且,《概论》还有助于初次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帮助他们了解、选择和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从而为日后深入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2.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概论》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掌握基础知识的途径。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理解专业知识的结构与体系,更加深入了解并掌握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基础概念和理论体系,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

3.知识的解读和整合。

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专业术语、理论和概念,但如果这些知识只是孤零零地存在,缺乏系统的整合和解读的话,那么我们并不能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在《概论》课程中,老师会对各种概念和理论详细解读和讲解,通过整合知识,使零散的知识点更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体系。

4.提高学习方法。

《概论》的学习过程虽然是概括和浅显的,但也需要有条理的学习方法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通过自己的学习,我觉得要想学好《概论》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注重条理性和系统性,先学习概念后到理论,然后学习相关领域的前沿或趋势,这样可以更好地接受并掌握知识,以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

5.学习激发智力与思维能力。

《概论》虽然只是一门介绍性的课程,但也经常需要我们对讲解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这种思考能够激发我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对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介绍,我们能够了解专业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从中汲取营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背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之,《概论》课程虽然是一种介绍性质的课程,但是对我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深入学习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学习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帮助我们提高个人能力和智力素质,还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为职场奠定基础。

概论

作为一名学生,追求知识和成长是我的使命所在。在大学学习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课程之一就是“概论”。这门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让我对世界有了更系统化、全面的认识。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概论”的重要性,这对我的学习和未来人生都有很大启示,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概论的作用和意义。

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多种学科领域的融合,带领学生逐步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我们大学早期学习的时候,很多专业知识还未接触。但是,通过“概论”,我们可以拓展视野,探索知识的各个领域,增强对知识的兴趣,为日后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二、探索知识的多样性。

“概论”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从宏观的历史演变到微观的智力开发,从传媒文化的广告学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每一章节都在带领我们探索新领域,并在其中发现自己兴趣所在。我记得,当我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后,对于自己的个性和优点缺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够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这就让我兴奋不已。

三、学术能力的提升。

“概论”不仅能够让我们探索知识的广泛性,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学术能力。这门课程的作业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填空和选择题,还包括研究报告、论文和PPT等形式。在学习“概论”的期间,我们需要独立思考和深层次的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质和规律。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的学术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对我们所有课程和未来的学习都是有益的。

四、启示未来的职业规划。

“概论”更重要的作用是启示未来的职业规划。通过学习课程中的各种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对哪一个方向特别感兴趣,并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组织。我认为,在此期间建立人际关系和积累经验,对于未来的求职和职业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

五、总结。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概论”对我们的学习和未来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他拓展了我们的知识视野,让我们称为具有学术能力和阅读能力的人才。除此之外,“概论”的知识也让我们更加熟悉这个世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希望在将来的日子里,“概论”的课程仍能够继续升华,让更多的学子受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从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个方面分析。

19、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0、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1、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2、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3、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4、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语音特征。

25、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6、重位: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7、时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8、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29、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如把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他为v、c—v、v—c、c—v—c四种基本类型,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析方法。

30、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3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3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34、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35、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36、语汇的任意性: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如汉语管某一种东西叫“书”(shu),英语管书叫“book”这都是任意的。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精选》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定稿

1、下列词语中属于音译词的是(b)。

a.电话b.逻辑c.西芹d.面包。

2、[b]是一个(a)。

a.双唇浊音b.双唇清音c.双唇鼻音d.轻唇擦音。

3、/p/是一个(b)。

a.非音质音位b.音质音位c.音素d.音节。

5、[u是一个(b)元音。

6、下列单位中属于成词语素的是(c)a.菠b.猩c.的d.槟。

8、一般来说句法结构具有(b)。

a.多样性b.层次性c.必然性d.封闭性。

9、汉语中“枯萎”和“干巴”这对同义词具有不同的(b)。

a.感情色彩b.语体色彩c.理性意义d.形象色彩。

11、汉语的“黑板”是一个(c)。

a.单纯词b.词组c.复合词d.派生词。

12、一般来说句法结构具有(b)。

a.多样性b.层次性c.必然性d.封闭性。

14、壮语属于(b)。

a.印欧语系b.汉藏语系c.阿尔泰语系d.闪含语系。

17、开口度越大,元音的舌位就越(d)a.前b.闭.c.高d.低。

19、[i]是一个(a)。

a.舌面元音b.舌尖元音c.卷舌元音d.舌根元音。

21、下列属于形声字的是(c)。

a.玻、家b.济、好.c.闻、汗d.美、机。

22、下列文字中,属于表音文字的是(c)。

a.纳西族东巴文b.汉字c.俄文d.古埃及圣书字。

24、下列词中属于复合词的是(a)a.天子b.傻子c.席子d.椅子。

25、下面与汉语同属一个语系的是(a)a.苗语b.日语c.英语d.阿拉伯语。

26、语序是一种(c)。

a.句法范畴b.语法范畴c.语法形式d.语法意义。

27、语言混合的形式有(b)。

a.双语b.洋泾浜c.共同语d.借词。

30、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多义词时,分析对象应该是(c)a.整个词。

b.这个词的全部意义c.这个词的某一义项d.这个词的某些义项。

31、汉语“坦克”中的“坦”是(d)a.词b.词根c.词缀d.音节。

33、下列词中属于支配式的复合词是(d)a、解放b、自杀c、明显d、司令。

34、下列属于常见语义角色的是(a)。

a.施事。

b.主语。

c.宾语。

d.介词短语。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词形变化中,运用了附加手段的是(ab)。

-pens-longer–feet–men。

4、“数”是有些语言的名词所具有的(acd)。

a.语法范畴b.语法形式c.语法意义d.词法范畴e.语法手段。

5、下列属于分析语的是(be)。

a.法语b.英语c.德语d.阿拉伯语e.汉语。

6、下面属于分析手段的是(ce)。

a.内部屈折b.附加c.语序d.异根e.虚词。

7、下列属于形容词的是(ade)。

a.仔细、细心b.突然、忽然c.光荣、荣誉d.勇敢、勇于e.正确、正当。

went–。

10、[m]是一个(ae)。

a.双唇音b.闪音c.舌面音d.颤音e.浊音。

13、语音具有(abc)。

a.物理属性b.生理属性c.社会属性d.数理属性e.化学属性。

14、下列属于分析语的是(be)。

a.法语b.英语c.德语d.阿拉伯语e.汉语。

18、三、是非题。

1、音位是一定的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正确)。

2、义素就是构成一个多义词的各个意义。(错误)。

3、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p]和[p‘]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错误)。

4、分析语是以词形变化为主要语法手段的语言。(错误)。

5、词义具有全人类性,概念具有民族性(错误)。

6、推动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是语言自身的相互矛盾。(错误)。

7、汉语中的“手表”中的“手”是定位语素,“表”是不定位语素。(错误)。

8、阿拉伯文属于表音文字,日文属于表意文字。(错误)。

9、“女孩”这个词的词义包含下面三个义素:[+人,-男性,-成年]。(正确)。

10、语言和种族无关。(正确)。

11、在汉语中,一个音节不能没有韵母。(正确)。

12、洋泾浜是语言转用的表现。(错误)。

13、词根和附加语素组合起来构成的词是派生词。(正确)。

14、语素是语言中能自由使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错误)。

15、汉字中的会意字属于独体字。(错误)。

16、因为汉字是词语文字,所以汉字只表示词语,不表示语素。(正确)。

17、语法规则具有可变性,但又具有稳定性。(正确)。

18、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只有口语。(错误)。

19、语言中任何词义都具有概括性。(正确)20、一个句子的隐含不止一个。(正确)。

21、语言和种族无关。(正确)。

22、语言自始至终都没有阶级性。(正确)。

23、任何词义都具有抽象性。(正确)。

24、语言的分析和统一来自于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正确)。

25、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正确)。

26、汉语中的“手表”中的“手”是定位语素,“表”是不定位语素。(错误)。

27、音位是一定的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正确)。

28、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错误)。

29、汉语中大约有近百万个词汇。(错误)30、语法与词汇相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正确)。

31、同义词是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的或相近含义的一组词。(错误)。

32、一个句子的隐含不止一个。(正确)。

四、名词解释。

1、音位:是指在特定语言或方言中能通过区别词语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到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谱系分类法: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做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3、音段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加以分析的,在特定语言或方言中,通过区别词的语音形式来起到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叫做音质音位。

4、语法范畴:把相同或相近的语法意义概括为一类,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作语法范畴。如把单数和复数这两种语法意义概括为语法范畴。

5、语法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作“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又可以先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即凡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手段。

6、非音质音位:在语音中,除了音质之外,音高、音重、音长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这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

7、义素:是通过分解词的义项得到的、比义项更小的、不与语音形式结合的意义单位。比如我们把“椅子”的义项分解为两个比义项更小的意义单位“有靠背”“坐具”,“有靠背”“坐具”就是两个义素。

8、社会方言:是指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9、词汇意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反映到词语中来的意义叫做词汇意义。

10、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比如“红”和“花”可以组合成“红花”和“花红”。它们在两个组合中的关系不同,整个组合的性质也不同。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五、简述题。

1、简述文字的作用。

第一,文字的出现帮助语言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第二,文字可以帮助语言积累各种经验,避免各类实践都得亲历亲为。第三,任何一种文字都具有超方言性。

2、举例说明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别。

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是一个关系概念;而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意义上有联系的义项,是一个个体概念。如“花费”的“花”和“花朵”的“花”在意义上没有任何关联,它们是一组语音形式相同的同音词,而“打人”的“打”和“打井”的“打”在意义上有关联,后者是从前者引申来的,“打”是一个多义词。

3、简述元音与辅音的区别。第一,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第二,发元音时发音部位均衡紧张,发辅音时某一部位会特别紧张;第三,相对而言,发元音时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

4、简述洋泾浜与克里奥尔的区别。

第一,洋泾浜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来学习,一般不会把它作为官方语言,而克里奥耳人们把它作为母语来学习,现在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官方语言;第二,洋泾浜的使用领域十分单一,克里奥耳的使用领域要广得多;第三,洋泾浜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都十分疲乏,而克里奥耳的词汇和语法系统相对要完善得多。

5、简述实词与虚词的区别。

第一,实词可以独立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不可以;第二,实词多为不定位的,虚词多为定位的;第三,实词多为开放的类,其成员不可胜数,虚词多为封闭的类;第四,实词既有词汇意义,也有语法意义;虚词一般只有语法意义。

6、举例说明派生意义产生的方式。

第一,隐喻的方式。利用已有意义与新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来产生新的意义。例略。第二,换喻的方式。利用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固定化了,因而可以用指城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略。

7、简述影响音色的有哪些因素。

第一,发音体的不同会导致音色的不同;第二,发音方法的不同会导致音色的不同;第三,共鸣腔的不同也会导致音色的不同。

8、简述一般词汇的特点。

第一,不是全民常用的;第二,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第三,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构词能力比较弱。

9、举例说明词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不同。

第一,所属范畴不同。词缀属于构词法范畴,词尾属于构形法范畴;例略。第二,使用词缀会构成一个新词,使用词尾不是构成一个新词,而是构成了词的一个具体语法位置上的语法形式。例略。

10、简述决定元音音质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舌位的高低;第二,舌位的前后;第三,嘴唇的圆展。

1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第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稳固性。例略。第二,具有全民常用性。例略。第三,能构成大量新词,具有能产性。例略。

12、举例说明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全音译词。如“巧克力”。第二,音译兼意译的词。如“逻辑”。第三,半音译半意译的词。如“新西兰”。第四,音译加类名的词。如“卡宾枪”。第五,借形的词。如“引渡”。第六,字母词。如“wto”。

13、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

第一,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例略。第二,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例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